统编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时16《雷雨》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16《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16《雷雨》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76e44bbed5b9f3f90f1cb2.png)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及积累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引导法讲解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谜面: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属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泪珠下。
2、学生猜后,板书课题:雷雨。
二、自由朗读,感知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作者描写的顺序是什么?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2、接着,我们再请大家想想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前的景色?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中的景色?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后的景色?教师随即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三、课文学习(一)学习“雷雨前”1、想一想:雷雨前主要抓住了哪几样景物进行描写?乌云(压)树叶(不动)蝉(不叫)树枝(乱摆)蜘蛛(逃走)闪电(亮)雷声(响)2、课件展示雷雨前的景物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知识积累为什么会打雷?雷雨天气,厚厚的云层在空中翻滚,由于气流的摩擦分别带上正、负不同的电荷,这些电荷聚集在云层的两端,并且随云层的增厚,电荷不断增加。
当电荷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穿过云层放电,正负电荷中和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空气迅速膨胀发出巨大的响声,这就是雷。
4、“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从这句话知道了什么?(这句话写出了大雨来临前紧张、压抑、沉闷的气氛。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从这句话又知道了什么?(说明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赶快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课件出示:闪电和打雷谁在前?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出的,由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所以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
(二)学习“雷雨中”1、快速朗读,边读边思考:雨下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学设计(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d6f6d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4.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和图文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观察日记的写作。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挂图、播放器、自制蜘蛛网。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两组词语,谁会读?蒙蒙细雨倾盆大雨春雨绵绵狂风暴雨读着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描写雨的)板书:雨。
2、是啊,雨是有脾气的,它时而温柔,时而暴躁,今天我们要认识的雨会是什么脾气呢?你们听,它来了!(播放雷雨声音)这是什么雨?板书:雷。
二、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yāluàn chn chuí hóng黑压压乱摆黑沉沉垂头丧气彩虹táo zhī zhūzhan yuachán逃走了蜘蛛一阵大风越来越亮蝉三、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边读边划分自然段,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三个部分。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第二课时:一、复习生词,导入新课:1、学生齐读生字词。
2、播放课文朗读。
二、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一)、研读“雷雨前”:1、朗读1-3自然段,出示挂图1:同学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乌云、树、蝉2、比较2、3自然段,和1自然段有什么不同?(想象2、3自然段)——树被大风吹得乱摆,蜘蛛赶紧逃走了,电闪雷鸣。
3、分析重点语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乌云的多、厚。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也一声不叫。
”强调没有一丝风,形容天气很闷。
部编版《雷雨》教案优质版
![部编版《雷雨》教案优质版](https://img.taocdn.com/s3/m/9273d41f770bf78a6429543e.png)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雷雨》人教部编版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六课《雷雨》教学设计【课题】 16 雷雨【课型】新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正确认读“雷雨、黑沉沉”等8个词语。
掌握“垂”的笔顺,能依据口诀“上下窄,中间宽千字竖压竖中线四横长短各不同最长要数第二横”正确书写“垂”。
2.默读课文,筛选出含有用词巧妙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在句子表达中起到的妙用,如“压”“垂”“挂”等。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顺文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表达顺序。
背诵课文。
4.运用“圈景物读变化”的学习方法,感受景物在雷雨前后的不同表现,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感受大自然中的趣味。
5.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雨”练习说话,实现迁移学习目的。
6.结合课文素材,进行德育渗透:在体会雷雨过程中事物变化基础上,激发继续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1.理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大自然景象变化。
2.联系上下文或者实际生活,体会关键词的妙用。
3.渗透热爱并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德育教育。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专题导入“二月春风似剪刀”剪出了均匀精致的柳叶,“小荷才露尖尖角”展示了大自然的趣味。
在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组“大自然的秘密”课文,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这个专题,继续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出示课题(板书)“16 雷雨”。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延续上学期的主题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打开课本第74页,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要求:第一遍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找找自己读文感觉。
第二遍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划生字。
读完以后借助拼音并多读几遍。
2.看大家学的这么用心,那咱们展示一下吧。
(1)请大家借助拼音拼读词语léi wūchuíyíng pūhùyāhēi雷雨乌云垂下迎面扑来窗户压下来黑沉沉(2)摘掉拼音帽子,还能认读下来吗?请男女生合作读。
二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16课 雷雨(第2课时)
![二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16课 雷雨(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c2d0e09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5.png)
第16课雷雨(第2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说一说“雷雨前”和“雷雨中”的景象。
2.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对应的句子。
教学重点能在语境中体会运用“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对应的句子。
教学难点能在语境中体会运用“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对应的句子。
教学过程复习旧知1.认读词语。
蝉鸣窗户迎面扑来哗啦啦压下来垂下来2.教师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讲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探究新知合作探究(一)探究一:感受“雷雨前”的景象。
1.找找作者在雷雨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默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圈画出相关事物。
学生:乌云、叶子、蝉、大风、树枝、蜘蛛、闪电、雷声。
2.同桌之间交流这些事物在雷雨前是什么样子的。
3.感受“压”字运用的妙处。
出示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1)教师指名朗读句子。
(2)学生体会“压”字运用的妙处。
①教师请学生演示“压”的动作,了解“压”是指从上面用力。
②教师出示乌云满天的图片,观察乌云又厚又黑,黑沉沉的,快碰到地面的样子,感受“压”字运用的妙处。
③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抬头看见厚厚的乌云重重地压下来的景象,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学生:害怕、压抑、透不过气来。
(3)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句子。
点拨:读“黑沉沉”“压”时语速放慢、语气凝重,表现出乌云厚重的特点。
4.补充想象: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吹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吹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会“垂”字运用的妙处。
出示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1)换词比较。
教师:这里的“垂下来”是什么意思?把“垂”字换成“落”字,行不行?点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垂”的意思是“东西的一头向下”。
“落”是指物体因失去支持而下来的动作。
统编本二年级下册 第16课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本二年级下册 第16课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80a90f97fd5360cbb1adb36.png)
《16.雷雨》教学设计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工农村小学杨睿一、教材分析《雷雨》是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景象的优美小短文。
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记叙,充分表现了三个场景的特点。
课文语言凝练,用词精当,描写细致。
文中的多处描写,既生动地再现了夏季雷雨的景象,又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语文训练,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的方法和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也有了初步提升。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和探索欲比较强,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雷雨”这个自然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说出雷雨前、中、后景物的变化,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字词运用的精妙之处。
4、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发现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体会文本的写作顺序和用词的精当。
【教学难点】有留心观察事物的兴趣,试写观察日记。
五、教学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学的字词你还记得吗?杨老师要检查一下啦!(出示词语)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结识了一位时而嚎啕大哭,时而低声抽泣的变脸娃娃——雷雨。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这篇课文,欣赏一下雷雨前后的美丽景色吧!(二)指导朗读,品读“雷雨前”景色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描写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用“____”画出相关词语。
2、指导读第一自然段(出示满天乌云的图片)同学们,雷雨即将来到,说说你看这幅图有什么感受?(害怕、惊慌)课文中哪句话让你感到雷雨的可怕?(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觉得惊慌呢?重点指导:“满天”,体会乌云之多。
“黑沉沉”体会乌云之厚;“压”通过让学生做动作,感受乌云压下来的闷和喘不上气,从而引导学生读好这句话。
16《雷雨》(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16《雷雨》(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https://img.taocdn.com/s3/m/4364dd6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3b.png)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6《雷雨》【教学目标】1.会认“压、蝉、垂、户、扑”5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借助关键的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的变化。
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3.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自然景色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个非常特别的谜语让大家猜。
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数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的泪珠下。
课件出示,生读。
同学们,你们能猜到是什么啊?老师总结:雷雨。
同学们喜欢雷雨吗?知道雷雨来时的景象吗?听雷雨音频。
今天,老师跟你们一起来学习《雷雨》,在这篇文章里肯定能找到我们需要的答案。
板书:雷雨。
齐读课题。
2.师:同学们,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雨呢?下雨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景象呢?联系生活实际,指名学生汇报。
(毛毛雨、阵雨、暴雨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同学们,赶快打开我们的《雷雨》这一课,先听老师范读一遍。
老师范读结束了,同学们自己可以美美的读一读课文,在读之前请看大屏幕。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和二类字。
(3)读的过程中认真想想,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前周围的景色特点的?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中所看到的景色?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后周围的景色变化的?2.检查自读情况。
按照时间顺序,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板书)。
三、精读课文,感受雷雨。
(一)学习1—3自然段雷雨前景象1.师:同学们,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大自然会有很多变化。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教案【三篇】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b0990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6.png)
【导语】《雷⾬》⽤精练的⽂字,为我们描绘了雷⾬前、雷⾬中、雷⾬后的⾃然景象。
雷⾬为我们的⽣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材解析: 本⽂以简炼的语⾔,形象地描绘了⼀幅夏⽇雷⾬图。
全⽂按雷⾬前、雷⾬中、雷⾬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
⼆、教学⽬标: 1、会认4个⽣字,会写12个字。
2、能边读边想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激发学⽣观察⽣活中⾃然景⾊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理解课⽂内容,感受雷⾬前、雷⾬中、雷⾬后的景象。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猜谜语,揭⽰课题,导⼊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师准备了⼀个谜语让⼤家猜,希望⼤家好好动脑筋。
课件出⽰谜语。
导⼊新课。
(板书:18雷⾬) 2、你知道雷⾬有哪些特点吗?(⽣回答雷⾬下的很⼤,⼜打雷⼜下⾬,⽽且发⽣在夏季。
) (⼆)引发兴趣,深⼊了解 1、想进⼀步了解雷⾬的特点吗?结合⽣活实际请同学们说说⾃⼰的感受好吗?(有的说:雷⾬前周围的景物变化得真快。
有的说:这场⾬下得可⼤呢!有的说:雷⾬过后的景⾊实在迷⼈。
) 2、有⼀位作者把他观察到的雷⾬景象写成了⼀篇⽂章。
同学们想不想看,下⾯请同学们听课⽂范读。
教师出⽰听读要求。
(三)解决问题,检查认字情况 课⽂听完了,谁来回答⽼师的问题。
(课⽂共8个⾃然段,1-3段写雷⾬前,4-6写雷⾬中,7-8写雷⾬后)板书 1、读准字⾳ 刚才同学们读得⾮常认真,连⽣字宝宝也被吸引住,要出来和你们见⾯了,跟他打招呼吧!(出⽰幻灯⽚;⾃读──(谁愿意和他们交朋友,谁还愿意读)指名读──男⼥赛读{看来这样难不倒⼤家,去掉拼⾳你还会读吗?}──排⽕车(听⼩⽕车来了,那⼀排能把的⽕车开的⼜快⼜响)出⽰幻灯⽚) 读得真好,把它放到句⼦⾥来读,你还能读好吗?谁来读?(指明读、齐读) 2、记字形 ⽣字宝宝读准了,样⼦记住了吗?(出⽰幻灯⽚)谁有好办法把它们给记住了?(压:⼀间⼯⼚把泥⼟给压碎了。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6a3d9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b.png)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雷雨》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压、蝉”等6个生字,会写“乌、压、垂、户、迎”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
3.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学习运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
【教学难点】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学习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田字格磁力贴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联系生活,说“雨”。
师:同学们,雨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
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是怎样的情景?(相机出示图片)预设1:我见过毛毛雨,像细丝,像牛毛,密密的,落在大地上,草绿了,花开了,大地苏醒了。
预设2:我见过阵雨,转眼间,豆大的雨点落下来,打在屋顶啪啦啪啦直响,不一会儿,雨就停了。
预设3:我见过雷雨,伴随着闪电和雷声。
预设4:我见过暴雨,雨水铺天盖地地从天空倾泻下来,像瓢泼一样。
2.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场——雷雨。
(板书:雷雨)设计意图:结合课后作业,让学生联系生活,结合图片说一说见到的不同的雨。
初步感知雨的特点,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使课堂更加高效。
二、整体感知1.自读任务(1)标好自然段。
(2)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圈一圈,画一画。
(3)学生自读时,师相机巡视纠正学生坐姿和读音。
2.集中识字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瞧,雨点儿送来了这些词语朋友。
(1)出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
①yā chuí pū压下来垂下来扑来② chán huā hu夏蝉哗的一声窗户(2)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一记,认一认。
预设:看图识字、字源识字、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等。
点拨:①看图识字。
通过看图追溯字源认识“压、垂、蝉、户”。
“压”,出示图片,让学生做一做压下来的动作。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6 雷雨》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6 雷雨》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985724be23482fb4da4cbb.png)
16 雷雨沉沉”,读出乌云的低以及给人的压抑感)教师:树上的叶子——学生:一动不动。
6.指名反馈:同学们,通过这一遍的读,你们感受到了什么?7.教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雷雨前的景象。
作者在雷雨来前,仔细看,认真听,把雷雨前的景象描绘得可真详细。
“树枝乱摆”“蜘蛛逃走”等变化来体会大风到来。
(2)雨后,天上出现了美丽的彩()。
采彩(3)小蜜蜂正在花丛中()蜜。
(4)我用()色的蜡笔勾画出五()的世界。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1.出示生字,学生读一读。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并进行归类。
3.指名说一说生字的书写要点,教师强调重点。
4.范写“垂”“迎”,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重点笔画。
5.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后,同桌交流评价。
6.集体交流,评议。
1.(1)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本课生字按照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独体字的方法归成三类。
(2)学生跟随着教师的范写进行书写,掌握运笔的方法及书写技巧,进行自评、组评,提高书写及观察能力。
2.运用规律,端正姿势,独立书写剩下的生字。
3.(1)观看课件展示的“垂”的笔顺,进行仿写。
(2)观察教师范写每一笔的位置,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横的长度。
(3)在田字格中练写,同桌评议。
4.用生字组词,选一个词写一写。
7.我会连。
8.一笔一笔写出下列生字。
黑:____________________垂:____________________迎:____________________乌:____________________二、图文结合,体会雨中的景象(用时:20分钟)1.指导学生齐读课文第4~6自然段,画出体现雷雨变化的词句。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指名反馈:雨下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1)“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①品读要点:连续的三个“哗”让人感受到雨很大,这是通过描写声音体现雨的大。
②指导读好“哗,哗,哗”。
③齐读这一句。
(先一组齐读,然后两组齐读,接着三组齐读,最后全班读,通过声音的逐渐增强来体现雨越下越大。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雷雨》 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雷雨》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3f6a1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9.png)
④指导读出雨前压抑、烦闷的感受。
(2)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你见过狂风中的树怎样乱摆吗?演一演。
多可怕的大风啊!读一读。
(3)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把“垂”换成“爬”,好不好?
从“垂”字,你读出了什么?
(4)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谁能读读这个句子,带我们走进电闪雷鸣的画面?
4.引读第4-7自然段。
(画卷二:雷雨中)
1.自由读4-7自然段,体会雨中景象。
2.“哗、哗、哗,雨下起来了。”这时,你又仿佛看见了什么?
3.“雨越下越大。”“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让我们用掌声把雨声表现的变化出来。
书写指导:左高右低,左右等宽。“卜”略低于“扌”。
三、再读课文
(画卷一:雷雨前)
1.(出示挂图)这是什么时候的画面?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2.请同学们默读第4-7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3.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①自由读,你读出了什么?
②你能说几个“黑沉沉”这样的词吗?从“黑沉沉”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好!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夏天里的雷雨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领略一下。
2.知识链接:
雷雨是一种伴有雷电的阵雨现象。产生于雷暴积雨云下。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的多,还伴有放电现象,常见于夏季。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雷雨》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雷雨》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dcfdd4c8d376eeafaa3117.png)
《雷雨》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如能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孩子观察这一自然现象,相信同学们会有新的发现。
【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学习和理解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2. 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难点】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哗哗哗的声音)学生猜。
它有可能是雨的声音,雨的声音都有哪些种呢?什么样的雨才会是这样的声音呢?二、教学生字1.初读生字。
自由地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问问周围的同学。
2.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识字。
如,用动作记“压”、“垂”;用联想法记“乱”。
联系自己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乱”字;用换偏傍识字法记“虹”。
3.巩固识字。
(1)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
如:压:压下来。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2)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三、写字指导(1)“我的发现”。
①读音:“垂、沉、阵、蝉、蜘、蛛”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②同偏旁:“虹、蝉、蜘、蛛”四个字都有虫字旁,“蜘”的虫字旁最瘦。
③“压、逃、越”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
④“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
(2)“我能写好”。
请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小学语文_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0a4f341f8c75fbfc67db26d.png)
部编人教版《雷雨》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正确书写“垂”这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
3.想象画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重点1.识字写字,交流识字方法。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难点:想象画面读出感情。
【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猜谜语,今天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
出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
数不清,剪不断。
落到河里禾苗绿,落到水里看不见。
学生回答:雨。
师问:你都知道有哪几种雨?学生回答,引出今天学习和雨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雷雨”,指导“雷”的写法,雨字头的转变。
二、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检查预习。
乌云黑沉沉2、学生领读,注意生字读音3、交流识字方法学生发现“蝉”“扑”都是形声字4、教师指导认识“垂”字,垂在甲骨文中的意思是树枝因硕果累累坠向地面观察生字“垂”指导书写,注意横画之间的均等,以及这字的笔顺。
(识字口诀:)三、整体感知课文1、出示三幅图片,找出这三幅图片分别指的是课文哪几段?2、自由朗读课文,梳理思路3、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进行描写的四、研读课文,感受景色变化(一)感受雷雨前的画面1、默读一至三自然段,课文中又是如何来描写雷雨前的景象的?老师做记者采访学生,你从哪里看出要下雨了?作者观察真仔细,读句子。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作者不但观察仔细用词也非常准确。
2、学生读第一句话“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1)学习生字压,全班带拼音齐读,做动作感受,让大家用你的左右去压右手,感觉很重的力量盖在上面,在甲骨文中“压”原来就指房屋倒塌盖在别的物体上。
积累词语:压力,高压。
(2)而我们书中说的压是逼近,是越来越近。
当黑沉沉的乌云在天空中越来越多,越来越厚,向着大地,向着我们一步步地逼近。
孩子们,抬起头,如果满天的乌云像一只大手压下来,是什么感受?(闷得透不过气来)是的,雨前的天气又闷又热,(师板书:闷)3、你还找到了哪些不一样的现象?树上的叶子——,蝉——(学生接说)。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16 雷雨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16 雷雨](https://img.taocdn.com/s3/m/ccf985bd0b1c59eef9c7b4b6.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学设计绵阳市长虹世纪城实验小学陈慧教学目标:1.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2.能借助关键词句,提取主要信息,体会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并及时记录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试着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认识的词语多。
(课件)彩虹微笑、空气清新、雨过天晴、蓝天白云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大雨哗哗(自由读-找两生读)2、这两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天气情况)?齐读第二组。
3、今天,我们就将迎接一场雷雨。
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6课——雷雨。
(教师顺势板书课题《雷雨》)齐读课题。
二、回顾课文,理清脉络1、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场雷雨的?谁能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说一说?(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2、师:来,走进课文,看作者给我们展现了怎样一场雷雨?三、品读课文,理解感受(一)“雨前”抓景色,体会紧张、不安1、翻开课本第74页,要求不动唇、不出声,默读课文第一部分雷雨前(1-3自然段),思考:雷雨来前,作者写了哪些景物?用圆圈圈起来。
(课件出示1-3自然段))师:文中写了哪些景物?(交流、板书:乌云、叶子、蝉、大风、树枝、蜘蛛、闪电、雷雨)师:出示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找一个刚才默读最认真的同学来读。
)再找一生读。
师:这是怎样的乌云?课件出示图片。
师:看,这就是()的乌云,()的乌云。
云很厚、很低、很重,满天乌云密布(贴)。
连天空都托不住它们了,它们像要掉下来,抬头看到这样的乌云,你有什么感觉?(生交流:有些紧张,有些害怕、恐惧、闷热)找一生读出你的感受。
(教师顺势做一做“压”的动作。
)谁能用你的朗读告诉陈老师这乌云太厚,太黑,好紧张?(找一生读)再找生读。
(指导朗读“黑沉沉”语速放慢,语气凝重)齐读。
3.师:读得多好啊!让老师感觉到到有56块乌云一起压下来,好紧张。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26cb3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4.png)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生字词,会写“雷雨、乌云、闪电”等8个词语。
2.能联系语境理解词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3.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试着背诵课文。
4.能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和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复习生字词。
(1)课件出示会认及会写字的字卡,指名认读。
(2)听写“词语表”中本课词语。
(师生合作、同桌合作)2.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雷雨前后不同的画面。
二、研读课文,感悟意境1.学习第1~3自然段,了解雷雨前的景象。
(1)学生自主默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三个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笔圈一圈作者描写的景物。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板书:乌云、叶子、蝉、大风、树枝、蜘蛛、闪电、雷声)(3)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义,了解景物特点。
①(课件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A.体会“压”字运用之妙。
a.师生共同演示“压”的动作。
b.(课件出示乌云压顶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乌云又厚又低的情景)引问:抬头看到这样的乌云重重地压下来,大家会有什么感受呢?(沉闷、不安。
)B.指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读好关键词。
如,“黑沉沉”语速放慢,语气凝重;可以想象天空黑云压顶、空气沉闷的感觉,把“压下来”读得略重一些。
②(课件出示)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A.指名读句子,思考:雷雨来临前,树上的叶子和蝉的状态分别是怎样的?它们为什么是这样的?B.学生交流汇报:此时没有一丝风,天气十分闷热。
C.指导朗读:“一动不动”“一声也不出”略重读,读出雷雨欲来时树叶和蝉的反常。
③(课件出示)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A.自由读句子,说说蜘蛛为什么要逃走。
(因为风很大,吹得树枝乱摆。
)B.蜘蛛是怎样逃的呢?(从网上垂下来。
)体会“垂”字运用之妙。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6deb1b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15.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第1篇】《雷雨》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用“越越”说句子。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的情景。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感知,感情朗读雷雨前、雷雨中的描写。
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雨吗?瓢泼的大雨、绵绵的细雨……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次雷雨天气,你看……(板书雷雨)2.同学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雷雨一般是在什么季节下的?(夏天午后)二、初读课文,识字。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
2、学习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1、请同学读全文。
2、感受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分别是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学生默读课文,试着把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部分划分出来。
)教师随即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四、学习1-3自然段雷雨前景象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大自然会有很多变化。
1.自由读1-3自然段描写雷雨前的景色。
找找里面写了哪些景物,他们有什么特点。
2.你读了这雷雨前的景象后,有什么感受?3、你是从那句话中读出这种感受的?(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抓住“黑沉沉”、“压”体会。
(乌云黑沉沉,还有什么也黑沉沉?“谁能做个压的动作。
”)师问:现在有满天的乌云向你压下来,压的你透不过气来,你有什么感觉?谁能再读读?---齐读(2)学生齐读后,师说:是呀,雷雨前,乌云密布,大地变暗,小朋友门都感到害怕,就连树叶和蝉好象也和我们一样。
引读:“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你感觉到什么?(雷雨前没有一丝风,闷热,很静,)雷雨前没有一丝风,真闷真热,范读--真安静啊--齐读(3)雷雨前天气非常闷热,一丝风也没有,接着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朗读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第16课 雷雨 第二课时(教案)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16课 雷雨 第二课时(教案)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e06ed8d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d.png)
16《雷雨》【教学目标】1.认识“压、蝉、垂、哗”等6个生字。
2.会写“雷、乌”等9个字及扩展的“雷雨、乌云、”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2.观察雷雨前后相同景物的不同情形。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热爱大自然的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闯关挑战,复习字词学生接龙挑战,先认读生字,再说出词语,接着再说出句子。
出示生字:压词语:压下来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蝉词语:金蝉句子: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垂词语:垂下来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哗词语:哗哗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评一评看谁说得又快,又准确,说得好的给予奖励二、品读课文,体会景象上节课我们已经给课文分好段落,这篇文章描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现象,这种就是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
概念: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适用于写一处景物的不同时间的变化。
如同一景物一年四季的变化,同一地点早晨、中午、傍晚、深夜的不同景色。
运用:本文就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的。
第一部分:雷雨前雷雨前的景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仔细品读下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黑沉沉”说明雷雨前的云很厚、很黑、很低。
为什么要说“压下来”?边读边体会这个“压”字,你感受到了什么?“压”写出了乌云的低和来势凶猛,生动地描写了雷雨前的沉闷感。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一动不动”指没有一点风,树叶都静止不动了。
“一声也不出”说明了暴风雨来之前很安静。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忽然”说明了大风来得快,连蜘蛛都怕的,赶快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音频播放闪电雷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此景象这是雷雨前的景象,我们来梳理下,雷雨前景物特点:第二部分:雷雨中雷雨中是什么样的现象呢?我们接着读读,观察它的变化。
16《雷雨》(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16《雷雨》(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45a90f4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3.png)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对《雷雨》这篇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他们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雷雨的景象。此外,他们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和完成作业,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对雷雨的形成和特点的理解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并能够运用想象力进行创意表达。
-在组织课堂活动时,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这些问题和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在课后,我布置了适量的作业,并要求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和反思总结,以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些学生对雷雨的形成和特点的理解存在困难。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我提供了更多的实例和解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适量的作业,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
-作业可以包括阅读理解练习、写作任务、思维导图制作等,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能够挑战学生的思维,又不会过于困难,造成学生的挫败感。
-作业要求和评分标准要清晰明确,让学生明白作业的要求和如何完成作业。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雷雨》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雷雨》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阅读理解技能。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时16《雷雨》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时16《雷雨》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版)](https://img.taocdn.com/s3/m/4e9f94224431b90d6c85c7bc.png)
18、雷雨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常常碰见下雨,我们对下雨并不陌生,你能告诉我,见过哪些雨?生:毛毛雨雷雨阵雨暴雨。
师: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感受雷雨。
板书:雷雨。
齐读课题二、学习字词1、课前我们布置了预习,我相信文中的字宝宝难不倒你们吧?2、我会认。
请小老师认字,学生跟读。
齐读词语。
3、示范书写“乌垂”,学生跟写。
4、课文情景欣赏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场夏天的雷雨。
(课件播放)5、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雨下得真大)想一想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去描写雷雨的?(2)学生汇报。
(3)小结:本文是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去写的。
其中1-3自然段写雷雨前,4-6写雷雨中,7—8自然段写雷雨后。
四、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学习1—3自然段。
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1)小组合作学习: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雨前的描写了哪些景物?老师巡视,并拍下孩子的学习成果。
再展示。
(2)朗读感悟。
(3)“压垂逃”三个动词,说明了乌云来势凶猛,吓得小动物逃走了。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一边做着使劲往下压的动作,一遍描绘“如果一个很重的东西在你头顶上这样压下来,离你很近,你会感觉怎样?”(生答:压抑、郁闷)板书:闷。
不仅你们感到很压抑、害怕,就连树叶和蝉也和我们一样。
课文中的树叶和蝉是怎样的?指生找,指生读,读出安静。
(2)、雷雨前还有什么景象,谁来说一说?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你见过狂风中的树怎样乱摆的吗?你来演一演。
你这个动作做得真到位,谁来读读这个生字?谁来组词。
是啊,多可怕的大风啊!读一读。
(3)请仔细观察图片,雷雨前还有什么呢?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16《雷雨》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16《雷雨》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f469ea0508763231121262.png)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16《雷雨》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雷雨》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
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弄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的变化顺序以及雷雨的特征。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及雷声录音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整体感知课文,弄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的变化顺序。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⑴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⑵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⑶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⑷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三、朗读感悟,理清文脉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雷雨》精品教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雷雨》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d04cd3aef8941ea66e0505.png)
16雷雨妙析教材本文以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描写。
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情分析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对此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
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入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建议在学法上,积极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和理解,有所感悟,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多种形式读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不同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3.结合句子,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
4.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同样子的雨。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句子,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
难点1.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2.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挂图。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雷、乌、黑、压”4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用不同的语调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
3.说说自己见过的不同的雨的情景。
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5个生字,会写“雷、马、黑、压”4个生字。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雷雨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常常碰见下雨,我们对下雨并不陌生,你能告诉我,见过哪些雨?
生:毛毛雨雷雨阵雨暴雨。
师: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感受雷雨。
板书:雷雨。
齐读课题
二、学习字词
1、课前我们布置了预习,我相信文中的字宝宝难不倒你们吧?
2、我会认。
请小老师认字,学生跟读。
齐读词语。
3、示范书写“乌垂”,学生跟写。
4、课文情景欣赏
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场夏天的雷雨。
(课件播放)
5、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雨下得真大)
想一想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去描写雷雨的?
(2)学生汇报。
(3)小结:本文是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去写的。
其中1-3自然段写雷雨前,4-6写雷雨中,7—8自然段写雷雨后。
四、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学习1—3自然段。
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1)小组合作学习:
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雨前的描写了哪些景物?
老师巡视,并拍下孩子的学习成果。
再展示。
(2)朗读感悟。
(3)“压垂逃”三个动词,说明了乌云来势凶猛,吓得小动物逃走了。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一边做着使劲往下压的动作,一遍描绘“如果一个很重的东西在你头顶上这样压下来,离你很近,你会感觉怎样?”(生答:压抑、郁闷)板书:闷。
不仅你们感到很压抑、害怕,就连树叶和蝉也和我们一样。
课文中的树叶和蝉是怎样的?指生找,指生读,读出安静。
(2)、雷雨前还有什么景象,谁来说一说?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你见过狂风中的树怎样乱摆的吗?你来演一演。
你这个动作做得真到位,谁来读读这个生字?谁来组词。
是啊,多可怕的大风啊!读一读。
(3)请仔细观察图片,雷雨前还有什么呢?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1)、这里有个字用得很好,谁能找出来?(逃,为什么,因为天很黑,风又大,雷雨将要来临,蜘蛛很害怕,要躲到安全的地方去)还有个字说的得很好,好在哪里?描写出了雷雨前蜘蛛逃跑的样子。
(垂,谁来读读这个字,谁来组词)这里“垂”换成“掉”字可以么?(指生答,不可以,因为“垂”字是表示东西掉下来,还有一端挂着,而“掉”字是完全离开。
)那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掌握了没。
请看题目。
看来你们已经掌握了“垂”和“掉”的区别,那我们怎样把“垂”字写好呢,我看谁的眼睛最亮。
谁来说说。
老师想强调,“垂”字中间宽,两头窄。
师范写,书空,学生写。
蜘蛛垂下来之后,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4)有的同学问:“为什么会打雷?”(普及科普知识)
(5)小结:雷雨前都有什么景象。
板书:(乌云树叶蝉树枝蜘蛛闪电雷声)
这就是雷雨前的景象,我们再来一起把雷雨前这三个自然段读一读。
2、学习课文(4-6段)
听,什么声音?你来说,谁能用的课文的句子来描述?(课件出示雷雨声)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从三个哗字,你想到了什么?板书(大)
雨下得真大啊!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先听老师演示。
那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一边拍掌一边读。
(雨越下越大,越下越大,雷声也越来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楚了。
渐渐地,)
游戏好玩吗?那雷声、雨声是一下子变小的吗?(不是)你从哪里看出来?
(渐渐地)两个渐渐地,你读懂了什么?(雨慢慢变小了)
(2)有的同学问:闪电和打雷谁在前面?(课件出示答案)
3、学习课文(7-8段)
夏天的雷雨总是来得快,去得也急。
雨停了,又是一番怎么的景象?请大家默读第7-8自然段。
请个别同学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天空中出现了什么?(彩虹)谁来读读这个字,谁来组词。
雨后的景色是多么美啊,(板书:美)你能美美地读一读吗?
问:彩虹是怎么形成的?(科普知识)
小结:雷雨过后,作者又写到了哪些景色?(板书:空气太阳彩虹池塘水满了)
五、最后总结
学习了这一节课,我们知道了雷雨前后的变化是这么大,大自然真奇妙啊。
只要细心观察,你也能欣赏到大自然的美好。
课后作业,自己观察,模仿《雷雨》,写一则观察天气的小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