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真谛——有爱才有教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真谛——有爱才有教育
发表时间:2020-12-07T11:47:35.65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24期作者:姜栋栋[导读] 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
姜栋栋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云南昆明 650106
摘要: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作者认为教育的真谛是:有爱才有教育。

本文将对教育的真谛-有爱才有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育;真谛;爱;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孩子,“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想这就是教育的真谛之所在。

教师不仅仅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的单一角色,更应成为一个个高尚思想的传播者和美好情操的培育者,于是,爱便成了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必修课,而且,能否上好这一课,不但关系着每一名学生是否能够健康的成长,也关系着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等千秋大计。

所以,给学生爱是教师的首要责任,教会学生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1]
一、教育从爱开始。

有人说,如今的教育最大软肋就是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对人格的尊重以及对错误的宽容。

面对一个个鲜活而富有朝气的花朵,面对一个个蓬勃涌动着的个体生命,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的恐怕不仅仅是自己的功成名就,或许还有更多的是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与感悟。

[2]
二、爱是宽容,是尊重。

俗话说:“人非圣贤,谁能无过”。

更何况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的青少年,学生有了过错是正常的事,如果不能转化问题学生,那是我们为人师者的过错。

[3]
三、爱是激励,是赏识。

孩子的无形生命好比一棵果树,果树有果枝(优点),有风枝(缺点),教师的目光如果一直盯着缺点的风枝上,风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颗粒无收。

家长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优点的果枝上,果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必将是桃李满树。

其实,赏识与激励比批评和惩罚更有效。

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用“爱满天下”办教育,不正是对爱的诠释吗![4] 中学时期的孩子是最难管理的,这是学校、老师、家长、社会的一个最大的难题。

我在从事教学工作过程中,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孩子们行为、心理观察,发现了一个问题,每个孩子一出生,都是一样的,都是一张白纸,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但是后来为什么会有的孩子学习好,有的孩子学习差,有的孩子爱犯纪律,有的孩子遵字纪律呢,我觉的这和我们对孩子的先期教育有关。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孩子的早期教育会对他的一生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现代家庭祖、父两代的爱都集中到一个孩子的身上,导致过分溺爱,使得孩子的性格有偏差,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什么的爱才能让孩子得到健康成长,这是我们要着重讨论的问题。

如何疼爱孩子。

现在的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因为只有一个,所以特别宝贝,不知道如何去疼爱,捧在手里怕碰着,含在嘴里怕化了。

真正的爱孩子是要刻意创造条件、创造环境去培养锻炼孩子的各种品质。

现在有些家长整天看着自己的孩子,非常好,心里非常高兴,忽视了孩子的缺点,甚至把缺点也当成了优点。

孩子在学走路时,摔脚是常有的,但是跌倒了爬起来。

也就是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现了错误,要及时纠正。

如果老是看着自己的孩子那里都好,不能及时发现错误,不能及时纠正。

时间长了形成了毛病,长大之后就不能改正了。

当孩子第一次犯错时,要及时的做工作,解决问题。

如果第一次犯错,没有及时解决,当犯了三次之后,他就会认为这不是错的,是对的,因为没有人给他说这是错的,再出现此类问题时他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你批评他他接受不了,反而觉得是你不对,是你为难他,不让他自由,不让做他想做的事,是你的不对,他就会又哭又闹。

第一次犯错,没有及时纠正,将来就很难改正了。

有些家长在孩子到初中时期发现非常难管,说什么也不听,且有毛病也很难纠正,就是这个原因。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论要求是否合理。

这是孩子将来非常犟的原因,也是将来成家之后,不管父母不孝敬父母的原因。

[5] 为什么会这么说,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从心理学上讲,你就给了他一个暗示,形成了一个观念,你给他什么都是应该的,因为你就应该给他,不给才是不对的。

因为你没有在行为上给他形成一个回报的观念,他从心理上就没有给回报的概念,他为什么要给你。

有时候有的孩子在家长不给他买什么东西时,又哭又闹,说什么也不听,家长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只是说这个孩子从小就“拧”,管不了。

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不懂事,不心疼家长,不孝敬父母。

这不是孩子自身的问题,是溺爱的结果。

“溺”字如何写,有三点水啊,那么多的水啊,你的爱太多了,把孩子淹没了,淹死了。

不让孩子参加必要的劳动。

孩子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更好的工作。

不让孩子参加必要的劳动,一不能锻炼他的意志,二不能养成劳动的习惯。

将来就不能很好的工作。

有的家长做饭、洗碗、打扫卫生、学习完了收拾桌子、铺床叠被、洗衣服所有的事情都不让孩子做,孩子不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反而任何事都不乐意做。

长大之后自己的生活也不能自理,将来进入社会能做什么,这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来越聪明,如何让孩子越来越聪明呢,外国人认为中国人之所以聪明,是因为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运动了手指,锻炼了大脑。

有的孩子学电子琴,锻炼了手指,学习成绩稳定增长,是个很好的例证。

[6]还有孩子参加劳动时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动脑去解决,他就会动脑筋想方法,这就开发了智力。

在他面对困难不后退,解决困难的同时也磨练了意志、学会了生活技能,为将来生活打下了基础,一举三得不是这样的吗。

教育如果没有爱,实在不能算是教育;教师如果没有爱,实在不能算是称职的教师。

爱是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是儿童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原动力,也是生命中一种创造性的聚合力量。

所以说:有爱才有教育。

让我们一起把爱心献给每一位可爱的学生吧!让我们成为爱的使者,使这个世界因为有你、有我而变得更加美丽。

参考文献:
[1] 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2] 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 黄向阳.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4] 丁钢.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5] 耿涓涓.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6] 许美德.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辑. 作者简介:姜栋栋,女,1993年出生,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英语教师,研究方向:教育与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