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名作精练:梁晓声

合集下载

文学类文本梁晓声《回家》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川遂宁2023学年高三上10月)

文学类文本梁晓声《回家》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川遂宁2023学年高三上10月)

4.遂宁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文本一:回家梁晓声周秉昆从郑娟手中接过楠楠的骨灰盒,紧紧抱在胸前,泪如雨下,“楠楠,楠楠,爸的好儿子,爸没去接你……”他泣不成声。

周蓉朝周聪使了个眼色,周聪要从父亲手中接回骨灰盒。

周秉昆不松手。

周聪小声说:“爸,妈更需要你抱抱她。

”秉昆这才松开了手。

周聪将骨灰盒轻放在靠墙的长方桌上时,秉昆已将郑娟抱在怀中了。

郑娟的脸贴在周秉昆胸前,呜呜哭得像个孩子。

周蓉周聪互相看看,都流下眼泪。

在楠楠遇害这件事上,郑娟的表现与秉昆相反。

因为秉昆当时吐血昏过去,住院了,她表现得相当坚强,大大出乎朋友们的预料,也令周聪、周蓉特别敬佩。

“作为母亲,一个文化程度很低的中国母亲,我对儿子唯一的教育,就是希望他长大后是一个好人。

如果他不是一个好人,那么不管他多么出人头地,都会让我伤心。

现在,他用行动证明了我的希望没有落空。

我有多么悲伤,同时就有多么欣慰……”郑娟在大学里为周楠举行的追思仪式上说。

周蓉、冬梅和周聪,他们都想为郑娟写好讲话稿,让她事先背下来。

郑娟问:“需要我说很多吗?”亲人们说不用,又不是演讲,几句就行。

如果她实在不想说什么,其他亲人也可以代替讲话。

郑娟说:“我想说,话多了我说不好,就几句话我还是说得来的。

”周聪说:“妈,你如果想好了说什么,最好先说给我们听听。

”郑娟却说:“不用,妈又不是小孩子。

”郑娟在台上讲话时,只流泪,没有哭,甚至都没抽泣一声。

周蓉为她做翻译。

她刚说了前两句,周蓉便猜到她接下来会怎么说。

她的样子那么镇定,那么从容不迫,亲人们完全放心了。

周蓉的英语口译水平是一流的,表现也无可挑剔。

参加追思仪式的师生们为她们鼓掌,那是不同寻常的,人们情不自禁地为她们的真诚破例了。

事后,有电视台和报社记者要采访。

他们对周蓉郑娟姑嫂二人很有兴趣,两人中,一个是举止优雅、学养深厚的学者,而另一个是粗服乱头、笨拙淳朴的家庭主妇。

2020届高考小说阅读名家作品精炼:梁晓声专练

2020届高考小说阅读名家作品精炼:梁晓声专练

2020届高考小说阅读名家作品精炼:梁晓声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箫之韵梁晓声时下,文化人士的这个协会那个协会,都搬入文化局新盖的机关楼里了,腾出的那些房子,租作酒楼、洗浴中心什么的。

美术家协会的房子由一位五十几岁的副主席承包,改造成了画廊。

前不久,我应友人相邀,前往画廊,赴茶聚,幸会了那位副主席。

他姓谭,留髯,穿唐装,着布鞋,形象特古代。

一隅,有白发翁抚古琴,仙风道骨,其调袅宛。

友人言:“今日谭先生高兴。

”问何故?答曰:“近来售画频频。

”谭先生忽然问我:“怎么不发高论?”我笑道:“听琴。

”谭先生神情郁悒,轻叹一声,正欲开口,有人制止:“万勿再提小穆。

”众人一时默然,各动怀想之容……友人送我归至宾馆。

我忍不住问小穆何人?友人说,谭先生创办画廊之初,公开招聘善箫者,结果一下子就吸引了近百名应聘者,但都难令谭先生满意。

这过程中谭先生收到一封求职信——写信人声明,自己是个只哑不聋的哑巴。

因为都不满意,谭先生就想起了那封信。

即日下午,一个面容清秀的小青年出现在谭先生面前。

谭先生给了他一支笔,两页纸。

先问青年姓甚名谁,何方人氏,青年写出自己的名字“穆小小”,接着写了“保密”二字。

又问师从,笔答“父亲”。

其字娟小,笔画工整。

再问其父艺从何来?似有所讳。

半页纸没写满,谭先生已无心多问,命吹来。

青年唇触之际,箫音悄起。

但觉五声曼妙,缠绵低回,如诉如泣,似怨似慕。

欣录之。

谭先生刚刚创业,急于收回投资,处处精打细算。

对于小穆的薪水,也不例外,月付三百元而已。

每到一小时另付50元。

小穆默然认可。

且要求不论早晚,随传随到。

自用小穆,谭先生的财运,一月旺过一月,却连为小穆定做的一套服装,也从定薪里照单扣钱。

画家画商,凡听过小穆吹箫的,无不大加称赞。

谭先生得意,小穆知足。

两周后,不知从哪儿来了一个修鞋的老头儿,在画廊门旁摆开了摊位。

谭先生命手下捧人。

老头儿作揖打躬,苦苦哀求。

恰逢小穆前来赶场。

老头儿求小穆乞情。

梁晓声经典名家散文作品

梁晓声经典名家散文作品

梁晓声经典名家散文作品梁晓声,原名梁绍生。

当代著名作家。

祖籍山东荣城,出生于哈尔滨市,现居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梁晓声经典名家散文作品,供大家欣赏。

梁晓声经典名家散文作品:心灵的花园谁不希望拥有一个小小花园?哪怕是一丈之地呢!若有,当代人定会以木栅围起。

那木栅,我想也定会以各人的条件和意愿,摆弄得尽可能的美观。

然后在春季撒下花种,或者移栽花秧。

于是,企盼着自己喜爱的花儿,日日的生长、吐蕾,在夏季里散紫翻红开成一片。

虽在秋季里凋零却并不忧伤。

仔细收下了花籽儿,待来年再种,相信花儿能开得更美……真的,谁不曾怀有过这样的梦想呢?都市寸土千金,地价炒得越来越高。

今后将更高。

拥有一个小小花园的希望,对寻常之辈不啻是一种奢望,一种梦想。

某些副部级以上的干部,而且是老资格的,才可能希望成现实。

于是令寻常之人羡眼乜斜。

我想,其实谁都有一个小小花园,谁都是有苗圃之地的,这便是我们的内心世界。

人的智力需要开发,人的内心世界也是需要开发的。

人和动物的区别,除了众所周知的诸多方面,恐怕还在于人有内心世界。

心不过是人的一个重要脏器,而内心世界是一种景观,它是由外部世界不断地作用于内心渐渐形成的。

每个人都无比关注自己及至亲至爱之人心脏的健损,以至于稍有微疾便惶惶不可终日。

但并非每个人都关注自己及至亲至爱之人的内心世界的阴晴,己所无视,遑论他人?我常“侍弄”我心灵的苗圃。

身已不健,心倘尤秽,又岂能活得好些?职业的缘故,使我惯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灵予以研究。

结论是——心灵,亦即我所言内心世界,是与人的身体健康同样重要的。

故保健专家和学者们开口必言的一句话,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而且是“身心健康”。

我爱我的儿子梁爽。

他小学五年级。

这正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开始形成的年龄。

我也常教他学会如何“侍弄”他那小小心灵的苗圃。

“侍弄”这个词,用在此处是很勉强的,不那么贴切,姑借用之吧!意思无非是——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果自己惰于拂拭,是会浮尘厚积、杂草丛生的。

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精读精练:梁晓声《崇文书店》

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精读精练:梁晓声《崇文书店》

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精读精练:梁晓声《崇文书店》肯德基,是满足人们食欲的洋餐馆;书店,是供给人们精神食粮的地方。

随着社会的开放,经济的发展,人们多了些浮躁,少了些沉静;多了些物质,少了些精神。

读书,尤其是读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传统书店日益式微。

对于这种现象,有人担忧国民素质,有人喜获商业良机。

请大家欣赏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崇文书店》,体会其精巧的艺术构思,感受作者对国民阅读的忧患意识吧!文本研读(注:>>>处为文章精析)崇文书店作者:梁晓声孙赶超开车来到新区,后备厢装了一个大果篮,说要把周秉昆拉到市立一院去。

邵敬文感冒后转成肺炎,住院了。

(开篇写邵敬文住院,设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你外甥女周玥不知从哪儿听说到的。

因为老邵是你朋友,她觉得应该告诉你,特意让我开她这辆宝马车来接你。

”那是周秉昆平生第一次坐上了宝马车。

(突出强调“第一次”。

)老邵说,他是因为到秉昆家那天出了两次汗,回到家里冲澡时热水器又出了毛病,结果被凉水一激感冒了。

秉昆说:“老邵,书店的事太对不起你了。

”老邵说:“你没有什么对不起我的,是中国人太对不起书店了。

中国都快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哪一个阶层的人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中国人的阅读率在世界上排名却非常靠后。

”(老邵的话,带有嘲讽口吻与调侃情绪,夹杂着一点点失望,表达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秉昆说:“水自流所以才希望能为这个时代做件好事。

”(水自流这个人物只出现一次,但他代表那些有责任担当的人。

)老邵叹道:“世负斯人,世负斯人,他死前的愿望是好的。

”赶超也说:“人各有命,许多人一死,连儿女都不念叨。

他死了,还有你俩这么念叨,命不错了。

”>>>场景一:写周秉昆与老邵在医院的谈话。

写二人对书店转型的忧虑和水自流生前的愿望。

崇文书店里里外外早在“五一节”前就改造成肯德基店了。

“五一节”却没有什么动作,到了“六一”那天才开张,场面煞是热闹,祝贺的花篮摆满了门两侧的人行道。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梁晓声小说(含答案)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梁晓声小说(含答案)

小说专题训练-------梁晓声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午休的父亲梁晓声八月的北京,与全国许多省市一样,无可奈何地处于近年少有的高温时节。

月末那几天,官方预报达到三十二三度;人们说实际气温还要高一两度。

特别是中午,一丝风也没有,每一片树叶都静止着,看上去皱巴巴的,水分被大量蒸发必然如此。

人若置身户外,如在桑拿房中,片刻便会出汗,会感到缺氧似的,仿佛空气中的氧分也被蒸发着。

医生们提醒民众做好防暑降温的自我保护。

我住的小区从六月份就开始进行老旧小区的楼房改造了,我家住的那幢楼刚搭完脚手架。

我因颈椎病重,不敢享受空调,所以不但开窗,连头道门也开着,那样会使空气最大程度地对流,感觉能稍微凉快点儿。

“嗨,吃了没?我也吃过了!大中午的还能干啥?歇着呗!好好好,小声点儿……住户屋里开着电视呢,我不是怕我说话声小你听不清嘛……”一天中午,我在家边吃饭边看电视。

今年我有点儿耳背了,不知不觉便将电视声调得挺大。

不过楼上楼下都是三口之家,白天大人上班,孩子上学,两家亦无老人,不至于扰邻。

然而我竟听到了门外一个男人大声所说的话,遂将电视声调小。

受好奇心驱使,起身走到门口,探头向外看了一次——但见一个裸着上身的四十余岁的男人仰躺在二楼和三楼之间的拐角那儿,身下垫着片由废旧纸箱拆成的纸板,纸板上铺着脏兮兮的工作服。

他头枕一块泡沫,一手拿手机,一手扇风凉,一小片扇形的纸板,分明是从身上那块大纸板上撕下来的。

他那同样脏兮兮的裤子的裤筒卷到了膝部,小腿布满褐红色的墙漆点子。

他支起着他的膝,双脚放胶鞋上。

他躺着的地方的确是稍微凉快点儿的地方。

而他周围,遍地碎墙渣子。

上午有工人钻过孔,工作尚未结束,下午还得接着干,没有清扫的必要。

他一边的额角贴着创可贴,不是那种窄窄的小长条形的,而是有三四个那么宽的方形的。

我缩回头,关了电视,继续吃饭。

“老婆,那什么,我那摩托,你要推到棚子里,以防下雨淋了它。

不会下雨?这什么话?老天爷听你的?万一半夜下了场大雨呢?再旧不是还能骑吗?不也是钱买的吗?钱是大风刮来的?别啰嗦了!我也想家行了吧?女儿在左右吗?快让女儿跟我通话……”走廊拢音,那男人的话声,我听得更清楚了。

2020届高考小说阅读名家作品精炼:梁晓声专练

2020届高考小说阅读名家作品精炼:梁晓声专练

2020届高考小说阅读名家作品精炼:梁晓声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箫之韵梁晓声时下,文化人士的这个协会那个协会,都搬入文化局新盖的机关楼里了,腾出的那些房子,租作酒楼、洗浴中心什么的。

美术家协会的房子由一位五十几岁的副主席承包,改造成了画廊。

前不久,我应友人相邀,前往画廊,赴茶聚,幸会了那位副主席。

他姓谭,留髯,穿唐装,着布鞋,形象特古代。

一隅,有白发翁抚古琴,仙风道骨,其调袅宛。

友人言:“今日谭先生高兴。

”问何故?答曰:“近来售画频频。

”谭先生忽然问我:“怎么不发高论?”我笑道:“听琴。

”谭先生神情郁悒,轻叹一声,正欲开口,有人制止:“万勿再提小穆。

”众人一时默然,各动怀想之容……友人送我归至宾馆。

我忍不住问小穆何人?友人说,谭先生创办画廊之初,公开招聘善箫者,结果一下子就吸引了近百名应聘者,但都难令谭先生满意。

这过程中谭先生收到一封求职信——写信人声明,自己是个只哑不聋的哑巴。

因为都不满意,谭先生就想起了那封信。

即日下午,一个面容清秀的小青年出现在谭先生面前。

谭先生给了他一支笔,两页纸。

先问青年姓甚名谁,何方人氏,青年写出自己的名字“穆小小”,接着写了“保密”二字。

又问师从,笔答“父亲”。

其字娟小,笔画工整。

再问其父艺从何来?似有所讳。

半页纸没写满,谭先生已无心多问,命吹来。

青年唇触之际,箫音悄起。

但觉五声曼妙,缠绵低回,如诉如泣,似怨似慕。

欣录之。

谭先生刚刚创业,急于收回投资,处处精打细算。

对于小穆的薪水,也不例外,月付三百元而已。

每到一小时另付50元。

小穆默然认可。

且要求不论早晚,随传随到。

自用小穆,谭先生的财运,一月旺过一月,却连为小穆定做的一套服装,也从定薪里照单扣钱。

画家画商,凡听过小穆吹箫的,无不大加称赞。

谭先生得意,小穆知足。

两周后,不知从哪儿来了一个修鞋的老头儿,在画廊门旁摆开了摊位。

谭先生命手下捧人。

老头儿作揖打躬,苦苦哀求。

恰逢小穆前来赶场。

老头儿求小穆乞情。

2020年高考 语文二轮 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梁晓声作品精选精练

2020年高考  语文二轮  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梁晓声作品精选精练
第二件事是有位老职工回原籍探家,请我住到他家替他看家。那是在春季,刚下过几场雨。他家灶间漏雨,雨滴顺墙淌入了一口粗糙的木箱里。我知那木箱里只不过装了满满一箱喂鸡喂猪的麦子,殊不在意。十几天后的深夜,一声闷响,如土地雷爆炸,将我从梦中惊醒。骇然奔入灶间,但见那木箱被鼓散了几块板,箱盖也被鼓开,压在箱盖上的,腌咸菜用的几块压缸石滚落地上,膨胀并且发出了长芽的麦子泻出箱外,在地上铺了厚厚一层……
于是我始信老人们的经验说法--谁如果打算生一缸豆芽,其实只泡半缸豆子足矣。万勿盖了缸盖,并在盖上压石头。谁如果不信这经验,膨胀的豆子鼓裂谁家的缸,是必然的。
我们兵团大面积耕种的经验是--种子入土,三天内须用拖拉机拉着石碾碾一遍,叫“镇压”。未经“镇压”的麦种,长势不旺。
人心也可视为一片土。
因而有词叫“心地”,或“心田”。
梁晓声作品精选精练
双琴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梁晓声
(1)那两棵树,是生长极慢的树,其材最适合做琴。那位老制琴师呢,他的经验是,一棵那样的树,只能锯取一段,做成一把音质优良的小提琴。所以他打算用那两棵树同时做两把小提琴,使它们在音质上不分轩轾。
(2)琴取于材,材取于树。老制琴师当年亲手栽下的两株小树苗,在十余载里,不但增加着年轮,也像少年和少女渐渐长成健壮的青年和标致的女郎一样,深深地相爱了。它们彼此欣赏,彼此赞美,永不厌倦地诉说着缠绵的情话。
首先是,人自己不要往“心地”里种下坏的种子;其次是,别人如果将一粒坏的种播在我们心里了,那我们就得赶紧操起我们理性的锄了……
“人之性如水焉,置之圆则圆,置之方则方。--古人在理之言也。
4.联系上下文,分析首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
5.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
6.“种子的力量”,结合文本,你能梳理出文章中提到的植物种子的几种力量吗?

高考作文素材——梁晓声

高考作文素材——梁晓声

梁晓声梁晓声(1949—)原名梁绍生,哈尔滨人,祖籍山东荣成。

著名作家、编剧。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曾参加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历任农工,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

下乡时期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等,并发表大量散文、杂文、随笔及电影、电视剧剧本,至今累计1000余万字。

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获1982年全国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短篇小说《父亲》分获1984年全国中短篇小说奖。

现居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中国儿童电影制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电影进口审查委员会委员。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

中国现当代以青春文学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

创作多以知青题材为主,有人称为“北大荒小说”,多描写北大荒的知青生活,真实、动人的展示了他们的痛苦与快乐、求索与理想,深情地礼赞了他们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美好心灵与情操,为一代知识青年树立起英勇悲壮的纪念碑。

代表作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师恩难忘》、《年轮》等,长篇小说《雪城》最为出色。

后期作品开始探讨现实与人性,长篇小说《浮城》以社会幻想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分析,十分深刻。

《郁闷的中国人》简介中国人的郁闷由来已久。

1949年之前,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郁闷自不必说;1949年后,人们迎来了新的时代。

然而,好景不长,“文革”那个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10年让人们着实郁闷;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没少折腾,社会转型时期的阵痛折磨着中国人坚强的神经。

现如今人们不愁吃喝了,但不知何时起,苏丹红、牛肉膏、瘦肉精、染色馒头、硫磺姜出现了;学校不包分配了,找工作也要权钱交易;入学托关系,住院托关系;豆腐渣工程频繁出现了,矿难接二连三,瞒报也接二连三;物价飞涨了,买房买不起,租房也只能蜗居了……解决了温饱的中国人,又开始郁闷了。

梁晓声(张语轩)

梁晓声(张语轩)

理想追求和人格精神,热情讴歌了在动乱 年代和艰苦环境中的英雄主义精神。《今 夜有暴风雪》被视为“知青小说”里程碑 式的作品。这部作品在粗犷、浓烈、严峻 的气氛里,刻画了曹铁强、刘迈克、裴晓 云等令人肃然起敬的知青形象。整个作品 气势雄浑、沉郁悲壮,英雄主义和浪漫主 义气息浓郁。这也是梁晓声“知青小说” 的整体艺术风格。他的另一类作品则相对 平实,作品取材于城镇、农村、学院、家 庭等领域的生活,表现了他开拓生活视野 的意向,体现出鲜明的纪实风格。
(1) )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 原名梁绍生。 梁晓声 原名梁绍生。1949年9月 年 月 22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祖籍 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 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 荣城市泊于镇温泉寨 山东荣城市泊于镇温泉寨。 汉族。 山东荣城市泊于镇温泉寨。 汉族。 现在居住于北京,任教于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语言 现在居住于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 北京 大学人文学院汉语文学专业。曾创 大学人文学院汉语文学专业。 人文学院汉语文学专业 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 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 随笔及影视作品。 随笔及影视作品。
(2)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 名作家。祖籍山东荣城,出生于哈 名作家。祖籍山东荣城,出生于哈 尔滨市,现居北京, 尔滨市,现居北京,任教于北京语 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 电影制片厂编辑 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 中国儿童电影制厂艺术委员会副主 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及中 任,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及中 国电影进口审查委员会委员。 国电影进口审查委员会委员。
梁晓声无论在家里或者屋外都是一个低 调做人做事的名家。当代著名作家中,像 梁晓声这样出身于普通劳动人民家庭,挚 爱于平民命运与生活的作家是不多见的。 梁晓声以他的《今夜有暴风雪》、《这是 一片神奇的土地》、《年轮》、《红晕》、 《父亲》、《沉沦》、《浮澡》、《黄卡》 等优秀作品蜚声文坛,备受千千万万读者 的喜爱。30来年他已发表千百万字的文学 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他的文学作品 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海外。

中学语文阅读之名家阅读训练之梁晓声阅读训练

中学语文阅读之名家阅读训练之梁晓声阅读训练

老水车旁的风景梁晓声其实,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

它是一处旅游地最显眼的标志,旅游地原本是一个村子。

两年前,这地方被房地产开发商发现并相中。

于是在盖别墅和豪宅的同时,捎带着将这里开发成了旅游景点,使之成了小型的周庄。

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城里人络绎不绝地驾车来到这里,吃喝玩乐,纵情欢娱。

村里人终日里耳濡目染,思想迅速地商业化着。

城里人成群结队地来到的时候,必会看到,在那水车旁有一老妪和一少女。

老妪七十有几,少女才十六七岁,皆着清朝裳。

老妪形容枯瘦憔悴;少女人面桃花、目如秋水,顾盼之际,道是无晴却有晴。

老妪纺线,少女刺绣,成为水车的陪衬,景观中的风景。

她们都是景区花钱雇了在那儿摆样给观光客们看的。

若有观光客与她们照相,或可得些小费。

老妪是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在村里有一间半祖宅。

村子受益于旅游业,有了些公款,每月亦给她50元。

老妪是以感激旅游业,对自己能有那样一种营生,甚为满足,终日笑眯眯的。

少女是从外地流落到这儿的。

她的家在哪里,家境如何,身世怎样,没人知道。

只有老妪觉得她是个好女孩儿。

她们成为“同事”几天以后,老妪曾问过少女住在哪儿,少女说住在一家饭店的危房里,每天五元钱,晚上还得帮着干两个多小时的活。

饭店里有老鼠,她最怕老鼠。

“就是每月150元,也花去了我半个来月的工资,还得看主人两口子的眼色……”少女说得泪汪汪的。

“闺女,住我家吧。

我那儿就我一个人,我也喜欢有你这么个伴儿,不会给你受气。

”于是,少女作为老妪所希望的一个伴儿,住到了老妪家里。

少女脸上笑容多了。

老妪脸上的皱纹少了。

熟悉她那张老面孔的人,发现她脸上几条最深的褶子变浅了,有要舒展开来的迹象了。

她脑后的抓髻也好看了,不像以前那么歪歪扭扭的了。

她的指甲不再长而不剪。

指甲缝也不再黑黢黢的了。

她那身“行头”,显然洗的勤了。

她的好心情让她的小费也多起来了。

有好心人提醒她:“你让那小人精住你那儿去了?千万防着点儿,万一你那点钱被她偷了,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少女常对她说:“奶奶,尽量想高兴的事儿,那样您准能活一百多岁。

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梁晓声作品练习:康熙字典

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梁晓声作品练习:康熙字典

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梁晓声作品练习:康熙字典集市,即便在小镇,也还是热闹的。

少年面前的地上铺一张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

那是旧挂历的一页,是在集市上花一角钱买的——他自然舍不得花一角钱买,但馄饨铺的老板娘无论如何不肯白给他。

“都是去年的挂历了,你就扯一张给我,也不是什么损失。

”“不是什么损失?损失大了!你看那明星,结婚了,息影了。

息影,知道怎么回事吗?就是再也看不到她演的影视剧了!一册挂历上全是她一个人,有收藏价值的。

扯一张给你,不完整了,不完整了还有屁价值!”老板娘从挂历上扯下那一页时,表现得十分不情愿,仿佛真吃了极大的亏。

午后三点多,集市的热闹像戏剧的高潮过去一般退去了。

少年仍蹲在那页白纸旁。

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纸页破损、颜色像陈年谷子似的字典。

1949年以后,全中国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过那种字典。

它已没了原先的封皮,后贴上去的封皮上写着“康熙字典”。

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写上去的。

他的左边,是卖肉的摊位,从上午到此刻,买肉的人络绎不绝,卖肉的汉子忙得不亦乐乎。

右边,是卖油条的,生意也不错,农村人一年四季自家是炸不了几次的。

跟着大人们赶集的小孩子,十之八九要央求大人给买了吃。

城乡差别,至今仍明明白白地体现在细微处。

而且,越是体现在细微处,越使农村的少男少女们做梦都想成为城里人。

这少年也有那样的梦。

真的梦是无逻辑的,人生的梦却须循着某种规律。

少年凭着刻苦学习的一股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那是他实现人生之梦的关键一步。

拮据的家庭负担不起住校费用,为了圆梦,他想买辆旧自行车骑车上学,尽管每天要走几十里的路有些辛苦。

可他靠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要拥有旧货店中那辆状况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这部《康熙字典》。

父亲病故了,母亲在南方打工。

他清楚妈妈挣钱的辛苦,不忍向妈妈要;并且他也清楚,妈妈正省吃俭用地攒钱,以备他将来考上大学的花费。

集市渐渐冷清,卖肉的和炸油条的,在他的巴望之下先后离去。

他和那页旧挂历纸的存在,总算是比较显眼了。

梁晓声《人世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人世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人世间(节选)梁晓声马赛的夏季气候宜人。

下午四点多钟时,夕阳高悬在老港口的上方,余晖洒满码头,湛蓝的海水变成了槟榔红,被凉爽的海风吹抚起红鲤鱼鳞片似的波纹。

老人们照例在广场上散步,有互相牵手的老夫妇,也有牵着大狗小狗踽踽独行的老人。

卡努比埃尔大街上,三三两两的游人持着相机或画夹信步走来。

当地的老人们是他们乐见的一道风景,老人们同样乐得看到来自国内外的游人。

夕阳即将没入海中,海里仍有恋水的泳者。

躺在沙滩上的泳者仍不愿离去,为的是再多享受一会儿。

周蓉从车站宽阔的大理石台阶上缓缓走下。

她的头发中有了不少白发,显然超过了她的实际年龄。

容颜、体形却并没有发生多大改变,胖瘦适中。

长年辛劳,促使她善于调节压力,防止压垮了身体。

她的脸庞依然动人,只不过一笑起来眼角就显出鱼尾纹。

她很少笑,因为值得高兴的事情还是太少。

那样一张脸与头顶隐隐的白发搭配在一起不大协调,女儿曾劝她染发,她也曾动过染发之念,但知道自己属于过敏体质,未敢轻举妄动。

玥玥说法国的染发剂很高级,不会让皮肤过敏,当然得请专业技师操作。

玥玥说服她并陪去了一次,她一听价格转身便走。

她觉得太贵了,绝对不能接受。

但她没说价格问题。

玥玥哭了,对她说:“对不起妈妈,太对不起你了,都是我不好,把妈妈拖累到了这种地步!”当时,母女二人住在离巴黎不远的小城鲁昂,周蓉在那里一家最大的瓷器店做推梢员。

很快脱颖而出。

除了她的英法两种语言水平和知识分子气质,还因为她来自瓷器的故乡中国,颇能讲出一套鉴赏瓷器的知识。

其实,那些来自鲁昂市周边小镇和乡下的女推梢员,对她相当排斥,但她的业绩受到老板的公开肯定,而她的亲和力也成功地团结了她们。

她们后来赞叹说,如果只听声不见人,外国游客会误以为她是法语广播员转行,而她们自己只不过是普通法国人了!后来她们来到马赛。

她应聘到一家国际旅游公司做导游。

公司原本安排她在亚洲区。

她坚持做欧洲区导游。

强烈的自尊心,让她太怕见到国内的熟人了。

公司主管问她,做亚洲区导游,经常接待自己的同胞,有什么不好呢?她只得撒谎,说要求做欧洲区导游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同时学习德语和其他欧洲语言。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增分精练辑小说阅读单文精练二不速之客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增分精练辑小说阅读单文精练二不速之客

单文精练二 不速之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阅读文签:小说+无私奉献的石油工人不速之客梁晓声①在我们寻常的或不寻常的世俗生活之中,有些事情听来似乎太戏剧化,使人怀疑其意义究竟何在。

然而细细一想,你的心灵不能不为之感动,你会不禁潸然泪下……②几天前,我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是我1985年在新疆认识的一位青年石油工人。

吃过饭,他吞吞吐吐地请求:梁老师,我想住在你家,只住一宿,明天一早就走。

③当时已是晚上九点半了。

我爽快地说:当然可以,好不容易见上一面,你住下,在北京玩几天吧!④他笑了,摇头:那可不行。

只有半个月的假。

在沧州住三五天,还想回家见我母亲呢。

⑤我奇怪地问:那么你到沧州去,并不是……⑥他又摇了摇头:您忘了我家在大庆?到沧州农村去,是探望我奶奶。

我父亲在天津站上车找我。

我们一起去沧州。

⑦我不但奇怪,而且糊涂了。

在我记忆中,他奶奶早已去世了。

⑧他见我困惑,于是娓娓道来:梁老师,您是知道的,我们石油人中,有不少父子兵。

别人以为,父子可以天天在一起似的。

其实不尽然。

有时调令一下,一走就是几千里,一别就是七八年!⑨他问我:您还记得我们队上的小侯么?我说:记得,那个下了班就抱着吉他弹起来没完,外号叫观赏猴的小伙子,对不对?他说:对。

就是他。

人们都说我俩长得像双胞胎。

但去年他死了。

我不禁一怔,不知道小侯为什么死,更不知和到沧州去探望奶奶之间有什么联系。

⑩他吸了两口烟,说:小侯是在大风暴中,为了保护十几万美金进口的器材而死的,他用外衣保护好器材,自己却被沙暴埋住了。

人们从一米多深的沙丘下把他扒出来,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封信,是他父亲写给他的。

他父亲是胜利油田的一位老工人,父子俩九年没见面了。

父亲在信上说,因公要路过兰州,希望可以在兰州站见上一面。

火车在兰州停车二十分钟,可以叙叙父子情。

队友们传看了那封信,都哭了。

大家都觉得,还是暂不告诉他父亲真相好。

自然而然的,大家将目光集中到了我身上。

⑪我也明白了大家的意思,于是我就去找队里的领导,请求批准我冒充小侯一次。

梁晓声《眼为什么望向窗外》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眼为什么望向窗外》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眼为什么望向窗外》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眼为什么望向窗外梁晓声无窗,不能说是房子,或屋子。

窗是一个象形汉字。

古代通“囱”,只不过是“孔”的意思。

后来,因要区别于烟囱,逐渐固定成现在的写法。

从象形的角度看,“囱”被置于“穴”下,分明已不仅仅是透光通风之孔,而具有了房或屋也就是家的审美意味。

若一间屋,不论大小,即使内装修再讲究,陈设再高级,其窗却布满灰尘,透明度被严重阻碍了,那也还是会令主人感觉差劲。

当我们强调屋之清洁时,脑区的第一反应是“窗明”。

这一反应。

体现着人性对事物要项的本能重视。

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在北方,不论城市里还是农村里的人家,不论穷还是富,都做的一件事就是去封条,擦窗子。

如果哪一户人家竟没那么做,肯定是不正常的。

别人往往会议论——瞧那户人家,懒成啥样了?窗子脏一冬天了都不擦一擦!或——唉,那家人愁得连窗子都没心思擦了!而在南方,勤劳的人家,其窗更是一年四季经常要擦的。

黑夜过去了,白天开始了,人们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大抵是拉开窗帘。

在气象预告方式不快捷也不够准确的年代,这一举动也意味着一种心理本能——要亲眼看一看天气如何?倘又是一个好天气,人的心境会为之一悦。

宅屋有窗,不仅为了通风,还为了便于一望。

古今中外,人们建房购房时,对窗的朝向是极在乎的。

人既希望透过窗望得广,望得远,还希望透过窗望到美好的景象。

“窗含西岭千秋雪”——室有此窗,不能不说每日都在享着眼福。

“罗汉松掩花里路,美人蕉映雨中棂”——这样的时光,凭窗之人,如画中人也。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如此这般的凭窗闲坐,是多么惬意的时光呢!人都是在户内和户外交替生活着的动物。

人之所以是高级的动物。

乃因谁也不愿在户内度过一生。

故,窗是人性的一种高级需要。

人心情好时,会身不由己地站在窗前望向外边。

心情不好时,尤其会那样。

人冥想时喜欢望向窗外,忧思时也喜欢望向窗外。

梁晓声《老妪》阅读答案

梁晓声《老妪》阅读答案

梁晓声《老妪》阅读答案梁晓声(1)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

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

儿子须作一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2)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

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

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她的生意就冷清。

茶蛋都是蛋煮的,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

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3)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

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无半点儿乞意。

(4)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

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良,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

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

(5)老妪应找我两毛钱。

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帐。

(6)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7)我说:“知道。

但是咱们不要了。

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

”(8)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等等。

(9)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那老妪。

袖着手,缩着瘦颈。

身子冷得佝偻着。

(10)“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11)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12)儿子仰脸看我。

(13)我不得不接了钱。

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14)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15)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前时,见一老叟,守着她那煮锅。

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

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

目光偶向眼前行人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绝无半点乞意。

比别人,生意依旧冷清。

(16)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

梁晓声

梁晓声

梁晓声调入北京语言大学,主讲“文学写作与欣赏”。他这么表明过态度:第一,不教大一大二,也不教大 四;第二,不带研究生。
依他看来,大一大二,是普遍之中文学子需要在大学里进行“中文”热身的两年。因为他们成长的文化背景 是特别多元亦特别芜杂,且以娱乐性为最大吸引力,而大学课堂上讲授的文学,大抵是要叩问意义和价值的那一 种。在中国,倘大学中文课堂上讲授的文学,居然是兴趣阅读的那些,则未免令人悲哀。故他常对他的学生们这 么要求——“不要强调自己喜欢读哪类作品,喜欢看哪类电影,而要明白自己必须读哪类作品,必须看哪类电影! 因为你们不是别的什么专业的学生,而是中文专业的学生。中文既是一个专业,便有专业之教学宗旨。”
谢谢观看
梁晓声(2张)
当中国走上现代化建设之路,社会开始转型的时候,精英文学逐渐走向边缘,世俗化的文学日益兴起,梁晓 声的作品在**知青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的同时,开始将目光投向了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生活。与其他作家寻找平民 身上的劣根性不同,梁晓声更多的是从平民立场出发,去描写平民的日常生活,表现他们在艰苦的社会环境中所 具有的正直和善良本性,将人们心灵光辉的一面展现出来。在《人间烟火》《父亲》中,表现出的是梁晓声平和 的平民化创作风格。
一名高三学生倘从初一开始便孜孜不倦读了许多文学作品,那么他很可能在高考竞争中失利败北;而他居然 坐在中文课堂上了,则往往意味着他从初中到高中并没读过多少课外的文学作品。所以大一大二,他们也要补读 些大学中文学子起码应该读过的文学书籍才好。到了大四,任何一个专业的学子,面临考研冲刺和择业压力,心 思已都难稳定——那最是中文课成效甚微之时。故他明智地将“欣赏与创作”课开在大三。至于带研究生,他想, 喜欢中文而又果真具有中文评创潜质的学生会不会成为他的研究生,乃是由缘分来决定的,非他自己所能选择, 于是不存妄念。

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梁晓声作品练习:清名

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梁晓声作品练习:清名

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梁晓声作品练习:清名倘非子诚之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子诚是我学生,他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茶村。

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

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

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

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那会儿茶农们都背着竹篓或拎着塑料袋子前往茶站交茶。

一路皆五六十岁男女,络绎不绝。

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

我见那老妪,一米六七、八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

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八十三了。

”“八十三还采茶?!”我不禁向那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

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

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或为儿子,或欲纳妾;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

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农。

然知识化了的男人,比不上普通农民那么能耐得住山村的寂寞生活,每年清明前,换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

当年当地,农村人大抵文盲,连黄历也看不懂的。

她丈夫有超强记忆,一部黄历倒背如流。

“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

但一般告诉,则不能算是“说春”。

“说春人”之“说春”,基本上是以唱代说。

不仅要记忆好,还要嗓子好。

她的丈夫嗓子也好。

还有另一本事,便是脱口成秀。

“说”得兴浓,别人随意指点什么,意能说什么唱出一套套合辙押韵的掌故来,百难不倒,像是现今的“R&P歌手”。

于是,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

在人们,那是享受了娱乐的回报。

在他自己,是一种个人价值体现的满足。

所谓与人乐乐,其乐无穷。

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

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的还。

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

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

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梁晓声作品练习:普通人

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梁晓声作品练习:普通人

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梁晓声作品练习:普通人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

我仍为我的父亲戴着黑纱。

有几次出门前,我将黑纱摘了下来,但倏忽间,内心里涌起一种怅然若失的情感,戚戚地,我便又戴上了。

我明白自己不可能永不摘下,然而怀念是一种相会的形式,我们人人的情感都曾一度依赖于它。

1984年至1986年,父亲栖居北京的两年,曾在五六部电影和电视剧中当过群众演员。

父亲被选去当群众演员,毫无疑问地最初是由于他那十分惹人注目的胡子。

父亲的胡子留得很长,长及上衣第二颗纽扣。

总体银白。

谁见了都对我说:“梁晓声,你老父亲的一把大胡子真帅。

”父亲第一次当群众演员,在《泥人常传奇》剧组。

导演是李文化。

副导演先找了父亲。

父亲说得征求我的意见。

父亲大概将当群众演员这回事看得太重,以为便等于投身了艺术。

所以希望我替他做主,判断他到底能不能胜任。

我替父亲拒绝了。

那时群众演员的酬金才2元。

我之所以拒绝不是因为酬金低,而是因为李文化亲自来找我——说他这部影片的群众演员中,少了一位长胡子老头儿。

“放心,我吩咐对老人家要格外尊重,像尊重老演员们一样还不行吗?”——他这么保证。

无奈,我只好违心同意。

从此,父亲便开始了他的“演员生涯”,在他74岁的时候……父亲演的尽是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角色”。

说那也算“角色”,是太夸大其词了。

不同的服装,使我的老父亲在镜头前成为老绅士、老乞丐、摆烟摊的或挑菜行卖的……不久,便常有人对我说:“哎呀晓声,你父亲真好。

演戏认真极了!”但那也算“演戏”吗?我每每地一笑置之。

然而听到别人夸奖自己的父亲,内心里总是高兴的。

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就是那条旧北京假景街,见父亲端端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有群众场面要拍的样子。

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儿干什么呀?回家吃饭吧。

”父亲说:“不行。

我不能离开。

”我问:“为什么?”父亲回答:“我们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儿了,可以打发走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名作精练——梁晓声(瑞鑫教研院编制)作家简介梁晓声,原名梁绍生。

当代著名作家。

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哈尔滨市,祖籍山东荣成市泊于镇温泉寨。

中国现当代以知青文学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

2019年 8月16日,凭借作品《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2019年9月23日,梁晓声长篇小说《雪城》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兵梁晓声天黑了。

暴风雪呼啸得更加狂怒。

一辆客车,已经被困在公路上六七个小时。

车上二十几名乘客中,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她的孩子刚刚两岁多一点儿。

还有一个兵,他入伍不久。

他那张脸看去怪稚气的,让人觉得似乎还是个少年呐。

那时车厢里的温度,由白天的零下三十摄氏度左右,渐渐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左右了。

车窗全被厚厚的雪花一层层“裱”严了。

车厢里伸手不见五指。

每个人都快冻僵了。

那个兵自然也不例外。

不知从哪一年起,中国人开始将兵叫做“大兵”。

其实,普通的大兵们,实在都是些小战士。

那个兵,原本是乘客中穿得最保暖的人:棉袄、棉裤,冻不透的大头鞋,羊剪绒的帽子和里边是羊剪绒的棉手套,还有一件厚厚的羊皮军大衣。

但此刻,他肯定是最感寒冷的一个人。

他的大衣让司机穿走了。

只有司机知道应该到哪儿去求援。

可司机不肯去,怕离开车后,被冻死在路上。

于是兵就毫不犹豫地将大衣脱下来了……他见一个老汉只戴一顶毡帽,冻得不停地淌清鼻涕,挂了一胡子,样子非常可怜。

于是他摘下羊剪绒帽子,给老汉戴了。

老汉见兵剃的是平头,不忍接受。

兵憨厚地笑笑说:“大爷您戴着吧!我年轻,火力旺,没事儿。

”人们认为他是兵,他完全应该那么做。

他自己当然也这么认为。

后来他又将他的棉手套送给一个少女戴。

她接受时对他说:“谢谢。

”他说:“不用谢。

这有什么可谢的?我是兵嘛,应该的。

”后来那年轻的母亲哭了。

她发现她的孩子已经冻得嘴唇发青。

尽管她一直紧紧抱着孩子。

于是有人叹气……于是有人抱怨司机怎么还没找来救援的人们……于是有人骂娘、骂天、骂地,骂那年轻的母亲哭得自已心烦心慌……于是,兵又默默地脱自己的棉袄,走到那位年轻母亲身边。

帮着她,用自己的棉袄,将她的孩子包起来了……穿着大衣的几个男人和女人,都用大衣将自己裹得更紧了。

仿佛,兵的举动,使他们冷上加冷了……再后来,天就完全黑了。

伸手不见五指的车厢里忽然有火苗一亮:一个男人按着了打火机。

他接近到兵跟前,一松手指,打火机灭了。

车厢里又伸手不见五指了。

他低声说:“真的,你这兵就是经冻。

咱俩商量个事儿,把你的大头鞋卖给我吧,200元! 200元啊!”兵说:“这不行。

我要冻掉了双脚,就没法儿再当兵了。

”他一再地央求。

说哪儿会冻掉你双脚呢!你把大衣、棉袄、帽子和手套都白送给别人穿着戴着了,怎么我买你一双鞋你倒不肯了呢?兵沉默片刻,犹豫地说:“那……如果你愿意用你那半瓶酒和我换的话,我可以考虑……”。

二人互换之际,他又灌了一大口酒。

好像如若不然,这种交换,在他那一方面是很吃亏的。

兵从车厢这一端,摸索着走向那一端,依次推醒人们,让所有的人都饮口酒驱寒。

包括那位年轻的母亲,包括那少女。

酒瓶回到兵的手中时,兵最后将它对着嘴举了起来——只有几滴酒缓缓淌进兵的嘴里。

兵感到口中一热,似乎浑身也随之热了一下……车是被困在一条山路上的。

一侧是悬崖。

狂风像一把巨大的扫帚,将下坡的雪一片片扫向悬崖底谷。

于是车开始悄悄地倒滑了。

没有一个乘客感觉到这是一种不祥。

但兵敏锐地感觉到了,他下车了……拂晓,司机引领来了铲雪车和救援的人。

乘客们欢呼起来。

只有一个人没有欢呼,就是兵。

就是那看上去怪稚气的兵,就是那使人觉得还是个少年的兵。

人们是在车后发现他的——他用肩顶着车后轮,并将自己的一条腿垫在车后轮下。

他就那么冻僵在那儿,像一具冰雕。

也许,他没有声张,是怕人们惊慌混乱,使车厢内重量失衡,车向悬崖滑得更快。

也许,他发出过警告,但沉睡的人们没有听见。

呼啸的狂风完全可能将他的喊声掩盖……事后人们才知道,他入伍才半年多。

他还不满19岁。

他是一个多子女的穷困乡村的农家的长子。

他的未婚妻是个好姑娘,期待着他复员后做他的贤妻……(选自《小小说精读》,有删节)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兵”为旧时对普通士兵的称呼,常含有贬义。

小说以“大兵”为题,这种“贬词褒用”式的称谓,既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又突显了主人公的高大形象。

B.“暴风雪呼啸得更加狂怒”,写出环境的极冷,引出下文“大兵”让衣、让帽、让手套、换酒等一系列行为,与后文狂风扫雪的环境描写相照应,为结局作铺垫。

C.“有人叹气,有人抱怨,有人骂娘、骂天、骂地,骂那年轻的母亲……”这些叙述表现出车上的人们除了“大兵”都是些自私自利、缺少互助精神的人。

D.小说围绕着客车被困,“大兵”送出他所有的保暖衣物、用冻不透的大头鞋换酒给大家驱寒、顶住将要滑下悬崖的汽车这些情节,歌颂了“大兵”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

2.这篇小说为了突出“大兵”的形象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有哪些对比。

(6分)3.小说的最后一段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人世间(节选)梁晓声马赛的夏季气候宜人。

下午四点多钟时,夕阳高悬在老港口的上方,余晖洒满码头,湛蓝的海水变成了槟榔红,被凉爽的海风吹抚起红鲤鱼鳞片似的波纹。

老人们照例在广场上散步,有互相牵手的老夫妇,也有牵着大狗小狗踽踽独行的老人。

卡努比埃尔大街上,三三两两的游人持着相机或画夹信步走来。

当地的老人们是他们乐见的一道风景,老人们同样乐得看到来自国内外的游人。

夕阳即将投入海中,海里仍有恋水的泳者。

躺在沙滩上的泳者仍不愿离去,为的是再多享受一会儿。

周蓉从车站宽阔的大理石台阶上缓缓走下。

她的头发中有了不少白发,显然超过了她的实际年龄。

容颜、体形却并没有发生多大改变,胖瘦适中。

长年辛劳,促使她善于调节压力,防止压垮了身体。

她的脸庞依然动人,只不过一笑起来眼角就显出鱼尾纹。

她很少笑,因为值得高兴的事情还是太少。

那样一张脸与头顶隐隐的白发搭配在一起不大协调,女儿曾劝她染发,她也曾动过染发之念,但知道自已属于过敏体质,未敢轻举妄动。

玥玥说法国的染发剂很高级,不会让皮肤过敏,当然得请专业技师操作。

玥玥说服她并陪去了一次,她一听价格转身便走。

她觉得太贵了,绝对不能接受。

但她没说价格问题。

玥玥哭了,对她说:“对不起妈妈,太对不起你了,都是我不好,把妈妈拖累到了这种地步!”当时,母女二人住在离巴黎不远的小城鲁昂,周蓉在那里一家最大的瓷器店做推销员。

很快脱颖而出。

除了她的英法两种语言水平和知识分子气质,还因为她来自瓷器的故乡中国,颇能讲出一套鉴赏瓷器的知识。

其实,那些来自鲁昂市周边小镇和乡下的女推销员,对她相当排斥,但她的业绩受到老板的公开肯定,而她的亲和力也成功地团结了她们。

她们后来赞叹说,如果只听声不见人,外国游客会误以为她是法语广播员转行,而她们自己只不过是普通法国人了!后来她们来到马赛。

她应聘到一家国际旅游公司做导游。

公司原本安排地在亚洲区。

她坚持做欧洲区导游。

强烈的自尊心,让她太怕见到国内的熟人了。

公司主管问她,做亚洲区导游,经常接待自己的同胞,有什么不好呢?她只得撒谎,说要求做欧洲区导游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同时学习德语和其他欧洲语言。

主管说:“您的想法值得尊重,但您更应该尊重公司的想法。

”结果,她还是被分在了亚洲区。

那一夜,她重重顾虑,彻夜难眠。

第二天,她将自己在法国出版的两部书送给了主管。

这两部书销量都不大,一部名为《庄子和他的言行》,另一部是《老子和孔子有什么不同》,都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通俗读物。

所得稿费,全用来供女儿上学了。

玥玥虽然心气很高,却未能考入巴黎大学,进了一所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学费比普通大学少不了多少。

好在玥玥懂事了,体恤母亲的不易,不但节俭,还经常打工。

即便如此,那四年里,周蓉至少身兼两份工作。

公司主管翻看了一下书,见都有她的法语签名,难以相信地问道:“您写的?”周蓉点头说:“是的。

我还准备写第三部书,一部向中国介绍法国及邻国风情风光的书,所以……”“但这与您坚持要做欧洲区的导游有什么直接关系呢?”对方打断了她的话。

“如果您是一位经常旅游的人,那么您一定很想知道,一个您所去的国家与哪些国家毗邻?以便预先做出更系统的旅游计划。

我无法离开法国,所以只能通过与欧洲游客的接触,间接了解一些法国邻国的旅游资源……”那时,连她都几乎对自己的谎话深信不疑了。

“您等一会儿。

”主管说,注视着她思忖片刻,拿着她的书走开了。

十几分钟后,主管回到了她面前:“您的要求可以实现了。

”他又说:“我的上司也希望获得您的签名书。

”她说:“会的,我很荣幸。

”他说:“他让我转告您,即使您并没写出计划中的第三本书,他也不会认为您欺骗了我们。

”“请替我谢谢他,他真是个好人。

”她的内心充满感激。

周蓉刚刚送走了一批欧洲游客。

她在马赛那家旅游公司带团的次数最多,加起来的时间也最长。

她是全公司导游中学历最高的,每一批旅游者离开之前,都会给予她这位曾经的中国副教授导游员高度评价。

即便在异国他乡,在为生存四处奔波、生活状态极不稳定的情况下,她也表现出了优秀的素质。

她聊以自慰的是,自己在法国从未让周家丢人,也从未让祖国蒙羞。

列车开走后,周蓉在车站的长途电话室与蔡晓光通电话。

尽管没说几句话就挂断了,却并未影响她的好心情。

她只是有点儿遗憾,因为自己居然忘了告诉蔡晓光最重要的话——她不久就可以回国了!(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描写马赛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和谐的人文场景,为全文营造了温馨的氛围,同时,又使周蓉从事旅游业这一内容的出现显得不突兀。

B.周蓉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知识分子,她曾做过中国大学的副教授,有着良好的气质与修养,这种素质使她能融入社会甚至商业活动中。

C.周蓉送给主管《庄子和他的言行》和《老子和孔子有什么不同》两部书,一是为了宣传中华文化,再就是希望以才能打动领导。

D.文章写了周蓉的国外生活,表现了普通人的奋斗、担当精神以及融入血液,不会割舍的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

5.请以周蓉这一形象为例,分析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6分)6.小说里大量情节是以插叙形式表现出来的,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清名梁晓声子诚是我的学生,他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茶村,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

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

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

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