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EDA实验报告
eda技术实验报告
eda技术实验报告EDA技术实验报告引言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技术是电子设计自动化的缩写,是现代电子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提高了电路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EDA技术的背景、应用和实验结果。
背景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电路设计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手工设计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EDA技术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
它利用计算机的强大计算能力和算法,帮助设计师完成电路设计、仿真、布局和验证等工作。
应用1. 电路设计EDA技术的核心应用是电路设计。
通过EDA工具,设计师可以绘制电路图、选择器件、进行参数设置等。
EDA工具还可以自动进行电路优化,提高电路性能。
2. 仿真验证在电路设计完成后,需要对电路进行仿真验证。
EDA技术可以提供准确的仿真结果,帮助设计师分析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仿真验证可以帮助设计师发现潜在的问题,提前解决。
3. 物理布局物理布局是将电路逻辑转化为实际的物理结构。
EDA技术可以自动进行物理布局,优化电路的面积和功耗。
物理布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4. 电路验证在电路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电路验证,确保电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EDA技术可以自动进行电路验证,提供准确的验证结果。
电路验证可以帮助设计师发现设计缺陷,提高电路的可靠性。
实验设计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款EDA工具进行实验。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数字电路,包括与门和或门。
然后,利用EDA工具进行电路仿真和优化。
最后,对电路进行物理布局和验证。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仿真结果显示,设计的数字电路在不同输入条件下均能正确输出结果,验证了电路的正确性。
2. 通过优化算法,我们成功提高了电路的性能,减少了功耗和面积。
3. 物理布局结果显示,电路的布局紧凑,满足了设计要求。
4. 电路验证结果显示,电路的功能和性能均符合设计要求,验证了电路的可靠性。
EDA仿真实验报告
EDA仿真实验报告院系:电信学院学号:姓名:实验四、组合逻辑电路仿真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仿真实验A B CU1A 74LS00DU1B 74LS00DU1C 74LS00D U2A74LS10DU2B74LS10DFXLC1A B将所得真值表填入表格1A BCF逻辑功能0 0 0 0 实 现 A,B,C 的 异 或0 0 1 1 0 1 0 1 0 1 1 1 1 0 0 1 1 0 1 1 1 1 0 1 111最简逻辑函数表达式F= A ’C+AB ’+BC ’依据真值表和逻辑函数表达式分析该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二、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仿真实验设计一个燃油锅炉报警逻辑电路:燃油喷嘴处于开启状态时,如果锅炉水温或者烟道温度过高则发出报警信号。
1、 根据实际问题,进行逻辑抽象,确定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并进行逻辑赋值。
2、 在逻辑转换仪上列真值表并求出最简表达式。
3、 利用真值表求得逻辑电路图。
4、 验证逻辑是否正确。
①油嘴状态:1开启0关闭 报警信号:1报警0不报警 锅炉水温:1高0低 烟道温度:1高0低真值表Y(报警信号) A(油嘴状态) B(锅炉水温) C(烟道温度)0 1 0 01 1 0 11 1 1 01 1 1 10 0 XX②③三、常用组合逻辑电路部件功能测试仿真实验1、编码器逻辑功能仿真实验U174LS148DA09A17A26GS 14D313D41D52D212D111D010D74D63EI5EO15J1Key = A J2Key = B J3Key = C J4Key = D J5Key = E J6Key = F J7Key = G J8Key = HVCC5V集成8线-3线优先编码器真值表:输入 输出 0 1 2 3 4 5 6 7 A2 A1 A0 X X X X X X X 0 0 0 0 X X X X X X 0 1 0 0 1 X X X X X 0 1 1 0 1 0 X X X X 0 1 1 1 0 1 1 X X X 0 1 1 1 1 1 0 0 X X 0 1 1 1 1 1 1 0 1 X 0 1 1 1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1111111111分析验证集成8线-3线优先编码器的逻辑功能2、译码器逻辑功能仿真实验 2.1 3-8译码器逻辑功能仿真XWG1RT X O X XO O 0161531XLA1C Q T1FVCC 5VAB C Y0Y1Y2Y3Y4Y5Y6Y774LS138DY015Y114Y213Y312Y411Y510Y69Y77A 1B 2C 3G16~G2A 4~G2B5字产生信号发生器 逻辑显示器 (1)真值表输入 输出G1 G2A+G2B A B C Y 0’ Y 1’ Y 2’ Y 3’ Y 4’ Y 5’ Y 6’ Y 7’ 0 X 1 1 1 1 1 1 1 1X 1 0 0 0 0 0 0 0 0X X X X X X 0 0 0 0 0 1 0 1 0 0 1 1 1 0 0 1 0 1 1 1 0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0(2)逻辑分析仪工作波形分析验证集成3-8译码器的逻辑功能2.2七段显示译码器逻辑功能仿真XWG1RT X O X XO O 0161531AB C D 4511BD_5VDA 7DB 1DC 2DD 6OA 13OD 10OE 9OF 15OC 11OB 12OG14~EL 5~BI 4~LT3VCC 5V470¡Á7U1A B C D E F GCK真值表输入输出 D C B A OA OB OC OD OE OF OG 数码显示的数字0 0 0 0 1 1 1 1 1 1 0 0 0 0 0 1 0 1 1 0 0 0 0 1 0 0 1 0 1 1 0 1 1 0 1 2 0 0 1 1 1 1 1 1 0 0 1 3 0 1 0 0 0 1 1 0 0 1 1 4 0 1 0 1 1 0 1 1 0 1 1 5 0 1 1 0 0 0 1 1 1 1 1 6 0 1 1 1 1 1 1 0 0 0 0 7 1 0 0 0 1 1 1 1 1 1 1 8 1 0 0 11 1 1 1 0 0 193、数据选择器逻辑功能仿真实验YJ1Key = CVCC5VJ2Key = B J3Key = ACBAU174LS151D~W6D04D13D22D31D415D514D613D712A 11C 9B 10Y 5~G7真值表输入输出 输入 输出 C B A F C B A F 0 0 0 0 1 0 0 0 0 0 1 1 1 0 1 1 0 1 0 1 1 1 0 0 0 11111分析验证8选1数据选择器74LS151D 的逻辑功能实验五、时序逻辑电路仿真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常用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时序特性。
eda技术实验报告
EDA技术实验报告1. 背景介绍EDA(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是指探索性数据分析,是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EDA技术,我们可以对数据集进行可视化和统计分析,从而深入了解数据的特征和结构,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建模提供指导。
2.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EDA技术来分析一个给定的数据集,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实践,我们将深入了解EDA技术的应用和优势。
3. 实验步骤步骤1:导入数据首先,我们需要将实验所需的数据导入到Python的数据分析库中。
我们可以使用pandas库读取数据集,并将其存储为DataFrame对象,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import pandas as pd# 读取数据集data = pd.read_csv('data.csv')步骤2:数据概览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我们先要对数据进行整体的了解。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获取数据的概览信息:1.查看数据的前几行,了解数据的结构和格式。
data.head()2.查看数据的基本统计信息,包括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等。
data.describe()3.检查数据中是否存在缺失值或异常值。
data.isnull().sum()步骤3:数据可视化EDA技术的核心之一是数据可视化。
通过可视化数据,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据的分布和关系。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数据可视化方法:1.直方图:用于展示数值型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data['column'].plot.hist()2.散点图:用于展示两个数值型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的相关性。
data.plot.scatter(x='column1', y='column2')3.条形图:用于展示类别型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比较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
EDA实验报告(12份).pdf
实验一组合电路的设计1. 实验目的:熟悉MAX + plus II 的VHDL 文本设计流程全过程,学习简单组合电路的设计、多层次电路设计、仿真和硬件测试。
2. 实验内容:设计一个2选1多路选择器,并进行仿真测试,给出仿真波形。
3. 实验程序如下: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entity mux21a isport(a,b,s:in std_logic;y:out std_logic); end entity mux21a; architecture one of mux21a is beginy<=a when s='0' else b ; end architecture one ;4. 仿真波形(如图1-1所示)图1-1 2选1多路选择器仿真波形5. 试验总结:从仿真波形可以看出此2选1多路选择器是当s为低电平时,y输出为b, 当s为高电平时,y输出为a(y<=a when s='0' else b ;),完成2路选择输出。
实验二时序电路的设计1. 实验目的:熟悉MAX + plus II VHDL文本设计过程,学习简单的时序电路设计、仿真和测试。
2. 实验验内容:设计一个锁存器,并进行仿真测试,给出仿真波形。
3. 实验程序如下: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entity suocun7 isport(clk: in std_logic;en: in std_logic;D: in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B:out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end suocun7;architecture one of suocun7 issignal K: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beginprocess(clk,en,D)beginif clk'event and clk='1' thenif en ='0'thenK<=D;end if;end if;end process;B<=K;end one;4.仿真波形(如图2-1所示)图2-1 8位锁存器仿真波形此程序完成的是一个8位锁存器,当时钟上升沿到来(clk'event and clk='1')、使能端为低电平(en ='0')时,输出为时钟上升沿时的前一个数,从仿真波形看,实现了此功能。
EDA实验报告
EDA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EDA(数据探索性分析)技术,进一步了解和分析所研究数据的特征、分布、关系以及可能存在的异常值等,从而为后续的数据建模和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二、实验步骤1. 数据收集与加载从数据源中获取所需数据集,并使用相应的数据加载工具将数据集导入到实验环境中。
多种数据源包括文件、数据库、API请求等方式均可。
2. 数据检查与预处理对导入的数据进行初步检查,包括数据类型、缺失值、异常值等方面的处理。
根据具体需求,对缺失值可以进行填充或删除操作,对异常值可以通过替换、删除或者修复的方式进行处理。
3. 数据探索性分析a) 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各个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包括计算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指标,以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和变异程度。
b) 单变量分析对每个变量进行分析和探索,绘制直方图、箱线图、概率密度图等,以帮助我们了解变量的分布情况、异常值等。
c) 多变量分析使用散点图、柱状图、热力图等方式,对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可以通过相关性分析、协方差矩阵等方法来探索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4. 结果可视化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可视化方法将分析结果直观地展示出来,如绘制折线图、散点图、热力图等。
可视化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趋势。
5. 异常检测与处理在探索性分析过程中,发现异常值后,需要进一步分析和决定如何处理它们。
可以采用剔除、修复等方式,使得数据能够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6. 相关性分析对于关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使用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来衡量它们的相关程度。
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变量之间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它们与问题或目标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结果通过对所研究数据集的EDA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数据集的缺失值情况较为严重,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避免因缺失数据引起的结果不准确或失真的问题。
2. 变量A和变量B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即当A增加时,B 也会相应地增加;变量C则与变量A和B之间的关系较弱。
EDA实验报告完结版
EDA实验报告完结版一、实验目的本次 EDA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设计,深入理解和掌握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具体而言,包括熟悉 EDA 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运用硬件描述语言(HDL)进行逻辑电路的设计与描述,以及通过综合、仿真和实现等流程,将设计转化为实际的硬件电路,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所使用的 EDA 工具为_____,该工具提供了丰富的功能模块和强大的设计支持,包括原理图编辑、HDL 代码编写、综合、仿真和下载等。
实验所使用的硬件平台为_____开发板,其具备多种接口和资源,便于对设计的电路进行实际验证和测试。
三、实验内容1、基本逻辑门电路的设计与实现使用 HDL 语言(如 Verilog 或 VHDL)设计常见的基本逻辑门电路,如与门、或门、非门等。
通过编写代码,对逻辑门的输入输出关系进行描述,并进行综合和仿真,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实现设计并实现较为复杂的组合逻辑电路,如加法器、减法器、编码器、译码器等。
运用 HDL 语言描述电路的功能,进行综合和仿真,确保电路在各种输入情况下的输出结果符合预期。
3、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实现设计常见的时序逻辑电路,如计数器、寄存器、移位寄存器等。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时钟信号、同步复位和异步复位等因素,通过仿真验证时序逻辑的正确性,并对电路的性能进行分析。
4、有限状态机(FSM)的设计与实现设计一个有限状态机,实现特定的功能,如交通信号灯控制器、数字密码锁等。
明确状态转移条件和输出逻辑,通过编写 HDL 代码实现状态机,并进行综合和仿真,验证其功能的准确性。
5、综合与优化对设计的电路进行综合,生成门级网表,并通过优化工具对电路进行面积、速度等方面的优化,以满足特定的设计要求。
6、硬件实现与测试将综合后的设计下载到硬件开发板上,通过实际的输入输出信号,对电路的功能进行测试和验证。
观察电路在实际运行中的表现,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EDA实验报告(绝对有用)
EDA实验报告(绝对有用)本次实验主要针对数据分析中的探索性数据分析(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 EDA)进行了深入学习和实践。
EDA是一种针对数据集中每个变量和变量之间关系的视觉和统计方法的分析方法,它旨在识别有趣的模式、特征和异常,这些信息有助于之后的建模和分析。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Python编程语言进行数据分析。
我们利用了NumPy、Pandas、Matplotlib、Seaborn等库进行计算、数据处理、数据可视化等操作。
我们选取了Titanic 号乘客的数据集进行实验,该数据集包含了乘客的个人信息、船票信息、生还情况等信息。
该数据集是一个经典的数据集,经常被用来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
实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数据探索。
首先,我们对数据集的整体情况进行了概述。
我们利用head()和sample()函数查看了数据集的前5和5个随机样本,了解了数据集的变量的类型和取值范围。
然后,我们通过describe()函数来对数据集进行统计摘要分析,包括每个变量的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等,从而对数据集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把握。
接着,我们利用info()函数查看了数据集中的缺失值和数据类型,进一步了解了数据清洗的工作量。
在了解了数据整体情况之后,我们进一步对数据集的不同变量进行了探索。
我们先对生还情况(“Survived”)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了解不同乘客的生还率分布情况。
我们利用pie()和countplot()函数分别使用饼图和直方图来展示了不同生还情况的比例和数量。
我们发现,生还乘客和死亡乘客的比例为38.4%和61.6%。
接着,我们对乘客的性别(“Sex”)进行了分析,以确定男女乘客的生还率差异情况。
我们利用countplot()函数来展示男女乘客的数量和生还率情况,发现女性乘客的生还率比男性高得多。
这进一步证明了Titanic号上的“女士优先”政策。
我们还分析了乘客的舱位等级(“Pclass”)和年龄(“Age”)等变量,以确定这些因素与生还率的关系。
eda实验报告
eda实验报告EDA(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对数据集进行可视化、统计和计算,来揭示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和趋势。
下面是一份关于EDA实验的报告,总字数700字。
实验目的:1. 熟悉EDA方法和流程;2. 分析数据集的特征和表现;3. 发现数据集中的异常和趋势。
实验过程:1.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本次实验使用的数据集是关于某公司销售数据的报告。
首先,收集了公司销售数据,并进行了数据清洗与预处理,包括去除重复数据、处理缺失值和异常值等。
2. 数据可视化通过绘制直方图、散点图和箱线图等可视化图表,分析如下几个方面:(1)销售额分布情况:绘制直方图分析销售额的分布情况,观察是否存在明显的集中趋势或异常值。
(2)销售额与时间的关系:绘制时间序列图,观察销售额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3)不同产品类别的销售情况:绘制柱状图比较不同产品类别的销售额,从而分析各类别产品的市场表现。
(4)销售额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绘制散点图分析销售额与其他因素(如广告费用、产品价格等)之间的关系,发现潜在的规律。
3. 数据统计与计算通过对数据集进行统计和计算,揭示数据集中的特征和规律,如:(1)平均销售额:计算销售额的平均值,以了解公司销售的平均水平。
(2)销售额的标准差:计算销售额的标准差,以评估销售额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
(3)销售额的趋势:使用回归分析等方法,拟合销售额与时间的关系,从而预测未来的销售趋势。
实验结果:通过数据可视化和统计计算,我们获得了以下一些结果:1. 销售额的分布呈正偏态,大部分销售额集中在较低水平,但也存在一些异常值;2. 销售额随时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说明公司的销售业绩在逐渐提升;3. 不同产品类别的销售额差异较大,其中某些类别的销售额明显高于其他类别;4. 销售额与广告费用和产品价格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投入更多的广告费用和提高产品价格可以带来更高的销售额。
EDA实验报告
EDA实验报告一、引言EDA(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是一种数据分析的方法,旨在通过可视化和统计方法探索数据集的潜在模式、特征和异常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EDA技术,对给定的数据集进行分析和解释,以揭示数据集中的有意义信息。
二、数据集介绍本实验使用的数据集是关于某公司员工的绩效评估数据。
数据集包含几个重要变量,如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绩效评估得分、月均工作小时数等,共计有10个变量。
其中,工作满意度(satisfaction_level)和绩效评估得分(last_evaluation)为连续变量,而其他变量为离散变量。
三、数据预处理在进行EDA之前,我们首先对数据集进行了预处理。
具体步骤如下:1. 查看缺失值:通过使用缺失值检测方法,我们发现数据集中没有任何缺失值。
2. 删除重复值:通过检查数据集中的重复值,我们删除了其中的重复数据。
3. 处理异常值:通过使用离群值检测方法,我们发现某些变量存在异常值。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决定剔除这些异常值。
四、数据探索在进行EDA之前,我们首先对数据集中的各个变量进行了分布统计和描述性分析。
其中,我们计算了各个变量的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统计指标,并绘制了直方图、箱线图和相关系数矩阵等图形。
1. 工作满意度分布通过对工作满意度进行可视化,我们发现该变量呈现近似正态分布的趋势,大部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集中在0.6-0.8之间。
2. 绩效评估得分分布通过对绩效评估得分进行可视化,我们发现该变量呈现双峰分布的特点,大部分员工的绩效评估得分集中在0.5-0.7和0.8-1.0之间。
3. 员工离职情况分析通过对离职率进行可视化,我们发现离职率大约为24%。
同时,我们还分析了不同离职情况下的其他变量的分布情况,发现离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明显低于未离职员工。
4. 关键变量相关性分析通过计算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我们发现工作满意度与绩效评估得分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弱。
eda实验报告完整版
EDA实验报告焦中毅201300121069实验1 4选1数据选择器的设计一、实验目的1.学习EDA软件的基本操作。
2.学习使用原理图进行设计输入。
3.初步掌握器件设计输入、编译、仿真和编程的过程。
4.学习实验开发系统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器材1.EDA开发软件一套2.微机一台3.实验开发系统一台4.打印机一台三、实验说明本实验通过使用基本门电路完成4选1数据选择器的设计,初步掌握EDA设计方法中的设计输入、编译、综合、仿真和编程的过程。
实验结果可通过实验开发系统验证,在实验开发系统上选择高、低电平开关作为输入,选择发光二极管显示输出电平值。
本实验使用Quartus II 软件作为设计工具,要求熟悉Quartus II 软件的使用环境和基本操作,如设计输入、编译和适配的过程等。
实验中的设计文件要求用原理图方法输入,实验时,注意原理图编辑器的使用方法。
例如,元件、连线、网络名的放置方法和放大、缩小、存盘、退出等命令的使用。
学会管脚锁定以及编程下载的方法等。
四、实验要求1.完成4选1数据选择器的原理图输入并进行编译;2.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验证;3.编程下载并在实验开发系统上验证设计结果。
五、实验结果4选1数据选择器的原理图:仿真波形图:管脚分配:实验2 四位比较器一、实验目的1.设计四位二进制码比较器,并在实验开发系统上验证。
2.学习层次化设计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器材1.EDA 开发软件 一套 2.微机 一台 3.实验开发系统 一台 4.打印机 一台 5.其它器件与材料 若干 三、实验说明本实验实现两个4位二进制码的比较器,输入为两个4位二进制码0123A A A A 和0123B B B B ,输出为M (A=B ),G (A>B )和L (A<B )(如图所示)。
用高低电平开关作为输入,发光二极管作为输出,具体管脚安排可根据试验系统的实际情况自行定义。
四、实验要求1.用硬件描述语言编写四位二进制码 比较器的源文件; 2.对设计进行仿真验证; 3.编程下载并在实验开发系统上进行 硬件验证。
eda实验报告完整版
eda实验报告完整版EDA实验报告一、文献综述EDA,全称为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是一种数据探索性分析方法。
EDA通过多种可视化工具和数据分析技术快速探索数据集的特征和结构,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异常,确定数据的可靠性和种类。
EDA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建模提供参考。
EDA作为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步骤,在数据分析和建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目前,随着数据收集、存储和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EDA正在成为数据分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大数据时代,EDA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其传统的数据探索性分析功能,成为了快速调试和优化模型的重要手段。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掌握EDA技术方法和可视化工具,在实际数据集中进行数据预处理和探索性分析。
主要目标包括:1.掌握常用的EDA方法和可视化工具。
2.通过对实际数据集处理和分析,了解数据的特征和结构。
3.确定数据集的质量、可靠性和种类。
4.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建模提供参考。
三、实验流程1.数据集的加载和清洗本次实验选用的数据集为Iris数据集,包含了鸢尾花的三个品种(Setosa、Versicolour、Virginica)的四个特征(sepal length、sepal width、petal length、petal width)共150个样本。
由于Iris数据集已经经过处理,因此不需要进行特殊的预处理。
为了更好地探索Iris数据集,我们将其存储为dataframe格式,以方便进行数据的各类统计和可视化。
2.数据特征的可视化在数据特征的可视化中,我们使用了多种可视化工具包括:ggplot2和ggpubr。
下面是我们在R语言环境下所使用的代码。
# 加载ggplot2和ggpubrlibrary(ggplot2)library(ggpubr)#加载Iris数据集data("iris")df = iris# 1.绘制直方图hist <- ggplot(df, aes(x = Sepal.Length)) +geom_histogram(fill = "blue", alpha = .5, bins = 30) +ggtitle("Distribution of Sepal.Length")# 2.绘制密度图density <- ggplot(df, aes(x = Sepal.Width, fill = Species)) +geom_density(alpha = .5) +scale_fill_manual(values = c("#00AFBB", "#E7B800", "#FC4E07")) +ggtitle("Density plot of Sepal.Width")# 5.绘制箱线图boxplot <- ggplot(df, aes(x = Species, y = Sepal.Length, fill = Species)) + geom_boxplot() +ggtitle("Boxplot of Sepal.Length by Species")上述代码会生成6个图表,分别为直方图、密度图、散点图、热力图、箱线图和柱状图。
EDA实验七八实验报告(1)
实验七序列检测器的VHDL设计(1)实验目的:用状态机实现序列检测器的设计,了解一般状态机的设计与应用。
(2)实验原理:序列检测器可用于检测一组或多组由二进制码组成的脉冲序列信号,当序列检测器连续收到一组串行二进制码后,如果这组码与检测器中预先设置的码相同,则输出 1,否则输出 0。
由于这种检测的关键在于正确码的收到必须是连续的,这就要求检测器必须记住前一次的正确码及正确序列,直到在连续的检测中所收到的每一位码都与预置数的对应码相同。
在检测过程中,任何一位不相等都将回到初始状态重新开始检测。
书上P168例5-11 描述的电路完成对序列数”11100101”的检测,当这一串序列数高位在前(左移)串行进入检测器后,若此数与预置的密码数相同,则输出”A”,否则仍然输出”B”。
(3)实验内容 1:用VHDL状态机设计一个8位序列信号检测器。
实验程序如下: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SCHK ISPORT (DIN,CLK,CLR: IN STD_LOGIC;AB : 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END ENTITY SCHK;ARCHITECTURE ONE OF SCHK ISSIGNAL Q : INTEGER RANGE 0 TO 8;SIGNAL D :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BEGIND<="11100101";PROCESS(CLK,CLR)BEGINIF CLR='1' THEN Q<=0;ELSIF CLK'EVENT AND CLK='1' THENCASE Q ISWHEN 0=> IF DIN=D(7) THEN Q<=1; ELSE Q<=0; END IF;WHEN 1=> IF DIN=D(6) THEN Q<=2; ELSE Q<=0; END IF;WHEN 2=> IF DIN=D(5) THEN Q<=3; ELSE Q<=0; END IF;WHEN 3=> IF DIN=D(4) THEN Q<=4; ELSE Q<=0; END IF;WHEN 4=> IF DIN=D(3) THEN Q<=5; ELSE Q<=0; END IF;WHEN 5=> IF DIN=D(2) THEN Q<=6; ELSE Q<=0; END IF;WHEN 6=> IF DIN=D(1) THEN Q<=7; ELSE Q<=0; END IF;WHEN 7=> IF DIN=D(0) THEN Q<=8; ELSE Q<=0; END IF;WHEN OTHERS=> Q<=0;END CASE;END IF;END PROCESS;PROCESS(Q)BEGINIF Q=8 THEN AB<="1010";ELSE AB<="1011";END IF;END PROCESS;END ARCHITECTURE ONE;实验步骤如下:1 将源程序以SCHK.vhd的形式存入D盘名为liulin的文件夹中2 全程编译3 时序仿真4 引脚锁定和下载引脚锁定如下:CLR-PIN34;CLK-PIN32;DIN- PIN33;AB[0]- PIN77、 AB[1]- PIN78、AB[2]- PIN83、 AB[3]- PIN84;5 实际测试时序仿真波形如下图:实验分析:选择电路模式 No.8 。
EDA的实验报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实实班姓学指导教验验序内号容级名号师eda技术 1 分频器与频率计设计 123 吕文 123 黄某二○一四年 4月 18 日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实验名称:分频器与频率计设计实验目的:1、初识verilog hdl语言熟练verilog 的语法2、学习quartus调用modelsim进行仿真3、掌握用fpga实现简易的分频器与频率计的原理与方法实验要求:1、设计一个可控分频器,输入20mhz或 12mhz 时钟(可选择其中一种),输出100hz~10khz,输出100hz ~ 10khz,输出频率数控可调(按键或者使用in-system sources and probes),输出波形占空比为50%,接蜂鸣器;2、设计一个简易频率计,输入为方波,测量频率的范围100hz ~ 9999hz ,测量精度<1%,频率计输出可以接数码管或者使用in-system sources and probes观察3、分频器输出接频率计的输入二、实验原理分频器的原理:把输入的信号作为计数脉冲,由于计数器的输出端口是按一定规律输出脉冲的,所以对不同的端口输出的信号脉冲,就可以看作是对输入信号的”分频“。
频率计是对信号的频率进行测量并显示测量结果。
原理就是在1秒钟内对时钟计数,得到的数字就是频率大小。
频率计的设计是用一个标准的时钟20mhz来做参照,以1s钟为周期,为20000000个周期,同时定义一个计数的变量q ,当输入的端口出现上升沿的时候,变量加1,那么在一秒钟内cout的数值即为,该波形的频率。
最后将分频器的输出端口接入频率计的输入端口,用频率计来测量波形的频率大小,通过比较实际的频率fre1与测出来的频率大小fre2,就知道了该频率计的误差。
三、实验内容实验步骤 1、大概的把框架建起来,把思路想好2、先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分频器3、进行仿真,看效果3、再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频率计4、用modelsim进行仿真5、把这两部分连接起来,最后进行仿真得到结果6、得到频率计的测频误差本实验分频器的时钟是20mhz,分频出来的是100hz~10khz的波形,那么就定义一个变量当做分频比[17:0] div ,可以用按键来控制div的大小,继而实现分频出来的大小。
EDA实验报告
EDA课程实践感悟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英文缩写,是随着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快速、有效、高级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
这次学校为我们安排的EDA 课程包括了课堂讲授、课后自修以及课程实验三个环节,从这次课程当中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电子设计自动化的基础知识,锻炼提高了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一自己对EDA的了解通过课堂老师的讲述和课后对书本的自习,我初步了解了EDA的特征和优势,目标和流程并知道了一些EDA公司和工具,并学习了可编程逻辑器件基础。
1 EDA的特征和优势在现代电子设计中,几乎所有的设计工作都需要在计算机上进行。
,设计者只需完成对系统功能的描述,就可以由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得到设计结果。
EDA以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为系统逻辑描述手段完成的设计文件可以自动完成逻辑编译、逻辑化简、逻辑分割、逻辑综合、布局布线和仿真测试,直至实现既定的电子线路系统功能。
飞速发展EDA 技术使得“自定而下”的设计方法被广泛使用。
在这种新的设计方法中,由用户也对整个系统进行方案设计和功能划分,系统的关键电路用一片或几片专用集成电路ASIC来实现。
用户首先从系统级设计入手,在顶层进行功能方框图的划分和结构设计;在方框图以及进行仿真、纠错看,并用硬件描述语言对高层次的系统行为进行描述;用逻辑综合优化工具生成具体的门级逻辑电路的网表,其对应的物理实现可以是印制电路板或专用集成电路。
EDA技术便利了复杂系统的设计,为用户提供了强大的系统建模和电路仿真功能,全方位地利用计算机和自动设计、仿真和测试技术,降低了设计者的硬件知识和硬件经验的要求。
2 EDA的设计流程一个典型的EDA 设计流程主要包括设计准备,设计输入、设计处理、器件变成和设计验证等五个基本步骤。
设计输入有多种方式,包括采用硬件描述语言进行设计的文本输入方式、图形输入方式和波形输入方式,或者采用文本、图形两者混合的设计输入方式,也可以采用“自顶向下”的层次设计方法,将多个输入和并为一个设计文件。
EDA实验报告
EDA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 EDA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熟悉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的使用,掌握数字电路的设计、仿真和实现流程,提高对数字逻辑电路的理解和设计能力。
二、实验设备与环境1、计算机一台2、 EDA 软件(如 Quartus II 等)三、实验原理1、数字逻辑基础数字电路中的基本逻辑门包括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等。
通过这些基本逻辑门的组合,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数字逻辑功能。
2、组合逻辑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输出仅取决于当前的输入,不存在存储单元。
常见的组合逻辑电路有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等。
3、时序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输出不仅取决于当前的输入,还与电路的过去状态有关。
常见的时序逻辑电路有计数器、寄存器等。
四、实验内容1、设计一个简单的加法器使用基本逻辑门设计一个两位加法器,输入为两个两位的二进制数A 和 B,输出为它们的和 S 以及进位 C。
2、设计一个 4 位计数器实现一个 4 位的计数器,能够在时钟信号的上升沿进行计数,计数范围为 0 到 15。
3、设计一个数码管显示译码器将输入的 4 位二进制数转换为数码管的 7 段显示编码,实现数字 0 到 9 的显示。
五、实验步骤1、加法器设计(1)打开 EDA 软件,创建一个新的项目。
(2)使用原理图输入方式,绘制出加法器的逻辑电路图,包括两个半加器和一个或门。
(3)对设计进行编译,检查是否存在语法错误。
(4)创建仿真文件,设置输入信号的激励,进行功能仿真,观察输出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2、计数器设计(1)在项目中新建一个模块,使用 Verilog HDL 语言描述计数器的功能。
(2)编写测试代码,对计数器进行仿真验证。
(3)将计数器下载到硬件开发板上,通过观察实际的输出结果验证其功能。
3、数码管显示译码器设计(1)同样使用原理图输入方式,设计数码管显示译码器的逻辑电路。
(2)进行编译和仿真,确保译码器的功能正确。
(3)将译码器与计数器连接起来,实现数码管的动态显示。
EDA实验报告
EDA实验报告实验报告:EDA1111实验实验目的:掌握EDA1111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熟悉数字电子系统原理和设计流程。
实验内容:通过EDA1111实现一个简单的LED灯控制电路,并通过编程实现对LED灯的亮灭控制。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EDA1111芯片、LED灯、电阻、跳线等。
2.按照电路原理图连接电路,将EDA1111芯片与其他元件连接,并正确引出引脚。
3.将电路连接到电源,并接通电源,确保电源电压稳定。
4.使用编程软件进行编程,编写控制LED灯亮灭的代码。
6.在实验板上观察LED灯的亮灭情况,并通过改变控制代码中的参数,改变LED灯的亮灭模式。
实验结果:经过以上步骤,我成功地完成了EDA1111实验。
在对LED灯进行控制的过程中,我发现控制代码中的参数变化会直接影响LED灯的亮灭情况。
通过不断调整参数,我可以实现不同模式的LED灯亮灭,如常亮、闪烁、呼吸灯等。
实验结果与我预期的一致,证明了EDA1111芯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EDA1111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EDA1111是一款高性能的数字电子系统芯片,可以实现对LED灯的精确控制。
在实验过程中,我掌握了数字电子系统的设计流程,包括电路搭建、编程等步骤。
通过不断调整参数和编写代码,我能够实现不同模式的LED 灯亮灭,提高了我对数字电子系统设计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总体而言,这次实验让我更加深入了解了EDA1111芯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也增强了我对数字电子系统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通过不断调试和改进,我成功实现了对LED灯的精确控制,提高了我对数字电子系统设计的掌握程度。
这次实验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EDA设计实验报告
基于EDA技术的数字系统设计报告院(系)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2012 年5月_6_日摘要在电子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中,核心就是电子设计自动化 (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技术。
EDA技术就是以计算机为工具,设计者在EDA软件平台上,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完成设计文件,然后由计算机自动地完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优化、布局、布线和仿真,直至对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和编程下载等工作。
EDA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电路设计的效率和可操作性,减轻了设计者的劳动强度。
本次设计实验就是基于EDA技术和EPM7128SLC84-15芯片(CPLD器件)及其外围电路,实现了多功能数字钟的设计。
设计模块主要包括:控制单元、分频单元、计数单元、比较单元、选择单元、报警及显示单元。
从而实现时间和闹钟的切换显示时、分、秒,并能分别设定时分秒且具有整点报时和闹铃功能。
关键词:EDA VHDL数字钟、控制单元目录摘要 (I)一、设计说明 (1)1.1 设计要求 (1)1.2 设计目的 (1)1.3 系统功能描述 (1)1.3.1 总体设计 (1)1.3.2 具体功能描述 (1)二、设计内容 (3)2.1 设计原理分析 (3)2.2 各模块设计 (4)2.2.1 控制器模块 (4)2.2.2 分频模块 (7)2.2.3 计时、校时模块 (8)2.2.4 定时、比较模块 (12)2.2.5 显示模块 (13)2.2.6 报时模块 (15)2.2.7 按键防抖模块 (18)2.3 元件例化程序 (19)三、现场调试及总结 (22)、设计说明1.1 设计要求1、设计一个多功能数字钟,以二十四小时制计时。
EDA技术实验报告
EDA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利用原理图输入法设计4位全加器一、实验目的:掌握利用原理图输入法设计简单组合电路的方法,掌握MAX+plusII 的层次化设计方法。
通过一个4位全加器的设计,熟悉用EDA 软件进行电路设计的详细流程。
二、实验原理:一个4位全加器可以由4个一位全加器构成,全加器的进位以串行方式实现,即将低位加法器的进位输出cout 与相邻的高位加法器的低位进位输入信号cin 相接。
1位全加器f-adder 由2个半加器h-adder 和一个或门按照下列电路来实现。
半加器h-adder 由与门、同或门和非门构成。
四位加法器由4个全加器构成三、实验内容:1. 熟悉QuartusII 软件界面,掌握利用原理图进行电路模块设计的方法。
QuartusII 设计流程见教材第五章:QuartusII 应用向导。
2.设计1位全加器原理图(1)生成一个新的图形文件(file->new->graphic editor )(2)按照给定的原理图输入逻辑门(symbol ->enter symbol) COCO 1S 2S 3S 4(4)为管脚和节点命名:在管脚上的PIN_NAME处双击鼠标左键,然后输入名字;选中需命名的线,然后输入名字。
(5)创建缺省(Default)符号:在File菜单中选择Create Symbol Files for Current File项,即可创建一个设计的符号,该符号可被高层设计调用。
3.利用层次化原理图方法设计4位全加器(1)生成新的空白原理图,作为4位全加器设计输入(2)利用已经生成的1位全加器的缺省符号作为电路单元,设计4位全加器的原理图.4.新建波形文件(file->new->Other Files->Vector Waveform File),保存后进行仿真(Processing ->Start Simulation),对4位全加器进行时序仿真。
eda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eda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EDA(电子设计自动化)的基本概念,掌握EDA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基本的数字电路。
3. 学生了解数字电路的设计流程,掌握设计规范,具备初步的电路分析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独立操作EDA软件,完成电路的原理图绘制、仿真和布局布线。
2. 学生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提高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科学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增强实践能力。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科技发展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电子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电子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但需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EDA基本概念与工具介绍- 电子设计自动化原理简介- 常用EDA软件功能与操作方法2. 数字电路设计基础- 数字电路基本元件及功能- 原理图绘制与仿真分析3. 布局布线与PCB设计- PCB设计流程与方法- 布局布线技巧与规范4. 实验报告撰写- 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 实验总结与反思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 EDA基本概念与工具介绍- 数字电路基本元件及功能第二周:- 原理图绘制与仿真分析第三周:- 布局布线与PCB设计第四周:- 实验报告撰写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电子技术基础与实践》第六章“电子设计自动化”相关章节紧密相连,确保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EDA设计实验报告
EDA设计(一)实验报告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摘要通过实验学习和训练,掌握基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电路系统设计和仿真方法。
要求:1. 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包括电路图编辑、虚拟仪器仪表的使用和掌握常见电路分析方法。
2. 能够运用Multisim软件对模拟电路进行设计和性能分析,掌握EDA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Multisim常用分析方法:直流工作点分析、直流扫描分析、交流分析。
掌握设计电路参数的方法。
复习巩固单级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静态工作点的选择对电路的影响。
了解负反馈对两级放大电路的影响,掌握阶梯波的产生原理及产生过程。
关键字:电路仿真 Multisim 负反馈阶梯波目录实验内容:实验一:单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2 实验二:差动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13 实验三: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21 实验四:阶梯波发生器的设计与仿真--------------------------29实验一:单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一.实验目的1. 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和测试方法。
2. 掌握放大电路的动态参数的测试方法。
3. 观察静态工作点的选择对输出波形及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1.放大电路原理图:2.饱和失真,截止失真,不失真的波形图及静态工作点:A)饱和失真:正半轴最大幅度:3.767mV负半轴最大幅度:-3.321mV幅度差值大于10%,故可以认为已失真,且为饱和失真。
饱和时三极管静态工作点:三极管Vce=2.96318-2.91560<<1VB)截止失真:正半轴最大幅度:323.6mV负半轴最大幅度:374.5mV幅度差值大于10%,故可以认为已失真,且为截止失真。
截止时三极管静态工作点:三极管Vce=6V>>1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乘法
姓名:陶建敏
学号:201308002107
班级:通信1301班
一、实验目的
1.领会汇编语言的编程思想;
2.掌握汇编语言的指令,加深乘法指令和循环指令的用法;
3.学会DOS功能的调用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设计AB两个数相乘。
巧妙地运用了数学中的乘法原理,将B的低位和A的最低位相乘得到的数的低位存到AL中,这个数的进位存到AH中,再用B的低位和A的次低位相乘,得到一个数,这个数的低位和上一次的进位相加。
循环此过程直到到B与A的最高位相乘结束并与上一次结果的进位相加,得到最后的结果
三:实验程序
DA TA SEGMENT //定义数据段
A D
B ‘5’,‘6’//定义被乘数
B DB 7 //定义乘数
M DB 3DUP(0) //定义3位字节存储单元
S DB ‘65*7=$’//输出公式
DA TA ENDS
STACK SEGMENT //定义堆栈段
STACK ENDS
CODE SEGMENT //定义代码段
ASSUME CS:CODE,DA TA ,SS:STACK , ES:DATA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给DS赋初值
MOV ES,AX
CLD
MOV SI,OFFSET A
MOV DL,OFFSET M
MOV CX,02
AND B,0FH
MOV BYTE PTR[DI],0
MOV AL,[SI]
LODSB
AND AL,0FH
MUL B
AAM
ADD AL,[DI]
AAA
MOV [DI],AL
INC DI
STOSB
MOV [DI],AH
INC SI
LOOP L1
MOV DX,OFFSET S
MOV AH,9
INT 21H
MOV CX,03
MOV DL,[DI]
ADD DL,30H
MOV AH,02H
INT 21H
DEC DI
LOOP L2
MOV AX,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四:实验总结及体会
从汇编语言的编程思路上来看,汇编的编程思路一般是基于最基础的原理,易理解,这样就会产生较清晰的编程思路,但是在编程上还是有些吃力。
一方面与自身编程经历少有关外,还有一方面就是没有很系统地掌握这门计算机语言,对计算机内部运行机制的理解还不到位,感觉很简单,却不知道从何下手,知道如何实现部分功能,却不能系统地联系起来,可以说,只能写程序段,不熟悉怎么写程序。
此次实验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并学习了DOS 功能。
这是我们上课没有涉及到的,感觉很新鲜,觉得这是汇编很关键的地方,可以大大减轻用户的编程负担,使用起来也很简单方便。
有了这些调用这些DOS功能号可使编写的程序简单,易读,代码紧凑,调试也方便。
而且,我们可以利用DOS的这些功能实现更便捷更广泛的功能。
例如,我们可以适当修改程序,增加一个键盘输入字符并显示的功能号,使得我们可以从键盘输入两个十进制数来实现这两个数的乘积,而不是每次要计算就要修改DARA1和DATA2中的数。
另外,此程序对溢出的结果无法显示,那么,我们可以修改程序,判断乘数被乘数的范围,如果溢出,屏幕显示的因溢出引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