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_百家讲坛_联想到历史教师的讲授_闻松兰

合集下载

专家视点:从《百家讲坛》到历史教学

专家视点:从《百家讲坛》到历史教学

专家视点:从《百家讲坛》到历史教学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辽宁历史特级教师胡柏玲近期,我到山东学习新课改先进经验,在紧张学习之余有幸到曲阜、泰安品味齐鲁古韵,当我怀着敬畏之心漫步在至圣先师孔子的故园,高山仰止泰山的伟岸雄奇之时,我又一次被祖国厚重而深邃的传统历史文化深深地震撼了!我联想起今年清明时节央视“艺术人生”推出的“重读经典,关照人生”特别节目,两位当红的文化名人易中天、于丹共登泰山,品茶酌酒、飞扬思绪、缅怀先贤、畅谈古今……泰山之巅,仿似成了《百家讲坛》传播历史文化的特别讲台。

一、《百家讲坛》的现行价值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统历史文化长河里绵淌着上下五千年的智慧,但《百家讲坛》红火之前,《论语》、《庄子》、《史记》、《三国演义》、《资治通鉴》等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能有几人关注和解读?!正是《百家讲坛》能集百家之言,形争鸣之势,在捧红一批自古以来低头做学问的专家学者成为学术明星之时,也使高高在上的“学术”逐渐走向民间,激发起广大民众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客观上促进了历史文化的社会化、通俗化和大众化,也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一股清新的学术之风。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感谢这些文化精英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经典的深刻解读。

尽管现今人们从学术含量上对此评价不一,但我个人认为研究它的现行价值比任何学术争议都更有现实意义。

那么,《百家讲坛》究竟红在哪里?我想除了强势传媒之功外,还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独特的视角。

祖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杨振宁先生早在1988年南开大学演说中就指出:“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世界唯一在同一个地区,从古时候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文化传统。

中国的文化传统是西方人非常羡慕的”。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开始从津津乐道的低俗文化转向高雅层面的追求,用经典名著粉饰豪宅,以文史知识来丰富谈吐,期望从附庸风雅、比肩斯文中获取愉悦和满足等。

而《百家讲坛》适时借助了人文历史这个最能激发起大众情趣而又具有一定学术争鸣性的领域,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矿藏”,紧紧围绕人文历史教育主题,在全社会认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塑造等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探索。

《百家讲坛》引发的教学思考

《百家讲坛》引发的教学思考

《百家讲坛》引发的教学思考作者:赵万新赵广才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8年第04期现象剖读:《百家讲坛》现象及其成功之道《百家讲坛》是央视教育频道推出的系列讲座式栏目。

其目的是在专家学者与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传播与普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开播至今,观众目睹了易中天、刘心武、王立群、于丹等学术大师们的潇洒风采,这些学者采用“一言堂”讲授法,把中国的文化精粹完美地展示给观众。

讲堂之上,大师们神闲气定,从容不迫,娓娓道来,让观众如痴如醉,为之感动。

那些在平时看来枯燥乏味的历史,晦涩难懂的《论语》经大师口中演绎之后,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力,甚至让观众上“瘾”,受到观众极度喜爱与赞美,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百家讲坛》现象。

这一现象的形成涉及诸多因素,笔者仅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分析解读之。

“讲授法”这一传统教学方法在新课程中不受推崇的今天,为什么在《百家讲坛》的大师手中却获得如此成功?笔者认为《百家讲坛》之所以成功,源于以下几大亮点:(一)精品意识下的精心准备,内容娴熟,设计独具匠心《百家讲坛》有着强烈的精品意识,做到了超越平凡,追求卓越。

该栏目在“《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的节目制作理念的指导下,主讲人与制作人对播出的所有节目都进行了精心策划。

每一期节目他们竭尽全力,做了精心的准备工作,旨在将最好的内容呈现给观众。

这些主要体现在讲述内容娴熟,妙语连珠,侃侃道来,一气呵成;案例、故事精选动人,问题设置扣人心弦等。

于丹教授说,她是用一生的能力来体会圣贤之言。

易中天说,将近一小时的讲坛他要准备五天。

这五天还不是说一切资料都要从零开始整理,而是大部分知识已成竹在胸,只不过是有些模糊的,要明确一下,系统起来,这是“纳”的过程。

(二)语言通俗易懂,表达幽默风趣,具有脱口秀的才华有理有据、层层深入、绘声绘色、娓娓道来、十分好听是《百家讲坛》的特点。

学术大师的脱口秀如邻居的家长里短,似朋友在亲切聊叙,温馨的生活味、人情味消除了彼此的生疏。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从《百家讲坛》到历史教学素材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从《百家讲坛》到历史教学素材

从《百家讲坛》到历史教学近期,我到山东学习新课改先进经验,在紧张学习之余有幸到曲阜、泰安品味齐鲁古韵,当我怀着敬畏之心漫步在至圣先师孔子的故园,高山仰止泰山的伟岸雄奇之时,我又一次被祖国厚重而深邃的传统历史文化深深地震撼了!我联想起今年清明时节央视“艺术人生”推出的“重读经典,关照人生”特别节目,两位当红的文化名人易中天、于丹共登泰山,品茶酌酒、飞扬思绪、缅怀先贤、畅谈古今……泰山之巅,仿似成了《百家讲坛》传播历史文化的特别讲台。

一、《百家讲坛》的现行价值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统历史文化长河里绵淌着上下五千年的智慧,但《百家讲坛》红火之前,《论语》、《庄子》、《史记》、《三国演义》、《资治通鉴》等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能有几人关注和解读?!正是《百家讲坛》能集百家之言,形争鸣之势,在捧红一批自古以来低头做学问的专家学者成为学术明星之时,也使高高在上的“学术”逐渐走向民间,激发起广大民众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客观上促进了历史文化的社会化、通俗化和大众化,也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一股清新的学术之风。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感谢这些文化精英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经典的深刻解读。

尽管现今人们从学术含量上对此评价不一,但我个人认为研究它的现行价值比任何学术争议都更有现实意义。

那么,《百家讲坛》究竟红在哪里?我想除了强势传媒之功外,还取决于——独特的视角祖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杨振宁先生早在1988年南开大学演说中就指出:“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世界唯一在同一个地区,从古时候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文化传统。

中国的文化传统是西方人非常羡慕的”。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开始从津津乐道的低俗文化转向高雅层面的追求,用经典名著粉饰豪宅,以文史知识来丰富谈吐,期望从附庸风雅、比肩斯文中获取愉悦和满足等。

而《百家讲坛》适时借助了人文历史这个最能激发起大众情趣而又具有一定学术争鸣性的领域,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矿藏”,紧紧围绕人文历史教育主题,在全社会认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塑造等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探索。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的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桌椅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设置展示区,供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和创作成果。
5.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完成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的学习。
6.教学反思表:准备教学反思表,用于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于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答案:科技与文化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应该尊重和继承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要注重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板书设计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
-农业工具的改进
-手工业技术的发展
-医学体系的完善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
-诗歌的繁荣
-绘画的发展
-佛教的传入
3.著名历史人物及其贡献: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科技与文化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知识点,掌握相关技能。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设计说明本课主要介绍了两部分内容,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和文化成就。

科技成就方面主要讲述了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科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文化成就方面主要讲述了书法、绘画和雕塑的成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科技、文化与历史发展的进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和进程的基础上,理解科技、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习目标1.了解《齐民要术》的作者、内容及地位,科学家祖冲之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等基本史实。

2.赏析《锺繇楷书<宣示表>》、王羲之《兰亭集序》、《张猛龙碑》、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观赏《云冈石窟第20窟的造像》《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的造像》,感受其文化魅力。

3.接受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美的熏陶,培养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科学家祖冲之。

难点:科学家祖冲之。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魏晋南北朝科技史》(书目)。

2.影视作品:《中国通史》(纪录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教师首先讲述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通常用π表示,接着指出每年的3月14日是国际圆周率日,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把3月14日定为国际圆周率日的原因,以及谁最早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从而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1.说说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的地位。

2.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是谁?3.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哪部书法作品?4.被后人誉为“书圣”的是谁?5.顾恺之的代表作有哪些?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石窟是哪两个?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196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

从《百家讲坛》到历史课堂教学

从《百家讲坛》到历史课堂教学

从《百家讲坛》到历史课堂教学作者:陈苗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04期摘要:《百家讲坛》的成功不仅在社会层面引起强烈反响,而且也仿似一块巨石在历史教学静寂的湖面掀起狂澜。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百家讲坛历史教学兴趣《中国教育报》有一篇提倡历史教学不妨学学易中天的文章。

我国历史学家赵恒烈认为:“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不同,它是以科学整理的成果来教育青年,其内容只能是科学知识的一部分,不可能把科学研究所发现的一切成果都讲授出来。

”这就给我们历史教学一个启发:能否借鉴《百家讲坛》的做法,把百家讲坛的方式“嫁接”到我们的课堂,以此来丰富历史教学的内容,拓宽学生的思维眼界,激发学生的学史情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

中国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

”世界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见,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学生自觉思考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动力,是学生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努力提高学习质量的内驱力量。

兴趣浓厚,就会使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状态和心智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反之,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即使学生勉强为之,收效也有限。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就是要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世界大文豪托尔斯泰也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并使之转化为一种动力,才能让他们把学习历史当作一件快事,自觉、主动地去学、去想,从而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如何把握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呢?笔者在这方面积累了一点经验,总结如下,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以学生为中心,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的深浅度,化艰涩为浅显历史学科与其他自然学科不同,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看书也能掌握书中内容。

谈谈《百家讲坛》

谈谈《百家讲坛》

谈谈《百家讲坛》作者:方毓强来源:《上海采风月刊》2009年第02期方毓强记者、作家、摄影家、旅行家。

硕士。

热衷于研究文史哲经,关注人类学。

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关注中外文化的交流。

访问过欧美亚20余国。

发表文字数百万。

在多个国家举办个人摄影展。

【盛极一时】2001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百家讲坛》,开始吸引了广大观众,逐渐红火了起来,成为一个金牌栏目。

究其原因,我看主要还是中国经历了“极左”及“文化大革命”的文化浩劫,中国的传统文化几乎都被打成封建余孽;而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打开国门后,社会上又出现了一些崇洋媚外的思潮,结果几代中国人对于自己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变得十分陌生和厌恶起来了。

在这种前提下,中央电视台创建了《百家讲坛》的栏目,延请了几位专家学者开讲古代中国的文史哲,等于为文化饥渴的大众补了课,自然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兴趣,可谓慧眼独具。

一时间,凡是被邀请的开讲人,个个都被捧为明星,他们到处演讲、签名售书,还传出收入数百万元的消息,引发了社会上的种种议论。

总之,从事文史哲的知识分子能够如此名利双收,可谓前所未有。

我一直认为,这些“开讲明星”的成功,并不是他们本身学术的成功,而是传播力的成功,也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当时谁有幸被邀请到《百家讲坛》开讲,他都会成功的。

【出现危机】可以说,从《百家讲坛》创建之日起,不同的学术观点就产生了,后来甚至发展到危机的程度了。

最先是来自学术界的不同观点,然后就是民间的反应。

归纳起来,大致是:严肃的学术变成了“超女”,过于娱乐化和低俗化了;开讲人功力不够,经常出现常识性错误;题材太陈旧;形式单调、老套等等。

对于追求效益的电视台而言,最关注的是收视率。

有消息说,现在《百家讲坛》的收视率暴跌,但也有人否认,表示仍要坚持下去。

中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独立机构对收视率进行公正统计,所以现在我们得到的消息都是各说各话。

有人开始指责《百家讲坛》出现了“话语权霸道”。

《百家讲坛》的成功讲授法对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启示

《百家讲坛》的成功讲授法对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启示

《百家讲坛》的成功讲授法对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启示摘要《百家讲坛》的成功作讲授法法对高中政治课教学来说值得我们教师借鉴,对教师有许多启示。

本文从三个方面改进高中政治教学: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应鼓励学生探究、发表独立的见解。

二要在政治教学中积极坚持及科学运用“三贴近原则”。

三要转变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关键词百家讲坛高中政治教学借鉴正易中天、纪连海、于丹等人在百家讲坛讲课而走红全国,他们广博的知识、儒雅的风度、幽默的谈吐、哲人的思考,吸引了全国许多观众的眼球,抓住了成千上万的电视观众的心。

然而我们高中政治课堂:教师在台上天花乱坠,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老师讲解味同“嚼蜡”,学生听讲如听“天书”。

《百家讲坛》的成功讲授法对高中政治课教学有许多启示。

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通过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素质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这仍然是一个值得广大教师探索的课题。

1.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是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准备。

了解教材内容是学生完成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更是学生提出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看书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把握教材,实现对教材内容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并从中发现可研究的问题,打下研究的基础。

2.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这是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社会调查,也可以说是一种课堂外的研究性学习。

离开它,课堂内的研究性学习就会成了从书本到书本的纸上谈兵,显得枯燥而缺乏科学依据。

3.提高政治作业实效在适应新课程标准形势下,政治课作业布置、评价的改革和探索,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政治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但长期以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不尽如人意。

走出历史教育的误区

走出历史教育的误区
关键 词 : 德 育渗 透 信息 意识 课堂
错, 功过分 明。 三、 课堂延伸 , 增强学生 的信息意识
现在 的初 中学 生信息 意识 还 比较 淡
来, 到社会 实践 中去 , 不 断变化 的社会 现
实是我们思考历史 问题的起点 , 也 是我们
延伸 很 多人可 能会 认 为历史教 学就 是为 的认识我提 出了以下思考 : 一 是掌握 了基
解社会 的现实 。 我们要强调历史教学应该 观和 价值 观的导向。 全面地看待和分析历 适应新 时代 的一代新人。
史知识大学 又重学 一遍 , 中学 的历史教学 与大学相 比又有何不 同呢? 要走 出这样 的 教育? 中学生正处 于人生观、 世界 观及 良 好行为 习惯 的形成过 程中 ,除学 习知识 、
师在教学 中 ,要有意 识地 向学生灌输 信
息意识 ,并引导学 生认识 利用信 息资源 的重要性。
世 Q
霞 曩 垦 嚣
— — — —— ■— 一
走出历史教育的误区
■河北省雄县雄州镇第二中学 常艳菊
摘 要 :中学 历史教 学要服 务现 实社 为现实服务 , 这有别于为政治服 务。为现 史人物 ,既要看 到其功绩 又要看 到其过 会, 使学生形成正确 的人 生观 、 价值观 , 增 实服 务意味 着历史 教学要 从社会 实践 中 强学 生的信息 意识 。
教育盲 区 , 我们可以这样看历史教学 :

掌握 能力、 锻炼 身体外 , 在 学会做 人方 面 接受的教育无疑是 多方 面的 , 这对 十几岁
新课 程改革 的要求 , 是学生全面和谐 发展所必须 的。 பைடு நூலகம்在给 中学历史教学提 出 当趋利避 害 , 加强引导 , 把 学生的全 面发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用“百家讲坛”方式激活语文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用“百家讲坛”方式激活语文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用“百家讲坛”方式激活语文人教版新课标《百家讲坛》是科教频道的品牌栏目,收视率在文化、教育类节目中高的惊人,它的开讲方式,通俗易懂、风趣幽默、妙语连珠,老少皆宜,令人愿意听,也乐于听。

那么,我们能否借鉴它的一些做法,运用到语文课堂里来呢?仔细思考后,我认为确实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用百家讲坛的备课方法激活语文课堂。

“百家讲坛”获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它的定位,它定位在广大老百姓的需要,因此不管是内容设置、节目安排,还是主讲的选择、讲述的方式都充分考虑观众的知识水平和喜好。

因此我们在在备课时,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

新课标要求“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对课堂的姿态、解读课文的视角、切入教学的端口,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对备课的要求特高。

学生是否能够深刻领悟每一篇课文的意境和主题,教师能否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教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小课堂上收获“大课堂”的精彩,这些,无不取决于教师预约这精彩的能力。

用百家讲坛的讲课方法激活语文课堂。

设置悬念是百家讲坛最常用、最能抓住人心的方法之一。

借助设置悬念,让读者听者跟着故事情节走,关心人物命运的沉浮,从而让他们走进文本,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主人公去体验,极容易产生共鸣。

福尔摩斯的侦破小说为什么中学生喜欢读,案情的悬念抓住了学生的心。

平时语文教学中,如能把悬念教学巧妙合理拓展到小说的教学中去,会使学生兴趣更浓、受益更多。

上课伊始、课堂中间、一节课的结束,如果我们能够巧设悬念,便可以营造广阔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走进课堂,走进文本,和大师对话,和自己的心灵对话。

用百家讲坛的解读方法激活语文课堂。

“百家讲坛”的解读方法概括的说就是: 对作品的质疑、文本的多元解读。

好的作品与文本内容具有模糊性,主题多样化,是立体的效果,所以不同读者解读有不同的心得体会,争论很大,容易形成争鸣。

【初中议论文阅读】《〈百家讲坛〉拉开了“文化奶妈”时代》阅读答案

【初中议论文阅读】《〈百家讲坛〉拉开了“文化奶妈”时代》阅读答案

【初中议论文阅读】《〈百家讲坛〉拉开了“文化奶妈”时代》阅读答案《〈百家讲坛〉拉开了文化奶妈时代》①央视《百家讲坛》火爆后,文化传承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向罗马的捷径。

本来是给闲人解闷的讲坛,成了普及经典文化的圣地。

一批嘴皮厉害的《〈百家讲坛〉拉开了““文化保姆”时代》① 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年论坛”大受欢迎之后,文化传承似乎找到了通往罗马的捷径。

它原本是闲人的论坛,现在成了传播经典文化的圣地。

一群健谈的演讲者首次登台,在这里成名,成为学者和畅销作家之一,名利双收。

②自余秋雨开始,文化找到了他的““传教士”,““传教士”也先后找到了文化。

人们买名著经典,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并不就去如饥似渴地阅读,而要等待““传教士”的出现。

比如,刘心武之于《红楼梦》,易中天之于《三国演义》,孔庆东之于鲁迅著作。

从普及文化的角度看,这样的现象令人欣喜。

每一个讲解者都复活了一本书甚至一个领域,读者也经由他们的讲解,激起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

在一个精神无指向的时代,他们给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之路。

③ “大量的文化”传教士”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文化交流的方式。

我称评论员为“文化奶妈”,将这种继承方式命名为“文化奶妈”就是得有奶妈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④““文化保姆”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但大致可以找到这么两条:一是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滑,已经很难弄明白老祖宗的字意了。

这就需要人把文化通俗化,导入大众之耳。

二是缺乏耐心,渴求速成。

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即使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也得服从这个硬道理。

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体味先哲的精神,我们要的是结论,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

因此,文化方便面大行其道。

⑤ 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应该赞扬奶妈的功劳。

虽然他们不是最合格的学者,也不能为我们提供学术基准,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了中国文化的魅力,让人们愿意接近文化。

在国民阅读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有这样的二手经典来安慰中国人肯定不是坏事。

消息王崧舟教授央视百家讲坛开讲啦2

消息王崧舟教授央视百家讲坛开讲啦2

重磅消息!教授央视百家讲坛开讲啦!2019-07-24我在《百家讲坛》讲语文一上《百家讲坛》,于我,既非梦寐以求,亦非痴人说梦,只能用一句俗到不能再俗的俗话来形容——做梦也想不到。

做梦也想不到,却真实发生了:2018年5月22日,我接到《百家讲坛》总编导李伟宏老师的电话,邀请我前往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试讲“诗意语文”。

6月9日,我在《百家讲坛》试讲《被误读的古诗》。

6月12日,试讲通过后,我第一次向《百家讲坛》提交选题申报表,但没有通过。

7月1日,我第二次向《百家讲坛》提交修改后的选题申报表,还是没有通过。

7月14日,我第三次向《百家讲坛》提交修改后的选题申报表,依然没有通过。

7月30日,我第四次向《百家讲坛》提交修改后的选题申报表,也没有通过。

8月9日,我前往北京中央电视台,与《百家讲坛》制片人那尔苏老师、总编导李伟宏老师面谈选题事宜,最终将选题定为《爱上语文》。

8月12日,我第五次向《百家讲坛》提交新的选题申报表,获初步通过。

8月24日,我第六次向《百家讲坛》提交完善后的选题申报表,获正式通过。

以上为《百家讲坛》的选题申报。

9月10日,我在《百家讲坛》录制《爱上语文》第一集、第二集。

9月11日,我在《百家讲坛》录制《爱上语文》第三集、第四集。

10月15日,我在《百家讲坛》录制《爱上语文》第五集、第六集。

10月16日,我在《百家讲坛》录制《爱上语文》第七集、第八集。

11月12日,我在《百家讲坛》录制《爱上语文》第九集、第十集。

11月13日,我在《百家讲坛》录制《爱上语文》第十一集、第十二集。

以上为《百家讲坛》的节目录制。

2019年6月10日,我完成《爱上语文》第一集串词及讲述字幕的审改。

6月15日,我完成《爱上语文》第二集串词及讲述字幕的审改。

6月20日,我完成《爱上语文》第三集、第四集串词及讲述字幕的审改。

6月25日,我完成《爱上语文》第九集、第十集串词及讲述字幕的审改。

6月30日,我完成《爱上语文》第五集、第六集串词及讲述字幕的审改。

从百家讲坛看灌输式教育

从百家讲坛看灌输式教育

从百家讲坛看灌输式教育作者:赵晋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06期近年来,《百家讲坛》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活的人物事例、风趣的言辞叙述,受到了大众的青睐。

节目采取的是“一人讲、大家听”的传统课堂灌输模式,与官兵平时上的大课教育模式基本相似。

然而在广大官兵印象中,“灌输”两个字意味着枯燥的、简单的、填鸭式的说教,食之无味、听之无趣,会本能地产生排斥情绪。

对比中我们发现,同样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百家讲坛》却能发挥传播知识、启发思维的重要作用。

当前,各式各类新兴教育模式不断涌现,部队传统的教育确实受到了一些影响,我们在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使教育回归本源,尊重“教”和“育”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发挥灌输式教育的积极作用。

具体来讲,要着力强化四种意识。

一、求创新不能丢传统,摆正灌输式教育的地位《百家讲坛》始终选择灌输式教育,这说明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部分部队的教育者更愿意选择所谓的“新型教育手段”,借用网络、动漫、游戏、电影等媒介,只图形式、盲目创新,偏离了教育初衷,影响了教育效果。

因此,我们要找准方向,正确对待灌输式教育对部队发展重要意义。

(一)不忘本自我军有政治工作以来,灌输式教育就一直发挥着统一官兵思想、坚定革命信念的基础作用,伴随着我军的成长壮大,早已融入人民军队血脉。

因此,我们要把这一优良传统保持下去,不断挖掘更多潜力,让灌输式教育为提高思想认识、培养高尚情操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二)溯源头在词典中“灌输”有两层含义:一是把流水引导到需要水分的地方;二是输送,并没有“注入”、“填鸭”等的贬义。

部分官兵先入为主地将“灌输”理解为简单的说教,进入了认识误区,从而曲解了真正含义。

因此,我们要回溯源头、澄清谬误,引导官兵正确认识灌输式教育的地位作用。

(三)摆正位灌输式教育作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本身并没有缺陷,问题出现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部分部队的教育者一味地图形式新颖,图感官刺激,图人无我有,偏离了部队政治教育的初衷,殊不知吸引力不等于说服力,形式上的创新不一定能让教育深入人心。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每周一练试题A卷 含答案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每周一练试题A卷 含答案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每周一练试题A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_考号: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1、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因此,鉴赏的本身便是一种审美的()。

A.再创造B.创造C.鉴赏D.欣赏2、下面这首诗,所写的节日是(),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中秋B.重阳C.端午D.除夕3、初中生小虎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还与邻座讲话。

班主任让小虎把桌椅搬到教室后面的角落里一个人坐。

下列选项中,对该班主任行为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B.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C.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D.维护了教师的权威4、某校的校训是“卓越立于全面,广博产生精专”这体现的教育理念是()。

A.开拓创新B.全面发展C,自主发展D.因材施教5、初中生冯某经常夜不归宿,其父母放任不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应由公安机关对冯某父母()。

A.予以拘留B.予以罚款C.予以训诫D.予以劝诫6、()是“以人为本”的实现准则。

A.教育公正B.全面发展C.和谐发展D.终身教育7、下列选项中,与“中国一香港”的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A.北京--承德B.宁夏--银川C.新疆一一西藏D.太原--山西8、中国人有句俗语说,“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

A.师生关系就是父子关系B.师生关系基本等同于父子关系C.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又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D.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9、王某和郑某都是年满十周岁的小学生,两人在课间争吵扭打,老师未能及时制止,王某不慎击中郑某耳部,导致郑某失聪。

做一名有专业情怀的历史教师

做一名有专业情怀的历史教师

作者: 孙淑松[1]
作者机构: [1]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
出版物刊名: 中国教师
页码: 73-75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0期
主题词: 教师;人文教育;人的发展;公开课;老师;穿透力
摘要:"""人的发展,才是文明的方向!""话音落,掷地有声;掌声起,经久不息.这是陈昂老师《商鞅变法》一课的结尾.课是公开课,掌声却不是为公开课而设,而是历史课的日常.作为一名历史教师,陈昂老师对自己的定位是""历史+教师"".于历史,陈老师追求学术力、穿透力、思想力;于教师,陈老师在课内课外自然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这二者合而为一,是陈老师的教育理想—真正的""人文教育""."。

从纪连海老师上央视百家讲坛说起

从纪连海老师上央视百家讲坛说起

从纪连海老师上央视百家讲坛说起
傅元根
【期刊名称】《中学历史教学》
【年(卷),期】2007(000)003
【总页数】2页(P17-18)
【作者】傅元根
【作者单位】海南省三亚市教育局教研室,57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51.6
【相关文献】
1.从纪连海与小沈阳说起
2.由纪连海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百家讲坛纪连海系列》随感
3.从纪连海看一个优秀的历史老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4.古典诗歌课该怎么上--从程翔老师的一堂《将进酒》课说起
5.小新闻怎样上央视--从江西婺源一则地震报道说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七年级历史上册听课记录: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七年级历史上册听课记录: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听课记录:七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科技、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一时期科技与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史料,培养学生提取历史信息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物观察,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文化的情感,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与文化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激发其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热情。

二、导入教师行为:•教师首先展示一幅描绘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风貌的画卷或PPT,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建筑、服饰、人物活动等元素。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描绘的是哪个时期的社会景象吗?这个时期有哪些独特的科技与文化成就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呢?”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画面,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部分学生可能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或预习内容,初步识别出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面。

过程点评:•通过视觉导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探究兴趣。

提问方式巧妙,既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又自然过渡到新课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科技成就教师行为:•介绍祖冲之与圆周率、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等科技成就,展示相关史料和图片。

•提问:“祖冲之是如何计算出圆周率的?这对后世有何影响?《齐民要术》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它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何启示?”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结合教师提供的史料和图片,了解并思考相关问题。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科技成就进行深入探讨,并准备向全班汇报。

过程点评:•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

分组讨论和汇报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提高了其口头表达能力。

第7课 百家争鸣 七年级历史上册素养提升教案( 人教版2024)

第7课 百家争鸣  七年级历史上册素养提升教案( 人教版2024)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第7课百家争鸣一、课标内容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

二、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认识“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剧烈的社会变革与阶级变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2.时空观念:出示《春秋争霸形势图》《战国形势图》,认识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3.史料实证:结合史料分析“道”“辩证”“无为”等思想,感悟老子的智慧。

分析史料,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含义和影响。

4.历史解释:讲述“问人不问马”“苛政猛于虎”“是可忍孰不可忍”等故事,理解孔子的思想。

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百家争鸣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5.家国情怀:联系生活,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老子和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百家争鸣的背景、含义、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孔子见老子汉画像石拓片这是山东嘉祥武长祠的孔子见老子汉画像石拓片,展现了春秋晚期孔子年拜访老子的情形。

孔子和老子是著名的思想家。

他们有哪些思想主张?春秋战国还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家?这个时期,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又出现了什么新的气象?(二)新课探究探究一:老子和《道德经》1.老子简介教师讲解:老子,姓李名耳,即老聃(dan),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学识渊博。

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一书中。

这部书又称《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

老子《道德经》2.思想主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归纳老子的思想主张?学生回答:(1)核心思想: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

他认为“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

(2)他还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等,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3)老子在处世上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名师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名师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目标】①了解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分析东晋胜利的原因。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②知道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知道北朝政权的更迭。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③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请大家对比两幅图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通过图片可以看到,拓跋焘持弓背箭,头戴风帽,身着红色翻毛领鲜卑服装,充满着鲜卑游牧民族的狂放气息;而拓跋宏头戴冕旒,身穿衮服,大袖长衫,褒衣博带,尽显文人的潇洒飘逸,同为北魏皇帝,二人形象为何会有如此大的不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学习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继十六国之后,北方先后出现了哪些政权?其中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当时北方地区民族关系发展如何?答案提示: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淝水之战1、自主学习:【时空观念】观察地图,结合教材P107,说一说统一北方的是十六国中的哪一个政权?该政权是由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后来在谁的统治下变得强大起来?答案提示:前秦、氐族、苻坚2、教师指导:【历史解释】阅读材料思考,随着前秦实力的增强,苻坚的理想是什么?答案提示:消灭东晋,统一中国教师指导:前秦王苻坚在太极殿会见群臣,和他们商量说:“自从我继承大业,已经三十年了,四方之地,大致平定,只有东南一隅,尚未蒙受君王的教化。

由此可知,苻坚想去讨伐晋朝。

3、自主学习:①【时空观念】结合视频及教材P108,梳理淝水之战的相关史实。

答案提示:383年;前秦和东晋;以少胜多;东晋胜利;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

教师指导:淝水之战的失败激化了前秦内部各种矛盾,北方诸侯纷纷复国自立,再度回到诸侯混战的局面,而这一战役,也使东晋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为江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一、问题的提出
近段时间以来,《百家讲坛》掉出中央电视台收视率前十名,面临被裁汰的可能,可是就在两年前,这一节目由于纪连海、阎崇年等历史学者的“讲”而火爆全国。

回蓦我们的历史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

以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为代表的新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同时“讲授法”却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很多人批评课堂讲授是“满堂灌”、“灌输式”,不利于学生发展能力,导致学生进行机械的、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抑制了学生的主体参与等等。

我认为这一说法有失公允,每一种学习方法都有它们的积极意义,但这并不能否定与排斥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方式。

特别是我们历史教师,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更不能盲目跟风,一味地标新立异,而排斥讲授法。

二、历史讲授的必要性
首先,从历史课的性质上来讲,历史课的学习与中学里其他一些课程有所不同,既不是像语文、数学等课那样以应用为主,也不像音乐、体育等课那样以操演为主,历史课是一种典型的知识性课程。

因此,课堂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常规形态,教师的课堂讲授是完成历史课任务的主要方式。

其次,从历史知识的传递方式上来说,由于历史知识所反映的内容是过去的人类活动,不可能通过实验加以重演,很多内容也不能进行直接的观察,大多是以间接的方式进行传递的。

人们获得历史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听(听他人讲述历史)、读(阅读有关历史的书刊)、看(考察历史的遗迹)等,而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途径,也不外如此,其中,听课又是获取历史知识最主要的渠道之一。

如果历史教师放弃讲授历史,就可能阻断了学
生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

最后,从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上来看,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尤其重要。

历史课的思想性、导向性、科学性、教育性等,是要在历史教师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下才有保证的。

无论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学法指导,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都与历史教师的指导有最直接的关系,也都离不开历史教师的正面讲授。

三、课堂讲授的原则
第一,讲授内容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高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不能随心所欲,想讲什么就讲什么。

教师的讲授内容要思想丰富,既要反映本学科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注意学科发展新动向的习惯,又要讲述教师个人学术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第二,讲授内容必须重点突出。

教师在照应教材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的同时,要善于选择精当的内容,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

围绕重点,组织讲授内容;分析难点,研究如何解说,不要面面俱到,讲授内容要坚持少而精。

第三,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生动、优美,富于趣味性和幽默感,不要把原本生动鲜活的内容讲得枯燥乏味。

这里要注意讲课的幽默感、趣味性并不是离开学科内容而一味追求形式的油腔滑调,而是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第四,讲授要注意启发性,激发学生开展积极思维活动,如通过设疑布障,边讲边问,讲问结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第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需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并合理使用电化教育手段。

四、讲授的具体运用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历史,学生不一定就是被动地接受,这关键在于教师是怎么进行讲授。

如果教师的讲授内容是具体的,教师的教学语言是简明形象且迎合了学生的兴趣、情绪、情感、愿望等心理需求,就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呼应,出现师生之间真正的互动和心灵上的交流。

讲授的具体方式是由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决定的。

根据讲授功能性质的不同,历史本身具有过去性,要生动形象地描绘某些事件或现象。

栩栩如生的人物,起伏跌宕的情节,使历史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形成鲜明的印象和概念,并从情绪上得到感染,讲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介绍南京大屠杀时,可以这样描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平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平民和已放下武器的军人超过三十万人。

他们有的被枪杀,有的被刀刺,有的被活埋,有的被活活烧死……屠杀手段极其残忍。

”同学们都很愤怒,甚至有的女生在哭泣。

但是现在日本右翼却不承认对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还污蔑说南京大屠杀是谎言!同学们很生气,有的男生握起了拳头,已经是群情激愤了。

可见恰如其分的讲解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一课都完全采用讲授法(其实也不可能)固然不利于学生勇于发现、善于发现的品格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但因噎废食,完全摒弃讲授法同样是错误的,历史学科由于其特殊性,相当多的内容我们还是采用讲授法比较适宜。

常言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只要我们广大历史教师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认真分析讲授法运用的条件,克服其缺陷,发扬其长处,并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就一定能使历史课堂教学十分精彩。

由《百家讲坛》联想到历史教师的讲授
筲江苏/闻松兰
政史交流
全现场

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