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嵩楼及其历代吟咏
历代名人吟咏嵩山诗句
历代名人吟咏嵩山诗句历代名人吟咏嵩山诗词中峰宋欧阳修望望不可到,行行何屈盘。
一径林杪出,千岩云下看。
烟岚半明灭,落照在峰端。
登崿岭望少室山明王尧弼赤日登崿岭,熏风自南来。
涤波溽暑退,吹我衣裳开。
我怀觉清洒,我行实徘徊。
节彼少室山,峰峦郁崔嵬。
白云锁其颠,苍松盘其隈。
芙蓉接汉出,罨画倚天排。
不说神仙事,云霞亦奇哉。
平生爱山水,此兴讵能灰。
仰止意不尽,日夕还登台。
何如凌绝顶,凭高瞰九垓。
少室南原金元好问地僻人烟断,山深鸟语哗。
清溪鸣石齿,暖日长藤芽。
绿映高低树,红迷远近花。
林间见鸡犬,直拟是仙家。
登封县宇观少室宋邵雍天地始融结,此山已高极。
群峰拥旌幢,巨石罗剑戟。
日出崖先红,雨馀岚更碧。
安知无神仙,其间久遁迹。
出石门唐骆宾王层岩远接天,绝岭上栖烟。
松低轻盖偃,藤细弱丝悬。
石明如挂镜,苔分似列钱。
暂策为龙杖,何处得神仙。
登太室中峰宋梅尧臣日夕望苍崖,崭崭在天外。
及来步其巅,下见河如带。
半壁云树昏,山根已霶霈。
少室明王履和九顶莲华叶叶分,旭光一抹净尘氛。
洛川风起晴飞雨,崿岭烟封晓度云。
万壑钟声通窈窕,千秋剑气吐氤氲。
汉唐御跸从何识,古木萧萧鸟自群。
缑山西峰草堂作唐岑参结庐对中岳,青翠常在门。
遂耽水木兴,尽作渔樵言。
顷来阙章句,但欲闲心魂。
日色隐空谷,蝉声喧暮村。
曩闻道士语,偶见清净源。
隐几阅吹叶,乘秋眺归根。
独游念求仲,开径招王孙。
片雨下南涧,孤峰出东原。
栖迟虑益澹,脱略道弥敦。
野霭晴拂枕,客帆遥入轩。
尚平今何在,此意谁与论?伫立云去尽,苍苍月开园。
归山唐刘希夷归去嵩山道,烟花覆青草。
草绿山无尘,山青杨柳春。
日暮松声合,空歌思杀人。
黄盖峰清桑调元东岱比中嵩,黄盖为梁父。
凌霄峰势独,峨青照神宇。
灵通山泽气,崇辟天地户。
笼山雾作巾,酾空雨如弩。
云破青冥开,风回翠柏舞。
淡淡扫修岚,联娟秀眉抚。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唐孟浩然出谷未停午,至家日已曛。
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伫立望夫君。
嵩岳寺塔 诗词
嵩岳寺塔诗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位于河南洛阳嵩山脚下的嵩岳寺,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座著名佛教寺庙。
在寺庙内,有一座古老的塔,名为嵩岳寺塔,是嵩山风景区的一处标志性建筑。
嵩岳寺塔建于唐代,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承载了无数传统文化与历史的厚重。
登上嵩岳寺塔,远眺群山,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塔身高耸挺拔,造型庄严肃穆,反映了唐代建筑的雄浑气势。
塔内供奉着许多佛像,檐角上镌刻着各种佛经咒语,流露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登塔俯瞰,洛阳城尽收眼底,古老城市在霓虹灯的照耀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嵩岳寺塔的周围,悠扬的佛乐飘荡在空气中,散发出宁静与祥和的氛围。
游人穿行在古树掩映的路径上,感受着岁月的沉淀与寂静。
时而有僧人穿着袈裟款款而过,披荆斩棘,脚踏实地,仿佛在诠释着佛法中的智慧与慈悲。
嵩岳寺塔还是文人墨客们钟爱的地方,许多文人曾在这里留下了诗词歌赋。
他们用灵巧的文笔,抒发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人生苦难的反思。
一首名为《登嵩岳寺塔》的诗词写道:“云遮嵩岳寺,雨洗古佛像。
万千历史记,尽在此一瞬间。
”这首诗通过描绘塔外景观的变幻与历史的厚重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而珍贵的思考。
另一首名为《嵩岳寺塔夜景》的诗词描述了夜晚的嵩岳寺塔:“夜半疏钟起,清风吹古塔。
星空如压水,寺影映红霞。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间的嵩岳寺塔,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敬畏之情和对宗教信仰的虔诚之心。
嵩岳寺塔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参观。
每到春秋两季,梅花盛开、秋叶红枫,塔下的小路被五彩斑斓的景色点缀,美不胜收。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交融与共生。
嵩岳寺塔是一座传统文化与历史的见证者,它保留了古老的建筑风格和宗教信仰,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参观。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历史的唯美,以及对佛教信仰的虔诚。
愿嵩岳寺塔在千年之后依旧屹立于山间,见证着岁月的沧桑,永远传承下去。
【2000字】。
“满眼风光北固楼”诗联大赛获奖作品
“满眼风光北固楼”诗联大赛获奖作品广东苏俊北固楼三律(组诗)之三最高楼上坐吹箫,霸气东吴迥未凋。
万鼓江声流日月,一鞭山势控金焦。
欲乘鹏翼抟千里,漫指鸥沙问六朝。
形胜依然人事改,凭将彩笔赋多娇。
江苏王庆农水调歌头·京口北固眺远扬子涌天际,北固峙江流。
遥看如蚁如蛇,列队过千舟。
隐隐澄岚翠霭,处处青山绿水,万树掩平畴。
诗意最堪赏,飞鹜掠苍洲。
霜染鬓,秋未老,再登楼。
江山多景,当年豪杰话孙刘。
仿佛金戈铁马,绰约吴风楚韵,顷刻注心头。
放眼新图画,击节共吟讴。
山西温本理北固楼眼前第一江山,引贤人接踵而来,数烟雨六朝,骋怀即起登临意;楼外无穷日月,任大浪淘沙不止,指金焦两点,见景宜生砥柱心。
二等奖(6名)新疆星汉焦山登万佛塔趁此乾坤静,登高慰客魂。
炉烟虽散远,僧语尚留温。
山色抱京口,江声下海门。
残阳染枫叶,不肯送黄昏。
江苏袁书华登北固楼东南形胜地,绝顶望金焦。
楼枕一江水,人看万古潮。
青山环故垒,断戟认前朝。
日暮钟声起,白鸥天外遥。
江西卢象贤水调歌头登北固楼积得平生渴,来饮有名楼。
爱他江面如案,固北锁南瓯。
博弈孙刘枰摆,歌咏苏辛词在,仍惹满天鸥。
纵有米颠艺,画笔亦难钩。
风云变,波涛换,不须愁。
欣逢治世,满市人作创新谋。
交汇江河煮梦,分散山林引凤,是处慰双眸。
寄语中西客:此处望神州!北京刘中庆永遇乐登镇江北固山怀古兼步辛幼安韵万里长江,一天烟雨,千古佳处。
瓜步微茫,金焦两点,铁锁知何去?石羊空在,六朝如梦,潮打宫墙难住。
叹孙刘,当时劈石,赌甚孰龙谁虎!胸罗星汉,气吞牛斗,那得冥冥垂顾。
击楫中流,投鞭沧海,叩阙疑无路。
海云明灭,鱼龙隐现,阵阵怒雷如鼓。
问江月,玉壶拍碎,吾今醉否?广东梁小江题北固楼并岳阳黄鹤而三,看帆影天来,一望兼收吴楚胜;分宋韵唐风之半,听江春潮起,层楼不尽古今情。
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文辽宁宋少强满眼风光北固楼雄心凭领略:溯五千年吴越,堪说几人?辛稼轩四顾苍茫;孙仲谋三分鼎峙;刘义隆两伐中原;萧叔达初题文字。
一吟一咏,诟如不闻-藏头诗
一吟一咏,诟如不闻
一进一退殊行缀,吟对疏篁夕鸟归。
一回望月一回悲,咏神圣功书之碑。
如磥之筋碍臂骨。
不信比来长下泪,闻说不平便放杯。
一生惟羡执金吾,吟想冰光万里馀。
一楼烟雨暮凄凄,咏取文公白菊诗。
如今不似洛阳时。
不须怀抱重凄凄,闻道长安似弈棋。
一朝祸起萧墙内,吟断当年几许悲。
一朝天子赐颜色,咏碎龙山归去号。
如临窃比微臣惧。
不教胡马度阴山,闻说经旬不启关。
一方狱市获来苏,吟歌云鸟归樵谷。
一向令人堪白头,咏伤松桂青山瘦。
如今直上银河去。
不教胡马度阴山,闻君作尉向江潭。
一点分明值万金,吟君诗罢看双鬓。
一自塞垣无李蔡,咏雪题诗用意劳。
如今年事无筋力。
不能诛恶与诛凶,闻弦虚坠良可吁。
一丸致毙花丛里,吟寄短篇追往事。
一朝天子赐颜色,咏古诗成月在楼。
如羁囚兮在缧绁。
不于祖龙留面目,闻之酒醒泪如雨。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八年级语文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核对答题纸上的条形码姓名、考试号。
3.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无效。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书写其它答案。
4.请直接将答案书写在答题纸上。
一(30分)江南霜雪晚,初冬正佳时。
小文随家人赴一场研学之旅——寻根人文印记,溯源传统文化。
第一站:【江苏省江海博物馆】江海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以江海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是海门打造江海特色花园城市最为厚重和最有看点的文化地标, A 。
走进博物馆,我们可以听到海门先民战江斗海的动人故事,可以看到今日海门人追江赶海的jué jiàng身影。
这里真实jì zǎi了江海文明的前世今生,体现了浓郁的江海文化韵味,是传承和hóng yáng江海文化最主要的公益性文化阵地。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用行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2.选择条理最为清晰、语言最为连贯的句子填写在A处:__________(只填序号)(2分)A.是体现江海魅力文化、保护江海城市记忆、延续江海历史文脉的主要载体。
B.是保护江海城市记忆、延续江海历史文脉、体现江海魅力文化的主要载体。
C.是延续江海历史文脉、体现江海魅力文化、保护江海城市记忆的主要载体。
3.博物馆展出了清朝胡义赞的《归棹洛阳图轴》,图上附录了唐代韦应物的一首诗。
因年代久远,有一字模糊不清。
小文根据律诗的相关知识,推断该字是:()(2分)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
今夕为此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A.楼 B.月 C.树 D.舟第二站:【青龙港1806】拥有200多年历史的青龙港,是长江下游江海地区联结上海的航运枢纽,史称“长江第一渡”。
一望的诗句
一望的诗句1.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作》2.霏霏细雨勒梅黄,一望春容十断肠。
——蔡襄《望春词》3.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4.清明别后雨晴时,极浦空颦一望眉。
——刘长卿《春望寄王涔阳》5.万里莺花不相见,登高一望泪沾巾。
——贾至《巴陵寄李二户部、张十四礼部》6.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
——权德舆《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7.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苏轼《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8.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祖咏《望蓟门》9.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
——卢挚《沉醉东风·秋景》10.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柳永《曲玉管·陇首云飞》11.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元好问《秋怀》12.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毛泽东《五律·看山》13.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
——白居易《风雨晚泊》14.五言比长城,一望皆危堞。
——五迈《读林去华居厚主簿省题》15.摩诘丹青,营丘平远,一望穷千里。
——张元干《永遇乐·月仄金盆》16.一望青山便惆怅,西陵无主月空明。
——刘沧《邺都怀古》17.未能荡桨穷胜处,倚栏一望开心胸。
——楼钥《同倪正甫尚书游西湖》18.海天茫茫空复空,放眸一望日本东。
——喻良能《点检朝陵内人顿递至西兴道中纪事》19.四山紫雾千寻合,万顷黄云一望平。
——倪岳《癸卯七月望前二日谒陵道中喜晴一首》20.百尺楼高石径横,秋光一望不胜情。
——郑梦周《望景楼》21.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杨广《失题》22.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周朴《春日秦国怀古》23.坐来一望无端倪,红花绿柳莺乱啼。
——岑参《西亭子送李司马》24.一忆故乡居,一望客人还。
——鲍溶《秋怀五首》25.一望关河道,空令咏式微。
——寇准《帝城秋望》26.一望秋山净,萧条形迹疏。
登太白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太白楼原文翻译及赏析登太白楼原文翻译及赏析登太白楼原文翻译及赏析1登太白楼王世贞〔明代〕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
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听说从前李白曾独自登上这楼台,吟咏诗作。
他一来到这里,此地和他的大名就一起百代流传。
白云悠悠,海上霞光映照,明月皎洁升起,秋色宜人。
潺湲的济水流淌,尽阅古今,却是再找不到那曾来过的人了。
注释太白楼:在今山东济宁。
济宁,唐为任城。
李白曾客居其地,有《任城县厅壁记》、《赠任城卢主簿》诗。
相传李白曾饮于楼上。
唐咸通中,沈光作《李白酒楼记》,遂名于世。
后世增修,历代名流过此,多有题咏。
李供奉:即李白。
啸: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
这里指吟咏。
垂顾:光顾,屈尊光临。
曙:黎明色。
天门,星名。
属室女座。
此指天空。
潺湲(chán yuán):水缓缓流动貌。
济水:古水名,源出河南王屋山,东北流经曹卫齐鲁之地入海,下游后为黄河所占,今不存。
济宁为古济水流经地域,金代为济州治所,故由此得名。
赏析此时王世贞与李攀龙主盟文坛,名重天下。
登太白楼,追寻前朝天才诗人的足迹,心中有很多感想。
所以,诗的一开头就写当年李白登楼情景:“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不称“李太白”而称“李供奉”,称李白刚刚去职的官衔,这就巧妙地交代了李白登楼的时间和背景,李白到山东任城,是在任翰林供奉之后,并说明他虽然被“赐金放还”,却满不在乎,照样地纵情诗酒,放浪山水之间。
“长啸独登楼”,“长啸”是魏晋时代阮籍嵇康的名士风度撮口发出悠长情越的声普。
这个细节描写,突出了李白的潇洒风神。
一个“独”字,更写出其超逸不群和“眼高四海空无人”的气概。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座本来不为人注意的济宁南城小楼,一经大诗人“垂顾”,从此百代留名了。
这里流露了王世贞景慕、缅怀李白之情,在无限景慕中,也隐隐蕴蓄着作者追踪比附之意。
望瀛楼的诗句
望瀛楼的诗句
以下是与望瀛楼相关的诗句:
1.钟陵城西偏,高楼挂清影。
中有幽人居,月下独凭栏。
2.望瀛楼上望瀛洲,海阔云飞入画楼。
一曲清歌一樽酒,灯前共坐话绸缪。
3.倚楼听秋雨,万里思故乡。
望见蓬莱路,欲寻仙迹去。
4.望楼云外是瀛洲,白鹭飞来似画图。
今日登临无限意,却愁归去暮烟中。
5.望瀛楼上望春归,杨柳依依绿如烟。
海角天涯何处是,相思唯有梦魂知。
6.望楼百尺接瀛洲,天风浩荡送云舟。
一自仙翁归去后,年年空望海东流。
7.望瀛楼上望青烟,碧海苍茫云雾间。
万顷良田收不尽,人间何处有桃源?
8.望楼高处不胜寒,月影摇摇入画栏。
一曲清歌谁与共?梦魂飞到凤池边。
9.望瀛楼外是何山?天水茫茫一色间。
想得仙翁归去后,白云明月共悠闲。
10.望楼远眺思悠悠,满目青山似画洲。
欲向仙翁求一醉,月明如水夜如秋。
这些望瀛楼相关的诗句,描绘了望瀛楼的景色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其中一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仙境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纷扰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另外一些诗句则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美好自然景观的赞美。
这些诗句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第21课《望岳》-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积“极登东向山上而的小精鲁,神登风泰貌山。而小
天下”(《孟子 尽心上》) 不
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
望岳(杜甫)
岱 宗 夫 如 何?齐 鲁 青 未 了。 造 化 钟 神 秀,阴 阳 割 昏 晓。 荡 胸 生 曾 云,决 眦 入 归 鸟。 会 当 凌 绝 顶,一 览 众 山 小。
学习诗歌的“窍门”
• 了解作者创作背景 • 理解重要的字眼和典故 • 反复诵读
望岳(杜甫)
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集中
南北
早晨和 黄昏
颔联:写泰山雄拔高峻, 参天矗立。
望岳(杜甫)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层
裂
颈联:黄昏时飞鸟入山的 生动活泼。
望岳(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升、登
看
终要、终当
尾联:登山的渴望,和对 登顶后所见的想象。
《望岳》
“望”到什么?怎 么“望”的?
“望”到什么?
• 泰山的雄伟阔大; • 雄拔高峻,参天矗立; • 生动活泼,富有活力。
怎么“望”的?
(提示:从“表现手法”
“观察位置的变化”思考)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实际 所见
想象 所见
1、整首诗看:虚实结合
再读! 望岳(杜甫)
岱 宗 夫 如 何?齐 鲁 青 未 了。 造 化 钟 神 秀,阴 阳 割 昏 晓。 荡 胸 生 曾 云,决 眦 入 归 鸟。 会 当 凌 绝 顶,一 览 众 山 小。
思考一:整首诗展现青春生命的气息 (表现在哪些地方)?
• 景物特点:高大、雄伟、气势磅礴 • 用词:独特、鲜明
杨远望诗词
杨远望诗词杨远望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作以写景和描绘人物为主题,充满了浓厚的山水意境。
以下是一首他的诗作《游龙山》:万蕴青峰耸云根,临渊起岭凌云峦。
游龙出海曾分浪,回首凭栏態漫喧。
查帖峰前青松展,点芝峰下小桃盘。
苍山皱褶云交定,叠翠层叠揽灵滩。
天公姿態来晚漫,天吏杨远识层岩。
岩下龙宫容旧局,径行峰顶临道间。
时解蜿蜓双点屿,顷回骄矜几度环。
约分长剑剖云合,将聚左人亦前瞰。
时去螺声山响远,息来鸡舞壁边宽。
江洲游子犹杳然,洲上远涉不容还。
归来宴会犹儿戏,暗忆幽花锦叶间。
故人音信不迭有,思及倚阑恨穷年。
近乡情更偏离乐,万里风烟如梦烟。
这首诗以游龙山景色为背景,描绘了山势峻峭、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象。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形象描写,如“临渊起岭凌云峦”和“苍山皱褶云交定”,使人感受到山的雄伟和宏大。
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山下的松柏和桃花,以及山顶的龙宫和层岩,展现出山水之间的奇妙氛围。
诗的结尾则以思乡之情和友情的缅怀为主题,给人以深思和怀旧之感。
整首诗以雄浑有力的笔触勾勒出山水的壮丽,展示了杨远望才华横溢的诗文才华。
以下是杨远望的另一个著名诗作《秋江独钓寄杜子美》: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箱。
十万贼骑来,无敌边塞长。
烽火辽东起,捷报辽西传。
百战雄烽火,三秋送君南。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都尉急流川回塞,五花马千金裹。
儿女边庭输送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这首诗是杨远望致杜子美的一首辞别诗。
诗中表达了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的祝愿。
诗人以秋江独钓的景象开篇,给人以孤独和萧瑟的感觉。
然后以历史典故中的汉朝名将霍去病为原型,描绘了将军百战死的悲壮场景,表达了对英勇战士的敬佩和思念之情。
优美诗词-备战高考-高考作文必备_jwi
危 楼 还 望, 叹此意、 今古几人曾 会。 鬼 设 神 施, 浑认作、 天限南疆北 界。 一 水 横 陈, 连 岗 三 面, 做出争雄 势。 六 朝 何 事, 只成门户私 计。 因笑王谢诸 人,
一组关于登楼的诗词
5
登 高 怀 远, 也学英雄 涕。 凭 却 长 江 管 不 到, 河洛腥膻无 际。 正 好 长 驱, 不 须 反 顾, 寻取中流 誓。 小 儿 破 贼, 势成宁问强 对。
15 、 登楼 作者: 韦应物 朝代: 唐
兹楼日登 眺, 流岁暗蹉 跎。 坐厌淮南 守, 秋山红树 多。 −−−−−−−−−−−−−−−−−−−−−−−−−−−−−−−−−−−−−−−−−−−−−−−−−−−−−−−−−−−−−−−−−−−−−−
16 、 登楼 作者: 羊士谔 朝代: 唐
槐 柳 萧 疏 绕 郡 城, 夜 添 山 雨 作 江 声。 秋 风 南 陌 无 车 马, 独 上 高 楼 故 国 情。
优美诗词-高考作文必备
备战高考
1、 秋晚登城北楼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
幅 巾 藜 杖 北 城 头, 卷 地 西 风 满 眼 愁。 一 点 烽 传 散 关 信, 两 行 雁 带 杜 陵 秋。 山 河 兴 废 供 搔 首, 身 世 安 危 入 倚 楼。 横 槊 赋 诗 非 复 昔, 梦 魂 犹 绕 古 梁 州。
9、 登楼 作者: 顾况 朝代: 唐
高阁成长 望, 江流雁叫 哀。 凄凉故吴 事, 麋鹿走荒 台。
10 、 忆 王 孙·番 阳 彭 氏 小 楼 作 作者: 姜夔 朝代: 宋
冷 红 叶 叶 下 塘 秋。 长 与 行 云 共 一 舟。 零 落 江 南 不 自 由。 两 绸 缪。 料 得 吟 鸾 夜 夜 愁。 −−−−−−−−−−−−−−−−−−−−−−−−−−−−−−−−−−−−−−−−−−−−−−−−−−−−−−−−−−−−−−−−−−−−−−
优美诗词-语文高考-高考作文必备_作文高分_引经据典7-22spmcj
优美诗词-高考作文必备备战高考一组关于登楼的诗词1、考试毕登铨楼作者: 梅尧臣朝代: 宋春云浓淡日微光,双阙重门耸建章。
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
2、登楼作者: 李弥逊朝代: 宋繙经兴尽卷书帷,独上江楼送落晖。
人迹已随云影断,傍檐嘉月冷侵衣。
3、登岳阳楼·其一作者: 陈与义朝代: 宋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4、登楼作者: 张栻朝代: 宋风雨经旬只闭门,朝来倚槛已春深。
不知花片飞多少,但觉江城满绿阴。
5、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作者: 姜夔朝代: 宋冷红叶叶下塘秋。
长与行云共一舟。
零落江南不自由。
两绸缪。
料得吟鸾夜夜愁。
---------------------------------------------------------------------- 6、登楼作者: 赵瑗妾朝代: 明红栏六曲压银河,瑞雾霏霏湿翠罗。
明月不知沧海暮,九疑山下白云多。
7、登快阁作者: 黄庭坚朝代: 宋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8、登雨花台作者: 魏禧朝代: 明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9、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作者: 辛弃疾朝代: 宋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
西楼著意吟赏,何必问更筹。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
天宇迥,物华幽。
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
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
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10、登太白楼作者: 王世贞朝代: 明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
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散文:望嵩楼抒坏
公元2005年早春的一个上午,我登上了古城汝州的望嵩楼。
名是物非,你已不是曩昔的中州文化名楼。
远眺不见中岳嵩山,近瞧不见当年的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深呼吸亦嗅不到你身上一丝的文化气息,因为重建的你——已沦为一座纯粹的商业楼。
捧着一颗沉甸甸的心放眼四望:那座被水泥钢筋支撑起的望嵩楼,卷曲在众多的商业楼群之中,像无数灰脸土色的泥塑一样千人一面,藏匿了自己的特点。
是的,岁月的风尘已掩尽了你的风流,飞速崛起的建筑打破了你“鹤立鸡群”的格局;涌动的商潮荡涤净了你身上曾经醉人的文化气息。
滚滚红尘中,你已失却了往昔的巍峨壮观。
历史的风轮无情地抛却了光耀着你头顶上的文化灵光。
站在楼顶,柔柔的清风抚摸着我的万千思绪:望嵩楼为古汝州北城门楼,位置在今北城门东偏南,唐宋时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为天下名楼,宋朝时汝州人把望嵩楼作为汝州的象征,称之为汝州郡楼。
楼身高30米,上下三层,一层面阔五间,呈长方形,飞檐歇山,周围有名柱廊轩,石雕栏杆,北面檐下巨幅大书“望嵩楼”三字,二层三层廊下置斗拱或平座,凭栏远眺:嵩山峻岭尽收眼底。
而今,望嵩楼失落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光耀在望嵩楼顶的文化灵光却永远不回弥散,因为她已融进深积厚栽的汝州文化之中,连同浸泡在历史文化古韵中的汝州大地一样,日久天长,灵光闪烁。
如此想来,顿觉心旷神怡。
仰视头顶,灵光普照,创造、点缀这座文化名楼的先贤名哲们腾云驾雾,从遥远的历史深处蹦蹦跳跳地向我飞来——“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诗名早著的唐代大诗人李益行吟着他的《上汝州郡楼》,飘然而至。
唐代的汝州辖梁、郏城、鲁山、叶、龙兴、临汝、襄城七县。
汝州郡楼亦即望嵩楼。
三十年间两上望嵩楼的李益,目睹社会动乱给汝州人民带来的灾难,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他的代表作之一《上汝州郡楼》。
这首诗是唐诗中的名篇,现被选入大学教材。
我眨一下睁得灼痛的眼睛,鼓足勇气和这位名列“大历十才子”、以善写边关诗著称、七言绝句成就最高的李益交谈时,他却没了踪影。
优美诗词-备战高考-高考作文必备_xgj
优美诗词-高考作文必备备战高考一组关于登楼的诗词1、安定城楼作者: 李商隐朝代: 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2、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作者: 辛弃疾朝代: 宋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
西楼著意吟赏,何必问更筹。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
天宇迥,物华幽。
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
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
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3、登兖州城楼作者: 杜甫朝代: 唐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4、秋晚登城北楼作者: 陆游朝代: 宋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5、登楼作者: 苏泂朝代: 宋秋林薄薄半栖鸦,城脚荷花一带斜。
碧色暮云三万里,不知鱼网是谁家。
---------------------------------------------------------------------- 6、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作者: 李白朝代: 唐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7、登楼作者: 李弥逊朝代: 宋繙经兴尽卷书帷,独上江楼送落晖。
人迹已随云影断,傍檐嘉月冷侵衣。
8、登楼作者: 韦应物朝代: 唐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跎。
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
9、登楼作者: 宋祁朝代: 宋百尺危楼照采霓,凭高不见羽人归。
桑田海上悲深浅,城郭人间叹是非。
急桨征帆来未定,远云低树去相依。
古欢今恨成多少,讵减江声与翠微。
10、翠楼吟·淳熙丙午冬作者: 姜夔朝代: 宋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鹉洲者,闻小姬歌此词,问之颇能道其事,还吴为予言之。
望乡楼的诗句
望乡楼的诗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望乡楼是中国古代一座著名的楼阁,位于今天的安徽省黄山市。
这座楼建于唐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珍宝之一。
众多文人墨客都曾在这里留下了诗句,表达了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下面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望乡楼的诗句,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些古代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望乡楼高耸入云,独立山巅如仙宫。
登临一望满眼翠,心随乡思起飘扬。
白云深处日复斜,乡思渐浓心欲赊。
忆往昔时乡音远,无奈离愁满襟袋。
烟霞缭绕青山外,渐行渐远依依然。
思乡之情不能断,望乡楼下望乡关。
遥望故乡水流亘,望乡楼上忆往昔。
落日余光照乡树,惆怅离愁泪满颊。
楼前山水尽眼前,乡思满怀心忧然。
不知东风何时至,使人生尽思乡愁。
楼外江山无限眼,乡愁把酒寄思念。
伊人何处无消息,望乡楼上望故园。
一抹夕阳洒乡关,乡愁满怀泪盈眼。
望乡楼上黄昏后,心伤思乡泪断肠。
梧桐树下思悠悠,望乡楼上夜犹宿。
春风不识远乡语,离愁吹散心里忧。
春风吹雨湿乡关,望乡楼上无心欢。
江山如画乡未归,故乡何处是吾还。
望乡楼高耸云端,久立山巅望故园。
碧水西流乡路远,心随乡思沁怀愁。
朝霞妆点赤壁边,望乡楼上泪盈眼。
故乡已远何时至,离愁依旧恨难扬。
望乡楼上览春色,秋水江山思归心。
迢迢故乡何处在,乡魂幽梦泪盈襟。
这些诗句虽然写的是古代诗人对望乡楼和故乡的眷恋之情,但却依然能触动人心,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思乡之情。
望乡楼见证了一段段凄美的故事,也留下了一首首动人的诗句,代代相传。
愿我们都能珍惜眼前的时光,珍惜家乡的美好,珍惜那些无法言说的情感。
望乡楼,望故乡,让乡愁成为永恒不变的主题。
第二篇示例:望乡楼,位于唐代诗人杜牧的故乡长安城南郊,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
曾经在悠远的时光里,这座楼阁见证了无数风雨的磨难,也记录了无数离别的心酸。
望乡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对远方的留恋和思念。
在古代诗人的笔下,望乡楼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啊!在诗人们的诗句中,望乡楼常常被描绘成一个孤独、寂寞的地方,古树婆娑,寒风凛冽,每每让人感慨万千。
宋代诗人米芾的诗
宋代诗人米芾的诗中秋登楼望月——【宋】米芾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望海楼——【宋】米芾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入境寄集贤林舍人——【宋】米芾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诵歌。
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
天分秋暑资吟兴,晴献溪山入醉哦。
便捉蟾蜍共研墨,綵笺书尽剪江波。
书淮岸舣舟馆秀野亭——【宋】米芾青葱秀野挟银淮,谁把丹楹此地开。
我欲临风取清旷,寄声鱼鸟莫相猜。
奉呈彦昭使君陪壮观之赏——【宋】米芾邀宾壮观不辞寒,玉立风神气上干。
欲识谢公清兴处,千山万岭雪漫漫。
答绍彭书来论晋帖误字——【宋】米芾何必识难字,辛苦笑扬雄。
自古写字人,用字或不通。
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
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
净名·其一——【宋】米芾厌市冲烟入,忘怀对客迟。
吟看飞鸟没,坐到夕阳时。
一生——【宋】米芾一生吏案发人狂,重入承明马齿长。
书画不贤仓庾氏,便于赁舍植秋芳。
垂虹亭——【宋】米芾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
好作新诗吟景物,垂虹秋色满东南。
赏心亭晚望——【宋】米芾晴新山色黛,风纵芦花白。
尽日依栏干,寒宵低细月。
都梁十景诗·五塔寺归云——【宋】米芾塔边云影任高低,閒逐清风自在飞。
四海望遥人久渴,不成霖雨又空归。
题巨然海野图——【宋】米芾江郊海野坡陀阔,林远烟疏淡天末。
枰分蓁町暮潮生,星列渔乡夜梁活。
关荆大图矜秀拔,取巧施工不真绝。
意全万象无不括,维摩老手巨然夺。
桥防忽觉来人物,接䍦肯更图牛羯。
渊渟浪洑开龙阅,汩入瀣翻下鲸吷。
楠盘疑是少陵宅,芦深恐有詹何客。
黄尘蔽天归兴浩,时向虚斋一开涤。
涟漪瑞墨堂书——【宋】米芾陟巘不自期,孤云挂松顶。
一揖不相期,飞云无留影。
云已去,泉更长。
云泉毕世友,相得每相忘。
都梁十景诗·会景亭陈迹——【宋】米芾自是韶光不耐秋,水光山色一时休。
2021年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世隔绝李娟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与世隔绝的角落了,连月亮之上都不再神秘。
我们沙漠腹心的这个沙窝子与外界也一直保持着适当的联系。
这一点从大家的日常交谈中就可看出……总有哪么多话题可聊!早也聊,晚也聊,一聊就没个完。
说者声情并茂,闻者惊叹连连。
肯定有外部的消息连续不断地进入这片荒野,才能维持这样的谈话嘛。
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牧羊时马上相逢的问候,其次是新什别克家那部无线座机电话。
但是那个破电话几乎没啥信号,深更半夜才闪出一两格,打个电话得跟吵架一样大喊大叫:“……你能听见吗?我能听见!你说!你说!我能听见!你真的听不见吗?……”尽管如此,对这片荒野来说,已经足够了。
来到这里,一切安定下来,最重要的几项劳动也结束了。
亲爱的加玛就该北上返回阿克哈拉照顾生病的奶奶了。
可怎么回去呢?到哪儿找车呢?牧场上的车统统都是三证全无的运营车,那样的车在荒野里若隐若现的沙子路上慢吞吞地,东倒西歪地爬啊爬啊,时速没法超过二十公里。
只有偷偷上了乌河南岸的柏油路,才能陡然神气一下,开得飞快。
可就连这样的车也是罕见的。
终于有一天,居麻去北面的亲戚家帮忙挖地窝子,带回了一个消息,说有一辆车第二天将经过附近的牧场。
于是加玛赶紧开始做准备。
所谓的“准备”主要是洗头。
这令我很难理解。
当时旱情严重,水非常珍贵,如果是为了洗给司机和其他乘客看的,这也太虚荣、太奢侈了吧?再一想,怎么能用“虚荣”这么简单的两个字来定义这件事呢。
生活本来就够局促了,如果再潦草地应付,那就是“破罐破摔”。
再窘迫的生命也需要“尊严”这个东西。
而“尊严”须得从最小的细节上去呵护。
哪怕就只在一名司机和两三名乘客面前体现短短几个小时的清洁和体面,也马虎不得啊。
于是加玛不但洗了头,还从头到脚整顿了一番。
还打开上了锁的箱子,拆开一双新袜子换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嵩楼及其历代吟咏汝州历来为形胜之地,明《(正德)汝州志》卷之一“形胜”云:“面环汝水,背负嵩山,左控襄许之饶,右联伊洛之秀,霜露以时,风气得正,乃中州名郡也。
”(上海古籍书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本。
下同)望嵩楼为汝州唐、宋时期标志性建筑,又叫汝州郡楼,本为当时汝州州衙后花园里的观景楼,也是官方接待名人、上级官员的地方,唐、宋、金、元时期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有江北第一楼的美称。
登楼望嵩岳,奇秀满目。
宋代嘉祐四年(1059)进士庄公岳《登望嵩楼》称之为:“环拱众山皆嵝,横飞孤鸟一秋毫。
消残积雪峰峦秀,扫尽浮云气象豪。
”(《(正德)汝州志》卷七)望嵩楼始建于唐代,据《(正德)汝州志》卷之二记载:望嵩楼“相传唐刘禹锡为刺史时所建”。
但从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刘禹锡建望嵩楼的说法并不准确的。
刘禹锡大和八年(834年)任汝州刺史,第二年改任同州刺史。
刘禹锡在汝州任职期间,曾在望嵩楼上接待当朝宰相牛僧孺,临别,牛僧孺题诗《席上赠刘梦得》:“粉署为郎四十春,今来名辈更无人。
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樽前见在身。
珠玉会应成咳唾,山川犹觉露精神。
莫嫌恃酒轻言语,曾把文章谒后尘。
”(《全唐诗》卷466);也曾在望嵩楼送别好友,并在楼壁上题写了《送寥参谋东游二首》:“九陌逢君又别离,行云别鹤本无期。
望嵩楼上忽相见,看过花开花落时。
”“繁花落尽君辞去,绿草垂杨引征路。
东道诸侯皆故人,留连必是多情处。
”(《全唐诗》卷365)。
而现存关于望嵩楼的最早的诗歌,是中唐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李益的《上汝州郡楼》:“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全唐诗》第283卷)。
诗歌大约写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公元804)李益五十七岁时,由此上溯三十年,其第一次登郡楼大致在他登进士第后做华州郑县簿尉期间,即公元774年。
公元805年,时任户部员外郎的胡证来到汝州,登望嵩楼后也写下了《北楼晚望少室山》(《(正德)汝州志》卷七)。
由此可见,刘禹锡任汝州刺史时望嵩楼至少已建成60余年。
宋代汝州作为京城辅州,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望嵩楼及其周围景观也得以不断修缮,共同构成了江北著名的优美园林。
1013年,翰林学士杨亿以秘书监身份任汝州知州。
杨亿离任后,继任将其在汝州期间所作百余篇诗作刻石,在望嵩楼园内建亭纪念,曰“思贤亭”。
庆历六年(1046),名相王旦之子王素任汝州知州。
此时因汝州连年多雨,望嵩楼的池塘被淤平,流经州衙的河水从东墙石洞流进城壕沟,加上州制钱局也排污水于壕沟,污水就从壕沟溢出流向低处,形成了一个大的污水坑,影响州衙及居民的生活。
王素上任后,就着手污水治理工作。
将望嵩楼院内池塘里的淤泥集中到塘内,形成湖心岛,在上面植树种草,形成了后来的“太史洲”。
对州衙外壕沟的一段扩宽成五边形的储水湖,湖岸有高五尺、长两千步的湖堤。
堤岸广植树木,林荫蔽日,湖周围修建了30多个景点,游人摩肩接踵遍及堤岸。
因王素德才兼备,又作过史官,就将湖命名为“太史湖”。
公元1068年,宰相郑国公富弼来汝州疗养,兼任汝州通判。
喜欢楸树的富弼就在州衙和后花园内遍植楸树,楸树成为汝州的风景树受到州人的喜欢和推广。
富弼平易近人,常与州人在后花园内搞娱乐活动,活动的地方后人叫郑公“聚乐台”,成为望嵩楼园林一景。
他住过的地方叫郑公堂,是望嵩楼院内的另一景观。
宋神宗元丰年间(1077-1085),曾对望嵩楼进行过一次大修,知府将军李公以《修望嵩楼》诗为我们留下了此次修缮记录:“木不雕镌土不彤,台无层槛屋无重。
背依汝海三二亩,面对乔嵩六六峰。
览远未须多庾亮,卧高何更下元龙。
边尘风静持杯酒,满目云山出四墉。
”(《(正德)汝州志》卷七)大观元年(1107),王寀任汝州知州。
两年后,他的十二卷法帖刻石完工,初放州衙坐啸堂,后嵌放望嵩楼一楼。
《汝帖》是王寀收集了自夏朝至五代的金文及名家书法汇集刻制而成的丛帖,丛帖按中国书法史的发展顺序,以史籀、金文、篆、隶、楷、行、草编次,分刻在110公分长、40公分宽的12块石碑上。
曾任河南巡抚的清朝碑帖学家毕秋帆在他的《中州金石考》中称赞《汝帖》“真宋室之鸿宝也”。
清代诗人孙灏《汝帖》诗也道:“望嵩楼高高入云,旧藏汝帖天下闻。
松煤拓纸岁万本,官司厌苦征求纷。
楼瓦飘零碑坠地,过眼烟云等闲弃。
谁从灰烬拾遗珍,石烂犹存古文字。
”(《(正德)汝州志》卷七)金代汝州守“以迁代不久,类皆苟简,以保目前,一砖一瓦,随败随补”。
金兴定初(1217),汝州防御使完颜在望嵩楼院内池塘北修了一个亭子,“首尾若船状,池栽白莲,三面皆植修竹,榜其亭曰虚舟亭“。
兴定五年(1221)八月,永平进士赵思文任汝州防御使作《虚舟亭记》。
另据《金史》卷123记载,金末,权汝州防御使、行帅府事梁皋在望嵩楼上借饮宴为名毒死金哀宗近侍张天赐:“皋馆天锡于望嵩楼,隐毒于食,天锡遂中毒而死。
”说明此时这里仍是接待达官贵人的地方。
经宋、金两代不断修缮,以望嵩楼为主体,周围又建了太史洲、辛夷山、莲花玩月湖、众乐台,及岘山、乐山、思贤、忘饥、致雨、香远、虚舟、淩波、环流等九个亭子,和竹林、楸林、石桥、水榭等二十多个景点,构成集山水、亭台、楼阁为一体的秀美园林。
所谓“林木茂密,泉石清澈,为河南之胜。
风亭月榭,柳溪花坞,四时之景皆备。
为郡守者,政事之暇游息徜徉其中,亦足以适性情矣。
”(金·赵思文《虚舟亭记》,《(正德)汝州志》卷八)元朝统治汝州136年,没有望嵩楼修缮的记录。
元初河南汲人王恽《礼部尚书赵公文集序》记载:“至元丙子夏五月,予考试河南道,出临汝,馆望嵩楼下,经宿历览后圃,纵求陈迹,所谓汝海、虚舟者,于苍烟老树间岿然独存,因得防御赵公亭记于壁间。
倚杖披读者久之,令人想见承平官府之盛。
”(《秋涧集》卷四十二)元代汝州属南阳府,至元二十年(1283)尚野任汝州判官,在汝任职八年。
据尚野《望嵩楼记》记载:其间,南阳知府王伯坚来汝州劝农,登上望嵩楼,“俯临汝水,周览少室、风穴、崆峒、鲁阳诸山”,称登楼观景“可以乐饥”。
从尚野的《望嵩楼记》可以看出,此时望嵩楼周围大部分景观已被破坏,只能从“尚可考”的碑刻中辨知各个景点,惟有望嵩楼“巍然其中,基址壮大,岁久不圯。
”尚野称其“若有神物为之护持者”(明《正德汝州志》卷之八)。
达鲁花赤廉秋堂登望嵩楼,也提及元时此楼的破败:“阑干十二锁云烟,壮观山河数百年。
池馆不修荆棘老,满川禾黍夕阳天。
”(《嵩楼晚眺》,《(正德)汝州志》卷七)元代诗人程明德有《登望嵩楼》七绝诗四首,其中其四为:“黄鹿驿骑畏途间,看尽嵩高一带山。
珍重汝阳贤牧守,危楼古帖莫摧残。
”(明《正德汝州志》卷七)说明元初望嵩楼虽然依然巍峨雄壮,不过已是危楼,后圃也已荒芜,而汝帖还在楼内。
元代诗人王克敬任盐运使时曾在望嵩楼小酌,写下了《嵩楼小酌》,说明元代望嵩楼仍是文人宴集吟咏的地方。
望嵩楼可能毁于元末。
元末汝州进士张政就遗憾自己只能看到楼的遗址:“吟存赋在虽堪爱,楼废人非良可怜。
惟有子城中旧址,一年一度草芊芊。
”(《登望嵩楼故址二首》(其二),《(正德)汝州志》卷七)。
《(正德)汝州志》把望嵩楼记入《古迹》:“遗址尚存,有记刘禹锡送廖参谋东游诗”(卷二)。
明成化年间,清江进士彭纲任汝州知州,所见仅存望嵩楼基址。
其《登望嵩楼故址序》称“后守撤其材,为文庙戟门”。
就是说到明代建汝州文庙戟门时,望嵩楼被彻底毁坏。
但在学宫傍建有“汝帖亭”,汝帖碑刻得以保存。
作为汝州八九百年的文化地标,明清两代重修望嵩楼的呼声很高。
但明代未见重修记录。
康熙二十年,四川举人罗大美任汝州知州,在修学宫的时候重修了望嵩楼。
可惜的是,罗大美重修望嵩楼的资料有限,只是在《道光汝州志》“职官”章“罗大美”后中有一句话记下此事。
乾隆五年,山东人宋名立任汝州知州,在修缮北城门时,将城楼扩宽加高,城楼加一匾额“望嵩楼”,把州人建望嵩楼的多年愿望寄于北城楼门上。
汝州李海观的《汝州望嵩楼》、宋六经的《望嵩楼斌》等就是登北城门楼而作的。
作为中州著名的观景楼和汝州的文化地标,自唐至清,望嵩楼吸引了无数的文人雅士,他们登临斯楼,北望嵩岳,或激情澎湃,或惆怅满怀,或追古思今,或寄托心志,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千古绝唱。
唐宋时期是望嵩楼的全盛期,故而关于望嵩楼的吟咏很多,其中又以题登楼望嵩少所见所感为多。
晚唐诗人许棠字文化,宣州泾县人,性僻寡合,工诗文,以作洞庭诗著名,时号“许洞庭”。
但久困名场,咸通十二年(871)始进士及第,调泾县尉,郑谷赠诗有“白头新作尉”之句。
又曾为江宁丞。
后辞官,潦倒以终。
其《汝州郡楼望嵩山》:“不共众山同,岧峣出迥空。
几层高鸟外,万仞一楼中。
水落难归地,云离便逐风。
唯应霄汉客,绝顶路方通。
”(全唐诗第603卷)一诗,描绘了诗人在望嵩楼上所见嵩山的高峻巍峨与众不同,和望嵩楼的挺拔雄伟。
同时流露出登高凭临、心存高远的非凡气度和志向。
其中“不共众山同,岧峣出迥空”,其实也是诗人人格的写照。
宋庠(996~1066),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
宋庠为仁宗天圣二年(一0二四)甲子科状元,且乡试,会试、殿试皆为第一。
深为仁宗亲信,宝元中(1038-1040),为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为相儒雅。
庆历三年(1043)因其子舆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
自洛徙许,汝州为必经之路,《郡楼望嵩少作》便是宋庠来往汝州所作诗篇之一:“旷荡三河阔,东西二室连。
埋云峰树短,抱日岭霞鲜。
黛压周南野,岚薰巩右天。
峥嵘元气外,磅礴太虚前。
斜麓横包壑,倾崖碧逗烟。
巢荒尧客隐,笙断洛储仙。
夙尚临风结,幽怀傃里县。
功名青史后,才器散樗边。
整顿登山屐,签题炼药篇。
采芝应有路,种玉得无田。
喻指存真契,如灰息世缘。
寄声鸾鹤侣,千载共来旋。
”(《元憲集》卷七)整首诗极写了诗人登郡楼所望嵩少的壮美景色,远、近、高、低,河、峰、树、霞、岚、烟,尽入眼中。
但以宋庠的显赫、荣贵,而吟叹“寄声鸾鹤侣,千载共来旋”,表现了他厌倦官场、悠游神仙的想往。
绍圣元年(1094),苏辙因上书反对时政被贬为汝州知州。
离京时与葆光法师相约在嵩山相会。
苏辙到汝州时适逢大旱, 为解除百姓苦难,他亲自撰写祈雨文告,带领官员在花园里设坛祈雨。
大雨解除了汝州旱情,其祈雨文告也被刻石立于所建“致雨亭”中。
由于政务繁忙,苏辙没有时间去嵩山践与葆光法师之约,就写了《嵩山祝文》派家兵到嵩山代约,自已则登上望嵩楼遥望嵩山,写下著名的《望嵩楼(在汝州)》诗:“连山鄣吾北,二室分西东。
东山几何高,不为太室容。
西山为我低,少室见诸峰。
临轩一长叹,隐见由所逢。
试问山中人,二室竟谁雄。
雄雌久已定,分别徐亦空。
可怜汝阳酒,味与上国同。
游心四山外,寄适杯酒中。
”(栾城集后集卷一)之前,苏辙在仕途上已是几起几落:熙宁三年(1070)上书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