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究与试验结题报告1
中学信息技术科目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信息技术科目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第一篇:中学信息技术科目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中学信息技术科目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利用信息技术做辅助手段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已经在上个世纪末展开。
如今,新的教育理念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失去了原有的霸主地位,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新的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探索和求生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手段的教学方式正在成为主流。
因此,作为农村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我认为“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1、了解农村中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方向。
2、了解农村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自主学习的方法。
3、了解农村中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作为自主学习的工具的情况。
4、引导农村中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作为自主学习的工具。
5、培养农村中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做自主学习。
6、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提供良好的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是以本校中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当地校情和学情进行开发性和应用性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为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研究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工具开发技术,以及如何让学生接受并形成习惯地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作为自主学习的手段。
2、行为研究法。
在理论的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做基础,研究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做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程度。
3、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访谈、交流、在线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做自主学习时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包括使用程度和受影响因素,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为完成实验报告提供充足的事实数据。
同时形成研究记录,并在后面的研究中修正这些问题。
4、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研究对象做跟踪式研究,发现和归纳出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和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形成记录,并在研究实验实施过程中进行不断改进,并最终完成课题研究。
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究与试验课题报告
特别顾问: 11中 陈路渝老师(结对子老师) 特别顾问:市11中 陈路渝老师(结对子老师)
(二)、分工成立各研究小组 ,开展调查工作: 小组 炭步中学小组 炭步二中小组
江慧琴、袁定斌
成员 彭建东、黄丽花、方仲英
调查内容:(1 调查内容:(1)本地区小学阶段的各学校对信息技 术的授课情况、学习方式、教学程度等; (2)调查学生家庭配置电脑的情况,以及 调查 学生自己使用电脑的情况 (如:是否有电脑使用、使 用频率、使用用途等) 工作 用频率、使用用途等) 调查过程:(1 调查过程:(1)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对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的水平测试; (3)对调查所得进行汇总、分析和总结。
2、实验班的同学在中小学生计算机作品比赛中取得 实验班的同学在中小学生计算机作品比赛中取得 的成绩: 的成绩:
比赛 06年花都区 06年花都区 中小学生计 算机作品比 赛 参赛者 龚颖贤 王思婷 龚浩贤 汤惠敏 龚浩贤 第三届花都 区中小学生 电脑作品比 赛 广州市中小 学生电脑作 品比赛 王思婷 汤惠敏 袁启成 龚浩贤 参赛作品 动画《雨之故事》 动画《雨之故事》 电子报刊《多姿多彩的广州》 电子报刊《多姿多彩的广州》 电子报刊《和谐新广州》 电子报刊《和谐新广州》 电子报刊《和谐新广州》 电子报刊《和谐新广州》 电子报刊《绿色广州》 电子报刊《绿色广州》 电子报刊《天使雨》 电子报刊《天使雨》 电子报刊《落卡文学》 电子报刊《落卡文学》 网页《中学生探索求知网》 网页《中学生探索求知网》 电子报刊《春节风俗大观》 电子报刊《春节风俗大观》 所得奖励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五、课题探究的主线工作
(一)、课题立项,组建课题小组:
组长:汤卓家,负责课题的立项和开展; 组长:汤卓家,负责课题的立项和开展; 副组长:许敏玲、罗凯云,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协调; 副组长:许敏玲、罗凯云,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协调; 课题组主要成员: 课题组主要成员: 彭建东,主持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 彭建东,主持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 江慧琴,协助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 江慧琴,协助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 袁定斌,协助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 袁定斌,协助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 黄丽花,协助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 黄丽花,协助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 方仲英,协助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 方仲英,协助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
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索与实践
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索与实践“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或小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一、学生分层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学生存在一些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差异,主要表现在:(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
由于家庭、社会背景不同,有的学生已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专家”了,有的已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一切要从零开始。
(2)学生兴趣方面的差异。
有的学生是“电脑迷”,有的学生对电脑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讨厌信息技术课。
(3)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
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
根据个体差异我把学生分为特长生、普通生和急需帮助的学生。
二、分层备课有了前面的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层,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就更明确了(大前提,特长生要对基础知识已经了解的透彻,而且能够独立完成,这些也是需要你进行课前调查摸底)。
对于特长生,我就寻找一些在竞赛类,具有开发智力,超出课本之外的知识,但是,不能太难,特别是一些自己心里都没谱的题目不宜拿来当作学生的作业或者习题,没必要,这样反过来被学生问倒了;对于普遍的普通生来说,我对问题的设计就大致没有脱离课本,像课后的习题可以当作是课堂中的小练习,但这部分学生还要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也应该适当的加些提高型的练习,像课本中的“想一想,练一练”之类的题就可以交之完成;最后剩下的那一批学生的大前提是在小学阶段基本没过多接触过电脑,所以在刚上手的时候可能会有些不适应,这就是所谓的需要帮助,如何帮助呢?一是利用课余的时间给他们补补差,先让他们从最基本的怎样使用鼠标学起,当然这要安排的妥当,不能太占用他们的时间,也不能让他们没有收获而回;二是在备课的过程中找一些相当基础型的题目,上课时有空就给他们开点小灶。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理化课堂教学融合实施探索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理化课堂教学融合实施探索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课题旨在探索信息技术与初中数理化课堂教学的融合实施,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等方法,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理化课堂教学的融合实施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1.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理化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目前,信息技术在初中数理化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可以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三是利用教学软件进行实验教学,可以模拟实验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理化课堂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索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数理化课堂教学的融合,我们进行了以下实践探索:一是优化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使其更加符合教学实际需求;二是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环节得到有效的学习支持;三是利用教学软件进行实验教学,通过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理化课堂教学融合的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我们发现信息技术与初中数理化课堂教学的融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他们在课堂上更加活跃,参与度更高;二是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宽,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学科知识;三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四、结论与建议本研究表明,信息技术与初中数理化课堂教学的融合实施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推进这一融合的实施,我们建议:一是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二是加强教学软件和网络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三是加强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建设,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有效的指导。
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究与试验结题报告
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究与试验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结题报告炭步中学彭建东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普及义务教育的新形势下,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水平等参差不齐,尤其是生源来自农村和城镇的混合型普通学校,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并且学困生(不仅学习基础差,思想品质方面也较差)占了相当比重。
如何培养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呢?素质教育指出:素质教育不要求从升学,但要保证人人成才,成为社会各级各类不同的人才。
所以,我们要摒弃过去那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不应只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而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和方向。
如何才能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呢?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水平的掌握。
”这一理论在如今实施的素质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研究意义在实施小学升初中就近入学办法后,学生之间差异悬殊已成为实际存在的现实问题,尤其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两极分化的现象极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
新课程理念提倡以人为本,以多元智能结构理论指导课改,信息技术的主要任务是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不同的学生”是指在不同的智能领域或非智能领域中蕴有发展潜能的学生;“不同的发展”是指学校在管理与教学中创造学生发展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各种领域中得到大小不同的发展。
我们教师应正视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对学生进行分类要求、分类指导、分类提高,使全体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要给予相应的学习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从而解决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欠佳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让“优势”生乘势而上,“弱势生”摆脱困境,“中等生”迎头赶上。
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究与试验
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探究教师进修学校姜萍通过对我区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得出现阶段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还是相当的薄弱,只有部分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而且还有一部分学生基本上没有接触过电脑。
由此可见,学生们的差异是相当明显的。
面对学生的差异,我们采用分层教学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类要求、分类指导、分类提高,其目的是确保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了,使各层次的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理论依据班级授课是目前的主要教学方式。
分层教学立足于班级中学生的个别差异和教学全过程,根据优、中、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才能,通过定标、达标、反馈、再达标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管理作用,精心设计,创设情境,使全体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及时地调节教学行为,尽可能使教学过程处于最优化状态。
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学有所得,跳一跳摘到“果子”。
因此,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基于以下理论依据:1、依据学生学习能力与个别差异的理论班集体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组成的,受遗传、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能力强弱及其它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如果对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内容、措施和方法不仅不能达到规定目标,而且会阻碍学生心理的发展。
如对能力强、智力水平高的学生若用基本水平要求他们,不但不能发挥他的潜在能力,反而会使他觉得学习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从而裹足不前;而对能力较差的学生若用高标准去要求他,他再努力也暂时达不到,就会失去信心,从而产生自卑、厌学的心理,对学习失去兴趣。
针对这些差异,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标准,使大多数学生既能达到培养目标,又有利于造就一批优秀人才。
2、依据因材施教的思想因材施教是公认的优秀传统教学原则之一,贯穿于我国古代教育史。
孔子说,教育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即教育学生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了解他的经历,观察他的兴趣和爱好,了解他的不知,才能让他“学以知之”。
中学信息技术科目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信息技术科目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但是,由于教育教学的复杂性和学生的差异性,信息技术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如何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研究,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自主研究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制定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2、开展文献研究,了解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工具开发技术,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3、采用行为研究法,结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研究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做自主研究的方法和程度。
4、采用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交流、在线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做自主研究时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5、采用案例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跟踪式研究,发现和归纳出利用信息技术作为研究工具和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形成记录,并在研究实验实施过程中进行不断改进。
6、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形成可供参考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效果:1、了解农村中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方向,为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2、了解农村中学生自主研究的程度、自主研究的方法,为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作为自主研究的工具提供依据。
3、引导农村中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作为自主研究的工具,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自主研究能力。
4、为终身研究提供良好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八、结论本课题的研究表明,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研究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自主研究能力,为学生的终身研究提供良好的方法和支持。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改进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研究的研究”立项后,我进行了前期工作并在博客上提交了中期报告。
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实验报告
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实验报告一、课题的提出目前,我校从四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但由于学生有些从小接触电脑,但有些从未接触过电脑,固造成学生电脑水平差异悬殊。
再加上教材内容经常变化,如果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就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这样势必加大两极分化,难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为此,在我们学校中,我把我所任教的五个班为实验班,实施分层教学实验。
二、实验的过程1、学生分层学生升上四年级后,我先进行一次小测验,根据他们的测验成绩,再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把学生划分为A、B、C、D四个层次。
A层的学生为优等生,他们有一定的电脑知识,对电脑很感兴趣,学习自觉,理解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B层学生为中等生,电脑基础较好,理解接受能力较好,但在学习上只求过得去,欠缺强烈的进取心。
C层学生为中下生,理解接受能力一般或稍弱,但学习上很努力,电脑知识与B层学生相差不远。
D层学生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理解接受能力也较差,他们在学习上往往也不努力。
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实行升降级制,学习期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层次调整,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预期目标分层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各层次阶段性和平时目标、要求的设定,遵循“经过努力能达到”的原则,使他们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增长知识和能力。
A层:在知识目标上,使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有较大的拓展和提高。
在能力目标上,着重提高学生在理论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方面的实践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超过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力争使学生在高考中创造佳绩,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B、C层:在知识目标上,使学生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方面有一定的拓展和提高。
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教育的综合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教育的综合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1. 研究背景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教育领域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初中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因此,探索信息技术在初中科学教育中的综合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教育的综合实践进行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3.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信息技术在初中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和问题分析;- 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科学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初中科学教育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教育的综合实践案例研究;- 效果评估和改进措施研究。
4.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实施:- 文献综述:对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了解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教师和家长对于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教育的看法和需求;- 实证研究:设计和实施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教育的综合实践案例,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效果评估:通过对实践案例的效果评估,确定教学模式和策略的有效性;- 反思改进: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和策略。
5. 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取得以下成果:- 对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教育的应用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提出适用于初中科学教育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和策略;- 提供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教育综合实践案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 对教学模式和策略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6. 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按照以下时间安排进行:- 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1个月)- 第二阶段:实证研究和数据收集(2个月)- 第三阶段:数据分析和效果评估(1个月)- 第四阶段:反思改进和撰写结题报告(1个月)7. 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促进初中科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率获得持续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也获得了不断提高,不过,他们相互间的差异也越加明显。
本篇文章针对信息技术课堂当中落实分层教学手段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分层教学这一方式,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来说,是一个可以参照运用的教学手段,分层教学这一方式,使得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两极化矛盾得到有效缓和,将学生作为主体方面,有效提升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他们对不同学习内容的实际需求,使得班级授课制的固有不足之处和因材施教这两个方面的冲突获得有效处理。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在实施课程改革之后,人本观念获得大量重视,这一理念不仅仅强调对全体学生加以重视,还需要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关注和尊重。
不过,在实际的教学进程当中,还是有这样的情况存在,不同学生所接收到的是同样教学进度的教育安排,这会使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觉得自己没有学到东西,而学习能力不太好的学生却跟不上。
对分层教学手段进行运用,就是按照学生差异化的学习认知情况,把学生分成不一样的层次,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化特质,对教学活动予以落实,采用这样的方式,是为了同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相互符合,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为有效的学习体会。
分层教学不单单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模式,更加是一个领先化的教学思想体现,它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加以强调,主张老师教授要围绕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调整,而不能牺牲某些人的发展来对另外一些人的发展进行推崇,需要大力开发学生个体资源要素。
分层教学方式围绕全体学生,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加以关注,针对学生体现出来的差异化个性和心理特征,将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出来,推动每一个学生在现当下具有的前提之下获得一定的进步。
下面所论述的,是我在对分层教学进行落实当中获得的些许体会:一、对学生进行分层人和人相互间的差异是无法避免的,就学生来说,他们相互间的差异主要体现于知识基础和学习态度等等方面之上,而在信息技术课堂当中,这方面的内容关键体现在:1.学生有着不相一致的信息技术学习起点,有一些学生接触电脑的时间比较早,所以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是比较顺利的;而有一些学生则与之相反,在学习的时候会面临更多的阻碍。
初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实践总结
初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实践总结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作为初中的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创新,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我在初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实践,分享经验与收获。
一、创设互动式教学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我注重创设互动式教学环境。
在教室里,我将传统的教学形式改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加深学习效果。
同时,我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线上合作学习,扩展学习空间,提高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
二、强化技术实践能力培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通过项目制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划分为小组,组织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制作。
比如,在教授PPT的使用时,我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主题,并用PPT制作一份完整的报告。
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学生不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熟练应用所学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三、融入创新科技元素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引入创新的科技元素,提高教学吸引力,是我创新实践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我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和演示最新的科技成果,如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
同时,我使用在线教学平台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拓宽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创新的热情。
四、关注学生成长的全面发展除了技术方面的培养,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开展信息技术相关的比赛与活动,如编程比赛、网页设计大赛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的信息技术实践,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总之,初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实践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
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摘要:随着新教学体系的建立,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在转变,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也在不断地探索中,新的教学方法对初中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提升了老师的教学水平,从而使双方达到理想的效果。
本文通过对教学方式、教授内容、教学分析等几个方面,对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索,以求为教师新的教学思路提供理论依据,为新教学体系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不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教学评价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11-050-01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加快,新技术广泛的应用于教学当中,这不仅加强了国家人才技术的培养力度,同时为打造专业化信息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初中的课堂和教学中来,不仅加深了信息化的现代化的进程,而且让学生和老师在思想构架上产生了新的思路。
将分层次的教学方式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应用到初中教学体系中,不仅能高效的解决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有效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为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开辟了新的道路。
一、分层教学的顶层设计(一)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分层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学生看做整体,统一的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刻板,让教学没有针对性,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并不会第一时间告诉老师,这就导致教学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如果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遇到的都是简单的题型,则会制约学生的学习潜能。
而利用分层次进行教学,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教学阶段,分层次教学的重点在于,将学习成绩优秀与相对较差的学生进行分类,将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不同层次的教授,这样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拓宽学习面,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而对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老师应该着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训练,从而让学生扎实基础环节。
新课标下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实践与探究
新课标下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实践与探究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以多元智能结构指导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整体的信息素养。
我校是铜山镇新区一所中心中学,学生来源于全县城乡各学校,基础不同,层次不齐,能力有差异。
如何将信息技术又这部分内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逐渐缩小差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在内容和结构上作了很大的调整,很多板快都是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延伸下来的。
但由于受到小学阶段学校及家庭各方面的影响,使得初一的新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存在极大的差异,面对这些差异集体学习显然是行不通的,“分层教学”则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
二、分层教学模式的意义:分层教学理论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三、“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1、调查模底,学生分层首先,技能测试。
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测试,认真分析测试结果以及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问卷调查。
以调查表、集体讨论、个别谈话的方式,进一步掌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方式和水平,为合理的分层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合理分层。
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水平和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三层:A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有浓厚的兴趣;B知识基础掌握一般,智力水平较高,但好自以为是。
C,电脑接触极少,各项习惯较差。
然后又采用组内分层,采取自愿原则,优差结合,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2、目标任务分层制订明确、具体、恰当的教学目标,是避免课堂教学陷于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
分层实验教学在八年级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探究
分层实验教学在八年级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探究摘要:新课改明确提出要求中、小学必须开设信息技术课。
但多年以来,在我们的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小学几乎很少有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课要要么成了摆设要么成了学生的电脑游戏课。
这就给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师上课带来发很大的难师,随着教育的改革,初中信息技术纳入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本文针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思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看法关键词: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现状分析,从2010年春季学期开始,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被纳入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中。
每一位初中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在八年级课程结束时都必须参加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
这就给八年级信息技术课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几乎从小学到初中的所有教学内容都要在八年级完成。
学生考不好,影响到将来的学业发展,老师教不好愧对“人民教师”这子个字。
从而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就面临以下三大问题:(1)教学内容多、学习任务重,(2)师生思想压力大、(3)教学质量提高难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学科特点,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更好完学业;减轻教师的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信息素质。
我通过在我校八年级实施分层教育实践后提出了自已一些观点和看法:一、分层教学的概念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的班级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以班级为一个整体,小组为单位,差异学生为个体。
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随机动态地把这一整体分成不同层次的学习组,再实施异步教学。
最终使学生学有所获,教师教有所得。
二、学生教学分层方式1、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考生学业的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依次用A、B、C、D表示。
在学生的分层上我也用A、B、C、D表示A——优秀(平时成绩85—100)动手能力强,做得特别快、课堂上积极活跃,具有亲活力,能充当教师的小帮手。
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究与试验课题报告18页PPT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课堂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教师调查报告
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课堂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教师
调查报告
本次调研活动在曲沟镇第二初级中学教职工中下发并收回《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课堂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教师调查问卷》30份,从收回的《分层教学实施情况调查表》分析来看,“经常”32%,“有时”42%,“偶尔”16%,“从不”达10%,说明大多数教职工对上学期开展的“分层分教学研讨活动”的开展是支持和满意的,在目前的教育形势和我校生源现状下,有效实施分层教学是必然的、必须的。
分层教学既有同年级内的班级整体层次的分层,更多的应该体现在相同班级里,学生基础层次不一而必然产生的教学方法与内容的分层。
反映的主要问题
1. 有效开展分层教学是必要的,但分层教学的目标制定不明确。
2. 目前的分层教学模式单一,成效不大。
3. 分层教学考核制度的制定还未跟上。
4.分层教学并不是上几节公开展示课,也不应仅仅搞一个阶段性的课题,而应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
存在这些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及建议
1. 课堂教学分层问题主要是由学生知识结构不一,基础不一样,以及学生个体认知差异而造成的。
传统教学和大额班级制也是成因之一。
2.同一班级的分层教学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学校应该加大力度狠抓同一班级的分层教学,在标高不变的情况下,从教务处到教研组,备课组,尤其是教师本人,要规划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并且能通过每天的课堂教学去帮助各个层面同学的目标实现。
只有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才有可能大面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4.必须要有过程评价,激励师生的互动效应,避免吃大锅饭,激励师生应从月考体现,期中,期末和调研体现,否则难有竞争力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究与试验炭步中学彭建东内容摘要:通过对我们农村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学生们的差异是相当明显的。
面对学生的差异,我们采用“分层教学”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类要求、分类指导、分类提高,其目的是确保优生吃得饱,中生吃得好,差生吃得了,使各层次的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我们进行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主要分为: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目标分层;进行施教分层;进行课后作业分层。
实施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后,教学效果明显:信息技术教师能力得到提升;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关键词: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施教分层作业分层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普及义务教育的新形势下,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水平等参差不齐,尤其是生源来自农村和城镇的混合型普通学校,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并且学困生(不仅学习基础差,思想品质方面也较差)占了相当比重。
如何培养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呢?素质教育指出:素质教育不要求从升学,但要保证人人成才,成为社会各级各类不同的人才。
所以,我们要摒弃过去那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不应只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而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和方向。
如何才能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呢?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水平的掌握。
”这一理论在如今实施的素质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研究意义在实施小学升初中就近入学办法后,学生之间差异悬殊已成为实际存在的现实问题,尤其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两极分化的现象极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
新课程理念提倡以人为本,以多元智能结构理论指导课改,信息技术的主要任务是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不同的学生”是指在不同的智能领域或非智能领域中蕴有发展潜能的学生;“不同的发展”是指学校在管理与教学中创造学生发展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各种领域中得到大小不同的发展。
我们教师应正视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对学生进行分类要求、分类指导、分类提高,使全体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要给予相应的学习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从而解决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欠佳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让“优势”生乘势而上,“弱势生”摆脱困境,“中等生”迎头赶上。
二、研究的策略(一)理论依据1.因材施教理论大教育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共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因材施教是一项主要的教学原则,它要求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都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
分层教学就是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产生的,是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效途径。
2.最近发展区理论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
它们之间的区域就称为“最近发展区”。
在教学上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把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符合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从而确保教学与各层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成现在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向前推进。
(二)实验假设1.在农村初中阶段教育中探究及试验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适应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课堂教学策略、方法。
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等。
有效缓解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
2.通过实验探究、实施,增强教师的现代化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实施分层教学的能力,从多方面开展分层教学活动,缩减学生的差异性,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寻找更有效的素质教育途径。
(三)实验研究方法1.通过调查问卷法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信息技术的状况以及家庭配置电脑的情况。
2.在分层教学的实验中,采用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研究。
3.采用个案跟踪法及行动研究法对分层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三、课题实施(一)实验步骤1.准备阶段(2005年11月~2006年2月)(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实施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及立项工作。
(2)调查该地区小学阶段的学校对信息技术的教学程度、学习方式。
授课情况等;调查学生家庭配置电脑的情况,以及学生使用电脑的状况。
(3)分析当前学生对电脑知识的了解,熟悉程度,对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汇报。
2.探究实施阶段(2006年3月~2007年1月)(1)通过准备阶段的工作,对学生进行适当分层并寻找适合各层次学生的课堂教学方法。
(2)根据实验班学生水平及教学设备的实际情况,确定实施分层教学的线路,通过初步调查资料及测试学生的实际情况得到结果,把学生从整体上按基础水平的差距进行分层教学。
(3)撰写有关分层教学实验的论文。
3.修正阶段(2007年2月~2008年1月)(1)完成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撰写阶段性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对上一阶段实施的情况进行反思、归纳、总结,检查在试验分层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出现方向性偏差或教学上失误,从而不断纠正、完善,提高教学质量。
(2)完成课题研究成果和资料的收集、整理、编辑工作。
4.成果推广阶段(1)把前阶段的探究试验加以归纳、总结、分析分层教学法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其所收到的效果的显著程度,使之与传统的旧式教学相比较,突出其最佳教学效果,以论文形式发布成果。
(2)把分层教学由实验班向其他班进行全面推广。
(3)完善分层评价体系。
5.终期总结阶段写出终期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进行课题结题验收。
(二)实验实施过程1.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把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或勤奋的学生归为A层;而接受能力一般、学习成绩中等或学习情绪不够稳定的学生归为B层;最后把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归为C层。
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隐性分层法,这种方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通过了解、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进行分层,通常只有教师本人才知道学生的分层方法。
用这种方法可以避免不少负面影响,有利于更好地保护A、B、C 三个层次学生的自尊心,从而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题开始阶段的教学中,我们对三个层次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了10课时的记录(见下表1),其目的主要是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否对他们的学习效果造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通过这项数据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他们各方面的差异以及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由此可以帮助各层次的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课堂表现情况记录(单位:次数)通过各项数据调查得到结论:A层次的学生,无论是学习习惯、学习方式都是比较自觉的,而且自控能力也比较好。
C层次的学生,上课常常是拖拖拉拉,懒懒散散,学习知一不知二,或是丢三捺四,通常是自把自为,上课缺乏耐心,做事操之过急,甚至有厌学的现像。
至于B层次的学生则介于这两个层次之间,有学习认真努力,但缺乏方法的,有过于逞强却又冒不出来的,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
2.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是指确定适应各层次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包括认识目标、智能目标等。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水平和行为操作上的差异,将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确定为基础目标,适用于C层的学生,要求他们基本上掌握教材中最基础的知识,基本能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将教学大纲中所有教学要求确定为层次目标,适用于A和B 层的学生。
其中B层的学生要求能够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争取向上一层次发展;而A层的学生则要求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揭示本质,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目标分层既要与基本要求一致,又要鼓励个体发展,不但具有普适性,而且具有选择性,对后者还要求具有挑战性。
【课堂教学案例一】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二章第四节“文件和文件夹的组织和管理”。
教学目标:A层:理解新建文件夹和文件的方法,掌握文件的保存方式,理解文件夹和文件的不同作用,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对文件及文件夹实现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同时理解“路径”的作用,此外,在练习实践中,使学生注意培养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文件管理的多种操作方法与技巧。
B层:学会新建文件夹和文件的方法及把文件保存到指定文件夹的方法,掌握用不同的方法实现文件及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了解“路径的作用”。
在实践中注意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的精神。
C层:理解新建文件夹和文件的方法及保存,学会实现文件及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删除操作。
在实践中注意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的精神。
【课堂教学案例二】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三章第四节“创建动画幻灯片”。
教学目标:A层:熟练掌握创建动画幻灯片和各种修饰文稿技术,能根据不同场合的需求设置相应的动画幻灯片,制作出具有鲜明主题、个性化的演示文稿。
B层:掌握创建动画幻灯片的方法和操作步骤,通过设置动画类型、动画次序、动画对象属性生成生动形象的PowerPoint动画。
C层:会创建动画幻灯片的方法和操作步骤并运用到每张幻灯片中去。
3.进行施教分层施教分层是分层教学中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即在课堂的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有区别的合作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各得其所,达到最终想要达到的效果。
通过前面的探究实践,我们已初步形成一些施教方法,分别是:让A层学生主动走;带B层学生小步走;对C层学生拉着走。
譬如,在新授课中,一个新知识点的引进,对A层学生来说,他们通常理解能力较强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并能做到举一反三;而B学生要积极争取追赶第一层的学生;C层学生则需要重复多次基本的内容。
由此,我们采用“增补法”,也就是提出问题,让A、B层学生的能力有机会得到提高,使他们“吃得饱、吃得香”同时使C层的学生也感到受益非浅。
在复习课中,我们利用A层学生的复述、操作演示等环节来带动B、C层次的学生进行复习,这样使各层次的学生自然产生出比、学、赶、超的动力,从而大大地开发学生中的资源和各层学生的潜能,有力地提高分层递进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