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禁忌语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

合集下载

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委婉心理

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委婉心理

文化长廊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委婉心理杨杉杉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摘 要:日本是公认的第一委婉民族,日语里有很多委婉含蓄的表达,这些表达都反映了日本人的委婉心理。

本文对日语中的委婉表达进行了举例,也探讨了日本人委婉心理背后的原因关键词:日本;语言表达;委婉作者简介:杨杉杉(1994-),女,汉,四川广元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7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6-160-02日本是一个含蓄而内敛的民族,崇尚民族团结、以和为贵的文化。

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极力营造友好、礼貌、和谐、团结的氛围,因此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因为自己的言行不当给对方增添麻烦,令对方陷入尴尬的境地。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文化也互相渗透影响,但是在待人接物、人际交往上还是大有不同。

很多在中国人看来不过小事一桩的言行,在日本人看来却是大不可行和有失礼貌的言行。

究其原因,是因为日本人不同其他民族的委婉心理。

一、用道歉委婉表达感谢对于中国人来说,别人帮助了自己的时候要说“谢谢!”表达感谢和感激之情;日本人也一样,但不同的是日本人表达感谢时不止用“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谢谢)”,更多的时候用“すみません(对不起)”。

例如在电车上,年轻人给老人让座,老人会说“どうもすみません(实在对不起)”;去别人家做客,主人为自己倒茶时也要说“すみませんね(麻烦你了)”;同事去旅游或出差带礼物回来,要对同事说“わざわざすみません(特意带礼物回来,让你破费了)”。

以上这些情况若发生在中国,都会回答“谢谢!”表示感谢,但是日本留学生却会说“对不起”,让中国人感觉莫名其妙。

日本留学生之所以在中国表达感谢的场合说“对不起”,源自于母国文化的影响。

日本人觉得自己的受惠给别人带来了麻烦,占用了对方的时间或让对方破费,都是不应该的。

因此当对方不是出于工作职责或义务帮助了自己时,会为自己给别人添了麻烦而感到愧疚自责,就会为自己的言行向别人道歉,用道歉的方式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感谢。

【最新版】中日禁忌语之比较_毕业设计

【最新版】中日禁忌语之比较_毕业设计

中日の忌み言葉の比較中日禁忌语的比较指導教官:戦迪学士号を取得するために外国語学院に提出する目次要旨(日本語) (ii)要旨(中国語) (iii)はじめに (4)第1章忌み言葉の概念 (6)第2章中国における忌み言葉 (8)2.1職場に関する忌み言葉 (8)2.2日常生活に関する忌み言葉 (10)2.3数字に関する忌み言葉 (10)2.4儀式に関する忌み言葉 (10)第3章日本における忌み言葉 (12)3.1職場に関する忌み言葉 (12)3.2日常生活に関する忌み言葉 (13)3.3数字に関する忌み言葉 (13)3.4儀式に関する忌み言葉 (14)第4章中国と日本の忌み言葉の対照 (16)4.1発生原因 (16)4.2忌み言葉の特徴 (17)おわりに (19)参考文献 (20)要旨言語は重要なコミュニケーシュンの手段の一つである。

適当な言語は交流を順調に行い、情報を正確に伝えることができる。

「禁忌」は国際学術界で「タブー」と称する。

その本来意味は「神聖なもの」、「触れてはいけないもの」である。

本論文は四章にわけて、論述していく。

第一章では、主に禁忌、言語、忌み言葉の概念、忌み言葉が生まれた背景を論じる。

「忌み言葉」という言葉には、二つの意味がある。

一つは、その動機はなんであっても、それを使うことを忌み嫌う語という意味である。

もう一つは、その代用語として使う語のことである。

第二章では中国の忌み言葉を論述する。

商業、芝居及び漁業という分野で、数多くの忌み言葉が存在している。

日常生活の忌み言葉は、主に出産、病気についての内容を述べる。

そして、数字、中国の結婚式と葬式についての忌み言葉も論述していく。

第三章では日本の忌み言葉を論述する。

まず、職場に関する忌み言葉を論じる。

そして、日常生活においても、出産、生理への禁忌などの忌み言葉もある。

したがってこの部分で、数字、結婚式と儀式を論述する。

第四章では中日忌み言葉の発生原因と特徴をめぐって、述べていく。

从禁忌语看中日禁忌意识

从禁忌语看中日禁忌意识
结论本稿为了了解现在的年轻一代所知道的禁忌语有多少了解中日两国的禁忌语有何异同点进行了调查经过分析了解到以下结果
对州
语 言 研 究
从禁忌语看 中 日禁忌意识 Leabharlann 金 银 玉 青岛大学外语学院
摘要 : 通常 , 禁忌语被认 为是迷信的产物。 当下, 中日 两国 2 . 1 闻取调查 问卷 的年 轻人 知道 多少禁忌语呢? 中 日两国年轻人在 禁忌意识上 问题 : 与 oo有关的禁忌语有 什么?替换 oo的 内容 , 进 有何 相同点与不同点呢 ?笔者通过对 比两国禁忌语 分析 中 目 行调查 。 两 国年轻 一代 的禁忌意识 。 替换 内容有死 , 结婚 , 节 日, 动物 , 数字 , 入学 , 就职 , 怀孕 , 关键 词 : 年轻人 禁忌语 禁忌意识 食物, 海上 , 探病 , 名字 , 生理等 。
2 . 2 调 查分 析
中 国有句 古话 “ 祸从 口出 ”, 它警示人们 不要 随意说话 , 定要谨 言慎行 。由此 , 世界上 出现 了许多不能说 的话 , 即禁 忌语 。 现在的年轻一代 了解 的禁忌语有 多少 ?他 们为什么认为 这些语言是需要禁忌的?中 日两 国的年轻 一代 所知道的禁忌 语有何异同点?本稿 旨在弄清这些 问题 。 中国在禁忌语方面的研究较 多 ,而 日本对禁忌语的研究 则相对匮乏 , 中日 对 比的研究则更少 。 此次通过 收集年轻一代 所熟知的禁忌语 , 进行 中 日禁忌意识 的对 比研究 , 相信对 日语 学 习者 了解 中 日文化有着一定的意义 。 先行研究 日 本 的棵垣实 ( 1 9 7 3 ) 在《 日 本禁 忌语》 中, 详细 地记述 了 E l 本禁忌语 的分类 , 产 生原 因。通 口清之( 2 0 0 3 ) 在《 禁忌 与 日 本》 中记述了 日本人的禁忌语 言及 日本人 的禁忌风俗 。 以上的 先行研究列举 了大量 的禁忌语 。 但是 , 年轻的一代人对此 了解 甚少 , 许多人认为禁忌语只是迷信的产 物。因此 , 本稿想 通过 研究 以上 的先行 资料 , 明确禁忌语 的定 义 , 分类 , 产 生原 因。 1 . 1 禁忌语的定义 操垣实 ( 1 9 7 3 ) 在《 日 本禁 忌语 》 中写道 , 禁忌语 有两层 意 思。 第一是 因为禁忌而不使用的语 言 , 第二是不使用某些词汇 会引起不便 , 因此使用替代语。 本稿 以第一个定义为基础进行

漫谈日本人心理

漫谈日本人心理

漫谈日本人心理[作者:易儒转贴自:博客中国点击数:357 更新时间:2005-1-15 文章录入:朔漠鹰扬]漫谈日本人心理自序去年底,胡锦涛与小泉会面时,胡锦涛“提醒”小泉;明年请不要再参拜神社了。

小泉看来气晕了,憋不过气来,来一颗政治伟哥,让李登辉访日,回敬一下。

对日本,无论在国家意义上,还是民族性的疑惑,又还是对日本食品的喜爱,本人都充满了好奇心。

曾在“博客论坛”上贴,这里在段落及字句部分作了修正。

一、日本人在印象中,是来自父执辈的口语,当然也离不开国家机器的宣传。

自懂得看书,懂得分辨虚华的词藻、激情的语汇与实质、本性后,有了一点点顿悟,加上近距离与日本人的接触,尽管本人不谙日语,但人类的沟通,语言并不是最大的障碍,最大的障碍是各自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或是攻击性的距离感。

当我们互相将距离自我减少或是努力减少对方的距离感时,我们就可以“近距离”沟通。

但沟通并不代表歧见消失了。

若无法消除距离,那就变成隔山喊牛,(又或是骂牛)这只能听到山谷中自己的回音罢了。

但是拒绝沟通的特点往往是日本人,中国的许多成语都十分适合用在他们身上;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心不死、成王败寇、不成功便成仁等等,否则,怎么人类史上就他们要挨上两个原子弹才急急忙忙宣布无条件投降呢?说日本人,坊间有许多书籍分析日本人,本人看书少,没看过一本能比较全面描绘日本人性格、为人处事方式方法比较好的。

烦请有识者给本人介绍这类好书,感激不尽。

与日本人接触的过程中感到,要透彻了解一个民族,尤其是人类唯一挨了两个原子弹的民族,实在是太难了。

令我想起中国成语中“瞎子摸象,各说各的。

”这句贬义词,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我们把各自所“摸”的部分组合起来,是否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组合,能够更全面了解日本人的心理呢?就本人所知,日本人在研究中国,以及研究中国人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上,本人估计日本人研究中国应该是最广泛、最深入的,有些人甚至可能比中国人还了解中国人,本人所说的并非日本政府机构,而是民间就已有广泛地在做研究工作了,目的呢?积极层面可以说是有利于与华接触,负面意义呢?就是研究如何最有效的对付中国人!在做研究分析日本人的工作上,本人以为中国人感性多了点,下功夫去认真研究日本、以及日本人的少了点。

从禁忌语看中日文化的差异

从禁忌语看中日文化的差异
大 逆 不道 。
2 .3 婚 嫁 方 面
生老 病死 乃 人生 常 态 、 自然 之 理 ,人 们 把 控不 了 ,却 十 分惧
也 只用 一些 比较 暖 昧隐 晦的词 语来代 替 。
婚姻 是合 两 姓之 好 ,是 人 类得 以繁 殖 和 延 续 的 关 键 ,是 人 生
关 重要 的 。因此 ,婚 姻 的禁 忌 颇 多 。在 日式 婚 礼 上 ,要 避 免 使 用 允J 和叠 词 ,因为那 些词 语会 给人 还 有 下 次 的感 觉 。还 要 避 免 使
文章 编 号 :1 6 7 2—5 8 3 2( 2 0 1 6)1 1— 0 2 5 6—0 2
语言 不是 单 独 孤 立 的 ,任 何 语 言都 是 文 化 的 外 在 表 象 ,禁忌
日死 ” 。现 代 常见 的代 替 死亡 的词语 有 :遇难 、丧 身 、夭 折 ( 意 外
语不 仅是 一种 语 言现 象 ,也 是 文 化 现象 和社 会 现 象 。中 日两 国一 之死 ) ;牺 牲 、捐 躯 、殉 国 、殉职 ( 为 国为 民之 死 ) ;圆寂 、坐化 、
第 i版》 定 义 为 :“ ① 信仰上 理 由 、特 定 聩 柴 ・ 埸 面 使用 社 会 规范 ,人 们 在称 呼 对方 时 也有 一定 的禁 忌 表 达 。尤 其 日本 是 老避 c 于 为青菜 。不吉 意 味 藉 老连 想 芑世 为言 菜 力 多0 。②① 个 集 团社会 ,这种 集 团性 社 会 制 度森 严 ,上 下 有 序 。 比如 ,在 代才 ) } J l 二 使 青菜 ” 。( 因宗 教 信仰 、职业 、场 合 等原 因要 避 免 日本 的公 司里 ,称 呼上 司要 用 r 部畏J r 裸 畏 J 等 职务 名 称 。若

论日本忌讳文化的渊源及内涵

论日本忌讳文化的渊源及内涵

论日本忌讳文化的渊源及内涵桑凤平文化作为特殊的社会现象,代表了一个地区或民族的生存观念、语言特点和行为规范。

受中国“文治教化”的影响,日本民族的克己忍让、自强不息、谦逊向上的文化特征尤为突出,表现在日本人生活、工作中的种种忌讳现象,无疑是对其时空特点及民族文化发展的折射。

所谓“忌讳”,是因风俗习惯或个人理由等,对某些语言或举动有所顾忌,积久成为禁忌,或是对某些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的事力求避免。

忌讳文化是指由语言和举止等方面规范、约束,它可以从一个侧面表现民族的特性、内涵及文化理念等。

本文试图透过日本人的种种忌讳现象,探究其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渊源,进而把握日本特有的忌讳文化内涵。

一、忌讳文化的范畴凡是在日本学习、工作、生活过的外国人,都会感受到日本人特有的那种心照不宣的忌讳心理,并会自然而然地适应以规范着自己的言行。

日本的忌讳现象林林总总,其主要表现可归纳为几个方面。

(一)观念上的忌讳1.忌讳铺张浪费虽然日本国民的整个生活水准较高,但在日本人的价值观念中,铺张浪费仍被视为极为可耻的行为。

当宴请朋友时,几乎见不到觥筹交错、剩余浪费的情景,倒是“吃不了,兜着走”的现象随处可见。

象汉语的“打包”一样,日语也有 持ち归り (带回去)的说法。

2.忌讳向他人借钱日本人之间,即使是关系再好的朋友、同事,也很少有向他人开口借钱的。

这源自于爱面子和不愿给他人添麻烦的心理,当然也存在着信誉度的问题。

借钱,在日本人看来是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3.忌讳下班后直接回家日本的公司职员,特别是有一定地位的公司管理人士,一般下班后都忙于应酬,难得直接回家。

但在没有应酬时,他们也往往会邀上同事三五成群地出没于饭店、娱乐场所,直至深夜才尽兴而归。

否则,会被家人视为无能或不被公司器重。

而 深夜归宅 会给人一种加班加点拼命工作的敬业印象。

同时,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压力,也使人们需要在工作之余去放松和缓冲自己。

4.忌讳民事纠纷打官司日本人之间注重相互尊重,人际关系的依赖度较高。

日本人言语的忌讳

日本人言语的忌讳
找新词替代,努力把有碍文雅的脏词儿美化起来。上例中的“月経~生理”,“売春婦~プロ
スティチュート”以及“強姦~暴行”都是在美化的心理驱使下产生的。
日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有时也与忌讳词有关。特定的场合比如婚礼上,类似「終わる」
「閉じる」「切る」「切れる」「別れる」这类词都是禁忌语。甚至连「今度」这个词也不能
形成的。可以说只要社会中存在部落、民族、种族、性别等歧视,歧视用语就不可能消失。现
在,不仅仅是报纸广播,日本人日常生活中也都倾向于使用这些歧视用语的替代词。原来的歧
视用语渐渐地变成了禁忌语。
以下是含有歧视意味的词及其替换方式:「片輪、不具~身体障碍者、不自由な人、心身
障害」、「ちんば、びっこ~足の不自由な人」、「バー女給~バー従業員、ホステス」、「
用。因为一说到「今度」,就会给人一种还有下次的感觉,不太吉利。当举行喜庆宴会,特别是
结婚的“披露宴”时,主持人宣布宴会结束,绝对不讲“時間の都合でこれで終わります”,
而一般讲做“これからお開きになります”。因为“開く”有“開始”的意思,意味着新婚夫
妇即将开始新的生活。我们馈赠礼品时喜欢成双成对,力求偶数,而日本人则尽量使用奇数,
言葉講堂 你知道日本人讲话有什么忌讳么?
2011-02-15 18:44:08
这一课是应豆友要求讲的,稍微趣味一些。不过其实也是很实用的,就是大家不要翻汉日
字典查到什么词就用什么词,因为有可能有的词犯了忌讳,用了之后让对方不高兴,所以学点
儿还是很有必要的啊。。。
《广辞苑》中对于禁忌语这一概念是这样定义的:因容易使人联想到不吉利的事情而被人
在忌讳意识的支配下,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干净”的事物名称往往不断更替,如“麻風病

日本语的语言特点及其蕴含的文化心理论文

日本语的语言特点及其蕴含的文化心理论文

日本语的语言特点及其蕴含的文化心理论文日本语的语言特点及其蕴含的文化心理论文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需要拒绝他人的时候,若此时使用的言辞或方法不当,会使人心情不愉快、损害圆满的人际关系。

尤其是对于学外语的人来说,由于受中国文化与语言习惯的影响,很难做到恰到好处的拒绝。

日本人具有内敛、含蓄、不爱张扬的个性特点,这种特点在语言上表现为频繁的使用委婉的、间接的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凡是听起来不愉快的、刺耳的、粗鲁无理的、令人尴尬的、伤人感情的词语或句子,人们往往都采用迂回委婉的说法。

日语中这种表现形式很多,使用频率也高。

日本人拒绝他人请求或反对时,尽量避免直接表达,而是间接地表达本意,以此达到缓和语气、协调关系的目的。

1具体的语言表现。

1.1 前言的使用。

为避免当面拒绝引起双方尴尬,日本人在交往时只要不涉及重大问题,会尽量不与对方争论或发生正面冲突。

这种情况下,一般先说些前言,然后在其后面多使用表示转折的接续助词或接续词来表达拒绝之意。

例 1:A 明日の晩、一绪に映画を见に行きませんか。

(明晚一起去看电影,怎么样?)B 行きたいんでが… (想去,但是……)在日语中被邀请时无论想去还是不想去,或是确实不能去时,若像「だめでよ」「いいえ、行けません」这样断然拒绝会伤害对方。

但是过分间接地表达,又容易被误解,所以应特别注意拒绝方式。

这时,日本人大体上先说「みません」、「残念でが」、「…たいんでが」等,然后说「仕事で忙しく」、「都合が悪いんで」等理由,或省略后面的理由,让对方推测、领会。

这种拒绝方法语气不生硬、柔和,使人容易接受。

例2:あなたの立场かられ、私そう思いまが…… (从你的立场想,我也那么认为,可是…… )这是用于表示反对的场合,对于与自己意见相反的人,日本人也总是努力照顾对方面子,避免用直接的表达方式。

这种方式表面上让人很开心,但是对不太了解日本人语言心理的外国人陷入错觉之中,以为是赞成的。

日本人在很多情况下表面上是用肯定的语气,而实际上使用委婉的语言把反对的意见巧妙地隐藏起来,让对方领会言外之意。

论寒暄语与日本人的心理意识

论寒暄语与日本人的心理意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寒暄语与日本人的心理意识姓名:张爱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日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付荫20080401摘要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社会心理通过语言来反映,而语言又制约着社会心理。

我们经常通过研究一种语言来透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特性。

而寒暄语是日语中很具有代表性的独特语言,是日本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表达人的心理意识的一个重要载体。

不论是日常闲谈还是正式演讲,也不论是一般书信还是商业信函寒暄语都被频繁使用。

可以说,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寒暄语是无处不在的。

从分析日语寒暄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窥视到日本人的心理特征,更好地了解日本的文化。

日语中对寒暄语进行的研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令人瞩目的。

而作为外国人来说,研究日本的寒暄语不仅仅是对日语语言本身的学习和研究,而且是对日本文化的学习和研究。

中国和日本虽然为邻国,也同属于汉字圈,但是在文化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日语中的寒暄语丰富多彩,要想正确地把握还有很大的难度。

作为一门外语,我们国内对日语寒暄语的研究也很多,并且涉及到各个方面。

给我们更好地了解日本文化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本文试对比较典型的寒暄语进行大致的分类,主要采取例证的研究方法,从各种不同类型的寒暄语中来简单分析日本人的独特心理特征,并找出产生这种独特性产生的根源、原因。

使我们对寒暄语有进一步地了解,从而更好的运用在与日本人的交流中。

主要分为几个大的部分:一丄寒暄语与日本人心理意识的介绍,分别介绍日本的寒暄语及日本人心理意识的基本情况。

二丄不同类型的寒暄语与日本人心理意识的关系 包括人生重要阶段的寒暄语、日常生活问候的寒暄语、书信往来中的寒暄语三、寒暄语与日本人心理意识产生的原因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的原因、传统思想的影响、宗教观念的影响。

接下来是对论文各个部分内容的具体介绍。

第一章寒暄语与日本人心理意识的介绍这一部分主要从整体上对日语中的寒暄语以及日本人的心理意识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浅析日语的禁忌语

浅析日语的禁忌语
同时日本人也很忌讳4这个数字因为其发音和日本汉字死完全一致42的日语发音等同于日语动词死死的发音所以在日本无论是楼层门牌号还是手机电话号码都没有带442这样的数字
山 西 青 年
文化 广角
浅析 日语的禁忌语
刘 剑
辽宁 沈阳 1 1 0 8 1 9 东北大学
摘 要 :禁忌涪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它涉及了人们日 常生活的方方 面面。



将 “ 佛堂”称作 “ 香烧 ( I J 夕丰 ) ”,另一个是将在家僧侣称 残疾人统称为 “ 身体障害者”,比如说到盲人不能用 “ <岛” 词 。而应 说 “ 目 不 自由 人 ” 。说 到 哑 巴 时不 能使 用 “ 挡 L” ,而 应说 “ 口口 ) 孛I , 人” 、 “ 言 菜 不 自由 咎人 ” 。说 2 . 婚 礼现 场 无暇 ” ,而应 说 “ 耳 朋 二克 、 人 ”、 在 婚 礼 现 场 ,应 避 免 使 用 “ 去 否”、 “ 出否”、 “ 刖 礼 到 聋子 时不能 使用 “ 否” 、 “ 切机 否” 、 “ 破机 否”、 “ 壤 机 否” 、 “ 负I 于 否” 、等 “ 耳 不 自 由 人 ”。说 到 瘸 子 的 时候 不 能使 用 “ 二” 、 让人 联想 到痛 苦 、离婚 、再婚 的词语 。 “ 与尢c ” ,而应说 “ 足 不 自由 人 ” 、 “ 足口 , 恶L 、 人 ”。 3 . 参加 考试 参考 文献 : 在参加考试时。应避免使用 “ 落与否”、 “ 滑否”、 “ 倒机 [ 1 】 金田一春彦. 日本螽 特赏 [ M M. ] 日本放送出版社,1 9 8 1 . 否”、 “ 破机 否”、 “ 崩札 否”、 “ 重 否”、 “ 再 ”等让人 【 2 】 连淑珍. 日 语委婉 、含蓄的表达方式与语法手段 … . 外语与 联想到不及格 。落榜等词语。 外语教 学 ,1 9 8 7 . 4 . 新居 建成 【 3 】 刘小珊. E l 语委婉语的文化语用 学思考 [ J 】 . 日语 学* - 2 与研 在新 居建成 时 。应避 免使 用 “ 烧l ,否” 、 “ 堙”、 “ 火”、 究 ,1 9 9 9 . “ 崩机 否”、 “ 演机 否”、 “ 倒机为”、 “ 减 否”等让人联想 【 4 】 孙乾坤. 日 语 中的委婉表达 [ J ] .大连海事大学,2 0 0 8 .

从日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比较来看日本人的语言心理

从日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比较来看日本人的语言心理

回。

露伯四国日语学习与研究其次,日本人在交谈时,频繁地使用“把之”(吧,啊)、“干弓圣弓”(是的,是的)、“盘为I王匕”(的确)、“千j℃中把”(是啊)、“奄j岛Lk、℃中抽”(好像是那样)、“C}k、”(是的)、“乏之”(嗯)等应答用语。

如果不使用应答用语,便无法顺利地进行交谈。

日本人在街上遇到熟人时,经常使用公式化的含混的寒暄语。

例如:A:二尢c二与C耋。

匕与岛圭℃?(您好.出门哪)B:南、二尢I二岛C耋、与±,)匕圣力迎圭℃。

(噢,您好.上那儿去一下。

)A:℃Ci、嚣大事汇。

(那么,请多保重。

)B:C土k、、=曲尢旮芑o、。

(我告辞了。

)在上述对话中,问话者A实际上没有问B上哪儿去。

也根本不想了解对方究竟上哪儿去。

答话者B既没有回答究竟上哪儿去,也不想涉及具体问题。

上述对话是日本人之间常用的比较典型的寒喧语,主要体现在形式上,而不涉及内容本身。

在同样场合下:中国人有时也可以进行形式上的对话,不涉及具体问题。

但多半要冲破这种界限,进行实质上的对话,如,可以刨根问底地问究竟上哪儿去,干什么去等。

日本人如果这样问便超出常规,转而成为对他人私事的粗暴干涉。

中国人在交谈中,有些场合也考虑调和对方,使用暖昧的表达方式,但总的来讲,要求有话直说。

明确表达,不主张把想说的话用暖昧的语言表达出来。

2.听话者至上主义日语中有一句谚语“蟊L上手C{同垂上手”,其意思是“真正会讲话的人,必须是善于听话的人”。

交谈时要求说话人必须优先考虑听话人。

说话时一方面注意听话,另一方面要用眼睛密切观察对方的表情动作。

日语交际中特别强调“察L”(体察),“思k、尊9”(体贴,关心)和“腹芸”(内心表情)的作用。

即主张除了通过直接的言语活动外,还要通过“观色”了解对方的思想情绪。

日本人之间的交谈往往是以听话者的言语和意见为中心进行的。

请看下面日本夫妇的对话。

A:南L允。

日曜日C耋U圭茫加岛、匕_二加,\行_二j。

映画I二L土j加、芝居汇L土j加。

浅谈日本文学中不同敬语的隐含心理情感

浅谈日本文学中不同敬语的隐含心理情感

专题论坛2019年01月浅谈日本文学中不同敬语的隐含心理情感罗丹唯(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 重庆 400061)摘要:敬语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性的语言表现形式,其在日本文学中的应用可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变化。

日本文学中敬语的应用,会依据时间的不同、人物的不同、场合的不同以及地点的不同,完成思想交流。

通过敬语可以对日本文学中特有的情感、社会心理、交际原则等全面表达。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日本文学作品中不同敬语体现的隐含心理和情感,本文就敬语在日本文学的分类、敬语的作用、日本文学中不同敬语的隐含的冲突性心理情感、爱意的加深、质疑情感的表达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日本文学敬语心理情感日本文学中均应用到生动的对话技巧,其中就敬语来说,敬语在日本文学中的应用表现出浓厚尊敬感、郑重感和距离感,丰富了故事情节。

深刻的刻画角色在故事中的发展,体现人物的内心变化。

把文学中不同场景下、不同人物的洒脱、平静、讥讽、悲伤、爱慕隐含的不同情感显现,突出了每个人物自身层次感,显现人物的内心变化。

一、敬语在日本文学的分类敬语在日语中的应用,可划分为三类。

其一,尊敬类。

其二,谦让语。

其三,郑重语。

不同敬语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和不同身份等方面,均具有较为严苛的要求。

尊敬类敬语在日本文学中的应用,主要是表现在文学作品中话题、谈话中的人物、人物的动作行为、物品的状态等尊敬之意,用来抬高对象。

谦让语的应用,是为了降低自身、对自己的动作行为以及对家庭成员、朋友等表达的一种谦让之情,是一种谦逊的描述。

郑重语也是日本文学的一个种类,郑重语和自谦语、尊敬语较为不同。

郑重语在应用期间,说话人物常表现为一种相互尊敬和不卑不亢的情感,此类情感在主观上存在较大的距离感。

二、敬语的作用敬语是日本语言发展的体现,是日本历经悠久的历史,不断创新发展,摆脱等级色彩朝向平民化方向发展的体现,是日本语言发展的象征,展现日本语言发展的规律,使得日本社会结构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

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

外国问题研究1997年 第3期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商雨虹 若 柏 任何一个民族由于其历史、文化、风俗的不同,都形成了其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而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一个民族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反映。

本文试图从日语的特点入手,通过探讨日语所反映出的日本民族的某些心理特征,来加深对日语的理解,进而切入日本文化的某些本质方面。

一、日语与日本人的自然观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经常遭受地震、台风、洪水、火山喷发、海啸等自然灾害的袭击,日本人在同这些天灾进行了无数次的斗争以后,养成了一种非常达观的自然观,那就是自然是不可战胜的,只有顺从它,与其成为一体,才能获得一种安全感。

日语里诸如:泣く子と地头には胜てぬ(强龙压不住地头蛇),长いものには卷かれろ(胳膊拧不过大腿)等谚语就是这种心理的反映。

表面上看,日本人好象是屈从于自然,是一个悲观的民族,实际上这正是日本人为了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在频发的自然灾害面前保持精神平衡的一种智慧。

事实上,日本人在多次遭受大自然的毁灭性打击以后,又能很快地重建家园,就是这种达观的、乐天知命的自然观的最好体现。

在1995年那场震惊世界的阪神大地震发生后,有一篇报道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报道说:日本人在家毁人亡面前没有呼天抢地,没有痛不欲生,人们很安静地排队领取救济食品,其中一位二十几岁大学生模样的青年,在倒塌的自己住的房子面前,呆呆地站立了几分钟,然后一扬脚踢起一块瓦砾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种在灾害面前表现出来的镇静,正是日本人这种达观的自然观的体现。

这种顺从自然、想与自然成为一体的自然观的最典型的体现就是日本人的“借景”。

日本人在建造庭园时,不是象欧洲人那样,把它建造成一座独立于周围大自然的、具有独特性的东西,而是想方设法使它与周围的自然溶为一体,使其成为周围自然的一部分。

这种达观的顺从自然、想与自然溶为一体的强烈的感情,使得日本人对大自然有一种非常细腻的、强烈的感受和热爱。

从心理学角度看日本民族阴暗面

从心理学角度看日本民族阴暗面

从心理学角度看日本民族阴暗面从心理学角度看日本民族阴暗面其实,每个民族都有阴暗面。

但对日本这样一个具有强烈攻击性的民族来说,阴暗面在其民族性格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可以这样说,大和民族对于人性的恶从来不知道加以掩饰,而是让这种天性自然放肆地流露出来。

首先,在西方,人们普遍认为,蛇是令人恐惧而厌恶的动物。

而东方社会,在人们的潜意识中,都有着来自祖先的对蛇一类野兽的恐惧心理。

但,蛇,对于大和民族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圣物”。

从这个显著的文化差异,我们可以发现,日本这个民族的确与众不同。

他们对于具有恐怖色彩的事物是非常欣赏的,或许,他们看到了这类事物背后隐藏的强大震慑力。

这和日本民族本身具有的攻击性与侵略性相一致。

也就是说,他们需要这种力量。

因此,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这种欣赏、尊崇恐怖事物的心理渐渐渗透到大和民族的潜意识中,久而久之,这种心理就演变成大和民族的阴暗面。

此外,日本民族阴暗面还体现在对自杀的看法上。

在许多民族中,人们普遍认为,自杀是最为可耻、最为愚蠢的行为。

无论处于怎样困难的境地,人们想的是要怎样活下去,而不是选择死亡。

如果一个人选择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那么,人们是不会同情他的;相反,人们会瞧不起他。

而在日本,自杀则被看成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自杀,那么,一群人会赞赏他,甚至,在某些时机下,他们也会效仿这一行为。

另一方面,从日本婚姻中,也透露出其阴暗面。

在美国这样一个非常开放的国家,两个人一旦结婚,双方必须忠于对方,假如有一人出轨,那么,这场婚姻也就要走向死亡。

但在日本,却不是这样。

如果一个丈夫每天都围着妻子孩子转,那不但会被周围的人瞧不起,甚至就连自己的妻子也会认为自己无能。

而如果,自己的丈夫有许多爱慕者,那么,做妻子的会感到很有面子。

虽然,这种现象并不是绝对的,但在日本社会中所占的比重并不算小。

从谚语看谨慎的日本人

从谚语看谨慎的日本人

从谚语看谨慎的日本人作者:纪玉冰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纪玉冰(赤峰学院外国语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谚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语言的精华,一般具有生动形象、喻意鲜明的特点,所以可以说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社会心态、国民性等特点。

本文通过对一些谚语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探究日本人谨慎小心的性格特点。

关键词:谚语;日本人;谨慎中图分类号:H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211-02一、前言日本的谚语多形成于江户时代,语句精练,内容丰富。

日本作为一个拥有独特文化的国家,其谚语也反映了日本人的独特的民族文化。

井力在其《从谚语看日本人的人生观》一文中,以日本博士石井庄司所编《新编谚语格言词典》为参照,对有关谚语进行了归纳。

他发现其中表现为人处世要“谨言慎行”的谚语数量最多,共33条,占其人生观谚语总数的19%。

与日本人交往时,总感到日本人尽量会迁就周围人的意见,很少直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是经常使用很多的暧昧的表达方式。

对于不了解日本的文化及语言特点的人来说,很难理解日本人想要表达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的确,这就是日本人性格特征中重要的一点——谨慎。

例如谚语“口は禍の門”,意思就是祸从口出。

“蛙は口から呑まるる”的含义是本来什么都不说就可以了,但是说了一些没用的话,却因此招来了麻烦、灾难。

“口より出せば世間”本来的含义是一旦说出口,秘密就不是秘密了。

所以要谨慎。

“口を慎む”、“口舌の徒”等谚语都是告诉人们要谨言慎行。

本文通过对日本的一些谚语进行分析,进而折射出日本人谨慎的性格特点。

二、从日本的本土谚语看日本人谨慎的人生观日本国民经过长久以来的经验积累,创作出了反映日本文化的谚语。

那么,其中有许多体现了日本人为人处世的性格特点,就是谨慎。

如:①石橋を叩いて渡る(如履薄冰)②浅き川も深く渡れ(浅川也要当做深水过)③秘すれば花(不说为妙)④以心伝心(以心传心)⑤念には念を入れよ(再三注意)对于政坛混乱的日本政界而言,任何官员的不当行为和言论都会招致批评,甚至引起民众的信任危机,近年来祸从口出的官员也有很多。

从れる られる中看日本人的心理

从れる られる中看日本人的心理
从以上表被动的「れる」「られる」 被广泛使用 这一现象可看出,日本人通常都是把自己置于“被 害者”的位置上,他们在意社会对自己行为的评价, 只是去推测别人是否下了判断,然后再根据别人的 判断来制定自己的行动方针。 很明显地体现出了日 本人在社会行动中依赖性强的依存愿望和自律性 的欠缺以及作为主体的软弱性。
看到这张照片,不由得想起故乡的母亲的面容。 (2)僕には母のことが心配されてならない。
不由得担心起母亲的事来。 (3)考 え ま い と 思 って も 彼 女 の こ と ば か り 考 えられた。
虽然不想去想, 但还是情不自禁一个劲想 着她。
(4)友の身の上が案ぜられる。 朋友之身世令人担忧。
(5) こ の 小 説 は 一 見 未 完 成 か と 疑 わ れ る く ら いである。
言机能来考察就可以发现其中有相通之处, 并有着紧密的联系。 通过分析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索日
本这一民族的性格特点,日本人的信仰,生活价值取向,心理结构等。
关键词:れる;られる;语言心理;日本人
中 图 分 类 号 :H36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 编 号 :1673-4629(2009)03-0102-04
四国外交部长会议 23 日在巴黎召开。 (18)電気 が つ け ら れ た 。
电灯开了。 (19)防衛問題を め ぐ って は 激し い議論が続け られている。
围绕着防卫问题,激烈的讨论在继续着。 以 上(15)—(19)句 都 是 与 说 话 者 无 关 的 客 观 事 物作为主语。 这类句子在日语被称为“非情の受 身”,它并不是日语本来就有的,而是受到西欧语言 的 影 响 ,这 种 无 情 感 物 也 可 以 充 当 主 语 。 [5]338 特 别 是 明治以后, 在英文翻译中直译十分流行的时期,这 种无情感物作为主语的被动名句大量出现,日语中 的解释是“非情の受身は本来日本語の発想でない と し て 好 ま し く な い 日 本語” , [4]474 因 此 ,这 种 “非 情 の受身”并不是日语本身所特有,是随着语言的进 步、发展而出现的,但在现实中却越来越多地被广 泛使用。 3. 使役的被动即被役中的「れる」「られる」。 例: (20) 嫌 い な 料 理 を 無 理 に 食 べ さ せ ら れ た 。

从禁忌语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

从禁忌语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

从禁忌语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
龙臻
【期刊名称】《考试周刊》
【年(卷),期】2008(000)019
【摘要】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语言的背后有种种心理与文化的背景,同样,任何一种心理意识也不仅仅停留在思维上,而总是通过语言或行为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探讨了日语禁忌语以及日本人的心理特征,希望能给中日文化交流带来少许裨益.
【总页数】2页(P219-220)
【作者】龙臻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
【相关文献】
1.日语敬语对日本文化和日本人心理特征的显现研究
2.授受动词与日本人的文化心理特征
3.从日语的句末表达看日本人交际时的心理特征
4.为人师表,禁讲忌语
5.日本人日常生活中的禁忌语言与禁忌习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岛国性情与耻感文化日本人的双重性格

岛国性情与耻感文化日本人的双重性格

岛国性情与耻感文化----日本人的双重性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美国所有曾经全力以赴与之斗争的敌人中,日本人的脾气最捉摸不透,在太平洋一系列艰苦卓绝的岛屿登陆战中,日本人也让美军吃够了苦头。

二战后期,德日法西斯败局已定,美国继续制定战后对德、日的政策。

对德国,美国比较了解,政策也比较明确,即武装占领,直接管制。

对日本,美国不太了解。

当时有两大问题需要研究:第一,日本政府会不会投降?盟军是否要进攻日本本土而采用对付德国的办法?第二,假若日本投降,美国是否应当利用日本政府机构以至保存天皇?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美国政府动员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研究日本。

美国女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根据文化类型理论,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把战时在美国拘禁的日本人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参阅大量书刊和日本文学及电影,写成报告。

报告中推断出的结论是:日本政府会投降;美国不能直接统治日本;要保存并利用日本的原有行政机构;因为日本跟德国不同,不能用对付德国的办法对付日本。

战争结束,美国的决策同这位人类学家的意见一致,事实发展同她的预料和建议一样。

1946年,本尼迪克特把这份报告整理成书出版,名叫《菊与刀》,立刻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

“菊”使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文化的象征,它们象征着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本尼迪克特根据观察分析,得出有关日本民族性格的论断,她认为,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固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善于叛变;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他们十分介意别人对自己的行为的观感,但当别人对其劣迹毫无所知时,又会被罪恶所征服。

他们的军队受到彻底的训练,却又具有反抗性。

日本人为什么发动侵略战争?受侵略国家的人民都认为,这是因为日本推行压迫弱小的罪恶方针,无情践踏“自己生存也让别人生存”这条国际准则的结果。

可日本人对战争则另有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响。

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让人类的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有了这样的文化背景,我们就能正确理解这些异常搭配的真实含义了,同时,它们也在进一步推动所体现文化的充实和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上不断出现一些其他新现象———新词语。

可一旦脱离现代社会背景,比如什么是灰色收入,什么是熊市牛市,同样会让人一头雾水。

三、结语脱离语境看一个词或一个句子,除了判断拼写正误或者语法是否规范外,是看不出好坏优劣的,更谈不上文笔是否工整、语言是否美妙。

语言运用得好不好是对语境而言的。

说话者为了达到某种语言效果,主观创造某种突出价值、偏离突出过程离不开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的参与。

同样,在接受者对这些改造后的搭配组合进行意义的重新建构过程中,也必须结合各种语境所提供的信息,将这些看似费解的词语后的语用意义挖掘出来。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这些非常规搭配绝不是胡乱搭配,也绝不是脱离语境一时兴起而玩的文字游戏。

它的产生和运用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产生奇妙的效果;一旦脱离语境,这种非常规搭配就会显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了。

参考文献:[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摘要: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语言的背后有种种心理与文化的背景,同样,任何一种心理意识也不仅仅停留在思维上,而总是通过语言或行为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文探讨了日语禁忌语以及日本人的心理特征,希望能给中日文化交流带来少许裨益。

关键词:禁忌语心理特征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对自然现象缺乏科学的认识,不能够合理解释某种反常的自然力,语言被赋予了它本身原本没有的超自然的力量。

人们以为语言如同大自然的风声、雨声和雷声,有一种超自然的神力,既可降福消灾,也会给人带来苦难。

因此人们将言语所代表的事物和言语的本身等同起来,也就是将表示祸福的词语看成祸福的本身,并且在言谈中非常小心谨慎地使用词语,唯恐触怒神灵。

冒犯了神灵要遭受惩罚,沾染了晦气则会倒霉。

自古以来,日本民族是个崇尚万物有灵论的民族,并深信语言的灵性。

语言有灵,便会产生灵力,给人类带来幸福或不幸。

早在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万叶集》中,柿本人麻吕有这么一首诗歌:しきしまの日本の国は言葉の幸はふ国ぞま幸くありこそ。

意思是:日本是一个“言灵”带来的幸福的国家。

让我们为今后的航海安全祈祷吧(只要你这么说,安全就会实现)。

《万叶集》讴歌的“言灵信仰”,在现代的日本仍然存在。

在日本社会,禁忌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小至衣食住行、社会交往,大到政治、外交、文化等活动都有禁忌的身影。

本文拟从称谓禁忌、疾病与死亡禁忌、有关生理行为的禁忌、数字与植物禁忌等几个方面简要介绍日语中的禁忌表达及日本人的心理特征,希望能给中日文化交流带来少许裨益。

一、称谓禁忌日本是典型的群体主义社会,而群体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横向有内外之分,内部的上下等级森严,上对下来说就意味着权力、权威。

日本人在人际交往中对称谓的选择就充分地反映了现代日本社会的等级特征。

称谓禁忌一般表现在下对上的称谓上,即下级、晚辈等不能直呼上级、长辈的名字,其原因就是由原始社会对神秘力量的盲目崇拜和敬畏,发展成为对现实的权利的尊敬和敬畏。

比如责备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可以用「おまえは」,但对公司的上司却不能用「あなたは」。

「あなたは」一般用于稍微年长的女性称呼自己的丈夫。

对于公司里的上司,一般使用「部長」、「課長」等职衔名称来称呼的。

对部长使用「あなたは」那差不多是冲着部长吵架了。

商店里的店员对客人也不能说「あなたは」,而应该说「お客様は」。

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十大诫命”之一就是不可妄称上帝的名字。

凡是妄称上帝者,“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死后定被罚入地狱。

日本有句谚语,叫做「名は体を表す」(名示体)。

名字不仅是人的识别符号,而且往往被认为具有神秘的力量。

日本著名语言学家金田一春彦在其《日本人の言語表現》一书中,提到他读中小学时,每年都要数次聆听校长宣读《教育勅語》,每每在读到结尾处署名“睦仁”并签章处,校长先生对直接读出“睦仁”二字深感诚惶诚恐,而必定读为“御名御玺”。

这种避免说出天皇或者尊长者名字,以示对其人的敬畏,就是名字禁忌的一个表现,这亦称之为避讳。

二、疾病和死亡禁忌自古以来,疾病和死亡都是人们忌讳谈论的话题。

在言谈中,众人一起评论他人时,忌讳谈人的生理缺陷。

注意对残疾人不能直言“残疾”,而要称呼其为「身体障害者」。

称呼盲人不能用「めくら」,要用「目の不自由な人」;哑巴不能叫做「おし」,而是「口の不自由な人」;聋子也不能称作「つんぼ」,而是「耳の不自由な人」;瘸子不叫「ちんぼ」或「びっこ」,而是「足の不自由な人」。

因为在日本,人们对残疾人十分尊重。

在马路上有专供盲人使用的盲道,十字路口绿灯出现时有规定的音乐随同播放以引导盲人横穿马路。

死亡是困扰人们生活的可怕阴影,尽管人人都知道它的来临是不可避免的。

无论是自然死亡,还是被迫死亡,人们都发明了一些听起来不是十分可怕的委婉语。

“死”是个人人都认为不吉利的字眼儿,于是,人们就避免谈到“死”字,遇到非说不可的时候,就用许多别的字眼来替代它,如说「亡くなる」、「世を去る」、「こときれる」、「息絶える」、「永眠する」、「昇天する」、「他界する」、「往生する」、「不帰の客となる」、「果てる」、「くたばる」、「没する」、「土になる」等等。

中国人也不喜欢用“死”这个字眼,而是说成“见阎王”、“升天”、“见上帝”、“去见马克思”等等,据统计,汉语中从古到今有关死的禁忌语、委婉语达到三四百之多。

三、有关生理行为的禁忌在日本文化中,某些生理行为,如月经、大小便、怀孕等话从禁忌语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通226019)龙臻219题是多数人避免直接谈论的禁忌话题。

指称这些行为时,人们往往使用委婉语。

在江户时代,很多地方将妇女的生理现象称为「障り」,这个词原本是“妨碍”、“不便”的意思,用在这里直接表现了禁忌意识,由此又发展到「月の障り」、「差し障りがある」,沿用至今。

江户时代关于月经的忌词还有「さしあい」、「猿猴房」等说法。

现实生活中,人们又发明了「あれになった」、「女の日が来た」、「お月様が来た」、「生理になった」等委婉语来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

在日语中,和人体排泄有关的用语均被看作是禁忌语言。

虽然人们天天使用厕所进行大小便,但在指称它们时多数避免直说。

日语中有很多关于“厕所”的委婉语言,人们去厕所大小便也要委婉地表达,比如「ちょっと失礼します」、「自然が呼んでいる」、「あそこに行きます」等。

日语中关于怀孕的委婉语也颇有一些,比如「おめでた」、「できた」、「身ごもる」、「あれがない」等等。

此外,「胸が大きい」表示乳房丰满,「あそこ」代替女子阴部,「これ」代替男性生殖器。

四、数字和植物禁忌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偏爱某些数字和日期,同时又忌讳某些数字和日期。

虽然这是一种迷信思想,但对某些数字和日期的宠信和禁忌仍然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现象。

在欧美等西方国家里,“13”是个令人恐惧不安的数字。

因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想方设法避开13:宴客时避免13人同坐一桌;建筑物没有第13层,楼房、房间避免编号13,学生在考场上拒绝坐13号座位,海员厌恶13号启航。

日本人对数字的吉凶感觉也很敏感,他们很讨厌“4”、“9”。

这是因为“4”与“死”发音相同;“9”与“苦”谐音。

因此在喜庆的场合和医院、饭店等场所,一般不使用这几个“不吉利”的数字。

如在日本的医院就没有4号、14号病房,因为医院里的病人最忌讳的就是“死”。

出门旅行,日本人对于与“死”发音相同的4号座位也很忌讳。

日本人过新年时要在门前立“门松”,也都避免在29日那天,就是因为忌讳“9”即“苦”。

同时,日本人又偏爱奇数,“七五三”是日本人在祝贺中表示吉利的数字。

在拜访或探望他人时,往往带“3”或“5”样礼物,忌讳“4”。

自然界中的植物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

但人这个最高级的智能动物也在植物中发现了禁忌。

探望病人时,日本人喜欢送鲜花。

但不能送带根的鲜花,因为病人极为忌讳。

另外,病人都忌讳“死”,“死”在日语里的发音是“shi”,所以忌讳有“shi”音的花,如「仙客来(シクラメン)」。

还有「山茶花(ツバキ)」,凋谢时整个头一下落地,「罂粟(ケシ)」的花期很短,都不吉利,让人联想到生命的尽头,所以也是禁忌所在。

五、其它禁忌在婚礼上,切忌使用「切れる」、「割れる」、「終わる」等词,因为结婚双方谁都希望白头偕老,这些不吉利的字眼极伤感情。

同时结婚虽是喜事,但也不希望有两次以上,所以「戻る」、「帰る」、「繰り返す」也应当避讳。

新郎新娘切婚礼蛋糕时要说「入刀」,打破酒桶的盖子叫做「鏡開き」,结婚仪式结束要说「お開き」。

一般家庭里如果有一个准备高考的孩子,在接近考试的日子里,「落ちる」、「滑る」等就成为禁忌的词语。

一家人去滑雪,不管怎么滑到,这本来跟孩子是否会在考试中落榜无关,但一家人都不用「滑る」这个词,怕万一不幸言中。

以上简要介绍了日语中的禁忌语以及日本人的心理特征。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日本人心理特征,要学好日语是不可能的。

反过来,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传统、习俗以致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地使用这种语言。

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培养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人才。

禁忌表达现象几乎出现于所有文化中,彼此既有相通也有相异之处。

只有进行深入的探讨、对比分析,才能减少文化摩擦,避免文化休克,从而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1]武心波.当代日本社会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沈宇澄.现代日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4]顾嘉祖、陆升.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5]吴侃.日语词汇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6..].摘要:家训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不同时期和不同社会阶层对中国传统美德的塑造与弘扬;家训文化中的精华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创建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家训继承与发扬在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献中,家训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不同时期和不同社会阶层对中国传统美德的塑造与弘扬。

因此,吸取家训文化中的营养因素,对于今天的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家训,简而言之就是父祖辈对家人和子孙后代的训示、教诲。

同时,家训也是个统称,不同的人写的家训有不同的名称,有的叫家诫,有的叫家规,还有的叫家教、家范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