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永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考前必看:政治知识脉络梳理

合集下载

2015年国家公务员专业考试热点:政治理论

2015年国家公务员专业考试热点:政治理论

2015年国家公务员专业考试热点:政治理论2015年国家公务员专业考试热点:政治理论知识点一:物质观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确定了物质的决定性作用,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是我们学习马哲唯物论时的第一步,也是整个唯物论较为核心的概念。

一、定义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对于这个概念来说,首先要知道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它是一个最高而且是最一般的概念,而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是永恒不变,不会因具体的物质形态而发生变化。

物质的这个概念是到了列宁时才被正式提出和总结出来,其实,物质这个词有许多唯物主义哲学家们都提出过,但目前我们所普遍认可的是列宁提出的这个概念。

二、运动运动这个概念是和物质密切相关的,大千世界中,任何的物质都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不论是机械的物理变化,或者是化合等这样的化学变化,甚至是人类社会的变迁,无不体现出事物在不断的运动当中。

所以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它是随着物质的生成便生成。

还有一种运动的方式比较特别,那边是运动的相反面——静止。

静止是相对存在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事物是静止的,那么前提必须是有一个参照物,某物A相对于某物B是静止的,比如同一个教室里的坐在课桌前的学生,相对于班里其他学生是静止的,当时相对于操场上正在体育课上跑步的学生却是运动着的。

例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谓参照物,就是指绝对不动的物体B、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是最合适的,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C、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一定是不同的.D、研究宇航员在飞船中的运动情况,选择飞船作参照物较方便【解析】选C,所谓的参照物并不是绝对不动的物体,一是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二是参照的不动的物体是相对于本身来说无论是速度或者变化的频率相近的物体。

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运动或是静止的结果一定是不同的。

公务员行测备考之常识判断政治常识.doc

公务员行测备考之常识判断政治常识.doc

公务员行测备考之常识判断-政治常识哲学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论,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第一方面是思维与存在谁为第一性。

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人的意识能否正确认识现实世界、世界是否可知。

(二)唯物辩证法1.联系与发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与发展。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一切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发展是具有前进和上升性质的运动和变化,揭示运动和变化总趋势的哲学范畴。

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总趋势,唯物辩证法揭示的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2.量变与质变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有两种基本形式:质变和量变。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3.矛盾分析法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互关系;做事情要把握重点和主流,同时也要统筹兼顾;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三)认识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会反作用于实践。

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认识的发展过程是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

(四)价值和价值评价(1)价值基本特征:客观性、主体性、相对性。

价值关系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利益及其利益满足的关系。

(2)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体现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统一。

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活动的最高境界是实现真、善、美的统一。

(五)唯物主义历史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哲学基本问题在历史观中的贯彻就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这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就是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和谁决定谁的问题。

公务员行测备考必备的常识知识点梳理

公务员行测备考必备的常识知识点梳理

公务员行测备考必备的常识知识点梳理公务员行测备考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其中常识知识点是考试中的重点。

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常识知识点,不仅可以提高行测成绩,还能够增强综合素质。

本文将对公务员行测备考必备的常识知识点进行梳理,方便考生进行学习和复习。

一、政治常识政治常识是公务员行测中的基础科目,包括宪法、政治制度、国家机构以及党的理论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机构设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指导思想和党的工作要求。

此外,还需要了解国内外的重大政治事件和政策动向。

二、法律常识法律常识是公务员行测中的另一个重要科目,包括法律基本理论、法律制度、法律法规以及法律实务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法规的分类,熟悉一些常见的法律术语和法律程序。

此外,还需要学习刑法、民法、行政法等法律专业知识,了解法律的实际应用。

三、经济常识经济常识是公务员行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市场经济以及经济政策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国民经济的基本概念和指标,掌握一些经济学常识和经济法规。

此外,还需要学习一些常见的经济问题和政策,了解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变化。

四、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是公务员行测中的一项综合性知识,包括历史、地理、文学、艺术、体育以及科学技术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熟悉一些名著和文学作品,了解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和运动员,掌握一些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五、社会常识社会常识是公务员行测中的一项实践性知识,包括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治理以及社会规律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熟悉社会问题和社会热点,了解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实践经验,掌握一些社会调查和统计的基本方法。

六、科学常识科学常识是公务员行测中的一项实用性知识,包括科学基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技术以及科学发展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原理,掌握一些科学实验和观察的基本方法,了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行测必背知识点汇总

行测必背知识点汇总

行测必背知识点汇总
行测必背知识点汇总
________________
行测考试是招考录用新兵时必考项目,考生们对其应试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掌握行测必备的知识点是考生们必须重视的。

下面就为大家汇总总结一些行测考试中的必备知识点。

一、政治知识
政治知识是行测考试中的重要内容,要求考生对国家政治制度、宪法法律、社会主义理论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特别是一些党的基本理论和历史文化等要求考生有扎实的基础。

二、军事知识
军事知识是行测考试中的重中之重,要求考生对军事历史、军事理论、战争技巧、军事术语、军事法律法规、军事装备等有扎实的基础,要求考生熟悉军事基本常识和有关法律法规。

三、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是行测考试的重要内容,要求考生对历史、地理、文学、哲学、艺术、体育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特别是一些我国历史文化等要求考生有扎实的基础。

四、行业知识
行业知识是行测考试中的重要内容,要求考生对本行业的情况、发展方向、技术进步、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有扎实的基础。

五、思想道德
思想道德是行测考试中的重要内容,要求考生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理论和思想、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优良传统等,要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体能测试
体能测试是行测考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要求考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各项体能测试项目,如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跳远、立定跳远、50m跑步以及1000m跑步等。

以上就是行测考试必备知识点的汇总,希望大家能够充分掌握这些行测必备的知识,才能在行测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同时,在复习中,还要多加强对相关题型的训练,这样才能在考场上发挥出最佳水平。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高频考点之政治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高频考点之政治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高频考点之政治华图教育黄盼盼2015国家公务员备考QQ群:252928290江苏华图官方微信号:jiangsuht 大规模的公务员考试笔试即将到来,为了使广大考生高效备考公务员考试,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专门为大家整理了公务员高频考点的政治部分,政治类题目年份多,记忆起来比较繁复,容易混淆,可通过适当梳理以便熟记在心,希望可以帮助广大考生更好的备考常识!政治1.经济成就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2011年GDP增长9.2%;人均GDP破五千美元;外汇储备连续六年世界第一。

“三农”实际投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城镇化率突破50%;粮食产量九连增。

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43.1%。

石油、铁矿石、钾盐等主要矿种的对外依存度超过50%。

2.香港回归15周年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五口通商:广厦福宁上。

1860《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海国图志》刊发,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982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首次提出是为台湾,首次应用在香港) 中央对香港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国家主权;“一国两制”基础是“一个中国”。

全国人大制定港澳《基本法》,在港澳法律中位于最高地位,是其立法基础——香港实行高度自治:独立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和终审权(不含外交和国防权)。

3.邓小平南方谈话二十周年与深圳特区成立三十周年(1)内容:革命和改革都是解放生产力;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百年不动摇。

提出三个“有利于”;发展才是硬道理;重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按“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

(2)意义:标志邓小平理论的最终成熟和形成。

当前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开放!(3)六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新疆喀什(目前面积最大)4. 区域经济:——中国20年设6个国家级新区1992:上海浦东新区;2006:天津滨海新区--拥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港(天津港)。

2015高考临考速记——政治常识

2015高考临考速记——政治常识

2015高考临考速记——政治常识(一)我国的国家制度1、国家的性质和职能(1)国家的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还具有主权属性和社会属性。

(2)国家性质①含义:也叫国体,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②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国家性质。

③分类: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四种类型。

④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实行为什么阶级服务的政策(3)民主与专政①民主与专政是国家权力的两个方面,是国家阶级性质在国体方面的具体体现。

②民主的含义: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通常又叫“民主制”,它是与专制制度相对的国家制度。

③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④专政,即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任何国家都具有专政的职能,都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⑤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国家职能指国家在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

包括对内(政治统治、社会管理职能)和对外(保卫、交往职能)两种。

(5)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国体)(2)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

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3)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①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②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③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广泛性体现在:民主的主体广泛性、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真实性体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行测政治知识点

行测政治知识点

行测政治知识点
行测政治知识点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事政治等。

以下是一些行测政治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事物发展的规律: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但道路是曲折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贯穿党的百年奋斗的鲜明主题。

3、时事政治
当前国际形势:全球多极化趋势发展,国际关系正发生深刻变化。

国内形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也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例如:经济结构调整、环境保护、扶贫攻坚等。

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

以上仅是行测政治知识点的一部分,要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还需要系统地学习和复习相关教材和资料。

同时,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2015届政治考前指导

2015届政治考前指导

【理论分析】 (1)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一 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 性调整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报农业发展的 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是农业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 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办统筹兼顾作为根本 方法;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4)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又要加强国 家科学的宏观调控;要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 心立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尊重人 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 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农业交流合作,转变农业经济对 外合作方式,提高开放型农业经济水平,把“引进来”和“走 出去”相结合
2、一般的简析题: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 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1)审清题意 • 问题——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或哪些问题 • 角度——围绕问题,从哪些角度分析(是什么、为 什么、怎么办) • 知识范围——运用哪些学科知识,有无更具体的限 制 • 答题条件——有无指向性或限制性条件(如从„„ 角度、结合„„) • 时政背景——是否是国家正在高度关注的问题,与 什么重大时政有关,党和政府在这方面有什么规定 或政策(这些内容可能也是答案的组成部分)
•针对不同题型特点,采取不同应对方法
1、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解题顺序:先排错、后排异、再对照 (1)全面审读题意(从整体上把握,既不能断章取义,又 要注意题中的关键词) (2)准确把握题眼(即关键词和引导语) (3)审清题肢,准确理解把握其基本含义 (一般情况下只要题意有一点片面性就不能入选,题肢本身 说法错误可直接排除) (4)弄清题干与题肢的内在联系 (只有与题干中心意思联系最直接最贴近的才能选,不能无 限延伸) 特别提醒: 正确填涂答题卡,千万不能串位填涂或漏涂

2015公务员考试考前必看:行测政治知识考点预测

2015公务员考试考前必看:行测政治知识考点预测

2015公务员考试考前必看:行测政治知识考点预测但凡公职类考试,一般都会涉及对于政治知识的考察,而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这种常规政治理论之外,必考的就是每年党和政府召开的重大会议了,本文专家就这些会议给大家总结如下:最容易考的大概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央1号文件、第×届全国人大第×次会议、××届×中全会、第××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第×次会议、第×届中央委员、第×次会议等。

考生一定要注意关注会议主题、会议精神、提出的主要任务以及口号。

除此之外,一些非常重大的会议比如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虽然不是今年召开的,但也会考到,因为这些会议意义非凡,新一届党和政府后续出台的很多中央文件都认真贯彻这些会议的精神。

以上是纵向的来看会议,那么横向来看,考生们也要关注农业、能源、金融改革、科技等这些领域的会议。

例1、6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部分省市经济座谈会上指出,要贯彻落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 ),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必须更好的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A保发展 B破难题 C惠民生 D稳增长【答案】C。

中公解析:2014年6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部分省市经济座谈会上指出,要贯彻落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必须更好的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故本题答案选C。

例2、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把贯彻落实( )精神作为切入点。

A中共八项规定 B党的十八大 C党章 D两个务必【答案】A。

中公解析: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

故本题答案选A。

例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2015国考公共行政常识考点知识(二)

2015国考公共行政常识考点知识(二)

2015国考公共行政常识考点知识(二)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在即,湖南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 tp:///html/guojiagongwuyuan/?Wt.mc_id=bk11862)专家帮您整合考情资讯,剖析疑难问题,聚焦时政热点,备战公考大敌。

预祝广大考生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披荆斩棘,一举成“公”。

(2)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和方式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从总的方面来说,是要从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无所不包的全能政府的管理职能转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有限政府的职能,凡是市场能做到的政府就不再插手和干预,而在市场存在功能缺陷的地方,政府要有效地承担起弥补市场缺陷的职能。

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

转变国务院机构职能,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微观事务管理,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同时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注重完善制度机制,加快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国务院机构职能体系,真正做到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切实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中公.教育版权。

(3)行政组织的类型行政组织按照其权力特点、管理范围、工作性质、职能和作用等方面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以下六种类型:①领导机关;②职能机关;③办事机关;④参谋咨询机关;⑤直属机关;⑥派出机关。

(4)行政组织结构①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即层级结构,是指政府上下级之间和政府各部门内部上下级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

我国目前的行政组织自上而下分为国务院、省、县、乡四个基本层次,有的省和自治区实行市管县的体制,在省与县之间还有市,这就成了五个层次。

每一级政府行政组织内部又分为若干管理层次,如省级行政组织内部分为省级、厅(局)级、处级、科级等。

②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是指行政组织的横向分工模式。

行测常识考点一览

行测常识考点一览

行测常识考点一览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常识部分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科技等。

这一部分的题目旨在考查考生的综合知识素养和对各类信息的积累。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行测常识的常见考点。

一、政治常识政治常识是行测常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要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其次,对于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等,要有清晰的认识。

此外,国际政治的基本格局、重要的国际组织以及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可能的考点。

二、经济常识经济常识涵盖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多个方面。

宏观经济方面,需要掌握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如 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等,以及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对经济的调控作用。

微观经济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供求关系、企业的经营管理等都是常见考点。

另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的对外经济政策也不容忽视。

三、法律常识法律常识在行测中占据一定比例。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其中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等内容是重点。

行政法方面,行政行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知识点需要熟悉。

民法中,民事主体、民事权利、合同、侵权责任等是常考内容。

刑法方面,犯罪构成、刑罚种类、常见罪名等要了解。

此外,劳动法、商法、经济法等领域的一些基本法律原则和规定也可能会涉及。

四、历史常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是考查的范围。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重大事件、著名人物、文化成就等都是常考点。

比如,夏商周的更替、秦汉的大一统、唐宋的繁荣、明清的兴衰等。

世界历史中,古代文明、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国际会议等也可能出现在题目中。

五、文化常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的核心观点,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传统节日、民俗风情等都可能成为考点。

2015上半年考试时政和常识集锦DOC

2015上半年考试时政和常识集锦DOC

2015上半年考试时政和常识集锦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罗驭东说明:以下内容,纯属预测,若有雷同,纯属巧合。

适用:公务员考试常识部分、定向乡镇公基、事业单位考试、军转干等一、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是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科学立法(法的制定)、严格执法(法的执行)、公正司法(法的适用)、全民守法(法的遵守,最具广泛性)。

中国首个受理跨行政区划案件的法院、检察院28日正式在上海诞生;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落户深圳,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落户沈阳。

二、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增长6%左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三、四个纪念日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9月30日:烈士纪念日12月4日:国家宪法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四、二战及抗战史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8年9月,英法德奥签订《慕尼黑协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给德国,绥靖政策的顶端。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

1939年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转折点,美国由防御转为进攻;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苏联胜利,成为二战转折点。

2015永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考前必看:本年度重要时政汇总

2015永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考前必看:本年度重要时政汇总

时政是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的必考内容,在点多面广的常识汪洋中,时政仿佛一座美丽的小岛,总能让我们找到立脚之处。

所以在常识备考当中,时政内容就成为必争之地。

时政题主要考察纯时政事件和时事政策,平时可以通过阅读时政专刊、学习党和政府的重要文献以及收看相关节目等方式进行积累。

有些考生会觉得越临近考试,越没法系统准备,中公教育专家在这里给大家梳理时政易考内容,希望可以让大家省时高效地迎接考试。

一、时政事件1.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4月11日晚落下帷幕。

本届年会以“亚洲的新未来:寻找和释放新的发展动力”为主题,主要围绕改革、创新、可持续发展三大主线展开讨论。

2.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于北京时间2014年4月18日凌晨在墨西哥城去世。

其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以丰富的想象编织了一个现实与幻想交相辉映的世界,反映了一个大陆的生命与矛盾。

3.中国(2014)慈善榜2014年4月25日在京发布,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以3.7亿元的捐赠额荣获新一届“中国首善”称号。

4.2014年5月15日,国务院公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7月1日起施行。

条例指出,我国建立事业单位工资增长机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社保。

5.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贸易部长会议5月17日在青岛召开,亚太经合组织21个经济体贸易部长或代表率团与会。

会议围绕“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这一主题,讨论多项重要议题。

2013年,我国与亚太经合组织其他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0%。

在我国十大贸易伙伴中,有8个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

6.2014年5月20日,“月宫一号”试验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核心技术的国家。

7.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6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出席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并发表题为《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2015国考行测常识公共行政知识

2015国考行测常识公共行政知识

2015国考行测常识判断:公共行政常识考点暑期已经来临,各位考生们千万不要浪费这大好的备考时光,中公教育[微博]专家为了大家每天都能学习到一点知识,特推出每日一练系列,希望考生们每天都能进步。

一、管理知识1.管理学基本原理管理学基本原理包括:人本原理、激励原理、能级原理、系统原理、权变原理、效益原理。

2.公共管理基础知识(1)公共管理的职能公共管理的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市场监管职能、市场秩序维护职能、收入分配调节职能、社会管理职能、社会保障职能、公共服务职能、环境和资源保护职能。

(2)公共政策的分类按照政策的指导作用划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根据政策对社会和有关人们之间关系的影响,可以将公共政策划分为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自我调节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

按照公共政策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及其问题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文化政策。

(3)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所谓公共政策的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各种执行手段,将政策规划的内容由观念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主要有:合法性原则、权变原则、系统性原则、时效性原则。

(4)公共决策的执行①公共决策执行及其特点公共决策的执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行政决策的目标,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

公共决策执行的特点主要有:执行的目的性、执行的强制性、执行的时效性、执行的灵活性。

②公共决策执行的基本原则公共决策的执行是由一系列行动组成的复杂的活动过程,任何一步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执行的偏差。

因而,公共管理的执行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以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

一般来说,这些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体规划和统筹兼顾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执行效率和执行方法相结合。

(5)公共事业的概念和特征所谓公共事业,是指一定的社会组织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高社会成员整体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为目的,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一系列部门和活动。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备考指南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备考指南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备考指南常识判断主要涉及政治部分:马哲、毛概、中特、时政;经济部分;法律以及科技人文历史。

关于以上几个方面笔者建议广大考生进行如下备考:一、政治部分马哲部分:马哲方面的考察,一般一道题目到两道题目,而且题目侧重考察辩证法、唯物史观部分原理,所以广大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理论上,尤其原理定义的掌握。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大家不要刻意的去备原理,而是在识记原理内容的基础上,去理解。

毛概部分:考察的方式主要以中共党史的知识点呈现的,大家需要重点分析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些重要观点和著作。

中特和时政部分:关于时政:大家需要掌握2014年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等等。

尤其是和省情相关的时政。

二、经济部分经济部分,侧重在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常识知识点的延伸,也就是在掌握这些名词和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应用,比如2013年的真题中:比如与我国接壤的金砖国家以及考察恩格尔系数,不仅需要大家掌握恩格尔系数的概念,而且要具体运用此概念,做深层的理解。

三、科技人文历史考察的范围比较广,关于科技人文历史可以按照历史的脉络来掌握,希望下面的梳理能给大家提供帮助:1.关于汉朝:张衡:对月食做出了最早的科学解释;遥测地震方向地动仪;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司马迁,《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魏晋南北朝时期: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一部农书;王羲之:“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三大佛教艺术,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3.隋唐时期:僧一行:天文学家制订《大衍历》。

测定了本初子午线的长度。

孙思邈《千金方》,“药王”。

敦煌莫高窟: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4.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沈括:北宋科学家《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成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司马光:北宋史学家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张择端:北宋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风俗画的杰作,描写的是北宋都城开封(在河南汴梁、东京)的繁荣景象5.明清时期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并成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徐光启:介绍西方科学成就的先驱者,著作《农政全书》,与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宋应星:《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李时珍:《本草纲目》6.清朝时期清乾隆年间:《四库全书》,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类,共收录典籍3000多种。

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政治基础知识.doc

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政治基础知识.doc

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政治基础知识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政治基础知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又可以表述为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具体内容:2.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可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这就是哲学的党性。

(1)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它的根本观点是用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如水、火、气等,并且认为这种或这些物质形态是运动变化的,它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朴素结合,但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亦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把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当成世界的本原,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其局限性和缺陷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真正把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客观唯心主义:虚构出某种独立于人类与自然界之外的“客观精神”,并把它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认为世界万物都是这种客观精神本体的派生物。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意识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3.物质观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4.意识观l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总趋势。

发展之所以是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取代旧事物。

6.质量互变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由于事物内在矛盾的多样性,事物的质也是多种多样的。

2015高考政治基础知识考前速记之《政治生活》

2015高考政治基础知识考前速记之《政治生活》

2015高考政治基础知识考前速记之《政治生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1.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4.人民民主专政最大的特点: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和的民主主体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专政的职能。

6.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7.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8.我国公民的政治性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9.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10.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1.我国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重要内容);(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1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3.我国当前民主选举的方式:从选民角度可划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从候选人角度可划分为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14.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政治考前知识点总结

政治考前知识点总结

政治考前知识点总结一、国家政治制度1.国家政治制度是指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国家元首、政府组织、国家机构、政党制度、民主制度、法治制度等内容。

2.我国的国家元首是国家主席,政府组织由国务院组成,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大、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

3.政党制度是指国家政权是由一个或多个政党掌握的政治组织形式,而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民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是由人民当家作主来行使的政治组织形式,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群众自治制度。

5.法治制度是指国家依法治国,依靠法律来组织和管理国家政治生活,维护国家政权和社会秩序。

二、国际关系1.国际关系是指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大国关系是指世界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影响力较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之间的关系。

3.新型国际关系是指国际关系中形成的多边平等、安全互信、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4.国际合作是各国为了共同利益,开展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解决各种共同问题,发展各自的民族经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5.国际竞争是指各国为了争夺政治、经济、军事、技术、资源等方面的利益而展开的争夺行为。

三、政治经济学1.政治经济学是对政治、经济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学科,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2.政治经济学包括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等体系。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经济制度、经济发展、经济管理、经济政策等内容。

4.经济制度是国家采取的一种社会经济组织形式,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混合经济制度等。

5.经济发展是指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增长速度等。

四、重大事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成为了真正的主人翁,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公务员行测政治常识题目总结

公务员行测政治常识题目总结

一政治常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1. 马克思主义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B.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 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D. 有限和无限的关系参考答案: A题目详解:马克思主义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的,而具体科学是特殊的门类,所以两者关系就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2. 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看作( )。

A.是“历史的有力杠杆”B.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C.是“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尺”D.是“历史进步的最高标准”参考答案: AB题目详解:历史进步的最高标准---生产力;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变更;历史的有力杠杆,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

3.下列各项属于矛盾的同一性的有( )。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C.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D.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参考答案: ACD题目详解:矛盾的统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差异、相互排斥、相互克服。

4.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决定论( )。

A. 是承认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的理论B. 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C. 把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应用于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D. 既认为社会历史具有客观规律性,又反对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观点参考答案: ABCD题目详解:辩证唯物主义---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2、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3、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4、辩证唯物主义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的实践性。

历史唯物主义---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3、社会历史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4、劳动发展史是揭开人类社会发展史奥秘的钥匙。

5、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行测常识积累

行测常识积累

常识积累第一章政治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的分为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孤立、静止、片面);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划分为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它主张人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客观唯心主义,它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脱离物质世界,并在人之外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精神”。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3.联系和发展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系统性。

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4.质量互变规律量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坚持适度原则;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5.矛盾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1)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对我们的方法论启示是要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一切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考试行测的常识判断部分可用两字概括:一是庞;二是杂。

因此,想要在短时间里掌握大量知识,必须把握其中的脉络。

其中之一就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政治之间的关系。

马哲中指出,矛盾具有特殊性,即事事的矛盾不同,时时的矛盾不同,所以在实践中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形成中国本土的两大理论飞跃: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科学理论。

因此,要理解中国政治,就必须把握马哲,而一旦理解了马哲,一些政治类题目直接推测即可得出答案。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为大家梳理一下历史唯物主义中两大基本矛盾与中国制度设置之间的关联。

马克思在看待历史时,将历史分为五个社会形态,分别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五种社会形态之所以会出现更替,根本动力在于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生产力是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细化为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三大实体性要素;科技、管理、教育三大智能型要素,在这两类要素中,马克思更加强调实体性要素的重要性,认为这三者决定生产力的发展,这样就不难理解各国之间资源争夺的现象了。

在三大实体性要素中,马克思认为劳动者是起主导作用的。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中,所形成的关系,即生产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的相互关系,生产后的产品分配关系。

在这三要素中,生产资料起决定性作用,比如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所以生产中出现资本家监督个人劳动,生产后资本家剥夺工人,获取剩余价值的现象。

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

这就不难理解我们国家的生产关系为什么不是全民所有制而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安排了。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关键在于促进,即判断一个社会的生产关系先进与否,不是从理论上进行比较,而是从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这一点进行,比如不能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一定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时期,我国虽是全民所有制,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上,此种生产关系的先进性还无法体现,改革开放后,虽然所有制中含有非公有制经济,但并不起主体作用,根据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的原理,这并不影响我国整体的社会主义性质,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显然要优于之前的经济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