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1

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A.曦.月(xī) 沿溯.(shù) 绝· (yǎn) 飞漱.(sù)B.属.引(zhǔ) 素湍.(tuān) 欲颓.(tuí) 藻荇.(xìnɡ)C.缥.碧(piǎo) 轩邈.(miǎo) 经纶.(lún) 横柯.(kē)D.戾.天(lì) 牛犊.(dú) 萋.萋(qī) 燕.然(yān)【解析】A项,沿溯(sù),飞漱(shù)。
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A.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良.多趣味(甚,很)B.晓雾将歇.(消散) 念.无与为乐者(想念)C.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夕日欲颓.(颓废)D.急湍甚.箭(甚至) 千.转不穷(多)【解析】B项,“念”的意思是:考虑,想到;C项,“颓”的意思是:坠落;D项,“甚”的意思是:超过。
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C )(2分)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青林翠竹,四时俱备C.蝉则千转不穷 D.属引凄异4.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B )(2分)A.山川之.美 B.以我酌油知之.C.水陆草木之.花 D.其反激之.力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A.《三峡》选自《水经注》。
《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所著。
B.《答谢中书书》的作者为南朝梁时的陶弘景。
C.《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南宋婉约派的代表,人称“大苏”的苏轼。
D.《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也是一篇精美的写景短文。
【解析】苏轼是北宋豪放派诗人。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
____________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new)

第三单元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曦.月(xī)经纶.(lún)纤.云(qiān)轩邈.(miǎo)B.十仞.(rèn)沿溯.(shù) 藻荇.(xìng) 驱犊.(dú)C.燕.然(yān) 横柯.(kē)素湍.(tuān) 缥.碧(piǎo)D戾.天(lì) 飞漱.(shù)萋.萋(qī)千转.(zhuǎn)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夕日欲颓.(坠落)鸢飞戾.天者(叫)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B.不见曦.月(日光,文中指太阳) 从.流飘荡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良.多趣味(甚,蝉则千转.不穷(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D.四时俱.备(都)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3.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 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三峡》选自《水经注疏》。
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
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
C.《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
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5.默写填空。
(8分)(1)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
(王绩《(2)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3)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___(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初中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试题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单元贯通质量评估卷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学校:班级:某某:得分:【温馨提示】本试卷设附加分值5分,按全卷书写规X情况判定书写等级。
(A等5分,B等3分,C等1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一、根据你的学习与积累,完成1--7题。
(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榭.(xiè) 肃穆.(mù)矗.(chù)立河堤.(tī)B.洨.(xiáo)河匀称.(chèng) 和谐.(xié)蟠.(pán)龙C.擅.(shàn)长依傍.(páng) 伧.(cāng)俗点缀.(zhuì) 沼.(zhǎo) 斟酌.(zhuó) 金銮.(luán)藻.(zǎo)井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推崇驻足前瞻后顾自出心裁B.弧形击罄惟妙惟肖迥然不同C.嶙峋琢磨巧妙绝伦因地制宜D.缭绕镏金井然有序重峦叠嶂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A.普通话和英语口语考试能否取得高分,关键在于平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B.专家指出,太湖蓝藻污染不是自然灾害,而是人为因素引起的一场生态灾害。
C.从他上学那天起,就对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X老师把这次团队活动的具体详情都告诉了大家。
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A.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B.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D.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柏,点缀其间。
5.选择你熟悉的一种事物,仿照下列句式,写一段话,语言要简洁,生动。
(4分)例句: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1)

第三单元测试卷本试卷分为Ⅰ卷、Ⅱ卷和Ⅲ卷三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A.飞漱(sù)襄陵(xiānɡ) 素湍绿潭(tuān) 沿溯阻绝(sù)B.藻荇(xìnɡ) 空旷(kuànɡ) 鸢飞戾天(yuān) 千转不穷(zhuǎn)C.徙倚(tú) 驱犊(dú) 莺歌燕舞(yīnɡ)嘤嘤成韵(yīnɡ)D.燕然(yān) 横柯(kē)直视无碍(ài) 朝发白帝(zhāo)【点拨】A项,“漱”应读shù;B项,“转”应读zhuàn;C项,“徙”应读xǐ。
2.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B )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点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A.夕日欲颓(坠落) 鸢飞戾天者(叫)B.从流飘荡(跟、随)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良多趣味(甚,很)D.四时俱备(都)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寒冷的树)【点拨】A。
戾:至、到达;C。
与:参与。
文中有欣赏、领悟的意思;D.寒树:文中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A.绝多生怪柏 B.横柯上蔽C.互相轩邈 D.任意东西5.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自康乐以来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恐前后受其敌C.其一犬坐于前相与步于中庭D.经纶世务者择其善者而从之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B )富春江分上下两段。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限时:120 分钟满分:120 分)一、积累运用(30 分)1. 根据课本内容默写。
(10 分)(1)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3)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4)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维慰问边关守军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抒发飘零之感。
《庭中有奇树》一诗中,女主人公独赏春日佳景,反动思念之情,便想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假期,你和父母去荆门旅游,欣赏了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开阔景象。
2. 默写王维的《使至塞上》时,“征蓬出汉塞”中的“蓬”常被误写成“篷”。
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蓬”。
(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 ~5 题。
(7 分)孟子告诉我们: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规律,要将诚信juān kè进我们的灵魂。
先哲们对“信”文化的分析与诠释可谓_______,令人zhèn lóng fākuì,我们要yóu zhōng 地领会并躬身践行。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题号一二(一) (二) (三) (四) 三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A.曦.月(xī) 沿溯.(shù) 绝· (yǎn) 飞漱.(sù)B.属.引(zhǔ) 素湍.(tuān) 欲颓.(tuí) 藻荇.(xìnɡ)C.缥.碧(piǎo) 轩邈.(miǎo) 经纶.(lún) 横柯.(kē)D.戾.天(lì) 牛犊.(dú) 萋.萋(qī) 燕.然(yān)【解析】A项,沿溯(sù),飞漱(shù)。
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A.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良.多趣味(甚,很)B.晓雾将歇.(消散) 念.无与为乐者(想念)C.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夕日欲颓.(颓废)D.急湍甚.箭(甚至) 千.转不穷(多)【解析】B项,“念”的意思是:考虑,想到;C项,“颓”的意思是:坠落;D项,“甚”的意思是:超过。
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C )(2分)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青林翠竹,四时俱备C.蝉则千转不穷 D.属引凄异4.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B )(2分)A.山川之.美 B.以我酌油知之.C.水陆草木之.花 D.其反激之.力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A.《三峡》选自《水经注》。
《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所著。
B.《答谢中书书》的作者为南朝梁时的陶弘景。
C.《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南宋婉约派的代表,人称“大苏”的苏轼。
D.《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也是一篇精美的写景短文。
【解析】苏轼是北宋豪放派诗人。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
____________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1)

(8)秋天的分量,只有他们用肩背称量得出来。
(9)秋天的浓度,只有他们用呼吸测试得出来。 (选文有删改)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着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这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又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己无法弥补。
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外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甚至一切有形,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与空荒……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阴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4)秋光入目,如浓浓的琼浆入口,令人陶醉。天地原来只是一只巨大的海碗,盛着清冽的酒醴,任你啜饮。山鸟彼此鸣和,这种俚俗的语言已经跟被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差无几了;蝉声渐弱,像一支摇篮曲的余音,终于隐没在昏暝的光影中。银杏树上,显露出缀满白果的枝串,松鼠从这枝腾跳到那枝,褐狐一般的身影,似乎已在空中划出了线条。果实的光芒是我第一次看见的,就像我第一次目睹画家画柿子、石榴,满纸上只有线条,那种温柔的曲线,是旋律,是思路,是时光的足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第三单元测试卷须知事项:1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某某、班级、某某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4.本试题共4页,总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5 •考试完毕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积累与运用(34分)1 •如下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D )A. 绝""(y d n ) 飞漱(sh u ) 晓雾将歇(xi e )B. 轩邈(mi a o )属引(sh u )素湍绿潭(tu a n )C.缥碧(pi a o )沿溯(s u )鸢飞戾天(yu a n )D. 白昼(zh o u ) 窥谷(ku i ) 林寒涧肃(ji a n ) 2. 如下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A. 城郭大荒流疏条交映B. 落晖结海楼沉粼竞跃C. 征蓬鹦鹉州五色交辉D.采薇白沙堤经伦世务(解析:B. “粼"应为“鳞"; C. “州"应为“洲";D. “伦"应为“纶"。
)3.如下句中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B )A.晓雾将歇.(消散) B.任意东.西.(东西方向)C.夕日欲颓(坠落)D .猛浪假设奔(这里指飞奔的马)(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请将答案用2B 铅笔依次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解析: A. “觅"应读“ y a n;B. “属"应读“ zh u ;C. “缥'’应读 “ pi a o(解析:B. “东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4. 如下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C)(解析:A •“阙"同“缺";B •“转'’同“啭";D •“反"同“返5.如下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D)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B.不以疾也静以修身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相与步于中庭D.春冬之时山川之美(解析:A.在/如果,假设;B.如此、这么/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C.欣赏、领悟/共同,一起;D.结构助词,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试题3(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第三单元1、选出如下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2分〕A、殉〔x tn〕职懒惰〔du o;〕土于〔yu]堤拈〔ni31〕轻怕重B、契〔q 1〕约倘〔t mg〕假设热忱〔ch cn〕以讹【:e〕传讹c、阀〔f a〕门狭隘〔y 1〕罹〔1 1〕难悲天悯〔min〕人D、斟酌〔zhu o〕]鄙薄〔b do〕悍〔hm: 1然弄巧成拙〔zhu 0〕、找出如下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A、麻木不仁一劳永逸才华出众心有灵犀E、循规蹈矩事得其反疲惫不堪有条不纹C、任重道远题纲挈领哗然取庞问心无愧D、获益非浅面目全非不加粉饰振振有词3•如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某某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B.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
C.经过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奥组委最终确定“福娃"为奥运会的吉祥物。
D.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4 •古诗文默写。
〔8分〕①开轩面场圃,。
〔《过故人庄》〕②,衣冠简朴古风存。
〔《游某某村》〕③潭西南而望,,明灭可见。
其岸势,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④苏轼在《浣溪沙》中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精神的词句是: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的千古名句是:5、抗美援朝胜利后,在一次酒宴上,一名外国记者由衷地对彭德怀元帅说:“彭元帅,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彭元帅微微一笑说:“不,我……〃,他仅仅把那位记者的话略微加以改动,调整了一下顺序,就很好地突出了祖国,反映了自己的谦虚情怀。
你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请把彭元帅说的话写下来。
〔2分〕6、某列车长曾为冬天乘客不肯随手关门大伤脑筋,于是在每节车厢里贴了一X告示:“为了大家的舒适,请随手关门。
’‘告示贴出后,情况有所改变,但收效不大。
列车长灵机一动,将告示中的对象作了改变。
改后的告示为:“〃从此情况大有改变。
你知道列车长的告示是怎样改写的吗?请在横线上写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绝· (yǎn) 曦.月(xī) 属.引(shǔ) 与.其奇者(yù)
B.横柯.(kē) 藻荇.(xìng) 徙.倚(xǐ) 鸢飞戾.天(lì) C.缥.碧(piāo) 经纶.(lún) 轩邈.(miǎo) 重岩叠嶂.(zhàng) D.长啸.(xiào) 驱犊.(dú) 窥.谷(guī) 泠.泠作响(líng) 【点拨】A项,“属”应读zhǔ;C项,“缥”应读piǎo;D项,“窥”应读kuī。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C)(2分)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实是欲界之仙都 D.蝉则千转不穷 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2分) A.绝多生.怪柏 B.横柯上.蔽
C.互相轩邈.. D.任意东西.. 4.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2分) A.虽.乘奔御风 B.四时.俱备
C.蝉则千转不穷. D.庭下如积水空明. 5.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2分)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自康乐以.来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恐前后受其.敌 C.其一犬坐于.前 相与步于.中庭 D.经纶世务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6.下列加点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2分)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C.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有时.朝发白帝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7.古诗文默写。(6分) (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吴均《与朱元思书》) (4)(厦门中考)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鸟儿争春来描绘初春景象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5)(大连中考)在《渡荆门送别》中,李白用游动的视角写群山的渐渐远去,江水向广阔的平原奔腾而去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6)(昆明中考)文人墨客自古钟爱登高揽胜,借此抒怀言志。崔颢在《黄鹤楼》中借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了日暮怀归之情。 8.(湘潭中考改编)实验中学八(1)班将举行“和”文化综合探究活动,请你参与。(9分) 【多姿多彩的“和”】 (1)请你搜集古人与“和”有关的资料,如成语、名言、故事等,仿照示例,谈谈你对“和”的理解。(2分) 示例:从“六尺巷”的故事中,我了解到“和”是忍让与宽容。 示例:从“将相和”的故事中,我了解到“和”是谦逊与认错。 (2)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威仪尽失,礼崩而乐坏,政治上的多元状态造就了思想上的极度自由和解放。一时间,社会上各种思想流派如同绚丽的百花竞相开放,被称为诸子百家。中国文化由此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这为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是泛指,其中对中国后世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在诸子百家几百年的发展中,思想不断的交锋与融合,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也由此奠定。 读到这段历史,小明同学深有感触,想写一副对联,还没写好,请你帮他完成。(2分) 百家争鸣,各领风骚多彩流派群芳绚 (文化融合),博采众长大美中华(底蕴深) 【魅力无穷的“和”】 (3)据2019年最新数据统计,李子柒在YouTube(美国一个视频网站)影响力超过一众明星,成为国内对外网影响力最大的博主。①有人说从她的视频里感动到了宁静和美好,有人怀念自己的童年,有人被她视频里的中国传统文化吸引……前段时间她受邀访问了马来西亚,与老国王及其家庭成员会面,期间她将自己亲手制作的中国文物——文房四宝赠予了老国王,看到视频里李子柒自己造纸、自己做笔的过程,网友们都惊呆了。李子柒这样古典闲适的生活以短视频的方式传播到了国际舞台,让外国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②随着国家的日益强大,相信未来可以涌现更多像李子柒一样的文化输出。 这段文字中的画线句是病句,请修改。(2分) ①将“感动”改为“感受”;②在“文化输出”后加上“使者”。 (4)放学后,你和同学兴高采烈地跑到操场上准备打篮球。这时,又来了另外一个班的同学。“我们先到!场地该归我们。”“凭什么?场地又不是你们班的。”大家互不相让,此时,请你用“和”理念来劝说,化解这场争吵。(30字左右)(3分) 示例:大家不要吵了,我们应该和和气气的。球场这么大,我们完全可以一起打篮球呀。这样不是比争吵要好很多吗?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娄底中考)(4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10.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表达了诗人受到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二)(曲靖中考)(10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
(2)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1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2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自非.亭午夜分 是非.木杮 C.春冬之.时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故.渔者歌曰 温故.而知新 【点拨】A项,在/如果;B项,均为“不是”的意思;C项,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项,所以/学过的知识。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1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2分)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一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二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点拨】第二段也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1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2分) 示例一: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示例二:我认为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因为三峡风景优美,四季景色各异。到过的游客无不惊叹于三峡自身的神奇秀美。美景不用大肆宣传,喜欢游玩的人会想方设法寻找美景观赏。所以我认为三峡的闻名是靠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三)(10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月色入户.(门)
(2)盖.竹柏影也(大概是) (3)止.午、未、申三时(仅仅,只是) (4)其实湖光染翠之工.(美妙)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2)安可为俗士道哉? 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 18.【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分) (1)写月语句:【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乙】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2)描写方法:【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直接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 【乙】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 19.【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 【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四)(8分)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注释】①瘿(yǐng):颈瘤病。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③焦:细瘦。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取笑)
(2)不求善药去尔.病(你们)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所以这里的居民都没有不得颈瘤病的。 22.文中画横线句子体现了南歧人怎样的心理?(2分) 因为南岐人生活在人人皆病的环境中,所以看到正常的“外方人”反觉得不正常,就嘲笑外方人。 23.这则寓言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2分) 示例:在一个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要有勇气坚持真理。 【参考译文】南岐这个地方在四川的山谷中,这里的水甘甜却水质不好,凡饮用它的人都会患上颈瘤病,所以这里的居民都没有不得颈瘤病的。当看到有外地人来,就有一些见识浅陋的人和妇女围观取笑他,说:“外地人的脖子好奇怪,(脖子)细小一点也不像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