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的悲剧

合集下载

重释《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里的玛丽——荣格式原型解读

重释《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里的玛丽——荣格式原型解读

足的吝啬鬼 ; 埃德蒙患上 痨病 。在这诸多 问题 中, 一些批
评 家们却把 这部 家庭 悲剧 归罪 于玛丽 不 断地 吸食 吗啡 。
这 些批 评 家 只 看 到 十 九 世 纪 女 性 的全 部 责 任 在 于 相 夫 教
受为他实 际上所是 的那种样子 了。这样 一种看 待人 的态 度, 在人 际关 系 中可能会很有 妨碍 , 只在男人符合 女人 对
地摆脱母亲 的吸引力。与男人身上 的阿尼玛相对 称 的是 女人 身上 的阿尼姆斯 。对女 孩 子来说 , 与父 亲最初 接触 的经验对她 的阿尼姆斯 形象 有 至关 重要 的影 响 , 可 以 也 说父亲就是 阿尼姆斯 的化 身 , 而这 种联 想好 象对 她 的精
《 进入黑夜的漫 长旅 程》 公认 和作 者 自认 为最 好 的作 是 品, 并于 15 荣获 了普利策 奖。这部带有 自传性 的剧 9 7年

生冲突 。而 当这个 男人与女人 的阿尼姆斯背 道而驰 的时 候, 她就会失去生命驱动 力 , 陷入 痛苦的深渊 。
二 玛 丽 无 意 识 里 的 阿 尼姆 斯 形 象
根据荣格 的原型理论 , 于女孩子来 说 , 亲是她 最 对 父
初接触 的男性 , 对她 的影 响是至关重要 的 , 是阿尼姆 斯 也
作 充分 展示 了奥尼尔 的家庭 世界 和他 的生 长环 境 , 蒂龙

神产生 了深刻 而持 久的诱惑 , 她在思考 和行 动 的时候 , 会
不断引用父亲 的话 , 并照他 的方式来行动 , 时候 一直 持 有 续到 了成熟年 龄。在 正常 的发 育过 程 当中 , 阿尼 姆斯 被 投射在几个男性形 象上面 , 而这种投射一 旦实现 , 一个 女 人便把某人看 作确实是她所认 为的那样一个人 ( 就是说 , 在阿尼姆斯 的特征下面 ) 这个人 已经几 乎不可能被她 接 ,

进入内心世界的漫长旅程-对奥尼尔剧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蒂龙的精神分析

进入内心世界的漫长旅程-对奥尼尔剧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蒂龙的精神分析

进入内心世界的漫长旅程-对奥尼尔剧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蒂龙的精神分析童20OO年第6期中山大学论丛第2o卷SI脚IEMENTT01HEJ0URNAL0FSUNYAENI『NI,唧SnYNo.620I的V01.2o进入内心世界的漫长旅程——对奥尼尔剧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蒂龙的精神分析冯苋苋(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摘要:文章以德裔美籍女性心理学家卡伦?霍尔奈的成人性格结构和防御策略理论为基础,对奥尼尔剧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女主角玛丽?蒂龙进行精神分析,挖掘其表层行为下的深层动机,通过解释个人面对与环境的冲突以及复杂的内心冲突而采取的对策,揭示出蒂龙家家庭悲剧的心理根源.关键词:精神分析;人际防御策略;内心防御策略中图分类号:I56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792(2oo0)06-00107—07由弗洛依德创立的风靡20世纪的精神分析学,不只是一种医学思想,心理学理论, 还被扩展为世界观,哲学方法,并成为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批评方法和批评模式之一.它把文艺看成是一种无意识活动的结果,以揭示文学活动中潜伏的各种无意识的动机为目的,认为表层动机不过是无意识深层动机的派生物或替代物.其研究重心在于艺术的内容与潜藏的无意识层,对于作家来说,不在于他要表现什么,而在于他实际表现了什么;对于作品来说,不在于它明确的显意,而在于它不明确的隐意;对于读者来说,不在于他以为看到了什么,而在于他暗地里得到了什么;对于作品的人物来说,不在于他行为的表层动机,而在于他的深层动机.本研究试图采用此方法,以德裔美籍女性心理学家卡伦?霍尔奈的成人性格结构和防御策略理论为基础,从现象到本质,从结果到原因,从结局到开端地分析尤金?奥尼尔的着名悲剧(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女主角玛丽?蒂龙的表层行为,挖掘其深层动机,解释她的思想,感情和行动,找到其无意识的原始动力和动机,阐释悲剧发生的因由. 一,引言:卡伦?霍尔奈及其成人性格结构和防御策略理论用精神分析法研究文学人物的一个弱点是其运用的历时分析法,用过去的思想方法解释现在,因为它强调幼儿期的起因,依靠幼儿期的经历来解释成人的行为,必须假定文本中没有的人物早期生活;而事实上,成人生活有其儿童时代早期的起因,但同时又是复杂的演变过程的产物.但以卡伦?霍尔奈的理论为基础没有这种缺陷,因为它使我们能够根据人物当前的种种防御策略分析他们.卡伦?霍尔奈,柏林精神分析学会和美国精神分析学会创始人,她用文化和不正常的人际关系,而非生物学的观点解释神经症,系统地描述了个体为了对付精神需要的挫折而-收稿日期:2OOO一09—10作者简介:冯苋丸(1973一),女,河南鹤壁人,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1O7产生的防御策略.她把人的健康发展看作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把不健康的发展看作是一种自我异化的过程.自我异化从一种对"基本焦虑"的防御开始,这种基本焦虑是孤独感,无助感和敌意感引起的一种"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和模糊的疑惧感"(Homey,1950?18).这种焦虑导致儿童以及后来的成人自发地想出对自己损害最小的方法去对付和控制它们,从而从内心深处补偿自己微不足道,残缺不全的感觉,从而减轻焦虑,为其敌意提供一种安全的宣泄途径.霍尔奈归纳出的人际防御方式有三种:谦卑的或顺从的方式迁就别人,进攻性或自大的方式与人为敌,以及以超脱的方式与世无争.在每种防御措施中都有一个与基本焦虑有关的因素突现出来:顺从方式中的无助感,进攻方式中的敌意感和超脱方式中的孤独感.在焦虑最初发生时这三种感觉并存,人们采取的是全部的防御措施,但三种措施之间的互相冲突的价值结构和防御体系使人们陷于内心冲突,为获得解脱将强调其中之一,从而变得绝对谦卑,自大或超脱,而抑制并谴责其他倾向.但当主导性的处世方式失败时,就会乐于接受被抑制的其他策略.人与人之间种种关系引起顺从,反对和脱离人们的倾向及冲突时,随之而来的心理冲突产生心灵内部防御策略.为补偿自我憎恨感和无助感,个体会创造一个"理想化形象",达不到此标准的任何事物将被视为毫无价值,从而产生一个"被鄙视的形象"(Homey,1950:22).理想化形象是根据主导性人际策略塑造的,而被鄙视的形象则反映了最受到抑制的策略,自我憎恨是内心防御策略的最终产物.当个体确信他是自己想象中的人时,这一形象就演变成自我.霍尔奈假设了四种自我:天然的自我,理想化的自我,被鄙视的自我和实际的自我,天然的自我和实际的自我之间的距离取决于一个人的自我实现或自我异化的程度.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一剧中,作为家中唯一的女性,玛丽?蒂龙属于弱势群体,容易受到伤害,应当受到保护,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脆弱的她直接造成了家中不幸的现状——由于她对吗啡的迷恋,他们一家人生活在自我责难和互相抱怨中.但是,在这样的表层现象之下埋藏着怎样的深层动机呢?玛丽身上体现出来的如此强烈的矛盾性起源于哪里?她对自己,对家人又爱又恨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曾经高贵优雅的她会不可自拔于吗啡带来的幻觉世界?是什么造成了她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只有理解她的焦虑,防御和理想化形象,体会她在环境和内心的冲突中所受的煎熬,我们才能挖掘其无意识的原始动机,了解蒂龙一家悲剧的心理根源.二,玛丽的人际防御策略玛丽的焦虑在她出场的一刻就展现在观众的眼前了:外表显得女孩子气,天真无邪,毫不做作,但她对自己双手和头发的敏感显示了她神经质的紧张:"这双手曾经很好看,手指纤细修长,但……现在怪难看的,好像有残疾.人们避免看她的手,因为大家意识到她对手的外观特别敏感,而且她还为自己无法控制神经紧张而招惹别人看她的手感到羞辱,大家就更加小心了.""发现杰米用一种忧虑的眼光审视她,……她的手抖抖擞擞地举到发际"(第一幕).她对手和头发等外观上的敏感,事实上不过是她内心的无助,恐惧和敌意的外化,她真正为之焦虑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她在被她爱的家人伤害的同时,也给爱她的家人带来了伤害.而这个结果,源于她面对精神压力产生的自恋,谦卑和报复几种108防御倾向的综合作用.当她还生活在她父亲的家时,玛丽是快乐无忧的,她的生活内容很单纯:豪华的家, 修道院良好的教育环境,丰富而成功的社交活动以及溺爱她,满足她一切需要的父亲.那个时候,她没有体验过痛苦和挣扎.但是,自从她嫁给詹姆斯?蒂龙之后,一切都变了.蒂龙的爱尔兰后裔和演员的双重身份使她的尊严和社会地位严重受挫,过去的女友疏远她,新英格兰人看不起她.她唯一的希望,丈夫蒂龙,竟然是一个吝啬成性的小气鬼,带给她的只是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社会地位低下的朋友,孤独的等待和没完没了的厄运:不争气,游手好闲,嫉妒弟弟的大儿子,夭折的二儿子,体弱的,直接造成她吸食吗啡的/hJL子.她是放弃了自己做修女,做钢琴家的理想,为了爱他而嫁给他的,可婚后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地打击她浪漫的情感,使她的希望破灭.拥有这样人生轨迹的玛丽,面对命运的这般捉弄,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处世方式,寻找宣泄的途径来减轻内心的焦虑.有的评论家指责玛丽自私,怀恨,存心报复和不负责任(弗洛依德,1993:535),这样的结果是由她的人际防御策略直接决定的.就玛丽的成长环境而言,在优越的家庭背景的培养熏陶下,她的主导性处世方式是霍尔奈定义的自大主导型,正是这种心理因素导致她面对精神危机的挑战时选择了一些悲剧性的防御措施.霍尔奈将自大主导型处世方式分为三类:自恋型,完美型和报复一侵略型.自恋型的人"往往是受宠或受钦佩的孩子",设法通过"自我赞赏和施展魅力"去主宰人生,认为自己是命运的宠儿,世界是无微不至的母亲,需要"以赞颂和忠诚的形式不断证明他对自己的评价",只要自己坚持梦想和要求,人生便注定给予他想要的一切(Homey,1939:57).但是,如果他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在不利环境中就极易产生自我情感障碍,并把它归咎于厄运或自己的错误,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对环境的谴责欲望和对自我的憎恨,或者迫使自己谦恭避让以改变现状.玛丽的父亲对她的宠爱,在剧中被多次强调,证明了她父亲的溺爱对她的人际策略的影响非同一般.在潜意识中,少女时期的玛丽形成了对命运的要求:她应该生活在父亲般的爱护中,同样,她应该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一切,就像她的父亲满足她所有的要求那样.但是,她离开了父亲的呵护,因为她相信另一个男人可以给予她同样的,甚至更多的爱.风度翩翩的詹姆斯?蒂龙走进她的生命时,她把他和他扮演的角色混为一谈,演员头上的光环和演员生活表面上的丰富多彩为她打开了通往另一种生活的大门.她意识到了自己人生的欠缺,迫不及待地希望在婚姻中得到补偿.于是,还没有来得及真正了解这个人,她就放弃了自己的两大心愿,认为"最大的理想就是做他的妻子"(第三幕第一场).可是,她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遭遇了难以预料的阻力,甚至可以说,她根本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尽管在第一幕她在儿子面前维护丈夫的形象,在第三幕中努力告诉凯瑟琳他们之间多么相爱,但在她的内心深处,从新婚开始,种种焦虑就已经在逐渐滋长,所以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最终从她的独自中读到了她积聚已久的潜意识里的憎恨.一旦当她意识到自己无法像在父亲家里一样受宠,周围世界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她得不刮自己想要的生活时,她的主导性处世方式势必受到冲击,于是非主导性的倾向便开始起作用.为了恢复她的骄傲,玛丽开始调整自己的防御策略.自大型的人的骄傲受到威胁时,常常会转变为较为谦卑的态度.就玛丽而言,当危机出现时,对她身边的人,她首先选择的是谦卑顺从的方式,这是一个势单力薄而又渴望得到爱的女人自然的反应,就像1o9在剧中当她意识到3个男人对她重新吸毒的怀疑时,她先采取了博取他们同情的策略.顺从型的人克服基本焦虑的方式是:博得别人的喜爱和认可,出于他对他们的需要来控制他们.但是,如果他觉得他的顺从不能给他带来自我牺牲应得的报偿时,情神危机就出现了:他可能会对上帝的公正失去信心,或者得出结论认为自己是有罪的人.娇生惯养的玛丽随着丈夫的旅行剧团到处奔波,孤单地在酒店里等待流连在酒吧和俱乐部的迟归的丈夫;为了陪伴丈夫,她把年幼的-)D子尤金丢下;甚至容忍不务正业的杰米,并对导致她吸毒的艾德蒙充满怜爱,这些都是她调整自己处世方式的努力.但是她的爱和忍耐的结果,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和更多的伤害:他们从来没有过真正的家,丈夫嗜酒的恶习从未改变,尤金夭折了,杰米一事无成,艾德蒙患了肺病.根据霍尔奈的学说,顺从的人事实上是压抑了各种强烈的进攻性倾向,而一旦其生存哲学失败,顺从策略反而会增强敌对情绪.为了避免自我憎恨和别人的敌视,他必须压抑和掩饰他的愤怒或证明他的愤怒有正当理由,因此,在戏中,当她清醒时,我们不难看到她一次又一次有意识地压抑自己的不满.但是,潜意识里的怨恨却逐渐滋长.对于玛丽,顺从策略原本只是她面临危机时求生存的一种手段.如果这种手段无效,她只好再次调整自己的处世方式来寻求内心的平衡.既然顺从策略仍然不能带给她理想的生活,甚至不断打击她对生活的信心,挫败感唤醒了她心底压抑着的敌意,令她强烈地感到周围世界的威胁,于是,她转而求助于自己主导型处世方式自大型的另一种表现:傲慢一报复型.她采用的报复工具,就是笼罩着蒂龙一家的阴影:吗啡.她选择的时机,是在生艾德蒙之后,因为,正如她所说的,"生艾德蒙是我实在受不了的最后打击".经过这些年的厄运,她有一种为她所受的伤害进行报复的需要,但在此之前,她没有一个充分的借口来直接证明婚姻带给她的痛苦和表现她对家人的愤怒.而这一次,她终于有机会宣泄多年以来的积怨:她患病,是艾德蒙的缘故;她吸食吗啡,是丈夫的错.至于对杰米,自从尤金死后,她就没有原谅过他,因为她相信他是出于嫉妒而故意把麻疹传染给尤金的.她沉迷于吗啡,直接原因是生艾德蒙时病得很重,被丈夫请来的庸医用吗啡止痛的结果(第二幕第二场).在一种意义上,这是她生活在幻想中,游离于环境之外,逃避现实的努力,但在另一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她对造成自己悲剧的家庭成员的报复性的惩罚,目的在于让他们为了曾带给她伤害而内疚,懊悔,令他们体会她曾经体会过的煎熬和内心挣扎.虽然她达到了目的,但她无法快乐,因为这种报复与她内心其他的防御措施互相矛盾,她的内心被冲突撕裂着.三,玛丽的心灵内部防御策略外界因素带来的压力使她内心的焦虑不断强化,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冲突迫使玛丽调整自己的人际防御策略,但是同时她也必须面对这些策略与她自己原有的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并寻找途径来减轻内心的焦虑和自我谴责的欲望.根据霍尔奈的学说,个体按照自己的主导性人际策略规定了一个理想化的形象,只有当他成为他的理想化形象时他才会感到生命的价值.但是,由于不同的处世方式赞扬不同的特性,理想化形象往往是矛盾的,因此也是难以实现的.理想化形象导致了"骄傲体系"的内心防御结构的形成,包括"神经症骄傲","神经症要求"和"行为准则",所有这些最终使自我憎恨感更加强烈(Homey,1950:24).110玛丽的理想化形象在剧中被多次提及,即"当修女,当钢琴家".这样的理想,是少女时期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的她,为自己的家庭和教育背景感到骄傲,渴望永远生活在被赞赏和宠爱的世界,保持纯洁优雅的自我的内心防御体系,和她当时自恋型防御策略的必然结果.但是,自从与蒂龙一见钟情,她就把这两大心愿全忘了,将理想化的形象更改为做他的妻子.伴随着这样的理想的出现,她的骄傲和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作为妻子,她的骄傲来自于丈夫的爱护和认可,这一点代替了她现实的自信和自尊;她最大的要求,是一个像她父亲的家那样的一个真正的温馨和睦,井井有条的家,使她有机会做一个真正的妻子.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她调整了自己的行为准则,更改了处世方式.在谦卑顺从的倾向指引下,她试图用自己对他人的爱来博取他人的爱,以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但是,正如我们上文的分析所表明的,在现实中,丈夫的吝啬和儿子的冷落使她的骄傲崩溃,流离的生活和敌对的人际关系使她的希望落空,不切实际的行为准则使她内心焦虑不堪——她的理想破灭了.骄傲的崩溃产生自我轻蔑和绝望;当要求遭到拒绝时,个体会作出愤怒,抗拒等反应;为防御自我厌恶,她采取了一些策略,但随之形成的一系列行为准则不能帮助她实现理想,反而背离了理想,于是内心深处过去的努力留下一片阴影,构成一个被鄙视的形象.失败使她一方面怨天尤人,另一方面把错误归咎于自己.她既怨恨家人,又鄙视自己.因为没有达到自己对生活的要求,她否定了这种策略和人生的价值,误认为被鄙视的形象就是真正的自我.在这样的精神压力下,自我憎恨是内心防御策略的最终产物,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它能够放大个体的无助和失败感,导致最终的自暴自弃.但是,因为它太痛苦而无法直接面对,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自我憎恨是一种无意识的过程,它通过两种外化的方式防止自我受伤:积极外化是把它转化为对人生,命运或他人的敌意,消极外化则有意识地将惩罚针对自我,却认为是外来的压力的结果.因此,玛丽最终求救于吗啡,既表现了她"对生活中的失败的自我怜悯"(弗洛依德,1993:534),也是一种通过自我惩罚去躲避危险的手段.她背叛了宠爱自己的父亲,背叛了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却没有实现自己做贤妻良母的新理想,而且不得不面对互相关爱却互相伤害的一家人.她完全没有了骄傲,也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心,只好在吗啡带来的幻觉中让自己回到从前,在虚幻中追寻少女时期的理想,恢复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了的骄傲.这种行为的结果,意味着她所有实现理想化自我的努力,种种行为准则的彻底失败,她再也不能成为一个好妻子,好母亲,也不再是父亲的乖女儿,修女们的乖学生,反而成为被鄙视的自我.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她对吗啡的迷恋与她理想中的纯洁优美的自我之间产生激烈的冲突,再度加重了她内心的自我憎恨.除了憎恨,在她不断调整人际策略的同时,她也难逃自我责备,也就是负疚感.她的实际生活与父母的期望相距甚远,因此她对敬爱的父母心怀歉疚;她的疏忽导致尤金的死亡,她感到自己难辞其咎;就连艾德蒙的身体不好,也被她解释为"都是我的过错"(第场).她的软弱令她沉湎于吗啡带来的幻觉,而给家人带来精神折磨更是她千方百计要掩盖的谴责自我的因.这些歉疚压抑在心底,进一步迫使她慌不择路地寻求解脱,想在虚幻的世界中远离现实的煎熬,于是在她的内深处形成了无法逆转的恶性循环在种种内心的防御策略的作用下,玛丽孤苦,无助的境况不仅没有改观,反|币日益恶化她眼睁睁地看着丈夫和儿子伤心地离开执迷不悟的她,从醉洒中寻求解脱,令她更加孤独无助,自怨自艾.111苦难往往把人变得狭隘自私,原因就在于这些错综复杂的心理动机.一理想化的自我和被鄙视的自我之间的距离,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不断增大,导致玛丽天然的自我和实际的自我之间的距离增大,意味着她自我异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和越来越浓厚的悲剧色彩.从天真无邪的美丽少女,到婚后孤独无助的受害者,再到最后措辞尖刻,有毒瘾的报复者,玛丽的内心冲突的根源,在于她在面对外力造成的精神压力之下先后采取的两种相互冲突的内心防御策略,树立了两个相互矛盾的理想化形象,挣扎于两种互相矛盾的理想化形象之间,使自己的人生偏离了航道,最终变成了为自己内心所鄙视的形象.所以她宁愿把自己藏进雾中,沉迷于吗啡中,逃避现实的困扰,活在幻想,追悔和自责中.虽然奥尼尔在整出戏剧中只是描写了蒂龙一家在一天内的活动,但在心理学理论的帮助下,我们可以透过这一天的时间界限,慢慢地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体会这个家庭从组建之日起一直延续下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爱和恨.如果说家人之间的爱是血缘关系下的必然,恨就应该是在环境的压力下人际关系逐渐紧张,以及人与人之间采用不同的防御策略而存在分歧导致的悲剧.戏剧开端家人之间表面上的和睦和互相理解,证明了他们为了维护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付出的努力.但是,正像玛丽说的:"生活给我们安排了的一些事情,我们既无法推脱,又无法解释"(第二幕第二场).之所以无法解释,正是因为在一个群体内部的所有相互联系的人们各有各的处世方式和防御措施,其无意识层的深层动机往往以不可预料的,超出自我控制能力的突发事件为表面现象,这一方面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越来越错综复杂,另一方面也干扰彼此对命运的信念.就像对玛丽的分析所体现出来的,蒂龙一家四口,每个人都承受着命运的挑战,并引发精神危机,要_/厶是他们自己违反主导性处世方式的规定,要么是周围世界未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的主导性处世方式受到冲击,非主导性倾向开始起作用.他们经历强烈的内心冲突,在企图恢复他们的骄傲,修正他们的防御策略的过程中,他们的行为和处世的方式给家庭和其他人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使每个人都感到孤独,不安,只好求助于自己可以接受的逃避手段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参考文献]l1JHomeyK.1939.NewWaysinPsyclwanalysis.NewY ork:W.W.Norton&company, Inc.1950.Neuros/s&HumanGrowth:theStrugg/eTowardSelf-Realization.NewY ork:W.W.Norton&am p;company,hc.[2]尤金.奥尼尔着,欧阳基,蒋嘉,蒋虹丁译.榆树下的欲望漫长的旅程.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3]弗吉尼亚?弗洛依德着,陈良廷,鹿金译.尤金?奥尼尔的剧本:一种新的评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4]卡伦?霍尔奈着,雷春林,潘峰译.精神分析新法.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5]伯纳德?派里斯着,叶兴国译.与命运的交易.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6]诺曼?N?霍兰德着,潘国庆译.后现代精神分析.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1l2(责任编辑赵洪艳)TheReader'SLongJourneyintoHerMind——APsychoanalyticalStudyofMaryTymneinLongDay'sJourneyintoNightAbstract:Inherinvestigationofneuroticneedsandadultcharacter,KarenHomeydevelopsat heo~ofcopingstrategiesincludingcompliance,aggressionandwithdrawa1.Basedonhertheory,t hepresent articleattemptstomakeapsychoanalyticstudyofMaryTyrone,theheroineinLongDay'sJour neyinto NightandtofigureoutthepsychologicalbasisofthetragedyoftheTyrones'.。

挣脱不出的生存困境——浅析《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玛丽

挣脱不出的生存困境——浅析《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玛丽

作者: 张晓艳
作者机构: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98-99页
主题词: 生存困境;困扰;纠结
摘要:尤金·奥尼尔是美国现代戏剧史上最杰出的剧作家,他十分关心美国的社会问题,力图通过戏剧形式加以反映,因而他的剧作总是弥漫着悲情意味和对人类困境的悲剧性发掘。

本文拟通过分析奥尼尔晚期剧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玛丽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进一步揭示其戏剧的艺术魅力,并试图通过这一形象,透视尤金·奥尼尔时代的精神危机,感受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浅析《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人生悲剧的根源

浅析《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人生悲剧的根源


奥尼 尔 始终 认 为悲 剧 是阐 述 生 活真 旆 的最 佳 手段 。对 此 ,他 曾解 释 :“ 部真正 的悲剧 里的幸福 ,比 一 古今 一切皆大欢喜结局的戏剧里 的幸 福还要 多, 把悲剧看 成不幸 无非是 当 代人的看法而 已 ! 古希腊人和伊 丽莎 白时代的人则更懂得其中的涵义… … 悲剧在精神上鼓舞他们能更深刻地 理 解 人生 意义 。 ”0 1 . 深 刻挖 掘 造 成 悲 剧 的 多 .1 2 重根源 希腊 悲 剧常 常将 悲 剧 的成 因 归 结为神 的 旨意, 士 比亚 悲剧则试 图 莎 从戏 剧主 人 公 的性 格上 寻 找悲 剧 根 源, 而奥尼 尔塑造 的主人 公之悲剧 不 能简单 说是天命或 性格, 根源 要复 杂 得多。 在 他笔 下, 的悲剧命运 是特 定 人 的社会文化 矛盾 的产物 , 人在 庞大社 会机 器 的压 力下 , 艰难 喘息 , 迷失 自 我 ,一方 面想努 力实现 美好 的梦境 , 方 面又只想遁入虚空获得暂 时的慰 藉。 奥尼尔 也深受 弗洛伊德 精神分 析
部 的戏剧 都在人 的 内部, 不在外部 而
的表现 上 ( 契 夫 ,19 :34 。2 97 8) O 世纪西 方戏剧 的一个重大 变化, 就是 向人 的 心灵 深处 内化 ,在情 节 的推 进 , 件 的层层 冲突 中, 事 着重 人物情 绪、思想 感情变化 的揭示 。 尤 金 ・ 尼 尔 是美 国严 肃戏 剧 奥

tuMi r11- 0)曾犀利地 指出 h r l , 95 05 l e 2 “ 在悲 剧的最 高意 义上 ,普通人 跟国 王 一样 ,都是 适於 作 悲剧 描 写 的 。 ” ( 阿瑟 ・ 勒 著 ,郭 继德 译 ,18 : 米 98 1奥尼 尔关注 的正是 普通人 的不幸 ; ) 在他 的剧 中找不 到气吞 山河的英雄人 物,也没有 什么极 端奸 恶之徒,他们 渺 小 、软 弱 、可悲 ,为命 运所 捉 弄, 为环 境所摆布 , 既无法 获得 自己的理 想, 更不可 能有任 何作为 。他们 的弱 点是 人类 的弱 点, 他们 的悲剧 是人类 普遍 悲剧 的浓 缩 。 2 玛 丽人生 悲剧 的根 源 2 客观 社会 因素 . 1 剧 中所处 的时代 ,是 2 世 纪上 0 叶美 国进入垄 断资本 主义 , 生产 和科 技突 飞猛进 。在金 钱统 治的社会 里 , 人性 严重扭 曲, 人与人之 间变得 冷漠 无情 , 传统 道德近 乎崩溃 ,出现 了暴 力 、凶杀 、吸毒 、种族 矛盾、权 力角 逐等 等社会 问题 ,再加 上战 争威胁 , 人们 在心灵 深处 普遍存在 不 安全感 、 孤独 隔离感 、异化感 、沉沦 感。 在该剧 的第 二幕 , 父子之 间有一 段关 於精神信 仰 的谈话 ,“ 小儿 子 问 父亲 是否为母 亲祈祷 了, 得到肯 定答 後后 , 巧妙而刻 薄地 引出尼采 的理 他 论~ 上 帝 已经死 了” ( 洪增 流 , 肖 淑蕙 ,20 : 7) 玛丽 生活在 一个 03 39 。

论尤金·奥尼尔《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丰满的女性形象

论尤金·奥尼尔《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丰满的女性形象
芦玉娜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 贵州 兴义 5 20 ) 640
摘 要: 尤金 ・ 奥尼 尔被誉 为“ 国戏剧 之 父” 是 美国二 十世 纪最 引人 注 目的剧 作 家之一 。奥尼 尔笔 美 ,
下刻画了很 多女性人物形 象, 通过分析他的作品《 天边外》 榆树下的欲望》 和《 中的两个女主角的人物形 象来对比他的晚期作品《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中的玛丽的女性形象 , 而得 出奥尼 尔塑造的女性人物 从 逐渐变得丰满圆润 , 具有独特的女性意识并有相 当的现 实意义。 关键词: 奥尼尔; 玛丽 ; 女性形象
收 稿 日期 :O 2 0 一 l 2 1— 5 2
作者简介 : 卢玉娜(99_ )女 , 17_ , 广西南宁人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外语 系讲师, 主要从 事英语语言
文 学教 学及 研 究。

5 ・ 6
2 1 年 02
卢玉娜
论尤金・ 奥尼尔《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中玛丽丰满的女性形象
i g nL n ma ei o gDa ’ o re t g t ru ha ayigtetoh rie nte0’ i ’ n te rma De i d r h ms y sJ un y i oNih to g n lz h w n h n eon si h Nel Sa o rda s sr Un e teEl l h e
尤金 ・ 奥尼 尔 被誉 为 “ 国戏剧 之 父 ” 一生 美 ,
创作了 5 O部戏 剧 。4 都是 悲剧 并 四获 普利 策 9部 奖 , 13 于 96年获 得诺 贝尔 文学奖 , 他带 领 “ 国戏 美
却带着一个刚成熟国家所具有 的活力 、希望 、 荣 耀、 痛苦与悲悼登上了戏剧舞台。 他也成为当代美 国戏剧之父 。 奥尼尔创作后期 的现实主义作品《 进 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作者最有思想深度和艺术 魅力的作品之一。此剧是一部具有强烈的 自传性 质 的小说 , 者 的父 亲 酗酒 , 亲吸 毒 , 尼 尔本 作 母 奥 人也身患肺结核。这和剧本中的人物 , 及故事情 节 极其 相似 。在 这部剧 里特别 要关 注 的是奥 尼 尔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悲剧探析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悲剧探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教研探索《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悲剧探析◆周红燕尤金奥尼尔的《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美国最有代表性的悲剧之一,他描述了泰伦一家在一天之内的活动,并通过人物的回忆和自白描述了过去的生活,同时也暗示了造成家庭悲剧的原因。

本文分析了造成这种家庭悲剧的原因,并从象征主义角度浅析了“雾”的象征意义。

悲剧象征主义雾尤金奥尼尔是第一位获得世界承认的美国剧作家,这不仅是因为他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作品,四次获得普利策戏剧奖,也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剧作家,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继承和发展了自古希腊一直到易卜生和斯特林堡的西方戏剧传统”,把美国戏剧带入了世界剧坛。

“他一生以深沉的情感反应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思想、迷惘和追求,又对各种艺术风格和流派做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大大丰富了戏剧艺术的表现手法。

”因此,尤金奥尼尔被尊为美国戏剧之父。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Long Day’s Journey i n t o Nigh t,以下简称《旅程》)是奥尼尔的自传性作品,奥尼尔在剧本扉页上写到:“我用血和泪在这个剧本里写下我早年的心酸。

”“《旅程》是奥尼尔垂暮之年对自己父母、兄长的深切怀念和沉痛悲悼,是作者用戏剧手法描述的有关人生自省和自谴的精神旅程。

它在揭示人性的弱点、亲情的伤害性和家庭悲剧构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意义。

”因而许多评论家将该剧看作是20世纪美国戏剧的代表作。

《旅程》通过一天中的四个场景展示了泰伦(又译作蒂龙)一家的全部悲剧生活,它有两条故事线索:一条是玛丽毒瘾的复发、隐藏、发现和精神崩溃,另一条是小儿子艾德蒙肺结核的猜测、确诊和疗养院的选择。

在这些线索背后作者展现了每个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的精神旅程。

爱、恨、指责和绝望的情绪充满作品。

所有人都指责泰伦的吝啬———指责他贪便宜请庸医致使玛丽吸毒上瘾,从而导致了家庭的悲剧,责备他不舍得给艾德蒙找所好的疗养院,而泰伦自己也在酒后承认自己因为害怕变穷而吝啬。

《进入黑夜的漫长历程》的悲剧理论研究

《进入黑夜的漫长历程》的悲剧理论研究

《进入黑夜的漫长历程》的悲剧理论研究作者:王延慧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02期内容摘要:《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美国20世纪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一部半自传体戏剧。

本文将运用文艺评论家的悲剧理论对该作品进行分析,进一步挖掘《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尤金·奥尼尔《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悲剧理论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 1888-1953)是美国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家:他的创作标志着美国民族戏剧的成熟。

他一生写就五十多部剧作,四次荣膺普利策戏剧奖。

1936年,奥尼尔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戏剧作家。

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悲剧,因此他的悲剧理论和悲剧创作中有举世瞩目贡献和成就。

[1]1957年,尤金·奥尼尔的《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获得普利策奖。

该剧共四幕五场,被称之为自传性质的作品。

故事发生在1912年8月的一天,情节集中在从早晨8:30至深夜这段时间。

父亲杰姆士·蒂龙曾是一名演员,为了一时的利益而荒废了自己的演艺事业,后来做生意也碌碌无为;母亲玛丽·蒂龙患有精神疾病,刚刚从疗养院回来;长子杰米沉迷酒色,失去了人生信仰;次子爱德蒙多愁善感,却染上了肺结核。

[2]全家人都希望摆脱痛苦的现实。

全家人始终在恩恩怨怨、爱恨交织的感情中挣扎。

在戏剧矛盾冲突的进行中,奥尼尔的悲剧理论和悲剧手法有了充分的体现。

一.悲剧情感的宣泄亚里士多德最早将悲剧定义为:是对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和宣泄。

奥尼尔曾在此剧剧本的扉页上写下这样的献辞:“我用血和泪在这个剧本里写下我早年的辛酸……我终于能够面对我已死去的亲人,并写下此剧——怀着对厄运缠身的狄龙一家四口的深深的怜悯、理解和原谅之情。

”[3]在这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奥尼尔通过对四个人物一天的活动的描写,表现了现代人生存的悲剧。

尤金·奥尼尔《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现代性解读

尤金·奥尼尔《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现代性解读
定 :河北大 学 出版社 ,2 0 0 4 : 4 .
而 ,正是 由于玛 丽丢失 了赖 以依靠 的宗教信仰 ,饱受狈 独 感 的折 磨 , 以吸 毒 、做 白 日梦 等 等 离经 叛道 方 式 反 叛 , 才使她成为名副其实 的反英雄 。 反英雄 不 同于传 统英雄 ,没有 高贵的 出身 、伟大 情操 ,反英雄是 渺小卑微 、甚至唯 唯诺诺 的。反英雄之
掘 人 类 与 自然 的 生 态 主 体 间 性 , 就 很 难 真 正 认 清 自然 的
反英 雄形象 ,以期彰 显现 代社会人 类的无助彷 徨和对 自 身命运 的无力 掌控 。 【 关键 词l 反 英雄 ;玛 丽 ;奥尼 尔; 《 进入 黑夜 的漫长前
程》
【 中图分类号】 I 1 0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9 6 1 6 7 ( 2 0 1 5 ) 0 8 . 0 0 0 6 . 0 3
系也 不复存 在 。人 与 自然 的斗争转 变为 人与人 的斗 争 , 而人与人的斗争也加剧了人与 自然 的斗争 。 《 愤怒 的葡萄》 中反映 出的 自然长期被 “ 背景化 ”和 “ 工具 化 ”有其传
统 “ 二元对 立 ” ,诸如 ,人类与 自然 、文 明与 自然等 的优 劣之分 的根 源 。如果不 正确认识 人类 与 自然 的关系 ,挖
主体身份 。缺乏对 自然 主体身份 的清醒认 识,人类将继 续肆无 忌惮 地破坏 自然 环境 ,进而 威胁 整个生 态系 统 ,
也威胁着人类 的未来


作 为美 国迄今 为止最 杰 出的戏剧 家 ,尤金 ・ 奥 尼 扫美 国戏剧 的浮华保 守,为美 国二十世纪严肃 剧奠定 了坚 实 的 基 础 。 《 进入黑夜 的漫长旅程 》这部 “ 以深 深

孤独时光机——从话轮转换角度解读《长日入夜行》里的玛丽

孤独时光机——从话轮转换角度解读《长日入夜行》里的玛丽

孤独时光机——从话轮转换角度解读《长日入夜行》里的玛丽张靖【摘要】尤金·奥尼尔在《长日入夜行》中成功地运用日常生活对话和独白描述了蒂龙一家的悲剧生活.在该剧中,三位男性家庭成员蒂龙、杰米、埃德蒙频繁地同时登场,其结成的同盟迫使玛丽在精神上承受着残酷的虐待,从而形成了一个三比一的不平等格局.此外,玛丽和她的女仆凯瑟琳的关系也处于一种疏远隔离的状态.因此,和蒂龙家庭的男性成员相比,玛丽身上的悲剧性处于一个更深的层次:当男人们在痛苦中相互宽慰之时,玛丽既无法突破自身的局限性,又得不到来自家人的精神上的抚慰,处于双重的困境之中,最终走上癫狂的不归路.【期刊名称】《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7页(P69-75)【关键词】奥尼尔;《长日入夜行》;玛丽;困境;癫狂【作者】张靖【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712.073尤金·奥尼尔是美国著名剧作家,其作品《长日入夜行》自1956年出版以来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兴趣。

该剧在其早期的评论中就已被誉为当之无愧的美国经典戏剧。

奥尼尔或者任何其他美国剧作家的任何其他作品都从未受到如此推崇。

就连一直批评奥尼尔的早期作品缺乏美学价值的著名评论家Robert Brustein也认为该剧是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1]。

随着近年各种文学理论的迅速发展,评论界对该剧从多种不同角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①有关该剧的各种研究方法详见Harold Bloom,ed.,Eugene O’Neill’s“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New York:Chelsea House,1987).。

学者们主要探讨了该剧对自然主义文学传统的突破和拓展、哲学立场、对弗洛伊德和/或荣格心理学理论的运用、对19世纪文学创作手法的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戏剧语言、作为现代悲剧的地位、对人物关系的处理、相对主义观和/或真理观、时间概念、社会学内涵,当然还包括对作品中家庭生活的分析。

解析《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的悲剧

解析《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的悲剧
学园 l X U E Y U A N
2 0 1 3 年 第2 5 期
解析 《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中玛丽 的悲剧
张阿林
【 摘
湖 北工业大学
要】 现 实主义悲剧 《 进 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是尤金 ・ 奥尼尔剧作 生涯的顶峰。本文试 图多维度探究剧 中重要角
色——玛丽悲剧人生的复杂根源:社会因素、人性弱点、家庭成员的隔阂与伤害、奥尼尔早年不幸生活经历的影响和他的悲 剧 命运 观 。
从而 注定 了悲剧 的一 生 。 奥 尼尔 的悲 剧 “ 是 从 心理学 , 生 理学 和社会 学 意义 上 的
是奥尼尔以 自己家庭成员为原型 , 沾满 “ 泪和血”的传世佳 作; 《 进入黑夜 的漫长旅程》中的母亲玛丽是奥尼尔在遵循 “ 关注人的内心真实”上成功塑造出的悲剧艺术形象。
【 关键词 】 《 进入黑夜 的漫长旅程》 悲剧 根源 解析 【 中图分类号 】 1 7 1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4 8 1 0( 2 0 1 3) 2 5 —0 0 5 4 —0 2
榨下,^ 类 无昕遁形 , 艰 难喘息 ,一方面想努力实 现美好的梦
无气吞山河的英雄人物 , 也没有极端奸恶之徒 ,他们渺小 、 软弱、可悲,被命运所捉弄,为环境所摆布,既无法获得 自 己的理 想 , 更不 能有 所作 为 。他 们 的弱点 是人类 的弱点 ,他
们 的悲剧是 人类 普遍 悲 剧 的浓缩 。
二 玛 丽人 生悲剧 的根 源
奥尼尔认为悲剧是 阐述生活真谛 的最佳手段 。他解释 道: 一部真正的悲剧里的幸福 ,比古今一切皆大欢喜结局的 戏剧里的幸福还要多 , 把悲剧看成不幸无非是当代人的看法 而 已!古希 腊人和伊 丽莎 白时代 的人则更懂 得其 中的涵 义……悲剧在精神上鼓舞他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人生意义 。 他的悲剧深受古希腊 、 莎士 比亚等传统悲剧的影响, 但在很 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做了大胆的变革和突破。 古希腊悲剧常常将悲剧成因归结为神的旨意, 莎士比亚则 试 图从 主 人 公 的性格上 寻找悲剧根源 , 而奥尼尔塑 造的 主 ^ 公

简析《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主人公的生存状态

简析《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主人公的生存状态

简析《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主人公的生存状态作者:周倩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08期摘要:《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后期的一部代表作,作者将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体现到作品当中,剧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任何流行于欧洲舞台上的谋杀等意外情节,他将一个普通人家的生活状态描写得入木三分,打动了无数观众。

奥尔尼描述的这种种画面是现代人生存的真实写照,他们用不正常的手段来寻找自己的梦幻家园,但梦是短暂的,痛苦和悲哀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迫使他们不得不去面对。

关键词:生存苦难悲剧梦幻家园20世纪上半叶,美国现代戏剧走向成熟,其中,戏剧家尤金·奥尼尔以多变的创作风格,深刻的思想探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被誉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

奥尼尔的戏剧创作表现了极强的社会批判意识和悲剧意识,其中,家庭悲剧占了绝大部分,作者力图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来表现现代人内心的矛盾、痛苦和精神的迷惘、无助。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奥尼尔后期代表作,是一部“凝聚着血和泪”的自传性作品,这部作品通过对一个普通家庭各个成员日常生活情景的描述,展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揭示出人类内心深处最隐秘的矛盾,并引导读者探索“这个支离破碎、丧失了信心的时代”后面的深刻意义。

一、凄惨的人生奥尼尔认为,“戏剧就是生活”,而“生活是一出悲剧”,剧情一开始,奥尼尔便为读者展示了泰隆一家混乱、压抑的生活状态。

在1912年8月的一天,早上八点半,玛丽的毒瘾再次复发,疼痛难忍,她最疼爱的小儿子埃德蒙被确诊为肺结核,这在当时那个年代是无法治愈的。

父亲泰隆用酒精来麻痹自己的情感,玛丽在毒品中想象着自己的梦幻家园,而他的长子沉浸于诗歌中来寻求精神上的慰藉,一家人都在恩怨情仇中挣扎地活着。

剧中的女主人公玛丽是一位清纯美丽并且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富商之女,曾有着远大的理想,但当她爱上了演员泰隆并决定要嫁给他时,她的悲剧命运也由此开始。

生活的悲剧,悲剧的人生——评《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玛丽

生活的悲剧,悲剧的人生——评《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玛丽
中图分类 号 :16 3 I0 .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 2—8 1 (0 0 0 0 5 0 17 6 0 2 1 ) 6— 0 3— 2
内心 的孤独使她非常苦闷。在生 尤金 ・ 奥尼尔时 , 因患病 十


“ 生活就是一出悲剧 ” —— 奥尼尔的悲剧观
《 入 黑 夜 的漫 长 旅 程 》 奥 尼 尔 创 作 后 期 的代 表 作 , 进 是 该
程 》 以再 现 。奥 尼 尔 的父 亲 是 一 名 演 员 , 亲 出 身 富 裕 家 得 母
深深地打动着观众和读者。
庭 。父母因相爱而结婚 , 婚后生活却 并不和谐 美满 。他 的父 亲因 自小家贫 , 在金钱方面颇为计较 。他 的母 亲生长在 富裕
的家 庭 , 前 的生 活 安 逸 、 足 。 丈 夫 吝 啬 的 天 性 和 演 员 的 婚 富 职 业 特 点 , 无 法 满 足 她 过 安 定 舒 适 生 活 的 愿 望 , 夫 四 处 却 丈
少也经常是不成功的斗争 , 因为我们绝 大部 分人身 上具有某
种 阻挠 我 们 的 东 西 , 我 们 不 能 达 到 我 们 的 理 想 和 愿 望 ” 使 。 从 他 的作 品 中 , 者 或 多或 少 能 窥 见 他 内心 的伤 痕 。 读 奥 尼 尔 父 母 之 间 的 矛 盾 给他 的心 灵 留下 难 以愈 合 的 伤
悲剧观 : 生活本身就是 悲剧 , 戏剧就是生活 , 生活的本质 和解释 。剧 本 围绕女 主人公玛 丽和丈 夫、 是 儿子在 一天里 的 生活 , 以同情 的笔触 , 为读者呈现 了一个希望摆脱悲惨命运的女性无助的挣扎 和抵 抗。
[ 关键 词 ] 奥尼尔;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 生活的悲剧; 玛丽

叙述、认识、剖析与反思——解读《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女主人公玛丽的人物形象

叙述、认识、剖析与反思——解读《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女主人公玛丽的人物形象

Vo l.32No .4Apr.2011第32卷第4期2011年4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urnal of C hifeng University (S o c.S ci )一、引言尤金·奥尼尔是美国20世纪严肃戏剧的奠基人。

他的现实主义戏剧广泛地反映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问题和作者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

他的许多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美国的现实生活,揭露了这个社会存在的种种丑恶现象和严重问题。

但他对于这些现象和问题,有时不免做出唯心主义甚至神秘主义的解读,并且采取了悲观的态度。

观看奥尼尔的戏剧作品,总有一种心头沉重的感觉,体味到浓郁的悲剧色彩。

奥尼尔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他卓有成就的戏剧创作,标志着美国民族戏剧的成熟。

1940年,尤金·奥尼尔写了一部重要的自传体戏剧《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描写一个家庭的不幸生活。

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作者通过一系列平行人物的比较,描述一系列平行的事件,来映衬主要的人物与事件,该剧具有强烈的自传性质。

剧中的父亲蒂龙曾经是一位演员,但却为人吝啬,在家中独断专行。

母亲玛丽由于丈夫的演员职业遭受社会偏见,与朋友和家庭断绝交往,多数时间独自一人呆在廉价的旅馆里虚度光阴,无处倾诉自己的心声。

长期的精神郁闷,加上庸医曾经用吗啡为她治疗病痛,使她逐步染上了吸毒的恶习。

她的长子杰米无固定职业,整日游手好闲,酗酒赌博逛妓院,放荡落魄,成了百老汇的艺术游民。

小儿子爱德蒙身体体弱多病,身染顽疾肺结核,对前途悲观失望,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奥尼尔悲剧性家庭生活的艺术再现,因此,无论就内容还是情感来说,都能更深刻地打动观众朋友们的心。

当我们给予《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剧中人物———玛丽深切同情之时,评论家对女主人公玛丽大多持否定态度,认为她是造成家庭目前这种困难状况的祸首。

有的人认为玛丽是全家最卑劣、最令人生厌的人,既折磨着家人,又折磨着自己,是个不值得同情的人物。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的悲剧根源——异化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的悲剧根源——异化
2 0 1 3 年第 3 期 安 徽 电子 信 息 职业 技 术 学 院学 报 N o . 3 2 0 1 3 第1 2 卷( 总第 6 6 期)J O U R N A L O F A N H U I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0 F E L E c T R o N I C s & I N F 0 R M A Ⅱ 0 N T E c H N 0 L ( 】 G Y G e n e r a l N o . 6 6 v o 1 . 1 2
悲剧 的社 会根 源。
[ 关键词 ] 异化 ; 玛丽; 弗洛姆 ; 精神荒原
[ 中图分 类号 ] I 1 0 6 [ 文 献标 识码 ] A
在 英语 戏剧 史上 . 尤金 ・ 奥 尼尔 通常被 评论 界美
下嫁 给他 , 跟着 他一 生过 着到处 奔பைடு நூலகம்波 的 E l 子。 她 因受
誉 为继 莎士 比亚 和 肖伯 纳 之后 的第 三代英 语剧 作家 的代表 。在美 国文 学史 上, 奥 尼尔 被公 认 为 “ 美 国戏 剧 之父 ” 。奥 尼 尔共 创 作 二 十一 部 独幕 剧 和 三 十 多
己 的努力 获 得 财 富和 名气 , 但 是 晚年 没落 。妻 子 玛 丽原 来是 一 位 富商 的女儿 , 因对 詹 姆 斯 一见 钟 情 而
化 问题 。 他 以马克 思 的劳动异 化理 论为 基础 , 并且结
合 了弗 洛伊德 精 神分析 学 ,将异化 问题 的研 究推 进
★ t 收稿 E t 期] 2 0 1 3 — 0 3 — 2 5 [ 作者简介 ] 秦丽华( 1 9 8 5 一 ) , 女, 云南宣威人 , 硕士 , 助教 , 研究方 向 : 美 国文学 。

论《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创伤记忆

论《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创伤记忆

题目:论《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创伤记忆姓名:王丹丹指导教师:尹振球系别:影视艺术系年级:2012级本科1班完成日期:2016年1月9日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论《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创伤记忆摘要:本文主要对奥尼尔后期具有代表性的悲剧作品《进入黑夜的漫长旅途》的剖析,深入挖掘作品中作者的创伤记忆的体现。

通过对作者生平、作品中家庭悲剧的真实再现以及早期宗教与创作背景对作品中创伤记忆形成的影响。

从创伤记忆这一点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阐述。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进入黑暗的漫长旅程》文本及作者创作的背景、宗教、家庭人物关系以及作品所折射出的时代背景与意义的探究与分析。

本文拟就家庭因素、自身原因以及社会影响等问题进行论析。

关键词:《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创伤记忆家庭悲剧Topic:Theory of traumatic memories of“the long journey into the night”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o'neill the tragedy of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the late into“the night of the long journey“,the author in the works of dig the embodiment of the traumatic memories.Based on the author's life,family tragedy in the works of true reappearance and early religion and traumatic memory formation in the works of creation background on impact.From the traumatic memories that works for deep excavation and to elaborate.This paper aims to the long journey into the dark text and the author's background,religion,family relationships and works reflect the time background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family factors,its own reason and social impact.Key words:"the long journey into night";traumatic memories;Family tragedy目录题目 (1)正文 (1)一、家庭悲剧对创伤记忆形成的影响 (1)(一)母亲玛丽的心象迷失 (1)(二)父亲蒂龙的失败与谅解 (2)(三)哥哥杰米的混乱生活与影响 (3)二、奥尼尔创伤记忆形成的自身原因 (5)(一)早期的童年经历 (5)(二)青年时期的坎坷遭遇 (6)三、爱尔兰血统与美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7)(一)爱尔兰传统文化的影响 (8)(二)爱尔兰文化与美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9)注释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论《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创伤记忆这部作品包含着作家奥尼尔全部的创伤记忆与悲伤主题,将作家的人生悲剧真实展现。

浅析尤金.奥尼尔《进入黑夜的漫长路程》中女性的悲剧开题报告

浅析尤金.奥尼尔《进入黑夜的漫长路程》中女性的悲剧开题报告

浅析尤金.奥尼尔《进入黑夜的漫长路程》中女性的悲剧开题报告学科分类号 0502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中文):浅析尤金.奥尼尔《进入黑夜的漫长路程》中女性的悲剧(英文):O’Neil’s female tragedy in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姓名谭艳青学号200921110306院(系)树达学院外语系专业、年级英语教育二班指导教师二○一三年月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作者签名:二○一三年月日论文题浅析尤金.奥尼尔《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女性的悲剧作者尤金.奥尼尔所属院、专树达学院英语指导教师邱涤纯预计6000 开题2012年选题的根据:1)说明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尤金.奥尼尔是美国著名剧作家,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他一生坚持不懈地革新戏剧艺术,艺术风格多种多样、精深圆熟。

其最显著的是其悲剧色彩。

在他的作品中,悲剧占重要地位。

他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融合一体,在非常化的场面和言行中蕴含着深沉的悲剧性冲突。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杰作,也是作者最有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的作品之一。

充分体现了其悲剧意义。

奥尼尔是美国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剧作家。

美国戏剧真正成为美国文学的一部分,在20世纪20至30年代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局面,获得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评论界曾指出:“在奥尼尔之前,美国只有剧场;在奥尼尔之后,美国才有戏剧。

”他的作品也成为表现主义戏剧及西方20世纪现代戏剧的典范,影响各国。

歧视与压迫斗争与反抗——《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女主人公玛丽的人物形象剖析

歧视与压迫斗争与反抗——《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女主人公玛丽的人物形象剖析

歧视与压迫斗争与反抗——《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女主
人公玛丽的人物形象剖析
徐英辉
【期刊名称】《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术版》
【年(卷),期】2011(027)003
【摘要】《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尤金.奥尼尔创作的最有思想深度的作品之一,该剧描写了一个家庭的不幸的生活,作者深刻分析了女主人公玛丽的女性形象以及剧中主要角色的各自不同的命运以及造成此等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详尽叙述并讨论了女性问题,揭露了这个社会存在的丑恶现象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奥尼尔悲剧性家庭生活的艺术再现,他所提出的尖锐的社会问题时至今日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总页数】3页(P129-131)
【作者】徐英辉
【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外语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3
【相关文献】
1.试论《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女主人公人生悲剧的根源 [J], 金国臣
2.从失望到绝望r——试论《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女主人公的生存状态 [J], 金国臣;王剧
3.叙述、认识、剖析与反思——解读《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女主人公玛丽的人物形象 [J], 祝丽萍
4.揭开迷雾的面纱,重建精神的生态——析《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的精神生态 [J], 闫平
5.进入内心世界的漫长旅程——对奥尼尔剧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蒂龙的精神分析 [J], 冯芃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寻求归属的苦闷与抗争——试析奥尼尔笔下玛丽的悲剧命运

寻求归属的苦闷与抗争——试析奥尼尔笔下玛丽的悲剧命运

寻求归属的苦闷与抗争——试析奥尼尔笔下玛丽的悲剧命运王艳芳
【期刊名称】《江西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0(000)007
【摘要】悲剧产生于寻求归属的失败之中,这是奥尼尔一生都在探寻的主题,纵观其作品,灵魂的归属贯穿始终。

当代剧作家必须挖掘时代的病根——旧的上帝已死,而科学和物质又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新上帝,借以为残存的原始宗教本能寻找生命的意义,并安慰它对死亡的恐惧,结果人们丧失了灵魂。

本文以《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为蓝本,深刻分析女主人公玛丽在寻求归属的旅程中从希望(人生第一角色)——失望(人生第二角色)——绝望(人生第三角色)的心理历程。

【总页数】4页(P64-67)
【作者】王艳芳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3/783
【相关文献】
1.白先勇笔下女性性苦闷的悲剧命运探微 [J], 黄伟雄
2.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现代诠释--试论奥尼尔戏剧的古希腊精神 [J], 张昀韬
3.试析尤金·奥尼尔剧作中的悲剧爱情——兼论奥尼尔的爱情观 [J], 杨庆龙
4.苦闷中的呻吟与抗争──《少年维特的烦恼》与《沉沦》 [J], 夏晓鸣
5.寻求归属的苦闷与抗争——再论奥尼尔笔下凯伯特的悲剧 [J], 高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女性悲剧解读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女性悲剧解读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女性悲剧解读
张静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2016(0)7Z
【摘要】被誉为"美国现代喜剧之父,美国莎士比亚"的尤金·奥尼尔一生笔耕不辍,遵循着现实主义的创作路线,特别是其对女性形象入木三分的刻画展现得淋漓尽致,深刻隽永。

奥尼尔笔下具有传统美德的"天使"在婚姻的"圣殿"中为得到梦想中的幸福却像"魔鬼"一般愤怒、纠结、疯狂。

本文从性别角度和人物创作原型解读《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女性悲剧。

【总页数】2页(P47-48)
【关键词】《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奥尼尔;悲剧
【作者】张静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073
【相关文献】
1.生活的悲剧,悲剧的人生——评《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玛丽 [J], 周冠英
2.人性冲突与现实压抑——荣格式解读《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人物詹米的悲剧元素 [J], 邓昊
3.《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女性主义解读 [J], 刘永杰
4.人性冲突与现实压抑——荣格式解读《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人物詹米的悲剧元素 [J], 邓昊
5.牺牲与反抗--解读《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女性人物玛丽的悲剧 [J], 刘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的悲剧作者:张阿林来源:《学园》2013年第25期【摘要】现实主义悲剧《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尤金·奥尼尔剧作生涯的顶峰。

本文试图多维度探究剧中重要角色——玛丽悲剧人生的复杂根源:社会因素、人性弱点、家庭成员的隔阂与伤害、奥尼尔早年不幸生活经历的影响和他的悲剧命运观。

【关键词】《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悲剧根源解析【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054-02尤金·奥尼尔是美国严肃戏剧的奠基人,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剧作家,他一直致力于以最大限度关注“主观世界的赤裸、强烈的呈露”。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奥尼尔以自己家庭成员为原型,沾满“泪和血”的传世佳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母亲玛丽是奥尼尔在遵循“关注人的内心真实”上成功塑造出的悲剧艺术形象。

一悲剧和悲剧观舞台上的悲剧来源于生活中的悲剧。

对于生活中的悲剧,鲁迅先生曾鞭辟入里地概括成“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

叔本华从悲剧的审美心理角度,认为悲剧是对“求生意志的否定,是通过揭示生存的虚妄而获得解脱的一种审美活动”。

亚里士多德却从悲剧成因的角度看待悲剧:悲剧是正常人由于性格过失而使自己陷入悲惨的结局。

我们结合鲁迅先生的表述,将舞台上的悲剧重新下定义:“把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之毁灭过程再现出来给人看”。

不管什么样的悲剧,各自成因如何,它们以怎样的情节激起观众的共鸣,之所以能普遍激发观众凄凉沉痛的情感,是因为所有的悲剧都有一个共性:某种值得保留或追求的美好事物的丧失。

奥尼尔认为悲剧是阐述生活真谛的最佳手段。

他解释道:一部真正的悲剧里的幸福,比古今一切皆大欢喜结局的戏剧里的幸福还要多,把悲剧看成不幸无非是当代人的看法而已!古希腊人和伊丽莎白时代的人则更懂得其中的涵义……悲剧在精神上鼓舞他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人生意义。

①他的悲剧深受古希腊、莎士比亚等传统悲剧的影响,但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做了大胆的变革和突破。

古希腊悲剧常常将悲剧成因归结为神的旨意,莎士比亚则试图从主人公的性格上寻找悲剧根源,而奥尼尔塑造的主人公之悲剧不能简单说是天命或性格造成。

②在他笔下,人的悲剧命运是特定的社会文化矛盾的产物,在居高临下的社会机器压榨下,人类无所遁形,艰难喘息,一方面想努力实现美好的梦想,一方面又只想遁入虚空获得暂时的慰藉,迷失自我。

奥尼尔也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露和剖析,揭示出人类悲剧命运的根源往往在于人类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并拒绝正视现实”。

在他看来,面对冥冥中的命运之笔,人似乎总是不能把握自己,从而注定了悲剧的一生。

奥尼尔的悲剧“是从心理学,生理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综合悲剧”。

美国作家阿瑟·米勒犀利地指出,“在悲剧的最高意义上,普通人跟国王一样,都是适于作悲剧描写物件的。

”古希腊悲剧主人公,多是帝王将相、王子公主。

到了莎士比亚时代,“由于人文主义运动的兴起,人们认识到了人的力量,而不再认为神是促使悲剧产生的力量”。

但是,主人公仍然离我们很远,不是我们周围的普通人,如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奥尼尔关注的恰恰是普通人的不幸遭遇,在他的剧中全无气吞山河的英雄人物,也没有极端奸恶之徒,他们渺小、软弱、可悲,被命运所捉弄,为环境所摆布,既无法获得自己的理想,更不能有所作为。

他们的弱点是人类的弱点,他们的悲剧是人类普遍悲剧的浓缩。

二玛丽人生悲剧的根源剧中玛丽悲剧命运的形成有社会、时代、他人的因素,也有其自身性格因素,她所体现出的人性弱点是人类共有的弱点。

因此,她的悲剧命运能激发出观众凄凉和沉痛的情感共鸣。

除此之外,奥尼尔早年的个人经历以及他独特的命运观思想体系也是塑造这样一个艺术形象的原因。

剧中所处的时代是20世纪初,那时的美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金钱将人性严重扭曲,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无情,传统的道德观念渐趋崩溃,出现了种种社会问题,再加上战争威胁,人们在心灵深处普遍缺乏安全感。

在该剧第二幕,父子之间有一段关于精神信仰的谈话,“小儿子问父亲是否为母亲祈祷了,得到肯定答复后,他巧妙而刻薄地引出尼采的理论——上帝已经死了”。

玛丽生活在这样一个信仰崩溃、精神丧失归属的时代,她的家庭不幸也是社会的不幸。

关于悲剧人物,亚里士多德有一个经典的描述:他们是“这样一种中等人:在道德品质和正义上并不是好到极点,但是他的遭殃也不是由于罪恶,而是由于某种过失和弱点。

”玛丽悲剧的另一个重要根源就是她与生俱来的也是人类最普遍的弱点——面对不幸时的软弱和逃避。

她无法清醒认识自己,不愿接受因自己幼稚的婚姻选择带来的苦果,只想躲在往昔幸福生活的迷“雾”中。

因为无力承受现实的打击,所以她讨厌从幻想中被“雾笛”叫醒。

“我讨厌的是雾笛。

它老是在你耳边缠住你,让你不得清静,老是提醒你,警告你,让你回顾过去。

”很显然,“雾笛”代表残酷社会现实,她企图把自己与社会隔离开,把过去和现实隔离开,让雾把“整个人生都遮盖起来”,这样就可以不去面对残破的人生。

玛丽对现实生活永远无法适应,她无人倾诉,只有在往昔的幻想中才觉得舒服自如。

玛丽的悲剧人生是从建立家庭开始的,家庭并没有带给她真正意义上的幸福稳定。

在整个家庭中,成员之间相互埋怨、憎恨,可是他们之间又由于血缘关系而彼此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在每次争吵之后,大家又互相和解、宽恕和原谅。

蒂龙显然对玛丽的悲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舍不得在玛丽生孩子时花钱请来好医生,结果庸医误诊,使得玛丽染上毒瘾。

常年在外居无定所,“坐肮脏的火车,住下等旅馆”,这样的生活使玛丽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加上蒂龙长期待在剧团或酒吧,根本无法给予玛丽足够的关怀。

可以说,与蒂龙结合是玛丽不幸命运的起点。

长子吉米没有自己的职业,在父亲的工厂里工作,却对父亲嫉恨,指责父亲的吝啬导致母亲染上吗啡,他做梦也想不到“除了妓女以外,还有别的女人会吸毒”;唯独不提自己而立之年却无所事事,放纵堕落,过着寄生虫般的生活。

他根本无法平静下来和父亲商谈解决问题的办法,几乎“没有停止过对父亲的指责,对母亲的鄙视,对弟弟的肆意攻击”。

小儿子埃德蒙在第四幕中也面无表情地把母亲称作“纠缠着过去不放的鬼魅”。

蒂龙父子没有停止过责怪玛丽,很少考虑自己是否在玛丽的悲剧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没有意识到所有这一切只会使玛丽在孤独和毁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折射了奥尼尔早年不幸的生活经历。

③奥尼尔在童年时代一直过着颠沛不定的生活,很少享受到家庭的温暖。

19岁的奥尼尔在普林斯顿大学上了一年学便中途辍学,走向下层社会,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先后到过南美、非洲和欧洲,做过淘金者、水手等。

奥尼尔“亲眼目睹了人间的不平,饱尝了世态炎凉,从不同角度洞察到西方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

这一切为他后来从事戏剧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也直接塑造了他作为剧作家的悲剧性格。

奥尼尔笔下消极、悲观的人物正好表达了对所生存的那个社会的彻底失望。

三结束语奥尼尔说:“我总是意识到在命运的后面有种力量,那是上帝,是我们过去的生命……”似乎冥冥之中有某种奇怪的力量操纵着我们的步伐,而且这种神秘力量是巨大的、超自然的、不为人的意志(理性)所转移的。

奥尼尔意识到人类力量的局限性和冥冥中命运的不可抗拒,他的悲剧意识始终支配着他的创作。

剧中的悲剧几乎都围绕家庭这个核心,围绕如何实现理想的人格价值、爱的价值。

他的剧作向观众展示了主人公内心世界惊心动魄的画面,这些画面具有深刻的悲剧蕴涵。

除此之外,他也十分关心“人与灵魂、命运,以及人的自觉和不自觉的要求、愿望之间的关系……和传统悲剧观的命运根源不同的是,奥尼尔把梦境和欲望也看作人生的动力和悲剧的根源,在奥尼尔那里,努力实现梦境是人生的价值也是人生的悲剧根源”。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这是否就意味着人一生都生活在自由与不自由即人自身同命运的挣扎对立中?奥尼尔一生致力于悲剧创作,始终不懈地探索现代人的精神领域,希望能指出人类不幸的根源,却苦于无法真正为他们找到出路。

玛丽的人生悲剧是社会、家人、命运与自身弱点的综合因素造成的,她的不幸正是社会不幸的浓缩。

主人公玛丽、奥尼尔本人和他在其他戏剧中塑造的许多鲜活而苦闷的形象都始终处于命运无处不在的枷锁中,盼望能有被打开的那一天。

注释①巴莱特·克拉克.尤金·奥尼尔和他的创作[M].洛杉矶:道威尔出版社,1947:86②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93~94③这句生平,是本人在google中搜索到的部分介绍材料,稍有加工筛剪。

参考文献[1]Eugene. O’Neill. The plays of Eugene A New Assessment[M]. The Ungar Publishing Company,1985[2]Eugene O’Neil.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M].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55[3]阿瑟·米勒著.悲剧与普通人[A].阿瑟·米勒论戏剧(郭继德译)[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4]陈立华、李习俭.试论《毛猿》的悲剧根源[A].尤金·奥尼尔戏剧研究论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5]洪增流、肖淑蕙.英美戏剧[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6]梅绍武.美国严肃戏剧的奠基人——尤金·奥尼尔[J].河北师院学报(社科版),1997(2):96[7]牛培丽.泰伦形象分析——奥尼尔剧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解读[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71[8]王润生.我们性格中的悲剧[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9]袁可嘉.欧美现代派文学概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张焕珍.奥尼尔对传统悲剧的突破[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4(5):85~86〔责任编辑:范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