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四年级科学上册二单元溶解单元复习题

四年级科学上册二单元溶解单元复习题

第二单元《溶解》复习提纲

2-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1.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2-1.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2-2.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2-2.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轻轻摇晃杯子以后: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2-2.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3.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

2-3.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2-4.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2-5.切碎、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水能溶解一些物质》PPT课件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水能溶解一些物质》PPT课件

一贴
新知探究
1、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2、让漏斗下端的管口靠近烧杯内壁。
新知探究
3、略倾斜玻璃棒,一端对着三层滤纸,沿着玻璃棒慢慢导流液体进 入漏斗。
做过滤实验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新知探究
比较一下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情况
分别过滤三个烧杯中的物质。仔细观察过滤前后烧杯中的水和滤纸 的变化,记录下来。
3.当一匙沙子放入水中,我看到( A ),说明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A 在滤纸上没有看到沙 B 沙沉到杯子的底部 C 杯子里的水变混浊了
课堂练习
四、填图题。将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比较图表空白处填写完整。
不搅拌 食盐 颗粒慢慢变小
沙 面粉
不变 不变
搅拌后
放置一会儿
过滤后
颗粒慢慢消失
颗粒消失
没有出现颗粒
观察结论是什么呢? 观察结论:一些物质(如食盐等)可以溶解在水中。 怎样来观察、描述沙子在水中的状态呢?
新知探究
观察、描述沙子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器材:烧杯、小勺、玻璃棒、沙子、水 1、观察没放入水中的沙子是什么样。
2、取一平匙沙子,放在烧杯的水中观察。
新知探究
3、轻轻的搅拌几下后观察。
4、再搅拌一会儿,静置,观察。 填写观察记录
新知探究
烧杯
玻璃棒
铁架台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到食盐再怎么
搅拌也不能溶解时就达到
了“最后溶解”,这时
计算最后溶解在第几份?
溶解量是最后一份数减
去一份数。
什么叫
最后溶解?
我们的研究记录
加入的食 1份 2份 3份 4份 5份 6份 7份 8份 9份 盐量/克 4克 8克 12克 16克 20 24 28 32 36
克克克克克
是否溶解 √
√√
√ √√√√√
我们的实 一杯100毫升的水中可以溶解 36克 克食盐。 验结果
其他小组 最多的,溶解
的实验结 大多数,溶解

最少的,溶解
克食盐。 克食盐。 克食盐。
我们发现 最后溶解在第( 9 )份,100毫升水的溶
解量达到(36 )克。
通过今天的实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像现在大家做好
1、在20摄氏度的环境下,100毫升的水溶解大约
( 36 )克食盐。
2、在做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食盐 的实验中,先把盐一份2克分好,再( 一份一份 ) 的加入水中,直到( 不能溶解 )为止。
小组讨论
❖要知道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我们 打算怎么做?
❖我们还应注Fra Baidu bibliotek些什么?
a
b
c
d
水量 统一
50 毫升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溶解》复习提纲

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两低”。两低:液面低于滤纸,滤纸低于漏斗口。漏斗下端的管口靠紧烧杯的内壁。

3、高锰酸钾溶解于水后形成了一种紫色、透明的溶液,它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4、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5、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6、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听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7、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8、一杯水(100毫升)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9、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1、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2、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13、人们利用“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2020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总结 (复习)

2020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总结 (复习)

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目录

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5.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6.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7.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8.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9.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0.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3.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4.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PPT教学课件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PPT教学课件

课堂练习
二、判断题 1.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一样的。( × ) 2.100克水中能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相同的。( × ) 3.在同样多的水中加入白糖和小苏打,溶解越多说明这种物质在水中 的溶解能力越弱( × ) 4.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 )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_____氧__气_______ 进行 呼吸的。 2.气体溶于水是一个___可_逆______的过程。 3.50毫升的水大约能够溶解__1_8______克的食盐。 4.了解某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为 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帮助。
第二单元

解Hale Waihona Puke Baidu
2.4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授课老师:XXX
新课导入
猜猜:在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的溶解能力强? 一起走进今天的课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新知探究
• 一、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对比观察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目的:通过把食盐和小苏打分别放入水中溶解,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 解能力,验证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相同的。 实验材料:2个烧杯、搅拌棒2根、20克食盐、20克小苏打。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天气

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

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即无风是0级、微风是1级、大风是3级。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10~24.9毫米是中雨,25~49.9毫米是大雨,50~99.9毫米是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班级:姓名:

1.(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过滤时,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的(内壁),过滤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3.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4.胶水放入水中,开始(沉入水底),经过充分搅拌,会(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因此,胶水(能溶解)在水中。

5.把食用油加入水中,食用油会(浮在水面上),说明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洁精,振荡后,食用油(会变成乳状的液体),这说明(食用油在加入洗洁精后可以溶解)。

6.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7.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8.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是否被搅动)有关。水果糖在水中快速溶解的方法:①搅拌②加热或者用热水③把水果糖碾碎。

9.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10.水能溶解(固体)、(液体),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

1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如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12.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

1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内焰)、(外焰)、(焰芯)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焰芯)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和(沉淀)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2、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3、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4、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高锰酸钾投入水中时:会像小蝌蚪一样出现紫色的尾巴,然后慢慢沉入水底,一点点的向水中扩散。充分搅拌后:不能看到它的颗粒,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5、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6、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

7、(食盐、糖、小苏打、肥皂、胶水、酒精、醋、高锰酸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面粉、食用油、沙子、泥土、铁钉、橡皮、塑料)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8、把食用油加入水中,食用油会(浮在水面上),说明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洁精,振荡后,食用油(会变成乳状的液体),这说明(食用油在加入洗洁精后可以溶解)。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溶解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溶解知识点

第二单元溶解知识点

1.溶解的特征: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2.溶解了的物质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3.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搅拌棒、烧杯。

4.过滤实验的实验步骤:

①把漏斗放置于铁架台上,漏斗下放一个烧杯。

②把滤纸对折两次后,沿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③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的内壁。

④略倾斜玻璃棒,一端对着三层滤纸,沿着玻璃棒慢慢导流液体进入漏斗,观察。

5.过滤实验时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紧靠三层滤纸,漏斗颈的底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6.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7.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轻轻摇晃杯子以后: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8.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淀、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9.有些液体相互之间也可以溶解。如:洗发液、胶水、醋、酒精能溶解在水中。

10.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把食用油加入水中,食用油会上浮,说明食用油不溶解于水,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洁精,振荡后,食用油溶解,这说明食用油溶解在洗洁精中。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整理记录:我们如何来区 分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容 易溶解的现象?
三、拓展:课后继续观察 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 解
实验:在三个试管中各盛 约15毫升的水,分别往试 管中加入1-2毫升醋、酒精 和食用油。充分振荡后静 置观察。
交流:描述这三种物质在 水中的溶解情况。
讨论:醋和酒精的溶解与胶 水或洗发液的溶解有什么相 同和不同?与醋和酒精的溶 解相比,食用油在水中有什 么特点?食用油能溶解在水 中吗?
来自百度文库
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 加入少量洗涤剂会怎样? 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水中是 漂浮的还是下沉的。它们在水 中是怎样扩散的?轻轻搅拌后 有什么现象? 搅拌后胶水或 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吗?
交流:与食盐和高锰酸钾 相比,胶水或洗发液的溶 解有什么特点?
二、观察醋、酒精和食用 油是怎样溶解的
观察:醋、酒精、食用油 三种物质。
预测:醋、酒精、食用油 三种液体在水中会怎么样?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 的
1、引入:我们知道有些固体物 质容易溶解在水中,形成透明、 稳定的溶液。那么液体是否也能 像食盐和高锰酸钾那样溶解在水 中呢?谈谈你们的经验。
问:“那么液体之间是怎 样溶解的呢?”今天我们 就来研究胶水和洗发液在 水中的现象。
分组实验:取一小勺胶水 或洗发液慢慢地倒入盛水 的烧杯中。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

点汇总

1. 物质的属性和变化

- 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 物质有一些共同的属性,例如颜色、形状、硬度、气味等。

- 物质可以经历一些变化,包括状态变化、溶解、燃烧等。

- 物质的状态变化包括固体转液体、液体转气体、气体转液体、液体转固体等。

2. 物质的测量

- 物质的重量可以用天平进行测量。

- 物质的长度可以用尺子进行测量。

- 物质的体积可以用进行测量。

- 物质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3.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 可以通过筛分将不同颗粒大小的物质分离开。

- 可以通过手工挑选将不同性质的物质分离开。

- 可以通过过滤将含有固体颗粒的液体与固体分离开。

- 可以通过蒸发将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分离开。

4. 物质的保存

- 节约用水和用电,避免浪费资源。

- 妥善保管物质,避免不必要的损耗。

- 善于利用废物和回收利用资源。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溶解》知识点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溶解》知识点教科版

第二单元《溶解》知识点

一、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食盐能溶解在水中,面粉和沙不能溶解在水中。

2.面粉和沙可以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3.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1.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透明、均匀、稳定溶液的过程。

2.人们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和防腐。

3.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

4.液体之间的溶解过程

三、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溶解的快与慢

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了解某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帮助。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2.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3.(1)在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时,汽水静止时瓶内没有气泡,摇晃后瓶内有气泡产生,在摇晃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就是溶解在汽水中的气体。

(2)慢慢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发现有气体逸出;再往回推活塞,气泡不见了,即重新溶解在水中。

4.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5.加快水果糖溶解的方法①增加水温②搅拌③将水果糖碾碎

四、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1.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2.在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中,用到的实验材料有量简、烧杯、搅拌棒、1袋食盐、天平、小匙、透明玻璃杯等。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溶解

第1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1.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2.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3.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4.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5.过滤时,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的内壁,过滤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6.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第2课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1.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2.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轻轻摇晃杯子以后: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3.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第3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1.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因此,胶水能溶解在水中。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溶解》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溶解》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溶解》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溶解》,具体涉及教材的

第三章《溶质与溶剂》和第四章《溶解的速率与现象》。详细内容包括:1)溶质与溶剂的定义及区分;2)溶解的基本过程及特点;3)影

响溶解速率的因素;4)溶解实验操作与观察。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溶质与溶剂的概念,掌握溶解的基本过程,了解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

2. 能力目标:学生能独立进行溶解实验,具备观察与分析实验现

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探究欲望,增强合作

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实验操作与观察。

2. 教学重点:溶质与溶剂的概念,溶解的基本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计时器等),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如糖溶解在

水中),引发学生思考溶解的原理。

2. 新课导入:讲解溶质与溶剂的定义,引导学生区分溶质与溶剂。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溶解的基本过程,让学生了解溶解的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溶质与溶剂。

5. 实验演示:展示影响溶解速率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与分析实

验现象。

8.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评价与鼓励。

六、板书设计

1. 溶质与溶剂的定义及区分

2. 溶解的基本过程及特点

3. 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溶质与溶剂,并分析影响溶解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及试卷教学教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及试卷教学教材

第二单元溶解

一、填空题。

1.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1.水能溶解很多物质。由于水溶解了自然界中的许多矿物质,生物得到了营养;由于水溶解了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动物和植物能够生存。

2.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变成的颗粒大小看不见,不会自行沉降(沉淀),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某些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能够形成均匀、透明、稳定的溶液。

3.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如果某种液体能够在水中溶解,那么水也能够在这种液体中溶解,互溶现象。

4.分离方法:食盐、糖等一些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后,能用蒸发的方法使其析出结晶与水分离。面粉、沙子等一些不能溶于水的固体物质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5.过滤实验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

滤纸,铁架台。

6.过滤实验中,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让漏斗颈的底部紧贴烧杯的内壁。过滤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2.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1.为了清晰的观察到物质的溶解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代替食盐做溶解实验。这种物质就是高锰酸钾。

2.高锰酸钾紫红色,呈颗粒状,高锰酸钾溶液是紫色。人们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和防腐。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需要用小匙来取。

3.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1.许多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比如高锰酸钾、食盐、酒精,糖、小苏打、肥皂、胶水、洗发水、洗手液、洗洁精、醋、酱油、味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溶解》知识整理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由于水溶解了自然界中的许多矿物质,生物得到了营养;由于水溶解了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动物和植物能够生存。

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2、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食盐、糖、小苏打、肥皂、胶水、洗发水、洗手液、酒精、醋、酱油、味精、高锰酸钾等。

3、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面粉、食用油、沙子、石头、铁钉、橡皮、塑料等。

4、分离方法:食盐、糖等一些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后,能用蒸发的方法使其析出结晶与水分离。面粉、沙子等一些不能溶于水的固体物质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5、【过滤装置图】

6、过滤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对折两次后打开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①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边缘;②导入漏斗的液体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①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引流);②玻璃棒一头斜靠着三层滤纸的那一边;③漏斗颈的底端紧靠烧杯内壁。

第二课《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7、为了清晰地观察到物质的溶解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代替食盐做溶解的实验,这种物质就是高锰酸钾。

8、高锰酸钾颗粒是黑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是紫色。人们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和防腐。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需要用小勺来取。

9、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面粉沙食盐高锰酸钾

能否看见颗粒能能不能不能

分布是否均匀否否是是

是否有沉淀出现是是否否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能能不能不能

是溶解还是没有溶解没有溶解没有溶解溶解溶解

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第三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10、如果某种液体能够在水中溶解,那么水也能够在这种液体中溶解,互溶现象。

11、能在水中溶解的液体有:胶水、洗发水、洗洁精、酒精、醋等。

12、不能在水中溶解的(液体)有:食用油、水银、汽油等。

实验二:“胶水、醋、酒精、和食用油能在水中溶解吗”实验你是怎样完成的?我的预测:我认为胶水、醋和酒精能在水中溶解,食用油不能溶解。

实验过程:

①分别在试管中加入10至15毫升水。②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至2毫升醋、胶水、酒精和食用油。③充分振荡后,静置一会儿。

13、往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洗涤剂(洗洁精等),搅拌后会发现部分食用油被溶解了。这就是生活中,每次洗菜盘子放了洗洁精之后容易洗的原因。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4、相同条件下(同样多的水、水的温度是一样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了解某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帮助。15、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跟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溶解能力就越好,溶解的就越多;压力越小,溶解能力越差,溶解的就越少。所以在密封的注射器中的雪碧,在活塞往外拉时压力减小,可以看到气泡增多。往里推时压力增大,又可以看到气泡减少。

16、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汽水中的气体是指二氧化碳。

17、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18、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后在锅底会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第五课《溶解的快与慢》

19、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与物体(颗粒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0、加快物体溶解速度的方法有:(搅拌)、(加热)、(切碎)、(加入更多的水)。

21、把固体物质(切碎、放入热水中,并且搅拌),这样物质溶解的速度是(最快)的。

实验三:食盐在热水与冷水中溶解的快慢一样吗?

我的猜想:食盐在热水与冷水中溶解的快慢不一样。

实验材料:热水、冷水各一杯、两份同样多的食盐

实验过程:取相同多的热水和冷水各一杯,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水中。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的食盐溶解快,放入冷水中的食盐溶解慢。

实验结论: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快。

生活中应用的例子:用热水冲感冒冲剂比用冷水冲溶解快。

实验四:除了利用搅拌、加温外,还有可以用什么方法加快水果糖溶解的方法?实验材料:水果糖2块、杯子两个、水、锤子1把

实验过程:把一块水果糖用锤子碾碎,将碾碎的水果糖和另外一块水果糖分别同时放到盛有水的杯子中。

实验现象:碾碎的水果糖放进水中就开始融化了,溶解比较快;整块的水果糖则融化得很慢。

实验结论:碾碎可以使水果糖的溶解加快。

第六课《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22、【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研究的准备】量筒、烧杯、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

【研究方法】①、用量筒量取100毫升的水倒入烧杯中。②、用天平把食盐分成2克一份③、一次只加一份食盐,搅拌,等完全溶解之后再加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④、除去最后一次不能溶解的那份,计算出共溶解了多少克。【研究结果】在20℃的环境下,(100毫升水)能够溶解(36克)食盐。23、一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直到再也不能溶解为止,这种食盐溶液,叫做食盐的饱和溶液。

第七课《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24、一杯饱和盐水,杯底还有没溶解完的盐,(继续加水或加热),杯底的盐还会继续(溶解)。

25、我们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溶解在水中的(固体物质)。

26、在蒸发实验中,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能使蒸发皿均匀受热)。

27、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这个方法叫“日晒法”。

28、【加热蒸发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