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各种疾病预防以及处理方案
鳗鱼养殖常见病败血症防治技术
鳗鱼养殖常见病败血症防治技术
一、病原
养殖鳗鱼虽然,但是假如没有掌控鳗鱼相关的养殖学问和技巧,碰到某些突发情况就不知道如何合理解决,从而造成一些不须要的损失。
病原系气单胞菌(温柔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
二、症状
病鳗体瘦,在水流缓慢处顺水游动,不摄食,体色变浅,鳃盖膜水肿、充血,鳃瓣膜水肿,色变浅,鳃丝呈烂鳃症状。
严峻时头部下颚及胸鳍、臀鳍充血,腹部膨胀,皮肤发红,肛门红肿外突。
解剖可见腹腔浮现血水,内脏器官肿大,肝脏苍白色,胆囊黄色或无色,肾脏、脾脏发褐。
三、流行与危害
该病主要是在养殖欧洲鳗鲡和美洲鳗鲡中发生,传染本事强,传染速度快,引起的死亡率高,给养殖者带来了严峻的经济损失。
黑仔鳗和幼鳗发病率高,成鳗发病较低。
主要在春末、夏、秋时节流行,冬季较少发病。
四、预防与治疗
1.预防:夏季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稳定,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投饵量相宜,勿使鳗鲡过量摄食,定期使用一些水质改良剂改良水质,定期使用水体消毒剂控制病原体数量。
2.治疗
①食盐0.5~0.7毫克/升和土霉素3~6毫克/升,全池泼洒,天天1次,延续2天。
②土霉素20~30毫克/升或氟苯尼考5~8毫克/升浸泡病鳗24~36小时后换水,重新加药,延续处理2次。
以上处理的同时,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延续投喂10天。
我国鳗鲡病害防治技术
我国鳗鲡病害防治技术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鳗鱼养殖业迅速发展,成为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鳗场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江苏等地。
养殖种类有日本鳗、欧洲鳗和美洲鳗。
养殖模式多样化,有陆基水泥池和土池养殖,还有网箱、海水(欧洲鳗)、封闭式循环水等养璃模式。
随着养殖规模和模式的发展变化.病害种类同益增多,引起的损失也日益突出。
为此,本文就我国养殖鳗鲡的病害种类、危害流行情况和防治现状作简要介绍,并着重探讨困扰生产的主要疾病的流行原因、解决办法和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鳗业健康发展作参考。
一、我国养殖鳗鲡的病害种类及危害流行情况分析(一)寄生虫病危害倍况分析详见表1。
(二)细菌、真菌病害种类及危害情况详见表2(三)其他病害种类及危害流行情况详见表3。
二、鳗鲡几类重大病害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现状根据调查,我国养殖鳗鲡重大病害有:伪指环虫病、小瓜虫病、孢子虫病、败血病、病毒性烂鳃综合症、鳃肾炎、狂奔病、体表溃疡病和营养性疾病。
(一)伪指环虫病1.流行情况据门诊调杏,白仔苗投喂红虫10天可检查到伪指环虫寄生,40~60天发展成为指环虫病;黑仔池更为普遍,l00%感染伪指环虫。
网箱和土池也发生流行。
本病发生与投苗来源有一定相关性。
池塘存有病原引发感染的可能性最大,新建鳗场少发生,有病史的养殖场每年均可发生;沙石底池保存虫卵,一旦条件适合,虫卵接受刺激孵化感染鳗鱼,水泥底池较沙石底池发病率低,白苗池发病率低而黑仔池发病率高。
发病速度与养殖水温有关,23~26℃适合伪指环虫的成熟和虫卵孵化。
对病鳗池检查,感染强度较为平均,以l0~50只/尾的为主,超过50只/尾的个体数较少。
2.危害现状感染虫数在800~l500只/尾的鳗鱼仍没有明显的死亡迹象,寄生不会直接引起死亡。
池鳗中分别检查挂台和游动的个体.感染强度差别不大。
本病危害主要影响摄食,感染强度50只/尾以上的个体胃肠内无食物,证明不摄食或少量摄食;池问差别则更为明显,感染强度20只/尾以上的池摄食下降明显,继发感染败血症和水霉病较多。
鳗鱼养殖常见病害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鳗鱼养殖常见病害的诊断与防治技术鳗病的形成是由鳗鱼体、外界环境和病原三方面互相共同作用的结果。
假如鳗鱼的生活环境处于良好状态,水体生态平衡,那么病原体就不行能大量繁殖造成危害;假如鳗体茁壮、有较强抗病力,机体对病原不敏感,鳗鱼就不会染病。
要确保养殖稳产高产,必需要重视鳗鱼病害防治工作,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
在预防上,毁灭传染病的来源,切断传染和侵袭途径,提升鳗体抗病力,实行综合性的预防措施。
想要更多的利用养殖鳗鱼,必需仔细学习和了解养殖鳗鱼的相关学问,在我们养殖鳗鱼的过程中碰到问题才不会手忙脚乱,各种问题都可以合理解决,才干够有效的提升鳗鱼养殖产量,从而最大化鳗鱼养殖收益。
1、鳗病的简易诊断法:(1)体表所见体表有小白点——白点病、水霉病;体表有大白点——皮肤两极虫病;肌肉有高低状——萎瘪病;下颚有出血点及小孔——锚头鳋病;下颚至腹部点状出血,用纸擦可见血迹——赤点病;肛门肿胀,肛门、肝脏、肾脏部分隆起或溃疡——爱德华氏赤鳍病;体表有直径有1厘米的肿胀或溃疡——鳗弧菌病;头部(有时在体表)有脓疱或溃疡——头部溃疡症;腹部肿胀或尾部擦伤,附着有黄白色的小黏块——烂尾病;体色发白、腹部膨胀——腹水病;体色发白、鳃上出血——烂鳃病;体表黏液增多——寄生虫病;腹部下陷,肌肉透亮——鳃肾炎;体表附着白色絮状物——水霉病;体表(特殊是腹部)带黄色——亚硝酸中毒症(正铁血红蛋白症)。
(2)鳃上所见鳃褪色,呈白色——烂鳃病、腹水病;鳃呈暗红色,出血——鳃肾炎,黏液细菌性鳃病;鳃丝损缺——烂鳃病;鳃片肥厚、粘连、棍棒化——烂鳃病、鳃肾炎、黏液细菌鳃病;鳃片内有小型寄生虫——车轮虫病、白点病;鳃片内有大型寄生虫——指环虫病、三代虫病;鳃丝、鳃片有白色圆形虫——两极虫病;鳃丝呈巧克力色——亚硝酸中毒症。
2、鳗病的预防鳗病的预防要从以下几方面举行:(1)哺育好水质:保证鳗鱼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哺育好微囊藻,控制水质不能太瘦或过肥,常常换水,尽量保持水体透亮度适中,溶氧要稳定,控制水中氨、亚硝酸盐有害离子的含量。
鳗鱼养殖的五种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方法
鳗鱼养殖的五种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方法欧洲鳗鲡主要有弧菌病、赤鳍病、赤点病、爱德华氏病和细菌性烂鳃病,美洲鳗鲡较常遇到的是细菌性烂鳃病。
这些病有时混合感染。
①弧菌病。
病鳗鳍条充血发红,肛门红肿,肝脏有出血斑,有时甚至有出血性溃疡。
防治方法:用二氧化氯(5%)全池遍洒,每亩水面用2-3千克,每天1次,连续2-3次;以土霉素20毫克/升药浴24小时,或每千克饵料添加50毫克土霉素,连喂5天。
②赤鳍病。
最适发病水温20-28℃,属高温型细菌病。
病鳗胸鳍、背鳍和尾鳍充血发红,肠道充血明显。
防治方法:参照弧菌病的防治。
③赤点病。
病鳗体表点状出血,特别是下腭、腹部和肛周皮肤点状出血明显。
致病菌为鳗败血性假单胞菌,这种病菌在淡水中存活时间短,而在海水或盐水中可长期生存。
防治方法:用纯淡水养殖。
用食盐消毒后要彻底换池水。
也可参照弧菌病的防治方法。
④爱德华氏病(肝肾病)。
病原体是爱德华氏菌。
病鳗腹部肿大,充血或出血,腹壁肌肉坏死,皮肤软化,解剖见脾肾肿大,有小脓溃病灶。
防治方法:用二氧化氯(5%)消毒,每亩水面用量为3千克,每天1次,连用3次;用25-30毫克/升福尔马林遍洒,维持浓度8小时以上,起到消毒杀菌作用;每吨鳗用盐酸土霉素或四环素100克混入饵料中投喂,每天1次,连续5天;每20千克饵料加鱼病宁10克,连喂4-6天。
⑤细菌性烂鳃病。
病鳗鳃部有大量粘液,鳃部充血,鳃丝末端腐烂,头向一侧扭曲。
防治方法:用土霉素20毫克/升药浴有一定疗效;每立方米水用大黄(干粉)3克,3%氨水50克,浸泡24小时后全池泼洒。
也可参照爱德华氏病的防治方法。
鳗鱼疾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鳗鱼疾病无公害防治技术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为我国水产品国际贸易提供了发展机遇,但药物残留问题却成为鳗鱼出口的主要障碍,特别是鳗鱼的出口国日本,由于实行更严厉的药物残留检验制度,使我国鳗鱼出口严重受阻,价格低下,甚至只有日本国内价格的1/3,鳗农亏本严重,制约着我国养鳗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鳗鱼疾病中,烂尾病、烂鳃病、肝肾病(爱德华氏菌病)仍然是威胁着鳗鱼养殖业的三大疾病,前几年靠化学药物、抗菌素防治鳗病的措施,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与目前提倡的无公害养殖形势很不适应。
根据近几年对广东省潮州市部分养鳗场的调查,个别养鳗场一直采用防治鳗病的传统方法,成鳗出售时药物残留检查大部分不合格,最典型的有一养鳗场2005年养殖的100多吨鳗鱼至2006年5月还没一批检验合格出口,而部分无公害意识较强的养鳗场,自2000年以后,逐步转变防治鳗病观念,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化学药物,近几年来除部分超规格成鳗内销外,全部检验合格,被烤鳗厂收购出口日本,下面介绍一下防治鳗病的一点经验和体会:1、鳗鱼烂尾病鳗鱼的烂尾病主要是侵害100g以下的鳗线种苗,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夏季节为甚。
它是由于嗜水产气单胞菌和柱状屈挠杆菌感染所引起的,其主要症状是鳗鱼的尾部、鳍部、嘴部粘液脱落、变白,逐渐发展到肌肉红肿,鳍、皮肤腐烂,严重时露出骨骼,甚至断裂。
近年来一些鳗场在防治鳗鱼烂尾病中,从育苗期开始一直避免使用抗菌药物防治烂尾病,成鳗出口前检验都合格,其主要采取了下面几项措施:1保持良好清洁的水质,每天换水时对池底污泥或饲料残渣污染物彻底清洗排污,并保持浅绿色的水质,换水量控制在30%以内,使水质保持相对稳定;2盘池筛选规格后采用3%~5%的食盐水浸洗20分钟以上,新池水培养带一定绿藻的水质;3当发现有个别烂尾的鳗鱼时,及时使用2%的食盐水浸洗,能很好防止烂尾病的蔓延。
2、鳗鱼肝肾病鳗鱼肝肾病是由迟缓爱德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分为肾型肝肾病和肝肾型肝肾病,肾型肝肾病主要发生于白苗期10g以内的鳗苗,往往是在白苗用红虫(丝蚯蚓)诱食阶段发病,其发病急,死亡率高,表现为肾脏明显肿大,甚至溃烂。
鳗鱼常见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鳗鱼常见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鳗鱼是指属于鳗鲡目分类下的物种总称,具有很高的养殖前景,但鳗鱼病害较多,必须加强防范。
下面介绍鳗鱼常见病害有哪些,以及如何防治这些病害。
一、鳃肾病鳃肾病外表看不出有明显症状,鳃部肿大,鳃呈暗红色,鳃瓣肥厚、黏连,鳃叶出血,化验室血浆检查,氯离子比健康鳗明显低下,该病流行时,可造成毁灭性死亡。
鳃肾病使用抗菌素药物基本无效,在发病初期投放食盐,使池水达到0.4%-0.7%的浓度有效,近海灌进海水也有效,在并发其他疾病时,应用其他药物兼治。
二、肝肾病肝肾病又称爱德华氏病,由爱德华氏菌属的细菌引起,发病温度15°C,发病高峰温度25-30°C,解剖可见肝脏肿大或溃烂,皮肤、肌肉溃疡穿孔。
防治方法是:①白仔驯食阶段要彻底消毒,清洗丝蚯蚓。
②定期用30毫克/升福尔马林、3-5毫克/升呋喃唑酮药浴。
③白仔阶段可降温至25°C以下,并尽量转投配合饲料。
④抗菌素拌饵投喂,每吨鳗鱼30-50克,投喂5-7天。
⑤大蒜素、氟哌酸以每千克饵料3-5克药饵投喂,连续5-7天。
三、赤鳍病赤鳍病由嗜水气单胞菌和斑点气单胞菌引起,病鳗皮肤、肝、脾肿大,死亡率高,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其中春夏季节发生较严重,多发生于鳗种及成鳗,防治方法是:①清池时,彻底清除池底污泥,用30%-40%的石灰水向池底、池墙全面泼施,或用2毫克/升漂白粉浸洗池塘5-7小时。
②鳗种转池投放前用3%-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或用5-6毫克/升呋喃西林浸洗30分钟以上。
③发病的池塘用25-30毫克/升福尔马林将池塘泼洒消毒,或用1-2毫克/升呋喃剂泼洒消毒。
④给鳗鱼口服抗菌素药物。
每千克重鱼体用磺胺类药100毫克,(首次加倍),四环素、土霉素、氯霉素各20毫克,呋喃剂4毫克,拌于饲料中投喂,每天1次,连用5-7天。
四、烂鳃病烂鳃病由细菌或某些寄生虫侵入鳃部引起的,病鳗外观几乎看不到异常,主要危害成鳗,鳗种少发生,零星死亡,投料量过多,吃得过饱是该病发生的诱因。
鳗鱼疾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生物资源来控制和 预防疾病发生的策略。在鳗鱼养殖中, 生物防治可以通过引入有益生物、利用 生物制剂等方式,来降低鳗鱼患病的风
险。
有益生物的引入:如引入滤食性生物、 竞争性生物等,这些生物可以帮助鳗鱼 减少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上的竞争,降
低鳗鱼患病的风险。
生物制剂的应用:如利用抗菌肽、免疫 增强剂等生物制剂,可以提高鳗鱼的免
防治效果评估方法
对比分析法
将实施无公害防治技术的鳗鱼养殖场与未实施养殖场的鳗鱼疾病 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估防治效果。
统计数据法
收集鳗鱼养殖场的统计数据,如疾病发生率、死亡率、生长速度等 ,进行数据分析以评估防治效果。
专家评估法
邀请专家对鳗鱼养殖场的无公害防治技术进行评估,以获得专业意 见和建议。
疫力和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一种通过改进养殖技术和管理方式来控制和预防疾病发生的 策略。在鳗鱼养殖中,农业防治可以通过改进饲料配方、优化养殖模式 等方式,来降低鳗鱼患病的风险。
饲料配方的改进: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可以提供鳗鱼所需的营养物质, 提高其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需要避免使用含有激
养殖环境的优化:包括水质的控制、水温的调节 、水深的设置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鳗鱼的生长 和健康状况。通过合理的养殖环境管理,可以减 少鳗鱼疾病的发生。
养殖密度的控制:养殖密度过高会导致鳗鱼之间 的相互摩擦和挤压增加,容易引发疾病。因此, 需要根据鳗鱼的生长阶段和养殖环境来合理安排 养殖密度。
生物防治
06
无公害防治技术的效果评估
防治效果评估指标
疾病发生率
评估无公害防治技术实 施后鳗鱼疾病的发病率
,以衡量防治效果。
鳗鱼疾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减少药物残留与环境污染
避免药物滥用
无公害防治技术强调使用环保、无毒或低毒的防治方法,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 ,从而避免药物残留对鳗鱼品质的影响,以及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污染。
降低耐药性风险
长期使用化学药物可能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而无公害防治技术可以减少此 类情况的发生,保障鳗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05
无公害防治技术的效果与前景
无公害防治技术的效果评估
减少药物使用
无公害防治技术减少了化学药物的使用,降低了药物残留和对环 境的污染。
保障食品安全
无公害防治技术提高了鳗鱼的品质和安全性,降低了食品风险。
提高经济效益
无公害防治技术提高了鳗鱼的产量和产值,降低了生产成本。
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
生物防治技术
免疫监测
定期监测鳗鱼的免疫水平,及时发现和处理免疫失败的情况。
生物防治技术
天敌利用
01
利用某些天敌,如鱼类、贝类等,捕食鳗鱼疾病中的病原体,
达到防治效果。
生物制剂
02
使用生物制剂,如抗菌肽、干扰素等,抑制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
生态调控
03
通过调节水质、水温等环境因素,改善鳗鱼的生存环境,提高
其抵抗力。
3. 适用范围:适用于鳗鱼细菌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以及寄生虫病的防治。
2. 使用方法:将中草药煎煮后,将药液 拌入饲料中,连续投喂数天。
详细描述
1. 中草药种类:选取具有抗菌、消炎、 抗病毒等作用的中草药,如黄芩、黄连 、板蓝根等。
免疫防治技术案例
详细描述
2. 使用方法:将疫苗注射或口服 给鳗鱼,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 疫应答。
剂量控制
鳗鱼养殖疾病防治技术
鳗鱼养殖疾病防治技术鳗鱼养殖是一项具有巨大经济潜力的养殖业务,然而,鳗鱼养殖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疾病威胁。
为了确保养殖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掌握鳗鱼养殖疾病的防治技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识别常见疾病、疾病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成功的养殖业务离不开健康的鱼群。
预防鳗鱼养殖疾病的发生,首先需要保持鱼塘水质的干净和稳定。
合理的饲养密度与饲料投喂是鳗鱼养殖中另外两个重要因素。
为了减少疾病传播风险,应确保养殖设施和设备的卫生清洁,定期检查防护设备的有效性。
二、常见疾病的识别1. 呼吸道疾病:鳗鱼呼吸道疾病主要由气道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
患病的鳗鱼常表现为气喘、剧烈摆尾和食欲不振。
同时,鳗鱼的鳃部和头部可能出现红斑和疮疹。
2. 皮肤溃疡病:这种疾病常见于鳗鱼身体表面的皮肤和鳃部。
溃疡病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初始症状包括鳗鱼皮肤上的浅色斑点和絮状物体。
随着疾病的进展,鳗鱼的皮肤会形成溃疡和疮疤。
3. 寄生虫感染:鳗鱼常受到多种寄生虫的感染。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鳗肠纤毛虫和似游轮虫。
寄生虫感染的鳗鱼可能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和行为异常。
三、疾病防治方法1. 水质管理:保持鳗鱼养殖水质的清洁和稳定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定期测试鳗鱼养殖水质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浓度,必要时进行水质调整。
2. 生物安全措施:定期清洁和消毒养殖设施和设备,确保其必要的防护功能。
密切注意饲料的来源,并在购买新鱼苗时进行检疫和隔离。
3. 疫苗注射:有针对性的疫苗注射是预防鳗鱼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尤其对于气道疾病和寄生虫感染,鳗鱼注射疫苗可以增强其免疫力,降低患病率。
4. 药物治疗:在疾病发生时,应及时采取药物治疗措施。
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可选择抗生素、抗真菌药、抗寄生虫药等。
5.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密度和饲料投喂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适量饲料和合理的饲料配方能够提高鳗鱼的免疫力和消化吸收能力。
总结:鳗鱼养殖疾病的防治技术对保证养殖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鳗鱼养殖常见疾病及其控制方法
( 通 联 :256800,山 东 省 沾 化 县 海 洋 与 渔 业局)
- 52 -
渔业致富指南 2008—20
渔业致富指南 2008—20
- 51 -
病害防治
止本症的发生。发现病情后,停止投饵 3~5 天,改投优质饲料,降低投饵量以适当控制消 化道细菌感染,待鳗鲡恢复正常后再恢复投 饵量。
需要注意的是,改投饲料并不是仅局限 于改投不同品牌的饲料,而是应该投喂优质 的、挥发性盐基氮、组胺、酸价等指标良好的 饲料。
病害防治
鳗鱼 养殖 常见疾病及其
温期发生死亡率较高温期低,一般导 致的死亡率达 5%以上,在高温期短 时间内往往引起批量死亡。
○ 刘庆营
控制 方 法
病原为复殖吸虫的卵,主要寄生 于鳃组织内,有时在肾脏中也发现虫 体。病鳗体色变浅,不摄食,呼吸困
在近年鳗鲡养殖中,不断发生新的疾病, 难,胸鳍发红,鳃丝黏液增生、淤血、溃烂,于
例。一般一口塘发病后,全场养殖池陆续发 病,发病池治愈后至养殖周期结束基本不再 发生本症。
病鳗体弱,在水流缓慢处顺水游动或于 池底逆水游动,不摄食,体色变浅,鳃盖膜水 肿、充血,鳃瓣水肿,色变浅,鳃丝呈烂鳃症 状,严重时头部下腭充血,似红头症状。胸鳍、 臀鳍充血。腹部膨胀,腹部皮肤出血点连成片 状,使整个腹部皮肤发红,轻摸腹部,手上能 沾血丝。肛门红肿外突,解剖病鳗,从腹部流 出血水,内脏器官呈严重贫血状态。肝脏呈苍 白色,胆囊肿大,胆汁色浅,使胆囊呈黄色或 无色。消化道无食物、常充血,肾脏肿大,脾脏 肿大、呈褐色。
报道的病原体为气单胞菌中的温和气单 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在超微 病理组织研究中发现肝脏、鳃和消化道细胞 中存在病毒粒子,因养殖生产中单纯控制细 菌的方法已无法控制病情,而且导致病情的 加剧,因此不排除由病毒致病的可能性。没有 良好的预防措施,在疾病流行季节,避免使用 刺激性强、副作用大的驱虫剂以及保持适当 的投饵量和维持良好的养殖环境能减少发病 率。
养殖鳗鱼新疾病及其控制技术- -
养殖鳗鱼新疾病及其控制技术摘要:在近年鳗鲡养殖中,不断发生新的疾病,给养殖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简要介绍新发生的疾病及其控制方法,以期为养殖生产提供参考。
一、日本鳗鲡皮肤溃疡症皮肤溃疡病又称腐皮病,发生于日本鳗鲡,是近两年发现的疾病,病原至今不明,疑为嗜低温细菌性疾在近年鳗鲡养殖中,不断发生新的疾病,给养殖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简要介绍新发生的疾病及其控制方法,以期为养殖生产提供参考。
一、日本鳗鲡皮肤溃疡症皮肤溃疡病又称腐皮病,发生于日本鳗鲡,是近两年发现的疾病,病原至今不明,疑为嗜低温细菌性疾病。
流行于水温低于20℃的季节,一般于12月~翌年5月流行,流行高峰为1~4月,当水温高于23℃时不发生。
由于近年在越冬过程中一般不加温,本症不断蔓延,传染速度快,引起的死亡率一般达1%~5%,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病鳗主要症状为体表局部斑块状黏液增生脱落,外皮裸露,出现烧伤状斑块病灶,进而病灶溃疡或受真菌感染,肝脏、胆囊肿大,色变浅,脾脏肿大,色加深,肾脏肿大。
病鳗于水流缓慢处水面缓慢游动。
发病前期死亡少,当病灶溃疡或受真菌感染后死亡率升高。
预防采用越冬期保持水温20℃以上能避免本症的发生。
治疗最有效方法为升温至23~25℃后,全池泼洒土霉素10~15克/米3或氟苯尼考2~3克/米3,每天一次,连续2次,能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保持水温10天以上,症状基本消失;如伴有水霉感染,应结合升温,同时使用抗真菌药物如铜制剂、碘制剂等杀灭水霉;在低温条件下,几乎无良好的治疗方法。
二、复殖吸虫病本病现仅发生于水源含盐分的欧洲鳗鲡养殖池,在其它养殖种类鳗鲡及纯淡水养殖池中未发现。
流行水温为18~26℃的季节,低温期发生死亡率较高温期低,一般导致的死亡率达5%以上,在高温期短时间内往往引起批量死亡。
病原为复殖吸虫的卵,主要寄生于鳃组织内,有时在肾脏中也发现虫体。
病鳗体色变浅,不摄食,呼吸困难,胸鳍发红,鳃丝粘液增生、淤血、溃烂,于鳃小瓣组织间大量寄生圆形或卵圆形卵,卵内原生质致密,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可见卵内约有20个左右、周生纤毛、近圆形幼体在卵内作旋转运动,最终卵膜破裂,释放纤毛幼虫。
养鳗鱼防病有学问
养鳗鱼防病有学问
每年的7、8、9月,气候炎热,养殖鳗鱼容易出现严重病害。
其主要表现为:⑴寄生虫或细菌引起的烂鳃病。
⑵饲料或管理因素引起的肝肾病综合症。
这两种疾病死亡率高,治疗困难,是令许多养殖户最头疼的问题,本人根据近几年的跟踪调查就此问题发表一些浅见。
一、以预防为主,避免病害发生。
具体操作如下:⑴定期使用杀虫药,其中以预防指环虫、车轮虫等寄生虫的杀虫药为主。
⑵配合常规杀菌药的使用如高锰酸钾、漂白粉、二氧化氯等。
二、加强水质管理,多开增氧机、多培养绿藻。
水深最好控制在l.5一l.7米,这样的水深加上绿藻的隔热作用有利于池塘水的稳定,但同时一定要配合多开增氧机以保证塘水有足够的溶氧,否则绿藻大量死亡,不良藻类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群,将使得池水透明度非常低,水质管理难度加大。
三、投喂的控制非常重要。
对于旧鳗,这段时间可改为投喂-餐,时间选在上午9点以前为佳。
对于新鳗,在严格控制投喂量的同时应注意在饲料中多添加维生素c以提高鳗鱼的免疫能力。
四、选择优质饲料。
养殖户多选用加工料,这段时期的加工料要减少红鱼粉的使用,如果一定要使用最好选择新鲜度好,组胺含量低的优质红鱼粉以确保饲料质量。
鳗鱼两种肠炎病及防治
抗病素、复方大蒜素 、 盐酸黄连素。 3、 治疗方法 (1) 鳗鱼出现此种肠炎,首先要正确 诊断 ,忌用抗生素处理。 (2) 确诊后选 用有效药物内服治疗 , 挑选优质饲料,保证营养 ,添加
活性物质如营养抗病素、益血康 、 保卫素、牧乐 888
等,可以配合使用优质酵母 、强化多维 、酶制剂和微生 态制剂。 (3) 在使用药物的同时,制订恢复计划, 投 饲量严格控制,按 15- 30 天为 1 疗程,逐步恢复 ,忌操 之过急和急功近利, 任何恢复计划都不可能在 3- 5 天内 明显显效。外用消毒药物要有选择,以减少刺激,可以 保持使用 5%。 浓度的盐水或者使用高效增氧剂 、强力海 因、聚维酮碘。 江苏滨海市东坎特种水产养殖场 海波 谢岗
操作时间,选别后适当用低浓度百虫杀 、 必克毒 、 福尔马林等消毒。 (3) 经常性 添加水产专用微生态制剂 ,如益生素 、
琴 杯 丽
EM细菌、 光合细菌。使用生物活性物质, 如牧乐 888、 肝乐素、 保卫素、 鳗鱼营养
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早期发现可用黄连素 1一 克 1.5
/ 公斤+ 保卫素 3 克 / 公斤料,或者速诺 3 克+ 百毒灵 3 克/ 公斤料, 连续使用 3- 5 天, 同时改投营养抗病素、 酵母 等。 病情严重时, 选用有效抗菌素, 如康特灵 0.5 克/ 公斤
一、 细菌性肠炎 1、 外观现状
介 解 挪
发病后鳗鱼食欲明显下降,严重时绝 食。病鳗活力差 , 部分鳗离群独游 , 池水面 可见粪便漂浮。 鳗鱼腹部略肿 , 肛门凸出发 红, 肛门有黄色脓汁样物流出, 气味恶臭。
2、 预防方法
( 1)投喂优质新鲜饲料, 避免使用过期 变质或质量较差的饲料。(2 )控制投饵量 , 特别在季节变化 、 水温不稳时, 宁少勿多。 (3)注意饲料卫生 , 红虫消毒要彻底 , 不投 活力差的红虫 , 拌料水要消毒干净 , 饲料 、 工具要消毒, 投料台要勤消毒清洗。(4)投 喂保肠功能的添加剂, 如胃乐舒 、 鳗鱼营养 抗病素、 大豆卵磷脂、 益生素、 保卫素、 维生 素 C酉 、 旨酵母等。 同时经常性添加绿色防病 药物, 如大蒜素、 黄连素、 百毒灵等。
日本鳗鲡病害的预防
日本鳗鲡病害的预防1.保证水源清洁养鳗场水源水量要充沛、洁净,不带病原体或有毒物质。
进、排水系统应该分开,以免鳗池排出的水污染进水口的水源。
2.增加鳗体的抗病力(1)冬季之前延长投饵、增加营养,露天养鳗池冬季水温降低,鳗鲡要停食越冬。
为了减少鳗鲡在越冬期间体质过度消耗而感染疾病,当池水温度下降到20℃以下时,就要进行并塘,按不同规格分养,分养后继续投饵,一直投饵到鳗鲡不吃食为止,这样能延长投饵的日期,这是减少越冬鳗鲡体质消瘦,增强其抵抗疾病能力的有力措施。
此外在鳗鲡并塘分养后至越冬前,要投喂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饵料,或者在饵料中添加“特型鳗鲡饵料添加剂”、“水产专用维C”,增强鳗鲡越冬期间的抗病能力。
(2)开春早开食、适量投喂。
越冬之后的鳗鲡,体质消瘦,急需补充营养。
当开春后水温升到10℃以上时,就能看到鳗鲡上食场摄食,因此,要尽早开食,适量投饵引诱鳗鲡来摄食,增强鳗鲡的体质。
(3)定量投饵、切忌暴食。
投饵时做到定时、定量、吃食均匀。
3.控制和消灭病原体任何鱼病的发生,一定有病原体存在。
因此,预防鳗病必须从控制和消灭病原体着手。
具体措施是:(1)池底消毒:冬季除了把池水排干、冰冻、曝晒之外,一般在放养之前,要用0.4克/米3(立方米)富氯或生石灰常规量消毒,杀灭池底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虫卵、孢子等有害生物。
(2)水体消毒:鳗池在注水后放养前,要用0.4克/米3鱼虫清2号泼洒,杀灭部分水蚤、寄生虫及其幼虫等,防止寄生虫疾病发生。
(3)鳗体消毒:对于小规格鳗种和患病的大规格鳗种,可定期使用种苗净和鳗净药浴,杀灭病原体(如细菌、水霉等)。
在鱼病流行季节或鳗种分养之后,要连续3-5天在饵料中投喂鳗健康或抗生素等药物。
在鳗苗运输和驯养过程中亦可以用0.5‰-0.7‰的盐水消毒,防治运输过程中鳗苗擦伤而受细菌的感染和鳗苗驯化过程中的原生动物或藻类的侵袭。
(4)饵料消毒:鳗苗驯化时的丝蚯蚓在投饵前要先进行消毒,可以防止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鳗鱼养殖之鱼病综合防治技术
鳗鱼养殖之鱼病综合防治技术鳗鱼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病,很难治疗。
因此,更需强调“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
在预防鳗鱼发生病症方面要做好以下工作。
想要更多的提高鳗鱼的养殖产量,仔细学习鳗鱼养殖技术是必不行少的。
在我们不断学习鳗鱼养殖技术的过程中,渐渐累积无数之前不知道的阅历和办法,对提升鳗鱼养殖产量是于很大协助的。
1.设计建筑的养鳗场所应符合防病条件养鳗场的水源应是水量充足、洁净,不带病原体或有毒物质,适合鳗鱼生活的要求。
除此之外,在设计进、排水系统时,总的进、排水应当分开,以免鳗池排出的水重新污染进水口的水源;第二,每个鳗池应有自立的进、排水口,并能自立地举行进水或排水,以免有病的池水互相感染;第三,设计好池塘的排污设施,改善池塘底质条件,这是对鳗病预防的宏观控制,是很重要的一项措施。
2.增加鳗鱼的抗病本事鱼病的发生、进展和消亡,是由鳗鱼、病原体和环境条件三者之间互相关系错综复杂的表现。
其中鳗鱼本身的抗病力起着主导的作用。
因此,增加鳗鱼的抗病力,削减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详细措施为:⑴提前并塘,推迟停食。
露天养鳗池冬季水温降低,鳗鱼要停食越冬。
为了削减鳗鱼在越冬期间体质过度消耗而易感染疾病,当池水温度下降至20⑴以下时,就要举行并塘,按不同规格分养,分养后继续投饲,向来投喂到鳗鱼不吃食为止,这样能延伸投饲时光,这是削减越冬鳗鱼体质消瘦、增加其反抗疾病本事的有力措施。
⑴冬前投饲,增强养分。
在鳗鱼并塘分养后至越冬前,要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养分成分,增加鳗鱼越冬期间的抗病本事。
⑴早开食,适量投喂。
越冬之后的鳗鱼,体质消瘦,急需补充养分。
当开春水温升高至8⑴以上时,鳗鱼即能摄食。
因此,要尽早开食,适量投喂引诱鳗鱼来摄食,增加鳗鱼的体质。
⑴定量投饲,切忌暴食。
在正常饲养鳗鱼时,投饲一定要做到定时、定量,吃食匀称,不能过食或饥饿。
鳗鱼吃食过多会增强消化系统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易患病。
⑴精心操作,放进网箱后要注重网衣不能搭底,以免鳗鱼互相挤压而窒息、受伤。
怎样处理鳗鱼夏季综合症
怎样处理鳗鱼夏季综合症
进入高温季节以来,福建省内各地养鳗池陆续发生鳗鲡脱粘、败血等综合性疾病,产生严重死亡。
现根据我们在闽南地区处理的一些个案,特提出如下经验,供广大鳗鲡养殖业者参考。
该病发生症状表现为:死亡前期病鳗有明显的脱粘或败血症状。
鳗鱼活力减弱,大量挂在饵料台或聚集在排污口周围,不摄食。
死亡鳗鱼中脱粘症状不多,败血症状较明显。
因后期出现脱粘或败血症状的数量减少,多见红头或鳃部、下颚充血水肿症状,体表其他部位基本完好,个别腹腔充盈血水;有血块、肝脏褪色,鳃丝变白、肿胀,有类似被水浸泡后呈现的褪色变白现象。
死亡数量增加很快,死亡率较高。
一口池整个发病周期在15天~20天。
该病有效的处理方法为:盐+中药+抗菌素,盐份保持在4‰~7‰即可,中药主要有黄连、大黄、黄芩、地锦草、茵陈、五倍子等,抗菌素可选择使用强力霉素、土霉素、氟哌酸、法拉乃司、环丙沙星等。
用药周期需1个~2个疗程,严重的甚至3个~4个疗程。
- 1 -。
鳗鱼各种疾病预防以及处理方案
欧洲鳗鱼败血症症状及防治方法[病原]欧鳗败血症的病原为温和气单胞菌。
[症状及病理变化]患病鳗体弱,缓游于池角水面或水流平稳处,部分病鳗喜吊挂于池内桩柱或栖息台。
鳃盖、臀鳍及整个腹部皮肤充血、水肿,鳃丝水肿、失血,腹部膨胀,肛门红肿突出。
剖解可见,病鳗腹腔积水,肝脏呈苍白色,胆囊肿大,肾脏肿大呈棕褐色,消化道充血、无食物。
从病鳗的腹腔积水;肝脏、肾脏中均能分离到温和气单胞菌。
[流行情况]欧鳗败血症主要危害养殖中的黑仔及幼鳗,是近年来我国欧鳗养殖过程中新发现的一种细菌病。
流行季节为夏季高温期。
感染率在10%以上,病鳗的死亡率达80%~90%。
[防治方法]预防1.高温季节尤其要保持池水及池底清洁,定期(约5天1次)使用消毒剂,以降低池水中的病原菌。
2.高温季节定期投喂新霉素、氟哌酸、庆大霉素及菌毒清等敏感抗菌药。
3.流行高峰期增加维生素C的添加量。
治疗1.全池泼洒氟哌酸(用酸或碱溶液助溶),使池水浓度为6~10毫克/千克,连续处理2~3天。
2.全池泼洒庆大霉素,剂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00万~200万国际单位,连用2~3天。
3.全池泼洒含氯消毒剂,使池水有效氯浓度达0.2~0.3毫克/千克,连用2~3天。
4.全池泼洒有机碘(如宝碘、龙碘等),使池水浓度为2~3毫克/千克,连用3天。
于外消毒的同时,每月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及敏感抗生素,连喂7~10天。
鳗鱼烂鳃病的防治夏秋季节我国南方水温多在20-30℃之间,且天气变化异常,气温、气压变化较大。
而养鳗池受天气影响,水质变化波动较大,不易控制,这就导致了致病菌在水体的滋生和生长。
在水温为15-30℃的范围内,水温越高,水质越差,鱼的密度越大,则越易暴发流行。
1.病原:致病菌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柱状嗜纤维菌,另一种为嗜纤维菌。
带菌鱼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被污染的水及塘泥。
气温异常、水质不稳是诱发疾病的外因。
2.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尤其以头部为甚;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情严重时,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
鳗鱼养殖常见病之白点虫病和杯体虫病防治技术
鳗鱼养殖常见病之白点虫病和杯体虫病防
治技术
1、白点虫病
惟独多多学习鳗鱼相关学问,才干在后期的养殖鳗鱼过程中少走弯路,有效的提升鳗鱼的养殖产量,更多的利用养殖鳗鱼。
(1)病因:纤毛虫侵袭感染。
(2)症状:体表可见密集的白点;鳃及口腔内壁可见白点状病灶,导致组织肿胀、坏死。
(3)防治:提升水温25℃以上4~5天;用30毫克/升福尔马林泼洒2~3周;0.5毫克/升鱼虫清2号全池泼洒。
(4)发病期:冬季早春。
(5)危害性:鳗线时最易发生,影响摄饵,并使鱼体衰竭致死亡。
2、杯体虫病
(1)病因:纤毛虫的杯体虫寄生感染。
(2)症状:病原体大量寄生于鳃部为主,致摄食不良,群集于饵场和阴暗处;鳃薄板肥厚,影响鳃的正常功能。
(3)防治:换水改善水质;用10毫克/上升锰酸钾药浴1小时;
0.3~0.5毫克/升鱼虫清2号全池泼洒。
(4)发病期:水质不良,有机质含量高时易发病。
(5)危害性:常见于欧洲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鳗鱼败血症症状及防治方法
[病原]
欧鳗败血症的病原为温和气单胞菌。
[症状及病理变化]
患病鳗体弱,缓游于池角水面或水流平稳处,部分病鳗喜吊挂于池内桩柱或栖息台。
鳃盖、臀鳍及整个腹部皮肤充血、水肿,鳃丝水肿、失血,腹部膨胀,肛门红肿突出。
剖解可见,病鳗腹腔积水,肝脏呈苍白色,胆囊肿大,肾脏肿大呈棕褐色,消化道充血、无食物。
从病鳗的腹腔积水;肝脏、肾脏中均能分离到温和气单胞菌。
[流行情况]
欧鳗败血症主要危害养殖中的黑仔及幼鳗,是近年来我国欧鳗养殖过程中新发现的一种细菌病。
流行季节为夏季高温期。
感染率在10%以上,病鳗的死亡率达80%~90%。
[防治方法]
预防
1.高温季节尤其要保持池水及池底清洁,定期(约5天1次)使用消毒剂,以降低池水中的病原菌。
2.高温季节定期投喂新霉素、氟哌酸、庆大霉素及菌毒清等敏感抗菌药。
3.流行高峰期增加维生素C的添加量。
治疗
1.全池泼洒氟哌酸(用酸或碱溶液助溶),使池水浓度为6~10毫克
/千克,连续处理2~3天。
2.全池泼洒庆大霉素,剂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00万~200万国际单位,连用2~3天。
3.全池泼洒含氯消毒剂,使池水有效氯浓度达0.2~0.3毫克/千克,连用2~3天。
4.全池泼洒有机碘(如宝碘、龙碘等),使池水浓度为2~3毫克/千克,连用3天。
于外消毒的同时,每月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及敏感抗生素,连喂7~10天。
鳗鱼烂鳃病的防治
夏秋季节我国南方水温多在20-30℃之间,且天气变化异常,气温、气压变化较大。
而养鳗池受天气影响,水质变化波动较大,不易控制,这就导致了致病菌在水体的滋生和生长。
在水温为15-30℃的范围内,水温越高,水质越差,鱼的密度越大,则越易暴发流行。
1.病原:致病菌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柱状嗜纤维菌,另一种为嗜纤维菌。
带菌鱼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被污染的水及塘泥。
气温异常、水质不稳是诱发疾病的外因。
2.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尤其以头部为甚;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情严重时,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
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者,鱼体消瘦。
解剖
病鱼,可见其鳃盖内表面的皮肤往往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糜烂。
鳃上黏液增多,常带有污泥,鳃丝肿胀,鳃的某些部位因局部缺血而呈淡红色或灰白色;每天清晨,可看到呼吸困难的病鳗在池边离群独游,或靠岸边食台上,甚至有的爬上岸用皮肤呼吸。
通常内脏器官外观正常。
3.预防方法
⑴使用益池宝全池泼洒,每亩1米水深用量为5-6千克。
调节和改良水质。
⑵鱼种下塘前,用2%-4%的食盐水药浴5-20分钟。
4.治疗方法:因鱼体内外及池水中都有病原菌,所以既需要内服药,杀灭鱼体内的病原菌,又需要全池遍洒药物,以杀灭池水中及鱼体表的病原菌。
⑴外用药:
①漂白粉(含有效氯30%)先溶于水,滤掉残渣,然后全池遍洒,使池水呈1.1-1.3毫克/升的浓度;
②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5%)全池遍洒,使池水呈0.5-0.6毫克/升浓度;
③全池遍洒五倍子(要先磨碎后用开水浸泡),使池水呈2-4毫克/升;
④大黄经20倍0.3%氨水浸泡提效后,连水带渣全池遍洒,浓度为
2.4-
3.8毫克/升。
⑵内服药:
每20千克饵料添加土霉素50-80克,连喂5-7天为一个疗程。
鳗鱼鳗居线虫病的防治
[病原]
为鳗居线虫。
寄生在鳗鲡鳔内的鳗居线虫有三种:球状鳗居线虫,粗厚鳗居线虫和澳洲鳗居线虫。
鳗居线虫属卵胎生,刚产出的幼虫仅0.2毫米-0.35毫米,身上包有一层透明的表膜,尾部细长。
[症状与诊断]
鳗居线虫主要寄生于鳔腔以吸食鳗鱼的血为生。
感染线虫的病鳗,摄食不良,生长受到影响。
表现贫血,消瘦,体色较黑等体症。
病鳗鳔肿胀,内脏器官受压迫,血流受阻碍,鳔组织发炎。
病鳗浮大水面不易沉下,逐渐消瘦,终至死亡。
严重感染会导致鳔壁破裂,线虫进入腹腔,引起腹腔膜炎,导致鳗鱼死亡。
[流行与危害]
鳗居线虫病在我国台湾、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的养鳗场都有流行。
本病感染率很高,大量死亡的病例一般很少。
本病全年均有发生,但以6月-9月较多。
[预防与治疗]
(1)石灰或漂白粉清塘,可杀来幼虫和中间宿主,有预防作用。
(2)用敌百虫(90%的晶体)以1毫克/升的水体终浓度向全池泼洒,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投喂抗菌药物预防细菌感染。
鳗鱼开口病将进入流行期专家提醒鳗鱼养殖户预防
2011年6月10日
每年的6月下旬至10月水温达到25~30摄氏度是鳗鲡开口病的流行期,主要的涉及的品种是土池养殖的日本鳗鲡。
此病症的主要表现口腔黏膜充血,肌肉糜烂,上、下颌充血、糜烂,上颌缩短,额骨、顶骨与相邻骨失去连接,齿骨与关节骨之间的连接断开,导致口腔完全失去张闭能力,呈开口状态。
病鱼颅腔出血、口腔黏膜出血、头部肌肉出血,血液中红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生。
一般体表及内脏无明显症状,但病情严重时可见肝脏充血、肿大,甚至出现溃疡,有时病鱼继发细菌感染,导致鳍条充血。
专家提醒养殖户做好日常的预防管理工作,使用漂白粉,一次量,一立方米水体一克,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续泼洒3天,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冬季鳗鱼肠炎病防治策略
进入冬季,水温下降,水中有益菌群的变化,水体溶解氧的变化给鳗鱼
的生存造成不利的影响,从而造成鳗鱼体质下降,免疫功能下降,最终
引发肠炎病,要注意防治。
进入冬季,昼夜温差大。
有的鳗场急于出售鳗鱼,往往忽略养殖环境的变化,包括:水温的下降,水中有益菌群的变化,水体溶解氧的变化等等。
这些环境的变化给鳗鱼的生存造成不利的影响,从而造成鳗鱼体质下降,免疫功能下降,最终引发肠炎病,其主要症状为:肛门红肿,并多数病鳗腹腔有大量腹水。
部分鳗鱼的脾脏肿大,呈褐色,水面有浮便,水中兼有白痢。
具体有病因及处理方法如下:
一、温差变化导致的肠炎
有的鳗场为急于鳗鱼长大,拼命加料,不顾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当冷
空气突然到来,水温急剧下降,昼夜温差变大,从而导致鳗鱼消化不良,引起肠炎。
主要症状表现为:肠道充血,水面有浮便并拉白痢。
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1、外消
二氧化氯0.5-0.8毫克/升每两天消毒一次。
2、内服
助消化类药物及每公斤料加盐5克、穿心连5克、地锦草5克(穿心连、地锦草煮开后用药汤拌料)。
二、水质恶化引起的肠炎
随着鳗鱼增大,投饵量的增加,鳗鱼的排泄物也在不断的增加,而换水
量还是保持原来的的基础上,有的场因缺水,甚至比原来的还少换,从而造成池中有机物不断的积累。
这些有机物在池中腐烂发酵,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导致池中各种水质指数超标,如氨氮、亚硝酸盐偏高,特别是亚硝酸偏高,不仅毒性大,对鳗鱼的毒副作用大,而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还原成硝酸盐。
加上水中浮游生物(如:摇蚊幼虫、杯体虫等)的大量繁殖,往往造成池中溶解氧降低,有些场水中溶解氧甚至低到3毫克/升以下。
这容易造成鳗鱼消化不良。
主要症状表现为:鳗鱼游动无力,呈分散形,体表粘液呈斑马状;增氧机前后及加水处都有鳗鱼集中在一起;鳗鱼的摄食量明显下降,有的绝食。
处理方法如下:
1、停食2-3餐。
2、用可降解亚硝酸的药降解亚硝酸(如:亚硝速灭1-1.5毫克/升、亚克净1-1.5毫克/升)调水质。
3、用高锰酸钾3毫克/升+90%晶体敌百虫0.3-0.6毫克/升杀浮游生物,并提高水中的溶解氧。
4、鳗鱼体质恢复后,要先从低投饵量喂起,逐步增加投饵量。
5、内服:大黄苏打片8片+盐酸黄连素5克+麦芽5克+消炎利胆片8片(麦芽要煮开后用药汤拌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