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安居民葬地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1-06-12作者简介:惠瑛(1979

),女,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宝鸡文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秦汉隋唐史。

2011年9月第30卷第9期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ep.2011Vol.30No.9

唐长安居民葬地分析

(宝鸡文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陕西宝鸡721013)

要:唐长安周边地区长期以来发现的墓葬极其丰富,伴随出土的墓志资料也相当多。本文主要依据墓主

人住地与葬地明确的墓志资料,对唐代长安居民死后围绕长安城葬地的方位选择作一简要分析,并试析导致这种葬地选择的原因。

关键词:长安城;墓志;葬地中图分类号:K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 (2011)09-0113-04

现在的西安,唐代的都城,周边墓葬聚集极其丰

富,而且随着近些年西安周边考古的持续进行,发现的唐代墓葬数千座,结合考古发现的墓志以及前人研究、整理的文献墓志资料,这里对唐长安居民葬地做一简单分析。

一、根据发现的墓葬和出土的墓志资料,原陕西省博物馆馆长武伯伦先生早在1963年就对长安城郊的乡村里名进行了增补,此后,日本的爱宕元,杜文玉,尚民杰,程义等又对此有所补充和修订,本人2006年所著硕士论文对相关资料进行了进一步整理。程义在其博士毕业论文《关中唐代墓葬初步研

究》[1]

中通过对墓志资料和考古调查资料的整理,将唐长安周边地区的墓葬进行了划区研究。妹尾达

彦在《唐长安の都市生活ヒ墓域》[2]

一文中记了长安城郊外的墓域,以考古发掘的为准,有:西郊唐代

墓葬区,西南墓葬区,凤棲原秦汉唐明墓葬区,东郊唐代墓葬区,纺织城唐代墓葬区,新筑秦汉唐墓葬区,洪庆原汉唐墓葬区,各墓葬区发掘唐墓数千座。尤其是地处长安城东以及东南的近郊的龙首原

、白鹿原、铜人原、洪庆原、之南的凤栖原、少陵源、比原等地,分布更是集中,唐时也是理想的丧葬之地。

图(一):西安地区唐代墓葬分布图

[摘自(日)妹尾达彦

《唐长安の都市生活と墓域》]

二、本人在翻阅了《唐代墓志汇编》(上,下)[3]和《唐代墓志汇编续》[4]以及西安地区考古发掘发表的唐墓报告之后,搜集整理出墓主人卒葬日及卒地明确者约500方墓志,经过研究发现在这500余方墓志材料中存在以下三种长安居民死后的葬地选择情况:

其一:53%为长安县的居民死后葬于长安城西边,万年县的居民死后葬入长安城东边。根据资料推测存在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当是长安城的居民死后葬地多选择在本县境内,与家宅的属地是有关系的,如唐郭云墓志“……终于修德里第,……葬于县(长安县)西龙首原,礼也……”[5]。一般情况下居住于某一地方的居民不会葬于外县属地。

其二:33%的死者卒地与葬地甚远,多为卒于外地归葬于故乡者。有这样几种情况:卒于长安葬于洛阳的,如樊晋客墓志“……南洋人也。……终于京兆府崇仁里,……葬于河南府河南县北邙原礼也………”[6];还有卒于长安里坊后葬或迁葬于外地的,如裴皓墓志“……遘疾于西京安兴里第……迁穸于降(绛?)州闻喜县高阳乡之东凉原,礼也……”[7],裴皓为“河东闻喜人也”;张师儒墓志载“……公之殁后,护丧归京,……公之先域在于冯翊,近载缘诸子从职多在诸方,南北驱驰,离乡日久。遂逐便移家于上都崇仁之里,……归葬于万年县宁安乡新茔之里也……”[8]从这些墓志资料可知这部分住地与葬地不在一地的墓志揭示了另外一种丧葬习俗,即归葬于故乡。

其三:13%的为长安县的居民死后葬于城东,万年县的居民死后葬于城西。而在这种情况之中以葬于城东的墓葬为多数。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死后归葬这一传统。其他原因在后文中将会有涉及。

三、考古发掘的东西部墓葬贫富情况。首先对随葬品简单分析:

在等级分明的古代历朝历代对丧葬规格和随葬都是有一定规定的,唐代也不例外,开元“二十九年正月十五日敕。古之送終。所尚乎儉。其明器墓田等。令于舊數內遞減。三品以上明器。先是九十事。請減至七十事。五品以上。先是七十事。請減至四十事。九品以上。先是四十事。請減至二十事。庶人先無文。請限十五事。皆以素瓦為之。不得用木及金銀銅錫。其衣不得用羅錦繡畫。其下帳不得有珍禽奇獸。魚龍化生。其園宅不得廣作院宇。多列侍從。其輛車不得用金銀花。結綵為龍鳳。及垂流蘇。畫雲氣。其別敕優厚官供者。准本品數十分加三等。不得別為華飾。”[9]本人搜集到出土有墓志并随葬器物的墓葬有30余座墓葬,除少数墓葬发掘于长安县境外,22座墓葬发掘于唐时的万年县境。从对各墓葬情况的分析可知分布于万年县的墓葬的规格和随葬品情况绝大部分高于长安县的墓葬。西安西郊热电厂工地隋唐墓葬群,绝大多数墓葬为小型墓,少数为中型墓。随葬品较少,大部分墓在10件以下。仅极个别墓中随葬文官俑。随葬品多出于第三期墓中,这可能和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型器物开始大量出现并流行有一定关系。墓志中仅见两个带官品的,其中内侍省内寺伯李升荣的曾祖及祖皆“不仕”,应为平民身份,迁葬此地乃“祔先茔之侧”。综合以上情况分析,这一墓地的墓主绝大多数似为住在长安城西部或附近的平民,少数可能为中、小官吏。

其次,再对墓志的纹饰分布进行分型研究,以墓志盖铭文周围是否刻有纹饰可分为以下两型:A型:26方墓志,墓志盖铭文四周未见刻有纹饰,按墓志盖纹饰组合可分为以下五式:

I式:7方,整合墓志未见刻有纹饰的,以段元哲,司马睿,宫人何氏,麻氏,张十八娘子,师弘礼,李令崇墓志为例。

II式:3方,志盖四边有纹饰,四杀及盖面四角未见纹饰的,以徐王元礼之姬罗观照,韦君夫人胡氏,董僧利及妻王氏墓志。

III式:10方,志盖四杀有纹饰,四边及盖面四角未见纹饰的,以韦愔,独孤思敬和元氏,成王李仁妃慕容氏,韦美美,章令信,韩氏,许遂忠,李文政,张士清墓志为例。

IV式:2方,志盖四杀及四边有纹饰,盖面四角未见纹饰的有赵宗妻刘宝,郭暠及其妻墓志。

V式:4方,志盖四杀,四边及盖面四角均有纹饰的,如曹景林,董楹,董岌及其妻杨氏,何溢墓志。

B型:23方墓志,墓志盖铭文四周刻有纹饰的,按期组合可以分为以下几型:

I式:3方,志盖四杀及四边均刻有纹饰,盖面四角未见纹饰的,如张楚贤及其妻王氏,苏通墓志。

II式:14方,志盖四杀刻有纹饰,盖四边和盖面四角未见纹饰的有杨氏,独孤思贞,郭恒,成王李仁,杨思勖,李文贞,李文贞继室插失氏,董氏,何少直故太夫人兰氏,裴氏时夫人,李敬实,鲜于庭诲,裴利物及夫人窦氏墓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