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了解什么是蒸腾作用。

2.探究、知道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3.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切片。

4.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5.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设计实验证明叶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培养实验设计的能力。

2.通过制作叶的临时切片,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合作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课程引入事例介绍,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增强学生植树造林造福人类的认识。

2.通过实验验证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3.通过制作叶徒手切片实验,提高学生对生物实验在生物学研究领域重要地位的认识【教学重点】

1. 探究、设计实验证明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2.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现象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绿色植被的情感和意识。

3.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

【教学难点】

1.使学生认识气孔控制水蒸气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2.制作并观察植物叶片结构的实验。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等相结合。

【课前准备】

A、学生准备

(1)课前,学生预习课本,参考课本中“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的实验步骤,探讨并分组准备“蒸腾现象实验装置”,并将植株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

(2)查询书籍、网站,搜集关于蒸腾作用对植物体自身和改良环境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等方面的资料。

B、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气孔动态开闭课件;蒸腾作用模拟动画。

(2)准备“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用具:新鲜的菠菜叶片,双面刀,尖镊子,清水,培养皿,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3)菠菜叶片的永久横切片。

(4)新鲜幼嫩的蚕豆叶片,热水,凡士林,天平,量筒,0.5%的甘油溶液。

(5)查询书籍、网站,搜集关于蒸腾作用对植物体自身和改良环境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等方面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多媒体投影两幅图片,请学生思考:在沙漠中与在林荫小道上感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不同呢?引入本课主题。

怎么证明植物有蒸腾作用呢?出示事先准备的两盆植物,请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哪一盆能更好地说明植物有蒸腾作用的现象?

二.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一)探究实验: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设计探究实验来证明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各小组汇报、交流本组的设计方案,并陈述设计的原理是什么,师生一起分析、讨论可行性,然后学生出示课前准备的“蒸腾现象实验装置”,观察、描述各自实验装置中出现的不同现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对比和分析,自主地建构“蒸腾作用的概念”以及“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的知识。

教师出示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动态过程,学生尝试着解释原因:

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使靠近气孔的叶肉细胞含水量降低,于是向相邻的叶肉细胞吸水,相邻的叶肉细胞含水量降低,又会向其相邻的叶肉细胞吸水,如此依次传递,直至向导管吸水,这就形成了一种将导管中的水不断地向上拉的拉力。

学生观察模拟动画,意识到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产生的重要意义:能促进植物体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并能促进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向上运输。

(2)炎热的夏天,人站在骄阳下暴晒久了容易中暑,那植物会不会也“中暑”呢?为什么露天地如同火烤,而树林中却是清爽宜人?“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为什么不会被阳光灼伤呢?

教师出示资料:

①据测定,在干旱的季节里,每平方米面积的树林,每天能向空中散放大约6千克的水;热带雨林降水较其他地区频繁,林区的降水量比无林、少林地区增多30%左右;据科学家测算,某热带雨林的降水量是1950mm/y,蒸腾量是1570 mm/y。请算一算:蒸腾量占降雨量的百分之几?该组数据又能说明什么?

②在蒸腾过程中,1g水化为水蒸气时,在20℃条件下吸收能量约

2.45kg;有人测量过,城市露天下气温高达35℃时,树荫下只有22℃;据调查,在骄阳似火的夏日,绿化地区比非绿化地区的气温低0.8℃,森林中的气温比庭院中的气温低

1.3 ℃ --3.2 ℃。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

学生阅读资料,对比分析数据,推测得出蒸腾作用其他方面的意义:蒸腾作用能使植物体有效地散热,降低植物体的温度;蒸腾作用能

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有调节气候的作用。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蒸腾作用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进一步认同蒸腾作用的重要性。

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

引导学生联系有关生活现象,小组分析、讨论、交流,最终归纳出结论。

三.归纳梳理,形成体系

学生相互交流、启发和补充,对本节课探究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学生们在分享成功的喜悦的过程中,树立了自信心,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欲望。

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为了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启发学生提出与蒸腾作用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交流:

1.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去掉部分枝叶,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园艺工移栽植物时,往往选择阴天或傍晚?

3.春季造林为什么要在树苗发芽前进行?

4.从花鸟市场刚买来的花卉,植入花盆后应置于强光下还是阴暗处?

【教学反思】

学生进入初中后课业负担突然加重→,多数学生只是在被动的学习。在生物学习上,不少学生只是想一味地接受新知识,特别在实验方面,根本没有考虑到课本的编排人员为什么要做那样的安排,为什么要选择那样的材料用具,为什么要安排那样的实验顺序。只是在不断的模仿,书上说用什么,他就用什么,书上说第一步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基本是照葫芦画瓢。这样长此以往,不但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逐渐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丧失。

针对这种情况,从接手初一新生开始,我就注意改变了教学思路,尝试着进行一些探索。

首先,在本课开始就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什么是蒸腾作用”,其次是在实验过程中,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分组去探究、选择用具、设计思路,把课本上的按部就班的“观察植物蒸腾现象”的实验改成了探究“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的实验。

本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注重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增加了感性认识,培养了创新能力,提高了科学素质;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难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渗透关爱、保护绿色植物的情感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