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探析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实施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实施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
c asf d n so y d e c ig y tm,ee td o u s a d lsi e a d t r e ta hn s s i e e s lc c re n M io e c u s s s m. ti a e , e u o lo e n rd o re y t I h s e n p p r a t r a s h t h
W ANG a y n F —o g
(h n e oyeh i,h n e 2 3 0C ia S u d l c nc u d 8 0 ,hn ) P t S 5
Ab t a tTe c i g su e t i c o d n e wi h i a t d sa p i cp eo u n b i g ’ l r u d d v lp n . s r c : a h n t d n s n a c r a c t te r p i e i r i l f h ma en s a l o n e eo me t h t u n — T e c a a trsiso g e c t n l l g s p ro n l r i ig d tr n s i d c t n mu ti lme t ec i g h h r c eit f c Hi h r Vo a i a l e ’ e s n e a n n ee mi e t e u ai s o Co e t s o mp e n a hn t s d n s i co d n e wi e p i d .F rm , e r o a hn a d e u a in a mi it t n e p r n , e t e t n ac ra c t t i a t e u h h r u t o  ̄n y a s f t c ig n d c t d n s a i x e me t y e o r o i h t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变化,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

职业教育被视为提高就业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然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是指基于对职业教育的分析与思考,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理论。

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职业教育的本质并指导实践。

例如,职业发展理论强调个体的生涯规划和学习成长,倡导个体在职业发展中积极主动参与。

职业准备理论认为职业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

教育质量理论则强调教育的质量与就业能力的提升之间的联动关系。

这些理论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引导政策制定和实践探索。

职业教育的实证研究是指基于实际数据和案例的研究,以验证理论的可行性和发展方向。

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职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以及不同政策和实践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实证研究可以从多个维度展开,包括教育政策、课程设置、学生就业等。

例如,一项实证研究可以考察政府职业教育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另外,对不同职业教育课程的评估研究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以便更好地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

此外,学生就业情况的实证研究也是评估职业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些具体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与当地经济的需求相匹配,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的衔接问题。

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与就业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实用的技能和知识。

此外,我们还需要研究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

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为目标,确保教育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最后,为了加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我们还需要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论高职本科教育

论高职本科教育
D0I : 1 0 . 1 6 6 4 0 / j . c n k i . 3 7 — 1 2 2 2 / t . 2 0 1 5 . 2 3 . 1 9 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引 言
高职本科是 在高职专科 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 ,具有鲜 明的技术应 用特征 。它是不 同于 普通本科 的一种 新型 的较高层次 的职业教 育办学 模 式。随着经济 的发 展 ,高职教育需要层 次的提升 ,发展高职 本科 教 育势在必行 。首 先 ,社会对高素质技 术技能型人才的需 求 日益增加 , 到2 0 1 0 年我 国高级专业 技术人才 需求量在 1 6 0 0 万 以上 。高职 教育现 有的办学水平 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 高技能人才 的需求 。其次 ,高职教 育是高等教育 的一种类型 ,层次并不 成熟和丰富 ,不是 完整的形态 , 没有建立完整 的教育体系 。所 以高职 教育学制不能相互 贯通 ,不符合 市场经济 的生态 链与 产业链 。再次 ,随着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高职学 生的就业压 力随之增大 ,职业发展 空间和选择空 间有 限 , 使得 高职学 生对进一步接受更高层次教育有强烈 的愿望 [ I 3 ] 0
2 高职本 科的定位
高职本科教育面 向基层 , 体现 高等性 和职业 性 , 培养 “ 四会型 ( 会 动手、会研发 、会管理、会发展 )技 术人才。高职本科 的培养 目标是 以用人单位人才 需求为核心 ,以育人 为本质属性而确定 的。它不同于 普通本科和 高职专科的人才培养 ,所以有必要 明确高职 本科 、普通本 科和高职专科三者的关系 。 高职本科和 普通本科属于 同种层 次不 同类型 的教育 。二者 的共 同 点是都属于高等 教育的本科层 次 ,并不是对立关 系,都 应遵循 高等教 育的发展规律 。高职本科是职业教 育的发展 ,应借鉴普通本 科的办学 经验和办学资源 。 二者 的不 同点 是前者 是职业 教育 , 后者是普通教育 , 所 以不能 完全 照搬普通本科 的经验 来办高职本科 。高职 本科 主要注重 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的培养 ,普通本科则注重学术型人 才的培 养。 高职本科和 高职专科是属于 同种 类型不同层次 的教 育。二 者的共 同点是都属于 职业教育 ,都是 为行 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高职本科和高 职专科是共 同生存相互促进 的关系 ,后者为前者 的发展 奠定 了基础 , 前者带动 后者 的发展 。二者 的不 同点是本科与专科层次 的差异 ,高职 本科和高职专 科存在生源 、办 学资源和就业 岗位等方面 的竞争 ,所 以 高职本科和高 职专科要做好衔 接,使其协调发展 ,共 同培养 高技术技 能型 人才 。

发展高职本科教育的探讨

发展高职本科教育的探讨


只有 明确 高职 本 科 教育 的特 征 , 能 给其 准 确 定 才 位, 办出特 色。高职本 科不 同于一般 的普通 高等教育 , 不 同于专科 层 次 的高职 教 育 , 也 它有着 自身独 特的特 殊性 。 第一 , 有独 特 的 人 才 培养 目标 。四 年制 高 职 本 具 科 培养 人才 的综 合水 平 应 达 到普 通 高校 本 科水 平 , 同 时要 保证 突 出高 职 特 色和 对 高新 技 术 的掌 握 和 应用 , 其培养 目标是 具 有较 强 的技 术理 论 基础 、 实践 技 能 和 应用能 力并能 服 务 于生 产 、 管理 第 一线 的技术 应 用 性 人才 。就 工程 教 育人 才 培 养 的 目标 定位 来 说 , 果 我 如 国普通 高等教 育 培养 的 目标 是工 程 师 , 专层 次的 高 大 职教育 培养 的 目标是 工 程 技术 人 员 , 么高职 本 科 教 那 育培养 的 目标 就是技术 基础理 论 和实 践操作 技 能兼 备
第2 4卷
第5 期
Ju | f u nnFn ne& E oo c nvri o ma o n a iac Y cnmi U i s y s e t
V 1 4 N . o. , o5 2
发展高职本科 教育的探讨
王 琼
( 云南 财经大学 高等 职业技 术学 院 , 南 云 昆明 60 1 ) 52 6
的技术 工程 师。 第二 , 具有 宽 基 础 复合 型 的特 点 。高 职专 科 强 调
的是人 才的职业 针对性 , 基础 理论 、 础 知识 的教 学 其 基 以应 用为 主 , 以达 到够 用 为度 , 不强 调 学科 广泛 性 、 扎 实性 的理 论 基 础 , 提 倡 的复 合 型 主 要是 指 “ 专 多 其 一 能”“ 、三能 四证 ” , 等 即一 张专业 毕业 证 书和几 种技 能 、 操 作证 书的组合 。而高职 本科 的 宽基础 是要 求学 生必 须掌 握本专 业 扎 实 的基 础理 论 知 识 以及 必要 的管 理 、 人文 、 艺术 及 相 应 的 社 会 科 学 知 识 , 调学 科 的广 泛 强

构建现代高职院校制度的理论基础探析

构建现代高职院校制度的理论基础探析

构建现代高职院校制度的理论基础探析摘要构建现代高职院校制度,是未来十年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构建现代高职院校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借鉴这三个理论的相关观点,应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重新定位政府在高职教育中的功能;对高职教育进行市场化改造,推动高职院校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多元主体参与高职教育决策的长效机制,提高政府的职业教育行政效率。

关键词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现代高职院校制度现代高职院校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现代大学制度。

为推动高职院校制度变革,构建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必须从理论的视角对构建现代高职院校制度进行探讨。

基于此,本文从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视角分析、解释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希望藉此为构建现代高职院校制度提供理论指导。

一、公共产品理论与现代高职院校制度(一)公共产品理论的基本思想借鉴公共产品理论,可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品属性,理清政府和市场在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中的地位和角色,为构建现代高职院校制度提供重要依据。

公共产品概念源于福利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公共产品理论是现代西方公共财政学的核心理论,在西方公共财政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公共产品理论被普遍运用于现代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行政学和管理学等研究领域。

因此可以说,公共产品理论不仅具有经济意义,也具有政治意义。

公共产品理论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真正得以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

其中,关于公共产品及其供给的研究已经成为公共产品理论日益关注的重点内容。

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Samuelson)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文中最早提出了“私人产品”(private consumption goods)和“集体产品”(collective consumption goods)概念[1],1955年他又发表“公共支出理论的图解”一文,提出了“公共产品”(public consumption goods)概念[2]。

对本科院校发展高职教育的思考

对本科院校发展高职教育的思考

对本科院校发展高职教育的思考摘要:本科院校作为学科专业和办学层次多样,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办学势力雄厚,社会适应性强,社会契合度较高的办学主体,已成为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生力军。

在此分析了本科院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策略。

关键词:本科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支持本科高等学校举办或与企业合作举办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部分本科院校可以设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不少省、市、区在发挥政府举办职业教育主导作用的同时,依靠自身优势,逐步组建了一批以专业为纽带、高等职业院校和本科院校为龙头、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行业企业广泛参与的行业型或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形成了各类学校广泛参与办学的大格局。

本科院校参与举办高职教育,强化了高等教育系统的分工,在我国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现代化建设中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本科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一)有利条件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任务,对人力资源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日益国际化,高职教育正由单一的职前学历教育逐步转向终身教育,学历与非学历培训结合,教育、培训以及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强化;高职教育生源出现多元化特征,学制趋于灵活,高职教育终身化等为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带来了良机,使得在整个高职教育体系中,本科院校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

许多本科院校纷纷强化高职理念与特色,由传统的学院模式向就业导向的工学结合模式转变,注重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本科院校在教育发展理论与实践、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有着独特而充分的经验,对高职学生的管理能从学生的基本特点出发,摸索出有别于本科学生,适合于高职学生的教学、管理和实践新模式,学生党团工作、安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也成为管理过程中最大的亮点和创新。

高职院校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高职院校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面 面 均 有 广 泛 的 密 切 联 系 。在 社 会 这 个 大 系 统 中 , 它 必 须 与 社 会
律, 只有依 照这些规律 , 才可能制定 出切实可行 的发展 战略。马克 思主义哲学 的基本观点 、 方法及其 唯物史观 科技等协 调发展 , 受其 制约 , 并为 之服务 。高 职
五、 教育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种理论只有具备了一定 的哲学基 础 , 才 能成为真 正具有 说
教育科学是关 于教育规律 、 途径 、 方法 、 手段 的科学 , 是 以教 育 现象为对象的包括许多门类和分支的完整的科学体系。教育科学
认为 , 教育是一种人类社会所特有 的复杂的社会现象 , 是伴 随人 类
上考察研究 问题 。系统理论 认为 , 任何事 物都是各 种要素 以一定
方式构成 的有机整体 , 这个整体不是各组成 部分 的简单相 加 , 系统
的性 质 、 功 能 和 运 动 规 律 只 有 从 整 体上 才 能显 示 出来 , 整 体 的功 能
高职 院校发展战略 的确定是一项综合性 、 科学性极强 的工 作 , 涉及到系统科学、 教育学、 决策科学、 预测科学、 思维科学、 管理科
认识高职教育 的联系及规 律 、 地 位和作 用 , 因此 , 它 是高职 院校发
展 战略 赖 以确 立 的坚 实 基 础 。
二、 系 统 理 论
院校发展战略, 只能建立在由教育本质属性决定的教育与社会协 调发展 这种教育外部 基本规律 的基 础之上 , 只能按照社会 发展 的 需要和它可能为教育提供 的条件设 计教育 的未来发 展。在我 国 ,
服力的理论 , 高 职院校发 展战略 也一样 。高 职院校发展 战 略是 一

浅析高职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

浅析高职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

浅析高职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教学是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既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方法。

所谓的实践教学,就是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学习者的亲身实践活动,并从中对理论知识形成新的理解,锻炼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

1 高职实践教学的特征目前对高职实践教学的概念界定在学界中不尽一致,这主要是由于对实践教学这一概念所选择的理解角度不同。

这种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清及概念混乱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实践教学在教学方式领域的理论创新意义和行动指导价值,也不利于实践教学的深入和普及发展。

实践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但是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在教师和理论的指导下,实践教学倡导学与做相结合,学生的自主操作与自我创新相结合,学习活动的感性知识和理性技能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但是,这种界定是一般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定义,并没有体现高职实践教育的特色。

要想全面地认识和研究高职实践教育的理论基础,就必须对其特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

1.1 最重要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工与学的结合。

它摒弃了传统的对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努力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这不仅是高职实践教学的显著特点,更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独特方法。

另外,这也需要高职院校及时了解社會对人才需求的最新变动,以学生利益为本,实现校企结合,互利共赢。

1.2 较强的开放性相对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这种开放性表现在多个方面,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形式的开放性、师资队伍建设的开放性、教学评价的开放性等等。

开放性的特点使高职实践教学的课堂大门必须打开,时刻关注行业和社会的需求,及时吸取行业的最新技术成果来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

这种开放性也表现在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

探究高职本科教育的思路与影响

探究高职本科教育的思路与影响

探究高职本科教育的思路与影响作者:高丽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9年第19期摘要:对高职院校举办应用技术大学的成果进行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开展本科教育是满足人才培养及社会的需求,促进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本文对发展高职本科教育的思路进行研究,提出了高职本科教育对高职院校和社会的影响。

关键字:高职本科教育;思路;影响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出了对职业教育全方位的改革设想。

教育部为了满足我国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结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提出的一个新的教育体系,即是高职本科教育[1]。

高职本科是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一种,学位为专业学士[2]。

高职本科与普通本科共同构成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全日制本科层次。

对于高职本科教育,许多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并开展试点实践,从中总结经验,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指导意义。

一、高职教育自身的优势高职教育通过高校的不断调整与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拓宽了自身的发展空间,为高职院校开展本科教育奠定了基础。

1、丰富的招生资源。

高职教育的入口完全敞开,采取多渠道招生。

一种是统招,即国家给予招生指标招收高中毕业生;另一种是单招,就是职高、技校及中专的职业技术类学生通过高职院校独立组织的考试获得入学资格;还有一种是继续教育,这种形式的有成人高校的高职和自考高职。

高职院校的招生资源丰富,并且有多方位的生源。

“订单式”的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改变了原来封闭的办学模式,高职院校采取与企业合作、联系密切,以社会市场需求为依据,合理安排设置专业,让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及质量的评估等。

开设课程由企业专家和教授评审,再交给任课教师实施教学,使得学生与企业和社会市场零距离的接触。

良好的就业形势。

近年来的就业形势,高职毕業生的就业市场明显存在优势,在学生大二阶段就直接有大量招聘公司开始招聘工作,往往是还没有毕业就被提前预定顶岗实习,特别是一些工科专业供不应求,而文科专业的就业率也在百分之九十多。

试论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路

试论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路

试论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路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的领域之一、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为基础,不仅可以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的质量,也可以满足不同岗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路。

其次,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需要与企业合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企业的参与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加快学生就业的速度和质量。

第三,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虽然职业教育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但并不意味着要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学生需要掌握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理论,才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和创新。

因此,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招聘高水平的教师和专家,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培养效果。

第五,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需要完善评价体系和质量监控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经验。

同时,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对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教育质量。

第六,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需要加强与国际接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职业教育也需要与国际接轨,了解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平。

综上所述,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路应该是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与企业合作、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评价体系和质量监控机制、加强与国际接轨。

通过这些措施的不断完善和落实,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探析

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探析

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探析【摘要】本文围绕高职本科教育展开探讨,首先介绍了高职本科教育的概念和研究目的。

然后从发展历程、与国家发展的关系、理论依据、实践探索和创新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高职本科教育的前景展望和发展建议也在结论部分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高职本科教育的理论基础进行探析,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重要参考,促进高职本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本文旨在为高职本科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启示,为其未来发展路径指明方向。

【关键词】高职本科教育、发展历程、国家发展、理论依据、实践探索、创新模式、前景展望、发展建议。

1. 引言1.1 高职本科教育的概念高职本科教育是指以高等职业院校为主体,面向广大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人员,按照国家制订的高职本科教育标准,开展的三年制本科专业教育。

这种教育形式旨在培养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具备一定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高职本科教育与传统本科教育相比,更加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开设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等环节,旨在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实际工作场景,增强就业竞争力,并能够满足市场对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求。

高职本科教育是一种立足于职业教育理念,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近年来兴起的新型教育模式。

它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更多的人才支持和保障。

1.2 研究目的高职本科教育的研究目的在于深入探讨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高职本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分析高职本科教育的概念内涵和特点,揭示其与国家发展的密切关系,探讨其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进而探索创新模式,为高职本科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建议。

研究目的旨在促进高职本科教育的全面提升,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系统论视角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现实样态与逻辑路向

系统论视角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现实样态与逻辑路向

系统论视角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现实样态与逻辑路向目录一、内容综述 (2)(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4)(三)研究方法与路径 (5)二、系统论视角下的职业教育系统分析 (6)(一)职业教育的系统构成 (8)(二)职业教育系统的功能与特点 (9)(三)职业教育系统的动态性与开放性 (11)三、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12)(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13)(二)人力资本理论 (14)(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理论 (16)(四)系统论与职业教育的内在关联 (17)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现实样态 (18)(一)职业教育体系结构现状 (20)(二)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评估 (21)(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22)五、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逻辑路向 (24)(一)体系构建的原则与目标 (25)(二)体系运行的机制与模式 (26)(三)体系优化的路径与策略 (27)六、结论与展望 (29)(一)研究成果总结 (30)(二)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31)(三)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与建议 (32)一、内容综述理论基础:深入阐述了系统论在社会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并将其与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相结合,构建了职业教育体系的宏观结构框架。

突出强调了职业教育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动态互动与相互依赖,以及作为大型开放系统,其外部环境也深刻的影响着自身的演替。

现实样态:分析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所处阶段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基于系统论视角对于现状的具体观察与诊断。

在阐述了体系整体运行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职业教育体系与其他相关体系(如教育体系、科技体系、产业体系等)之间的关联,着重探究了现实体系运行的矛盾和挑战。

逻辑路向:基于对现状的分析和对未来趋势的展望,提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逻辑路向。

建议以系统论视角为导向,强调体系的多向性、协调性和动态平衡性。

《2024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范文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证研究,以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二、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1. 职业教育的基本概念与特点职业教育是指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育形式。

其特点包括实践性、应用性、职业性等。

在理论层面上,职业教育应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 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框架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化职业技能培养;三是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证研究1. 实证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案例研究等方法,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实证研究。

文献分析主要用于梳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问卷调查主要用于了解学生、教师、企业等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和需求;案例研究则用于深入剖析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

2. 实证研究结果(1)历史与现状: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

但同时也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均、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2)认知与需求:学生和教师普遍认为职业教育对于就业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对职业教育认知不足、技能培养不够全面等问题。

企业则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希望加强与职业教育的合作。

(3)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各地涌现出许多成功经验,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

但同时也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均、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

四、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1. 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制定更加完善的职业教育政策,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2024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范文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国家竞争力、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二、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1. 职业教育的基本概念与特点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掌握一定职业技能,以适应就业和创业需求的教育。

其特点包括实践性、应用性、职业性等。

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依据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教育分流理论等。

这些理论认为,职业教育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从而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双赢。

同时,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有助于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证研究1. 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多个层次。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

同时,职业教育的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技能型人才。

2. 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证分析(1)政策支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等,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2)投入力度: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

同时,企业和社会也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投入和发展。

(3)就业情况: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且就业质量逐年提高。

这表明职业教育对于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

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挑战与对策1. 面临的挑战虽然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资源配置不均、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

试论高职实践课程理论基础探析

试论高职实践课程理论基础探析

试论高职实践课程理论基础探析论文关键词:新知识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理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论文摘要:文章从分析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以及高职课程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高职实践课程的理论基础,提出新知识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和杜威实用教育理论可以作为其理论基础。

高职教育是和普通高等教育性质不同的另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职业性是其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按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应用为主旨,以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中心,设置相对独立的、与理论课程并重的实践课程体系。

尽管人们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认为职业能力的养成要在实践中完成,并且把“实践”作为职业教育课程区别于普通教育课程的主要标志,但实际运作的高职课程仍然是以学问知识为主导的,仍然是所谓的“三段式”课程体系。

过去,或者指责高职院校,说他们不懂高职教育规律,办成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或者指责教育评价标准,说它是用理论考试代替实践考核。

但是,这些原因都是表面的,正如有学者所说,“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对实践教学的意义进行理论上的充分说明,尽管人们普遍地相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试图对高职实践课程的理论基础进行初步探讨。

一、新知识观―高职实践课程认识论基础长期以来,受实证主义知识观的影响,教育者们注重的是学生对已有科学概念、命题、公式、事实、方法等的接受和理解,这种知识是客观的、普遍的和可靠的。

为了使学生学会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高职教育就必须加强普通文化课程与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因为这些课程选择的知识都是经过实证的。

因此,理论知识已经统治了学校教学,实践教学没有其容身之地,而沦为理论教学的附庸。

波兰尼经过长期的思索和探究后提出,人类有两种知识: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

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分析职业教育是指通过有系统、有组织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一定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同时,具备相应的职业倾向,以适应和胜任特定职业。

与传统教育不同,职业教育更加强调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职业教育进行分析。

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教育理论劳动教育理论强调以劳动为中心、以生产为活动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接触到各种劳动形式和实际工作情况,从而培养学生对这些工作形式的兴趣和爱好。

在职业教育中,劳动教育理论的核心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指出,个体在学习中通过社交行为和认知交流获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是发展学习和能力的重要因素。

在职业教育中,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作用是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情境,让学生通过模拟和参与实际工作过程来获得实践经验。

3.教育技术理论教育技术理论认为,教育的效果和效率直接受制于教学方法、媒介和资源的使用。

在职业教育中,应根据适用的工种和专业特点,采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职业教育的实践应用职业教育的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贴近现实生产和工作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课程的设置,学生可以了解到工作中实际运用的各种技能和知识,更好的掌握专业技能和概念。

2.工学结合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实践方式。

通过将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和理论,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职业特点和作业环境等。

3.实习和实践实习和实践是职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适应工作环境,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

通过实习和实践,学生也能够更加深入、系统、全面地掌握职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为今后的工作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我国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界对其理论基础探讨较少。

研究发现我国专科高职人力资本开发数量少、结构差,尚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要求,而高职本科则有助于提升我国人力资本存量,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高职专科学生社会资本数量少、增量低、利用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而学生就读于高职本科有利于积累更多更优质的社会资本,实现向上社会流动;专科高职在教育生态系统中处于生态劣势,升级为本科高职可获得更多的生态优势。

因此,人力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与教育生态理论分别是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职本科教育;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教育生态作者简介:钟云华(1980-),男,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博士,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陈拥贤(1968-),男,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政策;胡立(1983-),女,湖南高尔夫职业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生态。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2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研究”(编号:dja120288),主持人:陈拥贤。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19-0010-05高职本科(高等职业本科)教育是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一种,学位为专业学士,它与普通本科共同构成高等教育体系的全日制本科层次。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科技不断发展,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社会生产对从业者技术技能的先进性、复杂性与综合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应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向内涵发展阶段,特别是发展以职业目标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素质教育为依托,理论教学恰当、实践教学充分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我国自1999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来,理论与实践界对高职教育办学层次及形式进行了广泛探索。

2008年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首先开办高职本科教育,尔后天津、江苏、山东等省也陆续试水开办高职本科教育,高职教育呈现多层次发展之势。

但是,由于到目前我国政策文件中仍未明确提出发展高职本科教育,导致实践中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缓慢,目前全国只有20余所高校举办高职本科教育。

其原因除了我国社会公众甚至部分教育管理人员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不必重复举办本科高职的观念阻碍有关以外;还与我国教育领域学界对高职本科教育的研究多从人才需求预测(宋海涛,曲洪山,2013[1])、实践必要(钱伟荣等,2012[2])与国际经验借鉴(俞建伟,2011[3])等方面进行,几乎没有研究从学理层面探讨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缺乏深度理论支撑相联。

因此,本文从经济方面的人力资本理论、社会方面的社会资本理论与生态方面的教育生态理论,分析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试图为“新常态”下高职本科教育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一、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的经济理论基础: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是人力资本积累最重要的路径,教育也主要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来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每一项重大改革,几乎都有促进经济发展目标的缩影,故本文首先从人力资本角度考虑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的经济理论基础。

(一)人力资本理论视野下高职专科教育面临的挑战20世纪6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与贝克尔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human capital theory)。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通过对人的教育、职业培训、健康进行投资,获得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和健康素质。

人力资本理论被西方经济学界视为20世纪经济理论的重大发现,具有重大的价值。

这表现在:一方面,人力资本理论使人在物质生产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复归,证明了人特别是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高质量人才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真正动力;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理论促使许多国家把人力资本开发纳入国家经济发展规划或计划,着力运用人力资本投资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在通过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职业教育在人力资本积累方面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不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一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数量满足不了社会的技工人才(人力资本数量)需求。

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我国对普工需求不断减少,对技术工人需求却不断增加,企业招聘经常出现“技术工人荒”。

调查显示,我国技能人才总量严重不足,截至2014年底,技能劳动者仅占从业人员的20%,远远低于用人单位的技术工作需求数量[4]。

二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满足不了产业转型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

目前,科技在生产、生活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科技与经济逐步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运用,产业不断转型升级,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更强的技术技能,具有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本。

然而调查显示,在技能型劳动者中,初级工占43%,中级工占36%,高级工占17%,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5],远远满足不了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举办本科乃至更高层次的高职教育[6]。

三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渠道不畅,职业教育机构不能面向市场需求培养人才,难以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据网易教育报道,“上大学网”对2013年全国1266所高职院校、1088种高职专科专业和47591个专业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布点数最多的十个专业分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管理、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技术、市场营销、商务英语、会计电算化和应用电子技术,学校布点数均超过了50%,其中有1070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占高职院校总数量的84.52%[7],而与我国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机械制造、能源、资源环境、交通运输等领域的专业布点明显不足或相对较少。

(二)高职本科教育发展对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作用高职本科教育的发展,能从三个方面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回应高职专科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是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入学率,减少流失率,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在社会大众看来,没有本科或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是低档次的教育,导致职业学校特别是中职招生难且学生流失率高,技工人才培养数量不足。

但如果高职本科教育能大发展,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将会大大减少,职业教育招生情况与学生流失情况都将好转,从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人才。

如瑞士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26%,而职业教育的毛入学率却有73%[8]。

二是提升高职教育层次,提高人力资本质量。

发展中职或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学生往往只能掌握某个工艺或某一个工艺环节,人力资本的专用性非常强,这不仅导致高职学生毕业后待遇不高,而且发展后劲不足。

如果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要求,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本科层次的职业人才,可以让高职学生不仅有一技之才,而且有较强的人文素质,毕业后工作待遇更好,发展后劲更足。

三是优化人力资本结构。

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但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人力资本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张佳(2014)采取道格拉斯函数发现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西部地区,原因之一就是高职教育本科层次发展不足且区域非均衡,西部地区高职本科教育更为落后[9]。

因此在我国尤其在中西部地区发展高职本科教育,可以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从而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本的经济功能。

二、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的社会理论基础:社会资本理论职业教育处于社会大系统之中,因此本文接着从社会层面探讨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的社会理论基础。

(一)社会资本理论视域下高职毕业生发展困境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开始关注社会资本概念,此后经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詹姆斯?科尔曼(james s.coleman)、林南(nan lin)、边燕杰等学者的不断推动,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社会资本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关系网络及嵌入其中有价值的社会资源之和,它具有资本的增值属性,不管在社会发展等宏观层面还是在个体求职等微观层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自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加与大学生就业竞争程度的不断增长,在仍不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中,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有时甚至超过了人力资本的作用。

可以说,大学生能否获得就业机会或获得什么质量的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拥有的社会资本数量与质量。

甚至在个别案例身上,获得就业机会的关键不是“知道什么(人力资本)”,而在于“认识谁(社会资本)”。

然而,高职专科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甚至相当一部分是贫困家庭的孩子,拥有的社会资本低于普通高等学校(特别是重点名牌高校)的大学生。

其具体表现是:一是社会资本存量先天不足,在就业竞争处于不利地位。

先赋性社会资本主要来源于家庭,其主要载体家庭或者关系密切的亲属。

扩招后我国优质高等教育机会无形中不断向优势阶层倾斜,高职专科院校的学生往往来自弱势社会阶层,很难通过继承或先赋途径等获得充足的社会资本,并且拥有较少的社会资本还存在同质性强、异质性低、资源交换少等问题。

二是高职专科学生社会资本增量增长乏力,影响职业发展。

个体的经济状况与交往对象对社会资本增量有重要的影响,高职专科学生主要来源于农村,很多高职学生简单化地认为学习成绩好才能获得理想的职业,社会资本构建动力不足,加之无太多的经济条件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交往,小规模社会交往的对象又往往是与自已同质的社会群体,缺乏搭建人际关系、改变同质性社会交往、增加社会资本存量的动力、机会与能力,社会资本增量乏力,对其职业发展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三是高职学生社会资本利用率低。

高职学生尤其是高职农村学生,对社会资本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关系社会资本水平,带有浓厚的“伦理契约”色彩,他们对社会资本的崇拜和鄙视尴尬并存。

他们在社会资本存量与增量都不足的情况下,还让已有社会资本闲置、关系网络沉睡,社会资本利用率低,影响了就业水平与就业质量[10]。

(二)高职本科教育发展促进高职学生社会资本生成社会资本按照生成时间来说可以分为先赋性社会资本与后致性社会资本。

前者是指行动者与生俱来、与家庭背景相关的社会资本;后者指行动者在社会活动中通过自我社会活动建立的各类社会关系及嵌入其中的资源。

不管是先赋性社会资本,还是后致性社会资本,其生成的唯一路径是社会交往[11]。

从高职专科升级为本科,有利于增加高职学生的社会资本数量与质量。

一方面,从高职专科升级为本科,意味着学制从三年变为四年,高职学生彼此交往的规模、时间与深度都有所增加,会生成更多的后致性社会资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