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当前德国绿党的教育和科学研究理念
德国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 * ) -
德国中、小学环境教育可追溯到 () 世纪 -) 年代中期。 针对 -)/.) 年代的 水 污 染 、 .)/%) 年 代 核 废 料 处 理 、 $) 年 代的臭氧层破坏等问题,德国的环境教育有不同的重点。
$) 年代初期,环境教育的内容间接或直接写入联邦各州有
关中、 小 学 教 学 大 纲 , 涉 及 各 个 学 科 , 具 有 多 学 科 性 和 跨 学科性。
+ , * ) *
+*, 作 为 奖 学 金 给 了 参 与 活 动 的 学 校 , 而 这 些 奖 学 金 又 被
学校用来添置新的节能设置,开展环保活动。 环境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使人能够自觉地从环保角度 —— $%$&’ 项目”就是这样一种 约束自己的行为。 “$%$&’— 养成教育。 %-.!(*** 是全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 绿 色 消 费 的 国 标 。 汉 堡 有 些 学 校 已 用 %-.!(*** 的 方 法 来 管 理 学 校,以 树 立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消 费 观 , 取 得 了 较 好 的 效 果 。 这 种争创绿色学校活动在德国开展得轰轰烈烈。 汉堡的中小学还开展环保课外活动,带领学生开展环 保课题 研 究 , 或 在 校 园 内 种 植 作 物 等 , 培 养 学 生 的 动 手 能 力和研究能力。
高考的作用 (上) 〔+〕 ! 中国考试, #$$*!*! 〔#* 〕刘海峰 ! 高考改 革 的 教 育 与 社 会 视 角 〔+〕 !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 〔#, 〕 李 爱 平 ! 《自 由 经 营 还 是 国 家 干 预 : 西 方 两 大 经 济 思 潮 概论》一书评介 〔+〕 ! 世界经济, #$$-!%! 〔#& 〕布鲁贝克 ! 高等教育哲学 〔’ 〕 ! 王承绪等 译 ! 杭 州 : 浙 江教育出版社, ())# (*( ) ! 〔#- 〕胡东成 ! 试论入学考试和新生教 育 —高 —— 等 教 育 质 量 链 中的第一环节 〔+〕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
德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基本经验及借鉴价值
德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基本经验及借鉴价值德国作为欧洲强国之一,一直以来在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方面具有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本文将从政府引导、产业转型、法律法规、公众参与和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总结德国在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方面的基本经验,并探讨这些经验对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
一、政府引导德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
政府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法规,推动各行业向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转型。
同时,政府还加大对环保项目的投入和支持,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
政府引导作用的有效发挥,为德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产业转型德国是一个重工业国家,传统产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大。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德国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通过推动高科技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降低了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德国也注重循环经济和资源回收利用,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和绿色消费,有效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三、法律法规德国建立了严格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了环保标准和责任。
侵害环境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惩处和制裁,确保了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
德国还实行了“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强化了企业和公民的环境责任意识。
法律法规的健全和执行,是德国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四、公众参与德国注重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鼓励居民、NGO和企业等各方参与到环保事务中来。
政府通过举办公众听证会、开展环境教育等活动,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合作。
公众的监督和参与,使环保工作更加透明和民主,也提高了环保措施的执行效果。
五、科技创新德国在环保科技领域投入巨大,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的结合。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推动环境监测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升。
同时,德国也积极推广绿色科技和清洁生产技术,助力企业实现低碳排放和资源高效利用。
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为德国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德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基本经验及借鉴价值
德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基本经验及借鉴价值德国作为欧洲环保领域的先进国家,其在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成功实践。
在德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被视为国家的重要政策目标,政府与社会各界长期以来致力于保护环境资源、减缓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这些经验和做法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有助于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保护事业。
一、生态环境治理的基本经验1. 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德国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非常重视立法,不仅完善了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对环境标准做出了严格规定。
德国政府制定了《循环经济法》和《清洁空气法》等,通过法律手段推动企业减少废弃物排放、节约资源利用、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环境资源。
2. 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德国政府积极鼓励企业参与环保事业,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财政支持,鼓励企业发展清洁生产、开发环保技术、推动节能减排。
与此政府也对企业进行环境监管和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格惩处,确保环保法规的执行。
3. 全民参与保护环境德国积极倡导全社会参与环保,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如参与志愿者保护活动、倡导环保生活方式、推广环保知识等。
政府还建立了环保奖励机制,对环保先进个人和组织进行表彰奖励。
二、德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借鉴价值1.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德国的法律法规体系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各项法律的健全完善为环保工作提供了有力法律依据。
其他国家可以借鉴德国的立法经验,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环保法规和标准,推动环保工作的开展。
2. 推动政府与企业合作德国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促进了环保技术的创新和推广,还为环保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保障。
其他国家可以从德国的经验中学习,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3. 强调全民参与环保德国的全民参与环保理念值得其他国家学习。
通过倡导环保意识、推动环保教育和建立环保奖励机制,德国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环保、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德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基本经验及借鉴价值
德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基本经验及借鉴价值1. 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德国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包括《空气质量法》、《水质保护法》、《土壤保护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对各类污染物的排放进行了明确的限制和处罚规定,保障了环境质量的稳定和提升。
2. 支持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德国注重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大力推进清洁能源、能源效率、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技术创新。
政府对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鼓励研发和应用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动绿色发展。
3. 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管理:德国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监测和数据管理系统。
政府与科研机构、大学等合作建立了一系列环境监测站和数据库,对空气质量、水质、土壤污染等环境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并向公众公开环境数据,提高环境治理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4. 培育公民环保意识:德国注重公民环保意识的培育和提高,通过举办环保教育活动、设立环境保护奖励机制等方式,鼓励公民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德国市民普遍具备较高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德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基本经验对其他国家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其他国家可以参考德国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方面的经验,建立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限制和处罚各类污染行为。
其他国家还可以借鉴德国在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方面的经验,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
其他国家还应注重建立环境监测和数据管理体系,提高环境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最重要的是培育公民环保意识,通过教育和奖励机制激发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
通过借鉴德国的经验,其他国家在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方面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试析当前德国绿党的教育和科学研究理念
试析当前德国绿党的教育和科学研究理念摘要:本文介绍了德国绿党《竞选纲领2005》中的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理念。
关键词:德国;绿党;教育和科学;理念德国绿党以生态运动起家和发展,并以“生态现代化的党”作为自己政党的标签。
在德国绿党看来,“生态的政策就是社会的政策,也是一个人类文明的问题”,因而生态现代化就不仅仅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生态的政策必然延伸和涉及到其他社会领域的问题。
生态现代化必须被作为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深入持久的改革,进一步也必须被作为人类文明观念的进步得到理解和促进。
正是基于这种对生态现代化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德国绿党赋予了教育和科学研究以独特和深刻的生态价值内涵,即:以团结一致的现代化和高度的生态责任感为价值取向,教育和科学研究必须面向未来,承担起实现社会公正、培养人们自主安排规划生活、以及培养人们对自身、对社会和对环境负有高度责任感的使命。
德国绿党关于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理念主要体现在其基本纲领和竞选纲领之中。
本文主要考察和探讨德国绿党《竞选纲领2005》中的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理念。
其一,作为最近的竞选纲领,它体现了德国绿党对自身以往二十多年来的教育和科学研究理念的总结性认识;其二,作为最新的竞选纲领,它又寄托着德国绿党对未来的教育和科学研究理念的希望和理想,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德国绿党今后的教育和科学研究政策制定及其在这方面可能对德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所裨益。
一、没有公正的教育机会就没有国家团结一致的现代化德国绿党在其政治理念的宣传和实践上一直坚持奉行着以生态优先为核心的政治原则。
这些原则的具体内涵表述随着德国绿党在不同时期的基本纲领和竞选纲领而有所变化。
2005年7月9日联盟90/绿党(简称绿党)在柏林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题为《团结一致的现代化和生态的责任感》的2005年竞选纲领将其概括为生态、自决、公正和民主。
德国绿党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不仅体现在四者排列顺序上,即其政治原则的表述无论怎么变化,生态都始终处于第一位,生态优先的原则还反映在四者内在关系上,即生态的思想是解决人类社会内部不和谐、进而解决人类与自然的不和谐的根本出路,而自决、公正和民主就是生态思想实现的最佳社会选择。
德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基本经验及借鉴价值
德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基本经验及借鉴价值作为欧洲大国之一,德国在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长期以来,德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德国不仅在生态环境立法、科技创新、环境监测、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且在国际环保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德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基本经验出发,探讨其对其他国家的借鉴价值。
一、注重立法保障德国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注重立法保障,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德国《环境管理法》(UGB)和《德国联邦土地法》等系列法律法规,严格规范了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行为,有效提升了生态环境治理的规范性和针对性。
德国还建立了环保税制度和排放交易市场,通过经济手段引导企业减少排放,推动绿色发展。
这些立法举措为德国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对其他国家的建设值得借鉴。
二、重视科技创新德国重视科技创新,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
在清洁能源、环境监测、废水处理等领域,德国拥有众多领先的科研机构和高水平的科研团队。
德国在太阳能和风能利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全球绿色能源的典范;在环境监测技术方面,德国开发出了一系列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为环保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德国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在环保领域的投入,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水平。
三、积极推行循环经济德国开展循环经济工作较早,致力于资源整合和再利用。
德国政府提出了“零废弃物经济”目标,鼓励企业和社会采取节约资源、减少废物产生的举措。
在垃圾分类、固体废弃物处理、废水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德国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德国垃圾分类率高达70%以上,废水资源化再利用率也在不断提升。
德国的循环经济模式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借鉴。
四、广泛开展环境教育五、加强国际合作作为欧洲大国,德国在国际环保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生态政治”到“生态经济”-德国绿党生态理念探析
通 体 系 ; 为 节 能型 汽 车 、新 的 建筑 材 料 、耐 用 和 易修 理 的产 品 、 新 的社 会 化服 务 ,以及 为数 众 多 、层 出不 穷的 此 类 有创 造 性 活 力 的经 济 活动 提 供 了重要 而基 本 的 前提 , 而 为 创造 新的 工 作 岗 位 进
提 供 了巨 大 的机 遇 。绿 党告 诫 人 们 ,未来 始 于 今 天 。谁 想 保 持 对 未 来 领 先技 术 的灵 敏 嗅 觉, 就 必 须今 天 致 力于 推 进生 态 的革 新 谁 第 四 , 生 态 政 策 并 非 仅 限 于 环 境 保 护 方 面 、 这 一政 策 涉及
经 济 发展 趋 势 , 过 税 收 收入 将 可 能 对 工 资 附加 成 本 的 降低 予 以 通 资 助:i 年 之 内可 以 把社 会 保 障 费 用 的支 出降 低大 约 6 这 一 举 0 % 措 的意 义 在 于 , 过 较 低 的 工 资 附加 成 本 将使 保 障 得 到较 低 的工 通 作 成 本成 为可 能 ,并 且可 以创 造 新 的 工作 岗位 。对 节 能 技术 和有
到 决定 未 来社
融 资政 策 、 态 的 经 济 政 策 、 生 生态 的交 通 政 策 ,以 及 生 态 的 研 究 政 策 , 从 而使 国 民 经 济 的 利 益 与 环 境 保 护 和 企 业 经 济 利 益 相 一 致 。 有这 些 要 求 ,对 于 德 国 东 部 的 “ 态 技 术 改 革 ”来 说 也 同 所 生 样 是 一 种机 遇 : 其 必 要 性 在 于 德 国 东 部 需 要 一 个 有前 途 的 经济
想 的 影 响之 大 。曾伴 随德 国 绿 党 走过 从 成 立 到 发展 的道 路 ,著 名 的德 国政 党 研 究学 者约 阿 希 姆 . 施 克在 其 新 著 党 的未 来 中 拉 绿 鲜 明地提 出,德 国绿 党最 初 成 立 时基 本 的环 境 保 护主 张 ,如今 已
绿党的政治主张
绿党的政治主张与传统政党不同,绿党的意识形态则公开希望超越阶级界线, 超越左派和右派,把与人民和自然界共存亡, 看作是自己的最高目的。
绿党的主张既不是资本主义的,也非社会民主主义的,更不是社会主义的。
它的出发点是全人类的,不分阶级和阶层,它所关心的不是哪一个阶级、阶层或哪一部分人的生存,而是整个人类和星球的生存。
各国绿党在理论纲领、意识形态、政策主张及组织原则等方面都有共同的特点:(一)“生态优先”原则绿党以生态学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
强调保护环境,实现生态平衡,这是绿党最根本的政治学原则,它既是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标志,也是绿党制定其纲领和政策的基础。
绿党是生态学原则的产物并以之为理论纲领的指导武器。
绿党意识形态以一般系统论为哲学基础, 以生态学为核心思想。
绿党认为,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而不是在自然界之上; 我们赖以进行交流的一切群众性机构以及生命本身, 都取决于我们和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
绿党认为,我们人类以自然界主人的身份自居,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追求目标而自鸣得意,不断地向自然进行索取,这是非常有害的。
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不可能恢复,所谓的补救措施也只能是损人利己、嫁祸于人的权宜之计。
绿党成员及其支持者的后现代政治社会背景和他们独具特色的生态政治观与社会观,构成了欧洲当代社会与政治中的“绿色风景线”。
绿党意识形态以一般系统论为哲学基础, 以生态学为核心思想。
绿党成员及其支持者的后现代政治社会背景和他们独具特色的生态政治观与社会观,构成了欧洲当代社会与政治中的“绿色风景线”。
在经济上, 绿党明确反对当前那种只受利益驱动而肆无忌惮地破坏资源、破坏生态平衡、毫无限制地提高生产率的消费性经济, 认为这种经济不但会推动经济走向崩溃, 而且使人为了获得收入不得不接受劳动的一切悲惨的和压迫性的方面。
为了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绿党提出“不进行不考虑未来的投资”,主张将危害生态、消耗能源的行业取缔。
强调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高于一般经济增长的需要,主张以“生态经济”、“生态财政”代替“市场经济”、“市场财政”。
德国环境教育求真务实
孩子们的教室
--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环保的因素
教室很大,前面有洗手池和杂物橱,还摆着4 个颜色不同的垃圾桶,分别用来放废弃的金属、 废纸、塑料、食物。 孩子们早在进幼儿园时,就开始养成分类丢垃 圾的习惯。 在学校喝茶进餐,学生们用的杯子或者盆子都 是玻璃、瓷器或金属制作的,可以重复使用, 而不是塑料或者纸制品。
汉堡市的“50· 50”的环保项目
为了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环保,节约能源,汉堡 市走在了德国的最前面,设立了一个名叫“50· 50”的环 保项目。 该项目的含义为:如果一个学校积极采取行之有 效的措施,通过节能、节水、节电、垃圾分类等,比原 来节省了资金,那么省下来的钱一半由政府出资奖给学 校。这个项目由市政府组建的专门机构负责具体运作。 汉堡市的“50· 50”环保项目在3 年前开始时,只 有20 个学校报名。现在,全市的420 所公立中小学全部 参与了这项活动
汉堡学校地处汉堡市南部,是一所高级文 科学校,招收5-13 年级的学生,为第一所参 加“50· 50”环保项目的中学。 经过评估,学校去年一共节约1.5 万欧元 (1 欧元约合人民币12元),市政府将7500 欧 元交给学校支配。
麦克副校长说:“‘50·50’环保项目是我们学校 环境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一直常抓不懈,从区区小 事做起,如随手关灯、冬天不要随便开窗以避免暖气 的浪费……虽然是举手之劳,但却可以节省不少能源, 更重要的是于细微处见精神,让学生们受到活生生的 环境教育。” 学校还在班级中开展竞赛,凡是节能和垃圾分类 做得好的班级可以得到100-300 欧元的奖金。这笔钱 由学生自己使用,开展活动。
至于废旧的破玻璃瓶,则要求送 往指定的地点,然后认真地按不同 的颜色分类投入规定的箱子里。 有些大件的旧家电必须送到专收 处,再做处理,如此等等。
德国跨学科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分析
德国跨学科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分析新一代的跨学科教学理念是在深受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影响下产生的,它要求当前国家开展多研究领域的融合教育,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和创新思维。
德国跨学科教学理念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它致力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并从中受益。
该理念让教育者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一个问题,以期更好地儿童和学生的学习和表现。
本文尝试分析德国跨学科教学理念的特点,以及它如何影响教育设计和实践。
首先,德国跨学科教学理念基于培养学生多学科素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本准则。
它强调将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仅掌握知识,而且在思考过程中加深理解和分析知识,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认知的建立。
在跨学科教育中,学生可以学习多种不同的知识系统,因此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解。
另外,德国跨学科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和创新。
它认为,教师有一定的责任,即指导学生发现和创新,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跨学科教育中,学生不仅仅是接收者,而是成为主体,可以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方案。
此外,德国的跨学科教学理念也重视教学活动的多样性。
它坚持融合不同学科的教学,以增加学生学习的有趣性和丰富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活动,如游戏、剧本、项目等,让学生在不同学科中获得知识和体验,同时在各学科间发现联系,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德国跨学科教学理念注重教育方式,认为教育应以孩子为中心,围绕孩子的发展需求实施教育,因此,教育应该依据不同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创新教育模式和教学结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德国跨学科教学理念对改革和改善教育设计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它旨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
德国教育思想总结
德国教育思想总结德国的教育思想颇受世界瞩目,其教育体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为目标,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对德国教育思想进行总结,包括其教育哲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
首先,德国教育思想的根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其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德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柏拉图注重培养个体的道德和精神修养,提倡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亚里士多德则关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品德,强调个人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这些古希腊哲学思想在德国教育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在教育哲学方面,德国教育思想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和社会活动。
德国教育家和哲学家康德提出了以理性为基础的道德教育理论,强调个体的道德自由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
这种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发展和社会责任的教育理念在德国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教学方法方面,德国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经验。
德国教育家弗洛贝尔提出了“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际的经验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他提倡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鼓励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和启发式教学的教育方式在德国的教育实践中得到广泛推广。
在教学内容方面,德国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国的学校课程设置相对灵活,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除了语言、数学和科学等学科外,德国的学校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音乐、体育等方面的能力。
此外,德国的职业教育也十分重要,学生在高中阶段可以选择进入职业学校接受实践性的培训,以满足社会对各种职业技能的需求。
德国教育思想的特点还包括注重实践和合作、重视学生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社会公正和平等的教育机会等。
德国的教育体系致力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成为独立、有责任感和具有创造力的成年人。
然而,德国教育体系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德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基本经验及借鉴价值
德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基本经验及借鉴价值德国作为环境保护领域的先行者和标杆国家,在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做法,这些经验不仅对德国自身的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对其他国家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就德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基本经验及其借鉴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
1. 环保法律法规健全,执法严格德国环保法律法规体系相当健全,从环境影响评价、土壤保护、水质保护到垃圾处理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并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严格的处罚。
德国各级环保部门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格执法,一旦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就会依法追究责任。
这样的严格执法不仅强化了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也有效地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
2. 注重环保宣教和意识培养德国非常注重环保宣教和意识培养工作,积极开展各类环保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树立环保意识。
德国还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等手段,不断加强环保理念的普及和培养,使公众对环保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3. 积极推行循环经济和资源回收利用德国积极推行循环经济和资源回收利用,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各种节能环保技术,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排放。
德国建立了高效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通过分类回收、再利用和再生产等环节,实现了废弃物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4.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德国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了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监测体系,对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土壤污染等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这使得德国在环境问题的掌控和治理方面拥有了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手段。
1. 健全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各国可以根据德国的经验,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健全环保执法体系,提高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2. 环保宣教和意识培养工作能够引起其他国家的重视,各国可以借鉴德国的做法,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
德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基本经验及借鉴价值
德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基本经验及借鉴价值德国作为世界上环境保护领域的先行者之一,具有丰富的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经验,其基本经验和借鉴价值如下:德国注重法律法规的完备性和执行力。
德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并建立了严密的执行机制,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处罚。
这为德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也强调了企业和个人的环境责任,对环境犯罪形成威慑。
德国注重大众参与和社会共识的形成。
德国在环境治理与保护中强调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政府在环境决策中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建立了强大的公众参与机制,增强了环境治理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德国通过教育和宣传等措施,培养了公众的环境意识,形成了社会共识和共同的环保行动。
德国采取了科学技术创新和先进技术应用的方式。
德国在环境保护领域非常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推动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德国在绿色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多创新成果,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德国注重国际合作和全球视野。
德国在保护自身环境的也积极参与国际环保事务,承担了重要的国际责任。
德国与其他国家合作开展联合研究、共同项目和交流合作,促进了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
德国还是国际环境组织的重要成员,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和谈判,推动了全球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德国的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经验包括法律法规的完备性和执行力,大众参与和社会共识的形成,科学技术创新和先进技术应用,以及国际合作和全球视野。
这些经验对其他国家在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方面具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有助于推动全球环境保护的进展。
德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基本经验及借鉴价值
德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基本经验及借鉴价值1. 法律法规的健全与执行力度的加强:德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水资源管理法》、《空气质量保护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的健全为德国的环境治理与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与此德国政府还加强了对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对违法者进行处罚,形成了有效的环境治理机制。
2. 技术与科学的创新:德国在环境技术与科学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德国的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充分利用了先进的环境技术和科学研究成果,如环境监测技术、污染防控技术等,提高了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水平。
德国政府和社会积极鼓励环境科学研究,不断推动环境技术与创新的发展,为环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3. 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德国政府非常注重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的理念,将环境治理工作与公众权益保护结合起来。
德国政府积极组织公众参与环境决策过程,听取公众意见,形成科学、公正、合理的环境政策,并将其纳入法律法规之中。
德国政府还倡导企业和公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形成了政府、企业和公民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
4. 产业转型与绿色经济发展:德国积极推进产业转型,从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向绿色低碳产业转型。
德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绿色产业发展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绿色生产,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发展。
德国的绿色经济发展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撑,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1. 加强立法和法规执行:其他国家可以借鉴德国,在环境保护立法和法规执行方面加大力度,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确保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
2. 推动环境技术和科学研究创新:其他国家可以借鉴德国,在环境技术和科学研究方面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动环境技术创新,提高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水平和效果。
德国在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他国家可以借鉴德国的做法,在法律法规健全与执行力度加强、技术与科学创新、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产业转型与绿色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共同推动全球的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的提升。
德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基本经验及借鉴价值
德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基本经验及借鉴价值1. 引言1.1 德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背景德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德国环境保护运动的发起。
20世纪初,德国开始出现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大规模污染和破坏。
面对环境恶化的现状,德国的环境保护运动兴起,民众和政府开始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制定一系列环境法律和政策,德国逐渐建立起完善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各种生态环保措施也得到了有效实施。
如今,德国以其严格的环境标准和创新的环保技术而闻名于世,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典范之一。
德国的成功经验不仅为本国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全球其他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1.2 必须重视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而德国作为欧洲强国之一,其在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备受关注。
必须重视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重要性,是因为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威胁,也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也在迅速增加,导致地球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保障未来世代的生存和发展。
德国正是通过不懈努力和探索实践,建立了完善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保护了国内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必须重视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事关全球生态安全和人类福祉,是每个国家和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对待和积极参与的重要议题。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探讨德国在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方面的基本经验,并从中总结出对其他国家的借鉴价值。
德国作为环保领域的先驱国家,其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法律体系、政策措施、实践经验、科技创新以及经济支持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德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基本经验及借鉴价值
德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基本经验及借鉴价值德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法律的制定和执行。
“环境保护优先原则”是德国环境保护法的核心原则之一。
德国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包括《水资源保护法》、《空气质量保护法》、《噪声控制法》等。
这些法律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德国政府严格执行这些法律,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保证了环境保护法律的有效性。
德国重视环境监测和数据采集。
德国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通过对水、空气、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德国政府还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监测,通过建立环境数据共享平台,提供环境质量信息并接收公众反馈,增强了环境监测的全面性和透明度。
德国注重科技创新和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
德国在环境治理与保护领域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提高环境保护技术的先进性和效能性。
德国政府支持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在能源领域推广清洁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德国的科技创新和绿色技术应用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第四,德国强调全社会的参与和责任共担。
德国政府鼓励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和保护,倡导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行动。
德国的环境组织和公民团体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通过教育、宣传和行动,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境责任感。
德国政府通过税收政策和经济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和公民采取环境友好型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德国在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其注重环境法规的制定与执行,重视环境监测和数据采集,强调科技创新与绿色技术应用,以及鼓励全社会的参与和责任共担。
这些经验对于其他国家在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希望能够对其他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参考和启示。
绿党:联邦德国的环保主义政党
绿党:联邦德国的环保主义政党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20年第9期文/高荣伟绿党是由倡导环境保护理念的非政府组织发展而来的一个政党。
1980 年1月13日,德国各地的环保派别和团体联合起来,成立了联邦一级的统一政党——绿党。
绿党,这个以颜色作为其名称的政党,在此后40年的发展进程中,在整个欧洲的政治舞台上刮起了一阵阵“绿党”旋风,其绿色环保理念日渐深入人心。
目前,绿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最成功的生态政党。
“满眼尽是绿色”二战后,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在欧洲,尤其是在德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人们甚至怀疑:工业文明能否让人类更加进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德国绿党应运而生。
绿党成立之后,其发展速度之快,出乎人们的预料。
1983年,德国绿党在全国大选中获胜,首次进入联邦议会,成为议会中的第四大党。
1998年,联邦议院大选,绿党结束其反对党的历史,与社会民主党组成红绿联盟,走上了执政的前台。
绿党是崇尚自然的。
绿党之所以把绿色作为自己的名称,一方面表明它对自然的密切关注;另一方面,表达了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关心,它要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绿党之绿,不仅体现在他们的理念上,还体现在他们的穿衣打扮上。
一般的西方政治家在公众场合总是西装革履,而德国绿党的政治家多是休闲的打扮:他们穿着羊毛衫、牛仔裤、运动鞋,有的男性议员留着长头发。
他们的衬衫总是敞着领,外面套上一件休闲西服,领带很少出现在他们的脖子上。
如同其他党派,在自己的基本纲领中,绿党对内政外交各个领域都有系统阐述,不过,最突出的当然还是环保领域。
绿党的理论主张建立在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的理念基础上,并逐渐向外延伸。
绿党主张,为了和谐的生态环境,工业化发展进程不应该没有止境。
生态、社会和经济政策应该结合起来,和谐的生态环境要求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和技术政策。
由于生态保护不可能由一个国家单独完成,因此绿党主张在世界范围内推进环保运动。
德国环保研究性学习报告
在制定环保政策方面,德国联邦政府坚持三大基本原则, 即: 一.预防原则:联邦环保政策就是以预防为主,做到防 微杜渐。 这被认为是保护环境最有效的方式。通过政府的倡导, 社会保护环境风气的形成,对下一代的环保意识教育,不仅 有利于当前的环保,也可为长远上的环保积累一笔花不完的 财富。 二.肇事者责任原则:谁肇事,谁负责,同时承担恢复 或消除环境受损的费用。 三.合作原则: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不仅由国家,而 是由国家、政党、企业界,社会团体和公民共同合作来解决 环保问题。
德国的环保法津还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作为欧盟的 一员,它必须遵守欧盟的法律。欧盟针对各成员国的不同情 况,就环保法律在总体上采取的是分级、分阶段逐步提高的 策略,但一般而言,欧盟的法律规定要严于各国内国法的规 定。就德国而言,如果德国本身的环保法律没有相关的规定 的话,德国公民可以到欧盟的法庭去状告造成污染者或是联 邦政府。据报道,近年来,德国因此已经17次被迫修改了法 律。
•
教育特点
意识导向
社会实践式教育
从孩子做起
(一)意识导向
•
从70年代开始,特别是80年代以来,德国公众的环境意识有了明 70年代开始,特别是80年代以来,德国公众的环境意识有了明 显的提高。然而,在这之前只有少数人关心环境,且“环境”被认为 显的提高。然而,在这之前只有少数人关心环境,且“环境” 等同于“自然” 70年代的德国小学课程中虽有了环保内容,但主 等同于“自然”。70年代的德国小学课程中虽有了环保内容,但主 要集中在自然保护上,涉及的方面也非常有限。 • 自从1988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 自从1988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即 著名的布伦特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 著名的布伦特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后,德国调整了其环境 教育观,认为环境是“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包括人工环境、建 教育观,认为环境是“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包括人工环境、建 筑物、道路以及群山和瀑布,环境教育在教育学生保护自然的同时也 要保护人工资源。这样,环境教育被认为是在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上 要保护人工资源。这样,环境教育被认为是在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上 重在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与态度、道德感与责任感,因而 应当是一个教育过程,而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教学。 • 巴伐利亚州教育部制定了《环境教育指引》 巴伐利亚州教育部制定了《环境教育指引》。这是一份指导州 内学校环境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它列出的环境教育内容涉及环境的方 方面面,从文化的、社会的、技术的、历史的、情感的、道德的、审 美的和个人生活方式等多角度提出环境教育的内容要求。
国外绿色生活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绿色生活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绿色生活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一、绿色生活教育的经验
1、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绿色意识。
德国等国家在孩子们年幼时就开始进行绿色生活教育,主要是通过多媒体资料、小型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们接受绿色理念的训练,有效的培养孩子的绿色意识。
2、实施绿色生活宣传活动。
德国等国家定期举办绿色生活宣传活动,将绿色生活概念传播到更多人群中,促使更多人重视绿色生活。
3、强化绿色生活规范。
绿色生活教育不仅要培养孩子的绿色意识,也要强化大家的绿色行为规范,如减少垃圾的产生,节约水电能源等。
二、绿色生活教育的启示
1、绿色生活教育应该从小孩子身上开始,并结合课堂教育,培养孩子的绿色意识。
2、绿色生活教育的宣传活动应该活跃起来,扩大宣传范围,让更多人重视绿色生活。
3、要强化绿色行为规范,制定具体的绿色生活准则,使绿色生活更加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当前德国绿党的教育和科学研究理念摘要:本文介绍了德国绿党《竞选纲领2005》中的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理念。
关键词:德国;绿党;教育和科学;理念德国绿党以生态运动起家和发展,并以“生态现代化的党”作为自己政党的标签。
在德国绿党看来,“生态的政策就是社会的政策,也是一个人类文明的问题”,因而生态现代化就不仅仅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生态的政策必然延伸和涉及到其他社会领域的问题。
生态现代化必须被作为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深入持久的改革,进一步也必须被作为人类文明观念的进步得到理解和促进。
正是基于这种对生态现代化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德国绿党赋予了教育和科学研究以独特和深刻的生态价值内涵,即:以团结一致的现代化和高度的生态责任感为价值取向,教育和科学研究必须面向未来,承担起实现社会公正、培养人们自主安排规划生活、以及培养人们对自身、对社会和对环境负有高度责任感的使命。
德国绿党关于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理念主要体现在其基本纲领和竞选纲领之中。
本文主要考察和探讨德国绿党《竞选纲领2005》中的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理念。
其一,作为最近的竞选纲领,它体现了德国绿党对自身以往二十多年来的教育和科学研究理念的总结性认识;其二,作为最新的竞选纲领,它又寄托着德国绿党对未来的教育和科学研究理念的希望和理想,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德国绿党今后的教育和科学研究政策制定及其在这方面可能对德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所裨益。
一、没有公正的教育机会就没有国家团结一致的现代化德国绿党在其政治理念的宣传和实践上一直坚持奉行着以生态优先为核心的政治原则。
这些原则的具体内涵表述随着德国绿党在不同时期的基本纲领和竞选纲领而有所变化。
2005年7月9日联盟90/绿党(简称绿党)在柏林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题为《团结一致的现代化和生态的责任感》的2005年竞选纲领将其概括为生态、自决、公正和民主。
德国绿党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不仅体现在四者排列顺序上,即其政治原则的表述无论怎么变化,生态都始终处于第一位,生态优先的原则还反映在四者内在关系上,即生态的思想是解决人类社会内部不和谐、进而解决人类与自然的不和谐的根本出路,而自决、公正和民主就是生态思想实现的最佳社会选择。
自决、社会公正和民主落实在教育领域就必然要求实现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
德国绿党认为,要使德国成为一个团结一致的现代化国家,离开了公平的教育机会是不可想象的。
《竞选纲领2005》从三个方面对此作出了阐述。
(一)公正的教育机会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在德国绿党看来,教育对于每一个人都具有基础性意义:通过教育,每个人都能够自主地学会安排自己的一生,教育能够使每个人承担起对自己、对社会以及对环境的责任;绿党还进一步把公正的教育机会的意义从个人扩展到整个社会。
《纲领》认为,在德国这样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里,实现社会的自由、富足和安全的关键在于公正的教育机会。
在此,教育应该获得更为广泛的意义,而不应该单纯地体现为对可以利用的经济知识的积累,并且提出了“一个好的教育政策就是一个好的经济政策”的思想。
针对德国社会日趋严重的出生率减少和老龄化现象,《纲领》强调要为青年人和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机会。
德国绿党坚定地认为德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外来移民能否融入德国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能否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
为此,《纲领》主张德国的教育体制必须以积极地态度来处理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而首要的任务就是为外来移民、特别是移民儿童提供早期的语言教育。
(二)德国社会中影响公正教育机会的因素。
德国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它之所以能够在战后的废墟上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奇迹般地发展为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科技领先的世界世界强国,与其现存的教育体制和由此所带来的发达的教育水平密不可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这种教育体制也逐渐地暴露出其弊端的一面,引起了不少妨碍教育公正的问题,并严重影响和拖累到德国今天的教育水平。
《纲领》认为,德国现行教育体制中一直延续使用的“筛选制”是一种骇人听闻的方式。
这种方式更多地有利于那些有较高才能的学生,而其他学生则成为受歧视者,并在事实上被剥夺了与前者相同的学习机会。
《纲领》还指出,教育公正在德国也因为人们的社会地位、种族身份、性别和家庭经济状况而受到影响。
(三)实施公正教育机会的措施。
为了有效地、积极地解决公正的教育机会所面临的问题,德国绿党力主对德国的教育体制进行新的改革。
《纲领》为此提出了下列措施:首先,各种学校享有自主性和独立性是改变现有教育体制的关键。
以往教育体制下的文化官僚主义的管制严重地妨碍了各级学校作为自主性和多样化的教育机构的存在,使后者无法按照确定地教育标准发展和做出相应的评价。
如此,各级学校既不可能认真负责地对待它们的学生,更不可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能力培养。
《纲领》赞成在竞争的基础上实施一种最好的教育方案,使各类学校成为可信赖的教育机构。
《纲领》希望,这样一种新的教育政策不仅能够在各州得以贯彻实施,同时也希望能够获得来自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
其次,关于高等学校。
《纲领》认为,高校不应该仅仅是学习和研究的工厂,也不应该是远离社会的象牙之塔。
恰恰相反,高校需要卓越的科学品质,它应该提供一个自由的思想和学术空间,具有高度的自我责任感,高校同时又应当具有开放性,与社会进行积极的、负责任的互动交流。
第三,取消“筛选制”和反对排斥。
《纲领》认为德国教育体制中沿用至今的“筛选制”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社会对终生学习的要求,事实上这种“筛选制”也直接导致了排斥性。
因此,《纲领》主张用一种渗透性的教育体制来取而代之,并特别强调在这方面要资助和支持那些学校之外的儿童和青年。
第四,促进德国的教育水平的复兴。
《纲领》认:为,要改变目前德国教育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糟糕局面,一方面,在承认联邦各州教育自主的权利的同时,应当在联邦范围内采用统一的教育标准来指导各类学校和职业培训;另一方面,联邦各州的教育投资应该在联邦制度改革的框架范围内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终身教育终身教育贯穿于德国绿党的基本纲领和历次竞选纲领之中,这既是绿党传统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绿党对当代知识社会所带来的现实挑战的认识的表现。
2002年3月在柏林通过的绿党基本纲领《未来是绿色的》指出:“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在知识社会中对人们获得职业机会和社会参与的可能性具有关键性意义。
因此,进入教育和培训过程,并能够广泛而不受限制地接触爆炸性的知识就成为获得职业和生存机会的中心环节。
”《竞选纲领2005》在“促进早期教育到终生教育”的标题下进一步阐述了绿党关于终生教育的思想理念。
(一)终身教育应当从对儿童的关怀抓起,放弃导致过早筛选的三类学校体制首先,终生教育应当从对儿童的关怀抓起,放弃导致过早筛选的三类学校体制。
作为终生教育的基础阶段,《纲领》主张教育应该从对儿童的关怀开始,这种关怀的教育一方面体现在内容上的广泛和时间上的提前,同时它还必须以有利于孩子们成长的方式进行。
为此,要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来改进幼师的教育质量,加强对幼儿园的委托教育。
为了保证所有的儿童都能够享受到这种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应当免除这方面的费用,而国家首先应该做到对这种责任的共同承担;对正规的学校教育,《纲领》认为,学校应当促进个性化的教育,放弃那种过早筛选的三类学校体制,以保障每一个孩子都能够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而不会落伍,同时也能减轻家庭为此而承担的压力。
针对教育体制的责任归属在德国的特殊性,1《纲领》认为,要使学校教育能够充分实现上述成效,来自联邦和各州的共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但与此同时,也要避免按照官僚主义章程办事的出现。
(二)重视外来移民特别是其中的儿童和青年的教育在公正教育机会的理念指导下,外来移民特别是其中的儿童和青年的教育也被绿党纳入到终生教育的范围内。
《纲领》认为,外来移民应该把掌握一种跨文化的能力视为自己接受培训的一种具有约束力的基本要求。
针对德国社会中存在的社会出身对教育成效的密切影响和由此而产生的对外来移民的孩子和青年人的排斥,《纲领》提出德国教育体制必须克服这种现象,把实现社会和文化一体化作为首要的目标。
鉴于德语的学习和掌握在这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性和基础性意义,外来移民的职业教育培训必须充分考虑到语言的培训。
(三)良好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是个人生良好前景的保障,也是现代化的标准之一《纲领》认为,长期以来德国的职业培训位置一直存在着供不应求的情况,继续教育的投资也处于停滞状态。
对此德国企业特别是大企业负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为了促进职业培训并使之现代化,今天的德国企业应该通过改善职业培训的基本条件,提供足够的培训位置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如果上述情况和状态依然继续下去,得不到改善,绿党将不得不建议实行一种培训位置税。
《纲领》进一步提出,如果有些青年人没有得到企业培训的位置,那也不能让他们处在长期等待的状态,而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学校培训,以使他们获得社会认可的技能。
同时,针对不同的人群存在着各自特殊的需求,《纲领》提出不断重复的学习阶段应当同灵活的人生计划联系起来,特别是要考虑到有针对性地改善为外来移民、老年人、低收入和低技能者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保证他们能够通过伴随终生的继续教育适应未来从业能力的要求。
(四)关于教育融资的措施支持。
教育需要经济投入,终生教育更需要高额经济投入。
没有相应的经济基础做后盾,接受终生教育、进一步来说享有教育公正机会对很多人就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困难,事实上也意味着他们不得不主动放弃这方面的机会。
这种状况的存在和继续产生是与绿党提倡的社会公正的理念严重背道而驰的。
因此,《纲领》强调,继续教育不仅应当对所有的人敞开大门,而且应当考虑到他们在这方面的经济承受能力。
为此,社会和国家要提供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以保障人们在接受漫长的继续教育的同时不致于面临生存的危机。
《纲领》中提出的一系列相应措施包括:低息教育贷款、国家支持的教育储蓄、学习时间银行帐号、企业教育基金会赞助以及依据收入和财产状况发放补助和贷款等。
三、知识社会与面向未来的高等学校德国绿党认为,随着在知识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的日益增长,高等学校的教育应该更多地考虑到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及其培养人们相应的适应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是指个人通过大学教育在未来就业市场上获得决定性的机会,同时,这也意味着个人可以通过大学教育实现一种独立而自决的生活。
但是,与其他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的成员国,特别是与斯堪的纳维亚各国的比较表明:德国大学在校人数处于最末位置。
为了扭转德国高等教育的这种糟糕局面,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纲领》力主推进一系列新的高等教育改革举措。
(一)通过改革助学金等从经济上支持在校的大学生针对高等教育的求学者往往因为缺乏经济上的独立而不得不依赖于父母亲,《纲领》主张在这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