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试验培训记录
大体积混凝土规范培训记录
大体积混凝土规范培训记录一、培训背景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尺寸较大,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温升较快,容易产生温度裂缝,从而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为了提高相关人员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的理解和掌握,确保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质量,特组织了本次大体积混凝土规范培训。
二、培训时间与地点培训时间:具体时间培训地点:详细地点三、培训对象本次培训的对象主要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检员、监理工程师等相关工程技术人员。
四、培训师资本次培训邀请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深厚理论功底的专家姓名专家进行授课。
五、培训内容1、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与特点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 1m 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混凝土方量大、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原材料的选择:水泥应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如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等;骨料应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粒形良好的骨料;掺合料应选用粉煤灰、矿渣粉等,以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
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工程要求、原材料性能和施工条件等进行配合比设计,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方案应包括混凝土浇筑顺序、浇筑方法、振捣方式、养护措施、温度监测方案等内容。
3、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浇筑方法:可采用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分层厚度应根据振捣器的作用深度和混凝土的供应能力确定,一般为 300~500mm。
振捣要求:振捣应均匀、密实,不得漏振、过振,振捣时间应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浇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浇筑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应避免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当自由倾落高度超过 2m 时,应采用串筒、溜槽等设施下落。
混凝土施工质量培训
原材料存储管理
分类存放不同原材料,避免交叉 污染,确保原材料性能稳定。
生产过程监控手段介绍
配料精度控制
采用自动化配料系统,确保配料 精度和混凝土配合比的准确性。
搅拌时间控制
根据混凝土配合比和搅拌设备性能 ,合理确定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 搅拌均匀。
采取降温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
加强养护
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减少收缩变形。
强度不足问题诊断和处理方法
原材料质量差
如水泥标号低、骨料含泥量高等。
配合比设计不合理
水灰比过大或过小。
强度不足问题诊断和处理方法
• 施工质量控制不严:如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到位 等。
强度不足问题诊断和处理方法
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
生产过程记录
详细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 操作情况,以便追溯和分析问题。
成品检验标准解读
强度检验
01
按照规范要求,对混凝土进行抗压、抗折等强度试验,确保满
足设计要求。
耐久性检验
02
通过抗渗、抗冻等试验,评估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确保在恶劣
环境下能够保持稳定性。
外观质量检验
03
检查混凝土表面是否平整、有无裂缝、气泡等缺陷,确保外观
输送泵类型
根据施工需求选择合适的 输送泵,如拖泵、车载泵 等。
使用注意事项
确保输送管道连接牢固、 无泄漏,合理安排泵送计 划,避免堵管现象。
故障诊断与排除
掌握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及时排除故障,确保施 工顺利进行。
浇筑方法及技巧分享
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检查模板、钢筋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清理浇筑部位杂物。
高耐久性混凝土试验技术
高耐久性混凝土试验技术摘要:1、高耐久性混凝土应选用优质水泥和级配良好的优质集料,同时应掺加与水泥相匹配的高效(高性能)减水剂和优质掺合料。
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品质、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能的要求,配制具有良好工作性、满足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且耐久性优异的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的要求:1)水泥必须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水泥,如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等,不宜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水泥比表面积≤350m2/kg。
2)粗集料的压碎指标值≤18%,宜采用分级供料的连续级配,吸水率应<2.0%,且无碱骨料反应危害。
关键词:高耐久性混凝土;掺合料;高效减水剂;引气剂1 技术内容高耐久性混凝土应选用优质水泥和级配良好的优质集料,同时应掺加与水泥相匹配的高效(高性能)减水剂和优质掺合料。
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原材品质、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能的要求,配制具有良好工作性、满足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且耐久性优异的混凝土。
1.1 原材料技术要求a、水泥宜选用品质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比表面积≤350m2/kg。
b、细集料应优先选取天然河砂,细骨料级配曲线平滑、含泥、云母符合规范要求,细集料小于0.315mm颗粒不宜小于15%。
c、粗集料宜选用质地均匀坚硬、级配合理、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粗集料应采用两级配或多级配、吸水率应小于2.0%,且无潜在碱骨料反应危害。
压碎指标值≤18%,d、矿物掺合料采用优质矿物或复合掺合料及高效(高性能)减水剂是配制高耐久性混凝土的特点之一。
应选用品质稳定,来料均匀的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和硅灰等。
所用的矿物掺合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矿物掺合料等量取代水泥的最大量宜为:硅灰≤10%,单掺粉煤灰≤30%,单掺矿渣粉≤25%。
e、拌合用水应符合国家标准,对环境作用等级为E和F的重要工程,其混凝土材料的拌和用水量不宜高于150kg/m3。
混凝土试验记录
混凝土试验记录实验背景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用于修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试验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目的本次混凝土试验的目的是评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为工程项目提供合格的混凝土材料。
试验项目本次试验包括以下项目:1. 混凝土强度试验2. 混凝土耐久性试验3. 混凝土含水率测试试验方法1. 混凝土强度试验:采用非破坏性检测方法,使用冲击试验仪测量混凝土的韧性和强度指标。
2. 混凝土耐久性试验:通过模拟现实环境条件,暴露混凝土试样于湿度、温度和化学环境等因素,评估混凝土的耐久性。
3. 混凝土含水率测试:采用干燥和称重的方法,测量混凝土试样的湿重和干重,计算出含水率。
试验结果1. 混凝土强度试验结果:- 抗压强度:平均值为X MPa- 抗拉强度:平均值为Y MPa2. 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结果:- 湿度试验:混凝土表面无明显变化- 温度试验:混凝土无开裂或变形- 化学环境试验:混凝土无明显腐蚀现象3. 混凝土含水率测试结果:- 平均含水率:Z%结论根据本次试验结果,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符合设计要求,并且平均含水率在合理范围内。
建议为了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建议在工程实施中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混凝土的拌和均匀性和浇筑质量。
同时,定期进行混凝土试验,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资料- GB/T -2009《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标准》- GB/T -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2006《水泥强度与水泥品种试验方法标准》- JGJ 55-2011《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024版混凝土搅拌站实验室培训内容
目录•实验室安全知识与规范•混凝土原材料性能检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优化•混凝土搅拌站设备操作与维护保养•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检验方法•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与持续改进实验室安全知识与规范实验室安全重要性保障人员生命安全01实验室涉及多种危险源,如化学试剂、高温、高压等,严格遵守安全规范可以最大程度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实验人员的生命安全。
维护实验设备安全02实验室设备昂贵,且一旦损坏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通过遵守安全规范,可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确保实验数据准确性03实验室安全不仅关乎人员和设备安全,还直接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严格遵守安全规范可以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实验数据失真或失效。
风险评估针对识别出的危险源,实验人员应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及发生的概率,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危险源识别实验室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化学试剂、电气设备、高温设备、压力容器等。
实验人员应对这些危险源保持高度警惕,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防护服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防护服,如防化服、隔热服等,确保实验过程中皮肤不会直接接触到有害物质。
防护眼镜和面罩在进行可能产生飞溅或粉尘的实验时,应佩戴防护眼镜或面罩,保护眼睛和面部免受伤害。
防护手套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防护手套,如耐酸碱手套、隔热手套等,确保手部不会直接接触到有害物质。
呼吸防护在可能产生有害气体或粉尘的实验环境中,应佩戴合适的呼吸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或防尘口罩。
个人防护装备选择与使用应急处理措施及逃生路线应急处理措施实验人员应熟悉常见的应急处理措施,如化学试剂溅到皮肤或眼睛时的冲洗方法、火灾时的灭火方法等。
同时,实验室应配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和器材,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进行处理。
逃生路线实验人员应熟悉实验室的逃生路线和紧急出口位置,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撤离实验室。
同时,实验室应定期进行逃生演练,提高实验人员的应急逃生能力。
混凝土试验标准养护记录
混凝土试验标准养护记录背景为了评估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我们需要进行试验和测试。
试验过程中,混凝土的养护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本文档记录了混凝土试验标准的养护过程和结果。
试验标准我们采用了以下试验标准进行混凝土试验:- 混凝土试件制备标准:GB/T -2002- 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标准:GB/T -2002- 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标准:GB/T -2009养护过程1. 试件制备:根据GB/T -2002的要求,制备混凝土试件,并标识编号。
2. 浇筑后处理:试件浇筑后,立即进行保湿处理,使用湿布覆盖试件表面,保持湿润状态。
3. 养护温度:试件放置在恒定的温度室内,温度控制在(20±2)℃。
4. 养护湿度:试件放置在湿度恒定的房间中,湿度控制在(95±5)%。
5. 养护时间:试件养护时间为28天,期间需按时记录温度和湿度。
检测过程1. 抗压强度试验:在试件养护完毕后的第28天,按GB/T -2002的要求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2. 耐久性试验:在试件养护完毕后的第28天,按GB/T -2009的要求进行耐久性试验。
结果记录养护期间,按时记录养护温度和湿度,确保养护条件符合标准要求。
试验完成后,记录试件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试验结果。
结论根据对混凝土试验标准的养护记录和试验结果分析,可以评估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
同时,充分的养护条件对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以上是混凝土试验标准养护记录的内容。
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谢谢!。
铁路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方法
4. 混凝土抗冻性的试验方法。 混凝土抗冻性的试验方法。 混凝土的抗冻性试验方法目前有四种 : ①快速冻融法(DF); 快速冻融法( ); ②慢冻法; 慢冻法; ③临界膨胀试验法; 临界膨胀试验法; ④临界水饱和法; 临界水饱和法; 目前铁路客运专线采用的方法为《 目前铁路客运专线采用的方法为《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 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85)规定的快速法。 )规定的快速法。 5. 混凝土抗冻性能快速法
将试件放入试件盒内,为了使试件受温均衡, 将试件放入试件盒内,为了使试件受温均衡,并消除试件周围 因水分结冰引起的负加压力, 因水分结冰引起的负加压力,试件的侧面与底部应垫放适当宽 度与厚度的橡胶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盒内水位高度应始终 度与厚度的橡胶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 保持高出试件顶面5mm左右。 左右。 保持高出试件顶面 左右 把试件盒放入冻融箱内。 把试件盒放入冻融箱内。其中装有测温试件的试件盒应放在冻 融箱的中心位置。此时即可开始冻融循环。 融箱的中心位置。此时即可开始冻融循环。 冻融循环过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冻融循环过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每次冻融循环应在2~ 内完成 内完成, 每次冻融循环应在 ~4h内完成,其中用于融化的时间不得小 于整个冻融时间的1/4。 于整个冻融时间的 。 在冻结和融化终了时,试件中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17℃ 在冻结和融化终了时,试件中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 ℃±2℃ ℃ 和8℃±2℃。 ℃ ℃ 每块试件从6℃降至-15℃所用的时间不得少于冻结时间的1/2, 每块试件从 ℃降至 ℃所用的时间不得少于冻结时间的 , 试件内外温差不宜超过28℃ 试件内外温差不宜超过 ℃。 冻和融之间的转换时间不宜超过10min。 冻和融之间的转换时间不宜超过 。
0 n n o
质量培训记录表(施工项目)
参加培训教育人员(签名)
二、钢筋绑扎、预应力管道定位:梁体钢筋应整体绑扎,先进行底板及腹板钢筋的绑扎,然后进行顶板钢筋的绑扎,当梁体钢筋与预应力钢筋相碰时,可适当移动梁体钢筋位置的准确性。所有梁体预留孔处均增设相应的环状钢筋,泄水孔处钢筋可板、顶板、底板钢筋的准确位置,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架立钢筋的位置,可采用增加架立钢筋数量或增设马镫形或矩形的架立钢筋等措施,当使用垫块控制净保护层厚度时,垫块应采用与梁体同寿命的材料以保证梁体的耐久性。预应力管道的位置必须严格按坐标定位并同定位钢筋固定,定位钢筋与箱梁腹板箍筋点焊连接,严防错位和管道下垂,如管道与钢筋发生碰撞,可适当挪动钢筋位置或弯折以保证管道位置准确,浇筑前应检查波纹管是否密封,防止浇筑混凝土时阻塞管道。
2、自然养护时,梁体混凝土应包裹严实,且至少有一层不透水的裹覆层。自然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强度发展能否满足拆模要求确定。
3、梁体养护期间及撤除保温设施时,应采取措施保证梁体混凝土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温差均不应超过15℃。
4、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预制梁表面宜喷涂养护剂,采取保温措施,禁止对混凝土洒水。
QYZL-002
培训主题
图纸交底培训
培训部门
或召集人
安质部
主讲人
记录
整理人
培训时间
年月日
地点
学时
培训内容:
为了加强各施工质检人员对施工工艺的了解及标准施工,项目部组织了施工工艺交底培训,学习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耐久性要求:为了提高结构耐久性,混凝土材料的选定及施工工艺应结合桥梁所处环境,采用性能指标满足环境要求的混凝土。混凝土耐久性指标应符合《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的要求,施工工艺参考《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207-2017)以及《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函(2014)120号)进行。
混凝土试验检测培训计划
混凝土试验检测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和背景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耐久性。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需要针对混凝土进行试验和检测。
因此,进行混凝土试验检测培训至关重要,可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进一步保障建筑质量和安全。
二、培训内容和安排1. 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标准和方法内容:培训人员将学习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标准和方法,包括水泥、骨料、粉煤灰等原材料的检测要点和常见问题。
安排:1-2天的课程,包括理论和实际操作。
2.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试验内容:培训人员将学习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则,以及相关试验方法,如坍落度、保水性、抗压强度等试验。
安排:2-3天的课程,包括理论和实际操作。
3. 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试验内容:培训人员将学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冻融循环试验等相关内容。
安排:2-3天的课程,包括理论和实际操作。
4.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内容:培训人员将学习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及相关质量检验标准和要点。
安排:1-2天的课程,包括理论和实际操作。
5. 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案例分析内容:培训人员将学习混凝土试验检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案例分析。
安排:1-2天的课程,包括实地考察和案例讨论。
三、培训对象和要求培训对象:建筑施工和混凝土生产领域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
培训要求:具有相关工程学历或相关工作经验,对混凝土试验检测有一定了解和实际操作经验。
四、培训方式和形式培训方式:采用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培训形式: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操作、现场考察、案例分析等。
五、培训师资和设施培训师资:邀请混凝土试验检测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培训讲师,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培训设施:提供现代化的实验室设施和相关工具设备,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
六、培训评估和认证1. 培训评估: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包括理论知识掌握和操作技能等方面。
2. 培训认证:合格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作为相关工作的技术资质证明。
混凝土培训记录
混凝土培训记录一、前言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为了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加强混凝土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特举办此次混凝土培训。
本次培训旨在使参训人员了解混凝土的基本知识、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及安全注意事项,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操作技能。
二、培训内容1. 混凝土的基本知识(1)混凝土的定义与分类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粗细骨料、水和必要时掺加的外加剂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塑性拌和物,经硬化后具有强度和其他力学性能的人造石材。
根据胶凝材料的不同,混凝土可分为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等。
(2)混凝土的组成与性能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粗细骨料、水和外加剂组成。
水泥是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起到硬化、粘结和传递应力的作用;粗细骨料是混凝土的骨架,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水是混凝土的溶剂,调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如提高强度、改善工作性能、延长凝结时间等。
2. 混凝土施工工艺(1)混凝土的制备混凝土制备包括原材料的计量、搅拌、运输和浇筑。
计量要准确,搅拌要均匀,运输要迅速,浇筑要连续。
(2)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混凝土浇筑时要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宜超过500mm。
浇筑完成后要及时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裂缝产生。
3. 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水泥、粗细骨料、水和外加剂等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水泥要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粗细骨料要级配合理,水要清洁,外加剂要选用适宜的种类和掺量。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设计强度、工作性能和耐久性等要求进行设计。
配合比设计时要考虑水泥品种、粗细骨料级配、外加剂种类等因素。
(3)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环节,确保混凝土质量。
4. 混凝土施工安全注意事项(1)施工前要检查脚手架、模板等设施的安全稳定性,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培训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培训教材第一部分技术要点一.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施工一般规定1.混凝土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性质、结构特点、环境条件等,制定严密的施工技术方案.2.水泥到场后不得露天堆放,不同种类的水泥应存贮于不同库房。
水泥由于受潮或其他原因而变质时,应及时运出场外。
3.矿物掺和料在运输和存贮过程中应有明显标志,严禁与水泥等其他粉状材料混淆。
4.混凝土应采用二级或三级级配粗骨料,粗骨料应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
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应按品种、规格和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存放.5.混凝土应根据强度等级、耐久性等设计要求和原材料品质以及施工工艺、可能的环境条件变化等进行多组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选定试验应提前进行,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配合比调整。
当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施工工艺及环境条件等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选定配合比。
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和理论配合比,提出施工配合比。
对首盘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水胶比和拌和物温度等应进行测试鉴定。
6.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计量系统应定期检定。
搅拌机经大修中修或迁移至新的地点后,应对计量器具重新进行检定.每一工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检查。
7.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保证浇筑过程连续进行。
运输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不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
当运至现场的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时,应在浇筑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再次加水。
8.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当下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缝进行处理。
9.混凝土应分层浇筑,不得随意留施工缝.10.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保证使其均匀密实.11.对于混凝土浇筑时的模板温度、拌和物的入模温度、拆模时的温度及养护过程中的温度,应制定明确的控制方案,并有效实施.12.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应采取夏期施工措施。
混凝土试验员基础培训
报告编写
编写详细的试验报告,包括试验目的、方法 、过程、结果及结论等。
结果反馈
将试验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或人员,以便在 实际工程中加以应用和改进。
04
混凝土试验技术
抗压强度试验
总结词
抗压强度是混凝土最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之一,通过抗压强度试验可以评估混 凝土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详细描述
抗压强度试验是通过在混凝土试件上施加逐渐增大的压力,直到试件破裂,测 量其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值。该试验是评估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设计 和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
弹性模量试验
总结词
弹性模量是反映混凝土弹性性能的重要参数,它决定了混凝土在受力后变形的程 度。
详细描述
弹性模量试验是通过在混凝土试件上施加恒定的压力或变形,测量其应力或应变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计算出弹性模量值。该试验结果对于评估混凝土结构的 稳定性、抗震性能和长期承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收缩与徐变试验
准。
骨料检测
对砂、石的粒径、含泥 量、泥块含量等进行检 测,确保骨料质量符合
要求。
外加剂检测
对外加剂的减水率、含 固量等进行检测,确保 外加剂性能符合设计要
求。
掺合料检测
对粉煤灰、矿渣等掺合 料的细度、需水量比等 进行检测,确保掺合料
质量稳定。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
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 抗压强度等级。
抗折强度试验
总结词
抗折强度是混凝土在弯曲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对于路面 、桥面等承受重复弯曲荷载的混凝土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抗折强度试验是通过在混凝土试件上施加逐渐增大的弯曲荷 载,直到试件出现断裂,测量其所能承受的最大弯曲应力值 。该试验结果对于评估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具有 重要意义。
钢筋混凝土抗压强度和耐久性试验记录
钢筋混凝土抗压强度和耐久性试验记录
本文档旨在记录对钢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进行的试验结果。
抗压强度试验
试验目的
测试钢筋混凝土材料在受到压力时的抗压能力。
试验条件
- 使用规定比例的水泥、砂子和骨料制备混凝土试样。
- 在每个试样上安装适当数量和位置的压力传感器。
- 使用适当的设备施加压力,以获得准确的试验结果。
试验过程
1. 准备试样。
2. 安装压力传感器。
3. 使用压力设备逐渐施加压力,并记录下每个压力水平下的读数。
4. 在达到指定的试验压力后,停止施加压力,并记录下最终的读数。
5. 重复以上步骤,以获得一系列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
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并记录钢筋混凝土试样在不同压力下的抗压强度。
耐久性试验
试验目的
评估钢筋混凝土材料在长期使用和暴露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试验条件
- 准备钢筋混凝土试样。
- 将试样暴露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例如高温、低温、湿度、氧化等。
试验过程
1. 准备试样。
2. 将试样置于指定的环境条件下,并持续观察试样的变化。
3. 定期记录试样的外观、尺寸变化、强度变化等数据。
4. 持续观察一定时间后,评估试样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试验结果
根据试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评估钢筋混凝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并记录下观察到的任何变化。
以上是钢筋混凝土抗压强度和耐久性试验的记录。
通过这些试验,可以评估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和适用性,并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混凝土施工作业培训记录
混凝土施工作业培训记录日期:XXXX年XX月XX日地点:XXX工地施工现场培训人员:XXX培训对象:工地一线混凝土施工人员培训内容:一、混凝土施工基本知识1.混凝土的定义和组成: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料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2.混凝土性质及分类: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质及按用途的分类;3.混凝土材料的原材料:水泥、砂和石料的种类、质量要求和使用方法;4.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和养护: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要求、振捣操作和养护措施;5.混凝土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例如混凝土龟裂、脱模困难等。
二、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1.施工准备:包括清理施工现场、安装模板、准备混凝土材料等;2.混凝土浇筑:按照设计要求,在模板内将混凝土均匀浇注至指定高度;3.混凝土振捣:使用振动器进行振捣,排除混凝土中的空气,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4.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其进行定期养护,以促进水泥水化反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三、混凝土施工安全注意事项1.施工现场安全:要保持施工现场整洁,设置合理的施工通道,避免杂物和施工设备造成的安全隐患;2.模板安全:模板要牢固可靠,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和拆除,避免模板倒塌引起的伤害;3.振捣器使用安全:操作人员要穿戴好防护装备,确保振捣器正常运行,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4.养护安全:养护期间,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禁止非施工人员靠近,避免养护期间的事故发生。
四、混凝土施工质量检验方法1.试块制作和养护: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要及时制作试块,并按要求进行养护;2.试块强度测试:根据试块的养护时间,进行强度测试,并与设计强度进行对比,判断混凝土的质量;3.现场成型体积法:通过现场成型体积法测试混凝土的空隙率和密实度,判断混凝土的质量。
五、培训结束总结通过本次培训,大家对混凝土施工的基本知识、工艺流程和安全要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相信在今后的施工中,大家会更加注重质量和安全,保证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为工程质量的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普强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与受拉性能试验
Ab ta tTh r iay srn t o ceeu d rC 0 h sb e u no b o d u ei h r cia e i sr c : eo dn r te g h c n r t n e 5 a en p tit r a s n t ep a t l n — c g
行 了探 讨 .
关键 词 : 强 高性 能 混凝 土 ; 普 耐久性 ; 受拉 ; 力一 变全 曲线 ; 应 应 泊松 比
中图分类 号 : U5 8 0 T 2 .1 文献 标 志码 : A
Ex r m e t lo he Du a iiy a d Te ie Pe f r a c pe i n a n t r b lt n nsl r o m n e o d na y S r ng h H i h Pe f r a c n r t fOr i r t e t g r o m n e Co c e e
文 章 编 号 :6 30 9 {0 7 0 —0 20 17 —2 12 0 )40 5 —4
普 强 高性 能 混 凝 土 耐久 性 与 受拉 性 能试 验
孙 静, 姚谦峰 , 熊耀 清
( 北京交通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京 10 4 ) 北 0 0 4
摘
要: 实际工程 中 C 0以下的普强混凝土应用十分广泛, 5 为了提 高结构的耐久性 , 对普强高性能
混凝土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 在对普强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的基础上, 又对其单轴 受拉特性 进行 了试验研 究 , 通过分析 受拉 应 力一 变关 系全 曲线 , 出了普 强 高性 能混 凝 土 单轴 受拉 全 曲线 应 提 方程 , 理论 分析与 试验 结果对 比吻合 较好 . 同时根 据试 验 测得 的纵 横 应 变 , 其 受拉 弹性 泊松 比进 就
混凝土培训记录
验收规范及标准解读
01
02
03
04
强度验收
按照国家标准和工程要求,对 混凝土强度进行抽样检测,确
保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外观质量验收
检查混凝土表面是否平整、有 无裂缝、蜂窝、麻面等缺陷,
确保外观质量符合要求。
尺寸偏差验收
对混凝土构件的尺寸进行检查 ,确保尺寸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
资料验收
核查混凝土原材料质量证明文 件、配合比通知单、施工记录
措施、提高施工质量等。
04
特殊类型混凝土应用 及案例分析
高性能混凝土(HPC)
高耐久性
通过优化配合比设计,提高混凝 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从而延长
结构的使用寿命。
高工作性
HPC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粘聚性, 便于施工操作,提高施工效率。
高强度
通过采用优质原材料和先进的生产 工艺,HPC的强度等级可达到C60 以上,满足高层、大跨度等复杂结 构的承载要求。
等资料是否齐全、真实。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标识和隔离
对不合格品进行明显标识,并与合格 品隔离存放,防止误用。
原因分析
对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找出问题 根源,制定改进措施。
处置方式
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采 取返工、降级使用、报废等处置方式 。
记录和报告
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 ,并向相关部门报告处理结果。
水
外加剂
是混凝土硬化的必要条件,水的用量和质 量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也有影 响。
用于改善混凝土性能或降低成本的化学物 质,如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等。
配合比设计原理
配合比定义
指混凝土中各原材料之间的质量比例关系。合理的配合比设计是制备优质混凝土的关键。
混凝土培训记录
混凝土培训记录在建筑行业中,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其质量和性能对于工程的安全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相关人员对混凝土的认识和操作技能,我们组织了一场混凝土培训。
以下是对这次培训的详细记录。
一、培训背景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要求的日益提高,对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许多施工人员在混凝土的使用和操作方面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规范的行为,导致混凝土质量不稳定,影响工程质量。
因此,组织这次混凝土培训旨在提高大家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二、培训时间和地点培训时间:具体时间培训地点:详细地址三、培训师资本次培训邀请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专家姓名老师担任主讲。
专家姓名老师在混凝土领域有着多年的研究和工作经验,曾参与多个重大工程项目的混凝土施工和质量控制,其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了广泛认可。
四、培训内容1、混凝土的组成和性能详细介绍了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剂等。
讲解了各组成成分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如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
分析了不同类型水泥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骨料的级配和粒径对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性。
2、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阐述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通过实际案例,讲解了如何根据工程要求和原材料特性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强调了配合比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如考虑施工条件、环境因素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介绍了混凝土搅拌设备的类型和工作原理。
讲解了混凝土搅拌的工艺要求,包括搅拌时间、投料顺序等。
强调了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防止离析、坍落度损失等。
4、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详细讲解了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和顺序,包括分层浇筑、分段浇筑等。
介绍了振捣设备的类型和使用方法,以及振捣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强调了浇筑和振捣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如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
5、混凝土的养护和拆模讲解了混凝土养护的重要性和养护方法,包括自然养护、蒸汽养护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新规范《GB50010-2010》培训记录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培训记录1.新规范补充了“结构方案”和“结构抗倒塌”的设计原则,原规范强调截面设计,新规范强调“结构方案”的重要性,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提高混凝土结构抗偶然作用的能力。
2. 新规范增加了既有结构改造设计的原则的规定。
3. 新规范修改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裂缝宽度、挠度验算的有关规定。
钢筋混凝土裂缝计算系数2.1改1.9,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裂缝计算系数1.7改1.5;荷载组合改为准永久荷载组合。
裂缝宽度及挠度计算略有放松。
4. 新规范增加了楼盖舒适度的设计要求,控制楼盖结构的竖向自振频率。
5. 新规范修订了环境等级划分,完善了耐久性设计。
6. 新规范淘汰了235MPa级低强钢筋,圆钢新规范为HPB300,强度300MPa;增加500MPa级高强钢筋,并明确将400MPa级钢筋作为主力钢筋,提倡应用500MPa级钢筋,逐步淘汰335MPa级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要求。
7.为方便钢筋密集构件施工,新规范提出了并筋(钢筋束)的配筋方式、等效直径的概念及设计方法。
双筋1.4,三筋1.7,如2根20并筋等同于1根28.28筋。
8. 新规范对结构侧移的二阶效应(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方法及增大系数的简化考虑方法。
9. 新规范完善了钢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以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的有关内容,适应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的要求。
10. 新规范统一了一般受弯构件与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调整了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箍筋抗力项的系数,适当增加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安全储备。
箍筋用量有所增加。
11. 新规范补充了拉、弯、剪、扭复合受力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设计计算的相关规定。
12. 新规范修改了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
对承载力计算公式作了适当放松。
13. 新规范适当调整了钢筋保护层厚度规定,明确结构最外层钢筋计算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般环境下保护层厚度略有增加,恶劣环境下增加幅度较大。
混凝土培训记录
混凝土培训记录一、前言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为了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加强施工人员对混凝土材料特性的了解,提升施工技能,我国各地建筑行业协会、企业及培训机构定期举办混凝土培训课程。
本文将记录一次混凝土培训的过程,以供参考。
二、培训目标1.使学员了解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分类。
2.掌握混凝土的配制原理和施工工艺。
3.熟悉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
4.提高学员在实际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能。
三、培训内容1.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分类(1)混凝土的定义: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子、水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拌和、浇筑、养护而成的硬质复合材料。
(2)混凝土的组成:水泥、砂、石子、水、外加剂、掺合料等。
(3)混凝土的分类:按强度等级、按用途、按施工方法等分类。
2.混凝土的配制原理(1)水灰比:水灰比是混凝土中水与水泥质量之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
(2)砂率:砂率是混凝土中砂与石子总质量之比,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有较大影响。
(3)掺合料和外加剂:掺合料和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强度、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等。
3.混凝土的施工工艺(1)模板制作与安装: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保证混凝土成型质量。
(2)混凝土搅拌:采用机械搅拌,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颜色一致。
(3)混凝土运输:采用泵送、溜槽、手推车等方式,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分离、不漏浆。
(4)混凝土浇筑:分层浇筑,采用振动棒、平板振动器等设备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
(5)混凝土养护:采用湿养护、蒸汽养护等方法,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4.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1)原材料质量控制: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2)混凝土拌和质量控制:水灰比、砂率、掺合料和外加剂掺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分层浇筑、振捣、养护等工序应符合施工规范。
混凝土耐久性试验培训试题及答案
混凝土耐久性试验培训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50分)1.下列不属于混凝土耐久性的是(D)。
A、抗渗性B、抗冻性C、抗氯离子渗透D、抗裂性能2.混凝土碳化试验需要使用到的试剂(A)A、酒精酚酞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C、硝酸银溶液D、碳酸钙溶液3.混凝土碳化前从养护室取出试件,置于(C)℃的烘箱中烘48h。
A、65B、70C、60D、804.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前从养护室取出试件,置于(D)℃的烘箱中烘48h。
A、65B、70C、60D、805.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配制好的Na2SO4溶液的浓度是(B)A、3%B、5%C、6%D、4%6.抗氯离子渗透试验(RCM法)需要使用到的试验仪器(C)A、压力试验机B、混凝土硫酸盐干湿循环试验机C、真空保水仪D、万能试验机7.混凝土氯离子主要采用(A)测定方法。
A、混凝土氯离子迁移系数B、渗透系数C、络合滴定D、抗压强度比8.抗氯离子渗透试验(RCM法)未使用到的试剂(A)A、硫酸铜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C、硝酸银溶液D、氯化钠溶液9.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干湿循环完成后。
试件严重剥落、掉角等缺陷时,应先用(B)补平后再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A、标准稠度水泥净浆B、高强石膏C、M10砂浆D、C20混凝土10.抗氯离子渗透试验(RCM法),开启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仪,初始电压未(C)A、15VB、20VC、30VD、20V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1.混凝土碳化试验,碳化箱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20±3%,相对湿度70±3%,温度20±2℃。
(×)2.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每个干湿循环的总时间应为(24±2) h。
(√)3.3.抗氯离子渗透试验(RCM法)试验时,阳极板接触0.3mol/L的NaOH溶液,阴极板接触10%的NaCl溶液。
(√)4.混凝土碳化试验、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都需要对试件进行劈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试验培训记录一、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一般规定混凝土工程应采用质量密度为2200~2550kg/m3的混凝土。
混凝土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性质、结构特点、环境条件等,制定严密的施工技术方案。
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合材宜为矿渣或粉煤灰。
有耐硫酸盐侵蚀要求的混凝土也可选用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或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不宜使用早强水泥。
水泥到场后不得露天堆放,不同种类的水泥应存贮于不同库房。
水泥由于受潮或其他原因而变质时,应及时运出场外。
矿物掺和料应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
在运输和存贮过程中应有明显标志,严禁与水泥等其他粉状材料混淆。
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河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宜使用山砂,不得使用海砂。
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或卵石,不宜采用砂岩碎石。
混凝土应采用二级或三级级配粗骨料,粗骨料应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
外加剂应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质量稳定、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能的产品。
当将不同功能的多种外加剂复合使用时,外加剂之间以及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应有良好的适应性。
宜选用多功能复合外加剂。
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应按品种、规格和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存放。
混凝土中宜适量掺加符合技术要求的粉煤灰、磨细矿渣粉或硅灰等矿物掺和料。
不同矿物掺和料的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施工环境条件特点、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混凝土应根据强度等级、耐久性等设计要求和原材料品质以及施工工艺、可能的环境条件变化等进行多组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选定试验应提前进行,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配合比调整。
当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施工工艺及环境条件等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选定配合比。
选定配合比时对于混凝土的抗裂性应进行对比试验,试验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
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和理论配合比,提出施工配合比。
对首盘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水胶比和拌和物温度等应进行测试鉴定。
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计量系统应定期检定。
搅拌机经大修中修或迁移至新的地点后,应对计量器具重新进行检定。
每一工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检查。
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保证浇筑过程连续进行。
运输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不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
当运至现场的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时,应在浇筑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再次加水。
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当下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缝进行处理。
混凝土应分层浇筑,不得随意留施工缝。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保证使其均匀密实。
对于混凝土浇筑时的模板温度、拌和物的入模温度、拆模时的温度及养护过程中的温度,应制定明确的控制方案,并有效实施。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 应采取夏期施工措施。
混凝土养护用水除不溶物、可溶物可不作要求外,其他质量要求应与拌和用水一致。
养护用水不得采用海水。
混凝土拆模后,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且龄期达7d前,新浇混凝土不得与流动水接触。
对海洋浪溅区以下的新浇筑混凝土,应保证混凝土在养护期内并在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以前不受海水与浪花的侵袭。
对盐渍土等氯盐环境中新浇筑混凝土,应保证混凝土在养护期内并在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以前不受氯盐侵蚀。
混凝土强度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评定, 混凝土强度的试块试验龄期应符合第6.4.10条的规定,混凝土其他技术指标的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本标准的规定,其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当使用商品混凝土时,其质量控制亦必须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特殊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验收,除符合本章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原材料主控项目水泥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表6.2.1—1的规定。
注:①当骨料具有碱—硅酸反应活性时,水泥的碱含量不应超过0.60%。
②C40及以上混凝土用水泥的碱含量不宜超过0.60%。
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符合表6.2.1—2的规定。
表6.2.1—2 水泥的检验要求3个月及出厂日期达3个月的水泥。
矿物掺和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2.2—1~3的规定。
注:因条件所限当烧失量指标达不到表中要求时,在其他指标符合表中要求的情况下,经试验证明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时,烧失量指标可适当放宽,但用于C50以下混凝土时,不得大于8%,用于C50及以上混凝土时,不得大于5%。
表6.2.2—2 磨细矿渣粉的技术要求表6.2.2—3 硅灰的技术要求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符合表6.2.2—4的规定。
表6.2.2—4 矿物掺和料的检验要求细骨料的质量要求和选用原则应符合本标准附录D的规定。
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符合表6.2.3的规定。
表6.2.3 细骨料的检验要求粗骨料的质量要求和选用原则应符合本标准附录E的规定。
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符合表6.2.4的规定。
表6.2.4 粗骨料的检验要求外加剂的性能应满足表6.2.5—1的要求。
外加剂的匀质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表6.2.5—1外加剂的技术要求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符合表6.2.5—2的规定。
表6.2.5—2外加剂的检验要求注、第11项根据铁建设[2006]141号文件规定修改。
拌和用水的质量要求应符合本标准附录F的规定。
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符合表6.2.6的规定。
表6.2.6 水的检验要求钢筋阻锈剂、混凝土表面涂层和防腐蚀面层所用材料等的品种、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按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
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并按批进行抽样试验;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
配合比设计主控项目混凝土应根据强度等级、耐久性等要求和原材料品质以及施工工艺等进行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计算、试配、试件检测后经调整确定。
配制成的混凝土应能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指标和施工工艺等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的检验项目应符合表 6.3.1的规定。
当设计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无具体要求时,应按本标准附录G确定。
表6.3.1 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的检验项目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对同强度等级、同性能的混凝土进行一次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
当使用的原材料、施工工艺发生变化时,均应重新进行配合比选定试验。
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配合比选定试验。
监理单位见证配合比选定试验或平行检验并检查确认配合比选定单。
混凝土中的碱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无具体要求的,当骨料的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在0.10%~0.20%时,混凝土的碱含量应满足表6.3.2的规定;当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在0.20%~0.30%时,除了混凝土的碱含量应满足表6.3.2的规定外,应在混凝土中掺加具有明显抑制效能的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并经试验证明抑制有效。
试验方法可采用本标准附录J规定的方法一或方法二。
表6.3.2 混凝土最大碱含量(kg/m3)注:①带*号项目混凝土必须换用非碱活性骨料。
②混凝土的总碱含量包括水泥、矿物掺和料、外加剂及水的碱含量之和。
其中,矿物掺和料的碱含量以其所含可溶性碱计算。
粉煤灰的可溶性碱量取粉煤灰总碱量的1/6,矿渣的可溶性碱量取矿渣总碱量的1/2,硅灰的可溶性碱量取硅灰总碱量的1/2。
③干燥环境是指不直接与水接触、空气平均相对湿度长期不大于75%的环境;潮湿环境是指直接与水接触、干湿交替变化的环境、水下或与潮湿土壤接触以及空气平均相对湿度长期大于75%的环境;含碱环境是指直接与海水、含碱工业废水、钾(钠)盐等接触的环境;干燥环境或潮湿环境与含碱环境交替变化时,均按含碱环境对待。
④处于含碱环境中的设计年限为60年、30年的混凝土工程,在限制混凝土碱含量的同时,应对混凝土表面作防水、防碱涂层处理。
否则应换用非碱活性骨料。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对每一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一次总碱含量计算。
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计算。
监理单位检查计算单。
钢筋混凝土中由水泥、矿物掺和料、骨料、外加剂和拌和用水等引入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对每一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一次氯离子总含量计算。
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计算。
监理单位检查计算单。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单方混凝土胶凝材料的最低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满足表6.3.4—1~2的规定,当化学侵蚀介质为硫酸盐时,混凝土的胶凝材料还应满足表6.3.4—3的规定。
胶凝材料的抗蚀系数按本标准附录K的方法试验不得小于0.8。
表6.3.4—1 钢筋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注:根据铁建设[2007]140号增加侵蚀环境下对混凝土强度要求表6.3.4—2 素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注:“* ”表示不宜采用素混凝土结构。
根据铁建设[2007]140号增加侵蚀环境下对混凝土强度要求表6.3.4—3 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胶凝材料的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对每一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一次计算。
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计算。
监理单位检查计算单。
混凝土施工主控项目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偏差应符合表6.4.1的规定。
表6.4.1 原材料每盘称量允许偏差注:①各种衡器应定期检定,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证计量准确;②当遇雨天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
检验数量:每工作班抽查应不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复称、监理单位见证检验。
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环境条件、工作性能要求等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工作班检查应不少于1次。
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测试结果。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砂、石含水率测试,提出施工配合比。
监理单位见证试验,确认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进行测定,测定值应符合理论配合比的要求,偏差不宜大于±20 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拌制50 m3或每工作班测试应不少于1次。
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测试结果。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坍落度测试,监理单位见证试验。
混凝土拌和物的入模含气量应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