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案(沪粤版)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案设计
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空隙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了解扩散现象和分子的热运动,知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3.了解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的模型;4.会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简单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一系列的实验活动(活动1~活动4),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领会从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的事物这种间接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简单的现象里可能包含深刻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养成通过分析、理解来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做好四个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可见的现象推测、想象分子的运动和作用力情况,并抽象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的模型。
教学难点:从现象推测分子运动和作用力并进一步建立分子的模型。
三、教学过程: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1.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气温蛮高,老师感觉比较热,有哪位同学能吹到风的,请告诉老师,举手示意下。
生:我这边有风,老师。
师:请你观察风从哪里来的。
生:风是从那边吹过来的,老师。
师:谢谢这位同学的回答。
请同学们继续感受。
(向教室喷洒香水)同学们闻到什么了吗?生:有香味。
师:请问这边的同学,你们闻到了香味吗?生:闻到了。
师:老师在这边喷香水,那边同学也能闻到香味。
这是为什么?师: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进一步探寻分子的世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板书: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2.新课<分子的运动>师:回到刚刚的感受实验。
老师想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不在风口处的同学能吹到风,以及不在香水瓶旁边的同学能闻到香味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生:分子在运动。
师:这是不是所有组成物质的分子的共性?有没有同学对这点有质疑的?师:请同学们利用已有的器材,亲身体验下分子的运动。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的第10.2节,主要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的概念和性质:分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质量和体积很小、不断运动、相互之间有引力和斥力等性质。
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不断运动,并且相互碰撞,从而产生压力、温度等现象。
3. 分子的扩散现象:分子通过不断的运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传播,形成扩散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分子的扩散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如何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分子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香气四溢的饭菜,引出分子的概念和性质。
2. 讲解:讲解分子的概念和性质,分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质量和体积很小、不断运动、相互之间有引力和斥力等性质。
3. 演示实验:通过显微镜观察分子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的结构。
4. 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不断运动,并且相互碰撞,从而产生压力、温度等现象。
5. 讲解分子的扩散现象:分子通过不断的运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传播,形成扩散现象。
6. 练习:让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热胀冷缩、为什么气体可以压缩等。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的概念和性质分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子具有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不断运动,并相互碰撞分子运动产生压力、温度等现象3. 分子的扩散现象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传播形成扩散现象七、作业设计为什么热胀冷缩?为什么气体可以压缩?为什么香气四溢的饭菜会逐渐味道变淡?2. 答案:热胀冷缩是因为温度变化导致分子运动速度的变化,从而引起物质体积的变化。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游戏,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基本特征,知道分子很小,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并且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很小,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以及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分析,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分子动理论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概念:介绍分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分子很小,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以及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分子很小,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以及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活动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分析,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分子动理论现象,加深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1. 分子很小:我通过课件展示了分子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分子的微小。
同时,我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比如一滴水中含有数以亿计的分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的微小。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第10章 第2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第2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领会从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的事物这种间接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简单的现象里可能包含深刻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养成通过分析、理解来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1.分子热运动的观点.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难点】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教学过程知识点一认识分子动理论【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8-111,完成以下问题:1.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物理学上把它叫做扩散.2.物理学中,将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3.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间隙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这就是分子动理论.【合作探究】探究一体会分子的运动1.将香水瓶的盖子打开,很快就能在较远处闻到香味.2.在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不一会儿,整杯水就变成了红色.3.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 mm深.(1)以上三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气体、液体、固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你还能举出哪些事实说明分子是在运动的?答:例如糖块放入水中,整杯水变甜.煤炭堆在石灰墙角,石灰墙变黑等.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即使很少有人吸烟,整个场所也会充满烟味(吸烟有害健康,公共场合禁止吸烟).概念: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物理学上把它叫做扩散.无论气体、液体或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探究二感受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在分别盛有冷水和温水的烧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现象.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答:墨水在热水中的扩散速度比在冷水中快得多.2.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答:说明物质中分子的运动情况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探究三分子间有空隙吗在一根长玻璃管中注入一半的水,再缓缓地注满酒精,用塞子塞住开口端,上下颠倒几次再竖起来,观察现象.1.你观察到了什么实验现象?答:玻璃管内的液面比原来的低,即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2.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探究四探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1.会收缩的液膜在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把铁丝圈浸入肥皂水中,使它上面附着一层肥皂液膜.再用手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何一侧,被碰一侧的肥皂液膜破了,棉线被拉到了另一侧.这里是谁把棉线拉过去的?答:是未碰一侧的肥皂膜把棉线拉过去的.2.能吊起钩码的铅柱取两块断面磨平、干净的铅柱,将它们紧压后,可以在它的下面吊起一串钩码,如下图所示.是什么力使得两块铅块结合在一起?答:分子引力.3.不听话的活塞将注射器中吸入适量的水,再用橡皮套将针管的口子封住.(1)你试着用力推活塞,能否把活塞压进去?答:不能.(2)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答: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3)请运用类比法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关系1.分子间距决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决定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2.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3.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间隙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这就是分子动理论.【跟进训练】1.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C)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C.扫地时灰尘飞扬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2.将10 mL的水与10 mL的酒精相混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20 mL,这是因为(A)A.分子之间有空隙B.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D.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知识点二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2,完成以下问题: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合作探究】演示一固体的分子模型1.留心观察,你知道固体有什么特点吗?答:既有一定形状,又有一定的体积.2.你能根据上图分析为什么固体具有这种特点吗?答: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演示二液体分子的模型1.留心观察,你知道液体有什么特点吗?答:有一定的体积,但有流动性,其形状随容器而变化.2.你能根据上图分析为什么液体具有这种特点吗?答: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过.演示三气体的分子模型1.留心观察,你知道气体有什么特点吗?答: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2.你能根据上图分析为什么气体具有这种特点吗?答:气体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可以认为气体分子除了相互碰撞或跟器壁碰撞外,都不受其他力的作用.每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可以充满它能够达到的整个空间.【教师点拨】不同状态下物质的分子排列方式可以用类比法进行理解: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就像上课时坐在座位上的学生;液态物质的分子可以移动,就像课间教室中的学生;气态物质的分子几乎不受分子间作用力的约束,就像操场上奔跑的学生.【跟进训练】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质的状态.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C)A.固态、液态、气态B.气态、固态、液态C.固态、气态、液态D.液态、气态、固态课堂小结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隙.4.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有两种,即引力和斥力.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温馨提示:实验视频见课件.。
八年级物理下册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案及反思(新版)粤教沪版
10.2分子动理论的的初步知识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5、知道分子间有空隙。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的初步知识教学难点: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课时:1课时教学器材:红墨水、烧杯、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会收缩的液膜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和演示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回顾上节内容: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所组成,分子的体积十分的小,肉眼是无法看到的。
它们是否会发生运动?(二)、新课教学:一、分子运动吗?活动1:收集分子运动的实验证据。
(1)请学生通过“闻”来判断讲台上三瓶液体分别是什么物质;(2)将红墨水滴在水中,会有怎样的现象?要求学生注意观察;(3)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将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过了5年,发现金片里渗有铅,铅片里也渗有金,相互渗透约1mm深。
提问: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科学道理呢?结论:说明分子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学生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实说明分子是在运动的?教师: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物理学上把它叫做扩散。
二、温度对分子的运动有什么影响?提问:一切物体的分子无规则的运动的快慢是否不变?活动2:如果将红墨水分别滴在冷水和热水中,会有怎样的现象?要求学生注意观察。
现象:发现红墨水在温水中扩散快,不一会儿,整个杯中的水都变红了。
提问: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科学道理呢?结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教师:大量实验表明:物质中分子的运动情况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物理学中,将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三、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提问:既然分子是运动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许多物体却不是一盘散沙?猜想:很可能是因为分子之间有吸引力的作用。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案
教案: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主要涉及第10章第2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分子运动的规律;4.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能描述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2. 使学生能够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并能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3. 让学生掌握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能够应用分子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分子运动的规律。
2. 教学重点: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扩散现象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物质会相互扩散?2. 知识讲解: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相互吸引和排斥的力,这些力影响着分子的运动。
3) 分子运动的规律: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度量,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如何影响物质的状态变化。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分子动理论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分子运动的规律4.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 分子间存在引力,因此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
2)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因此夏天比冬天更热。
2. 答案:1) 正确。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设计
-设想实验:分组进行不同温度下的红墨水扩散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温度对扩散速度的影响。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和模拟软件,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子动理论,特别是在解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时,使用直观的视觉辅助工具。
4.学会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如蒸发、沸腾、热传导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扩散现象,探究扩散速度与温度、表面积、距离等因素的关系。
2.运用动画、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扩散现象及其原因:讲解扩散现象的定义、原理以及影响扩散速度的因素,如温度、表面积、距离等。
3.热现象与分子运动的关系:阐述温度对分子运动速度、能量分布的影响,以及热传导、蒸发、沸腾等热现象与分子动理论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扩散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3.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以及其在热现象中的应用。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共同分享学习心得。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练习题: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树立探究未知世界的信心。
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案)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案)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在设计这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的物理课时,我希望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初步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一、设计意图: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生动活泼的动画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分子动理论。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让孩子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水的沸腾,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分子的运动。
2. 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的碰撞等。
3. 实验: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进一步理解分子动理论。
4. 讨论: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解释生活中的扩散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同时,我也会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作业,让孩子们能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希望能够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在引入环节,我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水的沸腾,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分子的运动。
2020沪粤版八年级下册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案
教案:2020沪粤版八年级下册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20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的物理教材,第10.2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分子的定义和性质2.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3. 分子运动的规律4.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定义和性质,能够描述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 让学生掌握分子运动的规律,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让学生理解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能够应用分子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的定义和性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运动的规律,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难点: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计算,分子运动的规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分子模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演示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分子模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计算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酒精挥发,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原因。
2. 分子定义和性质的学习: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分子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分子的基本概念。
3.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学习:通过分子模型和相互作用力的演示器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4. 分子运动的规律的学习: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例,介绍分子运动的规律,让学生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的学习:通过实例和分子模型,让学生理解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6. 随堂练习: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计算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分子运动规律的应用题,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1. 分子的定义和性质2.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3. 分子运动的规律4.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一个房间内空气中的分子数量非常庞大,如果每个分子之间的距离为0.1纳米,请计算房间内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案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2)了解扩散现象和分子的热运动,知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3)了解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的模型;(4)会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领会从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的事物的间接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简单的现象里可能包含深刻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养成通过分析、理解来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课本上四个活动的现象推测、想象分子的运动和作用力情况,并抽象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的模型。
2、难点:从现象推测分子运动和作用力并进一步建立分子的模型。
学情分析:虽经历了近一年的物理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学习方法;但是关于微观世界的探索还是第一次,且不像宏观物质那么直观,所以在学习和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教、学方法: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主要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如实验、多媒体展示、动画模拟以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分析归纳法、阅读指导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想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香水、烧杯、红墨水、胶头滴管、酒精、水、小烧瓶、铁丝圈、肥皂水、注射器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出示一瓶香水,在教室内边走边喷香水,你闻到了什么?学生:香水味。
教师又问: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什么都没有看到。
教师接着问:我们为什么能闻到香味呢?学生:进入思考状态。
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张带有露珠的花朵的图片,问学生:露珠受到重力为什么不掉落?学生:交头接耳小声讨论着。
教师:要解释这些现象需要知道组成物体的分子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0.2 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因此我倾注了心血来设计这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课程。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方法,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他们探索科学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分子动理论的微观解释,分子运动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分子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宏观现象,如蒸发、扩散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观察与思考: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分子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的基本性质,如分子的大小、分子间的距离等。
3. 探究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如两滴水珠的融合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探讨分子动理论的微观解释。
4. 知识拓展:介绍分子运动的规律,如布朗运动、分子碰撞等,引导学生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分子动理论的微观解释,分子运动的规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分子的基本性质在活动中,我通过展示显微镜下的分子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分子的基本性质。
2019春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2019春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案: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的基本特征,如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等。
2. 理解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如引力、斥力等。
3. 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难点:分子动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分子的运动。
例如,将一滴墨水滴入水中,观察墨水扩散的过程。
2. 讲解分子的基本特征: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分子具有这些特征。
3. 讲解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力、斥力。
通过实验或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作用力的存在。
4. 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例如,解释为什么物体会在桌子上停留,为什么气体可以被压缩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子动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难点:分子动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分子动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化学、生物学等。
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或课题研究。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分子的基本特征1. 体积小:分子是非常微小的粒子,肉眼无法直接看到。
我通过PPT展示了分子的模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分子的体积小这一特征。
2. 质量小:分子的质量非常轻,相当于电子的质量。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设计上,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结论,从而加深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
教学目标:1. 知道分子的基本特征,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 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难点:分子动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气体膨胀、酒精挥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二、探究分子的基本特征(10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分子的基本特征,如分子的大小、分子之间的距离等。
2. 实验验证:让学生进行“分子间的距离”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讨论结果。
三、学习分子动理论(10分钟)1. 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如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的碰撞等。
2. 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理解分子动理论的意义。
四、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导入环节中的现象。
活动重难点:重点: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难点:分子动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掌握了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实验操作和分析问题上,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训练。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调查生活中运用分子动理论的实例,下节课分享交流,进一步加深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设计
4. **生活应用题**:
-让学生思考并列举出至少三个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并尝试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这些现象。
-这项作业旨在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增强他们的学以致用能力。
5. **小组合作项目**: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与分子动理论相关的简单演示实验或科普小视频。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些习题旨在检验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帮助他们巩固学习成果。
此外,我还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通过这些练习,学生不仅能够巩固理论知识,还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分子扩散现象,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分子动理论。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不同温度下分子运动速度的变化。
2.利用模型和示意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子动理论。
-运用模型和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和运动状态。
-组织学生讨论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难点:分子动理论的抽象性和微观世界的难以直观感知。
-学生在理解抽象的分子动理论时,往往难以形成直观的印象,需要通过教学活动帮助他们建立形象的认识。
-对于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如何将理论应用于解释宏观现象是一个挑战。
(二)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增强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
2. **实验观察报告**:
-安排一项简单的家庭实验,例如观察不同温度下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并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沪粤版八下物理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案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子热运动的观点;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玻璃缸(一侧上、下各打一孔,胶带纸封口),烧杯,红墨水,清水,香水,乒乓球,集气瓶,二氧化氮气体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学生入座后,教师吹出许多肥皂泡,满屋飘泡泡。
教师(端起盛肥皂水的玻璃杯问):肥皂水是什么状态的?学生:液态。
教师:为什么用肥皂水吹起的泡泡不会破呢?(略停)教师:这个现象跟分子有关。
今天我们来学习“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1.提出假说教师:为了了解分子的有关情况,咱们先做一个实验。
多媒体展示:“用三通管把红墨水同时滴入冷水和热水中”的Flash动画。
(动画中只有操作过程和方法,没有实验结果和现象。
)请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做一做这个实验,提醒学生观察两个水杯中发生的现象,通过对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的问题。
学生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交流、思考。
教师:发现了什么?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教师:都是这样吗?大屏幕投出巨幅特写照片(如果方便可以用实物投影):冷水杯中红墨水丝丝缕缕,扩散不明显;而热水杯中鲜艳的墨水几乎染红了整杯热水,扩散效果很明显。
大屏幕上,两个烧杯中的实验结果形成强烈的对比。
稍停,让学生观察、感受。
教师:此情此景,你有什么疑问要提?有什么话想说?一定让学生尽情地说,让他们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发表不同的观点。
教师不要打断学生;而是认真地听,并适时把学生提出的关于分子的一些猜想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一般能提出:分子是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甚至提出分子间有间隙;但往往想不到“分子间存在作用力”。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通过直接感
教学设计
作业:课后练习1、2
板书设计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物质由分子构成
2、分子的运动
3、分子间的作用力
教学反思
1.注重辨证思考:新的教学理念明确提出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物理的教学不能只考虑知识的目标,还要兼顾另外两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既要关注结果的去脉,也要注重问题的来龙;既要珍视大师的创造,也敢审视权威的局限。
物理的教学要传递这样的信号:学会以辨证的思想、联系的观点,来思考周遭的世界。
2.渗透人文教育:物理的教学不能退化成解题的训练,物理的课堂不能僵化成求职的训厂。
那一份对稚嫩的心灵毛绒绒的抚佛不能没有,那一股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和惊叹不能丧失。
由是,物理的教学要展天地之大美,呈人间之厚情,物理的课堂可以有诗情,应该有画意,来激发学生爱美、好奇的天性,以进入感受美、感悟自然的境界。
2020-2021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案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间隙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了解扩散现象和分子的热运动,知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了解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的模型。
(4)会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简单现象过程与方法(5)通过经历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领会从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的事物这种间接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体验简单的现象里可能包含深刻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养成通过分析、理解来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
教学思路对学生而言,分子既抽象又陌生,如何通过一系列简单的活动,分别让学生体验·认识分子动论理的基本内容,这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关键。
教学重点:做好四个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可见的现象推测、想象分子的运动和作用力情况,并抽象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的模型。
教学难点:从现象推测分子运动和作用力并进一步建立分子的模型。
教学器材:香水一瓶滴管烧杯红墨水肥皂水铁圈铅块注射器弹簧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学生入座后,教室洒出许多肥皂泡,满屋飘泡泡...........教师(举起盛肥皂水的的容器)肥皂水是什么态?学生:液态。
教师:为什么用肥皂水洒起的泡泡不会破?(略停)教师:这个现象跟分子有关。
今天我们来学习《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二)新课教授:1、分子运动的吗?演示实验:教室喷射香水。
老师:我们大家闻到了香水的气味,那香水分子怎么会到我们的鼻子里去的呢?学生:(···············)教师:这个现象说明了气体的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板书】空气—香水气体分子在运动教师:再请大家仔细观察:【演示】课本图10-10所示实验。
八年级物理下册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案 粤教沪版
10。
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了解扩散现象和分子的热运动。
3。
了解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的模型。
4.能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从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的事物的变化,学习这种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简单的现象里可能包含深刻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养成通过分析、理解来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的模型。
【教学难点】探究分子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并进一步建立分子的模型。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意思就是说如果酒酿得好,即使是在很深的巷子里,也会有人闻到香味,慕名前来品尝。
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能闻到酒的香味呢?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认识分子动理论[阅读课本]P108~111“认识分子动理论”[思考]观察图10—9,打开香水瓶盖,为什么我们能闻到香味?说明了什么?[提示]香水分子进入我们的鼻孔,说明了气体的分子在运动。
[思考]观察图10—10,一滴红墨水为什么能让整杯水变红?说明了什么?[提示]墨水的分子运动到容器的各个地方,说明了液体的分子在运动.[思考]将磨得很光滑的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长时间放置,后来发现金片里渗有铅,铅片里也渗有金,这又说明了什么?[提示]互相渗入对方说明了固体的分子也在运动.[思考]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小结]这些现象说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归纳提升]物理学中,把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它是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一个有力证据.[思考]观察图10—12,在分别盛有冷水和温水的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会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提示]墨水在温水中扩散得快,说明了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归纳提升]大量实验表明:物质中分子的运动情况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理学中,将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思考]观察图10—13,将长玻璃管上下颠倒几次再竖起来,会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提示]玻璃管内的液面比原来的低,说明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设计理念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引导,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出发,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习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有关知识。
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空隙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了解扩散现象和分子的热运动,知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了解所休、液体和固体分子的模型;
4、会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
5、通过经历一系列的实验活动(活动1~活动4),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领会从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的事物这种间接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体验简单的现象里可能包含深刻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养成通过分析、理解来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做好四个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可见的现象推测、想象分子的运动和作用力情况,并抽象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的模型。
教学难点:
从现象推测分子运动和作用力并进一步建立分子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情境:南宋诗人陆游在《村居书喜》中写道:“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桂花开了,在很远的地方就会有阵阵花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二、新课教学
(一)、分子的运动
自主探究
提出问题:组成物体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猜想和假说:①分子不会运动.②分子是运动的.
进行实验:①打开香水瓶,一会儿就会满屋生香.
②进入鲜花店,香气扑鼻而来.
③在无风的天气里,从烟囱里冒出的浓烟逐渐远去,越来越疏散.
④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墙皮内部会变黑.
[总结]:上述实验中的现象都是扩散现象.扩散指的是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二)、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自主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扩散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猜测:扩散的快慢可能跟组成物体的分子运动的快慢有关.教师提出问题: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猜测:分子运动的快慢可能与温度有关。
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分别在两个烧杯底放入高锰酸钾片,比较两杯中水的颜色.[总结]: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三)、分子之间有间隙
自主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分子之间有间隙还是紧密地挨在一起?
学生猜想:分子可能是紧紧地挨在一起的?分子之间可能有空隙?
实验:用两个相同的量筒分别装上等量的酒精和水,然后将它们倒入同一个量筒中.观察它们的总体积与混合前的体积的和的大小?
结论:把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一个量筒中,他们混合后的总体积总是比混合前两个体积的和小一些,说明分子之问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的,说明了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总结];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四)、分子间的作用力
自主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实验(多媒体完成):(1)会收缩的液膜。
见图10-13.
(2)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铝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如图10-14所示。
(3)不听话的活塞。
见图10-15.
[总结]: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教师说明: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何时是引力起主要作用,何时是斥力起主要作用,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总结]: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间隙的,分子在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这就是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五)、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
[学生阅读]: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体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
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过.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有流动性,形状随容器而变化.
气体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每一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所以,气体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充满能够达到的整个空间.
[学生填表]:
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对分子又有了哪些方面的进一步认识?你能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你能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些知识吗?你还存在什么疑惑?
四、作业:P110。
2、3。
板书设计
10.2:分子动理论
1、宏观物体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分子之间有空隙。
4、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教学反思
分子运动比较抽象,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分子运动的特点、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由于本节课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例题,使学生对分子运动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为后面研究物体热力学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
整个教学活动重点突出学生为主体,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通过实际教学我也认识到不足之处
⑴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自己当成观众。
⑵对学生研讨的问题没能给予很到位的铺垫,对于学生课堂上的发言角度没能及时的给予引导,使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没有得到好的发挥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