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俄国和日本的改革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下)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 动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 重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
册】目录
0002页 0055页 0123页 0153页 0197页 0269页 0327页 0350页 0373页 0434页 0495页 0556页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 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第7课 忽必烈改制 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3课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15课 戊戌变法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他改革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1课 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 俗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7课 忽必烈改制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8课 张居正改革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Leabharlann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 融合
8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课件
梁 启 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 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 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谭 嗣 同
谭嗣同(1865~~1898),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 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 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 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 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世称 “戊戌六君子”之一。
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增辟通商口岸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形势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和 义和团运动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
?
一、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二、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阅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没有发动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能担负起救国救民的历史 重任,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课堂小结
戊戌变法
高潮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戊戌 变法 的背 景: 民族 危机 空前 严重
发展
创办报刊 建强学会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结局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封建 势力 进行 阻挠 破坏
论战性质: 资本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三)“百容
政治民主化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
政治方面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经济工业化有利于民族
第7课 戊戌变法
同步创新训练1.右图是“公车上书”的发起人之一,他是()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光绪帝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A.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B.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C.强学会成立D.《中外纪闻》的创办3.戊戌变法时,耍两面派手法,出卖维新派的是()A.慈禧B.袁世凯C.光绪帝D.谭嗣同4.右图是百日维新时的清帝,他是()A.道光帝B.咸丰帝C.光绪帝D.宣统帝5.强学会成立后,它的机关刊物是()A.《时务报》B.《中外纪闻》C.《万国公报》D.《湘学报》6.“公车上书”的中心内容是()A.要求清政府积极抗日B.要求清政府严禁鸦片C.要求清政府收复新疆D.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7.“变者,天下之公理”的言论出自()A.康有为B.梁启超C.袁世凯D.光绪帝8.下列各项,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A.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B.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9.戊戌变法失败后,不愿逃走,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袁世凯10.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冀(期望)。
慨念横目,徒具深悲。
平时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
”这段话表明谭嗣同()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B.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11.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A.“公车上书”B.强学会成立C.康有为奉诏全面筹划变法事宜D.《中外纪闻》的出版12.光绪帝积极支持维新派并实施变法的主要原因是()①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②光绪帝不甘做亡国之君③变法可巩固以他为首的“帝党”的势力④根据慈禧太后实行“新政”的旨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3.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是()A.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B.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C.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巩固D.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14.依据右方框中给出的材料,编写成历史小戏剧,在班级演出。
九下历史知识点1-7课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美独立运动(18世纪末19世纪初)1、背景(原因):①西班牙、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②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2、领导人:玻利瓦尔、圣马丁-----“南美解放者”3、特点:时间长、范围广、南北国家联合作战。
4、性质:民族解放运动5、意义:①摧毁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②鼓舞了世界殖民地人民的反殖民斗争。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根本原因: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2、领导人物:章西女王3、意义:①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②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补充1.拉美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相同点:①背景: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②影响:都打击了殖民统治③性质:都属于民族解放运动2.①玻利瓦尔简介:玻利瓦尔领导拉美独立运动,摧毁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被称为“南美解放者”,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不怕牺牲,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
②章西女王: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最后壮烈牺牲。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不怕牺牲,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
第2课俄国的改革1、彼得一世营建新首都——圣彼得堡。
改革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背景沙俄盛行农奴制,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①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的经济发展。
②克里木战争惨败,国内矛盾激化时间18世纪初1861年领导人彼得一世(地主阶级)亚历山大二世(地主阶级)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沙皇专制统治性质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改革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内容(熟读)①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军事上:创建新式常备军;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③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④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⑤生活方式上:提倡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共30张PPT)课件
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 (戊戌变法〕
分类 内 容
政治上 改革政府构造,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上 鼓舞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囚禁光绪帝 思想和 开办新式学堂培育人才,翻译杀西害方六书君籍子传
文化上 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结论果是失败
军事上 训练新式军队
变法的结果: 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
俄国1861 年改革
德国统一与 宪法
1871年
法国共和制确实 立〔1875年〕
日本明治维 新1868年起
美国南北战斗 1861-1865
年
世界之潮流:变革旧制度;进展资本主义
一场转变中国的战役
中国近代化探究之
课堂导入
一,公车上书发生在哪年? 有什麽重要影响?
康有为
梁启超
公车上书
1895年,公 车上书揭开 了变法维新 运动的序幕。
变法意义 戊戌变法失败了,但……
“虽骤起而卒蹶,后有作新中国史者,终不 得不以戊戌为第一章.”
----梁启超
材料: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 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 用。
意义
1.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进运动。
缘由
没资有产阶发级动改群进众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本身的缺点 n光绪并无实权 n维新派实力弱 n康梁缺乏经验 n没有取得人民 群众的支持
外来的阻力 n慈禧掌握实权 n顽固派力量强 n袁世凯的告密 n……
公 车 上 戊书 戌
变
法百 日 维 新
背景:1 息8 传9到5北年京春.,《 马关条约 》签订的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人们无不试图用自己的想像除去他那盖着面孔的头发,修剪疯长的胡须,以他年轻时刮去胡须的肖像作为参照,希望用魔法变出一张光洁的脸。
——这是引向内心世界的路标。
这样一来,我们不免开始畏缩起来。
因为,无可否认的是,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田野村夫的脸孔。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
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
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
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
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没有讲真话。
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课件 (27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课件 (27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课件 (27张)
科学家
代表: 国籍: 英国 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
贡献:
①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 积分是他的三大成就。
②1867年,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 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用极高天赋来混淆真理的人为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课件 (27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课件 (27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科学与文化发展的作用。
科学 文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课件 (27张)
科学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科学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丰富了世界文学艺术宝库; 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
——引自教材28页“人物扫描”
材料二:达尔文22岁时,受“小猎犬号”船长的邀请,进行 了近5年的环球航行。船长本来希望达尔文能够找到科学证据 来验证《圣经》的记载,没想到旅行结束后,达尔文却得出 了相反的结论。
——引自教材29页“人物扫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课件 (27张)
是 ( B)
①《战争与和平》②《复活》③《英雄交响曲》④《安娜•卡列尼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中明亮、艳丽的黄色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课件 (27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课件 (27张)
理论:生物进化论 核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师:近代史上像康有为、梁启超这样主张变法的人士,被称为维新派。他们的政治思想与洋务派有什么区别?(课件展示“思考:维新派和洋务派政治思想的主要区别?”)
生(结合上节课知识很快便可知答案)
师:(课件展示“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练兵方法,并简单解释)
师:(课件展示“创办报刊:《国闻报》、《时务报》;组织学会:强学会;开办学堂:万木草堂、时务学堂;译述西方著作:严复译述《天演论》”)并解释)维新派的主要活动有:创办报刊,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报纸是北方的《国闻报》和南方的《时务报》;组织学会,参加学会的主要是一些年轻人,因为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最早成立的学会是1895年在北京成立的强学会;开办学堂,著名的学堂有康有为在广州创办的万木草堂和谭嗣同在长沙发起的时务学堂;译述西方著作,如严复译述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
教学
重点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如何让学生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
师:(课件展示材料“在“公车上书”中,康有为写了一份万余言的上皇帝书阐明变法的迫切性和变法措施,这份上书没送到皇帝手中,但其全文已辗转传诵,风行一时,上海、广州等地还特地刊印《公车上书记》,广泛宣传。各省举人回到本省后也多少传播了这些言论,扩大了变法维新思想的影响。”)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八上第7课戊戌变法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听康有为 讲俄国和日本如何通过变法使 国家富强,觉得很新鲜。于是 他诚恳地拜康有为做老师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 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公车上书
历史小百科
何谓『公车』
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 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 应试的代称。
一、公车上书
时间:1895年春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 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什么是维新?
反对旧的,提倡新的。 通常指变旧法,行新政。 语出:《诗·大雅·文王》。 后因称改变旧法推行新政为维新。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后
为实现改革愿望又作了哪些 准备活动?
1.创办<万国公报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2.成立强学会-----政治团体形成
北京强学会遗址
3.《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4.与顽固派的论战
5.三次上书光绪帝Fra bibliotek公车上书 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失败后
创《万国公报》
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组织强学会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1.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 2.逮捕维新人士,参与朝政的“戊 戌六君子”血洒菜市口
3.康有为、梁启超仓促逃往海外
戊戌 变法 的背 景: 民族 危机 空前 严重
戊戌变法
发展
高潮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创办报刊 建强学会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件PPT
太阳代表日本国
肠代表德国
虎代表英国
哈蟆代表法国
鹰代表美国
处于被列强宰割和瓜分的危机中。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学习目标
了解义和团兴起的原因。八 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 理解《辛丑条约》的主要内 容及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
八 国 联 军 ①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廊坊大捷 侵 过程: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华 ②天津的失陷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战 争
一批不平等条约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 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战 争
原因: 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①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廊坊大捷
过程: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②天津的失陷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结果: 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二、《辛丑条约》的签订
1、时间: 1901年 2、内容: 3、影响:
内容
经济 赔款白银4.5亿两
危害
加剧人民的贫困 和经济的凋敝 清政府进一步成 为列强的帮凶 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控 制,失去军事自主权 清政府处于列强监控下
政治 军事
外交
严禁人民反帝 拆毁炮台;驻扎要地
划定使馆界
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 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使馆界与现在的使馆有何区别?
使馆界是”国中之国”, 使馆区是在中国政府管辖下的。
原因: 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战 争
时间: 1900年——1901年
①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廊坊大捷 过程: 英俄德法,美日意奥 ②天津的失陷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时间: 1901年
九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
九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
第1课殖民地⼈民的反抗⽃争
第2课 俄国的改⾰
第3课 美国内战
第4课 ⽇本明治维新
第5课 第⼆次⼯业⾰命
第6课 ⼯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7课 近代科学与⽂化
第8课 第⼀次世界⼤战
第9课 列宁与⼗⽉⾰命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2课 亚⾮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涨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第15课 第⼆次世界⼤战
第16课 冷战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19课 亚⾮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20课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课件 (27张)
材料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牛顿的三大成就。1687年,牛
顿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物理学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牛顿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英国天文 学家哈雷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并成功预言了彗星的回归时间,这颗彗星被命名
为牛“哈顿雷的彗《星”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牛顿的发现,促进了科学的进步。
以充分的事实证明了物种的可变性,并以自然选择的理论 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他指 出自然界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结果。
理论:生物进化论 核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探究:
以牛顿、达尔文为例,我们能从科学家身 上学到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我之所以能成功 ,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发展背景:
科学家
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自然 科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科学家
代表:
牛顿
国籍: 英国 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
贡献:
①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 积分是他的三大成就。
②1867年,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 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地位: 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A.莎士比亚 B.维克多•雨果
C.巴尔扎克 D.列夫托尔斯泰
A
论,重创了教会的神创说,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以往对人类
在生物界位置的看法。该理论是( ) A.浮力定律 B.相对论
D
C.经典力学
D.生物进化论
(2019•湖南长沙)21.爱因斯坦在纪念某位伟大人物时说:
“他对于西方摆脱教会统治和学术统治枷锁的精神解放所作 的贡献几乎比谁都要大。”这位伟大人物是( )
九年级历史上册《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简明课件
P090.自己动手
名称 背 景 性 质 影 响
彼得 一世 改革
封建国家
落 后
封建制度 推动了社会进步, 增强了国力,巩固 的 自我调整 了沙皇专制,为俄 国对外扩张奠定了 基础
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 废除农奴制,促进 1861 义工商业的发展,俄 资产阶级 了俄国资本主义的 发展,成为俄国历 年 国远远落后于西欧国 性质的 家,对外战争失败激 改革 史上一个重要转折 改革 化社会矛盾,农奴制 点。改革保留了大 危机十分严重。 量封建残余。
日本历史上的两次改革
• 大化改新 646年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学东方 • 明治维新 1868年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学西方
P089.思考题
• 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政府在提倡文明开化的同时,鼓吹“忠君”、 “爱国”,这对日本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①明治维新宣扬它,客观上增强了日本的民 族 凝聚力,促进了日本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②但“忠君”即绝对效忠天皇,绝对服从天皇, 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超人的“神”来崇拜,这就 使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随着向帝国主义 过渡,日本逐步发展成为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国家,打着“忠君”“爱国”的招牌,不断对外 侵略扩张,给亚洲许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 难,也给日本人民留下了战争创伤。 ①是积极影响 ②是消极影响
比较英国与俄国、日本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避免革命的改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摆脱民族危机的 社会变革 ▲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性质 都保留了君主。
俄国历史上的两次改革
• 彼得一世改革 18世纪初期 尊称彼得大帝 封建社会自我调整 ----学西方 • 农奴制改革 1861年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学西方
部编版:九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
部编版:九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2课俄国的改革
第3课美国内战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13课罗斯福新政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6课冷战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上)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 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课 走向民主政治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 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目录
0002页 0034页 0089页 0134页 0203页 0231页 0262页 0313页 0407页 0443页 0464页 0502页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 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第பைடு நூலகம்课 忽必烈改制 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3课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15课 戊戌变法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他改革
第7课戊戌变法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 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
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
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
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他们在维新运
动中的种种实践活动,为后来的改革留下了历
史起点。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898年,清帝国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一
1895年,强学会成立。当时光绪帝师翁
同龢、孙家鼐、李鸿藻等都列了名,两江总督 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以及直隶总督王文韶 都捐了5000两银子入会。李鸿章认为强学会宣 讲自强之学很合他的心意,自愿捐3000两银子 入会,没想到遭“同会诸子摈斥”,被拒之门 外。
创刊于1896年,梁启超主笔 以“变法图存”为宗旨 影响最大的维新报刊
谕:“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
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
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 喙哓哓,空言无补。„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 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 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 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严复 (1854—1921)
严复《天演论》
维新思想家,“致力于以译述警世”,抨击
君主专制,宣传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发表译著《天演论》,系统介绍进化论
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诠释进化论,阐
述维新变法主张,呼吁自强保种;
在思想界起到振聋发聩作用,为维新运动提 供思想武器,对知识界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达尔文主义,并非科学理论,弱肉强食
主观原因
光绪皇帝没有实权,维新派缺乏政治经验 借孔子学说为变法依据,改革理论不成熟 过于激进未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社会承受力 孤立与排斥慈禧太后丧失权威力量的支持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结合课文、奏折、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二、学习重点、难点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百日维新”.它是这次大规模政治运动的高潮。
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在变法法令的内容中有集中体现。
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带有不少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是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
2、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只有在逐项分析变法法令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变法的资产阶级改革性质和其爱国、进步的历史意义。
变法在社会上所起的思想启蒙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提示一些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搜集整理史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
中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容易停留在现象上比较、低层次上比较,或在枝节上比较,难以切入事物本质。
因此教师应事先指明比较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变法的失败”)、比较的对象(“社会各界的反应”)等等。
解决为什么比较和在哪方面比较的问题,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
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创设情境:假如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学生:回答的可能有多种,有的认为必须进行改革;有的认为要发展科学技术,走资本主义道路;有的认为必须进行革命等等。
【原创】第7课 戊戌变法
5.(2010年长沙中考题) 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 的根本原因是( )
A. 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B. 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 C. 变法不利于中国的稳定 D. 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
缺回籍。 1898年6月15日,上谕:以后新授二品以上大臣,要到
慈禧跟前谢恩。 1898年6月15日,上谕: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
臣。
注:翁同龢是皇帝的老师,对康有为等人的变法活动积 极支持,在光绪和维新派人士中穿针引线。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光绪帝没有实权,权力掌握在慈禧太后(顽固派) 手中。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请回答: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解决什
么问题?
一是要避免外患(瓜分豆剖); 二是要防止内忧(揭竿斩木);
——
变 者 , 天 下 之 梁公 启理 超也 。
通过维新派与顽固派针锋相对的论战及荣禄的 拂袖而去,可以说明:维新人士的变法思想是符合 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是进步的、爱国的。
1、创办《万国公报》; 分布示意图
2、组织强学会;
3、维新派团体形成。
康有为和梁启超通过报刊、学会等介绍资本主义 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学习西方 的政治制度。
阅读材料: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 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为中国为 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 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 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 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 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 会不同的阶级在救国救民道路上都做过探索与 尝试。农民阶级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但由于 自身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 失败。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 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但随着北洋舰队在甲午 中日战争中的全军覆没而破产,革命的重任就 落在了资产阶级的身上。假如你们是身处在当 时的环境下,也是资产阶级中的一员,你们将 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
第7课戊戌变法
第7课戊戌变法第7课戊戌变法东营区三中李艳辉学习⽬标:【知识】学习并掌握公车上书、百⽇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等历史基础知识,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事件名称和顺序【能⼒】⽐较分析社会各界对于戊戌变法的不同反映,了解新旧势⼒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理解维新变法⼈⼠的进步⽴场,陶冶爱国爱民族的⾼尚情操,增强新时代青年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点公车上书、百⽇维新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导学过程:⼀:创设情境,导⼊新课:从封建统治者的⽬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
封建统治者的⾃救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不⽢落后挨打,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并⼀度形成波及全国的⼤规模运动。
最终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主学习,合作探究。
⾃主学习课本32-33页“公车上书”,各组学⽣独⽴完成下⾯的问题1.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公车”(应试举⼈)要求拒签《马关条约》?2.为什么⼈们拒签条约的同时还要求变法?继续⾃主学习课本33页,独⽴完成下⾯的问题。
1、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有哪些?继续⾃学课本⾄33页“百⽇维新”,相信你能独⽴完成以下问题。
1、公车上书后百⽇维新前,康有为和梁启超有哪些主要的维新活动?2、光绪帝按照维新派的意图,所颁布的法令有哪些主要内容?3、通过变法在开办企业和思想⽂化等⽅⾯有什么影响?4、为什么戊戌变法⼜叫做“百⽇维新”三、解疑释疑,拓展升华。
1、我的疑问:(学⽣对⾃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进⾏质疑)解答:(各⼩组讨论解疑、释疑,教师根据情况及时点拨归纳。
)2、⽼师质疑:(⼩组组内讨论探究后推荐代表回答)(1)、想⼀想,当时社会上哪些⼈赞成维新变法?哪些⼈反对?哪些⼈⽆所谓?造成什么后果?(2)根据32页“活动与探究”:维新派要杀的“贼”指哪些⼈?他们为什么觉得“⽆⼒回天”?(3)、根据31页“动脑筋”:你同意谁说的意见?为什么?((赋于学⽣⼈格多元化的选择权,允许他们⾃圆其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和原因。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通过笔记哦啊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
教学目标 的变化,探讨明治维新的作用。
(知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改革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运用比较的方法,列出中
过程和方法、情 国戊戌变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感态度和价值
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俄国、日本改革的学习,确立改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手段的
阅读 112 页的课后阅读部分,体会彼得一世的改革决心和勇气。归纳改革的内容
和作用。 过渡:彼得一世的改革开起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但强化了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
制度,最终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造成制约。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需要新的变革。 (二)1861 年改革 课件展示如下材料
材料一:俄国铁的生产量只有英国的 1/15;铁路里程只有英国的 1/10;而英国
有做工 材
次数
的权利。 1176
料三:最近有些
烦,有些烦,工厂里人手总是不够;
产品销售也不
如意,
农民太穷了,他们买不起……唉,都是那讨厌的
农奴制.
86
126
90
年代
思考:19 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如何?原因是什么? 观察《俄国农奴》图片,获得什么信息?(残酷的封建剥削使农奴处境十分悲惨) 农奴会怎么样?(反抗,暴动) 课件展示:改革前的农奴暴动情况
的人口和土地都远不及俄国。
材料二:在农奴制度下,一方面,农奴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造成国内市 1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场狭小;另一方面,工场也不易雇到更多的自由劳动力,因为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没
2、改革内容 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归纳: (1)法令内容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 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2)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农奴获得份地 时支付的巨额赎金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师补充:因此说,1861 年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成为俄 国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 启发学生思考角度:从改革的目的、改革的实施者、及改革结果的不彻底性等方 面探究 1861 年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自己的结论:实施改革的沙皇代表统治阶级利益,改革措施也 是为了维护他这个阶级而颁布的,因此改革结果一定对他们有利。 教师补充学生认识上的不足:1861 年改革是由沙皇自上而下推行的资产阶级性质 的改革,其目的是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所以,改革后沙皇代表的 贵族地主统治没有动摇,因此,这次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随着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的扩展,英法美三国以革命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俄国、日本两国通过改革也先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一、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出示世界地图,归纳俄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地处欧亚两大洲结合部,有基础感受
和结束西方文明的先进和优越)。简介彼得一世改革前俄国的概况(农业国家,手工工 场有所发展,确立了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
基本观念。
引导学生认识两次改革的资本主义性质,以及改革对俄日两国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培
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精神。
教学重点
俄国 1861 年改革的内容、作用。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作用。
教学难点
俄国农奴制的危机和幕府统治危机。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环节与任务 导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改革影响 课堂练习:[动脑筋]观点一:“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观点二:那些获得自由的农奴,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对他们而言,这次改革 没有多少好处。 问题:你认为应当怎样认识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举手发言。教师适当讲解:他们的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全面。 评价一件历史事件要看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客观影响,观点一强调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 用,观点二强调农奴制改革的消极作用。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积极 作用是主要的。 过渡导入:我们该怎样评价这次改革呢?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适当点拨,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改变了社会性质.废除了 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这次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也保留 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二、日本明治维新
农奴的暴动反映了国内的矛盾尖锐。而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的失利激化了社会的各
种矛盾。
阅读课本 109 页读一读,思考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想一想:俄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1、背景: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导火索) 教师补充讲解:19 世纪中期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一定 的发展,但受到农奴制的严重阻碍。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工厂中缺少大量的自由的劳动 力;同时,农奴收入微薄购买力极低,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广阔的国内市场。残酷的封建 剥削导致农奴起义连绵不断,因此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于 1861 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 法令。 设疑:1861 年改革措施内容是什么?改革内容如何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教学设计者 章节 题目
课型
文档收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历史 学科 初二 年级
2013-2014 学年 一 学期
第五单元 近代社会的发展 第 17 课 俄国和日本的改革
讲授启发式
课时 授课时间
1 课时 40
知识与能力:俄国 1861 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通过材料分析认识农奴制改革的
1、幕府统治危机
引导学生观察日本封建等级示意图,了解日本社会结构。
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讲解:19 世纪中期日本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天皇是名 义上的国家元首,实权掌握在德川幕府手中,幕府首领称将军,将军以下的封建领主称 大名,将军和大名的家臣是武士,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社会的统治阶级。 占全国人口 80%的农民和城市手工业者、商人都属于封建等级的下层,受到统治阶级 的歧视和压迫,日本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同时日本的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封建经济的衰 败打击了大名和武士,为维持生计,他们开始经商。幕府的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 发展,这些大名和武士由原来封建统治的支柱变成推翻幕府统治的主要力量。(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