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巩固训练:第1单元 触景生情 1.2 故都的秋(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练习册1.2故都的秋
2故都的秋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散文钞(chào)一椽.(chuán) 嘶.叫(sī) 耗.子(hào)B.潭柘.寺(zhè) 落蕊.(ruǐ) 橄榄.(lǎn) 落寞.(mò)C.普陀.山(tuó) 房檩.(lǐn) 陪衬.(chèn) 夹.袄(jiá)D.廿.四桥(Niàn) 着.衣(zhuó) 混沌.(dùn) 椭.圆(tuǒ)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苦涩屋檐萧索碧绿B.幽远悲谛领略平仄C.训鸽细腻凋谢意境D.点缀颓废赏玩蟋摔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B.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
C.季节有自己的变化规律,它总是春、夏、秋、冬,循.序渐进...。
D.一个明智的人应当具有一叶知秋....、举一反三的能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教材的难易程度是评判教材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水平,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和民族整体素质。
B.打击和防范暴恐活动,必须标本兼治:一方面要全面加强社会的整体防控,打一场反暴恐的人民战争;另一方面要高举法治旗帜,保持严打高压的态势。
C.在组织今年科技周活动的过程中,在展览内容、活动形式和宣传推广等多方面都力求出新出彩,以充分体现科技创新对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推力。
D.某人才招聘网近日发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以上的用人企业不会优先录用“海归”。
成本太高、容易跳槽是用人者拒绝“海归”的主要原因。
5.下列语段的语序已被打乱,其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②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③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④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④①③D.①③②④6.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1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同步练习(1)(解析版)+
2.故都的秋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嘈.杂/散文钞.折.本/折.冲樽俎秋蝉./细雨缠.绵B.开拓./潭柘.寺缘.由/一椽.破屋落.寞/息列索落.C.思念./廿.四桥歧.韵/器.宇轩昂颓.废/推.三阻四D.凋.谢/钓.鱼台混.沌/鱼目混.珠驯.鸽/循.规蹈矩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本名人传记中有很多内容纯属无中生有,真是令人不忍卒读....,据说这样的书居然还获过奖。
B.曾几何时....,美国的两颗核弹就使桀骜不驯的日本帝国屈服了,但这毕竟都已成为遥远的历史。
C.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一代科学大师钱学森的学识人品永远激励着我们。
D.李老汉晚年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可住进去没几天就驾鹤西游了,这总算死得..其所..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有全新的理念和响亮的口号,更重要的是有关部门要从制度上加以保障,为弱势群体多出实招,多办实事。
B.季羡林的晚年,即使在病榻,仍然忆往述怀,富于思考,写下了如《病榻杂记》这样的佳作,这正是其“思想不老”的极好写照。
C.布雷加距离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目前处于反对派控制下的班加西市约170公里左右,是利比亚石油输出港之一,该城自交战以来数度易手。
D.要继续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就必须解决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目前最大的困难是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散文的“形”主要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______________①所以古人常有“传神”“神韵”等说法。
②没有了它,一篇散文就散了架,也就支撑不起来。
③而散文的“神”主要指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绪、主题、意蕴、发展线索等。
④如同兼具形体和精神才能成为活生生的人一样,好的散文也应该“形”“神”兼备。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1单元+2 故都的秋+训练—落实提升+Word版含答案.doc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歧.(zhī)韵譬.如(bì)嘶.(sī)叫耗.(hào)子开拓.(tà) 落蕊.(ruǐ)橄榄.(lǎn) 落寞.(mò) 廿.(niàn)四桥着.(zhuó)衣混沌.(tún) 椭.(tuǒ)圆【答案】“歧”读qí,“譬”读pì,“拓”读tuò,“沌”读dùn。
2.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①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赔衬。
②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③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浅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答案】①赔—陪,②雕—凋,③浅—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导学号:08332009】A.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B.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
C.季节有自己的变化规律,它总是春、夏、秋、冬,循序渐进....。
D.一个明智的人应当具有一叶知秋....、举一反三的能力。
E.对于经常犯错误的学生,张老师总是苦心孤诣....地反复找他们谈心,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解析】C项,循序渐进:(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此处应用“周而复始”。
E项,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答案】CE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排比对偶比喻) B.(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人教版)检测:第一单元 2故都的秋 Word版含答案
2 故都的秋秋天,北京的天是最蓝的,蓝得好似澄澈的海,如果天上有几朵白云,白云就像海上的白帆。
如果再有一群白鸽在天上盘旋,鸽哨声声,欢快中蕴涵着几丝悲凉……走在北京秋天的街头巷尾,常常能看到满目的黄叶迎风飘舞,其中,钓鱼台的银杏大道最为知名。
一叶知秋,北京城里的秋叶,可谓是秋天最美的“信使”。
1.散文是作者内心世界情感诉说的一个通道,郁达夫写他对北平的秋的感怀时表达出的是只属于他自己的那份独特体验。
在他看来,恰恰是挟着清清爽爽的悲凉的这份秋味,让他记住了曾经生活过的这座城市——北平。
他爱北平,他的爱已经和秋味混杂在一起,黏着在一起,无法分开,每每品读、把玩,情感世界里便会拥有一份馨香,这份馨香原本只属于他自己,当他用笔复原这份秘密的时候,我们才有幸获得了他的这份情感。
当我们从这个意义上说时,落寞、悲凉就是一份情感体验,它无所谓积极与消极,因为它不是伦理道德层面的是非判断问题,而是情感层面的审美体验问题。
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独特的审美眼光。
[运用角度]“眷恋故乡”“情感体验”“深沉与奔放”等。
借得清秋一缕魂谈起秋天,总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即便在炎热的夏天,只要一听到“秋天”二字,顿时就感觉凉爽了许多。
每当记起秋天,我总是想起那浓霜,那厚露,那悲凉,我给这种感觉取了个名字,叫秋魂。
像郁达夫,从杭州到青岛,从青岛到北平,租一椽破屋,泡一碗浓茶,看碧绿青天,听驯鸽飞声,只不过是想尝一尝那故都的秋的悲凉。
秋风过后,满院是断肠的落红,满地是衰残的生命。
这些朴素而轻微的生命,那么美丽,那么短暂,那么默无声息,生活的重压,人世的践踏,它们转眼间,杳无踪迹。
如黛玉言:花飞花谢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是啊,在一个物质充裕的年代,还有谁去关注,去珍惜,去呵护这些深沉而凄美的生命?如此看来,这秋,在呼唤着人的良知。
秋雨,没有春雨的细腻,没有夏雨的激昂,没有冬雨的哀伤。
它虽是沉默,但不屈服;虽是静默,但不彷徨;虽是婉约,但不懦弱。
(完整版)1.2《故都的秋》同步练习(含答案详解)(新人教必修2))
2. 2《 故都的秋 》同步练习(含答案详解) (新人教必修 2)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歧.( (zh 1) 韵 J 一椽(yu 岔)嘶(s 1)叫 耗(hao )子 B. 潭柘 .(zh e) 寺 落蕊(ru i) 橄榄(l on ) 落寞(m b ) C. 普陀.(tu o) 山房檩(l 1) 陪衬.( ch e n )夹袄(O o ) D. 廿.( (ni m)四桥 着(zhu o) 衣混沌(d in )木椭(tu o )圆【解析】A 项"歧”读q 1 ;"椽”读chu^n 。
【答案】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姿态 赏玩 即使 黄城人海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B. “唉,天可真凉了 ——”(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C. 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
D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 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解析】 D 项,“等等”与省略号不能同时并用。
【答案】 D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 位于眉山市的“三苏祠”园内廊庑相连,池沼掩映,竹木参天,殿宇轩敞,极具南国流 风遗韵 。
B.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为了让观众不错过每场比赛的观看时间,首都各大报纸届时 将特别登出转播时间表,人们可以按图索.骥... 。
C. 迎面一声招呼, 回头一个微笑, 其实温暖早就在我身边了。
只是它像水气一样融入了我 的生活,浑.然.天.成. 而不觉了。
D •“木马” “熊猫烧香”等网络新病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威胁着计算机的安全,也考验 着你的心理素质。
【解析】流风遗韵:指前代流传下来的风俗、韵事。
按图索骥:按线索寻找,也喻办事机械 死板。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 巩固训练- 第一单元学业水平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学业水平检测题(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过关(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落蕊.(ruǐ)颤.动(zhàn)细腻.(nì) 独处.(chǔ)B.酣.睡(hān) 猗.郁(yī)袅娜.(nà) 蓊蓊郁郁.(yù)C.点缀.(zhuì) 倩.影(qiàn)涸辙.(zhé) 揠.苗助长(yà)D.深邃.(suì) 羞涩.(sè)踱.着步(dù) 急不暇.择(xiá)解析:A.“颤”应读chàn;B.“娜”应读nuó;D.“踱”应读duó。
答案: C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苦涩屋檐萧索落蕊B.幽远混钝落寞平仄C.训鸽细腻凋谢意境D.点缀颓废赏玩干躁解析:B.混钝—混沌;C.训鸽—驯鸽;D.干躁—干燥。
答案: A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此时此刻,我不由想起了五十多年前在大学里________的岁月。
②亲切的称呼,简单的对话,________了受压抑者的共同的思想感情。
③足联主席布拉特说:“关于国际足联在比赛中蓄意________韩国的一切指控都是没有依据的。
”A.度过沟通偏袒B.渡过沟通偏袒C.度过连通偏向D.渡过连通偏向解析:“度过”用于与时间推移有关的情况。
“渡过”指由此岸到彼岸,也可引申为“渡过难关”。
“沟通”是使双方能够通连,如“沟通两国文化”。
“连通”是指接连而又相通。
“偏袒”是指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偏向”是指不正确的倾向或无原则的支持袒护一方。
答案: A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2019年精选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2 故都的秋人教版复习巩固四十四
B、⑤②④①③
C、②⑤①④③
D、③⑤②④①
【答案】:
【解析】: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故都的秋》一文中,作者寄寓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情愫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B、中国历史上的科举时代,八十岁老童生和二十岁少状元是很常见的;有些人终老科场,有些人少年时就金榜题名。
C、虽然王羲之出身高门,却淡薄宦情,好隐居,与清谈名士交游,以山水吟咏为乐。
③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B、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的深情。
C、可是这秋的深味(很浓烈的味道),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D、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欣赏玩味景物)不到十足
【答案】:
【解析】:
作者写故都,却写到了“都市闲人”,对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2019年精选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2故都的秋人教版复习巩固四十四
下列句子中加线虚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虽则外国的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
B、若你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选集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同步练习:1.2 故都的秋 Word版含解析
2故都的秋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饱尝.(cháng)赏.玩(shǎng)领略.(lüè) 疏疏落.落(lào)B.陪衬.(chèn) 落蕊.(ruǐ)颓.废(tuí) 混混沌.沌(dùn)C.譬.如(bì) 幽.远(yōu)萧索.(suò) 潭柘.寺(zhè)D.折.去(zhé) 情趣.(qù)点缀.(zhuì) 一椽.破屋(chuán)解析:A项,“落”应读“luò”;C项,“譬”应读“pì”,“索”应读“suǒ”;D项,“折”应读“shé”。
答案:B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他在回忆祖父在“二二八事件”遭遇时,不时拭泪,致词时一度因情绪而中断。
(2)费德勒在拿下首场比赛后接受现场采访时,地夸奖起太太和自己的团队表现。
(3)这位失独母亲自述说:看见像儿子的人,就会跟着,真希望那人就是自己的儿子。
A.不能自已情不自禁不由自主B.不由自主不能自已情不自禁C.情不自禁不由自主不能自已D.情不自禁不能自已不由自主解析:“不能自已”,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从语境看,第(1)句因横线前有“情绪”不能用“情不自禁”,否则重复。
第(3)句“失独”是悲伤的事情,不宜用形容感情“激动”的“情不自禁”。
答案: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歌手姚贝娜患癌症去世给年轻人敲响了警钟。
医学专家告诫:对于个人身体健康问题上,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有规律地作息,并注意锻炼身体。
B.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动实施,养老全部由政府财政包揽的现象已不再存在,此种制度有利于社会矛盾和个人责任的化解。
高中语文必修二(人教版)检测:第一单元 2故都的
2故都的秋秋天,北京的天是最蓝的,蓝得好似澄澈的海,如果天上有几朵白云,白云就像海上的白帆。
如果再有一群白鸽在天上盘旋,鸽哨声声,欢快中蕴涵着几丝悲凉……走在北京秋天的街头巷尾,常常能看到满目的黄叶迎风飘舞,其中,钓鱼台的银杏大道最为知名。
一叶知秋,北京城里的秋叶,可谓是秋天最美的“信使”。
美字体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秋天赏美文醉悦山水皖南行(节选)陈士同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愚拙之人就不是智者,更称不上仁者。
但有走出去的机会,一般不会轻易放弃。
因受先贤的启迪与点化,当发现自然之美,感受到造化鬼斧神工的伟力之后,这种回归山水,跋山涉水的冲动就欲罢不能。
尤其是当巍峨之山直插云霄,让人产生卑微之感,浩渺无垠之山产生云蒸霞蔚之态,使人顿生渺小之意时,内心更有一种“世界那么大,必须走出去”的欲望。
山水的发现,外在的附加,视听冲击产生的是身心的愉悦,而自我内心的发现与回归,在感受魏晋贤达狷狂不羁的风骨时,在沐浴山1.散文是作者内心世界情感诉说的一个通道,郁达夫写他对北平的秋的感怀时表达出的是只属于他自己的那份独特体验。
在他看来,恰恰是挟着清清爽爽的悲凉的这份秋味,让他记住了曾经生活过的这座城市——北平。
他爱北平,他的爱已经和秋味混杂在一起,黏着在一起,无法分开,每每品读、把玩,情感世界里便会拥有一份馨香,这份馨香原本只属于他自己,当他用笔复原这份秘密的时候,我们才有幸获得了他的这份情感。
当我们从这个意义上说时,落寞、悲凉就是一份情感体验,它无所谓积极与消极,因为它不是伦理道德层面的是非判断问题,而是情感层面的审美体验问题。
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独特的审美眼光。
[运用角度]“眷恋故乡”“情感体验”“深沉与奔放”等。
借得清秋一缕魂谈起秋天,总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即便在炎热的夏天,只要一听到“秋天”二字,顿时就感觉凉爽了许多。
每当记起秋天,我总是想起那浓霜,那厚露,那悲凉,我给这种感觉取了个名字,叫秋魂。
像郁达夫,从杭州到青岛,从青岛到北平,租一椽破屋,泡一碗浓茶,看碧绿青天,听驯鸽飞声,只不过是想尝一尝那故都的秋的悲凉。
2019年精选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2 故都的秋]人教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一篇
C、作者用简洁清丽的语言,从自己的主观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文字细腻清新,充满诗情画意,使读者忘却了悲秋的心理。
D、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表达出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上面几段文字,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用四字短语概括)
②段中画线的句子是从哪些角度写景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文中第④段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作答。
对文中细节描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用“很高很高”和“碧绿”来修饰“天色”,能给人一种清远的感觉。
B、“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无色无味无声,“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渲染了那种寂静的氛围,突出了“静”。
B、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的深情。
C、可是这秋的深味(很浓烈的味道),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D、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欣赏玩味景物)不到十足
【答案】:
【解析】:
《故都的秋》中“感到十分的秋意”的“十分”的意思是( )
C、“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细腻中给人以清净悠闲,突出了“清”;“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又紧扣了“悲凉”。
D、“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及“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是秋天静中的喧闹,都给人一种生命力很强的感觉。
【答案】: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闲居遣怀十首(其一)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同步 故都的秋 含答案
练案3故都的秋(1)本练案共2页,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
一、打牢语言基础(2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A)A.椭.圆(tuǒ)细腻.(nì)眷.恋(juàn)喇.叭(lǎ)B.颓.废(tuí)厦.门(xià)平仄.(zhè)点缀.(zhuì)C.恬.静(tiǎn)穿着.(zhuó)廿.四(niàn)橄.榄(gǎn)D.倩.影(qiàn)靓.丽(liàng)隽.永(jùn)鲈.鱼(lú)【解析】B项,“仄”应读zè;C项,“恬”应读tián;D项,“隽”应读juà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D)A.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赔衬。
B.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C.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浅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D.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
【解析】A项,赔—陪;B项,雕—凋;C项,浅—潜。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C)①在我看来,学校里教的文史课程内容和设置几十年不变,就和老阿婆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让我如入云端混混沌沌....。
②唐朝诗人王维被边塞的奇景震撼,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名句。
无独..有偶..,宋代范仲淹在边塞诗中也对这样的风光作过描写。
③《国色天香》节目播出后,霍尊在微博中写道:“首次接触国粹,从陌生到爱到不能..自已..,不能更棒的感觉。
”④短短十天的军训过去了,但我们忘不了教官不胜其烦....地重复单调的动作,更忘不了烈日下我们共同奋斗的身影。
最新高中语文:必修2人教版精品同步练习 第1单元 第2课 故都的秋及答案解析
(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混.为一谈(hùn)混.沌状态(hùn)拓.本(zhè)B.著.着布衣(zhù) 描写细腻.(nì) 萧.索(xiāo)C.点缀.生活(zhuì) 折.耗很大(shé) 落蕊.(lěi)D.精神颓.废(tuí) 啼.笑皆非(tí) 恬.适(tián)解析:A项,“拓”应读tà;B项,“著”应读zhuó;C项,“蕊”应读ruǐ。
答案:D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赔衬。
B.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C.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浅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D.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
解析:A项,赔—陪;B项,雕—凋;C项,浅—潜。
答案:D3.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排比对偶比喻) B.(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排比对比比喻)C.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排比对比比喻)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比喻对比拟人)解析:A、C项均无比喻,D项无对比。
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2 故都的秋 含答案
2故都的秋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
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下,听“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清淡,悠闲,还带有一丝落寞。
[精品]2019高中语文第1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2. 故都的秋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嘈.杂/散文钞.折.本/折.冲樽俎秋蝉./细雨缠.绵B.开拓./潭柘.寺缘.由/一椽.破屋落.寞/息列索落.C.思念./廿.四桥歧.韵/器.宇轩昂颓.废/推.三阻四D.凋.谢/钓.鱼台混.沌/鱼目混.珠驯.鸽/循.规蹈矩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本名人传记中有很多内容纯属无中生有,真是令人不忍卒读....,据说这样的书居然还获过奖。
B.曾几何时....,美国的两颗核弹就使桀骜不驯的日本帝国屈服了,但这毕竟都已成为遥远的历史。
C.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一代科学大师钱学森的学识人品永远激励着我们。
D.李老汉晚年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可住进去没几天就驾鹤西游了,这总算死得其所....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有全新的理念和响亮的口号,更重要的是有关部门要从制度上加以保障,为弱势群体多出实招,多办实事。
B.季羡林的晚年,即使在病榻,仍然忆往述怀,富于思考,写下了如《病榻杂记》这样的佳作,这正是其“思想不老”的极好写照。
C.布雷加距离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目前处于反对派控制下的班加西市约170公里左右,是利比亚石油输出港之一,该城自交战以来数度易手。
D.要继续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就必须解决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目前最大的困难是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散文的“形”主要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______________①所以古人常有“传神”“神韵”等说法。
②没有了它,一篇散文就散了架,也就支撑不起来。
③而散文的“神”主要指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绪、主题、意蕴、发展线索等。
④如同兼具形体和精神才能成为活生生的人一样,好的散文也应该“形”“神”兼备。
高一语文人教必修二 同步课件 第一单元 触景生情 1.2 故都的
语文
第四单元 演讲舞台
必修2
晨读案—心灵 点灯
预习案—聚沙 成塔
研读案—多维 探究
训练案—巩固 训练
第四单 元
演讲舞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语文
第四单元 演讲舞台
必修2
晨读案—心灵 点灯
预习案—聚沙 成塔
研读案—多维 探究
演讲,是传播知识、发表见解的重要
训练案—巩固 训练
途径,是沟通心灵、争取同盟的有力
训练案—巩固 训练
◇学法指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语文
第四单元 演讲舞台
必修2
晨读案—心灵 点灯
预习案—聚沙 成塔
研读案—多维 探究
训练案—巩固 训练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蔡 元培先生就任北大校长时的演讲,表 ◇画解文意◇ 达了自己对广大师生的殷切期望,言 辞恳切,以理服人。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语文
第四单元 演讲舞台
必修2
晨读案—心灵 点灯
预习案—聚沙 成塔
研读案—多维 探究
训练案—巩固 训练
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语文
第四单元 演讲舞台
必修2
晨读案—心灵 点灯
预习案—聚沙 成塔
研读案—多维 探究
训练案—巩固 训练
北大,是一个令莘莘学子神往的地方,全国各地的无数优秀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北大,聆听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子的殷切希望吧!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语文
第四单元 演讲舞台
必修2
晨读案—心灵 点灯
预习案—聚沙 成塔
研读案—多维 探究
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1荷塘月色课后巩固提升含答案
第一单元DIYIDANYUAN1荷塘月色课后篇稳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抖,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③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1.以下对前两段内容与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田的叶子”“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用叠词法描绘景物,音韵和谐,突出月下荷塘景物的朦胧之美。
B.“脉脉的流水”中,“脉脉”原指用眼神或行动表情达意的样子,这里既写流水无声,又用拟人手法赋予流水人的情意。
C.“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抖,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用比喻的手法,侧面描写荷风的轻柔。
语文必修2同步练习:第1单元2故都的秋Word版含解析
2故都的秋一缕清风,一片悠云,一份任意,感觉梦里水乡的风韵绰绰;一杯香茗,一窗碎月,一份闲心,细读江南文化的古韵悠悠。
江南、水乡,对生活于北方的人来说是一种迷惑,是一种吸引。
那北方、古都对于南方人呢?无须置疑,相同是一种迷惑,一种吸引。
一庭院落,一碗浓茶,几句闲谈,点画出故都的街市情韵;一树槐蕊,几声鸽鸣,数点秋凉,体会出故都秋季的特有神韵。
美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秋天字体赏美文陶然亭 (节选 )张恨水陶然亭好大一个名望,它就跟武昌黄鹤楼、济南趵突泉相同。
来过北京的人回家后,家里必定会问:“你到过陶然亭吗?”因之在三十五年前,我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逛陶然亭。
所谓陶然亭,其实不是一个亭,是一个土丘,丘上盖了一所庙宇。
可是北西南三面,都盖了一列房子,靠西的一面还有廊子,有点像水榭的局势。
登这廊子一望,朦模糊胧看见一抹西山,其近处就只有芦苇遍地了。
听说这一带地方是饱以沧桑的,从前原不是这样,有水,有船,也有些树木。
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工部郎中江藻,他看此地还有点野趣,就盖了此座庭院。
采纳了白居易的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的句子,称它作陶然亭;此后成为一些文人在重阳登高宴会之所。
到了乾隆年间,这地方成了一片苇塘。
乱坟本来就有,此后年年增添,就成为三十五年前我到北京来的模样了。
陶然亭公园里面沿湖有三条主要的大路,我就走了中间这条路,路面是特别平坦的。
从东到西约两里多路宽的地方,挖了很大很深的几个池塘,波折相连。
北岸有游艇出租处,有几十只游艇,停靠在水边等待出租。
我走不多远,就看见两座牌楼,雕琢精良,富丽堂皇,忧如新制的相同。
实质上是东西长安街的两个牌楼迁徙到这里从头修起来的。
这两座阻碍交通的建筑在这里总算找到了它的归宿。
走进几步,就是半岛所在,看去两旁是水,中间是花木。
山脚一座凌霄花架,作为游人乘凉的地方。
山上有一四方凉亭。
山后就是过去香冢古迹了。
本来立的碑,尚完好存在,一诗一铭,也依旧许多分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基础]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凋.谢(diāo)似.的(sì)廿.四桥(niàn) 啼.笑皆非(dì)B.驯.鸽(xùn) 混.沌(hùn)潜.意识(qián) 浑.水摸鱼(hún)C.梧.桐(wú) 平仄.(zè)颓.废(tuō)潭柘.寺(zhè)D.歧.韵(qí) 落蕊.(lěi)着.衣(zhuó) 一椽.破屋(chuán)解析:A、C两项,“啼”“颓”的声旁只是部分表音,“啼”应念tí,“颓”应念tuí。
D项“蕊”应念ruǐ,“蕾”才念lěi。
答案:B2.下列各句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江南,秋当然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B.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C.我们凤凰电视台不存在“阴盛阳衰”的现象。
“凤凰”这个词本来就是阴阳结合的:“凤”是雄鸟,“凰”是雌鸟;凤凰台台标也由两只鸟组成:一只公的,一只母的。
D.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时候都少不了需要通过书面向别人介绍:“我是怎样一个人?”或“我有一个怎样的方案?”这样的问题,因此现代人有更多的理由需要学好作文。
解析:D项冒号应去掉,“介绍……的问题”,语气连贯,不该停顿(引文是疑问句,问号应该保留)。
A项课文中“但”字前用了分号,现代汉语尚未完全规范的上一世纪初叶,这种现象比较多,也可。
B项三个地名之间用上顿号,更符合现代汉语规范。
C项的第一个冒号管到最后,包含第二个冒号,使用正确。
答案:D3.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哪一项词语最恰当( )①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________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________,严厉,________的感触来的。
②秋蝉的________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A.情趣幽怨萧瑟衰落B.情致幽然萧索衰弱C.情趣幽远萧索衰弱D.情趣幽远萧条衰落答案:C4.下列句子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B.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
C.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D.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解析:C项“文不加点”形容构思写作速度快,而且不需修改。
“点”,修改涂抹,该项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B项的“成语”指现成的说法,是对的。
答案:C5.课文中“廿四桥的明月”出自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原诗四句的合理语序是( )①二十四桥明月夜②秋尽江南草未凋③玉人何处教吹箫④青山隐隐水迢迢A.④①②③B.①③④②C.②④①③D.④②①③解析:此诗有三个韵脚,不押韵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必然处在第三,故A、B两项可以排除。
再从句意看,全诗由远及近,由概括到具体(“草未凋”),第④句应放在第一。
答案:D6.下列句子,表述最确切的一项是( )A.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少风。
B.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有味,下得奇,下得更像样。
C.墙头,屋角,灶房门口,茅房边上,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
D.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西山的虫唱,钓鱼台的柳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答案:A[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0题。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7.第一段作者主要写怎样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达了对北国之秋向往喜爱的感情。
8.北国之秋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北国之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起到领起全文的作用。
9.第二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宕开一笔,先写江南之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写江南之秋不能令人满足,“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通过对比更好地表达北国之秋令人神往。
10.“混混沌沌”“半开、半醉”在文中指怎样的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指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模模糊糊,不能赏玩到十足的状态。
二、课外探究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灯下草虫鸣□潘纤云①倚灯夜读,有虫声从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
“灯下草虫鸣”(王维《秋夜独坐》),想着这几个字,指尖慢慢滑过书页,伴着秋虫的浅吟读书,心里更觉温暖得很。
②古人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
我觉得,这四种声音里,春的鸟声和夏的蝉声过于激烈,浮躁张扬了些,冬的雪声又过于清寂,单调孤寒了些。
而端坐在秋虫声里,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不紧不慢,清越激昂,犹如诗人们的雅集聚会,内心不由自主地抒情起来,或捧卷展读,或邀友煎茶,才不负这诗意秋声。
③“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里描述了季节的转变。
西风起,月冷霜寒,虫鸣断续,伴着捣衣的砧声,夜风中的箫声,思妇远望征人,秋虫的低吟亦如她的心声:唧——唧唧,分明是“盼——盼啊”。
她仰头观天,雁阵穿过暗夜的云朵长鸣而去;她俯首聆听,草丛里秋虫声声低语,天地间响彻它们的叫声。
大雁知道南飞,蟋蟀知道归家,良人又在哪里?她的身影在秋灯里愈发孤凄。
④这种意象定格在诗书里,便是一幅幽凄伤情的画卷,极富文学里的抒情美,如叶圣陶所言,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让人回味有加。
而常人世界里的秋虫声,又是另一首音韵动人的美好诗篇。
幼时在乡下,跟着婶婶到田野里守秋。
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高的草棚,田野里的作物尽收眼底。
红薯、山药、玉米的藤蔓黑黝黝的,静静地伏在野地里。
伴着习习的凉风,有新稻的清香从远处飘来。
婶婶略有睡意,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出来偷食。
我静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分不清哪是蟋蟀,哪是蚂蚱,哪是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当时头顶上有金黄的秋月,田野里有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醒着的我,我们都是虫们肃穆的听众。
那晚我着迷于这秋之天籁,到黎明方才睡去。
⑤有时觉得,尘世萧瑟的秋里,因了虫音而生动起来。
一个秋夜经过小区的桂树下,听几个女子唱小曲。
她们都是乡下来的保姆,夜晚得闲,唱一些做姑娘时的俚曲消磨时间。
在桂花香的包围中,我坐在她们中间,陶醉地听。
其中一个唱着唱着,却突然静默下来,我发现她眼里有泪花闪烁。
问原因,她说,听到草丛里的虫子叫,想起年轻时一个秋天的晚上,和邻村的二牛哥在田埂头唱《摘石榴》,当时虫子就这样唧呀唧呀叫个不停。
她的脸上闪过一丝羞涩笑意,又继续唱:“听说下扬州正中我心头,打一个包袱跟上你就走……”她有没有和她的二牛哥下扬州,我没有问;但阵阵虫鸣,让她记忆中的爱情倏然被唤醒,让她回到了曾经的某个美好时刻,已使得这个秋夜温馨满满。
⑥我钟情秋天的虫声,还因为它们谱在大自然的音符,更能令我内心充满宁静。
我品味着刘墉的这句话:“秋虫声就是要这样聆听,在那细小的音韵中感触,即使到了极晚秋,只要以心灵触动,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微微的音响。
”通常,在这样的细小音韵中,沏一杯滚烫的茶,捧一本心仪的书,窗前的灯影里,我在阅读;窗外的草丛里,秋虫们在吟唱。
它们的话语和我心灵的声音汇合,那是无比美妙的体验。
11.简要赏析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应明白所谓赏析语句,主要需从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方面分析。
答案:运用排比、拟人、对比(或“衬托”)的修辞手法,用春天鸟声、夏天蝉声的浮躁张扬(拟人)和冬天雪声的单调孤寒衬托出秋虫声的独特魅力。
(意思对即可)12.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表现“秋虫之声”充满诗意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形象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