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2021年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精选题库及答案(共50题)
2021年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精选题库及答
案(共50题)
1、我国20世纪90年代,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比例占(B)。
A.16-20%
B.30-34.4%
C.37.9%
D.64.4%
2、近年来,成为大学校园一大杀手的是(D)。
A.焦虑症
B.疑病症
C.恐怖症
D.抑郁症
3、最能体现和反映人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是(C)。
A.环境适应
B.自我评价
C.人际关系状况
D.情绪健康68、从内
4、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C)。
A.理想自我
B.现实自我
C.社会自我
D.投射自我
5、大学生个体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是(B)。
A.少年期
B.青年期
C.成年期
D.中年期
6、总是忙忙碌碌、竞争意识强烈,又易发怒,这种人格特征是(A)所具有的。
A.A型人格
B.B型人格
C.C型人格
D.D型人格
7、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
属于(A)。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
8、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自我遵循(C)行动。
A快乐原则B道德原则C现实原则D本能原则
9、有的同学遭遇失败后,便会认为自己“没用,什么也干不成,是个废物,窝囊废”,这种想法属于哪种不良
认知(C)。
A、绝对化
B、糟糕至极
C、过分概括化
D、乱贴标签
10、(B)已成为决定大学生学习效果及其日后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素质。
A、远大理想
B、自主学习能力
C、持之以恒的毅力
D、知识迁移能力
11、关于考试焦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高度的焦虑只有同高度的能力相结合才能促进学习。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问题的深度分析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问题的深度分析
赵兴燕
(山东科技大学公共课教学部,山东泰安271000)
[摘
要]把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置于动态的过程中进行研究发现:
第一,大学生“自我中心”意识产生的根源在于伦理秩序内有亲缘关系的他人所具备的意识。第二,所谓自我意识的“关键期”是指大学生伦理秩序中亲情关系中的“我”向社会秩序中普通公民的“我”的过渡期,期间大学生需要跨越的心理距离大、困难较多。第三,高校教师引导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生命存在价值理念为方向,注重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意识问题;
分析[基金项目]2020年度山东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题
(SZJYY-20094)[作者简介]赵兴燕(1964—),女,山东泰安人,教育硕士,山东科技大学公共课教学部副教授,主要从事课堂教学研究。[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1)19-0169-04
[收稿日期]2021-01-13
自我意识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并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梳理已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笔者发现,学者们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着静态的自我意识而展开的。“自我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自我的实现是在自己与自己的分离和自己
向自己的回归的过程中完成的。”[1](P61)
哲学思想
观点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以动态的视角,把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现状、存在的问题置于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之中进行探究,能够使我们得到更加清晰、更加深刻的认识。
自我意识的起源与发展
自我意识的起源与发展
自我意识是指人们对自己的存在、思维和感受的认知和体验。它是人类独有的心理能力,是我们与其他生物的区别之一。自我意识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涉及到心理学、哲学和神经科学等领域的研究。
一、自我意识的起源
自我意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进化历程。据科学研究表明,自我意识可能源于人类大脑的发展和进化过程。在人类的进化中,大脑逐渐变得更加复杂和发达,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认知和理解自己。自我意识的出现与我们对于自身存在和身体感知的能力密切相关。
二、儿童期的自我意识发展
自我意识在儿童期逐渐发展。婴儿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然而,随着儿童逐渐成长,他们开始注意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大约在18个月左右,儿童开始出现镜子自我辨别的能力,也就是能够认识到镜子中的反射是自己。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加深。他们开始发展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意识,并且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儿童会基于自己的行为和经验形成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有助于他们形成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社会因素对自我意识的影响
除了个体内在的因素,社会环境也对自我意识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家庭、学校和朋友等社会关系对个体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家庭中的关爱与支持,以及家庭成员间的互动,能够促进儿童建立积
极的自我形象和情感稳定。
学校教育也对自我意识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在学校中,儿童能够
与同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社交技能和自我表达能力。同时,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也对自我意识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最新整理)第九章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2021/7/26
1
第九章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2021/7/26
2
•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述
• 第二节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 第三节 提高自我评价水平,促进自我 意识的发展
2021/7/26
3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述
• 一、什么是自意识 •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 其表现形式有:
2021/7/26
27
• 1.过高的评价
•
自我评价过高的儿童,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
可能性、活动的成果以及某些个性品质。他们很
容易形成过分自信、高傲、势力眼、不讲策略和
难于相处等性格特征。
• 2.过低的评价
•
这类儿童对自己的能力及今后的发展缺乏信
心。他们很容易形成自卑、退缩、合群等性格特
• 2.自我意识的发展速度不是匀速的。
• 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发展的速度较快, 尤其是一、二年级之间发展尤为迅速。三 年级到五年级期间,自我意识的发展相对 平稳;而到五、六年级,自我意识的发展 又出现了加速的现象。
2021/7/26
25
•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各成分发展不同步
• 1.自我认识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 成分,它的发展水平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是 一致的,同步的。
• 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 况的意识。
2021 年 5 月 15 日辽宁沈阳皇姑区招聘合同制教师 《教育理论》
2021年5月15日辽宁沈阳皇姑区招聘合同制教师
《教育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0.85分,共59.5分)
1.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孟子》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教育先行”的一篇著名报告是()。
A.《学会生存》
B.《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C.《可持续发展教育》
D.《反思教育》
3.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A.斯宾塞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洛克
4.“教学”是教学论研究的最基本概念,下列对教学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B.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
C.教学是教育的唯一的途径
D.智育不是教学的唯一任务
5.教育最早的独立形态是()。
A.学校教育
B.社会教育
C.自我教育
D.家庭教育
6.生产力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产生各种变化,从而也决定了()变化。
A.教育水平
B.教育素质
C.教育结构
D.教育技术
7.有学者强调,教育要根据一个民族固有的特征来定。这种观点体现了()。
A.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B.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C.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D.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8.教育本质和教育结构在人类发展历史过程中有着相对的稳定性,这就决定了教育功能的()。
A.客观性
B.整体性
C.多样性
D.社会性
9.“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父母
B.家庭
C.社会环境
D.时代背景
10.主张通过“内在奖励”的形式激励学生学习,重视发展学生直觉思维,提倡发现法的课程理论是()。
2021年4月自学考试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答案
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37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人类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从不周角度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的见解。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见解的是(D)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C、人是能够对理性问题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
D、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r/>【解析】<br/>马克思和恩格斯吸取了人类思想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尤其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把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明确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考点】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一一科学认识人的本质
2、古今中外成千上万的英模人物,面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曲折,以坚定的信心在逆境中奋起,最后赢得成功,成为后入学习的榜样。这启示我们,对于人生旅途中的逆境,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A)
A、大胆正视,积极应对
B、居安思危,自制自励
C、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D、谦虚谨慎,戒骄戒躁#<br/>【解析】<br/>对于逆境,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创造条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困素,待时机成熟,顺势利导,使之成为人生旅程上的转折点。【考点】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一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理想的形成和确立、追求和实现是一个完整过程,不能把理想与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分开。离开了人们追求理想的行动,理想就不成其为理想了。这说明理想具有(C)
青少年的自我认知与自我发展
青少年期是自我认知与自我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以下是关于青少年自我认知与自我发展的几个重要方面:
1. 身份探索:在青少年时期,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逐渐形成个体独特的身份。这包括对性别、文化、家庭、社交角色等方面的认知。通过尝试不同的角色和身份,他们逐渐找到与自己真实内心相符合的身份认同。
2. 价值观形成:青少年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他们会对社会、伦理和道义问题产生思考,逐渐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将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并对其未来发展产生影响。
3. 自我意识:随着大脑的发展,青少年开始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优点和弱点。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个性特点,如性格、兴趣爱好、才华等,并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4. 情绪认知:青少年逐渐开始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学会管理情绪。他们能够更准确地辨别不同的情绪,并与他人进行情绪交流和沟通。这对于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5. 自我评价:青少年开始对自己进行内省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的优点、成就和改进的方面。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限制,并为个人发展设定目标和计划。
6. 建立独立性和自主性:随着青少年逐渐成长,他们开始寻求独立和自主。他们希望能够独立决策、承担责任,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这种自主性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和成就感。
青少年的自我认知与自我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和社会经验等。家庭、学校和社区都可以通过支持和引导来促进青少年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给予他们理解和接受的环境,鼓励他们探索和表达自己,有助于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和健康的自我发展。同时,青少年也应该主动参与学习、体验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和发展。
发展教育心理学第七章自我意识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研究者可以测量个体的自我概念,并了解其对自己的认知。
自尊与自信
1 自尊的定义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主观评价,涉及对自己的接受、尊重和爱护。
2 测量
通过各种量表和问卷,研究者可以了解个体的自尊水平,以及其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3 发展
自尊的发展受到个体经历、社会环境和关键人物的影响,可以随着时间和经历的积累而 增强。
发展教育心理学第七章自 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意识和认识,包括了解自己的特点、能力以及对 自身在社会中的位置的认知。本章将探讨自我意识的定义、起源和发展,以 及不同阶段的自我意识表现和变化。
自我意识的起源与发展
1
儿童时期
2
随着他们的认知发展,儿童逐渐理解自
我和他人的差异,并形成自我认同。
3
自我效能感
1 自我效能感的定义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在特定领域内成功完成任务的信心和能力评估。
2 测量
通过观察行为和使用自我报告量表等方法,研究者可以测量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3 发展
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受到个体的经验、社会支持和自我观察的影响,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 和经验积累而增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幼儿时期
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认知自己的存在, 对自己和他人的区别有初步的认识。
(2021年整理)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部分1
(完整)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部分1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部分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部分1的全部内容。
发展心理学名词总结:
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
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观察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3、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智力活动中,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独立活动之间可能有差异,
由于教学,而在别人的帮助下消除这种差异.
4、图式:指主体的动作、结构和组织.是智慧结构的基本单位,图式是主体已有的结构,
通过儿童的探索而获得的经验,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5、同化:是指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到己有的智力结构中去的过程.
6、顺应: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智力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
7、平衡:是个体保持智力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使同化和顺应更好的过程.
8、横段研究: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同时观测某一年龄或某几个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索其发展
状况的研究设计形式。
9、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最新整理)第四章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28
• 小悦悦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国内外近百 家媒体的关注,甚至于有人将途径现场的 18个路人一一人肉搜索出来,据说有些路 人因此被解雇了,有些路人在邻居、同事 面前抬不起头,有些路人则愧疚不安,这 种社会舆论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2021/7/26
29
• (2)传统习俗
• 人类一开始是没有道德的,是依靠传统 习俗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但我们也要清楚 地认识到,有些风俗习惯是伤风败俗,是 伪道德、假道德。对于这种伪道德,假道 德,我们一定要抵制。
• 苏格拉底接着问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 遇到这种情况,儿子生病了,父亲拿来药儿子又 不愿意吃。于是,父亲就欺骗儿子说,这不是药, 是一种好吃的东西,儿子吃了药病就好了。你说 这种欺骗是不道德的吗?”那位青年只好说: “这种欺骗是符合道德的。”
2021/7/26
4
问题:
1、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是道德的,那 么什么才是道德呢?
15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道德的形成经历 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经历了由少数人的意 识逐渐发展为多数人的意识,并变成普遍 的、共同的、社会要求的、漫长的历史过 程。
• 一个模拟道德起源过程的趣味实验
2021/7/26
16
2021/7/26
17
• 实验启示:
• 1、道德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某个道德规 定为什么产生?怎么产生?我们现在已无从查寻 了,只知道我们必须遵守该道德规定,否则就会 受到惩罚、批判和谴责。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认识
自
我 意
自我体验
识
自我调节
自我认识、自我观察 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自尊自信、自爱自豪 自卑自怜、内疚自责 成就感、自我效能感
自立自制、自律自强 自我监督、自我控制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变化的特点及类型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不良心理因素及调适
自卑调适方法
1. 对其危害有清醒的认识,有勇气和决心改变自己
2. 应客观、正确、自觉地认识自己、无条件接受自己, 欣赏自己所长,接纳自己所短,做到扬长避短
3. 正确地表现自己,对自己的经验持开放态度,同化 自我但有限度
4. 根据经验,调整对自己的期望、确立合适的抱负水 平,区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区分潜能和现在表 现
2、大学生的性格与心理健康 (1)性格的分类
第一,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第二,顺从型和独立型。 第三,外向型和内向型。
(2)大学生性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3)优化自我性格
第一,博览群书。 第二,注重交往。 第三,从小事做起。
大学生的人格缺陷及矫正措 施
1、以自我为中心的交往心理及其矫治 2、自卑心理及其矫治 3、害羞及其矫治 4、嫉妒心理及其矫治 5、多疑心理及其矫治
•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1年1月20日 上午12 时30分 21.1.20 21.1.20
自我意识调控(2021精选文档)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3岁小班有自控能力20%,5—6
岁的大班80—90% 3、童年(7——12岁)
有了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
心目对自己的形象,包括对自己存 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能力、性 格、兴趣、思想等方面的认识。
4、青春期(11、12——15、16岁) 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具体表现:
(三)整合 1、心理力量的平衡 2、稳定的价值尺度 3、对逆境和挫折的承受能力
(四)自律 1、对行为的调节出自内心 2、独立自主的能力
(五)对现实的感知 1、客观化,不对现实歪曲 2、对社会的敏感
(六)对环境的把握 1、主动爱别人 2、对婚姻、工作、休闲三者合理的分配 3、恰当的人际关系
认识自己难, 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怎样改变现状成为理想中的人,
2、评价基础上的体验: 知觉、思维、情感(自爱、自尊、自信、 自卑、羞耻感、责任感、义务感、优越 感)、欲望
3、调节和控制
4、自我意识的定义: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 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 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等),心理特 征(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以 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 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等)。总之, 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与自己身心 状况的认识(觉察、评价、体验)。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概述
追求信仰,注意行 为符合社会规范, 要求智慧与能力的 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 ▪ 婴 儿 期(0-1.5岁):获得基本信任感 ▪ 儿童早期(1.5-4岁):获得自主感 ▪ 学 前 期( 4- 5岁):获得主动感 ▪ 学 龄 期( 6-12岁):获得勤奋感 ▪ 青少年期(12-18岁):获得同一性 ▪ 成年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 ▪ 成年中期(25-50岁):获得繁衍感 ▪ 成年后期(50岁以上):获得完善感
自我控制
追求身体的外表、 物质欲望的满足, 维持家庭的利益等。
wk.baidu.com
对自己的名望、地 位、角色、性别、 义务、责任、力量 的认识。
自尊、自信、自爱、 追求名誉地位,与
自豪、自卑、自怜、 他人竞争,争取得
自恋
到他人的好感等。
对自己的智力、性 格、气质、兴趣、 能力、记忆、思维 等特点的认识。
有能力、聪明、优 雅、敏感、迟钝、 感情丰富、细腻
▪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5:34:4305:34:4305:34Fri day, April 23, 2021
▪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1.4.2321.4.2305:34:4305:34:43Apr il 23, 2021
▪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1年4月23日 上午5时34分21.4.2321.4.23
2021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广义儿童期:018岁)
1、顺序性
如:思维的发展是从知觉—>具体形象—>抽象—>辨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教育启示:不要拔苗助长。)
2、阶段性、连续性
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开始;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的痕迹。
例:一二年级开始具体形象思维,但仍有幼儿期的知觉思维。
(教育启示:善于观察孩子,既要关注孩子现在的发展,又要为孩子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
3、不均衡性
(教育启示:关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如:孩子23岁是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女孩10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男孩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等。)
4、稳定性、可变性
教育启示:
稳定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不会马上变,所以需要家长学会等待,需要耐心。
可变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早晚会有变化的,但是是量变到质
变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
5、个别差异性
每个孩子有差异: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都不是另一个孩子的复制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教育启示:注意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不同之处;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挥他的特点(发挥优势,弱势也能转化成优势);
不要过早的给孩子贴上标签;
从内心深处真正去接纳孩子。
接纳:以孩子的生命状态为准,而不是以父母的眼光。
二、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36岁)
1、知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教育启示:家长不要去干扰孩子对各种事物的探究。
JC02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单元作业习题 (2021年11月考生适用)
JC02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单元作业习题(2021年11月考生适用)
1.根据霍兰德的观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在分值0.5分
A.社会哲学阶段B.哲学思辨阶段C.经验描述阶段D.实证分析阶段
正确答案: C.经验描述阶段
2.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心理咨询师应该分值0.5分
A.不予干预B.完全保持价值中立C.表示同情D.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正确答案: D.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3.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P指分值0.5分
A.行为B.个体所处的情境C.个体D.函数关系
正确答案: C.个体
4.社会心理学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_______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分值0.5分
A.观察B.实验C.思辩D.归纳
正确答案: A.观察
5.勒温认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必须同时考虑人和其分值0.5分
A.情绪状态B.过去的经验C.个性特征D.所处的情境
正确答案: D.所处的情境
6.社会行为是由______引起,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分值0.5分
A.社会因素B.现实生活C.周围环境D.即时情境
正确答案:A.社会因素
7.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E的含义是分值0.5分
A.行为B.函数关系C.个体D.个体所处的情境
正确答案:D.个体所处的情境
8.麦孤独W.McDougall用______来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分值0.5分
A.认知过程B.学习C.社会影响D.本能
正确答案: D.本能
9.社会学习论的理论根源是分值0.5分
A.心理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理论D.人本主义
202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75
202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75
一、单选题(共20题)
1.教师对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能力的自我评价与判断称为()。
A: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B: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C:教师的自我强化能力
D:教师的自我校正能力
【答案】:A
【解析】: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能力的自我评价与判断,这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改善起到重大作用,教师应着重加强教学效能感的训练。故选A。
2.小明看书时可以“一目十行”,而小华则“一目一行”。这反映了他们在哪种注意品质上存在差异?()
A:注意广度
B:注意分配
C:注意稳定
D:注意转移
【答案】:A
【解析】: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如“一目十行”“耳听八方”“眼观六路”
3.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历程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D
【解析】:资本主义社会为培养合格工人发展资本主义,开创了义务教育制度。德国于1763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4.以下心理学家不属于认知心理学派的是()。
A:苛勒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奥苏贝尔
【答案】:B
【解析】:斯金纳属于行为主义学派的。
5.昨天。我们学习了一个英文单词interest,今天又学习其形容词形式interesting,这样容易混淆interest的词性。这属于()。A:前摄促进
B:倒摄促进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区分,两者易混淆。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interesting容易和interest混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欧阳光明(2021.03.07)
自我意识是个体自身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自我评价,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和成熟,大约需要二十余年。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大约在一至三岁是以儿童学会用代词“我”来标志自己为重要特点;第二次飞跃是在初中阶段。
国外有人将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期(8个月~3岁)。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们甚至无法意识到自己与外界事物的区别。婴儿经常吸吮自己的手指,而且津津有味,只因他把母亲当作自己的一部分。这时,他还生活在主体与客体尚未分化的状态之中,到了八个月左右的时候,生理自我开始萌生,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态。到了一岁左右,儿童开始能够把自己的动作和对象区别开来,能够初步的意识到自己是动作的主体。一周岁后,儿童逐渐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能够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感觉,但还只是把自己的当作客体来认识。大约到了两岁左右,儿童逐步学会用“我”来代表自己。三岁左右,儿童的自我意识呈现新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第一人称“我”的使用频率提高,许多事情都要求“我自己来”,开始有自立的要求;出现
羞愧感和疑虑感。做错事时,他会感到羞愧;碰到问题或矛盾时,他会感到疑虑;产生占有欲和嫉妒感。当他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如食物、玩具、衣物等)时,就想独自占有,不愿与他人(尤其是同龄人)共享。应该说三岁儿童的自我意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其行为的中心仍然是自我,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释外部世界,并把自己的想法、情感投射到外界事物上去。
第二阶段为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个体社会化最深的时期,也是学习角色与获得社会自我的重要时期。个体在家庭、幼儿园、学校、邻里中游戏、学习、劳动,通过模仿、认同、练习等方式,逐渐形成各种角色观念,个体开始能意识到自己在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然而这一时期能够引起他们注意的还是外部世界。对于自己的内在心理状态,他们并不了解。他们并不明白情绪是一种主观感觉,而常以为是由某种客观原因造成的,也不太善于用自己的视角去解释事物、认识社会,更多的是参考甚至模拟成人的相关观点。
第三阶段为主观化时期(青春期~成年)。这一时期的自我意识开始成熟、进入心理自我,个性逐渐形成。从青春期到成年约十年里,个体的自我意识趋于成熟,并逐渐获得心理自我。
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形成的过程中还是很容易发生问题的,如自我认识失实、自我调节失控等。那么,如何促使儿童拥有一种良好的自我意识呢?
1.鼓励儿童多参与各种活动,多与同龄伙伴交往。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儿童要必须放弃“自我中心”,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
题,关心理解他人的心情;他们必须学会自我控制、宽容忍让,重新认识、评价自己,调整自己的言行,否则,他们很难处理好同伴之间的关系。儿童的自我意识正是借助于一次次的误会、争吵、和好、共享而得到不断改进的。
2.让儿童自己评价自己,提高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无论儿童对或错、进步或退步,都可以让他自己做出反思,从而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
3.培养儿童积极的及我一时。儿童对自己的看法来源于他人的评价,尤其是父母的评价。成人对孩子的评价要有分寸,尽量少用“最”字,以免孩子产生自满或自卑心理;批评和表扬要针对具体的事情,而不是笼统地对人,使儿童可通过具体的反思加以改进。经常指责孩子”很懒、很笨“,只能使孩子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识。
4.提高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是衡量自我意识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尺。如何调整情绪,如何合理把握某一项活动的进程,并有意识地对活动结果的偏差进行自我矫正等,都需要重点指导。
总之,要从行为、自我意识方面有针对性的对儿童进行正确的培养,保证其全面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