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

合集下载

校本课程是什么

校本课程是什么

校本课程是什么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校本课程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那么,校本课程到底是什么呢?校本课程,顾名思义,指的是学校自主开发和制定的课程,与传统的课程标准不同。

它强调学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个性特长。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开展的一种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的课程改革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校本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因地制宜。

每个学校都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资源环境和人才结构等特点,因此校本课程的制定应充分考虑这些特点的不同。

通过因地制宜的开展,学校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校本课程中,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享受到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校本课程还注重因材施教。

传统的课程标准往往以班级为单位制定,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

而校本课程则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因为它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课程内容。

这样一来,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校本课程的开展中,学校需要借鉴各种教育理念和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计。

校本课程的研发应当是学校整体教育改革的一部分,与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发展方向相一致。

在制定校本课程时,学校可以邀请各类教育专家和学科专家进行指导,从而确保课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形成一种全员育人的共识和共同努力。

学校要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和学科特长,确定相应的授课内容,丰富教学资源。

同时,学校还要与家长形成紧密的合作,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动态。

通过全员参与的机制,学校能够更好地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实现教育目标的最大化。

在校本课程的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平衡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评判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扮演着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

而在校本课程中,教师需要扮演教学设计者和学习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2023最新-校本课程教案【优秀10篇】

2023最新-校本课程教案【优秀10篇】

校本课程教案【优秀10篇】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为您带来了10篇《校本课程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校本课程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满足学生运动技能,艺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特色文化,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本形式“走班”就是学生打破原来常态下的年级和班级组织,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辅导老师和活动的内容、形式,教师与学生通过自由选择和双向选择,建立新的班集体后统一管理。

本学期校级共设置了越剧、车模、摄影、魔方、科幻画、石头画、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十多个校级社团,进行拔尖型的'教学;年级层面按照班级数设置了书画、棋类、动手做等社团,进行兴趣培养式的教学。

校级节日活动进行整体安排:三月份是第四届“补天阅读节”,四月份是首届“补天戏曲节”,五月份是“补天科技节”,六月份是“补天体育节”。

这些节日活动的安排纳入“选课走班”的内容,将整体占用半天的时间搞活动。

三、时间设置每周利用两个半天实施:周三下午第二课全校实施具有区域地方特色的越剧课程,根据学生的已有层次选课;周三下午第三课全校实施年级和校级层面的兴趣活动走班。

周三下午第一课和周五下午三节课,分别实施阅读、思维、美文和主题活动社团,这些社团均能做到年级内同时(或部分同时),将在该学科的范畴内,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实施走班教学。

四、实施过程(一)全员参与走班课程的研发每一位教师要树立“我就是课程”意识。

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专长,积极主动地辅导社团、研发课程。

每位教师要无限相信卓越课程成就卓越教师,卓越教师研发卓越课程,积极倡导“学科+特色+人生导师”的创新思维,拥有属于自己、影响学生生命成长课程。

校本课程课程内容

校本课程课程内容

校本课程课程内容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由学校自主开发和设计的课程。

它与国家课程和统一考试无关,更加贴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校本课程内容丰富多样,下面我将分别从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课程。

通过阅读名著、写作和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将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红楼梦》和《西游记》,通过品味古代文学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而在中学阶段,学生将学习现代文学作品,并学习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数学课程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的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数学概念、解题方法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将学习基本的算术运算、几何图形和数据统计等内容,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在中学阶段,学生将学习代数、几何、函数和概率等高级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英语课程英语课程是培养学生英语交流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的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英语语法、词汇和听说读写技巧,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将学习基本的英语单词和句子,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中学阶段,学生将学习更加复杂的语法和阅读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此外,学生还将进行英语口语和听力训练,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

四、科学课程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的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和实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将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在中学阶段,学生将学习更加深入的科学知识,进行更加复杂的实验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校本课程内容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工作环境。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
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来考察,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 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 缺少的一部分。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该校的资源 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这一界定试图反映校本课程的三 种基本属性,即关联性、校本性和可选择性。
开发中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
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 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 系列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本身。
开发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但不是专家编写教材,由教 师用。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 做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目前,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小组,而不 是单个教师。
从校本课程开发角度而言,为了有效地推进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具备课程意识,形成相应 的课程观念。这些观念包括;①课程制度观。三级课程政策的实施,打破了原有的大一统的课程体系,而建立了 多元化的课程观。国家只制订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宏观控制。教材则趋向多样化,学校可以选择任何 经国家认定准予发行的教科书,这样就要求教师树立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课程制度观。②课程价值观。在教 育实践中,我国的课程价值取向基本上有两种情况:一是以对升学是否有用来衡量课程的价值;二是过早专门化 与职业化,以是否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来衡量课程的价值。这些是课程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但课程的最重要的价 值在于增进个人的幸福,也就是说要考虑课程是不是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教育毕竟是一种造就人的事业,人是教 育的出发点,所以课程的开发必须以人的发展为其逻辑起点。③课程类型观。建国以来基础教育的课程基本上是 单一的国家课程,三级课程的试行,意味着课程的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学校中将是国家、地方、校本三种课程 并存。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设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样就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学生不同兴趣、 个性和特长的发挥留下了空间。④课程开发观。

什么是校本课程

什么是校本课程

什么是校本课程?2001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由此可见,赋权与学校,让学校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如今已经成为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学校和教师是课程开发和决策的主体。

开发校本课程,其意义不仅在于改变自上而下的长周期课程开发模式,使课程迅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

“校本课程”这个概念,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通过我们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我们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校本课程不仅是学生学习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更是对学生学习经验和个性品质的改造;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跑道”,更是学生“奔跑”的过程。

课程应是开放的、动态的、民主的、科学的,而不应是封闭的、静态的、独裁的、经验的。

所以,应以学校为基础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的所有成员以及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都可以参与校本课程中来,应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将历史课程开出学校,开至社区,开到现实生活中去;开发的目的是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开发的理念是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是学生本位而不是知识本位,它应重视学生自身独立的生命价值,而不应过多地强调人的工具性价值。

校本课程的概念

校本课程的概念

校本课程的概念校本课程是指由学校自主设计、制定、实施、评估的课程。

校本课程以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学需求为依托,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学生发展需求,依据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依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由学校教育工作者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学校组织教学活动的形式和过程而设计制定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校领导层密切合作,共同完成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估。

首先,校本课程的概念和特点。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针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制定的课程。

校本课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贴近学校实际,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以满足学校的实际教学需求为出发点;二是重视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三是强调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学特点,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观;四是灵活多样,可以根据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条件进行个性化设计和灵活调整。

其次,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育工作者密切合作,共同完成。

首先,要全面了解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包括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师的教学水平等方面的情况。

其次,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学需求,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和教学目标。

然后,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和教学安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以及评价方式等。

最后,进行校本课程的实施和评估,不断完善和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

再次,校本课程对学校发展的意义。

校本课程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

一方面,校本课程可以有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提高学生成绩和学校声誉。

另一方面,校本课程可以增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知名度,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同时,校本课程还可以促进学校内部管理的完善和提升,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校本课程的发展趋势和对策。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校本课程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一是注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注重校本课程的与社会的结合,体现学校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三是注重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运用,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和效率;四是注重协同育人,鼓励学科间的融合和跨学科的发展。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精选10篇)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精选10篇)

校本课程教学方案〔精选10篇〕校本课程教学方案〔精选10篇〕校本课程教学方案篇1根据《国家根底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的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依靠本校老师、学生共同开发、施行的原那么,施行学校课程教学。

一、学校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我校学校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农村,自然资、人文资、社会事业、经济开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合适我校的课程。

学校课程的开发要进步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开展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学校、社区开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为老师提供了专业开展的时机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二、进步认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学校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根底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组织并开发施行的课程。

学校将创办讲座,组织老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使老师领会校本课程施行的要领,掌握校本教学的根本原那么。

学校课程的施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使所有的老师都参与到课程施行中来。

我校科技制作、历史教育、手工制作、编织等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内容丰富多彩,对老师的要求也相应地进步了。

因此全校老师都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施行。

三、学校“学校课程开发与施行”领导小组成员:组长:副组长:成员: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方案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老师。

因此,我校学校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那么:1、合作性:课程开发、教学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的施行更是如此。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民主性:学校校长、老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

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老师、家长最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气氛。

校本课程(7篇)

校本课程(7篇)

校本课程(7篇)校本课程教学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2、以推动我校“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为目标,加强本教研组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意识,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个性,加强校本课程研究,创立合作、探究的校本教研氛围。

二、教学目标:1、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自我的家乡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并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从小立志把家乡建设得更加完美。

2、提高综合本事,发挥学生潜能。

三、学情分析:学生的认识范围一般,知识面比较狭窄,在这方面加强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以便使学生能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上学期学生对名胜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家乡名胜由来、搜集歌颂家乡名胜的诗歌、并将自我游览的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受到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孝敬父母、保护环境的情感熏陶,提高了语文素养。

四、具体措施:1、注意积累相关校本课程资料,为学校新课程改革积累经验。

2、充分收集、挖掘本地的各种资源,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实验。

3、综合与开发有机结合。

五、对教师的要求: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中认真思索,积极钻研培养学生本事的方法,不断反思,构成经验。

六、个人业务学习安排:1、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并积极参与研讨。

2、积极参与相关的教研活动,努力学习电脑新技术,在实践中提高课件制作水平,促进校本课程的教学。

3、研究教材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他山之石,能够攻玉,努力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使自我的教育教学经验得以迅速提高。

4、利用休息时间,多多阅读教育教学期刊,搜集、筛选并积累有益相关信息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七、实践活动:1、办一期介绍家乡的手抄报。

选择自我最喜欢的一处家乡景色,画下来或拍成照片,并在下方配上一首小诗。

要求图文并茂。

2、搜集革命先烈的故事,开一次读书演讲会。

八、时间安排:校本课程《可爱的家乡》与《国学启蒙》隔周上一课。

校本课程教案(优秀4篇)

校本课程教案(优秀4篇)

校本课程教案(优秀4篇)校本课程优秀的教学设计篇一设计背景:让学生把愉悦的心情带人科技制作课堂,必须解放学生的眼、口、手等感官。

《小风车》首先给出一个背景,是让学生由此产生对风车的兴趣,接着让学生观察风车的各部件让他们想想、看看,悟出怎样制作的技法,再写出自己的设计思路。

这是培养学生做任何事都必须先想好了再做的习惯,改变那种做到哪里是哪里做不好就拆掉的坏习惯。

其次,明确我们今天要制作一件风车的活动目标。

再让学生看看手边的工具和材料以及向你介绍的一种制作方法,想想说说自己的制作方法,然后把自己的设计思路写出来。

完成后,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评比可以根据准确、速度、美观、牢固、灵活等条件进行。

把风车真正玩起来,使课堂教学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给学生进一步自由。

最后,进一步向课外拓展。

让学生观看更多的风车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进行创作,并努力使自己的作品更美观、更灵活。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学会小风车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力;2、通过小风车的制作,培养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和爱好,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积极进取的意识。

活动准备1、教师:课件一个。

作品若干。

2、学生:卡纸、一次性纸杯4个,工具:小剪刀1把,胶水、木筷、牙签。

活动过程分5个小活动进行活动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观看一段录象,看看录象中哪些作品你最喜欢,它们各叫什么名字?(各种风车、电扇)2、欣赏其他班同学的一些风车模型。

3、仔细观察,先看看这些风车是怎样装配起来的?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4、对同学的制作提出问题。

5、思考:想拥有一架小风车吗,用什么办法?活动二:仔细观察、设计方案1、在观察中发现什么问题吗?同桌说说,小组说。

台前展示在观察中发现的问题,或者给这些作品作作评价?2、教师介绍一种制作方法(教师制作)“方方正正纸一张”。

请同学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稍厚的白纸(彩纸也可)。

什么是校本课程

什么是校本课程
国家只制订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宏观控制。教材则趋向多样化,学校可以选择任何经国家认定准予发行的教科书,这样就要求教师树立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课程制度观。②课程价值观。在教育实践中,我国的课程价值取向基本上有两种情况:一是以对升学是否有用来衡量课程的价值;二是过早专门化与职业化,以是否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来衡量课程的价值。
这些,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
这些是课程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但课程的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增进个人的幸福,也就是说要考虑课程是不是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教育毕竟是一种造就人的事业,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所以课程的开发必须以人的发展为其逻辑起点。③课程类型观。建国以来基础教育的课程基本上是单一的国家课程,三级课程的试行,意味着课程的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学校中将是国家、地方、校本三种课程并存。
二、几点体会
1、打破了校本课程的神秘感
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
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如研究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课选修(乒乓球、篮球等)、象我校请外籍教师开设的口语课等其实都是校本课程。可以说,学校里的课程都有校本课程的成分。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什么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概念
根据我们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什么是校本课程

什么是校本课程

什么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也称为本地课程或校园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的特点和需求,由学校自行开发和设计的课程。

与传统的统一课程相比,校本课程更加灵活、个性化,并且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校本课程的特点校本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定制化校本课程是由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而制定的。

学校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自己特点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

这种定制化的特点,使得校本课程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灵活性校本课程的另一个特点是灵活性。

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和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这种灵活性使得学校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和学生的学习要求。

3. 个性化校本课程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通过校本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 推动教育创新校本课程的开展,推动了教育的创新。

通过校本课程,学校可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创新的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校本课程的意义校本课程对于学校、老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学校而言校本课程能够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声誉。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展,学校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这对于学校的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是非常有益的。

对老师而言校本课程给予了教师更大的教学自主权。

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需求和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设计和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这使得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具有创造性,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

对学生而言校本课程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开展校本课程要开展好校本课程,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共同努力。

小学校本课程教案5篇

小学校本课程教案5篇

学校校本课程教案5篇学校校本课程教案篇1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应用题的教学,加深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教育学生酷爱劳动。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出示准备题1.8里面有()个0.10.6里面有()个0.01学生完成后说说做题方法。

二、新课教学1、教学例3.(1)出示例3:为绿化祖国,12名少先队员收集树种37.8千克,平均每名少先队员收集树种多少千克?(2)学生读题后审题:(3)依据题目意思列出横式。

(4)老师板书竖式,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到余数为18的时候,提问:这里的18表示18个()?当余数为6的时候该怎么办?为什么6的后面可添0现在表示60个()。

在做题过程当中,特别强调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需要在余数后再添0连续除,这是依据小数的性质。

(50解答后老师小结,并进行酷爱劳动的教育。

2、教学例4(1)出示例4(2)首先让学生察看这个算式的特点:这是一道被除数小于除数的除法,在计算时应当注意什么呢?(3)让学生在草稿本上试做,请一位同学上台板书。

(4)结合学生的板书讨论:整数部分的18除以32不足商1的时候,应当怎么办?讨论后得出:先在商的个位写上0,然后点上小数点连续除。

同时指出:除后余下的224表示224个()?三、巩固练习试一试。

出示题目,让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进行试算。

同时要让学生思考:这三道题目在计算过程当中各有什么特点?让三位学生上台板书。

结合学生板书,师生共同讨论校对:第一题是被除数小于除数,不足商1的情况;第二题是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需要在余数后面添0再连续除,而且商的十分位上不足商1,需要添0;第三题是被除数小于除数,不足商1,十分位仍不足商1.老师要重视讲评有关商0的情况,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让学生把课本43页上的计算法则内的横线填写完整,然后集体朗读。

校本课程是什么意思

校本课程是什么意思

校本课程是什么意思校本课程,又称为学校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优势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校本课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践性: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充分发展的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

所以,它强调学生应在活动中学,注重直接体验和经验积累,反对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

显然,实践性是校本课程最本质的特征。

二是探索性:成熟的校本课程都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理念。

凡有显著育人功能的各门校本课程大多是围绕一系列重要问题或挑战性任务而编排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活动的,学生便按照一系列课题或主题参加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收集书面材料和实际材料,进而通过自己的思考、操作以及与同伴的讨论去解决问题或提交作品。

各个课题或主题的答案多为实际答案,也有认识性答案。

有些课题或主题有多个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操作有据,就可获得优良的成绩。

三是综合性:各门校本课程的内容是围绕一个一个主题或课题而从多种学科和多种现卖媒体中收集组织的。

这种综合性内容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因而有助于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多种能力的均衡发展。

四是以学生为主体:各门校本课程的构建都把学生的发展置于中心地位。

首先,以学生的特别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学生情感的提升。

其次,各门校本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学习活动的安排都给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一些空间,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提出问题、收集材料、操作思考、作出结论或提交作品。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1)需要评估。

需要评估是设计校本课程时首先必须要做的研究性工作。

主要涉及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评估学校的发展需要,评价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求,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

校本课程举例说明

校本课程举例说明

校本课程举例说明1. 什么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由学校自主开发和设计的课程,旨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兴趣。

校本课程与传统的统一课程不同,它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2. 校本课程的特点•个性化:校本课程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多样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可以涵盖学科知识、实践技能、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

•探究性:校本课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践性:校本课程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 校本课程的目标校本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具体来说,校本课程的目标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4. 校本课程的实施方式校本课程的实施方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4.1 选修课程学校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程,供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

选修课程可以涵盖艺术、体育、科学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4.2 课外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社团活动、实践实习、科研项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项目学习学校可以组织一些项目学习,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项目中,通过实践探究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4.4 研究性学习学校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科学研究或学科研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

5. 校本课程的实施案例以下是一个校本课程的实施案例:5.1 课程名称:创客教育5.2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一、什么叫校本课程呢?

一、什么叫校本课程呢?

一、什么叫校本课程呢?(一)概念校本课程是指在国家制订计划框架内的以学校为主体,由学校自行决定、自行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根据各自所处的社区的情况(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事业、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等方方面面),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打破已有的“校校同课程,生生同书本”的格局,提高课程的适应性,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兴趣与经验。

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

所以本校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是:为学生而存在,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特长;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实践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水平为目的。

校本课程不仅要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在内容上更要多样性。

要能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兴趣、爱好和个性的学生的多种多样的心理和发展需求,让每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和个性得到张扬。

也就是说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学校就开发什么样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1、打破了校本课程的神秘感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

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

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

如研究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课选修(乒乓球、篮球等)、象我校请外籍教师开设的口语课等其实都是校本课程。

可以说,学校里的课程都有校本课程的成分。

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2、消除开发校本课程影响升学率的担心近年来,中考试题命题正在向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各学科考试更体现了这一点,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什么是校本课程定义

什么是校本课程定义

什么是校本课程定义“校本课程”概念根据我们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通过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我们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一、从选修课和活动课逐步走向校本课程多年来我校努力优化课程结构,为现代化人才提供富有特色的培育基和生长点,在探索中形成了“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大板块课程改革及若干重点学科课程改革模式,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99—2001年,我校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在初中各年级开设了九门、十几类选修课、活动课,内容涉及到学科、科技、艺术、体育、社会等各方面,类型包括教师指导型、竞赛型、兴趣型、特长型、提高型、讲座型和活动型。

开设选修课和活动课一班先由教师个人申报,经学校进行合理分析与评估确定后,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场地,多媒体、多功能厅及地下各类教室上。

学校为学生创设自主发展、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每天下午第四节课为学生自主发展时间,实验室、图书馆、微机房、运动场等所有课程资源向学生开放。

这样,承担课程的老师人尽其才,学生各得其所,学校设施物尽其用。

为了积极探索和建设符合我校校情的、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能展示教师创造才能的校本课程,使之具有基础性、开放性、科学性、实用性,首先要提高广大干部、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目的的认识。

要使大家认识到,如果说国家课程注重基础性和统一性,校本课程则关注独特性和差异性,在适应社会变化方面更加灵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校本课程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初步建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爱护公共设施。

2、发展小组合作能力,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一)学情分析我校地处福州市区,本班60%的学生来自学校周边社区,多是干部和职工的子女,环保意识较好;40%的学生来自郊县,多属进城经商子女,家长忙于做生意,忽视对子女进行习惯养成的教育,学生环保意识较弱。

因此,有必要通过活动和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习惯。

(二)物质资料准备课前教师收集有关周围的优美环境和受损公共设施的音像资料,制作课件;提供制作环境保护公约的底板和辨析图,评价激励学生所需的红花。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播放本班学生在公园、社区游玩的录像资料,让学生欣赏美的环境。

(一)导入1、赞美生活的地方。

师:同学们在公园、社区游玩的过程中,肯定有许多感受,谁来说说?生:我们生活的地方山清水秀。

生:我所居住的地方是最美的地方。

生:我所住的社区非常方便,非常温暖。

2、看损坏环境的图片,谈体会,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

师:可是这么美好的家园里却出现了一些不美的现象。

(课件出示环境被损坏的图片。

)生:哇!师:你们看了有什么感想?生:我看了,心里觉得很不舒服。

生:我想,是谁把这弄成这样,多么不爱护环境呀!生:这么美的地方出现了这些脏东西,就变得不美了。

3、小结。

师:是呀,大家都想把自己生活的地方保持得既干净又舒适。

那么要怎样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让它美如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二)出示图例,进行辨析1、课件出示“环保卫士”丁丁、当当两位卡通人物,激发学生兴趣。

师:这节课,我还请来了“环保卫士”丁丁和当当,参加我们的学习活动。

丁丁、当当:我们是“环保卫士”。

丁丁:我叫“丁丁”。

当当:我叫“当当”。

丁丁:我们交朋友吧!2、对文中图例进行辨析,联系生活实际,明确保护生活环境该怎么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为政篇第二2.9——2.11》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论语·为政篇第二2.9——2.11》,并能做到当堂成诵;
2、了解上述三则《论语》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并背诵这三则《论语》,了解意思。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论语·为政篇》的前八则,现在请大家分组接力背诵前面的八则《论语》。

2、学生分组接力背诵前面学习的八则。

3、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为政篇》。

(板书课题:论语·为政篇第二2.9——2.11)
(二)反复朗读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己先试着把这三则《论语》读一遍,画出不认识的字。

2、交流划出的生字,估计学生划出的字是“廋”字。

3、学生查字典,了解“廋”字的读音和意思。

4、再次朗读这三则《论语》,注意停顿。

5、学生根据自己刚才的朗读,用铅笔划出自己朗读时的停顿。

6、教师范读两遍,学生对照自己划出的停顿,进行修改。

7、学生反复朗读,力求读准字音和停顿。

8、学生以组为单位,展示朗读,大家一起评议。

9、全班齐读,教师对朗读不准确的地方进行指导。

(三)理解意思
1、学生与自己的小伙伴一起探讨这三则《论语》的意思。

2、学生汇报自己在探讨过程中的困难,教师给予点拨。

估计学生在下列字词的理解上存在困难:回、发、所以、所由、安
3、指名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体会每则《论语》的意思。

4、同桌互相说说意思。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习过的语气词,体会文言文语气词多的特点。

2、学生找出这三则《论语》中的语气词,并说说分别表示什么语气。

3、指名说说应该怎样读出这样的语气。

4、学生试着读出这样的语气。

5、指名朗读,要求读出适当的语气。

6、全班齐读。

7、全班试着背诵。

《论语·为政篇第二2.17——2.19》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论语·为政篇第二2.17——2.19》,并能做到当堂成诵;
2、通过自学,了解上述三则《论语》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并背诵这三则《论语》,了解意思。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全班一起背诵前面学习过的12——16则。

2、导入今天三则的学习。

(二)熟读17——19则
1、学生自由朗读17——19则,要求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期间,了解学生朗读情况。

2、正音:知、阙
3、全班齐读一遍,教师针对朗读情况适时评价。

4、学生再次自由朗读,一边朗读一边画出自己朗读的停顿。

5、指名三名学生朗读,大家对照他们的朗读停顿和自己画的停顿有没有不同,如有不同说说自己停顿的理由,教师适时引导。

6、全班画出正确的停顿。

7、全班齐读一遍。

8、分组接力朗读三遍。

9、师生分角色朗读两遍。

(三)理解意思
1、教师介绍涉及到的人物:子张、哀公、由
2、教师出示一些注释,学生根据注释自己理解三则《论语》的意思,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相机引导,帮助其理解。

4、拓展:《论语·颜渊篇》“樊迟问仁”章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孔子“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的观点,进一步理解第19则。

5、指名说说意思,大家评议。

(四)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反复朗读这三则,力求能背诵。

2、全班一起背诵。

(五)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