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写字-入园焦虑
教师如何解决幼儿入园焦虑症
教师如何解决幼儿入园焦虑症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个场景:某幼儿园的门口,每天早上都能看到有些孩子因不愿意上幼儿园而出现哭闹行为,幼儿教师和家长不停地安抚孩子。
在教招结构化面试中,命题人也喜欢将这一现实问题(幼儿入园焦虑问题)作为题目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幼儿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所谓幼儿的入园焦虑,是指因入园导致的生活规律及周围环境的变化给幼儿造成的心理负担,其具体表现为幼儿每天早上都会因为不想去幼儿园而找借口、哭闹。
同时,幼儿可能还会出现因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产生的腹痛等症状,以及入园后则会出现不能融入集体、不愿与人交流、默默流泪等行为。
因此,若题目中出现上述任意情境时,考生都可判断为是幼儿入园焦虑的表现。
1.幼儿入园焦虑的原因(1)幼儿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会本能产生排斥和抵触。
尤其是小班的幼儿,他们第一次长时间离开家长,第一次独自与不认识的人相处,第一次面对那么多的人等,这诸多的“第一次”使幼儿本能地出现自我保护的状态,排斥和抵触正是他们自我保护的一种体现。
(2)幼儿因不习惯幼儿园的生活方式,在多次尝试之后出现不愿继续融入新环境。
尤其是在“421”的家庭模式下,很多幼儿在家中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状态,所以当他们去幼儿园后就不能适应独立生活和集体生活,从而产生各种焦虑。
2.幼儿教师解决幼儿入园焦虑的措施每个幼儿产生入园焦虑的原因都不相同,每个幼儿的性格也都不一样,所以幼儿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幼儿情况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第一,幼儿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的日常表现,并将详细情况记录在观察日记上,便于及时查看和总结规律,并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幼儿,做到个性化解决问题。
第二,教师应主动与家长沟通。
一方面了解幼儿入园前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和爱好,从而准备幼儿感兴趣的图书、玩具等,以帮助幼儿快速融入集体。
另一方面与家长在教育上达成一致意见,指导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
幼儿园入园焦虑的缓解
一、问题的提出幼儿入园焦虑,是指新入园的幼儿哭闹、吃饭睡觉不正常、发呆、唠叨、不安、烦躁等现象,我们将这种幼儿出入园事对新环境不适应而表现出来的心理及生理上得非正常反应称作为幼儿园入园焦虑。
对于大多数初入幼儿园的幼儿而言,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入园焦虑,心理学研究发现,入园焦虑如果比较严重的话,如长时间睡眠不佳、做噩梦、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头晕乏力、不能建立较好同伴关系等,会导致幼儿难适应幼儿园生活,降低孩子的智力,甚至影响他们将来的创造力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应该及早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
幼儿入园焦虑的缓解,尽快适应新的幼儿园生活环境,归根结底是家园通力合作,以帮助幼儿在较短时间内适应新的生活。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家庭和幼儿园都把自己看做是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在分析如何进行家园合作,减轻幼儿入园焦虑之前,我们先分析造成幼儿入园焦虑的原因。
二、幼儿园入园焦虑成因(一)依恋是幼儿入园焦虑的根本原因一般意义而言,依恋是个体生命早期对特定个体形成的情感联系,它构成早期儿童最重要的社会关系。
分离焦虑与怯生的出现标志着儿童依恋关系的正式建立。
与其他社会关系相比,依恋具有一系列重要特征。
首先在对象上,依恋具有选择性,儿童倾向于依恋那些能够激起特定情感、满足自身需要的个体,而并非依恋所有人。
其次,依恋者寻求与依恋对象的亲近,大部分幼儿来园时哭闹着不愿让家长离开,或者要求家长抱抱、亲亲以获得一种慰藉和安全感。
第三,依恋遭到破坏后造成依恋双方尤其是依赖者的分离焦虑和痛苦。
研究表明,幼儿对其亲人的依恋程度越高,因分离而产生的焦虑程度也越严重。
(二)对家长的过度依赖是幼儿入园焦虑的直接原因由于生理的不成熟,幼儿必然完全依靠成人的照料。
但是大多数父母对幼儿的关爱备至、过度呵护及溺爱,导致有些儿童没有形成同龄幼儿所应具备的生活卫生习惯,与他人交往的技能,因此当从家庭走入到幼儿园就很难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很难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心理分析及对策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很多家长都会选择送孩子上幼儿园。
而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进入幼儿园是他们生活中的一次重大转变,这个过程中会伴随着一些焦虑和不安情绪。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对小班幼儿入园焦虑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环境不熟悉小班幼儿通常在家庭环境下度过大部分时间,对于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会感到不适应和焦虑。
在家庭中,小班幼儿能够得到家长的关怀和照顾,而在幼儿园,他们需要独立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伴,这种环境的不熟悉会导致小班幼儿的焦虑情绪。
2. 与家长分离焦虑由于幼儿园的入园年龄一般在2-3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对家长有着极大的依赖。
当他们与家长分离时,会出现分离焦虑情绪。
他们担心在没有家长的陪伴下,自己会感觉孤独和不安全。
3. 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在幼儿园中,小班幼儿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包括固定的作息时间、有规律的饮食和活动安排等。
对于习惯于家庭自由生活的小班幼儿来说,这种改变会让他们感到不适应和焦虑。
4. 群体关系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小班幼儿需要与其他幼儿建立群体关系,这对一些羞涩或者内向的小班幼儿来说是一个挑战。
他们可能会担心自己无法融入集体,无法找到朋友,因此产生焦虑情绪。
二、对策1. 家长的陪伴和安慰在小班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的阶段,家长的陪伴和安慰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在幼儿园的门口多陪伴一段时间,让孩子逐渐适应新的环境。
家长要对孩子进行耐心的安慰和鼓励,告诉他们幼儿园是一个快乐的地方,有很多新朋友和有趣的活动。
2. 逐步过渡家长可以逐步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可以先从短暂的时间开始,然后逐渐延长。
比如最初只留在幼儿园一个小时,然后逐步增加到两个小时,再慢慢增加到半天,最后再过渡到全天。
这种逐步过渡的方式可以让孩子缓解焦虑情绪,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3. 幼儿园老师的关怀和指导幼儿园的老师在孩子适应期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托班幼儿入园焦虑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托班幼儿入园焦虑的原因及解决策略入园焦虑是指幼儿与父母或其他依恋对象分离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所产生的不安全感和害怕的反应。
因为每个幼儿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所以幼儿焦虑的具体表现也大不相同,所以老师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就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入园焦虑表现为幼儿与亲人分离时感到没有安全感,产生明显的焦虑情绪,多数幼儿常无根据的担心亲人会离开自己或者不来接他放学,因而不愿离开亲人,不去幼儿园,即使勉强进幼儿园,也是哭哭啼啼,有的幼儿还会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出现呕吐、腹痛、头痛等现象,这样长期以往,会给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带来巨大的创伤,更是会给以后的学习生活留下阴影,影响终生。
1.托班幼儿入园焦虑的表现托班幼儿离开自己朝夕相处的父母,来到一个新环境,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些焦虑情绪。
在工作过程中,对托班30名幼儿通过实况详录的方法总结出以下入园焦虑的表现。
譬如:不愿意与别的小朋友和老师打招呼,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每天早上去幼儿园,总是哭着进幼儿园,而且每天吃很多,所以每天他的入园总是伴随着呕吐;不管是早上的副餐,还是午餐,进餐都很慢,而且总是喜欢东张西望。
例1:某男宝宝,两岁半,父母只顾着自己的工作,与自己的孩子交流很少,平时亲子交流的时间几乎为零。
入园之后,父母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委托给了老师。
每次自己的孩子不与老师打招呼,家长总是责备孩子,而不是找出原因及解决策略,这样使得原本就很内向的孩子,对于入园更有一种压力,甚至不愿入园。
例2:某女宝宝,两岁半,在家里的时候,非常健谈,而且也喜欢跟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
可是每当入园时,她就表现得极为不合群。
早上父母把她送到教室时站在哪里,直到早操为止都会一直站在那个地方,而且也不喜欢玩各种器材,比如,大笼球,平衡木,翘翘板等等。
最重要的一点是,每次小朋友们拉火车去做操时,她都不愿意跟大家一起。
自由活动时,总是喜欢一个人,不喜欢融入到大集体中。
如何缓解小班幼儿的入园焦虑
如何缓解小班幼儿的入园焦虑幼儿园阶段,是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的过渡阶段,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必经之路。
幼儿园小班新入园幼儿的年龄普遍在3~4岁,他们在家庭生活中习惯于依赖家人,当与家人分离进入陌生的环境时,会产生哭闹、坐立不定、寝食难安等消极的情绪和反应,从而导致其内心抗拒幼儿园,产生入园焦虑。
入园焦虑会影响幼儿在幼儿园的正常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甚至会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缓解小班幼儿的入园焦虑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共同疏导。
一、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具体表现每逢金秋九月,幼儿园都会迎来一批新生,他们中大约有80%会出现入园焦虑。
第一天开园,幼儿园内哭闹声此起彼伏,“妈妈!我要妈妈!”“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新入园幼儿的哭声响彻整个幼儿园。
有的幼儿在门口紧紧抓着家长不松手、不肯入园,有的幼儿入园后不玩玩具、不吃饭、不睡觉、不上厕所,还有的幼儿则坐在小凳子上默默流泪、不参与任何活动。
教师忙得焦头烂额,抱这个、哄那个,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
幼儿的入园焦虑是短时间存在的,一般持续一周左右即可缓解,个别适应能力较弱的幼儿会持续一个月左右。
二、缓解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办法(一)提升幼儿各方面能力,做好入园准备小班幼儿产生入园焦虑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应环境和幼儿本身自理能力差,这就需要家长在幼儿入园之前开始初步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首先,要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独自吃饭、穿脱衣物、独自上厕所等基本的生活技能。
通过培养幼儿生活技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幼儿在入园后就不会因为吃饭、穿衣这些生活技能的欠缺而内心受挫,进而有效避免入园焦虑的产生。
家长要培养幼儿的独立精神,给予幼儿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逐渐减少对家人的依赖,能够更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其次,要锻炼幼儿的社交能力。
幼儿园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形态,刚入园的幼儿可能因为缺乏社交能力,无法向别人清楚地表述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而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幼儿入园焦虑美篇
幼儿入园焦虑美篇入园,是每个孩子从幼儿到小学的必经之路。
入园给孩子们带来许多快乐,也会给孩子们带来不少焦虑和压力。
大多数孩子在入园前会出现强烈的焦虑感,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
首先,孩子们在入园之前会有焦虑,因为他们面临的是一个新的环境,里面有许多未知的人和事物,这让孩子们感到紧张和不安。
此外,对新的学习环境也没有充分的准备,也会带来恐惧感。
孩子们可能会担心自己无法适应新环境,也担心自己会孤立无援,或者无法与同学和老师相处。
其次,孩子们在入园前也会担心自己会不会做好准备,在新的学习环境里能否很好地适应,他们会不断想到会不会做不好,导致落后于其他同学。
他们可能会担心自己会不会学习不好,如果犯错误的话,会不会受到别人的责备或指责,这会让他们深感压力,不敢冒险,甚至有些孩子会出现拒绝进入新环境的情况,以至于不能够敢于表达自己,这也是一种焦虑的反应。
最后,孩子们也会为自己能否在新的环境中取得成功而焦虑。
除了学习成绩以外,孩子们还必须和他们的同学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他们担心自己是否会被其他孩子认可,或者他们是否能够在这个新的社会环境里取得朋友和被老师及父母的尊重和珍视。
在新的学校环境里,孩子们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学会应付各种新情景,也要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都会需要一定的耐心,毅力和能力。
幼儿入园前的焦虑是正常的,然而,家长也不应该忽视孩子入校前的焦虑,应该积极和孩子进行沟通,给予孩子适当的支持和关怀,让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克服一开始的焦虑。
孩子们在攻克适应新环境的困难时,家长的积极鼓励和支持尤为重要,家长可以担任孩子的港湾,陪伴孩子走过这段困难的时期,帮助他们熬过焦虑的挣扎,在这里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同时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学是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此时孩子们要掌握足够多知识、能力和技能,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考量他们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然而家长不能过度期望孩子做的太好,也不能过于担心孩子的学习,需要给他们适当的心理建设和自信,让孩子能够以自信的态度和开朗的心情去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去实现未来奋斗的梦想。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及对策探讨1. 引言1.1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重要性小班幼儿入园焦虑是指在幼儿进入幼儿园时出现的焦虑情绪。
这种焦虑可能影响幼儿的情绪、行为和学习能力,甚至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了解和关注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幼儿个体的发展,还可能对整个班级的氛围和园所的文化氛围产生影响。
如果幼儿们在入园过程中无法有效地处理焦虑情绪,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情绪波动大、行为异常等问题,影响到整个园所的教育质量和园长的园所形象。
对小班幼儿入园焦虑问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加强对幼儿入园焦虑问题的认识和研究,制定科学的对策措施,并积极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才能有效地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发展。
2. 正文2.1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心理成熟不足、家庭环境变化、与陌生环境不适应以及教育方式不同。
幼儿因为心理成熟度不足,在面对新环境和陌生人时容易感到焦虑和不安。
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和独立性产生怀疑,担心不能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家庭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引起幼儿的焦虑情绪。
家庭是幼儿最熟悉和依赖的地方,一旦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和失落,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幼儿与陌生环境不适应也是导致焦虑的重要因素。
幼儿园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有着陌生的老师和同伴,对于一些内向或者敏感的幼儿来说,适应起来会更加困难,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教育方式的不同也可能导致幼儿焦虑。
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方式与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可能存在差异,幼儿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规则,这种变化也会给幼儿带来不适和焦虑。
要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入园过程,必须充分了解并解决这些成因。
2.2 心理成熟不足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之一是心理成熟不足。
幼儿在小班入园时,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情绪认知和适应能力还未完全发育,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心理成熟不足表现为幼儿缺乏处理情绪的能力,不能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容易产生孤独、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缓解策略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缓解策略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缓解策略在幼儿园入学季节,许多宝贝面临着进入新环境、与新朋友相处以及适应新规则的挑战。
这些错误可能会引发幼儿园入学焦虑,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失眠、食欲不振等问题。
对于家长来说,了解并使用一些缓解幼儿入学焦虑的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些有效的策略,帮助小班幼儿克服入学焦虑,建立正确的适应机制。
1. 提前准备和了解在幼儿园入学前,家长应该提前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理念和规则。
通过参观幼儿园、与老师交流以及观察其他孩子的活动,家长可以给孩子带来一个更加真实而细致的入学准备经验。
此外,家长可以给孩子逐渐加入日常活动,如独自吃饭、穿衣服和清洁自己,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2. 建立积极的期待通过与孩子讨论即将到来的幼儿园生活,强调积极的方面,例如:“你将可以参与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并交到新朋友。
”鼓励孩子展示他们进入新环境并适应新生活的机会,为他们树立目标和期望,让他们对入学充满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3. 逐渐适应新环境在幼儿园开学前,家长可以带孩子多次到幼儿园参观,熟悉布置和环境。
逐渐增加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从最初短暂的停留到逐渐延长的停留时间。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逐渐适应新环境,降低焦虑感。
4. 建立良好的社交技能幼儿园不仅是一个学习环境,也是一个社交环境。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进行角色扮演和模拟游戏,教给幼儿如何与他人互动、合作和分享,以及如何通过言语和非言语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此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其他社交活动,例如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或与其他幼儿互动。
5. 倾听和支持在幼儿园入学的初期,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疑虑和困扰,并提供适当的支持。
家长可以通过鼓励、积极反馈和赞扬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并告诉他们入学焦虑是正常的。
在与幼儿的沟通过程中,家长应该使用肯定的语言和乐观的态度,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并适应新环境。
6. 安全感的建立建立孩子的安全感是减轻幼儿园入学焦虑的重要策略之一。
入园焦虑的原因和措施
入园焦虑的原因和措施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孩子们从小学阶段就进入了不同的学习环境,这也意味着他们将早早地经历入园焦虑的挑战。
入园焦虑是指孩子们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时所产生的紧张和不安情绪。
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了解入园焦虑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以帮助孩子们顺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本文将探讨入园焦虑的原因,并提供一些措施以帮助缓解和应对这种焦虑。
入园焦虑的原因1. 学习环境的变化对于许多孩子们来说,进入幼儿园或学前教育机构意味着从家庭环境转变为与其他孩子一起学习的新环境。
这种变化可能让孩子们感到不安和紧张。
2. 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孩子们通常是在一个相对熟悉的环境中长大的,如家庭或亲友团体。
而进入新的学习环境,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地方、新的老师和新的同学,这可能造成他们的焦虑感。
3. 分离焦虑和父母分离通常是入园焦虑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许多孩子在幼儿园或学前教育机构中与父母分开,这个过程可能会产生孩子们的焦虑和不安情绪。
4. 社交压力新的学习环境通常意味着与新的同学相处,这可能对一些孩子造成社交压力。
他们可能会担心自己能否融入新的群体,交朋友的能力和适应新的社交规则。
缓解入园焦虑的措施1. 提前介绍学习环境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可以带孩子提前到学校参观,使他们对新的学习环境有所了解。
通过引导孩子参观教室、操场和其他设施,孩子可以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2. 建立联系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可以尽可能多地与学校老师和其他家长建立联系。
这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助于减轻他们的分离焦虑。
3. 逐步适应为了缓解焦虑,家长可以逐步适应孩子到新的学习环境。
例如,可以先从短暂的分离开始,然后逐渐延长时间,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4. 安全感和信任提供给孩子一个稳定和安全的环境非常重要。
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建立亲密的关系,以便他们在入园阶段有足够的信任和安全感。
5. 帮助孩子建立友谊在入园阶段,帮助孩子建立友谊可以减轻其社交压力。
幼儿入园焦虑名词解释
幼儿入园焦虑名词解释幼儿入园焦虑是指幼儿在进入幼儿园时所表现出的一种不适应和紧张的情绪状态。
这种情绪状态可能导致幼儿不愿意上学、哭泣、焦虑、过度依赖父母等行为。
本文将从定义、表现、原因、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解释。
一、定义幼儿入园焦虑是指幼儿在进入幼儿园时表现出的一种情绪状态,通常表现为紧张、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
这种情绪状态可能导致幼儿不愿意上学、哭泣、焦虑等行为。
二、表现幼儿入园焦虑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不愿意上学、哭闹、焦虑不安、食欲不振、过度依赖父母等。
这些表现可能会在幼儿进入幼儿园的初期出现,并持续一段时间。
三、原因幼儿入园焦虑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包括:幼儿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与父母的分离焦虑、对陌生人的恐惧等。
此外,幼儿自身的性格、家庭环境、生活经历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其入园焦虑的程度。
四、解决方法针对幼儿入园焦虑,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解决方法:1.家长可以在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前,逐渐增加与幼儿的分离时间,帮助幼儿适应与父母的分离。
同时,家长可以在幼儿园中陪伴幼儿一段时间,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
2.幼儿园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和游戏,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增加与其他小朋友的交流和互动,减少幼儿的恐惧和焦虑。
3.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如故事、儿歌、游戏等,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加其对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与幼儿进行交流和互动,了解其情感需求和心理状态,为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4.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沟通和协作,共同解决幼儿入园焦虑的问题。
家长可以向教师反映幼儿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状态,教师也可以向家长提供相应的建议和帮助,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五、重要性幼儿入园焦虑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幼儿长期处于焦虑和紧张的情绪状态下,可能会导致其心理发展受到阻碍,影响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因此,解决幼儿入园焦虑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行为表现及应对方法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行为表现及应对方法入园焦虑是幼儿情绪问题中相当常见的焦虑障碍,这一现象在小班幼儿新入园时尤其突出,一般表现为不愿意与他人讲话、情绪不稳定、有攻击性行为等。
一些学者将幼儿入园焦虑的行为表现归纳为:侵犯、拒睡、拒吃、跟人、啼哭、依物、乱跑、呆坐、随地大小便等,还有学者将入园焦虑类型总结为缠人型、狂暴型、封闭型和一般型四种。
大部分学者认为,不熟悉的环境和不理解的事物会使幼儿在新环境中无所适从,从而产生入园焦虑的问题,比如表现出哭闹、失控、沉默、不肯父母离开、坐立难安等。
也有学者认为,这不仅是幼儿心理方面的原因,还与幼儿自身的个性差异、气质类型,家长的育儿理念、教养方式等息息相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要“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
因此,本文对小班幼儿入园后所产生的焦虑情绪、行为表现及教师的应对方法进行探究,旨在让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入园焦虑的行为表现、不良影响及应对方法,帮助幼儿缓解入园焦虑。
一、调查对象与调研安排笔者选取某市某幼儿园小1班的25名幼儿为调查对象(班上有2名保教老师和1名保育员),采用观察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为期10天的定时观察。
笔者针对小班幼儿入园焦虑行为表现出现的频率、持续时间、产生的原因和教师采取的应对方式进行分析。
二、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行为表现(一)小班幼儿入园焦虑主要的六种行为表现观察发现,小班幼儿入园焦虑主要有以下六种行为表现。
1哭、哭闹。
具体表现为喊叫、摔东西、撒泼打滚、缠着他人以达到某种目的、存在攻击性行为。
2.饮食异常。
具体表现为进餐过程中哭闹、打翻饭碗、不肯吃饭、拒绝教师喂饭等。
3.午睡异常。
具体表现为不愿午睡、不肯上床、上床后哭闹不止。
4.恋人恋物。
具体表现为要求教师牵手、喂饭、陪玩,还要求睡觉的时候抱着家里的玩偶。
5.其他生理现象。
具体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尿频、遗尿、便秘或便裤等。
幼儿园孩子为什么不能写字了的参考方案
幼儿园孩子为什么不能写字了幼儿园孩子为什么不能写字了的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孩子教育环境的日益优化,许多幼儿园和家庭都给孩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时我们会发现幼儿园孩子在学习写字时出现了一些困难。
那么,幼儿园孩子为什么不能写字了呢?下面就从五个方面来展开分析。
一、环境问题幼儿园孩子不能写字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环境问题。
在幼儿园教室里,有一些光线不充足、通风不好的角落,这可能会给孩子的写字造成很大的困难。
此外,教室里过多的噪音和过多的玩具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注意力,使得孩子无法集中精力完成写字任务。
二、体力问题幼儿园孩子不能写字的原因之二可能是体力问题。
在幼儿园,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坐着或站着,写字时需要用到手臂、手腕和手指的力,这就需要孩子有一定的体力和耐力才能完成。
如果孩子体力不够,就会出现无法坐腰直、手上抖动等情况,也就无法完成书写任务。
三、注意力问题幼儿园孩子不能写字的原因之三可能是注意力问题。
幼儿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往往容易分心。
如果孩子在写字时注意力不够集中,会出现字形难以控制、笔画错误和漏字等问题,导致孩子写字质量不佳,也会失去兴趣和动力。
四、练笔问题幼儿园孩子不能写字的原因之四可能是练笔不够。
写字是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反复的锻炼的,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让孩子的书写技能逐渐提高。
在幼儿园中,老师们需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练笔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要尽量避免给孩子太多的写字任务,以免造成孩子的厌学和学习压力。
五、学习环境问题幼儿园孩子不能写字的原因之五可能是学习环境问题。
幼儿园的学习环境需要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保证孩子能够在健康、安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
同时,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家园互动,加强家长的沟通和教育意识,让孩子能够在家庭环境中得到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幼儿园孩子不能写字的原因很多,解决方法也各不相同。
幼教专家应该从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给幼儿提供更好的写字学习环境,鼓励孩子多加练习和尝试。
7-1.217 分离焦虑——幼儿园入园焦虑
分离焦虑——幼儿园入园焦虑昨天一位朋友向我求助,因为刚把儿子送到幼儿园,看着孩子留在学校,自己回到办公室里,心里特别的孤寂,对孩子各种担心:担心孩子能不能融入课堂?能不能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孩子性格内向会不会受欺负?中午他自己能不能吃饱?午睡时会不会想妈妈?担心孩子不适应会不会哭?如果孩子心里不舒服,敢不敢给老师说?··总之,对她来说,这是很痛苦的一个上午,她人回到办公室,坐立不安,心却一直跟着孩子留在幼儿园,最后痛苦的哭了半天,想起来给我打电话求助。
估计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也有类似经历,孩子入园第一天,真心不好过,看孩子留在学校,自己魂不守舍、心绪不宁,第一天入园体验让很多家长深感焦虑。
这是一个典型的由于孩子上幼儿园引起的分离焦虑,孩子长大了,就会离开家庭走入社会,走入校园。
孩子的长大对父母亲而言就意味着分离,而对家庭的脱离,对爸爸妈妈的脱离,本身是成长的重要一步。
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处理分离时产生的焦虑不安和各种担忧恐惧情绪,潜移默化的会影响到孩子对学校的适应,以致整个学习成长过程,因为这是他进入社会的第一步,是他独立学习生活起点。
婴幼儿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后,又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以表示拒绝分离的情绪状态称之为分离焦虑。
是婴幼儿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多见于学龄前期。
约翰·鲍尔比(JohnBowlby)通过观察把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1、反抗阶段——嚎陶大哭,又踢又闹;2、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3、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看见爸爸妈妈时又会出现悲伤。
孩子入园,作为父母的你准备好了吗?幼儿分离焦虑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马斯洛层次理论上说,当我们生理需求缺失、安全感缺失、归宿感与自尊心缺失时我们会变得焦虑不安。
入园是孩子的“心理断乳期”,分离焦虑是孩子离开母亲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
孩子入园焦虑可能有哪些表现
孩子入园焦虑可能有哪些表现
1、抵制入园的行为
当发现幼儿园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好玩之后,孩子为了逃避入园的“厄运”,往往会做出许多地抵制行为,如,哭哭啼啼,试图软化父母把他们留在家里;再比如,捶胸顿足、撒泼打滚,试图以“武力”解决问题;再比如,磨磨蹭蹭,尽量拖延去幼儿园的时间……
2、性情的突然改变
不少妈妈会发现,孩子入园后,原本外向的性格可能会变得内向了,原本乖巧的孩子变得爱哭鼻子、爱发脾气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这都是孩子是突然面临陌生环境时所表现出的本能反应,因为在家庭所创造的安全场突然消失之后,原有的生活秩序被打乱,他们一下子失去了对周围环境的掌控感,这种被剥夺的感觉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需要发泄、需要自我保护,异常表现便由此产生。
3、生理上的变化
.
4、生活技能的倒退
入园焦虑还可能造成孩子生活技能的倒退,这种情况在家里的表现尤为明显,比如,原本已经喜欢独立活动的孩子变得更加粘人了,原本具有一定自理能力的孩子突然变得“弱智”,随地拉屎拉尿了,原本睡眠踏实的孩子突然变得睡眠不安、多梦易醒了,等等。
孩子需要用这类倒退的行为来唤起家
长更多的关爱,从而使在园期间失去的亲情之爱得到补偿,同时,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无所顾忌地放松行为也是一种宣泄,有助于他们尽快修复入园带来的不安。
幼儿入园焦虑表现及原因(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幼儿入园焦虑表现及原因一、幼儿入园焦虑表现(一)入园焦虑的内涵所谓焦虑,是指个体预感到即将面临不良处境时的一种紧张情绪。
入园焦虑是指由入园导致的生活规律及周围环境的转变给幼儿造成的心理负担。
从一定意义上讲,分离焦虑构成了幼儿入园焦虑的核心内容。
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
依恋对象通常包括幼儿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别的亲近者或抚养者。
入园焦虑在入园适应期内表现最为突出,入园焦虑对幼儿身心发展有诸多方面的影响。
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但如果这种心理压力过于严重且长时间得不到消除或缓解,会给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二)入园焦虑的表现1.严重依恋父母及其他带养人员、不肯去幼儿园、情绪变化无常、哭闹不止。
这多是由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环境因素的巨大转变引起的,是幼儿入园最常见的心理压力表现。
有的幼儿得知要去幼儿园就不肯出家门,或一接近幼儿园就开始哭,在家长离园时,抓住家长不放,拼命推开或撕扯教师;有的在吃饭、睡觉、上课、游戏时哭泣不止;有的紧紧抓住第一位接待他的教师,这个教师便成为他以后认定的教师,这位教师一离开便哭。
2.生理紊乱一些幼儿到了幼儿园不能独立进餐,不能独自如厕,中午要老师陪在身边才能入睡,无法完成老师关于学习和生活的指令等等。
情况严重的幼儿甚至出现拒绝进食、神经紊乱、内分泌失调以及严重的攻击性行为等一系列异常的心理不适现象。
诸如此类表现与幼儿园生活的规则要求之间的冲突,会使幼儿心理出现严重失衡,入园前基本具备的自理能力在入园初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
据调查得知,90%的小朋友在家能顺利如厕,但在入园第一周,能够顺利处理大小便的却不到40%,几乎每天都会有20%左右的幼儿出现尿床尿裤的现象,几乎每天都会有一两个大便不做声,不如厕的现象。
3.单独活动,不愿融入集体这是幼儿社交方面的压力反应。
一小部分幼儿入园之初并不怯懦,但不参与集体游戏,只愿意单独活动。
幼儿园为什么不让写字了的参考方案
幼儿园为什么不让写字了1. 幼儿园不让写字的原因:帮助幼儿全面发展幼儿时期是宝宝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大脑发育快速,需要接受各种刺激才能全面发展。
因此,幼儿园不让幼儿在纸上写字,是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会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幼儿的触觉、视觉、听觉等感官,以帮助幼儿在各个方面全面发展。
2. 幼儿园不让写字的原因:小纸条带来的不良影响幼儿时期,孩子心思细腻,容易受到身边各种事物的影响。
如果幼儿在纸上写字,儿童间很容易出现传递小纸条的情况。
这并不是教育者希望看到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不良影响,例如负面言论、欺凌等行为。
同时,小纸条也容易造成幼儿教室领域的扰乱,对于幼儿的学习和生活都是不利的,因此不让幼儿在纸上写字也是出于维护教学秩序和纪律的目的。
3. 幼儿园不让写字的原因:利于幼儿语言沟通的提升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但是如果幼儿在纸上写字,就容易让他们沉迷于书写过程,而忽视了说话交流的重要性。
如果换成幼儿通过口头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就可以有机会拓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让孩子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4. 幼儿园不让写字的原因:降低幼儿的压力和焦虑对于很多幼儿来说,学习写字可能是一件让他们感到有点吃力的事情,会让他们感到有一定程度的焦虑和压力。
如果幼儿园不强制让幼儿写字,可以帮助幼儿减少一些负面情感的影响,让幼儿心情更加愉悦。
5. 幼儿园不让写字的原因: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对于幼儿来说,好奇心是其天然的特质,因此幼儿园注重的是通过自由探索等方式来让幼儿自然而然地了解周围环境和事物。
如果让幼儿一直坐在台子前面写字,就会让幼儿缺乏探索和自由发掘的机会,这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是不利的。
因此,幼儿园不强制要求幼儿在纸上写字,这也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自由探索、自由玩耍。
综上,幼儿园不让幼儿在纸上写字是出于多种原因,在这个背景下,幼儿园也会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孩子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师_教育随笔--入园焦虑
幼儿园教师_教育随笔--入园焦虑
孩子们幼儿园入园后我们把孩子们在园的吃饭照片、午睡照片、玩游戏的照片、各种活动的照片发到班级群,及时反馈给家长们。
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采用了线上与家长沟通幼儿情况,例如哭闹比较厉害的幼儿,小手有小动作的,爱打闹,不爱午睡的、家长焦虑比较大的等等,老师了解孩子们在家的表现,与家长一起分析想出对应的策略。
每年的小班老师的身边都会有几个小跟班,老师去哪里就跟着老师去哪。
还有就是默默流眼泪、偷偷的哭,这样的孩子往往是被我们老师所忽略的,实际上他们内心的焦虑不亚于哇哇大哭的孩子,哇哇大哭得孩子能发泄出来,这样的孩子只能把不满的情绪憋在心里,长此下去对身心健康不利。
我们班的靳雯悦小朋友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下午起床后对靳雯悦说:老师给你梳个漂亮的小辫子吧!带着梳好后的她照镜子,孩子开心极了。
一直是短头发的李成蹊也想让老师给梳个小辫子,两个人的朝天辫引起了更多孩子的关注,好多孩子都要求老师梳一样的小辫子,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拉近孩子与老师距
离的契机。
于是第二天,这种一节一节的朝天辫成了我们小三班的班专属发型,连王梓淼这个男孩子都吵着要让老师也给自己扎一个。
我们通过不同换发型,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关爱,通过集体的小辫子发型在小三班找到了归属感。
幼儿入园焦虑情绪的原因及措施
2022-08-31 22:431生活的第一步。
到幼儿园后,一切都目生得难以承受了,幼儿就必然会产生不安感,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拟差,他们稍不合意就会发脾气、大声喊叫、哇哇哭闹。
孩子哭闹和不愿意的情况是因为孩子从小在家长身边长大,蓦地要离开家长到一个目生的环境当中去,他就会产生"别离焦虑〞和"目生焦虑〞。
"别离焦虑〞使孩子产生一种离开家长的不安全感; "目生焦虑〞使孩子因为接触到新环境和新教师、新同学而感到紧X,所以对亲人的依恋感特殊强。
新的环境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新要求与他们原有的心理开展水平往往会产生矛盾,形成心理冲突。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
刚入园的幼儿首先想到的不是吃、喝、睡等根本的生理要求,而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这时,教师和家长就要千方百计满足他们新的心理需要,消除焦虑,匡助他们尽快进入群体环境,尽快恢复到原来的心理需要构造层次上来。
只要家长和教师保持清醒镇静的头脑,悉心了解、分析情况,从孩子的长远与大局出发,相互信任,密切配合,这一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在入园初期,家长总有许多不放心的理由,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还是依依不舍,总希翼再抱一抱,长期在教室门口、窗口X 望,生怕有个闪失。
其主要原因是家长对幼儿园还没有建立信任态度,总是耽忧教师责任心不强、没有爱心,耽忧孩子在幼儿园得不到悉心的照应。
当幼儿回到家里,家长总是在物质和精神上过分牵就或者无原那么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等等,这些现象的产生,都表现出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的别离焦虑。
3现代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过惯了众星捧月的日子,尤其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的孩子更是如此。
老人们对孩子疼爱有加、育儿观念陈旧、重养轻教,生活上都由大人包办,造成孩子在生活上不能自理,偏食、挑食情况严重,作息时间相当混乱,形成为了任性、专横的性格等。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他们要学会遵守相应的规那末,开场学习独立生活,因此就会遇到生活上的一系列问题,如不会自己吃饭、不会穿衣入厕、不会与同伴分享玩具等,面对这些方面的压力和不适应,幼儿只能采用一些消极的方法来发泄情绪。
幼儿入园焦虑如何应对
幼儿入园焦虑如何应对幼儿入园焦虑如何应对幼儿入园焦虑如何应对一、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1.把握习惯养成的时间段据有关专业机构的信息显示,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行为习惯一般都在学龄前,也就是说孩子在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就已经养成了能否生活自理的能力。
父母只要适当把握了和时间和机会,孩子就完全可以做到拥有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就像三岁的孩子可以自己倒水喝,四岁的孩子可以自端碗吃饭,五岁的孩子可以自己穿脱衣服一样,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孩子就能做好。
2.给与孩子鼓励和帮助每个人都有童年,但每个人对童年的记忆都不一样,有些孩子会一生都记得父亲帮助他把一个大箱子抬进自己的房间,从些他有了属于自己的书柜。
孩子学着收拾房间,并且整理衣服和书籍这是一个很好的表现,父母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帮助他鼓励他,而不是嘲笑他保是阻止他这么做。
最聪明的父母永远都用欣赏的目光看孩子,最愚蠢的父母总是用怀疑的目光看孩子。
因此,当你的孩子出现了很糟糕的处理能力时,请问问自己有没有责任。
3.为孩子创造自理机会聪明的父母总是为孩子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因此,聪明的父母也就给了孩子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经验。
比如,父母告诉孩子他们要出差,可能有几天不在家,这几天需要孩子自己来处理生活上的一些事情,然后告诉孩子冰箱里有食物,常用物品都放在哪儿,给孩子一个独自在家自理生活的发机会。
而不是把孩子送到朋友家或是干脆请一个临时保姆来照顾孩子。
更多的.时候,父母只要给孩子提供机会就行了,而不需要你来怎么教会他做。
4.相信自己的孩子能行许多孩子这之所以没能拥有很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是父母的原因所导致,在他们还小的时候,父母总是担心孩子不行,不给孩子自已来的机会,因而就导致孩子可能十岁了还不会系鞋带。
遇到父母不在家只能叫外卖,或是到亲戚朋友家吃饭。
其实,父母大可不必这样子不信任自己的孩子,父母要相信孩子真的什么都可以自己来,比如说学习做饭,六岁左右就可以开始做饭了,至于像穿衣服,系鞋带这样子的小事性,应该在三岁时就开始都会孩子,总之是越早教会孩子自理,对孩子未来的帮助越大。
幼儿园不允许写字吗现在怎么写的解决方案
幼儿园不允许写字吗现在怎么写关于幼儿园不允许写字的问题,我们需要先从幼儿阶段开始说起。
在幼儿阶段,孩子们的语言能力正在成长,他们的心智能力也还不够成熟。
因此,幼儿园一般不会让孩子写字,而是帮助孩子学习识字、认字、看图、听故事,并通过听、看、做来辅助孩子们的记忆和启蒙。
很多家长认为,幼儿园不允许写字会影响孩子发展,但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其可取之处的。
首先,幼儿园主要的任务是通过创造的活动和游戏来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让孩子在学习与游戏中获得快乐。
而写字这项技能,需要一定的技术与认知能力,对孩子的要求比较高。
过早地迫使孩子学习写字,可能会增加孩子的学习压力,增加了孩子的焦虑感,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
其次,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孩子建立学习与探究的兴趣,而不是培养孩子的技能。
孩子的大脑在幼儿阶段会呈现出比较灵活的状态,适合通过玩与“学做”方法,将学习与游戏相结合,协调身边的感性与理性的整合。
通过“看、听、说、做”四个层面的学习,幼儿园帮助孩子们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最后,幼儿园一般会通过艺术素材、让孩子们练习抓握、开发小运动等浅层课程来帮助孩子提升对字的认知水平与表达能力。
孩子们在接受基础训练的同时,可以扮演动手实践的角色,发展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这些训练不但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信心,还帮助孩子们培养对身体的掌控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园不允许小孩子写字确实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需要的做法。
幼儿园通过“看、听、说、做”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全面的素质,培养兴趣,而最后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以后学习生涯中产生的种种困难,让德智体美全面兼备。
因此,家长们可以带着对孩子好的心态,与幼儿园共同探讨时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3-4岁的孩子不能写字随着家长对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视,早期智力开发成了家长最关心的话题。
不少家长问我:“我的孩子能握笔了,可以写字了吗?”研究表明,写字是许多能力的综合表现,绘画是写字能力发展的起点,3岁以下,是以涂鸦代表写字的;3-4岁的孩子从点到线,画线,圆,三角形等;4-5岁左右能尝试模仿写自己的名字和简单的字;5岁以上,才能尝试些简单的正体字,并乐于写自己的名字。
所以小学后才正式练习写字是非常合乎孩子发展的需要。
写字需要以下能力为基础:(1)大小肌肉要发育成熟。
写字需手指,手腕良好的运用及控制,此外,脊柱,头颈及双脚的平衡姿势,都影响到写字的耐力和能力。
幼儿期正是大小肌肉迅速发展的时期,过早练习写字无疑是得不偿失。
(2)视觉区别能力的发展。
辨别异同是写字的重要条件之一。
幼儿期练习区别异同的游戏很有价值,如同在相同物体中找出不同处,或找出两类图形中相同或不同的部分等,这些游戏能帮助孩子发展由简到繁的区别异同能力,为将来写字和认字时区别字与字间的细微差别打下基础。
空间概念的理解。
空间概念指了解上下,左右,前后等相关位置。
当孩子具备这项能力后,字形大小与搭配才会正确。
孩子写字的好坏是由孩子小手的控笔能力决定的。
孩子的小手越灵巧,对笔的控制能力就越强。
所以,从小锻炼孩子的小手就显得格外重要。
锻炼孩子手部肌肉精细动作的发展,方法有多种,最省事的方法是平时让孩子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比如脱穿衣服、扣纽扣、系鞋带。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孩子画画、做手工、折纸、剪纸。
这样孩子在运用小手的过程中,眼手的协调能力得到加强,为以后的写字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也很重要。
我们发现,4岁的孩子在写数字时,经常会出现反字变形等现象,如:把3写成Ε,7写成Γ ,10写成01;或两个数字紧贴在一起变成Ρ或q,数字8写成:∞,除了“1”笔画过于简单,其它一些数字(2~9)几乎都被那些个懵懵懂懂的孩子很有创意地变了形。
4岁的孩子对左右还分辨不清,这时还不宜让孩子练习写字。
国外有些研究表明,只有在绘画能力逐渐发展到能完成9种图形后,儿童才真正具备文字书写技能所需的必要基础。
作为基础技能的9种图形是:水平线、垂直线、圆圈、正十字、右角平分线、正方形、左角平分线、交叉线和三角形。
儿童大约在4岁11个月左右能达到完成以上9种图形的水平。
这种研究只是针对国外的拼音文字。
中国汉字是很复杂的象形文字,它的形状结构要比拼音复杂很多,孩子在学习书写汉字时对其精细动作技能的要求也就要高一些,尤其是“ㄅ”“ㄋ”这样的笔画,有些五六岁的孩子在书写时也是很困难的。
家长要想早些让孩子进行汉字书写练习,就多给孩子一些机会锻炼他们的小手吧浅谈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症各位家长:下面就由我为大家讲一下新生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以及影响幼儿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孩子上幼儿园,一般都会有哭闹和不情愿的情况发生。
这是因为孩子从小在家长身边长大,突然要离开家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去,他就会产生“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使孩子产生一种离开家长的不安全感。
新的环境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新要求与他们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往往会产生矛盾,形成心理冲突。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
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
到幼儿园后,一切都陌生得难以接受了,幼儿就必然会产生不安感,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他们稍不合意就会发脾气、大声喊叫、哇哇哭闹。
因此,如何让新生入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幼儿园教育中所不可忽视的。
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差,他们稍不合意就会发脾气、大声喊叫、哇哇哭闹。
因此,如何让新生入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幼儿园教育中所不可忽视的。
幼儿情绪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家长的焦虑情绪影响着幼儿孩子情绪不稳定在入园初期,家长总有许多不放心的理由,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还是恋恋不舍,总希望再抱一抱,长时间在教室门口、窗口张望,生怕有个闪失。
其主要原因是家长对幼儿园还没有建立信任态度,总是担心教师责任心不强、没有爱心,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得不到悉心的照顾。
当幼儿回到家里,家长总是在物质和精神上过分迁就或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等等,这些现象的产生,都表现出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的分离焦虑。
2、幼儿在生活方面没有养成好的习惯。
现代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过惯了众星捧月的日子,尤其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的孩子更是如此。
老人们对孩子疼爱有加、重养轻教,生活上都由大人包办,造成孩子在生活上不能自理,偏食、挑食情况严重,作息时间相当混乱,形成了任性、专横的性格等。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他们要学会遵守相应的规则,开始学习独立生活,因此就会遇到生活上的一系列问题,如不会自己吃饭、不会穿衣入厕、不会与同伴分享玩具等,面对这些方面的压力和不适应,幼儿只能采用一些消极的办法来发泄情绪。
3、生活环境的改变影响着幼儿的情绪。
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儿童期则有两种基本需要,一是安全需要,二是满足需要。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环境发生变化,接受的信息多了,面临的问题也变得比较复杂。
这时,幼儿心理安全的天平被打破,使幼儿产生紧张感和不适应感,从而出现哭闹等情绪焦虑等反应。
4、家园及时沟通,减轻家长的焦虑。
每位家长在看见自己的孩子入园时又哭又闹,都表现出非常的焦虑。
有的一听到孩子哭就抱着不放……,有的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很可怜,对孩子过分的迁就……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幼儿新入园时情绪的稳定。
如何减轻家长心里的焦虑,家园的及时沟通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新生入园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让家长明白,幼儿哭闹不愿上幼儿园是正常的,因为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幼儿总会有情绪要发泄,家长要有心理准备,更不要因为心疼孩子而不把他送到幼儿园,这样只会让孩子一次比一次哭得更厉害,就更难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其次,家长要讲信用,不能对幼儿说谎。
为了让孩子上幼儿园,有些家长用哄骗的方法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结果说话不算数,影响幼儿对您的信任,家长应该告诉孩子:每天爸爸妈妈上班,你上幼儿园,下班后,我们到幼儿园来接你,星期天我们在家一起休息。
时间长了,形成规律,幼儿也习惯了;再次,家人意见要统一。
孩子虽小,却很会观察大人的脸色,所以家人在坚持每天送幼儿上幼儿园的观点一定要一致,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争执;最后,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还应详细了解幼儿园的一些规章制度,如接送的要求、请假的手续等。
"分离焦虑症"主要表现在饮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孩子常出现做噩梦、讲梦话、烦躁不安、食欲不振、乏力多汗等症状,有的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最初一周内还会发生感冒、腹泻等疾病。
因此及早地发现并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其能力的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1、入园前全家意见要统一在孩子入园以前,家里的所有成员都要态度一致,支持并鼓励孩子入园。
现在,有一些家庭中,父母坚持让孩子去幼儿园,可是祖父母觉得心疼,有的老人还总是在孩子面前掉眼泪,这样的情况对孩子入园特别不利,只能让孩子更紧张,更不愿意去幼儿园。
所以,家中的所有人都要以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情绪来影响孩子。
2、建立新的依恋关系分离焦虑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恋的人,出现了不安全感。
要让孩子不产生焦虑,就要让孩子与老师建立新的依恋关系。
一定要让孩子在入园以前提前认识老师,最好能和老师接触3到4次。
要对孩子多夸奖老师的和气、漂亮。
告诉孩子老师会讲很多故事,会唱歌,会带你们做游戏。
切忌用老师来吓唬孩子。
3、培养生活的技能焦虑的产生有时还因为孩子的生活能力差,在幼儿园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会做,所以,孩子觉得不方便,同时伴有心理上的紧张。
在入园之前,家长应该给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能在吃饭时随意走动等。
指导孩子试着在大小便后自己脱、提裤子。
自己洗手,自己睡觉,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等。
家长在指导时不要心急,因为,你越是着急,孩子就越紧张,越怕上幼儿园。
4、前20天要坚持住孩子入园时,家长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
孩子入园第一天,有些哭闹是正常的,家长适当地安慰一下就可以走,老师一定有能力把孩子哄好。
有时候,孩子哭家长也哭,这种情况对孩子绝对没有好处。
有的家长在送完孩子以后不肯离开,不时地来门前张望,这样只能让孩子刚刚稳定的情绪又起波动。
所以,家长送完孩子就放心地去做自己的工作,孩子很快就能和小朋友玩儿到一处的。
有的孩子入园时没有哭闹,过了三四天却哭闹起来了,家长认为是孩子在幼儿园受了什么委屈,就不送了。
其实,这是一个正常现象,是因为幼儿园里的新鲜感少了,诱惑没有以前大了。
在入园的初期家长一定要坚持让孩子入园,幼儿会在20天左右的时间适应幼儿园生活。
正确对待以下现象:1、体重下降是正常现象新入园的幼儿可能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加上尚未适应幼儿园生活,可能会上火,所以要注意给孩子多喝水、多吃水果。
初入园的幼儿由于心理不适应,情绪不稳,会造成免疫力下降,部分宝宝入园一个月左右,体重会有所下降,只要不是十分严重,均属正常现象。
家长可以通过加强生活护理和幼儿心理的调试,来度过这一时期。
2、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是正常。
我们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众星捧月。
有些孩子从出生到现在都没有被别人欺负过,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亲人半步,都是在亲人的呵护下与他人交往。
来到幼儿园,开始群体生活与独立生活,因为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一张凳子,甚至一张纸,他们都会发生争执,甚至动口动手,也就会出现脸抓破、手被咬等现象。
为什么?从心理学角度说,3岁左右的孩子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凡是以自我为中心。
再则因为3岁左右的孩子动作先于语言,当发生矛盾时,他们不会用语言去解释,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用动作解决了事。
因此,冲突是正常的,也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怎样让孩子学习交往?在幼儿园老师们会开展一些促进孩子交往的活动,如“玩具大家一起分享”、“我们都是好朋友”等活动,也希望家长在家多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多与伙伴玩耍,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学习分享,学习谦让,让孩子早日成为社会人。
下面就为大家讲一下新生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以及影响幼儿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孩子上幼儿园,一般都会有哭闹和不情愿的情况发生。
这是因为孩子从小在家长身边长大,突然要离开家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去,他就会产生“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使孩子产生一种离开家长的不安全感。
新的环境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新要求与他们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往往会产生矛盾,形成心理冲突。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
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