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思考题
遥感
第一章本章思考题:1.遥感概念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3.与传统对地探测手段比较,遥感的特点?举例说明4.遥感的分类?分类依据?遥感: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来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综合技术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遥感特点: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瞬时信息获取范围如一幅Landsat图像,覆盖面积185 km×185 km,在5~6 min内可完成扫描,实现对地的大面积同步观测。
所取得的数据可进行大面积资源和环境调查,并且不受地形阻隔等限制。
2.时效性——同一地区信息获取的重复周期遥感探测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监测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
一般地球资源卫星8~9天可重复一次,气象卫星每天两次,而传统的地面调查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周期很长。
因此,遥感方法具有很好的时效性。
遥感在天气预报、火灾和水灾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领域的应用,反映了遥感方法的时效性优势。
3.信息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的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地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客观地记录了地面的实际状况,数据综合性很强。
同时,不同的卫星传感器获得的同一地区的数据以及同一传感器在不同时间获得的同一地区的数据,均具有可比性。
4.经济性——与传统信息获取手段相比从投入的费用与所获取的效益看,遥感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Landsat卫星的投入与效益比估计为1:80 。
5.局限性——相对于整个电磁波谱段而言信息的提取方法不能满足遥感快速发展的要求。
数据的挖掘技术不完善,使得大量的遥感数据无法有效利用。
遥感分类:1)按遥感平台分类: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2)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类: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3)按工作方式分类: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4)按应用领域分类:大的研究领域具体应用领域结论:电磁辐射理论是遥感的物理基础。
遥感概论复习思考题
遥感概论复习思考题第一章主动遥感与被动遥感?主动遥感是指从遥感台上的人工辐射源,向目标物发射一定形式的电磁波,再由传感器接收和记录其反射波的遥感系统。
被动遥感是指遥感系统本身不带有辐射源的探测系统;亦即在遥感探测时,探测仪器获取和记录目标物体自身发射或是反射来自自然辐射源(如太阳)的电磁波信息的遥感系统。
两者的区别在于:主动遥感是既辐射也接受目标物的反射,而被动遥感只是接受目标物的反射信息。
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狭义理解,遥感是指从不同高度的平台上,使用各种传感器,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广义理解,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总之,遥感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遥感技术系统: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直至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完整技术系统。
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遥感试验:对电磁波特性、信息获取、传输和处理技术的试验。
根据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设计传感器,遥感信息获取:利用传感器接收地面目标物反射和发射的电磁波信息。
遥感信息处理:地面站接收到遥感卫星发送来的数字信息,记录在高密度的磁介质上,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
遥感信息应用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1、大面积同步观测覆盖范围大、信息丰富。
影像包含各种地表景观信息,有可见的,也有潜在的。
2、时效性重复探测,有利于进行动态分析。
3、多波段性波段的延长使对地球的观测走向了全天候。
4、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综合反映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自然信息和人文信息。
不同的卫星传感器获得的同一地区的数据以及同一传感器在不同时间获得的同一地区的数据,均具有可比性5、 经济性从投入的费用与所获取的效益看,遥感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遥感科学-思考题汇总-20152
遥感科学-思考题汇总-20152“遥感科学”思考题1. 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有哪些?遥感的主要特点:(1)观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2)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3)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4)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红外遥感昼夜探测、微波遥感全球探测人们可以从中选择需要的信息(5)经济型:与传统方法相比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还是很有限,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
2. 试说明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多层次:地面、航空、航天、宇宙从单一传感器---多传感器分辨率不断提高:空间、时间、辐射和光谱分辨率不断提高全天候、全天时:可见光/红外、短波红外、热红外、微波静态---动态:短周期、多时相定性---定量:新的算法、半自动化、自动化、智能化遥感和非遥感资料结合遥感和GIS、GNN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System,GPS、北斗、伽利略计划等)结合3. 如何理解“遥感”是以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来探测、研究地面目标的科学?遥感利用航天、航空(包括近地面)遥感平台上的遥感仪器,获取地球表层(包括陆圈、水圈。
生物圈、大气圈)特征的反射或发射电辐射能的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定性、定量地研究地球表层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地学过程,为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服务。
这里把地球作为遥感的研究对象。
因此,遥感是以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来探测、研究地面目标的科学。
4. 掌握并理解遥感的基本过程(提示:辐射源——大气——地表——大气——传感器——应用等环节)。
(1(能源(辐射源)。
所有的被动遥感所利用的能源均为太阳辐射能。
(2(在大气中传播。
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层,部分被大气中的微粒散射和吸收,使能量衰减。
(3(到达地表的能量与地表物质相互作用。
(0684)《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思考题答案
(0684)《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名词1、遥感(Remote Sensing),从广义上说是泛指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
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仪器(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技术。
2、电磁波谱(Electramagitic spectrum):将电磁波按照波长的长短排列制成图表3、太阳常数:当地球处于日地平均距离时,单位时间内投射到位于地球大气上界,且垂直于太阳光射线的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为1385士7W/m’。
此数值称为太阳常数。
4、地物光谱特性:自然界中,不同的地物具有的不同的对电磁波不同波段范围的辐射规律(反射、发射、吸收、透射),称地物的该特性为其光谱特性。
5、地物反射光谱与地物反射光谱曲线:地物的反射率随人射波长变化的规律,叫做地物反射光谱。
按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关系绘成的曲线(根坐标为波长值,纵坐标为反射率)称为地物反射光谱曲线6、黑体:所谓黑体是“绝对黑体”的简称,指在任何温度下,对于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恒等于1(100%)的物体。
7、基尔霍夫定律:在任一给定温度下,地物的辐射通量密度和吸收率之比,对任何地物都是一个常数,并且等于该温度下黑体辐射通量密度。
(T一定Wλ/α= Wλ黑)8、大气窗口:大气层的反射,吸收和散射作用,削弱了大气层对电磁辐射的透明度。
通常把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9、饱和度:纯度,色彩纯粹和色彩鲜艳的程度10、传感器:遥感中用来探测和记录地物电磁波辐射信息的仪器。
10、反差contrast:感光材料的乳剂层上使影象表达出所摄物体各部分在光量方面有差别的能力,称为反差。
根据感光材料的反差大小可将感光材料分为软性片、中性片、硬性片11、像对stereopair: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地物所拍摄的两张相片12、航向重叠(longitudinal overlap):为了使同一条航线上相邻相片的地物能相互衔接以及满足立体观察的需要,相邻相片间需要有一定的重叠,称为航向重叠。
遥感科学-复习思考题
“遥感科学”复习思考题
1.掌握遥感的概念及基本过程。
2.了解假彩色图像合成的原理。
3.了解遥感技术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4.掌握遥感应用的基本步骤。
5.掌握辐射出射度、辐射亮度的概念。
6.了解黑体的概念及黑体辐射的三大定律。
7.散射的概念及大气散射作用对遥感的影响。
8.反射率、反照率、朗伯体、、大气窗口、植被指数的概念。
9.理解遥感数据的空间、光谱、时间、辐射分辨率及其在遥感应用上的意义。
10.掌握植被、水体的反射波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1.理解地物光谱特性的‘时间效应’与‘空间效应’及其对遥感应用的意义。
12.掌握遥感真实性检验的概念和意义。
13.了解地面、航空、航天遥感的作用。
14.比辐射率的概念及主要影响因素。
15.掌握雷达遥感主要特点(与光学遥感相比)。
16.掌握光学传感器定标的概念、意义。
17.理解定标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18.掌握遥感图像大气纠正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19.了解大气校正的基本方法。
国科大遥感B总复习思考题完整答案整理版
总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遥感”是以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来探测、研究地面目标的科学?2. 遥感的特点(优势)主要有哪些?3. 说明遥感应用的基本步骤。
②③⑤⑥4. 掌握辐射出射度M 、辐射亮度L 的概念。
...M =ddAL =dd dA cos θ5. 试说明黑体的概念及黑体辐射的三大定律。
λmax =A T6. 被动遥感、主动遥感的概念。
7. 大气散射的概念。
8. 大气纠正的概念。
9. 反射率、反照率的概念。
10. 朗伯体的概念。
11. 遥感数据的空间、光谱、时间、辐射分辨率的概念及其在遥感应用上的意义。
12.简述植被的反射波谱特征,并分析它的影响因素。
13 了解高光谱遥感的概念,掌握其主要特点(与宽波段遥感相比)。
14. 什么是比辐射率?地物比辐射率受哪些主要因素影响?λλε(Τλ)=M S(Τλ)M B(Τλ)15. 试说明地表温度反演的基本方法与思路(单窗、劈窗算法)。
16. 试分析雷达遥感与光学遥感相比的主要特点(或优势)。
17. 试分析雷达回波强度(后向散射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
18. 微波的穿透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19.掌握地学相关分析的概念,并说明在遥感应用中为什么要进行地学相关分析?20. 分层分类法的概念及特点。
21. 遥感数据融合的概念是什么?22. 数据融合的目的是什么?23.掌握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方法的优缺点。
24.了解分类精度分析评价的方法。
③。
《遥感原理与应用》各章重点内容及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遥感的基本概念掌握遥感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1,概念:字面含义:遥远地感知。
广义的含义:泛指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地物的技术。
狭义的含义:指从空中和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地物的电磁波反射或发射信息进行探测,并经传输、处理和判读分析,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综合性技术。
2,特点:(1)宏观观测,大范围获取数据资料。
(2)动态监测,快速更新监控范围数据(3)技术手段多样,可获取海量信息(4)应用领域广泛,经济效益高3,分类:(1)按平台: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2)按波段: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光谱(高光谱)遥感(3)按工作方式:主动式遥感,被动式遥感(4)按记录方式: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5)按应用领域: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遥感的应用熟悉遥感技术在测绘和汶川抗震救灾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制作卫星影像地图修测地形图地形测绘制作专题图在汶川地震中的应用:迅速了解灾情、科学指挥救灾遥感搜救直升机遥感关注堰塞湖灾后重建规划第二章遥感物理基础◇电磁波基础电磁波及其特性、电磁波谱、遥感应用的电磁波波谱段电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在真空或物质中通过电磁场的振动而传输电磁能量的波。
将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按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制成的图表叫做电磁波谱◇物体的发射辐射黑体、基尔霍夫辐射定律、地物发射光谱特征的特点黑体:入射的全部电磁波被完全吸收,既无反射也没有透射的物体。
基尔霍夫辐射定律:一定温度下的物体,对某一波长的电磁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和发射能力相对应。
吸收能力越强,发射能力也越强。
地物发射光谱特征的特点:⏹任何温度大于AZ的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和微波,高温物体,还能发射可见光;⏹T恒定时,物体吸收和发射的电磁波波长一致;⏹任何物体发射红外线的强度与温度有关,而发射微波的差别与物体性质有关;⏹不同性质的物体具有不同的发射波谱曲线;⏹一般而言,粗糙的物体发射系数较大。
安徽理工大学_摄影测量与遥感思考题库
一.填空题1. 摄影测量与遥感要解决的是所获信息的“2W”问题,即where(在哪儿)和what(是什么)这两大问题。
2、摄影测量的发展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三种方法。
3.同一条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一般在60%以上。
相邻航线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重叠度要求在24%以上。
4.摄影中心且垂直于像平面的直线叫做主光线(轴),它与像平面的交点称为像主点。
5.航空摄影像片为中心投影。
6.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像平面坐标系、像空间坐标系、像空间辅助坐标系、摄影测量坐标系、地面测量坐标系和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
7.像点a、摄影中心S和物点A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三点之间的数学关系式称为共线条件方程式(或中心投影构像方程,万能公式)8.利用航摄像片上三个以上像点坐标和相应的地面点坐标,计算像片的外方位元素的工作,称为单张像片的空间后方交会。
9..相对定向的目的是确定相邻像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最少需要5对同名像点。
10.解求单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最少需要3个平高地面控制点。
11.采用连续法对像对进行相对定位时,通常采用左像片的像空间直角坐标系作为描述两张像片相对位置的像空间辅助坐标系。
12.单元模型的绝对定向最少需要2个平高和1个高程地面控制点。
13.两个空间直角坐标系间的坐标变换最少需要2个平高和1个高程地面控制点。
14.恢复立体像对左右像片的相互位置关系依据的是共面条件方程。
15.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根据平差计算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单模型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单航带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和区域网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三类。
16.影像数字化包括采样和量化两项内容。
17.用于影像匹配的特征分为点特征和线特征两种。
18.基于灰度的影像相关的基本方法有相关系数法、协方差法和高精度最小二乘相关19.为了获得纠正影像格网的灰度值,有两种方案,分别称为直接法方案和间接法方案。
19.遥感技术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电磁波波段的工作区域,可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等。
遥感复习思考题答案
遥感复习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遥感(狭义):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方式,对电磁波辐射能量的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体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2.遥感地质学:以遥感技术为手段,通过对地球表面影像特征的获取、处理、分析和解译,来探测研究地质现象、地质资源和地质环境的技术学科。
3.电磁波谱各波段波长范围:紫外线:0.01-0.38μm(碳酸盐岩分布,水面油污染)可见光:0.38-0.76μm(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是遥感最常用的波段)红外线:0.76-1000μm(监测热污染、火山、森林火灾)微波:1mm-1m(全天候遥感,具有穿透力,发展潜力大)1题:地学遥感,遥感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遥感地质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和表层的地质体(如岩石、(1)遥感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断裂),地质现象(如火山喷发)的电磁辐射的各种特征。
(2)遥感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反射、吸收、发射)特征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遥感数据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遥感技术在地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效评估。
(3)遥感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地物波谱测试方法,·数据统计相关分析的方法,·模拟试验的方法,·模式识别与视觉效应的方法,·地学(地质、地理、地貌、地图学)的有关研究分析方法。
2题:遥感学的发展历史分为几个阶段?各自特点如何?3题:遥感的技术系统和技术特点?技术系统:遥感器和运载工具、信息的接收和预处理、分析解译系统技术特点:①宏观观测,大范围获取数据资料;②动态监测,快速更新监控范围数据;③技术手段多样,可获取海量信息;④应用领域广泛,经济效益高。
第二章:遥感物理基础1.描述电磁波的四个基本物理量是什么?波长、强度、传播方向、偏震面是描述电磁波的四个基本物理量2.电磁波叠加、相干、衍射、散射、偏振的概念;叠加:相遇点的复合震动等于各列波在该点的矢量和,而在其它位置每一列波仍保持原有特征(震动方向、频率保持不变)波的传播是独立的,这就是叠加原理。
遥感思考题整理
1.什么是遥感?遥感是从不同高度的平台上,使用各种传感器,不与物体、区域目标或现象直接接触,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通过信息处理、分析,揭示出目标的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空间探测技术。
2.遥感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5个)组成部分:1、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
2、信息的获取。
3、信息的传输与记录4、信息的处理、解译和分析。
5、信息的应用3.从工作平台、工作方式、波段、应用领域、空间尺度几方面对遥感进行分类。
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按波段分: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等。
按应用领域分:从大的领域可分为外层空间遥感,,大气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军事侦察等。
从具体应用领域可分为资源遥感,环境遥感,农业遥感。
林业遥感,气象遥感,城市遥感等。
按空间尺度分:全球遥感,区域遥感和城市遥感。
4.与其他技术相比,遥感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宏观性、时效性、连续性、多尺度性、综合性和可比性、普适性、局限性、经济性5.写出Wien位移定律,并阐述其物理意义。
在一定温度下,绝对黑体的与辐射本领最大值相对应的波长λ和绝对温度T的乘积为一常数,即λ(m)T=b(微米)。
它表明,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升高时,辐射本领的最大值向短波方向移动。
维恩位移定律仅与黑体辐射的实验曲线的短波部分相符合。
6.大气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有穿透云雾的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大气散射有三种情况:1.瑞利散射,2.米氏散射,3.无选择性散射。
对于可见光,无云的晴空呈现蓝色,就是因为蓝色光波长短,散射强度较大;云雾对可见光遥感影响也较大。
对于微波,由于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得多,则属于瑞利散射,而其Iαλ-4,波长越长散射越弱,所以微波才可能有最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称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7.列举几种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植被、土壤、水体、岩石的地物反射光谱曲线。
遥感地质学思考题
《遥感地质学》思考题第一章1.遥感和遥感地质学的定义是什么?2.遥感技术系统主要有哪些组成部分?3.什么是遥感信息?4.为什么遥感可以根据收集到的电磁辐射信息识别地物属性?5.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有哪些?6.针对不同的电磁辐射源,相应的遥感方式是什么?7.什么是多波段遥感?8.遥感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第二章1.发射率(比辐射率)的定义是什么?2.黑体和黑色物体有何区别?3.由《遥感地质学》P10图2-6,说明太阳光谱的光谱分布及能量分布特点。
4.大地辐射的能量来源主要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些波长区?5.大气对电磁辐射有哪些影响?对遥感有何影响?6.大气中气体分子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有什么特点? H2O↑、CO2、O3的主要吸收带有哪些?7.什么叫大气窗口?表列常用大气窗口及其应用条件、成像方式、成像遥感器。
8.什么是地物波谱特性?什么是地物反射波谱特性?如何表示?9.试分析《遥感地质学》P15图2-8⑶清水、图2-9玉米的反射波谱曲线。
10.何谓地物波谱的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11.什么是原色光?什么是三原色光和三原色光原理?12.什么是间色光?什么是三原间色光?13.什么是补色光?三对典型互补色光是什么?14.彩色三要素是什么?15.简述色光混合的方法及主要的应用领域。
16.消色与彩色如何互相转化?第三章⒈什么是成像遥感技术系统?其主要组成是什么?⒉什么是太阳同步轨道?资源遥感卫星为什么多采用太阳同步轨道?⒊遥感器的基本组成包括哪四个分系统?⒋什么是成像遥感器?其基本收集元件有哪些?主要探测元件是什么?⒌什么是潜影?⒍遥感器的遥感能力以哪些特性参数进行衡量?它们的具体意义是什么?⒎什么是摄影方式遥感器?主要的优缺点是什么?⒏典型的摄影方式遥感器有哪些类型?⒐光机扫描遥感器如何完成地面覆盖?⒑简述固体自扫描遥感器的成像过程?⒒成像波谱仪的基本特点是什么?⒓什么是后向散射回波?⒔成像雷达图像的地面分辨率如何进行描述?⒕根据什么原理、采用什么技术实现在轨道高度获取高分辨率雷达图像?⒖遥感图像的基本属性有哪些?⒗各种遥感影像的灰度或色彩的波谱意义是什么?⒘什么是中心投影?⒙什么是像点位移?像点位移的规律是什么?⒚影响黑白全色、黑白红外、多波段像片色调,天然彩色、红外彩色像片色彩的主要因素各是什么?⒛根据胶片结构、成色原理、和波谱特性,分析植被在天然彩色及红外彩色像片上的色彩。
现代遥感导论思考题
现代遥感导论思考题遥感作业1、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导致其能量衰减的原因是哪些?太阳辐射穿过大气与大气发生相互作用,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大气吸收和大气散射。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大气的某些成分具有选择吸收一定波长辐射能的特点。
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成分主要有臭氧,二氧化碳,水汽,氧及固体杂志等。
太阳辐射大气吸收后变成热能,因而使太阳辐射减弱。
大气的吸收主要是发生在紫外和红外区。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时能力将减弱的另一个原因是大气的散射作用。
太阳辐射与大气中气体分子和微粒相互作用会发生散射现象,散射改变了电磁波传播的方向,使一部分电磁波不能到达地面。
受大气散射的太阳辐射会到达地面,也会返回太空被传感器接收,称为叠加在目标地物信之上的噪音,降低了遥感数据的质量,造成影像的模糊,影响遥感数据的判读。
大气散射主要发生在可见光区,因此大气的散射作用是造成太阳辐射衰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2、何为大气窗口?常用于遥感的大气窗口有哪些?大气窗口是指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未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那些透射率高的光辐射波段范围。
太阳光在穿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层对太阳光的吸收和散射影响,因而使透过大气层的太阳光能量受到衰减。
但是大气层对太阳光的吸收和散射影响随太阳光的波长而变化。
通常把太阳光透过大气层时透过率较高的光谱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微波波段(0.8~25cm),热红外波段(8~14um),中红外波段(3.5~5.5um),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0.4~2.5um)。
3、比较几种地物(植被、水、沙、雪)的反射光谱特征有何不同?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土壤的反射光谱特征主要受到土壤中的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有机质、铁含量、土壤质地等因素的影响.水的光谱特征主要是由水本身的物质组成决定,同时又受到各种水状态的影响.地表较纯洁的自然水体对0.2.5μm 波段的电磁波吸收明显高于绝大多数其它地物.在光谱的可见光波段内,水体中的能量-物质相互作用比较复杂,光谱反射特性概括起来有一下特点:(1)光谱反射特性可能包括来自三方面的贡献:水的表面反射、水体底部物质的反射和水中悬浮物质的反射.(2)光谱吸收和透射特性不仅与水体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还明显地受到水中各种类型和大小的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影响.(3)在光谱的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水几乎吸收了其全部的能量,即纯净的自然水体在近红外波段更近似于一个“黑体”,因此,在1.2.5μm 波段,较纯净的自然水体的反射率很低,几乎趋近于零.植物的光谱特征可使其在遥感影像上有效地与其他地物相区别.同时,不同的植物各有其自身的波谱特征,从而成为区分植被类型、长势及估算生物量的依据.4、什么是地物反射光谱曲线?它对影像分析有什么作用?地物反射率随波长是变化的,我们以波长作为横坐标,反射率作为纵坐标,将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绘制成曲线,即地物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曲线,叫地物的反射光谱曲线。
遥感思考题-图文
遥感思考题-图文《遥感原理与应用》思考题(李小文主编科学出版社)第2章遥感的基本概念P151.指出图2.10为测试何种分辨力的标靶,并辨析空间分辨力、波谱分辨力和辐射分辨力。
2.画图说明三棱镜如何发挥反射作用。
3.遥感图像怎样表达地物的空间特征4.遥感影像”测量维”分辨力都有哪些具体指什么5.谈谈你对光的本质学说的认识。
6.几何光学包括哪些基本原理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几何光学基本原理几何光学理论在遥感中应用如何,什么时候又不成立7.遥感和普通相机在原理上的异同点是什么?8.简述地物的空间特征和波谱特征。
第3章电磁波与辐射度学基础P271.在遥感实验中,利用脸盆装水,忽略表面反射,是否可以直接测量出水的体散射为什么?2.对点光源有如下规律:辐照度的强度与距点光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得到关系式:222E=I/d,E1某d1=E2某d2试用6000K的黑体辐射来估算太阳常数(日地平均距离处,单位11时间与太阳光线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
已知:太阳与地球距离为1.496某10m,8太阳平均半径为6.96某10m。
23.把Planck公式表示成关于频率f和绝对温度T的函数[W/(m.HZ)].第4章辐射传输基础P42l.用遥感专业知识解释“夕阳方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
2.推导考虑天空漫散射光时的表观辐亮度公式。
第5章遥感平台与传感器系统P801.列表比较航空遥感与航天遥感的优缺点。
2.从理论上解释曝光色散(即焦平面的中心曝光最强,周边变弱)的原因。
3.请利用中心投影的特点,通过一张水平航空照片推导计算垂直建筑物高的公式。
图5.30中aa’为建筑AA’在像平面上的投影。
请用oa长度r,aa’长度d和H未表示AA’高度h。
4.航空摄影遥感制定飞行计划时,无论是航线方向还是垂直航线方向,灵都会有一定重叠,请简述其中原因。
5.简迹可能会影响到航空像片比例尺的因素。
6.SPOT卫星采用把数据记录在卫星上再间接传送到接收站的方式,请问什么SPOT卫星要在高纬度设立接收站?7.遥感器的扫描方式有哪些?它们各自有什么特征?8.详述BSQ、BIL和BIP三种存储方法,并说明其各自的适用场合。
遥感导论思考题
绪论思考题1.理解“遥感”是以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来探测、研究地面目标的科学。
广义遥感泛指一切不接触物体而进行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
狭义遥感指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利用传感器,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对数据的处理、综合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4.结合个人的专业背景,试举例说明遥感的应用及前景。
在卫星遥感应用方面,空间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遥感技术的进步。
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辩力和光谱分辩力的明显提高,扩展了它的应用领域;计算机运算速度和容量成数量级的增加、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为分析处理大数据量的遥感和地理数据创造了条件。
所有这些都为遥感信息系统的实用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数学模型作为联系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实际应用之间的纽带,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需要应用遥感资料更新其数据库中的数据;而遥感影像的识别需要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改善其精度并在数学模型中得到应用。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
但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这种关系受到制约,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受卫星分辨率和识别技术所限,遥感图像计算机识别的精度还不能满足更新较大比例尺专题图的要求;二是遥感图像与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的不同的数据结构妨碍了数据间的传输。
展望今后十年,新一代卫星影像的分辨力将有大幅度提高;在专家系统支持下,计算机识别精度也将有明显的改善;同时,从遥感图像具有的棚格数据结构向地理信息系统常用的矢量数据结构的转换已取得明显进展,新的数据结构不断出现,有的达到实用化水平。
因此,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已是可以看到的前景。
那时,再也不需要重复遥感图像一目视解译一编图一数字化进入地理信息系统的模式,整个过程将为计算机处理所代替,应用实时遥感数据的数学模型将得以运行。
第一章思考题1. 掌握辐射出射度M、辐射照度E、辐射强度I、辐射亮度L 的概念和物理意义辐射出射度M指面辐射源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发射出的辐射能量,即物体单位面积上发射出的辐射通量,单位为瓦/平方米,表达为M=dΦ/dA;辐射照度E,简称福照度,指面辐射体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接收的辐射能量,即照射到物体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单位为瓦/平方米,表达为E=dΦ/dA;辐射强度I指点辐射源在单位立体角、单位时间内,向某一方向发出的辐射能量,即点辐射源在某一方向上单位立体角(dΩ)内发出的辐射通量,单位为瓦/球面度,表达为I= dΦ/dΩ;辐射亮度L,简称辐亮度,指面辐射源在单位立体角、单位时间内,在某一垂直于辐射方向单位面积(法向面积,Acosθ)上发射出的辐射能量,即辐射源在单位投影面积上、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单位为瓦/(平方米*球面度),表达为L=d2Φ/(dΩ*dAcosθ)。
《现代遥感导论》思考题
《现代遥感导论》思考题(尹占娥主编科学出版社)第1章绪论 P211.所有的遥感影像都是垂直上方观测地球的。
列出这种视角的遥感影像具有的优越性,同时列出这种视角的缺点。
2.遥感影像显示了地面景观多种要素的综合效果,包括植被、地形、光照、土壤、河网以及其他要素等。
这种综合效果的优缺点是什么3.比较遥感影像和地图的不同之处。
并说明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各自所适用的领域。
4.遥感是由许多不同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交叉形成的。
查阅本科教学计划,并从课程表中选出与遥感有关的课程。
5.查阅图书馆中有关摄影测量工程和遥感、环境遥感、国际遥感期刊等遥感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中英文期刊。
浏览各期刊的主要文章。
第2章遥感电磁辐射基础 P43l.什么是电磁波谱遥感中常用的电磁波段有哪些2.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导致其能量衰减的原因是哪些3.何谓大气窗口常用于遥感的大气窗口有哪些4.电磁辐射与地表物体相互作用的机理是什么5.按照发射率与波长不同的关系,可以把红外辐射源分为哪几类具体特征是什么6.比较几种地物(植被,水,沙,雪)的反射光谱特征有何不同7.影响地物光谱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8.什么是地物反射光谱曲线它对影像分析有什么作用第3章传感器P59l.说明摄影方式传感器的成像原理及获取数据的特点。
2.说明扫描方式传感器的成像原理及获取数据的特点。
3.比较不同传感器的特点4.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
5.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说明传感器今后发展的趋热。
第4章航空遥感数据P96l.时间在航空摄影的飞行计划中是很重要的吗试说明相关原因。
2.航空摄影的优缺点有哪些93.为什么彩红外航片成为当前航空摄影的主要的技术并说明其优势。
4.航片是一幅地图吗比较一下两者的异同点。
5.大比例尺度航片一定比小比例尺航片更有用吗说明哪些情况下适合使用大比例尺航片,哪些情况下适合使用小比例尺航片第6章微波遥感数据P1441.与光学遥感相比,微波遥感有哪些特点2.微波遥感的主要工作频段。
遥感原理与应用思考题
一、绪论1、当前遥感技术发展的趋势* 一、理论方面:1.数字地球科学理论2.地球系统科学理论3.行星遥感理论4.遥感信息处理理论* 二、技术方面:1.大卫星、小卫星、空间站各尽其职;航空航天遥感并举。
2.新型传感器不断推出:雷达、高光谱是当今发展趋势。
3.全方位、多时相、定量对地观测4.与GPS、GIS等技术综合集成* 三、应用方面:1.时空全面展开2.应用模型深化3.遥感应用领域更加广阔2、遥感应用从内容上可以概括为资源调查与应用、环境监测评价、区域分析规划及全球宏观研究四大领域。
二、遥感物理基础3、波动性:光在传播时表现出波动性,如光的干涉、衍射、偏振、反射、折射。
粒子性:光与物质作用时表现出粒子性,如光的发射、吸收、散射。
4、电磁波长不同,其波动性和粒子性所表现的程度也不同,波长愈短,辐射的粒子性越明显;波长愈长,辐射波动特性愈明显。
5、波因辐射源(或者观察者)相对于传播介质的运动,而使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波在波源移向观察者时频率变高,而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频率变低。
当观察者移动时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电磁波多普勒效应,当光源向你运动时,频率也会增加,表现为光的颜色向蓝光方向偏移,即蓝移;而当光源离你而去时,频率会减小,表现为光的颜色会向红光方向偏移,即红移。
6、把电磁波按波长的长短/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成的图表,称为电磁波谱。
电磁波谱从波长短的一侧开始,依此为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7、遥感记录的电磁波信息A——振幅;t——时间变量; k——周期数;x——空间变量j——初相位;w——角频率,w = 2p/T = 2pf波函数由振幅和位相组成,一般遥感器仅仅记录电磁波的振幅信息,丢失位相信息。
全息摄影中,同时记录了振幅信息和位相信息。
8、电磁辐射的度量:辐射能量、辐射通量、辐射通量密度、辐照度、辐射出射度、辐射出射度、辐射亮度9、物体的发射辐射:通常地物发射电磁波的能力,是以发射率(α)作为测量标准,而地物的发射率又是以黑体作为基准。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思考题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思考题《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思考题(韦⽟春主编科学出版社)第1章概论 P101.什么是图像?什么是数字图像?2.什么是遥感数字图像?照⽚与遥感数字图像有什么区别?3.什么是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常⽤的处理系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4.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的主要构成有哪?5.什么是空间域图像处理?什么是频率域图像处理?6.图像增强的主要⽬的是什么?主要⽅法有哪些?7.怎么理解图像处理的两个观点?8.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需要掌握哪些基本知识?第2章遥感数字图像的获取和存储P371.遥感系统的主要构成有哪些?2.什么是图像的采样和量化?量化级别有什么意义?3.当前常⽤的传感器有哪些?4.如何理解传感器的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5.遥感图像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6.遥感数字图像产品有哪些数据级别?7.什么是遥感图像的元数据?包括哪业主要的参数?8.以TM图像为例,写程序实现图像在BSQ、BIL和BIP之间的转换。
9.HDF图像格式的优点是什么?10.GeoTIFF图像格式的特点是什么?11.怎么计算图像⽂件的⼤⼩?第3章遥感数字图像的表⽰和统计描述P571.遥感图像模型是什么?有什么意义?2.遥感图像如何⽤数字表⽰?3.图像的统计特征有什么作⽤?4.单波段图像的统计特征有哪些?常⽤的多波段图像的统计特征有哪些?5.图像直⽅图有什么作⽤?可以通过直⽅图计算哪些图像参数?6.窗⼝与邻域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7.什么是卷积计算?试举例说明。
8.什么是滤波?9.什么是纹理?包括哪些基本类型?10.举例说明什么是共⽣矩阵?常⽤的基于共⽣矩阵纹理参数有哪些?11.对于下⾯的图像数据,编写程序计算对⽐度和相关性两个纹理指标。
第4章图像显⽰和拉伸P861.为什么要进⾏数字图像的显⽰?显⽰的值与存储的值相同吗?两者有什么关系?2.常⽤的颜⾊模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3.图像处理对显⽰设备有什么要求?4.为什么要进⾏彩⾊合成?有哪些主要的合成⽅法?5.假彩⾊合成与伪彩⾊合成的差异是什么?6.彩⾊合成中数据发⽣了什么变化?7.怎样⽤SPOT的多光谱数据来模拟真彩⾊图像的显⽰?8.图像拉伸有哪⼉些⽅法?优点是什么?9.多波段图像线性拉伸的步骤和操作要点是什么?10.直⽅图均衡化采⽤什么转换函数?11.直⽅图规定化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遥感思考题
遥感思考题第一章思考题一、术语解释:绝对黑体、等效温度、大气窗口、遥感、光谱发射率、波谱特性、方向反射、漫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二、思考题:1.简要描述遥感的概念。
本教材研究的整个遥感过程的主要部分是什么?每个部分应该解决什么问题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电磁波的特性是什么?如何将这些特征应用于遥感?3.黑体的辐射特性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黑体的特性?4、试分析大气对电磁波的影响,说明空间传感器所接收的信息组成。
5、简述太阳辐射的特点。
6.地物的光谱特征是什么?分析和研究地物的光谱特性以及影响地物光谱特性的遥感意义。
7.简要介绍了地物光谱特性的测量方法及测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8.简述了遥感技术的发展方向。
9、根据自己的体会,举例说明遥感的潜在应用。
第二章思考问题1。
术语解释:升交点、降交点、近地点、远地点、春分点、与太阳同步轨道、近极地轨道、禁止轨道、同步轨道、重复周期、星下点。
二、思考题1.卫星轨道的参数是什么,并解释每个参数的意义。
2.卫星坐标的确定方法是什么?并解释他们的想法。
3、卫星姿态的测量方法有哪些?并说明各自的测量方法和不足。
4、根据传感器的发展方向,论述在传感器设计方面应采取的对策。
5、简述资源卫星的轨道特点,并说明为什么?6、简述小卫星的特点。
7.本文简要总结了以SAR为代表的主要卫星。
8、从资源卫星的发展角度出发,分析一下下一代资源卫星的特点。
9.请参考嫦娥卫星从月球到地球轨道变化的相关信息。
10、作为中国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第五章思考问题1、简述遥感图像纠正的目的和意义。
2.简述了遥感图像的误差来源和处理方案。
3、从构像方程的角度分析hrv和tm之间的差别。
4.简要介绍了基于多项式的几何校正的方法和步骤,分析了校正后图像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你解决这些误差的设想。
5.基于图像构形方程的几何处理,简述了HRV图像与航空摄影图像的主要区别和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原理与方法》课程思考题
第1章绪论
1. 简述遥感的基本概念。
2. 简述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 遥感有哪几种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
4. 试述当前遥感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5. 简述遥感技术的应用。
第2章电磁辐射及物体的波谱特性
1. 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组成?它们有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共性?
2. 电磁辐射是如何产生的?
3. 遥感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4. 什么是黑体?简述黑体辐射基本定律。
5. 遥感辐射源主要有哪些?
6. 什么是地物波谱特性?什么是地物反射波谱特性?
7. 简述岩石、水体、植被和土壤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的反射波谱特性。
8. 大气对电磁辐射有何影响? 对遥感有何影响?
9. 何为大气窗口?分析形成大气窗口的原因,常用的大气窗口有哪些?
第3章彩色基本原理
1. 彩色的三特性是什么?
2. 简述相加混色和相减混色的基本原理。
3. 孟塞尔颜色系统是如何对颜色进行表示和度量的?
4CIE标准色度学系统是如何对颜色进行表示和度量的?它与孟塞尔颜色系统有何区别?第4章遥感技术系统
1. 什么叫遥感平台?按其高度不同可以分为那几种?各种遥感平台的作用是什么?
2. 简述传感器的概念及其组成。
3. 传感器的遥感能力以哪些特性参数进行衡量?它们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第5章摄影成像
1. 简述摄影成像过程及其基本原理。
2. 什么是感光特性曲线?简述感光特性曲线的分段特性。
3. 比较反差,景物反差,光学影像反差,胶片影像反差的区别。
4. 什么是感色性?根据感色兴可以把胶片分为那几类?
5. 什么是多波段遥感?
6. 简述彩色影像获得的基本原理。
7. 简述彩色胶片负片和正片色彩形成过程并绘图表示。
8. 联系色彩合成相关理论分析彩红外影像上的色彩特征。
第6章扫描成像
1. 扫描探测器主要有哪些?
2. 简述电子扫描成像的基本过程。
3. 简述光机扫描仪的成像过程。
4. 简述瞬时视场角、像点、地面分辨率、扫描角、总视场角的概念。
5. 简述固体自扫描成像的基本原理。
第7章航空遥感及其航测知识
1. 简述航空摄影基本过程。
2. 简述航摄质量评定的内容和方法。
3. 航空摄影资料主要有哪些?
4. 什么是中心投影?简述中心投影的构像规律。
5. 航摄像片上的特征点、线有哪些?
6. 什么是像点位移?引起像点位移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7.简述投影误差产生原理并分析其误差规律。
8.简述倾斜误差产生原理并分析其误差规律。
9. 简述航片立体观察的条件、方法和效应。
10.简述航摄像片立体两侧的原理与方法。
11. 简述航摄像片的纠正与转绘方法。
12.何谓航空像片的比例尺、平均比例尺?引起像片比例尺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第8章卫星遥感及其影像
1. 卫星遥感技术系统包括哪几个子系统?
2. 简述Landsat的运行特征。
3. 陆地卫星4/5数据是目前利用得最多的遥感数据,请简要说明tm各波段的光谱特性及其适用领域。
4. 简述Spot的成像方式及其光谱特性。
5. 简述中巴资源卫星的传感器类型及其特性。
6. 论述气象卫星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7. 简述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性能及数据特点。
第9章高光谱遥感
1. 什么是高光谱遥感?
2. 简述高光谱遥感的应用。
3. 什么是多角度遥感?
4. 简述双向反射的概念及双向反射模型的种类。
5. 简述微波遥感成像原理。
7. 简述雷达图像的几何特性及影像特征。
第10章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1. 简述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2. 遥感资料的种类有哪些?
3. 简述遥感影像的几何分辨率。
4. 简述遥感数字图像的概念及特点。
5. 多波段数字图像常用的数据格式有哪三种?
6. 简述遥感影像的解译标志并说明解译标志的可变性及其应对方法。
7. 简述目视解译的原则和方法。
8. 简述目视解译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