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节 城市化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节 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含义1.概念:人口向□01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02扩大、乡村变为□03城镇的过程。
2.衡量指标:□04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动力机制4.意义(1)带来□09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10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自我探究] 一个地区城市化的标志有哪些?[提示] 城市人口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数目增多;产业结构的变化。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是最重要的标志。
二、城市化进程1.表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如图:2.差异[自我探究] 城市化速度最快阶段是不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时期? [提示] 不是。
城市化中期阶段速度最快,城市化后期阶段水平最高。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表现⎩⎪⎨⎪⎧生物多样性□01减少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出现城市□02“热岛”现象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2.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改变3.生态城市(1)目的⎩⎨⎧降低城市化对□05地理环境的影响使人工环境与□06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起来保护自然环境并不断开拓城市自然景观(2)目标⎩⎨⎧发展□07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08良性循环[自我探究]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都是负面的吗?[提示] 不一定。
合理的城市化能改善环境,过快的城市化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自我反馈』1.下列关于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城市化是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 ②城市化的标志是乡村人口占总人口中比重上升 ③城市化的拉力是就业机会少 ④城市化可以带来生产方式的变化A .①④B .②③C .①②D .③④答案 A解析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教案
3.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 经济因素:工业化和商业化
- 社会因素:教育水平、婚姻家庭观念
- 政治因素: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
4. 城市化的影响
- 正面影响: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文化交流促进
- 负面影响:环境污染、社会不稳定、资源紧张
5. 城市化的不同类型和阶段
知识点梳理
1. 城市的定义与特征
- 城市的定义:城市是指人口密集、经济活动繁荣、文化多样性的地区,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结构。
- 城市的特征:城市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复杂的经济结构、丰富的文化活动、明确的功能分区、高度的组织和管理等特征。
2. 城市化的概念与进程
- 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迁移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化。
2. 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组织学生参观城市规划展览、进行城市问题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城市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城市化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于学生的提问和观点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和效果。
简短介绍城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城市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城市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城市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城市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城市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城市的特性和重要性。
必修2第2章第3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
必修2第2章第3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课标要求】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1、城市化对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逆城市化的成因分析。
4、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学习重点】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环境问题以及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学习过程】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结构预习】1、阅读教材回答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2、阅读教材回答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3、城市化过程对人类地理环境还产生哪些影响?【协作指导】4、阅读教材43活动内容完成几个小题二、城市环境问题【拓展探究】1、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有什么区别与联系?2、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衰败吗?三、我国的城市发展趋势【结构预习】1、阅读教材分析我国城市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拓展训练】1、同时能造成城市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的生产部门是A、工业B、商业C、运输业D、服务业2、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不应该A、加强城市管理B、制约经济发展C、进行全面规划D、扩大绿地面积3、控制大城市中心区的规模,主要是控制A、住房高低的规模B、工厂大小的规模C、公共设施的规模D、人口和用地的规模4、解决交通拥挤最有效、最科学的办法是A、在市中心区建立大量停车场B、学校、工厂和机关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C、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D、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进城5、下列关于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可行性办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小汽车取代自行车B.将现有道路全部改建成高速公路C.增加交通线路的用地面积D.建造多层高架道路和立体交叉道路6、对大城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A.煤烟、粉尘B.工业废水C.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D.酸雨7、城市建设中多采用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地面,这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有①阻断了大气降水直接补充地下水的途径②雨雪天气极易使地面路况变差,使交通和出行困难③影响了城市植被的生长④降低了城市地面和空气的干燥程度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8、城市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A、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用地一般都将逐步演化为工业用地B、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一般都会从第三产业转向第二产业C、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集聚到分散D、城市化过程使原先的乡村景观逐步为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所取代9、改善地区大气质量的正确措施有①强制性推广无氟冰箱和空调②变城市居民的集中供暖为分散供暖③大力推广汽车尾气净化技术④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公共空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目前有些城市对汽车实行分类牌照进入市区,其目的是A.抑制私人出租车B.优先发展公交车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D.减少就业压力阅读材料,回答11—13题。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2.3.2城市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3.2城市化一、产生的问题:1气,汽车、飞机、火车等各类交通工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思考:城市交通拥挤的原因和后果是什么?讨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你赞成哪种看法?还有别的有效方法吗?城市住宅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原因分别是什么?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最近几年来,我市的就业状况如何?为什么?就业状况差还会带来哪些问题?城市化还会带来什么问题?二、解决办法:(以上海市为例,讲解解决的办法。
)1.改善城市环境:治理河流、控制大气污染物、大力加强绿化建设为改善城市环境,上海市全面展开对大气、河流、噪声等多方面的治理工作。
如苏州河的治理、降低城市污染物浓度、加强绿化建设,截止1990年,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0.3%。
2.改善城市交通、改善居住条件扩宽主干道,修建环城公路,修筑了南浦大桥和扬浦大桥,新修城市高架公路和地铁,改造住宅。
3.控制城市规模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有效地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思考:什么时候许多国家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上海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上海的卫星城有哪些?上海新建了哪个新区?目前浦东新区在上海的地位如何?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可以起到什么作用?上海市为改善交通条件,做了哪些工作?上海如何解决住房问题?为了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上海市做了哪些工作?我市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哪些问题?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应采取的措施。
教学后记。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本章知识点逻辑联系: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形态的概念:[记忆]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城市形态的类型:[记忆]3、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理解]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4、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记忆]5、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6、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7、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理解记忆]8、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9、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记忆](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10、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一定规模后: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以下为县城、建制镇等依据:城市人口规模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 城市化教学案有答案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班级姓名学号实际用时★课前自学案★【预习目标】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动力机制以及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2、了解世界城市化随时间变化的三个阶段,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自学纲要】1、城市化的概念、标志、意义2、城市化的进程:一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不同特点。
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的表现:5、城市环境问题的表现:6、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建设生态城市(两方面)【自我检测】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A、城市的人口规模B、城市的用地规模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D、特大城市的数量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乡人口迁移推力的是()A、自然灾害B、文化设施齐全C、收入低D、社会服务短缺3、以下关于目前世界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正以空前规模不断增长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发展中国家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D.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出现停滞状况,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4、城市化进程开始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 B.启蒙运动的兴起C.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工业革命的开展5、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⑤水旱灾害频繁⑥水土流失加重⑦社会秩序混乱⑧人口老龄化加快A.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⑦C.①③④⑤⑧D.①②③④⑦6、关于城市大气污染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城市人口密集,呼吸过程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B.居民燃烧煤炭等燃料做饭和取暖,排放大量烟尘C.工矿企业燃烧煤炭排放大量烟尘和废气D.汽车、飞机、火车等种类交通工具排放大量尾气★课内探究案★探究知识点一什么是城市化1、城市化的标志。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例1 下图是某地1977—2007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下列两题:(1)30年间该地区()A. 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B. 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C. 总人口增长了两倍D. 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2)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A. 大幅提高B. 略有提高C. 没有变化D. 略有下降探究知识点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及特点。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的差异。
【课标分解及解读】行为条件:“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行为动词:“说明”;认知内容:“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本标准要求的知识认知水平属于理解水平;技能认知水平属于迁移水平。
课标要求“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前一节学习了城市功能分区的内部地域结构,这一节势必要对城市外部的地域结构,即一个区域内的城市体系,加以论述。
即从内部和外部、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来研究城市的地域结构。
所以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中心地理论应当加以介绍,对理论要求较低,重点是一种思想方法,作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机会。
【教材分析】本章《城市与城市化》内部逻辑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即城市个体、城市群体、和城市化。
本节是在学习城市个体,即“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区域中城市群体,即城市体系的研究,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区域中城市群体之间的空间分布规律。
为进一步学习城市化进程奠定基础。
本节教材内容的编排具有内在逻辑性,即首先介绍城市有不同等级及划分标准,接着论述了什么是城市的服务范围,通过一个活动并结合表2.1和图2.11,得出不同等级的城市有不同的服务范围,接着结合案例进一步论述形成高等级城市的条件。
第二部分先对区域城市体系加以介绍,结合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得出城市等级体系与空间分布的关系,进而分析出城市空间分布的不同会影响到各自服务范围的空间分布。
即不同等级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本节教材的编写中除“阅读”和“活动”两个栏目外,每一节还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增加了“案例”“读图思考”两个栏目,一方面这些栏目的设计优化了教材结构,另一方面栏目内容力求联系社会实际,以提高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知识结构】【学情分析】1. 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通过对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学习,加上对自身所生活的城市进行对比联想,对城市所具有的特征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产生了对城市之间关系的学习愿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教案
第三节城市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准确地说出城市化的概念及其标志,并且掌握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掌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图表来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掌握读图技能;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明白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要与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相协调;树立正确的城市环境观,认识到城市带中的非城市地区也是城市带改善环境的空间有机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教学难点: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并讲述:同学们,今天在上课之前呢老师想跟大家玩一个猜歌小游戏,具体就是老师唱一小段的歌曲,你们来猜猜这是什么歌,那么现在准备开始咯,“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童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教师提问] 大家知道这首是什么歌吗?[学生回答] 春天的故事。
[教师提问] 它所描述的又是哪里呢?[学生回答] 深圳。
[教师讲述] 对,它所指的就是我们广东的经济特区深圳,歌词中所描述的“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那么在这些“城”和“金山”聚起之前也就是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深圳曾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而如今的深圳怎么样呢?相信在座的许多同学都去过深圳,那到底是一股什么力量在促使着这座城市经济不断的发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城市化。
那到底是一股什么力量在促使着这座城市经济不断的发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城市化。
那么接下来,我就带着大家顺着城市化发展的道路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弄清城市发现的脉络和轨迹。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学案含答案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为新课标选修Ⅱ-4内容)第三节城市化情景激趣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知识体系导引目前,许多大城市居住困难,交通拥堵,受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环境质量恶化,居民幸福感下降。
这些被称为“城市病”。
其“病因”是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不合理。
世界城市化过程有何特点?解决“城市病”的“药方”是什么?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1.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运用资料,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什么是城市化|知识清单|阅读教材P31~P32上部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城市化含义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标志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城市化动力机制含义表现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推力促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4.城市化意义(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
(2)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3)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进步的表现。
微讨论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吗?提示(1)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只能说是一般规律,但不能说是绝对规律。
(2)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就不遵循这种规律。
(3)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南美洲这种状况最为突出。
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如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
|案例分析|2017年12月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上中央对城市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型社会,城市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创造国家财富的主力军。
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到2014年末,我国城市化率从17.9%提升到54.7%,城市数量从193个增长到653个,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农村,并且今后每年城镇化率仍会以1%的速度增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化导学案
2.3 城市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
2.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解释城市对自然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重点难点】1.城市化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2.如何解决不合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学法指导】图表分析法、归纳总结法、讨论法【知识链接】【学习过程】一、城市化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城市人口增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第一个标志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后两个标志是体现城市化是否合理的标志。
2.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1.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的原因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地域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
如下图所示:2.城市环境的特点及其影响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强烈的地区,几乎将自然环境完全改变为人工环境。
城市环境的改变及其影响如下图所示: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过快的城市化则降低城市环境质量。
如下图所示:4.城市环境问题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城市环境污染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基础达标】1.下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状况。
该图表示的是( )A.逆城市化B.城市化C .郊区城市化D .再城市化读下表,回答2~3题。
2.1980~2010年( ) A .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B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趋缓C .世界城市人口终始多于农村人口D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3.下列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 B .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 .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 D .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80万辆,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80%以上是私家车辆),预计到2015年,机动车保有量将会达到700万辆。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节 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广东省广州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广州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广州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某一地区的城市发展,归纳出城市化的含义,并理解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能够利用曲线图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且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一、了解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变化【材料一】【材料二】从材料一、二分析得知:1)广州城市人口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2)广州经济主导产业的变化是怎样的?2000年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广州、珠海、佛山、惠州等中心城市相继撤周边的县市,改设为中【材料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划调整【材料四】广州建成区面积心市市辖区,撤乡并镇,撤镇设街。
●2000年,番禺、花都撤市改区,使广州市区面积由原来的1443.6平方公里扩大到3718.5平方公里。
●2005年,广州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东山区、芳村区,设立广州市南沙区、萝岗区。
从材料三、四分析得知: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广州城区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二、什么是城市化1、成因(城市人口迁移的动力):拉力——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的因素。
推力-—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的因素。
2、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分为城市化和城市化。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必修2第2章第3节城市化导学案2
预习案探究案优质资料---欢迎下载2.3 城市化(第2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有关资料,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了解生态城市的概念,结合具体城市,说出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2.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1.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1)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
(2)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3)废渣影响城市________________。
(4)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____________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2.合理的城市化(1)影响:改善环境。
(2)例证合理城市化—平整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化环境等措施→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____________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____________的压力。
3.过快的城市化(1)影响:使城市环境质量________。
(2)例证过快城市化导致________________,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
4.实现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1)发展低污染的________________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________。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________________。
材料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城市化中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目前我国约1/5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3的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
下面是表现城市化问题的漫画:材料2伴随着“出门坐汽车”“走路不用腿”的新时代的来临,大中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和居民百姓心生厌烦、挥之不去的苦恼之事。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学案及测试卷含答案
其次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考纲要求:1、驾驭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区位因素。
2、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说明其形成的缘由。
3、理解不同等级城市功能的差异。
一、学问梳理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分区,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各功能区之间(有或无)明确界线,即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_____________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它占城市空间的40%-50%。
,可分化为和。
4、商业区主要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多位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主要为____状或____状分布。
5、工业区是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形成的。
因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需求,这就确定了工业企业须要寻求靠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6、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地域结构,其模式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影响地租凹凸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8、依据课本23页画出书图2.7“各类土地利用付租实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并在图中标出OA、AB和BC分别为哪一类功能区?9、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是住宅区与区的关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人教版高一必修2课堂探究学案:第二章第三节_城市化_word版含解析
互动课堂疏导引导一、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主要动力1.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从城市化的概念可以看出,城市化过程包括两个紧密联系且不可分割的方面,其一是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的人口城市化;其二是变农村地区为城市地区的地域城市化。
2.城市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标志: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运用下图来正确反映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见下图。
特别注意: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而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
3.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如下图:二、世界城市化进程自城市开始出现以后,城市化的过程就已经开始。
但是,在人类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过程所影响的范围和城市化的速度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
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
1.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缓慢;中期加速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后期阶段——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
有些地区城市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现象的主要表现有: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出现回升。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有: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高速公路及地铁等现代交通设施出现,人们能方便快捷地往返;电脑网络等现代通讯的出现,家庭办公等新工作方式的产生。
2.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如下表所示:1.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现象(1)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首先在英国,随后在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后来又在北欧各国,相继出现了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称为逆城市化现象。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2)
特征
有的城市,随着住宅区的分化还出 现了_中__高__级__住宅区和_低__级__住宅区
呈__点_状或_条__状分布 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_聚__集__而成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含义: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_分__布__和__组__合__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
做城市地域结构。
2.形成因素:
布局区位
环境质量 配套公 共设施
中高级住宅区
高收入阶层
面积大,质量高, 有些是独立庭院
城市的外缘,文化区、 风景区附近
优美
齐全(如学校、医院、 商店和绿地等)
低级住宅区 低收入阶层 面积狭小,质量低, 拥挤、密集
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较差
不齐全
【典例示范】 (2020·天津等级考)如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金融、医 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密度。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复习课件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2)
2021/4/17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件新人教版
1
必修2(2)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图中所显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有_商__业__用__地__、政府机关用地、_工__业__用__地__、住宅用 地、交通用地。 除以上的土地利用类型外,还有_休__憩__及__绿__化__用__地__、农业用地等。
阴影部分的交通及其地租 状况
答
等间距是500;距市中心越近,交通通 交通通达度较好,地价较
达度越好,地租越高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3节 城市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节 城市化一、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图(图2.17)或案例4(英国的城市化进程),说出城市化的表现、概念和衡量标准。
2、读世界城市化水平提高图(图2.19),说出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快速发展的时间差异、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简要说出造成这些差异的历史背景。
3、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图2.20),结合案例4(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归纳并列表比较城市化标准曲线在不同阶段上的特点。
比较中国城市化曲线图(图2.27),指出我国城市化所在阶段、发展特点,预测未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
4、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图(图2.25),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出城市化对城市土地、植被、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气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造成的影响。
5、读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图(图2.26),结合自己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的感受,举例并归纳出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
结合北京城市规划和城市环境整治的举措,讨论归纳解决城市环境的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曲线特征及其成因,发达国家逆城市化 四、教学内容安排 (一)知识结构(二)教学思路(三)学时建议: 2学时城市化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一学时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学时五、教学资源建议根据教材配套光盘获取相关图片和资料自编课件,尽量搜集整理和利用北京城市地图与相关资料说明问题。
六、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建议(一)教学方法本节设计的内容容易和学生城市生活实际相结合,所以案例尽量选择北京的材料,引导学生从现象和问题入手,通过分析、比较和讨论探索原因,总结规律。
(二)学法指导本节应提供经过优化的材料,引导学生有效提取图文信息,结合自己生活体验,从列举现象开始,逐步归纳成规律性认识。
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过程曲线的分析方法,观注曲线斜率和曲线转折点的具体地理含义,学会对过程曲线进行阶段划分,并概括各阶段的地理特征。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今日上步——华强北商业中心 华强北商业中心 今日上步
标志一: 标志一 农村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
上步区平整土地(1982) 上步区平整土地
上步第一座高楼—电子大厦 上步第一座高楼 电子大厦(1983) 电子大厦 )
背景资料——深圳市城市面积与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 深圳市城市面积与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 背景资料 年份 1980年 1996年 2004年 城市面积 KM2 3.8 101 551.0 城市人口 数量(万) 数量 万 1.0 160.3 597.5 总人口 (万) 万 33.3 482.9 800.8
率先在中国进 行改革开放的深 圳市, 圳市,又将率先 迈出历史性的一 新年伊始, 步。新年伊始, 深圳市宣告: 深圳市宣告: 2004,深圳要全 , 面城市化, 面城市化,做全 国第一个没有农 村的城市! 村的城市!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推动城市化发 、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展的因素。 展的因素。 •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进程、特点及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进程、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 异及特点。 异及特点。 •
1 、按照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 阶段, 阶段,当前我国城市化正处于 加速(中期 加速 中期) 中期 阶段。 阶段。
30
20
2,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城市 10 , 化水平 低 , 发展速度快 , 但由于城市化水平略高于经济 环境、 发展水平, 发展水平,带来了 环境、 , 人口、交通拥挤、居住环境、就业、 人口、交通拥挤、居住环境、就业、社会秩序等 问题。 问题。
19世纪 ——20世纪 ——20世纪下半叶——1985年以来 世纪 世纪下半叶 世纪 年以来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城市化[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世界城市化进程。
2.理解世界城市化的时间、地区差异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结合有关资料,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一、什么是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动力机制含义表现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4.意义(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判断1.城市化仅能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
( × )2.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化水平一定提高。
( ×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阶段 图示 城市化特点(水平高低)发展特点 分布国家初期阶段 A 较低 发展较慢发展中 国家中期阶段B较高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 后期阶段C 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发达国家 思考逆城市化是否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在逐渐降低?为什么?答案 否。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表现,这一阶段许多城市人口到乡村居住,但并非从事农业活动,仅是居住地的改变,其并不代表经济发展水平降低。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 (1)生物多样性减少。
(2)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3)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
(4)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2.合理的城市化 (1)影响:改善环境。
(2)例证合理城市化——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3.过快的城市化(1)影响: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2)例证过快城市化导致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
4.实现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探究点一世界城市化的进程2016年5月20日,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发布了一项报告。
该报告指出,到2030年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居民将会居住在城市中,他们所生产的GDP将占全球GDP总量的80%。
读“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图”,思考以下问题。
(1)城市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1800~200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有什么变化?城市化速度有什么变化?(3)由图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差异及成因。
(4)据图分析1975年以后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有何变化?为什么?答案(1)城市数量增多;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2)世界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
城市化速度加快。
(3)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低。
(4)1975年后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上升较慢,说明城市化速度减缓。
因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大都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
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1)时间差异(2)空间差异表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晚原因工业化早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慢快原因城市化已发展到成熟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高低高低,且发展不平衡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亚非国家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南美洲国家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存在问题问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2.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表现人口由乡村转向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人口、产业由市区迁往郊区及郊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人口继续迁往郊区以及中小城镇和乡村,大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迁回市区市中心衰落,城市总人口增加成因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城市人口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开发市中心衰落区,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图解联系①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②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随后出现逆城市化,最后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市化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A.丁B.丙C.乙D.甲2.现阶段中国城市化出现的现象是( )A.功能分区不明显B.逆城市化C.城市中心空洞化D.郊区城市化答案 1.A 2.D解析第1题,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故甲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故丙表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乙表示世界城市化进程;我国城市化起步晚,改革开放后发展快,故丁表示我国城市化进程。
第2题,中国的城市化现阶段发展迅速,功能分区越来越明显,郊区不断变为城市,但还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探究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近年来,一到雨季,“到某某城市看海”就成了许多城市居民的口头禅。
暴雨以它独有的方式,给一座座现代化城市留下了深刻烙印。
街道成河、汽车没顶、交通堵塞、人员伤亡……内涝似乎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遭遇强降雨后的普遍状态。
(1)城市内涝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城市内涝可能带来哪些危害?答案(1)城市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同时城市建设导致地面硬化,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2)城市内涝可能会对交通安全、城市卫生、排水、周边生态系统等带来危害。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1)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不利影响表现形式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城市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城市社会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问题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
据此回答3~4题。
3.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 )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4.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 )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B.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C.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D.河道取直,水质恶化答案 3.D 4.B解析第3题,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建筑地面越来越多、绿地越来越少,降水多时会造成城市地表积水多,若排水不畅,会造成城市内涝。
城市渠化通过裁弯取直和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原来蜿蜒多变、流动缓慢的天然河道改造成为外形直顺、水流顺畅的人工明渠,以达到稳定河势,加大过流能力,尽快排泄洪水的目的,能及时导流地表积水到水渠中,增强排污排涝能力。
第4题,城市渠化使河流流速加快,减少泥沙淤积;河道硬化破坏了河底生物的生存环境,一些生物难以生存;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阻断了地下水位的补充来源,地下水位下降;河道取直、水流加快,水质在一定程度上净化加快。
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尽管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但是,它们都处于城市化进程的某一阶段。
下列国家与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英国——a阶段B.朝鲜——c阶段C.中国——b阶段D.印度——c阶段2.推动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政策影响B.社会生产力发展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势答案 1.C 2.B解析第1题,a、b、c分别代表城市化进程中的初期、中期和后期阶段。
英国为发达国家,城市化处于c阶段,中国、朝鲜和印度均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处于a或b阶段。
第2题,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
据此完成3~4题。
3.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4.“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A.居住人口减少B.城市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断扩大答案 3.D 4.B解析第3题,农民建设“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扩大居住面积,提供足够多的出租房屋,增加租金的收入。
第4题,“握手楼”的建设,牺牲了住宅的通风、采光要求,占地面积较少,这和市中心地价、房价昂贵有关。
5.我国某中学的学生对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问题感兴趣,他们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相关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
英国是世界上城市化最早的国家,也是“大城市病”出现较早的国家,因此研究性学习以英国为案例。
下面是他们搜集的两则材料。
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英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材料二氮氧化物(NO x)主要是由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一种大气污染物。
下图是2004年夏天,英国南部定点测算的24小时内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图。
(1)结合材料一,分析比较英国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特点。
(2)城市的发展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城市环境污染除大气污染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结合材料二,描述图中不同城市氮氧化物污染的地区分布特点,并简述影响其分布的自然因素。
(4)你认为应如何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不少于两点)(5)城市化对城市局地小气候的影响一般有哪些?(试从气温和风速两方面分析)答案(1)英国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发展速度较慢;中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发展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