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式人神恋原型积淀的人性美及文化价值探析
唐传奇人神之恋故事研究
唐传奇人神之恋故事研究人神之恋是唐代文学风靡一时的主题之一,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和情感张力,备受当时读者的喜爱。
本文通过研究唐传奇人神之恋故事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艺术特色以及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等方面,旨在深入探讨其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1. 唐传奇人神之恋故事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渊源2. 唐传奇人神之恋故事的文化内涵和宗教意蕴3. 唐传奇人神之恋故事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4. 《梦幻识陈》中的白蛇与许仙的人神之恋5. 《鸳鸯符》中的王子与天女的人神之恋6. 《杨志》中的人与神的多重情感交织7. 后世文学艺术中的人神之恋继承与发展8. 人神之恋对唐代文学的影响及其历史意义9. 人神之恋故事研究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1. 唐传奇人神之恋故事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渊源该提纲涉及人神之恋故事的创作背景和来源,包括唐代文学与宗教文化的交流融合、唐代诗歌与神话故事的关系等。
通过研究人神之恋故事的创作背景和来源,可以揭示其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为后续的研究铺平道路。
2. 唐传奇人神之恋故事的文化内涵和宗教意蕴该提纲涉及人神之恋故事的文化内涵和宗教意蕴,包括人性与神性的对立与结合、情爱与信仰的相互影响等。
通过探究人神之恋故事的文化内涵和宗教意蕴,可以深入挖掘其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义。
3. 唐传奇人神之恋故事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该提纲涉及人神之恋故事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包括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人物刻画的深刻性、情感张力的紧密结合等方面。
通过剖析人神之恋故事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可以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学特点。
4. 《梦幻识陈》中的白蛇与许仙的人神之恋该提纲涉及传世名作《梦幻识陈》中的人神之恋故事,具体来说是白蛇与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
通过深入分析此故事的文本细节和情节发展,可以揭示其与其他人神之恋故事的异同之处。
5. 《鸳鸯符》中的王子与天女的人神之恋该提纲涉及另一传世名作《鸳鸯符》中的人神之恋故事,具体来说是王子与天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浅析中国古代神话女神形象文化精神的当代启示
首先,女神形象所代表的创造、生育、救赎等神圣使命,可以引导当代社会 重视生命的价值、尊重自然规律,以及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次,女神形象所 代表的美丽、温柔、慈悲等优秀品质,可以引导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不 忘初心、坚守道德底线。最后,女神形象的变化和传承方式可以启示我们在文化 传承中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以推动中华文化的不断 创新和发展。
引言
中国古代神话和希腊神话是两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神话体系。 两种神话中女神形象作为重要的角色,不仅反映了各自文化背景下的信仰、价值 观和社会结构,同时也展示了东西方文化中对于女性形象的独特理解和塑造方式。 本次演示将从对比的角度,探讨中国古代神话和希腊神话中女神形象的差异与相 似之处,以便更深入地理解两种文化的内在和外在表现。
一、中国古代神话与希腊神话中 的女神形象概述
1、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形象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女神的形象常常与自然、生命、生育等元素紧密相连。 例如,女娲和瑶姬被描绘为创世和生育的神祇,体现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 地位以及人们对母性的深深敬仰。此外,西王母和嫦娥等女神则被赋予了长生不 老的象征,突显了人们对永恒生命的向往。
2、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形象
相比之下,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形象则更强调个性和自由意志。她们并不总是 被描绘为自然或生命的象征,而是有着各自的性格和特质。例如,赫拉代表婚姻 与家庭,雅典娜代表智慧与战争,阿尔特米西娅代表月亮与狩猎等等。此外,许 多希腊女神都具有矛盾和复杂的性格,这使得她们形象更为立体丰满。
结论
尽管中国古代神话和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形象存在显著差异,但它们都反映了 各自文化背景下的信仰、价值观和社会结构。通过对比两种女神形象,我们可以 更好地理解东西方文化中对于女性形象的独特理解和塑造方式,以及这些文化在 历史长河中所呈现出的差异与相似之处。
古希腊神话中女神的人性漫议
古希腊神话中女神的人性漫议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角色一直以来都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从赫拉、雅典娜、到阿尔特弥斯,这些神话中的女神们各具特色,但都拥有着深厚的人性底蕴。
本文将从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的人性特点出发,探讨其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启示。
在古希腊神话中,女神们并不是简单的高高在上的存在,而是有着丰富的情感与内心世界。
例如,赫拉与丈夫宙斯之间的爱情故事就展示了人类的情感复杂性。
赫拉对宙斯的忠诚和喜爱,以及她在面对背叛时的愤怒和痛苦,都体现了她的人性特点。
同样,雅典娜作为智慧与勇气的女神,也拥有着独立、自信和坚定的人格特质,她的这些品质对人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古希腊女神的人性特点提醒我们要他人的感受。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体会他人的情感和需求。
正如赫拉在面对宙斯的背叛时,她的愤怒和痛苦提醒我们要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世界。
雅典娜的坚定和智慧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冷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古希腊女神的人性特点鼓励我们追求美好的情感生活。
虽然女神们也有着各种情感,但她们并不会被这些情感所左右,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这启示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去追求美好的情感体验。
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角色不仅具有美丽的外表和非凡的能力,更有着深厚的人性底蕴。
她们的情感丰富性、善良仁慈和美丽非凡等特点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从她们身上,我们可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更多他人的感受,以及如何追求更美好的情感生活。
通过深入了解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角色,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我们的现代生活提供有益的启示。
无论是处理人际关系还是面对生活的挑战,这些女神的人性特点都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教诲。
让我们以赫拉的忠诚和热爱为例。
她尽管面对丈夫宙斯的背叛,但始终保持对宙斯的忠诚和热爱。
这教给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忠于自己的感情,坚持自己的信仰。
同时,赫拉的痛苦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等到失去才后悔莫及。
唐传奇人神之恋故事研究
唐传奇人神之恋故事研究唐传奇人神之恋故事研究近年来,学术界对于唐传奇中的人神之恋故事开始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这些故事虽然故事情节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个人类与一位神仙之间发生了爱情。
本篇论文主要研究唐传奇中的人神之恋故事,并围绕以下9个主题展开讨论。
一、神仙的形象在传统文化中,神仙被塑造成了德高望重、不可侵犯、不食人间烟火,但在唐传奇中,神仙的形象却以一种非常怪异的方式呈现。
他们既有人性的弱点,又有超人的能力,这使得他们更加亲近人类,更容易引起人类的爱慕之情。
二、人类情感的描写唐传奇中,人们常常被人间的爱情所困扰,使他们的情感变得复杂多变,但当他们遇到了神仙时,一种全新的感觉就油然而生。
人们的矛盾和迷惘在神仙的出现中逐渐得到了解决。
三、人神恋的缘由人与神之间的爱情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一个情感认知,原因也是各种各样。
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神仙与地球上的华夏国际代理人之间往往存在某些共同点,通过这些共同点,使得神仙对地球华夏国际代理人产生情感。
四、人类心理的探究在唐传奇的神仙人神恋故事中,我们常常看到一种非常特殊,充满哲学思辨的人类心理在发挥作用。
他们形成了特有的视觉距离和情感距离,评估了人与神之间意义上的差别,进而引发出更多的思考和研究。
五、宗教意味唐代的文学史充满了信仰的痕迹,而人神之恋故事可能是之中最明显的体现。
神仙不仅代表着最高的道德标准,而且也被视为具有更高的灵性,这种对神仙的敬畏是人们信仰的表现之一。
六、社会风尚的反映在唐传奇中,人神之恋故事的发生往往伴随着所处时代里的一些社会现象和风尚的反映。
人人都希望能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当幸福来到的时候,又能否抓住它呢?七、文化传承的发展唐传奇中的人神之恋故事不仅具有文化传承方面的价值,还有其他多个方面的意义。
这些故事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唐代文化的魅力,而且还能让我们深入了解唐代文化脉络的继承与发展。
八、情感表达的方式唐传奇中,人神之恋的情感表达方式非常生动且丰富多彩。
【文】浅谈古希腊神话中折射的审美
浅谈古希腊神话中的美学价值古希腊神话是人们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像力的结晶。
从古希腊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原始先民们对自然对人性的崇敬之情,它通过许多人神交织的民族英雄故事来解释自然现象和人的生死。
这些众人所创造的人、神、物的故事,经由时间的淬链,构成了著名的“希腊神话”,它充满着神秘浪漫色彩将现实生活与幻想交织在一起,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瑰丽世界,生动地描绘了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图景。
读完这本书然后闭上眼,你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它:美。
我们可以把这种美划分为自然美、艺术美、科技美、人性美四类。
一、自然美美丽的希腊半岛东临爱琴海,西通爱奥尼亚,北穿赫勒持滂海峡(即达达尼尔海峡)入普罗彭提斯海(即马尔马拉海)。
希腊半岛三面环洋,与它相临的爱琴海中星罗棋布的四百八十多座岛屿则犹如遍撒海面的玉石玛瑙,爱琴海的山山水水孕育了灿烂的希腊文化。
希腊古典神话就诞生其中。
它以奥林匹斯山为神话起点,将大海山川露珠太阳月亮等自然物化,赋予他们人的感情,表现了对自然的崇敬之情,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大胆探索。
二、艺术美艺术美又包括思想美建筑美(1)思想美首先古希腊神话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它是以原始先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故事和传说。
马克思认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就这一点来说,古希腊神话无疑是一部宏伟的思想巨著。
(2)建筑美古希腊神话的12位主神都有他们的神庙。
如书中在描写法厄同来到太阳神的宫殿寻找他的父亲时写到“太阳神的宫殿,支以发光的圆柱,镶着灿烂的黄金和火红的宝石在天上耸立着。
飞檐是炫目的象牙;在宽阔的银质的门扇上浮雕着传说和神奇的故事。
”古希腊神话作为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古希腊的建筑而且不止建筑甚至戏剧、绘画、雕塑都从其中汲取养料。
三、科技美古希腊神话中讲到最初的人类逐被创造时,他们不知怎样使用他们的高贵的四肢和身体里面的圣灵,不知道怎样利用宇宙万物。
维纳斯的美学分析
维纳斯的美学分析摘要:维纳斯虽然失去双臂,但是她的美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那令人震惊的黄金比例,还有那让人禁欲的节制美,使她超越了种族、文化之间的审美差异,成为了真正的美神。
关键词:维纳斯、残缺、黄金比例、节制美、美神维纳斯是罗马语,希腊神话中叫她为阿芙风狄蒂。
传说她是众神之父宙斯和海洋女神狄俄涅的女儿。
维纳斯在希腊神话中原为丰收女神.奥林波斯神系形成以后,她才成了爱神、美神,从此她就成为全部女性美的代表和体现者。
断臂维纳斯是1820年在希腊爱琴海米罗斯岛上一个山洞里,被当地有个叫岳尔戈斯的农民发现的。
岳尔戈斯首先发现了一座倒塌的小庙堂.在庙堂的沙土堆中有一座美女雕像,他小心地把雕像挖掘出来,发现她已失去了两条手臂。
由于它是在米罗斯岛上发现的.所以又有"米罗的维纳斯"之称。
出土时,雕像的腰部已经断开,经修复后,考古学家们最初考证是作于公元前1世纪时期。
由于女像的表情与姿势类似柏拉酉特列斯的风格,比例却接近列西普斯的标准,因而引起了争议。
最后在女像的台座与足部下方发现了原来的铭文,文款是:"美安德罗河畔、安屈克亚的亚历山德罗斯作此"。
从铭文的书体看,应当是公元前百年左右的作品。
于是又有人反对把它列入希腊化时期。
但从雕像的整体风格看,美神的椭圆形脸蛋,直鼻梁(俗称希腊鼻),平额,端正的弧形眉、扁桃形的眼睛,发髻刻成有条理的轻波纹样式,神态平静,不露笑容,这一切都是从公元前5世纪后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不把它列入希腊化时期是没有道理的。
"米罗的维纳斯"大理石雕像高约2.4米,通体由一块半透明的白云石雕塑,站在鸡血白纹的云石底座上.是迄今被发现的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
维纳斯的面部具有希腊妇女典型特征。
直鼻、椭圆脸、窄额。
她那安详自信的眼睛和稍露微笑的嘴唇,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印象,没有娇艳或羞怯,没有丝毫的造作神态。
体现了两千多年前希腊人的审美理想,纯洁与典雅,外在美和精神美的统一。
由神女形象入手浅析从战国到魏晋“人神恋”文学模式的流变及其成因
155FAXIAN JIAOYU 2018/03————————————————————————————摘要:现阶段针对“人神恋”问题的研究性论文数量繁多、成果丰硕,但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个别篇幅或者特定历史时期,鲜有贯穿“人神恋”题材由雏形到最终定型这一整体历程的研究。
笔者认为,在魏晋时期“人神恋”的形象特征与典型框架就已经基本完成。
本文选取三组具有代表性的“人神恋”题材文学作品,以神女形象的变化为切入点探讨“人神恋”这一文学模式的流变及其历史成因。
关键词:“人神恋”;神女形象;文学流变;历史成因 ————————————————————————————一、关于研究对象选择的说明以“人神恋”为题材的文学创作体裁形式广泛(如辞赋、诗歌、传奇、话本、戏曲、志怪小说与文人散文笔记等),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作者笔下也各有特色(如明清时期反映“人神恋”题材的文学作品中,冯梦龙著《情史》流露出鲜明的感情好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所表现故事多奇幻荒诞、带有浓郁市民阶层文化气息等),但在“人神恋”题材整体发展进程中,从战国到魏晋这一段历史时期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这一时期,“人神恋”作为一种意蕴丰富但还未最终定型的文学意象,围绕其展开的创作尝试不在少数。
因此,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文学作品对探讨这种文学模式形成过程及其背后成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古代的“人神恋”故事以女神式居多。
如果将《九歌》理解为其发端,作为“人神恋”题材的先声的话,则明确《九歌》各篇中神的性别就显得尤为重要。
依据前人记载,《湘君》《湘夫人》两篇的对象神应该定位为女神,“尧二女为舜二妃,曰湘君、湘夫人”(张岱《夜航船》)。
关于《山鬼》一篇,郭沫若先生曾在相关研究中详细阐述过《山鬼》是女巫饰演山鬼进行内心独白的论点。
此说有利于塑造诗歌完整的艺术形象,具有较强的合理性与说服力,因而为大多数学者接受。
笔者也赞同郭沫若先生的观点,认为山鬼应为一女神。
关于《少司命》中祭祀对象的性别历来众说纷纭,但参照“司人子嗣之有无”的职能看,少司命当为一女神,于是笔者暂将《湘君》《湘夫人》《山鬼》与《少司命》四篇划归女神式“人神恋”一类进行探讨。
学生论文:比较中西方文学中的人神恋
学生论文:比较中西方文学中的人神恋南京财经大学通识选修课课程论文考试(封面)201 ——201 第学期课程名称:任课教师:学生姓名:班级:学号:论文题目:内容摘要:关键词:比较中西方文学中的人神恋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1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法力无边,受到凡人的敬畏与膜拜。
在中国,神的形象起初是凶暴可怖的。
古代神话中的蚩尤“兽身人语、铜头铁额”;《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则是“豹尾虎齿”、“蓬发戴胜”。
这是因为,自然界的神秘力量让古先民感到非常恐惧,这种恐惧在他们头脑中产生的物化或人化的形态就是神的样子。
而到了道家之祖庄子那里,神人则是另一副模样:“藐姑射之山,有仰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杯食五补,吸风饮露。
乘云气,林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序子?逍遥游》)。
随后,秦汉方士发扬道家神仙之说,创造出一大批美丽的女神形象。
如汉代方士所著《列仙传》中,神仙已多具人形,且已多具人情。
《山海经》形容可怖的西主母,在方士笔下则成为“年可卅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的丽人(《汉武内传》)。
从凶神到美神,人神关系变得更加亲近,这为人神之恋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从上面的角度看,人神恋在西方更容易产生。
因为在古希腊神话里,天神普罗米修斯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
人与神是同形的。
●凡人对神女的单相思《离骚》中诗人神游天地、追求神女。
起初他想追求宓妃,却因对方“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而放弃。
他转而追求“娀之佚女”,却又迟迟选不好媒人,以致被他人抢先。
最后,他决定追求“虞之二姚”,却因为“理弱而媒拙”失败了。
诗人的苦苦追寻均告失败,一切只不过是虚梦一场,单相思罢了。
对凡人来说,神女是虚无缥缈、难以接近的。
她们是诗人理想的化身,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如果说《离骚》里的人神恋还未开始就已结束,那么《江妃儿二女传》里的郑交甫与“江妃二女”之间已产生了完全等同人间男女邂逅的朦胧爱情,神女甚至将随身之佩作为爱情信物赠予郑交甫。
女神精神的复兴论新神话创作的文化价值
女神精神的复兴论新神话创作的文化价值女神精神的复兴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所体现的价值不仅仅是对女性的赞美和崇尚,更是对人类文明的认识和探索。
女神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关于女性力量的审美和认同,是一种关于生命、自然和宇宙的信仰与敬畏,是一种关于文化多元、包容和平等的态度与理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女神精神的复兴论新神话创作的文化价值,并举出5个例子来证明。
1. 女神精神反映出文化多元与包容的思想女神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展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形象和功用。
在古希腊神话中,雅典娜代表着智慧和艺术;在印度教中,女神丽贝加代表了爱情和幸福;在中国道教中,女娲是创世神话的重要角色。
这些女神形象的不同,反映出了不同文化内在的美学审美、价值观和信仰。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需要不同文化之间的尊重和理解,女神精神的复兴,有助于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也利用这种创作,推动了文化融合的进程。
2. 女神精神提倡男女平等的观念女神精神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对女性力量的认同和赞美。
女神作为女性的代表,展现了女性的智慧、勇气、力量等特质。
与此同时,女神精神也倡导将男女平等的思想。
在古代,男性往往被赋予更多的权利和权威,女性面临着诸多的障碍和不公平的待遇。
女神精神提倡的思想是,女性也有同样的权利和地位。
现代社会中,女性在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都有了更突出的地位。
女神精神的复兴也有助于让人们更加平等地对待男女。
3. 女神精神引领个人和社会价值观的转变女神精神鼓励人们对自身和社会价值观的重新审视和调整。
在现代社会,许多人面临着选择困难、身份认同混乱等问题。
人们往往追求一种更加深刻、原始的信仰,以期找到自己的内在平衡和心灵安宁。
女神精神所呈现的自然、宇宙和神秘,以及其对生命和幸福的关注,满足了人们这种求根的需求。
它引领人们重新审视和选择个人和社会的价值观,助力于构建新的文化生态。
4. 女神精神为人们提供了精神性的满足和安慰女神精神所呈现的和谐、和平和平衡,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安慰。
浅析《聊斋志异》人神婚恋故事
浅析《聊斋志异》人神婚恋故事【摘要】《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典的中国鬼怪小说集,其中人神婚恋是一个重要主题。
本文从人神婚恋故事的特点和表现、不同情节和发展、道德观念、影响和意义、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浅析。
人神婚恋故事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
这些故事对当代文学具有启示和影响,展现了对神话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国人对于爱情、婚姻与道德的认知。
通过分析这些人神婚恋故事,可以更深入了解《聊斋志异》的独特魅力,以及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珍视和传承。
【关键词】《聊斋志异》、人神婚恋、故事、特点、表现、情节、发展、道德观念、影响、意义、艺术表现、丰富多彩、传统文化、思想观念、当代文学、启示、影响。
1. 引言1.1 《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典的中国鬼怪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典的中国鬼怪小说集,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
这部小说集共收录了短篇鬼怪故事491篇,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各种超自然现象和人物命运的奇异故事。
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以妖魔鬼怪、人鬼恋、人神婚恋等为题材,以幽默、诙谐的笔调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学造诣。
这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鬼怪小说的经典之作,深受读者喜爱与赞誉。
《聊斋志异》的人神婚恋故事更是其中一个重要主题,通过人与神之间的奇妙爱情故事,展现了作者对人性、道德、爱情的深刻思考和描绘。
1.2 人神婚恋是其中一个重要主题《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典的中国鬼怪小说集,其中人神婚恋是其中一个重要主题。
人神婚恋在《聊斋志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反映了人与神之间的情感纠葛和交流。
在这些故事中,人类与神灵相恋、结合或分离,展现出多样化的爱情故事。
人神婚恋故事通常描绘了人类与神明之间的跨越,反映了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畏惧和向往。
这些故事中,人类常常被神明所吸引,展现出对神明的崇敬和依赖之情。
人神婚恋故事也呈现出道德观念的冲突和挑战,探讨了人类与神明之间的伦理关系及其影响。
在《聊斋志异》中,人神婚恋故事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神之间情感纠葛的思考和探讨。
从文化认知的视角看希腊神话故事中的“美”
从文化认知的视角看希腊神话故事中的“美”从文化认知的视角看希腊神话故事中的“美”希腊神话是欧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文化价值。
神话中的形象、故事和情节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美”。
在希腊神话故事中,美并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美,更体现在人物形象、心灵状态、道德品质、文化观念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文化认知的视角探讨希腊神话故事中的“美”的内涵与表达,以及其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一、“美”的内涵与表达1.人物形象中的美希腊神话中的女神被描绘成美丽动人的形象,她们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例如,爱神阿佛洛狄忒就被描绘成一个美丽的女神,她手中拿着一支箭和心形的弓,象征着爱情的力量。
在希腊文化中,爱情被认为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情,阿佛洛狄忒所代表的美就成为了希腊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
此外,雅典娜、赫拉、阿忒柔丝等女神都被描绘成美丽的形象,体现了古希腊人对女性美的崇拜。
在当时的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并不高,但他们的美丽外貌和优秀品质却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和尊重。
因此,女神形象中的美,也是一个对女性美及其巨大文化价值的肯定和赞扬。
男神的形象也是美的代表。
赫尔墨斯、阿波罗、赫淮斯托斯等男神都是美丽的形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然就是希腊神话中的最后一个雷神。
他的肌肉线条十分修长,脸庞轮廓精致,浓密的头发在勃然作怒之时还会发出电光闪闪的光芒。
雷神虽然身材强壮,却不失温暖的气息。
他的形象构成了希腊时代的英雄榜样,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中所赋予的努力、智慧和勇士精神。
2.心灵状态中的美除了形象美,希腊神话中还有一种“心灵美”,代表的是一种高尚情操和思想品质。
例如,《希腊神话》中的伊阿宋就是一个经历磨难之后完成了自我升华的正义英雄。
他在离开家园后遇到了许多不同的挑战和困境,但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
在遇到困难时,他也总是从自己的心灵力量中寻求力量和勇气。
这种高尚情操体现了古希腊人所崇尚的人性的美。
浅析唐传奇中“人神恋”故事的新变
058《名家名作》·研究无主对,而佳期阻旷,幽态盈怀”,于是倾心于才郎郭翰,并与其共度良宵、暂排苦闷。
这种人神遇合没有深厚的感情基础,而是出于本能欲望。
但在小说《裴航》(《太平广记·卷五十·神仙五十》)中,男主人公裴航为仙女云英的绝世美貌所倾倒,想要娶其为妻,并经过虔诚努力实现心愿。
最终,二人育有一子,一家人进入玉峰山的仙洞中成了神仙。
神与人的结合并不是出于天帝之命,且较之于《郭翰》更多了一份彼此相爱相伴的真情。
(二)人物形象上的新变唐传奇“人神恋”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人物身份定位的变化。
男性人物主要表现为总体上由普通人甚至贫苦人变为文人学士,而女性人物则更贴近现实、更加人性化。
正如前一部分所介绍的,魏晋时期的“人神恋”主题多为普度济世,因此凡间男子多为世俗意义上的普通人或者贫苦人。
如《白水素女》中的谢端,自幼父母双亡,孤独伶仃、家境清贫;还有我们熟知的 “董永”篇(《搜神记·卷一》)中的董永,“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社会底层人物形象鲜明。
但在唐传奇小说中,凡间男子的身份则以文士或者书生为主,如小说《郭翰》中的主人公郭翰,“有清标,姿态秀美,善谈论,工草隶”,是活脱脱的文人形象;还有《游仙窟》(张鷟,1955)中男主人公与十娘和五嫂的诗歌和唱,充分体现出他文采斐然。
正因如此,唐代“人神恋”故事表现的也多是文士的内心世界,他们追求风流、渴望艳遇,但有些时候,文人身份的限定又使他们不沉溺于男女欢好,最典型的便是《太阴夫人》(《太平广记·卷六十四·女仙九》)中的少年卢杞,他不选天神、地仙,只愿做人间的宰相,可见争取功名对唐代文人的影响。
对于神女形象而言,魏晋小说中的神女更像是帮助凡人实现愿望的工具,个性形象模糊。
但唐传奇中的很多神女形象个性鲜明张扬,其中既有妖艳风流的妇人,也有谦卑柔顺的贤妻。
例如《游仙窟》中塑造的崔十娘是个美艳动人的寡妇,作品极力描摹她的大胆奔放、风情万种。
古希腊神话中女神的人性漫议
完事、最魅力多姿、最有人情味、最具审 人,一个醋意浓浓的女人!而这种要爱便
美价值的神话体系——希腊神话。古老的 爱,要恨便恨,有爱有恨,有嫉妒有报复
希腊,是世界古典文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 的情感世界也正是古希腊人自然人性的流
珠,是西方文学艺术的源头。古希腊神话 露,是她们自由心情的率真表现。
以其神祗所具有的人性、深刻的哲理性以
母系社会妇女的地位和作用。在古希腊神 话,古希腊人的看法是美与性爱与快乐联
话的旧神体系中,第一女神是盖娅,她是 系,美神与爱神相兼大概正是“理性形式
一切永远牢靠的根基。天空、山川、河湖、 的感性显现”。汉斯·利希特说:“爱与美
海洋均是她生出,是快乐神灵永远稳固的 对古希腊人来说是不可分开的:阿弗洛狄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各种强大的自然力或 里,不仅处处活跃着爱与美之神阿弗洛狄
其它令人费解的现象和事物统统理解为是 忒,甚至还有小爱神厄洛斯作为补充。从
神力的表现,是神力的存在。古希腊人还 语源的角度说。阿弗洛狄忒(A p h r o d i t e )
把人的特质集中表现在神的情感上,使神 这个词在希腊语中的本义与性快感有关。
人一样的性情给古希腊神话增添了无限魅
实际上,阿弗洛狄忒在古希腊神话中
力。
总是身兼二职的,她不但是爱神,而且是
古希腊神话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为数众 美神。自由美学以来,人们千遍万遍地追
多的女性形象。女神是原始社会母权制下 寻:美是什么? 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回
升华了的征服自然力的妇女群像。反映了 答。假如我们把这种追问一直延伸到神
斯,她一次次地了结丈夫的婚外情,却又 美是一回事,就象火焰和火是一回事一
永远不能阻止,她只能把嫉妒怨恨施加于 样。如果你憎恨性,你就憎恨美。如果你
解读路遥作品的_女神_原型_臧小艳
最基本的美丽、贤淑的品质特点,更以文化品位、家庭
地位的显耀优势远远超越刘巧珍、 田润叶之辈女神形
象,她完全是作者理想中完美女性的典型形象。 路遥将
《平凡的世界》的故事,在黄原地区原西县城和双 水村两个方位上展开,双水村是整个故事的主要场景。 相传,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的女儿凡游至此,爱上了一
108
/ 2011.2 上半月
位姓金的青年,便誓愿永住人间,结果触怒了玉帝,将 她 变 为 一 座 黄 土 山— ——神 仙 山 ; 她 的 爱 人 守 着 土 山 痛 哭至死,眼泪流成了一条小河— ——哭咽河。 这神话虽是 金家祖先编出来以光耀自己家族的, 但事实上它与流 传于当地的其它神话传说一起, 为双水村的后代子孙 们提供了某些参照, 成为人们生存的文化和心理的环 境氛围,行为思想的初始诱因。 这为我们解读《平凡的 世界》提供了一个启示:双水村居民是“神仙”的后代, 现代的双水村的故事是“神仙山”传说的延展。
作家清醒地意识到,传统道德是一个民族的特征, 也是一个民族最本质的东西。 无论在何时何地,社会无 论怎样发展,文明如何进步,民族的传统美德,都有它 存在的价值, 传统美德的坚守与物质文明的现代化并 不冲突。 路遥曾说过:“正是那贫瘠而又充满营养的土 地和憨厚而又充满智慧的人民养育了我。 没有他们,也 就没有我,更没有我的作品。 ”[2]
dang dai zuo jia ping lun
解读路遥作品的 “女神”原型
臧小艳
摘 要: 路遥是当代中国文坛执着于颂扬传统情 感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 虽然这些 女性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层面,但路遥对她们格外关照, 她们有血有肉,充满了感情,散发着动人的情感魅力。 从她们身上,我们可以感受中国原始神话的原型,她们 是新时期的女神,但又是男权统治下的标准女性。
女神·女巫·女人——娜娜故事的原型解读的开题报告
女神·女巫·女人——娜娜故事的原型解读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女神·女巫·女人”是一个经典的三段式表述,广泛用来描述女性在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形象和角色。
这个三段式表述也可以被看作是描述女性欲望和力量历程的符号,从神秘、神圣的女神形象,到被排斥、打压的女巫形象,再到具有反抗性和自主性的女人形象。
这个符号因其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文化意义而广泛应用于社会研究、文化研究、历史研究等领域。
同时,这个符号也催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
《娜娜》是法国女作家埃米尔·左拉于1880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20世纪法国文学和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作。
小说从一个叫做娜娜的女孩的生活和命运讲起,旨在反映19世纪末欧洲社会的种种现象。
《娜娜》刻画了一个典型的寻求幸福的女性形象,也对19世纪末欧洲社会的道德观念、艺术界、上流社会进行了揭示和批判,再现了一个日渐淡漠和堕落的法国社会。
同时,《娜娜》通过娜娜这个女性形象,也呈现了女性的力量、欲望和自主性。
因此,《娜娜》是一部充满女性主义思想和符号的文学作品。
本文将通过解读《娜娜》中的女主角娜娜的形象和命运,探究其是否符合“女神·女巫·女人”的三段式符号,以及如何体现女性的力量、欲望和自主性,进一步探讨女性在19世纪末的法国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
二、研究目的通过对《娜娜》的研究,本文旨在探究以下问题:1. 娜娜的形象是否符合“女神·女巫·女人”的三段式符号,以及如何呈现其自主性、力量和欲望。
2. 19世纪末法国社会的文化氛围、社会风貌和道德观念如何影响娜娜的命运和角色。
3. 本文将探讨《娜娜》对女性主义和符号学研究的启示和贡献,以及其在文艺史和社会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研究法和符号学研究法。
文本研究法主要通过对《娜娜》的文本分析和解读,梳理其情节、角色关系、主题等方面,探究娜娜的形象和命运的内在逻辑和意义。
《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的全部内容。
《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内容摘要]《女神》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理想主义强光照亮了诗集中大部分的诗作。
《女神》采用了内在情感强化,极化以及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
在想象方式上则具有想落天外的奇特想象,与本来形态相距很远或改变性的极度夸张。
在形象描绘方式上,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
在语言方面,也具华瞻丰美的特点.[关键词]《女神》浪漫,特色《女神》出版于一九二一年八月,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尽管在《女神》出版以前已经有新诗集出现,但真正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为中国现代诗歌出现开拓一个新天地的,除《女神》外,在当时却没有第二步。
郭沫若实在是中国第一个新诗人,《女神》实在是中国第一部新诗集.它以磅礴的气势,狂热的激情,全新的形式,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激进的态度,震撼了文坛,使人战栗,使人惊喜,充分体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不仅确定了郭沫若作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形象,而且成为中国新诗走向成熟的纪念碑式的作品。
《女神》是“五四”狂飚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
它燃烧着对一切旧秩序,旧传统,旧礼教的大胆否定和无情诅咒,海啸般地呼喊着,创造与光明,民主与进步,因而激动了,鼓舞了整整一代人。
如果说,鲁迅用他的小说冷静地解剖着旧社会,希望引起疗救的注意,那么,郭沫若便是用他的诗歌热烈地呼唤着新社会,希望引导光明的到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神式人神恋原型积淀的人性美及文化价值探析作者:万桂红胡立新来源:《江汉论坛》2014年第06期摘要:中国古代的人神恋故事以女神式居多,从作者的身份和作品的文化立场以及来自民间传说等要素看,女神式人神恋故事绝大多数是持民间文化立场及价值选择的。
女神式人神恋作品对美丽女性的赞美、爱恋,女性对自由平等式的男欢女爱之唯美爱情的追求,女性主动追求性爱情爱的婚恋生活,他们超越官方文化的制度律令和世俗功利婚恋的美好自由情怀等,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先人的人性之美,具有现代社会之人性美的审美性、现代性、超越性品格。
关键词:女神式人神恋;人性美;审美性:现代性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4)06-01 14-05人神恋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许多美丽动人乃至凄婉哀绝的故事至今仍然活跃在各种不同的文化传播活动中,赓续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对远古神话、传统文化、民间文学中的人神恋故事的持续性眷恋,除了满足民族大众的文化“返祖”情结、文人“白日梦”补偿心理等集体无意识心理外。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文化发展历史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原型符号(人神恋就是其中之一),内蕴着该民族人们的人性建构历程,从而形成民族文化价值观体系。
文化以或显或隐的方式,将这个民族大众的人性真实地记录下来。
不管官方文化、精英文化的价值导向如何规约与扭曲,都无法阻止民族大众人性正常健康地发展,并在现世个体有限的生命时间阈限中,演绎生命生存的悲情与礼赞,给未来者提供有关自己祖先美好生命的深层眷注。
人神恋故事所承载着的被主流文化压抑与扭曲的真实美好人性,是吸引后人永恒性关注的内在文化价值。
官方和精英文化中的人性导向和价值观体系建构属于显性文化,它们贯穿在教育、制度、法律、礼俗等制度文化中,成为民族历史文化的意识形态范型;而民间和大众文化中的人性导向和价值观体系建构则属于隐眭文化,它们贯穿在民间的文化、文学、艺术、民俗与生活中,被官方的精英的文化遮蔽和压抑,但却在人性发展和价值观体系孕育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民间文化所遵循的自然法则与官方文化遵循的权力原则构成互补,体现出人性发展和价值观体系孕育中的现实性和理想性并重的特质。
透过人神恋故事,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大都是以民间文化身份与立场,将我们先人人性的丰富性及其正面价值全面展现出来。
蔡堂根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神恋分为“男神式”和“女神式”,“男神式”是男性神灵与女人的婚恋,“女神式”是女性神灵与男人的婚恋。
笔者认为这种分类与称谓可以成立,所以应用这对概念,并且“神”也包括神、仙、妖、魔、鬼、怪、精、魂等一切超现实的人化幻形。
但笔者的“人神恋”概念只包括神灵与人类之间的恋爱、结合、共同生活的故事,不包括感生神话(如《诗经·玄鸟》、《诗经·生民》等)、人牲献祭(如《史记·滑稽列传》中的“河伯娶妇”、《六国年表,秦灵公八年》中的“郡主妻河”等)等缺少恋爱与婚姻的故事。
蔡堂根认为,中国古代的人神恋故事先秦时期以男神式为主,秦汉以后逐渐演变为以女神式为主,到《聊斋志异》则主要是女神式,足以说明中国的人神恋是由男神式向女神式转变,并且逐步由女神式占主导地位。
②笔者认为,蔡堂根所谓人神恋实际包括了不应该包括的感生神话、人牲献祭之类的非恋非婚的故事。
如果按照笔者的人神恋所指称的对象来看,则不存在男神式向女神式转变,而是一开始就是以女神式为主体的。
如《楚辞》中的《九歌》《山鬼》、《少司命》等抒写的人神之间的爱恋之情,宋玉《高唐赋》中高唐神女向楚王“自荐枕席”的性爱行为等,这些才是中国古代真正的人神恋故事的缘起。
综观中国古代的人神恋故事,“女神式”主要是对应民间和大众文化。
人神恋故事主要来自文学领域,包含在中国文学的辞赋、古代叙事小说、民间故事、戏曲及大量笔记体散文中。
它们或来自民间神话传说,由文人收集整理,保留了民间意识,如干宝的《搜神记》、戴孚的《广异记》等;或由文人创作,其作者主要是被官方和精英文化遗弃在民间的文人,具有民间文化立场的,如冯梦龙的《情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或是隐逸了的文人,也是立足民间文化本色的,如陶渊明、袁枚等;即使是身为官人的作者,也具有民间的或者大众的文化立场,如干宝、沈既济、牛僧孺、洪迈、纪昀等。
人神恋作品除少数是站在官方和精英文化立场上,借人神恋故事警戒人们遵守主流文化价值体系,维护封建礼教等秩序外,绝大多数是持民间的和大众的文化立场和价值选择的。
这些作者和讲述者,在官方文化和精英文化遮蔽和压抑的世界里,本着真实的人性需要,编织出超验的人神恋故事,蕴藏他们认定的正面价值诉求,描绘出著述者作为人的色彩斑斓的精神世界。
所以,笔者将女神式人神恋定位为民间和大众文化层面。
透过女神式人神恋故事,我们可以发现被官方的主流文化遮蔽和压抑了的华夏民族大众的美好人性和价值观体系,这就是我们要探寻的文化价值。
先要说明的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的官方文化和精英文化并不是笔者否定的对象,而是作为民间文化和大众文化对立互补的对象。
从价值选择方面看,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精英还是大众的文化,都存在正面价值与负面价值交汇的现象。
笔者以女神式人神恋故事为研究对象。
旨在揭示它们被主流文化(含官方文化与精英文化)遮蔽和压抑的正面文化价值,立足点则是人性。
从人性出发,我们会发现女神式人神恋的许多文化价值都被主流文化遮蔽了,它们以民间场域为实现场所,是构建正常健康人性和正面价值观的不可或缺的补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性发展的普适性正面价值——“真善美”这一肯定性价值体系的建构,是依靠不同文化类型的互补来完成的。
儒家肯定人性中的“善”,把仁义道德之“善”作为最高价值,规约人性之“恶”,孔子所谓“里仁为美”实则是用“善”取代了“美”,因而实际上是取消了“美”。
以老庄为代表的早期道家文化则肯定人性之“真”,把素朴自然之“真”作为最高价值,规约人性之“假”,老子所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庄子所谓“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等,是用“真”取代了“美”,从而也取消了“美”。
那么,人性之美是什么?从人性之美延伸出来的价值又是什么呢?我们从中国主流文化中几乎找不出一家之言。
既然有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区分,那么用真和善取代美就显然是缺憾,是不完善的。
儒道可以“互补”,但也只是“真”和“善”的价值互补,它们都缺乏“美”这一元价值追求。
所以说,作为官方文化、精英文化的儒道文化,把人性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美”这一元价值给压抑或遮蔽了。
但是,我们可以从民间文化和大众文化领域去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性之美的价值诉求。
笔者从女神式人神恋的文化原型符号中似乎寻找到许多讴歌人性之美的带有正面价值的文化信号。
其一,女神式人神恋作品对美丽女性的赞美与肯定,是对人性爱美天性的价值认同。
体现出民间文化所具有的审美性品格。
欣赏肯定女性美是人类的共识,是对女性价值的一种肯定和尊重,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一般说来,女神式人神恋都是美丽的女性神异与人类社会男性之间的婚恋故事,女神式人神恋对美丽的女性神异都进行了大胆的赞美和描写。
然而,对女性美的大胆赞美是儒家和道家等正统文化所规避的。
我们看到的是,儒家虽然也承认人有美丑之别,如四大美男和四大美女之说都属儒家正统文化所包容的,但在价值取向上则强调美人是祸水。
中国自商周开始就是一个重礼教妇德的社会,女人的品德比美貌更重要。
普通男人娶妻室要重德不重色,但帝王却除外,可以美女如云,公侯次之,这就是儒家礼教的伪善和不平等。
道家是以“五色令人目盲”式清心寡欲的规劝来引导人们放弃对美色的追求。
只有在民间文化中,美女才具有真正的价值,才是被讴歌与赞美的对象。
人的美丽是天生的,但人类发现并重视自身的美却是社会进化的结果。
人是万物的精华,是大自然中最美的,女性美更是美中“精品”。
主要从民间采集而来的《诗经》中最早大胆描绘女性的美,及至屈原,其《九歌》中的《湘夫人》、《山鬼》、《少司命》等人神恋作品,塑造出温柔多情的神女形象,更是历经千载而魅力永存。
宋玉是第一位全方位描写女性美的作家,其《高唐赋》和《神女赋》突出而详尽地描绘了女性的外貌、形体和情态之美。
唐代的志怪和传奇有大量笔墨描绘女性美,到明清之际,女性神异不仅美丽动人,热情主动,而且多才多艺,能文能诗,谈资高雅,可亲可爱。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关于花妖狐魅之美的描述广为人知。
“这些女鬼都洋溢着青春少女的美,个个都是美的精品”。
如果说对女性神异的赞美还不足以深刻体现出人们对美丽女性的赞赏与肯定,那么,作品中的男性对象即使知道了对方是神灵鬼怪。
也无惧无悔,深爱不绝,就足见作者或男性爱美之心的真诚与执着。
如郭瑛的《玄中记》之《姑获鸟》、陶渊明的《搜神后记》之《白水素女》等都是如此。
唐《任氏传》中,郑六知任氏为狐后,秘不泄人,“然想其艳冶,愿复一见之”,再见任氏“郑子连呼前迫”,发誓不以异物见憎。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们大都如此。
书生们虽然知道狐女们的身份,但仍依恋不舍。
这是“爱美”还是“好色”呢?这就要看评判者站在何种文化价值立场,如果从主流文化立场批判,自然是“诲淫”,如果从美的价值选择上看,则是最为率真自然的审美心理了。
女人作为人的另一半,其美好的一面理应获得尊重和赞美,人性之美如果离开了女性这一元。
无疑是残缺的。
然而,中国传统的正统文化却极力压抑、遮蔽女性之美,只有在民间文化场域,特别是女神式人神恋作品中,才能看到这些讴歌女性美的大胆而率真的美妙文辞,唤起世间民众对女性美的肯定、赞美和追求。
其二,女神式人神恋作品对男欢女爱的肯定,特别是对女性性欲、情欲、爱欲的肯定,是对人性美的价值认同,体现出传统民间文化所具有的现代性品格。
在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中,对人性中的性欲、情欲、爱欲是予以肯定的。
但在具体的文明礼仪和文化价值选择中则是压抑性欲、情欲、爱欲的,孔子倡导“乐而不淫”,孟子主张“男女授受不亲”,荀子提倡“以道制欲”。
人的性欲、情欲、爱欲产生了,就要“发乎情”而“止乎礼”。
越到后代愈严酷,班昭《女诫》倡导“夫为妻纲”已渐升级,至宋代理学家则“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天理”与“人欲”不能并存。
因此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对女性的性欲、情欲、爱欲的压制、扭曲和否定的态度。
但在民间文化中,则有许多的自由和解放,女神式人神恋故事就是典型的代表。
在女神式人神恋作品中,女性神异更多是作为引诱凡间男子欢会的主动者而出现,甚至她们现身的唯一目的就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欲。
女神一般都主动地向男人发出求欢、求爱、求合的信号,她们不仅美丽动人,而且热情主动,完全抛开了现世婚姻的礼俗桎梏,表现出现实生活中被礼教约束规范的女性完全不可能表现出来的行为。
女性那天真无邪的自由人性得到酣畅淋漓的宣泄,性欲、情欲、爱欲的自由宣泄成为她们来到人间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