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第四章学前儿童常见疾患.ppt
① 幼儿园应设隔离室,及早将患病的或可疑的儿童与健康儿 童进行隔离,防止传染病在幼儿园蔓延,并使被隔离儿童得 到特殊的照顾。 ② 对接触者进行检疫观察。检疫是指对可疑接触者进行医学 观察,健康检查和卫生处理。 4、早诊断和早治疗 及早对病儿进行诊断和治疗,有利于预 防病儿病情恶化,早期恢复健康,杜绝传染者在幼儿园流行, 都有重要作用。
1、早发现 ① 学前儿童入园前要进行体检,入园后每年要体检两次。 ② 教师和保育员在晨检时,注意观察或检查学前儿童身体状况, 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也要随时注意观察学前儿童的体温、大小 便、进食和精神状态,以便及时发现患儿。 ③ 对教师、保育员、炊事员等工作人员也要每年定期体检。 2、早报告 我国的《传染病管理法》中规定了35种传染病应及 时向卫生部门报告。 ① 甲类传染病有鼠疫、霍乱,要求城市在6小时内,农村12小 时内要报告疫情; ② 乙类传染病有白喉、麻疹、百日咳、传染性肝炎、爱滋病、 梅毒、淋病、菌痢等24种传染病,城市12小时内,农村24 小时内要报告疫情; ③ 丙类传染病有肺结核、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食物中 毒等,不得超过三天报告疫情。
5、血行传播 病原体通过输血,注射等途径而进入健康人体, 引起感染。 6、垂直传播 病原体由上代传给下代,而引起感染,如可通 过母乳喂养母亲将乙型肝炎病毒传染给婴儿,可以通过胎盘 由孕妇传染风疹给胎儿。 7、土壤传播 病原体污染土壤,通过人接触而感染。
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的人。人 群的易感性取决于人群中每个人的免疫状态。学前 儿童和体弱者一般是易感者,需要通过预防接种, 加强营养和体育锻炼等方式提高免疫力,降低易感 性。
第四章 学前儿童 常见疾患
第一节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预防
一、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
易感人群 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
感后可获得免疫力。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 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 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 均可发病,已夏秋季多见。幼儿园和托幼机构 已发生集体感染。
.
手足口病
临床表现 最典型表现是发热、口腔黏膜溃疡和特征性部位(手掌、足
.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的危害 青春期男性患者有时并发睾丸炎,发生率平
均为20%。睾丸炎常发生腮腺炎起病后4-5天, 可发生一定程度的不育,其发生率约为10%。 青春期女性患者5%可并发卵巢炎,症状多较轻, 不影响受孕。
.
.
流行性腮腺炎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18—24月龄的儿童可以免费接种一剂含 腮腺炎成分疫苗(如麻腮风疫苗)
水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良性疾病,很少被定为肿大公共卫生 问题,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引发肺炎或脑炎,有时留有长 期的后遗症甚至死亡。水痘的继发细菌感染可造成面部疤痕, 或引起坏死性筋膜炎或败血症。
.
. 32
水痘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 2、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并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
泌物。 4、保持双手清洁,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染后(如打
喷嚏后)要立即洗手。 5、彻底清洁水痘患儿用过玩具和家具 6、患水痘后应进行隔离,避免上课、上班及前往公共场所,
避免将疾病传染给没有免疫力的人群。隔离期为发病后至水痘 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14天。
.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底和臀部)皮肤疱疹。手足口病多数为自限性疾病,未经治疗 7—10天可自愈。患者通常以发热、食欲不振。精神差和咽痛起 病,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手掌、脚掌以及臀部出现红色皮疹 部分患者可仅出现皮疹,而无发热。少数患者会发展为重症病例 极少数也可出现死亡。 合并症
幼儿园常见常见传染病防控
幼儿园常见常见传染病防控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也是各种传染病容易传播的地方。
为了确保幼儿的健康,我们需要了解幼儿园常见的传染病,掌握防控方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幼儿园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流感、手足口病、水痘、诺如病毒感染等。
这些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症状明显等特点,对幼儿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潜伏期短,多数在18-72小时,起病急,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常可引起暴发流行。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的物品接触传播。
流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喉痛、头痛、畏寒等,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飞沫、呼吸道分泌物、被病毒污染的手、玩具等传播。
手足口病的症状包括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部分患儿伴有咳嗽、流涕、头痛等症状。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
水痘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随后变成水疱,部分患儿伴有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
潜伏期12-72小时,一般12-48小时,传染性强,所有人群均易感染。
主要症状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部分伴有发热、头痛等。
儿童呕吐为主、成人腹泻为主。
感染途径主要通过食用或饮用受病毒感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经呕吐时产生带病毒的气溶胶而传播。
为了预防和控制幼儿园传染病的传播,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幼儿和家长的防病意识。
2. 做好幼儿的日常生活管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
3. 定期对幼儿园环境进行消毒,特别是教室、卫生间、玩具等易污染的地方。
4. 加强幼儿园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幼儿园,避免传染病的外部输入。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学前儿童的健康是家长和教育机构关注的重点。
在学习和游戏的过程中,学前儿童易受传染病的影响,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
因此,了解常见的学前儿童传染病及预防措施对父母和老师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学前儿童传染病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1.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脚上出现红点或水泡。
预防措施包括:- 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儿童之前和之后。
- 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
- 保持室内和玩具的清洁卫生。
-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的体液,如唾液、分泌物等。
2. 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通过飞沫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鼻塞等。
预防措施包括:- 定期接种流感疫苗,特别是对于高风险群体的人。
- 覆盖口鼻,当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手肘或纸巾遮掩口鼻。
- 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
- 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桌子等。
3. 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红疹和水疱。
预防措施包括:- 接种水痘疫苗,这是预防水痘的最有效方法。
-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的皮肤病变部位,以免传播病毒。
- 经常洗手,并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 如果有病例出现,应尽快把患病儿童隔离,避免传播给其他人。
4. 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症状包括咳嗽、发热、乏力等。
预防措施包括:- 接种卡介苗,这是预防结核病的主要手段。
- 避免与患病儿童长时间接触,特别是身体接触。
- 维持良好的室内通风,减少空气中的病原体浓度。
- 定期进行结核菌素皮肤测试,以便早期发现结核病感染。
总之,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疫苗接种和清洁环境的维护。
加强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常见传染病的认识和相关预防措施的意识,能够有效地保护学前儿童的健康,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幼儿园是他们接触社会的第一步,也是传播传染病的一个主要场所。
了解和掌握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展开,全面评估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一、了解幼儿园常见传染病1.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儿童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脚口疮等症状。
在幼儿园中,由于孩子们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引发疫情流行。
2.流感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
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接触的人群较多,流感的传播风险较高。
3.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水疱、发热等症状。
在幼儿园中,孩子们相互接触、玩耍,易导致水痘传播。
二、预防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的知识1.加强个人卫生意识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避免过度接触口鼻等,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
2.保持良好通风环境幼儿园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定期开窗通风,有效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3.定期消毒对幼儿园的常用物品、玩具等进行定期消毒,可有效杀灭病菌,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三、个人观点和建议在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中,家长和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要加强对孩子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教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身体抵抗力;教师要定期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培训,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和消毒工作。
只有家园共同合作,才能更好地预防幼儿园常见传染病,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对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的全面评估,我们了解到了手足口病、流感、水痘等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和预防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个人卫生意识、保持良好通风环境、定期消毒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
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更好地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撰写本文时,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也认识到了预防传染病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的重要性。
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图文
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前言幼儿时期是生命成长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易感染病毒和细菌的时期。
因此,保护幼儿免受传染病的侵害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幼儿传染病种类和预防方法。
常见传染病种类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症状包括发热、口腔和手足出现水泡或疱疹等。
幼儿园和托儿所是传播手足口病的主要场所,因此加强幼儿园和托儿所的卫生管理非常重要。
感冒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喉咙疼痛、咳嗽、流鼻涕等。
感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因此,很多幼儿园规定孩子出现感冒症状时要尽快就医,并暂时停止上课。
肺炎肺炎是引起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
肺炎可以由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引起。
幼儿容易受到病菌感染,因此预防儿童肺炎疫苗是很重要的。
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
幼儿时期由于肠胃的发育尚未成熟,易受感染。
因此,保持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是预防感染性腹泻的关键。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加强环境卫生保持幼儿园和托儿所的环境卫生,如通风、消毒、清洁卫生,能够有效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能够及早发现孩子的健康问题,进行有效的防控。
保持个人卫生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剪指甲、不过度接触污染物等。
接种疫苗按照医生的建议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疫苗接种,能够有效预防呼吸道、肠胃和其他疾病的传染。
健康饮食保持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和水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是增强免疫力、隔离传染病的好方法。
传染病在幼儿时期易于传播,所以预防传染病变得格外重要。
保持环境卫生、定期体检、保持个人卫生、接种疫苗和良好饮食习惯,都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
学前儿童常见病和传染病及预防
第四章学前儿童身体的疾病及其预防教学目标熟悉学前儿童常见病和传染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懂得初步的护理和预防知识理解和掌握传染病的特征、发生和流行的环节及预防措施了解常见的意外事故掌握常见事故的预防和急救方法;教学重难点学前儿童常见病和传染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护理和预防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环节及预防急救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时数6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常见病及其预防一、常见呼吸道疾病由病毒、细菌引起常见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急性咽炎、急性喉炎和急性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及肺炎等常见呼吸道疾病预防1、加强儿童体格锻炼2、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戴口罩3、不去病人家串门隔离患儿4、加强营养注意休息5、服用预防药二、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腹泻婴幼儿时期常见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肺炎、腹泻腹泻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急性感染性腹泻即急性肠炎在婴幼儿腹泻中占重要位置1、病因1非感染性喂养不当,进食量过多,食物不易消化;腹部受凉吃冷食过多牛奶过敏2感染性腹泻食物或食具被细菌污染或感染病毒、霉菌、原虫等病原体而引发胃肠炎消化道以外的疾病如感冒、中耳炎、肺炎等引起消化功能紊乱2、症状不同病原体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腹泻有不同症状病情轻者一日泻数次体温、食欲尚正常3、护理1注意腹部保暖排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2注意调节饮食;4、预防1提倡合理喂养2注意饮食卫生3隔离消毒三、常见营养性疾病一营养性缼铁性性贫血在我国发病率达40%左右1、病因1先天储铁不足2铁摄入量不足2、症状1皮肤、粘膜苍白,肝脾和淋巴不同程度肿大 2呼吸、脉搏次数加快活动后心慌、气促;3患儿常有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 4可表现出一些异常行为如紧张、不安害怕、忧郁、吵闹和不停的不动作;3、预防1妊娠后期孕妇需加强含铁丰富的食物或服补血药物;2坚持母乳喂养乳儿自生后3个月左右逐步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如肝泥、菜泥、豆腐、肉糜;32岁以后的儿童膳食多选用含铁多的食物如肝脏、动物血、瘦肉、禽、鱼、木耳、海带、芝麻等;4早防早治消化营养紊乱及感染性疾病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由于缺乏维D使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受到影响引起骨骼发育障碍及全身生理功能紊乱;1、病因 1日光照射不足 2生长过速 3喂养不当 4疾病影响2、症状 1早期以烦躁、夜啼、多汗、摇头或枕后秃发等表现为主; 2进入活动期出现骨骼改变;3动作发育迟缓 4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条件反射形成迟缓语言发展较晚;3、预防 1安排儿童多在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2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蛋黄、肝等辅食; 3及时治疗某些疾病;三肥胖病热能代谢障碍1、病因1多食、少动2遗传因素3内分泌失调 4精神因素2、症状单纯性肥胖1食欲奇佳食量超一般小儿甚多喜淀粉类、油脂类食品2体格发育较正常儿童迅速3体脂聚集以乳房、腹部、臀部、肩部较显着;4因肥胖而行动不便不喜活动怕热多汗易疲劳呼吸浅快;3、预防单纯性肥胖1避免过度饮食;2鼓励儿童经常参与体力活动进行体格锻炼四、常见五官疾病一龋齿是学前儿童最常见的牙科疾病在学前儿童中发病率很高;1、病因糖类发生反应生成酸使牙釉质表面脱钙溶解形成龋洞;钙化不良、排列不整齐的牙齿易患龋齿;2、症状病损区会出现进一步着色而呈棕黄色或黑褐色;当下方牙本质严重、着色并透过半透明的釉质反映出来时,呈现特有的“墨浸样”改变;3、预防 1注意口腔卫生2为学前儿童提供的膳食中要有足量的钙、磷等物质维生素和氟、锶等微量元素;3多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保证牙齿正常钙化4药物防龋;5定期口腔检查二弱视1、病因 1斜视伴有病眼弱视 2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可致弱视;3形觉剥夺;4先天性弱视;2、危害性;①弱视会引发和加重近视,影响眼的正常发育;②弱视会造成双眼视功能低下和缺乏立体视觉;3、治疗1.矫正屈光不正;2.中心注视者:遮盖疗法、视刺激疗法、压抑疗法治疗,提高视力;3.旁中心注视者:后象疗法、红色滤光片或红光闪烁疗法、海丁格HAidinger刷、恢复黄斑中心凹注视;4.同视机训练;五、常见皮肤病一湿疹过敏性皮肤病可因食物过敏如牛奶、鱼、虾、蛋等也可因灰尘、羊毛、化纤等引起过敏;护理1、乳母少吃刺激性食物 2、不要用碱性肥皂给小儿洗脸可用中性硼酸软皂; 3、不用化纤、羊毛织品给小儿做贴身的衣服、帽子; 4、给小儿勤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引起感染;二痱子、痱毒由于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身体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液浸渍表皮角质层,致汗腺导管口闭塞,汗腺导管内汗液储留后,因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汗液渗入周围组织引起刺激,于汗孔处发生疱疹和丘疹,发生痱子;三脓疱疮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浅表皮肤感染,主要累及儿童;流行于全世界,主要通过人-人直接接触迅速传播;发病高峰在夏秋季,易感因素有高温、潮湿、卫生条件差、特应性体质和皮肤外伤;第二节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期预防一、有关传染病的基础知识一传染病的特征 1、有病原体;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原虫、蠕虫多数传染病的病原体是病毒寄生在活的细胞内对抗菌素不敏感; 2、有传染性 3、有免疫性不同的传染病产生的免疫力程度是不同的; 4、病程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1潜伏期2前驱期头痛、发烧、乏力3症状明显期4恢复期二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1、传染源 1传染病患者 2病原携带者 3受病原体感染的动物2、传播途径 1空气传播腮腺炎、流感、麻疹、结核病、百日咳2饮食传播菌痢、甲型肝炎、伤寒3接触传播狂犬病、破伤风4虫媒传播 5医源性传播3、易感人群三传染病的预防1、管理传染源1早发现病人幼儿入园前要有体检证明健全晨检制度一摸、二问、三看;2早隔离病人 3对传染病的接触者进行检疫2、切断传播途径 1经常性预防措施环境卫生、空气新鲜、包含卫生、个人卫生习惯;消毒煮沸法、日晒法、药品消毒2传染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消毒、通风换气3、保护易感人群 1坚持体格锻炼和户外活动提供合理营养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儿童体质;2预防接种提高抗感染能力二、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一水痘1、病因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6个月至于岁的小儿发病率最高;2、症状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3、护理水痘药忌吃辛辣鱼虾等食物;水痘患者应多喝水并供给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水果、蔬菜等4、预防一严格管理传染源:呼吸道隔离从出疹开始到全部疱疹结痂为止,一切用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均应消毒处理,防止易感儿及孕妇接触病人;二保护易感人群:可接种对易感儿童及孕妇可肌肉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ZIG,减毒活疫苗也有预防作用;二、麻疹1、病因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2、症状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玻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红晕的灰白小点3、预防隔离病人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长至10天;接触者检疫3周,曾接受被动免疫者检疫4周;切断传播途径:病房通风,易感者流行期尽量少外出,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增强人群免疫力三流行性感冒1、病因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病气候突变小儿受凉、受热空气污浊过于疲倦贪食油腻厚味等都可使抵抗办下降易患感冒;2、症状低烧、鼻堵、打喷嚏、流鼻涕、咳嗽3、护理病初及时服中药治疗可按风寒和风热感冒对症下药;体温38度以上应退烧; 卧床休息多喝水饮食有营养好消化;四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4-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亦可见于成人,好发于冬、春季,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易暴发流行,曾在我国多个地方发生大流行,成为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本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该病毒主要侵犯腮腺,也可侵犯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除腮腺肿痛外,还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等症状;五传染性肝炎人们通常所说的传染性肝炎指的是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只是众多肝炎中的一种;传染性肝炎,可以分为黄疸性和无性以及病毒携带者;传染性是传染性由患者的大便排除,通过血液,及母婴传播;病毒性肝炎都有不同程度的传染性;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高是其特点;目前已明确的病毒性肝炎主要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5种;近年又发现有己型、庚型和T TV肝炎;上述各种肝炎病毒,都以肝脏为侵袭对象医学上称为嗜肝性,引起肝脏病变,有相似的病状;甲肝和戊肝属于急性病症,多由饮食、消化道感染引起,病程较短,多可以自限和痊愈;乙肝和丙肝多为慢性病变,病情缠绵,活动性病变者易导致甚至;乙肝传染途径多为垂直传播和;丙肝为输血和静脉吸毒传播;六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本病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少数病人病情迁延不愈,发展成为慢性菌痢,可以反复发作;七流行性乙型脑炎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玻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多数呈隐性感染,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病例重要集中在10岁以下的儿童,以2-6岁组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成人因隐性感染而获得持久免疫力,婴儿可从母体获得抗体而具有保护作用;近年来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广泛接种疫苗,成人和老年人的发病率则相对增加;疾病症状潜伏期5~15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少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等;预防方法乙脑的预防主要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即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
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
(2)症状。 ①单纯性肥胖的患儿身体脂肪大多积聚在乳部、腹部、臀部、 肩部、四肢,上臂和臀部尤其明显。 ②食欲极佳。 ③肥胖易导致扁平足、高血脂等疾病,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 成长。
(3)预防与护理。 ①有规律的生活,注意饮食、睡眠、运动等。 ②饮食调整。饮食应高蛋白,低脂肪,少吃肉,多食水果、 蔬菜等。 ③加强锻炼并持之以恒。如跑步、散步、踢球、做操等。 ④减少遗传的影响。 ⑤因精神因素、心理异常所导致的肥胖应积极进行心 理治疗。 ⑥因内分泌异常所导致的肥胖,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活动一 了解小额信贷产品营 销基础
• 三、 信贷产品的营销步骤
• ( 一) 寻找客户
• 在营销过程中, 第一步就是为产品寻找合 格的目标客户。 一旦发现了目标客户, 在
接触 他们之前, 信贷员需要尽可能多地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活动一 了解小额信贷产品营 销基础
• (1) 确定销售方法, 制订好销售拜访计划。 • (2) 确定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最适合这个
二、学前儿童的常见病
1.上呼吸道感染(上感)
上呼吸道感染是学前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 病,尤其体弱儿常反复发生。
(1)病因。 由细菌或病毒引起。一般病毒型多见。
(2)症状。 轻症:低热、流涕、鼻塞、轻咳、打喷嚏、腹泻或轻度呕 吐等,精神状态良好,自然病程在3~7 天。 重症:精神较弱、头痛、阵咳、咽痛、呕吐、乏力、畏寒、 食欲下降等,且有明显的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体温高, 常在39℃以上。
6.观察幼儿是否发烧
幼儿正常的腋下温度为36~37.4℃。发烧程度见下表。
7.观察幼儿是否腹痛
(1)消化不良。出现阵发性、腹肌不紧张、舌苔不暴饮暴食。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PPT课件
Page
23
(四)、百日咳(多发于冬春季节,5岁以下常见) 1、病因: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俗称 鸡咳、鸬鹚咳。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接触传播
Page
24
2、症状: 潜伏期为1-2周,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数日后咳嗽加重, 尤其夜间最为严重,逐渐转为痉咳期。 痉咳期咳嗽短促,连咳十多声以致数十声无吸气间歇, 脸憋得通红,鼻涕,眼泪流出,最后有一深长的吸气, 发出“鸡鸣”或“犬吠”声,常常将食物吐出。 2—6周后由痉咳期进入恢复期(2—3周)
Page 10
2.切断传播途径: 做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是切断传播途径的 重要措施。 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消灭媒介生物等,使病原体没有 机会感染健康人。如饭前便后要洗手,消灭蚊蝇等,就是切 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抗病能力。此外,积极参加 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在防病中也是很重要的。 (人工自动 免疫:菌苗、疫苗、类毒素)
Page
3
2、传染性 病原体经一定的途径直接或间接进入易感者体内, 引起传染病的发生。 所有传染病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3、流行性 传染病会在人群中造成流行,使某种传染病的发生 率是往年的几倍或几十倍。 当病原体的传染力超过了人群的免疫力时,就会在 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引起流行。 流行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
Page
25
3、预防: 1)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 2)加强体育锻炼,户外活动和“三浴”,提高抵抗 力 3)注意对空气、物品进行消毒,消除病原体
Page
26
4、护理: 1)对患儿进行隔离护理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 3)及时对患儿的痰、口鼻分泌物进行消毒处理 4)提供有营养的饮食,少食多餐,多喝水 5)家长对待患儿应耐心,减轻其心理负担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PPT课件
3.易感者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或免疫 力较弱,被传染后易发病的人,称为对该种传 染病的易感者。 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多,则容 易发生该传染病的流行。 托幼园所的婴幼儿是典型的易感者。
(三)传染病的预防
1.及早发现并控制好传染源
(1)早发现病人。
(2)早隔离病人,是控制流行的重要环节。
计划免疫接种程序
乙肝 疫苗 卡介 苗 脊灰 疫苗 百白破 疫苗 白破 疫苗 麻腮风 疫苗 流脑 疫苗 乙脑 疫苗 甲肝 疫苗
出生
2个月 3个月
24h内 、1月
初种
1次 1次 1次
4个月
5~6月 8个月 1岁 1次
1次
1
1 1 2次 2;1
1岁半
2岁 3岁 4岁 1次
1
1
1;1 1
1;1
1
6~7岁
13岁
经基础免疫后,体内获得相当
的种一次,就可使免 疫力再度提高,以巩固免疫效果,这种复 种称为加强免疫。
二、传染病的流行及预防
(一)传染病的特性
1.有病原体 2.有传染性 3.有免疫性 4 .病程发展有一定的规律 性。
(二)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环节
4. 并发症
水痘患儿的病情一般比较缓和,多很少有并发症,无须特殊治
疗,常可在7-10天内自然痊愈。但要精心护理,以防止感染。 5. 护理
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常洗手洗脸,勤换衣;衣物和用具消 毒;防止庖疹破溃感染。多喝水,供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
物,忌辛辣鱼虾等食物;预防受凉感冒;居室经常通风。如出 现持续高烧、症状加重的患儿,需送医院治疗。
3.保护易感者
(1)增强幼儿的体质。 通过合理安排婴幼儿一日生活,提 供合理充足的营养,坚持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提高幼儿对于传 染病的一般抵抗力,这对预防传染病有重要的 意义。 (2)有计划进行各种预防接种,是提高 机体免疫力、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
常见的儿童疾病及预防措施
常见的儿童疾病及预防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儿童的保健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儿童的身体较为脆弱,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童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一、感冒感冒是儿童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较易感染病毒和细菌。
感冒的症状包括鼻塞、流鼻涕、喉咙痛、咳嗽等。
感冒可通过飞沫传染,儿童应远离生病的人群。
预防感冒的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去拥挤的场所、勤洗手等。
此外,儿童可以适量饮用含有维生素C的水果汁以增强免疫力。
二、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该病的主要症状为口腔、手足皮肤出现疱疹及溃疡。
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包括飞沫传播、直接接触等。
学龄前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
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包括勤洗手、避免到拥挤的场所、注意保持家居清洁等。
如果确诊了手足口病,患儿应居家休息,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
三、麻疹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
该病的症状包括高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发炎、皮疹等。
麻疹的传染途径主要为飞沫传播,易在儿童之间传播。
麻疹的预防措施是注射麻疹疫苗。
一般情况下,在儿童1岁时开始接种麻疹疫苗。
另外,父母也应该关注儿童的健康状况,尽早发现麻疹等疾病的症状并及时就医。
四、肺炎肺炎是儿童死亡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
该病的传染途径包括空气飞沫传播和经呕吐物、分泌物、血液等污染的物品传播。
肺炎的症状包括体温升高、咳嗽、胸痛、呼吸急促等。
预防肺炎的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勤开窗通风、注意饮食卫生等。
此外,孩子还可以接种预防肺炎的疫苗。
五、水痘水痘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
水痘的症状包括发热、身体起红点、疱疹等。
水痘通过飞沫传播、直接接触、通过空气感染等途径传染。
预防水痘的措施为接种水痘疫苗。
此外,家长和孩子可以将家居环境保持清洁,勤洗手等预防措施。
六、结膜炎结膜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部疾病,传染途径主要包括眼分泌物间接传染、飞沫传染、接触传染等。
学前儿童常见病和传染病及预防
学前儿童常见病和传染病及预防在儿童学前阶段,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威胁。
学前儿童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病等。
其中,传染病在学前儿童中尤为常见,因为他们还没有建立健全的免疫系统,容易受到病菌和病毒的侵袭。
本文将介绍学前儿童常见的疾病和传染病,以及预防措施。
常见疾病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学前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常见症状包括咳嗽、流鼻涕、发热等。
儿童容易通过呼吸道感染传播病菌给其他儿童,因此在幼儿园和托儿所很容易发生集体感染的情况。
胃肠道感染胃肠道感染也是常见于学前儿童的疾病。
主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腹痛等。
这类感染通常通过食物或水源传播,因此在学前儿童的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食品卫生。
皮肤病学前儿童容易患上各种皮肤病,如湿疹、湿疹等。
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传染病感冒感冒是学前儿童最容易感染的传染病之一。
症状包括发热、流鼻涕、咳嗽等。
感冒通常通过空气传播,因此在季节交替时,要加强空气通风,避免儿童相互传染。
水痘水痘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是皮肤上出现水疱。
水痘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因此在水痘疫情流行时,要避免学前儿童互相接触,以防传染。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足部皮疹等。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因此要加强卫生措施,避免病毒传播。
预防措施注重个人卫生学前儿童的个人卫生非常重要,要养成勤洗手、勤换洗衣服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可以教育儿童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及时清洗身体,保持卫生。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学前儿童患病的情况,提早治疗,减少疾病对儿童的影响。
建议儿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体检,检查身体是否健康。
加强免疫力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等方式加强学前儿童的免疫力,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在儿童还没有完全发育免疫系统的情况下,接种疫苗可以预防许多传染病。
结语学前儿童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威胁,包括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病等。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知识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知识
幼儿园是儿童群体活动的场所,是容易发生传染病的地方。
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工作,以保护孩子的健康。
以下是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知识的详尽介绍。
一、了解常见的幼儿园传染病
幼儿园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水痘、肠道传染病等。
这些疾病通常通过空气、接触传播或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二、预防措施
1. 健康饮食
保证孩子们均衡饮食,提供足够的营养,可以提高他们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 充足的休息
保证孩子们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可以帮助他们的身体恢复,提
高抵抗力。
3. 坚持洗手
教育孩子们在饭前后、上厕所后、玩耍后要洗手,可以减少病
菌的传播。
4. 定期消毒
幼儿园的教室、玩具、床铺等应定期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细
菌病毒的滋生。
三、早发现早治疗
如果发现孩子有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疾病的传播。
四、定期健康检查
每季度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对孩子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了解,
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
五、疫苗接种
根据国家的免疫规划,及时为孩子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
重要手段。
总的来说,防止幼儿园传染病的发生,需要我们从多方面着手,做好预防工作,保护孩子的健康。
希望以上信息能为大家提供帮助,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幼儿园的常见常见传染病防控的办法
病原体: 风疹病毒
传染源: 风疹患者、无症状带毒者和先天性风疹患者。
传播途径: 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流行特征: 多在冬春季发病,多见于1~5岁儿童,男女发病 率均等。母亲的抗体可保护6个月前婴儿不发病。 广泛使用疫苗后发病率降低,发病年龄提高。
临床表现: 潜伏期:
病原体: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
传染源: 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飞沫经呼 吸道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以学龄前儿童度快,短时间可造成大流行。 2.流行区域:
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 3.流行季节:
患儿隔离期: 经过系统抗生素治疗,症状彻底消失1周
班级隔离期: 1周
防疫措施: 猩红热没有疫苗等自动免疫制剂,因此,预防本 病的关键在于控制传染源。对体弱及免疫功能低 下的密切接触者,应用青霉素预防。带菌者应接 受10天青霉素治疗。疾病彻底痊愈后,方可解除 隔离。在猩红热流行期间,应避免带孩子到公共 场所和人多处,室内应注意通风。对可疑猩红热、 咽炎患儿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
临床表现: 潜伏期:
1 ~ 3天 主要症状:
突然出现的高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全身 不适。 呼吸道症状: 呼吸道症状轻微,伴或不伴流涕、咽痛、干咳。
患儿隔离期: 1周
班级隔离期: 1周
防疫措施:
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及时隔离流感样病
例及与流感样病例密切接触者。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频繁有效的对流通风至关重要)。 2.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3.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4.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5.流感患者应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6.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7.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8. 接种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方案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方案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儿童疾病的频繁发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学前儿童因为免疫力较弱,卫生习惯不良,更容易感染传染病。
因此,制定有效的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帮助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提高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有效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一、手卫生和环境卫生学前儿童接触传染病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病原体附着在手上,再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进入体内。
因此,加强手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之一。
家长和教师应教育孩子正确洗手的方法,并经常监督和引导孩子进行洗手。
同时,保持幼儿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及时清洁和消毒手触摸频繁的物品,定期通风,确保空气流通。
二、预防接触传播疾病学前儿童常见的接触传播疾病包括手足口病、流感、水痘等。
针对这些疾病,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应加强室内外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注意保持儿童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儿童互相分享个人物品;提高儿童免疫力,及时接种相应疫苗,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患病的风险。
鼓励学前儿童做到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挡口鼻,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预防飞沫传播疾病学前儿童常见的飞沫传播疾病有流感、麻疹等。
这些疾病通过喷嚏、咳嗽时释放的病毒颗粒传播。
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应教育孩子使用纸巾或肘臂遮挡口鼻,避免用手直接捂住口鼻,防止病毒扩散。
做好常规的室内通风,减少病毒在封闭空间内的积累。
四、预防食物源性传播疾病学前儿童易患腹泻和肠道传染病,主要是因为食物污染引起的。
要保证食物的安全卫生,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选择新鲜、卫生、未过期的食材;对食物进行彻底加热煮熟;储存食物需密封并放置在适当的温度下,避免交叉污染;加强餐具清洁和消毒,尽量避免孩子互相分享餐具。
五、其他预防措施除了上述方面的措施外,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还需注意以下事项:定期接种疫苗,根据医生的建议,确保儿童免疫系统的健康;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注意儿童的体温变化,如果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并隔离孩子,以避免病毒传播给其他儿童。
第五章学前儿童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
4
二、优生措施应从婚前和孕前开始
.遗传健康,从择偶开始 我国有关优生在法律上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5
. 婚前体检是优生的重要保证
()遗传病方面的调查 ()血缘关系的调查 ()调查有无精神病患者 ()两性畸形调查 ()疾病方面的检查 ()生殖器官的检查
多见于早产儿和未成熟儿,多发生于寒冷 季节。
保持室温。
24
.新生儿脱水热
新生儿出生天内,如发热、哭闹或烦 躁不安,但无感染及感染中毒症状,称新 生儿脱水热。
25
.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肺炎的防治: 新生儿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温度湿度要适宜; 加强锻炼,多晒太阳,增强抗病能力; 衣着要寒温适度,冬春季节不去公共场所,以免上呼吸
毒,并用消毒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注意保温。新生儿对体温的调节功能差,
故体温低,易受寒冷刺激,应注意保温,但不 应过度升高室温,保持室内温度在℃上下为宜。
、保持眼部清洁。 、新生儿洗澡,可在出生—天后进行,可水 浴,水温在℃左右,肥皂含碱质要少,但不宜 将新生儿全身浸入水中,严防将脐带弄湿。
17
(三)预防意外
8
. 环境中的致畸因素
()病毒感染 据统计,妊娠一个月时,感染风疹病毒,有的胎儿
患先天性风疹;个月内,可导致的胎儿患先天性风疹; 个月为;个月为;个月后较少见。 ()药物
如常用的安定、本巴比妥、利眠宁等镇定安眠药物, 或者口服避孕药失败,可导致胎儿四肢畸形、内脏畸 形,脊椎、肛门、外生殖器畸形;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如链霉素、四环素等,可引起先天性白内障、手指或 肢体短小、先天性耳聋及死胎;使用激素类药物,有 可能引起早产、腭裂或死胎等等。
有效预防学前儿童传染病的关键因素
有效预防学前儿童传染病的关键因素学前儿童是一群身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免疫系统较为脆弱的群体,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
为了保护他们的健康,有效预防学前儿童传染病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键因素,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机构采取措施降低传染病发生的风险。
1. 注重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基础。
家长应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正确咳嗽和打喷嚏的方式、避免与患病的人近距离接触等。
在教育机构,应有固定的时间段教育儿童刷手、洗手,并确保有洗手液和纸巾供应。
2. 每天保持环境清洁学前儿童在日常活动中,会与各种细菌接触。
保持家庭和教育机构的环境清洁是防止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步骤。
定期清洁和消毒常用的触摸表面,如门把手、桌椅、玩具等,并确保儿童居住和学习的环境保持通风。
3. 积极推行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及时接种儿童疫苗可以提高他们的免疫力,降低患病的风险。
家长应根据疫苗接种时间表,带孩子去接种疫苗,并咨询医生了解相关的疫苗接种知识。
4. 注意饮食营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增强学前儿童的免疫力。
家长应确保孩子每天摄入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多让孩子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
同时,避免给孩子食用过多的糖分和加工食品,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身体抵抗力。
5. 避免密集场所和患病人接触传染病往往在密集场所传播。
家长和教育机构应避免安排过多的集体活动,尤其是在有传染病流行时。
在必要情况下,如病毒流行期间,避免孩子与患病的人近距离接触,减少传染风险。
6.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和预防潜在的传染病。
家长应建立孩子的健康档案,定期带孩子去体检,确保他们身体健康,并及时与医生沟通孩子的健康状况,接受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7. 注意个别儿童的特殊需求部分学前儿童可能对某些传染病更敏感,特殊注意应给予这些儿童。
例如,婴儿、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慢性疾病患者或者残疾儿童等,都需要额外的关注和保护措施。
第六章学前儿童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预防
(七)腹痛
1.腹痛部位 2.腹痛性质 3.伴随症状 (八)头痛
1.颅内疾病 2.颅外疾病 3.全身性疾病
(九)多汗
1.生理性多汗 (1)运动 (2)环境温度过高 (3)不良精神刺激 (4)特殊的味觉刺激
2.病理性多汗 低血糖患儿往往感觉头晕、心慌、脉搏加快,同
时出汗增加;佝偻病患儿多汗,但与室温、季节、穿 着等无关,表现出情绪易激惹,睡眠不安,伴有枕突; 有时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促进代谢加速,可出现体 温升高、出汗的表现,等等。
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9.传染性肝炎 10.细菌性痢疾 11.流行性乙型脑炎 12.急性结膜炎 13.沙眼
第三节 学前儿童常见病的预防及护
理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病因 2.症状 3.护理 4.预防 (1)开展体育锻炼,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2)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避免成人在室内吸烟。 (3)坚持合理营养,积极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性疾
病,要保证充足的饮水。 (4)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婴幼儿的衣服。 (5)在呼吸系统疾病多发季节,不要带婴幼儿到人
群拥挤的场所。可采用食醋滴鼻、盐水漱咽等方法加 以预防。
(二)支气管肺炎
夏秋季节发病较多。 1.病因 2.症状 3.预防
(1)多开展户外体育锻炼,提高抵抗力和耐寒力。 (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要经常开窗通风,避免 成人在室内吸烟。 (3)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婴幼儿的衣服。
(三)面色 1.苍白 2.发紫
(四)睡眠
1.入睡困难 2.睡眠不安 3.嗜睡 (五)呼吸
1.时快时慢 2.深浅不规则
(六)大小便
1.大便 (1)鲜血便 (2)脓血便 (3)红果酱样大便 (4)柏油样大便 (5)白陶土样大便 (6)蛋花汤样便 (7)便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免疫性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该传染病产生不感受性,称为免疫。 人体的免疫状态因病而异,个体之间也有差别。如,麻疹、
水痘等,一次得病后几乎不再感染,称为持久免疫。流行 性感冒痊愈后,经一段时间后可再度感染。 5、可预防性。
预防接种是最有效的预防传染病办法。
Page 5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2、传染性 病原体经一定的途径直接或间接进入易感者体内,
引起传染病的发生。 所有传染病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3、流行性 传染病会在人群中造成流行,使某种传染病的发生
率是往年的几倍或几十倍。 当病原体的传染力超过了人群的免疫力时,就会在
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引起流行。 流行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
(二) 麻疹(多发于冬春季,病后终身免疫)
1. 病原体—麻疹病毒 (存在于口、鼻、眼分泌物中) 2.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 3. 症状 ⑴潜伏期 一般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可有低烧。 ⑵前驱期 一般3-4天。
主要表为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多中度以 上);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以眼症状突出, 结膜发炎、眼睑水肿、多泪、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 显充血横线。
母婴传播主要类型:出生前传播、出生时经产道传播、 母乳传播、出生后母婴密切接触传播。
3.易感者(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免疫力,被传染后易发病 的人,称为对该种传染病的易感者。
未出过麻疹的儿童,没有对此病的免疫力,就是 麻疹的易感人群。
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多,则容易发生该 传染病的流行。
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直接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
传播。
3、症状
潜伏期数小时~4天,一般为1~2天
起病急,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 道症状。高热,畏寒、全身酸痛、头痛、乏力、食 欲不振、有的会咳嗽等,严重时会引起中耳炎、肺 炎及其他并发症,甚至可以致命。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
体的人或动物。 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是传染源。 2.传播途径 病原体由传染源传给易感者,在外界环境所经历的
全部过程,称为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传播:如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呼吸
道传染病均可经空气飞沫传播;
Page 15
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而且病毒 都是经由空气传播的。
普通感冒由腺病毒引起,患病期间通常鼻黏膜发炎,出现 打喷嚏、流涕、鼻塞、喉咙痛、咳嗽、甚至发烧等病症,所以 又称“鼻感冒” 。普通感冒对人体的影响通常只限于呼吸系 统。一般数天后便可痊愈。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致。流感症状影响全身,包括 发热发冷、出汗、全身酸痛、头痛、骨痛、肌肉痛、疲倦乏力、 食欲不振、咳嗽、鼻塞等,严重时会引起肺炎及其他并发症, 可以致命。流感病毒的特性是有不种类型,每十年左右便会出 现新的病毒株型。
2.切断传播途径:
做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是切断传播途径的 重要措施。
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消灭媒介生物等,使病原体没有 机会感染健康人。如饭前便后要洗手,消灭蚊蝇等,就是切 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抗病能力。此外,积极参加 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在防病中也是很重要的。 (人工自动 免疫:菌苗、疫苗、类毒素)
四、传染病的预防
在传染病流行时,只要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 一个,其流行便可终止。
1.控制传染源:
许多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有传染性,而到了发病初 期传染性最强。
对病人要尽量做到“三早”(早发现、早隔离、早 治疗),防止传染病蔓延。
对于传染病人要倍加关怀,不可嫌弃,病人有好的 心情有利于早日恢复健康。对患传染病的动物,定 要及时处理,如患狂犬病的狗,即使它是个可爱的 宠物但也不能留。
4、预防 1)接种流感病毒疫苗 2)注重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加强营养,提高学前儿童的 抵抗能力 3)流感流行期间,减少学前儿童外出次数
5、护理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光照充足,温度湿度
适宜
2)患儿应卧床休息,饮食清淡易消化有营养 ,多喝水
3)高烧时应采取措施降温 4)结合药物治疗 5)护理者戴口罩,护理患儿后洗手
五、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
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一般冬春季高发,南方夏
秋也可初夏流行。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1、 病原体
流感病毒
2、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流感患者及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 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动物可传播流感。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 及其预防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 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 相互传染的疾病。
由于儿童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在集体生 活中,儿童接触密切,容易发生传染病, 且可造成流行。
一、传染病的特性
传染病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1、病原体作用
病原体即环境中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 虫。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类疾病。病原体包括病毒、 细菌等。 各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如麻疹的病原体是麻疹 病毒,结核病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
三、传染病的分期
(1)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身体,至出现症状这 段时间。可据此确定检疫期限,如猩红热:12天。
(2)前驱期:头痛、发烧、乏力等症状出现,此 时已具有传染性。
(3)症状明显期:逐渐表现出传染病的症状,具 有特异性。
(4)恢复期:体温、精神、食欲逐渐恢复正常。 易恶化,需要加强护理,至康复。
(2)饮食传播: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
(3)虫媒传播:蚊→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白蛉 →白蛉热;蚤→鼠疫;虱→斑疹伤寒;
(4)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5)医源性传播:如乙型传染性肝炎。
(6)母婴传播:包括胎盘传播、哺乳传播和产后母婴 密切接触传播。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