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答案贵州大学出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九章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九章答案一、选择题在给出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1个正确答案。
1. 下列物质中,不适宜做配体的是()A. S2O32-B. H2OC. Br-D. NH4+解:选D。
NH4+中的N没有孤对电子。
2. 下列配离子中,属于外轨配合物的是()A. [FeF6]3-B. [Cr(NH3) 6]3+C. [Au(Cl)4]-D. [Ni(CN)4] 2-解:选A, [FeF6]3-中心原子Fe3+采用sp3d2轨道进行杂化。
3. 测得[Co(NH3) 6]3+ 磁矩μ=0.0B.M ,可知CO3+离子采取的杂化类型是()A. sp3B. dsp2C. d2sp3D. sp3d2+解:选C 。
CO3价电子构型是3d6, 由磁矩μ=0.0B.M可以推断:该配合物中没有未成对的电子,在形成配合物时CO3+3d轨道上的电子先经过重排,再采取d2sp3轨道杂化,与配体成键。
4. 下列物质中具有顺磁性的是()A. [Zn(NH3)4]2+B. [Cu(NH3) 4]2+C. [Fe(CN)6]4-D.[Ag(NH3) 2] +解:选B。
Cu2+的价电子构型是3d9,在形成配合物时采用dsp2杂化,有1个未成对的电子存在,所以是顺磁性的。
5. 下列物质中能作为螫合剂的是()A. NO-OHB. (CH3)2N-NH2- D. H2N-CH2-CH2-CH2-NH2 C. CNS解:选D,其分子中两个N原子作为配位原子可以提供孤对电子,而且它们相距3个原子,可同时与一个中心原子配位形成含有六元螯环的螯合物。
6. 下列配合物能在强酸介质中稳定存在的是()A. ?Ag?NH3?2?+B. [FeCl4]—C. [Fe(C2O4)3]3—D. ?Ag?S2O3?2?3-解:选B。
Cl-在强酸中存在形式不变,对配合物的稳定性影响不大;而NH3、C2O42-在强酸介质中会形成难电离的弱酸,S2O32-与强酸反应会分解为硫和亚硫酸,后者又分解为二氧化硫和水,因此相应的配合物在强酸介质中会发生解离,稳定性降低。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一、选择题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A. 蔗糖(C12H22O11)溶液 B. 葡萄糖(C6H12O6)溶液C. 丙三醇(C3H8O3)溶液 D. 尿素( (NH2)2CO)溶液解:选A。
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
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
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 NaCl溶液B. C12H22O11溶液 C. HAc溶液 D. H2SO4溶液解:选D。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
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
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A. 胶团B. 电位离子C. 反离子D. 胶粒解:选D。
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
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A. 胶体的布朗运动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C. 胶团有溶剂化膜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解:选D。
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布置作业答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4.解:(1)Be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为1s22s2,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的全充满状态,N 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为1S22S23P3,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的半充满状态,所以它们的电离能比相邻的元素大些。
(2)在长周期的内过渡元素(镧系和锕系)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填充到倒数第三层,它对外层电子屏蔽作用更大,外层电子感受到的有效核电荷增加得更小,所以原子半径减小得更缓慢,其电离能变化不大。
15.解:I H=2.179*10-18*6.02*1023*10-3=1311.76kJ/molI Na=0.823*10-18*6.02*1023*10-3=495.45 kJ/mol16.解:(1)原子序数13元素Al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为1s22s22p63s23p13d04s0Z*3d=13﹣(12*1.00)=1Z*4s=13﹣(0.85*2+1.00*10)=1.3E3d=﹣(2.179*10-18*12)/9=﹣2.42*10-19JE4s=﹣(2.179*10-18*1.32)/16=﹣2.30*10-19 J所以E3d<E4s原子序数17元素Cl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为1s22s22p63s23p53d04s0Z*3d=17﹣(16*1.00)=1Z*4s=17﹣(0.85*6+1.00*10)=1.9E3d=﹣(2.179*10-18*12)/9=﹣2.42*10-19JE4s=﹣(2.179*10-18*1.92)/16=-4.92*10-19 J所以E3d>E4s原子序数27元素Co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为1s22s22p63s23p63d74s2Z*3d=27﹣(18*1.00+0.35*6)=27﹣20.1=6.9Z*4s=27﹣(0.85*15+1.00*10+0.35*1)=27﹣23.1=3.9E3d=﹣(2.179*10-18*6.92)/9=﹣1.15*10-17JE4s=﹣(2.179*10-18*3.92)/16=﹣2.07*10-18 J所以E3d<E4s(2)Fe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为1s22s22p63s23p63d64s2Z*3s=26﹣(2*1.00+0.85*8+0.35*1)=26﹣9.15=16.85Z*3p=26﹣(0.85*8+1.00*2+0.35*7)=26﹣11.25=14.75Z*3d=26﹣(18*1.00+0.35*5)=26﹣19.75=6.25Z*4s=26﹣(0.85*14+1.00*10+0.35*1)=26﹣22.25=3.75E3s =﹣(2.179*10-18*16.852)/9=﹣6.874*10-17JE3p =﹣(2.179*10-18*14.752)/ 9=﹣5.27*10-17 JE3d =﹣(2.179*10-18*6.252)/9=﹣9.46*10-18JE4s=﹣(2.179*10-18*3.752)/16=﹣1.92*10-18 JZ*1s=26﹣(0.3*1)=25.7E1s =﹣(2.179*10-18*25.72)/1=-1.439*10-15JZ*2s=26﹣(0.85*2+0.35*1)=26﹣2.05=23.95E2s =﹣(2.179*10-18*23.952)/4=﹣3.12*10-16JZ*2p=26﹣(0.85*2+0.35*7)=26-4.15=21.85E2p =-(2.179*10-18*21.852)/9=-2.6*10-16JE=2 E1s +2 E2s +6 E2p +2 E3s +6 E3p +6 E3d +2 E4s =-5.58*10-15 J17.解:电离势:一个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气态正离子所需的能量。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十章答案
一、选择题在给出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1个正确答案。
1. 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物质为( D )A. Mn2+, Fe3+B. CrO42-, Cl-C. MnO4-, MnO2D. Sn2+, Fe3+2. 298K,p(O2)=100kPa条件下,O2+4H++4e-=2H2O的电极电势为(D )A. /V=/V+(0.0591pH)/VB. /V =/ V –(0.0591V pH)/VC. /V =/V +(0.0148V pH)/VD. /V =/V –(0.0148V pH)/V3. 电极电势与溶液的酸度无关的电对为( B )A. O2/H2OB. Fe(OH)3/ Fe(OH)2C. MnO4- /MnO42-D. Cr2O72- /Cr3+4. 根据(Cu2Cu) = 0.34V , (Zn2Zn) = 0.76V,可知反应Cu+Zn2(1105molL1) = Cu2 ( 0.1 molL-1 )+Zn在298 K时平衡常数约为( A )A. 1037B. 1037C. 1042D. 10425. 已知K sp(CuI)< K sp(CuBr)< K sp(CuCl),则(Cu2+/ CuI),(Cu2+/ CuBr),(Cu2+/ CuCl)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D )A.(Cu2+/ CuI) < (Cu2+/ CuBr) <(Cu2+/ CuCl)B.(Cu2+/ CuBr)<(Cu2+/ CuI) <(Cu2+/ CuCl)C. (Cu2+/ CuCl)<(Cu2+/ CuI) <(Cu2+/ CuBr)D. (Cu2+/ CuCl) <(Cu2+/ CuBr) <(Cu2+/ CuI)6. 根据,标准态下能将Cu氧化为Cu2+、但不能氧化Fe2+的氧化剂对应电对的值应是( C )A. <0.77VB. >0.34VC. 0.34V<<0.77VD. <0.34V, >0.77V7. 铜元素的标准电势图为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C )A. Cu+在水溶液中能稳定存在B. 水溶液中Cu2+与Cu不能共存C. Cu+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歧化反应D. Cu+的歧化产物是Cu2+8. 在硫酸一磷酸介质中,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Fe2+试样时,其化学计量点电势为0.86V,则应选择的指示剂为( B )A. 次甲级蓝(=0.36V)B. 二苯胺磺酸钠(=0.84V)C. 邻二氮菲亚铁(=1.06V)D. 二苯胺(=0.76V)9. 某氧化还原指示剂,=0.84V,对应的半反应为Ox+2e-Red,则其理论变色范围为( A )A. 0.87V~0.81VB. 0.74V~0.94VC. 0.90 V~0.78VD. 1.84V~0.16V10. 测定维生素C可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C )A. EDTA法B. 酸碱滴定法C. 重铬酸钾法D. 碘量法二、填空题1.标出带*元素的氧化数:Na24O6 +2.5,(NH4)22O8+7,K22O7+6。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习题解答1.简单说明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和量子化条件。
2.定性画出s, p, d 所有等价轨道的角度分布图。
3.下列各组量子数哪些是不合理的?为什么?(1)2, 1, 0n l m ===; (2)2, 2, 1n l m ===-;(3) 3, 0, 0n l m ===; (4)3, 1, 1n l m ===+;(5)2, 0, 1n l m ===-;(6)2, 3, 2n l m ===+。
解 (2),(5),(6)组不合理。
因为量子数的取值时要求l < n ,m ≤ l 。
4.用合理的量子数表示(1)3d 能级;(2)2p z 原子轨道;(3)4s 1电子。
解 (1)3d 能级的量子数为:n = 3,l = 2。
(2)2p z 原子轨道的量子数为:n = 2,l = 1,m = 0。
(3)4s 1电子的量子数为:n = 4,l = 0,m = 0,m s =12+。
5.在下列各组量子数中,恰当填入尚缺的量子数。
(1) n =?,l =2,m =0,m s = +1/2; (2) n =2,l =?,m =-1,m s =-1/2; (3) n =4,l =2,m =0,m s = ?; (4) n =2,l =0,m =?,m s = +1/2。
解 (1)n ≥ 3正整数; (2)l = 1; (3)m s = +½(或-½); (4)m = 0。
6.下列轨道中哪些是等价轨道?x x x y z 2s, 3s, 3p , 4p , 2p , 2p , 2p 。
解 对氢原子: (n 相同)(x y z 2s, 2p , 2p , 2p );(x 3s, 3p 3s ,3p x )。
对多电子原子:(n 、l 相同)(x y z 2p , 2p , 2p )。
7.下列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分布式各自违背了什么原理?请加以改正。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八章课后题标准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八章课后题答案————————————————————————————————作者:————————————————————————————————日期:第八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在给出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1个正确答案。
(1)已知sp K (AB)=4.0×10-10;sp K (A 2B)=3.2×10-11,则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关系为( A )A. S (AB )< S (A 2 B )B. S (AB )>S (A 2 B )C. S (AB )=S (A 2 B )D. 不能确定 (2)Mg (OH )2沉淀在下列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B ) A. 纯水 B. 在0.1mol ·L -1 HCl 中 C. 在0.1mol ·L -1 NH 4Cl 中 D. 在0.1mol ·L -1 Mg Cl 2 中 (3)莫尔法测定Cl -和Ag +时,所用滴定剂分别为( B ) A. AgNO 3,Na Cl B. AgNO 3,AgNO 3 C. AgNO 3,KSCN D. AgNO 3,NH 4SCN (4)用佛尔哈德法测定溶液中Cl -时,所选用的指示剂为( D ) A. K 2CrO 4 B. 荧光黄 C. 曙红 D. 铁铵矾(5) 佛尔哈德法测定Cl -时,溶液中没加有机溶剂,在滴定过程中使结果( A ) A. 偏低 B.偏高 C.无影响 D. 正负误差不定 二、填空题2.相同温度下,HAc 在N a Ac 溶液中的解离度小于纯水中的解离度,CaCO 3在Na 2CO 3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其在纯水中的溶解度,这种现象可用_同离子效应__来解释。
3.分步沉淀的次序不仅与溶度积常数及沉淀的 类型 有关,而且还与溶液中相应离子 浓度 有关。
;4.BaSO 4和Mg(OH)2的θsp K 分别为1.1×10-10和5.6×10-12,两者在水中溶解度为 1.05×10-5 , 1.1×10-4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本习题答案
第五章 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 习题解答1.什么类型的化学反应Q p 等于Q V ?什么类型的化学反应Q p 大于Q V ?什么类型的化学反应Q p 小于Q V ?1.由公式Q p =Q V +(∆n )g RT 得:当反应物中气体的物质的量比生成物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小,即(∆n )g <0时,p V Q Q <;反之则p V Q Q >;当反应物与生成物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即(∆n )g =0时,或反应物与生成物全是固体或液体时,p V Q Q =。
2.反应H 2(g)+I 2(g)=2HI(g)的r m H θ∆是否等于HI(g)的标准生成焓f m H θ∆?为什么?2. 不相等。
f m H θ∆是指某温度,标准态下,由元素指定的纯态单质生成1mol 该物质的反应热。
其一,碘的指定单质为固体,而非气体,其二r m H θ∆为生成2molHI 的反应热而非1molHI 。
3.分辨如下概念的物理意义: (1)封闭系统和孤立系统。
(2)功、热和能。
(3)热力学能和焓。
(4)生成焓和反应焓。
(5)过程的自发性和可逆性。
3. (1)封闭系统是无物质交换而有能量交换的热力学系统;孤立系统是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的热力学系统。
(2)热是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异引起的能量传递方式,除热外的所有其他能量传递形式都叫做功,功和热是过程量(非状态函数);能是物质所具有的能量和物质能做某事的能力,是状态量(状态函数)。
(3)热力学能,即内能,是系统内各种形式能量的总和;焓,符号为H ,定义式为H =U +pV 。
(4)在热力学标态下由指定单质生成1mol 物质的反应焓变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简称生成焓;反应焓是发生1mol 反应的焓变。
(5)过程的自发性是指在自然界能自然而然发生的性质。
4.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尽量用一句话给出你的判断根据。
(1)碳酸钙的生成焓等于CaO(s)+CO 2(g)=CaCO 3(s)的反应焓。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新整理
第1章 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 )A. 蔗糖(C 12H 22O 11)溶液B. 葡萄糖(C 6H 12O 6)溶液C. 丙三醇(C 3H 8O 3)溶液D. 尿素( (NH 2)2 CO )溶液解:选D 。
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
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
选项D 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 -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 )A. NaCl 溶液B. C 12H 22O 11溶液C. HAc 溶液D. H 2SO 4溶液解:选D 。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
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
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 2SO 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 )A. 胶团B. 电位离子C. 反离子D. 胶粒解:选D。
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
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A. 胶体的布朗运动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C. 胶团有溶剂化膜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解:选D。
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讲解学习
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A. 蔗糖(C12H22O11)溶液B. 葡萄糖(C6H12O6)溶液C. 丙三醇(C 3H8O3)溶液D. 尿素((NH2)2 CO)溶液解:选D。
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
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
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 NaCl溶液B. C12H22O11溶液C. HAc溶液D. H2SO4溶液解:选D。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
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
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A. 胶团B. 电位离子C. 反离子D. 胶粒解:选D。
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
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A. 胶体的布朗运动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C. 胶团有溶剂化膜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解:选D。
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
由于纯化的Fe(OH)3溶胶具有这种聚结稳定性,从而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
(完整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二章答案
.选择题1.一化学反应系统在等温定容条件下发生一变化,可通过两条不同的途径完成:(1)放热10 kJ,做电功50 kJ;(2)放热Q, 不做功,则( )A. Q = -60kJB. Q = -10 kJC. Q = -40kJD. 反应的Q V =-10kJ解:选A。
θ2.在298 K,下列反应中r H mθ与r G mθ最接近的是( )A. CCl4 (g) +2H2O (g) =CO2 (g) + 4HCl (g)B. CaO (s) +CO2 (g) =CaCO3 (s)2+ 2+C. Cu2+ (aq) + Zn (s) =Cu (s) + Zn2+ (aq)D. Na (s) +H2O (l) =Na+(aq)+?H 2 (g)+OH-(aq)解:选C。
∵ Δr Gθm Δr H mθTΔr S mθ当Δr S mθ= 0 时, Δr G mθΔr H mθ∴反应 C 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无气体物质、物态也无变化,Δr S mθ值较小。
3.已知反应2H2 (g) O2 (g)= 2H2O (g) 的r H mΘ483.63 kJ m·ol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f H mθ(H2O,g) 483.63 kJ m·ol–1B. r H mθ483.63 kJ m·ol –1表示Δξ = 1 mol 时系统的焓变C. r H mθ483.63 kJ m·ol–1表示生成1 mol H2O (g) 时系统的焓变D. r H mθ483.63 kJ m·ol–1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解:选B。
A 错,根据Δf H mθ定义,H2O (g)的系数应为1。
C 错,该方程为表示生成 2 mol H2O(g) 时系统的焓变。
D 错,ΔrH mθ > 0时表示该系统能量的增加,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rH mθ<0 时表示该系统能量的减少,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A. 蔗糖(C12H22O11)溶液B. 葡萄糖(C6H12O6)溶液C. 丙三醇(C 3H8O3)溶液D. 尿素((NH2)2 CO)溶液解:选D。
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
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
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 NaCl溶液B. C12H22O11溶液C. HAc溶液D. H2SO4溶液解:选D。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
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
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A. 胶团B. 电位离子C. 反离子D. 胶粒解:选D。
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
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A. 胶体的布朗运动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C. 胶团有溶剂化膜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解:选D。
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
由于纯化的Fe(OH)3溶胶具有这种聚结稳定性,从而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
《无机及分析化学》1 12章习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1 12章习题答案《无机及分析化学》1-12章习题答案幻灯片1无机及分析化学题解幻灯片2第一章气体和溶液(15页)4.已知:N2:T=273k,V1=2.00ml,V2=50.0ml,P1=98.0kpa,P2=?o2:t1=333k,t2=273k,v=50.0ml,p1=53.0kpa,p2=溶液250.0vp(N2)?11?? 3.92kpapv98。
零二1333tp(o2)?12??43.5kpapt53.0?273P混合?3.92? 43.5? 47.4kpa幻灯片3第一章气体和溶液(第15页)5.500ml时:p1=101.3-5.63=95.7kpa,250ml时:p2=(95.7×500)m250=191kpa7.p(h2)=100-1.71=98.3kpa8.315?288rtn0.0493molpv98.3?1.20M0.0493? 65.4? 3.22克3.45100%?6.7%3.45?3.22幻灯片4第一章气体和溶液(15页)8.n(nh3)=560m22。
4=25.0molm(nh3)=25.0×17.0=425g=425m1425=0.298=29.8%v=1425m900=1.58lc=25.0m1。
58=15.8摩尔-19.12.011.00816.00:?1:2:140.006.6053.33tbmb0.05100.500m180gmol-1ba0.5129.00km最简单的分子式:CH2O分子式:C6H12O6幻灯片5第一章气体和溶液(第15页)kf1.86am9.9gfab?t?m?m2.00?92.1?0.100十11.凝固点由高到低排列顺序:C6H12O6CH3Coohnacl212。
kf1.86ma52.5gfab?t?m?m0.543?180?1.001052.5 100%? 4.99r。
五crt?brt180? 1.00?? 752kpa52。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解答1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解答1无机及分析化学(Ⅰ)习题解答目录第1章分散体系 (1)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第11章第12章第13章第14章第15章第16章第17章第18章化学热力学基础..............................................................................8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5 物质结构.......................................................................................22 分析化学概述 (27)酸碱平衡……………………………………………………………………………31 酸碱滴定法…………………………………………………………………………36 沉淀溶解平衡 (44)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49 配位化合物…………………………………………………………………………53 配位滴定法…………………………………………………………………………62 氧化还原反应 (67)氧化还原滴定法……………………………………………………………………78 电势分析法…………………………………………………………………………83 吸光光度分析法..............................................................................86 试样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简介.........................................................90 重要生命元素简述...........................................................................93 原子核化学简介 (96)第1章分散体系1-1.人体注射用的生理盐水中,含有NaCl 0.900%,密度为1.01g?mL-1,若配制此溶液3.00×103g,需NaCl多少克?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解:配制该溶液需NaCl的质量为:m(NaCl)=0.900%×3.00×103g=27.0g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7.0g/58.5g?mol-1-1 c(NaCl)==0.155mol?L3-1-3(3.00?10g/1.01g?mL)?101-2.把30.0g乙醇(C2H5OH)溶于50.0g四氯化碳(CCl4)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1.28g?mL-1,计算:(1)乙醇的质量分数;(2)乙醇的物质的量浓度;(3)乙醇的质量摩尔浓度;(4)乙醇的摩尔分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F 由两个不同原子构成,成键电子云偏向于电负性较大的 F 原子,使分子的负电荷中心比 正电荷中心更偏向于 F 原子,整个分子存在正负两极,属于极性分子。
CO 由两个不同原子构成,成键电子云偏向于电负性较大的 O 原子,使分子的负电荷中心比 正电荷中心更偏向于 O 原子,整个分子存在正负两极,属于极性分子。
Fe(s)+CO2(g); K1=0.403
3
K
K
2
/ K1
1.66
(2) FeO(s) + H2(g) 计算反应:CO2(g)+H2(g)
Fe(s)+H2O(g); K2=0.669 CO(g)+H2O(g)的 K。
6、反应 2SO2(g)+O2(g)→2SO3(g),在 T=1000 时,=3.45。试判断当 p(SO2)=20kPa,p(O2)
CCl4 C 原子的价电子层构型为 2s22p2,成键时 4 个的 sp3 杂化轨道,整个过程如下
杂化轨道中没有孤电子对,生成的 CCl4 几何构型为正四面体。
CS2 C 原子的价电子层构型为 2s22p2,先激发为 2s12p3 , 发生 sp 杂
化,两个 sp 杂化轨道与两个 S 的 3p 轨道形成 2 根 σ 键, C 原子的 两个 2p 轨道与两个 S 的 3p 轨道形成 2 根 键,形成 S=C=S, 整 个过程如下:生成的 CS2 几何构型为直线形。
杂化,形成 4 个能量不相同的 sp3 杂化轨道,整个过程如下:
杂化轨道中有 1 对孤电子对,生成的 PH3 几何构型为三角锥形。
H2S S 原子的价电子层构型为 3s23p4,成键时 4 个价电子轨道发生 sp3
杂化,形成 4 个能量不相同的 sp3 杂化轨道,整个过程如下
1
杂化轨道中有 2 对孤电子对,生成的 H2S 几何构型为折线(V)型。
3p 亚层,哑铃型,三种空间取向, 三个原子轨道(pxpypz),最多可容纳 6 个电子。
(2)量子数 n=4 的电子层有几个亚层?各亚层有几个轨道?第四电子层最多能容纳多少个电 子?
四个亚层:4s、4p、4d、4f
轨道数: 1
3
57
电子数: 2
6 10 14 (32)
。 13. 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下列分子的中心原子可能采取的
⑶乙醇和水
乙醇和水都是极性分子,同样存在诱导力和色散力;另外由于各自固有偶极的取向而产生了 取向力。还有氢键存在。
(4)氨水溶液
氨和水都是极性分子,同样存在诱导力和色散力;另外由于各自固有偶极的取向而产生了取 向力。还存在氢键。
18. 根据所学晶体结构知识,填出下表。
解:
物 质 晶格结点上 晶格结点上粒子 晶体类型
CCl4 有四个完全相同的 C-Cl 极性键, 而其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 中正负电荷中心重合, 整个分子不存在正负两极,属于非极性分子。
2
BF3 有三个完全相同的 B-F 极性键, 而其空间结构为正平面三角形,中正负电荷中心重 合,整个分子不存在正负两极,属于非极性分子。
NF3 有三个完全相同的 N-F 极性键, 但其空间结构为正三角锥形,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 合,整个分子存在正负两极,属于极性分子。
N 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为 2s22p3,其 2p 亚层上有三个未成对电子,能与 3 个 H 原子 1s 上的 未成对电子直接配对成键;而另外一个 H 原子 1s 上的电子电离后就空出了 1s 轨道,与 N 原 子 2s 亚层上的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这样整个离子就没有孤电子对,形成四个相同 sp3 杂 化轨道,整个过程如下图所示:
H2S 有两个 S-H 极性键, 由于其空间结构为 V 形, 子存在正负两极,属于极性分子。
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整个分
CS2 有两个 C-S 极性键, 但由于其空间结构为直线形, 中正负电荷中心重合,整个分子不 存在正负两极,属于非极性分子。
CHCl3 有三个 C-Cl 极性键和一个 C-H 极性键, 其空间结构为四面体,中正负电荷中心不 重合,整个分子存在正负两极,属于极性分子。
杂化轨道中所有电子都成对了,生成的 几何构型为正四面体。
15. 根据键的极性和分子的几何构型,判断下列分子哪些是极性
分子?哪些是非极性分子?
解:Ar 是单原子分子,整个分子呈现出电中性,因此它是非极性分子。
I2 由两个相同原子构成,分子中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于一点,整个分子不存在正负两极, 属于非极性分子。
16. 判断下列每组物质中不同物质分子之间存在着何种成分的分子间力。
⑴苯和四氯化碳 ⑵氦气和水 ⑶乙醇和水(4)氨水溶液
解:
⑴苯和四氯化碳
苯和四氯化碳都属于非极性分子,它们的偶极矩为 0,相互之间由于瞬时偶极而产生了色散 力。
⑵氦气和水
氦气属于非极性分子,水属于极性分子,它们之间同样也存在色散力;而氦气在水分子固有 偶极作用下会发生变形极化,产生诱导偶极,其与水分子固有偶极之间存在诱导力。
贵州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答案
3、用合理的量子数表示:
(1)3d 能级
(2)2pz 原子轨道
(3)4s1 电子
(1)n=3,l=2
(2)n=2,l=1,m=0
(3)n=4,l=0,m=0,ms=+
4、(1)量子数 n=3,l=1 的原子轨道符号是什么?该类原子轨道的形状如何?有几种空间取 向?共有几个轨道?共可容纳多少个电子?
杂化类型,并预测其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
BCl3 B 原子的价电子层构型为 2s22p1,成键时一个 2s 电子被激发到一
个 2p 空轨道上,形成 3 个能量相同的 sp2 杂化轨道,整个过程如下:
生成的 BCl3 几何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
PH3 P 原子的价电子层构型为 3s23p3,成键时 4 个价电子轨道发生 sp3
=10kPa,p(SO3)=100kPa 时反应进行的方向
预测熔点
的粒子
间的作用力
(高或低)
I2
I2 分子
分子间力
分子晶体
很低
SiO2 Si 原子、O 原子 共价键
原子晶体
很高
Zn
Zn 原子、 金属键
Zn2+离子
金属晶体
高
冰
H2O 分子
氢键、分子间力 氢键型分子晶体 低
MgO
Mg2+、O2- 离子键
离子晶体
较高
4、298.15K 时已知下列化学平衡
(1)FeO(s)+C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