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人类生存之境、纪录片
纪录片《人间世》的主题呈现和多元化叙事方式
纪录片《人间世》主题取自《庄子》,意指“知其不可奈 何而安之若命”,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市卫计委联合 策划拍摄,八个摄制组历时两年的时间在上海各大医院进 行蹲点记录。《人间世》讲述了一个个交织在生命脉动和医 疗链条下的真实故事。作为一部医疗题材的纪录片,在一系 列的真实案例中,不仅记录了医生手术台内外的生死营救和 责任担当,也映照出患者在生死边缘强烈的意念与愿景。
二、多元化的叙事方式
渊一冤冷静客观的旁观者袁同时也是细心的观察者 有些医疗题材的纪录片过分煽情,在剧情中编造一系 列不客观不真实的故事。真实是纪录片的第一准则,在真 实的基础上做到触动人心才是一部好的作品。《人间世》在 影片拍摄方式上没有像其他纪录片一样刻意追求真实性, 而是通过摄影师 24 小时呆在医院里,跟拍医生和患者之 间真实发生的故事,不干涉、不参与、不影响事情的发展, 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记录真人真事,给观众带来更加 深刻的现场感。这种呈现方式描摹出的人物与情节更接近 事物原本的状态,将观众带入现实生活情境。在客观记录 的同时,也要对事件的前因后果有着更细致的观察和忠诚 的记录。一切纪实的手法要参与到纪录片的创作当中,比 如长镜头的运用和导演的现场思维。事件由时间线性来决 定,需要一定时间的跟拍和叙述,才能保证故事段落的完 整,所以长镜头的运用在影片中就显得十分重要。“长镜头 先天具有时空完整性和统一性适合生活流程的真实记录, 借助长镜头可以完整地再现生活,毫无疑问可以增强真实 感,符合纪录片的‘纪实’性的叙事形态。”①影片中有大量 长镜头的运用,长镜头所记录的画面是连续、实际存在的 真实画面,保持了整段内容的完整性,不需要特别的技巧 便能让观众感受到真实的情境。导演的现场思维则是根据 拍摄现场的突发事件和现场状态所做出的判断与调整,适 时改变交流和记录的方式,不影响事件的正常发展,从而 在纪录片的叙事当中成为一个旁观者和观察者。 渊二冤纪实影像的声音运用 1.采访是纪录片中很重要的一种记录方式,在纪录片 《人间世》中也有采用很多采访的形式来表现人物,大部分穿 插在影片当中。在第一季第二集《理解》中在最后的结束部分 集中采用了采访的形式,对急救小组的医生、司机以及担架 员进行了简单的采访,采用采访的形式能够让观众们对医生 以及急救行业有更深的了解,导演也希望能够让医生和患者 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体谅,构建一个和谐的医患关系。 2“. 人物同期声以自己的方式把过去的事情变成现在 的讲述,把以前通过解说‘转述’ ‘代述’的议论、抒情变成 面对面的自述,其真实性、客观性、可靠性,甚至讲述的个 性均得到强化,真实地展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 界,并揭示了主题。而且它使纪录片的叙述视角由一个转 向多个,丰富了纪录片的视听组合样式,为不同的内容、涵 义提供最适合传达的空间。”②第二季第六集《笼中鸟》中很 特殊的是没有使用旁白,全程大量采用人物同期声和字 幕。纪录片经常会使用声画同一的方法来刻画真实,影片 很好地使用人物同期声来记录原生形态。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传播学者指出,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传递信息、监测环境,使社会文化代代相传。
广播电视由于其受众的广泛性,引起了传播和社会学界的高度重视,一系列既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是非常巨大和深远的。
这里仅列举几个在大众传播学界研究证实了的有关广播电视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的案例。
一、“火星人入侵地球"——广播的强大威力上世纪30年代末,美国一家电台播出了一个关于火星人人侵地球的广播剧。
尽管在播出期间,电台不断告诉听众,这只是一个虚构的科幻故事,但还是在全社会引起了巨大的恐慌,故事描述的火星人登陆地点新泽西州,无数市民因惊吓而纷纷逃离。
事发之后,普林斯顿广播研究中心旋即开始调查,发现当时至少有600万以上的美国人收听了广播,其中有28%的人(约170万人)误以为是新闻广播而非科幻广播剧,这中间的70%(约120万人)受到惊吓,而在新泽西州附近对l35名听众做的访谈显示,除受访者中的28人外,其他107人均因节目而受到惊吓。
造成恐慌的原因,除了当时收音机在公众心目中威信极高、人们对战争和经济危机余悸犹存外,该广播剧“描写逼真、情节细腻、音响效果极佳”,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①。
元独有偶,数年后,火星人人侵地球的故事又在智利和秘鲁重演,同样是广播剧,同样逼真的音响效果,同样电台也不断警告说是开玩笑,但同样没有什么人理会关于虚构故事的警告,于是同样造成了社会的惊慌。
广播的强大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二、客厅里的民主——电视和当代政治现代社会中政治的运作离开电视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电视一方面给各种政治力量和政坛要员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活动场景,另一方面也把政治带进家庭,带进客厅,进而由于其传播的渗透性而确立起自身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特殊地位。
在西方国家,以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和竞选活动关系为主要对象的政治传播,作为传播学经验学派的主流之一,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成果,而电视的作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初中生暑期必刷的16部优秀纪录片
地理类1我们的星球这部纪录片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他所拍摄到的奇葩动物以及动物的神奇行为简直让人叹为观止,前所未有地用了大量近距离贴近地面的平视追踪镜头,身临其境般地震撼。
2冰冻星球如果说看纪录片也能看出大片的感觉的话,这就是了。
对南北极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人类活动最完美生动的展现。
上个镜头让你对断裂的冰川惊叹不已,下个镜头又让你对偷石头的企鹅会心A√r一天。
3南太平洋这部新作的亮点在于,它展现了南太平洋的的整个生态系统,从自然地理到人类社会。
4BBC:非洲撒哈拉沙漠、东非大草原、刚果热带雨林、卡拉哈里荒漠、好望角……这里有最险峻的风光与最珍奇的物种。
BBC又一经典之作,带你纵览非洲这片神奇的热土、最后的伊甸园。
最好的非洲纪录片之一O5野性中国跟行星地球比逊色点,但还是很赞的,足以让国人为之自豪。
片子强调中华文化中的和谐,提醒了我们熟视无睹而漠然视之的价值,其对人文的重视稍微逊色了一点。
生物类6地球脉动真实的画面比特效做出来的好莱坞大片还要让人震撼,每一段故事都很震撼,蛇追蜥蜴那段堪称年度追逐戏最佳片段。
7迁徙的鸟该片属于最顶级的自然类纪录片,以鸟类的视角重新审视人类。
拍摄难度极高,制作精良,解说辅助展示而非说明。
8企鹅群里有特务该片对三种企鹅长达数月的繁殖过程的近距离拍摄,大气磅礴又不乏精巧幽默。
聚焦的是动物执着的生存本能,也体现了拍摄团队的极高的职业素养。
9生命礼赞近距离的高清画面和饱和色彩美到失真,在忠实记录的基础上,构架了清晰的故事脉络,加入大量的情绪渲染,令人强烈的感受到生命的坚韧与珍贵。
历史类10大国崛起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11互联网时代非常好看的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互联网的方方面面,积极的消极的。
看完之后整个人热血沸腾,未来是如此的美好。
12二次大战启示录通过整合大量由战地摄影师和业余爰好者拍摄的真实影像,重现了二战那段鲜活残酷的历史。
20部经典BBC纪录片
1)BBC Massive Nature 群体大自然 2004世界各地的掠食者跟猎物之间,始终存在着致命的冲击,影响上百万只动物的生存;,随着倾巢而出的动物大军一起身历其境,观赏这场掠食者与猎物之间的生死大戏!2)BBC Noah and the Great Flood 诺亚方舟2003根据圣经所载,挪亚是一名圣人,他以铁达尼号2/3大的木舟拯救了人类与动物,但这其中有多少属实呢? 本节目将一探挪亚方舟这个传说的究竟,了解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一号人物与事件。
为这个古老的故事细筛出惊人的结果。
3)Alien Empire 昆虫帝国 1995科学家们精确细微的观察这些昆虫,它们身体的架构是如何的与生俱来,适于生存。
而不可思议的沟通方式,如范围广远的感官系统和分辨声音、光线的转换器官,处处微腻地显示出它们惊人但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个体。
4).超级火山:真正末日2005写实刻划美国黄石公园面临的世纪大劫难,以一场全球性的大浩劫为出发点。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其实地底下岩浆蠢蠢欲动,到预警、火山爆发,甚至最后火山落尘的整个骇人过程。
用合理的科学证据,并且运用可信的预测和顶尖地质学家扎实的研究,以戏剧手法为观众呈现大自然中最罕见且最重大的变异-超级火山爆发。
5) The Battle of the River Plate (1956) 血拼大西洋1956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德军以闪电战术攻占欧陆,英国隔海顽抗,它的物质、战备物品全由海上运输。
德军布置了新型的奇袭舰史培号,击沉了大西洋的的货轮及油轮。
英国派出一只特遣队猎杀此号称海上之虎的奇袭舰,最后史培号被追至乌拉圭(中立国)之MONTEVID-EO港,在港台外英舰群集下,史培号最后自己引爆沉溺。
6)BBC:Battlefields 杀戮战场 2001你的导游是理查荷姆斯教授(英国知名军事学家),他将带你进入一趟扣人心弦的历史之旅7 理查荷姆斯,当今最优秀的军事历史家之一,将在节目阐述二次大战中四大转折点的战役。
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奖新闻评论作品简介
优秀广播电视节目是指在广播电视媒体领域中,以其出色的内容和制作质量,在观众中享有良好口碑和声誉的节目。
每年,各地的广播电视机构都会举办优秀广播电视节目评选活动,以表彰和奖励那些在节目内容、制作技术、播出效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节目。
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奖旨在推动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作和生产,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提高节目质量,满足广大观众对高质量节目的需求。
下面将介绍一些近年来在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奖评选中获得关注和好评的节目,以及它们的创作理念和特点。
一、《舌尖上的我国》《舌尖上的我国》是一档以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节目。
该节目通过展现我国各地丰富多样的美食和饮食习俗,向观众传达了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该节目所展现的不仅仅是我国美食的风味和特色,更是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家乡情感的表达。
在制作上,《舌尖上的我国》以其精美细腻的影像和真实自然的情感表达,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二、《声临其境》《声临其境》是一档以声音表演为主题的综艺节目。
该节目通过模仿表演、声音演绎等方式,展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魅力和表演技巧,让观众在聆听声音的同时感受到了声音带来的震撼和感动。
该节目在节目形式上创新大胆,注重细节和表现力,深受年轻观众的喜爱。
三、《我国诗词大会》《我国诗词大会》是一档以传统文化传承为主题的知识竞赛节目。
该节目通过竞赛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我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和韵味,吸引了大批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学习。
该节目在知识传播和文化普及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了现代都市中对传统文化认知和理解的一种切入点。
以上述三档节目为例,可以看出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具有如下特点:1. 突出表现我国文化传统和现代生活的结合,融合历史与现实。
2. 开拓节目形式,创新、大胆,以赏心悦目的方式展现内容。
3. 关注社会、人文、历史和艺术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底蕴。
4. 通过优秀节目的传播,增进了观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提升了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电视纪录片的选题分析
• 我们鼓励民间的纪录片人创作富于个性色彩的作品,但在 题材的选择方面,更倡导对社会主流群体、主流文化的关 注。 • 纪录片应该关注民生问题。民生不仅应该是新闻报道与纪 录片直接关注的问题,也是纪录片思考的一个重要的逻辑 起点和终点。社会的转型期的民生问题,如移民、土地、 下岗、环境等问题,这是纪录片不可忽视的重要题材。
理论上,一切非虚构的题材都可以成为纪 录片的选题(理想的状态)。事实上,我 们只能够选择其中极其少的部分进行记录。 关键是 能否通过视听语言驾驭题材与表现 主题? 《千年五马街》?
三、纪录片选题的一般要求
纪录片从题材形式上大致可以划分为两 类:一类是人文与社会类的题材,一类是 自然与环境类的题材。这两类题材的选择 各自有着不同的要求。
中国近20年,纪录片选材偏向偏远的山区、 没落的文化、弱势的群体。有一年评奖,200 部片子中约70%的是关于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 口头的协议:来年原则上此选题不入围。
问题: 最近,你们看了哪些纪录片?印象比较深 刻的都是哪些题材?这些片子的选题有何特征?
一、题材的含义
论及纪录片的选题,首先得弄清楚:
(三)选题的新鲜性
新鲜性,就是题材具有人们所不熟悉的, 又普遍感兴趣的有别于事物常态的性质。 题材的新鲜性与观众的收视兴趣密切相 关:首先,从及时性上体现新鲜。如汶川 地震、暴风雪。其次,从特殊中体现新鲜, 包括特殊的人物、环境、事件等等。
附:CCTV《见证》栏目选题申报表
选题名称 长 度 申报人姓名 所属单位 30’* 集 性别 预计完成日期 年龄 职称/职务
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E_mail 联系电话 一 申报人简历、主要作品及发表媒体、获奖情况: 二 摄制组主创人员简介: 三 拍摄内容和主题阐述: 四 选题所涉及的新问题、新发现和新观点(系列片需分集列出): 五 选题现有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 六 选题的预拍摄地点和采访人物:
《大地之上 》崛起之地纪录片解说词
《大地之上》崛起之地纪录片解说词序言1. 我们身处于一个变化快速的世界,地球上的各个角落都在不断发生着惊人的变化。
而纪录片《大地之上》便是用镜头记录下这些大地之上的故事,让我们一同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力量。
2. 今天,我们将通过解说词的形式,带领观众进入《大地之上》崛起之地的世界,探寻人类与自然的交融之美。
第一章:大地之力3. 第一章我们将探讨的是大地之力。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而地球的崛起,蕴含着丰富的能量和动力。
从喷发的火山到崩塌的山峰,大地之力以令人震撼的方式展现着自己的威力。
4. 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大地震动的力量,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大地的力量让人不禁敬畏,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片宝贵的土地。
第二章:自然之美5. 第二章将带领观众领略自然之美。
《大地之上》崛起之地纪录片记录了地球上各种自然景观的壮美景致,从峡谷、河流到雪山、湖泊,每一幅画面都展现了自然之美的瑰丽。
6. 在自然之美的背后,是大自然的创造力和鬼斧神工。
无论是壮丽的山河还是绚丽的日出,都是大自然恢弘力量的杰作。
第三章:人类与自然7. 第三章我们将深入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大地之上》崛起之地纪录片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共生之道。
8. 人类在大地之上建立起城市,创造出精美的建筑和文明。
与此我们也在不断发现和探索自然之美,并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做出努力。
总结与回顾9. 通过纪录片《大地之上》崛起之地的解说,我们深刻地感知到了地球的壮丽与力量,同时也意识到人类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关系。
10. 在这个纪录片中,大自然以宏伟的姿态展现着自己的魅力,而人类也在与自然的相处中不断成长与发展。
只有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这片美丽的大地,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个人观点和理解11. 从纪录片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和大地之力,同时也思考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唯有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地球赋予我们的美好。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广播电视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社会功能,通过广播电视传递信息、教育公众、宣传政策等多个方面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广播电视作为一种媒体工具,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传递信息。
通过广播电视,人们可以及时了解到国内外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社会动态。
广播电视以其即时性和广泛覆盖面,在重大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将相关信息传递到观众或听众手中,让人们了解到最新的动态。
在紧急事件发生时,广播电视成为了公众获取救援信息的重要渠道,能够减少人员伤亡并加速救援进程。
其次,广播电视具有培养公众意识和提高社会素质的教育功能。
通过广播电视,人们可以获取到大量的教育资源,包括文化节目、教学资源、科普知识等等。
尤其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广播电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这些地区的居民提供教育和文化的补充。
比如,通过广播电视可以向农民普及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和收入水平。
同时,广播电视还可以通过播放纪录片、文化节目等来传承和弘扬国家的文化传统,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
另外,广播电视还具有宣传政策、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
政府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向公众传递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信息,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和法制意识。
同时,通过宣传社会正能量、正面典型,广播电视可以引导社会风尚,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通过披露一些不良事件和问题,广播电视也可以起到监督和约束的作用,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
总之,广播电视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传递信息、教育公众和宣传政策等多种功能,对社会产生着积极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广播电视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创新,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节目内容和服务。
但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广播电视的正面功能,提高其内容质量,加强监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公众。
优秀电视新闻专题作品
优秀电视新闻专题作品
1.《穿越时空的对话》:该专题作品以时间为线索,回顾了人类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和影响。
通过专业的报道和独家采访,展现了不同时代的人物和故事,同时探讨了历史对现实和未来的影响。
2.《探索未知的奥秘》:该专题作品以科学探索为主题,深入报道了一些神秘领域和未解之谜。
通过与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交流,揭示了一些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突破,引发观众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环保之旅》:该专题作品关注全球环境问题,通过多地的采访和报道,展示了自然灾害、污染问题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同时,还介绍了一些环境保护的创新方案和行动,呼吁观众共同参与保护地球家园。
4.《人道救助行动》:该专题作品报道了一些紧急人道援助行动,关注灾区人民的生存状况和援助工作的进展。
通过深入的采访和纪实拍摄,展现了援助者的努力和灾民的生活现状,同时也唤起了观众对社会公平和人道精神的反思。
5.《科技创新嘉年华》:该专题作品介绍了一些前沿科技和创新项目。
报道了一些科技公司的研发成果和应用案例,以及科技革新对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通过生动的展示和解析,激发了观众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认知。
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异同
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异同同: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即时真实的记录,以真实性来增强节目的生命力.异:1.专题片表现出不同的鲜明特征,反映社会生活时有较强的主观意识.直接表现创作者对社会生活的看法,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纪录片是对社会生活客观的再现,多采用长镜头,同时展现生活的场景.2.表现生活的手段不同:纪录片多以新闻方式出现,以新闻镜头记录生活.3.时间不同:纪录片拍的是当时生活,现在进行时.专题片拍的是过去或将来生活,过去式,将来时.4.镜头运用不同:纪录片采取跟随拍摄对象,跟拍或偷拍,是运动性镜头.专题片追溯,摆拍.5.思维方式不同:纪录片是自然生活记录融入画面和解说中.专题片是解释思想,是主观思维,强调写意.表意叙事与纪实叙事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无疑都是一种“叙事”的传媒艺术,但二者在叙事形态上是有所差异的。
简而言之,专题片的叙事,主要是一种“表现”性的,是一种“对现实的营造”;而纪录片的叙事,则主要是一种“再现”性的,是一种“对现实的记录”。
如此便见出了“表现性”叙事艺术和“再现性”叙事艺术的不同。
专题片的基本的叙事形态是“表意”的。
专题片的创作或编导,呈现着一种“主体性”或“主观性”的心态特征,营造着一种“有我之境”。
专题片往往不是按生活的自然流程来进行叙事的,换句话说,其叙事是为“论断”服务的。
它是用充分的论据——声音和画面来证明观点、得出结论,每个所运用的声音和画面要围绕核心理念,来实现对“已知”的求证,往往思想大于形象。
专题片的编导往往借助于重复、强调、排比、对比等文学修辞手法来进行对理念的解说,即“说道理”;在画面的处理上,必要的摆拍,“累积式蒙太奇”,将声画“论据”进行意象叠加,隐喻性、象征性的“贴话”镜头等,都可以增强“言说”的表现力与扩张力。
在声音的处理上,专题片解说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解说词是专题片“说道理”的主线,往往具有强有力的引导作用。
专题片如此这般地将形象化的画面和声音进行艺术编排,推导出所要传达的理念,是将美的内容、目的和意蕴统一起来。
六年级学生适合看的纪录片10个
适合小学生看的10部纪录片,供各位家长参考,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收获一段耐人寻味的认识世界之旅吧!1、地球脉动地球脉动从南极到北极,从赤道到寒带,从非洲草原到热带雨林,再从荒凉峰顶到深邃大海,难以数计的生物以极其绝美的身姿呈现在世人面前。
暑往寒来,流风回雪之间,大自然的万物演绎着生命的传奇,美得让人窒息。
有些画面也会让孩子笑破肚皮,有些也会让我们和孩子难过地想哭,这些不可思议的画面,让我们超近距离地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壮美。
2、蓝色星球蓝色星球快和孩子一同邂逅在南冰洋深处神出鬼没的奇怪章鱼,观赏巨大的鲹鱼跳出水面,飞跃到半空中捕鱼,骑在虎鲸的背上,同它一起冲向鱼群。
通过这部纪录片,可以身临其境般将深藏在海底的美丽世界一网打尽!这部纪录片,无论从欣赏自然景观的角度,还是了解海洋生物的角度,还是思考世界生态的角度,都值得带孩子看上三遍!3、航拍中国航拍中国《航拍中国》,是中国有史以来航拍规模最大、单集投资金额最高的航拍纪录片。
更是有网友表示:每一帧都美到想唱国歌。
通过这部纪录片,让孩子可以像鸟儿一样,离开地面,冲上云霄,结果超乎想象。
前往平时无法到达的地方,看见专属于高空的奇观,俯瞰这片朝夕相处的大地,再熟悉的景象,也变了一副模样……”4、王朝王朝这部《王朝》纪录片花了4年时间拍摄,以“单元剧”的形式每集聚焦一种动物,缓缓地揭开这群动物身上过去人们鲜少注意到的、隐藏在家庭生活中的细节。
不同于自然风光的雄壮,孩子在这部纪录片看到的,更多将是动物们在面对周围恶劣环境的挑战时保护家族的绝对决心;还会领略到它们在面对姐妹反目、母女不和、家族斗争时的细腻情感。
5、企鹅群里有特务企鹅群里有特务别样的视角,展现出企鹅族群不平凡的一面。
为了贴近拍摄到企鹅真实的生活状态,剧组别出心裁,派出“特务”混入企鹅的队伍中,比如将摄像机藏入遥控企鹅体内,或干脆将摄像机伪装成一枚企鹅蛋。
也因此得以在超近距离观察这群憨态可掬的小家伙超真实的生活画面。
广播电视概论完整版
第一章1、广播电视的定义:广播电视是一种电子通讯手段,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信息传播媒介。
人们凭借电子音像技术有意识建立大众传播媒介,向期望的受众传送专门制作的声音和图像节目。
2、广播电视分类广播电视可统称为“广播":“声音广播"、“电视广播”;无线广播、有线广播、无线电视、有线电视.3、电视节目的创作也显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电视纪实创作、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进入到栏目化的阶段、1996年3月16日,《实话实说》的开播,标志着电视谈话节目的崛起、1998年岁末起,由湖南卫视发轫,一大批电视游戏娱乐节目走红中国、电视直播.第二章1、1873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威尔发表了《电磁论》在理论上确立了电磁学,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2、1895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分别进行了无线电传送信号的实验,实现了无线电的发送和接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收发报机,无线电通信进入实用阶段3、1906年12月24日圣诞之夜,费森登播出了《圣经·路加福音》中的圣诞故事、小提琴演奏的圣歌、并祝贺大家圣诞快乐.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语言广播,听众是当时附近船上的报务员们。
宣告了广播的诞生.4、1920年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分配给西屋公司一个商业海岸电台呼号:KDKA。
这是第一个向政府领取营业执照的电台。
1920年11月2日,KDKA电台开始播音.这标志着广播事业的诞生。
5、广播的发展:1)、开办广播:1920年前后,广播在各国普遍出现.(如:1919年英国、1920年美国、1923年德国、中国,1925年日本)初期的广播电台规模小,设备简陋,发射功率低,广播时间短,主要是对国内广播。
2)、对外广播: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和控制,开始利用对国外广播。
3)、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广播:广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苏、美、英、等国同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展开了激烈的“电波战"(广播战)。
人类星球观后感
人类星球观后感1、人类星球观后感今天星期四,我观看了《人类星球》这部电影,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讲述了80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其中多数还从未在电视荧屏上出现过。
从冰封万里的北极到烈日炙烤的沙漠,从充满力量与野性的草原到神秘莫测的热带雨林,摄制组历时四年,走遍七大洲、六十二个国家。
拍摄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次“壮举”,制作团队克服种种困难,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以真实、客观的角度再现了人类在极其严酷的自然环境下,人和自然如何相处,生命延续的奇迹。
山姆·尼昂在湄公河捕鱼,不管是旱季、雨季,还是河水涨潮,他都必须面对每秒超过1100万升的巨浪,为了生计,有时他必须通过“桥”去小岛捕鱼,“桥”是用旧的电缆和一些粗绳在急流上方架设的一根高高的索道,这就是他去捕鱼的必经之道!他不得不这样做,他必须养活一家七口人的生活。
他在“桥”上走的时候,我的心仿佛都停止了跳动,身体不由自主地也在“桥”上走了。
而我们中有的同学身在福中不知福,每天大鱼大肉,却从不知满足,点着菜名让父母、老人给换,比起山姆·尼昂,我们不知要幸福多少倍。
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存机会,更好地掌握知识,这也是我们的生存之道。
还有两个人,我必须要提,德尔加和她的哥哥,他们住在喜马拉雅山山脉的中心地带,兄妹二人在离家最近的学校上学,说是最近,可不像我们理解的步行10几分钟就到学校了,他们的学校离家有100公里的路程,100公里,而且是从冰上走过去的!总共要走6天。
即便这样,他们也从未放弃求学之路,面临冰化、雪崩等危险,勇敢前进。
这样的求学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赞叹、学习吗?这些“勇士”的壮举让我赞叹不已,其实,只要勇于探寻,勇于实现自己的梦想,勇于帮助他人,我们也可以成为同他们一样的勇士。
加油!同学们。
2、蓝色星球观后感范文数百年来,人类一直试图了解海洋的奥秘,生存的物种、内部的环境、海底的资源……但由于科技发展的局限性,至今我们可以探寻的海洋世界,还只是冰山一角。
广播电视发展的意义
广播电视发展的意义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传媒形式,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为文化交流、教育传播和娱乐消遣提供了有力支持。
因此,广播电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播电视的发展使人们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
在过去,人们只能通过纸质媒体来了解新闻和事件。
而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电视、收音机等媒介,及时了解国内外各种重要新闻和事件。
广播电视的发展,使得人们不再局限于有限的纸质信息,更加广泛地了解世界各地的动态。
这对于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播电视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交流。
广播电视节目不仅可以传播国内的文化,也可以介绍国外的风土人情。
通过观看电视剧、综艺节目等,人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增进各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同时,广播电视也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提供了了解彼此的机会,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和交流的繁荣。
广播电视的发展对于教育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广播电视可以通过生动的图像、声音和文字,将知识传递给广大观众。
特别是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广播电视节目可以使他们在娱乐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同时,广播电视还为远程教育提供了便利,使得教育资源得以共享,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广播电视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娱乐消遣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观看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等来放松自己,减轻压力。
广播电视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表演的欣赏机会,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广播电视节目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满足了人们不同的需求,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广播电视的发展意义重大,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促进了文化交流、教育传播和娱乐消遣。
广播电视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增强了人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广播电视的发展,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让广播电视继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纪录片考题
纪录片考题填空题:1、纪录片的创始人弗拉哈迪和《北方的纳努克》2、真实电影创立者——法国人让·鲁什《夏日纪事》3、纪录片按题材内容划分,可分为社会人文类纪录片和自然科技类纪录片两大类。
4、中央电视台1991年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全方位地遵循了纪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5、常见的纪录片结构有版块结构和线性结构两大类。
线性结构可分为单线结构、双线结构、多线结构三种。
简答题:一、重现与再现的区别:重现是指由于拍摄人员到达现场之后,事情已经发生过了,为了弥补观众想看过程的心理,由当事人本人重新把当时的情形演一次的做法。
重现的事件应该是发生过的,而且应该具有非单一性。
再现是由非当事人在摄像机镜头前扮演当事人,将事件的经过再重演一遍的做法。
扮演的内容应该是真实的,目的只是为了回忆和重现过去,使用这个手法的时候应该向观众说明真相,不要让观众产生误解。
二、纪录片选题的来源:1)来自上级布置的任务和共同策划。
上级主管部门每年都会下达一定数量和内容的纪录片制作指标,甚至会指定一些选题。
2)来自其他媒介或观众。
如报刊、电视、广播、书籍、网络及其他电视台的同行;充分利用观众和电视的直接关系,吸引他们现身说法或者讲出自己的故事和他们身边发生的故事。
3)来自生活中的发现和感触。
纪录片是发现的艺术,而发现的基础就是创作者的人生体验。
三、决定纪录片结构的因素;1)生活事件本身。
结构受生活本身自然流程的制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活逻辑。
包括事件的时间流程、中心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人物命运的变化和结果、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等。
2)现场取材方式。
取决于编导在现场拍摄时凭借经验所获取的素材的可编辑性。
3)主题的需要。
围绕主题组织结构,结构为表现主题服务。
4)编导的观念。
结构涉及观念问题,编导选择什么样的结构还取决于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四、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区别:1)专题片习惯性的模式是“主题先行”,纪录片则是先拍,拍的过程或者是拍完之后再选择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在生活的流程里去发现主题。
国家公园万物共生之境纪录片观后感400字
国家公园万物共生之境纪录片观后感400字
在《国家公园万物共生之境》中,我们看到了各种生物在国家公园内自由自在地生活,它们彼此之间互相依赖,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例如,我们看到了大象在森林中觅食,狮子在草原上狩猎,鸟类在树林中筑巢,每一个生物都在自己的领地内寻找食物和栖息地。
这种多样性的生态系统让人类惊叹不已,也让人们深刻意识到自然界的神奇之处。
在国家公园内,我们也看到了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互动。
在片中,我们看到了一群动物保护人员正努力保护濒危物种,希望能够让它们在这片自然神秘的土地上生存下去。
这种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合作关系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人类是地球上的一部分,我们应当尊重和保护自然,而不是随意摧残和破坏。
观看了《国家公园万物共生之境》这部纪录片,我对自然生态系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意识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
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减少浪费,保护资源,保护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只有当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让地球变得更美好。
总的来说,《国家公园万物共生之境》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纪录片,它让我深深地思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让我更加珍惜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们一起保护地球,让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繁荣和美丽。
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国家公园万物共生之境纪录片观后感
国家公园万物共生之境纪录片观后感《国家公园万物共生之境》是一部讲述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的纪录片,它向观众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类与自然要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首先,纪录片通过各种生动的画面和声音勾勒出了国家公园的自然景观。
片中展示了大自然的瑰丽风景,如雄伟的山峦、清澈的湖泊以及万千生物的活动。
这些画面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让我们领略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
其次,纪录片呈现了国家公园内各种生物的丰富多样性。
在这片纯净的土地上,生活着许多珍稀动植物,它们在这里自由地繁衍生息,构成了一幅生物的天堂。
片中展示了不同种类的鸟类、陆生动物和水生生物,它们各自在这片领地上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这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神奇之处。
可怜天下父母心,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就是纪录片想要告诉我们的。
包括采访者在内的所有演职人员,无一例外都着重强调了人们应当尊重自然、保护动植物的观念。
片中描绘的鸟类、野生动物、植物,还有那些人们和这片土地一起生活的动物并不是为了应付环境变化而做出妥协的,而是通知我们共同守护这片土地、这只天空、这些生灵要约。
无论是片中的自然风景、植被还是野生动物,都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原始美景和自然生态系统。
此外,纪录片还特别强调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是不可估量的,纪录片中的每一帧都在呼吁观众要珍惜大自然,保护环境。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让我们的后代子孙也能享受到美好的自然景观、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国家公园的建立和生态保护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亲近大自然、了解和尊重自然,真正的做到与自然和谐共生。
最后,纪录片给我们带来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在这个物质高度发达、人们的精神文明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日益突显的时代,这样一部以大自然为主题的纪录片对于我们弥足珍贵。
观看完这部纪录片,我们不仅在身心愉悦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警惕自己的行为会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从而对环保事业产生积极的作用。
广播电视如何助力全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广播电视如何助力全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当今社会,广播电视作为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在丰富全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就像一座无形的桥梁,将丰富多样的信息、知识和娱乐传递到千家万户,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绚丽多彩的篇章。
首先,广播电视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们渴望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大事小情。
广播电视通过新闻节目,以快速、直观的方式将最新的时事动态呈现在观众面前。
无论是政治、经济、科技还是文化领域的重要事件,广播电视都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
这使得人们能够紧跟时代步伐,知晓世界的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例如,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广播电视能够迅速传递救援信息、灾情通报,让人们及时了解受灾情况,为救援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也让身处远方的人们能够关心受灾地区,伸出援助之手。
其次,广播电视在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育类的广播电视节目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便捷的学习途径。
无论是儿童的启蒙教育、青少年的学科辅导,还是成人的职业培训和终身学习,广播电视都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和学习需求的人群。
对于一些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广播电视更是成为了普及知识、提升民众素质的重要手段。
比如,一些农村地区的孩子可以通过观看教育频道的课程节目,获得与城市孩子相近的教育资源,弥补了地域差异带来的教育不公平。
此外,一些文化讲座、科普节目也能够激发观众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再者,广播电视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
各类综艺节目、电视剧、电影等通过广播电视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综艺节目以其轻松幽默、形式多样的特点,为人们带来了欢乐和放松。
从歌唱比赛到真人秀,从脱口秀到游戏竞技,丰富的节目类型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口味。
电视剧则通过精彩的剧情和生动的角色塑造,让观众沉浸其中,体验不同的人生故事和情感世界。
而电影通过广播电视的播放,让更多人能够在家中就能欣赏到精彩的大银幕作品。
这些娱乐节目不仅能够缓解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疲劳,还能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进亲情和友情。
国家公园万物共生之境第四集观后感
国家公园万物共生之境第四集观后感篇1:标题:《国家公园万物共生之境第四集观后感》嘿,大家好!我是小明,一个爱看纪录片的小学生。
今天,我要和你们分享我看《国家公园万物共生之境》第四集的感受,这集可真是太酷了,就像吃了一大包彩虹糖一样,五颜六色,甜到心里去了!“哇,你看那只熊,它走路的样子好像我奶奶跳广场舞啊!”我指着电视对妈妈说。
妈妈笑着回答:“是啊,它们都有自己的节奏呢。
” 我想象着熊熊们在森林里开派对,就像我们在操场上做游戏一样,好不热闹!这一集里,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那些小动物们的故事。
比如,有一只小松鼠,它找坚果的样子就像我在找作业本,东翻翻西找找,最后终于找到了,那种兴奋劲儿,我能懂!我还看到了一群鸟儿,它们飞起来的时候,就像天空中的音符,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好像在演奏一首美妙的交响乐。
我真想变成一只小鸟,和它们一起飞,一起唱。
“妈妈,你看那些鸟儿,它们是不是在开空中音乐会啊?”我兴奋地问。
“哈哈,你这个小脑袋瓜,想象力真丰富。
”妈妈笑着摸摸我的头。
我还学到了,国家公园里的动物们都有自己的家,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房间一样。
但是,它们的家更大,更漂亮,有山有水,有花有草。
我真想变成一只小鹿,每天在这么美的地方跑来跑去。
“要是我能住在国家公园里就好了,天天和动物们玩。
”我对爸爸说。
“那你得学会爬树,还得不怕虫子哦。
”爸爸逗我。
这一集还告诉我们,保护环境有多么重要。
就像我们要保持教室干净一样,国家公园也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
这样,动物们才能有一个安全、干净的家。
“爸爸,我们以后要多捡垃圾,保护环境,对吧?”我认真地说。
“没错,小明,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爸爸竖起了大拇指。
总之,这一集让我学到了很多,也让我更加喜欢大自然了。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地球,这样,我们和动物们才能一起快乐地生活。
好啦,我的观后感就分享到这里。
下次再有什么好看的纪录片,我还会和你们分享的。
记得,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哦!拜拜~篇2:标题:《国家公园万物共生之境第四集观后感》嘿,大家好!我是小明,一个爱看动物世界的小学生。
BBC最佳纪录片《地球脉动》观后感(精选18篇)
BBC最佳纪录片《地球脉动》观后感(精选18篇)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BBC最佳纪录片《地球脉动》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BBC最佳纪录片《地球脉动》观后感篇1《地球脉动》是一部历时5年拍摄,由外国人讲解的自然纪录片。
一经开播,不止在国外获得了超高人气,在国内更是收获了空前绝后的追捧。
没看过的人总会问:“原因是什么?”,看过的人也许知道答案:因为地球的背后,还有一群人。
《地球脉动》的制作公司——英国广播公司(英语: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简称BBC。
它是英国的一家政府资助但独立运作的媒体,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最受尊敬的媒体之一。
从60年代便开始播出一系列的纪录片,如《昆虫帝国》、《与海怪同行》等,深受大众喜爱。
BBC还单独成立了“自然历史小组(BBC Natural History Unit)”,为观众献上了最优美,与大自然最为近距离接触的纪录片精品。
讲解员大卫·艾登堡,也是“自然历史小组”中的一员,同时是英国生物学家、英国广播公司电视节目主持人及制作人,拥有60余年拍摄自然的经历。
我们所看到的很多BBC的经典记录片系列都出自其手,策划、制作、旁白、主持等,他都是一条龙多面手。
《地球脉动》的解说便由他完成,同《人与自然》的讲解员赵忠祥的声音媲美,大卫·艾登堡的嗓音同样极富感染力,一开口,便会俘获很多观众的心。
2012年,英国BBC还推出了独家纪录片,纪念他于1952年加入英国广播公司,此后60年的自然探索历程,画面中几乎都是他个人的镜头。
所以,大卫·艾登堡在纪录片中出现,谈不上有什么新鲜,但却很有意义,因为大卫·艾登堡就相当于是BBC自然类节目的重要标签一样!其代表作生命三部曲:《生命的进化》(Life on Earth)、《活力星球》(The Living Planet)及《生命之源》(The Trials of Lif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传播形态“贵族”纪录片被誉为人类“生存之镜”纪录片被誉为人类的“生存之镜”,但这面镜子不像新闻那样稍纵即逝、单薄易碎,它是可以收藏起来传于后世的。
纪录片的恒久生命力来源于丰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纪录片是各种影视传播形态中的“贵族”——是文化含量最高的传播载体。
那么文献纪录片与一般意义的纪录片有哪些不同呢?单从字眼上说,文献纪录片最基本的特征和标准是:具有文献历史资料价值的影像作品,是对一个国家时代进程的真实记录。
从更深层次来说,文献纪录片需要满足这样几个条件:首先是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其次是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文献纪录片的三重价值决定了它有如下的品格和特点:一是披沙拣金、清醒理性的历史深度;二是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力,三是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这些特点意味着文献纪录片应当是精品中的精品、主流中的主流;是秉笔直书的春秋大义,不是漫话戏说的野史外传;是深刻、大气的交响乐,不是自得其乐的乡间小调。
换句话说,文献纪录片应当是人类最明亮、最精美、最庄重的“生存之镜”,它是文化阵地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国的文献纪录片呈现给我们的正是这样一面大气磅礴的“生存之镜”。
从《话说长江》《望长城》到《毛泽东》《圆明园》《大国崛起》,这些不同时期的扛鼎之作,忠实地记录着我国社会发展进程,反映着社会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变革,为民族、为国家书写着一部生动的影像史志。
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也推动着文献纪录片创作在观念、内容与形式上的进步与变化,使它逐步由“纪录时代进程”的宏大使命扩展到对社会深层和历史细节的深度思考,也让我们对文献纪录片的功能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知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
在中国,文化的本义为“以文教化”,这与媒体的功能与责任不谋而合。
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渠道和载体,电视承担着引导舆论、普及知识、宣传教化、休闲娱乐的社会功能,这是它与生俱来的天然属性,是其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建设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作为文化含量最高的电视艺术形态,文献纪录片是媒体文化功能的最集中体现,它承载着这样的使命——从小处说,是拓展观众知识的厚度和思想的深度,提高大众文化素养;从大处说,则在于反思历史、直面现实,揭示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内在规律,为一个国家续家谱。
功能意味着责任,同时也决定了文献纪录片创作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反映主流意识形态,标榜主流价值观;在文化上,提供积极的审美引导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引领先进文化方向。
但在当下娱乐浪潮的不断冲击下,当媒体的休闲娱乐功能被无限放大,而宣传教化的使命被日益淡化的情形下,完成文献纪录片的历史使命、履行其社会责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对于文献纪录片创作者来说,至少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作为人类“生存之镜”的文献纪录片,必须要关照历史、惠顾现实。
这里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拂去岁月的尘沙,还原历史真实,总结过去,求训致用,以史为鉴。
其次是去伪存真,从历史的规律性去认识现实实践中的现象与问题,追寻历史渊源,鉴往知来,抓住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
在这里,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将来的历史,更进一步地说,历史是稳定凝结了的现实,现实是流动变化着的历史。
这既是二者之间的联系,也是区别。
说到底,无论还原历史还是写真现实,无论是再现历史风貌还是反映时代精神,关键是要树立一种科学、辨证的历史观,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既不能一相情愿地“厚今薄古”,也不能简单地“古为今用”,斯大林说“历史在重演,不过是在新的基础上重演。
”对于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把握,决定了文献纪录片的生命力。
当历史的规律性、知识性、借鉴性与对整个民族的凝聚性在文献纪录片中得以体现时,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才是得到了真正准确的理解与诠释。
端正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文献纪录片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经得起人民的检验。
这面“生存之镜”才能真正行使关照历史与惠顾现实的使命与功能,实现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的双重目标。
二是理性与感性的关系。
文献纪录片的魅力在于史家的冷静旁观与电视的生动演绎。
史学的理性与艺术的感性,这看似矛盾的两种特质,奇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文献纪录片独有的风格:揭示规律,一针见血;挖掘人性,丝丝入扣;既能抓住历史长河的滚滚洪流,又能捕捉到浪花一朵;既不乏思想的深度、理性的剖析,又有细腻的刻画、生动的描述,理性的思维与感性的表述相得益彰。
在这里,史家的理性并不排斥价值立场、是非好恶,但那是冷静分析中的爱与恨;而艺术的感性也不是径情直遂、无所斟酌的随意表白,而是力求接近历史真实的还原和描画。
只有这样,文献纪录片才能真正撼动人心。
理性与感性关系的互补,决定了文献纪录片的影响力。
这需要创作者不仅谙熟历史规律和电视规律,还要善于将两种规律紧密结合、并且转换自如,达到游刃有余的创作佳境,在真实的原则下以充满力度的客观深刻和富有质感的真实生动,取得社会效益与收视率的双赢。
三是雅与俗的关系。
从文化的角度说,文献纪录片是贵族中的贵族,是主流中的主流。
从传播的角度,文献纪录片又是通过大众传播工具直接反映社会变迁的文化形态。
这说明了一个事实――文献纪录片应当是面对大众的主流文化。
它既不是孤芳自赏的阳春白雪,也不是追风觅俗的下里巴人;既不高高在上,也不附炎趋势。
它是对历史和现实最深入、最直观的反映和写照。
也就是说,文献纪录片应当是雅俗共赏的。
雅与俗的关系,直接决定了文献纪录片的格调与品格。
在当前泛娱乐化的浪潮席卷之下,文化的严谨、思想性和深刻性正让位于娱乐和简单快感。
保持品位与格调,与低俗、庸俗彻底绝缘,并不容易。
那么如何走大众化、通俗化之路,而又不流于庸俗和低俗呢?这需要文献纪录片的创作者保持清醒而冷静的头脑,明辨美丑、分清是非,旗帜鲜明、坚守方向,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以上这些还不够。
文献纪录片媒体功能的实现与影响的放大,还需要仰赖文献纪录片创作者的文化自觉。
什么是文化的自觉?其实说到底是源自内心的使命与责任,也就是心怀天下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这种良知与责任意识的驱使下,文献纪录片人才能坚守自己的历史使命与文化品格,勇于捍卫真理,敢说真话,坚韧顽强,不怕寂寞,在清苦中勇往直前,努力探索时代语境下的纪录片表现形式,为浮躁的大众文化带来理性思索的清风。
过去的二十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我们是幸运的,置身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亲历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并且能以文献纪录片为载体,忠实地记录了变革中的中国以及对过往历史的还原。
而不曾间断的纪录实践,也丰富、完善着我们对于文献纪录片的认识,让我们看到了这面精神之镜折射的光亮是如何驱赶了黑暗,启迪了大众的心灵。
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文献纪录片的功能各有侧重,其社会价值也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
但有一条原则始终不变,那就是――不媚俗、不趋炎、独立思考、真实记录的传统;以及为时代立传,为历史存真的使命。
这种神圣的使命与责任最终决定了文献纪录片的品格――真实,客观,深刻,严谨。
同时也意味着它的创作之路决不是轻松浪漫的乡间花径,而是一条光荣曲折的荆棘路。
它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如同我们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一样神圣而崇高,让我们永远为之敬畏。
(作者系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策划,新闻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