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思路与评价-6页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说课稿、反思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说课稿、反思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XXXX小学 XXXXX教学内容:教材例1、例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学会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过程与方法:借助直观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后列出乘法算式,最后结合乘法算式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教材第5页例1。

12÷2=6 9÷5=1.8 30÷6=5 2÷3=0.626÷8=3.5 19÷7≈2.71 20÷10=2 21÷21=1 63÷9=7(1)观察: 引导观察例1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都是除法算式)(2)分类:你能把上面的除法算式分类吗?学生分类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根据是否整除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 12÷2=6 20÷10=2 30÷6=5 21÷21=1 63÷9=7 第二类 9÷5=1.8 19÷7≈2.71 2÷3=0.6 26÷8=3.252.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二、探索新知:(一)、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教学例1)1. 教师引导。

教师指出: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例如:12÷2=6,我们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2. 学生尝试。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第一类的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因数和倍数的定义和性质•判断数与数之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因数和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因数和倍数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互相辨认因数和倍数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4. 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以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因数和倍数的实际应用。

(2)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性质(20分钟)•通过数的分解和组合的方式,让学生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并总结因数和倍数的性质。

(3) 判断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15分钟)•给学生出一些判断题,让他们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加深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

(4) 应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2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应用因数和倍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归纳(10分钟)•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与归纳,回顾因数和倍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6) 反思与展望(5分钟)•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5. 教学资源•PowerPoint课件•习题册•实际问题的举例材料二、反思本节课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对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解。

个别学生对于判断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

在教学方法上,探究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的运用效果较好。

通过实例的呈现和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升了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因数和倍数》一、教学目标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准确的定义和解释。

2.能够通过找出一个数字的所有因数和倍数,快速判断一些数的因数或倍数。

3.能够灵活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课件、教学练习册。

2.学生准备:纸、铅笔、课外阅读材料。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教师首先做两个问题的引入:a.有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因数?请举个例子。

b.有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倍数?请举个例子。

2.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给出因数和倍数的准确定义,并板书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总结因数和倍数的特点。

Step 2 理解因数1.教师通过课件和黑板上的例子,给学生展示如何找出一个数字的所有因数。

2.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巩固对因数的理解。

Step 3 理解倍数1.教师通过课件和黑板上的例子,给学生展示如何找出一个数字的所有倍数。

2.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巩固对倍数的理解。

Step 4 操作练习1.学生使用课本或教学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进行因数和倍数的练习和巩固。

2.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并与教师进行讨论。

Step 5 进一步拓展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找出因数和倍数来解决问题,如:座公园内有120棵树,树与树之间的距离相等,每棵树之间的距离是10米,问整个公园的长度是多少米?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计算。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展开,通过引导学生找出数字的所有因数和倍数,加深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

通过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因数和倍数的能力。

教学设计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问、解释、演示、练习、小组讨论等,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和生动化。

课堂设计中还加入了拓展环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因数和倍数教案及反思

因数和倍数教案及反思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因数和倍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观察、比较、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出示:因为2×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指名生说一说)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

(出示课题:因数倍数)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一)找因数: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汇报(18的因数有: 1,2,3,6,9,18)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师:你是怎么找的?举错例(1,2,3,4,6,6,9,12,18,36)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因数和倍数》数学教案设计

《因数和倍数》数学教案设计

《因数和倍数》數學教案設計
一、教案设计主题:《因数和倍数》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能正确判断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会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 教学难点:理解和区分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找出哪些数字可以整除哪些数字。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字之间的关系,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 新课讲授(20分钟)
(1)教师解释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给出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数字,找出它的因数和倍数。

(3)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3. 巩固练习(10分钟)
给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判断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检验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4. 总结与作业(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

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以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实践活动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的教学效果,反思本次课程的优点和不足,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五年级三班王敏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88—9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因数、倍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探索求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练习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生:小正方形。

师:想不想知道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形?生:想。

师:多少个?生:12个。

师:想一想你能不能把这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呢?生:能。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师:增加一点难度,用一道算式说明你的想法,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你是怎么摆的,好吗?生:好!学生汇报:生1:1×12=12师:他是怎么摆的?生:一行摆1个,摆了12行;也可以一行摆12个,摆1行。

课件出示摆法。

师:把第一种摆法竖起来就和第二种摆法一样了,我们把这两种摆法算作一种摆法。

(用课件舍去一种)生2:2×6=12师:猜一猜他是在怎么摆的?生:一行摆2个,摆了6行;也可以一行摆6个,摆2行。

师:这两种情况,我们也算一种。

生3:3×4=12师:他又是怎么摆的?生:一行摆3个,摆了4行;也可以一行摆4个,摆3行。

师:还有其他摆法吗?生:没有了。

师:对,如果把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就只有这三种摆法,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三种摆法,更不要小看了这三种摆法下面的三道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的新课就藏在这三道乘法算式里面。

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2.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师:我们以3×4=12为例,在数学上可以说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12也是4 的倍数。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 学生能够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列举、归纳、总结的方法,探索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因数和倍数的定义。

2. 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 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难点:1. 学生能够运用列举、归纳、总结的方法,探索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总结规律。

3.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 练习与巩固:学生进行课后练习,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反思: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课后遇到的困难,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估其对因数和倍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或小测验,了解学生对因数和倍数关系的掌握程度。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因数和倍数的定义。

2. 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 因数和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因数和倍数的定义,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因数和倍数的定义,并通过多媒体演示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方法求指定数的因数和倍数。

5.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因数和倍数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是否能灵活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以及是否能用数学语言进行准确表达。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找到一个数的因数吗?2. 探讨因数和倍数在数论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论的兴趣。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因数和倍数的定义和求解方法。

2. 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

3. 小组合作工具:如白板、彩笔等,用于小组讨论和展示。

九、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讲解与演示:15分钟3. 实践操作:20分钟4. 讨论与交流:10分钟5. 巩固练习:10分钟7. 作业布置:5分钟8. 课后反思:5分钟十、教学反馈与改进: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小学数学_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借助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

2、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并总结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研究一个数的因数和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3、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总结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情景引入:同学们参加过运动会吗?本届运动会上新增了球操表演,一起来看(课件出示12个同学做球操表演)遇到了什么问题呢?2、提出问题:如果你是教练,你会怎样排队呢?二、认识因数、倍数1、交流排队方法,用算式表示(1)师:谁来说说你的排法?你是怎样想到呢?学生互相交流补充,课件出示六种排队方法。

(2)师:能用一个乘法算式表示你的方法吗?根据这个乘法算式还可以想到哪种排法?生:1×12=12想到两种排法:一行12个或一列12个;(3)师:你有什么发现?生:看来找到一个乘法算式就能找到两种排法。

师:还能找到哪些结果是12的乘法算式呢?生:2×6=12 3×4=12师:想想根据这两个算式可以找到哪些排法?(听学生回答,同时课件演示)生1:2×6=12想到每行2个,站成6行;每行6个站成2行。

生2:3×4=12想到每行3个,站成4行;每行4个站成3行。

2、学习“因数、倍数”的概念(1)下面我们以2×6=12为例,看看它们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看大屏幕 2是12的因数(板书:因数),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板书:倍数);12是6的倍数。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8篇)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8篇)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8篇)一、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识别和应用因数和倍数。

2. 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够准确判断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并能够灵活运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因数和倍数的定义及特点。

2. 因数和倍数的判定方法。

3. 因数和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如一瓶可乐可以分成几份等。

2. 讲解:向学生介绍因数和倍数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判定方法。

3. 实例演练: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因数和倍数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练习与应用: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购买物品时如何选择最省钱的数量等。

5. 总结: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自己总结因数和倍数的特点和应用。

四、检查反馈:1. 课堂小测:设置一些因数和倍数的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反思: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但对于初学因数和倍数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概念,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抽象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其中,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最后,及时的检查和反馈是必不可少的,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纠正,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一、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了解它们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并能够正确识别和应用因数和倍数。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因数和倍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灵活应用因数和倍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因数和倍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因数和倍数的判定方法。

3. 因数和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出: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例子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例如引导学生讨论一个数字能被哪些其他数字整除,并举例说明这个数字可以被哪些数整除。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因数与倍数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沟通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黑板、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导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明家养了12只鸡,把鸡分成了几组,每组能分几只鸡?2.学生尝试解答,引导学生思考因数的概念。

二、概念解释与讨论(10分钟)1.教师给出因数的定义与例子:如果一个整数a能被另一个整数b整除,那么我们就说b是a的因数。

2.学生根据定义尝试找出不同整数的所有因数并进行讨论。

三、因数的计算(15分钟)1.教师教授因数的计算方法:用b去除以a,余数为0时,b就是a 的一个因数。

2.学生通过例题进行练习,掌握因数的计算方法。

四、排列组合的因数(10分钟)1.教师给出一个整数,学生通过讨论列举出这个整数的所有因数。

2.学生尝试找出所有的因数,并进行列举排列组合。

五、倍数的概念与计算(15分钟)1.教师给出倍数的定义与例子:如果一个整数a能被另一个整数b整除,那么我们就说a是b的倍数。

2.学生根据定义尝试找出不同整数的所有倍数并进行讨论。

3.学生通过例题进行练习,掌握倍数的计算方法。

六、练习与应用(20分钟)1.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总结与归纳(5分钟)1.教师进行知识总结,概括因数与倍数的计算方法。

2.学生进行讨论,归纳因数与倍数的特点与规律。

八、延伸拓展(15分钟)1.学生小组展示他们自己制作的因数与倍数游戏。

2.全班学生进行互动游戏,加深对因数与倍数的理解。

【反思】1.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合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及游戏中积极参与,提高了学习效果。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探索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有序思考。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以及合作交流的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

二.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因数和倍数》(板书)师:谁来说一说你对它们的理解。

预设:3×5=15中,3叫因数,5也叫因数;15是3的5倍。

师:我们今天研究的因数和倍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跟我们之前理解的有所不同。

(二)理解因数和倍数师:我们先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一个长方形,它是由1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这会是一个怎样的长方形?你能够画一画草图,也能够用算式来表示。

学生汇报:电脑展示。

师:因为2×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师:谁也能像这样说一说其他的算式?指名学生说。

师:请你写一个算式,考考同桌。

师:老师也想考考你们?课件出示:1.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①4是倍数,4是因数。

②6是3的倍数,是24的因数。

③4是12的因数,也是36的因数。

④4.8是6的倍数。

师:这道题到底是对还是错呢?答案在这里。

(课件出示: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师:谁能说一说今天的因数和倍数不一样在哪里?(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师:一个数的因数该怎么找呢?让我们一起去研究吧!课件出示:从24、27、35、36中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数,找出它的所以因数。

学生先自主尝试,再小组交流;师巡视并参与小组交流。

指名一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质疑,师点评补充。

师:在他们小组的带领下,我们不但知道了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还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好方法:从最小的自然数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直到两个数比较接近或者相等为止。

《因数和倍数》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因数和倍数》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因数和倍数》的教学设计及反思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因数和倍数》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使学生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已有的乘法和除法知识,通过尝试和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理解倍数和因数1、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样摆?先独立思考,在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再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拼法,并列式。

2、在4×3=12中,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

你能照老师的样子试着说一说吗?如果有学生只说倍数和因数,让学生通过争论明白倍数和因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因此一定要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3、下面这些算式也能用倍数和因数表示吗?16÷2=85+6=1118-6=12学生如果有争论,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

由16÷2=8可以得到2×8=16,实际上16是2和8的乘积,所以也可以用倍数和因数来表示。

4、你能自己写出一条算式,用倍数和因数来说一说吗?学生自己思考,写一写,然后集体交流。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1、谈话:3的倍数有哪些呢?我们来找找看。

一分钟内完成。

1分钟内你们写完了吗?如果再给半分钟呢?为什么?2、3的倍数有很多,我们不能都写出来,就用省略号来代替。

下面,谁来说说看,3的倍数是怎么找的?小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只要用这个数去乘以1、2、3、。

就能得到它的倍数。

《因数和倍数》教案

《因数和倍数》教案

《因数和倍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能准确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整数乘法算式,如 2×3=6,3×4=12 等,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中两个乘数和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讲授新课(1)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以 2×3=6 为例,说明 2 和 3 是 6 的因数,6 是 2 和 3 的倍数。

强调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说 2 是因数,6 是倍数。

(2)找一个数的因数以 12 为例,引导学生思考 12 可以由哪些数相乘得到。

学生通过列举 1×12=12,2×6=12,3×4=12,得出 12 的因数有 1、2、3、4、6、12。

然后总结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从 1 开始,一对一对地找。

(3)找一个数的倍数同样以 12 为例,让学生思考 12 的倍数有哪些。

学生通过计算12×1=12,12×2=24,12×3=36 等,得出 12 的倍数有 12、24、36 等。

总结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依次乘 1、2、3……(4)因数和倍数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因数和倍数的个数,发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 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课堂练习(1)让学生找出 18 的因数和倍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第1篇】刘浩中心小学许夏敏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巩固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的方法,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并能根据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巩固解方程的方法,进一步掌握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教学实施:一、疏通概念1、同学们,本学期的内容已经全部学完了。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对所有的知识进行与复习。

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数的世界”,在十个单元中哪些是与数打交道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认识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加减法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出示课题)3、讨论与思考:本学期学习了方程的哪些知识?什么是公倍数与公因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二、专项练习1、方程的复习⑴与练习第1题,在方程下面打√,集体汇报时说出为什么不是方程?等式方程X+2.5<828-12=165a分别叫什么?你觉得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一副图来表示吗?⑵与复习第2题提问:根据什么来解方程?指名4人板演,校对时说说是怎么想的?出示练一练,找出括号中方程的解①3x=1.5(x=0.5x=2)②x-210=30(x=240x=180)③x÷5=120(x=24x=600)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米11.7平方米?米2.7米6.9米3.9米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式列方程的?教师,用方程计算可以使很多问题变的简单,容易解决。

⑷与复习第4题学生读题后独立用方程解决。

2、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复习对公倍数和公因数你有那些了解?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呢?出示练习①写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6和94和82和3②写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18和2415和602和3请做得快的同学介绍经验三、全课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四、课堂作业与复习第3题、第5题、第6题。

关于《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思路与评价

关于《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思路与评价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课程教育研究引言数学从古至今一直不断地延展,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而此文所讲的因数和倍数是数学基础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只有将基础打好才能更进一步地学习其他数学知识。

通过对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掌握学习数学的正确、科学的方法,并培养对数学的乐趣,激发潜能,让学生多思考、多自主探索数学的奥秘,锻炼处理问题的能力,为生活增添乐趣。

1.课前思考对概念的阐述以“活动构建”代替“概念讲解”。

在传统数学教材中,知识点是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编排,如果按照传统施教,虽然科学但是枯燥无味,难免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排斥心理,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他们后面的学习极为不利。

概念本就比较抽象,如果课堂上依旧直接进行理论讲解,学生听不懂还可以多加解释,但是其中花费的时间却比用“活动构建”方式教学所用时间多出一大截,对于理解能力稍差的同学来说,很有可能会越听越乱,使他们渐渐的不愿再听课。

学生在学习中应当亲身感受学习过程,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根据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通过活动的方式来了解因数和倍数的实质以及它们的关系,并将冰冷的概念活化。

通过活动构建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的数学意识。

解决问题时以“互动互学”的方式,而不是“直接结果”。

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是无法避免的。

比如说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对于初步接触因数的学生来说,找出几个因数还算易事,但难点就在于要找出所有因数,而且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将答案直接告诉他们的方法不值得采取,因为这就像“直接结果”,不让他们自行思索一番,又如何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呢?所以可以让学生采取互动互学的方式,比如进行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还可以在班级内畅谈自己对因数倍数的看法或与同学分享自己求得答案的过程。

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与同学们共进步。

关于《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思路与评价-6页文档资料

关于《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思路与评价-6页文档资料

关于《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思路与评价引言数学从古至今一直不断地延展,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而此文所讲的因数和倍数是数学基础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只有将基础打好才能更进一步地学习其他数学知识。

通过对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掌握学习数学的正确、科学的方法,并培养对数学的乐趣,激发潜能,让学生多思考、多自主探索数学的奥秘,锻炼处理问题的能力,为生活增添乐趣。

1.课前思考对概念的阐述以“活动构建”代替“概念讲解”。

在传统数学教材中,知识点是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编排,如果按照传统施教,虽然科学但是枯燥无味,难免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排斥心理,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他们后面的学习极为不利。

概念本就比较抽象,如果课堂上依旧直接进行理论讲解,学生听不懂还可以多加解释,但是其中花费的时间却比用“活动构建”方式教学所用时间多出一大截,对于理解能力稍差的同学来说,很有可能会越听越乱,使他们渐渐的不愿再听课。

学生在学习中应当亲身感受学习过程,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根据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通过活动的方式来了解因数和倍数的实质以及它们的关系,并将冰冷的概念活化。

通过活动构建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的数学意识。

解决问题时以“互动互学”的方式,而不是“直接结果”。

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是无法避免的。

比如说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对于初步接触因数的学生来说,找出几个因数还算易事,但难点就在于要找出所有因数,而且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将答案直接告诉他们的方法不值得采取,因为这就像“直接结果”,不让他们自行思索一番,又如何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呢?所以可以让学生采取互动互学的方式,比如进行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还可以在班级内畅谈自己对因数倍数的看法或与同学分享自己求得答案的过程。

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与同学们共进步。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明白得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定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明白得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你能告诉我你的好朋友是谁吗?学生回答。

师:哦,老师明白了。

xxx是xxx的好朋友。

假如他如此介绍:xxx是好朋友。

能行吗?生:不行,如此就不明白谁是谁的好朋友了。

师:朋友是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在介绍的时候就一定要说清晰谁是谁的朋友,如此别人才能明白。

在数学中,也有描述数与数之间关系的概念,比如说:倍数和因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有关那个方面的一些知识。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1、师:我们差不多认识了哪几类数?生:自然数,小数,分数。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请你们依照12个小正方形摆成的不同长方形的情形写出乘、除算式。

依照学生的汇报板书:1×12=12 2×6=12 3×4=1212×1=12 6×2=12 4×3=1212÷1=12 12÷2=6 12÷3=412÷12=1 12÷6=2 12÷4=3师:在这3组乘、除法算式中,都有什么共同点?生:第①组每个式子都有1、12这两个数。

生:第②组每个式子都有2、6、12这三个数。

生:第③组每个式子都有3、4、12这三个数。

师:(指着第②组)像如此的乘、除法式子中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种说法,你们想明白吗?师:2和6与12的关系还能够如何样说呢?生: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师:也确实是说,2和12、6的关系是因数和倍数的关系,这几组算式中,谁和谁还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生:3、4和12有因数和倍数关系,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思路与评价引言
数学从古至今一直不断地延展,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而此文所讲的因数和倍数是数学基础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只有将基础打好才能更进一步地学习其他数学知识。

通过对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掌握学习数学的正确、科学的方法,并培养对数学的乐趣,激发潜能,让学生多思考、多自主探索数学的奥秘,锻炼处理问题的能力,为生活增添乐趣。

1.课前思考
对概念的阐述以“活动构建”代替“概念讲解”。

在传统数学教材中,知识点是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编排,如果按照传统施教,虽然科学但是枯燥无味,难免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排斥心理,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他们后面的学习极为不利。

概念本就比较抽象,如果课堂上依旧直接进行理论讲解,学生听不懂还可以多加解释,但是其中花费的时间却比用“活动构建”方式教学所用时间多出一大截,对于理解能力稍差的同学来说,很有可能会越听越乱,使他们渐渐的不愿再听课。

学生在学习中应当亲身感受学习过程,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根据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通过活动的方式来了解因数和倍数的实质以及它们的关系,并将冰冷的概念活化。

通过活动构建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的数学意识。

解决问题时以“互动互学”的方式,而不是“直接结果”。

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是无法避免的。

比如说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对于初步接触
因数的学生来说,找出几个因数还算易事,但难点就在于要找出所有因数,而且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将答案直接告诉他们的方法不值得采取,因为这就像“直接结果”,不让他们自行思索一番,又如何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呢?所以可以让学生采取互动互学的方式,比如进行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还可以在班级内畅谈自己对因数倍数的看法或与同学分享自己求得答案的过程。

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与同学们共进步。

教学目的不是纯粹的“教授知识”,还是“挖掘智慧”。

知识是智慧的基础,但知识只有转换为智慧才能显示其真正的价值!将“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教给学生并不够,还应帮他们将其内涵深入挖掘,最后达到“挖掘智慧”的目的。

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而一个有知识又有智慧的人能够将自己的潜能挖掘出来,而这样的人方能成为生活的主宰者。

这便是关于《因数和倍数》的教学思考。

2.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6页
3.教学目标
(1)结合整数的乘、除运算法则让学生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学习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因数倍数各自的特色。

(2)在学习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了解并掌握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与区别,并对以前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水平。

(3)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挖掘智慧,深化思想,提高个人能力。

4.教学过程
4.1谈话导入
4.1.1我们之前已经对自然数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自然数可用来表示物体的多少。

但自然数的奥秘并不局限于此,这节课我们要探索的是它的另一个神奇之处:除0以外的自然数之间的联系,以及他们的特征。

(显示“因数和倍数”)
4.1.2学习因数和倍数时应当达到以下目标。

(显示教学目标,学生了解)
4.1.3接下来就是进入因数和倍数的学习,让我们目标明确地开始探索奥秘。

[以学生熟知的自然数为开端,利用教学课件让学生明确本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显示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学习本章节的原因并让他们知道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让他们能够有一个正确的学习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才有利于确定一个正确的数学知识点,培养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除此之外,也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老师采取的教学方法。

]
4.2集体探究
4.2.1研究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请同学拿出准备好的材料:12个小正方形。

让学生用这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并根据摆成的不同情况写出乘、除算式。

学生操作完以后,让他们相互交流,然后在班级上分享各自所得,如:找到几种拼法?怎么拼?用的是乘法还是除法表示?
4.2.2将学生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等学生们发言结束后,打开教学课件显示所有摆法和算式(4×3=12,2×6=12,1×12=12),再让学生反思自己答案。

4.2.3根据学生的答案引入因数和倍数,让他们先看看教课书第12页在进行讲解。

4.2.4结合算式2×6=12进行举例说明。

还可以在结合其他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因数和倍数。

比如让学生写出20的乘法算式:1×20=20,
2×10=20,4×5=20……因为4乘5等20,所有20的因数可以是4和5,同理,1,2,10,20都是20的因数。

那么谁又是谁的倍数呢?因数和倍数到底又是怎样的关系呢?通过1×20=20这个等式可知,我们不能只说1是因数或者20是倍数。

4.2.5在同学掌握好因数和倍数之后,运用教学课件显示:倍数(或因数)的表达及其之间的关系,表达:谁是谁的倍数(或因数)。

关系:倍数和因数不能单独存在,两者相互依存。

4.2.6给同学自己探索的时间,可以让他们进行一次小比赛,看谁能将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完整准确的说出来,让老师或者同学作为评委。

[注意:本节课中所说的数是指除0以外自然数。

]
4.2.7让学生课后练习,巩固知识。

4.3小组合作
4.3.1分组讨论有关24的所有因数。

要求:不重复,不遗漏。

4.3.2结果所要知道的内容:怎样找的?找到多少?还可以如何表示因数和倍数?
4.3.3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分享所得所想。

4.3.4总结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让他们自己去求解所需的答案,当他们没有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时,应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的问题,并独立寻找解决办法,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不仅维持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还让他们的能力有所提升,也让他们对因数和倍数有了更好的掌握。

]
4.4集体讨论
给定一个数字,让学生找它的因数或倍数,如找2的倍数。

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寻找解决方法然后集体讨论交流。

5.整理与反思评价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进行复习巩固。

除此,学生要学会知识迁移,数学丰富多彩,它每一个知识点都相互关联。

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也可以“变形”用在寻找一个数的倍数上。

课堂是一个发展思维、拓展知识面、开发智力的平台。

学生在学习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与经验,他们需要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并不断提升个人能力。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3条:
1、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2、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3、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