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二)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1全册同步检测1-2

高一历史必修1全册同步检测1-2

1-2同步检测一、选择题1.(2012·南京模拟)秦能够统一六国的条件有()①秦国实力的强大②人民渴望统一③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④各民族的初步融合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2.(2012·启东高一检测)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以及阿房宫。

秦朝能够完成这一工程是基于()A.小农经济的兴盛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C.工匠水平的高超D.中央集权制的确立3.(2012·大同模拟)“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

“陛”是台阶,称人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

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A.皇位世袭B.皇帝独尊C.君权神授D.家天下4.(2012·常州学业水平检测)“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

”这反映了()A.三公九卿互相制约B.秦律严苛细密C.皇权至高无上D.丞相独揽大权5.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这个政府高官应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6.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优秀人才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7.(2012·济宁调研)皇帝主要通过奏事、朝议、刺察等形式掌握全国的军政信息,控制和指挥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

秦朝时期能够参加朝议的官员不包括() A.丞相B.太尉C.九卿D.郡守8.(2012·潍坊高一检测)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对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些官员()A.定期朝觐皇帝B.监督监察百官C.负责地方行政D.拥有世袭权9.(2012·广东六校模拟)前不久,中国多个省份进行了“省直管县”试点。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三)新人教版必修1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三)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同步测试卷(三)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希腊城邦制度》序曰:“希腊史,从头到尾是多中心的。

”其中“多中心”是指( ) A.城邦林立 B.派系众多C.经济繁荣D.文化多元2.古代希腊的“公民”一词来源于“城邦”。

亚里士多德说:“城邦正是若干公民的组合。

”材料表明,“公民”的本质含义为( )A.公民是城邦主人B.城邦包含了公民C.公民从属于城邦D.公民是城邦的人3.历史学家指出:雅典民主制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

“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的主要原因是( )A.执政官们的坚决改革B.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C.民主政治的全面扩展D.广大平民的长期斗争4.亚里士多德说:“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

”这一原则在梭伦改革中突出地体现于( )A.颁布“解负令” B.设立四百人议事会C.鼓励发展农工商业D.实行财产等级制度5.下列图片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图一图二A.小国寡民,集体执政B.直接民主,陶片放逐C.人民主权,抽签选举D.公推直选,轮番而治6.下列两幅关于雅典的图片给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有( )①公民陪审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②当时的雅典是以成年男性公民为中心的父权和夫权社会③雅典民主不是全社会所有成年人的民主④家庭和睦的妻子才能参加公民大会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③④D.②③7.伯里克利说:“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贸然开始行动。

”这表明雅典民主特别注重( ) A.民主的广泛性B.决策的科学性C.程序的复杂性D.公民集体参政8.《世界史·古代史编》写道:“在体制上,雅典民主政治也留有一个‘漏洞’,以便于这些上层分子掌握实权”,这个“漏洞”是( )A.公民大会B.五百人议事会C.民众法庭D.十将军委员会9.古代雅典学者曾言:“这些观众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政治的人,自己被深深的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同步作业练习题及答案 文档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同步作业练习题及答案  文档

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节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单元卷)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武丁卜辞》中有“乙巳卜毂贞(壳上的纹路),王大令衆(众)人臼恊(协)田……”的记载,由此可见商代的政治特征是()A.神权王权密切结合B.王位世袭制的实行C.井田制的广泛盛行D.统治集团矛盾重重答案:A2.《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封建礼制答案:D3.(2012·青岛模拟)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域制度答案:C4.(2012·福州期末)下边是古代帝王家庙布局图,一般而言祖庙居中,二世称昭,三世称穆,四世称昭,互为昭穆。

这可能与哪项制度有关()A.君主专制B.郡县制C.宗法制D.分封制答案:C5.《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答案:B6.《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①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②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③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④创立了王位世袭制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C7.“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材料表现班固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D.使人民有相对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答案:D8.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二)岳麓版必修1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二)岳麓版必修1

高中同步测试卷(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B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1.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

这表明( )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2.下表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C.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D.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3.有学者认为:西周国家更像一个家族的扩大,贵族们通过对家族的认同形成对周朝国家的认同。

这种认同的基础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皇权专制4.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

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该材料中的习俗( ) A.起源于明朝中期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C.受外来文化影响D.受宗法制的影响5.西周末年,幽王宠爱妃子褒姒,废掉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

申后之父申侯联络犬戎举兵,杀了幽王。

申侯起兵的理由应该是(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得民心者得天下C.嫡庶有别长幼有序D.顺乎天而应乎人6.《礼记·曲礼》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又云:“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这表明“礼”的核心作用是( ) A.明辨血缘亲疏关系B.规范社会秩序C.区分尊卑等级关系D.维系统治秩序7.鲁桓公共有四子,嫡长子姬同后继位为鲁庄公;庶子有庆父、叔牙、季友三人。

鲁庄公死后,三个庶子联手控制朝政,被称作“鲁三桓”。

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 A.嫡长子继承制名存实亡B.宗法制受到严重挑战C.世卿世禄制度始终盛行D.庶子辅助嫡长子管理朝政8.叶文宪先生认为“中国历史没有上帝(西方意义上的),只有皇帝”,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中西方古代政治体制不同 B.中西方古代政治相互交流甚少C.中国古代政治与神权无关 D.中国古代政治核心是君权至上9.翻阅古文献中有关以下两幅图片上官职的记载,你从中能够看到的句子是( )A.图一:“御史大夫,秦官,银印青绶,掌武事。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选修1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二)期末测试卷(B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

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这句话的含义是( )A.教会权力应高于世俗权力B.世俗权力受教皇的委托C.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D.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的权力2.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

”材料主要体现了( )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B.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C.加尔文代表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D.加尔文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3.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

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形成许多新教派,它们的共同之处包括( )①拒绝了罗马教廷为基督教会当然领袖的传统②否定了罗马教会独有的解释《圣经》的权力③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④使国家的主权和社会的稳定得到了加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穆罕默德·阿里曾对着一份奥斯曼素丹的诏书说:“我作为一个不知名的冒险家来到埃及。

……如今,我在这里已经站稳脚跟。

”“我从来就没有什么主人!”。

这段话所包含的正确的历史信息是( )A.穆罕默德·阿里欲取代奥斯曼素丹的地位B.埃及当时是奥斯曼帝国一块重要殖民地C.埃及当时已经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D.穆罕默德·阿里已经实现了对埃及的统治5.史学界对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莫衷一是,众说纷纭。

下列有关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评价,与史实明显相悖的是( )A. 穆罕默德·阿里通过改革巩固了封建的中央集权统治B.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解除了地主对广大农民的封建剥削C.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使埃及主权在较长时间里得以维护D.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6.列宁在评论1861年改革时说过:“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选修2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选修2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二)期末综合检测(B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从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2.英国思想家洛克认为,上帝创造了大自然供人享有,但是谁运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去采摘大自然的果实,谁才有权享有。

财产权是上帝赋予的基本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这种财产权的观念在当时主要是( )A.适应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封建剥削的需要B.适应了封建主阶级积累财富的需要C.适应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拓展海外贸易的需要D.适应了广大平民反封建压迫的需要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下列事件发生的顺序是( )①议会组建“新模范军”②国王宣布讨伐议会③克伦威尔建立独裁统治④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A.②①④③B.④②①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①④4.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和美国《独立宣言》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和资产阶级的要求。

其内容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 ) A.都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都反对压迫,要求平等、自由、民主C.都反对殖民压迫,实现民族独立D.都要求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法治”社会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条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这一理论的根源来自( )A.儒家学说中的“大同”思想B.“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C.西方的启蒙思想D.孙中山的三民主义6.“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

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一一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从材料的观点来看,“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的事件是( )A.1688年的光荣革命B.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C.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D.责任制内阁的形成7.《独立宣言》声明:“政府从被统治者的同意获得公正的权力”,“任何政府一旦破坏这些目的,人民即有权变革或废除它,并且建立新的政府,根据这些原则奠定它的基础,并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的安全和幸福的方式组织它的权力。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一)新人教版必修2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一)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同步测试卷(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A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乃始教民播百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材料说明( ) A.中国农业历史悠久B.神农最早发现百谷C.“播百谷,相土地”就是垄作法D.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同时产生2.宋代梅尧臣有诗云:“既如车轮转,又若川虹饮。

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

”该诗所描写的工具( )A.用于农田犁耕B.借助水力鼓风冶铁C.便于交通运输D.用于灌溉农田3.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B.都江堰C.漕渠D.白渠4.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5.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记载:“(明代)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

”由此可见( )A.松江是明代纺织业中心B.明代政府重视垦田种棉C.明代棉花种植超过粮食种植D.棉花成为松江主要作物6.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安土重迁”的思想④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本地人开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的旧俗,在门前张挂驴子灯;开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一)新人教版选修2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一)新人教版选修2

高中同步测试卷(一)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神学家阿奎那认为,统治宇宙万物的只有一个上帝,蜜蜂也只有一个王,因此国家由一个君主来治理,才是最好的政体,也才最符合上帝的本意。

这说明他( )①主张“君权神圣”②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③认为国王与上帝同等重要④认为君主是秉承上帝意愿的统治者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2.詹姆士一世认为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主要依据是国王权威来自( )A.人民B.议会C.教会D.上帝3.英王詹姆士一世极力鼓吹“君权神授”,主要目的是( )A.以神学理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法性B.以神学理论论证教会统治的合理性C.借助发展神学理论来显示他的博学D.为取得英国的统治权制造理论依据4.詹姆士一世不了解英格兰的国情,推行极端君主专制统治,导致王权与议会之间的尖锐冲突。

这里的英国国情具体指( )A.英国人不信仰基督教B.英国资本主义发展C.英格兰和苏格兰矛盾的尖锐D.限制王权的议会传统根深蒂固5.詹姆士一世统治时期,英国出现了有关“王在法上”还是“法在王上”的争论,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英国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B.封建统治者与资产阶级、新贵族之间的矛盾C.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的矛盾D.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之间的权利纠纷6.14-16世纪天主教会的统治受到巨大冲击,冲击天主教会统治的因素有( )①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反对教会的特权地位,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②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③思想文化领域中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④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欧元启动前,荷兰流通的1000盾的纸币上印有斯宾诺莎的头像。

斯宾诺莎在西方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最早提出了( )A.“人民主权”说B.天赋人权理论C.分权学说D.三权分立学说8.斯宾诺莎政治学说的伟大意义在于( )A.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B.提出了分权学说C.推动法国大革命的发生D.开创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先河9.1688年的光荣革命对英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从此结束了英国历史上的君主制度B.从此确立了相对稳定的资产阶级统治秩序C.使国王“统而不治”成为可能D.意味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相妥协10.1690年,洛克出版《政府论》第二卷。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历史优化方案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二单元第6课知能演练学业达标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历史优化方案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二单元第6课知能演练学业达标

,[同学用书P24])[随堂巩固]1.(2021·广东学考)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的有名政治家西塞罗曾说:《十二铜表法》是“必要的诗歌,小孩子可得而诵读之”。

据此可知,该法()A.是口头流传的不成文法B.是古罗马特地的儿童爱护法C.在古罗马得到普及D.是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解析:选C。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主要是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不是特地的儿童爱护法,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必要的诗歌,小孩子可得而诵读之”信息可知,《十二铜表法》在古罗马得到普及,故C项正确;《十二铜表法》始终是古罗马的基本法,并不是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故D项错误。

2.(2022·北京东城区高一期末检测)罗马法经受了从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转变,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A.平民争取权利的斗争B.罗马帝国的分裂C.法律混杂使用不便D.境内被制服民族的抵制解析:选A。

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初,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贵族垄断了立法权并任凭曲解法律以欺压民众,宽敞平民极力要求制定成文法来保障自身的权益,推动了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转变,故A项正确。

3.(2022·浙江嘉兴高一期末考试)有学者提出:“由于贸易的进展和加强统治的需要,罗马统治者于公元前242年开头任命了特地审理涉及臣民案件的裁判官。

”由此可见,当时裁判官审理案件的重要依据是() 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C.公民法D.万民法解析:选D。

习惯法是公元前5世纪以前,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公元前5世纪中期,故B项错误;公民法是公元前3世纪中期之前,故C项错误;万民法是公元前3世纪中期以后,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故D项正确。

4.(2022·江苏徐州高一期末考试)丘汉平在《争辩罗马法之理由》中指出罗马法的重要特征“为一进化之法系,与其他法系之至半途而停滞衰落者不同”。

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A.平民与贵族斗争推动了成文法诞生B.国家扩张推动了万民法消灭C.《十二铜表法》保留原始落后陋俗D.万民法继承并进展了公民法解析:选D。

新课标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全套同步测试

新课标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全套同步测试

新课标高一历史同步测试(1)第一单元内容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它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B.它是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之一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D.王位只能父子相传2.下列西周诸侯国中属于同姓封国的是①齐②鲁③燕④晋⑤宋()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3.西周的宗法制()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其最大特点是长子继承制C.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间接演变而来 D.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纷争4.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孔子这句话中的“礼”的主要含义是()A.礼仪B.政权C.风俗D.政治制度5.《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6.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分封诸侯国B.进行封建改革C.实行宗法制D.任人唯亲7.《左传》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说明在我国奴隶社会统治者非常()A.尊重祖先B.迷信无知C.重视礼仪与征伐 D.善于带兵打仗8.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9.春秋时期,奴隶社会逐渐崩溃。

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A.各国普遍进行改革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奴隶起义频繁10.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发生在()A.公元前三世纪前期B.公元前三世纪后期C.公元三世纪前期D.公元三世纪后期11.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突出地说明()A.秦始皇非常勤政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12.有关秦朝的“三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B.在责、权方面相互牵制C.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D.郡守与“三公”地位相同13.根据秦朝的中央官制,地位一样的官职是①丞相②御史大夫③太尉④廷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4.秦朝开凿的灵渠沟通了哪两条河流?①河水②淮水③江水④湘水⑤离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15.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乃举措暴众而刑太极故也”D.“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国之后也”16.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的时期是()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17.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出发点是()A.加强君主的权力B.扩大“三公”的权力C.提高行政效率D.实现权力制衡18.“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突出地说明东汉时期()A.“三公”已无任何权力B.尚书台权倾一时C.君主权力明显加强D.“三公”与尚书令矛盾尖锐19.下列地方行政机构最初作为监察区出现的是①郡②县③州④道⑤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20.隋文帝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实行两级制。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一)新人教版必修1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一)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同步测试卷(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A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图为夏朝世系示意图。

读图可知,夏王朝实行( )A.宗法制 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2.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

这表明( )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3.西周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对其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目的。

下列与“天下归周”相对应的是( ) A.禅让制B.分封制C.察举制D.郡县制4.有学者指出,(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创制”的含义是( )A.推行王位世袭制B.实行宗法分封制C.确立世卿世禄制D.实施中央集权制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D.专制王权强大6.“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

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

”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7.据《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

这是指( )①宗法制遭到破坏②分封制遭到破坏③中央集权制度受到削弱④郡县制受到挑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8.李斯说:“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2020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历史优化方案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二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

2020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历史优化方案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二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检测(二)[学生用书单独成册](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四川内江高一期末考试)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

”对这一名言理解正确的是()A.希腊人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B.公民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C.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D.海洋是希腊人联系外部世界的大通道解析:选B。

题目中名言的意思是:人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动物即是因为他是属于城邦的,而古希腊城邦的最大特点即是由公民组成,故A项错误、B项正确;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成年男子是雅典社会民主政治的主体,而妇女、奴隶、外邦人是被排除在民主之外的,故C项错误;题目中名言的含义与海洋无关,故D项错误。

2.(2016·福建厦门高一期末考试)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愈益民主化”开始于()A.希波战争B.梭伦改革C.克利斯提尼改革D.伯利克里改革解析:选B。

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的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雅典民主的确立,伯利克里改革代表雅典民主的顶峰,希波战争是伯利克里改革的前提条件,选择B项符合题意。

3.(2016·四川内江高一期末考试)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主要表现在: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据此可以推知() A.众多的奴隶仍被排除在雅典民主殿堂之外B.雅典所有公民都开始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C.雅典民主的范围很宽广D.能有效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解析:选A。

雅典民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把奴隶、外邦人均排除在外,尽管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也不例外,故A项正确;B项表述太绝对,故B项错误;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奴隶、外邦人、妇女是被排除在外的,故C项错误;题目中各级官职均向所有公民开放,由抽签产生,可能会使素质不高的人参与政治,反而造成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D项错误。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二)人民版必修2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二)人民版必修2

高中同步测试卷(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B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农业发展的哪些信息( )①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②中国原始农业较为发达③当时的农业工具耒耜已使用④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在此时已出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毛泽东曾经说过:“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列哪些做法符合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①刀耕火种②江南地区稻麦兼种③使用翻车灌溉④使用曲辕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

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

”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井田制开始瓦解B.商品经济发展C.小农经济兴起D.家庭手工业产生4.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

“这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是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

”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B.地主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5.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

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 )A.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B.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C.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行制度6.《韩非子》载:“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③手工业者受到歧视④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汉书·贡禹传》载:“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sī,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历史优化方案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二单元第5课知能演练学业达标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历史优化方案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二单元第5课知能演练学业达标

,[同学用书P21])[随堂巩固]1.(2022·北京西城区高一期末考试)古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是()A.多为藩属关系B.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C.城邦即为城市D.建立中心集权的国家解析:选B。

城邦独立自主,故A项错误;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消灭了两百多个小国,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故B项正确;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故C项错误;古希腊消灭了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而非中心集权的国家,故D项错误。

2.(2021·广东学考)古代雅典可能具有公民资格的是()A.妇女B.奴隶C.成年男子D.外邦人解析:选C。

古代雅典只有本邦的成年男子才具有公民资格,妇女、奴隶和外邦人不具有公民权,选择C项符合题意。

3.(2021·浙江学考)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开头民主改革,其中一项措施是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划分的标准是()A.才能B.血缘C.收入D.道德解析:选C。

结合所学学问,梭伦改革中依据财产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因此,划分的标准是财产收入,C项符合题意。

4.(2021·江苏学考)泰米斯托克利是雅典“十将军委员会”成员之一,曾为雅典城邦屡立功勋,但后来却贪赃受贿,甚至出卖国家利益,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

这种处置方式产生于() A.城邦最早消灭时期B.梭伦改革时期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D.伯里克利改革时期解析:选C。

城邦最早消灭时期是在雅典国家产生之前,故A项错误;梭伦改革时期没有实行“陶片放逐法”,故B项错误;由题目中的文字信息“十将军委员会”“陶片放逐”可知是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故C项正确;伯利克里改革时期“陶片放逐法”已经产生,故D项错误。

5.(2022·湖北黄石有色一中高一月考)公元前480年左右,雅典有公民2.5—3万人,面积只有北京的七分之一大。

雅典城邦的这一特点直接导致()A.城邦小国寡民B.公民参政素养较高C.公民珍视个人自由D.公民有较多机会参与城邦公共事务解析:选D。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二)新人教版必修2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二)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同步测试卷(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B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是中国古代早期不同农具耕作效率对比表。

该表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A.B.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C.牛耕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D.封建小农经济得以确立2.清代学者包世臣在《郡县农政》一书中说:“凡治稻皆宜精,虽地宽之处,广种薄收者多耗本,……可举代田之法,每田一区,分三分,每岁更代,收成过漫种不治者。

”“代田之法”最早出现于( )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C.西汉时期D.明清时期3.据古籍记载:龙骨叶板用作链条,卧于矩形长槽中,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

下链轮和车身一部分没入水中。

驱动链轮,叶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

如此连续循环,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可连续取水……可灌溉,亦可排涝。

此记载所涉农具为( ) A.耧车B.翻车C.曲辕犁D.风力水车4.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这种“自治社会”形成的根源是( )A.地方制度的不完善B.宗法制的深远影响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D.中央集权的削弱5.下图为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豆青地青花红彩旭日东升碗”,碗中外壁一轮红日跃于海面喷薄而出,与彩云连为一体,呈现出日出东海的壮丽景象,碗底双行排列“大清康熙年制”六字。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该碗纹饰含有“国泰民安,祥瑞和平”之意B.该碗制瓷工艺为青花工艺,技术精致细腻C.该碗碗底文字特点为结构严谨、具有实用价值D.该碗由于海禁政策影响,不可能出现在海外市场6.古代中国纺织业历史悠久、技术精湛。

下列对其发展节点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原始遗址中出土的骨梭、陶纺轮等说明丝织业已经萌芽B.汉代丝织品远销大西洋为中国赢得“丝国”称呼C.唐代私营纺织业规模扩大,官营纺织业衰落D.明代部分地区纺织业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7.“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二)北师大版必修2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二)北师大版必修2

高中同步测试卷(二)第二单元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拓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夫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2.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

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

其中1896~1911年应是( )A.4.6个B.3个C.2.5个D.0.55个3.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

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张謇评论的是( )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袁世凯5.近代中国“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请观察下图,指出“火柴大王”和重庆“大老板”分别代表的经济力量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6.如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

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

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工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下坡路。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二)人民版选修1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二)人民版选修1

高中同步测试卷(二)专题二商鞅变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春秋战国时期能反映社会大变革的社会现象包括( )①井田制瓦解②铁农具和牛耕推广③新兴地主开始掌握政权④百家争鸣⑤争霸战争频繁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2.战国时期各国先后出现一系列变法,变法首先在魏国付诸实施。

继魏国之后,为了改变与“三晋(韩、赵、魏)”屡战屡败的不利局面,楚国起用卫国的哪一位旧臣进行了变法( )A.李悝B.吴起C.管仲D.商鞅3.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统治者大力提倡的思想是( )4.《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曰:‘圣人不易名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

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 A.遵循先代旧制B.因时进行变革C.加强思想控制D.强化专制统治5.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使得( )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②按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晋爵的机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D.按军功授爵,废除贵族特权7.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国人必须严格执行。

这一规定( )①阻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②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③有利于国家赋税的征收④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8.秦国时期,某老农刚成年的儿子搬出了家,另立门户。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措施( )A.经济改革B.文化改革C.政治改革D.社会风尚习俗改革9.从地理位置分析,春秋时期秦国称霸中原的最大障碍是( )A.“三晋(韩、赵、魏)” B.齐国C.燕国D.楚国10.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一)人民版必修2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一)人民版必修2

高中同步测试卷(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A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所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周易·系辞下第八》的这一记载所反映的情况是( )A.中国原始时代从采集、渔猎进步到农业生产阶段B.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个体经营为主C.原始狩猎工具的创制极大地丰富了食物的来源D.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2.在古代以及今天中国农村的许多地方,每当久旱不雨时,人们就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

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 ) A.宗教习俗B.农业生产C.祭祀祖先D.纪念庆典3.据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可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

据此判断这一农具应是( ) A.犁具B.灌溉工具C.播种工具D.除草工具4.考古学家曾在陕西、河南等处发现“长角铜公牛”,该物品约五英尺长,四英尺高,形态极像在拉犁耕地。

据下图判断,“长角铜公牛”最早可能是哪个时期的物品(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5.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6.《华阳国志》记载:“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这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 )A.都江堰B.漕渠C.白渠D.坎儿井7.《管子·小匡》载:“今夫工群萃而州处……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事,旦夕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

夫是,故工之子常为工。

”由此可见( ) A.家庭手工业中小农不辍劳作仍食不果腹B.民营手工业作坊规模宏大,工匠分工细密C.官营手工业强制劳动,工匠职业世袭D.官营手工业对随意传子技术的工匠进行严惩8.电影《十二生肖》中的兽首铜像是在乾隆帝时由宫廷工匠们精心制作的,铸工精整,清晰逼真,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二)人民版必修1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二)人民版必修1

高中同步测试卷(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B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1.“封建制”本意即为“分封制”,是指古代帝王裂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土。

按照上述含义,下列现象不属于此处所指“封建制”的是( ) A.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地B.汉高祖封长子刘肥为齐王C.明太祖封七子朱榑于青州D.康熙封四子胤禛为亲王2.家谱是一种特殊的图书体裁,记录了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和家族重要人物事迹,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下列制度中,与家谱的出现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郡县制3.西周平息以原殷商遗民为主的武庚叛乱后,周公把原商王畿的一部分封给原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让他建立了宋国统治殷商遗民。

这个事件说明( )A.分封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B.西周时期宗法制渐趋衰落C.诸侯纷争有利于百家争鸣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标志着奴隶制开始4.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

材料反映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C.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 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5.西周时期,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度,其分封的对象包括( )①王族②功臣③古代帝王的后代④平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史载:西周的诸侯国“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

这反映出( )A.政治权力按血缘关系分配B.西周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C.周天子开始加强中央集权D.诸侯国的权力有等级差别7.历史学家童书业说:“春秋中年以后,封建组织渐渐向统一国家转移,因之宗族观念的一部便被国家观念所取代;到了战国,‘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大张,于是世族制度便不由得不完全崩溃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同步测试卷(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B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国语·周语上》提到:“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这反映出西周( )A.统治范围扩大B.中央集权加强C.封建邦国众多D.政治发展不平衡2.下表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C.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D.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3.学者雷海宗指出: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的繁文缛节,大国相互之间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多只求服从,不求占领。

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在于攻灭对方。

这种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仁政”思想的消失B.礼乐制度的彻底瓦解C.分封制进一步崩溃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4.有学者认为:西周国家更像一个家族的扩大,贵族们通过对家族的认同形成对周朝国家的认同。

这种认同的基础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皇权专制5.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

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该材料中的习俗( ) A.起源于明朝中期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C.受外来文化影响D.受宗法制的影响6.西周末年,幽王宠爱妃子褒姒,废掉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

申后之父申侯联络犬戎举兵,杀了幽王。

申侯起兵的理由应该是(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得民心者得天下C.嫡庶有别长幼有序D.顺乎天而应乎人7.《礼记·曲礼》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又云:“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这表明“礼”的核心作用是( ) A.明辨血缘亲疏关系B.规范社会秩序C.区分尊卑等级关系D.维系统治秩序8.鲁桓公共有四子,嫡长子姬同后继位为鲁庄公;庶子有庆父、叔牙、季友三人。

鲁庄公死后,三个庶子联手控制朝政,被称作“鲁三桓”。

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 A.嫡长子继承制名存实亡B.宗法制受到严重挑战C.世卿世禄制度始终盛行D.庶子辅助嫡长子管理朝政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

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A.满足皇帝的私欲B.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C.强化君主的权力D.彰显皇帝的权威10.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共有五次大规模巡游,路程超过2万公里,远远高于《尚书》记载的“天子五载一巡守”的古制。

巡游最重要的目的是( )A.宣扬国威,安定天下B.平定叛乱,安定一方C.奢侈享乐,玩物丧志D.金戈铁马,王道霸业11.马克斯·韦伯等指出,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其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

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D.军机处12.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三省长官在中书门下举行联席会议确定军国大事。

高宗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文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进入中书门下,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13.《晋书·刘毅传》载:“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

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

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

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

”材料反映当时的选官制度( )A.能使人才脱颖而出B.体现严格的等级划分,强化了世袭特权C.选拔标准十分严格D.缺乏社会公正性,滋生了各种腐败问题14.《旧唐书·薛登传》载:“开皇中,李谔论之于文帝曰:‘魏之三祖,更好文词,忽人君之大道,好雕虫小艺。

……代俗以此相高,朝廷以兹擢士。

故文笔日烦,其政日乱。

’帝纳李谔之策。

”材料表明隋初实行科举制的直接目的是( )A.打击豪强势力以促进统一B.防止重臣专权以巩固皇权C.改变文风以选拔实用人才D.弘扬儒家思想以笼络士心15.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

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A.隋朝的科举制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元朝的行省制D.明朝的内阁制16.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

”可见,科举制度( ) A.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B.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C.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D.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17.明朝初年,针对宰相制度的废除,方孝孺认为“书之周官言六卿之职美矣。

冢宰者,治之所从出也。

宗伯典礼,司马主兵,司寇掌禁,司空掌土,皆听于冢宰者也。

冢宰,治之本,天下之大政宜见于冢宰。

”由此可见他主张( )A.君民共治B.复立宰相C.废除皇权D.君主立宪18.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宫收到奏章1 160件,共计3 291件政务。

“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于是皇帝下令( ) 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B.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D.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共议19.清代规定:“不得官于其乡五百里以内(官员任职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B.防止吏治腐败C.杜绝地方割据D.加强中央集权20.历代帝王调整相权的目的是( )①防范宰相擅权②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③弥补宰相才干不足④提高行政效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一宗祠,又称宗庙、祖祠、祠堂。

它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

2010年湖南邵阳市某地,由六位刘氏族人共同捐资500多万元,在原宗祠遗址上依据原貌复建了刘氏宗祠,来自本地以及省内外4 000多位刘氏族人参加了宗祠及公馆落成典礼。

图二湖北宜昌市某地王氏宗族于2007年发起重修王氏族谱活动,为此专门成立了族谱修编委员会,历时三年多,于2011年清明节编修成了王氏族谱。

族谱中厘清了本族世系,重续族规家训,为以往和当代本族名人立传,组建了王氏宗亲联谊会,公推会长,成立王氏宗亲慈善帮扶基金,并决定修缮王氏陵园。

图为陵园碑文设计图。

图三唐末乱世中,河南光州固始县琅琊王氏中的一支部队由王审之弟兄率领,为朝廷四处征战,来到福建,五代时建立了闽国。

王审之继承王位,治闽30年,对福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称为“开闽第一人”“八闽人祖”。

王氏后代遍布港、澳、台和东南亚。

福州和固始政府多次举办过闽王文化节。

图四癸巳年(2013年)清明节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祭祀广场庄严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华建敏,台湾海基会原董事长江丙坤、新党主席郁慕明,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代表,全国各省区市代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等共约一万余名海内外中华儿女代表现场公祭人文始祖黄帝。

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或认识。

(14分,限250—300字以内。

要求:条理清楚,史论结合。

)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

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

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

……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材料二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材料一、二摘自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

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

代之以科举制。

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

(7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西汉至隋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

(5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常听人说,中国自秦朝以来两千年的政体是一个君主专制黑暗的政体。

这明明是一句历史的叙述,但却绝不是历史的真相。

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

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明太祖废止宰相以下最近明、清两代六百年,似乎迹近君主专制,但尚绝对说不上黑暗。

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赋税的征收,依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

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材料二皇帝内廷的幕僚,包括宦官、外戚或宠臣,常常借君权夺取相权。

从汉至清,只有宋朝的内廷没有声张势力,侵夺文官组织的权力。

终究皇帝是专制制度的君主,臣僚对皇权还是无可奈何的。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评述材料中关于古代中国君主制度的观点。

(14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与解析1.[导学号:67820007] 解析:选A。

材料说明西周统治扩大到五服,故A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信息,故C项错误;西周统治分内外服,说明统治有一定秩序,故D项错误。

2.解析:选B。

表格显示晋、卫、鲁和燕在封国中占有一半多的席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家天下制度从夏朝开始,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表格显示晋、卫和鲁的封地都位于当时主要的农业区,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表格中分封的对象有王室子弟、功臣和商代后裔可知,分封对象呈现多样性,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解析:选C。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是西周分封制的产物,由题目中“春秋时代……大国……不求占领(小国)……到战国时期……攻灭对方”的信息可知分封制逐渐瓦解,故C 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虽不受重视,但并未消失,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虽走向崩溃,但并未到彻底瓦解的地步,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晚于题目中的“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