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质灾害调查及监测的现状与展望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防治的现状与前景

地质灾害防治的现状与前景

地质灾害防治的现状与前景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和表层的地质原因导致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多种形式。

地质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地质灾害防治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现状与前景进行探讨。

一、地质灾害防治的现状地质灾害防治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现有的地质灾害预警技术还不够完善。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准确的预警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但目前的预警技术在准确性和及时性上还有待提高。

其次,地质灾害监测体系还不够健全。

地质灾害的监测是预防和防治工作的基础,但目前的监测体系存在监测手段单一、监测网格不密集等问题,不能满足全面监测的需求。

再次,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有待完善。

灾害发生后的救援工作对于减轻损失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但目前的应急救援体系存在应对能力不足、救援协调困难等问题。

总的来说,地质灾害防治的现状虽有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着不少挑战和问题。

二、地质灾害防治的前景在当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下,地质灾害防治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首先,地质灾害预警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随着传感器技术、遥感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地质灾害的预警技术将更加准确和及时,有望提前预警并防止灾害的发生。

其次,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将逐步完善。

利用无人机、卫星等高新技术,可以实现大范围、全天候的地质灾害监测,为灾害防控提供更精确的数据支持,有助于及早发现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再次,地质灾害防治的策略将更加科学和综合。

随着各领域专家的不断研究和经验积累,将形成更为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策略,通过综合应用工程措施、规划引导、科学管理等手段,实现地质灾害的有效控制和减灾工作的提升。

总的来说,地质灾害防治的前景是光明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地质灾害的防治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广西河池地区某县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广西河池地区某县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广西河池地区某县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目的
地质灾害在我国属于多发易发性灾害。

全面掌握A县地质灾害情况,通过揭示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规律,评价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其所造成的破坏损失和人类社会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抵御灾害的能力。

意义
充分掌握A县地质灾害实际情况,减少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的损害。

对保障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概况
总面积约1700km2。

项目组共5个人,从数据预处理到成果提交用时5天。

制作的图件高程分布图如图1,坡体结构分布图如图2。

图1 高程的分布图2 坡体结构
四、成果
工作区共解译125个地质灾害点,其中滑坡21个,崩塌8个,不稳定斜坡58个,危岩38个。

图6遥感解译点分布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在广西,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是洪涝灾害。

每年的夏季和秋季,特别是在雨季,广西经常会遭受强降雨的袭击,导致河流水位上涨、城市内涝、农田淹水等。

据统计,自1950年以来,广西共有700多起洪涝灾害事件发生,涉及人口超过1100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洪涝灾害给广西带来的损失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其一是农田的受灾情况。

由于广西农业发达,农田面积广阔,所以洪涝灾害对农田的影响非常大。

洪水会淹没大片的农田,农作物被水淹没,导致严重的农业损失。

其二是城市的受灾情况。

广西的城市常常因为排水系统不畅,抗洪能力较弱,而发生内涝现象。

城市的主要街道被淹没,交通堵塞,给市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其三是居民的受灾情况。

洪水会淹没很多农村和城市的居民区,许多房屋被洪水浸泡,导致居民不得不转移或者损失财产。

除了洪涝灾害,广西还常常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广西地势复杂,山地面积占全区的四分之三左右,地震和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据统计,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每年给广西带来的损失很大,特别是对山区的影响更为严重。

山体滑坡会导致大量土石滑坡,掩埋房屋和农田,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泥石流则会以高速流动的泥石带席卷一切,破坏力较大,导致山区内居民和农田受灾严重。

对于广西,减灾和防灾工作至关重要。

政府需要加强对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监测,提前预警,及时转移受灾人员,减少损失。

在城市建设中,加强排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在农田管理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排水能力,减少农作物受灾范围。

在山区管理中,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护工作,确保居民的人身安全。

总之,广西壮族自治区每年都要面对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这些自然灾害给广西带来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加强减灾和防灾工作,提高抗灾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2024年工作总结9篇

地质灾害防治2024年工作总结9篇

地质灾害防治2024年工作总结9篇第1篇示例: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力量造成的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灾害。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重点是预防、减轻和消除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就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工作概况2024年,各级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高度重视,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各地区加大了地质调查和监测力度,提高了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加强了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公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

全年共发生了682起地质灾害,造成了121人死亡,43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25.6亿元。

二、成绩总结1.加强了地质监测和调查工作。

2024年,相关部门建立了健全的地质监测体系,通过地质监测设备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及时发现和监测,提前采取了防范措施,避免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提高了应急救援能力。

各地区建立了健全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机制,加强了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了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

应急救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减少了地质灾害事故的伤亡人数。

3.加强了公众宣传教育工作。

2024年,各地区加大了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力度,通过举办宣传活动、撰写宣传资料、开展培训等方式,提高了公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有效减少了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

4.加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

各地区加大了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力度,建设了一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提高了地质灾害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三、存在问题尽管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主要包括:1.地质监测设备和技术水平仍需提高。

目前地质监测设备和技术水平有限,不能及时准确地预测和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存在一定的盲区和空白点。

2.应急救援能力亟需提升。

虽然加强了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培训,但在实际应急救援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等。

在全球范围内,地质灾害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进展灾害监测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监测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首先是地震监测技术的创新,如通过地震预警系统提前发现地震并进行相关预警。

其次是地质灾害遥感监测技术的提升,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可以实时获取地质灾害发生前后的影像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灾害的规模和范围。

二、地质灾害预测与评估技术的进展地质灾害的预测和评估是减灾工作的关键。

随着技术的进步,地质灾害预测与评估的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例如,利用数学模型和地质信息系统,可以模拟和预测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

此外,借助先进的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可以提前预测地下水位上升引发的滑坡和地面沉降等灾害。

三、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的进展地质灾害治理是减轻和避免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

目前,地质灾害治理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例如,在滑坡治理方面,采用了多种加固手段,如土木工程措施、地下排水系统和固结剂注射技术等,以增强地表和地下结构的稳定性。

在泥石流治理方面,除了减少泥石流形成的降雨入渗,还采取了控制泥石流运动的措施,如构筑固定坝和导流坝等。

四、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展望虽然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需要进一步提高监测技术的精确性和实时性,以更好地监测和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

其次,需要加强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和预测研究,以提供基于科学数据的灾害防治策略。

此外,还需要不断创新治理技术,提高其可操作性和适用性,以应对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和条件。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涉及了监测、预测与评估、治理等方面。

虽然已经取得了许多突破,但仍然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研究,以更好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保障人类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富川地质灾害报告

富川地质灾害报告

富川地质灾害报告1. 引言富川地区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部,地势复杂,地质灾害频发。

近年来,富川地区的地质灾害不断增加,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报告旨在对富川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和评估,为相关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2. 地质背景富川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构造活跃,地下水丰富。

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溶地貌发育,地下水体系发达。

同时,河流穿越峡谷,地貌陡峭,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3. 富川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富川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滑坡是富川地区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其次是崩塌和泥石流。

这些地质灾害直接威胁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4. 地质灾害的成因富川地区的地质灾害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 地质构造活跃:富川地区处于构造活跃带,地壳运动频繁,导致地层变动和岩体松动,容易引发地质灾害。

-降雨:富川地区多雨,降雨集中,易引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 人为活动: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会破坏地质环境,增加地质灾害的风险。

5. 地质灾害的评估与预警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地质灾害,必须进行灾害评估和预警工作。

对于富川地区的地质灾害,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估和预警: - 制定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收集地质、气象、水文等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 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通过地下水位、地表变形、降雨量等指标的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地质灾害。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提前准备救援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响应工作。

6. 地质灾害的防治与治理为了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和治理措施。

以下是针对富川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建议: - 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办法,合理规划用地,防止开发过度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地质灾害。

-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和自然力量的影响,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

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我国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防治对策。

地质灾害防治仍然存在一些现状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本文将围绕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展开探讨。

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1.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不足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化涉及到地质构造、地表覆盖和地下水文等多个因素,因此需要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

我国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还存在不足,一些地区对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了解不足,缺乏科学的评估数据和模型支撑,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和预防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2.土地资源过度开发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增长,一些地区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滥用,导致了地质环境的破坏和地质灾害的频发。

特别是在一些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的地区,土地资源开发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使地质灾害的风险进一步升高。

3.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不健全地质灾害的及时监测和预警是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但我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不够健全。

一些地区监测设施不完善,监测手段滞后,预警能力不强,给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救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是有效遏制地质灾害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一些新型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研究还不够深入,应用范围不广,导致了地质灾害防治手段的局限性和不足。

二、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探讨2.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防治地质灾害的基础。

加强土地资源规划,控制土地资源开发的盲目性和过度性,恢复和保护地质环境,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行严格的土地使用监管和保护措施,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加强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制定出一系列有效的对策与措施。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地质灾害是给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之一,因此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从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包括遥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未来,监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将继续为地质灾害预防提供重要支持。

文章总结了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强调了其在减少灾害风险和保护人类生命财产方面的重要性。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将为建设安全稳定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发展趋势、遥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监测技术创新、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地质灾害是指地质过程导致的危及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灾害。

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震等,给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地质灾害频发且规模逐渐扩大,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遥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为地质灾害监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加强对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1.2 研究意义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对地质灾害的预警和监测能力,及时发现和防范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通过研究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可以更好地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和演化规律,为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发展也可以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进步,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智能化、信息化和精准化发展。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深入研究和探讨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与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提升我国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地震风险分析报告

广西地震风险分析报告

广西地震风险分析报告一、简介广西地处我国的西南边陲,是一个地震多发地区。

本次报告旨在对广西地震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为相关部门采取适当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参考。

二、地质背景广西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界处,是华南造山带的一部分。

地震的主要震源是喜马拉雅山前缘断裂带和南海造山带。

广西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岑溪断裂带、防城港断裂带等断裂带上。

三、历史地震事件广西历史上曾发生多次较为严重的地震事件。

例如,1951 年河池地震、1974 年百色地震以及2014 年九龙江地震等。

这些地震事件给广西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四、地震监测与预警广西地震监测网络较为完善,包括地震台网、地震局和民间地震观测站等。

目前,广西地震台网能够及时监测到大部分地震活动,并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向公众发出预警信息。

五、地震风险评估1. 统计分析通过对广西历史地震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广西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岑溪断裂带、防城港断裂带和南海造山带附近。

其中,岑溪断裂带的地震活动频率相对较高,地震释放的能量也较大。

2. 活断层分析广西地区存在多个活动断层,如崇左—凭祥断裂带、百色—田林断裂带等。

这些断裂带的滑动可能会导致地震的发生。

因此,需要对这些活动断裂带进行细致的研究和监测。

3. 城市风险评估广西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密度逐渐增加,地震风险也相应增加。

我们对广西地区的城市进行了地震风险评估,发现部分城市的建筑物结构强度较低,抗震能力相对较弱。

六、防灾减灾建议1. 加强地震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提高地震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加强对活动断裂带的研究与监测,为地震风险评估提供更精确的数据支持。

3. 提高城市建筑抗震能力,加强旧城区和老建筑的安全改造。

4. 加强公众的地震防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地震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

5. 加强地方政府的地震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七、结论广西地处地震多发地区,地震风险较高。

地质环境监测情况汇报

地质环境监测情况汇报

地质环境监测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对地质环境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和调查,以下是我们的汇报情况:一、地质灾害监测情况。

我们对地质灾害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和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在某地区发现了地质滑坡迹象,可能存在滑坡风险。

其次,在另一地区发现了地裂缝,可能存在地震风险。

我们已经向相关部门报告了这些情况,并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地质灾害不会对当地居民和建筑物造成损害。

二、地下水监测情况。

我们对地下水进行了监测,发现了一些情况。

首先,在某地区地下水位下降较快,可能存在水资源紧缺的风险。

其次,在另一地区地下水受到了污染,可能存在饮用水安全的风险。

我们已经向相关部门报告了这些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以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安全饮用水的供应。

三、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分析。

我们对地质环境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

首先,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地质构造和地质条件,因此需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

其次,地下水资源受到了地表活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和管理。

我们将持续对地质环境进行监测和研究,为地质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展望。

我们将继续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深入开展地质灾害和地下水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地质灾害风险,保护地下水资源。

我们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地质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作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配合,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为地质环境的美好未来努力奋斗!。

地质灾害防治2024年工作总结范文5篇

地质灾害防治2024年工作总结范文5篇

地质灾害防治2024年工作总结范文5篇篇1一、引言地质灾害防治是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旨在总结本单位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各项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期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报告的内容将包括概述工作情况、工作内容与成果、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等部分。

二、概述工作情况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本单位一直秉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本年度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隐患排查治理以及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

三、工作内容与成果(一)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本单位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全面排查和登记,建立了详细的地质灾害隐患数据库。

同时,加强了对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一旦监测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预警程序,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本年度,我们对辖区内的高风险区域进行了多次隐患排查,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XX处。

针对这些隐患点,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治理方案,并协调相关部门进行治理。

截至目前,已治理完成XX处隐患点,其余隐患点的治理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三)应急处置能力提升本单位在加强日常工作的同时,还注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组织培训、演练等方式,提高了员工对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熟练程度。

本年度,我们成功应对了XX次地质灾害事件,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一)问题一: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进度较慢。

原因分析:治理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资金问题影响了治理进度。

改进措施: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寻求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

同时,优化治理方案,提高治理效率。

(二)问题二:部分监测设备老化,存在故障风险。

原因分析:设备使用时间较长,缺乏维护保养。

改进措施:加强对监测设备的巡检和维护,及时更新老化设备。

广西地质灾害概况

广西地质灾害概况

广西地质灾害概况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条件差,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地质灾害频频发生,而且分布面广,影响时间长,后果难以消除。

特别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灾害,在我区表现得更为突出。

(一)崩塌、滑坡、泥石流1、崩塌和滑坡发育情况、特征及条件:(1)由砂页岩、花岗岩、混合岩、第三系泥岩、泥质粉砂岩等构成的丘陵区,由于风化层较厚,固结性差,抗剪强度低,透水性差,抗蚀力低,其第三系的泥岩和其风化层还具有不同程度的胀缩性,所以,在外力作用下极易发生崩塌与滑坡,并且具有群发,多发的特点,特别是铁路公路沿线的人工边坡,灾害的发生率更高。

(2)由粘土,亚粘土,亚砂土构成的河岸边坡,由于其结构松散,凝聚力差,在外力的作用下也容易发生崩塌和滑坡。

(3)在碳酸盐岩构成的石山区中,一些植被发育较差的山体。

由于岩石裸露,节理裂隙发育,在风雨、地震等作用下,常有崩塌发生。

2、泥石流发育情况、特征及条件:我区多发的是山坡型泥石流,次为河谷型泥石流。

主要发育于桂东北的南岭,桂东南、桂中的弧形山脉中。

多出现在多雨和暴雨的季节,个体规模一般在几百至几千立方米之间,但具有突发、群发、多灾并发的特点,易发于谷坡25度一50度 , 沟床比降 0.1 一 0.3 以上的地带。

(二)岩溶塌陷发育情况、特征及条件:1、人类活动诱发:(1)矿坑排水或突水引起;(2)抽取岩溶地下水引起;(3)水库蓄水和渠道输水引起;(4)震动和加载引起;(5)地表水或者污水下渗引起。

2、自然塌陷在暴雨、洪水、地震、重力等因素影响下,地下水位变幅增大,水动力条件急剧变化,使得上覆土层的天然状态遭到破坏导致塌陷发生。

主要分布于桂中平原及桂林、玉林、黎塘等地的岩溶区中。

(三)土壤侵蚀发育情况、特征及条件:五十年代,我区土壤侵蚀面积仅167万hm,到1987年就升为280万hm ,而且中度以上的侵蚀占总浸蚀面积的42 .9肠。

目前,中强度以上的侵蚀主要分布在桂南和桂东南的花岗岩地区和沿海、红层盆地等地带,潜在危险程度较高的是桂东和桂西的岩溶地区土壤侵蚀的形式在花岗岩地区以崩岗侵蚀为主,红层盆地以交替的面蚀和沟蚀为主,砂页岩区则以坡耕地面蚀,细沟状面蚀为主,碳酸盐岩区虽然土壤流失量较小,但浸蚀程度深,流失面广而且不易察觉。

探讨地质灾害的现状及展望

探讨地质灾害的现状及展望

探讨地质灾害的现状及展望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国民经济也在快速发展,各种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力度也普遍增大,给我国本就十分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地质灾害的频度和规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为此。

本文着重论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现状和防治治理等地质灾害防治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地质灾害;可持续发展;现状;展望l概念简述(1)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和人为作用的单项因素或综合因素,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成累进的破坏,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或事件。

(2)地质灾害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上地质灾害为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海水入侵、特殊土类灾害等十几种。

广义上主要包括狭义地质灾害在内的三十余种灾害。

一般我们讲的地质灾害主要是狭义上的地质灾害。

(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学是基于地质工程学,以地质、地质环境和社会科学作为研究对象的特殊工程。

它是区域调查、重点地质灾害勘察、监测、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监理与管理的一个反馈体系。

2产生与发展自人类出现至今,出于改善生存条件和居住条件的需要,逐渐产生了岩土工程学。

该学科是基于地基改良、工程安全运行而发展起来的。

但由于岩土工程学理论中缺乏甚至忽略地质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的意识,从而导致了许多地质环境问题。

为弥补岩土工程学存在的天生不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为标志,可持续发展的人地观形成,地质工程学应运而生。

它是对自然或人为作用产生的有害地质现象进行防治的科学,是一门研究与解决工程施工和运行全过程的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的科学。

它认为地质体乃至地质坏境都是同一个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讲,地质工程学是根据地质事实对地质体进行设计施工的地质控制论,它不仅包含岩土工程学,而且充分的吸收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学这一新学科全部的内容。

并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学作为地质工程学的最大特点,且包含了更全面地对地质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管理的思想,显然符合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市场分析现状

地质灾害防治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地质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都造成了重大影响。

地质灾害防治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而地质灾害防治市场则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地质灾害防治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 地质灾害防治市场概述地质灾害防治市场是指各类服务与产品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需求和供给关系。

它包括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评价技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等多个方面。

3.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市场分析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在防治地质灾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市场正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新技术不断涌现。

- 传感器、监测设备等关键装备的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市场具有较大潜力。

- 各地政府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上的投资逐年增加。

4.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评价技术市场分析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评价技术是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目前,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评价技术市场正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 风险评估软件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市场竞争加剧。

- 合理的风险评估方法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投入市场应用。

-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评价服务需求潜力巨大。

- 政府和企业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评价的重视度逐年提高。

5.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市场分析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是最直接应对地质灾害的手段之一。

目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市场正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规模逐年扩大。

-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具有巨大市场潜力。

- 各地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上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

-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制定和修订市场需求较大。

6. 地质灾害防治市场存在的问题在地质灾害防治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市场竞争压力较大,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

摘要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行业的发展日趋健康,但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国地质灾害防治行业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建议,以指导地质灾害防治行业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发展趋势
Abstract
Keywords: China,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evelopment trend
一、中国地质灾害防治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行业的发展已越来越健康,行业组织结构已经逐步完善。

随着地质灾害防治的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努力实施灾害防治政策,提高公共安全。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行业的技术手段,监测手段,监测检测设备和方法等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同时,总体上,行业管理政策的落实也越来越规范化。

在整个行业发展过程中,由于技术手段和行业管理水平的不足,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技术手段尚未完全实现信息化,对地质灾害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测和警报;整个行业管理不够规范,存在重复投入等问题;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科技成果转化落实不到位,研发能力不足。

地灾监测行业报告

地灾监测行业报告

地灾监测行业报告地灾监测是指对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等自然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和水文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地灾监测行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地灾监测行业的发展现状。

地灾监测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监测手段和技术不断更新换代。

目前,地灾监测主要依靠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

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地灾监测的精度和时效性得到了极大提高。

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地震监测网络、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等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气象灾害监测方面,气象卫星、气象雷达等高新技术设备的运用,使得对于台风、暴雨、干旱等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大大增强。

在水文灾害监测方面,水文监测站、水文遥感技术等设备的应用,使得对于洪涝、山洪、泥石流等水文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地灾监测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地灾监测行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未来,地灾监测行业将会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1. 多元化监测手段,未来地灾监测将会更加注重多元化监测手段的应用,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技术、传感器技术等,以提高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智能化监测设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地灾监测设备将会更加智能化,能够自动分析监测数据,提高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3. 实时预警系统,未来地灾监测将会更加注重实时预警系统的建设,能够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提高灾害应对的效率和准确性。

4. 数据共享与应用,未来地灾监测将会更加注重监测数据的共享与应用,促进各行业间的合作,提高监测数据的综合利用价值。

地灾监测行业的发展对社会的意义。

地灾监测行业的发展对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地灾监测能够及时发现自然灾害的迹象,提前预警,减少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失。

关于广西城市的防灾减灾工作的调查

关于广西城市的防灾减灾工作的调查

关于广西城市的防灾减灾工作的调查广西是我国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各种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以及重大生物灾害种类繁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在诸多灾害中,危害最严重的是旱灾和洪涝灾害,约占70%以上;其次是风暴潮灾、滑坡、冰雹、泥石流、山林火灾、地震等。

这些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且强度大、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据统计,我区每年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3%-6%。

一、各种灾害的基本情况随着广西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现行防灾规划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

2008年广西部分地区尤其是桂北一带遭遇了50多年罕见的持续冰冻灾害,至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3亿元人民币,受灾人口587万人。

2009年5、6月份,广西各地普降暴雨和大暴雨,导致桂林漓江、柳州柳江、百色右江等河流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局部地区发生较严重洪涝灾害,共造成30多个县(市、区)182.7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7亿多元。

2009年8月以来,广西河池市持续干旱少雨,发生50年一遇的严重旱灾。

截至1月31日,河池已有11个县(市、区)133个乡镇244.57万多人受旱,农作物受旱面积227.98万亩,其中重旱120.2万亩,水田缺水43.68万亩,旱地缺墒93.87万亩,预计因旱造成经济损失11.6亿多元。

其中,有84.88万人、38.9万头牲畜发生饮水困难。

二、防灾救灾体系现状自治区党委、政府对防灾减灾工作高度重视,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统筹考虑各类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工作各个方面,充分利用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资源,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科技、市场等多种手段,建立健全综合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加强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备灾、应急处置、灾害救助、恢复重建等能力建设。

在“十一五”期间,区政府通过加强气象综合观测系统、防洪抗旱工程设施、决策指挥信息系统等建设,整合各种资源,进一步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广西地灾防治实施方案

广西地灾防治实施方案

广西地灾防治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广西地处中国南部,地形复杂,地质灾害频发。

特别是在雨季,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给当地居民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因此,制定广西地灾防治实施方案,对于保障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整体目标。

1.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提高地质灾害防范能力;2. 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应急救援能力;3. 促进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减轻地质灾害损失;4. 推动地质灾害防治科技创新,提高防治水平。

三、具体措施。

1. 加强监测预警能力。

(1)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2)加强对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装备的更新和维护,确保监测预警设施的正常运行。

2. 完善防治体系。

(1)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完善防治体系,提高应急救援能力;(2)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设施的覆盖范围和能力。

3. 推进综合治理。

(1)加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推动综合治理工程建设;(2)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减轻地质灾害损失。

4. 促进科技创新。

(1)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科技创新,提高防治水平;(2)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培训,提高专业人才队伍素质。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地质灾害防治意识;3. 加强资金投入,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需求;4.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落实和效果。

五、总结。

广西地灾防治实施方案的制定,是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全面部署和规范,是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指导和保障。

只有全面贯彻执行,才能有效推动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广西玉凤镇地质勘察报告

广西玉凤镇地质勘察报告

广西玉凤镇地质勘察报告一、引言地质勘察是对地球内部构造和地质现象进行系统观测、测量和分析的科学方法,是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的基础工作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广西玉凤镇的地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为该地区的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理和地质背景广西玉凤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地处北纬24°,东经110°,地势起伏,河流众多,气候温暖湿润。

地质上属于喀斯特地貌,以石灰岩为主要地质构造。

该地区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区,常见的灾害有地面塌陷、地震和岩溶塌陷等。

三、地质勘察方法本次地质勘察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野外地质观察、地质钻探、物探和地震勘探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对玉凤镇的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和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四、地质构造玉凤镇地质构造复杂多样,主要有断裂、褶皱和岩层走向等。

断裂带的存在使得该地区地质变动频繁,地震活动较为频繁。

褶皱带的存在导致地层变动,形成了丰富的地质资源。

五、地层特征玉凤镇地层主要有石灰岩、泥岩和砂岩等。

石灰岩是该地区的主要地质构造,广泛分布于整个地区。

泥岩和砂岩则分布较为零散,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地方。

地层的变动和分布对于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地下水资源玉凤镇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层中。

地下水的储量和质量对于当地的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勘察,我们对玉凤镇的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利用建议,以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玉凤镇地质灾害多发,常见的灾害有地面塌陷和岩溶塌陷等。

本次勘察通过地质观测和物探技术,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灾措施和建议,以减少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八、结论通过对广西玉凤镇的地质勘察,我们全面了解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地下水资源和地质灾害风险等情况。

在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质因素,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广西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成文,提出对策
意见,供同仁参考。
2 广西地质灾害概况
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夏季湿热多雨,受台风影响,多暴雨。全区年平均降雨
量一般为1250mm-2000mm,多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则在2000mm以上。受地形的影响,区内分布有十万大
1466.85
6
18
2
465.0
3
63
8
1000.0
2
36
23
381.1
5
44
18
602.2
10
157
32
5900
9
128
131
1000
7
47
39
552.15
3
48
28
900.3
2
33
21
1032.5
3
42
34
1823
地质灾害监测工作是近年来才进行的一项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广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地质灾害
3 地质灾害调查现状
3.1 县(市 )地质灾 害调查与 区划 以县(市)为单元进行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是为了查明各县(市)的地质灾害隐患家底, 划出地质灾害易发区,为各县(市)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供基础资料。同 时在该项目的工作中,普及地质灾害知识,提高广大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和群 专结合的监测网络,进行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尽量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到目前为止,广西已完 成 28 个县(市)的调查工作,已 完 成 调 查 面 积 8.0 7 万 km2,占 广 西 总 面 积 的 34% ,调 查 自 然 村 51220 个 ,占 调 查 区 内 自 然 村 的 80%,调 查 地 质 灾 害 点 5600 处 ,摸 清 了 这 些 县( 市 )的 地 质 灾 害 发 育 状 况 及 地 质 灾 害 隐 患 , 今年正在调查的有 10 个县市。该项工作中,调查对象为地 质灾害点,按照有关技术要求,以人为本为原则,采取地毯式的调查方法,逐村进行调查。重点调查区 调查 90%的村屯(居民点),一般调查区调查 60%~70%的村屯(居民点)。 3.2 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 广西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之一,每年约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 200~500 起,高发年达上千起。调查 工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主要由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承担。1991 年~2000 年期间,由于种种原 因,有关部门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比现相对较差一些,一般群众对地质灾害知之甚少,发生了地质灾 害并不知道向哪里报告,因此,那期间调查的数量没有现在多。近年来,广西加强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 工作,总站下属各分站成立有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应急分队,可随时出发,各分站分别负责相应的管辖 区域,广西共 23.6 万 km2,每个分站负责 2~4 万 km2(1~3 个地市的范围),在各分站管辖区域内有 影响较大的地质灾害发生,都及时赶到现场进行调查,为地方政府排忧解难,近年来,我站每年到实地 调查突发性地质灾害 100 多起(表 1)。 3.3 其它地质灾害调查 20 世纪末开展了全区范围的 1:50 万环境地质调查,地质灾害作为主要调查内容之一,在该项目 工作中对全区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塌陷等灾种进行一定精度的调查,全区共调查了地质灾害点 3000 多处。在后来开展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中,对这些点中的大部分又进行了重新调查。
2)、崩塌:在全区均有分布,山区公路边坡上多见。规模较大的主要分布于桂西、桂东、 桂东北、桂东南。石山区崩塌(落石)主要分布在连片石山区,如马山、都安、大化、东兰、 巴马、凤山、忻城等地,广西已调查的崩塌绝大多数为小型。据统计,体积小于2万m3的崩塌 占 9 3 %,2 - 2 0万 m3的 崩 塌 占 6 %,大 于 2 0万 m 3的 崩 塌 占 1% 。发 生 于 碳 酸 盐 岩 山 区 的 岩 质 崩 塌 规 模 更 小,多在1000m3以下,但却造成伤亡人数较多。例如1990年6月9日发生的融安县浮石乡蒋村崩 塌,死亡15人,重伤6人,毁房15间,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
4.3 汛期地质灾害工作,根据广西地质灾害发生发育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崩塌、滑坡、泥石流都
发生在雨季,降雨是其主要诱发因素,特别是强降雨时段内极容易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每年进入
汛期,区国土资源厅、各县(市)国土资源局及我站组成联合工作组,进行汛期地质灾害巡查及监督,
对各地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重点巡查及技术指导,核查各地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变形发展情
1994
29
11
9
5
1995
12
3
3
1996
23
6
11
3
1997
24
14
8
1998
82
66
5
6
1999
41
14
5
12
2000
320
14 22
7
2002
98
56 27 12
2003
103
48 32 15
6
2004
102
34 44 18
3
(到 8 月底止)
4、地质灾害监测现状
4
10
9
害隐患点予以重点监控,这 98 个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中,每个点受地质灾害险情威胁人数在 100 人以
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 100 万元以上。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和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加强对这
些隐患点的监控,监控的方式方法包括巡查、定期检查、电话联系等,对这些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动态
监测,及时了解和掌握这些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变形情况。
监测工作:
4.1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截止 2003 年底为止,我区已完成了 28 个县(市)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建立了 28 个县(市)
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已有 833 个。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的管理采取以当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为主,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技术
协助,互相配合的管理模式。县(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群测群防的日常管理,负责监测人员的落实、监
5 )、海 水 入 侵 :主 要 分 布 在 北 海 市 海 城 区 海 角 大 道 一 带 和 侨 港 镇 及 涠 洲 岛 南 湾 镇 海 边 ,至 今北海市海水入侵范围约 4km2,入侵纵深距离最大达 1200m(距海岸);涠洲岛海水入侵范围 较小,仅在南湾镇海边有几口水井水质变咸,不能饮用。
2
况、稳定性变化情况,检查落实防灾、避灾预案及防治措施,指导编写各市县的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每
4
年巡查约50个县(市、区)。
5 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存在问题及对策
5.1 地质灾害调查存在问题及对策 (1)地质灾害基础调查工作还比较滞后。广西山地面积占的比例较大,人口密度较大,人类工 程活动较为频繁,是地质灾害多发省区之一,相当部分农村居民点、交通要道、甚至城镇居民受到地质 灾害的威胁。虽然上世纪末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以地质灾害为主要调查内容的1:50万环境地质调查工 作,但由于受工作精度、工作目的等条件的限制,尚有不少威胁到居民点的地质灾害还没有进行全面的 调查。自1999年开展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以来,至2003年底共完成了28个县(市)的地质灾 害调查与区划,调查面积完成了8.07万km2,占全区面积的34%,加上今年正在进行的10个县(市)的调查 与区划工作,所调查的县(市)还没到全区80多个县(市)的一半,调查面积也还没到全区面积的一半。 因此,需要继续开展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查清各县(市)地质灾害的家底,划分出地质 灾害易发区,为各县(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2)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管理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我区有14个市(地级),目前只有8个市 建有地质环境监测站,并成立有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应急分队。由于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要求时间紧, 任务重,并且突发性地质灾害又往往发生于边远山区,有的调查应急分队要负责2~3个市,人员少、且 缺乏相应的设备,导致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有时候滞后,影响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及时调查与应急处 理,有时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今后,应进一步完善与健全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管理机制,搞好 队伍建设,投入资金解决设备问题,保证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应急分队能随时出发,以便能尽快地了解 突发性地质灾害情况,提出防治建议,为各级政府部门抢险救灾及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3)突发性地质灾害的信息反馈不够及时。由于地质灾害常发生于边远地区,发生地质灾害后要 通过多层报灾,常常要等到地质灾害发生多日后我们才获得信息,延误我们及时获取地质灾害信息。 因此,应加强通讯设备的配备,进一步细化与落实地质灾害的上报制度,保证能及时捕捉地质灾害发 生信息,以便及时进行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 5.2 地质灾害监测存在问题及对策 1)、广西地质灾害监测目前还没有系统的规划,工作还刚刚起步,还没有走向正轨。应进一步加强 地质灾害监测工作,编制全区的监测规划,开展专业监测工作,增加投入,一些重大的隐患点利用仪器 进行监测。 2)、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认识与重视还不够;观念还比较落后,工作抓得不紧,有的认为可有可 无,没把它摆在议事日程。应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群测群防工作的责任感,充分认识 到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是事关人民生命财产的大事,是一项民心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广西地质灾害调查及监测的现状与展望
梁春梅* 何启仕
(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广西桂林 541004) [摘 要]: 本文简述了广西地质灾害的发育及分布特征,较详实地论述广西地质灾害调查与监 测的现状,介绍了调查与监测的工作方式方法及取得的效果,指出了广西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工作中存
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对策意见:加强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工作,掌握地质灾害的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