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广西岩溶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广西岩溶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措施

摘要:广西是我国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都有上千起突发性的地质灾害事故发生,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命与财产,也对整个社会的稳定、繁荣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因此,了解广西岩溶地质灾害的特点与成因,在此基础上,分析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广西岩溶地质;地质灾害;特点;预防技术

广西的地貌属于东南沿海丘陵与云贵高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多以山地为主,面积占总面积的65.2%,地貌以岩溶峰丛洼地和峰林平原为主,大部分山体坡度较大,高低海拔悬殊。而广西的岩溶区还有遍布面广的特点,在全区4个地市的33个县中,都属于岩溶区,碳酸盐岩分布面积8.9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37.8%,占中国南方喀斯特面积的17%。因此,如何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岩溶地区实行有效的防治,成为了全广西地质防治中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一、广西岩溶地区的特点

岩溶塌陷是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一般来说,岩溶塌陷可以分为基岩塌陷和上覆土层塌陷这两种形式。通常情况下,由基岩洞穴发展成的塌陷常产生深达十几米到数百米的井筒状塌陷漏斗;由土洞发展成的塌陷,也产生深几米到几十米的圆形塌陷坑。岩溶塌陷在我国广泛分布,而广西是我国岩溶塌陷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据资料统计,从1999年开始进行地质灾害统计以来,广西已经查明的地质灾害点就超过了15000处,其中大部分为较为不稳定的隐患点。遍布面广、隐患多、频率高等特点,是广西岩溶地区最为主要的特点。

此外,在广西岩溶地区,还聚居了瑶族、仫佬族、毛南族、壮族等小数民族,因其经济发展水平低,加上多种地质灾害的破坏,如泥石流、地面塌陷、水源漏失、旱涝交迭、土壤瘠薄、石漠化、岩溶渗漏等,使得这片岩溶地区的经济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生态退化→贫困→生态进一步退化‖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活与生存。因此,做好岩溶地质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二、广西岩溶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措施

正所谓预防胜于治疗,在广西岩溶地质灾害工作中,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是减低灾害发生影响程度、减少经济损失、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步骤。

广西岩溶塌陷地区的预防措施

要有效地预防岩溶塌陷,首要工作就是要查明塌陷的成因,以及导致塌陷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来进行预防岩溶塌陷的发生。

一般可以采用设置排水系统、进行地表河流的疏导和改道、填补河床漏水点或落水洞、调整抽水井孔布局和井距、控制抽水井的降深和抽水量、限制开采井的抽水井段、重要建筑物基底下隐伏洞隙的预注浆封闭处理等方法来进行预防。进行工程建设的时候,应该要设法避开岩溶易发区而开展建设,如果无法避开的话,就要查明工程建设场地及其周围岩溶发育情况,对岩溶塌陷易发区进行特殊地基处理,方能进行正常施工。

而对于一些线状工程,如果实在无法绕避岩溶塌陷易发区,如我国中南和西南岩溶地区的公路、铁路,为减轻岩溶塌陷的危害,必须在查明工程建设场地及其周围岩溶发育情况的基础上,按照避重就轻、兴利防害的原则,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首先,如果要在可溶性岩石分布区进行施工建设,那么路线要尽可能地选择在难溶岩分布地段进行。且施工路线的方向不宜与构造线的方向平行,而应与之斜交或垂直。

此外,工程路线应该要尽量避开河流附近或较大断层破碎带,如果不可能避开的时候,就要斜交或者垂直地通过,以免由于岩溶发育或岩溶水丰富而威胁导路基的稳定。

同时,路线要尽量避开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或金属矿床的接触带,因这些地带往往岩溶强烈发育,甚至有岩溶泉成群出露。在岩溶发育地区选线,应尽量在土层覆盖较厚地段通过。但应注意土层内是否存在土洞。桥位应选在难溶岩分布区或岩溶不发育地段。而隧道的位置,则要有意识地尽量避开漏斗、落水洞和大溶洞,且避免与暗河平行。

广西岩溶地质灾害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环保经济型地区

针对广西岩溶地区的气候特点、土壤特点及地质环境特点,要改变岩溶地区环境恶劣、灾害频发、经济落后等问题,就要实行生态环保经济地区的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林种树,改善岩溶山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干旱等环境问题,建设农、林、果、药、牧复合体系的示范地区,例如可以在桂西北、桂西南、桂中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河池地区都安县、大化县、环江县、百色地区平果县果化镇、柳州地区来宾县小平阳镇等五个乡镇作为岩溶区生态重建技术开发示范区。根据各自的地理条件、自然规律设计符合客观实际的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的良性生态链,建立一个集农业生态、森林生态、草地生态、牧业生态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型复合系统。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通过生态环境的改善来对岩溶地区进行预防。

3、广西岩溶地区塌陷的治理措施

科学有效的治理,才能使已经出现的岩溶塌陷的地段不再进一步恶化,一般来说,常常会使用以下的治理措施。

(1)清除填堵法:在清除溶洞或土洞中的松土之后,填入碎石、块石等,然后再覆盖粘土并分层夯实。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地基土壤的性质,有效地防止塌陷的发生。为防止潜蚀的发生,可以在回填土洞的碎石上设置反滤层。对于重要建筑物一般需要将坑底或洞底与基岩面的通道堵塞,可开挖回填混凝土或灌浆处理。该方法常用于塌坑较浅或浅埋的土洞。

(2)强夯法:强夯法是通过重锤下落时的强烈冲击波对土体进行夯实加固。此方法既可夯实塌陷区松软的土层和塌陷坑内的回填土,又可消除隐伏土洞和软弱带,是一种治理与预防相结合的措施。

(3)灌浆法:对于埋藏较深的溶洞或土洞,不可能采用挖填和跨越方法处理时,可在洞体范围内的顶板上钻孔后,灌注水泥与粘土的混合浆液,浆液渗人到土层或回填土内部,可起到很好的胶结加固作用。但应注意灌满并达到一定密度。

(4)桩基础法:当土洞埋深较大时,可用桩基处理,如采用混凝土桩、钢桩、砂桩或爆破桩等,除提高支承能力外,还可挤密土层和改变地下水渗流条件。

(5)排导法:由于地下水的活动可溶蚀、冲刷或潜蚀洞壁和洞顶,造成裂隙和洞体扩大或洞顶坍塌,因而应防止地表水入渗,可采用截排水措施将地表水引导到塌陷区以外。

三、小结

近年来,广西针对岩溶山区现状,有关部门已经着手开展各项攻克岩溶山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防治、干旱区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合理开发与产业化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的岩溶生态重建技术方案,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与治疗方法,减低了岩溶地区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及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黎遗业,广西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形成及治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36) : 11941 – 119431。

[2]广西国土资源厅,广西地质环境公报[Z] 12002 – 20071。

[3]殷跃平,中国地质灾害减灾战略初步研究[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4,15 (2) : 1 – 81。

[4]丁俊,魏伦武,赖绍民等,我国西南地区城市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S) : 119 – 1221。

[5]李明辉,郑万模,陈启国,丹巴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探讨[J]. 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