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上求职遭遇东莞传销陷阱

合集下载

谨防误入传销,导致人财两空

谨防误入传销,导致人财两空
6
三、 误入传销陷阱后如何应对 1. 克服恐惧心理,沉着冷静很重要
7
误入传销后,不能做一 些过激的行为,如跳楼、拿 刀伤人等,这样非但不能解 决问题,反而让自己陷入更 危险的境地。只有沉着冷静, 才能与传销组织斗智斗勇、 巧妙周旋,最终化险为夷。
三、 误入传销陷阱后如何应对
2. 保持清醒的头脑
传销组织会对人进行洗脑, 这是传销组织控制参加者的最 有力手段,如果接受了洗脑, 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头脑必 须保持足够的清醒,任他吹得 天花乱坠,绝对不能上当。
如果暂时跑不掉,在 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就要 想办法伪装,骗取他们的 信任,等他们放松警惕后 再寻找机会逃离。
12
三、 误入传销陷阱后如何应对 7. 坚决报警
一旦脱离传销组织, 为人为己,都要马上报 警。
13
校园安全教育
8
三、 误入传销陷阱后如何应对 3. 记住地址,伺机报警
9
一旦误入传销组织, 首先要想办法偷偷报警, 或者告知自己的亲人朋友 帮助报警。但要掌握自己 所处的具体位置,或者观 察附近有没有标志性建筑, 以待救援。
三、 误入传销陷阱后如何应对 4. 找住机会逃跑
传销组织每天都有一些 户外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随 行的人可能相对较少,此时 如果有机会,可迅速逃离。
校园安全教育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谨防误入传销,导致人财两空
• 传销是什么 • 如何判断对方是否是传销 • 误入传销陷阱后如何面对
2
2
【案例:“吃人”的传销窟窿】
孙延宇大学毕业后通过网络求职,在东莞找到一份“工作”。到东莞后,他被接到一出租 屋中才发现自己中了传销是孙延宇还是不改要离开的初衷。据犯罪嫌疑人供述,最后这次群殴过程足 足持续了几分钟。当晚11时许,孙延宇开始口吐白沫,两名传销骨干在医院扔下孙延宇,逃 之夭夭。

大学生网络诈骗的案例

大学生网络诈骗的案例

大学生网络诈骗的案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其中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要群体之一,也成为了网络诈骗的重要受害者。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几个真实案例来了解一下大学生在网络诈骗中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案例一,虚假招聘诈骗。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招聘信息,对方声称是一家知名企业,招聘条件非常宽松,待遇优厚。

小明急需找工作,便毫不犹豫地联系了对方,并按照要求填写了个人信息。

随后,对方要求小明交纳一笔“报名费”才能继续参与面试。

小明怀疑起来,但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推脱,最终小明还是被骗去了数千元。

案例二,虚假投资诈骗。

小红是一名理财小白,她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介绍了一种“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项目,对方还声称可以帮助小红实现财务自由。

小红被诱惑,便按照对方提供的联系方式进行了咨询,并最终被骗取了全部积蓄。

案例三,虚假情感诈骗。

小芳是一名大学生,她在一款社交软件上认识了一位貌美如花的“网友”,两人聊得很投机,对方渐渐表达了对小芳的好感,并提出见面的要求。

小芳感到十分开心,便答应了对方的邀约,并在见面时被对方以各种理由骗取了钱财。

以上案例只是冰山一角,大学生在网络诈骗中面临的风险还有很多。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范网络诈骗呢?首先,提高警惕,不轻信网上的虚假信息,特别是那些过于美好的承诺和诱惑。

其次,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在网上填写个人信息,避免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

再者,学会理性投资,不要被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项目所迷惑,理性分析和判断是防范诈骗的有效方法。

最后,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学会利用网络安全工具和技术,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

总之,大学生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不轻信网上的虚假信息,才能有效地防范网络诈骗,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能够让更多的大学生认识到网络诈骗的危害,增强防范意识,避免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大学生就业谨防求职陷阱

大学生就业谨防求职陷阱

大学生就业谨防求职陷阱大学生就业谨防求职陷阱篇1实例一:小王是某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一天接到了一家号称法国法马通(东莞)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电话,说在网上查到了小王的个人资料,觉得不错,给了一个网址,让小王自己了解一下公司的情况。

网址是法马通官方的网站。

接下来小王于骗子进行两次非常正规的电话录音面试,两周后接到通知:7。

18日去东莞培训三个月,之后回青岛黄岛开发区工作,培训期工资1800,包吃住,转正后2500左右,并留下了一位小姐的联系电话,让小王到东莞后电话联系她,她会告诉小王怎样去公司。

后来小王去公司的网站查看具体情况,搜到法马通中国的联系方式,打过去询问。

对方却告诉小王,那家联系他的人是骗子,已经骗了好多人。

知道受骗后,没有过去培训。

7.24日上午又接到东莞的电话,同一个人,同一个电话,换了另一家外企以莱特(东莞)电子有限公司的名义,继续骗人。

据小王称,此类情况,她的同学也遇到过不少,大部分都是借他人公司的名号来进行一些诈骗活动。

而且进入正规公司是需要正规的面试程序,只凭所谓的电话录音面试就被录用,这种方式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大学生们还需要注意,如果接到某公司的应聘通知,务必要通过正规的渠道多收集一些对方公司的情况,以及联系方式。

主动与对方联系沟通,以防此类招生陷阱。

实例二:皮包公司高职诱惑骗培训费一天,小薛接到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的电话,竟然被告知她已被该公司录取为“储备经理人”。

小薛在兴奋之余不免纳闷,自己从未向该公司投送简历过呀?他们怎么会知道自己的电话?但小薛还是兴冲冲地来到该公司,可去过方知,原来是该公司从某招聘网站上的公开资料里“选”中了自己。

而所谓的预先被录取的职位“储备经理人”则被换成了“理财专员”记者采访应届毕业生小刘同学时,他告诉记者,上个月他接到某公司的面试通知,于是高兴地到该公司参加面试。

一番面试后,该公司并没有当时就向他收取培训费,只是说让他先试用一段时间,然后再考虑是否录取他。

大学生在找工作中如何识别传销骗局

大学生在找工作中如何识别传销骗局

大学生在找工作中如何识别传销骗局传销于上世纪90年代初传入我国,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且愈演愈烈。

近年来,传销活动受害者的层次有所提高,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特别是大学生也深陷其中,全国发生了多起大学生陷入传销组织的事件。

这不仅危及校园安全稳定局面,更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大学生在找工作中如何识别传销骗局一、传销定义在国家颁发的《禁止传销条例》中,对传销进行了一个概念的定义: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以下几种行为属于传销行为:1、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奖励和其他经济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2、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3、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二、现在我国每年大学生毕业大约700多万,海外留学归来的200多万,所以找工作就成了目前社会的难题之一。

但社会上出现了很多针对大学生找工作的骗局。

这些骗局大多以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等为由,诈骗大学生的钱财,还有一种骗局,使大学生堕入难以挣脱的深渊,这就是传销,下面介绍常见的几种情况:以前熟或不太熟的同学、同事、同乡、朋友、亲戚给你打电话,非常热情的邀请你去广西、贵州、河北、安徽、山东、江苏等地旅游,或是声称他现在找到一个非常好的投资项目、工作机会等等,让你尽快赶去,晚了就来不及了。

你在网上投过简历,或以别的方式发布过求职信息,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说他们公司看到了你的简历,觉的你很符合他们公司的条件,他们公司如何如何好,待遇福利如何如何高,要你尽快去面试。

大学生就业骗局案例(转)

大学生就业骗局案例(转)

大学生就业骗局案例寒假即将开始,2008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暂告一段落,在前一段的招聘高潮中,有不少人找到了工作,也有不少同学受过骗。

骗子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

下面是几位受骗毕业生的经历,希望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借前车之鉴,谨防受骗。

押金陷阱案例一:长春市某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张某从10月中旬起已投出了60多份简历,均石沉大海。

11月20日,张同学打开自己的邮箱,发现了一封来自广东省粤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回信,信的大概意思是:企业看到她的个人简历之后十分满意,已决定录用她,并为她建立了个人档案,2006年毕业之后,即可到该公司上班,工资待遇每月3000元。

为了避免张同学进行多项选择,公司决定先向她收取200元的抵押金,并附上了公司的账号。

“当时我真的太高兴了,就像看到了曙光,我一直就想到南方发展。

看到要求交抵押金时,我确实犹豫了,但是转念又一想,不能因为200元钱而失去这么好的机会啊,所以第二天我就把钱汇过去了。

当我在23日打那个公司的电话询问钱是否到账时,发现所有的电话不是关机就是占线,直到现在,我也没有联系到这家公司。

”张同学说。

案例二:江西省南昌市某高校学生小刘在日前看到一则招聘兼职办事员的广告,便按照广告上的信息来到了人才交流中介广场,并缴纳了30元的报名费。

在经过了一家科技公司所谓的“面试”后,又向中介缴纳了200元的中介费。

与该科技公司签订合同时,对方称必须要交300元的押金,否则就不签合同。

接下来的3天“锻炼期”内,招聘单位让他每天走访30家化妆品店,统计近10类资料,并提交工作报表、不少于1000字的工作记录。

小刘觉得自己无法完成,提出要中止合同,用人单位即以违约为由,扣下了300元押金。

类似的问题不止出现在小刘一个人身上,记者在调查时发现,不少大学生都有在应聘时遭遇陷阱的经历。

一些单位利用大学应届毕业生把个人资料公开于各大招聘网站上的做法,主动致电求职人称其已被选中,待大学生上门面试时才发现该公司承诺的“理财专员”、“营销助理”,其实只是一些无任何权益保障收入、全靠推销提成的“保险推销员”、“服装售货员”。

网上求职,小心掉入传销陷阱

网上求职,小心掉入传销陷阱

月 ,他在 网上看到京源机 械有 限
公 司 急 招 员 工 ,就 按 上 面 的 电话
打过去。对方告诉李 中洋 , 刚好 有

千方百计挖掘就业 岗位 , 让大学生 实现安全就业。 要想从根本上杜绝 传销 向大学 生渗透 ,还 有赖于 工 商、公安和教育等部 门协 同配合 , 加强 日常监管 , 坚决打击各类传销 和 变相传销活动。 除了打击传统 的
专 毕 业后 发誓 不 找到 好 工作 就
不 回 家 。 20 09年 2月 , 玉 莲 接 周 到 张 立 新 的 电话 , 他 在 网 吧 遇 说 到 同 学 张 健 , 人 在 网上 找 到 好 俩
留心 ,认真核实真假后再决定是 否前往应聘。 否则 , 一不小心就可 能掉入传销陷阱。
蒙古 自治 区开鲁县 的李兵正 为找
交 了 30 90元钱 , 并被 晋升为 “ 领 导 ”专门负责通过 网络网罗那些 , 急于找工作 的人 , 大谈 自己的“ 致 富秘笈”诱骗他们一个个掉入 陷 , 阱。2 0 年 1 月 , 08 2 李兵和其他成 员一起 因非法拘禁 落入 法 网 , 后
: 墨

法 苑 观 察 .法 苑 观 察 .
0获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属 |建 j
网上 求职 , 心掉入传 销 陷阱 小
在 当前就 业压力增大的形势 下, 一些传销组织趁机抬头 , 通过
网络将 黑 手伸 向外 出务 工 人 员和 大 学 生 。这 一 动 向应 当弓起 有 关 I 部 门和 高 校 重视 。 对 于外 出 务工 人 员和 大学 生 来说 , 网络 求 职 一定 要 慎 之 又慎 。 如 果看 到某 个 公 司 的招 聘 信 息或 接 到 用人 单位 的邀请 电话 ,不管 对 方开 出多高 的薪 酬 ,都 请 务必

大学生求职陷阱有哪些

大学生求职陷阱有哪些

大学生求职陷阱有哪些大学生求职陷阱有哪些,你了解过有什么样的求职陷阱容易让我们陷入其中吗?下面为大家介绍大学生求职陷阱,希望能帮到大家!陷阱一:“高薪”诱你搞传销一些传销组织和传销人员利用大学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在网上以高薪招聘为名引诱毕业生上当,一些求职者因不了解情况而受骗。

“只要你加入我们的团队,3个月后就拿到月薪3000元左右,随着你业绩的增加,你的工资将逐月增加。

”两位上当的学生称:他们与这家公司洽谈时,公司不看毕业证书,只填一张表格,随后便通知他们说被录用了,并准备带他们去广西、云南等地。

在去广西的途中,他们意识到是传销后,便在南下途中下车,逃了出来。

目前,传销骗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新的形式,值得大学生求职者注意和警惕:一是“跨省招聘”.一些传销组织和传销人员知道,网上诈骗在当地很难实施,因为当地人都熟悉情况,编造的谎言很容易被戳穿,而外省的求职者往往不了解当地情况,容易得逞。

二是“高薪引诱”.在网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时,提供所谓的好职位和高薪,引诱大学生求职者上当。

三是“共同创业”.一些传销人员为了引诱大学生求职者上当受骗,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时,向大学生伸出“橄榄枝”,表达共同创业的愿望,一些大学生求职者信以为真,结果受骗上当。

四是“网上恋人”.一些传销人员以在网上寻找恋人为名,诱骗大学生,一旦上当,便以各种理由拉其入伙。

陷阱二:高职诱惑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毕业生小薛同学向记者述说了自己求职受骗的经历。

一天,小薛接到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的电话,被告知她已被该公司录取为“储备经理人”.小薛在兴奋之余不免纳闷,自己从未向该公司投送简历过呀?他们怎么会知道自己的电话?但小薛还是兴冲冲地来到该公司,可去过方知,原来是该公司从某招聘网站上的公开资料里“选”中了自己。

而所谓的预先被录取的职位“储备经理人”则被换成了“理财专员”.经过一番培训后,小薛才知道,原来该公司把自己招来就是做保险业务员。

有多名大学生有这样的经历:广告上说是招聘“经理”,月薪1800元。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常见陷阱解析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常见陷阱解析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常见陷阱解析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常见陷阱陷阱1、不通过正规的渠道招聘人员招聘是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单位对该项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会派专人通过正规的局道招聘。

不要毫不防备的就把自己的简历等材料交给单位。

陷阱2、要求应聘者交纳“保证金”等费用刚参加工作,薪酬不高是正常的。

相反,如果出现一个不熟悉的单位提供高薪酬时,毕业生就应该引起注意,因为不少不法人员企图利用高新待遇的幌子,骗取毕业生所谓的押金,培训费,服装费等。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千万不要相信在工作的初期就很容易的获得高收入,对有些单位提出的所谓押金,培训费,服装费要敢于说不。

陷阱3、要求应聘者介绍他人加盟有些大学生因被骗而涉足非法传销,到头来后悔不已。

因此,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如遇到类似单位对你非常主动,把加盟后的前景说的异常振奋人心,并要你介绍朋友和同学一起加入时,就要想想这句老话: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陷阱4、不签订就业协议书就业协议书是传递毕业生人事关系的依据,如不签订就业协议,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户籍等人事关系就无法转入工作单位及所在的城市。

而这些关系的办理涉及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如办理社会保险,购买经济使用房,评审职称等。

因此,单位不予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对毕业生的工作,生活,职业发展是不利的。

毕业生应主动要求用人单位解决这些问题,并通过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协助办理人事档案,户口等关系的接收。

陷阱5、不将承诺写入合同用人单位对招聘中的内容并非必须承担履行义务。

作为毕业生,如想要招聘的那位兑现招聘广告中的承诺,最好将这些承诺写入双方的劳动合同条款中,由劳动法的约束力来督促用人单位向毕业生履行承诺。

陷阱6、窃取应聘者的私人资料或作品企业以选人为名,在笔试、业务考察等环节中让求职者撰写策划案、翻译文章,而这些都应是公司员工的本职工作。

除了把求职学生当免费劳力外,学生在简历中把自己的毕业设计和研究理念写得一清二楚,也让不少企业坐享其成。

大学生被骗的典型案例

大学生被骗的典型案例

大学生被骗的典型案例大学生因为年轻、缺乏社会经验,在社会上容易成为骗子的目标。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大学生被骗案例。

小明是一名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上大学的费用主要依靠家庭的支持。

一天,他在校园里看到了一份兼职广告,广告上写着“高薪兼职,时间灵活,无需经验”。

小明觉得这个兼职机会很好,可以帮助自己解决生活费的问题,于是他主动联系了广告上的电话。

通过电话,对方告诉小明这个兼职是为一家新开的电商公司担任推销员,他们只需要帮助销售他们的产品,销售额达到一定数额后,可以获得相应的提成。

小明对这个机会很感兴趣,觉得既能解决自己的经济困难,又能锻炼自己的推销技巧,于是他决定去面试。

面试那天,公司的招聘负责人对小明说他们并不要求任何工作经验,只需要他有积极的态度和动力。

然后,他给了小明一份合同,要求他支付一笔入职费用,用来购买产品的样品。

拿到合同后,小明发现虽然上面没有金额,但是有一个签字处,表示自己同意支付相应的费用。

小明回到宿舍后,和室友商量这个事情。

室友看了合同后觉得有些不对劲,劝告小明不要轻易签字,并且上网搜索了一些信息,找到了类似的骗局案例。

室友把这些信息告诉了小明,提醒他谨慎对待。

小明最终相信了室友的话,决定不签合同。

他打电话告诉公司的招聘负责人自己有所顾虑,不准备参加这个兼职了。

对方十分不屑地回答,“你这机会白白错过了”,然后挂断电话。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被骗的典型特点。

首先,大学生因为缺乏社会经验和对利益的渴望,容易贪图一时的小利而忽视潜在的风险。

其次,骗子常常利用诱人的兼职机会、高薪诱惑来引诱大学生上当。

最后,要引起大学生的重视,需要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经济困难也应该找一份正规的工作,切忌投机取巧。

因此,大学生需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和警惕性,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给予的承诺,尤其是涉及到一些金钱交易的情况。

遇到有可疑的兼职,应该先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核实,以免上当受骗。

同时,学校和社会应该更加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

大学生误入传销陷阱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大学生误入传销陷阱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大学生误入传销陷阱案例分析及其启示内容摘要,本文报告了一起毕业生误入传销陷阱、并被成功解救的案例,围绕此案例分析了近年大学生屡陷传销组织的原因,从加大思想教育、重视就业指导、健全管理体系三方面,探讨了高校如和防控大学生参与传销活动关键词,大学生传销防控一.案例简介2016年某日,大四毕业生李某与高中同学张某外出吃饭,张某利用其即将毕业,求职心切的心理,以介绍工作为名,将李某骗到廊坊一个偏僻乡村,以,W习“网络直销知识”,参加入职考试为由限制了李某行动,电话也被控制,无法随意接打电话,并且有人跟随监视,此时该生意识到可能陷入了传销。

当辅导员和李某宿舍同学发现其未按时返校时,数十次给李某打电话,发现其语气与往常有异,怀疑其可能遇到危险,严厉警告李某身边人员校方已报警,要求立刻送其安全回校。

另一方面,辅导员通过李某家长联系到张某父亲,说明了情况,张某父亲事先并不知道儿子进入传销组织,在得知事情真相后开始不断联系张某,要求他马上送李某回校,张某因家里压力发生动摇。

加上李某回校意志坚定,不肯妥协,传销组织人员迫于压力不得不将李某送至火车站,1放其回校二.案例分析在本案例中,李某最终能够逃离传销组织,回到学校继续学业,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李某对传销组织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性和违法性,在意识到陷入其中后,能够坚决抵制加入传销组织。

二是学校老师和同学反应迅速,在发现异常问题后,及时报警寻求帮助,不放弃与学生的主动联系工作,采取了适当措施以推进搜寻救助工作的进展。

三是李某和张某的父母对传销组织有一定的了解和警惕性,在情况发生后能积极配合学校和警方的工作,共同展开救助工作。

李某是幸运的,在多方通力合作下,成功逃离传销组织,但纵观整个案例始末,还是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也从一些方面揭示了近些年大学生屡陷传销组织的原因1.大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求职心切易上当。

从学生自身角度来看,一是常年生活在校园中,接触到的人和事情都相对比较简单,容易相信人,社会实践活动较少,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陷阱的能力。

《校园安全教育》第八章

《校园安全教育》第八章
9
第一节 实习和就业陷阱,不得不防
二、如何防止实习和就业被骗
2、及时求助:如果发现误入 某个实习和就业陷阱,要及时求助 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或当地相关劳动 部门,并且及时报警。
10
第二节 谨防误入传销,以防人财两空
11
第二节 谨防误入传销,以防人财两空
【案例引入——“吃人”的传销魔窟】
某学校毕业生孙延宇误入传销陷阱,因为拒绝加入传销组织,孙延宇遭到群殴,最终身亡。 孙延宇从学校毕业后通过网络求职,在东莞找到一份“工作”。到东莞后,他被接到一出租屋中才 发现自己误入了传销魔窟,当晚,他一度逃出魔窟,但很快就被抓了回来。随后,传销人员开始对孙延 宇进行洗脑,但孙延宇始终抗拒。 最后,有些失去耐心的传销人员与孙延宇展开协商,可孙延宇还是要求离开。据犯罪嫌疑人供述: 该组织管理人员安排了数名传销人员合力把孙延宇的头部一次次摁进装有洗衣水的脸盆内,以便让孙延 宇冷静。可是孙延宇还是不改要离开的初衷。 孙延宇当时已经瘫倒,管理人员有些放松警惕,这时孙延宇突然起身试图冲出房门。慌乱之际,有 人用手臂勒住孙延宇的喉咙,有人用膝盖撞击孙延宇的脊椎骨,还有人从旁侧踢孙延宇的腿部和肋骨。 据犯罪嫌疑人供述,这个群殴过程持续了几分钟。晚上11时许,孙延宇开始口吐白沫,两名传销骨 干在医院扔下孙延宇,逃之夭夭。 医院方面当即报警。警方马上介入调查,次日凌晨,警方找到了涉事出租屋,相关人员全部被逮捕。
校园安全教育
目录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ONTENTS PAGE
抵制诱惑,坚决维护国家安全
3
实习和就业陷阱,不得不防
目录
1
2
谨防误入传销,以防人财两空
2
第一节 实习和就业陷阱,不得不防
3

网络求职诈骗陷阱假冒企业和虚假面试的骗局

网络求职诈骗陷阱假冒企业和虚假面试的骗局

网络求职诈骗陷阱假冒企业和虚假面试的骗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寻求就业机会。

然而,网络求职也给求职者带来了一些隐患。

网络求职诈骗,特别是假冒企业和虚假面试的骗局日益增多。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网络求职诈骗的陷阱和如何识别这些骗局。

一、网络求职诈骗的陷阱网络求职诈骗的陷阱有很多种,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陷阱:1. 假冒企业发布虚假职位有些骗子会伪装成知名企业或著名招聘网站,在网络上发布虚假职位。

他们通常使用真实的公司信息,但职位要求和薪资待遇异常诱人,以吸引求职者上钩。

一旦求职者投递简历,这些骗子就会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求职者的个人信息,从而进行其他欺诈行为。

2. 虚假面试和培训收费一些骗子会以面试或培训为名,向求职者收取高额费用。

他们会声称提供内部推荐或提供一些高薪职位的机会。

然而,这些面试和培训往往是虚假的,目的是为了敛财。

求职者一旦支付了费用,很可能得不到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3. 虚假简历和虚假推荐有些骗子会伪造求职者的简历和推荐信,以获取求职者的信任并获取个人信息。

他们会声称能够提供内部推荐,帮助求职者获得理想的职位。

求职者一旦提供了个人信息,骗子可能将其用于其他欺诈行为。

以上只是网络求职诈骗的一些常见陷阱,求职者需要保持警惕,避免成为骗子的受害者。

二、如何识别网络求职诈骗的骗局在面对网络求职诈骗时,求职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识别骗局:1. 仔细核实企业信息在回复招聘信息或投递简历之前,求职者应该仔细核实企业的真实性。

可以通过访问企业官方网站、查询相关新闻或与现任员工沟通来确认企业的合法性。

2. 警惕过高的薪资待遇和不合理的职位要求如果一份职位的薪资待遇过高或职位要求与实际情况相差太大,那么很可能是一份虚假职位。

求职者应该审慎考虑这种职位,以免上当受骗。

3. 不轻易支付任何费用正规的企业通常不会向求职者收取面试费用或培训费用。

求职者应该警惕这种要求,并且在支付任何费用之前,应核实相关信息的真实性。

大学生求职被骗的案例

大学生求职被骗的案例

大学生求职被骗的案例作为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而有些不法分子也会利用大学生求职的心理进行欺诈。

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个关于大学生求职被骗的真实案例。

小明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他怀着对工作的渴望,开始了自己的求职之路。

在网上投递简历后,他很快接到了一家公司的面试邀请。

面试的过程非常顺利,公司表示对他很满意,并承诺给予他一份高薪的工作。

小明非常高兴,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份工作。

然而,当小明到公司报到后,才发现这家公司并不像他想象中的那样。

办公室破旧不堪,同事们看起来也很落魄。

更让他感到不安的是,公司要求他交纳一笔“培训费”,并称这是为了培训他的技能,但实际上却是一种欺诈手段。

小明感到非常气愤和绝望,他的求职之路因此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这个案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陷阱和骗局。

首先,一些不法公司利用大学生对工作的渴望,故意设置高薪诱惑,吸引他们前来应聘。

其次,他们往往会在面试过程中掩盖公司的真实情况,让求职者措手不及。

最后,他们会以各种名目要求求职者交纳费用,实际上是在进行诈骗。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提高大学生的求职意识和防范能力。

首先,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保持理性,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高薪诱惑,要对公司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

其次,面对面试时,要提高警惕,多和在职员工交流,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

最后,对于任何要求交纳费用的情况,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以免上当受骗。

总之,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高薪诱惑,以免落入陷阱。

同时,我们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打击这种欺诈行为,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求职环境。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给正在求职的大学生们一些启示和警示,让大家能够避免类似的陷阱和骗局,顺利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大学生兼职受骗案例分析

大学生兼职受骗案例分析

大学生兼职受骗案例分析大学生兼职市场一直都是一个热门话题,无论是为了缓解经济压力还是积累社会经验,很多大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

然而,兼职市场也存在着一些骗局,许多大学生在寻求兼职机会时不慎上当受骗。

本文将从实际案例出发,分析大学生兼职受骗的原因和应对之策。

案例一:网络兼职诈骗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一个看起来很靠谱的兼职广告。

网上招聘信息称,只需要通过手机上的某个应用进行简单任务即可赚取可观的报酬。

于是,小明下载了该应用,并跟着应用提示完成了第一次任务。

然而,小明再也没有收到过任务。

他试图联系工作人员,但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最终,小明不仅没有得到报酬,还丢失了一些个人隐私信息。

该案例中的骗局主要利用了大学生们对网络兼职的渴望和信任心理。

通过美化广告内容并通过虚假报道和假证明等手段,使骗子看起来非常可信。

然而,一旦有人上当受骗,他们往往很难追究到底。

应对之策:1. 提高警惕:要保持对各种兼职广告和招聘信息的警惕,尤其是那些报酬过高、任务过于简单或只需要提供个人信息的兼职。

2. 多方求证:在接受兼职之前,应通过多个渠道了解公司背景、业务情况等。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咨询老师或就业指导中心来获取更多信息。

3. 避免透露个人隐私信息:不轻易提供个人隐私信息,尤其是与财务相关的信息。

如果需要提供,应先确认对方的身份和合法性。

4. 及时举报:如果发现兼职存在骗局,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或当地警方举报,以便他们能够进一步调查和警示其他潜在被害人。

案例二:传销兼职骗局小红是一名大学新生,她在校园里听说了一个能够轻松赚钱的兼职项目。

这个项目声称可以通过销售产品来赚取高额利润,并且声称可以帮助她在短期内获得成功。

于是,小红被说服参与其中并支付了一笔参与费用。

然而,小红发现自己的朋友圈已经被这个项目所占据,她不再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其他的学习和兼职。

而且,她发现很多同学也加入了这个项目,进一步加剧了竞争。

最终,小红没有赚到钱,反而花费了不少金钱和精力。

大学生求职陷阱及防范

大学生求职陷阱及防范

大学生求职陷阱及防范又到毕业生求职季,由于应届生缺乏经验,许多公司会趁机钻空子利用应届生。

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的大学生求职陷阱及防范,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求职陷阱及防范(一)案例1:“招而不聘”马上就要从南京大学管理学院毕业的小张最近忙得四脚朝天,在各个招聘会上不断赶场,递出的简历大概就有300多份。

小张也陆续参加了一些面试,不过最终还是没有如愿找到工作。

小张说:“很多参加招聘会的公司根本就不打算招人。

有些是小企业借机来做宣传,还有一些就是走个形式而已。

我参加了好多场招聘会,经常能在招聘的企业中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每场招聘会都有很多人投递简历,他们怎么可能一直招不到人呢?”小张的疑问也反映了当前招聘市场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学校与招聘会主办方会审查企业的招聘资格,但他们也无法确认企业是否真的招人。

因此,这些问题还需要求职的大学生们自身多加注意。

北京仁能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著名职业咨询师谢伟老师认为,大学生在求职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要对企业的情况、招聘职位有全面了解,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或去相关服务中心咨询,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免费时费力,无功而返案例2:“变相收费”小谢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某专业大四的一名学生,他在网站上发现了郑州某电子公司的招聘信息,在和同学一起投递了简历之后又一起参加了公司的面试。

出乎小谢的意料,面试进行得十分轻松愉快,小谢和同学都很快通过了面试。

然后,公司的负责人让小谢和他的同学交200元的服装费。

小谢和他的同学商量,觉得钱不是很多,而且工作了之后应该能很快挣回来,于是就交了。

交钱之后,公司负责人与小谢他们约好一周后签订协议。

一周之后,小谢和同学来到这家公司所在的写字楼,发现已经是人去楼空。

这类打着招聘旗号的收费需要警惕,不能因为有些收费不高就接受了。

按照有关规定,招聘单位不得以招聘为由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因此,不管招聘单位是收取服装费、培训费,还是押金,求职者都应该坚定地说“不”。

东莞网络销售(传销)之地狱经历。教训啊

东莞网络销售(传销)之地狱经历。教训啊

正在找工作的同学和年轻人看过来。

免费下载转发《东莞网络销售(传销)之地狱经历》(深刻的教训)人生就是这样残酷,说不定那一天,我的人生就要随着改变,以前从未想过,象我这样的人还会进传销,但是这就是事实,谁也无法预料下一刻将会是什么。

命运就这样给你我开了这么一个大大的玩笑,我经常反省,是不是我以前太不懂得去珍惜眼前,不知道这个社会的无情。

但是不管怎样,我进去了,又出来了,这是一段特殊的经历,也许很多年后,我还会回想起曾经的种种。

自从网络销售(传销)出来后,我很长时间不敢面对这个社会,这个环境,总觉得自己与社会格格不入,特别是怎样去面对家人和朋友的眼光,曾经别人心目中的好儿子、好兄弟,好同事,怎么变成了这样,怎么会去做传销,都26、7的年龄了,难道还看不透,还看不明白。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是继续欺骗下去,说我在东莞工作,以前工作还可以,现在工作不好,自己不想干了,辞职了,还是和家人,朋友以实话告知,说我在传销中干了几个月,现在出来了。

我很怕他们用另样的眼光,用责备的口气对待我,我怕他们因为这一件事就否定了我的一切,否定了我的一生。

我徘徊了很多天,脑子里空荡荡的,不知道怎么想,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走,不知道该干什么,从东莞出来后,到了地方,亲戚,朋友,兄弟,经过思考后,我还是决定吧实话告诉他们,不管怎样,我也有勇气去面对,但是很久很久,我都没有从牢笼中走出来,还在自己的思绪中痛苦的生活,不知道接下来该去做什么工作。

今天我决定还是把经历发到博客中,希望其他朋友不要想我这样,进去容易,骗人一时也容易,可是那要是一辈子,都在谎言中生活,那是一件痛苦的事。

也希望大家看了后,有相同经历的人,或者正在经历的人,他们的朋友用心帮一帮,不要再追究他的过去,不要用有色的眼光去看待这一群人,他们也有他们的难处,他们也不想去经历,不想去欺骗朋友,家人。

让我们用爱心去关怀,让我们共同走去困境,重新去面对这个社会,重新去面对生活,传销在我们的人生中留下了足迹,使我们人生路转了一个大弯,但是我们要有勇气忘掉这段经历,从中获取点东西。

大学生求职被骗案例

大学生求职被骗案例

大学生求职被骗案例最近,我读到了一个关于大学生求职被骗的案例,被骗者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小李。

小李是一所著名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对于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他经过一番寻找后,找到了一家自称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公司,提供了一份诱人的工作机会。

小李兴奋地和公司的招聘人员取得联系,并进行了面试。

面试的过程很顺利,小李被告知通过了面试。

随后,公司要求小李先签订一份试用期合同,合同约定了工资待遇、工作岗位以及试用期的时长。

小李对于这份工作很满意,于是毫不犹豫地签署了合同,并按照公司要求交纳了一定数额的培训费用。

不久后,小李按照合同约定开始了工作,但很快他发现公司的实际情况并不是他之前所了解到的。

公司的所谓"互联网项目"并没有真正的开展,而是一伙骗子打着互联网公司的旗号,吸引了一大批刚毕业的大学生前来求职,并通过签订合同和收取培训费用来骗取他们的钱财。

小李非常失望和愤怒,他马上报警并寻求法律的帮助。

警方迅速介入,调查后发现该公司并没有合法的经营资质,其所提供的工作机会并不存在,完全是一场诈骗。

最终,骗子被警方抓获,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这个案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给了许多正在求职的大学生们一个警示。

虽然求职竞争激烈,但我们必须要保持警惕,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而轻易信任陌生公司。

在求职过程中,我们应该多方面地了解公司的背景和实力,避免上当受骗。

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该加大对求职骗局的打击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公司的注册和经营资质的审核,确保求职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总之,大学生求职被骗案例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贪图一时的利益而掉入陷阱。

只有合理明智地选择工作机会,才能真正走上成功的求职之路。

大学生求职警惕传销陷阱

大学生求职警惕传销陷阱

大学生求职警惕“传销陷阱”
随着毕业季的临近,一年一度的大学毕业生求职高峰期来临。

不少大学生急于找到工作,过于依赖网上求职,将简历发到网上,自己的个人信息也同时曝光,难保不会成为网络传销组织的“目
标下线”。

对此,玉林市公安局、工商局提醒广大求职者特别是
大学生求职者:某些网络传销组织假冒正规企业,在网络上进行
虚假招聘。

如果求职者在网上看到打着创业、高科技、电子商务
等旗号,以“网络营销”、“网络直销”、“网店加盟”等形式
从事网络销售工作的招聘信息,千万不可轻信,要多留个心眼。

如何甄别各种传销乱象,公安与工商机关给你支招:不管传
销组织如何变换手法伪装自己,只要同时具备以下两点就可以断
定涉嫌传销,一是让你交纳一定资金或购买一定数量的产品,获
得加入资格——“交入门费”;二是让你发展他人加入其中,形成
上下线的层级关系,并以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下线的数量所交纳的
资金或者销售业绩为计算报酬的依据——“拉人头”。

这种模式
实质就是涉嫌传销的违法犯罪行为,请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公安局、工商局还提醒:传销是违法行为,是政府明令禁止的,加入传销就是违法。

防范传销,远离骗局,最根本的还是要
克服贪欲,端正心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理性判断,切记天上
不会掉馅饼,不要幻想“一夜暴富”。

一旦发现传销活动,请及
时向发生地的公安、工商机关举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月7日,电话为0769-28364593、27079598的两位“人力资源部助理”分别通过电话对小闫进行了“二试”,随后自称刘先生的“人力资源部主管”(电话为0769-83590567,手机号:15812882855)对小闫进行了长达十几分钟的面试,面试内容包括心理测试,人生观、社会观、个人相貌、薪金要求等等,完后通知小闫可以到公司来进行培训,培训期为两至三周,培训合格即刻上岗,试用期工资为1600元/月,转正后为2400元/月,并包住宿和中午餐。
该团伙大约有上百人,分多处地点藏匿,而且每骗完一人便搬家。小闫逃出时同屋的十几人已在搬家。这伙人组织严密,精心编织骗局,抓住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就业急切的心理,诱骗其上钩,一旦获得“猎物”便迅速将其牢牢控制,然后在他们的授意下,编造与工作有关的谎言,让受骗者给家人打电话要钱!多则上万,少也要四五千元。
“中国反传销协会”会长李旭提醒:电话查询甄别公司真假
“不仅是东莞,广东一带打着网上招聘的幌子,专门骗人的传销组织很多,我们反传销协会接到过很多这样的举报,求职者进去后被限制人身自由,涉嫌非法拘禁,很难出来,”国内公益组织“中国反传销协会”会长、被誉为“中国反传销第一人”的李旭,在2月23日晚间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特别提醒,现正忙于求职的大学生们一定要当心。
在长达9天的“监禁”中,“天弘公司”的十几名员工轮番对小闫展开攻势,要求小闫“入会”并缴纳3800元“加盟费”。在和骗子的斗智斗勇中,小闫初步断定这是一个传销组织性质的诈骗团伙,其诈骗对象均为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而这些骗子大都为80后,有些本人也是“大学生”,并且也是被骗入伙的。
在和小闫同住的十几个人中,有山西人(六、七个),山东人(三个)、东北人(一个)、四川人(两个)、湖南人(一个)。在这十几人中,“刘先生”应该是分头目,该小团伙中得知姓名的有:专门负责接站的“左金”,四川绵阳人,另有一名来自四川内江的女子“春燕”,来自山西榆次的王全明、山西晋中的韩前进,山东青岛的姜涛、山东临沂的孙传伟、山东荷泽的“春香”,吉林的王吉等。在9天的“监禁”的生活中,小闫终于搞清楚,这伙人根本就是一个以“招聘”为名的传销组织性质的诈骗团伙。
李旭说,这几年,广东一带的传销组织,已经把传销对象转移到了网络的求职大学生,主要是抓住了这些人社会阅历不深,又想干一番事业,容易被控制、容易被洗脑的特点。
“现在很多传销组织通过网上招聘欺骗大学生,这帮骗子都比较‘专业’,模仿用人单位招聘面试等细节,很容易以假乱真,”李旭结合自己多年的反传销经验,给当先的网络求职者支招,可从以下两点识破传销骗局:
事实上,用小闫的话说,一进到“宿舍”,他就意识到自己上当了。三室一厅的屋子里,挤着十多个和他年纪相仿的男子,尤其是在进行所谓的“面试”时,一位自称主管的男子甚至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他们与东莞天弘没有任何关系。
小闫也想过逃跑,但没有可能。小闫说,“主管”禁止任何人外出,在屋内随时有人跟着,即使窗帘全部密封,也不准接近窗户,甚至上厕所时,也有2个彪形大汉紧跟其后。“第8天的时候,我屈服了。我昧着良心向家里骗钱,心如刀绞。”小闫说,第9天,家里打钱过来,4500元,他缴纳3800元的“加盟费”,得到一块破表,“所谓的瑞士金表,市面上可能20元都不到。”
回家之后,小闫也作了反省,他说自己被骗有种种原因,除了涉世经验不足外,主要还是自己求职心理太迫切,在北京处处碰壁之后,急于想证明自己,甚至连公司地址都不确定就匆忙南下了。
“要是我当时多一个心眼,事先打个电话去查一下,就不会发生后面那么多的事了”。小闫很后悔。
天弘(东莞)公司:“我们今年没有招聘应届大学生计划”
东莞非法传销组织以招聘为名诱骗应届大学毕业生
核心提示:
眼下正忙着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要注意了,如果你正在通过网络求职,又接到用人单位打来的电话,那么,请你务必详细核实对方身份及公司真假,再作出是否前往面试的决定,否则,你稍不留意就会落入那些精心伪装的传销组织网络。
日前,在新浪博客、凯迪等网络上,一篇题为《东莞非法传销组织以招聘为名诱骗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帖子正引来网友的关注,文中的主人翁小闫正是因为轻易相信网络求职,被传销组织骗来东莞,强关9天并交纳3800元的“加盟费”后,才得以脱身。
1月18日下午,小闫在缴纳了从家人那里“骗”来的3800元“加盟费”后,身心疲惫、惊慌失措的他甚至都来不及报警便踏上了东莞前往广州的汽车。
记者调查
受害者小闫:“我当时太想找到一份工作了”
小闫全名闫蔚蔚,男,22岁,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今年大学毕业。2月23日,记者电话联系到他时,小闫正在山西晋城老家四处寻找工作。
“说实话,这样的工资在北京的话,我可能看都不会看一眼。以北京的物价水平,这样的工资连温饱都无法解决。”小闫说,但在北京那段时间,找工作四处碰壁,但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我想,在北京耗着,干花钱,虽说开销都是我舅舅的,但心里很不是滋味。年龄也不小了,还不能自食其力,作为一个七尺男儿来说真是一种耻辱。再加上自己从来没有独自到过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所以决定去闯一闯。”
小闫上网搜索,搜到十多条“天弘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信息,这家公司曾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百家IT公司之首”,小闫同样搜到有关天弘(东莞)科技有限公司的信息。网上查完信息的小闫,觉得该公司应该是一家十分有实力的外企电子公司,而其在国内也有多家分厂,应该还不错!
1月6日,小闫给“天弘公司”的联络人回电话,对方当场对小闫做了简单的身份核实作为电话“初试”,随后不久便通知小闫已通过“初试”,可等待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另外两名助理进行二试。
“我当时太想找到一份工作了。”小燕说,早在去年12月中旬,他就离开学校,只身前往北京找工作,但二十多天的辛苦面试,却没有找到一家合适的用人单位。1月6日这天,自称天弘公司的人打电话给他,问是否能在去东莞参加培训,若通过培训,年后在北京或河北工作。工作是业务跟单,实习工资每月1200元,转正后每月1800元~2400元。
进到“宿舍”,小闫这才强烈地感到“上当了”!但此时的屋里有十几个人,这十几人马上将小闫“控制”起来,没收了小闫的手机。小闫想过“拼命”,但一想到家中生病的母亲,想到“我不能有个三长两短,让妈妈担心”便放弃了抵抗。
之后的9天时间,小闫再也没出过这个“宿舍”一步。
9天பைடு நூலகம்监禁”:缴纳3800元“加盟费”脱身
(记者:刘刚)
近期发现有不法分子冒用“Celestica集团天弘(东莞)科技有限公司”名义,通过小灵通或移动电话通知应聘者面试、入职或参加培训。为保障公司合法权益并避免应聘者受骗,本公司现在此郑重申明:公司唯一招聘电话为0769-22899333”,决不会用小灵通或移动电话与应聘者联系,谨防上当!
在“提示”的末尾,尤其强调,“2009年应届毕业生更应注意,公司已不再招聘应届毕业生,以免上当!”
民间公益组织“中国反传销协会”会长李旭提醒,东莞是传销组织利用网络招聘诱骗大学生落网的多发区,网络求职者应该提高甄别公司真假的能力,增强防骗意识。
网络发帖:大学生网上求职落入传销陷阱
“人力主管”神秘电话:小闫顺利通过电话“初试”
这篇题为《东莞非法传销组织以招聘为名诱骗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文章,全文4000余字,发帖者是在北京做自由摄影师的张先生。记者2月中旬电话联系到了张先生,张称,受害人小闫是他的外甥。
1月10日凌晨3点45分,小闫抵达东莞东火车站,在对方的指引下,于5点钟乘70路公交车前往东莞客运总站。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小闫到达东莞客运总站,等待一位叫“左金”的员工来接站。后被辗转带至莞城区莞太路二巷食品公司宿舍楼1号楼某单元(小闫没有记清单元号,只是说好像有个33#字样)5楼的一个房间。从此,小闫的噩梦便开始了……
马小姐进一步解释,该公司招聘主要通过两个途径,网上招聘在“卓博人才网”、现场招聘在“智通人才市场”,不管哪种途径,确定面试者,均只有唯一地点,那就是在位于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工业北路,金威啤酒厂斜对面,天弘(东莞)公司一号门。
“早在去年10月,确有一个山东青岛的学生家长打电话来公司,询问是否招聘,”马小姐说,但这还是首次听说有人打着该公司名义行骗,在本报记者的提示下,当天下午,天弘(东莞)科技有限公司在卓博人才网的招聘栏特意增加了一行醒目的“温馨提示”:
据张介绍,2009年1月5号,小闫接到一个女子的电话,声音甜美、极富亲和力,电话号码:0769-21297217,对方自称是天弘科技(东莞)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由于在智联招聘等求职网站上看到小闫的求职简历,认为其所学专业与该公司市场部所需符合,问小闫想不想到广东发展,并告知可以先上网查询一下公司信息再作决定。
最重要的是,在得知小闫想留在北京工作时,对方说公司正要在北京成立分部,上岗后可以考虑让小闫在北京分部就职!对方要求小闫在1月10号以前赶到公司参加培训,并承诺火车票报销60%,飞机票报销80%。
办公场所现身:一个关着十几个人的“宿舍”
张先生说,小闫通过几次电话交流,觉得对方几位工作人员十分友善、诚恳、周到,便有了去“试一试,不行再回来”的念头。1月8日晚11点56分,小闫踏上北京西开往深圳的K105次列车。
“我们今年没有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计划,”2月23日,记者致电天弘(东莞)科技有限公司(松山湖厂),该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主管马小姐介绍,受经济大环境影响,该公司从去年10月至今,从未公开过招聘,并且,2009年该公司暂无应届大学生招聘计划,那些打着“天弘公司”名义招聘的人或机构,肯定是骗子。
首先,上网查询公司的信息,注意区分真假公司。具体做法是,上当地工商局红盾网(或打12315)查询公司是否合法注册,也可打114查号台查询公司电话,打电话到该公司求证有无招聘信息发布。
第二,这样的传销组织一般都通过小灵通联系,有区号,所以很多人误认为是公司的座机号码,可打114求证,如果是小灵通就可以确定传销无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