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试题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93be098bcd126fff6050b6b.png)
#4 监测项目一般规定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应包括:1 支护结构。
2 地下水状况。
3 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4 周边建筑。
5 周边管线及设备。
6 周边重要的道路。
7 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相匹配。
应针对监测对象的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并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监测系统。
仪器监测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应根据表进行选择。
表建筑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表续表注:基坑类别的划分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执行。
(当基坑周边有地铁、隧道或其他对位移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及设施时,监测项目应与有关管理部门或单位协商确定。
巡视检查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宜包括以下内容:1 支护结构: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2)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3)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5)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6)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
2 施工工况: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4)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3 周边环境:1)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2)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3)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4)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
4 监测设施: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2)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3)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5 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的其他巡视检查内容。
巡视检查宜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锥、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巡视检查情况应做好记录。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58d8035964bcf84b9d57be8.png)
4 监测项目4.1 一般规定4.1.1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4.1.2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应包括:1 支护结构。
2 地下水状况。
3 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4 周边建筑。
5 周边管线及设备。
6 周边重要的道路。
7 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4.1.3 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相匹配。
应针对监测对象的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并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监测系统。
4.2 仪器监测4.2.1 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应根据表4.2.1进行选择。
表4.2.1 建筑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表续表4.2.1注:基坑类别的划分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执行。
4.2.2 当基坑周边有地铁、隧道或其他对位移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及设施时,监测项目应与有关管理部门或单位协商确定。
4.3 巡视检查4.3.1 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4.3.2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宜包括以下内容:1 支护结构: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2)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3)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5)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6)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
2 施工工况: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4)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3 周边环境:1)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2)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3)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4)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
4 监测设施: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2)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3)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5 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的其他巡视检查内容。
4.3.3 巡视检查宜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锥、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试题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3cb56efb0717fd5360cdc81.png)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试题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一、单选题1、开挖深度大于等于(A )的基坑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A、5mB、6mC、7mD、8m2、基坑工程施工前,应有(C )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
A、涉及方B、勘探方C、建设方D、施工方3、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不知,周边( B)应布置监测点。
A、中部、端部B、中部、阳角C、端部、阳角D、端部、阴角4、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 C )A、10mB、15mC、20mD、25m5、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当测斜管埋置在土体中,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 C )A、0.5倍B、1倍C、1.5倍D、2倍6、围护墙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极值处,竖向间距宜为( C )A、1m-3mB、2m-4mC、3m-5mD、4m-6m7、钢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指点间( B )部位或支撑的端头。
A、1/2B、1/3C、1/4D、1/58、每层锚杆的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 A )根A、3根B、4根C、5根D、6根9、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 D )A、10m-30mB、20m-40mC、30m-50mD、20m-50m10、水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 C )。
A、1m-3mB、2m-4mC、3m-5mD、4m-6m11、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 C )A、0.15mm/mB、0.2mm/mC、0.25mm/mD、0.3mm/m12、开挖深度为6米的一级基坑,现场进行检测的频率为( B )A、1次/1dB、1次/2dC、2次/1dD、3次/1d13、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累计绝对值超过( C )应进行报警。
A、20mmB、25mmC、30mmD、15mm14、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的变化速率超过( D )应进行报警。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试题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e29450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d.png)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试题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试题一、填空题1、为了在建筑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中做到安全适用、保护环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2、本规程适用于一般地质条件下临时性建筑基坑支护的勘察、设计、施工、检测、基坑开挖与监测。
3、基坑支护设计应规定其设计使用期限。
基坑支护的设计使用期限不应小于一年4、基坑支护设计时,对同一基坑的不同部位,可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
5、勘探点范围应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及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确定;基坑外宜布置勘探点,其范围不宜小于基坑深度的1倍;当需要采用锚杆时,基坑外勘探点的范围不宜小于基坑深度的2倍。
6、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时,对悬臂式排桩,支护桩的桩径宜大于或等于600mm;对锚拉式排桩或支撑式排桩,支护桩的桩径宜大于或等于400mm;排桩的中心距不宜大于桩直径的倍。
7、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时,支护桩的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2)桩的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400、HRB335级钢筋,单桩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宜少于8根,净间距不应小于60mm;支护桩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冠梁时,纵向钢筋锚入冠梁的长度宜取冠梁厚度;冠梁按结构受力构件设置时,桩身纵向受力钢筋伸入冠梁的锚固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对钢筋锚固的有关规定;当不能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其钢筋末端可采取机械锚固措施;(3)箍筋可采用螺旋式箍筋,箍筋直径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大直径的1/4,且不应小于6mm;箍筋间距宜取100mm~200mm,且不应大于400mm及桩的直径;(4)沿桩身配置的加强箍筋应满足钢筋笼起吊安装要求,宜选用HPB235、HRB335级钢筋,其间距宜取1000mm~2000mm;(5)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工艺时,不应小于50㎜;(6)当采用沿截面周边非均匀配置纵向钢筋时,受压区的纵向钢筋根数不应少于5根;当施工方法不能保证钢筋的方向时,不应采用沿截面周边非均匀配置纵向钢筋的形式;(7)当沿桩身分段配置纵向受力主筋时,纵向受力钢筋的搭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相关规定。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ebb053d6c175f0e7cd13767.png)
4 监测工程4.1 一般规定4.1.1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4.1.2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应包括:1 支护结构。
2 地下水状况。
3 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4 周边建筑。
5 周边管线及设备。
6 周边重要的道路。
7 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4.1.3 基坑工程的监测工程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相匹配。
应针对监测对象的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工程配套并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监测系统。
4.2 仪器监测4.2.1 基坑工程仪器监测工程应根据表4.2.1进行选择。
表4.2.1 建筑基坑工程仪器监测工程表续表4.2.1注:基坑类别的划分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执行。
4.2.2 当基坑周边有地铁、隧道或其他对位移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及设施时,监测工程应与有关管理部门或单位协商确定。
4.3 巡视检查4.3.1 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4.3.2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宜包括以下内容:1 支护结构: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2)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3)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5)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6)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
2 施工工况: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4)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3 周边环境:1)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2)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3)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4)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
4 监测设施: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2)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3)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5 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的其他巡视检查内容。
4.3.3 巡视检查宜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锥、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两套题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两套题](https://img.taocdn.com/s3/m/d09ebd4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f.png)
题库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重力式挡土墙抗倾覆稳定性验算时,倾覆力矩和抗倾覆力矩的圆心位置在什么地方?(A )(A)在墙趾点 (B)通过试算确定最危险滑动面圆心 (C)基坑面与墙身交点2、重力式挡土墙的抗倾覆、抗滑动、地基承载力和墙身强度等验算都满足要求时,是否可以认为该挡土墙是安全的?( C )(A)安全 (B)不安全 (C)不一定3、重力式挡土墙整体稳定性验算时,构成滑动矩的力是由何种力引起的?( C )(A)墙后主动土压力 (B)墙后主动土压力和水压力 (C)滑动土体的重力4、重力式挡土墙整体稳定性验算时,滑动与抗滑动力矩的圆心位置在什么地方?( B )(A)在墙趾点 (B)通过试算确定最危险滑动面圆心 (C)基坑面与墙身交点5、在砂性土地基上设计一重力式挡土墙,墙后地下水在地表处除须进行整体稳定、抗倾覆、抗滑动、地基承载力和墙身强度验算外,还应作何项目验算?( C )(A)地基沉降 (B)不均匀沉降 (C)渗透稳定6、悬臂板桩墙,最大弯矩位置发生在:(其中,Ka、Kp分别为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系数,pa为坑底处主动土压力强度,Ea为主动土压力合力)( C )(A)基坑地面处(B)土压力零点,即距坑底距离 (c)土压力零点以下7、成孔注浆型钢筋土钉墙的构造要求成孔直径宜取( A )。
(A)70mm-120mm (B) 20mm-70mm (C) 100mm-150mm8、排水沟的界面应根据设计流量确定,排水沟的设计流量应符合( B )规定。
(A)Q≤V/1.2 (B) Q≤V/1.5 (C) Q≤V/1.89、道路沉降监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且每条道路的监测点不应少于( C )个。
(A)70m,2 (B) 40m,5 (C) 30m,310、内支撑结构的施工与拆除顺序,应与设计工况一致,必须遵循( A)的原则。
(A)先支撑后开挖 (B) 先开挖后支撑 (C) 沿施工现场开挖11、墙后主动土压力分布形式是墙顶小,随着深度逐渐增大,因此,采用锚拉结构时,顶锚与底锚长度之间关系是(B)(A)顶锚短,底锚长 (B)顶锚长,底锚短 (C)顶锚、底锚不宜太长12、所谓刚性支挡结构,其特点是(B)(A)支挡结构侧向不发生位移(B)支挡结构本身不能承受弯矩和拉应力(C)具有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二、填空题(每小空1分,共20分)1、排桩采用(素混凝土)桩与(钢筋混凝土桩)间隔布置的钻孔咬合桩形式时,支护桩的桩径可取 800mm~1500mm,相邻桩咬合长度不宜小于(200mm)。
3-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考试试题(带答案)
![3-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考试试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79b499700abb68a982fbe4.png)
项目:岗位:姓名:《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试题一、单项选择。
(共10个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A )1.()应组织土建设计、基坑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及基坑工程施工与基坑安全监测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并应留存记录。
A.建设单位B.施工单位C.监理单位D.设计单位(D )2.当支护土层存在大于()m 的填土时,应通过实验提供填土的重度和抗剪强度实验结果。
A.1B.3C.4D. 2(C )3.施工单位应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施工安全专项方案,报监理单位审批后方可正式施工,同时报建设单位备案。
A.安监站B.建设单位C.监理单位D.设计单位(D )4.土钉支护应设置排水沟、集水坑、坑内排水沟离边壁宜大于()m;A.2.5B.1.5C.2D.1(D )5. 喷射混凝土作业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具,并避免直接接触液体速凝剂,不慎接触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A.手套B.安全带C.绝缘鞋D.防尘口罩(B )6.现场勘查的勘探点间距应根据地层复杂程度,结合原勘察报告和设计支护类型确定,宜为(),地层复杂时应加密勘探点;在基坑支护结构位置及基坑转角处应布置勘查点。
A.20m~30mB.20m~35mC.25m~35mD.20m~40m(B )7.下列不是安全专项方案应包括的内容是()。
A.工程概况B.施工组织方案C.施工方法和主要施工工艺D.基坑与周边环境安全保护要求(D )8.喷射混凝土作业中如发生输料管路堵塞或爆裂时,必须依次停止()。
A.送水、投料和供风B. 供风、投料和送水C.投料、供风和送水D. 投料、送水和供风(B )9.使用高速搅拌机的水泥浆搅拌时间不应小于()s;使用普通搅拌机的水泥浆搅拌时间不应小于()s,水泥浆从制备到使用完毕的时间不应超过()h。
A.30 90 3B.30 90 4C.35 90 3D.35 90 4(D )10.深基坑施工监测应包括()、周边重要建筑沉降、周边建筑物、地面裂缝、支护结构裂缝、坑内外地下水位。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试题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63fc381580216fc710afd7f.png)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一、单选题1、开挖深度大于等于(A )的基坑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A、5mB、6mC、7mD、8m2、基坑工程施工前,应有(C )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
A、涉及方B、勘探方C建设方D施工方3、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不知,周边(B)应布置监测点。
A、中部、端部B、中部、阳角C端部、阳角D端部、阴角4、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C)A、10mB、15mC、20mD、25m5、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当测斜管埋置在土体中,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C )A、0.5 倍B、1 倍C、1.5 倍D、2 倍6、围护墙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极值处,竖向间距宜为(C)A、1m-3mB、2m-4mC、3m-5mD、4m-6m7、钢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指点间( B )部位或支撑的端头。
A、1/2B、1/3C、1/4D、1/58、每层锚杆的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 3%,并不应少于(A )根A、3根B、4 根C、5根D、6根9、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D)A、10m-30mB、20m-40mC、30m-50mD、20m-50m10、水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C )。
A、1m-3mB、2m-4mC、3m-5mD、4m-6m11、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C )A、0.15mm/mB、0.2mm/mC、0.25mm/mD、0.3mm/m12、开挖深度为6米的一级基坑,现场进行检测的频率为( B )A 1次/1d B、1 次/2d C 2 次/1d D 3 次/1d13、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累计绝对值超过( C )应进行报警。
A、20mmB、25mmC、30mmD、15mm14、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的变化速率超过( D )应进行报警。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690fbc7453610661fd9f499.png)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共2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4 监测项目一般规定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应包括:1 支护结构。
2 地下水状况。
3 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4 周边建筑。
5 周边管线及设备。
6 周边重要的道路。
7 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相匹配。
应针对监测对象的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并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监测系统。
仪器监测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应根据表进行选择。
表建筑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表注:基坑类别的划分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执行。
当基坑周边有地铁、隧道或其他对位移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及设施时,监测项目应与有关管理部门或单位协商确定。
巡视检查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宜包括以下内容:1 支护结构: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2)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3)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5)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6)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
2 施工工况: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4)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3 周边环境:1)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2)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3)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4)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
4 监测设施: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2)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3)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5 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的其他巡视检查内容。
巡视检查宜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锥、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试题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8890858c1c708a1294a447b.png)
一、单选题1、开挖深度未超过( )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A:3m B:4m C:5m D:6mC P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2、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
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应经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认可,必要时还需与市政道路、地下管线、人防等有关部门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
A:甲方B:乙方C:xxD:第三方D P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3、监测项目初始值应为事前至少连续观测()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
A3 B4 C5 D6A P1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4、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应埋设在基坑开挖深度()倍范围以外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区域,或利用已有稳定的施工控制点,不应埋设在低洼积水、湿陷、冻胀、胀缩等影响范围内A3 B4 C5 D6A P1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5、巡视检查的检查方法以()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A目测B测量C检查D计划A P1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6、在监测对象内力和变形变化大的代表性部位及周边重点监护部位,监测点应适当( )。
A疏松B加密C放宽D缩小B P1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7、孔隙水压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受力、变形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
监测点竖向布置宜在水压力变化影响深度范围内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监测点竖向间距一般为( )m,并不宜少于3个。
A5~8 B2~5 C8~10 D11~13B P1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8、锚杆轴力计、钢筋应力计和应变计的量程宜为设计最大拉力值的()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F·S,分辨率不宜低于%F·S。
AA P2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9、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的初始值应在分层竖向位移标埋设稳定后进行,稳定时间不应少于( )周并获得稳定的初始值;监测精度不宜低于1mm。
完整版gb5049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资料
![完整版gb5049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a184caa90c69ec3d4bb7550.png)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2009-1-18 发布实施2009-9-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次目....................................................................................................................................................... 3 .总则1 .......................................................................................................................................................... 3 .2. 术语................................................................................................................................................... 3 .3 基本规定............................................................................................................................................ 5目项 4 监测................................................................................................................................. 5 规定 4.1 一般......................................................................................................................................... 6 4.3 巡视检查............................................................................................................................................. 6.监测点布置 5 ....................................................................................................................................... 6 5.1 一般规定....................................................................................................................................... 8 5.3 周边环境................................................................................................................................ 8 6 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8 6.1 一般规定............................................................................................................................... 9 水平位移监测6.2 ................................................................................................................................. 9 6.3 竖向位移监测......................................................................................................................10深层水平位移监测6.4 ........................................................................................................................................11倾斜监测6.5 .........................................................................................................................................11 6.6裂缝监测.........................................................................................................................116.7支护结构内力监测.....................................................................................................................................11土压力监测6.8.............................................................................................................................12孔隙水压力监测6.9...............................................................................................................................12地下水位监测6.10..............................................................................................................................12锚杆拉力监测6.11 .......................................................................................................126.12坑外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12. 7 监测频率...................................................................................................................................................13.8监测报警.............................................................................................................................15 9 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15 定一般规9.1........................................................................................................................................16 9.2 当日报表............................................................................................................................16阶段性监测报告9.3 .........................................................................................................................................16总结报告9.4...................................................................17墙(坡)顶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日报表样表附录A ...................................................................................18支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日报表样表附录B .........................................................19桩、墙体内力及土压力、孔隙水压力检测日报表样表C 附录.........................................................................................20支撑轴力、拉锚拉力监测日报表样表附录D .......................................................21 .附录E 地下水水位、墙后地表沉降、坑底隆起监测日报表样表...................................................................................................................22.巡视监测日报表样表附录F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GB50497-2009,自2009年9月1日起实施。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1)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1)](https://img.taocdn.com/s3/m/e3fed5a358fb770bf68a5532.png)
4监测项目一般规定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应包括:1支护结构。
2地下水状况。
3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4周边建筑。
5周边管线及设备。
6周边重要的道路。
7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相匹配。
应针对监测对象的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并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监测系统。
仪器监测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应根据表进行选择。
表建筑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表续表注:基坑类别的划分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执行。
当基坑周边有地铁、隧道或其他对位移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及设施时,监测项目应与有关管理部门或单位协商确定。
巡视检查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宜包括以下内容:1支护结构: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2)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3)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5)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6)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
2施工工况: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4)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3周边环境:1)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2)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3)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4)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
4监测设施: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2)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3)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5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的其他巡视检查内容。
巡视检查宜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锥、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巡视检查情况应做好记录。
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0d60c5d33687e21af45a9b1.png)
4 监测项目4.1 一般规定4.1.1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4.1.2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应包括:1 支护结构。
2 地下水状况。
3 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4 周边建筑。
5 周边管线及设备。
6 周边重要的道路。
7 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4.1.3 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相匹配。
应针对监测对象的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并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监测系统。
4.2 仪器监测4.2.1 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应根据表4.2.1进行选择。
表4.2.1 建筑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表续表4.2.1注:基坑类别的划分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执行。
4.2.2 当基坑周边有地铁、隧道或其他对位移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及设施时,监测项目应与有关管理部门或单位协商确定。
4.3 巡视检查4.3.1 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4.3.2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宜包括以下内容:1 支护结构: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2)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3)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5)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6)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
2 施工工况: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4)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3 周边环境:1)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2)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3)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4)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
4 监测设施: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2)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3)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5 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的其他巡视检查内容。
4.3.3 巡视检查宜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锥、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40955b08762caaedd33d4bd.png)
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3.0.1 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或者开挖深度小于5m但是现场地质情况和周边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3.0.2基坑工程设计提出的对基坑工程监测的技术要求应包括检测项目、检测频率和检测报警值等。
3.0.3 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
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需经过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等认可,必要时还需与基坑周边环境涉及的有关管理单位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
(第三方监测并不取代施工单位自己开展的必要的施工监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仍应进行必要的施工监测。
监测单位拟定出监测方案后,提交工程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应该遵照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监测等单位讨论审定监测方案。
当基坑工程影响范围内有重要的市政、公用、供电、通讯、人防工程以及文物等时,还应组织有相关主管单位参加的协调会议,监测方案经协商一致后,监测工作方能正式开始。
)3.0.5 按监测需要收集基坑周边环境各监测对象的原始资料和使用现状等资料。
必要时可采用拍照、录像等方法保存有关资料或进行必要的现场测试取得有关资料。
3.0.7 下列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应进行专门论证:1 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的基坑工程2 临近重要建筑和管线,以及历史文物、优秀近现代建筑、地铁、隧道等破坏后果很严重的基坑工程。
3 已发生严重事故,重新组织施工的基坑工程。
4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一、二级基坑工程。
5 其他需要论证的基坑工程。
3.0.8 监测单位应严格实施监测方案。
当基坑工程设计或者施工有重大变更时,监测单位应与建设方及相关单位研究并及时调整监测方案。
4.1.2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应包括:1 支护结构。
2 地下水状况。
3 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4 周边建筑。
5 周边管线及设施。
6 周边重要的道路。
7 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5.2.1 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均应布置监测点。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试题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939b828f12d2af90242e6eb.png)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试题《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一、单选题1、开挖深度大于等于(A )的基坑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A、5mB、6mC、7mD、8m2、基坑工程施工前,应有(C )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
A、涉及方B、勘探方C、建设方D、施工方3、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不知,周边(B)应布置监测点。
A、中部、端部B、中部、阳角C、端部、阳角D、端部、阴角4、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C )A、10mB、15mC、20mD、25m5、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当测斜管埋置在土体中,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C )A、0.5倍B、1倍C、1.5倍D、2倍6、围护墙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极值处,竖向间距宜为( C )A、1m-3mB、2m-4mC、3m-5mD、4m-6m7、钢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指点间(B )部位或支撑的端头。
A、1/2B、1/3C、1/4D、1/58、每层锚杆的B、4根C、5根D、6根9、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D )A、10m-30mB、20m-40mC、30m-50mD、20m-50m10、水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C )。
A、1m-3mB、2m-4mC、3m-5mD、4m-6m11、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C )A、0.15mm/mB、0.2mm/mC、0.25mm/mD、0.3mm/m12、开挖深度为6米的一级基坑,现场进行检测的频率为(B )A、1次/1dB、1次/2dC、2次/1dD、3次/1d13、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累计绝对值超过(C )应进行报警。
A、20mmB、25mmC、30mmD、15mm14、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的变化速率超过(D )应进行报警。
新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新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ca0703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1.png)
4.1普通规定4.1.1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4.1.2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应包括:1支护结构。
2地下水状况。
3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4周边建造。
5周边管线及设备。
6周边重要的道路。
7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4.1.3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相匹配。
应针对监测对象的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并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监测系统。
1.1.2监测4.2.1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应根据表421进行选择。
表421建造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表-2002执行。
4.2.2当基坑周边有地铁、隧道或者其他对位移有特殊要求的建造及设施时,监测项目应与有关管理部门或者单位商议确定。
1.1.3检查4.3.1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4.3.2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宜包括以下内容:1支护结构: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2)冠梁、围楝、支撑有无裂缝浮现;3)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5)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6)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
2施工工况: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4)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3周边环境:1)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2)周边建造有无新增裂缝浮现;3)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4)邻近基坑及建造的施工变化情况。
4监测设施: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2)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3)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5根据设计要求或者当地经验确定的其他巡视检查内容。
4.3.3巡视检查宜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锥、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4.3.4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巡视检查情况应做好记录。
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一、单选题
1、开挖深度大于等于(A )的基坑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A、5m
B、6m
C、7m
D、8m
2、基坑工程施工前,应有(C )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
A、涉及方
B、勘探方
C、建设方
D、施工方
3、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不知,周边( B)应布置监测点。
A、中部、端部
B、中部、阳角
C、端部、阳角
D、端部、阴角
4、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 C )
A、10m
B、15m
C、20m
D、25m
5、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当测斜管埋置在土体中,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 C )
A、0.5倍
B、1倍
C、1.5倍
D、2倍
6、围护墙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极值处,竖向间距宜为( C )
A、1m-3m
B、2m-4m
C、3m-5m
D、4m-6m
7、钢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指点间( B )部位或支撑的端头。
A、1/2
B、1/3
C、1/4
D、1/5
8、每层锚杆的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 A )根
A、3根
B、4根
C、5根
D、6根
9、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 D )
A、10m-30m
B、20m-40m
C、30m-50m
D、20m-50m
10、水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 C )。
A、1m-3m
B、2m-4m
C、3m-5m
D、4m-6m
11、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 C )
A、0.15mm/m
B、0.2mm/m
C、0.25mm/m
D、
0.3mm/m
12、开挖深度为6米的一级基坑,现场进行检测的频率为( B )
A、1次/1d
B、1次/2d
C、2次/1d
D、3次/1d
13、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累计绝对值超过( C )应进行报警。
A、20mm
B、25mm
C、30mm
D、15mm
14、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的变化速率超过( D )应进行报警。
A、2mm/d
B、3mm/d
C、4mm/d
D、5mm/d
15、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累计绝对值超过( D )应进行报警。
A、10mm-15mm
B、15mm-25mm
C、25mm-30mm
D、
30mm-35mm
16、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的变化速率超过( B )应进行报警。
A、1-5mm/d
B、5-10mm/d
C、10-15mm/d
D、15-
20mm/d
17、地下水位变化累计值超过( D )应进行报警。
A、250mm
B、500mm
C、750mm
D、1000mm
18、地下水位变化速率超过( B )应进行报警。
A、250mm /d
B、500mm/d
C、750mm /d
D、1000mm/d
19、临近建筑物位移累计值超过( D )应进行报警。
A、4mm
B、6mm
C、8mm
D、10mm
20、临近建筑物位移变化速率超过( B )应进行报警。
A、1-3mm/d
B、2-3mm/d
C、1-4mm/d
D、2-4mm/d
21、裂缝宽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 A )。
A、0.1mm
B、0.2mm
C、0.3mm
D、0.4mm
22、裂缝长度和深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 A )。
A、1mm
B、2mm
C、3mm
D、4mm
23、地下水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A)。
A、10mm
B、15mm
C、20mm
D、25mm
24、支护结构内力可采用安装在结构内部或表面的( B )进行量测。
A、压力表
B、应力计
C、轴力计
D、传感器
25、裂缝长度监测宜采用( A )。
A、直接量测法
B、间接量测法
C、观测法
D、计算法
二、多选题
1、下列( ABCD )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应进行专门论证。
A、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的基坑工程。
B、已发生严重事故,重新组织施工的基坑工程。
C、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一、二级基坑工程。
D、其他需要论证的基坑工程。
2、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应包括( ABCD )。
A、支护结构
B、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C、周边建筑
D、地下水状况
3、建筑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 ABCD )要求。
A、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
B、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C、新、旧建筑或高、低建筑交界处的两侧
D、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
4、对同一监测项目,监测时宜符合下列( ABCD )要求。
A、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路线
B、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
C、固定观测人员
D、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5、当出现下列( ABCD )情况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A、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B、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速率较快
C、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基
D、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6、基坑工程监测必须确定监测报警值,监测报警值应满足( ABC )要求。
A、基坑工程设计
B、地下结构设计
C、周边环境中被保护对象的控制
D、地下水状况
7、基坑内、外地层位移控制应符合下列( ABCD )要求。
A、不得导致基坑失稳
B、不得影响地下结构的尺寸、形状和地下工程的正常施工
C、不得影响周边道路、管线、设施等正常使用。
D、特殊环境的技术要求
8、当出现下列( ABC )情况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A、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
B、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
C、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
D、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
9、监测分析人员应具有( AB )的综合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及时提供可靠的综合分析报告。
A、岩土工程
B、结构工程
C、工程测量
D、建筑施工
10、监测数据的处理与信息反馈宜采用专业软件,并应具备
( BCD )功能。
A、数据采集
B、数据处理
C、数据分析
D、数据查询
三、判断题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适用于一般土及软土建筑基坑工程监测,不适用于岩石建筑基坑工程以及冻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图和侵蚀性环境的建筑基坑工程监测。
(×)
2、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米或开挖深度小于5米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加呢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
3、一级基坑围护墙顶部水平位移宜测。
(×)
4、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不宜为共用点。
(×)
5、围护墙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极值处,竖向间距宜为3m-5m。
(√)
6、基坑内地下水为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
(×)
7、回灌井点观测井应设置在回灌井点与被保护对象之间。
(√)
8、每个基坑工程至少应有2个稳定、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
(×)
9、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0.25mm/m,分辨率不宜低于
0.02mm/500mm。
(√)
10、裂缝监测应监测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必要时尚应监测裂缝的深度。
(√)
夕,只因有你,
总有一些人牵肠挂肚难以忘记,
总有一些日子温暖甜蜜最为珍惜
从春夏到秋冬,从陌生到熟悉,
虽不能时时联系,却总在特别的日子想起你,七夕快乐,我的朋友。
七夕,只因有你,
因为有你,再苦生活也不觉得累,
再大的险阻也无所畏,
再大的波折也不担忧,
再痛的经历也会忘记,
因为有你,我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谢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是一种美丽的幸福,
更是我们情谊永远不变的纽带,
七夕快乐,我的朋友。
七夕,只因有你,
爱是种体会,即使心碎也觉得甜蜜,
爱是种感受,即使痛苦也觉得幸福,
爱是种缘分,即使分离也觉得快乐,
七夕到了,最真诚的祝福送给你,
七夕快乐,我的朋友。
七夕,只因有你,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单身人士找到爱的方向,
愿情侣们找到幸福的天堂,
愿夫妻找到温暖的避风巷,
愿岁月抚平生活的忧伤,愿爱的花瓣轻舞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