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螟的生活史及习性
(精选)小蜡螟的生活习性
小蜡螟的生活习性小蜡螟(Achroia grisella Fabricius)属鳞翅目,螟蛾科。
小蜡螟对蜜蜂为害不如大蜡螟严峻,但也会损坏未加保留好的巢脾。
本文来源39蜂疗网。
小蜡螟产的卵为水白色,2~3天后转成淡黄色。
孵化时,卵壳内的幼虫先将卵壳咬破成不整齐的圆孔,然后伸出头部,蚕食卵壳而出。
小蜡螟卵期4天。
孵化后幼虫即在蜂箱底板的蜡屑中生活,以后爬上巢脾为害粉脾祁子脾。
不同日龄的幼虫、其食量不同较大。
1~2日龄的幼虫食量微小,5日龄以上的幼虫食量大增,占其一生总食量88%以上。
幼虫的发育历期受外界气温与食料质量的阻碍,气温高,可缩短幼虫历期;深色巢脾,幼虫期短。
新巢脾和蜂蜡,发育迟滞,世代数减少。
幼虫发育时喜居有蛀屑覆盖的丝裹运洞内独自生活。
不象大蜡螟幼虫喜爱群居。
小蜡螟越冬多在保温物与箱底间或隔板间和箱内各角落,以老熟幼虫越冬,极小以前蛹或其他虫期越冬。
小蜡螟在福建一年可发生4~5代,每代历时2~个月。
每一年3月初越冬代幼虫开始羽化,11月底至12月初进入越冬休眠时期。
一样雌蛾蛹期7~9天,雄蛾蛹期略短一天左右。
小蜡螟的羽化要紧在下午,尤其以午后4~8时为羽化顶峰,午夜后至第二天午前一样不羽化。
羽化后的雄蛾,一样通过2~3小时即可交尾,最先只经半小时左右。
交尾前先是雄蛾跟随并围绕雌娥转动,几回振翅,嚓嚓作响,借以扩散性外激素,吸引雌蛾与其交配。
雌蛾有时也会略加振翅相呼应,有时静伏以待。
通常经30~40分钟,雄蛾会跃上雌娥反面,以腹端探讨,终与雌蛾腹端相接,形成头部相离的一字形。
即便受惊,雌雄蛾交配体也不易离开。
有的可在飞行中维持交尾状态。
雌雄娥交尾一样在午后5时至第二天早晨4时,以午后7~21时为交配顶峰,交尾—般仅为l0~15毫米,最短为2毫米50秒,最长可达7小时25分。
在正常情形下,雌蛾一生只交尾一次,有时在自然状态下,个别雌娥有多次交尾现象。
据观看,一只雄蛾在人为操纵下,可同6只雌蛾交配,而雌娥生殖力并未受阻碍。
一种大蜡螟实验室标准化养殖方法与流程
一种大蜡螟实验室标准化养殖方法与流程本发明涉及实验用昆虫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实验资源---大蜡螟实验室标准化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属鳞翅目、螟蛾科、蜡螟亚科昆虫,为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阶段。
蜡螟幼虫以巢脾为食,对养蜂业危害较大,此外还会危害毛皮和植物,常见危害蜂群的有大蜡螟和小蜡螟两种。
由于其生长周期短、食料来源丰富,易于大量繁殖等优点,近些年逐渐应用于医学、药学、农学等领域,如线虫学研究、农药开发、饵料加工等。
正是基于其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近些年来,对大蜡螟的养殖技术和饲料配方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
赵军(2010年)就以天然中蜂旧巢脾为饲料成功的进行了大蜡螟的饲养并进行了生物学观察研究。
黄诚华(2010年)等通过比较8种人工饲料配方对大蜡螟的养殖效果,确定了较为理想的大蜡螟养殖配方。
在自然界中,大蜡螟要完成一个世代需要约60-80天,一年仅能发生3代,其各个虫期的长短与季节变化有关,卵期一般为8~23天,幼虫期27~48天,蛹期9~23天,成虫期为9~44天。
蜡螟一般出现在3~4月,白天潜伏不活动,晚上活动,雌蛾与雄蛾在夜间交尾,然后潜入蜂箱里产卵,卵产于蜂箱的缝隙处或箱底的蜡屑处。
一只大蜡螟每昼夜产卵100~900粒以上,最多达1800粒。
一只雌蛾最多能活10~14天,卵经10天孵化,初孵化出的小幼虫体长不足1毫米,行动灵活、爬行迅速,每秒钟可爬行7~8毫米。
自然界中大蜡螟生长周期范围较广,生长速率不一致;且现有文献报道的饲养技术标准化程度较低,批间和批内大蜡螟个体差异较大;如需集约化养殖,标准化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温湿度、饲料配方、饲料添加量等均会影响大蜡螟的生长速率和个体大小;温度对于老熟幼虫的保藏效期影响较大;如果卵孵化盒的通气孔径过大则会造成刚孵化的幼虫逃逸,还会带来环境危害的风险。
小蜡螟的生活习性
小蜡螟的生活习性小蜡螟(Achroia grisella Fabricius)属鳞翅目,螟蛾科。
小蜡螟对蜜蜂为害不如大蜡螟严重,但也会毁坏未加保存好的巢脾。
本文来源39蜂疗网。
小蜡螟产的卵为水白色,2~3天后转成淡黄色。
孵化时,卵壳内的幼虫先将卵壳咬破成不整齐的圆孔,然后伸出头部,蚕食卵壳而出。
小蜡螟卵期4天。
孵化后幼虫即在蜂箱底板的蜡屑中生活,以后爬上巢脾为害粉脾祁子脾。
不同日龄的幼虫、其食量差异较大。
1~2日龄的幼虫食量微小,5日龄以上的幼虫食量大增,占其一生总食量88%以上。
幼虫的发育历期受外界气温与食料质量的影响,气温高,可缩短幼虫历期;深色巢脾,幼虫期短。
新巢脾和蜂蜡,发育迟滞,世代数减少。
幼虫发育时喜居有蛀屑覆盖的丝裹运洞内独自生活。
不象大蜡螟幼虫喜欢群居。
小蜡螟越冬多在保温物与箱底间或隔板间以及箱内各角落,以老熟幼虫越冬,极小以前蛹或其他虫期越冬。
小蜡螟在福建一年可发生4~5代,每代历时2~2.5个月。
每年3月初越冬代幼虫开始羽化,11月底至12月初进入越冬休眠阶段。
一般雌蛾蛹期7~9天,雄蛾蛹期略短一天左右。
小蜡螟的羽化主要在下午,尤其以午后4~8时为羽化高峰,午夜后至次日午前一般不羽化。
羽化后的雄蛾,一般经过2~3小时即可交尾,最早只经半小时左右。
交尾前先是雄蛾追随并围绕雌娥转动,频频振翅,嚓嚓作响,借以扩散性外激素,吸引雌蛾与其交配。
雌蛾有时也会稍加振翅相呼应,有时静伏以待。
通常经30~40分钟,雄蛾会跃上雌娥背面,以腹端探索,终与雌蛾腹端相接,形成头部相离的一字形。
即使受惊,雌雄蛾交配体也不易离开。
有的可在飞行中保持交尾状态。
雌雄娥交尾一般在午后5时至次日清晨4时,以午后7~21时为交配高峰,交尾—般仅为l0~15毫米,最短为2毫米50秒,最长可达7小时25分。
在正常情况下,雌蛾一生只交尾一次,有时在自然状态下,个别雌娥有多次交尾现象。
据观察,一只雄蛾在人为控制下,可同6只雌蛾交配,而雌娥生殖力并未受影响。
斑衣蜡蝉的生活史观察与防治技术措施
果农之友2022.8斑衣蜡蝉属同翅目、蜡蝉科,又名椿皮蜡蝉、花姑娘、灰花蛾、龙眼鸡、红娘子、樗鸡等。
常以若虫、成虫群聚危害,植株被害后嫩梢变得萎缩甚至畸形,其排出的分泌物极易诱发煤污病,进一步影响了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的时候树皮发生枯裂,引起树势衰弱甚至死亡。
因此对于斑衣蜡蝉的危害,应高度重视,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避免树木受到危害。
1生活史斑衣蜡蝉为不完全变态,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枝干或附近建筑物上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陆续孵化。
成虫、若虫均有群聚性危害的特点,10月下旬仍有少数成虫在活动危害。
若虫喜群集在树木嫩茎和叶背上,习性活泼、善于跳跃,以刺吸汁液危害。
若虫期很长,大约90天以上,低龄若虫体黑色,体背有许多小白点;大龄若虫呈红色,体背有黑色与白色相间的斑点。
若虫经过4次脱皮羽化为成虫,羽化期为7—10月。
成虫体长14~22毫米,翅展40~52毫米,8月中旬开始交尾产卵,飞行能力较弱,受惊扰后迅速跳离。
成虫善跳跃,就近在附近植物上跳跃穿梭、取食危害。
2危害特点2.1危害寄主广斑衣蜡蝉危害臭椿、香椿、葡萄、海棠、苹果、山楂、桃、杏、刺槐、苦楝、楸、悬铃木、女贞、合欢等近30种树木。
在经济林中尤其喜食臭椿、苦楝,在果园中喜欢危害葡萄、梨、猕猴桃等,在果园中是一种常见的害虫。
2.2群聚性危害斑衣蜡蝉吸食树木的汁液,若虫、成虫喜欢几十头呈一条直线排列,群集在树干上吸食危害,有时群集在叶背、新梢上危害,栖息时喜群集在树干基部。
群集性栖息、危害的特点非常明显。
2.3诱发煤污病蜡蝉通过刺吸树木汁液危害,刺吸式口器使树体产生伤口,病菌趁虚而入,造成多种病害流行发生。
分泌物粘着在叶片、树枝和果实上,招引蜜蜂、蝇类等飞虫前来,舐食分泌物,继而引发煤污病,造成树体二次伤害。
3发生规律斑衣蜡蝉在山东一年发生1代,此虫喜欢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以卵越冬(图1),翌年4月中旬卵开始孵化若虫,若虫寿命约3个月左右,刚孵化的若虫白色、体柔软,随虫体长大,体壁变硬、变黑并夹杂白色斑点,老龄幼虫蜕皮后,体背呈红色,其间掺杂有黑白相间的斑点。
蜡螟生物学特性研究
地区, 中国南 方发 生较 普遍 。小蜡螟 幼虫 刚孵化不 久 ,
即潜入 巢房 底部 吐丝后 , 同 自己的粪 便 围成遂洞 ; 连 它 蛀 食 含有 茧衣 的巢房 壁 , 致使 成批 的蜜 蜂幼 虫 或蛹 受
塞上棉 花 )每 天观察 1 , 录孵化 所需 天数 , 到不 , 次 记 直
士 19 ,1 85 ,5 3 . 4 ; 2  ̄1 条 件下 , 成 虫 、 、 虫 、 的 历 期 分别 为 6 1 6 ,. 土 2 6 ,3 9 4 ,22 . 5 6 士 . 3 1 . 士2 3 在 5 ℃ d 其 卵 幼 蛹 士 . 2 6 5 .4 5 士 . 2 1 .
士 08 ; 3  ̄1 . 6 在 0 ℃条 件 下 , 成 虫 、 、 虫 、 的 历 期 分别 为 8 -. 4 4 5+13 ,7 .O 6 5 12 。 握 了 蜡螟 的 d 其 卵 幼 蛹 42 9 ,. - . 22  ̄8 6 ,. 士 . 1 掌 - d
()成 虫 的形 态 、 5 习性观察 。 双 目解剖镜 下观察 在 其形 态 , 测量成虫 的大小 以及 它 的翅展 情况 。 并 将雌雄
蛾各 1只放 人容器 , 并放 人少 量巢 脾 , 天收集 1次 。 每 记
生 物 学 特 性 , 提 出 了 防治 方 法 。 并 关 键 词 : 螟 ; 物 学 ; 治 蜡 生 防
中 图分 类 号 : 8 5 9 ¥ 9. 文 献 标 识 码 :A
DOI 0 3 6 /.s n 1 0 — 2 0 2 1 . 3 1 :1 . 9 9 jis . 0 1 5 8 . 0 0 0 . 9 文 章 编 号 :1 0 — 2 0 2 1 ) 3 0 9 — 3 0 15 8 ( 0 0 0 — 1 8 0
大蜡螟对中蜂危害情况的观察
大蜡螟对中蜂危害情况的观察大蜡螟,一种常见的昆虫,对蜜蜂家族中的中蜂品种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探究大蜡螟对中蜂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观察和实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蜡螟对中蜂危害的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希望能引起广大读者的。
在春夏之交的傍晚,我们来到一处中蜂养殖场。
养殖场的经营者告诉我们,最近一段时间,他发现中蜂数量急剧减少,而蜂蜜产量也相应下降。
通过初步观察,我们发现了一些中蜂翅膀残缺不全,身体瘦弱,甚至有的已经死亡。
这些症状引起了我们的警惕,让我们开始怀疑是大蜡螟对中蜂造成了危害。
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测,我们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观察和研究。
我们首先了解了大蜡螟的生物习性和中蜂的生活习性。
大蜡螟是一种以蜜蜂为食的昆虫,而中蜂是蜜蜂家族中的一种,以采蜜和产蜜为主。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大蜡螟会寄生在中蜂的身体上,通过吸取中蜂体内的营养物质来生存。
大蜡螟对中蜂的危害表现在多个方面。
大蜡螟的寄生会导致中蜂发育不良,甚至死亡。
大蜡螟的繁殖会占用中蜂的生存空间和食物资源,使得中蜂数量减少。
大蜡螟还会传播一些疾病,使得中蜂容易感染并引发大规模死亡。
通过我们的观察和研究,证实了大蜡螟对中蜂确实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养殖户应该定期检查中蜂是否受到大蜡螟的侵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可以通过养殖其他品种的蜜蜂来分散大蜡螟的注意力,减少其对中蜂的危害。
加强蜂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大蜡螟对中蜂的危害不容忽视。
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加强防治和预防措施,保护中蜂资源和其他蜜蜂品种的生存环境。
同时,我们也需要深入了解大蜡螟和中蜂之间的生态关系,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在防治大蜡螟对中蜂的危害过程中,我们应注重采用综合手段。
除了采用药物治疗外,我们还应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保手段的研究与应用。
例如,可以利用大蜡螟的天敌如蜘蛛、寄生蜂等来控制其数量,同时结合良好的饲养管理,提高中蜂的抗病能力和生存率。
中蜂养殖技术|中蜂蜡螟的防治
中蜂养殖技术|中蜂蜡螟的防治蜡螟属鳞翅目,螟蛾科。
危害蜂业的蜡螟有大蜡螟和小蜡螟。
蜡螟的危害主要是在它们的幼虫期。
蜡螟属世界性害虫,几乎遍及全世界养蜂地区.蜡螟是蜂产品最重要的害虫,它们对中蜂危害特别严重。
大蜡螟只在幼虫期取食欒牌,危害蜂群封盖子,经常造成蜂群内的“白头蛹”,严重时白头蛹可达子脾数量的80%以上,即使勉强羽化的幼蜂也会因房底的丝线被困在巢房内。
一、大蜡蜞的防治1、预防方法在蜂群内,由于用药防治大蜡蜞存在困难并会污染蜂产品,所以应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利用大蜡螟的生活习性,在饲养管理上防止虫害的发生。
通常可采取维持强群蜂、不断地清理巢箱和利用新牌,可以有效防止大蜡螟的发生。
此外,及时扑打成蛾,清除箱内害虫的蛹、卵块和幼虫也是防治大蜡螟的一项重要措施。
2、治疗方法(1)物理防治:为防止药剂防治给蜂产品带来的污染,可将蜂具或蜂产品(如巢蜜)进行冷冻处理,在-6.7C冷冻4.5小时,-12.2℃ 下冷冻3小时和-15℃下冷冻2小时处理,可杀死各时期的大蜡螟。
此外,采取水泡脾、水没脾、水没蜂箱、框耳阻隔器等方法,也可减轻巢虫的危害。
(2)化学防治:药剂治疗主要针对贮存的樂牌,蜂群内的药剂防治则相当困难。
一般可采用36毫克升的氧化乙烯对巢脾熏燕1.5小时,可杀灭各个发有期的大蜡蜞。
用0.02毫克/升的二澳乙烯熏蒸巢脾24小时,也可杀灭各期大蜡螟。
此外,熏杀蜡螟常用的药物还有二硫化碳、冰醋酸、硫磺(二氧化硫)、澳甲烷。
二、小蜡螟的防治小蜡螟的防治主要是通过清理巢箱,利用新脾成生等方法,并及时扑打成虫,清除越冬幼虫以及蛹和卵。
其防治法与大蜡螟相同。
蜡螟的不同发育阶段
蜡螟的不同发育阶段蜜蜂在其生活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敌害。
有的是骚扰蜂群的正常生活,影响蜂群的繁殖,给生产造成危害;有的是破坏巢脾;有的是直接捕食蜜蜂,破坏蜂群。
蜡螟届鳞翅目,螟蛾科。
危害蜂群的蜡螟有两种,即大蜡螟和小蜡螟。
据39蜂疗网调查大蜡螟分布于全世界,小蜡螟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大陆。
蜡螟的幼虫称为巢虫,又称绵虫、隧道虫。
以幼虫危害蜂群。
不但蛀食巢脾,破坏蜂巢,而且穿蛀隧道,伤害蜜蜂的幼虫及蛹,造成“白头蛹”。
轻者影响蜂群的繁殖,重者还会造成蜂群的飞逃。
东方蜜蜂较西方蜜蜂受害严重。
蜡螟为完全变态昆虫。
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阶段。
1.卵大蜡螟的卵呈粉红色,短椭圆形,长约0.5毫米,宽约0.3毫米,卵壳较硬且厚,表面布有网状刻纹;小蜡螟的卵呈乳白色,短椭圆形,长约0.3毫米,宽约0.2毫米,卵壳较软且薄,表面布有不规则的网状刻纹。
2.幼虫大蜡螟的幼虫初孵化时似衣鱼状,体乳白色,长0.8—1毫米,前胸背板棕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3—25毫米,体呈黄褐色。
小蜡螟的幼虫初孵化时与2龄幼虫无形态差别,幼虫乳白色至黄白色,前胸背板呈黄褐色,较头部颜色略浅些。
体长0.7一0.9毫米,老熟幼虫体呈蜡黄色,体长15一18毫米。
3.蛹大蜡螟的蛹呈纺锤形,长12—14毫米,黄褐色,腹部近腹面有一对小刺钩,背面有两个排成一排大而扁平的齿状突起。
小蜡螟的蛹长8—10毫米.黄褐色,腹部末端具8根棘刺,成环状排列,其中腹面的4根较细小,背面的4根粗壮。
4.成虫大蜡螟雌蛾体长13一14毫米,翅棕黑色,翅展27—28毫米,前翅近长方形,外缘较平直,自肩角到臀角有一列锯齿状凸纹,翅色不均匀,翅中部近前缘处有一些紫褐色呈半圆形的深色斑,近顶角处前缘有一剑状灰白色斑,凸纹到内线间为黄褐色,靠内缘有两个紫褐色斑,翅的其余部分色浅。
下唇须突出于头的前方,头及胸部背面黄褐色;大蜡螟的雄蛾较小,头、胸部背面及前翅近内缘处呈灰白色,前翅外缘凹陷,略呈“v”字形。
大蜡螟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大蜡螟的特征及生活习性大蜡螟是螟蛾科蜡螟属昆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以东南亚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最普遍,幼虫会蛀食蜜蜂的巢脾并伤害蜜蜂的幼虫和蛹,蜂群受害严重时不得不弃巢迁飞,下面一起来看一看大蜡螟的特征及生活习性吧!一、形态特征大蜡螟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卵呈短卵圆形,长约0.3~0.4毫米,表面不光滑,颜色初为粉红,后转化乳白色、苍白色、浅黄,最后变成黄褐色;幼虫刚孵化时呈乳白色,稍大后背腹面转成灰和深灰色。
蛹白色,长约12~20毫米,直径约5~7毫米;成虫呈呈银白色,雌蛾体大,雄蛾体小。
二、生长发育大蜡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以东南亚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最普遍,生活史约2个月,最常可达6个月以上,一年发生3代,完成一个世代约需60~80天,各虫期的时间因季节、气候等不同而不同,其中卵期约8~23天,幼虫期约27~48天,蛹期约9~23天,成虫期约9~44天。
三、生活习性大蜡螟一般出现在3~4月,白天往往潜伏不活动,晚上活动特别频繁,雌蜡螟与雄蜡螟在夜间交尾,交尾后雌蜡螟潜入蜂箱中产卵,每昼夜可产卵100~900粒以上,最多达1800粒,卵经8~23天孵化成幼虫,幼虫长大后吐丝作网并在网中结茧化蛹,蛹羽化成蜡螟,雌蜡螟交尾后再产卵于蜂箱中。
四、危害论述大蜡螟主要以幼虫危害蜂群,幼虫俗称巢虫、棉虫等,事实上巢虫是中蜂最主要的敌害,主要危害弱群,危害方式是在巢脾上蛀食蜡质并伤害蜜蜂的幼虫和蜂蛹,蜂群受害轻时尚能自行抵御巢虫,但蜂蜜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影响,严重时蜂群往往因无力抵抗而不得不弃巢迁飞。
五、防治措施1、饲养强群:大蜡螟主要危害弱群,强群对巢虫有极强的抵抗力,因此防治巢虫最有效的办法是饲养强群。
2、清理蜂箱:大蜡螟产卵于箱底蜡屑处,箱底蜡屑为巢虫繁衍提供了条件,因此要定期清扫蜂箱中的蜡屑。
3、灭杀幼虫:大蜡螟以幼虫越冬,此时幼虫藏匿在巢脾或蜂箱缝隙处,因此可抓住这个有利机会灭杀幼虫。
大蜡螟有哪些形态特征
大蜡螟有哪些形态特征
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属鳞翅目,螟蛾科。
大蜡螟是蜂产品最重要的害虫,每年都给全世界专业养蜂者造成严重的损失。
本文来自39蜂疗网。
大蜡螟的形态具有如下特征:
1..幼虫刚孵化的幼虫呈乳白色,稍大后,背腹面转成灰相深灰色。
老熟幼虫体长可达28毫米,重量可达240毫克。
4.蛹茧通常是裸露,白色的,但有些茧也会被黑色粪粒或蛀屑包裹。
长达12~20毫米,直径5~7毫米。
结茧处常在箱底和副盖。
3.成虫雌蛾身体较大,平均重可达169毫克,体长20毫米左右。
下唇须向前延伸,使头部成钩状,前翅的前端2/3处呈均匀的黑色,后部l/3处有不规则的壳域或黑区,点缀黑色的条纹与参差的斑点,从背侧看,胸部与头部色谈。
3.雄蛾体形较小,重量也较轻。
体色比雌蛾淡,前翅顶端外缘有一明显的扇形区,颜色也相对较淡。
雌雄蛾的大小和颜色.根据不同幼虫食料变化也很大。
蜡质巢础培育出的二性蛾,颜色呈银白色,而以虫脾为食的蜡螟则呈褐色、深灰或黑色。
若大蜡螟幼虫饲料不好或低温条件,培养出的大蜡螟的个体很小。
3.大蜡螟卵呈短卵圆形,长0.3~0.4毫米。
表面不光滑。
卵颜色初为粉红,后转化乳白,苍白,浅黄,最后变成黄褐色。
卵块为单层,卵粒紧密排列。
大蜡螟——精选推荐
⼤蜡螟⼤蜡螟标签: 蜂病敌害⽬录· 1.分布· 2.危害· 3.形态特征· 4.⽣物学特点· 5.防治⽅法1.分布⼤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俗称⼤巢⾍。
是⼀种很常见的鳞翅⽬害⾍,属螟蛾科( Pyralidae),蜡螟亚科(Galleriinae)。
⼤蜡螟属世界性害⾍,⼏乎遍及全世界的养蜂地区。
它的分布主要受⽓候限制。
寒冷的地区,⼤蜡螟⽣活受限,分布少,危害很⼩;⽽在⽓候温暖的地区,⼤蜡螟繁殖迅速,分布⼴,危害较严重。
2.危害⼤蜡螟的危害主要包括两⽅⾯:⼀⽅⾯是对仓贮巢脾、蜂箱、花粉等的危害,另⼀⽅⾯是对蜂群的危害。
⼤蜡螟只在幼⾍期危害,其幼⾍主要以含蜂蜡的产品为⾷料,如巢脾。
由于在西⽅蜜蜂饲养过程中,有⼤量的巢脾需要贮存待⽤,⽽在贮存过程中容易受到⼤蜡螟的侵袭。
如果未得到及时的处理,⼤蜡螟会很快将⼤量的贮存巢脾吃净。
受害的巢脾,脾⾯凹凸不平,使许多巢脾失去使⽤价值。
贮存的巢蜜和花粉,也可能受到⼤蜡螟侵袭⽽丧失其商品价值。
当⽼熟幼⾍将要化蛹时,会⽤上颚在巢框或蜂箱等⽊质的蜂具上咬出⼩槽或钻蛀其中吐丝结茧,⽽使蜂具损坏。
对于蜂群来说,只要蜜蜂数量减少到⾜以暴露巢脾,蜡螟的滋长将不受阻碍,⽽东⽅蜜蜂受害远较西⽅蜜蜂严重。
西⽅蜜蜂有较强的护脾和清巢能⼒,除⼀些弱⼩群或⽆王群外,⼤蜡螟很少造成危害。
东⽅蜜蜂护脾⼒差,不论蜂群⼤⼩都可能受到相当严重的侵袭。
由于⼤蜡螟幼⾍在⼦脾房底部蛀⾷,⼯蜂为驱逐⼤蜡螟幼⾍⽽咬开封盖⼦房盖,使蜂群中⼤量封盖⼦被开盖呈“⽩头蛹”状,封盖⼦因此⽽损失,群势迅速下降,最终导致蜂群死亡或逃亡。
⼤蜡螟的危害,是东⽅蜜蜂蜂群逃亡的主要原因之⼀。
⼤蜡螟每年都给全世界专业养蜂者造成严重的损失。
据调查,美国由于⼤蜡螟造成的损失,1973年达300万美元以上.1976年约400万美元,蜡螟造成的损失接近美幼病所造成的损失。
大蜡螟对中蜂危害情况的观察
大蜡螟对中蜂危害情况的观察一、概述大蜡螟,又称大造桥虫或巢虫,是一种对中蜂养殖产生严重危害的害虫。
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大蜡螟对中蜂的威胁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通过对大蜡螟对中蜂危害情况的观察和研究,探讨其危害机制、影响因素以及防控措施,以期为养蜂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大蜡螟主要危害中蜂的幼虫和蛹,通过寄生在蜂巢内部,破坏蜂巢结构,导致蜜蜂幼虫死亡或发育不良。
同时,大蜡螟还会啃食蜜蜂储存的蜜粉,影响蜜蜂的正常生活和生产。
由于大蜡螟的隐蔽性和繁殖速度快,一旦发生危害,往往难以彻底根除,给养蜂业带来严重损失。
加强对大蜡螟对中蜂危害情况的观察和研究,对于提高中蜂养殖的效益和养蜂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大蜡螟对中蜂的危害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养蜂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 介绍大蜡螟和中蜂的基本信息大蜡螟,又称巢虫,是一种属于鳞翅目蜡螟科的昆虫。
它们主要寄生在蜜蜂的蜂巢内,以蜜蜂幼虫和蜂蜡为食。
大蜡螟的生活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其中幼虫阶段对蜜蜂的危害最为严重。
幼虫会啃食蜂巢的蜂蜡和蜜蜂幼虫,导致蜂巢结构受损,蜜蜂幼虫死亡,严重影响蜜蜂的正常生活和繁殖。
中蜂,又称中华蜜蜂,是我国特有的蜜蜂品种之一。
它们以采集花蜜为生,同时也有很强的筑巢能力。
中蜂的蜂巢结构紧密,蜂蜡质量好,因此也成为了大蜡螟的理想寄生场所。
中蜂的繁殖和生存受到大蜡螟的严重威胁,特别是在春季和夏季,大蜡螟的繁殖高峰期与中蜂的繁殖高峰期重叠,使得中蜂的受害情况更为严重。
了解大蜡螟对中蜂的危害情况,对于保护中蜂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大蜡螟对中蜂的危害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和研究,以期为防治大蜡螟提供科学依据。
2. 阐述研究大蜡螟对中蜂危害情况的重要性大蜡螟作为一种常见的害虫,对中蜂养殖产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研究大蜡螟对中蜂的危害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大蜡螟的生活习性、危害机制和传播途径,还能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大蜡螟如何防治(一)
大蜡螟如何防治(一)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属鳞翅目,螟蛾科。
大蜡螟是蜂产品最重要的害虫,每年都给全世界专业养蜂者造成严重的损失。
本文来自39蜂疗网。
在蜂群内,由于用药防治大蜡螟存在困难会污染蜂产品,所以应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利用大蜡螟的生活习性,在饲养管理上防止其发生,是一种较好的防治方法。
通过不断地清理巢箱和使用新脾可以有效防止大蜡螟的大发生。
此外,及时扑打成娥,清除箱内的蛹、卵块和幼虫也是防治大蜡螟的—项重要措施。
蜂场管理防治1.经常清理箱底和框槽的蜡屑,刮除框槽,框角旧蜡,旧框投锅煮沸,严禁散置蜡肩、赘蜡和余脾,铲除蜡螟滋生地。
2.抽出空脾,集中群势,利用蜜蜂的自卫力、结团护脾,免受蜡螟侵害。
3.结合中蜂喜爱新脾,厌恶旧脾的习性,常更换巢脾,采取加础筑造新脾,可减少蜡螟危害、降低其产卵量。
4.捕杀成娥与越冬虫蛹。
冬季扑杀蜂箱与巢脾裂缝以及保温物内的越冬虫蛹,减少翌年虫口基数。
春季成蛾羽化时,急早捕杀娥和卵块。
5.当子脾出现“白头蛹”时,可先清除“白头蛹”,跟踪寻虫。
若发现有淡色新鲜粪粒,说明幼虫在此附近,可加以挑杀。
若‘白头蛹”面积过大,可提出暴晒或熔蜡处理。
6.防治病虫害,避免杀虫剂毒害。
由于病虫害和杀虫剂毒害可削弱蜂群群势,因而应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和杀虫剂对蜂群的毒害。
7.贮存巢脾和巢蜜要严密定期检查并用药物和二氧化碳进行熏杀。
及时处理废旧巢脾,铲除成娥产卵利幼虫繁殖的基地,做到“脾不露箱,蜡勿露缸”。
8.更换对蜡螟异常敏感品种,不同品种蜂群,抵抗蜡螟能力有差异。
选择可维持强群,消巢力较强的品种进行饲养。
蜡螟养殖技术
蜡螟养殖技术蜡螟,又称蜡虫,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昆虫。
蜡螟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养殖技术相对简单,适合在室内环境进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蜡螟养殖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帮助养殖者达到更高的产出和效益。
一、设备准备蜡螟养殖的设备主要包括蜡螟箱、蜡螟虫源、蜂蜡、引诱剂等。
蜡螟箱应选用防腐材料制作,具备透气性和保温性能。
蜡螟虫源可通过购买或自行繁育获取,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周期短的蜡螟。
蜂蜡用于供蜡螟筑巢,引诱剂则用于提高蜡螟的产卵率和孵化率。
二、环境控制蜡螟养殖需要在恒定温度和适宜湿度的环境中进行。
理想的温度范围为25-30摄氏度,湿度控制在60%-70%的水平。
可以利用加热器和加湿器来调节温湿度,保持稳定的环境条件。
三、饲料供给蜡螟的主要饲料是蜜糖或果汁。
可以用小瓶或盘子将蜜糖或果汁放置在蜡螟箱内,供蜡螟自由觅食。
饲料的保鲜和更换需要定期进行,以确保蜡螟有足够的食物摄取和生长发育。
四、繁殖管理蜡螟的繁殖主要依靠雌性蜡螟的产卵和幼虫的孵化。
为提高繁殖率,可在蜡螟箱内铺设合适的产卵基质,如纸张或木片等。
同时,引诱剂的使用也是提高繁殖效果的重要手段。
定期检查蜡螟箱内的产卵情况,并根据需要将幼虫转移至新的养殖箱中,以避免过度拥挤。
五、防治病害在蜡螟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蜡螟群体疾病和寄生虫的问题。
为防治病害,应加强对养殖环境的消毒和清洁工作,并及时发现病害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隔离患病虫体、更换新鲜饲料等。
六、定期监测定期监测是保证蜡螟养殖效益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观察和记录蜡螟的生长发育情况、产卵和孵化率等指标,及时调整养殖措施,使养殖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同时,注意观察蜡螟是否存在异常行为或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七、收获和销售蜡螟的收获主要以幼虫为主,待幼虫取食至一定阶段后,可将其采摘并进行加工或直接销售。
对于蜡螟幼虫的加工,可将其制成虫草芝麻酱、虫草芝麻糊等高营养价值的产品,扩大其市场销售渠道。
一种小蜡螟实验室标准化养殖方法与流程
一种小蜡螟实验室标准化养殖方法与流程说起来这小蜡螟啊,真是个有意思的小东西,别看它个头不大,但要是养殖得当,那可是能给你带来不少惊喜的。
今儿个我就给你讲讲,咱们这实验室里头,怎么标准化地养殖这小蜡螟,保证让你听得津津有味。
首先啊,得有个合适的窝,咱给它起了个名儿,叫蜡螟箱。
这箱子可得讲究,得用防腐材料做,透气性和保温性能都得杠杠的。
你说这材料不好,小蜡螟住得不舒服,它还乐意给你干活儿?那可不行。
再来说说这蜡螟虫源,你可以买现成的,也可以自个儿繁育。
不过啊,要是自个儿繁育,那可得挑品种纯正、生长周期短的,要不这时间和精力都搭进去了,结果出来的蜡螟不争气,那可就亏大了。
这蜡螟啊,还爱吃蜂蜡,就跟咱们爱吃红烧肉似的。
你得给它备足了蜂蜡,让它筑巢,要不它可没心思给你产卵孵化。
还有啊,引诱剂也得用上,这玩意儿能提高蜡螟的产卵率和孵化率,你说神不神?环境也是关键,温度得恒定在25到30摄氏度,湿度也得控制在60%到70%,要不这小蜡螟可就不乐意了。
咱这实验室里头,加热器和加湿器可得常备着,随时调节温湿度,让小蜡螟住得舒舒服服的。
饲料也得跟上,小蜡螟爱吃蜜糖或者果汁,你就用小瓶或者盘子装着,放在蜡螟箱里头,让它自个儿觅食。
不过啊,这饲料也得定期保鲜和更换,要不小蜡螟吃了拉肚子,那可就不妙了。
繁殖这事儿,咱也得上心。
雌性蜡螟产卵,幼虫孵化,这都是大事儿。
你得在蜡螟箱内铺设合适的产卵基质,比如纸张或者木片,再用上引诱剂,提高繁殖效果。
还得定期检查产卵情况,及时把幼虫转移到新的养殖箱里头,要不这小蜡螟挤得跟罐头似的,它还乐意长?不过啊,养殖过程中也得防病害。
你得加强对养殖环境的消毒和清洁工作,及时发现病害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比如隔离患病虫体、更换新鲜饲料啥的,这都是必不可少的。
这养殖啊,还得定期监测。
你得定期观察和记录小蜡螟的生长发育情况、产卵和孵化率等指标,及时调整养殖措施,让养殖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要不这小蜡螟一有个风吹草动,你都不知道,那可不就晚了?说到收获啊,这主要以幼虫为主。
巢虫、蜡螟、棉虫、螨虫的区别
巢虫、蜡螟、棉虫、螨虫的区别
寄生虫是养蜂生产中最令养蜂人头疼的事情,危害轻时影响蜂群的正常发展和养蜂效益,严重时甚至能拖垮一个颇具规模的养蜂场,但很多养蜂新手却分不清蜜蜂的这些寄生虫,下面一起来看一看巢虫、蜡螟、棉虫、螨虫的区别吧!
一、巢虫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主要危害中蜂,尤其是群势过弱的蜂群更易受到巢虫的危害,轻者将影响蜂群的正常发展并影响蜂蜜的产量,严重时蜂群甚因无法抵抗而不得不弃巢而逃,事实上巢虫高发期也是蜂群迁飞的集中期,因此中蜂养殖者务必要做巢虫的预防和杀灭工作。
二、蜡螟
蜡螟是巢虫的成虫,白天潜伏不活动,晚上潜入到蜂箱中产卵且多将卵产于蜂箱缝隙处或箱底蜡屑处,幼虫(巢虫)孵化后并不满足在箱底吃蜡屑,而是会想办法钻到蜂群的巢脾上去,幼虫上脾后不但在巢脾中打隧道蛀坏巢脾,还会伤害蜜蜂幼虫并造成蜜蜂“白头蛹”病。
三、棉虫
棉虫是多种昆虫幼虫的俗称,但养蜂生产中主要是指蜡螟的幼虫,也就是说巢虫、蜡螟、棉虫实际上是一种昆虫的不同称谓,对于棉虫的防治要利用好越冬期这一有利时期,原因是蜡螟主要以幼虫越冬,越冬期消灭藏在巢脾或蜂箱缝隙处的幼虫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螨虫
螨虫是蜜蜂的体外寄生虫,主要危害群势过弱的意蜂群,卵产于蜜蜂未封盖幼虫房中,幼虫在蜜蜂封盖幼虫房中完成发育,成虫寄生于蜜蜂幼虫及成蜂体上吸取血淋巴,受害轻时导致蜂群采集力下降并影响蜂蜜产量,严重时会使蜜蜂幼虫大量失亡并导致群势迅速削弱。
综上所述,寄生虫虽然是养蜂生产中最让人头疼的事情,但蜜蜂的寄生虫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其中巢虫、蜡螟、棉虫是指同一种寄生虫并主要危害中蜂,而螨虫则是蜜蜂的体外寄生虫且主要危害意蜂。
养蜂十来年的经验,巢虫的形态变化,更好的预防巢虫
养蜂十来年的经验,巢虫的形态变化,更好的预防巢虫巢虫的形态与防治方法,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寄生在蜂巢内的主要有大蜡螟和小蜡螟。
1.形态和习性蜡螟的成虫为粉蛾,雌性大蜡螟体长18-20毫米,翅展30-35毫米,前翅略呈长方形,灰褐色。
雄虫较小,体长14-16毫米,翅展25-29毫米,前翅近扇形,外缘有凹陷,翅灰褐色。
幼虫长18-23毫米,宽2.3-2.6毫米;雄性大龄幼虫淡黄色,雌虫乳白色,虫体较肥大。
大蜡螟在中国一年发生2-3代。
蜡螟成虫在夜间活动。
雌蛾交配后经3-10日开始产卵,1只雌蛾生活20天左右,可产300-2000粒卵。
小蜡螟雌性成虫体长10-13毫米,翅展20-25毫米,头部橙黄色,体银灰色,前翅椭圆形,雄虫较小,体长8-11毫米,翅展17-22毫米,体浅灰色。
幼虫体长12-16毫米,乳白色至淡黄色。
2.为害情况受精的雌蜡螟常潜入蜂箱,产卵于蜂箱或巢框的裂缝,它们的幼虫为害蜂群。
幼虫初孵化时很小,爬行迅速,以箱底蜡屑为食,1日龄以后开始爬上巢脾,钻入巢脾内部蛀食,穿行于巢脾内形成隧道,并吐丝,常作茧于巢脾上,毁坏巢脾和蜂子。
受害的子脾有大量蜂蛹不能封盖,或者封盖被蛀毁,出现大量的“白头蛹”,使蜂蛹死亡。
3.防治方法巢虫主要为害欧洲蜜蜂的弱群和无王群,应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强群;保持蜂多于脾或蜂脾相称:经常清扫蜂箱内的残渣蜡屑;及时提出空脾和老劣巢脾,贮蒇的巢脾用药剂熏治后密封保存。
中蜂对巢虫的抵抗力弱,要经常注意防治。
提出的巢脾可用下列药剂熏蒸;①二硫化碳:每个继箱放8-9个巢脾,用二硫化碳10毫升滴在滤纸上,置框梁上,密闭熏蒸2日,隔半个月再熏蒸一次:②冰乙酸;每箱巢脾用98%冰乙酸10-20毫升,用法同上:③二氧化硫:是硫黄燃烧产生的烟雾。
每箱巢脾按充分燃烧5克硫黄计算,将盛硫黄粉的瓷碗放在一只空蜂箱内,加入红煤球使其点燃,上面可叠加4-5箱果脾,密闭熏蒸,隔半个月再熏蒸一次上一期精彩内容学习养蜂知识,不错过每一篇养蜂技术知识文章,掌握一技之长。
腊肠树的重要害虫--粗鳞蜡螟(鳞翅目,螟蛾科,蜡螟亚科)
腊肠树的重要害虫--粗鳞蜡螟(鳞翅目,螟蛾科,蜡螟亚科)
李后魂;徐卫;华丽;黎仕波;李娜
【期刊名称】《动物分类学报》
【年(卷),期】2006(031)002
【摘要】海南截获一批危害腊肠豆的害虫,鉴定发现是分布东南亚的粗鳞蜡螟Trachylepidia fructicassiella Ragonot,属腊肠树果实的严重害虫.虽然在我国尚未发现其自然分布,但该害虫的主要寄主--腊肠树Cassia fistula Linn.在我国南方通常被作为行道树或花卉栽培,有较广的分布.本文介绍粗鳞蜡螟的形态特征、分布和危害情况,以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总页数】5页(P277-281)
【作者】李后魂;徐卫;华丽;黎仕波;李娜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 300071;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口570311;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口 570311;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口570311;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口 5703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6
【相关文献】
1.中国腹刺斑螟生物学和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初步记述(鳞翅目:螟蛾科:斑螟亚科) [J], 肖云丽;方程;任应党;杨琳琳;钟玉林
2.中国草螟亚科带草螟属、丽草螟属和双带草螟属的研究及带草螟属二新种记述
(鳞翅目:螟蛾科,草螟亚科) [J], 陈铁梅;宋士美;袁德成
3.中国梢斑螟属一新种和三新纪录种(鳞翅目,螟蛾科,斑螟亚科) [J], 匡登辉;李后魂
4.中国草螟亚科两新种(鳞翅目,螟蛾科,草螟亚科) [J], 陈铁梅;宋士美;袁德成
5.中国螟蛾科一新纪录属及一新种记述(鳞翅目,螟蛾科,斑螟亚科) [J], 任应党;李后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蜡螟的生活史及习性
大蜡螟在我国一年发生3代,各虫态历期随季节变化有很大差异。
卵期最短为8天,秋季最长可达23天,发育起点温度为13.6土1.1℃,有效积温145土13日度。
幼虫期最短为27天,最长可达48天。
发育起点温度12.6土2.1℃,有效积温617.8土25.7日度。
蛹期最短为9天,最长可达23天。
发育起点温度11.2土1.4℃,有效积温235土19.7日度。
成虫最短为9天,员长可达44天。
发育起点温度l0.6土1.4℃,有效积温105.4土11日度。
小蜡螟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一般一年可发生3代。
在福建,夏季卵期约为4天,幼虫期最短为42天,最长可达69天。
蛹期最短为7天,最长为9天,成虫期最短为4天,最长为31天。
雄性蜡螟较雌性发育期长1—2倍。
蜡螟发生危害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
在自然情况下,如旬平均气温超过13 ℃,越冬幼虫开始活动;旬平均气温在27 ℃以上,蜡螟繁殖迅速,危害严重;旬平均气温下降至8℃,群内温度下降到9℃以下时,幼虫停止取食。
在北方气温下降至7℃以下,在室外空蜂箱、空巢脾中的蜡螟,5小时后全部死亡;如温度升高到49 ℃,40分钟内,各虫态蜡螟将全部死亡。
强群受蜡螟危害轻,弱群受害重;东方蜜蜂较西方蜜蜂受害重。
据39蜂疗网研究表明,大蜡螟在贵州于4月中旬开始羽化,羽化高峰时间出现在19—20时,羽化的雌雄娥于当晚或翌日夜间交尾。
交尾的雌蛾经1—3天,夜间潜入蜂箱缝隙处产卵,一般每只雌峨可产350一370粒,最多可产l800多粒,温度愈高产卵力愈强。
初孵化的幼虫以蜂巢底部蜡屑为食,4天后即上脾危害,行动敏捷,爬行速度快。
2龄以后,虫体较大,工蜂易察觉,上脾后常受到工蜂的清理,所以不易造成危害。
上脾幼虫,穿蛀隧道并沿隧道取食,隧道有时有分叉,随着幼虫龄期和食量增大,隧道也不断加长和扩大。
蜜蜂幼虫受其危害,化蛹后不能封盖,呈“白头蛹”状死亡。
蜡螟幼虫5—6龄时,食量猛增,对巢房破坏加剧。
巢内工蜂在清除死蛹后即咬脾清巢、掉落箱底的大幼虫在蜡屑中长大,并在箱底角落结茧化蛹。
在福建省的福州市,小蜡螟羽化朗早在3月上旬,羽化高峰出现在下午4—8时,羽化后的雌蛾经2—3小时开始交尾,交尾高峰出现在下午7—11时,交尾后的雌蛾当晚开始产卵,每只雌娥产卵278—819粒,卵期2—5天。
幼虫危害巢脾状况及其生活习性均与大蜡螟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