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鼎湖山听泉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鼎湖山听泉》教案4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4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4篇《鼎湖山听泉》教案篇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存、感悟和运用,留意根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根底。

同时注意开发学生制造的潜能,促进学生持续进展。

教材简析《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开篇课文。

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是闻名的游泳胜地。

那里群峰排列,古木参天,泉溪淙淙,飞瀑直泻,自然风光非常迷人。

课文以巡游线路的先后挨次,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中心,语言美丽,词汇丰富,表达了对鼎湖山泉水的宠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共五个自然段,按地点转移和时间的先后挨次可分为三段。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详细的语言材料,感受鼎湖山泉水声的奇妙,培育学生喜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在详细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含义,体会其表达效果进展有感情地朗读难点:感受鼎湖山泉水声的奇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1、师导入:鼎湖山轻纱一样的薄雾,湿漉漉的绿叶,安详厚重的古刹钟声,令人流连忘返,那仿佛汩汩流进人们的心田.布满勃勃生气的清泉更令人心驰神往.让我们随一同观赏鼎湖山奇妙的景致,去倾听鼎湖山天籁之音的泉声吧!师板书课题.(鼎湖山听泉)2、由朗读课文,师巡察指导。

3、沟通:读过课文后,你想说什么?(生汇报,师相机指导)二、抓住重点,直奔主题1、谁来读一读课文的其次自然段?2、在XX同学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泉声响,泉水多,泉音美)3、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谁能告知教师?生汇报重点词句,师相机板书:(淙淙、处处、涌流、时隐时现,不绝于耳、遮断路面、纯洁动听)4、你能通过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告知大家吗?(生自由读)5、抽一生美美地读,其他同学谈感受。

《鼎湖山听泉》教案(通用10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通用10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鼎湖山听泉》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鼎湖山听泉》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鼎湖山听泉》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3.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1、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3、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难点: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鼎湖山有关资料、作者有关资料;认真阅读、思考、理解文章老师:诵读有关知识和技巧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掌握字音字形词义:(1)注音:楹联、怅惘、污垢、万籁俱寂、泠泠淙淙(2)解释下列词语:雀跃、楹联、怅惘、万籁俱寂(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万籁俱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了。

)2、找出文中写泉的句子、写听泉的句子:3、在听泉的过程中,作者获得了怎样的感悟?请找一找文中体现作者感悟的语句。

二、口语训练:演讲:我所知道的诵读知识与技巧(引导学生了解“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一种怎样的读书方法。

)(“吟哦讽诵而后得之”,就是要求能通过吟哦讽诵去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导学读标:1、导入新课: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不胜收,你在观赏美景时,面对大自然中的种种万物,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呢?下面我们学习《鼎湖山听泉》,了解谢大光在鼎湖山听泉时到底产生了怎样的感受?2、明示目标:(1)学会吟哦讽诵,学会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鼎湖山听泉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案教案标题:鼎湖山听泉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文化背景;2. 学习鼎湖山的历史故事和传说;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4.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鼎湖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2. 鼎湖山的历史故事和传说;3. 鼎湖山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鼎湖山的美景,引起学生的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对自然景观的感受。

探究:1.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2. 学生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呈现给全班,并进行讨论。

传统文化:1. 学生了解鼎湖山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可以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或观看相关视频来获取信息;2. 学生选择一个历史故事或传说,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一个小组演讲;3. 学生进行小组演讲,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同伴评价。

环境保护:1. 学生了解鼎湖山的环境保护意识,包括垃圾分类、节约能源等;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环境的措施;3. 学生将他们的讨论结果整理成海报或宣传册,并展示给全班。

总结:1.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总结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历史故事和环境保护意识;2. 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

教学评价:1. 学生小组合作的表现;2.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 学生对鼎湖山的了解程度;4. 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鼎湖山进行参观和观察;2. 学生可以进行写作或绘画创作,表达对鼎湖山的感受;3. 学生可以进行团队合作,制作一个关于鼎湖山的小视频。

教学资源:1. 鼎湖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2. 鼎湖山的历史故事和传说的相关资料;3. 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2.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口头表达能力;3.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鼎湖山听泉教案(优秀8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优秀8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优秀8篇)鼎湖山听泉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

3、能分析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5、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

6、在“吟哦讽诵”的基础上,背诵优美语段。

重难点分析:1、“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本单元要重点学习的学习方法。

是重点,也是难点。

要教会学生在吟诵中有所“得”、有所“悟”。

首先就要让学生产生朗读的兴趣,乐于沉浸其中,思考、感悟。

因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是很重要的环节。

2、“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

”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

在学习中,把读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这种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

第一课时课堂学习: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鼎湖山秀美风光。

教师补充。

在优美的音配画中,学生介绍有关鼎湖山的相关资料。

2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思考:勾画作者游山踪迹,寻找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作圈点勾画和旁批。

3组织学生交流交流二、反复诵读,深入理解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问题设计:鼎湖山可写之景很多,而作为游记,也应较全面地介绍。

作者为什么要集中笔力写山泉?又是怎样做到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讨论、交流3、指导学生重点朗读第二三段:1、体会比喻的妙处(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2、找出下文中与此相呼应的比喻。

3、引用楹联有何作用?4、应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朗读?学生自由朗读、揣摩语气语调、思考、交流、个别朗读、其他学生评价三、语文活动: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播送音乐,指导学生用心聆听、感受。

(完整版)1《鼎湖山听泉》教案

(完整版)1《鼎湖山听泉》教案
下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寻找、品味,每人都要用大大的圆圈划出自己认为用得好的字词,用自己的朗读展现你的理解。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
三、精读第八小节
蒙蒙的细雨让人走得匆匆,看得蒙蒙,可就是这特殊的时机给了作者特殊的机遇,让作者享受了一回听觉盛宴,下面让我们随作者去听那寂静夜空下绝美的泉音。
到了晚上,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
鼎湖山听泉
谢大光
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作者在文章中对材料的详略安排。
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部分(2—7)写白天我上山途中观景听泉。
第三部分(8—10)写夜晚我在庆云寺借宿,细细聆听、品味着泉声,抒发了作者在鼎湖山听泉的总体感受。
问: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从“半个小时左右”、“过了寒翠桥”、“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入夜”、“朦胧中”这些词句,可以看出课文是按照地点转移和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
“走得匆匆,看得蒙蒙”——怅然、失望
顿生雀跃之心——好奇、探究
娇态想起爱女——喜爱
如入清澈之境——轻快
寻泉——怅惘
品泉悟泉——陶醉
2、同学们,这汩汩的泉水也一定流进了你的心田,请你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㈠如果你喜欢朗诵,就请你找一段优美的音乐为课文配音;
㈡如果你喜欢当小导游,就请你把鼎湖山介绍给你最喜欢的人;

鼎湖山听泉 备课教案【精选】

鼎湖山听泉   备课教案【精选】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如孩子如铃的笑语”——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将山泉人格化,表现出泉水的活泼、可爱和泉声的轻快、悦耳动听,情趣盎然。
§4:“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老人立杖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把钟声和泉声相应答比为老人呼唤忘返的孩子,听泉声如沐亲情,表现了泉水的清亮欢快、青春气息。
§8:
①“那柔曼如……飞瀑落下深潭”。——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写出泉声的千变万化,把泉声写得很具体,有层次,同时句子长,音节缓,读来盘旋悠长,赋予泉水强烈的旋律美和节奏美。
“淌过、漏下、汇于、直下、落下、绕过、拍打”——描写泉水时用到了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泉水的情态。
“这万般泉水……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把泉声比作交响乐,写出了泉声的起伏变化。(看不见的指挥棒指作者的心灵。因为作者独特的感悟,这些汇聚的泉声才显示出它们的意义。这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作者听泉时的真切的感受。)
(2)你认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句加以简要阐述.
移步换景,时空顺序。
行踪变化:(肇庆——七星岩——鼎湖山)山脚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山顶庆云寺
【时间变化(黄昏——晚饭后——入夜)】
(3)题目中哪两个字是关键?听泉
三、活动二:吟哦讽诵品美文
(一)找泉声
文题中的听泉是文章描写的重点,文章写了几次听泉?分别是什么时间和地点?
二、活动一:预习检查
1、字词检测
肇(zhào)庆古刹(chà)遐想(xiá)
菩提(pú)拾级(shè)楹(yíng)联
万籁俱寂(lài)泠泠(líng)淙淙(cóng)
怅惘(wǎng)汩汩(gǔ)污垢(gòu)
2、口头解释下列词义
清朗:清楚响亮。

鼎湖山听泉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案【教案】鼎湖山听泉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鼎湖山听泉这首诗,使学生了解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对诗人的情感表达。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鼎湖山听泉的感受。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鼎湖山听泉这首诗,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和对诗歌的喜爱。

二、教学重点1. 学习理解和鉴赏鼎湖山听泉这首诗。

2. 分析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阅读理解和鉴赏鼎湖山听泉这首诗。

2. 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引入鼎湖山听泉这首诗的主题和背景,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介绍一些信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15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鼎湖山听泉的诗歌,让学生阅读一遍,并回答一些相关问题:(1)诗歌的标题是什么?(2)诗中的"鼎湖山"是什么地方?(3)诗人用什么词语来描绘鼎湖山的自然景观?(4)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 分析(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4. 鉴赏(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手法,让学生欣赏诗歌中的美丽意象和优美的语言。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和回答。

六、教学延伸1. 要求学生写一篇鼎湖山听泉的感受,可以以诗歌、散文或群众用语的形式表达。

2. 邀请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地感受鼎湖山的美景。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评价,以及在实地考察中观察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体验。

《鼎湖山听泉》教案(3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3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3篇)鼎湖山听泉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理解著名古刹、雄浑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

4.在充分感受泉声美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心聆听的习惯,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透过斟酌词句,品味课文第四自然段的表达特色;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泉声的美妙与神奇。

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设计好课前谈话。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激发兴趣1.齐读课题。

2.注意:这儿的鼎是后鼻音(ding),一块儿再来读一遍。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初读,理清脉络1.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用笔圈出难读的词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词语朗读状况:轻纱薄雾草丰林茂繁花似锦古树参天著名古刹轻柔清脆清纯悦耳悠悠扬扬厚重回响雄浑磅礴(b)(1)第一组注意教音:薄(b)雾著名古刹(ha))。

(2)第二组注意透过朗读来区分词语的意思。

3.画出课文中描述泉声的句子。

三、深究,听懂泉声1.被称为天然氧吧的鼎湖山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儿的泉水闻名遐迩,夜晚的泉声更是充满神奇。

(师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2.请学生自由地读读第四自然段。

3.透过抓词读好第一句文字:(1)作者在夜里听泉水,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能不能用读的方式告诉大家。

(2)根据字典中籁的解释,理解万籁俱寂的意思。

(3)练读这句话。

4.透过扣字理解第二句文字:(1)在这样宁静的夜晚,作者是怎样听泉的`(2)辨识的辨是一个生字,你还明白哪个字跟辨字的字形相近怎样区分这些字.透过品句读懂第三句文字:(1)听:播放四段水流声(轻柔的、清脆的、厚重回响的、雄浑磅礴的)。

(2)辨:你能辨识出这四段泉声吗(3)品:你听懂了哪种泉声最喜欢哪种泉声(4)比:这四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这四种泉声又有什么不一样()读:同座合作、全班分主角读好这四句话。

鼎湖山听泉教案6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6篇

(§2-3) ? D? D 寻泉影( §4-7) ? D? D 枕听泉( §8-10) 三、朗读体会 学生感情选读若干语段,教师做适当指导和评点。 四、作业布置 1、预习:研读课文标题,题目隐含了哪些写作资料的信息?标记各部分资料。 2、词语整理及抄写 3、感情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段。 板书设计: 听泉声 看泉水空间顺序:岸边 ? D 寒翠桥 ? D 山中 ? D 补山亭 ? D 庆云寺(半山) 鼎湖山听泉寻泉影时间顺序:黄昏 ? D 晚饭后 ? D 夜间 枕听泉 教学随笔: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准备词语的抽测。 2、圈划文中描述山泉和听泉感受的句子,并能适当做旁批。 教学资料及过程:
2、词语掌握:
肇庆泓泠泠菩提污垢遐想怅惘翩飞礼遇柔曼万籁俱寂楹联 二、整体感知 1、带着自己的猜测,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教师可配乐)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资料。 ------- 主要写了作者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此类型的文章,我们一般定为什么文体?它们通常以什么为顺序来组织材料? -------- 游记散文,空间转换顺序。 4、学生圈划课文中表示空间转换的相关句子。 例如:江轮夹着细雨,送我到肇庆。 ----- 过了寒翠桥 ----- 行至半山等 5、学生用心发言,概括出作者的行踪顺序: ------- 岸边 ? D 寒翠桥 ? D 山中 ? D 补山亭 ? D 庆云寺(半山) 6、作者还略微交代了时间的变化,请学生指出并概括。 ------ 黄昏 ? D 晚饭后 ? D 夜间 7、教师小结: 课文以空间转换为主,辅之以时间来组织材料。作者就这样移步换景,逐渐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都描 摹出来了。一路走来,就像慢慢舒展的画卷,鼎湖山美景层层展此刻读者面前。 8、理清课文思路: 全文在颂泉, “听 ”字支配 “泉 ”字, “泉 ”是关键,是线索,课文依次是:听泉声( §1) ? D? D 看泉水

《鼎湖山听泉》教案优秀10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优秀10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优秀10篇《鼎湖山听泉》教案篇一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齐读课题:鼎湖山听泉。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的2、4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进山观景听泉”和“夜宿古刹听泉”,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步伐再次进入《鼎湖山听泉》。

二、学习“进山观景听泉”1、从肇庆驱车半小时左右,便来到了东郊风景名胜鼎湖山,在游览的路上上作者“听”到了哪些泉声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2小节,画出描写泉声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学生自读课文,师适时点拨。

3、交流预设:“淙淙”(引导体会声音响亮、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不绝于耳”(泉水多,还有那里可以看出来?联系上文你有什么发现没有?)“清纯悦耳”(清脆、纯净、没有杂质很动听)“欢快活泼”生:从“欢快活泼”这个词中我体会到泉声是跳动着的,富有节奏,象一个边走边跳,边走边笑的孩子。

生:我也喜欢欢快活泼的泉声,特别是当泉声和钟声一起在山谷回响时的声音我觉得更美。

师: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钟声和泉水声融合的“美妙的音响”,你听……(播放钟声和泉声共鸣的音乐)师:多么和谐,多么动听的声音啊,千百年来他们就这样彼此诉说,彼此融合,给世人以美的享受。

让我们带着我们的感悟将这两句再读一遍。

4、启发思考:这一段中,除了描写了泉声之外还描写了什么?这些和泉水有什么关系呢?5、过渡:是呀,鼎湖山的泉水有情,它滋润了山中的万木,旺盛了古刹的香火,延续了千百年来的晨钟暮鼓,作者决定“借宿在庆云寺”,于是有了“夜宿古刹听泉”(指板书)三、学习“夜宿古刹听泉”1、师引读“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品味。

”这句话你是怎么体会的?生:我体会到山中的鸟儿啊,动物啊都睡觉了,游客也散去了,非常地宁静。

师:文中有一个词叫做“万籁俱寂”,在这样的夜里,作者是如何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泉声的呢?2、出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小节,从听、辨、品三个方面划出相关词句,说说作者是如何听、辨、品的,再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鼎湖山听泉》教案三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三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三篇《鼎湖山听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指认文中的比喻、拟人句,体会其表达作用;(2)体会散文语言的优美,学习以空间转换为顺序组合材料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1)诵读。

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对掌握文章吟哦讽诵的要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味作者的感情。

(2)欣赏。

可让学生各抒已见,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语段或句子,阐释欣赏的理由。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秀美河山的感情;体会本文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

2. 难点作者听泉而生的感悟,即文中深蕴的哲理。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设计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祖国风光片剪辑。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光秀美,名胜古迹,比比皆是,万千景象,美不胜收。

今天,就让我们去一下有“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之称的鼎湖山,听一听泉水的声音,领会那清澈透明的境界吧!(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泠泠(línɡlínɡ)淙淙(cónɡcónɡ) 拾(shè)级而上怅惘(wǎnɡ)菩(pú)提汩汩(ɡǔɡǔ) 迥(jiǒnɡ)然相异楹(yínɡ)联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

怅惘:惆怅迷惘;心中有事,没精打采。

山鸣谷应:高山上发声,深谷中有回声相应。

万籁俱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

籁:从孔窍中发出的声音。

2.走进鼎湖山。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铸过鼎,遂改为今名。

也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鼎湖山。

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 山地林木葱笼,生长着众多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并保存了一个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3.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学生划出表示作者行踪和时间变化的词语。

鼎湖山听泉教案6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6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鼎湖山听泉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透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潜力。

3.帮忙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3、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述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2、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述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教学时间: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搜集鼎湖山有关资料、作者有关资料2、认真阅读,掌握基本词汇,思考、理解文章写作思路,体会文本中作者的感情教学过程及资料:一、导入新课: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不胜收,你在观赏美景时,应对大自然中的种种万物,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呢?学生可结合假期游历众说纷纭,教师做适当的肯定。

下面我们学习《鼎湖山听泉》,了解谢大光在鼎湖山听泉时到底产生了怎样的感受?1、学生资料交流:★作者简介:谢大光男1943年生,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人,中共党员。

1962年毕业于河北工学院电力系。

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总后勤部某部战士、文书、文工队创作员,天津人民出版社印刷厂职工,《散文》月刊修改,百花文艺出版社修改、副组长、修改室主任、副总修改,《小说家》修改部副主任、主编,《中外散文选萃》主编、副编审。

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鼎湖山介绍: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是地球同纬度上唯一的一片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79年成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网的成员之一。

鼎湖山景区古道两旁,森林苍翠。

林中有2000多种植物,飞水潭飞瀑从30米高的峭壁上倾泻而下,雾罩云飞,章太炎当年在瀑布旁的眠绿亭题了四个字:涤瑕荡垢;庆云寺依山而建,嵌于千峰碧翠中,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建于明末;鼎湖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843种,栽培植物673种。

鼎湖山听泉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案
教案主题:鼎湖山听泉
教案目标:
1. 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和风景特色;
2. 学习相关的词汇和表达;
3. 能够描述鼎湖山的美景。

教学准备:
教学PPT,图片,录音设备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张鼎湖山的图片,问学生是否去过鼎湖山,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鼎湖山的地理位置和风景特色。

Step 2:学习相关词汇
教师呈现鼎湖山的山水图片,同时播放鸟叫声的录音。

通过图片和录音,学生们学习山水、飘逸、池塘等词汇的发音和意思。

Step 3:学习表达
教师呈现一张鼎湖山的图片,提问学生“你觉得这张图片上的
景色如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Step 4:听泉
教师播放鼎湖山的泉水声录音,并高声念出“听泉”的中文词汇,指导学生模仿标准的发音。

Step 5:分角色表演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派一个学生扮演鼎湖山的导游,其他学生扮演游客。

导游可以根据自己的了解,向其他学生描述鼎湖山的美景。

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并提问导游有关鼎湖山的问题。

Step 6:制作海报
要求学生分组,设计并制作鼎湖山的海报,海报内容要包括鼎湖山的地理位置、风景特色等,同时还要包括一些学生的想法和感受。

Step 7:展示和分享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设计和制作的海报,并向全班分享他们对鼎湖山的了解和感受。

教学延伸:
可以让学生上网搜索关于鼎湖山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更多的信息,并用英语书写一篇关于鼎湖山的文章。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他著名的山水名胜,并进行类似的教学活动。

[专题范文]鼎湖山听泉教案6篇

[专题范文]鼎湖山听泉教案6篇

[专题范文]鼎湖山听泉教案6篇鼎湖山听泉教案鼎湖山听泉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透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潜力。

3.帮忙学生领会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3、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述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2、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述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教学时间: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搜集鼎湖山有关资料、作者有关资料2、认真阅读,掌握基本词汇,思考、理解写作思路,体会文本中作者的感情教学过程及资料:一、导入新课: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不胜收,你在观赏美景时,应对大自然中的种种万物,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呢?学生可结合假期游历众说纷纭,教师做适当的肯定。

下面我们学习《鼎湖山听泉》,了解谢大光在鼎湖山听泉时到底产生了怎样的感受?1、学生资料交流:★作者简介:谢大光男1943年生,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人,中共党员。

1962年毕业于河北工学院电力系。

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总后勤部某部战士、文书、文工队创作员,天津人民出版社印刷厂职工,《散文》月刊修改,百花文艺出版社修改、副组长、修改室主任、副总修改,《小说家》修改部副主任、主编,《中外散文选萃》主编、副编审。

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鼎湖山介绍: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是地球同纬度上唯一的一片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79年成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网的成员之一。

鼎湖山景区古道两旁,森林苍翠。

林中有2000多种植物,飞水潭飞瀑从30米高的峭壁上倾泻而下,雾罩云飞,章太炎当年在瀑布旁的眠绿亭题了四个字:涤瑕荡垢;庆云寺依山而建,嵌于千峰碧翠中,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建于明末;鼎湖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843种,栽培植物673种。

鼎湖山听泉教案15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15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鼎湖山听泉教案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鼎湖山听泉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鼎湖山听泉教案1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激发学生热爱和向往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欣赏文中的优美词语,积累和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课堂流程、具体实施一、导入同学们,听!(点击音乐录象)一股股淙淙流淌的泉水娓娓而来,泉声如摇铃击磐,清亮圆润,依稀我们又来到了鼎湖山,你们瞧!下过几天小雨之后的鼎湖山,满山笼罩着轻纱似的薄雾,此时的鼎湖山更是别具一番韵致。

今天,就让我们跟上作者得脚步去(鼎湖山听泉)。

二、学习并欣赏1、学习第二自然段(过渡)有山就有泉,泉是山的眼睛,那么清亮;泉是山的精灵,山因有泉而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让我们来欣赏这一幅灵动的山泉图吧!1、聆听磁带课文录音第二自然段,把触发你想象的句子括出来,并在稍后为大家读一读,介绍一下你心中的那幅图画。

2、这是一幅有生命的画,这是有着伴奏的会唱歌的画,想来,那清纯悦耳、活泼欢快的泉声和着安详厚重的钟声,该是一种什么样的音乐呢?是一支有着大提琴伴奏的琵琶曲吧?这样美妙的音乐,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在绿和白山水间,该陶醉多少游客的心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2、着重学习第四自然段(过渡):鼎湖山清亮充盈的泉水和清纯悦耳的泉声使作者情不自禁地留住自己的脚步,天色将晚,作者决定借宿在古老安谧的庆云寺,在这里继续饱览鼎湖山的美景,尽情享受鼎湖山美妙的泉声。

1、(引读第一句)入夜,山中——只有泉声——所以(出示第2句)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

2、作者听到了哪些泉声呢?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

1、《鼎湖山听泉》教案

1、《鼎湖山听泉》教案

一、鼎湖山听泉教学内容:鼎湖山听泉教学目标:1.描写游览所见景物的主要特色。

2.记游写景中比喻方法的运用。

3.游览中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受。

教学重点:1.比喻手法的运用。

2.以山泉之美来体现山林之美。

教学难点: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受。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方法步骤:一、新课导入:上学年,我们通过“江山多娇”那一单元课文的阅读,一起游览了清幽的黄州小石潭,空明的月下承天寺,宝岛台湾的秀美,南疆密林的神奇,异域风光的绚丽都曾令我们流连忘返。

今天,我们再来阅读著名散文家谢大光的一篇游记散文《鼎湖山听泉》,在作者美妙的文字引领下共同感受这奇幻的自然风光。

二、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主要写了作者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讨论分段并说出大意:第一部分(1)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交代了地点。

第二部分(2—7)写白天我上山途中观景听泉。

第三部分(8—10)写夜晚我在庆云寺借宿,细细聆听、品味着泉声,抒发了作者在鼎湖山听泉的总体感受。

问: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明确:从“半个小时左右”、“过了寒翠桥”、“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入夜”、“朦胧中”这些词句,可以看出课文是按照地点转移和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

又:作者的行踪顺序: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黄昏——晚饭后——夜间以空间转移为主,辅之以时间来组织材料。

问:你认为全文的重点在哪里?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重点写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作者听泉声时的美妙感受。

这一段的描写,最能让我们感觉到鼎湖山泉水、泉声的独特之美。

问:从课文的有关语段中找出描写鼎湖山泉水的语句,并用几句话归纳描写的要点。

①第一段最后几句:运用衬托的手法,用景物朦胧、视线模糊来衬托听觉的敏锐,泉声的清朗,“扑”字用得很有气势。

“活脱脱迸跳”与“雀跃之心”相吻合。

1、鼎湖山听泉 教案

1、鼎湖山听泉 教案
(三)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
⑴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小组交流;
⑵说说自己的所画的句子为什么写得好;
⑶朗读这些优美的句子;
五、归纳小结,学用延展
我们走进鼎湖山,感受到鼎湖山的清新秀美,我们听到了许多悦耳的声音。请你把听到的进行诗意地说,相信你会比例子中说的更精彩。
我听到山泉在说: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5、学生质疑,教师整合学生所提问题。
学生质疑预设:
1、作者为什么写听泉,而不是看泉?
2、作者写了鼎湖山的哪些风光?
3、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顺序?
4、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自学展示,解疑合探
(一)、整体感知大声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题目中哪两个字是关键?贯穿全文的是“听”字,还是“泉”字?作者为什么选择“听”泉,而不是“看”泉?
2、以上内容似乎与听泉无关,那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鼎湖山作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生态环境优美,可写之景很多,作者却着重抓住“泉”来写,在表达方式上又以“听”组合材料,揭示了从泉水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历史生生不息,美感充满生机。
听,感悟,思考。
倾听
回忆
快速浏览文章
据要求提出
质疑
自学,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
情感目标:
1.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1.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课堂提问
学生活动
集备调整

鼎湖山听泉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鼎湖山的历史和文化
2.理解鼎湖山景点的特点和风景
3.学习并运用相关汉字词汇
4.提高口语表达和听力水平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让学生展示自己在旅游方面的经历,并带出本单元重点——鼎湖山。

2.讲解
老师小结鼎湖山历史文化,介绍鼎湖山的特点和风景,提供多媒体资料配合口述。

3.理解
让学生做相关阅读,了解景区,学生可结合自己了解的鼎湖山的情况,互相展开学习。

4.动手
学生根据了解的鼎湖山情况,进行创意制作。

5.输出
学生进行口头总结,使用刚学的相关汉字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迅速了解和记忆鼎湖山的特点和风景,并形成系统的知识,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尽快了解鼎湖山的景点和文化。

3.学生根据鼎湖山实际情况做出创意制作。

四、教学难点
1.学生记忆和理解鼎湖山的历史和文化。

2.学生在口语表达和听力方面如何全面提高。

五、教学参考
1.山水中国·鼎湖山, 让世界认识最美的中国山水。

2.中国最美山水之一鼎湖山, 让您感受不一样的中国。

3.中国最具特色的山水风景名胜区鼎湖山, 让您的旅游生活璀璨夺目。

4.走进神秘的东莞鼎湖山, 呈现出惊险刺激和神秘幻想。

六、教学反思
教学采用了理论结合实践的教法,学生参与度较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水平有所提高。

但是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缺少互动性,需要继续完善教学过程,通过更多的互动让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丰富多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中写到了哪些泉水?
提示:有从草丛淌过的,从石缝间漏下的,汇于空谷的,直下陡壁的,还有绕过树根的,拍打卵石的。
2、作者在写泉水时用到了哪些动词?这样写你认为好吗?
提示:有淌过、漏下、汇于、直下、落下、绕过、拍打等;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泉水的情态。
3.课文的第8段中,作者用乐声来比拟泉声,选择了几种乐器来作比喻。请问作者为何要选择这几种乐器来比喻,为什么先举乐声后再举本体?
4.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文章扣住“泉”字,抓住“听”来组合材料的方法和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
2.对文章关键句子的理解。
3.品味文中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教法、学法
朗读与讨论相结合
辅助教学设备
3.作者借听泉要阐述什么道理?
作者并非为写泉而写泉,为听泉而听泉。课文由听泉而生悟,阐发了泉所寓的精神。
作者的心“随泉而流,游遍鼎湖”;泉水则“滤过心田,冲走污垢”。听泉的过程实际是心灵净化的过程。人若真正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就能远离喧嚣,发现、感悟自然的美。最后作者从历史观和美学观的高度昭示人们:生生不息,就是历史;孕育生机,就是美感。
1.本文是篇写景散文,文章材料的组合主要是以时间顺序为主,还是以空间顺序为主?
提示: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按照游人的行踪顺序来写
空间顺序为主: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
作者这样移步换景,就逐渐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都描摹出来了。作者为了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环境和观赏景物时的背景,还约略交代了时间的变化:
提示:开头点明鼎湖山的气候条件,是作者从想看山发展到听泉的重要前提,为下文的听泉作铺垫
(二)指导学生重点朗读分析第二部分:
1、见到时隐时现的山泉,你会联想到什么?
2、登山使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身心了无杂尘”,你有过这种体验吗?
3、在山上补山亭内有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半点尘,上来更有碧千寻”,这是什么意思呢?
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
你知道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指的是什么地方吗?你能说说这颗“绿”色明珠”美在何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散文名篇《鼎湖山听泉》,欣赏鼎湖山美丽的风韵。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肇庆zhao古刹cha遐想xia一泓hong了无liao菩提pu辟为bi繁衍yan拾级she童稚zhi楹联ying
第一学期初三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鼎湖山听泉
课型
课时
主备人
何海彬
新授
2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背诵优美语段。
2.学习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的方法和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3)钟泉之声相应,显现亲情
(4)浑然一片——分清层次,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
3作者在鼎湖山听泉,听到了什么?为什么他能听出这样的内容?
作者听到泠泠淙淙的清朗之声,泉水“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半含不露、欲近故远的娇态”“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等等;因为作者无比热爱大自然,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用心灵和大自然进行对话。
1.学生浏览课文,请找出文中写山泉的句子
(1)“过了寒翠桥……已入山中。”
(2)“进山方知……已不可得。”
(3)“安详厚重的钟声……嬉戏忘返的孩子。”
(4)“入夜……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2.说说这些句子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1)初闻泉声,如见泉姿;循声而去,渐人山中
(2)再睹泉踪,正面写泉,以爱女作喻,表现出泉水的活泼
作者用这几种乐器作为喻体,就把一个交响乐队的框架勾画出来了,为后面进一步比喻设置了基础。先举喻体后举本体,是符合作者听泉时的心理活动的。先听再辨,最后才想象出泉声发生的具体环境。
4、把泉声比作交响乐,写出了泉声的起伏变化。你能用别的比喻来写泉声吗?试试看。
5.第四部分是怎样写泉的
作者先写泉泉声汇聚起来,比之为交响乐。由对乐曲的阐释而道出了对人生的感悟。
六、(六)语文活动:
播送音乐,指导学生用心聆听、感受。用一个比喻把自己所听所感写出来。
课后学习:1、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2、收集古诗文中写自然美景的名篇。
一、复习
1.本文是篇写景散文,文章材料的组合主要是以时间顺序为主,还是以空间顺序为主?
2.作者借听泉要阐述什么道理?
二、细部探究:
(一)文章开头交代鼎湖山的背景有什么作用?
怅惘chang wang污垢gou万籁俱寂lai泠泠ling淙淙cong
2、解释下列词语。
拾级:逐步登阶。
汩汩:水流声。
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
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
万籁俱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勾画作者游山踪迹,寻找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
4应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朗读?
(三)指导学生重点朗读分析第三部分:
文中写亭前仰观和殿前漫步,直接写泉的地方并不多,这是否偏离了中心?
提示:没有。这为后面写听泉的独特感受作了铺垫。另外突出此山名树之多,森林保护之好,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并且也是一个过渡。
(四)指导学生重点朗读分析第四部分: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第二部分(第2—3段)引发联想;
第三部分(第4—7段)回旋转折;
第四部分(第8—10段)得到感悟
五、研读课文,思考探究
(一)反复诵读,感知美:
自选课文写山泉美的片段,准备推荐给大家,并说明美在哪里。
巡视指导学生“吟哦讽诵”
(二)问题设计:鼎湖山可写之景很多,而作为游记,也应较全面地介绍。作者为什么要集中笔力写山泉?又是怎样做到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
时间顺序为次(黄昏——晚饭后——夜间)
2.贯穿全文的是“听”字,还是“泉”字?
提示:全文是在颂泉,而“听”不过是认识泉的手段。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四、阅读课文,梳理脉络
课文在这两条线索的组织下,行文非常清晰,结构层次分明
第一部分(第l段)初闻泉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