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第一次集体备课记录
初一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初一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一、备课时间。
[具体日期]二、备课地点。
[详细地点]三、参与人员。
初一数学备课组全体教师:[列出各位老师的名字]四、备课主题。
初一数学上册教材重难点梳理及教学方法研讨。
五、活动记录。
(一)开场。
[主持老师名字]:“各位数学大侠们,咱们今天又聚在一起,为了咱初一孩子们的数学大业,开始咱们的备课之旅。
”大家都哈哈笑了起来,气氛轻松愉快。
(二)教材整体分析([分析老师名字])1. “咱这初一数学上册啊,就像一个神秘的数学城堡,每个章节都是城堡里的一个小领地。
从有理数开始,这可是给孩子们打开了新的数学大门。
有理数的概念、分类,那是基础中的基础,就像城堡的地基一样。
孩子们要是这里没搞明白,后面的楼可就盖歪咯。
”2. “再看看整式的加减,这部分就像是给孩子们一堆小积木(单项式和多项式),让他们学会怎么组合(加减运算),搭出自己的数学小建筑。
这里面的同类项概念啊,就像是找相同颜色的积木,可重要啦。
”3. “一元一次方程呢,这就是数学城堡里的魔法钥匙啦。
孩子们学会了这个,就能解开好多实际问题的密码。
比如说,算一算小明和小红的年龄问题,或者是商品打折后的价格问题。
”(三)重难点讨论。
# 1. 有理数部分([讨论老师1名字])“我觉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就是个小怪兽。
孩子们老是容易在符号上出错,就像在迷宫里转晕了头。
咱们得想个办法,比如说让他们多做点符号标记的练习,像先把负号圈出来,这样就能减少错误。
”[另一位老师回应]:“对对对,还有有理数的绝对值概念,这也是个难点。
好多孩子理解不透彻,就知道一个数去掉符号就是绝对值,但是不知道绝对值表示的是距离这个更深层次的意义。
咱们可以从数轴上入手,直观地给他们展示一个数到原点的距离就是它的绝对值。
”# 2. 整式的加减部分([讨论老师2名字])“整式的去括号法则是个硬骨头。
有些孩子一去括号就乱套了,特别是括号前面是负号的时候。
咱们可以编个小口诀,像‘负变正不变,要变全都变’,这样方便孩子们记忆。
初一数学上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学期的开始,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一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初一数学上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经验分享、教学问题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下午2:00-5:00三、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参与人员初一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五、活动流程1. 集体备课2. 教学经验分享3. 教学问题研讨4. 总结与反思六、活动内容(一)集体备课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是“初一数学上册第一章《数的认识》”。
首先,由教研组长陈老师介绍了本次备课的主要内容,并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随后,各备课组教师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
1. 教材分析:陈老师对《数的认识》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数的概念、数的分类、数的表示方法等。
她强调,这一章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
2. 教学目标:备课组教师共同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数的概念、数的分类、数的表示方法等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备课组教师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经验分享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备课组教师分享了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悟。
1. 张老师:张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如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概念。
她认为,教师要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数学。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今天咱们来聊聊七年级的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嘿,真是一个热闹的场面!一大早,老师们陆陆续续到齐,大家就像一锅热腾腾的饺子,心里都装着满满的期待。
会议室里,桌上摆满了各种教材、教案和一堆数学题,简直就是一场“数学大餐”。
老师们一边喝着热茶,一边讨论着如何让学生们爱上数学,哈哈,想想就有点搞笑。
谁说数学就不能有趣呢?我们可是要让学生们觉得这门课像看动画片一样精彩。
有位老师一上来就说:“咱们得想办法把那些枯燥的公式变得活泼些!”大家纷纷点头,纷纷表示赞同。
心想,没错,光讲那些数字和符号,学生们肯定没兴趣。
于是,有老师提议用游戏来引入新知识,哎,这个主意一出,现场瞬间热闹起来,大家开始争相发言。
有的老师说可以用扑克牌来教概率,有的老师则想用生活中的实例,比如超市打折、购物算账。
哎,这不就是数学在生活中的真实应用嘛,真是个好主意。
我们就聊到课堂管理的问题,有老师说:“哎呀,七年级的学生可真是‘小火山’,一不小心就冒烟了!”大家哈哈大笑,这形容真贴切。
然后,有老师分享了她的一些经验,她说:“我发现,跟他们多聊聊,讲讲数学家的故事,他们会更有兴趣。
”这个方法我觉得挺不错的,故事总是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尤其是那些关于成功与失败的故事,学生们一定会从中得到启发。
然后,大家开始讨论如何布置作业。
有老师说:“我觉得每次布置作业都要有点创意,不然就像吃了白米饭,没滋没味!”大家都表示同意,有老师提议让学生们做一些小项目,比如设计一个自己的数学游戏,或者制作数学海报。
这一说法立刻引发了一阵热烈的讨论,大家纷纷表示可以让学生们分组合作,这样不仅能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乐趣,真是一举两得。
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又聊到了如何帮助那些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
有老师说:“其实他们不是真的笨,很多时候只是缺乏信心。
”这话说得在理,有时候只要给予一点鼓励和支持,学生们就能展现出不一样的自己。
初一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初一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一、活动主题。
探讨初一数学上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二、活动时间。
[具体日期]三、活动地点。
[备课室地点]四、参与人员。
初一数学备课组全体教师:[教师姓名1]、[教师姓名2]、[教师姓名3]……五、活动过程。
(一)开场闲聊(轻松氛围营造)[教师姓名1]:“各位数学大侠们,咱们又聚在一起准备给初一的小娃娃们‘传功授业’啦。
希望今天咱们能碰撞出一些超级厉害的教学火花,就像数学公式碰撞出美妙的结果一样。
”众人哄笑,开始今天的备课活动。
(二)教材分析。
1. 整体框架梳理。
[教师姓名2]:“咱们先整体看看这本上册书啊。
这第一章有理数就像一个大迷宫,对刚上初一的孩子来说,正数、负数、有理数的分类啥的,就像迷宫里的一道道小关卡。
咱们得想办法给他们一把清晰的钥匙,让他们顺利走出这个迷宫。
”[教师姓名3]:“没错,而且这有理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就像一套组合拳。
学生们得把每个招式都练熟咯,不然很容易在计算的擂台上被打败。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2. 重点内容剖析。
[教师姓名1]:“我觉得一元一次方程这个部分可是重中之重啊。
这就好比是数学世界里的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好多问题的大门。
咱们得让孩子们明白方程的本质是啥,怎么设未知数,怎么列方程。
”[教师姓名2]:“对,还有这个方程的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啥的,就像给小机器人组装零件一样,每个步骤都得精准。
”[教师姓名3]:“而且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一元一次方程也很关键,这就像把数学知识从实验室搬到了生活大舞台,要让孩子们学会从生活里找等量关系。
”3. 难点讨论。
[教师姓名1]:“说到难点,我觉得绝对值这个概念就挺难搞的。
它又抽象,又有那么多规则,什么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孩子们很容易迷糊。
”[教师姓名2]:“还有几何图形初步这一章里的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对空间想象力不太好的孩子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咱们得想点有趣的法子,像折纸游戏之类的,让他们能直观地感受一下。
初一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缺席人员
无
研讨内容:绝对值的定义 绝对值的表示方法 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研讨效果:
绝对值概念既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关于绝对值的概念,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绝对值的几何定义,还是绝对值的代数定义,都揭示了绝对值的一个重要性质——非负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2、让学生经历和感受点动形成线、线动形成面、面动形成体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难点是对面动成体的认识。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点动成线、线动形成面、面动形成体的游戏。
备注:
截面那一节的课件制作还没有最后完成,下次备课还得完善。
初一数学第一周集体备课
时 间
2009.9.4
学科
数学
年级
初一
中心发言人
卞欢欢(任丽芹、许晓星、聂萃)
缺席人员
研讨内容:
整式的除法,利用前面知识基础,由它们逐步归纳出基本特性,并对这些整式的除法进行正确的识别和简单的分类,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作题,并进行仔细的观察,更有利于学生自己认识归纳基本特性。培养和增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讨论和研究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时要循序渐进的教,让学生有过渡的接受新知,多举例子对学生进行讲解,让他们从一些特殊的例子能够自己总结出普遍的规律,对于验证规律不宜引入过深。注意题目的选取要有阶梯性,最好是来源于生活。第七章已基本结束了,那么复习的又是一个重点内容,重要把重点放在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上面,精讲精练,达到巩固学习的目的。
研讨效果:因此本部分内容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有理数的各种运算性质,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有效的组织这些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建立数感的基础。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融入实际问题中,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突出了《标准》对本部分内容的特别要求。这部分内容也为后继学习数学知识作必要的基本运算技能,虽注重应用,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但基本的运算技能也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因此这部分内容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内容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内容在初中数学的集体备课活动上,大家都聚在一起,热火朝天地讨论着。
哎呀,老师们真是个个充满了干劲,像打了鸡血一样。
大伙儿坐得满满当当,黑板上、桌子上、甚至还有一些小纸条上,满是我们对课程的奇思妙想,真是琳琅满目。
大家一开口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各种好点子纷纷涌出。
比如说,怎样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更积极,活跃的像小猴子一样。
有人提议,干脆来个数学游戏,像“谁是卧底”,不过换成数学题目,哈哈,这主意绝了!我们都笑得前仰后合,想象着学生们那聚精会神的样子,简直乐翻了。
我们聊起了如何让难懂的概念变得简单明了。
这个时候,老师张大声说道,咱们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
比如说,面积问题就可以跟大家喜欢的披萨联系在一起,谁不爱吃披萨呢?想象一下,分披萨的时候,计算每块的面积,那小朋友们可乐了。
这下大家都心领神会,纷纷点头,眼里闪着光。
说实话,这种把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的方式,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像阳光洒进了阴暗的小巷子里。
而后,我们又开始讨论课后作业。
哎,真是一言难尽!有的老师说,作业太多小孩根本做不完,搞得他们心里像压了一座山。
有人提议,干脆把作业变得有趣一点,比如给他们做个小调查,问问同学们周末都喜欢做什么,然后把数据统计出来,写成一份“小小数学报告”。
这主意一出,大家都哈哈大笑,觉得这可以让作业不再枯燥,变得像个小探险,收获满满。
我们也不能不提考试了。
每年考前,老师们的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上上下下,有时觉得学生们能行,有时又忍不住揪心。
有的老师说,考试不应该只是考知识,更应该考学生的思维能力。
于是,大家开始讨论,怎么设计一些新颖的题目,能让学生们在考试中发挥得更好,真是热火朝天。
有人提到,干脆把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放进考试里,让学生们觉得这不是在做题,而是在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简直妙极了。
大家也聊到了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老师李说,反思就像给自己打个小小的问号,每次上完课都得问问自己,今天的教学是不是达到了目标,学生们有没有收获。
人教版数学 七年级上册教案: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模板)
显然时间不能为负。
说明:速度较大者追速度较小者,定能追上,而速度较小者追速度较大者,肯定不能追上。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你有何收获?
五、作业:
1、全能学案同步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熊家岩初中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学科:数学时间:地点:办公室
课题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
主备教师
冯仁桥
参加人员
黄昌华
教学设计意图综述
本课时同样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注重算理,创设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条件以及解法中化归思想的渗透,为使学生能观察分析出方程中的某一项在移项前后的变化,画框图、标箭头,辅助学生分析;为使学生对本节中“表示同一量的两个不同式子相等”这个基本的相等关系巩固理解,补充课堂练习及课外选做题,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相互合作,自主探究,增强实践能力。通过这两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程序化的思想,而一元一次方程是最基本的代数方程,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对后续学习(其他的方程及不等式、函数等)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基础内容的分析归纳,并通过设置必要有练习来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是很有必要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通过分析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来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具准备
教学案、课件等
一、情境引入
问题1:“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相对而行,距离是,甲每小时走,乙每小时走,问他俩几小时可以碰到?”
你能回答出上述问题吗?
初一上数学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星期五)下午2:00-4:00二、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主题探讨初一上册数学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活动参与人员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学校领导五、活动内容1. 教研组长发言教研组长首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了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他指出,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提高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集体备课(1)确定备课主题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为“初一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的教学策略”。
(2)分组讨论教研组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讨论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
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结合教材、学情,提出了各自的教学策略。
(3)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分别就本组讨论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享,其他教师进行了补充和讨论。
3. 课堂观摩(1)观摩课例教研组选定了两位教师的课堂进行观摩,分别是张老师执教的《有理数的加法》和刘老师执教的《有理数的减法》。
(2)课后反思观摩课后,两位执教教师分别进行了课后反思,其他教师针对两位教师的课堂表现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4. 教学研讨(1)讨论教学方法针对初一上册数学教学,教研组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1)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4)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交流教学经验在交流教学经验环节,各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各自的教学心得和体会。
5. 领导总结最后,学校领导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
他肯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成果,并对各位教师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他指出,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希望各位教师能够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六、活动总结本次初一上数学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因式分解
参加人员
活动情况记录
1.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会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意义,弄清公式的形式和特征,会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意义,弄清公式的形式和特征,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2.经历通过单项式乘多项式探索提取公因式法因式分解的过程,体会单项式乘多项式与提取公因式之间的联系,发展逆向思维的能力.经历把平方差公式反过来探索平方差公式法分解因式的过程,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发展逆向思维的能力.经历把完全平方公式反过来探索完全平方公式法分解因式的过程,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发展逆向思维的能力.
3、通过对多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
4、课堂教学方法的及时交流,遇到问题及时反馈,练习题的统一制定以及测试卷的统一命题。
成效与反思
明确本周上课内容,重难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知识点。商讨如何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训练的方法、练习题的统一制定以及测试卷的统一命题。
记录人: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一、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2年5月1日活动地点:XX中学教研室二、参与人员1. 主持人:王老师2. 参与教师:张老师、李老师、刘老师、陈老师、赵老师、孙老师三、活动内容1. 提出活动目标在本次备课组活动中,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共享和讨论如何更好地教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程,包括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材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2. 共享教学经验2.1 张老师共享了她在教授《方程的解》这一部分时采用的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联代数方程式的解题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李老师共享了她在教授《平面图形》这一部分时采用的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图片、视瓶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平面图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3.1 刘老师共享了她对班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有困难,需要更多的辅导和巩固。
3.2 陈老师共享了她发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能力比较薄弱,提出了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建议。
4. 讨论教材使用4.1 赵老师提出了对于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的使用体会和建议,强调了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4.2 孙老师共享了她对教材补充和拓展的看法,认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和专注度。
四、活动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备课组活动,我们对于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情况、教材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各位老师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我们也将针对本次活动中的问题和建议做出进一步的讨论和安排,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教育服务。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 继续举办备课组活动,共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学改进。
2. 结合学生学习情况,不断探索提升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3. 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和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以上就是我们本次备课组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总结,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更大的收获,也期待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和进步。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和问题解决。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整数教学内容:整数的概念、整数的运算(加、减、乘、除)、整数的性质(整数的相反数、倍数、因数)。
2. 第二章:分数教学内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分数的性质(分数的简化、分数的比较)。
3. 第三章:小数教学内容:小数的概念、小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小数的性质(小数的位数、小数的比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2. 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PPT、教学视频等3. 练习题:根据每章节的重点内容,编写适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在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第一章:整数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整数的概念、整数的运算(加、减、乘、除)、整数的性质(整数的相反数、倍数、因数)。
2. 第二章:分数课时:3课时教学内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分数的性质(分数的简化、分数的比较)。
3. 第三章:小数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小数的概念、小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小数的性质(小数的位数、小数的比较)。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数的认识1.1 整数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定义,了解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内容:整数的定义,整数的大小比较,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重点:整数的定义,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讲解整数的定义,演示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1.2 分数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定义,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内容: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重点: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讲解分数的定义,演示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第二章:代数的初步2.1 代数式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代数式的概念,能够正确书写代数式。
教学内容: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的书写规则。
教学重点: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的书写规则。
教学难点:代数式的书写规则。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讲解代数式的定义,演示代数式的书写规则,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2.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演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第三章:几何的初步3.1 几何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几何图形。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例1 求整式3a3+2ab+3b3与2a3-4ab+b3的差。
解:(3a3+2ab+3b3)-(2a3-4ab+b3)
=3a3+2ab+3b3-2a3+4ab-b3
=a3+6ab+2b3
例2 计算3a3+(4ab2-3a2b)-3(ab2+a3)
解:原式=3a3+4ab2-3a2b-3ab2-3a3
=ab2-3a2b
师生讨论每个整式都要 带括号的作用,认识每个整式都要带括号意义。
师生共同完成第⑵题,加深认识:
整式的加减就是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整式之间进行减法运算,体会整式的加减每个整式要带括号的意义。
认识整式加减运算的实质。
活动3
例3邻居李叔叔下岗在家,他准备再就业。现有A、B两家公司向社会招 聘人才,两家公司招聘条件基本相同,只有工资待遇稍有不同:A公司年薪10000元,每年加工龄工资200元;B公司半年的薪水是5000元,每半 年加工龄工资50元。从经济角度考虑的话,请问他选择哪家公司有利?
一、比一比看谁最快、最棒:
1、-0.4ab3的系数是 次数是。
2、多项式3xy2+2xy-3xy-4的最高次项是 ,同类项是 ,常数项是 。
3、去括号3a-(2ab-3b2+4)=
4、与2a-1的和为7a2-4a+1的多项式是
二、应用知识,提高能力,你一定行:
已知小明的年龄是m岁,小红的年龄比小明的2倍少4岁,小华的年龄比小红的年龄的一半多1 岁,求三个人的年龄和。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我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在教学中尝试了“创造情景,提出问题;层层推进,提出猜测;相互交流,归纳提升”的教学策略,学生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中捕捉到学习的知识。 1、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再让全班合作交流。
初一数学第一次集体备课记录三篇
初一数学第一次集体备课记录三篇备课日期:20xx年10月15日参加成员:缺勤:并无集体备课内容:1、集体复习分工任务顺利完成情况;电子教案列印印发情况;2、分析电子教案的打印稿进行研讨的情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展开开拓。
(2)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3)补足一些直观练3、集体备课其它内容的记录。
(1)分析本周讲课中存有的问题,探讨化解的办法。
(2)预测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集体探讨教学设计(教案)附于后。
12.1 轴对称12.1.1 轴对称(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及其对称轴,并能作出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图形的对称轴;讲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等距的区别与联系;过程与方法:在多样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测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积极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观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当和泛运用和它的多样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学难点能辨识轴对称图形并找到它的对称轴.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中,许多建筑物都设计成对称形,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也从对称角度考虑,自然界的许多动植物也按对称形生长,中国的方块字中些也具有对称性??对称给我们带来多少美的感受!初步掌握对称的奥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轴对称就是等距中关键的一种,从这文言已经开始,我们去自学第十四章:轴对称.今天我们去研究第一节,重新认识什么就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就是对称轴.ⅱ.导入新课出具课本的图片,观测它们都有些什么共同特征.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从中间分开后,左右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小结:等距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至分子结构,从建筑物至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人们都可以找出等距的例子.现在同学们就从我们生活周围的事物中来打听一些具备等距特征的例子.我们的黑板、课桌、椅子等.我们的身体,除了飞机、汽车、枫叶等都就是等距的.如课本的图14.1.2,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就剪出了美丽的窗花.观察得到的窗花和图14.1.1中的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窗花可以沿折痕对折,并使折痕两旁的部分全然重合.不仅窗花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并使直线两旁重合,上面图14.1.1中的图形也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并使直线两旁的部分重合. 结论:如果一个图形沿一直线卷曲,直线两旁的部分能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作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道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等距.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概念后,我们来做一做.挑一张质地较软的纸,将纸对折,用小刀在纸的中央随意雕出一个图案,?将纸关上后铺平,你获得两个成轴对称的图案了吗?与同伴展开交流.结论:位于折痕两侧的图案是对称的,它们可以互相重合.由此可以获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卷曲后,折痕两侧的图形全然重合.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个有关对称轴的问题.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只有一条,但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却不止一条,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甚至有无数条。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内容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一、前言本文档记录了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的内容,包括备课目标、备课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希望能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学习体验。
二、备课目标本次备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七年级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备课目标如下:1.掌握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知晓小数的定义和运算方法。
3.熟悉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
4.理解代数式和方程式的概念,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5.掌握图形的基本属性和表示方法。
6.培养学生对数据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备课内容根据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材要求,我们确定了以下备课内容:1. 整数主要包括整数的概念、正整数和负整数的表示方法、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的性质及应用等。
2. 小数主要包括小数的定义、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小数的性质及应用等。
3. 分数主要包括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分数的性质及应用等。
4. 代数式和方程式主要包括代数式的定义和基本运算、方程式的解法和应用等。
通过代数式和方程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 图形主要包括图形的基本属性、图形的表示方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等。
通过图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6. 数据与统计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常见统计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等)的计算和应用等。
四、教学方法在备课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1.探究式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教学:通过真实生活案例的引入,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表意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初一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一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摘要本文是关于初一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的记录,旨在总结活动过程和讨论的内容,以便教师们及时了解和参考。
引言初一年级的数学组于xx年xx月xx日举行了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该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合作讨论和相互研究,提高教师们的备课水平,为学生的数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活动的参与人员包括数学组所有成员,共计xx人。
活动过程准备阶段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组织者提前准备了相关资料,并将其分发给参与人员。
资料包括教材教辅资料、往年试卷和评价表等。
此外,还为每个参与人员准备了纸和笔,方便记录意见和心得。
讨论环节活动开始时,组织者首先概述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议程。
随后,教师们就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探讨。
他们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心得和教学策略。
在讨论中,教师们互相启发,共同探讨了一些教学难点和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通过这种合作的方式,教师们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交流与了解,更深化了对数学教学的理解和认识。
研究交流在活动中,教师们还就个别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交流。
他们分享了自己的关于课堂教学和学生研究的观察和调查结果。
他们就学生的研究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这种研究交流使教师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研究特点和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总结与展望活动的最后,组织者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和评估。
他们指出了本次活动的成果和收获,并对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和改进措施的提出。
组织者还对未来的备课活动提出了展望和期待,鼓励教师们继续参与和支持这样的集体备课活动。
结论通过初一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们相互交流和研究,不仅提高了备课水平,还深化了对数学教学的理解。
活动促进了教师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的数学研究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与教学内容。
致谢在此特别感谢所有参与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的教师们,正是因为你们的辛勤付出和积极参与,我们才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
感谢你们的合作和支持!参考资料无以上是初一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的记录,旨在总结活动过程和讨论的内容。
七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内容
活动主题:七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活动日期:2024年9月1日活动地点:XX中学数学教研室活动目标:1.形成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2.确定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3.研讨教学方法和教材使用情况,分享教学资源。
活动安排:8:00-8:10主持教师介绍活动目的和安排8:10-8:30各位参会教师依次介绍自己的教学情况和教学经验,分享教学心得8:30-9:00回顾七年级上学期数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并分组进行讨论小组1:整数小组2:分数小组3:代数式小组4:方程小组5:数据的统计与分析9:00-9:30小组讨论主持教师分享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活动设计等9:30-10:00各小组组长向大家汇报讨论结果,展示讨论成果10:00-10:15主持教师总结并提出问题,引导大家深入讨论10:15-10:30休息10:30-11:00讨论教学方法小组1:如何提高学生对整数的理解小组2:如何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分数运算小组3: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代数式的含义小组4:如何培养学生解方程的能力小组5:如何激发学生对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兴趣11:00-11:30小组讨论主持教师分享教学方法和策略11:30-12:00各小组组长向大家汇报讨论结果,展示讨论成果12:00-14:00午餐和休息14:00-14:30分析教材使用情况,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14:30-15:30通过研讨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15:30-16:00制定备课计划和活动安排16:00-16:30评价活动效果,提出下一步教研活动的建议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数学教师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们在交流和讨论中增进了解和信任,共同对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分享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通过讨论教材使用情况,教师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整个活动过程充满了活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活动概况本次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于XX年XX月XX日在XX中学举行。
活动旨在促进初中数学备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与人员本次活动共有X位初中数学备课教师参与,其中包括X位校本备课组成员和X位外校备课教师。
活动内容1. 主题分享- 主题1: XX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分享- 主题2: XX教材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主题3: XX教学资源的分享与推荐2. 教学案例展示- 参与教师依次分享了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案例,并详细讲解了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
3. 教学评析- 参与教师对教学案例进行评析,提出改进意见,并相互交流讨论。
4. 教学资源共享- 参与教师分享了各自整理的优质教学资源,包括教案、课件、题等,以供其他教师参考和借鉴。
活动成果与总结1.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活动,参与教师之间加深了合作交流,相互研究借鉴的氛围得到了进一步的营造。
2. 参与教师对教学案例进行评析,有助于发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升教学水平。
3. 教学资源的共享不仅丰富了备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也节约了教师们的备课时间和精力。
4. 活动总结会上,教研组组长代表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下一步工作计划1. 继续组织开展类似的集体备课活动,以促进教师之间的深入交流和共同提高。
2. 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备课教师的教学效率。
3. 鼓励教师们积极参与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培养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结语本次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圆满结束,参与教师们从中获益匪浅,并表示将积极应用所学知识和经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
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初一数学第一次集体备课记录
2、数轴法:例如:有理数a,b,a﹤0,b﹥0,且a的绝对值﹤b的绝对值,试比较a,b,﹣a,﹣b的大小。借助数轴,学生很容易得到答案。
3、非负数性质的应用:这一章中我们已经接触了两种非负数:a的绝对值和a的平方.它们在计算中经常遇到,特别注意:若A,B为非负数,且A+B=0,则A=0,B=0。有三种可能:A,B都以绝对值的形式给出,A,B都以平方的形式给出,A,B中一个以绝对值的形式给出,另一个以平方的形式给出。
组内讨论:
本章的教学要求: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5.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本章的重点是有理数的运算。加法与乘法都是在介绍运算法则——着重是符号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基本运算,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引入运算律,并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法建议:
1、充分利用现实情境以及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物体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从现实世界中“发现”图形.
2、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活动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图形和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世界中,周围大量存在的是空间图形.因此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空间.同时,图形直观是人们理解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绝妙工具,它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将给学生带来无穷无尽的直觉源泉,这种直觉将有效地增进学生对空间的理解.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
第一章教材分析、教学方法
活动时间
2019.09.04
活动地点
教研室
参加人员
七年级数学组
主 持 人
万红娟
中心发言人
何思明
记 录 员
万红娟
活动记录:
一、本章的主要内容:
本章教科书设计了4节内容.第1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简单的几何体以及通过观察得出这些几何体的部分性质,并揭示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接下来对于几何体的研究和认识,教科书采用了化归的方法,将几何体转化为平面图形,从平面的角度去研究几何体.为此,教科书从三个方面入手,它们分别是:第2节“展开与折叠”、第3节“截一个几何体”和第4节“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其中的第2节,首先遵循从立体到平面的方向,将几何体展开,得到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形;然后又将平面图形折叠,还原得到几何体,进行平面和立体的转化.第3节,通过截面截几何体,研究不同截法得到的截面的形状.第4节,通过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识别和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所得到的形状图.以上三节内容,都力图在平面
3、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同时,应有意识的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生动活泼地展示图形.
四、评价建议:
1、关注学生能否从现实世界中“发现”图形.
2、关注学生在多种教学活动中的空间观念的发展.
3、注重对学生数学活动水平的考察.
4、突出评价方式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