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合集下载

产业经济学参考文献

产业经济学参考文献

产业经济学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引用应当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不可以为了凑数随便引用,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产业经济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查看。

参考文献一:[1]田洪川,石美霞.制造业产业升级对中国就业数量的影响研究[J].经济评论,2013,(5):68-78.[2]Gerefifi,G.InternationalTradeandIndustrialUpgradingintheApparelcomm odityChain[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19991(48)37—70.[3]Kaplinsky,R..GlobalizationandUnequalisation:Whatcanbelearnedfromvaluechainanalysis[J].JournalofDevelopm entStudies,2000,37(2):117-145.[4]JohnHumphrey,ernanceandupgrading:linkingindustrialclusterandglobalvaluechainresearch.IDSworking paper,i20.[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79-86.[6]Syrqum,CheneryHB.ThreeDecadesofIndustrialization.The WorldBankEconomicReviews,!989(3):152-153.[7]希克斯.经济学展望[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8]RanadevBaneiji.ExportsofManufacturesfromIndia:AnAppr aisaloftheEmergingPattem.Kielerstudien.Institutfurweltwirtschaf tanderUniversitatIdel[9]MaitinZagler.Economicgrowth,structuralchangeandsearch unemployment[J],ViennaUniversityofEcononiics&B.A,2000.[10]Gali.J.Technology,employmentandbusinesscycle:Dotech nologyshocksexplainaggregatefluctuations?[J].AinericanEconom icReview,1999,89(1)[11]Labini,PS.WhytheInterpretationoftheCobb-DouglasProductionFunctionMustBeRadicallyChanged?[J].StructuraIChangeandEconomicDynamic,1995,6:485-504.[12]Hufi5nan,GW,Wynne,MA..TheRoleofIntratemporalAdjust mentCostinaMultisectorEconoinics,I999,43:317-350.[13]CIower,R.W.TheKeynesianCounter-Revolution:aTheoreticalAppraisal.F.F.HahnandRBrechling(Eds.).Th eTheoryofInterestRates.Macmillan,London,1965.[14]Malinvau(l,E.TheTheoryofUnemploymentT econsidered.B asilBlackwell,Oxford,1977.[15]FabienPostel-Vinay.TheDynamicsofTechnonlogicalUnemployment.Intemationa lEconomicReview,2002,43:737-760.[16]DavidDeaton,PeterNolan.TheNatureofUnemploymentun derTechnicalProgress-inDerekL.Bosworth(Eds).TheEmploymentConsequenceofTechnol ogicalChange,theMacmillandPressLtd,1986.[17]WassilyLeontief,FayeDuchin.TheFutureImpactofAutomati ononWorkers.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86.[18]DavidSimpson,JimLove,JimWalker.TheChallengeofNewTe chnology,WestviewPress,1987.[19]ZimmennanICTheemploymentconsequencesoftechnolo gicaladvancedemandandlabourcostsin16GermanIndustries.Empi ricalEconomics.1991.(16):253-266.[20]杰里米.里夫金.工作的终结——后市场时代的来临.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21]Banga,Raslimi.InipactofLiberalisationonWagesandEmplo ymentinIndianManufacturingIndustries[J].IndianCouncilforResea rchonInternationalEconomicReIations(ICRIER).2009.[22]Aghion,P.andHoritt.P.GrowthandUnemployment.Reviewo fEconomicStrdies,1994,61:477-494.[23]AtharHussain.TheoreticalApproachestotheEffectsofT echnicalChangeonUnemploymentTheEmploymentConsequenceofT echnologicalChange,theMacmillandPressLtd.1983.[24]DavidDeaton,PeterNolan.TheNatureofUnemploymentun derTechnicalProgress.inDerekL.Bosworth(Eds).TheEmploymentC onsequenceofTechnologicalChange,theMacmillandPressLtd,198 6.[25]OECD,Technology,ProductivityandJobCreation,Paris,199 6.[26]ClasErikssonJsThereaTrade-offbetweenEmploymentandGrowth,OxfordEconomicPapers,199 7,49:77-88.[27]BharatTrehan.ProductivityShocksandtheUnemploymentR ate,EconomicReview,2003,45:13-27.[28]FemandoDelRio.EmbodiedTechnicalProgressandUneme ployment.UniversitycatholiquedeLouvain,InsitutdeTecherechesEc onomiquesETSociales(IRES)DiscussionPaper,2001,No.031.[29]Pissarides,C.A.1990.EquilibriumUnemploymentTheory.B asilBlackwell,London.[30]AghionP,P.HoritLGrowthandUnemployment.ReviewofEco nomicStrdies,1994,61:477-494.参考文献二:[1]莫辉辉,王姣娥.复杂交通网络一结构、过程与机理(M).北京:北京管理出版社,2012.[2]吴建军.城市交通网络拓扑结构复杂性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3]WattsDJ.The"New"ScienceofNetworks[J].AnnualReviewofS ociology,2004,30:243-270.[4]Albert.R,BarabASiA.L.StatisticalMechanicsofComplexNetw ork[J].ReviewofModemPhysics,2002,74(Jan):7-97.[5]BaglerG.AnalysisofTheAirportNetworkofIndiaasaComplexWeightedNetwork[J].PhysicaA,2008,387:2972-2980.[6]周蓓.四川省航空旅游网络空间特征及其结构优化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100-104.[7]曾小舟.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中国航空网络结构实证研究与分析P].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8]焦敬娟,王娇娥.海航航空网络空间复杂性及演化研究[J].地理研究,2014:926-936.[9]赵鹏,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多方式城市交通网络的协同研究一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10]StefanLammer,BjomGehlsen,DirkHelbmg.ScalingLawsint heSpatialStructureofUrbanRoadNetworks[J].Physica,2006:89-95.[11]陈明星.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交通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06.[12]赵金山,狄增如,王大辉.北京市公共交通网络几何性质的实证研究[J].复杂系统与复杂科学,2005:4548.[13]赵俊红.天津市公共交通网络复杂性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14]杨扬.北京市公共交通网络复杂性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15]王少华,钟耳顺等.北京交通网络拓扑结构及可达性格局历史变化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9-12.[16]SienkiewiczJ.,HolystJ.A.StatisticalAnalysisof22PublicTrans portNetworksinPoland[J].theProfessionalGeographer,1990,42(1): 72-83.[17]李江,郭庆胜.基于空间拓扑关系的城市交通网络层次结构推理[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3:29-31.[18]LatoraV,MarchioriM.IstheBostonSubwayaSmaU-worWNetwork[J].PhysicalA,2002,313(1):109-114.[19]李进.交通网络复杂性及其优化研究[P]天津:天津大学,2009.[20]王杨超.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复杂网络特性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33-36.[21]张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结构特性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22]王海燕.基于复染网络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形态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23]刘伟.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研究轨道交通线网对城市交通网络影响.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二009.[24]胡一紘.基于复杂网络的交通网络复杂性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25]王云琴.基于复杂网络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连通可靠性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26]刘伟.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研究轨道交通线网对城市交通网络影响[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27]BaiTatA.,Barth^lemyM.,Vespignani,A.theEffectsofSpatialConstraintsontheEvolutionofWe ightedComplexNetworks[J].JournalofStatisticalMechanics:Theor yandExperiment,2005,5:1-20.[28]LatoraV,MarchioriM.IstheBostonSubwayaSmall-worldNetwork[J].PhysicalA,2002,313(1):109-114.[29]鲁斌.几类复杂网络度量性质和拓扑性质的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30]刘志谦,宋瑞.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广州轨道交通网络可靠性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5:194-201.1.中文参考文献2.MBA参考文献3.参考文献的写法4.日语参考文献5.医学综述参考文献6.动物医学参考文献7.法学论文参考文献8.文秘专业论文参考文献9.动画专业论文参考文献10.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政治经济学原理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政治经济学原理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政治经济学原理论文参考文献一、政治经济学原理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马克思的转折点——马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研究.《现代哲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5期.韩立新.[2].论政治经济学原理教学中实践意义的体现.《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5期.张好收.[3].理出同源必有因浅谈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与其经济学理论之间的逻辑一致性.《经济问题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4期.梁冬.李卢霞.孙晓燕.[4].私有财产的外化与交往异化——解读《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现代哲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3期.姜海波.[5].政治经济学原理值得研究的若干问题.《长白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6年1期.张明龙.[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以政治经济学原理教学为例.《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6期.朱春燕.董友波.[7].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学法指导.《考试周刊》.2010年48期.王若维.[8]."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0年4期.汪毅霖.王宇.[9].对当代政治经济学原理教学的探讨.《科技风》.2009年24期.杨忠良.[10].当前政治经济学原理背景下收入分配政策中的不合理现象调节对策. 《财经界》.2014年6期.舒畅.二、政治经济学原理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审慎的转折:在市场与分配正义之间——评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作者:郭莉.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浙江大学2001(学位年度)[2].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体系创新几个问题的探索.作者:陈培礼.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2003(学位年度)[3].从政治经济学视角论述中国电视的行政化生存——以上海电视台25年的发展为例(1979年—2004年).作者:杨大勇.传播学上海大学2005(学位年度)[4].近代湖南资本主义发展与辛亥革命.被引次数:3作者:陈曦.中国近现代史湖南师范大学2002(学位年度)[5].求解城市交通拥堵困境的道路税费治理策略——以福州市为例的研究. 作者:高宇扬.公共管理厦门大学2005(学位年度)[6].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对策研究——以福建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为例.作者:黄端.政治经济学福建师范大学2002(学位年度)[7].网络购物条件下的电子支付问题研究.被引次数:3作者:孙征.产业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学位年度)[8].我国社会保障供给水平分析.被引次数:3作者:常金奎.政治经济学华中科技大学2006(学位年度)[9].内资综合性工程咨询公司在转型期的战略发展对策研究.作者:彭勇.工商管理(MBA)上海交通大学2002(学位年度)[10].加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经济学思考——以福建省为例.被引次数:1 作者:陈锋.政治经济学福建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三、政治经济学原理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工科院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教学改革探索.马萍.周笑梅,2006第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2]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于金富,2005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3]政治经济学教材建设值得研究的十大问题.张明龙,2005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4]政治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韩金华,2005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5]马克思的劳动和资本关系理论与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董瑞华,2009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6]银企生态平衡论.郑志瑛,2011第一届全国区域金融论坛[7]使用价值社会属性及其现实功能探讨.张存刚.赵夫鑫.王晓雨,2010第四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8]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理论的当代形态探索.朝克,2010第四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9]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法制改革关系论要须实现“七个归还”和“十个理顺”.黄清华,2012第七届软科学国际研讨会[10]深刻认识金融危机根源积极化解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考.谭劲松.武威志,2009“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学术研讨会。

经济学实证论文提纲

经济学实证论文提纲

经济学实证论文提纲
实证论文题目: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
一、引言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和内容
二、文献综述
1.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
2. 近年来有关中国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三、模型设定与理论框架
1. 研究假设及模型设定
2. 基本理论模型
四、数据来源和变量选择
1. 数据说明及来源
2. 主要变量及数据处理方法
五、实证结果分析
1. 描述性统计分析
2. 回归检验结果解释
3. 鲁棒性分析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1. 总结研究结果
2. 政策启示和建议
3. 不足之处及后续研究方向
七、参考文献
注:实证论文的提纲应包含完整的研究框架和内容,每部分的具体细节可以根据具体研究内容和数据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世界经济学论文

世界经济学论文

世界经济学论文(2013~2014学年第 1 学期)论文题目: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反倾销问题研究院系:管理学院学生姓名:王肇桓学号:031413234授课教师:张磊完成时间:2013.12.27目录一绪论二本论文背景2.1什么是反倾销2.2本课题的目的、意义以及研究方法三外国对中国反倾销的原因3.1世贸组织对贸易保护手段的限制3.2 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国家”3.3 我国出口贸易的高速发展3.4中国的企业缺乏反倾销意识3.5 政治原因四最新数据与消息4.1近期美国对中国钢铁反倾销案情况4.2目前严峻的形势五解决“反倾销诉讼”问题的办法六总结七参考文献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反倾销问题(一)绪论自从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但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与各国贸易活动的加剧在对外贸易中我国面临的反倾销诉讼也越来越多。

这已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重大障碍,使我国的国际贸易企业蒙受重大损失,而我国在面对反倾销诉讼时仍存在许多问题,我国企业在面对反倾销指控时往往不知所措,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从反倾销理论出发,综合国际反倾销案列对我国企业反倾销指控进行探讨,并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希望能够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对策。

【关键词】:倾销反倾销经济效应对外贸易发展反倾销诉讼市场经济地位(二)本论文背景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社会就业、经济增长、市场体制改革和对外交流等方面都提供了有效保证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而,据统计从20世纪7O年代开始对华反倾销案年均40起左右,而自80年代以来案件数量却急剧增加,到了1985年后,年均达到160起。

1996年到2006年年均更高435件。

对我国提起的反倾销诉讼截至2008年,案件总数已达1200余起,其中涉及到了我国出口商品二十多个大类中的绝大部分类别。

我国变成了国际反倾销的主要目标,我国的出口贸易正面临着严重的反倾销威胁。

同时,对我国反倾销的产品种类也日益增多。

经济研究参考文献格式

经济研究参考文献格式

经济研究参考文献格式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机制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其独特性在于它给出了一个客观地描述和分析人类活动与社会机制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方法。

在研究经济学问题时,引用文献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传统方法。

它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改进其研究方法,而且也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

因此,引用文献的合理性及其格式对经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经济学文献的引用必须符合国际标准,如国际经济学家联合会(IEA)公布的《国际经济学家联合会参考文献规则》,经济学家们应遵守并应用之。

这些文献引用规则旨在统一格式,以便在国际及国内经济学研究中进行客观性地交流。

其次,经济学文献引用格式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出版信息,文献内容简介,文献类型,文献应用性。

版信息包括:文献标题;出版者;出版年份;出版地点。

文献内容简介可以向读者提供文献的主要思想,概括文献的基本内容,以及文献对政策分析和政策建议的贡献。

文献类型一般分为学术论文、书籍、报告、研讨会报告、统计数据等多种类型。

文献应用性则要求文献进行有效的使用,以便于使用者能够获得其论述的有效信息。

此外,文献的标注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文献的标注一般遵循通用的文献标注规范,并且根据文献来源进行编号。

另外,文献的排序也很重要,一般以字母的顺序,从A到Z排列,以便读者能够很容易地发现它们。

此外,在使用互联网搜索文献时,也要考虑文献引用的质量和准确性。

如果文献有重大缺陷,例如缺少相关信息,内容客观性不够,不能满足研究要求,就不能作为参考文献。

因此,阅读文献时应综合考虑文献来源、内容、类型、标注、排序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文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经济研究参考文献的格式是在研究经济学问题上不可或缺的一种标准。

下一步,经济研究者应当在收集文献材料时,坚持使用实践标准,遵循国际通行的文献引用规则;应当多方查阅文献,以确保文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文献编写和引用时,回头看原文,以便正确理解文献本身;还应当在研究文献时,注意不同文献之间的差异,如文献类型、文献内容等。

《西方经济学》参考文献目录

《西方经济学》参考文献目录

《西方经济学》参考文献目录一、各章参考文献第一章参考文献:1.马克思.资本论.第2版跋.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英]罗宾逊.马克思、马歇尔和凯恩斯.中泽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3.海尔勃伦纳.入世的哲学家们.第4版引言.11—15页.纽约:西蒙舒斯特公司,19724.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第1章引言.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985.鲍莫尔,布兰德.西方经济学——原理和政策.第7版.第1章.纽约:德里顿出版社,1997第二章参考文献: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10章.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亨特.经济学的学究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载亨特,施瓦茨编.对经济理论的批判.186—196页.伦敦:企鹅出版社,19723.阿西玛咖普罗斯.微观经济学.第1章~第3章.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784.尼库尔森.微观经济理论.第5版.第1章.纽约:德里顿出版社,1992 5.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第3章.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98 6.海尔勃伦纳,图洛.经济问题.第7版.第7章、第8章.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47.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第3版.561~565页.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48.曼斯菲尔德.微观经济学.第7版.第2章.纽约:诺顿公司,19919.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3版,第2章.美国英林崖城:普伦蒂斯一霍尔公司,199510.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第4章.纽约:诺顿公司,1993第三章参考文献: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1章.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道勃.价值沦所应具备的条件.载道勃著.政治经济学与资本主义.伦敦:路特里季公司,19533.米克.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伦敦:劳伦斯与维夏公司,19564.[美]斯蒂德曼.李嘉图、马克思、斯拉法.载价值问题的论战.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5.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墓本方法.第3版.404~407页.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46.尼库尔森.微观经济理论.第6版.第3章一第5章.纽约:德里顿出版,1995 7.范里安.微观经济分析.第3版.第11章.纽约:诺顿公司,1992 8.曼斯菲尔德.微观经济学.第7版.第3章~第5章.纽约:诺顿公司,1991 9.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3版.第2章—第5章.美国英林崖城:普伦蒂斯一霍尔公司,1995第四章参考文献: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资本论.第1卷.第13章.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亨德森,邝特.微观经济理论.第3版.第4章.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03.弗格森.微观经济理论.第3版.美国伊利诺斯州:伊尔文公司,1972 4.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第3版.410—417页,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45.萨尔维特.微观经济理论.第2版.第7章.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3 6.尼库尔森微观经济理论.第6版,第11章~第14章.纽约:德里顿出版社,19957.平狄克,鲁宾菲尔德.微观经济学.第3版.第7章一第8章,美国英林崖城:普伦蒂斯一霍尔公司,19958.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美国剑桥城: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88第五章参考文献: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亨德森,邝特.微观经济理论.第3版,第4章第4节.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03.尼库尔森.微观经济理论.第6版.第12章.纽约:德里顿出版社,1995 4.弗格森.微观经济理论.第3版.第7章.美同伊利诺斯州:伊尔文公司,19725.瓦依纳.成本曲线与供给曲线.载美国经济学会编:价格理论论文集.美国伊利诺斯州:伊尔文公司,19526.曼斯菲尔德.微观经济学.第7版.第7章.纽约:诺顿公司,19917.萨尔维特.微观经济理论.第2版.第8章.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3 8.平狄克,鲁宾菲尔德.微观经济学.第3版.第7章.美国英林崖城:普伦蒂斯一霍尔公司,1995第六章参考文献: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3章.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美]巴兰,斯威齐合著.垄断资本.第11章.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3.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第8章.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984.尼库尔森.微观经济理论.第6版.第13章、第15章.纽约:德里顿出版,19955.弗格森.微观经济理论.第3版.美国伊利诺斯州:伊尔文公司,1972 6.萨尔维持.微观经济理论.第2版.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37.曼斯非尔德.微观经济学.第7版.第8章.纽约:诺顿公司,19918.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3版.第5章.美国英林崖城:普伦蒂斯—霍尔公司,1995第七章参考文献:1.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第9章、第10章.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983.尼库尔森.微观经济理论.第6版.纽约:德里顿出版社。

经济学研究论文及参考文献

经济学研究论文及参考文献

经济学研究论文及参考文献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interes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While some studies have fou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others have suggested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aims to contribute to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by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income inequality on economic growth using data from a panel of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2000-2018.We employ a fixed effects model to control for time-invariant country-specific factors and find that income inequality has a negative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 one percent increase in the Gini coefficient, a commonly used measure of income inequality, leads to a 0.2 percent decrease in GDP growth. This finding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rgument that high levels of income inequality can lead to social and political instability, which in turn can have adverse effects on economic growth.Our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policy implications. Governments should consider implementing measures to reduce income inequality, such as progressive taxation, targeted social spending, and investments in education and skills training. By addressing income inequality, policymakers can not only promote social welfare and equality, but also foster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 Overall, our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ongoing debat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While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behind this relationship, our findings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ofaddressing income inequality as a means to promote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economic development.References:- Alesina, A., & Rodrik, D. (1994). Distributive politics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9(2), 465-490.- Dollar, D., & Kraay, A. (2002). Growth is good for the poor.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7(3), 195-225.- Ostry, J. D., Berg, A., & Tsangarides, C. G. (2014). Redistribution, inequality, and growth. IMF Staff Discussion Note, 14(02), 1-22.此研究的关键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复杂关系。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新的学术增长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于财富观演化视角的分析.《现代经济探讨》.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10期.王保忠.何炼成.李忠民.[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材比较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2期.谢双玉.许英杰.曾群.胡静.[3].地理学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协同创新——“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端论坛”纪要.《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11期.张晓青.王志宝.[4].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构架的理论基础.《人口与发展》.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2期.陈明立.[5].超越“经济人”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商业时代》.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25期.袁红辉.[6].经济学帝国主义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发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5期.李通屏.邵红梅.邓宏兵.[7].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结构框架的生产视角分析.《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8期.罗丽艳.[8].基于二元价值论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概念框架.《人口与经济》.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3期.罗丽艳.[9].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设计探微基于美国91所高校类似专业的资料整理.《教学研究》.2015年3期.范巧.[10].采矿专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28期.薛黎明.黄瑜.崔超群.二、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准格尔旗产业转型研究.作者:孟士翔.理论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2].利用生态效率指标体系对青岛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与对策研究.作者:栾桂林.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青岛大学2009(学位年度)[3].煤炭清单与减排政策研究.被引次数:7作者:黄建.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复旦大学2011(学位年度)[4].碳排放权交易定价问题研究.被引次数:5作者:赵娜.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民族大学2011(学位年度)[5].赤峰市森林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价及预警.被引次数:6作者:王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学位年度)[6].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以乌尔禾区为例.被引次数:1作者:潘英.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新疆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7].基于生态经济观的总需求总供给分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作者:任群罗.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新疆大学2006(学位年度)[8].安徽省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作者:焦玮.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安徽大学2013(学位年度)[9].城中村问题:形成、存续与改造的经济学分析.被引次数:82作者:周新宏.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旦大学2007(学位年度)[10].我国环保产业区域发展研究.被引次数:8作者:张翠姣.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重庆大学2009(学位年度)三、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略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构架的理论基础.陈明立,20082008年全国资源环境经济管理论坛[2]基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经济统计体系的思考.卢黎霞,20062006全国循环经济基础理论与发展模式学术研讨会[3]流域生态补偿意愿的WTP与WTA差异性研究基于辽河中游地区居民的CVM调查.徐大伟.刘春燕.常量,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2012年年会[4]试论如何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刘腾飞.杨维,2013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5]基于环境经济学的湿地退化原因及保护措施.雷智鹚,2009第三届长江论坛[6]克服蚕食CDM机制资源租的信息成本问题:碳权交易所的信息功能. 陈伟青.黄颖利,2010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7]历史建筑估价方法的应用研究.徐进亮.张弘武,20142014年国际房地产评估论坛[8]现行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性分析——基于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分析视角. 王瑞雪,20072007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年会[9]浅议解决水资源问题的经济途径.李洪波,2008宁波市第五届学术大会[10]区域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黄贤凤.王建华,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朱俊生.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j].可再生能源,XX,2:3-8.
[2]崔民选.XX中国能源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XX:204-236.
[3]李艳芳.XX.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制度构建与选择[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133-140.

[4]庄幸.XX.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政策设计思路探讨[j].宏观经济研究(9):
37-39.

[6]朱晓勤,周敏.XX.可再生能源发电经济激励制度比较研究——以风电为例
[j].中国科技信息(17) :27-28,32.

[7]何寅昊,赵媛.XX.国外风电定价方式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建议[j].能源研究与
利用(5) : 48-50.

[8]赵珊珊,张东霞,印永华,申洪.XX.风电的电价政策及风险管理策略[j].
电网技术,35 (5) :142-145.

[9]俞萍萍.XX.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配额制政策初探[j].统计科学与实践(1):
32-33,60.

[10]张正敏等.XX.中国风力发电经济激励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
版社.
[11]郭祥冰.XX.美国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和实践——赴美考察调研报
道[j].能源与环境(4): 6-9.

[12]顾树华,王白羽.XX.中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的初步研究[j].清华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si) :27-33.

[13]李俊峰,等.XX.中国风力发电价格政策分析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资源
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绿色和平和世界风能协会.

[14]李俊峰,等.XX.中国风电发展报告XX[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5]李俊峰,等.XX.中国风电发展报告XX[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6]李俊峰,等.XX.中国风电发展报告XX[m].海口:海南出版社.
[17]李其谚,叶逗逗.XX.风电定价两难[j].财经(5) :104-106.
[18]施鹏飞.XX.对“可再生能源法”关于“风电上网电价”规定的期望与实
际[c/ol]. [XX-09-10]. http : //fd8864. 51. net/0001, htm.

[19]王凤君.XX.风电招标定价体制遭质疑大批风电投资商撤离内蒙古[n]. 21
世纪经济报道,XX-11-3 (020).

[20]焦在强,张宏伟.XX.风电上网电价之我见[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4) :33.
[21]施鹏飞.XX.风电装机容量迅猛增长,伴随问题不容忽视[j].中国建设动态
(阳光能源)(1):5-6.
[22]施鹏飞.XX.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迅猛增加及存在的问题[j].可再生能源,
25(3) :4-5.

[23]李越.XX.中国风电特许权项目综合分析及改进建议研究[d].北京:华北电
力大学.

[24]刘启明.XX.风电投资应保持理性[n].中国电力报,XX-7-12(001).
[25]施锡f全.博弈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XX.
[26]王文举.拍卖与招标的对策论分析[m].北京: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8.

[27]李洁.建筑工程承包商的投标策略[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XX.
[28]杨青.博弃论在招投标中的应用[j].鄂州大学学报,XX,(4).
[29]任东明.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政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XX,2:117-120.

[30]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XX:208-248.
[31]张正敏,谢宏文,王白羽.风电电价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电力,XX,9,
44-48.
[32]纪世东.我国发展风力发电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l电力设备,XX,5:36-38.
[33]何作庥,王亦楠.风力发电是我国能源和电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现实选
择[j].上海电力,XX,1:8-18.

[34]郭太英,黎发贵.从国外风电发展探讨我国风电发展思路[j].水电勘测设计,
XX,2:20-24.

[35]周鹤良.我国风力发电产业发展前景与策略[j].电气技术,XX,6:1-6.
[36]时璟丽.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与建议[j].中国科技投资,
XX,4:24-26.

[37] robert gibbons. a primer in game theory[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38] mendonca, XX. in: feed-in tariffs: accelerating the deploy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earth scan, london.

[39] menanteau, p., finon, d., lamy, m. -l., XX. prices versus quantities: choosing
policie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energy policy 31
(8),799 - 812.

[40] lipp, j.,XX. lessons for effective renewable electricity policy from
denmark,germany and the united kingdom. energy policy35 (11), 5481 - 54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