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5年全国卷(Ⅰ-Ⅱ卷)生物试题(精校版)

2015年全国卷(Ⅰ-Ⅱ卷)生物试题(精校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1.(2015·新课标Ⅰ卷,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2.(2015·新课标Ⅰ卷,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3.(2015·新课标Ⅰ卷,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 的NaCl 溶液(生理盐水)20mL 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4.(2015·新课标Ⅰ卷,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5.(2015·新课标Ⅰ卷, 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 C),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 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 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

PrP SC 可以诱导更多的PrP C转变为PrP 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PrP C转变为PrP 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6.(2015·新课标Ⅰ卷, 6)抗维生素D 佝偻病为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015年新课标高考生物全国卷1(答案解析版)

2015年新课标高考生物全国卷1(答案解析版)

2015 年新课标卷Ⅰ理综生物部分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 与ATP 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 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 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 上【答案】D【解析】A,DNA 与ATP 中所含元素的种类都是CHONP 。

B,一个tRNA 分子有三个相邻的碱基,为一个反密码子。

C:T 噬菌体是DNA 病毒,核酸只有DNA ,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2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

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答案】C【解析】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成熟细胞则比较迟钝。

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 的NaCl 溶液(生理盐水)20mL 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 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 的增加D.输入的Na 中50% 进入细胞内液,50% 分布在细胞外液【答案】A【解析】输入的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同时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

人体体液中,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所占比重不同,注射的20mL 的生理盐水到体内的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分配不同。

Na 主要分布在细胞外,细胞内液Na 的增加远小于细胞外液Na 的增加。

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答案】D【解析】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相比,草本阶段丰富度低,空间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为灌木阶段群落形成创造了条件。

2015年高考全国卷生物答案

2015年高考全国卷生物答案

2015全国卷I生物部分答案
选择题:DCADCB
29题:⑴高于;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光照;基质
⑵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ATP和还原性辅酶II
30.⑴靶器官;灭活;传递信息
⑵神经;神经递质;受体
⑶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31.⑴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1:1:1;保持稳定
⑵活动能力
⑶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2.⑴1:1;1:2:1;0.5
⑵A基因纯合致死;1:1
39、⑴苏丹III(苏丹IV);萃取法(填“或水蒸气蒸馏法)⑵油脂⑶血细胞计数法;稀释涂布平板⑷45;40
40、⑴RNA;逆转录酶;cDNA或(DNA)⑵抗体;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⑶T(或T淋巴);⑷监控和清除。

(最新整理)高考生物全国卷I、II含答案

(最新整理)高考生物全国卷I、II含答案

2015高考生物全国卷I、II含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5高考生物全国卷I、II含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5高考生物全国卷I、II含答案的全部内容。

2015年新课标Ⅰ卷生物试题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和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DNA上2.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幼嫩叶片中色氨酸可转变成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4。

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 c),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 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 sc (阮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 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 c转变为PrP sc,实现阮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1卷)生物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1卷)生物

新课标Ⅰ卷生物试题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和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DNA上2.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色氨酸可转变成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 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 a+的增加D.输入的N 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4.下列关于出生眼体重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 c),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 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 sc(阮粒),就具有了致病性。

PrP sc可以有到更多的PrP c转变为PrP sc,实现阮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阮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阮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PrP c转变为PrP 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6.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29.(9分)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课标Ⅰ卷)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课标Ⅰ卷)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全国Ⅰ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Cl 35.5K 39Cr 52Fe 56Cu 64Br 80Ag108I 127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5课标全国Ⅰ理综,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结构和细胞分子组成等的知识。

DNA和ATP的元素组成都为C、H、O、N、P,A项正确;tRNA 一端的三个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称为反密码子,一个tRNA只有一个反密码子,B项正确;每种病毒体内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T2噬菌体的核酸为DNA,其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糖核苷酸,C项正确;细菌为原核生物,仅有核糖体,无线粒体等其他细胞器,D项错。

2.(2015课标全国Ⅰ理综,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和分布。

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植物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A项正确;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B项正确;幼嫩细胞比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敏感,C项错;豌豆幼苗切段中,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D项正确。

2015年全国各省市14套高考理综生物真题(含答案)

2015年全国各省市14套高考理综生物真题(含答案)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综生物试题(适用地区:湖南、湖北、河南、河北、江西、山西、陕西)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是的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 C),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 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 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

PrP 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 C转变为PrP 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PrP C转变为PrP 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6.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二.非选择题(一)必考题(共39分)29.(9分)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

2015全国Ⅰ卷答案与解析

2015全国Ⅰ卷答案与解析

参考答案与解析1.D 【解析】DNA与ATP的化学组成元素都是C、H、O、N、P,因此DNA与A 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A正确;一个tRNA只含有一个反密码子,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B正确;T2噬菌体的核酸是DNA,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C正确;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因此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上,此外细菌的基因也可以位于质粒上,D错误。

故选D。

2.C 【解析】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转化生成的,A正确;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非极性运输,B正确;对比成熟植物细胞,幼嫩的植物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C错误;生长素浓度增加到一定高度时,就会促进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又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由此可见,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3.A 【解析】静脉注射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输入的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而且会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A正确;人体体液中,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比例不同,注射的20mL 生理盐水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分配不同,B错误;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小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C、D错误。

故选A。

4.D 【解析】灌木阶段中灌木的生长起到了遮阴、避风等作用,同时为各种生物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食物,所以灌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要大于草本阶段的,A错误;由于灌木比草本植物更为高大,因此无论从垂直结构上还是从水平结构上看,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更复杂,B错误;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物种更加多样化,使得群落结构更为稳定,群落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草本阶段时,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D正确。

故选D。

5.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朊粒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结构与基因差别较大,因此蛋白质不可以整合到基因组中,A错误;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其增殖方式是二分裂,而朊粒的增殖是诱导更多的PrP c 转变为PrP sc,二者增殖方式不同,B错误;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C正确;遗传信息的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PrP c转变为PrP sc的过程没有mRNA模板,不属于翻译过程,D错误。

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生物卷)

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生物卷)

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 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 .一个 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 T2 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 %的 NaCl 溶液 ( 生理盐水 )20 mL 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 .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 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 Na+的增加D.输入的 Na+中 50%进入细胞内液, 50%分布在细胞外液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5.人或动物 PrP 基因编码一种蛋白 (PrP ° ) ,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 朊粒 ) ,就具有了致病性。

PrP°°可以诱导更多的PrP°转变为 PrP°°,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 PrP°转变为 PrP°°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6.抗维生素 D佝偻病为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全国卷Ⅰ)生物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全国卷Ⅰ)生物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全国卷Ⅰ)生物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 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 a C l溶液(生理盐水)20m 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 LC.细胞内液N 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 a+的增加D.输入的N 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5.人或动物P r 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 r P c),该蛋白无致病性。

P r P 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 r P 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

P r P sc可以诱导更多的P r P c转变为P r P 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P r P c转变为P r P 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6.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生物(教师版精品 )

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生物(教师版精品 )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理综生物试题及解析(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江西、湖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遗传物质的本质及细胞结构。

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

难度较小。

DNA含有的元素是C、H、O、N、P,ATP是三磷酸腺苷的简称,ATP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称为AMP,AMP就是构成RNA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因此ATP的元素组成也是C、H、O、N、P,故A项正确;tRNA在翻译过程中把对应的氨基酸运到核糖体上,就是利用自身所带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进行的,一个tRNA上只含一个反密码子,一个mRNA上有多个密码子,B正确;T2噬菌体是DNA病毒,C正确;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D错误。

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答案】C【解析】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成熟细胞则比较迟钝。

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答案】A【解析】输入的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同时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

人体体液中,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所占比重不同,注射的20mL的生理盐水到体内的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分配不同。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1.(6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2.(6分)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3.(6分)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4.(6分)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5.(6分)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 c),该蛋白无致病性.PrP 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 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 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 c转变为PrP 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PrP c转变为PrP 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6.(6分)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为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A.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B.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C.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二、非选择题7.(9分)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

2015年新课标高考生物全国卷1(答案解析版)

2015年新课标高考生物全国卷1(答案解析版)

2015年新课标卷Ⅰ理综生物部分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2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答案】2ABCD【答案】3.)ABCD【答案】体体液中,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所占比重不同,注射的20mL的生理盐水到体内的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分配不同。

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小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答案】D【解析】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相比,草本阶段丰富度低,空间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为灌木阶段群落形成创造了条件。

5.人或动物PrP 基因编码一种蛋白(c PrP ),该蛋白无致病性。

c PrP 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sc PrP (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

sc PrP 可以诱导更多c PrP 的转变为sc PrP ,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

据此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 .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D .【答案】6.X 染色体( A B C D 【答案】【解析】二、非选择题29.(9分)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 、B 、C 、D 四组实验。

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2CO 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 ,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

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A 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 .;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B 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 .;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

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II 理综生物试题(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答案:31.(1)①2.2头/km2②2头/km2(每空2分共4分)(2)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

(3分,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3)大于(1分)32.(10分)等位基因A和a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XAX A或AA,其祖父的基因型是X A Y或Aa,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外祖父的基因型是X A Y或Aa,外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能否确定该女孩的2个显性基因A来自于祖辈4人中的具体哪两个人?为什么?(2)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可判断该女孩两个XA中的一个必然来自于①(填“祖父”或“祖母”),判断依据是②:此外,③(填“能”或“不能”〉确定另一个X A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答案32.(1)不能(1分)女孩AA中的一个A必然来自于父亲,但因为祖父和祖母都含有A,故无法确定父亲传递给女儿的A是来自于祖父还是祖母;另一个A必然来自于母亲,也无法确定母亲传递给女儿的A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3分,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2)①祖母(2分)②该女孩的一个XA来自父亲,而父亲的XA一定来自于祖母。

(3分)③不能(1分)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回答与胡萝卜素有关的问题:(1)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填“-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或-胡萝卜素“),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病疾称为,胡萝卜素是(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

2015年高考理综新课标I卷生物部分试题详解

2015年高考理综新课标I卷生物部分试题详解

2015年高考理科综合新课标Ⅰ卷生物试题详解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答案:D解析: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都有五碳糖、磷酸、含氮碱基一个tRNA分子一端只有一个反密码子,T2噬菌体的核酸是DNA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质粒中的DNA上,无线粒体。

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答案:C解析:色氨酸是合成生长素的原料,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横向非极性和纵向极性运输。

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成熟细胞则比较迟钝。

生长素浓度较高时促进乙烯的合成。

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答案:A解析:输入的溶液进入血浆,随血浆运输,会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细胞外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内液Na+的增加,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细胞一般吸K+排Na+ 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答案:D解析: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相比,草本阶段丰富度低,空间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群落形成创造了土壤营养和水分等条件。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1.(6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2.(6分)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3.(6分)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4.(6分)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5.(6分)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 c),该蛋白无致病性.PrP 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 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 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 c 转变为PrP 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PrP c转变为PrP 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6.(6分)抗维生素D 佝偻病为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A.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B.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C.抗维生素D 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二、非选择题29.(9分)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 (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回答下列问题:(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30.(11分)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血压恢复.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调节.乙酰胆碱属于(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结合才能发挥作用.(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答出一个特点即可).31.(10分)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7+8+9+10+11+≧12 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个体数注:表中1+代表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老年三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该方法常用于调查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32.(9分)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A基因频率为.(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三、选考题【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验】39.(15分)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染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从功能上划分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法进行计数.(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mg、1mg、6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设计后续实验.(二)【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40.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回答下列问题:(1)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以其作为模板,在的作用下合成,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受体细胞。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文综地理部分第Ⅰ卷本卷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右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1~3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B.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甘德国际机场(右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

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

据此完成4~6题。

4.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经济C.位置D.人口5.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地区经济发展缓慢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6.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A.53°N B.60°N C.65°N D.40°N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右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7~9题。

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9.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A.成本过高B.破坏环境C.资源量不足D.市场需求不足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2015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生物部分(新课标I卷) Word版含解析

2015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生物部分(新课标I卷) Word版含解析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法进行计数。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mg、1mg、6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设计后续实验。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
【答案】D
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
(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1.(6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2.(6分)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3.(6分)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4.(6分)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5.(6分)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 c),该蛋白无致病性.PrP 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 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 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 c 转变为PrP 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PrP c转变为PrP 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6.(6分)抗维生素D 佝偻病为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A.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B.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C.抗维生素D 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二、非选择题7.(9分)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

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

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

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

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 (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

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回答下列问题:(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

(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8.(11分)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

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血压恢复。

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

(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

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调节。

乙酰胆碱属于(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9.(10分)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注:表中1+代表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老年三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该方法常用于调查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10.(9分)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A基因频率为.(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三、选考题【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验】11.(15分)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染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从功能上划分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法进行计数.(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mg、1mg、6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设计后续实验.(二)【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回答下列问题:(1)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以其作为模板,在的作用下合成,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受体细胞。

(2)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目的蛋白,该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此蛋白结合的相应分泌蛋白是,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检测的原理是。

(3)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4)人的免疫系统有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1.(6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解答】解: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都是C、H、O、N、P,A 正确;B、一个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只含有一个反密码子,B正确;C、T2噬菌体的核酸是DNA,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C正确;D、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此外细菌的基因也可以位于质粒上,D错误。

故选:D。

2.(6分)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解答】解:A、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A正确;B、成熟茎韧皮部的筛管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B正确;C、幼嫩的植物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C错误;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3.(6分)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解答】解:A、输入的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会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A正确;B、输入的Na+中大多数进入细胞外液,故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不会分别增加10mL,B错误;C、细胞内液Na+的增加小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C错误;D、输入的Na+中大多数进入细胞外液,D错误。

故选:A。

4.(6分)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答】解:A、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高于草本阶段,A错误;B、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B错误;C、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C错误;D、草本阶段逐渐发展到灌木阶段,其中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D正确。

故选:D。

5.(6分)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 c),该蛋白无致病性.PrP 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 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 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 c 转变为PrP 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PrP c转变为PrP 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解答】解:A、根据题意可知:朊粒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不可以整合到基因组中,A错误;B、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其增殖方式是二分裂,而朊粒的增殖是诱导更多的PrP c转变为PrP sc,二者增殖方式不同,B错误;C、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C正确;D、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PrP c转变为PrP sc的过程没有mRNA 模板,不属于翻译过程,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