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争霸一个世纪大事简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吴越争霸时越国面积有多大有多少人口?

历史趣谈吴越争霸时越国面积有多大有多少人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吴越争霸时越国面积有多大有多少人口?导语:越国位于吴国之南,定都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拥有今浙江大部和江西一部分,前473年灭吴后尽有吴国故地,其地盘扩展到了今山东东南部,成为越国位于吴国之南,定都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拥有今浙江大部和江西一部分,前473年灭吴后尽有吴国故地,其地盘扩展到了今山东东南部,成为一个东方大国。

越国到春秋晚期越王允常时,开疆拓土,称王兴霸。

《越绝书》记载:“越王夫镡以上至无余,久远,世不可纪也。

夫镡子允常,允常子勾践,大霸称王。

”《史记·越世家》正义引《舆地志》云:“越侯传国三十余叶,历殷至周敬王时,有越侯夫镡,子曰允常,拓土始大,称王。

”《吴越春秋》也说:“夫镡生允常,常立,当吴王寿梦、诸樊、阖闾之时,越之兴霸自允常矣。

”允常即位的时间,无确切的年代记载。

根据《吴越春秋》的说法,“常立,当吴王寿梦、诸樊、阖闾之时”,吴王寿梦至阖闾,历六世:寿梦、诸樊、余祭、余昧、僚、阖闾,吴王寿梦在位是公元前585—前561年,如果从寿梦的最后一年算起,到允常逝世(公元前497年),允常在位也有六十余年。

而根据《舆地志》的说法,“至周敬王时,有越侯夫镡,子曰允常”,周敬王在位是公元前519—前477年,允常即位最早也在公元前519年以后。

但越王允常在位的时间较长,是可以肯定的。

前些年曾于绍兴地区出土两件越国青铜戈,上面铸有铭文,据曹锦炎先生考证,作器者为越王得居,即越王允常。

铭文记载了越国先称王、铸造铜戚佐徐国称王的内容,为史所失载。

通过铭文,印证了越国自允常始称王的史实。

越王允常如何开疆拓土,史无记载。

但从先秦、两汉文献的一些零星记载看,此时越国的疆域往西、往北均有拓展。

先看北界。

《越绝书·记地传》云:“大越故界,浙江至就李,南姑末、写干。

“觐乡北有武原。

武原,今海盐。

姑末,今大末。

写干,今生活常识分享。

七年级上册第五课历史笔记

七年级上册第五课历史笔记

七年级上册第五课历史笔记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的历史笔记,主要涉及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概念。

标题:春秋战国时期
一、时代背景
1.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周朝逐渐衰落,各诸侯国势力崛起,互相争霸。

2. 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各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逐渐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国。

二、重要事件
1. 齐桓公改革:任用管仲为相,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2. 楚庄王改革:在楚庄王的领导下,楚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力逐渐强盛。

3. 吴越争霸:吴国和越国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战争,最终越国灭亡吴国。

4.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国之间频繁的战争,形成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三、重要概念
1. 分封制:周朝时期,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诸侯国。

2. 井田制:一种土地制度,将土地划分为“井”字形,中间为公田,四周为私田。

3. 封建社会: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与奴隶社会相对立。

4. 士族门阀:封建社会中的特权阶层,通常拥有土地和武装力量。

5. 战国策: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策略。

6. 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各种学派和思想流派兴起,彼此争鸣。

四、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各诸侯国之间的竞争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变革。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文化的繁荣期,各种思想流派兴起,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诸子百家。

历史趣谈越国的逆袭 越国是如何在吴越争霸中胜出的

历史趣谈越国的逆袭 越国是如何在吴越争霸中胜出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越国的逆袭越国是如何在吴越争霸中胜出的
导语:偷袭吴都之战,越国大获全胜,虽未成功压制吴国,却大大削弱了吴国的实力。

越国不再掩藏自己的实力,伐吴之战势在必行。

公元前478年,吴国
偷袭吴都之战,越国大获全胜,虽未成功压制吴国,却大大削弱了吴国的实力。

越国不再掩藏自己的实力,伐吴之战势在必行。

公元前478年,吴国遭受旱灾。

敌人受困就是老天给自己的机会,越国果断起兵伐吴,越王勾践也正式踏上自己的称霸之路。

越国是如何打败吴国的
越军出发前,并没有盲目拉起大旗,而是简选精兵,保存民生国本的同时,保证号令统一,令行禁止,让全军上下抱有战死的决心。

勾践大军攻吴时,吴王率军在笠泽江抵御。

两军夹江水而战,越王率军突袭吴军,吴军大乱溃败,最后只能保住国都,大片国土落入越国之手。

吴越之争已经是不死不休了,所以公元前475年,勾践举全国之力,出兵灭吴。

越军根本不怕跟吴国耗,率军包围吴国三年,最后吴军不战自溃。

吴王派人求和,勾践不忍灭吴,准备议和,最后范蠡提醒他不要忘了夫椒之战,勾践这才醒悟,拒绝了议和。

虽然勾践没有想要弄死吴王,但吴王夫差却选择了自杀,吴国算是正式灭亡了。

勾践灭吴之后,在铜山会见晋、齐等诸侯,周天子派人封勾践为侯伯,正式承认了勾践的霸王帝王,同时越王勾践也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吴越之间的这场较量一波三折,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越王灭吴反败为胜的原因
越王勾践在失败之后能够不忘国耻,时刻反省自己要发奋图强,并且吸取了之前战败的教训,努力治理国家,最后才能反败为胜。

而吴
生活常识分享。

趁火打劫故事简短

趁火打劫故事简短

趁火打劫故事简短1.趁火打劫的故事短一点儿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相互争霸,战事频繁。

经过长期战争,越国终因不敌吴国,只得俯首称臣。

越王勾践被扣在吴国,失去行动自由。

勾践立志复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

表面上对吴王夫差百般逢迎,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

回国之后,勾践依然臣服吴国,年年进献财宝,麻痹夫差。

而在国内则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

越国几年后实力大大加强,人丁兴旺,物资丰足,人心稳定。

吴王夫差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勾践的假象迷惑,不把越国放在眼里。

越王勾践选中吴王夫差北上和中原诸侯在黄池会盟的时机,大举进兵吴国,吴国国内空虚,无力还击,很快就被越国击破灭亡。

勾践的胜利,正是乘敌之危,就势取胜的典型战例。

扩展资料:趁火打劫计,三十六计第五计。

原意是:趁人家家里失火,一片混乱,无暇自顾的时候,去抢人家的财物。

引申到军事上,就是敌人陷入困境,我方就应该趁虚而入,这是强势一方打击弱势一方的有利时机。

趁火打劫案例:《西游记》有一章叫《祸起观音院》,讲述的是唐僧取经,来到一个观音院,主持是金池长老,看上了唐僧的袈裟,就想夺过来,然后就在晚上派弟子把寺庙给烧了。

孙悟空去天上请来神仙帮助,保护自己谁的屋子没有着火,其他屋子都烧了,当然,金池长老自己也死了,但是袈裟却不见了。

而这个袈裟是观音给的是不会被火烧掉的,但是为什么会不见了呢?原来,在观音寺后面有一个黑风洞,里面住着一个黑熊怪,这个黑熊怪和金池长老的关系很好,他知道金池长老藏了很多宝贝。

于是就趁着寺庙着火,想着进去抢一把,结果袈裟就被偷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趁火打劫。

2.趁火打劫的故事梗概成语出处:1、“正是财动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火打劫,拽回云步,经转山洞而去。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2、“有所谓趁火打劫者,临时之盗也。

遇有人家失火,即约一二伴侣,飞奔入内,见物即取,或持之,或负之,或扛之。

勾践的成语

勾践的成语

勾践的成语与勾践有关的成语有三个【卧薪尝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都是出自同一个故事。

出自《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故事较长,大致介绍如下: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最初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被拘禁在吴国长达三年。

之后在名臣文种、范蠡的帮助下,尽心伺候好吴王夫差,又买通吴国权贵伯嚭,从而最终脱险回国。

回国后,为了复仇,勾践卧薪尝胆(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所以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艰苦的柴草堆上。

并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舔尝苦胆,使自己不忘痛苦和屈辱。

还经常让士兵故意提问:“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

带领越国发愤图强。

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

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同时,勾践君臣积极腐化吴国君臣,比如给吴王夫差送去著名的美女西施,以及进贡大量珠宝美玉,并巧妙用离间计导致吴王错杀吴国重臣伍子胥。

最后越国终于复仇成功,消灭了吴国,导致吴王自杀,勾践最终获得了吴越争霸的胜利。

以上是【卧薪尝胆】在勾践获得胜利之后,在吴宫欢宴群臣。

之后发觉重臣范蠡不知去向。

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

不久,有人给另一个重臣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弓箭就会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会被杀了煮来吃(这几句就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成语来源);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

我看越王勾践的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

文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恐怕不久难免会有杀身之祸。

”文种于是知道这是范蠡临走之前给自己留下的信。

但文种没有相信范蠡留下的忠告。

继续为越国服务。

结果最终文种真的被勾践逼迫而自杀身死。

成语列表卧薪尝胆[wòxīn cháng dǎn]卧:睡。

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吴越之争简短故事

吴越之争简短故事

吴越之争简短故事标题:吴越之争:两国争霸的简短故事简介:本文将带您回顾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吴越之争,探索两国间的争霸故事。

从吴越两国的兴起,到它们的碰撞与战争,我们将一起领略这段激烈而史诗般的历史。

正文:在古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吴越之争是一段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

这是关于吴国和越国之间争夺地盘和统治权的故事,两国为了争霸而展开了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斗争。

吴国和越国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他们在春秋战国时期崛起并逐渐成为了当时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吴国自吴王夫差统治下成为了强大的国家,而越国则由越王勾践领导,凭借着灵活的外交手腕和军事实力,也在地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吴国和越国的领土和利益发生了交叉和重叠,两国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争斗是发生在公元前473年的战争,也被称为吴越之争的高潮。

当时,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紧张。

吴王夫差野心勃勃,他希望统一吴越两国,成为东南地区的霸主。

而越王勾践则拒绝屈服于吴国的统治,他坚信越国有能力保卫自己的独立和利益。

于是,在这个紧张的氛围下,吴越之争爆发了。

双方的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战役和围攻,争夺领土和城池的控制权。

战争期间,两国的将领都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他们智谋勇猛,使战争更加复杂和激烈。

最终,经过多年的战争与角逐,吴越之争以吴国的胜利而告终。

吴王夫差利用自己的军事实力和政治手段,成功地将越国纳入了吴国的版图之中。

越王勾践不得不接受吴国的统治,并且在战败后,他展现出了崇高的气节和智慧,以保护越国的利益和人民的福祉。

吴越之争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它反映了古代国家之间争夺权力和领土的复杂关系。

同时,这段历史也留下了许多重要的教训,告诉我们尊重他人的独立和权益的重要性,以及智慧和勇气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总结:吴越之争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

这场争夺地盘和统治权的战争展现了吴国和越国之间的激烈对抗。

尽管最终吴国取得了胜利,但越国的抗争精神和勇气仍值得我们铭记。

吴越争霸后越国是如何消亡的

吴越争霸后越国是如何消亡的

吴越争霸后越国是如何消亡的越,被灭四次,第一次被吴王夫差所灭,后复国。

第二次被楚威王所灭,后残余势力在广东福建建立百越。

第三次被秦始皇所灭,后部分族人又复国,建立东越。

第四次被汉武帝所灭,彻底灭亡。

勾践逝世,儿子王要鼫(shí,石)与即位。

王鼫与逝世,儿子王不寿即位。

王不寿逝世,儿子王翁即位。

王翁逝世,儿子王翳即位。

王翳逝世,儿子王之侯即位,王之侯逝世,儿子王无强即位。

无强时,越国发兵向北攻打齐国,向西攻打楚国,与中原各国争胜。

在楚威王的时候,越国攻打齐国,齐威王派人劝说越王说:“越国不攻打楚国,从大处说不能称王,从小处说不能称霸。

估计越国不攻楚国的原因,是因为得不到韩、魏两国的支持。

韩、魏本来就不攻打楚国。

韩国如攻打楚国,它的军队就会覆灭,将领就会被杀,那么叶、阳翟就危险;魏国如攻打楚国也如此,军队覆灭、将领被杀,陈、上蔡都不安定。

所以韩、魏事奉越国,就不至于军队覆灭、将领被杀,汗马之劳也就不会显现,您为什么重视得到韩、魏的支持呢?”越王说:“我所要求韩魏的,并非是与楚军短兵相接、你死我活地斗,何况攻城围邑呢?我希望魏军聚集在大梁城下,齐军在南阳、莒练兵,聚结在常、郯边界,那么方城以外的楚军不再南下,淮、泗之间的楚军不再向东,商、於、析、郦、宗胡等地即中原通路西部地区的楚军不足以防备秦国,江南、泗上的楚军不足以抵御越国了。

那么,齐、秦、韩、魏四国就可以在楚国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韩、魏无须作战就能扩大疆土,无须耕种就能收获。

z现在,韩魏不这样做,却在黄河、华山之间互相攻伐,而为齐国和秦国所利用。

所期待的韩魏如此失策,怎么能依靠他们称王呢!”齐国使者说:“越国没有灭亡太侥幸了!我不看重他们使用智谋,因为那智谋就好象眼睛一样,虽然能见到毫毛却见不到自己的睫毛。

今天君王知道韩魏失策了,却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这就是刚才比方的…能见到毫毛却看不到自己睫毛的眼睛‟之论了。

君王所期望于韩魏的,并非是要他们的汗马功劳,也并非是与韩、魏联军联合,而是分散楚军的兵力。

古代越国的版图变化趋势

古代越国的版图变化趋势

古代越国的版图变化趋势
古代越国的版图变化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前期扩张阶段(公元前6世纪- 公元前2世纪):
在这个阶段,越国逐渐形成并开始扩张。

在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版图主要位于今中国浙江省、江苏省和福建省一带。

越国逐渐吞并了周边的小国,扩大了领土。

2. 鼎盛阶段(公元前2世纪- 公元1世纪):
在这个阶段,越国的版图达到鼎盛时期。

越国先后击败了吴国和楚国,将其领土扩展到了今中国江西省和广东省一带。

越国的势力范围进一步延伸,成为当时的强大国家之一。

3. 分裂和衰落阶段(公元1世纪- 公元3世纪):
在公元1世纪后期,越国逐渐分裂为东越国和西越国两个分支。

东越国位于今中国福建省和台湾一带,西越国位于今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越南北部一带。

这两个国家开始相互争斗,导致越国逐渐衰落。

4. 被吞并阶段(公元3世纪- 公元10世纪):
在公元3世纪后期,东晋王朝逐渐强大起来,并吞并了东越国。

后来的南朝宋和南朝齐也接连吞并了越南地区的西越国。

越南地区成为了中国南方王朝的一部分,越国的版图完全消失。

总的来说,古代越国的版图在前期扩张后逐渐达到鼎盛,然后分裂衰落,最终被中国南方王朝吞并。

越国灭吴国之战

越国灭吴国之战

越国灭吴国之战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为争夺霸权,在公元前506年至公元前473年的三十多年间发生过多次战争。

在公元前494年的一次战争中,越国在会稽受挫,力量大大削弱,几乎遭受了灭国之灾。

越王勾践在受挫后,一面卑身事吴,一面反省思过,制定了休养生息、抚慰人民的一系列政策,取得了民众的支持。

勾践经过“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后复仇灭吴。

越灭吴之战是我国古代史上弱国打败强国的一个范例,从许多方面印证了《孙子兵法始计篇》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吴国和越国是春秋后期在长江下游崛起的两个国家。

在此之前,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附楚国,是楚国的盟国。

春秋中期,吴国通过兼并战争取得了大量土地,疆域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在大国争霸的局势中逐渐崭露头角并开始叛楚攻楚,以求中原争霸,这时弱小的越国,在吴楚战争频繁时常常策应楚国、牵制吴国,成为吴国心腹之患。

吴国为了在中原争霸中除掉后患,在柏举之战几百了楚国后,开始发动吴越之间的战争。

公元前497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勾践继位。

吴王阖闾乘越国允常之丧,率军攻越。

吴越二军在檇李对阵时,越军两次用死士攻击吴军阵前自杀,使吴军军心涣散。

越军乘其不意,突然发起攻击,大败吴军,阖闾受伤而死。

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

夫差按照其父“必毋忘越”的遗嘱,在伍子胥、伯嚭的辅助下,日夜加紧练兵,准备出兵攻越。

越王勾践继位后的第三年春得到夫差准备攻越的消息后,在准备还不充分,兵力还不足够的情况下决定先发制人,出兵攻打吴国。

吴王夫差派出精兵,迎战越军于夫椒。

由于吴军实力较强,越军战败。

越军损失巨大,最后只剩下五千人,退守会稽山。

吴军乘胜追击,把会稽包围的水泄不通。

在这危急存亡关头,勾践采纳了范蠡的建议,决定以屈求生。

勾践一面准备死战,一面派文种去向吴王夫差求和,以美女、财宝疏通吴国太宰伯嚭,要他劝说夫差允许越国作为吴的属国存在下来,那时,勾践原做吴王的臣仆,忠心侍奉吴王。

不然,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出战。

春秋战国130余个国家的简介

春秋战国130余个国家的简介

春秋战国130余个国家的简介秦国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

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

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

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

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

在春秋时代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

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

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

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

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

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

前237年嬴政登基,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

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齐国夏商时期,淄博地区先后出现了夏商王朝的属国爽鸠、季、适伯陵、薄姑等古国。

西周建立后,功臣姜尚被封为齐侯,都营丘,建齐国。

淄博由此成为齐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经西周、春秋、战国,长达800余年。

前221年灭于秦国。

中间什么齐桓公呀管仲啊称霸啊什么的略,不废话。

晋国晋国,周代诸侯国名,原名唐。

在今山西省南部。

到前403年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晋国被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家。

晋国国都为唐(今山西翼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

西周初,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西),为当时重要封国之一。

叔虞子改称晋,后曾迁都于曲沃(今山西闻喜)、绛(即翼,今山西翼城)、新田(今山西侯马)等地。

西周末年,晋文侯拥戴平王东迁洛邑,杀死在西周故地自立的携王,为东周的缔造立下大功,受到平王奖赏。

春秋初,晋国内部出现公室与贵族争夺君位的长期斗争。

从晋昭侯元年(前745)封其叔成师于曲沃,到晋缗侯二十八年(前679)曲沃武公正式受命为晋侯,经过六七十年,才以旁枝取代大宗,重新建国。

吴越争霸的故事和成语

吴越争霸的故事和成语

吴越争霸是指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互相征伐的一段历史。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后,成了南方的霸主。

然而,越国成为了吴国的临国,并且与吴国素来不和。

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

为了征服越国,吴王发兵攻打越国。

两国在槜李地方展开了一场大战,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后就去世了。

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即位。

阖闾临终时嘱咐夫差:“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铭记此话,经常提醒自己要为父报仇。

他经过宫门时,手下的人就会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夫差流着眼泪回答:“不,不敢忘。

”于是,夫差叫伍子胥和大臣伯嚭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这次战争以越国的失败告终,越王勾践被抓到吴国。

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

然而,这个看似卑微的工作使得越王有了深思熟虑的机会。

他每天晚上都睡在柴草上,还在房子梁上悬挂一个苦胆,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先尝一口苦胆。

他时常问自己:“你忘记你被俘的痛苦了吗?”以此不断激励自己要复仇。

最终,越王勾践成功实施了“卧薪尝胆”以及“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略,并成功战胜吴国。

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成就了越王勾践的英名,也衍生出了“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兔死狗烹”等至今广为人知的成语。

古史钩沉:吴越争霸

古史钩沉:吴越争霸

古史钩沉:吴越争霸春秋末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为避免国破身灭,经谋臣劝解,毅然向夫差投降,并不惜纡尊降贵、以奴仆身份亲身侍奉吴王夫差三年,在获得夫差信任被放回越国后,用了10年时间发展经济、训练军队、积蓄国力,在文种和范蠡辅佐下,终于一举打败夫差,灭亡吴国,称霸天下。

吴王阖闾时期,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在伍子胥和孙武率领下,攻破楚国,威震天下,吴国称霸自此开始。

吴王阖闾之子夫差于前496年继位后,仍不断四处攻伐,于公元前482年北上黄池(今河南封丘县)会盟中原诸国,与晋争做盟主,取得霸主地位,直到公元前前473年为越国所灭。

吴国称霸大概自公元前506年—公元前473年,前后约34年。

相比之下,越国比吴国更厉害。

曾饱受吴国战败之苦的越国在越王勾践统治下,于公元前473灭亡吴国、逼死夫差。

越国自勾践灭吴开始称霸,其后世代为霸,直到142年后被楚国灭亡,而这一切都与勾践时代开始的富国强兵政策分不开。

越国国力初具规模是从勾践的父亲——越王允常开始的,历史记载越国最初是部落王国,历经几世至越王允常始称王,从此才进入中国历史的大舞台。

越国疆域在今浙江省大部分,北到江苏昆山市和上海嘉定区附近,西至江西上饶市余干县附近,东到大海。

而横跨长江下游的吴国,其疆域在今天江苏省、上海市、山东省南部,安徽省一部分和河南省东南一部分。

吴王寿梦始称王,随后其子诸樊、余祭、余昧等相继继位,经过几十年奋力拓展的吴国,已是国力强盛、兵力强大,不断派兵四方征战,向西南与楚国,向西北与晋国,向北与鲁国、齐国进行争霸战争。

吴王阖闾即位后,在伍子胥辅佐之下,修建国都于姑苏(今苏州),大力发展农业、冶炼业,训练精兵,从而使吴国兵强剑利,兵锋无人敢挡。

尤其后来吴国军队在伍子胥、孙吴率领之下,一举灭亡楚国,鞭尸楚怀王,使吴国一时威震天下,遂称霸东南,中原诸大国晋、齐等不敢与之相争。

越王允常在位时,吴国内乱不止,吴越相安无事,和平环境给发展生产,厉兵秣马提供了良好机会,后越国在名义上向吴王阖闾臣服。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与重大战役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与重大战役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与重大战役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发生了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和战役。

这些事件和战役的发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下将介绍其中几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重大战役。

一、战国七雄的兴起与争霸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大陆逐渐从诸侯分封制度演变为战国七雄的割据时期。

齐、楚、燕、魏、韩、赵和秦七个列强相继兴起,展开了一场争夺中央权力的竞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战役是楚国与齐国的徐州之战。

此战楚国以奇兵突袭齐军,最终取得了胜利,使得楚国成为战国七雄中的霸主。

二、孙膑庙堂之变孙武和膑贞是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他们的兵法在春秋战国时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孙膑庙堂之变。

由于孙武和膑贞的出色军事才能,齐国君主向他们咨询国家大事。

然而,君主的宠信使得两人引起了部分官员的嫉妒。

一次,这些官员伺机挑起事端,迫使孙膑和膑贞不得不自杀。

他们的死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发展和国家统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乌江之战乌江之战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南方两大势力吴国和越国之间爆发的一场重大战役。

吴国为了削弱越国的势力,发动了乌江之战。

吴王阖闾亲自率领军队,经过激战,成功击退越国军队,稳固了吴国的地位。

这场战役对于吴国的扩张和巩固了其在中国南方的霸主地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战争之一,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之间。

当时,赵国与秦国都是战国七雄中的势力。

赵国为了削弱秦国的势力,决定发动一场进攻秦国的战役。

然而,由于赵国军队与秦国军队实力相差悬殊,最终赵军被秦国将领白起围困在巨鹿城中,遭受了惨败。

这场战役对于赵国的削弱和秦国的崛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五、春秋战争的结束与秦统一中国春秋战争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系列战争的总称,它从77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21年秦国统一中国。

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中国大陆发生了无数次的争斗和战役,形成了平行王国的局面。

2022高中历史备课素材:吴越争霸情况概述

2022高中历史备课素材:吴越争霸情况概述

2022高中历史备课素材:吴越争霸情况概述大国争霸是春秋时代的显著特点。

在齐桓公首霸之后,晋、楚两国相继而起,逐鹿中原,争当盟主,但终因旗鼓相当,势均力敌,在春秋中叶以后,显现并霸的局面。

在如此的形势下,晋景公采纳申公巫臣的意见,开始联合吴国,妄图利用吴国牵制楚国的右翼,使楚国不能腾出手来招驾晋国的攻势,从而谋利。

吴国偏居东南沿海地区,与越国为邻,有断发文身之俗。

据《吴越春秋》记载,当时吴国“险阻润湿,又有江海之害,君无守御,民无所依,仓库不设,田畴不垦。

”严格地说,它还不能确实是一个国家,只是一个部落群体。

在中原列国眼里,吴是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蛮夷之国。

公元前五八四年,晋景公派申公巫臣到吴国传授车战射御的技术,并唆使吴国背叛楚国。

因此吴国不断侵伐楚国,又攻打巢、徐等吴楚之间的小国,弄得楚国忙于应战,疲于奔命。

在晋国的扶植下,吴国的军事力量进展得专门快,国土日益扩展,声望日益提高。

中原诸侯国家和吴国开始建立了联系。

公元前五二二年,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做了相国。

他教给吴王阖闾“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府库”等“安君治民,兴霸成王”之道(《吴越春秋》),使吴国由极为落后的蛮夷之邦,一跃而成为军事强国。

公元五○六年,吴王阖闾以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联合蔡、唐两国兴师伐楚。

孙武是杰出的军事家,为了切断楚国本部与方城之外的联系,他采取中间突破的战略,带领吴军从淮河流域西进,至淮汭舍舟登陆,翻越大别山,与此同时,唐军东进袭取大隧、直辕、冥厄三隘(在今武胜关一带),蔡军循汝水至淮河、南下直取訾梁(在今固始县)。

这两支偏师堵住了楚军北上中原,东通齐、鲁的要道,从侧翼牵制住楚军,使楚军不敢正面迎击吴军,而吴军却乘机扫荡楚国东境沿途的城镇,镇定西进,跟蔡、唐两路军队会师,将楚国拦腰截为两段,隔汉水同楚军相持。

楚司马沈系戍发觉问题的严峻性,向令尹子常建议:“请令尹封锁汉水,自己以方城外人毁掉吴军舍弃的舟船,回过头来封住大隧、直辕、冥厄三隘,然后夹击吴军,一定能胜利。

吴越战争

吴越战争

中国的战争:春秋时代——吴越战争1、战前全局形势这里所述的战前形势,是指自吴破楚入郢都(周敬王14年冬)以后,到吴越夫椒(今江苏省吴县西80里太湖中——事在周敬王26年春)之战前12年中的全局形势。

因夫椒之战,是吴王夫差与越战争的开端,所以这里所论述的吴越战争第一阶段的作战,也是以夫椒之战为开始。

在此12年中,各国发生的足以影响当时形势的大事,除上一篇“战后局势”中已述者外,再将大致情况略述如下:(1)在吴、楚、越方面:越乘吴破楚入郢吴国国内空虚之际,侵入吴国,进攻吴都;待吴军自楚回师时,越就大掠于野而还。

这时是周敬王15年,公元前505年春。

次年,即:周敬王16年4月,楚为报吴破国之恨,大起舟师顺流而下以伐吴,被吴王太子终累(夫差之兄)所败;楚舟师之将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7人,都被吴所俘(战地应当在驾邑长岸间);同时,楚将子期所率领的陆军,又大败于繁阳(今河南省新蔡县北)。

于是,楚国上下大惧,而迁都于鄀(今湖北省宜城)。

周敬王24年,公元前496年5月,越王允常卒,吴王阖庐乘丧伐之;越王勾践(允常子)新立,御吴军于槜李(浙江省嘉兴西南70里),大败吴军。

吴王阖庐负伤,而且因伤重而卒。

(2)在中原方面:晋于召陵之会后,因不战罢兵失信于诸侯,诸侯遂纷纷叛离;而且国内又因荀、范、韩、赵、魏诸卿争权,晋定公不能制,形成内政上的紊乱。

周敬王23年秋,赵鞅以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叛;冬,荀寅、士吉射以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叛。

自此晋内政纷乱,再也无力从事对外争霸的战争了。

齐景公乘晋内乱而争夺诸侯,有代兴霸业之势。

然而此时的中原,楚国已不再北进侵扰,事实上已回复到齐桓公始霸以前的形势,各国诸侯与大夫自相并吞混战,成为一片混乱状态。

在这一时期中,由于吴势方兴,越又继之而起;加上吴越地理上关系密切,互争三江五湖之利,而导致两雄不并立,成为吴越两强的战争。

2、吴越地理形势这时的吴国国境,北与齐、鲁、宋为邻,西达陈、蔡、驾邑(今安徽省芜湖西)、宛邑(今安徽省宣城),与楚东境接壤。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也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成了历史的主旋律之一。

本文将从社会背景、诸侯国之间的关系、重要的历史事件三个方面来探讨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一、社会背景春秋时期是中国的封建时代,社会阶层分化比较严重,土地集中在贵族手中,农民失地成了社会问题。

在这个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实力差异比较大,南方地区的吴越两国与北方的晋齐鲁三国成为了平衡中心。

此外,周王朝已经走向衰落,诸侯们的权力逐渐增大,国家的中央集权开始失效,这也为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提供了契机。

二、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其间紧张、对立、矛盾不断。

唯有通过联姻、互送使节、立盟等方式维系了一定的平衡。

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比如在战争中,就存在着联合作战的情况。

呂望之围,即晋国攻打郑国的战争中就是不同势力如楚、秦、赵等国家组成同盟,联手对付晋国的例子。

三、重要的历史事件春秋时期有很多著名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中绝大部分都与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有关。

1. 周公旦辅政(公元前1046年)周公旦是周王朝的开国元勋,他的出现缓解了周王朝内部矛盾。

周武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成王年幼,谁来做这个国家的权力核心?周公旦就成为了朝廷的辅政官,实际上成为了国家的实权领袖。

春秋时期周公旦的辅政,赋予了周王朝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这对于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郑伯克段于鄢(公元前806年)郑国是一个前六千年最早的封建国家,期间历经衰败。

公元前806年,郑国取得了一个重大的胜利。

在国君因斗智不得,铤而走险想从鄢城南侧塞土,结果造成道路低垫,郑国特意驾车前往观察,借助地形优势亲自率军出击打败了楚鄢地公子克段。

克段于鄢战争,标志着郑国的复兴开始了。

3. 越王勾践入楚(公元前496年)吴国是春秋时期南方的一个诸侯国,越国是吴国的邻居,也是一个名门望族。

在被吴国侵略后,越王勾践假装投降,并计策攻取了楚国的都城,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战争胜利,实现了反败为胜。

世界大事年表

世界大事年表

世界大事年表公元前约4300—3500 埃利都—欧贝德文化约四千年代中期埃及州(诺姆)形成约3500—3100 乌鲁克文化3500—2700 苏美尔城邦形成约3100 米那(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3100—2700 捷姆迭特·那色文化约3100—2686 埃及前王国约3100—2890 埃及第一王朝约2890—2686 埃及第二王朝约2686—2181 埃及古王国约2686—2613 埃及第三王朝约2613—2498 埃及第四王朝金字塔的兴建约2500—1750 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巴文化)约2494—2345 埃及第五王朝2378—2371 拉格什国王乌鲁卡基那约2371—2347 温玛国王卢伽尔·扎吉西2371—2230 阿卡得王国2371—2316 阿卡得国王萨尔贡一世约2345—2181 埃及第六王朝2291—2255 阿卡得国王纳拉姆·辛约2181—2040 埃及第一中间时期(第七至第十王朝) 约2181—2173 埃及第七王朝2173—2160 埃及第八王朝约2160—2130 埃及第九王朝约2130—2040 埃及第十王朝约2133—1786 埃及中王国2113—2006 乌尔第三王朝2000—1700 克里特早王宫时代米诺斯王宫兴建1991—1786 埃及第十二王朝1894—1595 古巴比伦王国(巴比伦第一王朝) 1842—1797 埃及法老阿美涅姆黑特三世约1792—1750 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1786—1567 埃及第二中间时期(第十三至十七王朝) 1786—1633 埃及第十三王朝埃及贫民与奴隶大起义1786—约1603 埃及第十四王朝1700—1380 克里特后王宫时代1674—1567 喜克索斯人统治埃及1674—1567 埃及第十五王朝约1684—1567 埃及第十六王朝约1650—1567 埃及第十七王朝约1600—1500 迈锡尼坑墓王朝1595 赫梯灭古巴比伦1570—1085 埃及新王国1570—1320 埃及第十八王朝1504—1450 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哈特谢普苏女王共治1400初迈锡尼圆顶墓王朝1379—1362 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埃赫那顿)约1361—1352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1348—1320 埃及法老哈列姆黑布1320—1200 埃及第十九王朝1304—1237 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1296或1280 埃及与赫梯缔结和约1200—1100 希腊多利安人南下,迈锡尼国家亡1200—1085 埃及第二十王朝1198—1166 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三世约1115—约1077 亚述国王提格拉·帕拉萨一世1085—945 埃及第二十一王朝十一至九世纪荷马时代约1024—1004 海国第二王朝约1000—960 犹太国王大卫969—936 推罗国王希兰一世约960—约930 以色列—犹太王国国王所罗门945—525 利比亚·塞易斯时代约945—715 埃及第二十二王朝945—924 埃及法老塞桑克一世883—859 亚述国王亚述那西帕二世858—824 亚述国王萨玛那萨尔三世818—715 埃及第二十三王朝约814 迦太基建城786—764 乌拉尔图国王阿吉什提一世776 古希腊第一次奥林匹亚赛会约754 罗马建城约754—约509 罗马王政时代约744—约727 亚述国王提格拉·帕拉萨三世734—714 乌拉尔图国王鲁萨一世约730—715 埃及第二十四王朝730—656 埃及第二十五王朝54一68 古罗马皇帝尼禄约55一约120 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64 罗马城大火约65一约75 贵霜国王阎膏珍66一70 犹太战争(第一次)69一96 古罗马弗拉维王朝69一79 古罗马皇帝韦斯巴芗约78一101或102 贵霜国王迦腻色迦79 维苏威火山爆发,庞贝等城被毁约95一约165 古罗马历史学家阿庇安96一192 古罗马安敦尼王朝98一117 古罗马皇帝图拉真101一106 达西亚战争,古罗马征服达西亚117一138 古罗马皇帝哈德良132一135 犹太战争(第二次)161一180 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166 古罗马与中国直接海上交通约170一228 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193一235 古罗马塞维鲁王朝212 古罗马《卡拉卡拉敕令》发布226一651 伊朗萨桑王朝238或239 日本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遣使至中国241一272 伊朗萨桑王朝国王沙普尔一世284一305 古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及其改革约300 西非古加纳国建立306一337 古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309一379 伊朗萨桑王朝国王沙普尔二世313 《米兰敕令》(宽容敕令)颁布约320一六世纪末印度笈多王朝约320一330 印度笈多王朝创立者旃陀罗笈多325 尼西亚会议(第一次基督教主教会议)330 罗马帝国迁都拜占庭,更名为君土坦丁堡约330一380 印度笈多王朝国王萨摩陀罗笈多约354一430 罗以帝国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361一363 古罗马皇帝尤里安(背教者)378 亚得里亚堡战役,西哥特人大败罗马人379一395 古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约380一413 印度笈多王朝国王旃陀罗笈多二世(超日王)392一413 高句丽国王广开土王(好太王)395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帝国395一410 西哥特国王亚拉里克一世399一412 中国法显游印度402 西罗马帝国移都腊万纳410 西哥特人攻陷罗马城419一714 西哥特王国427 高句丽长寿王迁都平壤434一453 匈奴王阿提拉439—534 北非汪达尔王国451 匈奴人侵入高卢455 汪达尔人洗劫罗马城475—476 西罗马帝国皇罗慕路斯·奥古斯都476 西罗马帝国亡481—751 法兰克墨洛温王朝481—511 法兰克国王克洛维486 苏瓦松战役,法兰克人打败西罗马军队491—529 伊朗马兹达克起义493—555 东哥特王国496 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约500—565 拜占庭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527—565 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531—579 伊朗萨桑王朝国王哥士娄一世(科斯洛埃斯一世) 532 君士坦丁堡尼卡起义534 拜占庭灭北非汪达尔王国535—555 哥特战争,拜占庭灭东哥特王国541—552 东哥特国王托提拉568—774 伦巴德王国约570—632 伊斯兰教创立者穆罕默德582—602 拜占庭皇帝摩里士593—622 日本圣德太子摄政602—610 拜占庭皇帝福卡606—647 印度曷利沙帝国创建者易利沙·伐弹那(戒日王) 610—641 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622 穆罕默德自麦加迁至麦地那伊斯兰教历(希吉来历)纪元之始623—658 西斯拉夫人萨摩公国627—645 中国玄奘西行632—634 伊斯兰教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634—644 伊斯兰教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638 阿拉伯人占领耶路撒冷644—656 伊斯兰教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645—654 日本孝德天皇646 日本“大化改新”656—661 伊斯兰教第四任哈里发阿里660 新罗灭百济661—750 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663 白村江之战,新罗和中国唐朝联军击败百济、日本联军668 新罗灭高句丽约673—735 英国历史学家比德676 新罗统一朝鲜半岛681—1018 第一保加利亚王国八世纪至十七世纪(1660或1670) 西非马里王国701 日本制订《大宝律令》710—794 日本奈良时期711—714 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714—741 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当政717—802 拜占庭帝国伊苏里亚王朝717—741 拜占庭皇帝利奥三世718 日本颁布《养老律令》732 普瓦提埃战役,法兰克人击败阿拉伯人741—751 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矮子)当政741—775 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五世747—750 伊朗阿布·穆斯林起义750一1258 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751 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矮子)篡位,建立加洛林王朝753—754 中国鉴真东渡日本成功754—775 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哈里发曼苏尔756—1031 西班牙后倭马亚王朝756—1870 教皇国762 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建都巴格达768—814 法兰克查理大帝约770—840 法兰克传记作家爱因哈德772—804 查理大帝征服萨克森人794—1192 日本平安时期795—816 教皇利奥三世800 查理大帝在罗马加冕,查理帝国始802—839 英格兰西撒克斯国王爱格伯约802—1431 真腊吴哥王朝803—814 保加利亚大公克鲁姆813—833 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哈里发马蒙814—840 查理帝国皇帝路易(虔诚者)816—837 阿塞拜疆巴贝克起义821—823 拜占庭督马起义821—873 伊朗达希尔王朝827—869 拜占庭基督教传教士西里尔829 爱格伯统一英格兰,七国时代结束841—843 萨克森斯特林加起义842 《斯特拉斯堡誓约》发表843 《凡尔登条约》签订,查理帝国分裂846—870 大摩拉维亚公爵罗斯蒂斯拉夫852—889 保加利亚大公鲍里斯一世862—879 诺夫哥罗德公爵罗立克864或865 保加利亚皈依基督教867—900 伊朗萨法尔王朝867—1056 拜占庭帝国马其顿王朝867—886 拜占庭皇帝巴西尔一世869—883 阿拉伯帝国黑奴大起义(辛吉起义)871—899 英国阿尔弗烈德大王874—999 中亚细亚萨曼王朝882 基辅罗斯建国893—927 保加利亚西蒙大帝900 朝鲜甄萱建后百济909—1171 北非法蒂玛王朝(绿衣大食)911 德意志加洛林王朝告终913—959 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七世918 高丽建国918—943 高丽建立者王建919—1024 德意志萨克森王朝919—936 德意志国王亨利一世(捕鸟者)929—1031 西班牙科尔多瓦啥里发国935 高丽灭新罗935—1055 伊朗西部白益王朝936 高丽灭后百济,统一朝鲜936—973 德意志国王鄂图一世(962年起称帝)939 越南吴权创建吴朝945—972或969—972 基辅罗斯大公斯维雅托斯拉夫·伊戈尔列维奇955 奥格斯堡之战,德意志和捷克联军打败马札尔人960—992 波兰公爵梅什科一世962—1186 阿富汗伽色尼王朝962—1806 神圣罗马帝国968—1054 越南大瞿越国968—979 越南丁朝皇帝丁部领969 北非法蒂玛王朝占领埃及976 高丽实行田柴科制976—1025 拜占庭皇帝巴西尔二世980—1005 越南前黎朝创建者黎桓980—1037 阿拉伯医学家和哲学家伊本·西拿(阿维森纳)987或988 基辅罗斯皈依基督教987—1328 法国卡佩王朝987—996 法国国王休·卡佩992—1025 波兰公爵波列斯拉夫一世(勇敢者(1025年称王) 998—1030 阿富汗伽色尼王朝苏丹马默德1000—1301 匈牙利阿尔帕德王朝1000—1038 匈牙利国王斯提芬一世1009—1225 越南李朝1009—1028 越南皇帝李公蕴1018 拜占庭灭第一保加利亚王国1019—1054 基辅罗斯大公雅罗斯拉夫1024—1125 德意志法兰克尼亚王朝1O24—1039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康拉德二世1O25—1034 波兰国王梅什科二世1042—1066 英国国王爱德华(忏悔者)1044—1287 缅甸蒲甘王朝1044—1077 缅甸国王阿奴律陀1054 基督教会大分裂1055 中亚细亚塞尔柱突厥人占领巴格达,塞尔柱帝国建立1056—1106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1057—1185 拜占庭帝国科穆宁王朝(1059—1081中断) 1058—1079 波兰国王波列斯拉夫二世(大胆者) 1061— 1147 北非穆拉比特(或阿尔摩拉维德)王朝1066 哈斯丁战役,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1066—1154 英国诺曼底王朝1066—1087 英国国王威廉(征服者)1071 曼西科特战役,塞尔柱苏丹打败拜占庭军队1073—1075 德意志萨克森起义1073—1085 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希尔德布兰德)1076 沃尔姆斯宗教会议拉特兰宗教会议1086 英国编制《末日审判书》1086—1192 日本院政时期1088——1099 教皇乌尔班二世1095 克勒芒宗教会议1096—1291 十字军东侵1096—1099 第一次十字军东侵1099—1291 耶路撒冷王国1102—1138 波兰国王波列斯拉夫三世(歪嘴) 1106—1125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1113—1125 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摩诺马赫约1118 “圣殿骑士团”建立1118—1143 拜占庭皇帝约翰二世(科穆宁) 1121—1269 北非穆瓦希德(或阿尔摩哈德)王朝1122 《沃尔姆斯宗教协定》订立1135—1154 英国国王斯提芬1137—1180 法国国王路易七世1138—1254 德意志霍亨斯陶芬王朝1139 葡萄牙建国1139或 1143—1383 葡萄牙勃艮第王朝1139—1185 葡萄牙国王阿尔丰沙一世1143—1180 拜占庭皇帝曼努埃尔一世(科穆宁) 1147—1149 第二次十字军东侵1152—1190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红胡子) 1154—1399 英国金雀花王朝1154—1189 英国国王亨利二世1156 日本“保元之乱”1157 塞尔柱帝国崩溃1167 “伦巴第联盟”形成1170—1371 塞尔维亚尼曼雅王朝1170—1196 塞尔维亚大茹盘斯特凡·尼曼雅1174—1193 埃及苏丹撒拉丁1176 雷那诺之战,伦巴第联盟击败腓特烈一世(红胡子) 1180—1223 法国国王腓力二世1183—1185 拜占庭皇帝安德洛尼卡一世(科穆宁) 1183 《康斯坦茨和约》签订1187 撒拉丁收复耶路撒冷1187—1396 第二保加利亚王国1189—1192 第三次十字军东侵1189—1199 英国国王理查一世1190 拜占庭承认塞尔维亚独立1192—1333 日本鎌仓幕府1198 “条顿骑士团”建立高丽万积起义1198—1216 教皇英诺森三世1199—1216 英国国王约翰(无地王)1202 “宝剑骑士团”建立1202—1204 第四次十字军东侵1204—1261 拉丁帝国1205—1235 匈牙利国王安德烈二世1206—1261 小亚细亚尼西亚帝国1206—1526 印度德里苏丹国1206一1290 德里苏丹国奴隶王朝1206一1210 印度奴隶王朝苏丹艾伯克1209一1229 阿尔比派战争1212 多罗萨会战,卡斯提尔国王阿尔丰沙八世击败穆瓦希德王朝军队1215 英国国王约翰(无地王)签署《大宪章》1215一1250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1216一1272 英国国王亨利三世1217一1221 第五次十字军东侵1217一1227 塞尔维亚大茹盘斯提芬(第一个加冕者)1221 日本“承久之乱”1222 匈牙利颁布《金玺诏书》1222一1292 印度尼西亚新柯沙里国1223一1226 法国国王路易八世约1225一1274 意大利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1225一1400 越南陈朝1225一1258 越南皇帝陈煚1226 “条顿骑士团”入侵普鲁士1226一1270 法国国王路易九世1228一1229 第六次十字军东侵1230 立陶宛大公国建立1230一1255 马里王国国王松迪亚塔1232 日本制订《贞永式目》1237 “立窝尼亚骑士团”建立1238一1438 泰国速古台王朝1241一1242 蒙古侵入波兰、匈牙利1242 “冰上激战”1242一1502 钦察汗国(或金帐汗国)1248一1254 第七次十字军东侵1250一1517 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奴隶王朝)1251 法国“牧人起义”1253一1278 捷克国王鄂图卡二世1254一1273 神圣罗马帝国大空位时代约1254一1324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56一1353 伊儿汗国1258 英国颁布《牛津条例》蒙古人占领巴格达,阿拔斯王朝灭亡1261 拜占庭帝国复国拉丁帝国亡1261一1453 拜占庭巴列奥略王朝1261一1282 拜占庭皇帝米海尔八世(巴列奥略)1265 英国首次召开国会1265一1321 意大利诗人但丁1266一1337 意大利画家乔托1268一1442 南意大利安茹王朝1270 第八次十字军东侵1272一1307 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1273一1806 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1438年一度中断)1273一1291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尔夫一世1277一1280 保加利亚伊瓦依洛起义1279一1325 葡萄牙国王迪尼斯1282 西西里晚祷起义1282一1328 拜占庭皇帝安德洛尼卡二世(巴列奥略)1285一1314 法国国王腓力四世(美男子)1287一1539 缅甸勃固王朝1291 十字军丧失其在东方的最后据点阿克,十字军东侵告终1293 佛罗伦萨颁布《正义法规》1293一1478 印度尼西亚麻喏巴歇(满看伯夷)王国1294一1303 教皇卜尼法八世1295 英国召开“模范国会”1295一1304 伊儿汗国合赞汗1299 奥斯曼国家建立1302 法国首次召开三级会议布鲁日晨祷起义库尔特雷战役,佛兰德斯民兵打败法军1304一1307 意大利多尔钦诺起义1304一1374 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1305一1314 教皇克科门特五世1308一1387匈牙利安茹王朝1308一1437 神圣罗马帝国卢森堡王朝(1313-1346、1400一1410年帝位他属)1308一1313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七世1309-1377 阿维尼翁教皇1312-1337(或1307一1332)马里王国国王谟萨1313一1375 意大利作家薄伽丘1320一1333 波兰国王弗拉第斯拉夫一世(沃凯太克)约1320一1384 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1321一1414 德里苏丹国图格拉克王朝1325一1340 莫斯科公爵伊凡一世(钱袋)(1328年成为弗拉基米尔大公)1327一1377 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1328一1589 法国瓦罗亚王朝1331一1355 塞尔维亚国王斯特凡·杜尚(1346年加冕为塞尔维亚皇帝)1333一1370 波兰国王卡西米尔三世(伟大的)1336一1392 日本南北朝1336一1565 南印度维查耶纳伽尔国1336一1573 日本室叮幕府1337一1453 英法百年战争1340 斯卢斯(爱克留斯)海战,英国击败法国舰队1340一1375 丹麦国王瓦尔德玛四世1342一1349 拜占庭吉洛特起义1342一1382 匈牙利国王路易一世(1370一1382年兼波兰国王)约1342一1400 英国诗人乔叟1346 克勒西战役,英军大败法军1347 黎恩济在罗马发动起义,建立罗马共和国1347 “黑死病”始蔓延欧洲1347一1355 拜占庭皇帝约翰六世(坎塔库尊)1347一1526 印度巴赫马尼(巴曼)王朝1349 塞尔维亚制订《斯特凡·杜尚法典》1350一1364 法国国王约翰二世(好人)1350一1767 泰国阿瑜陀耶王朝(大诚王朝)1350一1369 泰国国王拉玛铁菩提1356 普瓦提埃战役,英军大败法军, 法王约翰二世(好人)被俘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颁布《金玺诏书》1357一1358 巴黎市民起义1358 法国扎克雷起义1359一1365 摩尔多瓦公爵波格丹1359一1389 土耳其苏丹穆拉德一世1359一1389 莫斯科公爵德米特里·顿斯科伊(1363[一说1362])年成为弗拉基米尔大公)1360 英、法缔结《布勒丁尼和约》约1360一1424 捷克民族英雄杰士卡1362 土耳其人占领亚得里亚堡1364一1380 法国国王查理五世(明智的)1364一1555 缅甸阿瓦王朝1367 “汉萨同盟”形成约1369一1415 捷克爱国者和宗教改革家胡斯1370 《斯特拉尔松和约》签订,“汉萨同盟”得以在丹麦目由贸易1370一1507 帖木儿帝国1370一1405 帖木儿帝国大埃米尔帖木儿1377一1399 英国国王理查二世1378 佛罗伦萨梳毛工起义1378一1417 天主教会大分裂1378一1419 捷克国王瓦茨拉夫四世(1378一1400年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380 库利科沃会战,俄罗斯军队击败蒙古人1381 英国瓦特·泰勒起义1382 巴黎“铅锤党起义”1385 波兰与立陶宛大公国联合1385一1580 葡萄牙阿维斯王朝1385一1433 葡萄牙国王若奥一世1386一1418 瓦拉几亚公爵米尔查1386一1572 波兰一立陶宛亚盖隆王朝1386-1434 波兰国王亚盖洛1388 高丽李成桂发动兵变1389 科索沃战役,土耳其击败塞尔维亚等国联军1389一1402 土耳其苏丹巴耶塞特一世1391一1425 拜占庭皇帝曼努埃尔二世(巴列奥略)1391 高丽颁布《科田法》1392 李成桂灭高丽,建李朝1394一146O 葡萄牙亲王亨利(航海家)1396 尼科堡战役,土耳其击败十字军1397 丹麦、瑞典、挪威结成卡尔玛联盟1398 帖木儿出征印度1399一1461 英国兰加斯特王朝1399一1413 英国国王亨利四世1400一1407 越南皇帝胡季/1402 安哥拉战役,帖木儿击败土耳其1403一1511 东南亚满刺加国1403一1424 满刺加国国王拜里迷苏刺约1405一1468 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斯坎德培1410 格伦瓦尔德(或坦能堡)战役,条顿骑士团被波兰等国联军击败1410一1468 伊朗西部黑羊王朝1411一1437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吉斯盂约1412一1431 法国女民族英雄贞德1413 巴黎卡波土起义1413一1422 英国国王亨利五世1414一1418 康斯坦茨宗教会议1415 阿金库尔战役,英军大败法军,占领巴黎1418一1427 越南蓝山起义1419一1434 捷克胡斯战争1420 英、法缔结《特鲁瓦条约》1420~1506 日本画僧雪舟1421一1451 土耳其苏丹穆拉德二世1422一1461 法国国王查理七世1431一1449 巴塞尔宗教会议1434 美第奇家族在佛罗伦萨建立僭主政治1434一1444 波兰国王弗拉第斯拉夫三世(1440一1444年兼匈牙利国王)1438 喀山汗国独立1438一148l 葡萄牙国王阿尔丰沙五世1443 阿尔巴尼亚举行反土耳其侵略起义1444 朝鲜创制“训民正音”瓦尔纳战役,土耳其战败波、匈联军1444一1456 匈牙利匈雅提摄政1447一1492 波兰国王卡西米尔四世1449一1453 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1450 英国凯德起义1451一1481 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约1451一1506 意大利航海者哥伦布约1451-1512 意大利航海着亚美利哥1452一1519 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1453 土耳其攻占君土但丁堡拜占庭帝国亡1454 波兰颁布《涅夏瓦条例》1455一1485 英国“玫瑰战争”1457一1504 摩尔多瓦斯特凡大公1458一1471 捷克国王波迪布拉德1458-1490 匈牙利国王马提亚·科尔温约1460一1524 葡萄牙航海者达·伽马1461一1483 法国国王路易十一1461一1485 英国约克王朝1462一1472、1484一1486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农民起义1462一1505 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1464 法国公益同盟成立1464一1492 桑海王国国王桑尼·阿里1465一1536 尼德兰人文主义看伊拉斯谟1467一1477 日本“应仁之乱”1467一1573 日本战国时期1469一1492 佛罗伦萨共和国僭主罗棱佐·美第奇1469-1527 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马基雅弗利1471一1516 捷克国王弗拉第斯拉夫二世(亚盖隆斯基)(1490一1516年兼匈牙利国王)1473一1543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4一1504 卡斯提尔女王伊萨伯拉1475—1564 意大利雕刻家、画家米开朗琪罗1477—1535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1479 卡斯提尔与亚拉冈台并1479—1516 亚拉冈国王斐迪南二世1480 伊凡三世击溃蒙古军队,俄罗斯摆脱蒙古的统治西班牙设立异端裁判所约1480—1521 葡萄牙航海者麦哲伦1481—1495 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1483—1485 英国国王理查三世1483—1520 意大利画家拉斐尔1483—1546 德意志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1484—1531 瑞士宗教改革运动领袖慈温利1485—1603 英国都铎王朝1485—1509 英国国王亨利七世1488 葡萄牙人迪亚士航抵好望角1488—1523 德意志人文主义者胡登1490—1576 意大利画家提香约1490—1525 德意志农民及平民思想家和领袖闵采尔1492 哥伦布航抵美洲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结束1492—1503 教皇亚历山大六世1493—1519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1493—1528 桑海王国国王穆罕默德·杜尔1494 西班牙与葡萄牙签订《托尔德西拉斯条约》1494—1498 佛罗伦萨萨伏那洛拉起义1494—1559 意大利战争约1494—1553 法国文学家拉伯雷1495—1521 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世1497—1498 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的航路十五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圈地运动1500 葡萄牙人卡布拉尔航抵巴西1502—1736 伊朗萨非王朝1502—1524 伊朗国王伊恩迈尔一世1505—1533 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1509—1547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1509—1564 欧洲宗教改革家加尔文1512——1520 土耳其苏丹谢里姆一世1514 匈牙利乔治·多沙起义匈牙利召开“野蛮国会”1515 马林雅诺之战,法军打败米兰雇佣军1515—1547 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1516—1700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1516—1556 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1519年起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五世)1517 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德意志宗教改革开始1519—1521 西班牙殖民者科尔特斯征服墨西哥1519—1521 葡萄牙人麦哲伦环球航行1520 “斯德哥尔摩血案”1520—1522 西班牙城市公社起义1520—1566 土耳其苏丹苏里曼一世1521 《沃尔姆斯救令》颁布1523—1560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瓦萨1524—1525 德国农民战争1524—1580 葡萄牙诗人卡蒙斯1526.4 帕尼帕特战役(第一次),莫卧儿军队打败德里苏丹国罗第王朝军队9 摩哈赤战役(第一次),土耳其击败匈牙利,匈牙利亡1526—1858 印度莫卧儿帝国1526—1530 印度莫卧儿帝国皇帝巴卑尔1529 西班牙和葡萄牙缔结《萨拉戈萨条约》土耳其攻陷维也纳1531 “施马尔卡尔登同盟”成立1531—1752 缅甸东吁王朝1531—1550 缅甸国王莽瑞体1533 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灭印加帝国1533—1584 莫斯科和全俄罗斯大公伊凡四世(雷帝)(1547年加冕称沙皇)1534 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天主教耶稣会成立1534—1535 德意志“明斯特公社”1536 西班牙侵占智利瑞士加尔文领导宗教改革运动1538 西班牙征服哥伦比亚1539—1540 尼德兰根特起义1542—1567 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1545—1563 特兰托宗教会议1545—1598 朝鲜名将李舜臣1547—1516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1548—1572 波兰国王西吉斯孟二世1548—1600 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1549 西班牙侵占阿根廷英国凯特起义1551—1581 缅甸东吁王朝国王莽应龙1552 俄国征服喀山汗国1553—1558 英国女王玛丽一世1554 英国女王玛丽与西班牙腓力二世结婚1555 《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签订1556 俄国征服阿斯特拉罕汗国1556—1564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一世1556—1598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1556—1605 印度莫卧儿帝国皇帝亚格伯1557 葡萄牙侵占澳门1558—1583 立窝尼亚战争1558—1603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59 《卡托·堪布累齐和约》签订,意大利战争结束1561—1626 英国哲学家法兰西斯·培根1562—1594 法国胡格诺战争1564 缅军攻陷暹罗(泰国古称)首都阿瑜陀耶1564—1616 英国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1564—1642 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1565 西班牙侵入菲律宾1566—1567 尼德兰“圣像破坏运动”1566—1609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1568—1639 意大利空想社会主义者康帕内拉1568—1684 印度尼西亚万丹国1569 缅军再陷阿瑜陀耶,臣服暹罗(泰国古称)波兰、立陶宛卢布林联会1570—1573 威尼斯与土耳其战争(第四次)1571 勒班陀海战,西班牙—威尼斯联合舰队击败土耳其舰队1571—1630 德意志天文学家开普勒1572 法国“圣巴托罗缪惨案”1573—1603 日本安土桃山时期1573—1582 日本织田信长当政1574—1589 法国国王亨利三世1576 尼德兰《根特协定》签订法国天主教同盟成立1576—1586 波兰国王斯提芬·巴托里1576—1612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尔夫二世1579 尼德兰南方成立“阿拉斯同盟”尼德兰北方成立“乌得勒支同盟”1580 西班牙吞并葡萄牙1581 尼德兰北方各省成立联省共和国1582—1598 日本丰臣秀吉当政1582—1755 印度尼西亚马打蓝国(伊斯兰教)1583—1634 神圣罗马帝国统帅华伦斯泰1587—1629 伊朗萨非王朝国王阿拔斯一世1587—1632 波兰国王西吉斯孟三世1588 西班牙“无敌舰队”远征英国失败1588—1679 英国哲学家霍布斯1589—1830 法国波旁王朝(1792—1814、1815年中断)1589—1610 法国国王亨利四世1590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1590—1605 暹罗国王纳黎萱1592—1598 朝鲜王辰卫国战争1593—1601 瓦拉几亚公爵米哈伊(勇敢者)1594—1597 荷兰威廉·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海域1596—1650 法国哲学家、自然科学家笛卡儿1598 俄国征服西伯利亚汗国法国颁布《南特敕令》1598—1605 俄国沙皇波利斯·戈东诺夫1598—1621 西班牙国王腓力三世1600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日本关原之战1602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1603—1714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1649—1660年中断)1603—1625 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1603—1867 日本江户(德川)幕府1603—1616 日本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1604 法国第一个东印度公司成立1605—1627 印度莫卧儿帝国皇帝查罕杰1606—1607 俄国波洛特尼科夫起义1606—1610 俄国沙皇瓦西里·叔伊斯基1607 英国在北美建立弗吉尼亚殖民地1608 德意志“新教联盟”成立1608—1674 英国思想家、诗人弥尔顿1609 西班牙驱逐摩里斯科人西班牙与荷兰签订《十二年停战协定》德意志“天主教联盟”成立。

七年级上册历史大事件年表

七年级上册历史大事件年表
生活区域:黄河中游流域,
半坡人遗址
生产--农业:种植粟和蔬菜(我国是最早种植粟和蔬菜
的国家),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如石斧 室锄 石耜
等;手工业:烧制 陶器 .半坡出土了大量陶器使用的陶器底
色一般为红色,上面有图案,称为彩陶。
生活--饲养猪 、狗等家畜,能纺织麻布,缝制衣服.居
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
隋朝建立 唐朝建立
北魏建立:386 年,鲜卑族拓跋部首领拓跋圭建立魏 国,历史上叫北魏。
②孝文帝改革:拓跋宏
目的:革除 落后习俗 ,吸取汉族的 先进文化 ,巩固 北魏的统治。
内容:1、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2、颁布均田 令 3、迁都洛阳 4、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作用: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 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春 476 年)
(齐桓公霸主地位的确立)公元前 651 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

参加,齐桓公的霸主地位的确立。


2、最先称霸的是 齐桓公,越王勾践 是春秋最后一名霸主。
3、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
公、秦穆公、楚庄王) 桂陵之战 前 4 世纪中期 魏 VS 齐 魏败 围魏救赵
战国 (公元 前 475 年--公 元 前 221 年)
马陵之战 十年后 齐 VS 魏 长平之战 前 260 年 赵 VS 秦
魏败 减灶计 赵败 东方六国无力抵抗秦的进攻 赵括纸上谈兵
商鞅变法:时间人物: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起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
变法最为彻底的。
变法的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

越国

越国
越人雕塑与吴国相比,越国的早期历史更为模糊。越国的国君为姒姓。姒为尧帝赐于大禹王的氏。上古、古 代也长江中下游流域称扬越。" 司马迁称“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 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约公元前21世纪,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舜将首领之位禅让给禹。大禹巡行天下, 回到大越,登上会稽山朝见四方诸侯,封有功,爵有德,死后就葬在这里。大禹死后,其子夏启破坏”禅让制“, 建立夏朝,传至帝少康时,为延续禹王陵的守护与祭祀工作,便封其庶子无余于会稽,号曰“禹越”。 《商 书·伊尹朝献》记载:“伊殷受命,于是为四方令曰:“臣请正东,符娄、仇州、伊虑、沤深、十蛮、越沤,剪 发文身,请令以鱼皮之鞞,乌鰂之酱,鲛鼥利剑为献。”当今欧阳家族跟越国的渊源,也就是说欧阳氏是越国、 越王族独一无二的直系后裔。《史记》记载“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後二十馀世,至於允常。“《正义舆地 志》记载:“越侯传国三十馀叶,历殷至周敬王时,有越侯夫谭,子曰允常,拓土始大,称王,春秋贬为子,号 为於越。”
越国
中国先秦时期诸侯国
01 国名
03 疆域 05 军事
目录
02 历史 04 政治 06 经济
07 文化
09 社会 011 民族
目录
08 科技 010 外交 012 遗址
越国(公元前2032年 —公元前222年 ),是中国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东南方的诸侯国。 越国处在东南扬州之地,《史记》记载其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是大禹的直系后裔中的一支。越国与 杞国、缯国、褒国等皆为大禹后裔子孙所分封。
为了摆脱颓势,无颛重新将国都迁回故都会稽,依然不能阻挡越国衰落的命运。无颛在位18年去世,其弟无 彊继位。越王无彊三十七年(前333年),越王无彊欲效法列国征伐中原,于是发兵向北攻打齐国。时齐威王在 位,于是派遣使者劝说越王西征楚国。齐使以楚国分兵在列国争胜,国内空虚为借口诱引越国伐楚。越王无彊听 从齐使计策,转头讨伐楚国。然而,楚威王早有灭越之心,曾派大臣昭滑到越国去调查了5年,准备充分。于是楚 威王领军进攻越国,大败越军,杀死无彊,北边在徐州被齐军打败。 由于越王无彊生前未曾明确指定王位继承 人,导致他的长子次子各以正统自居,纷纷建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国争霸一个世纪大事简略前490年(周敬王三十年、越王句践七年):三月,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劝谏,赦免句践君臣,放其返回越国都城句乘(今诸暨牌头);封给句践百里之地,西起周宗(今绍兴凉帽尖),东至炭渎(今上虞曹娥江),南造于山(今会稽山),北薄于海(今杭州湾)。

不久,句践迁都平阳(今绍兴平水),命范蠡主持营建会稽大城。

从此,越国进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兴时期。

——《吴越春秋》、《越绝书》前489年(周敬王三十一年、越王句践八年):会稽大城落成,越国正式迁都会稽(今绍兴市区)。

越王句践苦身焦思,卧薪尝胆,立志复仇雪耻。

当时,范蠡、文种尽心辅佐,计然、诸稽郢、皋如、逢同、苦成、曳庸等人各尽所能。

句践为增加人口,制定奖励生育的措施——《史记·越世家》、《吴越春秋》、《越绝书》、《诸暨县志》前488年(周敬王三十二年、越王句践九年):正月,越王句践召集范蠡、逢同、苦成、皋如等人,商议兴越灭吴之策,决定结交齐晋楚三国,厚事吴国。

随后,文种发动民众大量垦荒,发展农业,储备粮食。

当时,越国的青铜冶炼、建筑造船、养蚕纺织、畜牧水产、商贾贸易都日趋发达。

青铜宝剑千古生辉,戈形钱币别具一格。

——《史记·越世家》、《吴越春秋》、《国语?越语》、《越绝书》前487年(周敬王三十三年、越王句践十年):二月,越王句践问计于文种、计然。

计然提出用人之道,文种提出灭吴九术。

夏季,由于句践不断进贡,夫差又增封越国土地,东起句甬(今浙江宁波),西至姑末(今浙江龙游),北起武原(今浙江海盐),南至句无(今诸暨句乘山),纵横八百里,大致恢复了越王允常时期的范围。

——《史记·吴世家》、《吴越春秋》、《越绝书》前486年(周敬王三十四年、越王句践十一年):越王句践问计于范蠡、计然。

二人主张等待时机,切勿操之过急;句践表示同意。

秋季,吴王夫差为了日后出兵北上,争霸中原,不顾国人的承受能力,下令修筑邗城(今江苏扬州),开挖邗沟,沟通长江、淮水。

由于征调大批民工,致使国内民怨沸腾。

——《国语?越语》、《吴越春秋》前485年(周敬王三十五年、越王句践十二年):王夫差出兵伐齐,海陆并进,各有胜负。

越王句践探知吴国人心散乱,准备伐吴,范蠡认为时机未到,及时劝阻。

句践用文种之计,决定以美色惑乱吴王,使人在诸暨苎萝山下选得浣纱之女西施、郑旦,送往会稽土城(今绍兴城东)学习宫廷礼仪。

——《史记?吴世家》、《国语?越语》、《吴越春秋》、《越绝书》前484年(周敬王三十六年、越王句践十三年):范蠡请来楚国射手陈音及南林越女,以弓弩、剑戟之术训练军队。

越王句践派遣文种向吴王夫差请求借粮。

夫差借与越国万石粮食。

齐军伐鲁,孔丘派其弟子子贡劝齐退兵、劝吴伐齐、劝越助吴北伐。

四月,吴国大军出师。

五月,齐、吴、鲁三军在艾陵(今山东莱芜)大战,吴鲁联军大破齐军。

——《左传?哀公十一年》、《史记?吴世家、越世家》、《吴越春秋》前483年(周敬王三十七年、越王句践十四年):越王句践献西施、郑旦于吴王夫差,从此夫差沉湎于声色之中。

伍子胥以其子托付齐国,伯嚭诬陷其叛国,夫差赐属镂剑,逼伍子胥自尽。

越国粮食丰收,文种挑选精粮蒸熟,还于吴国。

吴国播种后,颗粒无收,造成国内全面灾荒。

句践再次询问范蠡,图谋伐吴,范蠡认为明年可以出兵伐吴。

——《越绝书》、《史记?吴世家》、《吴越春秋》、《国语?越语》前482年(周敬王三十八年、越王句践十五年):五月,吴王夫差率军北上争霸,命太子友留守姑苏。

六月,越王句践、范蠡率领越国大军伐吴,进逼姑苏,吴太子友战败被俘。

七月,夫差在黄池(今河南封丘)与晋、鲁、周会盟,晋吴争执不下。

夫差得知越军伐吴,率军返回,中途向鲁国乞求军粮,直至冬季才到达国内,派人向句践求和。

句践也估计暂时难以灭吴,同意和谈,收兵回国。

从此,越国摆脱从属吴国的地位。

——《左传?哀公十三年》、《国语?吴语》、《吴越春秋》、《史记?吴世家、晋世家、越世家》前481年(周敬王三十九年、越王句践十六年):吴国灾荒严重,国库空虚,民不聊生,依然穷兵黩武、连年征战,陷入孤立无援的处境。

——《吴越春秋》、《墨子?鲁问》前480年(周敬王四十年、越王句践十七年):楚国已经恢复力量,讨伐吴国,图谋复仇。

——《左传?哀公十五年》前479年(周敬王四十一年、越王句践十八年):吴国不顾本国力量空虚以及越国的威胁,依然出兵进攻楚国的慎城(今安徽颖上),结果再次被楚国军队打败。

——《左传?哀公十六年》前478年(周敬王四十二年、越王句践十九年):吴国严重旱灾,饥民四处流亡;文种主张趁机讨伐吴国。

越王句践对国内军民作了战前动员。

三月,句践命太子鹿郢主持内政,自己率领越军大举伐吴,进抵笠泽(今吴凇江)。

吴王夫差闻讯,率领吴军匆忙应战,但是没有在纵深地带设防。

九月,越军两面佯攻,诱敌分散兵力;随后猛攻吴国薄弱的中军,吴军溃败。

越军乘胜追击,占领吴国大片国土,彻底改变吴越两国的强弱形势。

——《左传?哀公十七年》、《者旨钟》、《国语?吴语、越语》、《吴越春秋》、《史记?楚世家》前477年(周敬王四十三年、越王句践二十年):越王句践、范蠡分析了吴越两国的综合实力,命令越军全面控制吴国水陆粮道,长期围困,待其自毙。

——《吴越春秋》、《史记?越世家》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越王句践二十一年):春,越人进攻楚国,给吴国造成错觉。

夏,楚国出兵追击越军,不及而还。

吴军以为越军转而攻楚,从而放松了军事防御。

越王句践随即命令越军进攻吴军,吴军大败,死者不可胜计。

——《左传?哀公十九年》、《吴越春秋》前475年(周元王元年、越王句践二十二年):春,故吴王僚之子庆忌劝谏吴王夫差整顿朝纲,肃清内患,组织兵力抗击越军,遭到拒绝,只得投奔楚国。

夏,晋国执政者赵无恤为遵守晋吴联盟,决定援救吴国,派人征求吴王的意见,希望吴军配合,内外夹击越军。

吴王夫差毫无信心,予以拒绝,赵无恤只得作罢,吴国失去最后的外援机会。

十月,庆忌得知越军将要进攻吴国,回国劝吴王先诛谄臣,再抗越军,又遭到拒绝。

随后,庆忌被伯嚭之流杀害。

此时,越王句践、范蠡命令越军大举攻吴,吴军三战三败,溃不成军。

十一月,越国军队包围吴都姑苏,吴王夫差完全陷入绝境。

——《左传?哀公二十年》、《国语?越语》、《史记?吴世家、越世家》、《吴越春秋》前474年(周元王二年、越王句践二十三年):五月,越王句践派遣使臣访问鲁国、齐国,为日后北上争霸作外交准备。

是年,越国军队继续围困姑苏。

——《左传?哀公二十一年》前473年(周元王三年、越王句践二十四年):四月,曾被吴王囚禁的邾隐公投奔越王,句践恢复其君位。

十月,越王句践、范蠡率领越军对姑苏发起猛攻。

吴国由于主力军已在中原战场基本损失,以至全面溃败。

吴王夫差率领残部逃往姑苏台,遣使臣向越王求和。

句践不忍心,打算答应;范蠡坚决反对,断然拒绝和谈。

十一月初四日丁卯,越军攻入姑苏,夫差被擒。

句践怜之,欲使夫差居甬东,夫差拒绝,自缢,在位二十三年。

长达六百六十年的吴国宣告灭亡,凡二十五君。

随后,西施被越王沉于江中。

——《左传?哀公二十二年》、《国语?吴语、越语》、《史记?吴世家、越世家》、《墨子?亲士》、《太平寰宇记》前472年(周元王四年、越王句践二十五年):越王句践率领大军北渡淮水,与齐、晋等诸侯国会盟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向周天子进贡。

周元王派遣使臣册封句践为霸主。

越王句践号令齐、楚、秦、晋,共同辅佐周天子,众诸侯与他歃血结盟,服从号令。

句践经长期奋斗,终于以弱胜强,兴越灭吴,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随后开始兴建琅琊,准备迁都。

他把淮水上游划给楚国,把吴国侵占的宋地归还宋国,把泗水以东百里土地赠送鲁国,体现霸主的胸襟。

当时,越军在江淮耀武扬威,宋、郑、鲁、卫、陈、蔡、邾等君主以及淮泗流域十二国,纷纷前来朝贺。

八月,鲁国使臣叔青访问越国,越国使臣诸鞅回访鲁国,越、鲁两国关系不断密切。

是年,范蠡在瓯江流域修筑东瓯城(今浙江温岭),作为南进闽中的战略基地。

——《史记?越世家》、《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吴越春秋》、《越绝书》、《淮南子?齐俗训》、《左传?哀公二十三年》、《国语?吴语》、《越国纪年新编》、《太平寰宇记》前471年(周元王五年、越王句践二十六年):四月,邾隐公无道,越王句践发兵将他俘虏,立其次子为君。

十月,秦厉共公不服从越王,句践调动吴越将士,西渡大河进攻秦国。

时值严寒霜雪,行军异常艰辛。

秦国畏惧越国,越国也不愿真打。

越军尚未列阵,秦国便赔罪求和,各国被越国大军所震慑,不敢违抗越王。

闰十月,鲁哀公被三桓(孟氏、叔氏、季氏)逼迫,逃往越国,得到越太子鹿郢的保护。

越王句践诛杀伯嚭,作为奸佞不忠之下场。

但是句践担忧范蠡、文种功高震主,没有心思帮助鲁哀公讨伐三桓。

——《左传?哀公二十四年》、《吴越春秋》、《河梁之诗》、《越国纪年新编》前470年(周元王六年、越王句践二十七年):五月,卫国工匠、奴隶暴动,国内大夫趁机起兵讨伐卫出公,卫出公逃往宋国,派人前往越国,请求越王帮助平定内乱。

六月,鲁哀公从越国返回鲁国,受到季氏、孟氏奚落。

九月,范蠡明白越王句践可与同患难,难与共安乐,留下书信辞别句践,并劝文种一同离开,文种不听。

范蠡携带家人乘舟浮海,北上齐鲁,弃政从商。

随后,计然佯狂,曳庸、扶同、皋如等大臣也日益疏远越王,相继告老还乡。

这时,在和平建设和称霸中原的方针上,文种与句践之间又发生更为强烈的冲突。

——《国语?越语》、《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史记?越世家》、《越国纪年新编》前469年(周元王七年、越王句践二十八年):正月,越王句践召见文种,请他以灭吴之术对付吴国先王,赐属镂剑,逼文种自尽,终年五十一岁,葬于西山(今绍兴府山)。

五月,越国联合鲁、宋,护送卫出公回国。

卫国大夫以重兵把守城门,卫出公不敢入城。

越军离开后,卫出公叔父自立为卫悼公。

卫出公无法复位,最终死在越国。

——《史记?越世家》、《吴越春秋》、《左传?哀公二十六年》、《越国纪年新编》前468年(周贞定王元年、越王句践二十九年):正月,越王句践派遣使臣访问鲁国。

二月,两国缔结盟约。

随后,越王句践迁都琅琊(今江苏连云港锦屏山),以便维护中原霸业;同时拥有会稽。

当时,越国人口已达三十多万,迁往琅琊约有三万人口,大本营依然在越国故土。

八月,鲁哀公图谋借助越国力量扫除三桓,遭到三桓反击,被迫外逃,经过卫、邹,投奔越国。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越绝书》、《浙江日报?万里征尘解越国迁都之谜》、《古代于越研究》前467年(周贞定王二年、越王句践三十年):越王句践进攻三桓,护送鲁哀公回国。

但是,鲁哀公依然徒有虚名,不久死去。

——《孟子?离娄》、《史记?鲁世家》前466年(周贞定王三年、越王句践三十一年):越国疆域南抵闽中,西接鄱阳,东尽大海,北邻齐鲁,至此,越国势力达到鼎盛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