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造园手法

合集下载

园林造园手法

园林造园手法

造景方法中国自南北朝以来,发展了自然山水园。

园林造景,常以模山范水为基础,“得景随形”,“借景有因”,“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造景方法主要有:1,挖湖堆山,塑造地形,布置江河湖沼,辟径筑路,造山水景;2,构筑楼、台、亭、阁、堂、馆、轩、榭、廊、桥、舫、照壁、墙垣、梯级、磴道、景门等建筑设施,造建筑景;3,用石块砌叠假山、奇峰、洞壑、危崖,造假山景;4,布置山谷、溪涧、乱石、湍流,造溪涧景;5,堆砌巨石断崖,引水倾泻而下,造瀑布景;6,按地形设浅水小池,筑石山喷泉,放养观赏鱼类,栽植荷莲、芦荻、花草,造水石景;7,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布置群落以体现林际线和季相变化或突出孤立树的姿态,或者修剪树木,使之具有各种形态,造花木景。

7,在园林中布置各种雕塑或与地形水域结合,或单独竖立,成为构图中心,以雕塑为主体,造塑景。

借景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

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

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古代的实践和理论中国古代早就运用借景的手法。

唐代所建的滕王阁,借赣江之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岳阳楼近借洞庭湖水,远借君山,构成气象万千的山水画面。

杭州西湖,在“明湖一碧,青山四围,六桥锁烟水”的较大境域中,“西湖十景”互借,各个“景”又自成一体,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借景”作为一种理论概念提出来,则始见于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所著《园冶》一书。

计成在“兴造论”里提出了“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泉流石注,互相借资”;“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等基本原则。

借景种类借景可分为:1,近借。

在园中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

2,远借。

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园林,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抑景:即通过营造景观层次、虚实对比和引导视线等手法,达到先抑后扬的效果,使景致更具深邃感和美感。

添景:在景观中增加元素,以丰富景致内容,如山石、植物、建筑等,使景致更加丰富多彩。

夹景:通过设置屏障或引导视线,使观景者在一定角度和距离内欣赏景观,突出景观的主体和重点。

对景:通过合理布局景观元素,使一处景致与另一处景致相互呼应,形成对景关系,增强景观的整体感和协调性。

框景:利用门洞、窗洞、柱框等框架结构,将一处景致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营造出更加集中、聚焦的视觉效果。

漏景:通过设置漏窗、漏墙等手段,使观景者在透过漏窗、漏墙欣赏景观时,感受到若隐若现、朦胧的美感。

借景:利用借景手法将园外的自然景色或人文景观借入园中,扩大园林视野,丰富园内景观内容。

障景:通过设置屏障或利用山石、植物等元素,将观景视线遮挡或引导到特定方向,以控制观景效果,达到欲扬先抑、增加景深等目的。

藏景:将景观隐藏起来,不直接展示给观众,而是通过暗示、引导等方式让观众自己去发现和探索,增加景观的神秘感和趣味性。

透景:通过设置开放式的园墙、花架等元素,使园内外的景观相互渗透,增强景观的开放性和流动性。

这些手法各有特色,可以单独或综合运用,以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设计意图。

同时,这些手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和场地条件进行灵活运用和发展创新。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造景类型可归纳为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等。

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这种手法可弥补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财力的不足。

典型的借景佳例,如颐和园昆明湖远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园远借北寺塔,沧浪苍邻借葑溪水等等。

对景是主客体之间通过轴线确定视线关系的造园手法,由于视线的固定,视觉观赏远不如借景来得自由。

对景有很强的制约性,易于产生秩序、严肃和崇高的感觉,因此常用于纪念性或大型公共建筑,并与夹景、框景相结合,形成肃穆、庄严的景观。

框景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

框景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框景效应的最佳写照。

漏景又称泄景,一般指透过虚隔物而看到的景象。

虚隔物包括花窗、栅栏和隔扇等。

景物的漏透一方面易于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与愿望,别一方面透漏的景致本身又有一种迷蒙虚幻之美。

利用漏景来促成空间的空灵与渗透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之一。

障景是在游路或观赏景点上设置山石、照壁和花木等,挡住视线,从而引导游人改变游览方向的造景手法。

障景使园林增添“藏”的韵味,也是造成抑扬掩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为历代园林所广泛应用。

园林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

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

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

故园林造景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

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

遵循"小中见大"的原理,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更重视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

在相对较大的园林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各种形式,造成或开郎,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技法指要中国古典园林以“道法自然”为根本指导理念,在自然景观的设计营造上追求树无行次、石无定位的布局。

山有宾主朝揖之势、水有迂回萦绕之情,完全是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风光。

人文建筑物本身在园林中,也是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高低曲折、参差错落、量体裁衣、烘云托月、点染着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

这种在有限的空间内,用中国传统的叠山理水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巧妙构配,组合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从而令人感受“天人合一”之境界和状态。

中国园林艺术大师陈从周先生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一文中曾指出,“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

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

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点出了营造中国古典园林之四大要素——山石、泉水、花木、建筑。

如承德避暑山庄之“金山”岛,就是古典园林这种营造技法的实践典型。

避暑山庄的金山岛,仿江苏镇江金山寺修建,以石为基,石上建阁,用水环抱,水内植荷。

康熙皇帝曾称赞其:“仰接云霄,俯临碧水,如登妙高峰上。

北固烟云,海门风月,皆归一览。

”一、堆山磊石“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

”古典园林中,蕴涵得最深、最广的,应该是古代文人雅士时时魂牵梦萦的山水情,正所谓“一池之水,包容江海;几撮山石,喻指众岳”。

唯其如斯,才能满足文人士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审美情怀。

园中山景,有真假之分。

大型苑园,常包入真山,有些地方小园,亦引入山之余脉来造景。

小型的文人园林,主要还是靠堆叠假山来创造苍郁的山林气氛。

假山的堆砌,离不开峰石。

古人认为,石是天地至精之气的凝集,一拳一石,包孕了自然山林之美,在古典文人园林中,山石的峰态变幻多姿,无一类同,它是渲染山林气氛的主要手段。

堆山叠石是营造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法,它师法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李渔《闲情偶记》云:“磊石成山,另是一种学问,别是一番智巧。

”1、选石园林选石,看重石质。

如著名的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就运用了四种不同的石质,营造了不同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非常独特,其中包括以下几种:
1. 借景法:这种手法是利用周围的自然景观,如山水、河流、湖泊等,将其纳入园林的设计中,从而使整个园林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2. 塑形法:这种手法是通过对地形和植被进行塑造,打造出各种形态各异的景观,如山峦、水池、假山、石桥等,以增强园林的美感。

3. 点景法:这种手法是通过在园林中设置一些独特的景点,如亭、阁、楼、台等,以吸引游客的目光,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休息和观赏的场所。

4. 景物组合法:这种手法是将不同的景物进行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景观,如山水、花木、石头等,以增加园林的层次感和美感。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分析课件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分析课件

手法八:高低错落
和蜿蜒曲折相联系的是高低错落, 两者都体现于园林建筑的群体组合之中, 蜿蜒曲折主要是从平面的角度来看,高 低错落则主要是从竖向的角度来看,许 多园林实物也多依靠地形的起伏来增添 自然情趣,特别是北方的皇家苑囿,其 自然地形的变化山前,随 山势变化呈前低后 高形式,以爬山廊 连接各建筑,既有 丰富的层次变化, 又参差错落,从而 打破了对称布局所 带来的严肃气氛。
桃花源记–MIHO美术馆
设计理念
MIHO美术馆的立意来源于贝先生“自然与建筑的融合”理念。 他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景观:有一座山,有一个
谷,躲在云雾中的建筑看不出……由于他具有很深的中国 古典文化造诣,所以贝先生引用了中国晋代陶渊明的《桃 花源记》表达了该设计的立意。当他提到桃花源时,深谙 中国传统文化的业主马上就联想到了典型的中国古代景观, 有山坡、峡谷,周围云雾缭绕,建筑掩映在森林之中若隐 若现的场景。 建筑师描绘的画卷和业主的梦想达成了共识,文学和艺术的 深远内涵共同渗透到MIHO美术馆的建设工程之中。
手法三:庭园理水
某些建筑群,其布局基本保持轴线对称
或比较严整方正的形式,面对这种情况,如 何在水面的处理上不恰当的强调自由曲折, 便可能与建筑环境格格不入,为了求得统一 协调,往往以人工开凿的较小、较规则的水 池来点缀庭院空间,反而能够收到良好的效 果,只要环境允许,即使局部的地方比较曲 折,甚至完全用山石作为驳岸而呈现自由曲 折的形式,也每每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颐和园佛香阁
手法五:主从与重点
有意识的以轴线对 称的方式来排列建筑或 组织空间院落,从而形 成一种气势,以烘托出 起到控制全园作用的制 高点。
排云殿、佛香阁建筑群
位于万寿山正中的佛香阁,体量高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分析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分析

桃花源记–MIHO美术馆
设计理念
MIHO美术馆的立意来源于贝先生“自然与建筑的融合”理念。 他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景观:有一座山,有一个 谷,躲在云雾中的建筑看不出……由于他具有很深的中国 古典文化造诣,所以贝先生引用了中国晋代陶渊明的《桃 花源记》表达了该设计的立意。当他提到桃花源时,深谙 中国传统文化的业主马上就联想到了典型的中国古代景观, 有山坡、峡谷,周围云雾缭绕,建筑掩映在森林之中若隐 若现的场景。 建筑师描绘的画卷和业主的梦想达成了共识,文学和艺术的 深远内涵共同渗透到MIHO美术馆的建设工程之中。
颐和园谐趣园,以 游廊连接建筑而形成的界 面,尽管绕湖一周而呈闭 合的环状,但毕竟由于湖 面过大而建筑的高度又有 限,空间感仍嫌不足。幸 好外围乔木参天,在以建 筑形成的界面之上又形成 一段较稀疏的界面,从而 有效的增强了空间感。
手法十:添景
在两个不同的景观之间添加一个具有过渡 性质的景观,当风景点与远方的对景之间没有 中景时,容易缺乏层次感,常用添景的方法处 理,添景可以为建筑一角,也可以为树木花丛。 例如,在湖边看远景时可以用几丝垂柳的枝条 作为添景。添景的作用就在其的过度性可以使 两个同步的景观得到相对自然的过度。
手法七:渗透与层次
对景、框景或借景,都不外是把彼此 的景物引入此处,因而都具有空间渗透的 性质,同时也都有助于增强空间的层次感, 至于具体处理则因情况不同而千变万化。 《园冶》所说“巧于因借”,关键正体现 在“巧”字上。颐和园长廊西端敞轩看西 山,把园外景色引入园内,兼有借景和框 景双重意义。此外,通过右侧圆洞门又可 以对石丈亭院内山石,可以说把借景、框 景、对景三者合为一体。
颐和园云松巢,西部院落前低后高较规整:东部 以爬山廊连接方亭、建筑、随地形变化逐步升高,整 个建筑群高低错落,前后层次分明。

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造园手法

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造园手法

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造园手法一、规划原则园林规划步骤主要包括总体规划、少体规划、行政体规划三个部分,每一步或每一部分,都必须以其独有的规划原则为指导,才能起到良好的规划效果。

(1)艺术性原则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从表面上看,有一种独特的艺术性,它的规划布局一定要力求传统的精神在园林中得以显现,园林的艺术风格继承并代代相传,才能保持园林的艺术感染力。

(2)实用性原则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要非常实用,首先,其建筑物要求轻便、廉价、易搬;其次,它是一个自然景观,在建筑物和自然景观中融合;最后,它必须能够满足日常使用的要求,即不必在建筑物上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一些复杂的装饰。

(3)审美性原则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性也是它的一个独特之处,它的景观不光是丰富多彩,还要体现审美情趣,使其成为一个有益健康的精神休闲空间。

二、基本造园手法中国传统的园林的创建,奠定了其独特的创造方法。

它包括几个关键技术:(1)山水园林山水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建设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建设技术,它不仅充满了自然庄严的气息,而且是造山水的基础,它有很好的容积力,可以反映出传统的文化精神,表现自然的美和变化的多样性。

(2)回廊园林回廊园林也是中国园林创建的基本手法之一,它利用彩石、石栏、树木等,把雕塑、特色植物、假山等装饰元素结合成精彩纷呈的风景,是地景与人文感染的结晶。

(3)水景园林水景园林也是中国园林创建的基本手法之一,它利用池水、渠头、贯彻水景,融合水中叠石、波纹、岗轩,使水中的景观更具可观性,同时增添了园林的灵动感和神韵。

三、室外装璜室外装璜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技术,为园林的景观增添活力,室外装饰可以给园林增加一个特别的空间,让游客有不同的憩息区。

它可以使园林在繁忙的郊区里显得更加美观可贵。

室外装璜可以采用很多方法,常用的有植树造山、挖掘水池等,它可以方便园林的设计,也可以使园林增添不少乐趣,更多的让游客爱不释手。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_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_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_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自然,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一)抑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滋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四)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谢,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檄,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五)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六)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园林构景的九种手段

园林构景的九种手段

园林构景的九种手段常用的园林构景手段有九种之多:抑景,透景,添景,夹景,对景,障景,框景,漏景,借景抑景:俗称"先藏后漏","欲扬先抑"。

如进门见假山,则为山抑;见树丛,则为树抑。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决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漏”,“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得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透景:美好的景物被高于游人视线的地物所遮挡,须开辟透景线,这种处理手法叫透景。

要把园内外主要风景点透视线在平面规划设计图上表现出来,并保证在透视线范围内,景物的立面空间上不再受遮挡。

在安排透景时,常常与轴线或放射型直线道路和河流统一考虑,这样做可以减少因开辟透景线而移植或砍伐大量树木。

透景线除透景外,还具有加强“对景”地位的作用。

因此沿透景线两侧的景物,只能做透景的配置布景,以提高透景的艺术效果。

添景:当远方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如果中间或近处没有过渡景观,眺望时就缺乏空间层次。

如果在中间或近处有乔木或花卉作中间或近处的过渡景,这乔木或花卉便是添景。

添景可以建筑小品、树木绿化等来形成。

体型高大姿态优美的树木,无论一株或几株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添景作用。

夹景:远景在水平方向视界很宽,但其中又并非都很动人,因此,为了突出理想景色,常将左右两侧以树丛,树干,土山或建筑等加以屏障,于是形成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这种手法叫夹景,夹景是运用轴线,透视线突出对景的手法之一,可增加园景的深远感。

夹景是一种带有控制性的构景方式,它不但能表现特定的情趣和感染力(如肃穆、深远、向前、探求等),以强化设计构思意境、突出端景地位,而且能够诱导、组织、汇聚视线,使景视空间定向延伸,直到端景的高潮。

当风景点的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他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者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得风景点的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就是夹景。

中国园林艺术的造园手法

中国园林艺术的造园手法

中国园林艺术的造园手法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特有地植入社会文化的艺术,源于古人重视生态环境、崇尚宁静和以自然为载体的景观意境,它以简约而不失奔放创新的形式表达出温润而又饱满的意境,给人一种舒适、放松、素雅的心境体验,而这些又在最终的园林建筑形式里得到最大的体现。

中国园林艺术的造园手法,是将营造园林的基本技法融汇贯通,营造出一种具有山水、建筑及细部杂块构筑等特点的独特景观空间。

在这一技法中,“对称”和“异对称”等,都是其中方面里的重要部分,其作用是增加园林景观的活力及魅力,让园林处处展现出国门气派。

在山水园林,应用“造山技法”将山水以曲折连绵的线条排列清晰的纹理,使之构筑出如若自然的园林景观,由于山水的变化多端,它就像是一副你一眼看不完的画,每每给人一种流动的情感。

在建筑园林中,应用“造林技法”、“繁多建筑技法”等技法,其中,造林技法用于营造自然景观,采用开口空旷的排列方式,使植物构成一片绿色的絮状体,给人一种被绿色烘托着的恬静寂寥感,而繁多建筑技法,主要运用不同建筑结构类型,形成几何施工特定工艺,使园林中增加更多活泼丰富的气息。

此外,“细部杂块”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赋予园林景观的独特优美美感。

例如假山、石头、池塘、瀑布、花台等,都可以作为园林的细部,增加园林的生动性。

运用这些“细部杂块”,可以在自然与精致之间取得调和,使园林景观充满趣味性与精神态度。

中国园林艺术的造园手法,以回应内在精神和理念,结合建筑的质感和飞洒的绿色,将古典的景观雕琢成微妙的曲线,将形式、工艺、文字及精神结合之中生成一种景观艺术,真实地将社会文明的影子投影到境内,以言文、笔墨和图文画出中国古代的至美、淳纯及宁静的景致。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造园手法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造园手法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是园林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园林建筑学的阴阳思想,材料的节省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内拱造园法:是以拱形山水为中心,造假山植树,以拱形结构为主,形成天然而古朴的景色。

二、多岛式造园法:是将建筑与园林分割成多个岛屿,每个岛屿上都有花园、树木和水池等组合,形成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三、水陆对衡法:是将水陆结合,使水陆的比例合理,突出水陆对立的特性,形成柔和的水陆园林效果。

四、攀式造园法:是把建筑物层层堆叠,以形成悬崖峭壁的攀式建筑,有利于保护景观,形成壮观的风景。

五、雕塑造园法:是将雕塑运用于园林设计,使建筑雕塑和植物结合,形成富有艺术感的园林美景。

六、庭院造园法:是将建筑物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庭院,以平实的结构、植物布置和多种装饰形成清新的环境。

以上便是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造园手法的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施工技术、园林景观设计、空间结构、艺术布局,都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留下了许多精美的园林艺术瑰宝。

- 1 -。

中国园林常用造园手法

中国园林常用造园手法

中国园林常用造园手法一、山水布局中国园林强调“山水”的布局,利用自然地形、山石、水体等元素,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

通过合理的规划,使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元素相互呼应,形成完整的山水骨架。

二、空间层次中国园林善于运用空间层次,通过围合、引导、暗示等手法,创造出多层次、多角度的空间感受。

利用山石、建筑、植物等元素,形成不同大小、形状、高度的空间,使人们在游园过程中不断感受到空间的变化和层次感。

三、借景中国园林中的“借景”手法,是指将园外的景色引入园内,与园内景色融为一体。

通过设置观景台、窗洞等,将园外的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引入园内,增加园林的景观层次和视野范围。

四、植物配置植物是中国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营造出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

同时,利用植物的形态、色彩、芳香等特点,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感受和情感氛围。

五、建筑小品建筑小品是中国园林中重要的元素之一。

通过设置亭台、楼阁、回廊等建筑小品,可以增加园林的景观层次和人文气息。

同时,这些建筑小品也可以作为观景、休息、娱乐的场所,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六、叠石理水叠石理水是中国园林中独特的造园手法。

利用山石、水体等元素,创造出具有自然之美的景观。

通过叠石堆景、引水造溪等方式,使山石、水体相互呼应,形成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效果。

七、色彩搭配色彩搭配是中国园林中重要的元素之一。

利用植物、建筑、山石等元素的色彩变化,创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景观效果。

同时,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也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围和空间感受。

八、文化内涵中国园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通过造园手法和元素的运用,可以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等文化内涵。

同时,这些文化内涵也可以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灵感和借鉴。

中国古典园林 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 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追求诗情画意的境界:以山水诗、山水画为蓝本,利用自然山水风景造园,注重表现自然美,追求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

2. 破园林边界规则、寻求自然的意趣:不使园林产生生硬的90°转角,以山石与绿化作为高墙的掩映,使墙的视觉边界感受减弱,打破围墙的封闭感。

3. 构架真山真水的意境:在把握自然山水之美的组合规则的基础上进行造园,以获得真山真水的意境。

此外,还有多种具体的造园手法,如点景、障景、借景、框景、隔景、透景、夹景、藏景、漏景等。

这些手法都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风格,使得园林景色更加丰富多彩、富有层次和变化。

园林艺术原理

园林艺术原理

园林艺术原理※园林造景的手法及举例一、主从手法景无论大小都有主从之分,主景是重点、核心,是空间构图中心,而配景则从属于主景起衬托作用突出主景的手法①主景升高:为使构图主景更突出、更鲜明,常将主景在空间高程上加高,以产生俯视的效果,使主体的轮廓更加突出。

如佛香阁、英雄纪念碑②中轴对称:在主体前方西侧,常配置一对或一对以上的配体来强调主体。

强调的主体在艺术上具有宏伟、庄严的效果。

如纪念性园林南京中山陵③轴线端点和风景视线的交点:一条轴线的端点或几条轴线的交点常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故将主景布置在此处。

如:故宫御花园、北海公园白塔④对比与调和:突出主景的重要技法之一。

园林中配景起对比作用,既要使主景突出又要使配景和主景调和与统一⑤渐层:园林景物由配景到主景,在艺术处理上级级提高,步步引人入胜,如颐和园佛香阁建筑序列⑥重心处理:将主景布置在整个构图的重心上,取得一定的均衡关系。

强调突出主景,规则式园林构图重心在几何中心,自然式在自然重心。

如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二、层次手法景色就距离远近,有前景、中景、背景之分,景色层次丰富。

前景、背景为突出中景服务。

如北京颐和园长廊为前景,万寿山为背景,佛香阁为中景绿化种植,如常绿龙柏树丛为背景,月季为前景,五角枫栀子花海棠为中景大型建筑物前为使视线不被遮挡,只做一些低于视平线的水池、花坛、草地作为前景三、借景手法在视力所及的范围内,将好的景色组织到园林视线中来的手法,称为借景。

《园冶》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1.直接借景:将可借取的景物巧妙组织到有利的视线范围之内可以增加空间层次,视线舒展,扩大空间感①近借将园内邻近的景物组织进来。

如拙政园宜两亭②远借将园外的景物组织进来。

如颐和园借玉泉山及西山,寄畅园借龙光塔③仰借借高处景物如宝塔、高楼、山峰等。

如北海公园借景山、南京玄武湖公园借钟山。

仰借视觉较疲劳,观赏点一般宜有休息设施。

④俯借是登高处之景色。

如杭州六和塔展望钱塘江、西湖孤山观湖。

中国传统园林基本造园手法

中国传统园林基本造园手法

中国传统园林基本造园手法
中国传统园林基本造园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以自然为师:中国传统园林强调回归自然,模仿自然景观,力求营造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

通过运用天、地、人三者的关系,使园林景观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融合。

2. 以意境为主:中国传统园林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景观元素的组合、造型、布局等手法,创造出不同的意境,如山水意境、雅致意境、诗情画意等,使人们在园林中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情绪和体验。

3. 以空间布局为重:中国传统园林追求空间的层次感和变化,强调空间的布局与利用。

通过种植、建筑、水池、石景等元素的巧妙组合和布置,创造出各种大小、高低、明暗、开合的空间,使人们在园林中可以体验到不同空间的变化。

4. 以建筑为核心:中国传统园林注重建筑的布局和设计,建筑是园林的核心元素。

传统园林中的建筑多采用仿古的风格,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使建筑成为整个园林的一部分,赋予园林更多的文化内涵。

5. 以水景为重:中国传统园林喜欢运用水景,如池塘、喷泉、水流等,来增加园林的韵味和活力。

水景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静水、动水、流水等不同形态,通过水的运用,营造出一种静谧、清新的氛围。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造园手法注重自然、意境、空间、建筑和水景的营造,力求达到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体现出中国园林的独特特色与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的特点和造园手法

中国园林的特点和造园手法

中国园林的特点和造园手法我国的园林艺术至今已有三千连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先的国家之一,活着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为精湛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由于各民族、各地域人们对风光的不同明白得和偏爱,也就显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

中国园林最为世界三大园林之一,固然有着它独树一帜的特点和造园手法。

总特点有:依山旁水,贵树名花,综合艺术;追求立意,归纳提炼,力求神似;造景含蓄,耐人寻味,一点方悟;动态布局,犹如画卷,百看不厌;以情写景,以景寓情,情景融合;南北园林,互为融合,和谐统一等。

要紧造园手法有:人工艺术仿照自然景色;封锁中寻求空间冲破,即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划分景区和空间、“借景”的处置手法;擅长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类建构筑物等。

依照中国园林的整体概况,我以几个实例来别离说明中国园林的具体特点和造园手法。

一、颐和园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其规模宏大,设计精细,施工要求高,因此制造的风光亦与一样园林不同。

一、归总起来,可有三个特点:(1)气魄宏大,充分利用了天然山水风光的自然美。

气魄宏大,第一表此刻占地多、规模大,常常包进了真山真水景观,能制造出宛自天开的景色。

有些是平地造园,境内没有真山真水,但通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一样能制造出自天开的山水风光。

(2)园中套园。

这一布局方式来自于皇帝的封建意识。

他们要看尽人世美景,就将天下名景名园搬到苑囿中来,以便就近游赏。

(3)主题突出,重视多姿多彩的建筑点缀。

皇帝造园时,往往招聘全国的高级匠师,修造造型优美的建筑来作为景区的主题。

二、造园手法:人工艺术仿照自然景色。

它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光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留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

颐和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光,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景方法
中国自南北朝以来,发展了自然山水园。

园林造景,常以模山范水为基础,“得景随形”,“借景有因”,“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造景方法主要有:1,挖湖堆山,塑造地形,布置江河湖沼,辟径筑路,造山水景;
2,构筑楼、台、亭、阁、堂、馆、轩、榭、廊、桥、舫、照壁、墙垣、梯级、磴道、景门等建筑设施,造建筑景;
3,用石块砌叠假山、奇峰、洞壑、危崖,造假山景;
4,布置山谷、溪涧、乱石、湍流,造溪涧景;
5,堆砌巨石断崖,引水倾泻而下,造瀑布景;
6,按地形设浅水小池,筑石山喷泉,放养观赏鱼类,栽植荷莲、芦荻、花草,
造水石景;
7,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布置群落以体现林际线和季相变化或突出孤立树的姿态,或者修剪树木,使之具有各种形态,造花木景。

7,在园林中布置各种雕塑或与地形水域结合,或单独竖立,成为构图中心,以雕塑为主体,造塑景。

借景
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

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

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古代的实践和理论
中国古代早就运用借景的手法。

唐代所建的滕王阁,借赣江之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岳阳楼近借洞庭湖水,远借君山,构成气象万千的山水画面。

杭州西湖,在“明湖一碧,青山四围,六桥锁烟水”的较大境域中,“西湖十景”互借,各个“景”又自成一体,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借景”作为一种理
论概念提出来,则始见于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所著《园冶》一书。

计成在“兴造论”里提出了“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泉流石注,互相借资”;“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等基本原则。

借景种类
借景可分为:1,近借。

在园中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

2,远借。

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园林,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

3,邻借。

在园中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

4,互借。

两座园林或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

5,仰借。

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邻寺的高塔。

6,俯借。

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景物。

7,应时借。

借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一天中某一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和即时的动态景观。

借景方法
大体有三种:1,开辟赏景透视线,对于赏景的障碍物进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挡视线的树木枝叶等。

在园中建轩、榭、亭、台,作为视景点,仰视或平视景物,纳烟水之悠悠,收云山之耸翠,看梵宇之凌空,赏平林之漠漠。

2,提升视景点的高度,使视景线突破园林的界限,取俯视或平视远景的效果。

在园中堆山,筑台,建造楼、阁、亭等,让游者放眼远望,以穷千里目。

3,借虚景,如朱熹的“半亩方塘”,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上下天光”,都俯借了“天光云影”;上海豫园中的花墙下的月洞,透露了隔院的水榭。

借景内容
有以下几类:1,借山、水、动物、植物、建筑等景物。

如远岫屏列、平湖翻银、水村山郭、晴岚塔影、飞阁流丹、楼出霄汉、堞雉斜飞、长桥卧波、田畴纵横、竹树参差、鸡犬桑麻、雁阵鹭行、丹枫如醉、繁花烂漫、绿草如茵。

2,借人为景物。

如寻芳水滨、踏青原上、吟诗松荫、弹琴竹里、远浦归帆、渔舟唱晚、古寺钟声、梵音诵唱、酒旗高飘、社日箫鼓。

3,借天文气象景物。

如日出、日落、朝晖、晚霞、圆月、弯月、蓝天、星斗、云雾、彩虹、雨景、雪景、春风、朝露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声音来充实借景内容,如鸟唱蝉鸣、鸡啼犬吠、松海涛声、残荷夜雨。

园林造景手法
中国造园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园林创意与工程技艺的融合,以及造景技艺的丰富多彩。

归纳起来包括主景和次(配)景、抑景与扬景、夹景与框景、前景与背景、俯景与抑景、实景与虚景、近景与借景、季相造景等。

1.主景与配景(次景)造园必须有主景区与次要景区。

堆山有主、次、宾、配,园林建筑要主次分明,植物培植也要主体树种与次要树种搭配,处理好主次关系就起到了提纲?领的作用。

突出主景的方法有:主景升高或降低,主景体量加大或增多,视线交点、动势集中、轴线对应、色彩突出、点据重心等。

配景对主景起陪衬作用,不能喧宾夺主,是园林中主景的延伸和补充。

2. 抑景与扬景传统造园历来就有欲扬先抑的做法。

在人口区段设障景、对景和隔景,引导游人通过封闭、半封闭、开敞相同、明暗交替的空间转折,再通过透景引导,终于豁然开朗,到达开阔园林空间,如苏州留园。

也可利用建筑、地形、植物、假山台地在入口处设隔景小空间,经过婉转通道中逐渐放开,到达开阔空间,如北京颐和园入口区。

3. 实景与虚景园林或建筑景观往往通过空间围和状况、视面虚实程度形成人们观赏视觉清晰与模糊,并通过虚实对比、虚实交替、虚实过渡创造丰富的视觉感受。

例如:无门窗的建筑和围墙为实,门窗较多或开敞的亭廊为虚;植物群落密集为实,疏林草地为虚;山崖为实。

流水为虚;喷泉中水柱为实,喷雾为虚;园中山峦为实,林木为虚;青天观景为实,烟雾中观景为虚,即朦胧美、烟景美,所以虚实乃相对而言。

如北京北海有“烟云尽志”景点,承德避暑山庄有“烟雨楼”,都设在水雾烟云之中,是朦胧美的创造。

4.夹景与框景在人的观景视线前,设障碍左右夹为夹景,四方围景为框景。

常利用山石狭谷、林木树干、门窗洞口等限定视景点和赏景范围,从而达到深远层次的美感,也是大环境中摘取局部景点加以观赏的手法。

5. 前景与背景任何园林空间都是由多种景观要素组成的,为了突出表现某一景物,常把主景适当集中,并在其背后或周围利用建筑墙面、山石、林丛或草地、水面、天空等作为背景,用色彩、体量、质地、虚实等因素衬托主景,突出景观效果。

在流动的连续空间中表现不同的主景,配以不同的背景,则可以产生明确的景观转换效果。

如白色雕塑易用深绿色林木背景,水面、草地衬景;而古铜色雕塑则采用天空与白色建筑墙面作为背景;一片春梅或碧桃用松柏林或竹林作背景;一片红叶林用灰色近山和蓝紫色远山作背景,都是利用背景突出表现前景的
手法。

在实践中,前景也可能是不同距离多层次的,但都不能喧宾夺主,这些处于次要地位的前景常称为添景。

6. 俯景与抑景风景园林利用改变地形建筑高低的方法,改变游人视点的位置,必然出现各种抑视或俯视视觉效果。

如创造狭谷迫使游人抑视山崖而得到高耸感,创造制高点给人的俯视机会产生凌空感,从而达到小中见大和大中见小的视觉效果。

7.内景与借景一组园林空间或园林建筑以内观为主的称内景,作为外部观赏为主的为外景。

如亭桥跨水,即是游人驻足休息处,又为外部观赏点,起到内外景观的双重作用。

园林具有一定的范围,造景必有一定限度。

造园家充分意识到景观之不足,于是创造条件,有意识地把游人的目光引向外界去猎取景观信息,借外景丰富赏景内容。

如北京颐和园,西借玉泉山,山光塔影尽收眼底;无锡寄畅园远借龙光塔,塔身倒影收入园地。

故借景法则可取得事半功倍的园林景观效果。

8. 季相造景利用四季变化创造四时景观,在风景园林被广泛应用。

例如用花表现季相变化的有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树有春柳、夏槐、秋枫、冬柏,山石有春用石笋、夏用湖石、秋用黄石、冬用宣石(英石)。

如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西湖造景春有柳浪闻莺、夏有曲院风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端桥残雪。

南京四季交游,春游梅花山、夏游清凉山、秋游栖霞山、冬游覆舟山。

用大环境造景名有杏花、消夏弯、红叶、松柏坡等。

其余造景手法还有朦胧烟景、分景、隔景、引景和导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