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12.4 波的干涉和衍射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4
人教版物理选修3-4《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每课一练(含答案)
1.关于波的衍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孔的尺寸比波长大时,一定不会发生衍射现象B.只有孔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还小时才会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C.只有波才有衍射现象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2.下列属于明显衍射现象的是( )A.隔墙有耳B.池中假山前有水波,假山后无水波C.河中芦苇后面没有留下无波的区域D.在大山前喊话,多次听到自己的声音3.关于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衍射就是波传到障碍物或孔的后面B.发生衍射的同时把波源的能量传播到“衍射”区域C.衍射只有波才能发生D.只有孔才能发生衍射,一块挡板不可能发生波的衍射4.水波通过小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衍射,为使衍射现象更明显,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A.增大小孔尺寸 B. 减小小孔尺寸C.增大水波频率D.减小水波频率5.在水波槽的衍射实验中,若打击水面的振子振动的频率是5 Hz,水波在水波槽中的传播速度是0.05 m/s,为观察到显著的衍射现象,小孔直径d应为( )A.10 cm B.5 mC.d>1 cm D.d<1 cm6.波长为60 m和17 m的两列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波长60 m的声波比波长17 m的声波传播速度慢B.波长60 m的声波比波长17 m的声波频率小C.波长60 m的声波比波长17 m的声波易发生衍射D.波长60 m的声波不能被反射7.如下图所示是水波遇到小孔或障碍物后的图象,图中每两条实线间的距离约为一个波长,则其中可能出现的图象是( )8.如图3所示,正中O是水面上一波源,实、虚线分别表示该时刻的波峰、波谷,A 是挡板,B是小孔,经过一段时间,水面上的波形将分布于( )图3A.整个区域 B.阴影Ⅰ以外区域C.阴影Ⅱ以外区域D.上述答案均不对9.下列关于两列波相遇时叠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遇之后,振幅小的一列波将减弱,振幅大的一列波将加强B.相遇之后,两列波的振动情况与相遇前完全相同C.在相遇区域,任一点的总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D.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相互间听得清楚,这说明声波在相遇时互不干扰图410.波源在绳的左端发出半个波①,频率为f1,振幅为A1;同时另一波源在绳右端发出半个波②,频率为f2(f2>f1),振幅为A2,P为绳的中点,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列波同时到达P点B.两列波相遇时P点波峰值可达到A1+A2C.两列波相遇再分开后,各自保持原波形传播D.因频率不同,这两列波相遇不能叠加11.两列波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发生了干涉现象,则( )A.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总是比振动减弱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大B.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总比振动减弱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大C.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D.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12.水槽中步调相反的波源S1、S2发出两列波长相等的水波,设某一时刻P点恰好是两波谷相遇,则( )A.这两列波能干涉B.P点始终就在波谷C.P是振动加强点D.P的位移有时可为零13.如图5所示,图5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振幅、频率均相同的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M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时刻质点O正处在平衡位置B.P、N两质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C.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点M向O点处移动D每只船每分钟上下浮动20次,当甲船位于波峰时,乙船位于波谷,这时两船之间还有5 个波峰.(1)此水波的波长为多少?波速为多少?(2)若此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根竖立的电线杆,是否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3)若该波经过一跨度为30 m的桥洞,桥墩直径为3 m,桥墩处能否看到明显衍射?(4)若该桥为一3 m宽的涵洞,洞后能否发生明显衍射?参考答案6.BC [两列声波在同种介质中波速相同,选项A 错误;由v =λf 得f =vλ,波长越大,频率越小,选项B 正确;波长越大越容易发生衍射,选项C 正确;一切波都能发生反射,选项D 错误.]7.AB6.B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挡板A 比波长大的多,因此波不会绕过挡板A ,而小孔B 的大小与波长差不多,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B 正确.]9.BCD [两列波相遇时,每一列波引起的振动情况都保持不变,而质点的振动则是两列波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选项A 错误,选项B 、C 正确;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声音振动发出的声波在空间中相互叠加后,并不改变每列波的振幅、频率,所以声波传到人的耳朵后,仍能分辨出不同的人所说的话,故选项D 正确.]10.BD [因两波源同时起振,形成的都是绳波,波速相同,因此两列波同时到达P 点,选项A 正确;因f 2>f 1,有λ2<λ1,当①的波峰传至P 点时,②的波峰已过了P 点,即两波峰在P 点不会相遇,根据波的叠加原理,P 点的波峰值不可达到A 1+A 2,选项B 错误,选项C 正确;因波的叠加没有条件,故选项D 错误.]11.BC [振动加强区域,各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它的位移某时刻可能为零,也不一定比振动减弱区域的位移大,故A 错误,C 正确;振幅是质点振动的最大位移,故B 正确,D 错误.]12.ACD [步调相反容易理解成振动方向不同,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振动方向相同包括步调相同、步调相反等情况.另由两波波长相等可知两波频率相同,所以两列波能发生干涉,选项A 正确.因某时刻P 点是两波谷相遇,故P 点是振动加强点,选项C 正确,再过14T ,P 点就是两平衡位置相遇,选项B 错误,D 正确.]13.BD [本题考查对干涉图样的认识.由图可知,图中O 、M 为振动加强点,此时刻O 处于波谷,M 处于波峰,因此A 错误;N 、P 为减弱点,又因两列波振幅相同,因此,N 、P 两点振幅为零,即两质点始终处于平衡位置,B 正确;质点不会随波向前推移,C 不正确;从该时刻经14周期,两列波在M 点分别引起的振动都位于平衡位置,故M 点位于平衡位置,D 正确.]14.(1)4811 m 1611m/s (2)会 (3)能 (4)能解析 (1)由题意知:周期T =6020s =3 s.设波长为λ,则5λ+λ2=24 m ,λ=4811m.由v =λT 得,v =4811×3 m/s =1611m/s.(2)由于λ=4811m ,大于竖立电线杆的直径,所以此波通过竖立的电线杆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3)、(4)由于λ=4811m>3 m ,所以此波无论是通过直径为3 m 的桥墩,还是通过宽为3 m 的涵洞,都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高中物理 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 新人教版选修3-4
2.波的衍射的实质:波传到小孔(障碍物)时,小孔(障 碍物)仿佛是一个新波源,由它发出的与原来同频率的 波在小孔(障碍物)后传播,就偏离了直线方向。波的 直线传播只是在衍射不明显时的近似情况。
3.衍射现象与观察的矛盾:当孔的尺寸远小于波长时尽 管衍射十分突出,但由于衍射波的能量很弱,衍射现 象不容易观察到。
知识点一 对波的衍射现象的理解 探究导入: 光是一种波,如图为灯泡发光的情况。
(1)生活中见到的光的传播有何特点。 (2)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光发生衍射? 提示:(1)沿直线传播。 (2)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光的波长相差不多。
【归纳总结】 1.波的衍射的条件:应该说衍射是没有条件的,衍射是 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可以发生衍射。衍射只有 “明显”与“不明显”之分,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跟 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小是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过关训练】 1.(2018·宜春高二检测)一列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 个障碍物,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衍射,一定能使衍射现 象更明显的措施是 ( )
A.增大障碍物尺寸,同时增大波的频率 B.缩小障碍物尺寸,同时增大波的频率 C.增大障碍物尺寸,同时减小波的频率 D.缩小障碍物尺寸,同时减小波的频率
【解析】选D。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波速是由介质决定的, 与波的频率无关,所以改变波的频率不会改变波速, 但由v=λf可知,当波速一定时,减小频率则波长增大, 而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缝的尺寸比波 长小或相差不多,所以缩小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减小 波的频率会使衍射现象更明显,D选项正确。故选D。
A.a点是振动加强点,c点是振动减弱点 B.a点与c点都是振动加强点,b点是振动减弱点 C.a点与c点此时刻是振动加强点,经过一段时间后变 成振动减弱点,而b点可能变成振动加强点 D.a、b、c点都是振动加强点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第4节波的衍射和干涉随堂检测新人教版选修3-4(new)
第4节波的衍射和干涉1.(对应要点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孔的尺寸比波长大得多时不会发生衍射现象B.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才发生衍射现象C.只有孔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D.只有波才有衍射现象解析:波绕过障碍物的现象称为波的衍射现象,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孔或障碍物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
孔径大并不是不发生衍射,只是更突出原波的传播,波面只有边缘有变化。
换句话说,波的衍射现象不明显,所以A、B项错,C项正确。
衍射现象是波的特有的现象,所以D项正确。
答案:CD2.(对应要点二)关于波的叠加和干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列频率不相同的波相遇时,因为没有稳定的干涉图样,所以波没有叠加B.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振动加强的点只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的点C.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如果介质中的某点振动是加强的,某时刻该质点的位移x 可能是零D.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振动加强的点的位移总是比振动减弱的点的位移大解析: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只要两列波相遇就会叠加,所以A错;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振动加强的点是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相遇,所以B错;振动加强的点仅是振幅加大,但仍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也一定有位移为零的时刻,所以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答案:C3.(对应要点二)如图12-4-6所示是甲、乙两列相互垂直传播的波,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箭头表示波传播的方向,则图中P点(小正方形中央的一点)是( )A.振动加强点B.振动减弱点图12-4-6C.既不是加强点也不是减弱点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解析:如图所示,P点处在减弱点连线EF上,故P点为振动减弱点。
答案:B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高中物理 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4
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3-4)1.关于波的衍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孔的尺寸比波长大时,一定不会发生衍射现象B.只有孔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还小时才会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C.只有波才有衍射现象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2.下列属于明显衍射现象的是( )A.隔墙有耳B.池中假山前有水波,假山后无水波C.河中芦苇后面没有留下无波的区域D.在大山前喊话,多次听到自己的声音3.关于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衍射就是波传到障碍物或孔的后面B.发生衍射的同时把波源的能量传播到“衍射”区域C.衍射只有波才能发生D.只有孔才能发生衍射,一块挡板不可能发生波的衍射4.水波通过小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衍射,为使衍射现象更明显,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A.增大小孔尺寸B. 减小小孔尺寸C.增大水波频率D.减小水波频率5.在水波槽的衍射实验中,若打击水面的振子振动的频率是5 Hz,水波在水波槽中的传播速度是0.05 m/s,为观察到显著的衍射现象,小孔直径d应为( )A.10 cm B.5 mC.d>1 cm D.d<1 cm6.波长为60 m和17 m的两列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波长60 m的声波比波长17 m的声波传播速度慢B.波长60 m的声波比波长17 m的声波频率小C.波长60 m的声波比波长17 m的声波易发生衍射D.波长60 m的声波不能被反射7.如下图所示是水波遇到小孔或障碍物后的图象,图中每两条实线间的距离约为一个波长,则其中可能出现的图象是( )8.如图3所示,正中O是水面上一波源,实、虚线分别表示该时刻的波峰、波谷,A 是挡板,B是小孔,经过一段时间,水面上的波形将分布于( )图3A.整个区域B.阴影Ⅰ以外区域C.阴影Ⅱ以外区域D.上述答案均不对9.下列关于两列波相遇时叠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遇之后,振幅小的一列波将减弱,振幅大的一列波将加强B.相遇之后,两列波的振动情况与相遇前完全相同C.在相遇区域,任一点的总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D.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相互间听得清楚,这说明声波在相遇时互不干扰图410.波源在绳的左端发出半个波①,频率为f1,振幅为A1;同时另一波源在绳右端发出半个波②,频率为f2(f2>f1),振幅为A2,P为绳的中点,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列波同时到达P点B.两列波相遇时P点波峰值可达到A1+A2C.两列波相遇再分开后,各自保持原波形传播D.因频率不同,这两列波相遇不能叠加11.两列波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发生了干涉现象,则( )A.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总是比振动减弱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大B.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总比振动减弱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大C.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D.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12.水槽中步调相反的波源S1、S2发出两列波长相等的水波,设某一时刻P点恰好是两波谷相遇,则( )A.这两列波能干涉B.P点始终就在波谷C.P是振动加强点D.P的位移有时可为零13.如图5所示,图5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振幅、频率均相同的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M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时刻质点O正处在平衡位置B.P、N两质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C.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点M向O点处移动到达平衡位置每只船每分钟上下浮动20次,当甲船位于波峰时,乙船位于波谷,这时两船之间还有5 个波峰.(1)此水波的波长为多少?波速为多少?(2)若此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根竖立的电线杆,是否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3)若该波经过一跨度为30 m的桥洞,桥墩直径为3 m,桥墩处能否看到明显衍射?(4)若该桥为一3 m宽的涵洞,洞后能否发生明显衍射?参考答案1.BC [当孔的尺寸比波长大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只不过不明显.只有当孔、缝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会发生明显衍射现象,切不可把此条件用来判断波是否发生了衍射现象.]2.AC3.ABC [波在发生衍射时,其衍射区域的质点振动,因此具有能量.小孔或障碍物只要满足条件都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D 不正确.]4.BD [根据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可知本题中要使现象更明显,可采取:减小小孔直径或增大水波波长,或同时减小小孔直径、增大水波波长,所以选项B 正确,A 错误;改变频率表面看对现象好像没影响,但情景中是水波,介质已确定,由v =λf 知:若f 改变了,λ也会改变,就会影响衍射发生的明显程度,因此欲增大波长,必减小水波频率,故C 错,D 正确.]5.D [本题考查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一般直接比较孔的直径d 与水波波长λ的关系即可,当d<λ时肯定发生明显的衍射,由题知水波的波长λ=v f =0.055m =0.01 m =1 cm .即孔径d 应与1 cm 相当或比它还小.]6.BC [两列声波在同种介质中波速相同,选项A 错误;由v =λf 得f =v λ,波长越大,频率越小,选项B 正确;波长越大越容易发生衍射,选项C 正确;一切波都能发生反射,选项D 错误.]7.AB6.B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挡板A 比波长大的多,因此波不会绕过挡板A ,而小孔B 的大小与波长差不多,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B 正确.]9.BCD [两列波相遇时,每一列波引起的振动情况都保持不变,而质点的振动则是两列波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选项A 错误,选项B 、C 正确;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声音振动发出的声波在空间中相互叠加后,并不改变每列波的振幅、频率,所以声波传到人的耳朵后,仍能分辨出不同的人所说的话,故选项D 正确.]10.BD [因两波源同时起振,形成的都是绳波,波速相同,因此两列波同时到达P 点,选项A 正确;因f 2>f 1,有λ2<λ1,当①的波峰传至P 点时,②的波峰已过了P 点,即两波峰在P 点不会相遇,根据波的叠加原理,P 点的波峰值不可达到A 1+A 2,选项B 错误,选项C 正确;因波的叠加没有条件,故选项D 错误.]11.BC [振动加强区域,各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它的位移某时刻可能为零,也不一定比振动减弱区域的位移大,故A 错误,C 正确;振幅是质点振动的最大位移,故B 正确,D 错误.]12.ACD [步调相反容易理解成振动方向不同,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振动方向相同包括步调相同、步调相反等情况.另由两波波长相等可知两波频率相同,所以两列波能发生干涉,选项A 正确.因某时刻P 点是两波谷相遇,故P 点是振动加强点,选项C 正确,再过14T ,P 点就是两平衡位置相遇,选项B 错误,D 正确.] 13.BD [本题考查对干涉图样的认识.由图可知,图中O 、M 为振动加强点,此时刻O 处于波谷,M 处于波峰,因此A 错误;N 、P 为减弱点,又因两列波振幅相同,因此,N 、P 两点振幅为零,即两质点始终处于平衡位置,B 正确;质点不会随波向前推移,C 不正确;从该时刻经14周期,两列波在M 点分别引起的振动都位于平衡位置,故M 点位于平衡位置,D 正确.] 14.(1)4811 m 1611m /s (2)会 (3)能 (4)能 解析 (1)由题意知:周期T =6020s =3 s . 设波长为λ,则5λ+λ2=24 m ,λ=4811m . 由v =λT 得,v =4811×3 m /s =1611m /s . (2)由于λ=4811m ,大于竖立电线杆的直径,所以此波通过竖立的电线杆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3)、(4)由于λ=4811m >3 m ,所以此波无论是通过直径为3 m 的桥墩,还是通过宽为3 m 的涵洞,都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2021-2022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4课后作业: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 Word版含解析
4.波的衍射和干涉1.一列波在传播过程中通过一个障碍物,发生了肯定程度的衍射,以下哪种状况使衍射现象更明显()A.增大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增大波的频率B.增大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减小波的频率C.缩小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增大波的频率D.缩小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减小波的频率解析: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波速是由介质打算的,与波的频率无关,所以转变波的频率不会转变波速,但由v=λf可知,当波速肯定时,减小频率则波长增大,而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相差不多,所以缩小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减小波的频率会使衍射现象更明显,D选项正确。
答案:D2.如图甲所示,沿一条直线相向传播的两列波的振幅和波长均相等,当它们相遇时可能消灭的波形是图乙所示的()甲乙解析:当两列波的前半个波(或后半个波)相遇时,依据波的叠加原理,在前半个波(或后半个波)重叠的区域内全部的质点振动的合位移为零,而两列波的后半个波(或前半个波)的波形保持不变,所以选项B正确;当两列波完全相遇时(即重叠在一起),由波的叠加原理可知,全部质点振动的位移均等于每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使得全部的质点振动的位移加倍,所以选项C也是正确的。
答案:BC3.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
现有几种声波:①周期为120s,②频率为104Hz,③波长为10 m,它们传播时若遇到宽约为13 m 的障碍物,能产生显著的衍射现象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③D.都可以解析:①②③三种声波的波长分别为λ1=340×120m=17 m,λ2=340104m=0.034 m,λ3=10 m,依据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可知,①③两声波的波长与障碍物的尺寸差不多,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C项正确。
答案:C4.两波源S1、S2在水槽中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A.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会产生干涉B.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产生干涉C.a点的振动始终加强D.a点的振动始终减弱解析:由题图知,两列波的波长不相等,波在水中的速度相等,由f=1T =vλ,可知两列波的频率不相等,不满足波的干涉条件,故B正确,A、C、D错误。
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 4 波的衍射和干涉预习导航 新人教版选修3-4(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4 波的衍射和干涉预习导航新人教版选修3-4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4 波的衍射和干涉预习导航新人教版选修3-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4 波的衍射和干涉预习导航新人教版选修3-4的全部内容。
波的衍射和干涉预习导航1.知道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和衍射的定义。
2.理解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3.知道波的叠加原理,知道波的干涉现象实质上是波的一种特殊的叠加现象。
4.知道波的干涉图样的特点,理解形成稳定干涉图样的条件,掌握振动加强点、减弱点的振动情况。
5.知道衍射现象、干涉现象都是波特有的现象。
刘心武的《贾元春之死》中有这样一段:抱琴并不在意,她发现了院中一样东西,很高兴,走过去细看,抱琴说:“娘娘,巧啦!这儿有现成的乞巧盆哩!"那院子里,有一雕花石台,石台上放置着一具双耳铜盆,里面储满雨水。
抱琴试着用手摩擦那双耳,盆里的水,顿时仿佛鼎沸起来。
抱琴高兴得爽笑起来.“双耳”铜盆里的水是怎么回事呢?提示:“双耳”用手摩擦产生振动,是两个频率相等的波源,在盆中水面上激起两列水面波,产生了干涉.1.波的衍射(1)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叫做________。
“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是声波的____现象。
(2)光的波长约在__________的范围内,跟一般障碍物的尺寸相比非常____,所以通常情况下看不到光的____,我们就说光沿________.(3)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狭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______或________。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4 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同步练习A卷(精编)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4 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同步练习A卷(精编)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9分)1. (3分)(2020·兴庆模拟) 如图所示,两个相干简谐横波在同一区域传播,实线与虚线分别表示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报幅均为A、频率均为f。
此刻,a、c点波峰与波谷相遇点,b点波谷与波谷相遇点,d 点波峰与波峰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b点振幅为2AB . a、c两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C . a、c连线上各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D . 从该时刻起,经过时间,b点振动到d点E . 从该时刻起,经过时间,b点到达平衡位置2. (3分) (2019高二下·晋江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在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的位移总比减弱点的位移要大B . 单摆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其振动周期与单摆的摆长无关C . 火车鸣笛向我们驶来时,我们听到的笛声频率将比声源发声的频率高D . 当水波通过障碍物时,若障碍的尺寸与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大的多时,将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E . 用两束单色光A,B,分别在同一套装置上做干涉实验,若A光的条纹间距比B光的大,则说明A光波长大于B光波长3. (2分)下列事实属于明显的衍射现象的是()A . 池塘里的水波,遇到突出水面的小石块,小石块对波的传播没有影响B . 水波前进方向上有一障碍物,其后面没有水波传播过去C . 水波前进方向上有一带孔的屏,水波通过小孔传播到屏后的区域D . 板胡的声音比弦声更响4. (3分)(2020·鄂尔多斯模拟)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 在真空中传播的电磁波频率不同,传播的速度也不同B . 两列机械波发生干涉现象,在振动加强的区域,质点的位移总是最大C . 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D . 火车鸣笛向我们驶来时,我们听到的笛声频率将比声源发声的频率高E . 电磁波能发生偏振现象,说明电磁波是横波5. (3分) (2019高二下·邢台期末)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衍射现象B . 只有两列横波相遇时才能发生干涉C . 在障碍物的后面可以听到前面人说话的声音是衍射现象D . 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发生了变化,是波源的频率变化的缘故6. (2分) (2020高二下·沧县月考) 分析下列物理现象,这些物理现象分别属于声波的()①“闻其声而不见其人”;②夏天里在一次闪电过后,有时雷声轰鸣不绝;③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④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
最新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 第4节 波的衍射和干涉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4(考试必备)
第十二章第四节波的衍射和干涉基础夯实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4~6题为多选题)1.下列现象不属于波的明显衍射现象的是( D )A.“隔墙有耳”B.“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C.河中芦苇后面没有留下无波的区域D.池中假山前有水波,假山后无水波解析:假山前有波,假山后无波,说明波没有绕过障碍物,因此不属于明显衍射现象,故选D。
2.如图所示,正中O是水面上一波源,实、虚线分别表示该时刻的波峰、波谷,A是挡板,B是小孔,经过一段时间,水面上的波形将分布于( B )A.整个区域B.阴影Ⅰ以外区域C.阴影Ⅱ以外区域D.阴影Ⅲ以外区域解析:由题图中可直观看出,半波长为实虚两圆半径之差,且可看出挡板A的尺寸比波长大得多,而小孔B与波长长度差不多。
据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知道,该波在挡板A处的衍射现象很不明显,即可认为波沿直线传播,故Ⅰ区内水面无波形,故A、C、D选项不正确;该波的波长与小孔B差不多,能够产生明显的衍射,故在阴影区Ⅲ、Ⅱ之内,明显存在衍射波的波形,故B选项正确。
3.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现有几种声波:①周期为1/20s,②频率为104Hz,③波长为10m。
它们传播时若遇到宽约为13m的障碍物,能产生显著的衍射现象的是( C ) 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③D.都可以解析:①、②、③三种声波的波长分别为λ1=340×120m=17m,λ2=340104m=0.034m,λ3=10m,根据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可知,①、③两声波的波长与障碍物的尺寸差不多,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C正确。
4.在空气中的同一区域内,两列声波波源的振动情况如图所示,可以肯定的是( BD )A.a波源的频率为b波源频率的2倍B.a波的波长为b波波长的2倍C.a、b两列波叠加能产生稳定的干涉D.通过同一狭缝,a波的衍射效果比b波明显解析:由波的图象可以看出,a波的周期是b波的2倍,因为波速相等(同一介质),由波速公式v=λf可知a波的波长等于b波的2倍,故A错而B正确;两列波相干的条件是频率必须相等,可知a、b两列波叠加不会产生稳定的干涉,C错误;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故D选项正确。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 知识点总结及同步课时练习
4波的衍射和干涉记一记波的衍射和干涉知识体系2个特有现象——波的衍射和干涉2个条件——干涉和明显衍射的条件1个原理——波的叠加原理辨一辨1.“隔墙有耳”指的是声波的衍射现象.(√)2.只有当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小时,才会发生衍射现象.(×)3.敲击音叉使其发声,然后转动音叉,听到声音忽强忽弱是声波的干涉现象.(√)4.只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才可以叠加.(×)5.两列频率不同的水波不能发生波的干涉现象.(×)6.在振动减弱的区域,各质点都处于波谷.(×)想一想1.既然一切波都能够发生衍射,那为什么生活中见不到光波的衍射现象?提示:光波的波长通常在0.4~0.7 μm的范围内,跟一般障碍物的尺寸相比非常小,所以通常的情况下看不到光的衍射,看到的是光的直线传播.2.如图所示,操场中两根竖直杆上各有一个扬声器,接在同一扩音机上,一位同学沿着AB方向走来.结果他听到的声音会忽强忽弱,这属于什么物理现象?提示:波的干涉现象.3.大家都熟悉“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物理现象,你能说出是什么原因吗?提示: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不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这样就发生了“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现象.4.你知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体现了波的什么性质吗?提示:声波在相互交错、叠加之后互不影响,仍能保持原来的性质向前传播,这种现象体现了波传播具有独立性.5.在波的干涉中,振动加强的点和振动减弱的点的振动情况是怎样的?是不是振动减弱的点始终位于平衡位置不动?提示:在波的干涉中,振动加强的点是指两列波在该点的振动方向始终相同,因而使该点以两列波的振幅之和作为新的振幅做简谐运动;而振动减弱的点是指两列波在该点的振动方向始终相反,因而使该点以两列波的振幅之差作为新的振幅做简谐运动.只有当两列波的振幅相等时,所形成的干涉中的振动减弱的点的振幅才为零,此时该点表现为始终处于平衡位置不动.思考感悟:练一练1.)A.某些波在一定条件下才有衍射现象B.不是所有的波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衍射现象C.一切波在一定条件下才有衍射现象D.一切波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衍射现象解析:衍射现象是波在传播过程中所特有的特征,没有条件,故一切波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衍射现象,只是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故D项正确.答案:D2.(多选)如图所示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 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的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关于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此时能观察到波的明显的衍射现象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观察到更明显的衍射现象解析:观察题图可知道孔的尺寸与波长差不多,能观察到波的明显的衍射现象,A项正确;因波的传播速度不变,频率不变,故波长不变,即挡板前后波纹间距应相等,B项正确;若将孔AB 扩大,且孔的尺寸远大于波长,则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C项正确;若f增大,由λ=vf,知λ变小,衍射现象变得不明显了,D项错误.答案:ABC3.(多选)如图所示,沿一条直线相向传播的两列波的振幅和波长均相等,当它们相遇时可能出现的波形是下列选项中的()解析:两列波的半个波形相遇时,B项正确.当两列波完全相遇时(即重叠在一起),由波的叠加原理可知,所有质点振动的位移均等于每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使得所有质点的振动的位移加倍,C项正确.答案:BC4.两波源S1、S2在水槽中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A.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会发生干涉B.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发生干涉C.a点的振动始终加强D.a点的振动始终减弱解析:从题图中看出,两列波的波长不同,但同一介质中波速相等,根据v=λf,知频率不同,所以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发生干涉;因为不能发生干涉,所以虽然此时刻a点的振动加强,但不能始终加强,当然也不能始终减弱,所以本题选B.答案:B要点一波的衍射1.(多选)下列现象属于波的衍射现象的是()A.隔墙有耳B.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C.余音绕梁,三日不绝D.夏日雷声轰鸣不绝解析:“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和“夏日雷声轰鸣不绝”主要是声音的反射现象引起的,而“隔墙有耳”和“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均属于波的衍射现象.答案:AB2.(多选)水波通过小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衍射,为使衍射现象更明显,下列做法可取的是()A.增大小孔尺寸B.减小小孔尺寸C.增大水波频率D.减小水波频率解析:根据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可知本题中要使现象更明显,可采取:减小小孔尺寸或增大水波波长,或同时减小小孔尺寸、增大水波波长,A项错误,B项正确;改变频率对衍射现象好像没有影响,但题目的情景中是水波,介质已确定,由v=λf知:若f改变了,λ也会改变,就会影响衍射发生的明显程度,因此欲增大波长,必须减小水波频率,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BD3.如图所示,图中O点是水面上一波源,实线、虚线分别表示该时刻的波峰、波谷,A是挡板,B是小孔,经过一段时间,水面上的波形将分布于()A.整个区域B.阴影Ⅰ以外区域C.阴影Ⅱ以外区域D.上述选项均不对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挡板A比水波波长大的多,因此波不会绕过挡板A,而小孔B的大小与波长差不多,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B项正确.答案:B要点二波的干涉4.(多选)如图所示为两个相干波源S1、S2产生的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相遇时产生的干涉图样.图中实线表示某时刻的波峰,虚线表示波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c两点的振动加强,b、d两点的振动减弱B.e、f两点的振动介于加强点和减弱点之间C.经适当的时间后,加强点和减弱点的位置互换D.经半个周期后,原来位于波峰的点将位于波谷,原来位于波谷的点将位于波峰解析:a点是波谷和波谷相遇的点,c点是波峰和波峰相遇的点,都是振动加强的点;而b、d两点是波峰和波谷相遇的点,都是振动减弱的点,A项正确;e点位于加强点的连线上,仍为加强点,f点位于减弱点的连线上,仍为减弱点,B项错误;相干波源叠加产生的干涉是稳定的,不会随时间变化,C项错误;因形成干涉图样的质点都在不停地做周期性振动,经半个周期步调相反,D项正确.答案:AD5.当两列同频率的水波发生干涉现象时,若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遇,则()①质点P的振动始终加强②质点P的频率最大③质点P 的位移始终最大④质点P的位移有时可能为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由于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遇,P点是振动加强点,且振动始终加强,①正确;两列波发生干涉,它们的周期和频率不会发生改变,各个点的频率仍是相同的,②错误;振动加强并不意味着其位移始终最大,振动加强点的振幅最大,但位移总在变化,有时可能为零,③错误,④正确.故D项正确.答案:D6.(多选)如图所示,S1、S2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机械波波源,振幅为A.a、b、c三点分别位于S1、S2连线的中垂线上,且ab=bc.某时刻a是两列波波峰的相遇点,c是两列波波谷的相遇点,则()A.a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2AB.c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2AC.b处质点的振幅为2AD.c处质点的振幅为2A解析:因为a、b、c三点均在S1、S2连线的中垂线上,则各点到S1、S2的距离相等,则S1与S2到各点的波程差为零,S1与S2振动情况相同,则a、b、c各点振动加强,振动加强并不是位移不变,而是振幅为2A.答案:CD7.(多选)如图所示,S1、S2为两个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波源,两列波的波长都为λ,它们在介质中产生干涉现象,S1、S2在空间共形成6个振动减弱的区域(图中虚线处),P是振动减弱区域中的一点,从图中可看出()A.P点到两波源的距离差等于2λB.P点始终不振动C.P点此时刻振动最弱,过半个周期后,振动变为最强D.当一列波的波峰传到P点时,另一列波的波谷也一定传到P点解析:振动减弱点到两波源距离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A 项错误;两波源振动情况相同,故P点振幅为零,B项正确,C 项错误;在P点合位移为零,故其中一列波的波峰传播到P点时,另一列波的波谷也传播到P点,D项正确.答案:BD8.如图所示,为声波干涉演示仪的原理图.两个U形管A 和B套在一起,A管两侧各有一小孔,声波从左侧小孔传入管内,被分成两列频率________的波.当声波分别通过A、B传播到右侧小孔时,若两列波传播的路程相差半个波长,则此处声波的振幅________;若传播的路程相差一个波长,则此处声波的振幅________.解析:声波从左侧小孔传入管内向上、向下分别形成两列频率相同的波,若两列波传播的路程相差半个波长,则振动相消,所以此处振幅为零;若传播的路程相差一个波长,振动加强,则此处声波的振幅等于原振幅的2倍.答案:相同等于零等于原振幅的2倍基础达标1.(多选)下列关于波的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A.衍射是机械波特有的现象B.对同一列波,缝、孔或障碍物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C.只有横波才能发生衍射现象,纵波不能发生衍射现象D.声波容易发生明显衍射现象是由于声波波长较大解析:衍射是一切波特有的现象,A、C两项错误;发生明显衍射是有条件的:当缝、孔或障碍物尺寸比波长小或差不多时,缝、孔或障碍物越小,越易发生明显衍射,B项正确,D项正确.答案:BD2.(多选)下列关于两列波相遇时叠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遇之后,振幅小的一列波将减弱,振幅大的一列波将加强B.相遇之后,两列波的振动情况与相遇前完全相同C.在相遇区域,任一点的总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D.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相互间听得清楚,这说明声波在相遇时互不干扰解析:两列波相遇时,每一列波引起的振动情况都保持不变,而质点的振动则是两列波共同作用的结果,故A项错误,B、C 两项正确;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发出的声波在空间中相互叠加后,并不改变每列波的振幅、频率,所以声波传到人的耳朵后,仍能分辨出不同的人所说的话,故D项正确.答案:BCD3.关于波的叠加和干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列频率不相同的波相遇时,因为没有稳定的干涉图样,所以波没有叠加B.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振动加强的点只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的点C.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介质中振动加强的质点在某时刻的位移可能是零D.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振动加强的质点的位移总是比振动减弱的质点的位移大解析:两列波相遇时一定叠加,没有条件,A项错误;振动加强是指振幅增大,而不只是波峰与波峰相遇,B项错误;加强点的振幅增大,质点仍然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两侧振动,故某时刻的位移可以是振幅范围内的任何值,C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C4.(多选)两列振动方向相同,振幅分别为A1和A2的相干简谐横波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为|A1-A2|B.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始终为A1+A2C.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位移总是小于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位移D.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一定大于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解析:波峰与波谷相遇时,振幅相消,故实际振幅为|A1-A2|,A项正确;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振幅最大,合振幅为A1+A2,但此处质点仍处于振动状态中,其位移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B项错误;振动减弱点和加强点的位移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C项错误;波峰与波峰相遇时振动加强,波峰与波谷相遇时振动减弱,加强点的振幅大于减弱点的振幅,D项正确.答案:AD5.在水波槽的衍射实验中,若打击水面的振子的振动频率是5 Hz,水波在水槽中的传播速度为0.05 m/s,为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小孔直径d应为()A.10 cm B.5 cmC.d≥1 cm D.d<1 cm解析:在水槽中激发的水波波长为λ=vf=0.055m=0.01 m=1cm.若要在小孔后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应取小孔的尺寸小于波长或与波长相差不多.答案:D6.利用发波水槽得到的水面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A.图甲、乙均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B.图甲、乙均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C.图甲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图乙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D.图甲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图乙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图甲是水波通过小孔的情况,属于波的衍射现象,图乙是两列波在传播过程中叠加形成的干涉图样,属于波的干涉现象,D项正确.答案:D7.(多选)如图所示,一小型渔港的防波堤两端MN相距约60 m,在防波堤后A、B两处有两个小船进港躲避风浪.某次海啸引起的波浪沿垂直于防波堤的方向向防波堤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10 m,则A、B两处小船基本上不受波浪影响B.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10 m,则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波浪影响C.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50 m,则A、B两处小船基本上不受波浪影响D.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50 m,则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波浪影响解析: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影响是因为水波发生明显的衍射,波浪能传播到A、B处的结果,当障碍物或缝隙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差不多的时候,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答案:AD8.(多选)两个不等幅的脉冲波在均匀介质中均以1.0 m/s的速率沿同一直线相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图中小方格的边长为0.1 m.则不同时刻的波形正确的是()解析:脉冲波在介质中传播,x=v t,当t=0.3 s时,两脉冲波各沿波的传播方向传播0.3 m,恰好相遇,故A项正确;当t=0.4 s、0.5 s、0.6 s时,两脉冲波各沿波的传播方向传播0.4 m、0.5 m、0.6 m,由波的叠加原理可知B、D两项正确,C项错误.答案:ABD9.(多选)波源在绳的左端发出半个波①,频率为f1,振幅为A1;同时另一波源在绳右端发出半个波②,频率为f2(f2>f1),振幅为A2,P为绳的中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列波同时到达P点B.两列波相遇时P点波峰值可达到A1+A2C.两列波相遇再分开后,各自保持原波形传播D.因频率不同,这两列波相遇不能叠加解析:因两波源同时起振,形成的都是绳波,波速相同,因此两列波同时到达P点,A项正确;因f2>f1,故λ2<λ1,当①的波峰传至P点时,②的波峰已过了P点,即两波峰在P点不会相遇,根据波的叠加原理,P点的波峰值不会达到A1+A2,B项错误,C项正确;因波的叠加没有条件,D项错误.答案:AC10.(多选)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振幅、频率均相同的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M是波峰与波峰的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时刻质点O正处在平衡位置B.P、N两质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C.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点M向O点处移动D.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M到达平衡位置解析:由题图可知,图中O、M为振动加强点,此时刻O处于波谷,M处于波峰,因此A项错误;N、P为减弱点,又因两列波振幅相同,因此,N、P两点振幅为零,即两质点始终处于平衡位置,B项正确;质点不会随波移动,C项错误;从该时刻经14周期,两列波在M点分别引起的振动都位于平衡位置,故M点位于平衡位置,D项正确.答案:BD11.如图甲所示,两列横波沿同一水平面传播,两列横波的波源沿竖直方向振动.横波1的波源B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横波2的波源C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丙所示.两列波的波速都为20 cm/s,两列波在P点相遇,P与B、C两点的距离均为40 cm,则P点振幅为()A.70 cm B.-10 cmC.0 D.10 cm解析:由图知,两列波的周期都是T=1 s,由v=λT得,波长λ=v T=0.2×1 m=0.2 m.因PC=PB=40 cm,而t=0时刻两波的振动方向相反,则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同时传到P点,P点是振动减弱的点,振幅等于两波振幅之差,即为A=40 cm-30 cm =10 cm,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能力达标12.(多选)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2×10-1m和x=12×10-1m处,两列波的波速均为v=0.4 m/s,两波源的振幅均为A=2 cm.图示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象(传播方向如图所示),此刻平衡位置处于x =0.2 m和0.8 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0.5 m处,关于各质点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质点P、Q都首先沿y轴负向运动B.t=0.75 s时刻,质点P、Q都运动到M点C.t=1 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 cmD.t=1 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 cm解析:根据“上下坡”法可以判断,质点P,Q都首先沿y 轴负向运动;两列波波速相等,经过t=0.75 s,两波传播的路程都为30 cm,但P,Q两质点并不沿x轴运动;t=1 s时刻,左边波传到x=60 cm处,右边波传到x=40 cm处,两波的波谷相遇在M点,叠加后质点M的位移为-4 cm.答案:AD13.(多选)如图所示为两列沿同一绳子相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虚线表示甲波,波速为v1,实线表示乙波,波速为v2,M为绳上x=0.2 m处的质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两列波将发生干涉现象,质点M的振动始终加强B.由图示时刻开始,再经甲波周期的14,M将位于波谷C.甲波的速度v1与乙波的速度v2一样大D.因波的周期未知,故两列波波速的大小无法比较解析:两列机械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波速相同,D项错误,C项正确;从波的图象可以看出,两列波的波长相同,则频率、周期也相同,两列波将发生干涉现象,再经14周期,两列波的波谷同时传到M点,M将出现波谷,振动加强,A、B两项正确.答案:ABC14.甲、乙两人分乘两只小船在湖中钓鱼,两船相距24 m.有一列水波在湖面上传播,使每只船每分钟上下浮动20次,当甲船位于波峰时,乙船位于波谷,这时两船之间还有5个波峰.求:(1)此水波的波长为多少?波速为多少?(2)若此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根竖立的电线杆,是否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3)若该波经过一跨度为30 m的桥洞,桥墩直径为3 m,桥墩处能否看到明显衍射现象?(4)若该桥为一3 m宽的涵洞,洞后能否发生明显衍射现象?解析:(1)由题意知:周期T =6020 s =3 s. 设波长为λ,则5λ+λ2=24 m ,λ=4811 m.由v =λT 得,v =4811×3m/s =1611 m/s. (2)由于λ=4811 m ,大于竖立电线杆的直径,所以此波通过竖立的电线杆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3)、(4)由于λ=4811 m>3 m ,所以此波无论是通过直径为3 m的桥墩,还是通过宽为3 m 的涵洞,都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答案:(1)4811 m 1611 m/s (2)会 (3)能 (4)能15.波源S 1和S 2振动方向相同,频率均为4 Hz ,分别置于均匀介质中x 轴上的O 、A 两点处,OA =2 m ,如图所示.两波源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 轴相向传播,波速为4 m/s.已知两波源振动的初始相位相同.求:(1)简谐横波的波长;(2)O 、A 间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解析:(1)设波长为λ,频率为f ,则v =λf ,代入已知数据,得λ=1 m.(2)以O 为坐标原点,设P 为OA 间的任意一点,其坐标为x ,则两波源到P 点的波程差为Δs =x -(2-x ),0≤x ≤2.其中x 、Δs 以m 为单位.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满足Δs =⎝ ⎛⎭⎪⎫k +12λ,k 为整数.解得:x =0.25 m 、0.75 m 、1.25 m 、1.75 m.答案:(1)1 m(2)O 、A 间离O 点的距离为0.25 m 、0.75 m 、1.25 m 、1.75 m 的点为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
2016_2017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第4课时)波的衍射和干涉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_4
第4课时波的衍射和干涉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波的衍射现象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否则不可能发生衍射现象B.要观察到水波明显的衍射现象,必须使狭缝的宽度远大于水波波长C.波长越长的波,越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D.只有波才有衍射现象解析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即任何波都会发生衍射现象,只不过存在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别而已,只有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者比波长小时,才会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选项C、D正确。
答案CD2.如图1所示,S是波源,M,N是两块挡板,其中M板固定,N板可左右自由移动,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此时测得A点无明显振动,为使A点能发生明显振动,下列采取的办法可行的是( )图1A.增大波源振动频率B.减小波源振动频率C.将N板向右移D.将N板向左移答案BD3.如图2所示,图中O点是水面上一波源,实线、虚线分别表示该时刻的波峰、波谷,A 是挡板,B是小孔,经过一段时间,水面上的波形将分布于( )图2A.整个区域B.阴影Ⅰ以外区域C.阴影Ⅱ以外区域D.上述答案均不对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挡板A的长度比波长大的多,因此波不会绕过挡板A,而小孔B的大小与波长差不多,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B正确。
答案 B4.下列关于两列波相遇时叠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遇之后,振幅小的一列波将减弱,振幅大的一列波将加强B.相遇之后,两列波的振动情况与相遇前完全相同C.在相遇区域,任一点的总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D.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相互间听得清楚,这说明声波在相遇时互不干扰解析两列波相遇时,每一列波引起的振动情况都保持不变,而质点的振动则是两列波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选项A错误,B、C正确;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发出的声波在空间中相互叠加后,并不改变每列波的振幅、频率,所以声波传到人的耳朵后,仍能分辨出不同的人所说的话,故选项D正确。
高中物理 12.4 波的干涉和衍射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4
4 波的干涉和衍射(时间:60分钟)知识点基础中档稍难波的衍射1、2、4 3波的叠加及干涉现象5、6、78、9、10综合提升1112、13知识点一波的衍射现象1.下列现象属于波的衍射现象的是 ( ).A.“隔墙有耳”B.“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C.“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D.夏日雷声轰鸣不绝解析“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和夏日雷声轰鸣不绝主要是声音的反射现象所引起的.答案AB2.对于波长为100 m的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均匀的介质中,此波长比20 m的声波传播得快B.不能被听见C.波长太长,不能产生明显的衍射D.不能产生干涉解析对于波长为100 m的声波,其频率为:f=vλ=340100Hz=3.4 Hz<20 Hz,故正常人听不见,选项B正确.由于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故声波的传播速度相同,选项A错误.由于声波也是机械波,具有波的一切性质,故C、D错误.答案 B3.一列水波通过某孔的实际情况如图12-4-10所示,现把孔的尺寸变小,或者把水波的波长变大,对水波通过孔后的假想情况的四幅图中,其假想错误的图示有 ( ).解析 由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知,波长不变,孔变小时衍射现象明显,故A 正确,B 错误;当孔不变,波长变大时衍射现象更明显,故C 正确,D错误.答案 BD4.在空旷的广场上有一堵较高大的墙MN ,墙的一侧O 点有一个正在播放男女声合唱歌曲的声源.某人从图12-4-11中A 点走到墙后的B 点,在此过程中,如果从声波的衍射来考虑,则会听到 ( ).A .声音变响,男声比女声更响B .声音变响,女声比男声更响C .声音变弱,男声比女声更弱D .声音变弱,女声比男声更弱解析 男声的频率比女声的频率低,其波长大,更易衍射所致.答案 D知识点二 波的叠加及干涉现象5.两列波相叠加发生了稳定的干涉现象,那么 ( ).A .两列波的频率不一定相同B .振动加强区域的各质点都在波峰上C .振动加强的区域始终加强,振动减弱的区域始终减弱D .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减弱的区域不断地周期性地交换位置解析 两列波发生稳定的干涉的条件必须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且相位差恒定,故A 错,且振动加强区始终加强,振动减弱的区域始终减弱,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C 对D 错,振动加强区域的各质点,只是振幅最大,它们也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是只在波峰上,B 错.图12-4-10 图12-4-11答案 C6.下列关于两列波相遇时叠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遇后,振幅小的一列波将减弱,振幅大的一列波将加强B .相遇后,两列波的振动情况与相遇前完全相同C .在相遇区域,任一点的总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D .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相互间听得清楚,这说明声波在相遇时互不干扰解析 两列波相遇时,每一列波引起的振动情况都保持不变,而质点的振动则是两列波共同作用的结果,故A 选项错误,B 、C 选项正确.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声带振动发出的声波在空间中相互叠加后,不改变每列波的振幅、频率,所以声波传到人的耳朵后,仍能分辨出不同的人所说的话,故D正确.答案 BCD7.水槽中步调相反的波源S 1、S 2发出两列波长相等的水波,设某一时刻P 点恰好是两波谷相遇,则 ( ).A .这两列波能干涉B .P 点始终就在波谷C .P 是振动加强点D .P 的位移有时可为零解析 步调相反容易理解成振动方向不同,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振动方向相同包括步调相同、步调相反等情况.另由两波波长相等可知两波频率相同,所以两列波能发生干涉,选项A 正确.因某时刻P 点是两波谷相遇,故P 点是振动加强点,选项C 正确;再过14T ,P 点就是两平衡位置相遇,选 项B 错误,D 正确.答案 ACD8.如图12-4-12所示,水面上有A 、B 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振源,在AB 连线的中垂线上有a 、b 、c 三个质点,已知某时刻,a 点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c 点是与a 点相邻的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b 为a 、c 的中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点是振动加强点,c 点是振动减弱点B .a 点与c 点都是振动加强点,b 点是振动减弱点图12-4-12C.a点与c点此时刻是振动加强点,经过一段时间后变成振动减弱点,而b点可能变成振动加强点D.a、b、c都是振动加强点解析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的所有的点到A、B的路程差都等于0,因此都是振动加强点,故D选项正确.答案 D9.如图12-4-13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振幅、频率均相同的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M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时刻质点O正处在平衡位置B.P、N两质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C.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点M向O点处移动D.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M到达平衡位置解析本题考查对干涉图样的认识.由题图可知,图中O、M为振动加强点,此时刻O处于波谷,M处于波峰,因此A错误.N、P为减弱点,又因两列波振幅相同,因此,N、P两点振幅为零,即两质点始终处于平衡位置,B正确.质点不会随波向前推移,C不正确.从该时刻经14周期,两列波在M点分别引起的振动都位于平衡位置,故M点位于平衡位置,D正确.答案BD10.如图12-4-14所示,S1、S2为水波槽中的两个波源,它们分别激起两列水波,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波长分别为λ1、λ2,且λ1>λ2,该时刻在P点为两列波波峰与波峰相遇,则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图12-4-14A.P点有时在波峰有时在波谷,振动始终加强B.P点始终在波峰,不可能在波谷图12-4-13C.因为λ1>λ2,所以P点的振动不遵守波的叠加原理D.P点的振动遵守波的叠加原理,但并不始终振动加强解析由波面图可知:该时刻P点的振动为两列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振动加强.由于两列波是在同种介质中传播,两列波的波速相同,但两列波的波长关系为:λ1>λ2,所以两列波的下一个波峰到达P点的时间不相同,即P点的振动并不是始终加强的.而波的叠加原理对于不是始终加强的点仍能适用,故正确答案为D.答案 D11.如图12-4-15所示,沿一条直线相向传播的两列波的振幅和波长均相等,当它们相遇时可能出现的波形是下图中的 ( ).图12-4-15解析当两列波的前半个波(或后半个波)相遇时,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在前半个波(或后半个波)重叠的区域内所有的质点振动的合位移为零,而两列波的后半个波(或前半个波)的波形保持不变,所以选项B正确.当两列波完全相遇时(即重叠在一起),由波的叠加原理可知,所有质点振动的位移均等于每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使得所有的质点振动的位移加倍,所以选项C也是正确的.答案BC12.两列简谐波频率相等,波速大小相等,分别沿+x和-x传播,则图12-4-16中x=1、2、3、4、5、6、7、8各点中振幅最大的是x=________的点,振幅最小的是x=________的点.解析 该题考查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判断.两列波频率相等叠加发生干涉,2、6两点振动 总相反,此为波峰与波谷相遇,振动减弱,振幅最小.质点4此时位于平衡 位置,但两列波在该点引起的振动均沿y 轴正向,则此时质点4向y 轴正向 振动,T 4后两列波在该处均形成波峰,振幅为两波振幅之和,是加强区,振幅 最大,同理质点8此时沿y 轴负向振动,T 4为两列波的波谷、波谷相遇处,也 是加强区,则振幅最大的质点为4和8.叠加时不仅是位移为分位移的矢量和, 速度也为分速度的矢量和,另外本题也可把两列波沿各自传播方向平移T 4、T2 等,再看各点位移情况.答案 4和8 2和613.在图12-4-17中,A 、B 是同一介质中两相干波源,其振幅均为A =5 cm ,频率均为f =100 Hz ,当A 点为波峰时,B 点恰好为波谷,波速v =10 m/s ,判断P 点为振动加强点还是振动减弱点?解析 A 到P 与B 到P 的波程差为Δx =25 m -15 m =10 m .这两列波的波长为λ=v f =10100 m = 0.1 m .10 m 恰好为0.1 m 的整数倍,又因A 、B 步调相反,因此P 点为减弱 点.答案 减弱点图12-4-16图12-4-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4 波的干涉和衍射 同步练习(人教版选修3-4)1.下列哪些现象是波的衍射现象( )A .面对障碍物大叫一声,过一会儿听见自己的声音B .夏天听到天空中轰鸣不绝的雷声C .在障碍物的后面可以听到前面人说话的声音D .一人敲一下长钢管的一端,另一人用耳朵贴近钢管的另一端,先后听到两次声音 答案:C2.水波通过小孔,发生一定程度的衍射,为使衍射现象更明显,可( )A .增大小孔尺寸,同时增大水波的频率B .增大小孔尺寸,同时减小水波的频率C .缩小小孔尺寸,同时增大水波的频率D .缩小小孔尺寸,同时减小水波的频率解析:选D.根据观察到明显衍射的条件是缝、小孔或障碍物的尺寸可与波长相比拟,或小于波长,因此应缩小小孔的尺寸或增大波的波长,选项A 、B 错误;根据公式v =λf 且水波的波速由介质决定,即水波的波速不变,则有λ=v f,可见减小频率可以使波长增大.故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3.下列关于两列波相遇时叠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相遇后振幅小的一列波将减弱,振幅大的一列波将加强B .相遇后两列波各自的波形和传播方向与相遇前完全相同C .在相遇区域,任一点的总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D .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相互都听得清楚,说明波在相遇时互不干扰答案:A4.(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卷)两波源S 1、S 2在水槽中形成的波形如图12-4-9所示,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 )图12-4-9A .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会产生干涉B .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产生干涉C .a 点的振动始终加强D .a 点的振动始终减弱解析:选B.由图知,两列波的波长不相等,不满足波的干涉条件,故B 正确,A 、C 、D 错误.5.如图12-4-10所示,S 是水面波的波源,x 、y 是挡板,S 1、S 2是两个狭缝(SS 1=SS 2,狭缝的尺寸比波长小得多),试回答以下问题:图12-4-10(1)若闭上S 1,只打开S 2,会看到什么现象?(2)若S 1、S 2都打开,会发生什么现象?(3)若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波峰和波谷,那么在A 、B 、C 、D 各点中,哪些点向上振动最强,哪些点向下振动最强,哪些点振动最弱?答案:(1)水面波以狭缝S 2处为波源向挡板另一侧传播开来(2)发生明显的干涉现象(3)D B A 、C一、选择题1.(2010年高考上海卷)利用发波水槽得到的水面波形如图12-4-11a 、b 所示,则( )图12-4-11A .图a 、b 均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B .图a 、b 均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C .图a 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图b 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D .图a 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图b 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解析:选D.由波的干涉和衍射概念知,图a 是一列波的传播,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图b 是两列波的传播,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2.(2011年泰安高二检测)关于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切种类的波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B .波只要遇到障碍物就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C .在干涉现象中在振动加强区域的质点总是处于波峰或总是处于波谷D .发生干涉现象的两列波频率必然相同答案:AD3.(2011年郑州高二检测)如图12-4-12所示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 和BD 是两块挡板,AB 是一个孔,O 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对于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图12-4-12A .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B .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C .如果将孔AB 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D .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地观察到衍射现象解析:选ABC.从题图可以看出,孔AB 尺寸与波长差不多,衍射现象的明显程度与波长及障碍物线度有关:当两者较接近或波长大于障碍物线度时,衍射现象明显,否则不明显,故选项A 、C 正确.由λ=v f知,v 不变,f 增大,则λ减小,故选项D 错.既然衍射是指“波绕过障碍物而传播的现象”,那么经过孔后的波长自然不变,故选项B 是正确的.4.两列波叠加时,关于介质中的任一质点的振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的周期一定是两分振动周期之和B .它的频率一定是两分振动频率之和C .它的振幅一定是两分振动振幅之和D .它的位移一定是两分振动位移之和解析:选D.两列波叠加时,振动的周期和频率不一定等于两者之和.例如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某点的振动频率可能等于每列波的频率,也可能不振动,A 、B 不对.某点的振幅可能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也可能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但位移一定是两分振动的位移之和,D 正确.5.如图12-4-13所示,沿一条直线相向传播的两列波的振幅和波长均相等,当它们相遇时可能出现的波形是下图中的图12-4-13图12-4-14解析:选BC.当两列波的前半个波(或后半个波)相遇时,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在前半个波(或后半个波)重叠的区域内所有的质点振动的合位移为零,而两列波的后半个波(或前半个波)的波形保持不变,所以选项B 正确.当两列波完全相遇时(即重叠在一起),由波的叠加原理可知,所有质点振动的位移均等于每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使得所有的质点振动的位移加强,所以选项C 也是正确的.6.两列沿相反方向传播的、振幅和波长都相同的半波如图12-4-15甲所示,在相遇的某一时刻如图乙所示,两列波“消失”,此时图中a 、b 质点的振动方向是( )图12-4-15A .a 向上,b 向下B .a 、b 都静止C .a 向下,b 向上D .a 、b 都向上解析:选C.由波的叠加原理知,波在相遇后互不影响地相互通过,通过后各自保持原有的状态继续传播.在图乙所对应的时刻,a 的振动是由左行波引起的,b 的振动是由右行波引起的,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之间的关系可以判定选项C 是正确的.7.两列波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发生了干涉现象,则( )A .在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总是比振动减弱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大B .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总比振动减弱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大C .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D .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解析:选BC.振动加强区域,各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它的位移某时刻可能为零,也不一定比振动减弱区域的质点的位移大,故A 错误,C 正确.振幅是质点振动的最大位移,故B 正确,D 错误.8.如图12-4-16所示,S 1、S 2是两个相干波源,它们振动同步且振幅相同.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在某一时刻它们所发出的波的波峰和波谷.关于图中所标的a 、b 、c 、d 四点(d 点与b 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图12-4-16A .该时刻a 质点振动最弱,b 、c 质点振动最强,d 质点振动既不是最强也不是最弱B .该时刻a 质点振动最弱,b 、c 、d 质点振动最强C .a 质点振动始终是最弱的,b 、c 、d 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强的D .再过T 4后的时刻a 、b 、c 三个质点都将处于各自的平衡位置,因此振动最弱解析:选BC.该时刻a 质点振动最弱,b 、c 质点振动最强,这不难理解.但是d 既不是波峰和波峰叠加,又不是波谷和波谷叠加,如何判定其振动强弱?这就要用到充要条件:“到两波源的路程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时振动最强”,从图中可以看出,d 是S 1、S 2连线的中垂线上的一点,到S 1、S 2的距离相等,所以必然为振动加强点.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是振幅,而振幅不是位移.每个质点在振动过程中的位移是在不断改变的,但振幅是保持不变的,所以振动最强的点无论处于波峰还是波谷,振动始终是最强的.本题应选B 、C.9.如图12-4-17所示,在均匀介质中S 1和S 2是同时起振(起振方向相同)、频率相同的两个机械波源,它们发出的简谐波相向传播.在介质中S 1和S 2平衡位置的连线上有a 、b 、c 三点,已知S 1a =ab =bc =cS 2=λ/2(λ为波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2-4-17A .b 点的振动总是最强,a 、c 两点的振动总是最弱B .b 点的振动总是最弱,a 、c 两点的振动总是最强C .a 、b 、c 三点的振动都总是最强D .a 、b 、c 三点的振动都是有时最强有时最弱解析:选C.由于|aS 1-aS 2|=|cS 1-cS 2|=λ,故a 、c 两点为振动加强点,|bS 1-bS 2|=0,b 点也是振动加强点.相对于固定不动的相干波源,a 、b 、c 总是振动加强的,故C 项正确.10.如图12-4-18所示,S 为上下振动的波源,频率为100 Hz ,所产生的正弦波向左、右传播,波速为80 m/s ,已知SP =17.4 m ,SQ =16.2 m ,则当S 通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时,则( )图12-4-18A .P 在波峰,Q 在波谷B .都在波峰C .P 在波谷,Q 在波峰D .均在平衡位置解析:选A.由λ=v f 得λ=0.8 m ,即依题意可得SP =2134λ,SQ =2014λ,当S 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时,Q 、P 都应在最大位移处,画出最简波形图如图所示.故P 在波峰,Q 在波谷,A 正确,B 、C 、D 错.二、非选择题11.(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卷)两列简谐波沿x 轴相向而行,波速均为v =0.4 m/s ,两波源分别是位于A 、B 处,t =0时的波形如图12-4-19所示.当t =2.5 s 时,M 点的位移为________cm ,N 点的位移为________cm.图12-4-19解析:由题图可知,两列波的波长分别为λA =0.2 m ,λB =0.4 m ,波源的起振方向都沿y轴负方向,可知两波的周期分别为T A =λA v =0.5 s ,T B =λB v=1 s .由于t =0时M 点距A 波波前0.5 m ,距B 波波前0.3 m ,故两波传播到M 点时经历的时间分别为Δt A =1.25 s ,Δt B=0.75 s .当t =2.5 s 时,A 波使M 点已振动的时间为t -Δt A =1.25 s =52T A ,引起质点M的位移x A =0;B 波使M 点已振动的时间为t -Δt B =1.75 s =134T B ,引起质点M 位移x B =2.0 cm ,由波的叠加可知此时质点M 的位移x =x A +x B =2.0 cm.N 点位移可用同样方法判定. 答案:2.0 012.(201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波源S 1和S 2振动方向相同,频率均为4 Hz ,分别置于均匀介质中x 轴上的O 、A 两点处,OA =2 m ,如图12-4-20所示.两波源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 轴相向传播,波速为4 m/s.已知两波源振动的初始相位相同.求:图12-4-20(1)简谐横波的波长;(2)OA 间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解析:(1)设简谐横波波长为λ,频率为f ,则v =λf ,代入已知数据,得λ=1 m.(2)以O 为坐标原点,设P 为OA 间的任意一点,其坐标为x ,则两波源到P 点的波程差Δl =x -(2-x ),0≤x ≤2.其中x 、Δl 以m 为单位.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满足Δl =(k +12)λ,k 为整数,所以x =12k +54又-52≤k ≤32,故k =-2、-1、0、1.解得:x =0.25 m,0.75 m,1.25 m,1.75 m.答案:(1)1 m(2)x =0.25 m,0.75 m,1.25 m,1.7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