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教案 波的衍射和干涉

合集下载

《波的衍射和干涉》 说课稿

《波的衍射和干涉》 说课稿

《波的衍射和干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波的衍射和干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波的衍射和干涉”是高中物理选修3-4 机械波这一章节的重要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波的形成和传播、波的图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波的特性。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光的波动性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波的衍射现象,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然后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阐述了波的衍射条件和特点。

在波的干涉部分,教材重点讲解了干涉现象产生的条件、干涉图样的特点以及干涉条纹间距与波长等物理量的关系。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机械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波的衍射和干涉这两个较为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类比、推理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波的衍射现象和衍射条件。

(2)掌握波的干涉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干涉图样的特点。

(3)会运用波的干涉原理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波的衍射和干涉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波的衍射条件和衍射现象的特点。

(2)波的干涉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干涉图样的特点。

2、教学难点(1)对波的衍射现象的理解和分析。

高中物理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3 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精品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3 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精品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3 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精品教案
这是高中物理教育版(2019)选修必修课第一册《3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优秀教案,共6页。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培训等内容。

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波的反射现象,什么是波的折射现象,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

2.掌握波的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

3.掌握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4.知道衍射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

【教学重点】
1.波的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

2.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教学难点】
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新课导入
老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描述方法。

在接下来的几节课中,我们将学习一些波的独特现象:波的反射和折射,波的衍射和波的干涉。

这些现象是波动形态的共同特征,也是以后学好知识的基础。

教师出示幻灯片展示蝙蝠的“眼睛”和雷达的相关资料,引出波的反射。

二、新课教学
(一)波的反射
1.波的反射:波遇到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反射。

人教版高三物理选修3《波的衍射和干涉》说课稿

人教版高三物理选修3《波的衍射和干涉》说课稿

人教版高三物理选修3《波的衍射和干涉》说课稿一、教材概述《波的衍射和干涉》是高中物理选修3的一章内容,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本章主要介绍了波的衍射和干涉现象的基本原理、实验现象及应用,是学习光学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1.理解波的衍射和干涉现象的基本原理;2.掌握衍射和干涉实验方法和技巧;3.能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和实验数据;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波的衍射现象–衍射的定义与基本特征;–衍射的振幅分布图样;–衍射的条件及实验现象。

2.波的干涉现象–干涉的定义与基本特征;–干涉的类型:等厚干涉、薄膜干涉、Young双缝干涉、杨氏双缝实验现象。

3.干涉与衍射的应用–干涉仪的工作原理与应用;–衍射与干涉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采用“导入 - 知识讲解 - 实验演示 - 拓展应用 - 总结归纳”五个步骤的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彩虹、薄膜颜色、光的衍射等,唤起学生对波的衍射和干涉现象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讲解波的衍射和干涉现象的基本原理、实验现象及应用。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并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3. 实验演示(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光的衍射和干涉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仪器,观察衍射和干涉的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4. 拓展应用(25分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同时,加深学生对衍射和干涉原理的理解。

5. 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学生对波的衍射和干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波的衍射和干涉现象的基本原理、实验现象及应用。

•教学难点:学生对波的衍射和干涉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选修3-4 12.4波的衍射和干涉 教案(7)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选修3-4 12.4波的衍射和干涉 教案(7)

12.4波的衍射和干涉教案
一、教学设计说明
1.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认识波的衍射和干涉现象。

2.教材分析
《波的衍射》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选修模块3-4中第一主题“机械振动与机械波”中的内容,其基本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波的衍射现象。

”。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7年版《物理》选修3-4第12章第4节。

教材首先根据水波槽里水波遇到挡板会发生反射的现象,来进一步介绍水波在遇到比波长还小的障碍物时,会绕过它们继续传播,遇到有孔的屏时波通过小孔而在屏的后面向各个方向传播,得出“波的衍射”的概念。

然后通过水波实验来研究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接着引申到其它形式的波,如声波、光波的衍射现象,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这是是对波的特性的介绍,也是进一步研究光的衍射的基础。

3.学情分析
教学主体——学生是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反射和折射的知识。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类比和分析推理能力,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已经见到过波的衍射现象,但对于波的衍射知识仍是比较陌生的。

要想学好,需要较高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二、教案。

最新人教版选修3-4高中物理12.4波的衍射和干涉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选修3-4高中物理12.4波的衍射和干涉教学设计

课时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1通过观察水波的衍射现象,认识衍射现象的特征。

知道衍射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知道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和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2了解波的叠加原理。

通过实验认识波的干涉现象和波的干涉图样。

3知道干涉现象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知道波发生干涉现象的必要条件。

重点难点波的衍射的定义及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现象、产生干涉的条件及有关计算。

教建议衍射和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也是生后面习光的衍射的基础。

对于波的衍射,教的关键仍在于实验的演示、观察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为了有助于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在观察真实现象的同时,利用课件进行模拟,以便于使生对衍射留下更加清晰的印象。

在波的干涉习中,从波叠加的一般原理到满足相干条件下的干涉现象,生对“波是振动形式的传播”的理解得到加深,其中波的相干条件是习的难点。

导入新课泰山佛光是岱顶奇观之一。

每当云雾弥漫的清晨或傍晚,游人站在较高的山头上顺光而视,就可能看到缥缈的雾幕上,呈现出一个内蓝外红的彩色光环,这个光环将整个人影或头影映在里面,恰似佛像头上五彩斑斓的光环,故得名“佛光”或“宝光”。

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1波的衍射(1)定义波可以①绕过障碍物而继续传播的现象叫作波的衍射。

(2)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②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③更小时,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3)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故一切波均可发生衍射现象。

“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是④声波的衍射。

2波的叠加大量的事实和实验表明,几列波相遇时能保持各自的⑤运动特征继续传播,在它们重叠的区域里,介质中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几列波单独传播时⑥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这就是波的叠加原理。

3波的干涉(1)定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⑦振幅增大,某些区域的⑧振幅减小,这种现象叫作波的干涉。

(2)产生干涉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两列波的⑨频率必须相同;二是两个波的⑩相位差必须保持不变。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第十二单元第4课《波的衍射和干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第十二单元第4课《波的衍射和干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第十二单元第4课《波的衍射和干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第十二单元第4课《波的衍射和干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绳子上相向传播的两列波的传播过程,并通过对相遇区域质点的振动分析,认识波的叠加原理;
(2)知道波的干涉现象、干涉图样及波的干涉条件;
(3)知道干涉现象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4)知道波的衍射现象以及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析相向传播的两列波的传播过程,尤其是相遇区域的质点的振动情况,从中得出波的叠加原理。

(2)通过对波的干涉图样的分析,知道振动加强区域和振动减弱区域的特点,从而加深对干涉现象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用科学的眼光认识世界,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

2学情分析
波的干涉和衍射是波的重要特性。

其中波的干涉的解释较难理解,需要从直线波的叠加加强与减弱过程的分析,逐步过渡到平面波。

3重点难点
(1)通过绳子上相向传播的两列波的传播过程,并通过对相遇区域质点的振动分析,认识波的叠加原理。

(2)波的干涉概念以及对波的干涉图样中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分析。

(3)波的衍射现象及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下课时同学们在教室里聊天,我站在一边,可以同时听到大家的声音,并能辨别各自的说话内容。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活动2【讲授】一:波的相遇和波的叠加。

2019-2020年新课标人教版3-4选修三12.4《波的衍射和干涉》WORD教案3

2019-2020年新课标人教版3-4选修三12.4《波的衍射和干涉》WORD教案3

第四节波的反射和折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波传播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2.理解波的反射、折射遵守的规律,会根据波面和波线进行分析;能力目标1.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解波面、波线,能够根据想象建立空间概念。

2.对比光的反射和折射,提高学生类比分析的能力。

教学建议在学生初中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实验演示、类比光的反射和折射讲解机械波的反射和折射。

对于实验的建议:1.注意实验的准备以及操作;2.在实验的基础上引入波线、波面的概念。

注意从现象——规律——现象这一过程,师生结合实际共同讨论、分析。

扩展资料回声当声投射到距离声源有一段距离的大面积上时,声能的一部分被吸收,而另一部分声能要反射回来,如果听者听到由声源直接发来的声和由反射回来的声的时间间隔超过0.1秒,它就能分辩出是两个声音,这种反射回来的声叫“回声”。

如果声速已知,当测得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间隔,就能计算出反射面到声源之间的距离。

利用这个道理,已设计成水声测位仪,用以测量海水的深度。

回声是山谷中或大厅中常有的现象,夏天响雷轰轰不绝,也是雷声经天空密云层多次反射的回声。

广义讲,凡有这种性质的其他信号,都属回声。

例如,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

利用回声制造的回声探测仪、水声定向器、超声波探伤仪等用声波探测鱼群、或用地面上爆炸声波的反射用以探测地下的油矿等。

扩展资料机械振动、机械波知识表解2019-2020年新课标人教版3-4选修三12.4《波的衍射和干涉》WORD教案3 基本知识技能1.波的反射:当波到达两种性质不同媒质的分界面时,改变传播方向,但仍在原来媒质里传播的现象。

2.波的折射:当波到达两种性质不同媒质的分界面时,改变传播方向,进入另一种布置作业:课本中的本节课后问题与练习1、2。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波的衍射和波的干涉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波的衍射和波的干涉

波的衍射和波的干涉一、教學目標1.在物理知識方面的要求:(1)知道什麼是波的衍射現象和發生明顯衍射現象的條件。

(2)知道波的干涉現象是特殊條件下的疊加現象;知道兩列頻率相同的波才能發生干涉現象;知道衍射現象的特點。

(3)知道衍射和干涉現象是波動特有的現象。

2.通過觀察水波的衍射現象,認識衍射現象的特徵。

通過觀察波的獨立前進,波的疊加和水波的干涉現象,認識波的干涉條件及干涉現象的特徵。

二、重點、難點分析1.重點是波的衍射、波的疊加及發生波的干涉的條件。

2.難點是對穩定的波的干涉圖樣的理解。

三、教具水槽演示儀,長條橡膠管,投影儀。

四、主要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我們向平靜的湖面上投入一個小石子,可以看到石子激起的水波形成圓形的波紋,並向周圍傳播。

當波紋遇到障礙物後會怎樣?如果同時投入兩個小石子,形成了兩列波,當它們相遇在一起時又會怎樣?本節課就要通過對現象的觀察,對以上現象進行初步解釋。

(二)教學過程設計主要思想是:遵照教材的編寫意圖,按“觀察現象,歸納特徵,而後得出結論”的大順序進行教學。

觀察中注意引導,分析中注意啟發。

1.波的衍射(1)波的衍射現象首先觀察水槽中水波的傳播:圓形的水波向外擴散,越來越大。

然後,在水槽中放入一個不大的障礙屏,觀察水波繞過障礙屏傳播的情況。

由此給出波的衍射定義。

波繞過障礙物的現象,叫做波的衍射。

再引導學生觀察:在水槽中放入一個有孔的障礙屏,水波通過孔後也會發生衍射現象。

看教材中的插圖,解釋“繞過障礙物”的含義。

(2)發生明顯波的衍射的條件在前面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下面的觀察:①在不改變波源的條件下,將障礙屏的孔由較大逐漸變小。

可以看到波的衍射現象越來越明顯。

由此得出結論:障礙物越小,衍射現象越明顯。

②可能的話,在不改變障礙孔的條件下,使水波的波長逐漸變大或逐漸變小。

可以看到,當波長越小時,波的衍射現象越明顯。

由此指出:當障礙物的大小與波長相差不多時,波的衍射現象較明顯。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教学案:第十二章 第4节 波的衍射和干涉含答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教学案:第十二章 第4节 波的衍射和干涉含答案

第4节波的衍射和干涉一、波的衍射1.定义:波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2.两种衍射现象(1)在水波槽中,在波源的前方放一个障碍物,使波源振动产生水波。

当障碍物较大时波被阻挡,在靠近障碍物后面没有波,只是在障碍物较远处,波才稍微有些绕到“影子”区域里,如图12-4-1甲所示,虽然发生衍射现象,但不明显。

图12-4-1当障碍物较小时发现波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前进,如同障碍物不存在一样,如图乙所示,衍射现象明显。

(2)在水波槽中,在波源前方放一个有孔的屏,使波源振动产生水波。

当孔较大时发现水波经过孔后在连接波源与孔的两边的两条直线所限制的区域里传播,如图丙所示。

当孔较小时发现孔后的整个区域里传播着以孔为中心的圆形波,如图丁所示,衍射现象明显。

3.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只有当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二、波的叠加1.波的叠加原理1.波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叫做波的衍射。

2.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者比波长小。

3.波的干涉是指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幅加大,某些区域的振幅减小。

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继续传播,在它们重叠的区域里,介质中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图12-4-2表示了分别向右、向左传播的两列波1和2在相遇区域内的叠加过程。

2.波的叠加原理是波具有独立传播性的必然结果,由于总位移是两个位移的矢量和,所以叠加区域的质点的位移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两列同相波的叠加,振动加强,振幅增大。

(如图12-4-2所示)两列反相波的叠加,振动减弱,振幅减小。

(如图12-4-3所示)图12-4-2 图12-4-3三、波的干涉1.定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振幅加大、某些区域的振幅减小的现象。

2.稳定干涉条件(1)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

波的衍射和干涉教学设计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修34

波的衍射和干涉教学设计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修34

高二物理选修34第十一章机械波第四节波的衍射和干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水波的衍射现象,认识衍射现象的特征。

知道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和发生明显衍射现象过的条件2.了解波的叠加原理3.通过实验,认识波的干涉现象以及波的干涉图样,以及发生明显干涉现象的条件。

教学重点:波的衍射的定义以及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教学难点: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现象,产生干涉的条件以及有关计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入:泰山佛光是岱顶奇观之一,当云雾弥漫的清晨或者傍晚,有人站在较高的山头上顺光而视,就可以看到飘渺的雾幕上,呈现出一个内蓝外红的彩色光环,这个光环将整个人影或头影映在里面,恰似佛像头上五彩斑斓的光环,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理解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理解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以及衍射是波的特有现象2、掌握波的叠加原理,什么是波的干涉现象和干涉图样,干涉现象也是波所特有的现象3、熟记波的干涉和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阅读课本3235页内容,找到书中的知识点、重点、困惑点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1、阅读课本第一部分波的衍射,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实验,请描述所观察的现象?○2根据现象,请总结水波发生衍射现象的特点○3用一本书放在嘴的正前面不远处讲话时,声音并没有因为反射而使你们听不清楚,这说明了什么问题?○4观察实验,什么情况下衍射现象更加明显呢?2、阅读课本第二部分波的叠加,回答下列问题:○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请从相遇时和相遇后做出描述。

○2波的传播,伴随着振动形式的传播,当波峰到某质点处,与质点振动到波峰是一致的,那么当两个波峰同时传到某一质点处,这个质点可能会发生怎样的状态变化?○3如果一列振幅为A的波的波峰和一列振幅为A的波谷同时传到某一个位置时,该质点的位置会在哪里?3、阅读课本第三部分波的干涉,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实验,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请描述。

○2相对平静说明该区域的振动有什么特点,激烈振动有说明该区域的振动有什么特点。

高中物理选修3-4教学设计3: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3-4教学设计3: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教案

4 波的干涉和衍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2、理解波的独立传播原理和叠加原理3、理解波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4、理解波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二、过程和方法:通过对频率相同的两列波的相遇现象的观察,以及对频率不同的两列波的相遇现象的观察,并且对比,知道如何从现象中归纳波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

通过观察在波源前放置不同大小的,不同形状的障碍物所产生的现象,并作对比,知道如何从现象中归纳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从中归纳出结论的过程,激发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

【学情分析】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讲属于全新的,但由于新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只是定性的学习,所以如果老师能够做好演示实验,那么学生接受这部分知识并不困难。

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观察过干涉和衍射现象,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再认识已经观察过的有关现象,这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很有意义。

【教学思路】以实验演示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认识新物理现象,归纳干涉、衍射的规律;然后依据波的叠加原理对所发生的现象作出解释;对易混淆的概念,通过对比分析予以澄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波的叠加、波的干涉、衍射及发生波的干涉、衍射的条件。

难点:波的独立传播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对干涉后加强与减弱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学习方法】1教法:实验观察法、点拨式讲授。

2学法:观察、思考、归纳总结。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及知识要点】(一)波的叠加原理1. 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生活现象:绳上波的叠加、水波叠加2. 归纳总结规律:几列波在介质中相遇时能保持各自的特性(频率、波长、振动方向等)继续传播互不影响。

这就是波的独立传播原理。

在相遇区域里,任一质点的位移是各列波单独存在时在该点所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这就是波的叠加原理。

(二)研究波的干涉1. 实验观察:注意观察频率相同的两列波的叠加情况,注意老师是引导提示,概括现象结论。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二12.4《波的衍射和干涉》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二12.4《波的衍射和干涉》学案设计

波的衍射和干涉基本知识基本技能1.波的衍射(1)定义:波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2)实验及现象①实验器材:在水槽里放两块挡板,中间留个狭缝。

②现象A.狭缝宽度比波长大得多时:波的传播如同光沿直线传播一样,挡板后面产生一个阴影区。

B.狭缝宽度与波长相差不多或狭缝宽度比波长更小时:波绕到挡板后面继续传播。

实例分析:单缝衍射如图所示是做衍射实验时拍下的照片。

甲中波长是窄缝宽度的3/10,乙中波长是窄缝宽度的5/10,丙中波长是窄缝宽度的7/10。

【例1】如图所示,S为在水面上振动的波源,M、N为在水面上的两块挡板,其中N 板可以移动,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此时测得A处水没有振动。

为使A处水也能发生振动,可采用的方法是()A.使波源的频率增大B.使波源的频率减小C.移动N使狭缝的距离减小D.移动N使狭缝的距离增大解析:本题考查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减小波源的频率使波长增大,移动N使狭缝的距离减小都可以使衍射现象更加明显,故B、D正确。

答案:BD2.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1)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大小,并不是决定衍射能否发生的条件,仅是衍射现象是否明显的条件,一般情况下,波长较大的波容易产生显著的衍射现象。

(2)波传到小孔(或障碍物)时,小孔(或障碍物)仿佛一个新的波源,由它发出与原来同频率的波(称为子波)在孔后传播,于是,就出现了偏离直线传播的衍射现象。

(3)当孔的尺寸远小于波长时尽管衍射现象十分突出,但由于衍射波的能量很弱,衍射现象也不容易观察到。

【例2】如图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狭缝,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距离表示一个波长。

则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地观察到衍射现象解析:3.波的叠加原理(1)波的独立传播: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继续传播,即各自的波长、频率等保持不变。

新课标人教版34选修三《波的衍射和干涉》WORD教案2

新课标人教版34选修三《波的衍射和干涉》WORD教案2

新课标人教版34选修三《波的衍射和干涉》WORD教案2教学活动设计雷达确定目标示意图由于一样飞机的外形比较复杂,总有许多部分能够强烈反射雷达波,因此整个飞机表面涂以黑色的吸取雷达波的涂料。

一.波面和波线演示波反射的录象波面:同一时刻,介质中处于波峰或波谷的质点所构成的面叫做波面.波线:用来表示波的传播方向的跟各个波面垂直的线叫做波线.教后补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活动设计二.惠更斯原理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1.惠更斯原理: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能够看作发射子波的波源,而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前进方向的包络面便是新的波面。

2.依照惠更斯原理,只要明白某一时刻的波阵面,就能够确定下一时刻的波阵面。

教师:(flash课件演示球面波和平面波)教后补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 学 活 动 设 计二.波的反射【演示】观看反射现象.在水波槽中放一块长木板,会看到从波源发出的圆形波,遇到长木板后有一列圆形波从长木板反射回来.1.波遇到障碍物会返回来连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反射.2.反射规律•反射定律:入射线、法线、反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线与反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i )和反射角(i’):入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i 叫做入射角.反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i’ 叫做反射角.教后 补记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备注· 平面波· · · ·u t波传播方向教学活动设计•反射波的波长、频率、波速都跟入射波相同.•波遇到两种介质界面时,总存在反射二.波的折射【演示】在水槽的一部分底面上放一块厚玻璃板,使槽分为深水区和浅水区两个区域,(水波在这两个区域中传播速度不同,因而能够把这两个区域看做是不同的介质),让水波从深水区射到两个区域分界面上,并用投影仪将演示现象投影到屏幕上.同学们能够看到波由深水区进入浅水区连续传播,然而改变了传播方向.1.波的折射: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的现象叫做波的折射.2.折射规律:(1).折射角(r):折射波的波线与两介质界面法线的夹角r叫做折射角.教后补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第12章第4节教案设计《波的衍射和干涉》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第12章第4节教案设计《波的衍射和干涉》

波的衍射和干涉【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波的衍射。

2.知道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3.知道衍射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重点: 1.波的衍射现象。

2.波能够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难点: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的理解【自主预习】1.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________。

2.实验表明: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________,或者比波长________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3.一切波________发生衍射。

衍射是波________的现象。

4.衍射现象的理解①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可以发生衍射。

②凡能发生衍射现象的就是波。

③波的衍射总是存在的,只有“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异。

④波长较长的波容易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⑤波传到孔或障碍物时,孔或障碍物仿佛一个新波源,由它发出与原来同频率的渡在孔或障碍物后传播,就偏离了直线方向。

因此,波的直线传播只是在衍射不明显时的近似。

【典型例题】【例1】下列关于波的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衍射是一切波特有的现象B,对同一列波,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小时,衍射现象明显C.只有横波才能发生衍射现象,纵波不能发生衍射现象D.声波容易发生衍射现象是由于声波波长较大【例2】关于波的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衍射是一切波的特性 B.波长跟孔的宽度差不多时,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C.波长比孔的宽度小得越多,衍射现象越不明显 D波长比孔的宽度大得越多,衍射现象越不明显【例3】甲、乙两人分乘两只船在湖中钓鱼,两船相距24 m,有一列水波在湖面上传播,使每只船每分钟上下浮动 10次。

当甲船位于波峰时,乙船位于波谷,这时两船之间还有一个波峰,则此水波的波长为多少?波速为多少?若此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根竖立的电线杆,是否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例4】如图12-4-2所示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现象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的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C.如果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的观察到衍射现象【例5】.把M、N两块挡板中的空隙当做一个“小孔”做水波的衍射实验,出现了如图12-4-3所示的图样,位置P处的水没有振动起来,现要使挡板左边的振动传到P处,在不改变挡板M的左右位置和P点位置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哪些办法?【课堂反馈】1.以下关于波的衍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波遇到障碍物时,一定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B.当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大得多时,衍射现象很明显C.当孔的大小比波长小时,衍射现象很明显D.只有当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时,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2.如图10.4-4所示,S是振源,MN是带孔的挡板,其中M固定,N可以上下移动,为了使原来不振动的A点振动起来,可采用的办法是()A.增大S的振动频率B.减小S的振动频率C.N上移D.N下移【课后练习】1.以下关于波的衍射说法正确的是( )A.波遇到障碍物时,一定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B.当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大得多时,衍射现象很明显C.当孔的大小比波长小时,衍射现象很明显D.只有当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差不多时,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2.关于波的衍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些波在一定条件下才有衍射现象B.某些波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衍射现象C.一切波在一定条件下都有衍射现象D.一切波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衍射现象3.对于波长为100m的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此波比波长为20的声波传播得更快B.不能被听见C.当孔的大小比波长小时,衍射现象很明显D.只有当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差不多时,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4.在水波槽的衍射实验中,若打击水面的振子振动的频率为5Hz,水波在水波槽中的传播速度为0.05m/s,为观察到显著的衍射现象,小孔直径应为( )A.10cm B.5mC.大于1cm D.小于1cm5.“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是因为一般障碍物的尺寸()A.可以跟声波波长相比较,使声波发生明显衍射B.比声波波长大得多,声波不能发生衍射C.可以跟光波波长相比较,使光波也发生衍射D.比光波波长大得多,光波不能发生明显衍射6.关于波的衍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波绕过障碍物而继续传播的现象,即为波的衍射现象B.衍射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C.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只不过明显与否而已D.要发生明显的衍射,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7.在下列四种情况中,能够使声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情况是()A.声源频率为330 Hz,声速为340 m/s,障碍物尺寸为60 m×60 mB.声源频率为330 Hz,声速为1 500 m/s,障碍物尺寸为60 m×60 mC.声源频率为300 Hz,在空气中传播,障碍物尺寸为1 m×1 mD.声源频率为300 Hz,声速为1 500 m/s,障碍物尺寸为1 dm×1 dm8.关于波的衍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孔的尺寸比波长大时,一定不会发生衍射现象B.只有孔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还小时才会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C.只有波才有衍射现象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9.下列属于明显衍射现象的是()A.隔墙有耳B.池中假山前有水波,假山后无水波C.河中芦苇后面没有留下无波的区域D.在大山前喊话,多次听到自己的声音10.关于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衍射就是波传到障碍物或孔的后面B.发生衍射的同时把波源的能量传播到“衍射”区域C.衍射只有波才能发生D.只有孔才能发生衍射,一块挡板不可能发生波的衍射11.水波通过小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衍射,为使衍射现象更明显,下列做法可取的是()A.增大小孔尺寸B. 减小小孔尺寸C.增大水波频率D.减小水波频率12.在水波槽的衍射实验中,若打击水面的振子振动的频率是5 Hz,水波在水波槽中的传播速度是0.05 m/s,为观察到显著的衍射现象,小孔直径d应为()A.10 cm B.5 mC.d>1 cm D.d<1 cm13.波长为60 m和17 m的两列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波长60 m的声波比波长17 m的声波传播速度慢B.波长60 m的声波比波长17 m的声波频率小C.波长60 m的声波比波长17 m的声波易发生衍射D.波长60 m的声波不能被反射14.如下图所示是水波遇到小孔或障碍物后的图象,图中每两条实线间的距离约为一个波长,则其中可能出现的图象是()15.如图10.4-5所示是不同频率的水波通过相同的小孔所能到达区域的示意图,情况中水波的频率最大;情况中水波的频率最小.教学效果分析:。

机械波的衍射和干涉-人教版选修2-3教案

机械波的衍射和干涉-人教版选修2-3教案

机械波的衍射和干涉-人教版选修2-3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波的干涉、衍射现象的基本概念和数学表达式。

2.理解波的正弦曲线、水平线和纵向线的概念及其作用。

3.能够应用波的干涉、衍射的原理进行解题。

二、教学内容知识点一:波的干涉波的干涉是指两个或更多个波同时靠近某个区域,在空间内产生相互干涉现象。

干涉分为两种类型:构成交替明暗条纹的明暗干涉和增强或削弱某些部分波幅的干涉。

知识点二:波的衍射波的衍射是指波在它的传播中遇见不透明边缘或小孔时向周围扩散,这是一种波的弯曲或弯折现象。

衍射重要的表现形式是直线波前和波后扭曲的发生。

关键考点1.衍射板的原理和使用;2.单缝和双缝干涉的数学表达式;3.干涉现象的归纳总结。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例证和多角度展示不同的波的形式和不同的干涉、衍射现象,展开教学;2.实验演示法: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演示不同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现象;3.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发现、探索干涉和衍射现象,讨论分析,发现规律。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了解波的定义、特性和类型以及与机械波相关的概念。

步骤二:干涉与衍射的理解和实验演示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演示板的观察、结果总结,轻松了解简单单缝光干涉、双缝干涉的现象和数学表达式。

2.然后,通过教师讲授和电脑模拟演示,了解波的衍射现象,包括棱镜的衍射、单缝衍射和杨氏双缝干涉等。

步骤三: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干涉?什么干涉现象会发生?2.什么是衍射?什么衍射现象会发生?3.有没有其他干涉和衍射现象发生,它们是如何进行的?4.如何应用干涉和衍射技术,解决现实问题?步骤四:干涉、衍射测试引导学生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和干涉现象推理,以及衍射测试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程度。

五、教学资源1.工具:实验仪器、数学工具(测震仪、频率计等);2.实验、演示板、模拟软件。

六、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相关章节;2.查看波动、干涉实验及结果的数学表达式;3.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12.4波的衍射和干涉1.通过观察水波的衍射现象,认识衍射现象的特征。

知道衍射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知道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和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2.了解波的叠加原理。

通过实验认识波的干涉现象和波的干涉图样。

3.知道干涉现象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知道波发生干涉现象的必要条件。

重点难点:波的衍射的定义及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现象、产生干涉的条件及有关计算。

教学建议:衍射和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也是学生后面学习光的衍射的基础。

对于波的衍射,教学的关键仍在于实验的演示、观察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为了有助于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在观察真实现象的同时,利用课件进行模拟,以便于使学生对衍射留下更加清晰的印象。

在波的干涉学习中,从波叠加的一般原理到满足相干条件下的干涉现象,学生对“波是振动形式的传播”的理解得到加深,其中波的相干条件是学习的难点。

导入新课:泰山佛光是岱顶奇观之一。

每当云雾弥漫的清晨或傍晚,游人站在较高的山头上顺光而视,就可能看到缥缈的雾幕上,呈现出一个内蓝外红的彩色光环,这个光环将整个人影或头影映在里面,恰似佛像头上五彩斑斓的光环,故得名“佛光”或“宝光”。

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1.波的衍射(1)定义:波可以①绕过障碍物而继续传播的现象叫作波的衍射。

(2)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②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③更小时,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3)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故一切波均可发生衍射现象。

“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是④声波的衍射。

2.波的叠加大量的事实和实验表明,几列波相遇时能保持各自的⑤运动特征继续传播,在它们重叠的区域里,介质中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几列波单独传播时⑥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这就是波的叠加原理。

3.波的干涉(1)定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⑦振幅增大,某些区域的⑧振幅减小,这种现象叫作波的干涉。

(2)产生干涉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两列波的⑨频率必须相同;二是两个波源的⑩相位差必须保持不变。

(3)干涉图样的特点:在加强区两列波引起的振动总是相互加强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在减弱区两列波引起的振动总是相互减弱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

(4)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声波、电磁波等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

1.教材波的衍射的演示中图12.4-1中甲、乙哪个图象衍射现象更明显?解答:乙图象衍射现象更明显。

2.医院中探测仪器“B超”为什么用超声波而不用普通声波?解答:超声波的波长短,不易发生衍射,故波能反射回来并被接收。

3.波的干涉的示意图中振动加强的区域就是波峰或波谷吗?解答:振动加强的部分有波峰、波谷、平衡位置等,只是它们的振幅最大。

主题1:波的衍射问题:(1)“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是不是说明声波能发生衍射,而光不能发生衍射呢?(2)做一做教材中关于衍射的“演示”实验,跟同学讨论一下,怎么才能让衍射现象更明显呢?解答:(1)光是一种电磁波,与声波一样都能发生衍射现象,只是光的波长太小,衍射现象很不明显。

(2)缝或障碍物的尺寸一定时,可增大波长来使衍射现象更明显;波长一定时,可减小缝或障碍物的尺寸来使衍射现象更明显。

知识链接:衍射现象总是存在的,只是有明显和不明显的差异。

主题2:波的叠加情景:做一做课本“演示”中波的叠加的实验,在一根水平绳两端分别同时抖动一下,形成一大一小两个相向运动的波形。

问题:(1)这两个波形在绳上传播的速率是否相等?你怎么确定的?(2)说说这两个波形相遇时和相遇后的情况。

(3)说说生活中你看到或认识到的其他波相遇的情况。

(4)两列波叠加时,质点的总位移是不是一定变大?解答:(1)相等;两端同时抖动,看看两个波形是不是在绳子的中点相遇。

(2)两个波形相遇时,波形发生叠加,形成一个更高的波,此后又各自继续向前传播。

(3)生活中的水波、声波、光波相遇后都各自继续向前传播。

(4)不一定。

总位移是两个位移的矢量和,所以叠加区域的质点的位移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两列同相波叠加,振动加强,振幅增大(如图甲所示);两列反相波叠加,振动减弱,振幅减小(如图乙所示)。

知识链接:波的叠加不需要条件,在两列波叠加时,质点的位移是每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主题3:波的干涉情景:做一做课本“演示”中水波干涉的实验,并仔细观察课本中“波的干涉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你认为决定这个演示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2)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怎样的?(3)为了让波的干涉实验效果更明显一些,实验中形成的两列波最好还具备哪一个相同的物理量?(4)如图所示,音叉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叉股组成,当我们用音锤敲一个叉股时,两个叉股都会振动,并发出声音。

请拿一个音叉敲一下后在耳旁缓慢转动,仔细听听声音的变化,说说听到的情况并做出解释。

解答:(1)两个波源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能够形成两列频率和振动方向都相同的水波。

(2)水面上出现了一条条相对平静的区域和振动激烈的区域,这两个区域在水面上的位置是稳定不变的,即形成波的干涉图样。

(3)为了让波的干涉实验效果更明显一些,两列波最好还具备相同的振幅。

(4)音叉敲一下后在耳旁缓慢转动,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这是声音的干涉现象。

两个完全相同的叉股发出的声音频率相同,音叉转动相当于人围绕音叉转,耳朵的位置时而处在振动加强的区域,时而处在振动减弱的区域。

知识链接:若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同,某点到两波源的距离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振动减弱,为半波长的偶数倍时振动加强。

1.(考查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以下关于波的衍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波遇到障碍物时,一定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B.当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大得多时,衍射现象很明显C.当孔的大小比波长小时,衍射现象很明显D.只有当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时,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解析】凡是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不过有时衍射现象明显,有时衍射现象不明显。

只有当缝、孔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时,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答案】C【点评】任何波都存在衍射现象,只是有明显和不明显的差异,缝或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小时,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2.(考查波的干涉现象)下列现象属于波的干涉现象的是()。

A.面对障碍物大喊一声,过一会听见自己的声音B.将一个音叉敲响,人围绕它走一周,将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C.在障碍物的后面可以听到前面的人说话的声音D.一人敲一下长钢管的一端,另一人紧贴长钢管的另一端,先后听到两次声音【解析】A为声波的反射现象,B为声波的干涉现象,C为声波的衍射现象,D 是因为声波通过空气和钢管传播的速度不一样造成的,所以选项B正确。

【答案】B【点评】干涉现象是振动加强与振动减弱的区域互相间隔且分布稳定的现象。

3.(考查波的干涉特征)两列波相叠加产生了稳定的干涉现象,得到了干涉图样,以下关于干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两列波的频率一定相等B.振动加强区与振动减弱区总是相互间隔的C.振动加强区与振动减弱区交替变化D.振动加强区在空间的位置一直不变【解析】发生干涉现象时,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是稳定的,加强的区域总是加强,减弱的区域总是减弱,故C选项说法是不正确的。

【答案】C【点评】波的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区与振动减弱区的分布是稳定的。

4.(考查干涉图样)两个相干波源发出的两列波分别用不同的同心圆表示,其波峰用实线表示,波谷用虚线表示。

某一时刻两列波在空间传播的情况如图所示,在两列波相遇的空间中有M、N、Q、K四点,则振动加强的点是,振动减弱的点是。

【解析】当波峰和波峰叠加或波谷和波谷叠加时,振动加强。

当波峰和波谷叠加时,振动减弱。

在图中M点为波峰和波峰叠加,振动加强,N、Q点为波谷和波谷叠加,振动加强,K点是波峰和波谷叠加,振动减弱。

【答案】M、N、Q K【点评】对于两相干波源,当波峰和波峰相遇或波谷和波谷相遇时,说明该点处于加强区;当波峰和波谷相遇时,说明该点处于减弱区。

拓展一: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1.图示是观察水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的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对于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地观察到衍射现象【分析】观察题中所绘的图,AB宽度与水波波长相差不多,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在同一介质中,频率不变,波长也不变。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孔的大小与波长相差不多,故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A选项正确;由于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波的传播速度没有变化,波的频率是一定的,又根据λ=可知波长λ没有变化,所以B选项正确;当孔扩大后,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将可能被破坏,故C选项正确;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则波长减小,孔的尺寸将比波长大,失去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的条件,因此D选项不正确。

【答案】ABC【点拨】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会产生衍射现象,衍射现象总是存在的,只有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异,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大小并不是决定衍射能否发生的条件,仅是衍射现象能否明显表现的条件。

拓展二:对干涉图样的认识2.如图所示,S1、S2是两个相干波源,它们振动同步且振幅相同。

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在某一时刻它们所发出的波的波峰和波谷。

关于图中所标的a、b、c、d四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时刻a质点振动最弱,b、c质点振动加强,d质点振动既不是最强也不是最弱B.该时刻a质点振动最弱,b、c、d质点振动都最强C.a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弱的, b、c、d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强的D.再过时间,a、b、c三个质点都将处于各自的平衡位置,因此振动最弱【分析】本题考查对波的干涉图样的认识。

振动加强点始终振动加强,振动减弱点始终振动减弱,而且振动加强点与振动减弱点互相间隔,还要注意振动加强或减弱是指振幅的变化而不是位移。

【解析】该时刻a质点振动最弱,b、c质点振动最强,这不难理解。

但是d 既不是波峰和波峰叠加,也不是波谷和波谷叠加,如何判定其振动强弱?这就要用到“到两波源的路程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时振动加强的结论,从图中可以看出,d是S1、S2连线的中垂线上的一点,到S1、S2的距离相等,所以必然为振动加强点。

【答案】BC【点拨】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是振幅,而振幅不是位移。

每个质点在振动过程中的位移是在不断改变的,但振幅是保持不变的,所以振动最强的点无论处于波峰还是波谷,振动始终是最强的;同理,振动最弱的点始终是最弱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