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中国文学美人意象的分析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经常被描绘得丰富多彩,有时温柔婉约,有时坚强独立。
这些女性形象呈现出了不同的性格特点、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也反映了作者对女性的观察和理解。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作品传达的主题以及作者对女性角色的塑造手法。
一、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通常被描绘为柔弱、顺从的代表。
例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有着许多典型的女性形象,如贾母、王熙凤、林黛玉等。
贾母被塑造成一个充满慈爱和智慧的家族长者,她对家族的凝聚力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体现出传统家族中妇女的地位。
王熙凤则是一个机智聪明的女性,她利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家族摆脱困境。
林黛玉则是一个典型的受害者,她因为自己的敏感脆弱而成为了整个故事的代表。
二、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随着现代社会的变革,女性的地位和角色在文学作品中也发生了转变。
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更加真实和多样化。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作者描绘了一个被世俗伦理束缚,渴望自由独立的女性形象。
这个女性角色通过疯狂行为来反抗社会压力,表达了对束缚和压迫的反抗。
三、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在现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呈现更加多样化和复杂。
一方面,女性被描绘成强大而独立的个体,追求事业和自我实现。
例如,钱钟书的《围城》中,林达是一个既聪明又坚强的女性角色,她通过各种方式挑战传统的婚姻观念,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另一方面,一些文学作品也呈现了女性的脆弱和无助的一面。
例如,余华的《活着》中,小福子是一个身处困境中的贫困妇女,她展现出无尽的母爱和坚韧精神。
总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既反映了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又展现了作者对女性角色的理解和表达。
不同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不同的性格特点、生活经历和心理状态,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中关于性别、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主题,以及女性在其中的角色和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中国古代文学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女性形象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这些古代文学作品描绘了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她们的美丽、智慧和勇气。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读她们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女性的美丽与温柔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女性经常被描绘为美丽的象征。
她们的柔美和温柔常常成为作品中令人难以忘怀的元素。
例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被描绘为一个美丽而敏感的女子,她的外貌和性格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样的描写,古代文学作品传递了崇敬女性美丽和温柔特质的价值观。
同时,女性的纤细和柔弱也经常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主题。
古代文学中,女性常常被安置在保护和呵护的角色中,这也反映出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对她们的保护和照顾的需求。
这种角色定位在《西游记》中的白晶晶、白素贞等故事中都有所体现。
她们不仅仅是美丽的形象,还展示了她们的智慧和勇气,使她们成为古代文学中的重要人物。
第二部分:女性的智慧与才华除了美丽和温柔,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女性还经常被描绘为富有智慧和才华的人物。
她们的聪明才智使她们在情感和社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在故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具备出色的才艺和学识。
例如,在《红楼梦》中,史湘云被描绘为一个机智聪明的女性,她的才华和智慧使她成为故事中最受欢迎和令人钦佩的人物之一。
同样,在《儿女英雄传》中的文秀也是一个聪明而有才华的女性,她的才艺使她能够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还展示了她们在政治和决策上的能力。
例如,在《史记》中,武则天作为唐朝的皇帝,她的智慧和才能使她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
她在政治和统治方面的才智使她在当时的社会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第三部分:女性的勇气与坚韧除了美丽和智慧,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还经常被描绘为勇敢和坚韧的人物。
她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韧性。
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具备决心和勇气。
古代文学中的美人形象
古代文学中的美人形象在古代文学中,美人形象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美人不仅仅是指外貌美丽的女性,还包括她们的性格魅力和才华。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美人形象丰富多样,从容典雅的贵妇到聪明机智的女侠,每个美人形象都展现了独特的魅力和智慧。
本文将以不同的古代文学作品为例,探讨古代文学中的美人形象,并分析她们所代表的价值观。
一、《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的美人形象丰富多样。
而林黛玉可以说是其中最为著名的美人形象之一。
林黛玉不仅拥有绝世的美貌,还有着独特的个性和才华。
她聪明、敏感,对自己的命运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以此展现了她的坚韧和独立。
她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下仍然能保持自我,坚守着自己的原则。
她的形象给人一种自由、不拘一格的感觉,代表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反抗精神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二、《西游记》中的白骨精《西游记》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古代神魔小说,其中的美人形象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而白骨精是其中一个受人瞩目的美人形象。
白骨精形象与传统女性形象截然相反,她被描绘成一个妖媚迷人的女子,具有诱人的外貌和魅力。
她用自己的美貌和巧妙的言辞迷惑了行者,并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情节。
白骨精形象的出现提醒了古代人们不能被表面的美貌所蒙蔽,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女性美貌的追求和对于女性莫名恐惧的心理。
三、《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所追求的女子形象《红楼梦》中贾宝玉所追求的女子形象是一个集合了多种美德的综合形象。
她们既有着端庄的仪态,又有着才情出众的文化修养。
她们既能体现温柔贤淑的品格,又能展示聪慧机智的智慧。
她们具备着家庭美德和社会道德的完美统一,是受到古代男子追捧和憧憬的典范。
这类美人形象的出现展示了古代人们对于女性品德的重视,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家庭美满和社会和谐的向往。
古代文学中的美人形象丰富多样,每一个美人形象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和魅力。
她们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展示了古代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女性的不同期许。
古代文学中的美人描写
古代文学中的美人描写在古代文学中,美人是一种常见的题材,被诗人、文人广泛描绘和歌颂。
美人的形象不仅仅是外貌的美丽,更是内在的灵动和智慧的体现。
通过对古代文学中的美人描写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和对女性的赞美之情。
古代文学中的美人描写往往以诗歌的形式呈现,诗人们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将美人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以秋夜的寂静为背景,通过描绘美人的轻盈动作和对牵牛织女星的联想,将美人的形象与自然景物相融合,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美的联想。
古代文学中的美人描写不仅仅停留在外貌的描绘上,更注重内在的气质和智慧的展现。
唐代文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绘了杨贵妃的美丽和聪慧:“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首诗以杨贵妃的美丽和智慧为中心,通过对她的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她的聪明才智和高贵气质。
这样的描写不仅仅是对杨贵妃的赞美,更是对女性智慧和才情的赞美。
古代文学中的美人描写也常常与爱情和情感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浪漫的意境。
宋代文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这首词以明月的形象作为美人的象征,通过对明月的描绘和对爱情的思念,表达了词人对美人的深情和对爱情的渴望。
这样的描写将美人与自然景物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浪漫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古代文学中的美人描写不仅仅是对女性的赞美,更是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唐代文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美人在这首诗中成为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向往的象征,给人以一种超越尘世的感觉。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们既是作品中的主要角色,也是反映社会风貌和道德观念的载体。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态度,还可以体味其中所蕴含的女性创造力和智慧。
一、儿女情长的纤纤女子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往往体现了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和执着。
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和王熙凤,她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女性形象。
林黛玉是一个感性、多愁善感的女子,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命运的抗争让读者为之动容;薛宝钗则是一个理性、聪明的女子,她通过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手段,成功地维护了自己的爱情和婚姻;而王熙凤则是一个有野心、聪明过人的女子,她以自己的力量获取了社会地位和家族的荣耀。
这些女性形象在古代文学中展现了女性的聪明才智和对婚姻的渴望。
二、叱咤风云的女将军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也有一些女性形象展现了自己的男子气概和勇敢无畏。
比如《长恨歌》中的杨玉环,她是一位勇敢而聪明的女将军,用自己的才智和胆识,成功地保护了自己和家族的荣誉。
又如《西游记》中的女儿杨三娘,她身手矫健,机智过人,在协助孙悟空等取得胜利的过程中展现了自己的勇敢和智慧。
这些女性形象打破了传统的性别界限,证明了女性在战争和决策中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三、家庭纺织的巧手女工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也体现了家庭纺织的巧手和勤劳的品质。
比如《红楼梦》中的史湘云和薛宝钗,她们擅长织花和绣字,通过细腻的手艺展现了女性的细致和勤劳。
又如《诗经》中描写女性纺织的诗篇,表现了古代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角色和她们对家庭的贡献。
四、心声流露的才女之音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还包括一些聪明才智的才女,她们凭借卓越的才华和智慧,展示了自己的独特魅力。
比如唐代的杜牧和宋代的李清照,她们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爱情、家庭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她们的作品充满了智慧与创造力。
这些女性形象给予了古代女性一种独特的声音和表达方式。
唐诗中的美人形象评析
唐诗中的美人形象评析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描写美人形象的诗歌更是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唐诗中的美人形象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象,更是表达了唐代文化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唐诗中的美人形象进行评析。
一,从容颜形态上看唐代的女性审美标准主要表现在容貌、仪表和服饰上。
唐诗中的美人形象多以面容绝色、容貌姣好、体态匀称为主要特点。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首西风几时有,梅花雪落肩头。
花前月下不相识,乱发云鬟,罗裳何处觅?”这首诗中所描绘的美人面容皎洁、体态高雅,在映衬下更显清丽脱俗。
另外一个常被唐代诗人所描绘的美人形象是眉目如画、媚态万方的仕女形象。
例如,王维的《画》中,诗人将心中所想的仕女形象进行生动的描绘:“细腰肢,纤手指,貌如潘安,势似女娲。
”. 诗中所描绘的仕女不仅容貌姣好,身姿优美,还展现出了娴淑端庄的特征,充分表现了唐代文人对于女性形象追求的匀称和端庄美。
二,从性格特点上看唐代女性的性格特点主要由敦厚贞洁、婉约静谧、妩媚俏丽、清丽脱俗四个方面组成,而唐诗中的美人形象亦在此基础上予以了更为详细的描绘。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所描绘的美人形象既敦厚贞洁,又婉约静谧。
她安静地站在原野之上,温柔地用目光和手势向离别的佳人表达别离之情。
另一个常被唐诗中的美人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优秀性格特点是温婉贤淑。
例如,杜甫的《春望》中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君应有语,温酒斩华岳,重茶挂帝州。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首诗中所描绘的美人既温婉贤淑,又聪颖博学,在艳丽的春光之中,散发出令人心醉的人格魅力。
三,从历史时代看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时代。
唐代的女性地位较高,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唐代诗歌对于美女形象的塑造。
唐诗中的美人形象也受到了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古典诗歌中的美人意象
古典诗歌中的美人意象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的美人意象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古代文人笔下,美人被描绘得婉约动人,充满着诗意和浪漫情怀。
她们的形象不仅仅是外貌的美丽,更是内心的高贵和智慧的象征。
通过古典诗歌中的美人意象,我们可以窥探到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和情感世界。
古典诗歌中的美人形象多种多样,有的是宫廷中的贵族女子,有的是乡村中的美丽姑娘,有的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女。
无论是哪种形象,她们都被赋予了超凡脱俗的美丽和高尚的品质。
比如《离骚》中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形容的就是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
她的美丽不仅仅是外表的娇艳,更是内心的高贵和自由。
这种美人形象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古典诗歌中的美人意象还常常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比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人通过描绘美人与月光的交相辉映,将美人的婉约与月光的清冷相融合,给人一种幽静而美好的感觉。
这种将美人与自然景色相结合的手法,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也表达了诗人对美人的赞美之情。
古典诗歌中的美人意象还常常与情感相联结,形成了一种深情厚意的描绘。
比如《长恨歌》中的“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诗人通过描绘美人与自己的相遇和别离,表达了对美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爱恋。
这种将美人与情感相结合的手法,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和共鸣力,让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古典诗歌中的美人意象不仅仅是对美的赞美,更是对女性智慧和才情的肯定。
在古代社会,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但是在古典诗歌中,美人常常被描绘成聪明睿智、才情出众的形象。
比如《木兰诗》中的木兰,她不仅勇敢无畏地代替父亲从军,还在战场上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这种将美人与智慧相结合的形象,给人一种女性的力量和智慧的感觉,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女性才情的肯定。
古典诗歌中的美人意象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仅是对美的赞美,更是对女性智慧和才情的肯定。
通过古典诗歌中的美人意象,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和情感世界,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美和智慧的启示。
焦娇美人原理
焦娇美人原理
焦娇美人原理,源自于古代中国的一种审美理念,指的是一种
女性的美丽特质,即外表柔弱娇小,内心坚强独立。
这种美人形象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被广泛描绘,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
符号。
焦娇美人的形象通常被描述为容貌娇嫩、举止娇柔,但内心却
有着坚定的意志和独立的思想。
她们通常被描绘为聪慧、机智,能
够在危难时刻保持冷静,不失风度。
这种形象的美人在古代文学作
品中经常出现,成为了文学作品中的重要角色。
焦娇美人原理所体现的审美观念,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对于女
性形象的审美标准。
在古代社会中,女性通常被期望为柔弱、娇小、贤淑的形象,但与此同时,她们也需要具备坚强、独立的内心。
这
种审美观念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成为了中国古代
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焦娇美人原理所蕴含的审美理念,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一定的
影响。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女性形象的审美标准也在不断演变。
传统的焦娇美人形象在当代文学作品中依然可以看到,但与此同时,
现代女性形象也更加多样化,展现出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总的来说,焦娇美人原理所体现的审美观念,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社会对于女性形象的审美标准。
这种审美理念所蕴含的内涵,不仅仅是对于女性形象的一种赞美,更是对于女性内心世界的一种探索和赞扬。
焦娇美人形象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外表的娇柔,更在于内心的坚强和独立。
解读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各类女性形象
解读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各类女性形象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各类女性形象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展现出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这些形象既有娇媚可人的美人,也有智慧勇敢的女将;既有温柔贤淑的贵妇,也有聪明机智的女才子。
通过解读这些女性形象,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对女性的价值观和对性别角色的认知。
首先,古代文学中的美人形象是不可忽视的。
美人形象在古代文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她们往往以娇媚动人的外貌和柔情似水的性格吸引着男性的目光。
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故事,林黛玉被描述为一个美丽而敏感的女子,她的美貌和独特的个性吸引了贾宝玉的心。
这种美人形象不仅展现了女性的魅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审美观念。
其次,古代文学中的女将形象展现了女性的勇敢和智慧。
在古代战争中,女性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她们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了勇敢的一面,还展现了自己的智谋和决策能力。
例如《史记》中的芈月,她是秦始皇的妻子,也是一个聪明而有魄力的女人。
她在秦始皇出征时帮助丈夫处理政务,展现了自己的智慧和才干。
女将形象的出现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能力的认可,也证明了女性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古代文学中还有许多温柔贤淑的贵妇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往往出身于贵族家庭,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优雅的气质。
她们被描绘为贤淑持家的妻子和慈母,以及聪明能干的家庭经理人。
例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她是贾府的女主人,聪明能干,善于处理家庭事务。
贵妇形象展现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认为女性应该具备家庭管理的能力,为家庭的繁荣和稳定做出贡献。
古代文学中也有一些聪明机智的女才子形象。
她们通常具有卓越的才华和独立的思想,不甘于被束缚于传统的女性角色。
例如《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她是一个聪明才智出众的女子,有着独立的思想和追求。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自己争取到了自由和尊严。
女才子形象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能力和独立性的认可,也为后世的女性树立了榜样。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各类女性形象展现了不同类型的女性特质和社会地位。
离骚中的美人的象征意义
离骚中的美人的象征意义
离骚中的美人,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代表性的形象。
在古代诗歌中,美人被赞颂为有着高贵的气质、优美的容貌以及高尚的品德,她们往往代表了美和爱情的象征,成为了许多诗人笔下的灵感源泉。
那么,离骚中的美人具有哪些象征意义呢?
离骚中的美人象征着美丽和优雅。
她们的容貌被诗人描绘为“婀娜多姿”、“花容月貌”,给人留下了美丽优雅的印象。
这种美丽不仅仅是外表的美,更是内心的美,是一种具有高贵气质和优雅风度的美。
美人的美丽和优雅,代表了古代诗歌中对于美和艺术的追求,也代表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离骚中的美人象征着高尚的精神和品德。
她们的品德被赞誉为“贞静淑德”,具有高贵的气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她们以自己的身体和美丽来表达自己对爱情和人生的态度,表现了一种对于高尚精神和品德的追求。
美人的高尚精神和品德,代表了古代文化中对于道德和伦理的重视,也代表了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
离骚中的美人象征着爱情和感情。
她们的形象被诗人描绘为“娉娉婷婷”,“曲曲弯弯”,表达了对于爱情和感情的向往。
美人的形象,被赋予了一种浪漫的色彩,代表了人们对于爱情和感情的追求和渴望。
美人的形象,也成为了许多诗人的灵感源泉,为古代诗歌中的爱情主题增添了一份浪漫的色彩。
离骚中的美人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形象,她们象征着美丽和优雅、高尚的精神和品德以及爱情和感情。
她们的形象不仅仅代表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向往,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艺术形式,为中国古代文学增添了一份浪漫和优美的色彩。
中国文学“美人”意象的分析
中国文学“美人”意象的分析平泉中学研究性课题指导老师:白海宁班级:高二(8)班组长:卢玲玲组员:安锐达郑戈亮赵兴华陈启航潘国荣田鹏阳李伟伟刘玮陈聪聪平泉中学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活动计划表编号:班级:高二(8)时间:2014.10.15主题名称中国文学“美人”意象的分析课题名称中国文学“美人”意象的分析小组成员安锐达郑戈亮赵兴华陈启航潘国荣田鹏阳李伟伟刘玮陈聪聪组长卢玲玲研究背景(课题立论依据) 我国古典文学中情爱文学占极大比重。
情爱文学多以描写女性(尤其是容貌姣好的“美人”)为主,且诗词歌赋首开其源、遂成大宗。
由于文人墨客的偏好,加之创作量的累积与创作技巧的丰富,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美人”意象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彻整个中国文学天空。
研究目标(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化心理与生命意识,把握人性中最深沉、最本质的文化基因,从而认知中国古代文人的生命状态与心理价值取向,领悟中国文学最生命、最深情、最本真、最感人的特质。
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之处阅读资料,查询网络。
研究方法、条件及可能遇到的困难与对策1.阅读、查阅资料2.文献研究3.抽样调查4.推荐网站、指导研究报告研究小组成员分工姓名承担任务卢玲玲安锐达郑戈亮搜集、整理关于荆轲故事的的相关资料赵兴华陈启航潘国荣对于搜集的相关资料整形整理加工田鹏阳李伟伟刘玮从史料中进行探索研究,初读形成结论陈聪聪卢玲玲进一步研究讨论、得出最终成果研究的预期进展研究阶段时间安排(周次) 活动的主要内容及目标课题生成与小组建立第二周确定研究主题,分配任务形成小组研究方案第四周制定详细计划开题论证与交流第六周讨论执行过程研究方案的实施第八周实施计划搜集资料中期班级交流第十周写总结材料资料整理与分析第十二周整理成册形成研究成果第十四周在全班展示成果交流与展示第十六周课题完成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论文、调研报告导师意见:签名:时间:平泉中学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成果汇报表2014年 4 月 4 日编号课题名称中国文学“美人”意象的分析组长卢玲玲组员安锐达郑戈亮赵兴华陈启航潘国荣田鹏阳李伟伟陈聪聪刘玮导师白海宁结题报告见附页报告执笔卢玲玲附录材料课题申请表1 份,活动计划1 份,活动记录表 1 份,访谈表 0 份,实验记录 0 份,调查表 0 份。
唐诗中的典型女性艺术形象评略
唐诗中的典型女性艺术形象评略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充满了丰富的女性艺术形象,描绘了各种类型的女性,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以下是对唐诗中几个典型女性艺术形象的评述。
首先是虞美人。
虞美人是唐代诗人们钟爱的创作对象,代表着美丽、艳丽和富有诱惑力的女性形象。
虞美人的诗歌形象虽然美丽动人,但也带有一定的凄凉和悲戚的色彩。
《长恨歌》中虞美人的形象就如同一朵枝头盛开的红颜,美丽娇艳、媚惑众生,但注定无法与杨贵妃一样风华照人,并因国家大事的变迁而黯然无光。
虞美人的形象反映了唐代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和命运,表达了唐代诗人对女性的怜恤和关爱。
其次是杨妃。
杨贵妃是唐代最著名的女性形象之一,她是唐玄宗宠妃,也是历史上著名的美女。
唐代许多诗人都以杨贵妃为创作对象,描绘了她的美貌、才情和悲情。
杨贵妃的形象反映了唐代社会中宫廷妃嫔的命运,以及权力与美色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长恨歌》中描写杨贵妃的众多诗句,以及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作品,都描绘了一个娇艳而悲壮的女性形象,以及她与唐玄宗之间复杂的感情纠葛。
再次是诗人为女性称道的形象。
唐代的女性形象并不只有虞美人和杨贵妃,还有很多普通女性形象值得称道。
许多唐代诗人以自己的妻子、母亲或姐妹为创作对象,写下了许多赞美女性美德和才情的诗篇。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写母亲的赞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孟浩然的《望岳》等作品,都赞美了女性的美丽和聪慧。
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各有特点,但都展现了唐代女性的优秀品质,展现了唐诗中诗人们对女性崇高情操的赞美和尊敬之情。
唐诗中充满了丰富多样的女性艺术形象,从虞美人、杨妃到普通女性,每个形象都富有独特的艺术意义。
这些形象不仅展示了唐代女性的美丽和才华,更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女性的关注和重视。
这些形象在唐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后世的诗人提供了创作的源泉。
欲把才子比佳人——简析我国古典诗歌中美人的意象
欲把才子比佳人——简析我国古典诗歌中美人的意象悠悠五千年中华文明,漫溯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河之中,含英咀华,我们常常悠然心会,偶有所得。
笔者发现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常常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于是美人为喻这一表现手法也就频频出现在文人骚客的华章中。
我们溯本追源,这一手法应该追溯到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离骚》,《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它的美人、香草的意象了。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用来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自从屈原在《离骚》中开创“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后,文人骚客追随者日众。
众多诗人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采取比兴手法,托儿女之情以写君臣之事,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情志。
于是这种以美人为喻的传统在后世得到发展。
曹植的《美女篇》中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以绝代美人比喻有理想有抱负的志士,以美女不嫁比喻志士的怀才不遇。
含蓄委婉、意味深长地表达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
盛唐天才诗人李白的《玉壶吟》道:“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化用东施效颦的典故,自比西施,写出他由于言行做派狂放不羁,在朝廷上下引起一些流言蜚语又招致玄宗不满的一腔愤懑。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摸鱼儿》中说:“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作者用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事迹,来比喻自己的遭遇,进一步抒发其“蛾眉见妒”的感慨。
词中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喻指自己的失意。
陈皇后因招人妒忌而被打入冷宫——长门宫。
后来她拿出重金,买得司马相如的一篇《长门赋》,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但是她所期待的“佳期”却迟迟未到。
辛弃疾这样一个慷慨磊落快意恩仇的大英雄,把一腔报国无门的沉郁之情寄予在婉约含蓄的比喻之中。
综观上文,我们不由得疑窦突生,为什么这些豪情万丈、才华横溢的诗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把自己拟作柔美婀娜的美人呢?原来在我国古代诗歌传统中“美人”和“蛾眉”代表了对于美好事物和高洁理想的无比向往和追求。
《红楼梦》中的美人形象及其艺术价值分析
《红楼梦》中的美人形象及其艺术价值分析1. 引言1.1 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国粹。
而其中美人形象的描写更是该作品中引人注目的一部分。
这些美人们以不同的特点和命运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红楼梦》中美人形象及其艺术价值进行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部杰作的魅力所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红楼梦》中美人形象进行探讨:首先,在“美人形象在《红楼梦》中的描写”部分,我们将详细考察贾宝玉眼中的美人、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的对比以及其他重要美人角色的刻画;接着,在“女性美人形象的艺术呈现方式”部分,我们将探讨作者如何通过描述手法和意象营造来塑造这些美人形象,并进一步考察笔墨技巧和语言表达在描写中所发挥的作用;然后,在“《红楼梦》中美人形象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部分,我们将探讨这些美人形象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以及与才学修养之间的关系,并深入分析她们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红楼梦》的艺术价值进行总结评价,并进一步探讨美人形象在文学中的影响和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红楼梦》中美人形象及其艺术价值的深入分析,揭示出这些形象背后蕴含的丰富内涵,以及对于整个作品艺术性与文化意义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对女性美人形象在艺术表现方式、社会观念等方面的探索,从而呈现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审视角度。
如此,《红楼梦》中各具风采而又千姿百态的美人们定会为我们带来一场饕餮盛宴,使读者得以更加全面地欣赏并理解这一文化瑰宝。
2. 美人形象在《红楼梦》中的描写2.1 贾宝玉眼中的美人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他对美人形象有着独特而敏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在小说中,贾宝玉常常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描述美人的容貌和魅力。
他对美女的欣赏和追求使得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诗意歌颂者。
贾宝玉有着细腻而富有想象力的描写方式,他通过运用花草树木、天气变化等意象来形容美人,使得她们呈现出令人心醉神迷的魅力。
古代文学中的才子佳人形象
古代文学中的才子佳人形象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才子佳人形象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度吸引了无数读者。
才子佳人形象是对于人们对于美好爱情和人生追求的一种表达,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在古代文学中,才子佳人形象多种多样,既有英俊聪慧的才子,也有美丽聪慧的佳人。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古代文学中的才子佳人形象。
首先,才子佳人形象的刻画往往注重人物的内在品质和情感世界。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才子往往是聪明、才华横溢的人物。
他们有着卓越的才智和广博的学识,能够在各种场合中展现自己的才华。
他们对于文学、艺术等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能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而佳人则是美丽、聪明的女性形象。
她们通常拥有出众的容貌和温柔的性格,能够吸引才子的注意力。
才子佳人形象的刻画往往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于他们情感的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其次,才子佳人形象的刻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在古代中国,男女的角色分工十分明确,男性通常负责家庭和社会的事务,而女性则以家庭为重。
才子佳人形象往往是对于这种社会角色分工的一种反映。
才子代表了男性的才华和智慧,而佳人则代表了女性的美丽和温柔。
这种形象的刻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男女角色的期待和价值观。
虽然这种角色分工在现代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古代文学中的才子佳人形象依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魅力。
另外,才子佳人形象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才子佳人形象往往是一种理想化的爱情形象,他们之间的爱情充满了浪漫和激情。
才子和佳人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充满了诗意和情感,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
他们之间的爱情往往是纯洁而高尚的,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
这种美好的爱情形象给人一种希望和憧憬,让人相信爱情的力量和美好。
最后,才子佳人形象也反映了作家对于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才子佳人形象往往是作家对于人生的一种思考和追求。
通过对于他们的刻画,作家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唐代文学的美女形象剖析
唐代文学的美女形象剖析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被誉为“诗人的盛世”。
在这个时期,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涌现出了众多魅力四溢的美女形象。
这些美女形象不仅是作者们情感世界的投影,更是对当时社会风俗、审美趣味以及性别角色等问题的重要反映。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唐代文学中所塑造的美女形象,并分析其所传递的思想和价值观。
1. 美女形象在唐代文学中的普遍存在唐代诗歌中常常描述美女如云、目光流转、容颜绝艳等景象。
这些描写使得唐代文学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注重审美体验和表达个人情感的时代。
例如,在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中,他描述了夜晚走在自家院子里遇见一位高贵妩媚而富有韵味之女子的情景,“促织停机针,手载长杯满肆楼;碧纱窗下看秋水,沙头翠袖拂霜绡。
”这一描写中的美女形象展现了社会上丰富多样的审美趣味。
2. 不同类型的美女形象唐代文学中塑造的美女形象种类繁多,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a. 宫廷佳人唐代宫廷是贵族娱乐活动、政治斗争、逍遥生活的场所。
许多作品中描述了宫廷佳人们的美丽动人、聪明伶俐,以及她们与诗人之间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关系。
比如白居易《长恨歌》中描述了楚王妃楚,身体素雅、言辞庄重。
b. 清秀可爱在唐代文学中,描写了许多清秀可爱、婀娜多姿的女子。
例如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些描绘刻画出了那时候女子温柔可人和美丽动人的形象。
c. 坚强自立唐代传记和传奇故事中也有许多坚强自立的美女形象。
例如《李娃传》中的李娃,她虽然是一个寻常女子,但却以智慧和勇气在男权社会中展现出了非凡的魅力。
3. 美女形象传递的思想与价值观唐代文学中塑造的美女形象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女性之美的追求,也展示了当时社会风俗、审美趣味以及性别角色等问题。
这些作品中所描绘的美女形象富有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统治下对于女性地位和权利的种种限制。
结论唐代文学中所塑造的美女形象丰富多样,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美好形象和复杂身份认同的一种追求。
诗词中的佳人形象解析
诗词中的佳人形象解析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不乏描绘佳人的美丽形象。
这些佳人形象以其婉约的容颜、聪慧的才情和独特的个性深受人们喜爱和赞美。
本文将通过对几位著名佳人形象的解析,展示其在诗词中的魅力。
一、纤云弄巧——杨玉环杨玉环是唐代著名美女,她的美貌和聪明才智广为传唱。
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的下一句即为:“渐看西湖景,来往绮寺楼。
”这里的“来往绮寺楼”指的就是杨玉环所居住的地方。
杨玉环的佳人形象在诗词中多有描写,她的美丽与智慧成为了诗人吟咏的对象。
例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中,“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即表达了白居易对杨玉环美丽伶俐的赞叹。
二、花容月貌——西施西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美女,她的美貌被誉为“花容月貌”。
诗人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道:“正当危急间,麻姑令断续。
黄粱梦过齐,美人迎春去。
”其中,“美人迎春去”即指的是西施离开了齐国。
西施的佳人形象在古代诗词中广泛出现。
李白曾在《秋风词》中写道:“银灯照画楼,玉箸指流苏。
纤云飞不绝,玉树朝云舒。
”这里的“玉树朝云舒”即表达了西施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风华绝代。
三、窈窕淑女——貂蝉貂蝉是三国时期的美女,她被誉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诗人杜牧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其中,“美人帐下犹歌舞”即指的是貂蝉美丽动人的形象。
貂蝉的佳人形象经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丰富了文化内涵。
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写道:“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长在离别中。
”这里的“洛阳城里见秋风”即表达了李商隐对貂蝉的思念之情。
四、飞花点点——王昭君王昭君是汉代著名美女,她以其温柔贤淑的气质而著称。
诗人杜甫曾在《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战鼓一声雷震震,风移星动月流鲜。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美人形象与女性审美意识研究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美人形象与女性审美意识研究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描写美人的诗词更是琳琅满目。
这些描绘美人的诗句,不仅在形象上展现出了古代中国女性的美丽,更蕴含着丰富的女性审美意识。
通过研究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美人形象和女性审美意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女性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古代中国的美人形象多种多样,有金色的发丝、水汪汪的眼睛,有红唇白齿、皓腕纤腰,她们或温柔婉约,或傲骨嶙峋,或娇艳欲滴。
例如李白的《长相思》中有“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句,形容出一位具有灵动美的女子。
这些形象描写不仅体现了古代诗人对美人的欣赏,同时也蕴含着古代女性具有的各种魅力和特质。
在古代中国,女性的审美意识主要体现在对美人的定义和追求上。
美人的标准不仅仅是外貌美,更强调内在美。
《南陵别儿童入京》中有“侍女美如花,宛转簪花翠”一句,描绘了一位优雅美丽的侍女。
这种内外兼修的美人形象反映了古代中国女性审美意识中对于内在修养和仪态的重视。
古代中国女性的审美意识也表现在对美人形象的塑造上。
在古代诗词中,美人的塑造往往带有浓厚的艺术色彩。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妆台辞别姊妹们,玉楼琼阁待人来”一句,通过妆台琼阁的描写,展现了美人的高贵和雅致。
这种将美人与艺术结合的审美意识,体现了古代中国女性对于美的追求和感受。
古代中国女性的审美意识还表现在对美人形象的微妙描摹上。
通过对美人柔媚、娇嫩的肌肤、丹唇樱桃般的妆容的描写,古代诗人巧妙地传达出他们对美丽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祖咏的《赏花怨》中有“懒洋洋采桃李,水灵儿出月面”一句,通过对水灵儿的描写,将美丽与自然相融合,展现了女性审美意识中对于自然之美的追求。
同时,古代中国女性的审美意识还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
儒家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古代女性的审美意识。
传统儒家认为女子当以贞良淑德为美,所以古代古词中描写的女子大多都是妇德贤良、忠贞淑德的形象。
例如元稹的《离思五首·一》中有“自别以来,音信两断,漫封弱髓,试通琼瑶我所,敢益我色么?休赠他人,君自把却来”一句,展示了一位忠贞淑德的女子的形象。
古代诗词中的美人形象与情感表达
古代诗词中的美人形象与情感表达引言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描写美人的诗句更是数不胜数。
在古人眼中,美人被视为极致的艺术表现和情感寄托的载体。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词中美人形象的特点以及通过这些形象所传达出的情感。
美人形象的特点在古代诗词中,描写美人常常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其形象更加生动、具体。
以下列举了几种典型的美人形象:1.春日玉人:多以鲜花娇媚、柔嫩欲滴来形容美女,在春天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她们如同一朵盛开的花朵,令人陶醉。
2.月下佳人:借助明亮清冷的月光,表现出美女高雅娴静,晶莹剔透的形象。
她们像月下行走般轻盈而庄重。
3.凤眼女子:以女子细长卷曲如凤眼的眼睛为特征,凤眼女子通常被描绘具有娇柔妩媚之态。
4.花蕊红颜:将美人比作花朵的花心,形容她们红润艳丽、富有魅力和引人注目。
美人形象背后的情感表达古代诗词中美人形象不仅是对外貌的赞美,更是包含了情感寄托和思想意境。
以下是一些情感表达的例子:1.爱情与相思:美人作为最佳象征对象,承载着古代文人士大夫们深沉的爱情和无尽的思念。
这种痴情抒发通过描写美人的特质来表达出来,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2.孤独与幽寂:有时候,美人形象也用来表达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伤。
比如,在长夜里月下唯美女子相陪,与其互诉衷肠。
3.时光流转:通过描绘美人在光阴中逐渐变老或离去,则传达出对岁月无情、变迁无常的反思和触动。
美人形象此时成为时光流转中的一种象征。
结论古代诗词中的美人形象不仅是对外貌的描写,更是表露出丰富的情感内涵。
通过描绘美人形象,文人们将个人的情感、思考和体验与读者分享,使得作品穿梭时空,让饱含着爱、恋、别等各种情感的文字永远在读者心间降落。
(注:以上内容仅为辅助生成,具有参考性质,请勿直接用于任何正式出版物或报告。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美人”意象的分析平泉中学研究性课题指导老师:白海宁班级:高二(8)班组长:卢玲玲组员:安锐达郑戈亮赵兴华陈启航潘国荣田鹏阳李伟伟刘玮陈聪聪课题综合等级A(100) B(90) C(80) D(70) E(60)《中国文学“美人”意象的分析》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题目:中国文学“美人”意象的分析班级:高二(8)班人员介绍:指导老师——白海宁组长——卢玲玲组员——安锐达郑戈亮赵兴华陈启航潘国荣田鹏阳李伟伟刘玮陈聪聪课题研究涉及的主导科目:语文课题背景:我国古典文学中情爱文学占极大比重。
情爱文学多以描写女性(尤其是容貌姣好的“美人”)为主,且诗词歌赋首开其源、遂成大宗。
由于文人墨客的偏好,加之创作量的累积与创作技巧的丰富,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美人”意象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彻整个中国文学天空。
研究目的: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化心理与生命意识,把握人性中最深沉、最本质的文化基因,从而认知中国古代文人的生命状态与心理价值取向,领悟中国文学最生命、最深情、最本真、最感人的特质。
研究阶段及内容:首先确立研究方向;撰写开题报告;其次进行任务分工;再次进行研究讨论;最后讨论研究成果。
人员安排:赵兴华陈启航潘国荣——综合指导卢玲玲安锐达郑戈亮——写作整理资料田鹏阳李伟伟——寻找资料刘玮陈聪聪——排版后期制作预期成果:形成调查报告或形成论文后附:成果论文中国文学“美人”意象的分析作为《诗经》之首篇章的《关雎》第一节便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由此拉开了两千余年来诗文赋曲等文学作品对“美人”意象延绵不绝的描绘之序幕。
而随着知识分子参政欲望的渐趋强烈,当其积极入世的行动遭遇挫折之后,他们往往将自己的理想寄托于文学作品中的“美人”意象上,形诸歌咏。
这就是其美政理想。
他们用希图取得“美人”的愉悦来抒发对于明君贤臣、上下同心的美好政治之向往与渴慕,表达自己愿输力与明君,建功立业的志向。
这一传统延续两千余年而未告结束。
本文试图以《诗经》为引,由屈原、曹植和李商隐之创作发掘“美人”意象与美政理想之间的关系及两者所以走到一起的原因。
一、《诗经》——“美人”意象之发端《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爱情诗不在少数。
而众多爱情诗中,涉及到“美人”意象的也为数不少。
计有《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有美一人,宛如清扬”;“彼淑者子,在我闼兮”;《君子偕老》:“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歌”,“彼美淑姬,可与晤言(语)”;《月出》:“月出佼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卷”,“有美一人,伤之如何”。
这一系列的作品,为我们展开了想象和联想的翅膀。
其人之美,自在言外。
这一组“美人”意象,是《诗经》中来自各阶层的创作者美好理想与愿望的聚合。
而实际上,这种美人在实际生活中是稀有的,寻之愈难,足见其罕。
她们鬒发如云,宛如清扬,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静若处子,动似拂柳。
更重要的是,她们有着忠贞可嘉的人格操守,不风流轻佻,不慑于威暴,庄重典雅,举止从容,合乎礼度,善为意中人分忧,兼具美好的理想情操,是难得一遇的窈窕淑女,君子之好逑。
足令诗人为之倾倒迷恋,为之寝食难安。
这就是作者倾心歌颂的“美人”意象的全部内容。
她是理想的化身,追求此美人的过程,同时也是实现理想抱负的过程。
在《诗经》涉及“美人”意象的众多作品中,《关雎》、《蒹葭》《都人士》最值得关注。
《关雎》按《毛诗序》之解题来说,是“乐得淑女,以配君子”,从“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隆重礼仪来看,欲求此女之君子,定为贵族阶级之一员。
这一点可以在“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一不失其礼节,从容而襟怀坦荡的行为得到验证。
《秦风·蒹葭》中伊人可遇而不可求的凄迷伤感、悲惘迷蒙、虚无缥缈的爱情,也只有贵族阶级或“士”才能抒发得如此细致入微,含情合礼。
这种对美人的追求,转化到政治思想上,便是对那种得才兼备,既具有雄武韬略,又具有伟大抱负,求贤若渴,广纳人才,意欲成不朽之业,流芳百世之明君的向往,对政治清明、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上下同心、才尽其能、化成天下、海内混一的开明政治——明君贤臣之政治局面的追求和渴望。
这就是本文所论及的美政理想。
从文学创作来看,它是“美人”意象折射到文学上的反映,或者说“美人”意象既是美政理想在文学上的激荡和回响。
而此二者之结合,却经由屈原才得以完成。
二、屈原——“美人”意象与美政理想的初步结合一个显见的事实是,屈原一生中最重要的几部作品,都产生于被疏和见放的经历。
因而也就特别凄婉哀怨、苦闷彷徨。
追求——失败——再追求——再失败——绝望和固守,构成了屈原作品的线性流程。
这一线性结构的发生频率之高,令我们深思——难道屈原就不曾试图改变其创作方法,将思路再拓宽一些?然而我们发现,除《天问》和早期之《橘诵》外,别无其他尝试。
正如众多作家都只擅长自己的惯性叙述方式一样,屈原的叙述方式也是可以图构的。
这是因为它的挫折经历。
见知于怀王——被怀王重用——见疏于怀王——见放于顷襄王——怀石赴渊,屈原其实更多的是在走下坡路,其人生是愈来愈受挫的,而这种挫折感同屈原与生俱来的强烈的干政意愿和对自我才能的高度信任感,相缠绕、斗争、消长。
下面略举数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吾令丰隆椉云兮,求宓妃之所在……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狨之佚女。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离骚》)美要眇兮宜修……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结微情以陈词兮,矫遗夫美人。
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九章》)与美人抽思兮,并日夜而无正。
矫吾以美好兮,敖朕词而不听!……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
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
既惸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侧。
(《抽思》)……思美人兮!擥涕而竚眙。
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
令薜荔以为理兮,惮举趾而缘木。
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蹇裳而濡足。
(《思美人》)……祝融成而还衡兮,腾告鸾鸟迎宓妃。
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远游》)……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娭光眇视,目曾波些,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
长发曼鬋,艳陆离些。
(《招魂》)……由这些对美人的描绘和对求美人之过程的描述,我们不难发现,屈原对美人之汲汲向往和求美人遭到失败的巨大惋惜,继而产生了深深地不满——为何“约黄昏以为期”,却“羌中道而回畔”?为何“敖朕词而不听”,对自己拒之千里?为何屡次“既与余诚言兮”,却又屡次“悔遁而有他”?《湘夫人》中写道:“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少司令》中言:“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河伯》曰“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其思之凄,其情之惋,足见其忧伤之深,失望之至。
然而屈原对于美人似乎爱之弥深,不能自抑,以为希望尚存,倘进一步努力,犹冀有所成。
自己“心纯庞而不泄”却“遭馋人而嫉之”,更令屈原备感悲观无助的是:“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澈其然否”,“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惜往日》),“非吾罪而弃还兮”(《哀郢》),“思君莫我忠兮”(《惜诵》),“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优”(《抽思》),“世莫吾知兮,人心之不可谓兮”(《怀沙》)。
冤屈难申而难以自抑,无人信其高洁,其孤独寂寞何其深也!而昏聩不察,易怒不辨,“独彰壅而隐蔽兮,使贞臣为之由”的最高统治者的愚昧不醒,美政之途无由实现,屈子之赴渊也就自在预料之中了。
对“美人”的绝望,既是对美政的绝望,美人虽体态轻盈,容貌超众,却浑然不察中情,反而多怒:“羌中道而改路”,无信可言,反被馋人蒙蔽,足见其非能行美政者也。
“美人”在屈原篇中的隐喻性事显而易见的。
“美人”的拒绝,就是君王对自己一片忠贞爱国之心的断然否认,对自己美政理想的肆意摧残和践踏。
如此,从《诗经》而始的“美人”意象,完成了转型,由现实之美人而为以隐喻形象出现的美政理想。
这一过程的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兴象寄托途径。
三、曹植——哀怨凄婉的“美人”:自我的对象化尝试如果说在屈原的作品中,“美人”是独立于“我”之外的描述对象,是为我所追求的“她”的话,那么曹植诗赋中之美人,则兼有“我”与“她”这两种形象。
简言之,曹植诗中之美人形象有两类:一类是为我所追求之“美人”,一类是作为想象中的曹植对自我形象的描绘。
首先我们来看“我”(曹植)所求之美人:南国有佳人,荣华若桃李。
朝游江水岸,暮宿潇湘沚。
(《杂诗六首》之四)美女妖且闲。
(《美女篇》)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美女篇》)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美女篇》)荣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同上)秾纤得中,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练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辅靥承权。
环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洛神赋》)有一美人,被服纤罗。
妖姿艳丽,蓊若春华。
红颜韡烨,云髻峨峨。
(《美女篇》)我们看此类美人,大多都有几个共同点:容姿美艳,横绝一世,“谁不希令颜”;仪态端庄,性情贤淑,才华出众,兼有技艺,“弹琴为我歌”。
统而论之,既有美貌,亦具美德,可谓窈窕淑女也。
“我”求此美人,结果若何?美人谓之:“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杂诗六首》之四)而《美女篇》则谓之:“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洛神赋》则曰:“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而又“惧斯灵之我欺”,“怅犹豫而狐疑”。
似乎《闺情》之二中美人与我最为融洽,然而亦非长久。
诗末曰:“取乐今日,恤其他。
”看来也只有一日之娱,而不能长久也。
与美人是无缘接欢者居多。
求美人难得,而已身若为美人呢?是否凭借自己的美貌和自己高洁之情操,能够取悦于意中人,与之共结连理,天长地久呢?我们来看一下: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七哀》)佳人在远道,妾身孤单……欢会难再逢,芝兰不重荣。
(,杂诗))昔为同池鱼,今为商与参。
(《种葛篇》)“美人”之求佳偶,何其难也。
昔日情洽意浓,今朝动如参商。
身世浮沉异势,虽有美貌又有何用?所慕之人薄情负义,致使“美人”形只影单,茕茕孑立,实堪悲也。
前之“美人”与后之“美人”(“我”),似乎都是作者之美好理想的寄托。
欲求美人,即欲得当朝之理解,施展才华,为朝廷尽力。
以“美人”自许,即以已之美政理想致之君王,冀求一用。
孰知“无良媒以为辞”,被小人离间,而曹丕亦对昔日争立之事耿耿于怀,故终不得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