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元明文学史考点总结

合集下载

明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我国文学鼎盛时期,主要有三类:诗文、戏剧、小说

明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我国文学鼎盛时期,主要有三类:诗文、戏剧、小说

明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我国文学鼎盛时期,主要有三类:诗文、戏剧、小说明代是我国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文学发展到了顶峰,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明代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的文学主要有三大类:一、诗文,二、戏剧,三、小说。

这三大类又可分为四个时期:1、元明之际(约1368—1547年)2、明代中期(1572—1644年)3、明代后期(1644—1644年)4、清代前期。

这四个时期在时间上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联系。

其中以第二和第三时期的文学成就最大,而以第二和第三时期为中心的文学流派在明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下面就明代文学的发展情况和主要作家及其作品作一简要介绍。

一、明代的文学创作明代文学创作,可以说是空前繁荣。

不仅在数量上比以前任何朝代都多,而且在质量上也大大超过以前任何时代。

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进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明代文学创作有以下几个特点:1、诗文创作的繁盛。

明代文人创作的主要文体是诗和词,并形成了大量的流派和不同风格的作品。

2、小说创作发展迅速,在数量上超过以前任何时代。

明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最迅速、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小说作品,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3、戏剧创作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剧作家和作品,如汤显祖的《牡丹亭》、关汉卿的《窦娥冤》等,都是明代杰出的剧作家和作品。

4、明代诗歌创作出现了一个新时代,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诗人和诗人群体。

5、明代文学流派纷呈,出现了许多不同风格和不同流派的作家和作品。

二、明代诗歌明代的诗歌创作,由于受到宋诗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江西诗派”的影响。

“江西诗派”的代表诗人有:黄景仁、杨慎、汤显祖、唐寅和徐祯卿等。

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北宋以来的江西诗派,创作出许多清新流丽,感情真挚,反映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疾苦的好作品。

黄景仁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写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优秀诗篇。

元明清文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元明清文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1.【行hánɡ院】1.妓院。

亦借指妓女;2.同行, 行帮;3.元、明时代对戏剧演员的俗称。

亦借称戏班。

2.【參cā.軍】1.官名.东.末始有“參某某軍事”的名义,谓参谋军事。

简称“參軍”..以后军府和王国始置为官员。

沿.. .,兼为郡官.. .称经略为参军。

2.. .时“參軍戲”的脚色名.3.参加军队。

4.猿和猪的别名。

3、【參軍戲】流行于唐宋时的一种表演形式。

原称“弄參軍”。

主要由参军、苍鹘两个角色作滑稽的对话和表演, 以讽刺时政或社会现象。

渊源于秦汉的俳优, 宋时也称为杂剧, 角色亦有所增加。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二一章下篇一:“晚唐时代的参军戏已有固定的角色。

所谓参军, 便是戏中的正角, 苍鹘便是丑角一类的配角, 两者相互问答, 其作用则调谑讽刺, 兼而有之。

”4.【元杂剧】融说、唱、演于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

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戏剧艺术形式, 并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的形式: 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以四折、通常外加一段楔子为一本, 只有个别的是一本五折、六折如《赵氏孤儿》《秋千记》(少数剧目是多本的如《西厢记》, 共五本二十一折)5、唱词和演唱特点: 元杂剧的核心部分是唱词。

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 并一韵到底。

因此, 四折可以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

6.楔子是指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用在开头)或过场戏(用在折与折之间), 是整部剧本的有机组成部分。

楔子可以没有, 也可以用到两三个。

它的篇幅比较短小, 位置也不固定, 一般在第一折的前面演出, 对故事由来作简单介绍, 也有在折与折之间演出的, 作用和后来的过场戏相似。

7、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每一折都包括了较多的场次, 为演员的活动留下了广阔的天地, 也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一“折”意味着一个故事单元。

元明清文学知识点总结演示教学

元明清文学知识点总结演示教学
元明清文学知识点总结
元明清文学
总体特征:文学创作由贵族化走向平民化,语言形式上由文言文走向白话文,虽是通俗文学,但在艺术成就上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元好问
《摸鱼儿》,爱国诗人
诗歌(反映元末民不聊生,国破家亡,黎民疾苦的较为著名)
王冕
《墨梅》品格高雅
关汉卿
《窦娥冤》反映封建制度的不公
戏剧
王实甫
《西厢记》冲破世俗的爱情,女权主义
小说(《红楼梦》代表文学艺术的最高峰)
曹雪芹
《红楼梦》
清散文以方苞、姚鼐等人最为著名。因他们是安徽桐城人,因此被称为“桐城派”。龚自珍、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政论文章名闻天下。
散文(救国图存的思潮散文占据了主流)
洪升
《长生殿》
戏剧
孔尚任
《桃花扇》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李贽
《童心说》
散文
于谦
《石灰吟》
诗歌
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一以贯之以“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创作旨归,一味“拟古”,毫无创造;此后,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为代表的“公安派”,坚定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提出“独抒性灵”,主张文学作品要写自己的真思想、真感情,反对模拟和虚假,给诗坛的“拟古”之风以强劲涤荡,但其诗作多描写个人闲情逸致,题材和境界都很狭窄,诗格不高,没有给诗苑留下多少芬芳。
罗贯中
《三国演义》
小说(市民文学占据了主流,反映了小市民阶级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风貌)
施耐庵
《水浒传》
吴承恩
《西游记》
许仲琳
《封神演义》
冯梦龙等
“三言”、“二拍”
汤显祖

中国古代文学史 元明部分重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 元明部分重点整理

元绪论:1.元代历史: 1271——1368 元代文学:1234——13682.元代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①从元代文学开始,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取代传统的抒情性文学,占据了文坛的主导地位;②古代文学的审美情趣也因此发生了历史性的新变化,由“温柔敦厚”转向“自然酣畅”。

3.元代的叙事文学主要包括说话、戏曲、说唱等三种主要形式。

元代的抒情文学主要包括诗、词、散曲三种。

4.关于“说话”的最早记载见于隋代侯白的笑话集《启颜录》。

5.宋代耐得翁《都城记胜·瓦舍众伎》中,将宋代的“说话”分为四种:小说(以讲说爱情、鬼怪、公案传奇故事为主)、说经(以讲说佛经故事为主)、讲史(以讲说历史兴衰战争故事为主)、说合生(以即席指物为说解的一种滑稽技艺)。

6.现存主要的宋元话本代表作:小说话本:《西湖三塔记》、《错斩崔宁》、《碾玉观音》、《包龙图断冤》等。

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武王伐纣平话》、《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等。

讲经话本:无名氏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7.宋元话本的思想内容:(1)以爱情为题材,肯定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的渴慕,并赞扬他们的坚贞。

(2)以公案为题材,揭露官员的腐败无能,同时也对百姓所受的苦难寄予同情。

(3)以历史兴衰为题材,借古喻今。

(4)揭露社会现实,表现女性对男女平等与个性自由的强烈要求。

8.盛行于金元时期的说唱形式是诸宫调,又叫“搊弹词”或“弦索”。

诸宫调的首创者是宋代的孔三传。

诸宫调是将多种宫调的曲牌连缀成一套来演说一个故事,中间往往插入说白,是有人物、有情节的长篇说唱。

现存宋元“诸宫调”文本,全本只有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残本是《刘知远诸宫调》和《天宝遗事诸宫调》。

9.元代戏曲形式包括杂剧和南戏两种。

戏曲创作和演出分为南北两个戏曲圈。

北方戏曲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南方戏曲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等,延及到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

元明文学简答题汇总

元明文学简答题汇总

元明文学简答题汇总1、元杂剧的体制特征是什么?元代杂剧创作在剧本体制上呈现出以下特征:(1)一本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元杂剧一般是由一本四折、外加一个楔子,来演完一个完整的故事。

在元杂剧的四折之间,大多可体现出戏剧情节的起、承、转、合。

(2)角色行当: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

但是女角,除了正旦的女主角,还有小旦、贴旦、搽旦等配角;末是男角,正末为男主角,外末、冲末等为男配角;净类似京剧的花脸,一般为性格刚猛的人物,也包括丑角的反派人物。

杂是上述三类不能包含的杂角,例如,卜儿(老年妇女)、徕儿(小男孩)、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等。

(3)曲词:是杂剧的歌唱部分,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

由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由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

它主要用以展示人物心理,抒发情感,有时也用来交代剧情,具有抒情兼叙事的双重功能。

曲词的编排有一定的格式,四折戏用四个套数,每个套数都有固定的宫调。

(4)宾白:元杂剧中的道白,称为“宾白”。

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

杂剧道白的样式很丰富,有口语化的散文白、韵文白。

从功能来讲,宾白不仅用于叙事,还可用作除主角以外人物的抒情,对于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历来有“曲白相生”的说法。

(5)科范:元杂剧的表演“唱念做打”俱全。

科范就是做与打的做工表演,一般简称为“科”,在南戏中则称作“介”,或通称科介。

“科”除表动作外还可规定某种特殊的情感表演,如“做忖科”;和某种特定的舞台音响效果,如《汉宫秋》中的“内做雁叫科”。

(6)题目正名:元杂剧结尾有“题目正名”,用两句或四句对偶句总结全剧内容,交代剧名。

它不是情节的组成部分,其功能在于广告宣传,可能在演出结束时由演员在下场前念出或写于戏报上。

一般取末句作为全剧的全名,取末句最能代表戏剧内容的几个字作为剧的简名。

2、关汉卿杂剧创作的思想内容。

(1)揭露社会黑暗和人民苦难,在充分展示劳动人民强烈反抗精神的同时,寄托着作者对政治清明社会和清官廉吏的向往。

元明清文学知识点总结

元明清文学知识点总结
罗贯中
《三国演义》
小说(市民文学占据了主流,反映了小市民阶级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风貌)
施耐庵
《水浒传》
吴承恩
《西游记》
许仲琳
《封神演义》
冯梦龙等
“三言”、“二拍”
汤显祖
《牡丹亭》
戏剧

王士祯
《题秋江独钓图》
诗歌(诗歌在清朝出现了复兴、活跃)
陈维崧
《念奴娇——西氿舟行遇飓风》
纳兰性德
《长相思》
蒲松龄
《聊斋志异》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李贽
《童心说》
散文
于谦
《石灰吟》
诗歌
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一以贯之以“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创作旨归,一味“拟古”,毫无创造;此后,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为代表的“公安派”,坚定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提出“独抒性灵”,主张文学作品要写自己的真思想、真感情,反对模拟和虚假,给诗坛的“拟古”之风以强劲涤荡,但其诗作多描写个人闲情逸致,题材和境界都很狭窄,诗格不高,没有给诗苑留下多少芬芳。
小说(《红楼梦》代表文学艺术的最高峰)
曹雪芹
《红楼梦》
清散文以方苞、姚鼐等人最为著名。因他们是安徽桐城人,因此被称为“桐城派”。龚自珍、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政论文章名闻天下。
散文(救国图存的思潮散文占据了主流)
洪升
《长生殿》
戏剧
孔尚任
《桃花扇》
元明清文学知识点总结
元明清文学
总体特征:文学创作由贵族化走向平民化,语言形式上由文言文走向白话文,虽是通俗文学,但在艺术成就上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元好问
《摸鱼儿》,爱国诗人

元明清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元明清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元明清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填空题。

1、元代的戏剧类型分为:杂剧、南戏。

2、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椁、揭傒斯。

3、中国古代最早白话小说:宋元话本。

4、说话艺术包括四大家:小说、说经、讲史、合生(声)。

5、元曲四大家以及代表作:白朴《梧桐雨》、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郑光祖《倩女离魂》。

一“白马关王(郑)”6、元末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一“荆刘拜杀”7、马致远的雅号:曲状元。

他的《秋思》被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称为“秋思之祖”之作。

8、“曲中李杜”:张可久、乔吉。

9、元末最具艺术性的诗人:杨维桢。

10、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

一“唐王归茅”11、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一“公安三袁”12、台阁体:杨士奇、杨荣、杨溥。

一“三个杨台”13、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其中《紫钗记》和《牡丹亭》属于儿女风情戏,《南柯记》和《邯郸记》属于官场现形戏或政治问题戏。

15、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

其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 ^说。

16、《四声猿》:《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

一“玉女雌狂”17、吴江派:沈璟、顾大典、吕天成、卜世臣、王骥德、叶宪祖、冯梦龙。

18、临川派:汤显祖、来集之、冯延年、陈情表、阮大铖、吴炳、孟称舜。

19、冯梦龙整理的两部民歌集:《山歌》、《挂枝儿》。

20、桐城派:方苞、刘大魁、姚鼐。

21、阳羡词派:陈维崧、曹贞吉、万树、蒋景祁。

22、浙西词派: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登岸、龚翔麟。

23、常州词派:张惠言、周济、恽敬、李兆洛。

湖南师大明清文学史考点总结

湖南师大明清文学史考点总结

竟陵派代表作家:钟惺《隐秀轩集》、谭元春《谭友夏合集》143张岱的著作:《琅嬽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藏书》小品:《湖心亭看雪》《金山夜戏》《柳敬亭说书》《西湖七月半》146徐渭是明杂剧发展的一个关键人物:《徐文长集》《逸稿》《四声猿》《南词叙录》210四声猿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临川四梦是指《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228金瓶梅的作者仍以欣欣子序中说的兰陵笑笑生最为接近278英雄传奇小说:杨家府演义,并非严格的历史小说,假历史做引子,凭空结撰的英雄传奇。

叙述杨家世代英勇抗敌御侮的故事,重点描写杨业、杨延昭、杨宗保祖孙三代英勇抗辽,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包括幽州大战、杨业碰死李陵碑、杨延昭把手三关、杨宗保大破天门阵、十二寡妇西征等情节。

同时小说也描写了众多英雄形象,在民间影响大。

275凌濛初的二拍是指《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长生殿》把《牡丹亭》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死爱情,从青年男女恋爱生活阶段带入已婚后的夫妻生活阶段,他继《西厢记》“愿普天下有情的人都成了眷属”的口号以后,又进一步提出了天长地久的夫妻爱情理想。

桃花扇写的是: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反思,“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爱情故事所联系的明末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写,以表现当时存在的民族的、阶级的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复杂而又尖锐的矛盾,从而揭示弘光王朝兴亡的历史原因。

334吴敬梓的其他作品:诗文集《文木山房集》《诗说》《史汉纪疑》(未成书)369《红楼梦》是一部成熟的现实主义作品瞿佑的《剪灯新话》:是以传奇为主的笔记小说。

多模仿唐人传奇,但专写烟粉灵怪故事,与唐传奇取材多样有所不同。

内容奖善惩恶、表彰节义、记录神异、宣扬因果,思想大多比较陈腐。

具有上承唐代传奇,下启清代笔记小说的桥梁作用。

418宣鼎的《夜雨秋灯录》:歌颂爱情之作《麻风女邱丽玉》《雪里红》《筝娘》《蚌珠》揭露社会黑暗《赚渔报》《白长老》《王大姑》420施公案是第一部侠义公案小说清代共有杂剧一千三百多种唐英著作:戏曲集《古柏堂传奇》《天缘债》《双钉案》《面缸笑》《十字坡》《梅龙镇》436 乾隆三大家:蒋士铨、赵翼、袁枚437黄图珌《雷峰塔》:保存下来的传奇题材的最早剧本,白娘子为温柔多情,执着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身上的妖气大为冲淡,但剧作仍然否定了这一“不合法”爱情。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期末复习资料

元代:1、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折是音乐单元,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四折可选用四种不同宫调。

楔子的篇幅较短,是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或过场戏。

元杂剧“以唱词为主,以宾白为宾”,伴以“科范”,通过“旦、末、净、外、杂”各类角色表演出来。

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其他角色只有宾白。

南戏——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因流行于浙江温州(永嘉)一带,所以又称为“温州(永嘉)杂剧”。

元代南戏,在艺术上早已摆脱了“村坊小曲”的原始状态,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技艺,并受北杂剧影响,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戏剧样式。

它的宫调和套曲运用十分灵活;一本戏根据人物出场和退场,分成若干场,没有场次限制。

它内容多以家庭为主,曲调轻柔婉转,以管乐伴奏为主,剧中各个角色可以对唱、接唱甚至合唱,不同于杂剧。

代表性作品有高明《琵琶记》。

散曲——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类。

小令是单支的曲子,也称“叶儿”,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

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写成。

散曲格律富于变化,允许在规定格律下自由发挥,并且语言通俗,由此形成了散曲活泼灵动、浅俗坦露、毫无间隔感的总体风貌,使之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

代表作有关汉卿《不伏老》、马致远《秋思》等。

2、关汉卿一、公案剧(社会剧)——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残暴,歌颂人民反抗斗争《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

“为善的,更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窦娥悲剧原因:n 1.高利贷残酷剥削。

n 2.元代知识分子卑下的社会地位和困苦的生活处境,使窦天章遭到高利贷剥削的逼勒,连唯一的小女儿也无法保住,致使窦娥年幼抵债,骨肉分离。

n 3. 流氓地痞的欺凌。

像张驴儿一类恶棍无赖,在元代为数众多,他们到处横行,无恶不作。

古代文学史复习(元明清部分)

古代文学史复习(元明清部分)

犬吠集续集Malar欠拧babySunny向泥马狗娘无名氏406工作室填空选择1.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2.说话四家:一.小说二讲史三讲经四合生3.话本:从唐代民间讲说历史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宣和遗事》,具备了《水浒传》一些主要情节《全相平话五中》包括《三国志平话》将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4,.《西厢记诸宫调》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诸宫调作品,董解元5.北方戏曲——杂剧南方戏曲——南戏6.康进之的《李逵负荆》是一出误会式喜剧7.四大爱情戏:关汉卿《拜月亭》女:王瑞兰男:蒋世隆、白朴《墙头马上》女:李千金男:裴少俊、王实甫《西厢记》女:张生男:崔莺莺、郑祖光《倩女离魂》女:张倩女男:王文举8.元代戏剧“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9.王国维“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窦娥冤》《赵氏孤儿》10.白朴通过《梧桐雨》传达盛衰兴亡的深沉感叹11.马致远《黄粱梦》,属神仙道话剧,“万花丛里马神仙”前期最重要的散曲作家,享有“曲壮元”美称,《双调夜行船.秋思》12.散曲有两种形式:小令和套数13.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14.高明的《琵琶记》是元代南戏的冠冕,有“南曲之宗,词曲之祖”美称15.“毛本”,毛氏父子整理的《三国志演义》评点本16.《三国志演义》“尊刘贬曹”倾向独特语言风格,“文不甚深,言不甚俗”17.简本系统,一般都有平田虎,王庆的内容18.“开国文臣之首”宋濂19.《楚有养狙以为生者》出自《郁离子》《卖柑者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20.高启被誉为明朝开国诗人之“冠冕”,作品《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21.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22.明朝的“台阁体”“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23.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潸然泪下,悲歌数十过不休”24.后七子:王世贞主盟文坛时间最长,口号“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25.后七子:谢榛26.前七子口号:文必秦汉,诗必盛唐27.李攀龙文学理论:“文自西京,持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于本朝独推李梦阳。

中国文学史 元明清复习

中国文学史 元明清复习

中国文学史元明部分1、杂剧(北曲杂剧):即蒙古灭金(1234)前后,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

并在唐宋以来词曲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2、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又称戏文、南词。

是宋元时用南方歌曲演唱的戏曲形式。

它最初流行于浙东温州(永嘉)等地,故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3、散曲:是元代出现的新诗体,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歌形式,因此多用北方歌曲演唱,也叫北曲。

也叫散曲小令为街市小令、叶儿。

4、铁崖体:“铁崖”为元代诗人杨维桢的号,杨氏有意不蹈袭前人法则,句法长短疾徐,用语瑰丽险怪,甚至多用辙语僻词,些人之所不敢写,言人之所不敢言,自成一体,一时名震东南,又称“铁体”。

5、四大南戏:元代南戏著名的作品《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被后人称为四大南戏,在明清时期传演甚广,影响深远。

这些剧本,明徐渭在《南词叙录》“宋元旧篇”内有著录。

“四大南戏”是南戏在元末明初的代表作品,也叫“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

6、元曲四大家:中国历史上的元曲四大家分别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他们也是历史公认的元曲四大家。

奠定他们在曲坛地位的代表作为: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幽魂》。

7、《董西厢》:“董西厢”又称《西厢记·诸官调》、《弦索西厢》,是金代戏曲家董解元根据元稹《莺莺传》所创作的叙事体诸宫调小说作品。

该作品对于原作进行了大量修改:改变了原来故事结局,重新确立了矛盾冲突,大大扩充了故事内容,丰富了人物语言,比较完整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该作品对王实甫《西厢记》有重要影响。

1、杂剧的体制特点(1)一般“一本四折”。

“折”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连缀而成的一个单元。

四折成为一本,许多剧本还有楔子。

(2)剧本分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

元明清文学史考试重点

元明清文学史考试重点

元明清文学史名词解释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

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

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等。

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

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

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南戏: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中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

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就其音乐──南曲来说,则是一种重要的戏曲声腔系统。

散曲:散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

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经过长期酝酿,到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曲词,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乐曲的侵入并与中原正乐融合,导致传统的词和词曲不能在适应新的音乐形式,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散曲。

章回体: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外在叙述体式。

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节、则。

少则十几回、几十回,多则百馀回。

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作标题,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

每回开头以“话说”、“且说”等起叙,每回末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之类的收束语,一回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段落,有相对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

章回体是为方便读者阅读,在民间说书的基础上,借鉴史书“纲目体”叙事体式,并吸收诗词、戏曲的艺术营养,综合创制而成的。

因符合民众欣赏习惯,所以为明、清两代长篇小说所普遍采用。

唐宋派:中国明代中叶文学流派。

代表人物有嘉靖年间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人。

该派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因为拟古主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使当时的文学作品渐渐流于仿古、抄袭。

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

“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领袖,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高,成绩最大,其次是袁中道,袁宗道又次之。

元明清文学知识点总结

元明清文学知识点总结

元明清文学知识点总结一、元明清文学的背景和特点1.文艺复兴对中国影响:元明时期中国与西方发生接触,引进了一批西方文化,如印刷术、大航海时代等。

这一时期的文学呈现了与西方文化的交融和碰撞。

2.清末文化转型:清代初期,经历明清交替的剧烈变革,民族主义的兴起使得文学回归传统、强调国民道德和文化提升。

3.文学市场的兴起:元明清时期,文学市场逐渐形成,出现了商业化的文学生产,文人通过创作作品谋生,这对文学创作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文学流派的出现:元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流派,如杂剧、燕山诗派、红楼梦派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化和文学创作的多样性。

二、元明清文学的代表作品1.元代杂剧:元代杂剧是元明清文学的一大特点,代表作品有《汉宫秋》、《窦娥冤》等。

杂剧凭借其特有的音乐、舞蹈等元素,成为元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形式。

2.明代小说:明代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小说作品,代表作包括《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

这些作品不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多样性和矛盾。

3.清代诗歌:清代诗歌延续了宋代的传统,相较于宋代诗,清代诗歌更注重情感表达和个人体验,具有较为内敛的风格,代表作有黄宗羲、袁枚等的诗作。

三、文学理论与批评1.元代戏曲理论:元代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戏曲理论家,如郑光祖、白朴等,他们对元代戏曲的创作和表演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为后来的戏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明代理学:明代理学家对文学创作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评论,提出了许多有关文学创作规范和艺术观念的观点,对后来的文学批评影响深远。

3.清代学派争鸣:清代文学批评出现了许多学派和思潮,如古文派、古文运动等。

清代文人在批评中强调对古代文学精神的追求和对时代精神的反思。

四、文学人物与作品1.路德是明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有纯文学作品和杂剧,他对元明戏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文学理论家杨慎修在明代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他提出“以文为本”的观点,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湖南师大元明文学史考点总结

湖南师大元明文学史考点总结

元明文学史温习资料名词解释:一、楔子:原指木工在榫头上加进一块上宽下窄的楔形木片,元杂剧借此表示对戏剧情节的一个补充,用来交代人物、情节,埋下伏线,增强联系。

楔子与折不仅在篇幅上有长短之别,更主要的是它不用套曲,只用小令,且多用【仙吕赏花时】或【仙吕端正好】或联幺篇。

现存元杂剧大多加了一个楔子。

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相当于序幕;也能够放在折与折之间,相当于过场。

二、南戏:用南方曲调演唱的戏剧,从音乐上和北杂剧加以区别。

初期称为戏文、南曲戏文,本来温州一带的地方剧种,故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它产生的时刻应略早于北杂剧。

徐渭在其《南词叙录》中提出:“南戏始于宋光宗朝(1190年—1194年),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或曰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

”3、小令:散曲文体主要分为小令、套曲两大类。

小令一般指独立的只曲,即寻常小令。

它大多来源于民间流行小调,经整理而成。

王骥德《曲律》说:“渠所谓小令,盖市井所唱小曲也。

”它是单个曲子,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

也称乐府、长短句或词余,在元朝又称为“叶儿”。

小令还包括重头、带过曲、集曲等多种变体。

4、茶陵派:明成化、正德年间的诗歌流派。

因该派领袖李东阳为湖南茶陵人,故名。

李东阳是台阁大臣,理论和创作都未能摆脱台阁体气息,但对台阁体的短处又有所匡救。

他强调宗法杜甫,重视诗法和声调,是从台阁体到前后七子拟古派之间的过渡人物。

其诗作以拟古乐府百首较为出名。

茶陵派还有彭民望、邵宝、何孟春、石珤、顾清、鲁铎等人。

茶陵派一时成为诗坛主流。

后来的杨慎及前后七子都深受影响。

五、三国演义: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按照史事、传说敷衍而成的章回小说。

《三国演义》是一部在群众长期传说与民间艺人不断创作的基础上、由作家加工整理写成的所谓“世代积累型”小说。

作者罗贯中在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历史材料,结合他丰硕的生活经验,写成了影响深远的《三国演义》。

元明清文学学习重点2

元明清文学学习重点2

元明清文学学习重点(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081、082班)“元诗四大家”:元中期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铁崖体”:元末最具艺术个性的诗人杨维桢的诗擅名一时,颇有特色,融汇了汉魏乐府以及李白、李贺等诗人的长处,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以充满力度、纵横奇诡、秾丽妖冶为其风格特征,有力地矫正了诗坛长期以来缺乏生气、委琐靡弱的习气,令人耳目一新,时人因其号而称为“铁崖体”(亦称“铁体”)。

最能体现“铁崖体”特色的,是他的乐府诗。

散曲的体制、“曲状元”、“秋思之祖”、“曲中李杜”“元曲”:严格说来包括元代北曲和元代南曲。

所谓元代北曲,即属于北方音乐系统的北散曲和以北散曲为文学元素的杂剧;所谓元代南曲,即属于南方音乐系统的南散曲和以南散曲为文学元素的戏文(南戏)。

但是,由于留存于世的散曲作品,绝大多数都是北曲作品,南曲极少,而且由于北方杂剧辉煌地位的遮掩,南方戏文长期受到忽视,一般所指的元曲仅指北散曲和杂剧(如《辞海》解释),特别是指杂剧(如臧懋循《元曲选》,实际就是《元人杂剧选》)。

今天,不少学者都主张元曲应该指散曲、杂剧和戏文三大以曲为基础的文学样式。

元杂剧的体制特点、兴盛原因与前后中心体制特点:(1)结构: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再加一个楔子,是再现戏剧情节发展四环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需要。

(2)音乐:每折由属于北方音乐系统的同一宫调下的一套曲牌组成,而且一韵到底,相当于散曲中的一个套数。

(3)角色:按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等因素,分为末、旦、净、杂四大类,主角只能是正末或正旦。

(4)表演:包含唱、白、科三大要素,唱是主要构成部分,白即台词,科即演员在舞台上的动作、情态或舞台效果。

中心:前期以大都(今北京)为创作中心,后期创作中心由大都南移到临安(今杭州)。

元剧四大家: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中第一次把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列,关、郑、白、马后来便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明清文学史考试重点知识 [1]

元明清文学史考试重点知识    [1]

戏曲部分:一、元曲1、 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主流和标志,包括杂剧和散曲。

3、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 “叶儿”)、套数(“套曲”、“散套”、“大令”)和带过曲等。

: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追孝》为代表。

总之,关汉卿的杂剧广泛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现实,表露了对下层人民的同情,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作家之一。

5、窦娥的形象分析(1)是中国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典型,一个悲剧形象。

(2)是遵守封建道德,尽孝守节的本分善良的妇女形象。

(3)是反抗封建压迫、富有斗争精神的形象。

(1)剧作结构:一人一事,主干突出,详略得当。

(2)戏剧冲突:在正反面人物的尖锐冲突中塑造鲜明的正面人物形象。

(3)语言特色:关汉卿为本色派语言大师,此剧的语言既然质朴自然,又酣畅泼辣,体现其大师风格。

名曲有第三折 [滚绣球]。

7、王实甫被称为“花间美人”,代表作除《西厢记》(代表元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天下夺魁”)外,尚有《丽春堂》、《破窑记》等。

8、“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出自《西厢记·长亭送别》。

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

每本中各有小高潮,各本之间环环相扣;改变了元杂剧一般一本戏曲一个脚色主唱到底的限制,根据剧情的需要,采用多角色司唱,大大丰富了元杂剧的表现手段。

(二)将复杂的矛盾冲突有机地组合为一个艺术整体,双线复合结构。

此剧有正反面人物冲突和正面人物误会性冲突的两条线索。

正反面人物冲突是张生、莺莺、红娘等正面人物与老夫人、郑恒等反面人物的冲突,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和卫道者的斗争;正面人物的误会性冲突是张生、莺莺、红娘因为身份、性格不同而产生的误会性冲突;两条线索互相交错。

(三)成功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精确的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描写、深刻的心理描写和烘托渲染的手法刻画出莺莺、红娘、张生和老夫人等概括性很强而个性又十分鲜明人物。

(四)文采派的语言特色。

王实甫为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家,其剧作语言被朱权的《太和正音谱》称为“如花间美人”。

考研历史学 元明清文学必备知识点1

考研历史学 元明清文学必备知识点1

考研历史学元明清文学必备知识点12015历史学考研知识点:元明清文学《汤显祖》的部分一、基本知识临川四梦:指的是汤显祖的四部戏曲作品。

即《紫钗记》、《牡丹亭》(亦名《还魂记》)、《邯郸记》、《南柯记》。

由于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而这四部作品均有一个梦的情节贯穿其中,所以称“临川四梦”。

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

汤显祖自己也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二、主要作家与作品1、精读作品:《惊梦》(《牡丹亭》第十出)2、阅读作品:《牡丹亭》全剧。

三、思考与练习1、《牡丹亭》的爱情描写与《西厢记》表现的爱情有何异同?《牡丹亭》在思想上与《西厢记》有类似之处,但是,《西厢记》是先情后欲,《牡丹亭》则是先欲后情;《西厢记》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发展,更多的是表达“愿天下有情人终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而《牡丹亭》则特别突出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

这种不同,是时代的差异造成的。

《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

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

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2、试析《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

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

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考研是一条漫长的求学之路,考生只有循序渐进,慢慢积累,并且坚持到底才能实现自己的深造目标。

凯程考研希望每一位学子都能顾坚定自己的目标,朝着既定的方向,努力前行,加油!凯程教育张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明文学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楔子:原指木工在榫头上加进一块上宽下窄的楔形木片,元杂剧借此表示对戏剧情节的一个补充,用来交代人物、情节,埋下伏线,加强联系。

楔子与折不仅在篇幅上有长短之别,更主要的是它不用套曲,只用小令,且多用【仙吕赏花时】或【仙吕端正好】或联幺篇。

现存元杂剧大多加了一个楔子。

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相当于序幕;也可以放在折与折之间,相当于过场。

2、南戏:用南方曲调演唱的戏剧,从音乐上和北杂剧加以区别。

早期称为戏文、南曲戏文,原本温州一带的地方剧种,故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它产生的时间应略早于北杂剧。

徐渭在其《南词叙录》中提出:“南戏始于宋光宗朝(1190年—1194年),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或曰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

”3、小令:散曲体裁主要分为小令、套曲两大类。

小令一般指独立的只曲,即寻常小令。

它大多来源于民间流行小调,经整理而成。

王骥德《曲律》说:“渠所谓小令,盖市井所唱小曲也。

”它是单个曲子,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

也称乐府、长短句或词余,在元代又称为“叶儿”。

小令还包括重头、带过曲、集曲等多种变体。

4、茶陵派:明成化、正德年间的诗歌流派。

因该派领袖李东阳为湖南茶陵人,故名。

李东阳是台阁大臣,理论和创作都未能摆脱台阁体气息,但对台阁体的弊端又有所匡救。

他强调宗法杜甫,重视诗法和声调,是从台阁体到前后七子拟古派之间的过渡人物。

其诗作以拟古乐府百首较为有名。

茶陵派还有彭民望、邵宝、何孟春、石珤、顾清、鲁铎等人。

茶陵派一时成为诗坛主流。

后来的杨慎及前后七子都深受影响。

5、三国演义: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根据史事、传说敷衍而成的章回小说。

《三国演义》是一部在群众长期传说与民间艺人不断创作的基础上、由作家加工整理写成的所谓“世代累积型”小说。

作者罗贯中在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历史材料,结合他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影响深远的《三国演义》。

其思想内容是揭露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和斗争、歌颂社会理想和英雄人物及提供斗争经验和策略。

主题意识为宣扬正统说、忠义说、分和说。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黑白分明,描写极端化,违反生活规律,具有人物“类型化”的特点。

简答:1、关汉卿元剧的思想内容?答:关汉卿现存杂剧按思想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历史剧,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描写对象,以发扬正气、歌颂历史英雄为主要内容,其反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意识表现了汉人的民族精神,有被称为”思想性最强杂剧“的《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等;第二类是公案剧,反映需要通过官员裁断的脚本,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和官场腐败、歌颂人民反抗为中心,有冲击男权社会、彰显汉民族意识的《窦娥冤》、《蝴蝶梦》、《绯衣梦》等;第三类是反映各类妇女问题的社会剧和爱情剧,前者如《救风尘》、《望江亭》、《陈母教子》,后者如《拜月亭》、《调风月》、《金线池》、《谢天香》、《玉镜台》等,都体现了关剧中一贯的女性观和女性意识。

2、明代有哪些诗文流派?文学主张各是什么?(童鞋们,这一题的答案就自己精缩提炼一下吧,作为简答题答这么多得分效率实在是划不来;另吴江派、临川派作为戏剧流派不算在内,哪位童鞋要觉得答案还不够完美可以自己加进去~)答:1、以杨基、张羽、徐贲、高启(高启影响最大,在文学上主张取法于汉魏晋唐各代,认为要“兼师众长,随事摹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矣”,在摹拟之中“自有精神意象存乎其间”,即能用古人的调子说自己的话)等吴中四杰为代表的吴诗派,以林鸿、高棅为代表的闽诗派,以刘崧为代表的江右诗派,以孙蕡为代表的粤诗派,在诗歌艺术上,进一步发展了自元中叶以来宗唐摹拟之风。

其中林鸿,高棅更明确提出专重盛唐的观念。

高棅编辑的《盛唐品诗汇》百卷,首次将唐诗分初、盛、中、晚四期,开始建立诗主盛唐的轨则。

2、由杨士奇、杨溥和杨荣所倡导的“台阁体”,所写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制、颂圣或应酬、题赠之作,饱含富贵福泽之气,多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貌似雍容典雅,平正醇实,实则脱离社会生活,既缺乏深湛切实的内容,又少纵横驰骤的气度,到后来更是“啴缓冗沓,千篇一律”。

3、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茶陵诗派,强调宗法杜甫,重视诗法和声调。

4、前后七子(前七子:李梦阳、何晏明、王九思、王廷相、康海、边贡、徐祯卿;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宗臣),根据“取法乎上“的原则,把秦汉古文当作最高典范来校方,但并不排斥唐代古文。

论诗则古体宗汉魏,近体宗盛唐。

主张的核心是排斥宋文、宋诗及其余响元文、元诗(出发点是排斥理学)。

5、吴中四子(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所作诗歌清丽秀逸,不傍门户,而且才情烂漫,奇思常多。

唐寅诗表达出追求自我的精神,但强调自我在物质方面的享受,追求更带有明显的市民色彩。

6、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主张诗宗初唐,文宗北宋。

在方法上主张直据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便是宇宙间一样绝好文字“。

总之,他们主张别变秦汉为欧曾,变诘屈聱牙为文从字顺;借与当时距离不远的唐宋名家比较通顺的文风,写出自己的个性,这样才能使文章有内容、有实感。

7、王学及王学左派(泰州学派王艮、颜钧、何心隐、李贽),强调自我,公开承认人类的情欲和功利思想是人的本性和社会活动的契机。

李贽在文学方面的论文纲领是“童心说“(所谓”童心“,就是真心,赤子之心,”最初一念之本心“,亦即人的自然情怀)。

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求创新,赞扬院本传奇,崇尚自然,反对矫饰。

8、公安派(三袁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及江盈科),主张文随时变,反对盲目尊古。

其论文核心是重个性、贵独创、强调表现自我的性灵说(破除一切古法,强调“文章新奇,无定格式,只要发人所不能发,句法、字法、调法,……。

大力推崇通俗文学,“情真而语直”)在文学上反对形式主义和拟古主义,在思想上反对封建礼教和儒家道统。

9、竟陵派(钟惺、谭元春),强调“势有穷而必变”的变革主张,但更强调的是从古人诗词的精神中去寻求性灵。

大力倡导“幽深孤峭”的风格,目的是为了变中求变,但却把文学引入了远离世俗、冷寂生涩的虚幻之境。

为掩盖内容上的空寂,有意在形式上追求新奇,喜用奇字险韵,故作深奥;文章的安置,有意颠倒;语言佶屈,形成一种冷僻苦涩的文风。

10、白苎派(昆散曲,梁辰鱼),受到南方城市声色之乐的浸润,多喜用华美纤丽的词藻,以表达缠绵旖旎的艳情。

11、云间派(云间词人陈子龙,夏完淳),倡导雅正,推崇李煜、周邦彦等婉约派词人,重视词的抒情功能,追求纯情自然的意趣,并且要求抒情婉转含蓄,以比兴寄托的手法抒发情志。

针对明词纤弱淫靡的弊端,强调寄托“风骚之旨”,体现其文学主张的复古倾向,在词的创作上追求“直接唐人”从而“无惭宋辙”,但没有摆脱视词为小道末技的观念。

3、《水浒传》结构?答:《水浒传》采取了辐射型的结构模式,颇具特色。

作品为了表现农民起义由个别到集体、由分散到集中、由小规模到声势浩大的大起义这一规律,采用了独特的结构方式。

特别是前半部,故事的发展主要依靠人物的相互衔接,主要人物的故事一环套一环。

分开来看,可以把一些主要人物的故事分成若干短篇而无割裂之感;合起来看,其结构又严整划一,气氛协调,并无琐碎繁复之弊。

加以全书情节曲折变幻,波澜起伏,错综杂出,摇曳多姿。

因此,《水浒传》的结构还是比较出色的。

书中一些主要人物的小故事,都服从于逼上梁山这一中心内容,由分而合,宛如百川汇海。

这样既有利于表现广阔复杂的社会面,又能写出农民起义由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大火的完整过程。

论述:1、《琵琶记》的创作意图与客观效果?答:创作意图(全忠全孝):为了在舞台上树立一个“子孝共妻贤”的榜样以宣扬封建伦理道德。

作者有意识地把以孝为中心的封建道德,夸大成一种至高无上、主宰一切的力量。

客观效果(不忠不孝:不忠于皇帝,不孝于父母—生不能奉、死不能葬、葬不能祭):①剧本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那个社会的黑暗和罪恶,揭露了上起皇帝、宰相,下至社长、里正的昏庸腐朽,揭露了功名利禄是怎样破坏宁静的家庭生活。

特别是作者违背自己的主观意图,透过形象描写揭露了忠、孝等封建道德是如何虚伪、残酷和自相矛盾。

②剧本没有把悲剧产生的根源简单地归咎于蔡伯喈个人的品质,而是通过“三辞”、“三不从”、“三被迫”归结为社会力量对个人的支配。

强调蔡伯喈之所以“遭不孝逆天罪名”,是因为他无法抗拒来自封建制度和封建道德的强大的政治和精神压力。

这就把造成悲剧的主要责任加给封建制度和封建道德本身,从而积极地开拓了剧本的思想意义。

③剧本还对当时的社会,尤其是“亢旱三年,六科不收“的陈留郡,对那种”恸哭饥人满路“的现实,以及赵五娘一家饥寒交迫的生活,描绘得非常真实。

作者对广大人民”纵然不死也难挨“的悲惨处境有着深刻的描写和真挚的同情。

《琵琶记》成功之处:①剧本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宣扬封建道德的主观意图,剧本中严酷的事实说明封建道德既不能庇护它的信奉者免于悲剧命运,也无力消除悲剧的后果。

②剧本从他们各自崇奉不同的伦理道德所导致的行为上的不一致和心理上的距离及抵触,客观上揭示了封建道德本身的矛盾和裂痕,这也正是导致悲剧产生的一个原因。

③在剧本中,对封建道德图解式的宣传和对社会罪恶真实揭露同时存在,概念化的弱点和现实的描写同时存在,使其成为一部及其复杂、甚至充满矛盾的作品(其复杂性也表现在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全忠全孝和不忠不孝的矛盾:二者之间常是矛盾的,难以统一,在文学创作上出现矛盾不奇怪;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封建的忠孝本事是矛盾的,不统一的。

)2、《窦娥冤》第四折该不该删?答:不该删。

理由:①体制问题(一本四折);②悲剧问题(有第四折,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悲剧色彩;悲剧产生的最初原因是高利贷剥削,推动悲剧发展的是元代野蛮而又混乱的社会秩序,决定这个悲剧的结局则是元代腐败、黑暗的吏治;生前的窦娥,集中了人民坚贞不屈、舍己救人的品质,做了鬼的窦娥,也体现了受压迫的广大民众要申冤复仇的意志和不可战胜的力量);③接受学问题(人的心理:追求大团圆,喜剧结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作家创作时“双向”交流,读者接受心理)。

3、《三国演义》主题?答:《三国演义》内容复杂,表现了多种主题,自它问世以后,历来引起人们激烈的争论。

《三国演义》的主题意识有宣扬正统说、忠义说、拥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反映三国兴亡说、歌颂仁政说、歌颂统一说、分合说、讴歌贤才说等近17种。

我认为《三国演义》的主题是……。

理由:……。

背诵篇目(明代背诵篇目的第1、2篇内斜体字无法打出,请参阅课本相关内容):元代:1、刘因《观梅有感》: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