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
软考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完整版)
软考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完整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硬件知识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分为三种典型结构:(1)单总线结构(2)、双总线结构(3)、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中央处理器CPU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
2、指令系统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3、存储系统分为主存—辅存层次和主存—Cache层次Cache作为主存局部区域的副本,用来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Cache的基本结构:Cache由存储体、地址映像和替换机构组成。
4、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CPU与I/O操作达到更高的并行度。
5、总线从功能上看,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6、磁盘容量记计算非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7、数据的表示方法原码和反码[+0]原=000...00[-0]原=100...00 [+0]反=000...00 [-0]反=111 (11)正数的原码=正数的补码=正数的反码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
负数的补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最低位加1。
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定义: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功能: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特性:并行性、共享性分类: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进程分为三种状态:运行状态(Running)、就绪状态(Ready)、等待状态(Blocked)。
作业分为三种状态:提交状态、后备运行、完成状态。
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1)、互斥条件:一个资源一次只能被一个进程所使用;(2)、不可抢占条件:一个资源仅能被占有它的进程所释放,而不能被别的进程强行抢占;(3)、部分分配条件:一个进程已占有了分给它的资源,但仍然要求其它资源;(4)、循环等待条件:在系统中存在一个由若干进程形成的环形请求链,其中的每一个进程均占有若干种资源中的某一种,同时每一个进程还要求(链上)下一个进程所占有的资源。
软考网络工程师复习(背熟必过秘籍)---必看
网络工程师重点目录网络基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数据通信基础 ................................ - 3 - 第二章局域网技术 .................................. - 5 - 第三章广域网和接入网技术 ......................... - 16 - 第四章因特网 ...................................... - 22 - 第五章路由器与交换配置 ............................ - 32 - 第六章网络安全 .................................... - 46 - 第七章网络管理 ................................... - 53 - 第八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 - 66 -第一章 数据通信基础一、基本概念码元速率: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送的码元个数,如果信道带宽为T 秒,则码元速率1B T =。
若无噪声的信道带宽为W ,码元携带的信息量n 与码元种类N 关系为2log N n =,则极限数据速率为22log 2log N N R B W ==有噪声的极限数据速率为(1)2log S N C W += 1010log S N dB =其中W 为带宽,S 为信号平均功率,N 为噪声平均功率,S N 为信噪比电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为真空中速率的2/3左右,即20万千米/秒编码:单极性码:只有一个极性,正电平为0,零电平为1;级性码:正电平为0,负电平为1;双极性码:零电平为0,正负电平交替翻转表示1。
这种编码不能定时,需要引入时钟归零码:码元中间信号回归到零电平,正电平到零电平转换边为0,负电平到零电平的转换边为1。
网络工程师考试笔记1-15
网络工程师复习笔记1至15章(旧大纲)第一章引论1.1计算机网络发展简史A)名词解释:(1)计算机网络------地理上分散的多台独立自主的计算机遵循规定的通讯协议,通过软、硬件互连以实现交互通信、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协同工作以及在线处理等功能的系统。
(注解------此条信息分为系统构成+5个系统功能)。
(2)计算机网络发展的3个时代-----第一个时代------1946年美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第二个时代------20世纪80年代,微机的出现;第三个时代------计算机网络的诞生以及应用。
(3)Internet的前身------即1969年美国国防部的高级计划局(DARPA)建立的全世界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rnet。
(4)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它将要传送的报文分割成许多具有同一格式的分组,并以此为传输的基本单元一一进行存储转发。
(5)分组交换方式与传统电信网采用的电路交换方式的长处所在------线路利用率高、可进行数据速率的转换、不易引起堵塞以及具有优先权使用等优点。
(6)以太网------1976年美国Xerox公司开发的机遇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原理的、用同轴电缆连接多台计算机的局域网络。
(7)INTERNET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9年INTERNET的前身ARPANET的诞生到1983年,这是研究试验阶段,主要进行网络技术的研究和试验;从1983年到1994年是INTERNET 的实用阶段,主要作为教学、科研和通信的学术网络;1994年之后,开始进入INTERNET的商业化阶段。
(8)ICCC------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9)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10)ISO------国际标准化组织(11)OSI网络体系结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1.2计算机网络分类(1)网络分类方式------a. 按地域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b. 按拓扑结构------可分为总线、星型、环状、网状c. 按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交换网、信元交换网d. 按网络协议------可分为采用TCP/IP,SNA,SPX/IPX,AppleTALK等协议1.3网络体系结构以及协议(1)实体------包括用户应用程序、文件传输包、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邮件设备以及终端等一切能够发送、接收信息的任何东西。
全国软考网络工程师知识点重点
全国软考网络工程师知识点重点对于全国软考网络工程师考试来说,重点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网络参考模型(OSI模型)以及TCP/IP协议族的体系结构、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性能指标等基础概念。
2.互联网协议:包括IP协议、ICMP协议、ARP和RARP协议、IP路由算法,以及常见的IP地址分类与划分。
3.网络传输技术:包括以太网技术、交换技术、路由技术、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等。
4.网络应用协议:包括FTP协议、HTTP协议、SMTP协议等常见的应用层协议。
5.网络安全技术:包括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防火墙技术、VPN技术等。
6.网络管理与维护:包括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SNMP协议、RMON协议以及网络故障诊断与处理等。
7.IPv6技术:包括IPv6的基本原理、特点、地址分配与转换技术等。
8.无线网络技术: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等无线网络的基本原理、标准、安全性等。
9.数据库技术:包括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SQL语言等。
10. Web技术:包括网页设计与开发的基本原理、HTML语言、CSS样式表、JavaScript脚本语言等。
除了以上的知识点,还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例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
此外,考生还应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熟悉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如Wireshark、Telnet、Ping、Traceroute等,能够进行网络故障排除和性能优化。
总之,全国软考网络工程师考试的重点知识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协议、网络传输技术、网络应用协议、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IPv6技术、无线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Web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练习,掌握这些重点知识点,为顺利通过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网络工程师(第五版)第一章笔记
网络工程师(第五版)第一章笔记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文末有彩蛋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1.2.1 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概念是指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合体。
计算机系统:高级分布式系统(给用户提供透明的应用环境,简单讲用命令,远程进行处理)多机系统(同一机房许多大型机房互联组成的系统)计算机组成元素(两大类):a 网络节点:分为端节点,和转发节点。
端节点:信源(如用户主机)和信宿节点(如用户终端)转发节点:通讯中网络的通讯过程和信息转发,如交换机,集线器等。
b 通信链路:通讯过程中的信道,如电话线,同轴电缆等。
网络拓扑结构(6种):星型:计算机连接在一台设备上。
环型:计算机一台连接一台,如同圆圈。
树型:如同树杈。
全连接型:所有计算机相互连接。
总线型:一根线连接电脑。
不格则型:一台计算机可以连接1台,2台等。
网络分类(常规3大类):局域网(学校),城域网(城区),广域网(国内,国际)。
使用的方式:可分为校园网,企业网。
内网:使用防火墙同外部公网通讯,使用的技术:tcp/ip协议和b/s结构。
外网:公网通讯。
1.2.2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1) 办公自动化。
(2) 电子数据交换。
(3) 远程教育。
(4) 电子银行。
(5)证券和期货交易。
(6)娱乐和在线游戏。
1.4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接口协议:层之间的界限是另外一些相互作用的集合。
OSI/RM模型:a 应用层:协议直接为端用户服务。
b 表示层:提供一个可供应用层选择的服务的集合,使得应用层可以根据这些服务功能解释数据的含义。
表示层关心的是所传输数据的表现方式、它的语法和语义。
表示服务的例子有统一的数据编码、数据压缩格式和加密技术等。
c 会话层:支持两个表示层实体之间的交互作用。
(1) 把两个表示实体结合在一起,或者把它们分开,这叫会话管理。
2) 控制两个表示实体间的数据交换过程,例如分段、同步,这一类叫会话服务。
d 传输层:在低层服务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通用的传输服务。
软考网络工程师考点总结
软考网络工程师考点总结上午一. 计算机系统基础1.硬件基础(内存与 cache 计算及概念; 流水线计算 ; 基础运行原理(泛) ; 体系结构)2.操作系统(虚存管理看不懂的 , 可略) 15%考到3.系统工程开发 (计算机系统可靠性计算; 基础知识:计算模式,生命周期模型 ,面向对象,需求设计 , 目录段落式浏览就行简单记忆..多做题也可解决)4.标准化与知识产权 (侵权判断和期限 ; 标准化,组织/编号/分类; )二. 数据通信1.速率带宽计算 (信道特性及各种介质 . E1 / T1 , isdn,oc-* 等)2.数字编码及效率 ,校验码,复用,交换技术识别/计算/概念(可靠辅导书,常用表格记忆)3.流控链路利用率 ,网络帧及延迟等网络性能计算 (如 csma/cd 最小帧长令牌环最大帧长.计算)三. 网络基础1. WAN,LAN, 网络互联,接入网综合基础知识网络互联所占比例较高 (如路由选择 ,设备选层,tcp/ip 端口等). 再来是接入和 lan, wan 最少. 可参考协议汇总四. 系统应用1.Win/linux 系统应用基础(常用的管理命令如ping, tracert ,netstat. Linux 的管理等)2.服务器配置知识 (dns,dhcp,web,ftp 四种最常用)五. 安全技术1.系统/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常识性问题和等级划分 )2.各加密技术(私/公开密钥),认证技术(摘要,签名),证书,密钥管理的算法基础知识 ,原理3.安全技术应用基础概念 (vpn, 防火墙,ssl,kerberos)六. 网络管理1.管理标准基础知识 (osi 管理分类高,cmis/cmip.rmon 等管理协议 ,)2.Snmp 协议基础和应用 (规范,工作模式,应用原理等 )七. 网络设计1.网络配置选择 ,设置基础 (交换机,路由器设置基础知识 , 下午放心的 ,早上也放心)2.Ip 子网划分 ( 这个不用说 ..不懂的.多做点题)八. 英语(看不懂就全选一个 .至少还有 25%机会. 或第六感强也可排除比较 )下午一. 网络设计基本网络划分 ,ip 子网划分,设备选择二. 组网技巧Wlan(体系,标准,拓朴,ap 设置等);Adsl(大概就体系 ,拓朴,和 dsl 技术比较,传输速率计算 ) ;hfc ;fftx ;ATM 仿真三. 服务器配置Win( 广泛)/linux(web,ftp,samba,dhcp,dns) 服务器配置四. 交换机和路由器配置交换机基础配置应用 ( 基础,vlan ,vtp ,stp 基础)路由器相关配置 ( ip 等基础设置 ; 路由选择 ; DDN,PPP , FR ; ) 比较容易偏的一个常见技术配置应用 (VPN,NAT, 防火墙,ACL)基础故障排除原因 .和路由交换机管理命令五. 相关技术Win 下的各种安全管理技术配置 ,应用和原理 (snmp, ssl,kerberos, 摘要,ipsec) Win/linux 基础应用配置新技术.出的机率不高 . . 基本有应该教程书也该换版本了..常用公式相关要点单位的换算1 字节(B)=8bit 1KB=1024 字节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通信单位中K=千, M = 百万计算机单位中K=210 , M= 220倍数刚好是 1.024 的幂p.s:^ 为次方; / 为除 ; *为乘 ; (X/X) 为单位计算总线数据传输速率总线数据传输速率 =时钟频率 (Mhz)/ 每个总线包含的时钟周期数 *每个总线周期传送的字节数 (b)计算系统速度每秒指令数=时钟频率/每个总线包含时钟周期数 /指令平均占用总线周期数平均总线周期数 =所有指令类别相加 (平均总线周期数 *使用频度)控制程序所包含的总线周期数 =(指令数*总线周期数/指令)指令数=指令条数*使用频度/总指令使用频度每秒总线周期数 =主频/时钟周期FSB 带宽=FSB 频率*FSB 位宽/8计算机执行程序所需时间P=I*CPI*T执行程序所需时间 =编译后产生的机器指令数 *指令所需平均周期数 *每个机器周期时间指令码长定长编码 : 码长>=log2变长编码 :将每个码长*频度,再累加其和平均码长=每个码长*频度流水线计算流水线周期值等于最慢的那个指令周期λ流水线执行时间 =首条指令的执行时间 +(指令总数- 1)*流水线周期值λ流水线吞吐率 =任务数/完成时间λ流水线加速比 =不采用流水线的执行时间 /采用流水线的执行时间λ存储器计算存储器带宽:每秒能访问的位数λ单位 ns=10-9 秒存储器带宽=1 秒/存储器周期 (ns)* 每周期可访问的字节数λ(随机存取)传输率=1/ 存储器周期λ(非随机存取 )读写 N 位所需的平均时间 =平均存取时间 +N 位/数据传输率λ内存片数:(W/w)*(B/b)W、B 表示要组成的存储器的字数和位数;λw、b 表示内存芯片的字数和位数存储器地址编码 =(第二地址–第一地址)+1 λ{例: [(CFFFFH-90000H)+1] / [(16K*1024)*8bit]}内存位数: log2 (要编址的字或字节数)λCache 计算平均访存时间: Cache 命中率* Cache 访问周期时间+Cache 失效率 *λ主存访问周期时间[例: (2%*100ns+98%*10ns)+1/5*(5%*100ns+95%*10ns)=14.7ns ]映射时,主存和 Cache 会分成容量相同的组cache 组相联映射主存地址计算λ主存地址=(主存容量块数*字块大小)log2 λ(主存块和 cache 块容量一致)[例: 128*4096 = 219(27*212)主存区号=(主存容量块数 /λcache 容量块数)log2Cache 访存命中率 =cache 存取次数/(cache 存取次数+主存存取次数)λ磁带相关性能公式数据传输速率 (B/s)= 磁带记录密度 (B/mm)* 带速(mm/s) λ数据块长充=B1( 记录数据所需长度 )+B2( 块间间隔)λB1=(字节数/记录)*块因子/记录密度λ读 N 条记录所需时间:T=S( 启停时间)+R+D λR(有效时间)=(N* 字节数/记录)/传输速度λD(间隔时间)=块间隔总长 /带速=[(N/块化因子)*(块间间隔)]/带速λ每块容量=记录长度*块化系数λ每块长度=容量/( 记录密度)λ存储记录的块数 =磁带总带长λ/ ( 每块长度+每块容量)磁带容量=每块容量*块数λ磁盘常见技术指标计算公式双面盘片要 *2 因为最外面是保护面又 -2 λN*2-2非格式化容量=位密度 *3.14159* 最内圈址径 *总磁道数λ[例: (250*3.14*10*10*6400) /8/1024/1024 = 59.89MB]总磁道数=记录面数*磁道密度*(外直径-内直径) /2λ[例:8 面*8*(30-10) /2*10=6400]每面磁道数= ((外径-内径)/2)×道密度λ每道位密度不同 ,容易相同每道信息量=内径周长×位密度λ[例: 10cm×10×3.14159×250位/m m=78537.5 位/道]格式化容量=每道扇区数 *扇区容量*总磁道数λ[例: (16*512*6400) /1024/1024=50MB]or格式化容量=非格式化容量×0.8平均传输速率 =最内圈直径*位密度*盘片转速λ[例: [2*3.14*(100/2)]*250*7200/60/8=1178Kb/s]数据传输率= (外圈速率+内圈速率 )/2λ外圈速率=外径周长×位密度×转速[例:(30cm×10×3.14159×250位/mm×120 转/秒)/8/1024 =3451.4539 KB/s]内圈速率=内径周长×位密度×转速[例: (10cm×10×3.14159×250位/mm×120转/秒)/8/1024 =1150.4846 KB/s] 数据传输率( 3451.4539 +1150.4846 )/2=2300.9693 KB/s存取时间=寻道时间+等待时间 处理时间=等待时间+记录处理时间(记录处理最少等待时间=0,最长等待时间=磁盘旋转周期N ms/ 周[-1:记录道数 ) 移动道数 (或扇区)=目标磁道(或扇区)-当前磁道(或扇区)寻道时间=移动道数*每经过一磁道所需时间等待时间=移动扇区数 *每转过一扇区所需时间读取时间=目标的块数 *读一块数据的时间数据读出时间=等待时间+寻道时间+读取时间减少等待时间调整读取顺序能加快数据读取时间平均等待时间 =磁盘旋转一周所用时间的一半(自由选择顺逆时钟时 ,最长等待时间为半圈 ,最短为无须旋转.平均等待时间 =( 最长时间+最短时间)/2平均寻道时间 =( 最大磁道的平均最长寻道时间+最短时间)/2 最大磁道的平均最长寻道时间 =(最长外径+圆心)/2操作系统虚存地址转换λ(((基号)+ 段号) +页号) * 2n + 页内偏移网络流量与差错控制技术最高链路利用率a : 帧计数长度a 可以是传播延迟/发一帧时间数据速率*线路长度/传播速度/帧长数据速率*传播延迟/帧长停等协议最高链路利用率E=1/(2a+1) λW: 窗口大小滑动窗口协议λE=W/(2a+1)P:帧出错概率停等 ARQ 协议λE=(1-P)/(2a+1)选择重发 ARQ 协议λ若 W>2a+1 则 E=1-P若 W<=2a+1 则 E=W(1-P)/(2a+1)后退 N 帧 ARQ 协议λ若 W>2a+1 则 E=(1-P)/(1-P+NP)若 W<=2a+1 则 E=W(1-P)/(2a+1)(1-P+NP)CSMA/CD 常用计算公式网络传播延迟 =最大段长 /信号传播速度λ冲突窗口=网络传播延迟的两倍 .(宽带为四倍 )λ最小帧长=2*(网络数据速率*最大段长/信号传播速度 )λ例: Lmin= 2 * (1Gb/s * 1 / 200 000) =10 000bit =1250 字节性能分析吞吐率 T(单位时间内实际传送的位数 )λT=帧长/(网络段长 /传播速度+帧长/网络数据速率 )网络利用率 EλE =吞吐率 / 网络数据速率λ以太网冲突时槽T=2( 电波传播时间 +4 个中继器的延时 )+发送端的工作站延时 +接收站延时即T=2* (S/0.7C) +2*4Tr+2TphyT=2S/0.7C+2Tphy+8TrS= 网络跨距0.7C= 电波在铜缆的速度是光波在真空中的0.7 倍光速Tphy= 发送站物理层时延Tr= 中继器延时λ快速以太网跨距S = 0.35C (Lmin /R – 2 Tphy -8Tr)令牌环网传输时延= 数据传输率* ( 网段长度/传播速度)λ例: 4Mb/s*(600 米/200 米/us)us = 12 比特时延(1us=10-6 秒)存在环上的位数= 传播延迟(5us/km) * 发送介质长度* 数据速率+ 中继器延迟路由选择包的发送 = 天数* 24 小时(86400 秒) *λ每秒包的速率= *** == 2 *IP 地址及子网掩码计算可分配的网络数= λ2 网络号位数网络中最大的主机数= 2 主机号位数-2 例: 10 位主机号 = 210 -2 =1022 λIP 和网络号位数λ取子网掩码例: IP : 176.68.160.12 网络位数: 22子网: ip-> 二进制-> 网络号全 1,主机为 0-> 子网前 22 位 1,后为 0 = 255.255.252.0Vlsm 复杂子网计算Ip/子网编码1.取网络号. 求同一网络上的 ip例: 112.10.200.0/21 前 21 位->二进制->取前 21 位相同者(ip) /(子网)2.路由汇聚例: 122.21.136.0/24 和122.21.143.0/24 判断前 24 位-> 二进制-> 取前 24 位相同者10001000 10001111系统可靠性:串联: R = R1*R2*. RX并联: R = 1 - (1-R1)*(1-R2)*...(1-RX) pcm 编码取样: 最高频率*2量化: 位数=log2^ 级数编码量化后转成二进制海明码信息位 :k=冗余码n=信息位2^k-1>=n+k数据通信基础信道带宽模拟信道 W= 最高频率f2 –最低频率f1 数字信道为信道能够达到的最大数据速率.有噪声λ香农理论 C(极限数据速率b/s) = W( 带宽)*log2(1+S/N( 信噪比))信噪比dB( 分贝) = 10*log10 S/N S/N= 10^(dB / 10)无噪声λ码元速率 B = 1 / T 秒(码元宽度)尼奎斯特定理最大码元速率 B = 2*W( 带宽)一个码元的信息量n = log2 N ( 码元的种类数 )码元种类λ数据速率 R (b/s) = B( 最大码元速率/波特位) *λn( 一个码元的信息量/比特位) = 2W * log2 N交换方式传输时间链路延迟时间= 链路数 * 每链路延迟时间数据传输时间= 数据总长度/ 数据传输率中间结点延迟时间= 中间结点数* 每中间结点延迟时间λ电路交换传输时间 = 链路建立时间+ 链路延迟时间+ 数据传输时间λ报文交换传输时间 = (链路延时时间+ 中间结点延迟时间+ 报文传送时间 ) * 报文数λ分组交换数据报传输时间= (链路延时时间+ 中间结点延迟时间+ 分组传送时间 ) * 分组数虚电路传输时间= 链路建立时间+ (链路延时时间+ 中间结点延迟时间+ 分组传送时间) * 分组数信元交换传输时间=链路建立时间+ (链路延时时间+ 中间结点延迟时间+ 分组传送时间) * 信元数差错控制CRC 计算K(x)◊信息位( K ) 转生成多项式= K-1 λ例: K = 1011001 = 7 位– 1 = 从 6 开始= 1*x^6 + 0*x^5 +1*x^4 + 1*x^3 + 0*x^2 +0*x^1 + 1*x^0= x6+x4+x3+1冗余位( R )转生成多项式= 和上面一样λ生成多项式转信息位 (除数) =λ和上面一样 .互转.例: G(x) = x3+x+1 = 1*x^3 + 0*x^2 + 1*x^1 +1*x^0 = 1011原始报文后面增加”0”的位数 .λ和多项式的最高幂次值一样生成校验码的位数和多项式的最高幂次值一样λ计算 CRC 校验码,进行异或运算 (相同=0,不同=1)λ网络评价网络时延= 本地操作完成时间和网络操作完成时间之差λ吞吐率计算吞吐率= (报文长度*(1- 误码率)) / (( 报文长度/线速度) + 报文间空闲时间λ吞吐率估算吞吐率= 每个报文内用户数据占总数据量之比* (1 –报文重传概率) * 线速度吞吐率 = 数据块数 / ( 响应时间–存取时间)响应时间 = 存取时间+ (数据块处理/ 存取及传送时间* 数据块数) 数据块处理/存取及传送时间= (响应时间–存取时间) / 数据块数有效资源利用率计算有效利用率= 实际吞吐率/ 理论吞吐率例: = (7Mb/s * 1024 *1024 *8) / (100Mb/s *1000 *1000 )= 0.587组网技术(adsl) 计算文件传输时间T = (文件大小/* 换算成 bit) / ( 上行或下行的速度Kb) /*以 mb 速度*/ 如 24M 512kb/s T= (24*1024*1024*8) / (512*1000)=393 秒。
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计算机网络概论
1.计算机网络是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连接的分散独立工作的计算机系统。
遵从一定的
协议用软件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分为硬件、软件、协议三部分。
3.协议分为国际标准OSI/RM和公认标准TCP/IP。
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①按分布范围: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②按拓扑结构:分为星型、环型、树型等。
③其他分类:公用网与专用网;通信网ISP与信息网ICP;校园网与企业网;骨干网
与接入网;有线网与无线网等。
5.OSI/RM(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7层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6.TCP/IP(因特网传输协议)4层
应用层、传输层、互联网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物理层)
7.OSI/RM与TCP/IP协议对比
8.7层协议实现功能
9.网络数据传输整个过程——数据封装
每一层加一个那一层的首部。
数据链路层的首部和尾部表示这一段数据的开始和结束。
10.网络传输过程(数据)
①数据封装
②数据解封。
网络工程师基础必学知识点
网络工程师基础必学知识点1. 网络协议:网络工程师应熟悉常见的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了解协议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式。
2. 网络拓扑:了解不同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总线型、环形等,并能根据需求设计合适的网络拓扑。
3. 网络设备:熟悉常见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并了解其功能和配置方式。
4. IP地址:掌握IP地址的类型、划分和分配方式,能进行IP地址的规划和管理。
5. 子网划分:了解子网划分的目的和方法,能根据需求进行子网规划和配置。
6. VLAN:了解虚拟局域网的概念和使用方式,能进行VLAN的划分和配置。
7. DHCP:掌握DHC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式,能进行DHCP服务器的搭建和管理。
8. DNS:了解域名系统的原理和基本概念,能进行域名解析和DNS服务器的配置。
9. 网络安全: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攻防原理,能进行网络安全策略的制定和安全设备的配置。
10. 网络故障排除:掌握常见的网络故障排除方法和工具,能快速定位和解决网络问题。
11. 配线和布线:了解网络配线和布线的原则和要求,能进行网络布线计划和实施。
12. 数据通信: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传输介质,如光纤、双绞线等。
13. 网络监控:掌握网络监控的方法和工具,能进行网络性能监测和故障预警。
14. 网络优化:了解网络优化的原理和方法,能进行网络性能优化和带宽管理。
15. 信息安全: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安全技术,能进行信息安全的策略规划和安全措施的实施。
以上是网络工程师基础必学的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将能够进行网络的规划、搭建、管理和故障排除等工作。
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电子书
第1章交换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局域网技术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4章广域网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网络互连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6章网络操作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考网络工程师历年知识点总结(结合历年来真题内容总结)
软考网络工程师历年知识点总结IP 寻址一、IP地址概念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它由网络ID和主机ID两部份组成,用来在网络中唯一的标识的一台计算机。
网络ID用来标识计算机所处的网段;主机ID用来标识计算机在网段中的位置。
IP地址通常用4组3位十进制数表示,中间用“.”分隔。
比如,192.168.0.1。
32位IP地址称之为IPv4,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IPv4可用IP地址数目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的需要,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10年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每个人至少需要10个IP地址,比如:计算机、笔记本、手机和智能化冰箱等。
为了解决该问题开发了IPv6规范,IPv6用128位表示IP地址,其表示为8组4位16进制数,中间为“:”分隔。
比如,AB32:33ea:89dc:cc47:abcd:ef12:abcd:ef12。
二、IP地址分类为了方便IP寻址将IP地址划分为A、B、C、D和E五类,每类IP地址对各个IP地址中用来表示网络ID和主机ID的位数作了明确的规定。
当主机ID的位数确定之后,一个网络中是多能够包含的计算机数目也就确定,用户可根据企业需要灵活选择一类IP地址构建网络结构。
类地址用IP地址前8位表示网络ID,用IP地址后24位表示主机ID。
A类地址用来表示网络ID的第一位必须以0开始,其他7位可以是任意值,当其他7位全为0是网络ID最小,即为0;当其他7位全为1时网络ID最大,即为127。
网络ID不能为0,它有特殊的用途,用来表示所有网段,所以网络ID最小为1;网络ID也不能为127;127用来作为网络回路测试用。
所以A类网络网络ID的有效范围是1-126共126个网络,每个网络可以包含224-2台主机。
类地址用IP地址前16位表示网络ID,用IP地址后16位表示主机ID。
B类地址用来表示网络ID的前两位必须以10开始,其他14位可以是任意值,当其他14位全为0是网络ID最小,即为128;当其他14位全为1时网络ID最大,第一个字节数最大,即为191。
全国软考网络工程师必背知识点
全国软考网络工程师必背知识点
一、网络概念
1、网络:两台或多台计算机通过物理媒体(网线、无线、光缆等)相
互连接而形成的统一的广域网络及其上的应用服务;
2、主机:可独立工作的计算机系统,在网络中的主机也可以叫做站
点或节点,主机由CPU、内存、存储器、网络接口卡等组成;
3、用户:主机上的每一个有用户账号的用户,都可以称为网络用户;
4、物理媒体:将两台或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的网络设备,如网线、无线、光纤等;
5、网络通信:在网络中,主机可以通过物理媒体来传送和接收数据,进而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6、网络服务:用来实现网络通信的服务,如FTP服务、Telnet服务、SMTP服务、DNS服务、DHCP服务等;
7、路由:网络设备之间通信时,负责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发送到另
一个网络的设备,称为路由器;
8、环回:将一个节点发出的报文在网络环中传播,并最终由同一节
点接收的过程,称为环回;
9、子网:将网络按照IP地址划分成若干个子网,一个子网也可以称
为一个网段,同一个子网中的节点可以直接互相通信;
二、组网技术
1、OSI/RM: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是一种标准的网络参考模型,它是计算机网络通信中所使用到的一种结构化方法。
网络工程师知识点总结
网络工程师知识点总结一、网络基础知识1. OSI七层模型网络工程师需要了解OSI七层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以帮助他们理解网络数据传输的过程和协议的工作原理。
2.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上使用最广泛的协议,在网络工程师的工作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他们需要深入理解TCP/IP的结构、协议和工作原理,以确保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能够顺利进行。
3. IP地址和子网划分网络工程师需要了解IP地址的结构和分类,以及如何进行子网划分和地址分配。
他们需要熟练掌握CIDR、VLSM和IP地址转换等技术,以确保网络设备能够有效地进行地址分配和路由选择。
4. VLAN和交换技术虚拟局域网(VLAN)和交换技术是现代网络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在网络工程师的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他们需要理解VLAN的原理和配置,以确保网络中的不同部门或用户之间能够进行隔离和安全通信。
5. 网络协议网络工程师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网络协议,如ARP、ICMP、IGMP、RIP、OSPF、BGP、DNS、DHCP、SMTP、HTTP、FTP等,以便他们能够进行网络故障排除和性能优化。
二、网络设备与技术1. 路由器和交换机网络工程师需要熟练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工作原理、配置和管理技术,以确保网络设备之间能够高效地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2. 防火墙和VPN防火墙和虚拟专用网(VPN)是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设备和技术,网络工程师需要了解防火墙的配置和策略制定、VPN的部署和管理等技术,以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3. 无线网络技术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工程师需要了解无线网络的原理和技术,包括Wi-Fi、蓝牙、LTE等,以确保无线网络设备和用户能够安全、高效地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
4. 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工程师需要了解云计算和虚拟化的原理和技术,包括云平台的部署、虚拟机的创建和管理、容器技术等。
全国软考网络工程师知识点
全国软考网络工程师知识点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2.网络协议与标准3.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族4.数据链路层的实现和功能5.网络层的实现和功能6.传输层的实现和功能7.应用层的实现和功能8.局域网的实现和功能9.域名系统(DNS)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10.网络设备的构成和功能,如路由器、交换机等二、网络传输与交换技术1.数据传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3.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4.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传输方式5.虚拟专用网(VPN)的实现和应用6.路由协议和路由器的配置7.VLAN和广域网接入技术三、网络安全技术1.网络攻击与防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防火墙的原理和实现方式3.数据加密与解密技术4.网络访问控制技术5. 互联网安全协议(IPSec)的实现和应用6.无线网络的安全性保护技术7.网络安全评估和风险管理的方法四、网络管理与优化技术1.网络性能监测和优化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网络故障诊断和恢复技术3.网络负载均衡技术4.网络容错和冗余技术5.网络管理的基本框架和方法6.网络性能评估和优化的工具及技术五、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1.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2.云计算的架构与部署模式3.云计算服务和应用的实现和管理4.大数据的特点和处理技术5.大数据存储和分析的平台和工具6.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关联与应用综上所述,全国软考网络工程师考试的知识点涵盖了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传输与交换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管理与优化技术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第8章 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
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第8章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第8章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主要内容:1、密码学、鉴别2、访问控制、计算机病毒3、网络安全技术4、安全服务与安全机制5、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结构框架6、信息系统安全评估准则一、密码学1、密码学是以研究数据保密为目的,对存储或者传输的信息采取秘密的交换以防止第三者对信息的窃取的技术。
2、对称密钥密码系统(私钥密码系统):在传统密码体制中加密和解密采用的是同一密钥。
常见的算法有:DES、IDEA3、加密模式分类:(1)序列密码:通过有限状态机产生性能优良的伪随机序列,使用该序列加密信息流逐位加密得到密文。
(2)分组密码:在相信复杂函数可以通过简单函数迭代若干圈得到的原则,利用简单圈函数及对合等运算,充分利用非线性运算。
4、非对称密钥密码系统(公钥密码系统):现代密码体制中加密和解密采用不同的密钥。
实现的过程:每个通信双方有两个密钥,K和K’,在进行保密通信时通常将加密密钥K 公开(称为公钥),而保留解密密钥K’(称为私钥),常见的算法有:RSA二、鉴别鉴别是指可靠地验证某个通信参与方的身份是否与他所声称的身份一致的过程,一般通过某种复杂的身份认证协议来实现。
1、口令技术身份认证标记:PIN保护记忆卡和挑战响应卡分类:共享密钥认证、公钥认证和零知识认证(1)共享密钥认证的思想是从通过口令认证用户发展来了。
(2)公开密钥算法的出现为2、会话密钥:是指在一次会话过程中使用的密钥,一般都是由机器随机生成的,会话密钥在实际使用时往往是在一定时间内都有效,并不真正限制在一次会话过程中。
签名:利用私钥对明文信息进行的变换称为签名封装:利用公钥对明文信息进行的变换称为封装3、Kerberos鉴别:是一种使用对称密钥加密算法来实现通过可信第三方密钥分发中心的身份认证系统。
客户方需要向服务器方递交自己的凭据来证明自己的身份,该凭据是由KDC 专门为客户和服务器方在某一阶段内通信而生成的。
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知识点汇总
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知识点汇总一、计算机硬件。
(1)处理机主要由处理器、存储器、总线组成。
总线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2)指令的操作信号由CPU产生,并由CPU运送到相应的部件。
(3)pc程序计数器(指令计数器),属于专用寄存器,主要用于计数和存储信息。
(4)CPU指令集:CISC、RISC。
(5)CISC复杂指令集,程序的各条指令及指令中的操作都是按顺序执行。
优点:控制简单。
缺点:对计算机各部分利用率低,执行速度慢。
(6)RISC精简指令集:是在CISC的基础上发展来的,精简了指令系统,采用了超标量和超流水线结构,大大增强了并行处理能力。
更适合采用硬布线逻辑执行指令。
优点:处理速度高。
缺点:指令格式统一、种类少,寻址方式简单。
(7)寄存器的作用:地址寄存器:保存当前CPU所访问的内存单元的地址。
累加器:专门存放算数和逻辑运算的一个操作数和运算结果的寄存器。
可进行加减、读出、移位、循环移位、求补等操作。
算术逻辑单元:中央处理器的执行单元,所有中央处理器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与门”和“或门”构成。
主要功能是进行二位元的算术运算,加减乘。
(8)直接寻址:指令所要的执行的操作都放在内存中,在指令中直接给出该操作数的有效地址。
(9)程序员可以直接访问的寄存器:程序技术器(pc)。
程序寄存器(PC):存储指令。
指令寄存器(IR):暂存内存取出的指令。
存储器数据寄存器(MDR)和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AR):暂存内存数据。
(10)计算机指令一般包括操作码和地址码。
一般分析执行一条指令时,操作码和地址码都应存入指令寄存器。
(11)计算机中主存储器主要由存储体、控制线路、地址寄存器、数据寄存器和地址译码电路组成。
(12)获取操作最快的寻址方式是立即寻址。
立即寻址再取出指令时,连同操作数也一同取出。
(13)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是相连存储器。
(14)主机和外设进行信息交换的方式:程序控制输入/输出:计算机程序完全控制CPU和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交换技术主要内容:1、线路交换2、分组交换3、帧中继交换4、信元交换一、线路交换1、线路交换进行通信:是指在两个站之间有一个实际的物理连接,这种连接是结点之间线路的连接序列。
2、线路通信三种状态:线路建立、数据传送、线路拆除3、线路交换缺点:典型的用户/主机数据连接状态,在大部分的时间内线路是空闲的,因而用线路交换方法实现数据连接效率低下;为连接提供的数据速率是固定的,因而连接起来的两个设备必须用相同的数据率发送和接收数据,这就限制了网络上各种主机以及终端的互连通信。
二、分组交换技术1、分组交换的优点:线路利用率提高;分组交换网可以进行数据率的转换;在线路交换网络中,若通信量较大可能造成呼叫堵塞的情况,即网络拒绝接收更多的连接要求直到网络负载减轻为止;优先权的使用。
2、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主要差别:在分组交换网络中,要限制所传输的数据单位的长度。
报文交换系统却适应于更大的报文。
3、虚电路的技术特点:在数据传送以前建立站与站之间的一条路径。
4、数据报的优点:避免了呼叫建立状态,如果发送少量的报文,数据报是较快的;由于其较原始,因而较灵活;数据报传递特别可靠。
5、几点说明:路线交换基本上是一种透明服务,一旦连接建立起来,提供给站点的是固定的数据率,无论是模拟或者是数字数据,都可以通过这个连接从源传输到目的。
而分组交换中,必须把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数据才能传输。
6、外部和内部的操作外部虚电路,内部虚电路。
当用户请求虚电路时,通过网络建立一条专用的路由,所有的分组都用这个路由。
外部虚电路,内部数据报。
网络分别处理每个分组。
于是从同一外部虚电路送来的分组可以用不同的路由。
在目的结点,如有需要可以先缓冲分组,并把它们按顺序传送给目的站点。
外部数据报,内部数据报。
从用户和网络角度看,每个分组都是被单独处理的。
外部数据报,内部虚电路。
外部的用户没有用连接,它只是往网络发送分组。
而网络为站之间建立传输分组用的逻辑连接,而且可以把连接另外维持一个扩展的时间以便满足预期的未来需求。
三、帧中继交换1、X.25特性:(1)用于建立和终止虚电路的呼叫控制分组与数据分组使用相同的通道和虚电路;(2)第三层实现多路复用虚电路;(3)在第二层和第三层都包含着流控和差错控制机制。
2、帧中继与X.25的差别:(1)呼叫控制信号与用户数据采用分开的逻辑连接,这样,中间结点就不必维护与呼叫控制有关的状态表或处理信息;(2)在第二层而不是在第三层实现逻辑连接的多路复用和交换,这样就省掉了整个一层的处理;(3)不采用一步一步的流控和差错控制。
3、在高速H通道上帧中继的四种应用:数据块交互应用;文件传输;低速率的复用;字符交互通信。
四、信元交换技术1、ATM信元ATM数据传送单位是一固定长度的分组,称为信元,它有一个信元头及一个信元信息域。
信元长度为53个字节,其中信元头占5个字节,信息域占48个字节。
信元头主要功能是:信元的网络路由。
2、ATM采用了异步时分多路复用技术ATDM,ATDM采用排队机制,属于不同源的各个信元在发送到介质上之前,都要被分隔并存入队列中,这样就需要速率的匹配和信元的定界。
3、应用独立:主要表现在时间独立和语义独立两方面。
时间独立即应用时钟和网络时钟之间没有关联。
语义独立即在信元结构和应用协议数据单元之间无关联,所有与应用有关的数据都在信元的信息域中。
3、ATM信元标识ATM采用虚拟通道模式,通信通道用一个逻辑号标识。
对于给定的多路复用器,该标识是本地的,并在任何交换部件处改变。
通道的标识基于两种标识符,即虚拟通路标识VPI和虚拟通道标识VCI。
一个虚拟通路VP包含有若干个虚拟通道VC4、ATM网络结构虚拟通道VC:用于描述ATM信元单向传送的一个概念,信元都与一个惟一的标识值—虚拟通道标识符VCI相联系。
虚拟通路VP:用于描述属于虚拟通路的ATM信元的单向传输的一个概念,虚拟通路都与一个标识值—虚拟通路标识符相联系。
虚拟通道和虚拟通路者用来描述ATM信元单向传输的路由。
每个虚拟通路可以用复用方式容纳多达65535个虚拟通道,属于同一虚拟通道的信元群,拥用相同虚拟通道标识VCI,它是信元头一部分。
第2章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主要内容:1、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定义2、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3、TCP/IP协议集一、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定义1、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的层次,以及各层中的协议和层次之间接口的集合。
2、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和分布系统中互相通信的对等实体间交换信息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
3、语法(syntax):包括数据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4、语义(semantics):包括用于协议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5、定时(timing):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
二、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9年建立了一个分委员会来专门研究一种用于开放系统的体系结构,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这是一个定义连接异种计算机的标准主体结构。
2、OSI简介:OSI采用了分层的结构化技术,共分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3、OSI参考模型的特性:是一种异构系统互连的分层结构;提供了控制互连系统交互规则的标准骨架;定义一种抽象结构,而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不同系统中相同层的实体为同等层实体;同等层实体之间通信由该层的协议管理;相信层间的接口定义了原语操作和低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面向连接的或无连接的数据服务;直接的数据传送仅在最低层实现;每层完成所定义的功能,修改本层的功能并不影响其他层。
4、物理层: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要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有关的物理链路上传输非结构的位流以及故障检测指示。
5、数据链路层:在网络层实体间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的功能和过程;提供数据链路的流控。
6、网络层:控制分组传送系统的操作、路由选择、拥护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它的作用是将具体的物理传送对高层透明。
7、传输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传送连接的功能;选择网络层提供最合适的服务;在系统之间提供可靠的透明的数据传送,提供端到端的错误恢复和流量控制。
8、会话层:提供两进程之间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连接的功能;提供交互会话的管理功能,如三种数据流方向的控制,即一路交互、两路交替和两路同时会话模式。
9、表示层:代表应用进程协商数据表示;完成数据转换、格式化和文本压缩。
10、应用层:提供OSI用户服务,例如事务处理程序、文件传送协议和网络管理等。
三、TCP/IP的分层1、TCP/IP的分层模型Internet采用了TCP/IP协议,如同OSI参考模型,TCP/IP也是一种分层模型。
它是基于硬件层次上的四个概念性层次构成,即网络接口层、IP层、传输层、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也称数据链路层,这是TCP/IP最底层。
功能:负责接收IP数据报并发送至选定的网络。
IP层:IP层处理机器之间的通信。
功能:它接收来自传输层的请求,将带有目的地址的分组发送出去。
将分组封装到数据报中,填入数据报头,使用路由算法以决定是直接将数据报传送至目的主机还是传给路由器,然后把数据报送至相应的网络接口来传送。
传输层:是提供应用层之间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
功能:管理信息流,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以确保数据无差错的地按序到达。
2、TCP/IP模型的分界线协议地址分界线:以区分高层和低层的寻址,高层寻址使用IP地址,低层寻址使用物理地址。
应用程序IP层之上的协议软件只使用IP地址,而网络接口层处理物理地址。
操作系统分界线:以区分系统与应用程序。
在传输层和应用层之间。
3、复用与分解发送报文时,发送方在报文中加和了报文类型、选用协议等附加信息。
所有的报文以帧的形式在网络中复用传送,形成一个分组流。
在接收方收到分组时,参考附加信息对接收到的分组进行分解。
四、IP协议1、Internet体系结构一个TCP/IP互联网提供了三组服务。
最底层提供无连接的传送服务为其他层的服务提供了基础。
第二层一个可靠的传送服务为应用层提供了一个高层平台。
最高层是应用层服务。
2、IP协议:这种不可靠的、无连接的传送机制称为internet协议。
3、IP协议三个定义:(1)IP定义了在TCP/IP互联网上数据传送的基本单元和数据格式。
(2)IP软件完成路由选择功能,选择数据传送的路径。
(3)IP包含了一组不可靠分组传送的规则,指明了分组处理、差错信息发生以及分组德育的规则。
4、IP数据报:联网的基本传送单元是IP数据报,包括数据报头和数据区部分。
5、IP数据报封装:物理网络将包括数据报报头的整个数据报作为数据封装在一个帧中。
6、MTU网络最大传送单元:不同类型的物理网对一个物理帧可传送的数据量规定不同的上界。
7、IP数据报的重组:一是在通过一个网络重组;二是到达目的主机后重组。
后者较好,它允许对每个数据报段独立地进行路由选择,且不要求路由器对分段存储或重组。
8、生存时间:IP数据报格式中设有一个生存时间字段,用来设置该数据报在联网中允许存在的时间,以秒为单位。
如果其值为0,就把它从互联网上删除,并向源站点发回一个出错消息。
9、IP数据报选项:IP数据报选项字段主要是用于网络测试或调试。
包括:记录路由选项、源路由选项、时间戳选项等。
路由和时间戳选项提供了一种监视或控制互联网路由器路由数据报的方法。
五、用户数据报协议UDP1、UDP协议功能为了在给定的主机上能识别多个目的地址,同时允许多个应用程序在同一台主机上工作并能独立地进行数据报的发送和接收,设计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使用UDP协议包括:TFTP、SNMP、NFS、DNSUDP使用底层的互联网协议来传送报文,同IP一样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数据报传输服务。
它不提供报文到达确认、排序、及流量控制等功能。
2、UDP的报报文格式每个UDP报文分UDP报头和UDP数据区两部分。
报头由四个16位长(8字节)字段组成,分别说明该报文的源端口、目的端口、报文长度以及校验和。
3、UDP协议的分层与封装在TCP/IP协议层次模型中,UDP位于IP层之上。
应用程序访问UDP层然后使用IP层传送数据报。
IP层的报头指明了源主机和目的主机地址,而UDP层的报头指明了主机上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
4、UDP的复用、分解与端口UDP软件应用程序之间的复用与分解都要通过端口机制来实现。
每个应用程序在发送数据报之前必须与操作系统协商以获得协议端口和相应的端口号。
UDP分解操作:从IP层接收了数据报之后,根据UDP的目的端口号进行分解操作。
UDP端口号指定有两种方式:由管理机构指定的为著名端口和动态绑定的方式。
六、可靠的数据流传输TCP1、TCP/IP的可靠传输服务五个特征:面向数据流、虚电路连接、有缓冲的传输、无结构的数据流、全双工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