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陈如平
进入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学上”的问题总体上得到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需求更加凸显,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显著标志。2019年7月,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推动多样化办学,为不同性格禀赋的学生提供更加适宜的教育。”这赋予因材施教更加丰富更加鲜亮的现代内涵和使命担当,对于教师、家长、学校,对于实现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深远而全新的意义。
“因材施教”古已有之。宋代大儒程颐最先从孔子教人的经验中,概括出“圣人教人,各因其材”的说法。另一位大儒朱熹接着说道:“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因材施教”由此而得,这是古代圣贤留下的一项弥足珍贵的教育财富,是凝结了两千多年深厚教育思想的重要法宝。实现因材施教既是人类的教育梦想,也是千百年来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最高境界。
从根本上说,因材施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也是一条必须遵循的教育原则,还是一种最佳的教育方式。在它的指导下,教育工作者根据學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及不同个性特征,运用不同的具体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育,最后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由于因材施教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因人而异、各尽其才,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因此,它对教育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是根本的、普遍的、深远的,必须为任何正常的教育所遵循和运用,不得违背和篡改,要成为推动学生走向成人、成才、成功的必由之路。
因材施教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因材施教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以因材施教对现代教育的意义为标题,意味着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兴趣和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这种教育方式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材施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就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因材施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就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因材施教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就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成长。
因材施教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因材施教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
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必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新和改进教育模式,
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能力的学生。因材施教是一种理性的教育教学模式,旨在将教学重心从教师转向学生,在学生具体情况下采取个性化的教学计划,进而取得最有效的教育效果。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模式。
第一,因材施教能够更好地解决差异化教学的难题
不同学生在年龄、性别、家庭环境、学习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直
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因材施教能够很好地解决差异化教学的难题,通过平衡学生之间的差异,为不同学生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得所有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都可以取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成果。
第二,因材施教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主张要尊重和关心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
为学生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这种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认真思考,注意实践,进而取得好的学习成效。
第三,因材施教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因材施教可以让教学过程更趋个性化,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而精准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最小的时间和最少的精力获得最大的收获,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第四,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必要手段
因材施教在思想、方法、实践等方面都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素养。因此,对于
教师来说,熟练掌握因材施教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教育教学问题,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是一种教学原则,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
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出
自己的潜力,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于提高教学的效
果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首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要注重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智力、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分析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
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有些学生对一些学科
兴趣浓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增
加难度,并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材料。而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
可以采取巩固基础、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要注重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学习中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和反应。教师需要根据
学生的个性,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
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对于喜欢竞争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学
习小组,进行小组竞赛,以此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对
于喜欢讨论的学生,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通过交流和互动来促进学习。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
效果。
最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要注重学习巩固和反馈。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需要提供不同的巩固学习和反馈方式。对于那些学习好的学生,教师
可以布置一些有挑战性的作业,来提供更高水平的学习机会。对于那些学
因材施教范文
因材施教范文
因材施教是一种教学理念,它强调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因材施教的理念在教育界得到广泛认可,被认为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这一理念。
首先,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因此,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因材施教也能够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呢?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教师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示范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教师应该注重因材施教的实施效果,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因材施教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它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因材施教的理念将会在教育界得到更好的贯彻和推广,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需要因材施教
教育需要因材施教
作者:孟凡华
来源:《读天下》2020年第05期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有爱,还要有智慧,只要我们心中有爱,不断地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在工作中,我通过观察、记录孩子的教育案例,结合案例分析孩子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说明书,爱
最近,我系统学习了魏书生的教育理论,正试着用他的一些方法来管理班级。比如:给孩子每人一件工作,用小班委来管理班级,我教的是二年级,虽然刚试行时有些难度,但他的一些方法的确让我从中受益。其中,惩罚孩子写说明书是我最喜欢的。既可以让学生头疼,又可以让他们练习写话,每当看着他们皱着眉头冥思苦想时,我在心里都暗自庆幸。我们班写说明书最多,写得最困难的要数小明。
小明,是一个复读生,她的年龄要比我们班的其他孩子大两三歲,个头也快追上我了,但却不如其他个小的孩子让老师省心。好些不好的习惯已经形成,改起来特别困难。每节上课,总和同桌发生矛盾,不是和人说话,就是乱动人东西,我连续给她换了好几次座,最终,还是让她单桌了。在同学和老师心里,她的恶习可多了:爱做坏事、爱惹事、爱偷拿同学东西,数不胜数。曾因为把吕亚洲的书撕了,写了200字说明书,(当时写了两天才写出来,字句还不是很通顺。)曾因为偷喝同学的奶写了300字说明书。
正是因为如此,当学生告诉我班级的花被人恶意弄折时,我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她。在调查时,白冰骐举报说:“老师,我看到小明在花周围转了。”白冰骐曾因为举报小明撕书立了功,他的话让我更加相信了自己的判断,因此,当时火就上来,认定是品德败坏的小明干的好事,劈头盖脸的给她一顿训,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小明一直说:“不是我干的。”无论我怎么“要挟、恐吓”,她都很委屈地哭着,就是不承认。这时,我的心开始动摇了,她脸上没有平时犯错时的不服管教的表情,有的只是一个孩子天真的委屈。我开始怀疑我的判断。马上把目标指向另一个班级的捣乱分子吕亚洲,我说:“吕亚洲,你知道是谁做的吗?如果是你的话,老师希望你做一个敢作敢为的男子汉,不要让别人背黑锅”听了我的话,他低下头承认了。这件事我深知是我错了,但碍于老师的面子,我只是给小明平反了,却没承认自己的错误。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需授课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需授课
在教育领域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
学习需要和个性特点,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因
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来提供最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探讨因材施教的重
要性,并介绍一些适用于不同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
首先,因材施教是实施个性化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每个学生都具
有独特的学习方式和潜能,仅仅依靠一种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所有学生
的需求。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因此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
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可
以以更轻松和积极的方式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因材施教有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和优势。学生在不同的学科
和领域中具有着各自的特长和兴趣。教师应当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
他们的兴趣和个人成就感,进而选择和应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比如,
对于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以
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动力。而对于对艺术感兴趣的学生,则可以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以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
此外,因材施教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当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
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由于教学
方法与学生的需求相匹配,学习变得更有趣和互动性。这不仅有助于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可以减少学习和教学中的冲突和障碍。因材施教还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
信心。
接下来,将介绍几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首先是个别指导。个别指导适用于有特殊学习需求的学生,例如学习困难或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在个别指导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对一地进行交流和互动,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提供专门的指导和支持。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
情况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育教学实践,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宜的教
育和指导,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因材施教的核心是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发
挥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理念是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原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材施教,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积极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在课堂
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针对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设置多
样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关
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
观念,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和责任。因材施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
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学校和家庭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
况和个性成长,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社会和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因材施教
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建立健全因材施教的政策措施和机制,促进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
和管理,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学生要主动参与个性化的学习和成长,树立正确
的学习观念和态度,发挥自身优势,拓展自身能力,追求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对“因材施教”的理解2
对“因材施教”的理解
“因材施教”语出《论语•为政》”,“因材施教”可谓渊源深远,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总结了前人的教育经验,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教育方法。孔子很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并且善于区别对待。在《论语》中,孔子因材施教的事例许多。
孔子的“因材施教”已化成了成语,《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针对学习的人的水平、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和优秀的教育传统之一。
现实中,“因材施教”既可指教育思想,又可指教育原则,也可指教育方法,还可指教育评价。
“因材施教”是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是教育的客观存有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
而产生的结果,是对教育宏观的、理性的理解,是指对办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办教育的总的看法。教育是育人或促动人的发展的活动,教育的客观存有:一是人的多样性,二是人的发展的多样性,人的发展的多样性又包括发展过程的多样性和发展阶段(或结果)的多样性。教育多样性的客观存有,使人们理解到必须以多样性教育与教育多样性相适合,这就是因材施教。换言之,教育面临的是“因材施教”的客观存有,教育须以“因材施教”的思想作指导,教育只能是也必须是“因材施教”才能与教育的客观存有相适合。作为教育思想的“因材施教”,既是教育的指导方针,也是教育实践的依据,是教育“纲举目张”之纲。
“因材施教”是教育原则;教育原则是教育实践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法则有规律和法规之意,从教育规律的角度看,因材施教反映了教育各要素或过程之间的必然联系,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从法规的角度看,因材施教是教育必须遵循的规定。因材施教作为教育原则,既反映了人们对教育规律的理解,也说明人们在制度上、法规上对教育作了因材施教的“硬性”规定,也能够说,无论是从遵循教育规律还是从教育必须遵守的法则看,教育都应按照“因材施教”的规定行事。
因材施教是最好的教育艺术
因材施教是最好的教育艺术
池田大作说:“孩子的求知欲非常旺盛,母亲常遭到孩子们‘这是什么?’、‘为什么?’之类的连珠炮式提问围攻。但是因为怕麻烦,母亲常常不好好回答,有时会说出‘烦死了,这孩子’之类的话。没有什么比这更伤孩子的心了。我希望你们明白,这样做等于亲手掰掉茁壮的嫩芽,这可不行呀。你们要把这些问题当作不可或缺的阶梯,引导孩子走上宽广的教育之路。”我认为,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教给孩子学会观察
应当指出,有一些学校,并没有把观察看作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看作是发展智力的途径,而是把它看作解释某些课题和章节的一种手段。
教师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中占有何种地位。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教师和家长如果善于帮助学生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来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新观察,就能使学生的“旧”知识变得愈加牢固。
观察对于孩子是必不可少的,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重要能源。孩子需要理解和识记的东西越多,他在周围自然界和劳动中所看到的各种关系和相互联系就应当越多。
我在教小学的时候,就教给孩子们从平常的事物中看出不平常的东西来,教给他们探寻和发现因果关系,经常要他们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正月,正是深冬初春的寒冷季节,我就带领孩子到还有积雪的山坡上,让孩子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向他们提出问题:“你们能看到春天已经快要来临的最初的标志吗?”即使是他们中间最不留心的学生,也能看出两三种标志。而既会看也会想的孩子,就能看出十几种标志来。“谁会欣赏大自然的音乐,谁就能听出春天正在觉醒的第一批旋律。大家看吧,听吧,想吧!”我对孩子们说。我看到,孩子们仔细观察看雪层覆盖的树枝,察看树木的外皮,倾听各种声音。每一个小小的发现都使他们感到欣喜,每一个孩子都想找到某种新的东西。以后,我们每星期来一次,而每一次都有某些新的东西展示在孩子好奇的目光面前。孩子在低年级受过这种观察力的训练,就学会了区分理解和不理解的东西,而尤其宝贵的是,他们能够对此抱积极的态度,教师教孩子们观察和发现,就能从他们那里听到许多聪敏的、出乎预料的“哲理性”的问题。
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学生656名,19个教学班,在岗教师50名,35岁以下教师所占比例是56.2%;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8人。
2012年底,前任校长感受到师生对学校种植园内植物的期盼,产生了对于人成长的感悟,以及受到尖毛草成长的启示,提出期待教育。至2014年底,新任校长在此基础上,借鉴种子理论,正式将“唤醒”纳入期待教育系统。
期待·唤醒的文化之源
教育是唤醒意识、推动思维、唤醒潜能的过程。近年来,学校依据前期的实践经验、相关理论和国家中长期改革发展纲要等政策导向,确立“期待•唤醒—人人不同、各个精彩”的核心文化建设,提出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身体素质好的教师队伍;作风优良、决策科学、执行力强的干部队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队伍;环境优、教风正、学风浓、品质优,百姓认可的一流小学”的办学目标,努力实现“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有用之才”的育人目标。
“期待•唤醒——人人不同各个精彩”,旨在努力搭建适合每个生命自我实现的平台,让每名教师都有责任感、成就感、幸福感;让每个孩
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当下的有用之才和未来社会的有用之才)。这就需要“相信潜能,尊重差异,唤醒潜能”的实施路径。即,相信潜能——对生命的发展蕴含着无限潜能有坚定的信念,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每一个生命;尊重差异——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很好地诠释了我国教育界经常提及的“人无全才,但人人有才”,正视生命的差异,就如多种多样的种子,有的是小草,有的是灌木,有的是参天大树;有的耐干旱,有的喜潮湿,有的喜阳光,有的喜低温……小草有小草的优势,灌木有灌木的优势,大树有大树的优势,而不是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扬长补短,而不是按一个模子来塑造,努力做到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唤醒潜能——尊重潜能实际上首先就是唤醒的策略之一。在此基础上,采用各种策略提供适宜的环境,以唤起、引导内驱力和自我实现。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引言
因材施教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力来个性化地制定教
育方法和教学计划。这种教育理念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兴趣和学习风格。因此,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的发展和学习成果。
1. 理论基础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融合了多个教育理论和心理学原理。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
一是个体差异理论。个体差异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兴趣和学习方式,因此,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制定教育计划。另一方面,协同学习理论也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支持。协同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过程,通过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教育实践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2.1 个性化学习计划
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和学习风格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这意
味着教育者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和活动。例如,对于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教育者可以提供更多的数学课程和挑战性的问题,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2.2 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育者应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有些学生
可能通过听讲解来理解知识,而另一些学生可能通过实践和实际操作来学习。因此,教育者应该结合讲解、实践和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
2.3 小组合作学习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
互相交流和学习,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教育者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支持,同时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德育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在家庭德育中家长该因材施教?
德育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在家庭德育中家长该因材施
教?
在家庭德育中,家长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因素,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育。这是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和学习方式,单一的教育方式不能适应每个孩子的需求。
因材施教原则意味着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量身定制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方式。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个性特点和优势,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和引导孩子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发展。
例如,如果孩子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学习音乐,提供学习音乐的机会和资源。如果孩子对科学感兴趣,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科学实验或者提供科学类书籍。
此外,因材施教还需要家长根据孩子的能力水平进行适当的教育安排。家长不应该期望每个孩子都能达到相同的标准和成就,而是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和进步情况,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通过因材施教原则,家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成长,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提高教育效果。同时,这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个性和才能,使其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展和取得成就。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这里,提到有教无类,就想到孔子有关的另一个词,因材施教:
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
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
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其实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有教无类的因,才有因材施教的果。
既然啥人都可以做学生,三教九流的人都有,那么采用一视同仁的教
育方式,肯定行不通,只有因材施教了,这个是一脉相承的。
孔子是历史上第一个办私学的人,打破了官学对学生的限制。他不分
阶级,不分地域,不分智愚,只要肯虚心向学,他一律对他们进行教育。
《〈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意思是说只要给我一些薄礼,我从来没有不教的,来者不拒。
想成为孔子的学生很简单,一块肉就行了。
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七十贤人中既有贵族出身,比如孟懿子,也有布衣贫民,比如颜回,又有大盗,比如颜涿聚。
孔子的众多学生中,颜回、子贡的接受能力较强,曾参的智力一般。
孔子的学生中,有的比孔子小的,也有比孔子大的,但经过孔子的因材施
教的教育,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孔子对弟子的教育,就算是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答案。比如对“仁”的解释,给冉有和子路的答案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两个人性格不一样,孔子期待的成长方向也不一样。
孔子的教育就是从通识教育入手,把学生都培养成君子,君子就是品德上有所树立的人,有所为有所不为。那么在学识、能力上要达到“君子不器”的地步,就是看似没有什么专长,却什么都可以做,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任何一类人才。
谈谈对因材施教的理解
谈谈对因材施教的理解
谈谈对因材施教的理解
对孔子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颇有感触。这句话大家都知道意思: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也是一样的。换言之,就是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还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价值。实行因材施教,•对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如何因材施教呢?
前苏联苏霍姆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可见,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发挥孩子的个性优势,进行个性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但传统的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种单一、机械的模式化教育,面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千差万别的学生,他们忽视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制定统一的目标,用同样的方法,做同样的练习,要求同样的步伐,从而导致差生吃不饱,而优等生却消化不了,天才的学生不能脱颖而出。学生犹如被填充的容器,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原有的个性,这显然不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这种教学容易扼杀孩子的创新能力,导致学生因为别扭、困难而厌学,变“我要学”为“要我学”,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丧失原有的灵性。前苏联赞科夫说:“要求一律,就会压制个性,从而也就压制了学生的精神力量。”
孩子就像那稚嫩的幼苗,需要父母和老师的精心地栽培。幼苗所需要的生长条件是不同的,就象柳树需要生长在水旁,松树却可以生长在岩石中一样。每个孩子因为成长环境以及自身的原因,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水平也参差不齐。那么,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教育就成为必要。因材施教,让孩子的灵性永存吧!
教育学中因材施教原则
教育学中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教育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它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水平来设计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一原则的核心思想是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个体发展的教育方案和学习环境。下面将对因材施教原则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因材施教原则强调教育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在智力、兴趣、学习风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根据教育学家杜威的观点,教育活动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安排,以帮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并且促进他们在学习上取得最好的成绩。
其次,因材施教原则强调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水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教育活动应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设置适度的挑战,以促使学生不断进步。温斯洛克认为,学习的发展是一个逐渐迭代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可以适应的发展区域,教育应该包括挑战学生当前知识和技能的活动,以及提供恰当的支持。
再次,因材施教原则强调教育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的学生对于学习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教育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目标。此外,学习环境还应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最后,因材施教原则强调教育应倡导个性化的评估和反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个体差异的体现,因此评估和反馈也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安排。个性化评估和反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发展
水平,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在学习中更有动力和自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材施教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威远县职业技术学校徐平
我们的职高生一般都处于十六、七岁至二十岁的年龄阶段,他们在学习成绩上处于中等偏下,意志品质上不够坚强,行为习惯上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愿意接受教育,但情绪多变,情感不稳定。在对他们交谈、教育时,绝大多数都表现出能接受教育,但不少人事后往往很快就忘却了老师的教育和要求。他们常常凭个人意识判断对所喜爱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热忱,对反感的事情深恶痛绝,自控能力较差,稍遇刺激,极易爆发出现偏激行为;2、意志品质的培养与发展不均衡。我们职业学校的不少学生都能较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有围绕专业目标发展自我的意识,行动之前能理智地思考,他们大多具有一定的恒心和毅力,逐步形成较好的意志品质,但也有不少学生不成熟、不理智,在不利环境中好激动、不冷静、缺乏自制、易受他人或外界的干扰;3、自尊心强,但尊重他人的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都希望各方面得到尊重,受到关爱,但也有不少学生只知道他人应该尊重他,而不知道自己更应该要尊重他人,表现最普遍的就是上课不遵守纪律,不尊重老师的劳动,不懂得尊重家长的期望和关爱。他们就怕听到"差生"这两个字;4、学习动机复杂多样,学习能力与学习自觉性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学习动机不纯正,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整天不学习,只想怎样玩好怎样吃好穿好;
5、憧憬个性发展,但基础能力的储存不够,对个性的理解片面,不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特长的培养;
6、乐于接受新观念、新思想,但识别能力较差;
7、人生价值观逐步形成,但正确性不足,有的学生在思想上一味地追求刺激和享受,人生目标不明确,没有专业发展目标;
8、有基本的伦理道理观念、但尚不成熟。大部分学生自认为对自己的父母、老师和同学是尊重的,他们总认为见到老师、家长有礼貌,能团结同学,就是做到了尊重人,不少学生不懂得尊重人、关心人、体谅人。
职高学生这些不良表现反应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不足,反应了我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当然这个教育是大教育,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许多问题学生的出现,虽然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但不是说学校就没有问题和责任。学校教育的问题虽然是出在小学和初中,但问题的解决则又必须在职高。我们必须理性地承认,我们职高的学生许多都是问题学生,而这些学生身上存在的主要和突出的问题,不是学习智力和能力的问题,而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和个人素质的问题。众所周知:“人才人才,要成才,必先成人”,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职高生的教育,使他们“成人”比“成才”重要。因此对职高学生的教育,不能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问题,而是如何改变行为习惯、如何转化学习意识、如何转变学习态度、如何提高学生素质、如何培养人的问题。由于职高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都是接受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在他们身上已经充分显露,同时他们在心理上对应试教育也已经十分反感,如果我们仍旧主要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来开展教育教学,那么他们仅存的对职高憧憬和向往而产生的最后一点学习热情将会被我们彻底
摧毁。目前,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的职高教育,仍然还沿用着普通教育中应试教育的基本模式,即以书本和课堂为主,以笔试成绩为唯一依据来鉴别教与学的好与坏,这样的教育抓得越多、抓得越紧,职业教育就越失败。
那么如何才能搞好职业教育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首先职业教育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职高有着与普高完全不同的自身特点,不能用管理普高的方式来简单管理职高。一方面,由于职高招生的市场化,职高的生源严重参差不齐,他们的学习态度、意识、能力、智力、素质、基础等偏差极大。另一方面,家长、学生的对职业取向也是各有所好,再则,社会、用人单位对职高学生的要求也是各不相同,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各个方面、各种层次、各种规格具备一定知识、掌握一定技能的生产和管理一线的普通劳动者。这些因素决定了职高教学根本不可能用统一模式、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来开展教育教学,不能象工厂大批量生产产品一样。但现实是我们的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偏偏不考虑这些实际,硬是套用普高的一些管理方式来制订各种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比如,不管什么专业,不管什么层次,在教学计划中一二年级都要求语数外每周不少于4课时;且语数外的教材统一、要求统一,甚至还要统考。再比如,教研活动大多以语数外和课堂教学为主,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形式、教学评价标准等,仍然还没有脱离普高模式,对职业教育重技能只是停留在形式和表面上。管理部门的理念、要求对职业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职业教育的指挥棒。管理部门的理念、要求决定着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向和重点。因此,职业教育管理部门首先应该转变观念,要把管理要求的重点真正转到培养学生“成人”的教育上,转到真正“因材施教”上,即要根据各个学生不同的情况,施以适合各个学生的培育措施。这就象玉器雕刻师雕刻玉器一样,每件雕刻作品都是根据原材料的具体情况雕刻而成的,不可能是不同的材料都雕刻成同样的器件。
二、其次职业学校要重视开展适合学生的教育。职高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大多都处于中下游水平,他们大多数对以前中小学的一套教学已经感到厌烦、厌倦甚至厌恶,如果在职高第一学期的开始阶段的教学还是主要沿袭初中的一套,仍然是天天整天坐在教室里,学着和以前一样令他们感到厌烦的大量严重不切实际的语数外为主的课程,那么他们仅存的对职高向往的热情,对职高的新鲜感、好奇心都将会丧失诒尽。只有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我们的职高教育要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而要真正从我们的教学计划、教学措施、教学过程中得以落实,职业基础、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应是职高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各专业教学计划中要改变以语数外为主的状况。特别是在高一新生刚开学一阶段的教学安排,要能激发、强化、发展学生对职高的热情,要将学生对职高的新鲜感、好奇心顺利引导转化为学习的积极性。这一阶段要以接触和了解职业内容、职业技能的实践活动为主,要以培养学生做人、处事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的活动为主,要学习和借鉴部队对新兵训练的用意和做法,重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重视对学生意志品格的培养,要重视对学生为人处事的教育。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高中级人才,而绝大部分以后都是一线的劳动者,他们的绝大多数以后都不会从事设计、开发、研究等工作。因此,我们不能死搬教条地抱着语数外不放,要求每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