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合集下载

教师如何因材施教因需而教

教师如何因材施教因需而教

教师如何因材施教因需而教教育,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教师则是这一事业的重要推动者。

在教育的过程中,因材施教和因需而教是至关重要的理念和方法,它们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潜力,实现个性化的成长和发展。

因材施教,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数学和科学;有的学生富有创造力,在艺术和文学方面表现出色;还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对实践操作类的课程更感兴趣。

作为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和了解学生的这些特点,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例如,对于那些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鼓励他们深入探究和拓展知识;而对于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致的指导,将复杂的知识分解成简单易懂的部分,逐步引导他们掌握。

在教学方式上,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调整。

有的学生通过听觉学习效果更好,那么教师可以多进行讲解和讨论;有的学生则更倾向于视觉学习,此时运用图片、图表等直观的教学工具会更有帮助。

因需而教则更侧重于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学生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知识上的补充,可能是技能的提升,也可能是情感上的支持和引导。

比如,在某个阶段,学生可能因为即将面临考试而需要有针对性的复习指导;或者在选择未来发展方向时,需要教师提供职业规划方面的建议。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为了做到因材施教和因需而教,教师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当学生信任教师,愿意与教师交流时,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这就需要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课堂观察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情、动作、回答问题的情况等,判断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状态。

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测验和考试,通过成绩分析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陈如平进入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学上”的问题总体上得到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需求更加凸显,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显著标志。

2019年7月,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推动多样化办学,为不同性格禀赋的学生提供更加适宜的教育。

”这赋予因材施教更加丰富更加鲜亮的现代内涵和使命担当,对于教师、家长、学校,对于实现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深远而全新的意义。

“因材施教”古已有之。

宋代大儒程颐最先从孔子教人的经验中,概括出“圣人教人,各因其材”的说法。

另一位大儒朱熹接着说道:“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

”“因材施教”由此而得,这是古代圣贤留下的一项弥足珍贵的教育财富,是凝结了两千多年深厚教育思想的重要法宝。

实现因材施教既是人类的教育梦想,也是千百年来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最高境界。

从根本上说,因材施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也是一条必须遵循的教育原则,还是一种最佳的教育方式。

在它的指导下,教育工作者根据學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及不同个性特征,运用不同的具体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育,最后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由于因材施教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因人而异、各尽其才,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因此,它对教育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是根本的、普遍的、深远的,必须为任何正常的教育所遵循和运用,不得违背和篡改,要成为推动学生走向成人、成才、成功的必由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的教育条件下,如何实施因材施教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现实情况是,应试演变成了应试教育,学习被练习取代,训练被刷题取代,所有教育教学都直奔分数、成绩和升学率,简单粗暴、罔顾一切,功利色彩浓厚。

因材施教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甚至是一种标签。

小学教育“因材施教”探析

小学教育“因材施教”探析

小学教育“因材施教”探析小学是孩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而“因材施教”则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

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量力而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合适的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将学生作为整体来考虑,注重挖掘潜力,尊重个体差异,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

下面我们将从“因材施教”的定义、原则、实施方式以及相关问题等方面来探索小学教育中这一理念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一、“因材施教”的定义“因材施教”的最本质定义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量力而行,因材施教。

在小学教育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差异,有的学生天生聪明,有的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和掌握知识,有的学生善于语言表达,而有的学生擅长逻辑思维等。

因材施教就是要充分认识和尊重这些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合适的教育。

1. 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兴趣爱好和潜能。

因材施教的原则之一就是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不以成绩标准来定义学生的优劣,而是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2. 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强调的是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中心,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要求教师要具备辨别学生差异的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实施个性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合适的教育。

4.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也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因材施教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的知识,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和难度,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4. 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另一种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有生活情境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引言1.1 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因材施教是一种教育理念,旨在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能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学习效果。

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各自不同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

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从而为他们量身定制合适的学习计划。

通过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和成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因材施教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发展自己的潜能。

教育不应该局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通过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他们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不仅是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只有注重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的差异和潜能,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成长。

【字数:305】1.2 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潜能和个性,使他们在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潜力。

只有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才能真正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个性化的成长和发展。

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包括学术方面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才能。

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发展其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等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需求和潜力,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方向。

通过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如何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实现自我成长和进步。

陶行知因材施教的例子

陶行知因材施教的例子

陶行知因材施教的例子
陶行知是中国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提倡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下面就是一些陶行知因材施教的例子。

首先,陶行知在教学中注重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便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例如,在教授数学课程时,他发现有些学生对数学公式和计算枯燥无味,于是他设计了一些有趣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能够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这样一来,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陶行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独立思考,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例如,在进行科学实验时,他鼓励学生寻找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假设,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参与学习,还能够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陶行知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他认为教育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语文课程时,他鼓励学生通过朗读、写作和演讲等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还能够更好地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综上所述,陶行知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

通过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并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材,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并最终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本从因材施教开始

教育本从因材施教开始

教育本从因材施教开始————————————————————————————————作者:————————————————————————————————日期:教育本从因材施教开始-校长管理论文教育本从因材施教开始潘光旦先生曾说,真正的教育,只有八个字的假定——顺其自然,因其固有。

不顺自然是戕贼,不因固有则徒然。

人类也不例外,一切生命都有其位育。

这就提出了教育的要诣是“务本”。

所谓务本,即从固有的事物做起,不好高骛远,不见异思迁。

这一思想转译为更直白的教育法则,就是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千百年来中国教育最基本的出发点,也是中国教师最基本的入职训诫。

落实到教育中,“扬长避短”可谓其浅易的实施法则。

然而,在我们的学校甚至家庭教育中,“避短”常常成了“改短”——不是回避,而是不断地克服与修正,“扬长”则近乎奢侈。

今天的教育者,为何不引导学生“避短”而是“改短”呢?因为教育选拔的逻辑是“木桶法则”,即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板的高度,“改短”的目的在于“打败”对手。

那么,教育的目的也在于打败对手?是的,在当下的社会文化与制度逻辑中,不仅“教育改变命运”成为深入人心的社会文化动机,教育亦被视为各种稀缺机会、优质资源分配的代理机制。

在利益分配的机会博弈中,人人忙于“改短”。

“短”是一个不断被建构的相对状态。

水涨船高,“短”持续存在,而“长”却被“短”遮蔽了。

上海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考试所公布的成绩,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上海学生分数总值高居第一;其二,上海学生群体标准差最小。

前一个指标若让我们尚有几分高兴,后一个指标或许会让人陷入尴尬:学生整体差异小,初看是整体好,深究下去,其后的逻辑却是将差生训练得像好学生一样好。

在过度的训练下,这一轮比赛,乌龟确实跑得与兔子相差无几。

常识告诉我们,若以跑步论短长,乌龟哪是兔子的对手?乌龟或为肥皂泡里的光亮所激励,或不断地体受失败、挣扎,徘徊于坚持与放弃之间,将对比赛规则——制度结构可能的质疑与批判,转换为对自我的怀疑与贬低,或转变为对获胜者与获胜逻辑的尊重与服从。

因材施教,以学为本

因材施教,以学为本

因材施教,以学为本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是每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保障。

而因材施教,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教育的核心。

它强调的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能力,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求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这种教育理念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还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材施教,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求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性格、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教师应当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找出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做到因材施教。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材施教,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当灵活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喜欢阅读的学生,可以多采用讲故事、讲述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喜欢动手的学生,可以开展实践操作活动;对于喜欢观察的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

只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因材施教,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包括了思维能力、创造力、情感、态度等方面。

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创造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引导。

只有全面培养学生,才能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因材施教,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成长,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

只有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以学为本。

因材施教,以学为本

因材施教,以学为本

因材施教,以学为本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事业,而因材施教、以学为本则是教育的核心理念。

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以学为本则是指教育应该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两条理念,是教育工作者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导。

在教育实践中,因材施教是教师们最常遵循的原则之一。

因为每个学生天资不同,性格各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细心施教。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多种教学方法,例如绘画、游戏、实验等,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教师要采用较高程度的教学难度和深度,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学习。

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最好的教育。

而以学为本,则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想、情感、情绪和需求,所以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使他们得到全面的成长。

以学为本的理念要求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关怀和照顾,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的需求和发展方式,让每个学生在学校得到尊重和关爱,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和帮助,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

因材施教,以学为本的理念,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是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的要求。

要因材施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学为本也要求教师具备很高的人文关怀能力和综合素质,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思想,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其次是对教育环境的要求。

因材施教,以学为本的理念需要教育者不断改善和完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保障。

这包括教学设备的改善、教育资源的丰富、教学方式的多样、学校文化氛围的浓厚等。

因材施教总结_总结

因材施教总结_总结

因材施教总结_总结因材施教是一种身教与言教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旨在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使每个学生得到最适宜的教育、最有效的教学。

在教育教学中,因材施教是相当重要的,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本文将就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实施方法和实践效果进行总结。

第一,因材施教的重要性1. 因材施教是尊重学生个性的体现。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个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3. 因材施教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保障。

通过因材施教,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和完善。

2. 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讲解、示范、实践操作、讨论等,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例如教材、练习题、参考书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4. 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发展潜能。

因材施教的实践效果1. 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因材施教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自信心。

3.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愉悦和快乐,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因材施教总结_总结

因材施教总结_总结

因材施教总结_总结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一、因材施教的基本思想因材施教的核心思想在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不同的兴趣、能力和特点。

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个别需求来进行教学,倡导个体化的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潜能,只有通过因材施教,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实施因材施教的方法1. 了解学生:教育者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

只有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进行因材施教。

2. 差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育者可以通过分层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对于学习进步较快的学生,可以提供更高层次的学习任务,充分挑战他们的能力。

3. 引导自主学习:在因材施教中,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教育者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学习,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 个体辅导:针对学生的个别需求,教育者可以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通过个体辅导,教育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并针对性地给予解决方案和帮助。

个体辅导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5. 评价反馈:因材施教的评价方式也应该符合个体化的原则。

教育者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项目评价、展示评价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

教育者还应该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调整学习策略。

三、因材施教的意义1.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因材施教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符合学生水平和兴趣的学习内容和任务,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并充分发挥潜力。

2. 提高学习积极性:因材施教可以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因材施教的三个分论点

因材施教的三个分论点

因材施教的三个分论点因材施教是一种教育方法,它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了许多优势,有助于学生充分发展潜能,提高学习成绩和兴趣。

首先,因材施教能够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速度不同,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挑战。

因材施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当的难度下进步。

这样,学生们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其次,因材施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当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相匹配时,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积极思考、探索问题。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术发展,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最后,因材施教有助于学生发展全面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潜质,因材施教可以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

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学术、体育、艺术等方面展示自己的才能。

通过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他们将更有自信、积极和成功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总之,因材施教是一种富有指导意义的教育方法,它认为个体差异是正常的,每个学生都应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因材施教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全面的能力。

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的理念,为每个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

因材施教是最好的教育艺术

因材施教是最好的教育艺术

因材施教是最好的教育艺术池田大作说:“孩子的求知欲非常旺盛,母亲常遭到孩子们‘这是什么?’、‘为什么?’之类的连珠炮式提问围攻。

但是因为怕麻烦,母亲常常不好好回答,有时会说出‘烦死了,这孩子’之类的话。

没有什么比这更伤孩子的心了。

我希望你们明白,这样做等于亲手掰掉茁壮的嫩芽,这可不行呀。

你们要把这些问题当作不可或缺的阶梯,引导孩子走上宽广的教育之路。

”我认为,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应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教给孩子学会观察应当指出,有一些学校,并没有把观察看作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看作是发展智力的途径,而是把它看作解释某些课题和章节的一种手段。

教师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中占有何种地位。

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

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

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

教师和家长如果善于帮助学生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来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新观察,就能使学生的“旧”知识变得愈加牢固。

观察对于孩子是必不可少的,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

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重要能源。

孩子需要理解和识记的东西越多,他在周围自然界和劳动中所看到的各种关系和相互联系就应当越多。

我在教小学的时候,就教给孩子们从平常的事物中看出不平常的东西来,教给他们探寻和发现因果关系,经常要他们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正月,正是深冬初春的寒冷季节,我就带领孩子到还有积雪的山坡上,让孩子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向他们提出问题:“你们能看到春天已经快要来临的最初的标志吗?”即使是他们中间最不留心的学生,也能看出两三种标志。

而既会看也会想的孩子,就能看出十几种标志来。

“谁会欣赏大自然的音乐,谁就能听出春天正在觉醒的第一批旋律。

大家看吧,听吧,想吧!”我对孩子们说。

我看到,孩子们仔细观察看雪层覆盖的树枝,察看树木的外皮,倾听各种声音。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方法,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这种教育方法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上,使得教育充分体现了人性化、个性化
和差异化。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准确地了解他们的兴趣、才能和需求。

然后,根
据学生的需要,进行因材施教。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潜能,调整课程内容和教
学方法,从而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需求。

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努力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还应该发掘和培养
学生的潜力,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这样,学生将在个性化的教育体系中充分
发掘自身的潜能,获得更多的成长和进步。

因材施教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盲目的竞争和无意义的功利,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意志力,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其次,因材施教的方法可
以使教育更具体化和个性化,更适应学生的需要和发展需求,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认知
需要。

最后,因材施教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成为
更为审慎和自立的学习者。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为
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开发他们的天赋和潜能,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教育也要更加注重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变得更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将变得更加密切和有意义,教育也将变得更加成功和
实效。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里,提到有教无类,就想到孔子有关的另一个词,因材施教: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其实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有教无类的因,才有因材施教的果。

既然啥人都可以做学生,三教九流的人都有,那么采用一视同仁的教育方式,肯定行不通,只有因材施教了,这个是一脉相承的。

孔子是历史上第一个办私学的人,打破了官学对学生的限制。

他不分阶级,不分地域,不分智愚,只要肯虚心向学,他一律对他们进行教育。

《〈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意思是说只要给我一些薄礼,我从来没有不教的,来者不拒。

想成为孔子的学生很简单,一块肉就行了。

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

七十贤人中既有贵族出身,比如孟懿子,也有布衣贫民,比如颜回,又有大盗,比如颜涿聚。

孔子的众多学生中,颜回、子贡的接受能力较强,曾参的智力一般。

孔子的学生中,有的比孔子小的,也有比孔子大的,但经过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孔子对弟子的教育,就算是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答案。

比如对“仁”的解释,给冉有和子路的答案是不一样的。

因为这两个人性格不一样,孔子期待的成长方向也不一样。

孔子的教育就是从通识教育入手,把学生都培养成君子,君子就是品德上有所树立的人,有所为有所不为。

那么在学识、能力上要达到“君子不器”的地步,就是看似没有什么专长,却什么都可以做,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任何一类人才。

最后,周山需要指出的是,有教无类就是不要拒绝任何人受教育的权利,当然,因材施教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方式,不能大水漫灌,也不能拔苗助长。

现代教育不能填鸭,也不能复制。

借用现代比较火的表达方式就是:精准教育。

以生为主 因材施教

以生为主 因材施教

以生为主因材施教生为主,因材施教,是教育的一种理念和方法。

它强调以学生的生活和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为依据,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种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个性化教育,是一种有益的教育方式。

生为主,因材施教强调以学生的生活和发展为中心。

传统教育往往以教材和教学计划为中心,学生的学习任务是被动接受和完成老师设置的教学内容。

生为主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发展需要。

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发展出发,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让学生的学习任务与他们的生活和发展需求相契合,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生为主,因材施教注重以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为依据。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发展需求,不同学生在学习上有着不同的需求。

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展开,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为主,因材施教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的学习。

学生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学习方式和方法,使得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个学校,一所教育机构,只有贯彻生为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开展教育工作,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发挥他们的潜能,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和发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作出教育教学方法上的调整,因材施教。

教育要贴近生活和实践,让学生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使得学习更容易,更有趣味,更容易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巧妙利用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得教学有针对性,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体现因材施教的名言名句

体现因材施教的名言名句

体现因材施教的名言名句1.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发挥所长。

2.教育要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3.老师应该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

4.学生的差异需要因材施教,不能一概而论。

5.因材施教可以让每个学生得到最有效的教育。

6.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是成功的教育之道。

7.因材施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8.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9.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可生搬硬套。

10.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教学的艺术。

11.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需要因材施教,才能做到个性化教育。

12.因材施教是对每个学生负责的表现。

13.教育要因材施教,才能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14.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学生的重要体现。

15.因材施教才能做到教育公平。

16.因材施教是教师的基本功。

17.因材施教是个性化教育的基础。

18.教师要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关爱每个学生。

19.因材施教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挑战。

20.因材施教是教学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21.要因材施教才能做到个性成才。

22.因材施教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23.学生的个性差异需要因材施教,不可统一对待。

24.教师要因材施教,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25.因材施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26.因材施教是对学生的尊重,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

27.因材施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28.因材施教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必要手段。

29.因材施教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30.因材施教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31.因材施教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

32.因材施教是教师的基本素质。

33.因材施教是对不同学生需求的尊重。

34.因材施教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35.因材施教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体现。

36.因材施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37.因材施教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有效方法。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社会对于教育的关注不断增加,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再仅仅是追求学生的知识水平,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便是一种教育理念,通过因材施教,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以及学科内容的特点,为每个学生设计最适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对于因材施教,首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习风格、兴趣爱好都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从不同的层面去了解学生。

通过一些教育心理测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等等,可以更准确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体差异。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合适的学习方式和教学内容。

因材施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都是影响教学内容设计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语文课程,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因材施教也要求教师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于视觉型学生可以使用图表、图片等教学资料,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听觉型学生可以使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通过这样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因材施教也需要学校和教师提供更加全面的辅导和帮助。

对于学习能力相对低的学生,可以开设一对一的辅导课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对于学习能力相对高的学生,可以开设拓展课程,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因材施教的价值

因材施教的价值

因材施教的价值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这种教育理念强调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的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环境。

因材施教的价值在于提高学习效果、培养个性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

因材施教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适应性强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对于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采用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图片等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概念。

对于对外语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口语练习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因材施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因材施教可以帮助他们发现和发展自己的优势。

对于对艺术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绘画和音乐相关的学习资源,培养他们的艺术才能。

对于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实验和科研机会,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材施教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个性化发展。

因材施教也对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

因材施教可以培养更多的人才,为社会的各个领域输送优秀人才。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长和潜能,只有通过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发掘和培养这些特长和潜能,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例如,优秀的艺术家、科学家、工程师等都是因材施教的结果,他们的才华和贡献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价值。

因材施教的价值在于提高学习效果、培养个性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

学生是多样化的,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点。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习效果,培养个性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因材施教的价值,推动教育改革,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因材施教教学理念

因材施教教学理念

因材施教是一种教学理念,强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帮助他们发挥潜力并取得最好的成绩。

这种教学理念在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因材施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优势都不同,因此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使他们在课堂上更加投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因材施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些学生可能会感到自己被忽视或歧视,这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则强调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第三,因材施教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则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感受,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

最后,因材施教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通过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教师可以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同时,因材施教也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焦虑,使他们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

总之,因材施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它强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从而帮助学生发挥潜力并取得最好的成绩。

这种教学理念在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材施教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威远县职业技术学校徐平
我们的职高生一般都处于十六、七岁至二十岁的年龄阶段,他们在学习成绩上处于中等偏下,意志品质上不够坚强,行为习惯上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愿意接受教育,但情绪多变,情感不稳定。

在对他们交谈、教育时,绝大多数都表现出能接受教育,但不少人事后往往很快就忘却了老师的教育和要求。

他们常常凭个人意识判断对所喜爱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热忱,对反感的事情深恶痛绝,自控能力较差,稍遇刺激,极易爆发出现偏激行为;2、意志品质的培养与发展不均衡。

我们职业学校的不少学生都能较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有围绕专业目标发展自我的意识,行动之前能理智地思考,他们大多具有一定的恒心和毅力,逐步形成较好的意志品质,但也有不少学生不成熟、不理智,在不利环境中好激动、不冷静、缺乏自制、易受他人或外界的干扰;3、自尊心强,但尊重他人的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大部分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都希望各方面得到尊重,受到关爱,但也有不少学生只知道他人应该尊重他,而不知道自己更应该要尊重他人,表现最普遍的就是上课不遵守纪律,不尊重老师的劳动,不懂得尊重家长的期望和关爱。

他们就怕听到"差生"这两个字;4、学习动机复杂多样,学习能力与学习自觉性参差不齐。

有的学生学习动机不纯正,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整天不学习,只想怎样玩好怎样吃好穿好;
5、憧憬个性发展,但基础能力的储存不够,对个性的理解片面,不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特长的培养;
6、乐于接受新观念、新思想,但识别能力较差;
7、人生价值观逐步形成,但正确性不足,有的学生在思想上一味地追求刺激和享受,人生目标不明确,没有专业发展目标;
8、有基本的伦理道理观念、但尚不成熟。

大部分学生自认为对自己的父母、老师和同学是尊重的,他们总认为见到老师、家长有礼貌,能团结同学,就是做到了尊重人,不少学生不懂得尊重人、关心人、体谅人。

职高学生这些不良表现反应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不足,反应了我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当然这个教育是大教育,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

许多问题学生的出现,虽然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但不是说学校就没有问题和责任。

学校教育的问题虽然是出在小学和初中,但问题的解决则又必须在职高。

我们必须理性地承认,我们职高的学生许多都是问题学生,而这些学生身上存在的主要和突出的问题,不是学习智力和能力的问题,而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和个人素质的问题。

众所周知:“人才人才,要成才,必先成人”,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职高生的教育,使他们“成人”比“成才”重要。

因此对职高学生的教育,不能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问题,而是如何改变行为习惯、如何转化学习意识、如何转变学习态度、如何提高学生素质、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由于职高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都是接受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在他们身上已经充分显露,同时他们在心理上对应试教育也已经十分反感,如果我们仍旧主要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来开展教育教学,那么他们仅存的对职高憧憬和向往而产生的最后一点学习热情将会被我们彻底
摧毁。

目前,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的职高教育,仍然还沿用着普通教育中应试教育的基本模式,即以书本和课堂为主,以笔试成绩为唯一依据来鉴别教与学的好与坏,这样的教育抓得越多、抓得越紧,职业教育就越失败。

那么如何才能搞好职业教育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首先职业教育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

职高有着与普高完全不同的自身特点,不能用管理普高的方式来简单管理职高。

一方面,由于职高招生的市场化,职高的生源严重参差不齐,他们的学习态度、意识、能力、智力、素质、基础等偏差极大。

另一方面,家长、学生的对职业取向也是各有所好,再则,社会、用人单位对职高学生的要求也是各不相同,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各个方面、各种层次、各种规格具备一定知识、掌握一定技能的生产和管理一线的普通劳动者。

这些因素决定了职高教学根本不可能用统一模式、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来开展教育教学,不能象工厂大批量生产产品一样。

但现实是我们的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偏偏不考虑这些实际,硬是套用普高的一些管理方式来制订各种统一的标准和要求。

比如,不管什么专业,不管什么层次,在教学计划中一二年级都要求语数外每周不少于4课时;且语数外的教材统一、要求统一,甚至还要统考。

再比如,教研活动大多以语数外和课堂教学为主,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形式、教学评价标准等,仍然还没有脱离普高模式,对职业教育重技能只是停留在形式和表面上。

管理部门的理念、要求对职业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职业教育的指挥棒。

管理部门的理念、要求决定着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向和重点。

因此,职业教育管理部门首先应该转变观念,要把管理要求的重点真正转到培养学生“成人”的教育上,转到真正“因材施教”上,即要根据各个学生不同的情况,施以适合各个学生的培育措施。

这就象玉器雕刻师雕刻玉器一样,每件雕刻作品都是根据原材料的具体情况雕刻而成的,不可能是不同的材料都雕刻成同样的器件。

二、其次职业学校要重视开展适合学生的教育。

职高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大多都处于中下游水平,他们大多数对以前中小学的一套教学已经感到厌烦、厌倦甚至厌恶,如果在职高第一学期的开始阶段的教学还是主要沿袭初中的一套,仍然是天天整天坐在教室里,学着和以前一样令他们感到厌烦的大量严重不切实际的语数外为主的课程,那么他们仅存的对职高向往的热情,对职高的新鲜感、好奇心都将会丧失诒尽。

只有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们的职高教育要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而要真正从我们的教学计划、教学措施、教学过程中得以落实,职业基础、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应是职高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各专业教学计划中要改变以语数外为主的状况。

特别是在高一新生刚开学一阶段的教学安排,要能激发、强化、发展学生对职高的热情,要将学生对职高的新鲜感、好奇心顺利引导转化为学习的积极性。

这一阶段要以接触和了解职业内容、职业技能的实践活动为主,要以培养学生做人、处事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的活动为主,要学习和借鉴部队对新兵训练的用意和做法,重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重视对学生意志品格的培养,要重视对学生为人处事的教育。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高中级人才,而绝大部分以后都是一线的劳动者,他们的绝大多数以后都不会从事设计、开发、研究等工作。

因此,我们不能死搬教条地抱着语数外不放,要求每个学
生都要千篇一律地按统一要求来学习语数外,不要因为以后有万分之一的学生要较深、较广地用到语数外,而就要求现在一万个学生都来较深、较广地学习语数外。

英语的生辟词汇、复杂语法,对绝大多数学生可以说是毫无用处的,对于绝大多数连基本请假条等一些日常应用文都不会写的学生来说,语文着重于鉴赏、写作的教学要求,确实是太不切实际了。

数学的复杂公式与推导、演算对于培养中高级人才必不可少,对于大多数一线操作型的劳动大军降低些要求又有何妨。

要减少语数外课时,精选语数外教学内容,加重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与实践课时。

我们应该承认不管什么知识,知识学习掌握得越多,对人的今后工作发展越有利,但每个人的学习精力和学习能力是有限的,另外,学习知识的效果不仅与学习精力和能力有关,还与学习的热情和意志有关。

要求学生多学些语数外知识的出发点和愿望是好的,但往往是事与愿违,特别对于职高学生,过多的不切实际的教学要求,不可能会达到教育者的愿望,只可能扼杀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职业学校人人都要成为学生积极个性特征的塑造者。

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人才最优化结构有三个方面:①合理的知识结构;②良好的智能结构;③积极的个性特征,其中,积极的个性特征是起统帅作用的关键方面。

我们的职高学生,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也不是智能,而是积极的个性,是如何做人、处世、做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对他们传授知识,而是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理想前途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普高学生需要加强积极个性教育的相对较少,依靠学校政教处、团委、学生会、班主任等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就基本能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而对于职高学生几乎都需要加强积极个性的教育,而仅仅主要依靠学生处、团委学生会和班主任的德育力量就显得苍白无力。

可以说在职高的每个教育教学活动中,随时随地都会出现需要教师进行积极个性方面的教育。

但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职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真正能既管教又管导的不是很多,对于学生中出现消极的表现,有的教师视而不见,听之任之。

当然,有许多消极表现并不是个别现象,这给教育工作增加了许多难度,但是我们作为教师对学生出现的消极表现,不予以及时教育纠正,不仅会滋长学生消极表现的漫延、加剧,而且会给班主任和其他教师的教育造成负面影响,使得对学生的教育形不成合力,同时也会损害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

教师的人格力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教师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没有人能将自己没有的东西献给别人。

要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教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健康而丰富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十分重要,它可以影响学生领悟和体验生活与艺术,让学生学会不仅用眼睛而且用心灵去感受真善美。

因此,即使有学生出现过失,身为教师,不应只想到“纪律约束”和“严厉整顿”,而应想到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导、影响、感化他们,传递知识和技能固然是教师要做的事,但它决不应成为教师工作的终极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