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虞美人(精致)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李煜的《虞美人》是一曲生命的哀歌,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
接下来店铺搜集了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篇1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1、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2、了:了结,完结。
3、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4、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5、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6、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译文这些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呢?昨天晚上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创作背景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赏析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虞美人李煜赏析
虞美人李煜赏析文章一:《虞美人》李煜赏析大家好,我今天要谈谈《虞美人》这首词。
这首词是南唐的李煜所作,也是他最出名的一首词。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首词的主题。
李煜用美女的形象来表达了他对自己失去帝位、陷入困境的抱怨和悲哀。
他在词中描绘了一个美艳、清纯的女子,相信人们看到她的时候都会想到她的美丽、沉醉在她的美的魅力之中。
通过这首词,李煜既表达了自己对美的追求,也表达了自己对命运的不甘。
在李煜的《虞美人》中,词人将“虞美人”的美貌描写得十分细致。
他用了许多形容词,如:郎艳冠、春色满园、深闺锁、残红满地、罗袂白愁。
这些词语描绘了虞美人难以言表的美丽,这也表现了李煜对美的强烈追求之情。
当然,除了美的描绘,李煜在这首词中也有很多深刻的思考。
他不仅表达了自己的不甘,也表现了人生的无奈:“始信倚、东篱菊、难栖鹊。
”他已经感到自己的人生已到尽头,也注意到人生常常是不可预知的,一个人的命运常常难以把握。
总的来说,李煜这首《虞美人》的意境是非常深邃的,既有美的致敬,也有生命的反思,同时也表达了艺术家对世俗的渴望和不甘。
重点分析:1. 李煜的抱怨和悲哀2. “虞美人”美的描绘3. 生命的反思4. 艺术家的对世俗的渴望和不甘用词分析:1. 郎艳冠、春色满园、深闺锁、残红满地、罗袂白愁2. 始信倚、东篱菊、难栖鹊文章二:谈谈李煜的《虞美人》大家好,我今天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南唐的李煜所作的《虞美人》这首词。
我想谈谈他的意境。
李煜的《虞美人》是一首非常感性和幻想的词,它描绘了许多幻想的事物,同时也表达了词人的心情和心境。
例如,他在词中描写了一个美艳的女子,她高贵、美丽、高傲,仿佛住在一个梦幻的世界中。
他把她想象成了一个魅力四射、动人心魄的女子,这个女子的形象也成为了他追求美的象征。
此外,李煜还表达了自己对命运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随着这首词的深入,我们发现诗人不仅是在描绘一种美的形象,更是在反思人生的意义和宿命的局限。
他对命运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无奈,渗透在每一个字句中。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译文及注释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原文: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对照翻译: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
选自《南唐二主词校订》(中华书局2007年版)。
〔虞美人〕,词牌名。
〔李煜〕(937—978),字重光,徐州(今属江苏)人,南唐后主,世称李后主。
〔春花秋月〕指季节的更替。
〔往事知多少〕意思是多少往事都难以忘却。
〔故国〕指南唐。
〔雕栏玉砌〕雕饰华美的栏杆与用玉石砌成的台阶,指宫殿建筑。
〔朱颜改〕红润的容颜改变了,指人已憔悴。
〔几多〕多少。
高考古诗文名句默写《虞美人》李煜
原文呈现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名句默写 1. 李煜的《虞美人》中,“ 小楼昨夜又东风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两句写 词人夜晚在月光下迎着东风深切怀念故国的情景,悲伤之情溢于言表。 2. 李煜《虞美人》中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与 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都是以水写愁,以表现愁绪的无穷
李煜古诗词《虞美人》PPT
叁
翻 译 解 释
东问只玉旧来过去时春
流心不石日,的的光花
的中过砌金登往岁什年
滔的里成陵楼事月么年
滔愁面的城望。里时开
春恨住台里月小,候放
水有的阶精又楼有才,
一多人应雕忍昨太能秋
样少已该细不夜多了月
,,经还刻住又令结年
李 无大换都的回有人呢年
煜
穷概了在栏首东伤?明 无就。吧杆故风心在亮
尽像要,、国吹难过,
之 , 遂 被
’ 及 ‘ 一
闻 之 , 大
七 夕 , 命
代 王 铚 《
而 命 秦 王
寓 所 命 故
。 相 传 李
) 。
作 于 北
首 《 虞 美
死来对祸江怒故默赵妓煜是宋人
的 直
已 久 , 这
李 煜 心 存
。 ” 据 这
春 水 向 东
。 又 传 ‘
妓 作 乐 ,
记 》 云 :
廷 美 赐 牵
作 乐 唱 此
。
。
叁 词 句 注 释
一⑹颜⑸应这⑷⑶⑵平调“⑴
作君,朱犹里雕故了韵,一虞
“:红颜:泛阑国:。五江美
还作颜改一指玉:了
十春人
”者,:作南砌指结
六水:
,自年指“唐:南,
字”原
一称轻所依宫即唐完
,“为
作。的怀然殿雕故结
上玉唐
“能容念”。花都。
下壶教
却:颜的。阑的金
片水坊
”一,人
,栏陵
各”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指已
一杆(
四“,
“美衰
作和今
句巫后
都人老
“玉南
,山用
”。,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之相礼和热创作【古诗今译】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分才能了结,往事又晓得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曾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赏析一】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回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粉饰的故国之思,听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缘故原由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尽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经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迂回回旋、流走自若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一直,构成沁民气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大概其实不值得怜悯,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妙,作者却殷切瞻仰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惹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由于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逼真而又深入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委婉地表现出愁思的长流不竭,无量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有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减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以是能惹起广泛的共叫,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方,将愁思写得既笼统化,又笼统化:作者并没有明白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外延——怀念昔日灯红酒绿的吃苦生活,而仅仅展现了它的内部形状——“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获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表达自已类似的情感.由于人们的愁思虽然外延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内部形状.由于“笼统每每大于头脑”,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发生共叫而得以千古传诵了.【赏析二】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这首词刻画了猛烈的故国之思,获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妙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开端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分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堪猎奇.但只需我们设身处地往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妙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妙生活的有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妙生活,但是统统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往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往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惹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云云吧.让我们来想象:更深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看,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耐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法、哀思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本人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不堪回首”,但究竟回首了.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有限怅恨之感.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绝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世事的一往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云云对比和回环,笼统传神地传达出词民气灵上的波涛崎岖和忧思难平.末了,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操纵,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有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民气,所谓“真伤心人语”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笼统的情感显得笼统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豪放倾注;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方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崎岖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的词句作结,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的哀思所吞没了.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诚挚,结构精妙,言语清爽;词虽短小,余味无量.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世词话》删稿之四○)[ 赏析]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的末了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唐后主”.这首词是李煜对本人身世和遭遇的感叹,诉说本人人生的无法和痛楚.这首词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当时李煜由南唐国君一下子变成宋朝的犯人,不但仅失往了居高无上的皇帝的地位和权利,更残暴的是也失往了最最少的人身自在.残暴的理想使他“日夕以泪洗面”,这使他发生了特有的悲与愁.这首词倾注的就是作者的怀念亡国之痛,哀叹朱颜已改的情怀.“春花秋月”和小楼“东风”本来是令人赏心顺眼的,可在李煜的笔下寓意却变了,一个“何时了”,一个“又”,把本来令人向往和渴看的良辰美景和春天醉人的信息变得蒙上了一层凄苦和哀愁,究其缘由,那就是越是这良辰美景越是容易触发起作者的复古情结和缅怀故国的伤痛.“故国不堪回首”,连回忆一下故国的过往都“不堪”又怎能乐意见这年年如是的春花秋月和报春的东风呢.每轮回一次,那就意味着又被囚禁了一年哪.这与李煜当时所处的境遇是分不开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发后人未所发之愁.以水喻愁,一句巧妙的比方,贴切生动地将笼统的感情笼统化、具体化了,将那看不见莫不着的愁思酿成了无形的、永无尽头的一江春水,制造了意想不到的的艺术效果,这也成了李煜词的次要特点,对后人的影响很大.作品通篇一气回旋,迂回动荡,如泣如诉,动民气魄.全词写的是亡国之痛,抒的是念国之情,意境深远,感情诚挚,结构精妙,言语深沉.虽然词作篇幅短小,但余味无量,能使读者发生猛烈的共叫.可谓为婉约派作品之尽.学习目的感受李煜词中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诚挚的情感美理解李煜词“把笼统的感情笼统化“的艺术特征学习重点:理解李煜词“把笼统的感情笼统化“的艺术特征学习难点: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诚挚的情感美一、作者引见及其词作李煜,史称南唐后主.是五代是最有成就的词人.其前半生奢华朴素,所写词多表示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亡国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其创作转向孤寂凄惨,多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本词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毒酒而死,以是也就成了他的尽命词.“作个秀士真尽代,可怜苦命作君王”玉楼春(李煜)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 回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这是李煜身为南唐后主时的作品.该词用淡笔素描的伎俩,表达了李煜在奢华富丽的宫廷里享用美满、欢乐、浪漫生活的愉悦心境.晚期词作代表:《相见欢(乌夜啼)》(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样平常味道在心头.这首词,概况写离愁,而实践上仍是表达本人亡国往乡之恨.后期词作代表:《虞美人》二、诵读1.“春花秋月”是美妙的事物,为何盼看它早点结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曾经尽看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讨厌,以是,“问”在道理之中.2、叨教,文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明白:愁3、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4、作者用了哪些创作伎俩来写“愁情”?真假结合(眼前—回忆、想象)对比(如今—过往、物—人)比方(满腔愁绪—一江春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比方、夸张A、愁思像春水般汪洋恣肆,一落千丈,愁思多;B、愁思像春水般昼夜不断,长流不息,无量无尽,愁思绵长 .C、欣赏品尝从修辞、情感等角度赏析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剪不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味道在心头 . —李煜《相见欢》只恐双溪舴艋船,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三、歌曲欣赏四、本词艺术特征:1、比方:把笼统的感情笼统化2、对比:身份变更导致情感变更阅读上面一首词,回答以下成绩:看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苍凉有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1)从概况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践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有限苍凉.(2分)(2)请从艺术伎俩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4分)3、反衬伎俩.作者通篇分歧错误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经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无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繁华,梦醒后的哀思便越浓厚;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苍凉. (艺术伎俩:反衬或以虚写实,以乐景衬哀情)五、作业:王国维在《人世词话》中说“尼采谓:“统统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法)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尽看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考虑这句话的意味,结合李煜词内容进行理解,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写“愁”的古诗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的著名诗歌《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如李煜的《相见欢》:剪不竭,理还乱,是离愁.还有李清照的《一剪梅》也表达了离愁:花自飘荡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还有对国家表示的愁,这要数李煜的词中表示的最多如:也有表达对爱的情愁如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如欧阳修的《浪淘沙》:聚散苦匆匆,此恨无量. 今年花胜往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还有表达人生之愁的:如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知愁味道,爱下层楼,爱下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味道,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还有知己难觅之愁:如岳飞的《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谁人听秦观的《涣溪沙》中的一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莫道不必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川剧与民俗:川剧发生于18世纪中期,即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它直接承继和发扬了我国民族戏曲的良好传统,经过许多长辈艺人的辛劳劳动,以及成功吸取了古典戏曲的昆腔、弋阳腔、梆子腔和皮黄四大声腔和当地区的官方灯戏精华,在这些戏曲流入四川当前,遭到四川地方言语及官方音乐的影响并相结合,经过长期的改造、演化过程,这才构成一个具有丰富外延、以及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浓厚四川地方颜色的地方剧种.真正把川剧的几种声腔方式结合起来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当前,各大城市建立了茶社的时期,它为川剧的进展提供了紧张的根底,由于有了固定的上演场合---茶社,这一市民固定的文娱场合,从客观上为川剧提供了理想的场合和较好的物质条件.而且不但是这些专业的班子,老苍生也喜欢介入进来,这种专业的扮演,四川称为“玩友”或“围鼓”,是老苍生紧张的文娱活动方式,这为川剧的进展提供了可贵的群众根底.川剧是一种以音乐、舞蹈、念白作为表示本领,以写意为主,真假结合的扮演艺术,它打破工夫与空间的限定,在有限的空间,展现了广阔的内容川剧的浓厚生活气味,四川人幽默诙谐的民俗,使川剧悲剧剧目非常丰富,这不单使川剧本人非常吸收人,而且还被许多兄弟艺术或兄弟剧种自创,入夏梦主演的《抢新郎》、韩非主演的《乔老爷上轿》、张君秋主演的京剧《看江亭》、金采风主演的越剧《碧玉簪》、木偶艺术片《一只鞋》,都取自川剧良好传统剧目,还有许多与其相关的,如近年的电视片《傻儿师长》、《傻儿军长》等.川剧的剧装非常精彩,着装是以出名中外的蜀绣制造,金丝银线,绘龙描凤,绣禽刺兽,百花蜂拥,鬼斧神工,光芒耀眼.头饰精致复杂,美不堪收川剧用四川方言念唱,有浓愈的巴蜀音乐特征、民俗风情特征和文明传统特征.其扮演艺术精致,技术要求严厉,言语幽默风趣,而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好.任何一种传统文明艺术要保存、生活、进展,都必需要遵照承继中创新的规律.从戏剧文明角度看,川剧是一个四川化的戏曲剧种;从地域文明角度看,川剧是一种戏曲化的地方文明;而从剧目形状及其分歧期间特征看,川剧不但承继了戏曲母体的遗产,更富有大量表示本身生命活力和表现先进文明行进方向的当代制造与进展.川剧作为一个以扮演为中心的地方戏曲剧种,是巴蜀人民情感、观点、兴味等审美认识的物态化.作为构成一种特征光显的地域文明的元素或一个地区文明的标记的东西,通常是在长期的社会消费和生活中构成的,与当地居民的一样平常生活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因而也具有非常恒定很难熬外界影响而蓦地变更或消散的力量.。
虞美人李煜
《虞美人》艺术手法
①直抒胸臆。 ②反衬,
以乐景写哀情。 ③虚实结合,
想象,对比。 ④设问,反问,
借代,比喻。
汤显祖《牡丹亭》中,说“良辰 美景奈何天”;而李煜《虞美人》 中,则更进一步,说(一句):
春花秋月何时了? 苏轼《水调歌头》中,追问上天 “明月几时有”;而李煜《虞美 人》中,则怨问苍天(一句) :
关于“虞美人”
原为唐教坊曲, 初咏虞姬与虞美人花。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 《一江春水》《玉壶水》等。
双调各四句,五十六字, 两仄韵转两平韵。
李煜(937年—978年), 五代时南唐后主。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刘禹锡《竹枝词》中,说 “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 限似侬愁”;李煜《虞美人》 中,化用其诗的两句是: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相见欢》中,说“愁”是 “剪不断,理还乱”;而其《虞美 人》中,则说“愁”是(两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中,说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 长”;李煜《虞美人》中,与之意 思相近的两句是:
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
李煜与宋徽宗
民间有传说,宋徽宗赵佶jí是150年前的南唐后主李煜的 转世,李煜通过投胎转世来报复赵宋的亡国之仇,辱妻之 恨,靖康之耻与徽钦之辱都是因果报应。
李后主亡国,最为可怜,宋徽宗其后身也。宋神宗一日 幸秘书省,见江南国主像,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适后宫 有娠shēn者,梦李后主来谒,而生端王(宋徽宗)。
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李煜(五代)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译文春风回来,吹绿庭院杂草,柳树萌新芽,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独自依靠着栏杆半天没有话说,虽然竹声新月一如当年,却再无当年赏月时的处境和心绪。
乐曲还在继续演奏,酒宴未散,池水冰面开始溶解。
夜深之时,华丽而精美的君室也变得幽深。
我已鬓发斑白,年老体衰,难以承受这极度的忧思啊。
注释虞美人:词牌名。
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风:指春风。
庭芜:庭院里的草。
芜,丛生的杂草。
柳眼:早春时柳树初生的嫩叶,好像人的睡眼初展,故称柳眼。
春相续: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凭阑:靠着栏杆。
竹声:竹制管乐器发出的声音。
竹,古乐八晋之一,指竹制管乐器,箫、管、笙、笛之类。
一说“竹声”为风吹竹叶之声。
笙歌:泛指奏乐唱歌,这里指乐曲。
尊罍(léi)在:意谓酒席未散,还在继续。
尊罍,一作“尊前”。
尊,酒杯,罍,一种酒器,小口大肚,有盖,上部有一对环耳,下部有一鼻可系。
池面冰初解:池水冰面初开,指时已初春。
烛明香暗:是指夜深之时。
香,熏香。
画堂:一作“画歌”,一作“画楼”;一作“画阑”。
指华丽而精美的君室。
深:一作“声”,指幽深。
清霜残雪:形容鬓发苍白,如同霜雪,谓年已衰老。
思难任(rèn):忧思令人难以承受,即指极度忧伤。
思,忧思。
难任:难以承受。
任:一作“禁”。
创作背景这首词应作于李煜亡国之后,公元976年(宋太祖开宝九年)正月,南唐亡国,李煜当了宋王朝的俘虏。
两年之间,李煜与旧臣、后妃难得相见,行动言论没有自由,笙歌筵宴都歇,有时贫苦难言。
这首词就是在此背景下写成的。
赏析宋朝王銍《默记》称太宗派徐铉去看李煜,信有老卒守门。
李煜的《虞美人》全诗
李煜的《虞美人》全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李煜的《虞美人》全诗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李煜的《虞美人》全诗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
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
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
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
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
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爽,极富艺术感染力。
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旧”。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年轻。
君: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缘由之一。
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或许并不值得怜悯,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妙,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不堪回首”的嗟叹,由于它们都勾发了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的心境,是真实而又深刻的。
高中语文文言文李煜《虞美人》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李煜《虞美人》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问您能有多少愁?正象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赏析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
李煜以帝王之尊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尝尽辛酸,最后被宋太宗用药毒害而死。
这首词可以看作是他临终前绝命词,据说这首词中抒写自己的悲恨和怀念故国,因而成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
词的开头一句就极为沉痛。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可是作者却以怨恨的口吻发出诘问:“春花呀,秋月呀,什么时候才能终了呢?”词人为什么这样见花落泪,对月伤心,为什么这样痛不欲生呢?因为春花秋月只会引起他对往事的追忆,而往事桩桩件件都会令人心碎.“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缩笔吞咽,放笔呼号.因偷生人间,历尽折磨,感到这种非人的生活、痛苦的折磨没有尽头,而往日的一切又不堪回首,只能更加增添悲愁.下阕承上,因故国月明进一步联想,旧日的宫殿犹在,而江山易主,人事已非,回想起来真是肝肠寸断,凄惨之至。
结尾两句自问自答,倾吐心中不可抑之愁,用江水的长流不息来形容自己愁恨的永无尽时,以兴体作结,尤为精警。
全词以问起,以问结,由仰首问物,到抚心自问,一气盘旋,曲折回荡,如泣如诉,声泪俱下。
通篇语气连贯而又起伏不定,抒发感情深沉真挚.词中还运用反衬和比喻,如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但却怨问其“何时了",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不堪回首"之念。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诗词赏析
【导语】李煜,五代⼗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于宋建隆⼆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汴京,封为右千⽜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律,诗和⽂均有⼀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
千古杰作《虞美⼈》、《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下⾯是为⼤家带来的李煜《虞美⼈·春花秋⽉何时了》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虞美⼈·春花秋⽉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楼昨夜⼜东风,故国不堪回⾸⽉明中。
雕栏⽟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愁?恰似⼀江春⽔向东流。
(雕栏通:阑) 鉴赏 《虞美⼈》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七⽉七⽇)之夜(“七⼣”),在寓所命歌*作乐,唱新作《虞美⼈》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怒,命⼈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词通过今昔交错对⽐,表现了⼀个亡国之君的⽆穷的哀怨。
“春花秋⽉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圆,岁⽉不断更替,⼈⽣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何时了”表明词⼈⾝为阶下囚,怕春花秋⽉勾起往事⽽伤怀。
回⾸往昔,⾝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纵情声⾊,不理朝政,枉杀谏⾂……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楼昨夜⼜东风,故国不堪回⾸⽉明中。
”苟且偷⽣的⼩楼⼜⼀次春风吹拂,春花⼜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的社稷——⾃⼰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触景⽣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李煜《虞美人》
种怜惜,怜惜他才高八斗却其和弥寡的悲哀!可以说,因
是他的才华,注定了他只能是个孤家寡人。想是宋玉早就
说过的:“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
——《若无李重光》
想起他的一夜无眠——《虞美人》
• 我从来都不清楚历史会抹去多少东西,但是 在如今,世人大都忘却了五代十国那政权纷起的 峥嵘乱世,忘记了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铁血逐 雄,忘记了那杯酒释兵权亦或是烛光斧影间的智 谋虑略。甚至人们已然忘记了后主的朝代,后主 的身份,乃至于后主的性别。但是,依然有太多 的人,在心弦偶然被触动故作风雅之时,吟诵的 是李煜的词句。在这一瞬间,豪权夺霸都成为了 过眼云烟,只有他,他那寥寥几阕小令中调,依 然傲立在淘尽风华的历史长河中,犹若一具丰碑 ,像他一般的,毅然,稳健而儒雅的端立着。此 刻,我的心中,涌起了一种感动,夹杂着隐隐的 酸涩。
• 我想,我对于李煜的感觉,并非只是单纯的喜爱,还有 一种敬仰,钦佩,乃至于怜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李煜传》我共读了三十七遍,无一次不落泪,甚至于不忍 卒读。
•
我喜爱他那种卓然而立的绝代风华,那种历尽沧桑后
的赤子情怀,我亦敬仰他的波澜不惊,端方温良。我钦佩
他以一种玩笑的方式支撑着破败南唐走过十载风云,而我
——李清照《武陵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 铸《横塘路》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 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向愁 在月风 了
东
明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赏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赏析出自五代诗人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
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
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这美好的情景是何时结束的呢?过往的事,有多少还记忆犹新呢?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词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透露出他内心多少凄楚和无奈!夜深人静,倚楼远望,只见月光如水。
眼前的一切更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深怀念。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在这里发出的岂止是深沉地叹息,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李煜:虞美人(精致)讲解学习
6、改变的仅仅是“朱颜”吗?
朱颜 (经历风吹雨打)
“改” 地位 (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
心情 (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2020/4/8
不变的 物是人 “外物” 非之痛
巨变的 “人事”
对比
永恒的 “春花秋 月年”年到来 的“东风”
应犹在的 “雕栏玉砌”
欢 迎 指 导
2020/4/8
李煜
虞美人
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在 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 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 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 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因李煜填此词 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因周紫芝词有“只 恐怕寒,难近玉壶冰”句,又叫《玉壶冰》。
2020/4/8
耐人寻味之春花秋月
• 春花秋月代表自然界的时序变换,代表宇 宙的永恒。诗人只看见人生的无常。
• 春花秋月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常与人 生中最美好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春花秋月 年年相似,而诗人往日的快乐却不复存在 。
• 春花秋月是极美好的事物,且多为爱情的 象征。情人咫尺天涯,不得相见。
2020/4/8
4、词中出现“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 词中,“月”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义 吗?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2020/4/8
5、“朱颜”的含义是什么?
2020/4/8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 所具体指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 么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
《虞美人》李煜古诗
《虞美人》李煜古诗一、《虞美人·春怨》南唐·李煜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译文:春风回来,吹绿庭院杂草,柳树萌新芽,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独自依靠着栏杆半天没有话说,虽然竹声新月一如当年,却再无当年赏月时的处境和心绪。
乐曲还在继续演奏,酒宴未散,池水冰面开始溶解。
夜深之时,华丽而精美的君室也变得幽深。
我已鬓发斑白,年老体衰,难以承受这极度的忧思啊。
这是一首抒写伤春怀旧之情的作品。
从全词看,充满着往事不堪回首的怨愁情思,应是李煜后期的作品,故也有人称其为是后主绝命词第二首。
赏析:上片写春景以引抒出对过去岁月的追忆。
作者以景入情,用细腻的观察、清丽的语言极力刻画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光图。
但“风回”一句也让读者隐约感到作者虽面对春色,心中却满是旧思的忧愤之情。
“凭栏”句一出,词意渐明,“无言”中仿佛有千言万语。
“依旧”是对往昔的怀恋,对现实的感慨,还是清丽多于灰暗,春光胜于春愁。
下片则是把上片原有的那一点点由回忆中升起的生机在现实的痛苦中消灭了。
承接上片引出的对奢华生活的回忆更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愁怨,“烛明”一句中孤独情思,到了“满鬓”一句无法自禁,哀怨至极。
这是全词的点题之句,也是全词中最具情感震撼力的一句。
全词描写生动,笔触细致,情景融汇,由景见情,由情生景,借伤春以怀旧,借怀旧以发怨,借发怨以显痛苦,结构精妙,意象生动,在感情上十分挚烈,艺术手法上相当成熟,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这首词结合被俘后的生活来反映故国之思,写春天的到来,东风的解冻,对生机盎然、勃勃向上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怨痛,在对往昔的依恋怀念中也蕴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
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虞美人李煜原文
虞美人李煜原文范文一:大家好,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虞美人》这首诗的一些理解。
这首诗是南唐宣宗李煜写的,它以虞美人的美貌为主题,表达了对美好东西的向往和渴求。
现在,我来用自己的话来给大家解读一下这首诗。
首先,虞美人是这首诗的主角,她的美丽让诗人为之倾倒。
诗中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这里的“春花秋月”是对世间美好的总括,而虞美人的美貌就是她们中最耀眼的一朵花。
诗人深深爱上了虞美人,因为她代表了一种安逸、舒适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是诗人希望得到的。
其次,虞美人的美貌超越了时代的限制。
它不受以往美学规范的约束,而是一种真实、自然的美。
这也让我想到了美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着的,而真正的美是不分时间和空间的,它能够跨越时代和国界,留存下来。
我们也应该学会欣赏不同的美,要勇敢地追求内在和外在的美好,保持一颗纯净美好的心态。
最后,诗中的“东风”,简单却富有含义。
它代表的是时光的流逝,生活的不期而遇,让人感叹岁月静好,但也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与时光共舞,抓住或许只属于短暂而珍贵的那一刻。
总之,李煜的《虞美人》是一首充满深意的诗歌,通过描写虞美人的美丽,表达了对美好的向往,同时又让人深深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让我们一起学会感知和欣赏美,用坚实的内心抵御心灵的荒芜,坚持美好的信仰。
重点分析:首先,文章清晰明了地介绍了诗歌的背景和主题;其次,文章深入分析了诗歌中的细节,通过对虞美人的人物形象、美的标准和寓意等内容的解读,把握了作者的意图和诗歌的内涵;最后,通过对“东风”一词的解读与生活联系,完美地收尾了文章,有感而发,带给读者很深的思考。
用词分析:文章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居中、排比、对比等,使文风流畅婉转。
同时,也贴近了学生的口吻,词之间的连贯性和可读性都很强。
文章的结构极为清晰,内容贯穿紧密,用词精炼,表达含义深刻。
整篇文章用词朴实,在运用古词时,也做出了充足的注释及解释,使读者可以充分理解古代汉语中的含义。
李煜《虞美人》赏析
【古诗今译】一年一度地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地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地伤痛.精雕细刻地栏杆、玉石砌成地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地颜色已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地滔滔春水滚滚东流.【赏析一】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地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地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地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地绝命词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地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地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地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地美感效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诚然,李煜地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地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地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地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地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地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地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地枨触,跌衬出他地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地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地阶下囚地作者地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地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地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地《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地力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地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地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地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地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地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地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地情感.因为人们地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地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地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赏析二】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地国君,李煜是失败地;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地“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地著名诗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首词刻画了强烈地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地艺术效果.“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地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地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地亡国之君,这些美好地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地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地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地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地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地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地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地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地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地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地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地倒装.“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地江山、旧日地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地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地.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地轮回更替和人生地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地无休无止和人间事地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地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最后,词人地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人心,所谓“真伤心人语”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地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形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地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地词句作结,大大增强了作品地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地哀思所淹没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删稿之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赏析]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地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唐后主”.这首词是李煜对自己身世和遭遇地感叹,诉说自己人生地无奈和痛苦.这首词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当时李煜由南唐国君一下子变为宋朝地囚犯,不仅仅失去了居高无上地皇帝地地位和权力,更残酷地是也失去了最起码地人身自由.残酷地现实使他“日夕以泪洗面”,这使他产生了特有地悲与愁.这首词倾泻地就是作者地怀念亡国之痛,哀叹朱颜已改地情怀.春花秋月”和小楼“东风”原本是令人赏心悦目地,可在李煜地笔下寓意却变了,一个“何时了”,一个“又”,把原本令人向往和盼望地良辰美景和春天醉人地信息变得蒙上了一层凄苦和哀愁,究其缘由,那就是越是这良辰美景越是容易触发起作者地怀旧情结和思念故国地伤痛.“故国不堪回首”,连回忆一下故国地过去都“不堪”又怎能愿意见这年年如是地春花秋月和报春地东风呢.每轮回一次,那就意味着又被囚禁了一年哪.这与李煜当时所处地境遇是分不开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发前人未所发之愁.以水喻愁,一句巧妙地比喻,贴切生动地将抽象地感情形象化、具体化了,将那看不见莫不着地愁思变成了有形地、永无止境地一江春水,创造了意想不到地地艺术效果,这也成了李煜词地主要特点,对后人地影响很大.作品通篇一气盘旋,曲折动荡,如泣如诉,动人心魄.全词写地是亡国之痛,抒地是念国之情,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深沉.尽管词作篇幅短小,但余味无穷,能使读者产生强烈地共鸣.堪称为婉约派作品之绝.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学习目标感受李煜词中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鉴赏李煜词地深远地意境美和真挚地情感美理解李煜词“把抽象地感情形象化“地艺术特色学习重点:理解李煜词“把抽象地感情形象化“地艺术特色学习难点:鉴赏李煜词地深远地意境美和真挚地情感美一、作者介绍及其词作李煜,史称南唐后主.是五代是最有成就地词人.其前半生豪华奢侈,所写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亡国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其创作转向孤寂悲凉,多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本词表达了对故国地深切怀念,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毒酒而死,所以也就成了他地绝命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玉楼春(李煜)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是李煜身为南唐后主时地作品.该词用淡笔素描地手法,抒发了李煜在豪华富丽地宫廷里享受美满、欢乐、浪漫生活地愉悦心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早期词作代表:《相见欢(乌夜啼)》(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表面写离愁,而实际上仍是表达自己亡国去乡之恨.后期词作代表:《虞美人》二、诵读.“春花秋月”是美好地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地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请问,文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全文地感情?明确:愁、大家说说李煜地“愁”有哪些?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作者用了哪些创作手法来写“愁情”?虚实结合(眼前—回忆、想象)对比(现在—过去、物—人)比喻(满腔愁绪—一江春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夸张、愁思像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愁思多;、愁思像春水般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愁思绵长 .、欣赏品味从修辞、情感等角度赏析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三、歌曲欣赏四、本词艺术特色:、比喻:把抽象地感情形象化、对比:身份变化导致情感变化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以下问题: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地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地是对往昔繁华地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地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地看法. (分)、反衬手法.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地梦境进行有力地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地悲哀便越浓重;对昔日繁华地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艺术手法:反衬或以虚写实,以乐景衬哀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作业: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法)缪塞说:“最美丽地诗歌是最绝望地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地眼泪.”思考这句话地意味,结合李煜词内容进行理解,写一篇字左右地文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写“愁”地古诗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地著名诗歌《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如李煜地《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还有李清照地《一剪梅》也表达了离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还有对国家表现地愁,这要数李煜地词中表现地最多如:也有表达对爱地情愁如李之仪地《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如欧阳修地《浪淘沙》: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还有表达人生之愁地:如辛弃疾地《丑奴儿》: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还有知己难觅之愁:如岳飞地《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谁人听秦观地《涣溪沙》中地一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川剧与民俗:川剧产生于世纪中期,即清代乾隆年间((),它直接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民族戏曲地优秀传统,经过许多前辈艺人地辛勤劳动,以及成功吸收了古典戏曲地昆腔、弋阳腔、梆子腔和皮黄四大声腔和本地区地民间灯戏精华,在这些戏曲流入四川以后,受到四川地方语言及民间音乐地影响并相结合,经过长期地改造、演变过程,这才形成一个具有丰富内涵、以及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浓郁四川地方色彩地地方剧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真正把川剧地几种声腔形式结合起来是在年辛亥革命以后,各大城市建立了茶馆地时期,它为川剧地发展提供了重要地基础,由于有了固定地演出场所茶馆,这一市民固定地娱乐场所,从客观上为川剧提供了理想地场所和较好地物质条件.而且不仅是这些专业地班子,老百姓也喜欢参与进来,这种业余地表演,四川称为“玩友”或“围鼓”,是老百姓重要地文娱活动方式,这为川剧地发展提供了可贵地群众基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川剧是一种以音乐、舞蹈、念白作为表现手段,以写意为主,虚实结合地表演艺术,它打破时间与空间地限制,在有限地空间,展现了广阔地内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川剧地浓郁生活气息,四川人幽默诙谐地民俗,使川剧喜剧剧目非常丰富,这不但使川剧本身非常吸引人,而且还被许多兄弟艺术或兄弟剧种借鉴,入夏梦主演地《抢新郎》、韩非主演地《乔老爷上轿》、张君秋主演地京剧《望江亭》、金采风主演地越剧《碧玉簪》、木偶艺术片《一只鞋》,都取自川剧优秀传统剧目,还有许多与其相关地,如近年地电视片《傻儿师长》、《傻儿军长》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川剧地剧装非常精彩,着装是以闻名中外地蜀绣制作,金丝银线,绘龙描凤,绣禽刺兽,百花簇拥,巧夺天工,光彩夺目.头饰精致复杂,美不胜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川剧用四川方言念唱,有浓愈地巴蜀音乐特色、民俗风情特色和文化传统特色.其表演艺术细腻,技术要求严格,语言幽默风趣,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地喜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任何一种传统文化艺术要保留、生存、发展,都必须要遵循继承中创新地规律.从戏剧文化角度看,川剧是一个四川化地戏曲剧种;从地域文化角度看,川剧是一种戏曲化地地方文化;而从剧目形态及其不同时代特征看,川剧不仅继承了戏曲母体地遗产,更富有大量表现自身生命活力和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地现代创造与发展.川剧作为一个以表演为中心地地方戏曲剧种,是巴蜀人民情感、观点、兴趣等审美意识地物态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作为构成一种特色鲜明地地域文化地元素或一个地区文化地标志地东西,通常是在长期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形成地,与当地居民地日常生活具有非常密切地联系,因此也具有非常恒定很难受外界影响而骤然变化或消失地力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李煜《虞美人》
李煜作为一个文人是很出色的,但作为一位帝王,他不务朝 政,纵情声色,是相当失败的,对于他的遭遇很多人认为不值得 可怜,你怎么看呢?
暂且不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我所 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化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 经从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读者。再由审美的 通道回过来看,我们又能看到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 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如果说, 我们要同情李煜的话,那只能是审美上的同情,而不是道德上的 怜悯。
若无李重光,山河亦蛮荒!
以乐景写哀情
品读关键词句
①又 “又东风”点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 “何时了”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 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 而逐步破灭。
②改——朱颜: 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 改——朱颜 (经历风吹雨打) 地位 (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 感受 (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做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在位十五年, 世称李后主。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 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 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此后,李煜过着“日夕以 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 夜)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 不久,李煜饮所赐药酒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 之作。
不改: 春花秋月、小楼东风、 雕栏玉砌 ——物是人非的悲愁
品读手法
运用了设问、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突出愁思的广、长、多,把
无形的愁思具体化,沉重的情感飞动化。
李煜:虞美人(精致)
不变的 “外物”
物是人 非之痛
巨变的 “人事”
对比
永恒的 “春花秋 月” 年年到来 的“东风” 今非昔比的 “往事” 不堪回首的 “故国” 已改的 “朱颜”
应犹在的 “雕栏玉砌”
赏 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设问(自问自答)、夸张、比喻(以水 喻愁) 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的多;江水
整体感知: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
思考:作者的愁情是如何表现的?
意象:
春花秋月 小楼东风 雕栏玉砌
往事 故国明月 朱颜
前六句里,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 望它早点结束?“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 体指什么?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有什么深 刻含义?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反应了作者什么样的心 理活动?如果将”只是朱颜改”中的“只是”二 字换成“可惜”行不行?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是千古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 好在哪里?(对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 如春水”)
植物名——虞美人
【花 语】 白色虞美人:象征着安慰、慰问 红色虞美人:代表着极大的奢侈、顺从 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虞美人
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在 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 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 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 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因李煜填此词 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因周紫芝词有“只 恐怕寒,难近玉壶冰”句,又叫《玉壶冰》。 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 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 《虞美人》即是如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 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 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 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 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
整体感知: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
手法?
以乐景写哀情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 具体指什么?
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 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 全感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 有什么深刻含义?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 “又”则说明囚宋后又 过了一年,时光飞逝,这 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 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 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 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 破灭!
6、改变的仅仅是“朱颜”吗?
“改”
朱颜 (经历风吹雨打) 地位 (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 心情 (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不变的 “外物”
物是人 非之痛
巨变的 “人事”
对比
永恒的 “春花秋 月” 年年到来 的“东风” 今非昔比的 “往事” 不堪回首的 “故国” 已改的 “朱颜”
应犹在的 “雕栏玉砌”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崔颢《黄鹤楼》
小结:
此词所表现的是作者的故国之恋:念 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 去,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 国”之意呢?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 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一个亡国之 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的美好生活,自然会招来 杀身之祸,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感 情深沉强烈,大胆抒发故国之思与亡国之 恨。
探讨本词的艺术特色: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 实 小楼 “物是” 东风 (自然永恒) 明月 景 虚(人生无常)
情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 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 是纯粹的眼泪。” ——(法) 缪塞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 是客,一晌贪欢。
4 、词中出现“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 词中,“月”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义 吗?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5、“朱颜”的含义是什么?
后宫佳丽的容颜, 词人的容颜,
你还能说出写愁的句子吗?
1、只恐双溪舴(zé)艋(měng)舟,载不动许多愁 。
——李清照《武陵春》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李白《秋浦歌》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煜
植物名——虞美人
【花 语】 白色虞美人:象征着安慰、慰问 红色虞美人:代表着极大的奢侈、顺从 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虞美人
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在 四面楚歌中,虞姬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 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 叫做“虞美人”。 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 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 金陵,李煜投降,被 送往汴京,过着“日 夕以泪洗面”的软禁 生活。两年后,他41 岁生日时(七夕之夜) 作《虞美人》词,并 令歌伎演唱,此曲触 怒了宋太宗,不久, 李煜饮所赐酒被毒死, 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 笔之作。
诵读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 夜又东风,故国不堪 回首月明中。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赏 春水向东流。”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析
设问(自问自答)、比喻(以水喻愁)
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的多;江水 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如愁思的绵长。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 江水,显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 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尽,语句形象而生动。 用远离自己而代表故土的长江喻愁,当然含有 怀念故国之情,情感更为深沉。有不顾一切的感情 冲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小令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 (58 字以内)、 长调(91字以上)。 (59~90字) 、 中调
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 国主。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 文,尤以词著名,词尤为五代之冠,世 称李后主。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 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男 女和离愁别绪。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 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 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
思考:作者的愁情是如何表现的?
1、“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谁人不怜, 但作者为何偏偏诘问苍天“何时了”呢?
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 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 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 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让他悲痛,希望这一切都 结束。此句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复习、补充词的知识: “词”又称“ ”、“曲子词 ”、“ 长短句 ”是隋 诗余 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 体。就作家创作风格而言,分为 婉约派 和 豪放派 。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 字有定声”。 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 “片”或“阕”。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何时了”充满哀怨;“知多少” 感慨无穷;“东风”,冠以“又”字, 织进复杂的心情;“回首”而“不堪”, 沉痛已极;“应犹在”的推测,出自辛 酸的眷恋;“朱颜改”的悲叹,满腹凄 凉。本词前六句无一字言愁,而句句写 愁。
“愁”
• • • •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这次第,怎一个愁 离家之痛 字了得?” 思家之苦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 去也,天上人间。